信息管理平台企业环保

2024-09-02

信息管理平台企业环保(精选十篇)

信息管理平台企业环保 篇1

随着环境信息化建设的逐步深入, 各级环保部门产生的数据量急剧增加。数据产生的范围也逐步扩大, 涵盖环保科学研究、环保行政执法、环境监测分析、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生态保护以及其它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大多数数据都以最原始的形态存在, 不利于数据信息互通和共享, 造成大大小小的信息“孤岛”。而大数据是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 洞察发展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大数据技术的战略意义不在于掌握庞大的数据信息, 而在于对这些含有意义的数据进行专业化处理, 并转化为具有决策功能的信息。本文研究的重点是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技术对这些数据进行有效融合, 搭建环保大数据信息共享管理平台, 为环境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二、平台的定位

针对环保系统各业务之间缺乏联系, 系统内部数据管理及信息共享困难等问题, 环保大数据信息共享管理平台作为一个科学、完整、统一的信息共享平台, 打破环保行业各系统之间的信息孤岛, 促进信息的互联互通, 实现环保信息与业务的共享, 从而提高环境保护行业的综合决策能力和公共服务能力。

该平台综合应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管理”等先进技术, 为环保行业用户提供新型数据管理平台, 为大数据运营提供新的合作模式, 主要实现功能如下:

(1) 多源、异构数据采集。通过RFID技术、传感器等物联网底层传感技术, 实时采集污染源、生态等信息;

(2) 海量数据处理。包括海量异构数据的融合转换、数据云存储、数据实时分析及环保数据挖掘等;

(3) 云桌面安全管理。引入云桌面从根本上保障数据存储安全, 作为数据运营的基础。

三、平台设计理念

环保大数据信息共享管理平台拥有行业领先的设计理念, 围绕环保行业大数据的“感知、管理、存储、展现、应用”等五个层面的需求, 提出了针对性的整体创新技术方案。

四、平台系统架构

环保大数据信息共享管理平台架构由数据采集、数据存储、应用展示三大系统模块构成如图1。

(1) 分布式采集系统:基于“桌面云”技术, 统一各类数据的逻辑模型, 建立统一的物联网数据采集系统;

(2) 环境数据中心汇聚存储管理平台:通过数据格式的转换, 统一建模, 构建异构信息的集中存储管理平台;

(3) 环境数据应用展示平台:实现仪器设备及环境监测信息的统一展现、发布以及运营管理系统;

(4) 云计算和存储中心:基于Iaa S虚拟化技术, 为环保数据信息共享管理平台提供弹性服务承载系统。

五、平台核心功能架构

围绕环保行业大数据的“感知、管理、存储、展现、应用”, 提出了整体创新技术方案如图2。

5.1数据感知层

为解决当前仪器设备分散、品牌各异的难题, 构建物联网的环境数据采集体系, 统一采集规范, 建立统一数据采集平台, 针对各类型设备开发接口, 管理接入各类型的物联网设备, 实时异构信息的统一采集;

5.2数据管理层

考虑到传统利用PC服务器连接仪器设备采集数据的方式易发生数据外泄的状况, 基于桌面云的环境数据安全管理, 采用桌面云主机连接仪器, 保证采集数据存储在服务器上、无法拷贝, 从最根本上解决数据安全问题, 保证数据的产业价值;

5.3数据存储层

环保数据具有复杂性和动态性, 涉及多部门/地区/领域, 需要处理大量的数据, 基于环境专题数据建设“Iaa S-Paa S-Saa S”三种层次的多元化云服务, 弹性架构设计, 为应用数据平台提供弹性服务承载体系;

5.4数据展现层

当前不同品牌、型号的仪器设备所产生的实验数据不能集中管理、集中查询且人工收集管理耗时耗力, 对多源异构的海量数据进行数据转换、主题建模、分析展现, 可保证所有监测站的环境数据可以统一汇聚、处理和展现;

5.5数据应用层

传统环评业务采用人工报送检测形式, 由各站点自行负责, 管理松散, 没有运营机制, 空置率相当高, 导致丰富数据资源无法产生经营效益。为强化环境数据、仪器设备运营共享管理, 在运营管理模块加入了数据运营和计费功能, 让环境检测工作流程化, 将原有手动化的检测流程改造为业务开通运营流程, 数据不仅可以流转起来, 还可作为资产参与运营, 实现闲散设备的自我造血, 自我运转。

六、结束语

本方案适用于环保行业IT支撑系统数据整合, 无论是为了降低数据存储成本, 提高数据共享效率, 还是为了探索大数据技术引入, 或是实现支撑系统各域的数据融合, 都可参考本方案架构进行搭建。

摘要:借助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相关技术构建环保大数据信息共享管理平台, 并提出一套信息共享管理平台体系架构, 对于集中整合环保系统数据资源、提升环保系统数据共享水平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关键词: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数据共享,云桌面

参考文献

[1]彭庆.基于大数据技术的数据共享平台方案研究[J].电信技术, 2014 (10) :22-25.

[2]吴勇, 张红剑.基于大数据和云计算的智慧环保解决方案[J].信息技术与标准化, 2013 (11) :38-41.

出版企业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规划 篇2

发布时间:2010-07-28 【选择字体:大中小】

一、目前国内出版信息建设的一般内容

随着国家《文化产业发展纲要》的发布和出版社企业改制进程的加速,各出版社信息化建设也开始从局部信息化应用现状向“编印发财”同平台、一体化的出版ERP系统升级换代。同时,有些出版社还着手引进上线OA协同办公系统和数字出版管理系统,在打造业务数字化管理平台的同时建设行政网络办公平台。门户网站也开始升级改造,增加电子书在线销售和纸质书网上发行的新功能。“一网多平台,多系统建设”成了许多出版社信息化建设的最新目标。

这里“一网”,指的是出版社的门户网站,主要作用在于企业对外宣传和建立出版社与销售商、出版社与读者的商务沟通。“多平台”则指的出版社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即用于生产管理的出版业务平台、数字出版平台,用于人事档案管理的HR平台,用于行政办公的OA平台,以及用于企业应用集成的数据交换平台。以下用简单的结构图来表示出版社信息化建设内容:

二、目前国内出版信息建设所遵循的原则

信息化建设的通行原则是“整体规划、分步建设,考虑当前,放眼未来”。一般出版社信息化建设也遵循这样的原则:

1.整体规划

无论是从内部管理考虑,还是考虑激烈的市场竞争,出版社都因着手考虑信息化建设。一是因为原来使用的局部信息化系统已经过时,而是一个存在大量信息孤岛的企业必然在未来市场竞争中被淘汰。企业在建设“一网多平台,多系统建设”时,整体规划的原则很重要,一般出版单位基本上都是先完成整体规划,然后按照规划方案开始分步建设。

2.分步建设

企业信息化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要完成整个规划方案建设一般需要一年左右的时间,所以更多的出版社会选择整体规划,分步建设。一般会先引进上线出版ERP系统,以更换原用的局部出版信息系统,首先解决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孤岛,即把分散在发行、财务、编务、生产的数据先行合并唯一,同时消除“账账不符”。以求在此后的管理中,不会再出现各个方向数据不一致带来的管理和应用障碍。同时,要考虑未来同其他异构系统的企业集成,为后续上线数字出版和OA协同办公系统,消除大的信息孤岛奠定基础。

3.考虑当前

由于此前使用的是局部信息化管理系统,所以再引进,一般都会考虑完整的出版ERP,而不会再考虑别的局部信息化系统。此外,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下一代网络的日益临近,企业在选产品时需要考虑产品的技术架构,一般来说B/S结构软件,不仅更适合网络应用,而且应用程序只在服务器部署,客户端零安装零维护也为企业系统长期运行,可节约不少费用。并且B/S结构软件是应用软件发展的趋势,将逐步替代C/S结构软件。

4.放眼未来

企业预算管理的信息化平台 篇3

摘 要 在信息社会大发展的今天,企业预算管理的应用同样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充分适应和利用各种信息化的平台,才能提高工作效率、协调各种内部管理,从而使全面预算管理观念更易于接受,真正发挥和发展的这项管理的效能。

关键词 企业预算 管理 应用

一、Excel电子表格在预算管理中的应用

Excel电子表格是常用的办公自动化软件,它不用编程、易用性强,却有着强大的表格处理、数据库管理、统计图表等功能。应用这样的软件编制预算并进行预算的控制和分析,可以大大降低预算管理成本、提高其工作效率和开放性,使预算编制更加准确。

企业年度预算一般包括经营业务预算、费用预算、资本预算、现金预算和预算报表等。在制订下一年度的全面预算前,有关部门应对企业当年度的经营管理、财务状况和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认真的评估和分析,编制收支分析表,用数据说话,并就分析提出问题和财务建议。这样才能将预算管理的一般框架与企业实际管理需要结合起来,使预算指标体系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

在上述分析和管理层确定工作重点后,预算日常管理部门(如财务部)着手拟定基于Excel的“年度预算工作簿”和预算说明电子(word)文档。年度预算工作簿应包括上述各预算表,必要时有些项目可单独列表;各预算表年度间应有一定的连续性,这样即利于比较分析,又可减少工作量。单个表格或表格内项目还应注明填报部门,以便于填报、便于分清职责和进行预算考核评价,还有利于促进企业的费用归口管理。现金预算和预计利润表则在各经营(费用)预算基础上自动汇总并加上财务部门分析填列。

二、集成的预算管理信息系统

(一)预算管理信息系统所要解决的问题

1.预算编制、上报、审核、汇总和报告等自动完成。其意义在于减少工作量,避免技术性错误,提高工作效率。

2.预算的层次、表格模版进行有效的管理。以便针对不同时期、不同层次的预算进行不同的应用,同时又能互相比较,并有效避免引用混乱。

3.实现弹性预算和滚动预算有效的编制。

4.强大的流程管理、监控和查询功能。解决预算管理各环节的信息化操作问题。

5.与其他管理信息系统的集成。建立预算管理系统与会计信息系统、进销存管理系统、资产管理系统、电子商务系统良好可靠的接口设计,提高企业信息化集成程度及其经济效果。

6.安全和可靠性、易用性。安全可靠就是模版、数据、操作上的权限、备份和可逆性,易用就是操作和维护简明、符合手工习惯。

(二)基本模块和功能

1.基础设置:包括预算科目、模板管理、企业信息(内部人员、部门、经营品种…)、目标文件、显示及声音设置、输出设置、接口设置等。

2.预算编制:年度预算(销售预算、生产预算、其他经营预算、费用预算等)、月度预算、临时预算。应具备新建、修改、保存、撤销、复核、通知、导出、打印等功能。

3.預算审批:预算汇总、查询、预算审核等。预算审核可设置多个层次,但一般不能修改原始数据,只能发表审核意见。

4.预算执行:收入分析(大部分数据由会计系统导入)、费用支出申请、资本性支出申请、预付款申请、审核和预警、付款等。

5.预算调整:调整(追加、削减)申请、调整审核、调整查询等。

6.预算查询:资金查询、项目查询、汇总查询、部门查询、经理查询、远程查询等。

7.预算分析、考核与报告:差异分析、纵向比较、横向比较、部门比较、预算考核、执行报表、分析与考核报表等。

8.系统维护:包括用户管理、操作日志、数据库管理、导入导出功能等。

(三)预算管理系统的多维度应用

预算管理系统的信息化平台,使其有可能也有必要在预算的编制和执行分析等模块中进行多维度的应用。即对于一个预算项目,可以从不同视角、不同层次收集和分析数据;需要对数据进行深入了解和分析时,可以使用“挖掘(drill down)”功能列出该数据的详细组成或成因,使预算项目更具体生动,从而能更好地分析并重新审视项目及其数据的合理性,提高预算和管理水平。

三、预算系统与会计信息系统的整合,企业级信息系统(EIS)

预算管理从一定角度来说是企业财务管理的范围,它与财务会计管理的共同点是都以数量和货币的形式来反映监督企业的经营活动状况,目的在于提高企业的效益。但两者又有显著的不同,即预算管理是一种事前控制,着重于预测和计划;会计管理是一种事后监督,着重于凭证和反映。正因为如此,才有必要将两者的信息充分整合起来,使事前控制有基础、事后控制有参照,才能明确责任和职权,使企业的管理有章有序。

会计信息系统(Accounting Information System,AIS),“是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子系统,是一个面向价值信息管理的系统,专门用于企事业单位处理会计业务,收集、存储、加工、传输各种会计数据,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财务会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的信息系统”。无论是国外还是在国内,会计信息化的进行快于其他企业级管理系统,从单项会计数据处理到部门级的会计电算化、再到会计与业务融为一体的ERP系统,会计信息管理系统已能够实现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三流合一,在动态性、集成性、优化性和广泛性等方面得到更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欧阳电平.电算化会计.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第1版).

[2]梅姝娥,陈伟达.管理信息系统.石油工业出版社.2006(第1版).

[3]刘志艳.Excel在全面预算管理中的应用.黑龙江通信技术.2003(2).

借助信息技术搭建企业管理平台 篇4

关键词:信息化系统,大型关系型数据库,ERP,MES,计质量系统

1 前言

目前, 钢铁企业信息化发展路径日益清晰, 正加速向集成应用转变。我国钢铁工业基础自动化在全行业已全面普及, 重点钢铁企业已全面实施生产制造执行系统, 主要钢铁企业实现了企业管理信息化阶段目标, 以宝钢为代表的龙头企业已逐步形成了多层次、多角度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信息化与钢铁企业的生产经营各环节融合取得显著成效。信息技术在生产装备、流程优化、企业管理、市场营销和节能减排等方面的应用, 对于提升企业产品创新能力、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增强市场响应能力、提高客户服务水平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钢铁企业信息化涌现出了多种典型发展模式, 如以全程自主开发为主的发展模式, 以套件为主、开发为辅的外包主导型模式, 开发与套件并重的混合发展型模式等。

2 现状分析

由于生产经营规模的逐渐扩大、人员的持续增多, 各个工作部门之间和工作环节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 原有的通过电话和纸制单据传递信息的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化大型企业管理的需要。例如原料需求计划的制定、生产计划的下达、生产计划的制定、库存商品的查询、生产成本的控制等等都需要进行信息的沟通和交流, 如果用过去的电话沟通的和纸质单据的方式进行信息传递, 很可能造成信息的丢失和合信息的错误, 如果不能及时传递正确的信息, 就很可能对企业的生产经营造成不良的影响。

3 系统介绍

唐钢信息化系统主要由三级系统和四级系统组成, 三级系统主要包括M E S系统, D S S系统、计质量系统:

3.1 MES系统的功能设计

M E S是利用现场实时的数据提供从可以最佳化产品的订货到生产完成的生产活动的信息。通过这些可以减少没有价值的活动, 有效的工厂运营得到可能, 支持迅速的对应变化。所以MES通过企业内部的供应链提供对生产活动重要的信息, 不但可以改善资财回转率, 总收入, 流动资金, 还可以提高运营资产回收率。

MES (Manufacturing Execution System) 是从产品的订货到产品的完成所有生产活动的到最佳化的信息系统。这是利用实时的数据让所有计划让所有活动得到“引导”, 开始”着手“, 得到“应答”及报告。把焦点放在根据状态变化的迅速的应答和没有价值的活动的减少, 带来工厂内部和生产的计划的效率MES带来企业的资产的效率化, 正确的交货期, 库存的循环, 总利润, 流动资金等这还可以为企业和提供关于通过供应链的生产活的信息。

M E S是位于计划层 (E R P) 和车间操作层之间的计划执行层, 主要负责生产管理和调度执行, 它通过控制包括物流, 人员、设备和指令信息来控制工厂内部的资源, 使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 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最大限度的实现资源共享, 数据传输的自动化。

3.2 DSS系统的功能设计

D S S是数据支撑系统, 该系统的要完成的功能与M E S的功能基本相同, D S S是在自动化水平不高的情况下用部分人工的方式采集生产过程中的数据一种软件系统, 是对M E S系统的有效补充。

3.3 计质量系统的功能设计

唐钢以M E S信息化系统为平台, 构建以ERP为核心的信息化系统, 设计了计质量系统, 计质量系统覆盖的面非常广, 涵盖了几乎所有厂内物料的移动和计量, 主要包括物料进厂, 厂内调拨, 物料出厂, 物料检验, 物料的入库和出库, 以及与四级E R P系统的接口等。

计质量系统通过接口定时为E R P系统提供准确的信息, 为信息化系统的日清日结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最大限度的减少了人为因素的干预, 为每月的结账提供了准确的信息来源。通过实施计质量系统, 大大减少了手工单据的传递, 实现了办公的无纸化, 符合低碳经济的理念。

4 结语与体会

信息管理平台企业环保 篇5

处于成长期的各类中小企业及集团企业,往往都会面对这样一个难题,企业在生产系统、财务管理、质量、运营和服务方面都能有效的控制,但是如何管理和控制好员工却成为企业面临多样化的选择。山东省中小企业信息化平台在试运行期间对员工管理软件产品推出免费试用活动,使企业在降低信息化投入和风险的同时,可以实现对于每个岗位的员工都可以科学管理。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创新是一个企业保持竞争优势的核心能力,很多企业更多的关注对资金、成本、质量的管理而忽视对员工的管理。山东省中小企业信息化平台为企业提供各种员工管理软件,帮助企业实现企业人力资本的不断增值。平台提供的免费试用的员工管理软件产品主要是:中国电信-外勤助手:中小企业的定制化管理应用。(免费体验账号:admin@310304760348 密码123456 省份:山东)

外勤助手主要功能是,企业管理人员可以对外勤人员进行考勤管理、差旅管理、行程管理、客户拜访管理和任务管理,提升企业的工作效率,从而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信息管理平台企业环保 篇6

关键词:企业信息系统;Agent;流程再造

一、企业信息系统的现状与发展要求

现代企业由于部门众多,分布广阔,企业资源和信息分散,同一个企业中的不同部门相对自治,信息系统孤立运行,各自采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管理资源,且国内大多数企业由于在进行信息化的过程中缺乏统一的规划,这就使得企业中不同平台,不同系统共存,各个系统之间缺乏交互和互操作性,形成了信息孤岛,决策层难以及时获得关于企业的准确信息,这就要求企业信息系统整合企业的现有信息资源服务于企业的生产运作和管理。

高科技行销泰斗麦肯纳(Regis Mc Kenna)在其著作《即时行销革命》中认为,信息技术促使时间与空间瓦解,企业必须采用即时管理,以满足客户需求;而实现即时管理的企业,又必须以获得即时信息为根基。

企业要能维持竞争优势,持续改进流程与精确的商业决策是相辅相成的两把利剑。正确的信息才能引导合理而高效率的企业流程。再结合先进的信息技术,流程再造就能将无附加值的活动消弭于无形,经营成本将降至最低。改造过的企业流程能提供整合而有效的即时信息。协助提升决策质量。优质的信息与合理的流程形成良性循环,能够持续进行企业改造。整合企业流程与商业决策的关键在于信息系统。信息系统需要能够快速适应企业流程整合的要求,也要能够为企业的商业决策提供准确的智能的支持。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虚拟企业正逐渐成为现代企业适应竞争环境的理想模式。为了使虚拟企业实现“共赢”的总体目标,各成员企业必须有效协作。为了能够支持企业间的协作,企业信息系统还要能够具有良好的互操作性以支持不同企业信息系统之间的资源和信息共享。

二、Agent技术简介

20世纪90年代,随着计算机网络、计算机通信等技术的发展,特别是Internet和World Wide Web的普及,对于Agent以及MAS(Multi——Agent System)的研究已成为分布式人工智能(DAI)研究的热点。不仅仅因为人们认识到了,应该把人工智能各个领域的研究成果集成为一个具有智能行为概念的“人”,更重要的是人们认识到人类智能的本质是一种社会性的智能,人类绝大部分的活动都涉及多个人构成的社会团体,大型复杂问题的求解需要多个专业人员或组织协作完成。要对社会性的智能进行研究,构成社会的基本构件“人”的对应物“Agent”理所应当地成为人工智能研究的基本对象,而社会的对应物“多Agent系统”也成为人工智能研究的基本对象。由于多Agent系统中智能体具有高度的自主性、智能性、协作性、交互性、适应性等特点,多Agent技术能为构建企业信息系统平台提供一条崭新的途径。

利用多Agent技术实现企业信息平台系统具有如下意义:(1)Agent具有独立性、自主性和智能性,能满足企业信息系统具有自主能动、协同工作能力的要求;(2)多Agent系统是一个既分布又协调的系统,因此具备一般分布式系统所具有的资源共享,易于扩张、可靠性高、灵活性好的特点,同时各Agent间又相互协调、相互合作解决大规模的复杂问题。满足企业信息系统的高度开放性、分布性、可重构性和可伸缩性的要求,为集成“异质信息孤岛”提供新途径;(3)利用多Agent系统具有的层次性、自组织和学习推理能力,能有效保证企业信息系统支持企业流程再造、动态企业模型、学习型组织和虚拟企业等企业管理思想的实现;(4)接口型Agent与人之间具有良好的交互性,能准确地接受和理解人所传递的信息,能有效支持“以人为中心”的管理。

三、构建基于Agent的企业信息系统平台

结合企业对于信息系统的发展要求和Agent的特点,提出了如图1示的基于Agent的信息系统平台。

该平台分为5层:业务流程层、业务对象层、AGENT层、中间件层和业务系统层。

业务过程层:业务过程是人与系统在业务领域的交互和协作 ,以完成特定的功能或任务。企业的运转正是通过其内部和外部的众多业务过程共同实现的。典型的业务过程包括采购过程、入 (出 )库过程、计划过程和成本核算过程等。在这一层是对企业的整体运行进行抽象,制定业务运行规则。业务规则的建立按以下步骤进行:(1)对当前业务过程建立最基本的业务规则。其中相应的规则域可以空缺。(2)对基本业务过程进行分解,每个业务过程可按照其中非原子活动的顺序分解为多个子业务过程。(3)不断对上层业务中的非原子活动进行分解,直到未被分解的活动均为原子活动。这样,对业务过程建立起完整的由业务规则描述的概念模型。

业务对象层:业务对象是企业业务过程运行中涉及到的活动实体。业务对象建模包括 3个部分:首先 ,描述分析问题领域和工作流程中涉及到的业务概念等,抽象业务类,并将各概念之间的关系标识到业务类图上,同时详述其职责 ,制定相关的词汇表。其次 ,分析各业务动作交互序列 ,为其构建业务协作。

AGENT层:由和业务对象具有映射关系的AGENT组成。AGENT具有智能性和学习能力,某一Agent可以完成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某一环节,也可以多个Agent通过合作计划层的协作实现生产经营过程,通过对合作计划的灵活调整可以实现系统的快速重构。AGENT可以实现自主的对于企业某项资源的管理,比如在多个部门同时对于某项资源进行请求的时候,AGENT可以根据当前的资源情况和对于未来资源的需求情况以及根据利益最优化的原则进行分配资源。AGENT之间可以采用合同网、部分规划、全局规划和博弈论的等原则进行合作和协商来共享资源,这些都无需人的干预。AGENT可以实现自主地智能地进行任务分配,AGENT可以根据当前的资源情况,对于生产任务进行分解,如果需要和其他AGENT进行合作,AGENT则根据上面提及的一些协作原则和其他AGENT进行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当企业的业务流程发生改变的时候,只有重新设定企业的相关的运行规则就可以实现企业信息系统的重组。

中间件层:主要由相对独立的CORBA对象组成。CORBA(通用对象请求代理体系结构)技术是解决企业信息系统异构问题的一个成熟和通用的方案。它可以实现对系统的良好封装,实现客户方程序和服务器程序的完全分离,还提供了软件总线机制。CORBA系统定义了一组接口规范,任何应用程序、软件系统或工具只要具有与该接口规范相符合的接口定义,就能方便地集成到CORBA系统中,而这个接口规范独立于任何语言和环境。在这一层由许多成熟的CORBA产品,比如IONA公司的Orbix。通过这一层可以实现把遗产系统的功能以CORBA对象的方式提供给AGENT层,由于CORBA对象的粒度比较小,很适合于企业信息系统的快速重构。

业务系统层:主要由企业的一些遗产系统和新开发的系统构成。该层主要满足了企业一些部门的需求。该层经过为中间层的CORBA对象提供了底层实现。

该信息系统平台可以解决如下的一些问题:

1. 解决信息孤岛问题,整合企业信息资源。该平台使用CORBA技术和AGENT技术将企业的各个遗产系统和现有系统进行整合,各个系统之间通过AGENT层进行信息交互和资源共享,有效地解决了信息系统之间不能相互交互或者交互的层次比较低的情况,较好地实现了企业信息资源的整合。

2. 能够适应企业工作流程的快速重构。由于平台使用CORBA技术和AGENT技术对于原有企业信息系统的进行封装,以功能模块的方式展现,当企业工作流程发生变化的时候,只要替换其中不适应的功能模块,开发相应的新的功能模块即可,不需要整个信息系统的全部舍弃并进行重新开发,快速而有效地适应企业工作流程的变化。如果只是企业的工作流程的规则发生变化,只要更改相应的AGENT的控制规则就可以实现工作流程的改变,无需对信息系统进行重新开发,可以快速地对于企业工作流程的变化作出响应,为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取宝贵的时间。

3. 为企业商业决策提供智能支持。AGENT在企业日常运作中,结合其他人工智能技术,比如数据挖掘,对于企业日常运作中的一些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特别是企业日常运作中出现的一些异常情况进行汇报和分析,为企业的生产管理和经营决策者提供可靠而准确的决策依据。

参考文献:

1.汪芸.CORBA技术及其应用.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

2.刘敬军,张申生,步丰林.应用CORBA和多代理技术重构企业信息系统.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1999,5(3).

3.瑞吉斯.麦肯纳.即时行销革命.商业周刊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8―04―01.

4.范玉顺,曹军威.多代理系统理论、方法与应用.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陈国华,南京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院博士、副教授;丁春雷,南京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院硕士生。

电力企业管理一体化信息平台建设 篇7

要实现电力企业管理一体化信息平台建设, 必须有必须遵循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原则, 逐步地推动电力企业管理一体化信息平台建设的发展。既要尊重现有的工作习惯和流程, 又要充分考虑未来发展趋势。只有这样, 先开展的工作才能为下一步的完善奠定基础。所以我们在电力企业管理一体化信息平台建设规划中避免了一步到位, 追求大而全的思想, 采取了面向实际、分步实施、模块式软件设计的方式。

1 系统组成

基于B/S的系统应用:部署服务器端系统后, 可通过网络即时访问和使用, 无需客户端设置和维护, 不受访问终端的病毒、木马、误操作等影响。

开放式的设计结构:采用WEB SERVICE技术, 使系统在更新和新增功能时具备即插即用 (Plug&Play) 的能力, 节省二次投资。

远程信息发布和维护:可以通过本地局域网或互联网随时远程访问和发布各类信息。

由于数据库信息量的巨大, 系统对稳定性要求较高, 故整个信息平台采用Windows server 2003 enterprise+ASP+Microsoft SQL server 2005 构成, 为保证SQL数据库、ASP 的数据安全, 数据存储采用SAS双磁盘阵列, 并对数据库文件进行定时备份, 并能实现按需还原;同时为保证操作系统、应用系统的数据安全, 对硬盘数据采用Ghost进行映像备份。所有功能都基于WEB网页实现。

2 功能模块

坚持从实际应用出发, 运用网络和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面对新兴的信息技术, 我们着眼于用发展的眼光, 长远的眼光, 战略的眼光做好规划, 推进应用。但同时又必须要立足于充分利用现有的信息资源和基础条件, 立足于自身企业发展的实际需求, 面向应用, 面向实际, 面向广大员工, 从效益显著、看得见、摸得着、有把握的地方着手, 建设互连互通的传输网络, 构筑资源共享的信息平台, 建立符合公司一系列需求的若干应用系统, 开发和建设具有自己信息特色的资源数据库。具体内容实现如下。

2.1 内部沟通

为了使公司总部的决定、通知、精神和意图快速、准确地传达到公司每个项目点, 有效地抑制小道消息、谣言等不正当信息在公司内部的传播。此外, 扩大公司政策宣传、增加执行透明度、促进监督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它有利于公司职能的有效行使, 有利于行政流程的简单化和科学化。公司内部信息平台设有信息中心板块 (下设通知公告、公司内部新闻、安全信息等子栏目) , 公司简报模块。这样使公司的实时信息和阶段信息都能及时下达到每个员工, 使信息发布的速率、透明度大大提高, 为每个员工了解公司的动态信息提供了平台。

同时为了了解项目部员工的想法, 集思广益, 设定了意见反馈模块 (下设意见反馈及网上调查栏目) , 这样就建立起了公司本部和项目部联系的一个纽带, 与此同时, 我们清楚地知道信息化平台的建设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 是因为从本质上讲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就不可能一步到位, 甚至是永远不会到位的, 因为企业的发展是动态的, 需求也是变化的, 我们必须通过该模块了解企业的需求, 不断发展和不断完善信息化平台, 从而更好地、更方便地为领导决策提供了扎实的依据, 更好地服务于广大员工。

为了鼓励各项目部员工相互技术学习、切磋, 丰富员工的业余文化生活, 开辟了网上论坛模块, 这样员工有好的经验、方法, 在网上发布出来, 大家一方面可以共同学习, 另一方面公司也可以甄别出技术人才加以培养和任用。同时如果有了疑难问题, 则可以利用公司整体员工的智慧共同商讨和解决。生活上也为员工拓展了一片空间, 以便在工作之余进行交流和沟通。

随着公司的不断发展, 对语音, 尤其数据业务的要求越来越高。由于公司的大部分电站均在公司所在地区以外, 所以语音产生的基本都是长途话单, 所以公司在建设信息化平台时尽可能通过VoIP (IP语音) 方式, 这样可以较大幅度地减少话费开支。

2.2 资源共享

为了保证公司本部对各项目部的发电情况、水量情况有个及时、全面的了解, 全面统筹安排阶段性任务, 设置了水量、电量模块 (下设水电量录入、水电量维护、实时水电量、电量汇总表、水量汇总表) , 使得公司领导、专家在第一时间得到各项目部的日发电量、月发电量、年发电量、入库流量、出库流量、溢弃流量、上下游水位等参数, 从而进行趋势分析和生产活动计划的安排, 使公司资源得以最大化地利用。

同时为了更好地运用公司专家资源, 节省人力、物力的不必要开支, 对设备进行远程诊断和分析, 防患于未然, 可以充分利用现代计算机和通讯的成果, 将各项目部的运行状态通过远程控制软件 (如PCAnywhere等) 及时反馈到公司本部 (通道选用internet作为传输介质可以极大降低投入成本, 为保证系统安全, 同时选用VPN接入方式, 动态IP地址通过花生壳转为静态IP地址) , 这样公司专家足不出户便可以洞察发电机组的运行状况, 及时、客观、准确地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甚至防微杜渐, 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为了更好地进行安全生产, 设置了安全信息模块, 使得电力生产的安全更深入人心, 其内容主要为安全简报和安全教育视频, 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方式宣传安全的重要性, 使得安全成为生产的重中之重。

本着力争做到人尽其才, 物尽其用目的, 设置了内部招聘、车辆信息模块, 尽可能使每个人在公司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发挥出自己的强项, 从而提高公司整体竞争力和和凝聚力;车辆信息则使得车辆出行的效率、透明度大幅度提高, 且降低了公司的运营成本。尤其对于像我们公司这样机构分散的单位, 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 许许多多人力、物力都需要车送车接, 每年车辆汽油费用都是不小的数目。如何最大化有效利用好车辆资源, 使车辆发挥出最大的经济效益, 就可以通过架设在Internet网络的上辆信息系统则完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既极大节省了经营开支, 同时也极大提高了内部信息通畅效率。

为了方便员工之间的沟通和联系, 设置了通讯信息模块, 公司员工的必要个人通讯信息皆在其中, 公司员工之间沟通高效、快捷、准确。

公司服务器提供各种文档、资料、软件的FTP下载, 使员工快速获得公司的资源, 提高工作效率。

2.3 对外交流合作

随着公司的不断成长和发展, 公司对外交流合作日益增多, 一方面有对外宣传的需要, 如项目建设状况、公司新闻、文化建设等, 另一方面有公司项目建设的需求, 如招标信息、引进人才等等, 其实担当了一个对外交流的窗口, 也有利于公司在互联网上形象的树立为了保证模块的灵活性, 后台管理采用了动态设置, 可以根据公司需要增、减相应的栏目, 做到栏目随公司的需求而变化。

为保证信息的安全性, 对所有内部员工的帐号设置了实名跟踪, 无论水量、电量的录入还是论坛发表言论均采用用户名和IP地址跟踪, 保证公司网站有个安全的环境, 也使得员工发表言论有了进一步的责任感。

2.4 下一阶段目标

公司电力企业管理一体化信息平台建设的下一步目标应该从协同办公的电子化流程, 在公司传统公文流程的环节的基础上, 结合公司业务流程的习惯, 完成从公文起草、批办、办理、归档、查询等一系列网上流传过程, 从而达到网上办公的目的, 提高生产效率。同时建立网上个人资产信息、工资信息等一系列数据库系统, 方便员工查阅和公司管理。为了防范风险, 可以仿效电子商务中的做法, 引入数字证书和证书管理机构, 建立完善的证书管理制度。在电子公文流程中, 电子印章是一个重要问题, 在收文和发文过程中相应的办公人员要添加电子印章。电子印章管理也是电子公文流程中的安全控制, 其管理功能是统一管理各种电子印章的格式和电子印章的发放, 在流程中实现电子印章与电子公文不可拆分。

首先, 应用规范了企业的管理模式。特别是在职能部门——总经理办公室、人力资源部、财务部、计划发展部、安全生产技术部等的应用, 由于这些职能部门与公司内每一个机构都要打交道、发生各种各样的关系, 负责各种审批事项, 规范化管理就成了第一要务。利用“表单+流程”的模板协同模式, 将之前部分签呈表做成了具有明确填写规范要求的表单, 再辅以相应审批流程, 很好地为以上部门解决了规范化管理这一难题。电子化流程系统的应用, 还必须考虑到公司原先的管理方式与管理习惯, 同时也是由于公司内的管理事务是不可能完全做成表单化形式。因此需要将原先的签呈表保留, 做成可以在网络中流转的电子签呈表。让员工在享受便捷的信息化办公同时, 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原有的工作习惯, 最大程度降低了员工对新办公方式的抵触和陌生情绪。信息化的签呈形式的应用, 极大地减少了员工因为提送签呈所消耗的时间。得益于互联网和B/S架构, 也让经常身处外地、不在办公室的领导在任何一个能上网, 有IE (Internet Explorer) 的地方就能够随时处理公司事务, 极大地提高了审批的速度与效率, 有效地减少了企业隐形成本。

实现工作处理的有效时间管理。在目前情况下, 授权规定了事务的办理过程, 也要求各级管理人员尽速办理各项工作, 但由于实际工作中没有时间管理的机制, 很难规定或检查工作的办理是否“尽速”, 是否达到了办理时间要求, 也很难把整体工作效率提上去。而有了协同办公的电子化流程后, 每件协同事务都被如实记录了发起人、发起时间、审批人、审批时间, 如果在协同中设置了处理时限, 系统还会自动判断协同的处理是否超出了时限要求。这种对事务处理时间进行管理的机制, 有力地督促所有员工快速有效的处理协同事务, 从而有效的提高整体工作效率。

综上所述, 建立一个迅速高效、节约方便、安全可靠、大容量、功能强、全天候的信息管理系统日益已经成为提高管理和工作效率至关重要的手段。

摘要:甘肃电投大容电力有限责任公司作为一个拥有多家水力发电站的企业, 由于水电站建设不可避免的原因, 其地理分布呈分散、偏僻的特点, 无论交通、通讯、信息相对而言皆不方便, 因此, 造成公司总部战略意图下达到各项目点的时效性较差。与此同时, 各项目点的电站运行状态、员工心理状态、建议反馈等信息亦不能有效上传, 其根本就是沟通问题。作为一个拥有多家水电项目点的企业, 公司建有档案馆、专家委员会、车辆中心等等许多相关资源, 如何将这些宝贵资源合理地、科学地最大化运用, 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同样也是迫在眉睫。说到底就是资源共享的问题。公司作为一个年轻的不断发展的企业, 势必是一个与社会交流的企业, 而对社会交流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窗口就是企业管理一体化信息平台。

关键词:沟通,资源共享,交流合作,信息平台

参考文献

[1]O’Reilly IP SAN权威指南[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3.

[2]StevenJohn Metsker C#设计模式[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6.

[3]朱力军, 王媛红.ASP.NET开发人员指南[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3.

信息管理平台企业环保 篇8

为适应和配合学院工作重心的转移, 以及国网公司“三集五大”体系改革的实施, 做好班组管理信息平台建设的支持服务工作, 笔者选择了顶岗实习和调研相结合的方式, 较全面又有重点地实地考察和了解信息技术在供电企业班组建设管理中的应用。笔者先后走访了南昌供电公司、九江供电公司、修水县供电公司的相关班组, 并在九江供电公司人力资源部和“江西省一流县级供电公司”———修水县供电公司进行专题调研, 掌握了供电企业一线班组工作状况, 以及班组建设信息管理的现状与需求。

1 班组建设实际情况与特点

2012年1月召开的国网公司二届二次职代会暨2012年工作会议, 审议通过了“三集五大”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就深化“三集”管理, 构建“五大”体系作出了全面部署。供电公司按照集约化、扁平化、专业化的方向, 调整了部室和班组, 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同时班组建设也产生了下述新情况与新特点。

一是班组数量和一线班组人数大幅增加。如九江供电公司机构调整为15个部室, 一线班组45个, 同时对13个县级供电公司进行管理。修水县供电公司2012年股权全部上划, 作为省电力公司的全资子公司, 设有7个部室, 11个班组, 13个供电所, 营业厅遍布36个乡镇。

二是班组组织结构专业化。供电企业按照“三集五大”体系调整了组织结构, 随着企业管理模式的转变, 原有综合性班组相继变成了专业性班组。

三是班组各项工作离不开信息化。ERP企业资源管理系统已全面覆盖, 95598通讯平台与客户终端对接并由省公司适时控制, SG186生产业务系统全部直达生产一线, 高效的MIS系统也已建立并上线运行, 大量的作业流程都是在信息系统中完成, 很大程度上改变了班组的生产作业习惯, 信息系统已成为班组生产作业和管理的工具。面对这些快速高效的现代管理技术, 需要每位员工熟练操作才能有效开展工作, 才能实现“三集五大”建设的预期目标。

2 班组管理面临的问题和困难

随着供电企业“三集五大”人力资源的变革, 班组管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班组工作在适应变革中不断创新和发展, 保证了企业组织各项任务的圆满完成, 但是, 同时班组建设也面临一些问题和困难。

一是班组人员素质与企业发展要求不适应, 这一问题在县级供电公司表现更为突出。为提升整体的人力资源素质, 省电力公司和各级供电公司经常开展员工培训、调考以及各种形式的岗位练兵, 且要求各基层班组开展每周一课现场培训。尽管如此, 还是有大量基层员工跟不上“三集五大”改革发展的需求, 特别是对现代管理技术的应用完全处于被动状态, 并已经构成了阻碍班组发展前进的瓶颈。

二是班组日常管理负担重。突出表现在:1) 重复工作多, 台账资料多;2) 工作计划不合理, 造成重复劳动, 工作量增加;3) 报表多, 且由于专业部门设计的报表, 数据通用性不强, 造成重复填报;4) 国网班组建设信息管理系统只作为班组建设达标的工具, 没有作为班组建设和管理的工具。

3 解决班组管理瓶颈的建议———建立班组基础信息平台

随着班组建设的不断推进, 现代管理技术大量被采用, 而大多现代管理技术都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的。供电公司作为国有企业, 员工队伍相对稳定, 由此也带来了很多老员工特别是一线的生产服务岗位员工, 文化程度普遍不高, 长期在传统粗放管理环境中从事业务工作, 因此, 对现代技术的学习和掌握既不主动, 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面对突然而来的“三集五大”体系改革, 复杂的信息技术平台架构, 扁平的组织管理模式以及由此带来的全新工作环境、工作要求使得他们难以适应。那么如何帮助班组成员尽快适应高速高效的现代管理技术成为目前班组建设的重点。笔者认为可通过系统的基础工作—班组基础信息平台的建设解决这一问题。

班组是企业员工的聚集地和基层终端组织, 具有“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组织特点, 是企业一切工作的落脚点, 其工作既多又杂。现代客户的要求越来越高, 信息更新的速度也越来越快, 所以要求基层员工用传统方式来应对企业现代管理体系, 显然是不行的。笔者认为可借助现代信息技术, 创建班组的基础信息平台。有了这个平台, 可将班组的人、财、物、技术等各种数据都放在这个平台上, 不仅每个员工可重复使用, 同事、领导均可共享这些数据, 以此减少员工的重复工作量, 降低工作频次, 从而减轻工作负担, 提高工作效率, 也可实现公司无纸化办公和管理。

每个班组均可建立自己的班组数据平台, 在建立的过程中, 要考虑与国网公司大的信息平台有效对接, 既满足“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的需要, 又要满足班组员工日常工作需要, 甚至还可考虑员工训练的作用。有了这个基础信息平台, 班组员工不仅可以共享平台所有信息, 而且许多工作均可在平台上实现。比如, 每天的工作安排, 传统做法是班组成员等待班组长亲自下达工作指令, 在创建了班组基础信息平台之后, 班长只需将工作安排放在平台上, 员工在平台上查阅工作安排, 按照计划井然有序地开展工作, 无需像往常一样要等班长下达指令之后才能开始工作。

国家电网公司已于2011年出台公布了《国家电网工作班组建设管理标准》, 提出了“工作内容指标化、工作要求标准化、工作步骤程序化、工作考核数据化、工作管理系统化”的班组建设目标, 并于2012年11月推广应用《国家电网公司班组建设信息化管理系统》。如果供电公司的基层班组, 能够借助于《国家电网公司班组建设信息化管理系统》逐步建立起自己的基础信息平台, 并针对国家电网公司的“五化”管理标准, 逐步理顺工作关系, 改变传统的习惯做法, 在实现“五化”过程中的各个环节, 不断学习和尝试, 基层班组员工的素质一定会有一个明显提升。

4 结束语

企业信息化管理平台的构建措施探讨 篇9

一、企业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含义

通常说的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 即以互联网技术、计算机技术等, 用现代较为系统科学的管理思想, 在企业运行过程中为管理者以及普通职工提供决策手段的管理平台。它把信息技术和先进的管理思路融为一体, 来逐步提升企业的运营管理效率和水平, 并不断降低企业成本, 反映出新时期对企业在资源调配、信息整合方面的要求, 是企业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提升自己竞争力、最大化创造社会财富的基础, 是企业在新时期生存发展的基石。企业信息化管理平台通常包含两方面内容, 第一, 企业采用先进的管理思想来取代过去传统粗放型的管理模式, 通过互联网和高新技术进行面向客户的集成化管理, 让企业在信息共享、资金流动、物资调配等方面都能够进行科学的控制与监管, 不断提升效益。第二, 通过先进的管理模式, 使用企业信息管理平台能够在一定时期内让企业能够平稳发展, 不断完成企业的发展战略规划目标, 并且使得企业每一个发展过程都能够通过平台让各种资源进行共享, 提升企业管理方面的效率。

二、企业信息化管理平台发展现状

企业信息化管理平台的构建最终目的是为了让企业在一定时期内获得利益的最大化, 但是构建信息化管理平台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 从目前各种情况来看, 在平台构建的前期, 存在着许多的不足, 阻碍着企业信息化管理平台的构建。从市场经济的角度来看, 能够发现当前的软件市场管理混乱, 很多软件的价格偏高, 并且对操作的企业环境有着很高的要求, 这就在无形之中给企业带来的很大的经济负担, 影响企业的效益。另一方面企业信息管理平台的全程服务做得很不好, 一些软件商没有基本的信息化管理系统的专业指导培训和服务, 也没用后期使用上的维护与更新, 因为企业没有受到相应的培训和服务, 使得系统在推广的过程中十分困难。以企业的角度来看, 可以发现系统在设计的过程中一般都是针对大中型企业, 很少有针对小型企业, 尤其是在开发企业信息化管理平台的成本费用过于高昂让中小企业难以支付, 导致中小企业的管理理念以及管理模式比较陈旧, 而对使用企业信息化管理平台的认识不到位, 不能意识到用其来改革管理制度的重要性, 没有主动性和积极性。从政府的角度来看, 政府没有明确的文件和相关政策来倡导与支持企业信息化管理平台的构建, 导致管理部门十分分散, 不能形成统一的管理政策, 让企业在构建信息化管理平台的过程中不能很好的协调完善。

三、企业信息化管理平台的构建

1. 企业信息化管理平台的架构

企业信息化管理平台的构建最重要的是其在设计的过程中可以解决上述提到的各种问题, 能够让所有企业可以迅速的完成应用管理系统的构建, 它的架构一般含有许多中小企业必备的各个应用软件, 比如应用最多的人力资源管理软件, 销售管理软件, 财务管理软件, 生产管理软件, 营销管理软件, 客户资料管理软件等等。这些软件能够帮助企业提升管理效率降低企业管理运行成本, 并且其操作灵活, 实用性强, 一般都是由数据库, 平台, 应用, 系统层来当成企业信息化管理平台的构架体系。

2. 构架企业信息化管理平台要能够调整企业各项业务流程

企业信息化管理平台的构建要能够不断调整和重塑企业进行的各个重要业务流程以及管理的各个环节, 能够让企业信息化管理平台在一定时期内可以顺利的执行, 让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平台的构建和企业各项业务的运作可以相辅相成, 互相促进和提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企业在经由传统管理模式向信息化管理平台过渡的过程中, 就要求企业将传统管理模式所依赖的一些企业运作和管理环节实施改革和梳理, 使之可以逐渐符合企业信息化管理平台的运作, 不断规划配套环节的部署, 加大其中的协调力度。

3. 根据企业业务运作模式来考虑企业信息化管理平台的构建

企业的运作模式受到当前市场需求的快速变化而不断的变更, 这就要求企业信息化管理平台构建时要充分关注企业业务的运作模式, 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平台构建设计中的高效延展性与可扩充性, 最终能够构建出适应变化能力较强的信息化管理平台。伴随社会的快速进步企业产品的生命周期开始变得越来越短, 企业要不断调整自己的经营生产以及业务运作模式, 因此在构建企业信息化管理平台的时候必须充分考虑到企业在未来的变化模式, 不仅要能够解决当前企业业务运作的问题, 更能够对因为市场变化而导致企业业务模式变化进行科学预知, 进而可以提高企业信息化管理平台对这种变化的应变能力以及容忍度。

四、结语

综上所述, 企业要想在信息社会中获得发展, 具备较强的竞争力, 就需要构建企业信息化管理平台, 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和企业效益, 降低企业的运行成本, 促进企业信息化进程, 提升企业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朱永东, 赵康.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构建探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2015, (6) :235.

[2]刘少国.企业信息化管理软件的设计与实现[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2015, (2) :74.

信息管理平台企业环保 篇10

一、传统企业的信息化现状

1. 信息化建设缺乏总体规划

传统企业的信息化更加关注企业生产管理系统应用, 企业引入的信息化系统更多地是以满足部门级的生产、信息管理的功能单一的孤岛管理系统, 虽然能够解决一时的功能需求和效率提升问题, 但从长远来看, 在很大程度上缺乏整体的信息化建设规划, 缺乏立足企业全局运营的战略性思考, 不能将企业整体运营能力的提升作为企业完整信息化规划和建设的根本出发点。

2. 信息孤岛

当前企业各个信息化业务应用系统均包括一套独立的底层框架及用户管理、权限管理等, “信息孤岛”的隐患已经初露端倪, 虽然目前还没有造成严重的后果, 但是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 信息化程序的继续深入, 如果没有整体的信息规划, 这种现象必将愈演愈烈, 最终将成为企业发展的巨大瓶颈。

3. IT黑洞

传统的软件系统缺乏好的维护接口, 维护过程比较复杂, 维护成本极高。一般都是在低层的技术平台上直接构建业务系统, 并且也只能采用面向技术的、与业务无关的“原始”编程工具来开发管理系统。这种低层次的软件开发模式, 使信息系统的开发、维护和扩展困难重重, 导致“IT黑洞”现象的普遍发生。

4. 系统移植困难

企业现有系统虽然有些还勉强可以满足业务的正常运行, 但是随着企业的进步和发展, 数据资源的不断积累膨胀, 原先的业务系统将越来越无法满足业务的不断增长, 这时很可能需要对底层技术支撑平台 (如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等) 进行升级, 而传统方式开发的业务系统完全与原先选定的技术架构是一种紧密耦合的关系, 一旦需要升级底层架构, 将只能从头做起, 浪费了大量的投资。

5. 缺乏工作流程管理

企业管理流程是一个复杂多变的过程, 现有系统缺乏有效的工作流支持, 企业管理流程极不规范, 且无法进行有效的流程分析和监控, 工作效率低下, 浪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因此, 在将来的信息化建设中必须对企业的管理流程进行梳理再造, 建立规范化管理制度, 并以信息化手段为支撑, 从根本上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6. 决策分析能力薄弱

企业现有系统缺乏一个完善的分析决策平台, 无法获得有效的统计数据, 无法满足企业管理层根据市场的变化灵活快速地做出决策分析。尤其是许多统计数据的来源分布在各种不同的业务系统之中, 现在的方法更加无法实现有效的决策分析。

7. 无法快速响应业务需求的变更

处于企业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 为了以最快速度满足市场需求的变化, 企业内容的运行机制、组织机构、人员岗位等都必将处于一种动态变化的状态之中, 而传统企业现有系统通常需要响应这种变化是非常困难的, 一方面修改的工作量极大, 一方面很多统计模块的修改严重滞后, 根本不能为领导者提供及时、有效的分析数据。

二、平台化构架下的信息系统是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有效手段

目前市场上广泛提及的协同软件、协同平台、协同通信工具等系统更多地侧重在即时信息沟通、信息协同关联以及办公、资源等业务流程协作的管理和效率提升上, 虽然具备一定的业务关联广度和平台配置灵活性, 但却缺乏整体的企业信息化规划深度, 缺乏一个强大的集成管理软件的应用构架, 无法适应企业大规模的信息化部署和未来持续构建的需要。另外传统ERP也正在面临挑战, 一直以来许多传统企业认为只要做好并维护好ERP系统, 企业信息化工作就会高枕无忧。然而, ERP更多地体现企业生产执行层面的资源管理和过程控制管理, 虽然具有相当的业务控制复杂度及经营决策分析深度, 但却缺乏企业全面精细管理的业务覆盖广度, 企业在由“生产聚焦”向“运营聚焦”转变的大趋势背景下, ERP纵使也会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 不断进行“补丁式”的扩展和更新, 但其先天的面向生产管理平台的定位决定了其后续发展的不足。

那么什么样的信息系统更适合企业呢?这个问题让很多信息工作者大为头痛, 众多软件产品大都是围绕自身情况设计完成的, 它要求用户去适应它的管理方式和管理思想, 而不是主动地去适应用户, 这与国内企业的管理流程经常变化、个性化非常强的特点极其不适应, 如果选择一个功能封闭的软件会极大的限制企业的发展, 成为业务发展的瓶颈, 企业所需要的是不但能够提高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水平, 而且还能够跟随企业的管理变化的信息系统。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逐步投入、因地制宜、分布发展的过程, 企业必须要根据自身的能力、特点来决定采取何种发展策略, 优先开发适用的应用系统, 稳定灵活的构架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有利保障, 建立一个基于统一集成业务平台构架下的管理信息系统是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有效手段。

现在越来越多的IT管理者正在不断反思企业传统IT架构的基础上, 力求实现一种全新模式的构建和维护方法, 快速提升企业业务的部署和支撑能力, 提高企业IT综合的战略规划和运维水平。企业完整的IT管控框架将面向业务执行、管理控制、决策规划等不同经营层面的应用纳入到一个完整的运营管理体系当中, 实现横向应用及纵向应用之间的运营协作及互联互通, 充分体现企业整体的“人人之间、团队之间、部门之间、过程之间、流程之间、信息数据之间”全面的信息共享关联和业务协同, 如下图所示:

企业信息化整体规划应立足于企业运营管理的全局, 能够对诸如客户、市场、品牌、销售、服务、决策、执行、组织、团队、绩效、协同、知识和创新等企业关键要素实现全面的精益规划和管理, 并基于此实现灵活快捷的业务设计和重组以及软件应用系统的构建和协作, 最终实现一种“以客户为导向、以协同为特征、以运营为聚焦”的全新的企业运营管理模式。

三、平台化信息系统在沧州大化的应用

沧州大化基于上述平台化理念下建立了基于统一集成业务平台构架下的管理信息系统, 该系统涵盖企业所有核心业务和管理系统, 并且各应用间实现了无缝连接, 系统主要划分为以下三个层面。

(1) 业务执行层面应用

提供面向企业核心生产过程支撑及业务过程控制的信息化管理系统, 该层面立足于企业生产效率、经营能力提升、实现企业开源节流能力的提高。

(2) 管理控制层面应用

主要是面向企业内部管理的管理效率和水平的提高, 实现企业对内部人、财、物、活动、过程、流程等要素进行精细化、系统化地控制。

(3) 决策规划层面应用

主要实现企业经营层面及战略层面的决策分析, KPI核心指标控制, 财务控制、各类辅助企业决策的统计报表生成等方面提供信息化方面的应用支撑。

沧州大化将原有的应用系统通过数据字典、业务建模等技术全部划到平台的三个层面中, 在业务层面保留了原有软件的所有应用, 在平台层面集成了所有业务系统的信息, 可根据企业管理的需要自主进行开发。沧州大化平台化的构架是立足于企业的整体运营管理全局和发展的角度, 建立在统一的协同业务框架平台之上的完整企业运营管理系统, 其包含统一工作环境、协同业务基础构建平台、业务设计及建模工具以及运营管理应用等部分。建立了统一的工作环境和业务门户, 用户可以在统一的环境里利用平台强大的OA功能进行高效的沟通和协作, 并展开所有的业务和管理工作。建立统一的公用基础设施平台, 采用“主板+插件”的模式来构建和扩展业务系统, 各类业务系统直接构架或连接到统一的协同业务平台上, 并以其为基础和枢纽, 将分散的企业应用管理系统整合起来, 形成一个有机的、紧密联系的整体。软件开发和维护模式以业务描述、而非代码为核心来完成, 开发效率高, 能及时满足管理的需求, 业务建模能够真正实现“快速开发、灵活调整、业务驱动、技术无关”, 充分满足“整体规划, 分步实施, 自我掌控, 随需而变”的信息化长远战略规划要求, 各应用模块建立在统一的平台之下, 模块相互之间独立, 可以针对单一的管理需求进行模块设计, 应用系统可随时进行更改, 无须考虑对其他应用的影响, 整个应用系统完全是按照企业管理需求定制的, 没有冗余的功能, 便于推广和应用。

上一篇:电子政务相关下一篇:平台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