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条件对交通的影响

2024-08-05

气象条件对交通的影响(精选十篇)

气象条件对交通的影响 篇1

关键词:气象条件,果树生产,影响

1 温度

果园内的温度分布主要取决于光照强度的分布,树体不同方位的温度也不同,向东部位的最高温度出现在中午之前,向南部位的最高温度出现在中午前后,向西部位的最高温度出现在下午。

1.1 温度决定果树分布

各种果树的地理分布都受温度条件限制,其中主要的是年平均温度、生长期的积温和冬季最低温。各种果树的原产地不同,其生长期对温度的要求也不相同。冬季低温是关系果树存亡的重要因素,与果树的自然分布关系密切。我国果树分布有一条较明显的南北分界线,长江流域以南主要是常绿果树[1],长江流域以北主要是落叶果树。一般情况下,北果南移易徒长,花而不实,低产低质;南果北移则不能适应低温,轻则影响生长,重则导致死亡。

1.2 果树对温度条件的要求

一是不同果树生长期内对温度的要求存在差异。枣树耐热性较强,苹果树耐热性较差。枣树在气温达到13~14℃时开始发芽,花期的适宜温度为23~25℃,果实发育期温度要求在24℃以上,温度低果实发育不良。而苹果树要求的适宜温度要低一些,5℃开始萌芽,15℃以上时开花,花期最适宜温度为17~18℃,果实发育期适宜温度为18~24℃,气温高于24℃,糖分积累少,果实着色不好,品质差。二是同一种果树在不同发育期要求的适宜温度不同。例如草莓植株生长的适宜温度为18~23℃,在25℃以上生长缓慢。气温达到5℃开始萌芽,10℃以上开始开花,花期适宜温度为14~21℃,果实膨大期要求白天温度为18~20℃。果实采收后茎叶生长适宜温度20~26℃,秋季花芽分化适宜温度为9~17℃。

1.3 高温和低温危害

高温一般造成果树局部受害,或者引发病害,夏季温度过高,会使果实的成熟期推迟,而且果实小,色香味变差。夏季日光直射果树和果实,果实温度上升,温度过高,就会影响果实的膨大,出现日灼病。果树的抗冻性是指其对0℃以下低温的抵抗能力;抗寒性是指果树对0℃左右低温的抵抗能力。低温造成的危害主要有冻害、寒害、抽条、霜冻,在生产中要采取有效措施预防高温、低温危害,才能保证果实优质高产[2,3]。在生产中,要特别注意利用山地小气候和水体小气候,山地小气候夏季升温慢,最高气温低于平地,能避免热害;水体小气候冬季降温慢,最高气温高于陆地,能避免冻害。

2 水分

2.1 水分是果树的重要组成部分

果树枝叶和根部含水量约占50%,鲜果中含水量在80%~90%。果树的一切生理活动都离不开水,水分过多或不足均会影响其正常生理活动。在水分不足时,气孔关闭,蒸腾作用减弱,削弱光合作用,抑制果树生长,影响产量和果实品质;久旱遇大雨会引起二次生长或裂果;花期多雨影响授粉,降低结实率[4];秋冬干旱不利果树的越冬锻炼,降低其耐寒力;梅雨季节雨水过多,常造成徒长,加重生理落果,且会加重真菌病害的蔓延。

2.2 不同的果树对水分的要求不同

叶片小、角质层厚、气孔小的果树需水量少,反之则需水量大。比如枣树、桃树、杏树等需水量比葡萄、苹果树的需水量少;落叶果树中,苹果、梨、核桃耐旱力最弱,板栗、柿子、葡萄耐旱力中等,石榴、枣树、桃树、杏树耐旱力最强。柑桔类果树中橙柚类需水量大,抗旱力差,金桔需水量小,抗旱力相对较强。

2.3 土壤水分对果树生长发育的影响

土壤相对湿度达到60%~80%时,对果树的生长最适宜。如果水分过多,土壤含水量达到饱和或过饱和程度,土壤中的孔隙会被水分全部占满,导致湿害或受涝。如果土壤中含水量过少,根系吸收的水分不能满足叶片蒸腾消耗,枝叶会出现暂时的凋萎状态,需要及时浇水,否则会严重影响果实的产量与品质。在果树的整个生长期中,缺水对新陈代谢和产量影响最大的时期以及果树对缺水反映最敏感的时期称为果树的需水临界期,一般果树新梢旺长期和幼果膨大期为第1个需水临界期,果实迅速膨大期是第2个需水临界期,这期间一定要保证供水,缺水时春梢生长不良、幼果严重脱落、果个小、产量低、品质差。应了解果树需水规律,以利实行科学灌溉、提高用水效率。

2.4 空气湿度

果园内的空气湿度受土壤湿度、果树大小、树种蒸腾能力和天气类型等因素的影响。例如,雨季果园内南坡的湿度比北坡大,旱季北坡的湿度高于南坡。耐阴的树种可以相对密植,相互遮荫,提高果园相对湿度,促进果树生长发育;喜阳的树种种植时要稀疏一些,树冠内要及时修剪,以保证树冠内膛的通风透光,降低空气湿度。树体遮蔽程度重,果园内的相对湿度差别就比较大;树体遮蔽程度轻,果园内的相对湿度差别较小。果园覆草可以提高土壤湿度5%左右,特别是在旱季果园内覆草,非常有利于果树的生长。

3 光照

果园中树冠内的光照分布大致可以分为4层:第1层的光照强度在70%以上,第2层为50%~70%,第3层为30%~50%,第4层不足30%。树冠内不同高度上的光照强度,也是从上向下减少的。随着果树树龄的增加,树冠内不同部位的光照强度差别会越来越大,内膛的光照越来越少,合理修剪能显著改善内膛的光照条件。

3.1 光照影响果树的生长发育

光照是一种主要的农业气候资源,包括光合作用能直接利用的可见光和对农业生产有意义的红外线、紫外线。日照时数、光照强度和光质均会影响果树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光照充足时,果树树势中庸,树冠紧凑,果树形状开张,树枝粗壮,叶片颜色浓绿。如果遮光严重或连阴雨天气持续时间较长,光照不足,容易出现旺长或疯长,使树枝细长,叶片黄化,根系生长明显受到影响。此外,果树花芽形成的数量也与光照密切相关,光照充足,花芽数量增加。因此,树冠外围光照条件最好,花芽形成多,产量占总产量的60%~80%。

3.2 光照影响果实品质

果树在通风透光条件下,果实着色好,糖分和维生素C含量高,含水量适宜,比较耐贮存。一般情况下,光照强度在70%以上时,果实着色好;在40%~70%时只能部分着色;在40%以下不着色。光质对果实的品质有很大影响,例如紫外线可以使果皮中维生素C增多,因此在丘陵山地种植的葡萄、桃、杏等果实中维生素C和糖分的含量比平原地栽培的高,品质好。生产上为了提高树冠中下部果实的着色度,常在果园地面覆盖银色反光膜,改善树冠下部的光照条件,提高下部果实的产品质量。

3.3 不同类型果树对光照要求不同

桃、枣树最喜光,梨、李、葡萄、柿子、栗居中,核桃、山楂、猕猴桃比较耐阴;常绿果树中,香蕉、椰子喜光,荔枝、龙眼次之,杨梅、枇杷较耐阴。要充分利用光照条件,首先要针对果树特点,精心选址,综合考虑光照、水分、温度条件和土壤肥力,为果树营造一个适宜的立地条件。比如桃树,喜光性强,属于强阳性树种,要求土层深度、透气性和保水、保肥能力良好,土壤含水量较少而且稳定,树势中庸,枝叶不能过于茂盛,这样叶片发育质量才能最好,光合效率高,对光能的利用率高,达到高产、优质。

4 风

4.1 微风和风利于果树生长结果

微风对于调节果园内的温度、湿度很有利。风可传播花粉,提高果树的授粉结实率;微风可促进树冠间空气流动,加强蒸腾作用,还可改善光照条件和光合作用,降低地面高温对果树的危害,减轻真菌病害的危害。

4.2 大风和强风对果树不利

大风造成断枝、偏冠、落花、果实机械擦伤、落果,加重旱情和冬季寒害。各种果树对风的抵抗力不同。一般高大树受风害重,矮小树受风害轻。果柄长的果实因果柄弯曲度大,果柄基部受力小不易脱落,果柄短则易被风吹落。苹果、梨、李易被风吹落果,而葡萄、核桃、柑桔的果实则抗风。营造防护林是调节果园风速、减轻大风危害和冬季冻害的有效措施。丘陵山地果园的防护林能防止土壤被冲刷,可起到水土保持的作用。为消除大风对果树的危害,建园时要选择适宜地点和抗风品种,规划和营造好防护林。

5 结语

果园小气候以所处地域的大气候条件为背景。沿海地区的果园小气候受海洋性气候影响大,春季升温稳定,夏季一般不会出现高温影响,夏秋气温一般比较适宜,不会出现内陆的高温;内陆果园小气候受大陆性气候影响大,春季升温快但温度波动大,夏季高温天气多,影响大。此外,果园小气候受到所处海拔、坡向、坡度、水体、土壤性质等地面的自然环境影响。同一纬度不同海拔高度的气候相差悬殊。果树对气象因素的要求不同,在不同的海拔有不同的果树分布,在亚热带山地,一般山麓生长柑桔等喜温果树,海拔500 m以上生长桃、李、梨等温带果树。同时,果园小气候受果树的树种、树龄、树冠疏密程度和形状以及人工管理措施影响。树冠内要及时修剪,保证果实的光照长度和光照强度;树体高大、叶片大而茂密的树种,遮蔽程度较高,树冠内膛的通风透光条件就比较差;树体直立、叶片小而稀疏的树种,遮蔽程度轻,树冠内通风透光好,果园内的光温条件和空气相对湿度条件差别较小。在海滩、河滩果园,风沙较大,一般都需要营造防护林带,小型果园在周围植树3~5行,可以防风沙、调节果园空气相对湿度,从而改善果园小气候[5,6]。

发展果业生产要做到适地适果。一是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进行果树品种的布局。大气候条件决定了树种的分布,建园时一定要了解果树的品种特性,做到适地适果,以免引种不当而造成损失。二是果树建园选址还要考虑海拔、坡度和坡向。同一果树的物候期会随海拔升高而延迟。一般应将抗逆性强、生长势强、耐旱性强果树品种安排种植在坡度大的地方,而将对肥水要求较高的品种安排种植在坡度小、土壤深厚的地方。喜阳的果树应安排种植在光照好的南坡、东南坡,如桃、李、梨等;喜阴的果树宜安排在北坡、东北坡,如杨梅、猕猴桃。柑桔类果树易遭冻害,除选择在温度条件较好的当阳坡种植外,还可以考虑靠近江河湖泊、水库等大水体的地方,利用大水体对气温的调节作用,栽种抗寒力差的橙柚品种。三是营造防护林改造果园小气候。防护林可以降低风速,减少大风的危害。在果园盛行风的上风方向,风速较大时,林带背风面的风速会降低30%以上;防护林可以提高果园春冬季温度,据研究,果园防护林能够提高果园春冬季平均温度0.5~1.6℃,对于预防果树春霜冻、冬季低温冷害和霜冻具有一定作用;防护林还可提高果园湿度,由于防风作用,水汽容易保持在果园内,能提高空气相对湿度5%~10%,从而减少果园蒸散,提高用水效率。

参考文献

[1]赵变茂,贺延梅,李化龙.北方落叶果树嫁接适宜气象条件调查与研究[J].陕西气象,2007(4):30-31.

[2]郗兴文,李又君,王峰.鲁西北平原地区果树冻害气象条件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0(7):338,340.

[3]李海燕,杨诗芳,巴哈古力.买买提.2000年以来库尔勒市果树冻害气象条件综合分析[J].沙漠与绿洲气象,2010,4(4):55-58.

[4]马剑锋,孙青仪.海阳市苹果和桃树开花期间气象条件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23):12598-12600,12616.

[5]曲泽洲,杨文衡.果树栽培学总论[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0.

气象条件对奶牛产奶量的影响及对策 篇2

在分析奶牛产奶量时间和空间分布的`基础上,将乌兰浩特市全市产奶量和乌兰哈达奶牛场观测站产奶量与乌兰浩特市气象资料进行相关分析,确定了影响当地牛奶产量的关键气象因子和关键时期.结果表明,温度是当地春秋季节和冬季影响奶牛产奶量的主要限制因子,其次是气压和相对湿度,而降雨量和日照时数的影响不明显.

作 者:魏学占 唐红艳 杨忠霞 蔡敬东 Wei Xuezhan Tang Hongyan Yang Zhongxia Cai Jingdong 作者单位:魏学占,Wei Xuezhan(内蒙古气象局,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51)

唐红艳,杨忠霞,蔡敬东,Tang Hongyan,Yang Zhongxia,Cai Jingdong(兴安盟气象局,内蒙古,乌兰浩特,137400)

气象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对策 篇3

关键词:气象;农业;灾害;措施

中图分类号: S162.5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4)-17-73-1

1一般气象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一般气象条件,就是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满足作物正常生长需要的一些气象条件,主要包括光照、温度、水分、风等气象因素,这些条件充足,作物就能很好的生长,开花结实,取得丰产丰收。

1.1光照、温度影响

光照的作用主要是为作物进行光合作用提供能量,作物叶片中的叶绿体在吸收光能后,合成叶绿素,进行物质积累,促使作物生长。万物生长靠太阳,光照是作物生长的重要条件,对作物的生长发育影响很大,光照增强,光合作用就加强,但也有个限度,过强反而会破坏作物机体,影响生长,光照太弱,农作物无法进行光合作用,生长就无法进行。一般作物在强光下,株高降低、节间缩短、叶色浓绿、叶片小而厚、籽粒饱满、根系发达;弱光下作物节间较长、株高增加、根系发育不良、抗性降低。大多数农作物在适合的温度下,才会达到最佳的生长状态,超出这个温度范围,作物的生长发育就会无法进行,大多数农作物能够适应的温度变幅在15℃~40℃之间。光照和温度有着密切的关系。

1.2水分影响

水分也是作物生长的重要因素,无论是动物还是植物,都离不开水,一般农作物中水分含量要占体重的70%~90%。水分是农作物的重要组成,农作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以及养分的传输、吸收都必须在水的作用下才能完成。虽然水分十分必要,但同光照一样,也有个限度,水分不足,作物因缺水而无法进行养分传输和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受到影响,水会如果过多,植株会徒长,根部会因水多缺氧而停止呼吸,无法吸收养分,导致作物枯萎或死亡。

1.3 风的影响

作物生长发育的生态因子中,风是很重要的一个,因为风能起到使空气流动,达到调节作物内外各层次温度和湿度的效果,使各层次的温湿度达到平衡状态,避免过高或过低,使作物的生长环境趋于良好,促进作物的生长发育。另外在风能力作用下农作物的花粉或者种子能向远处传播,受粉和繁殖才能得以进行。

光照、温度、水分、风等这些气象条件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其中的一个条件变化对其他条件都会产生影响,引起相应的变化,比如光照增强,温度就会升高,水分就会快速挥发,引起空气流动,会影响风的变化。

2极端天气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极端天气也就是气象灾害,都会对农业生产产生影响,造成作物生长停止、死亡。在这些灾害中,比较常见的是暴雨、干旱、低温、霜冻、连阴雨等,其中暴雨、干旱发生频率高,危害重,对农业生产影响最大。

2.1 干旱

干旱主要是降水量少,很久不下雨或下雨量明显偏少,水量难以满足农作物的生长需要。在气象干旱等级中,有五个级别划分,正常或湿涝、轻旱、中旱、重旱、特旱,五个级别中,正常或湿涝是指降水量能满足作物生长需要,尚不属于旱的程度,但轻旱到特旱是逐渐加重的一种气象灾害,降水少、土壤干旱,造成地表植物和作物因缺水萎蔫,叶片干枯,不结果实或果实脱离,最后死亡。

主要防御措施:在作物布局上进行调整,避免大面积单一品种,而且要在品种上选择耐旱作物;加强农田水利建设,采用先进的耕作技术和节水灌溉技术,有效利用水源;保护环境,植树造林,调节生态;做好气象预报,利用有利天气,实行人工增雨,利用好空中水资源。

2.2 暴雨

一般按24小时降水量来划分级别,有三个级别,24小时降水量50.0~99.9毫米为“暴雨”;100.0~249.9毫米为“大暴雨”;250毫米以上为“特大暴雨”。暴雨天气,很容易造成洪水泛滥,农田积涝,而且在一些山区,常引发泥石流、山体滑坡等,对农业生产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产生重大影响。

主要防御措施:加强水利工程设施建设,对堤坝、河道、水库等水利工程做好管护,保证其正常运行;在雨季,妥善解决农田积水排捞工作,防止内涝严重,淹没作物;根据以往经验,避开一些易发生山洪、泥石流、山体滑坡的危险地段;及时收听收看天气预警信息,提前做好准备工作。

2.3 冰雹

冰雹的形成需要特定的气象条件,也是多种气象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发生时常伴有狂风、暴雨、闪电雷鸣,冰雹的破坏力极大,对人畜、树木、作物损坏都相当严重,如果发生在苗期,会使植株受到严重伤害,导致减产甚至绝收。

主要防御措施:防雹是件长期的工作,重点要放在改善生态环境上,植树造林,增加绿地面积,改善气候,让雹云没有产生条件;如作物在成熟期要做好抢收工作,如在苗期遇雹,尽可能进行补栽或补种,降低损失程度。同时气象部门要做好预测,抓住时机进行人工消雹,降低灾害的发生。

2.4 大风

风对于调节温度和湿度有明显的作用,但如果风力过大或是风速过快,就形成了大风,大风成灾会严重影响作物的生长。在我国北方冷空气南下、雷雨天气都容易形成大风,再有沿海台风的破坏力也相当大。大风对于庄稼的生长影响很大,特别是一些高秆作物,很容易风过之后倒伏,生长受阻,如果在庄稼成熟期,果实会被风吹落,造成减产。

主要防御措施:对一些蔬菜大棚和果树进行加固,防风吹散;常有大风的地区尽量选择低秆作物,选择一些抗倒伏的作物品种;对于种植区的选择尽量避免风口,或气流不定的区域。

除了上述几种气象灾害外,潮寒、连阴雨、低湿冻害等也是对农业生产有很大影响的灾害,在农业生产除了要及时听天气预报,根据实际情况做好防范外,还要做好田间管理,加强水分供应,保证植株的健康强壮,提高抗寒耐冷的能力。

气象条件对农用飞机航空作业的影响 篇4

1 农用飞机作业与温、湿度的关系

农用飞机作业过程中受大气温、湿度的影响较大。在作业时, 所喷洒的药液是以雾滴的形式分散、沉降在目标物上, 特别是采用低容量喷洒作业, 温、湿度对作业质量影响尤为重要, 应用不当会使许多雾滴不能喷洒在目标物上, 造成挥发流失, 特别是在高温、低湿条件下喷洒作业, 更容易造成这种现象, 使雾滴回收率降低。当大气温度20℃, 平均雾滴直径200μm, 喷洒作业时湿度与挥发流失的关系见表1。从表1可见, 空气相对湿度60%, 雾滴沉降7.7m, 挥发流失可达100%。当大气温度超过28℃时也会加重雾滴的挥发, 如果在此种条件下作业必须采用大雾滴。为了减少药液的挥发流失, 在空气相对湿度60%以下, 大气温度超过28℃ (百叶箱温度) , 上午9时到下午3时上升气流较大时, 要停止作业。

2 农用飞机作业与气流的关系

农用飞机在喷洒作业中, 产生的雾滴在空气中的运动与沉降主要受气流的影响比较大。空气中的气流分为水平气流和垂直气流, 水平气流即地面上的风, 垂直气流称热气流, 是上下垂直运动的。雾滴的漂移距离与地面作物表面风速成正比, 地面不同高度的风速也不一样, 越靠近地面作物表面, 风速越低, 这主要是地面作物对水平气流有一种阻力的缘故, 所以农用飞机喷洒作业时的位置离作物越高, 则雾滴挥发量越大, 漂移的距离越远。飞机喷洒作业中, 雾滴的漂移是在不良的喷洒条件下产生的, 风能把雾滴携带出喷洒区域, 尤其是以水为介质配制的药液。当飞行高度距作物顶端3m, 假设在无风情况下, 其雾滴漂移距离见表2。如果飞行高度距作物顶端3m, 风速5m/s情况下, 不同雾滴的漂移距离见表3。

undefined

气象条件对交通的影响 篇5

关键词 气象条件;农业生产;应对措施;山西省芮城县

中图分类号:S16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5)27--02

芮城县隶属山西省运城市,位于山西的西南部,是山西的南大门,总面积1 178.76 km2。芮城县的地势是北高南低,主要是以阶梯状的分布为主,是多沟多涧的黄河丘陵地区,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半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在14 ℃左右,年平均降水量为514 mm,全年无霜期约205 d。芮城县农业气候资源较为丰富,适合种植多种农作物[1]。

近年来,各种自然灾害以及人为灾害对芮城县农业生产造成的影响越来越大,且呈现出逐年加重的趋势。所以,对芮城县气象局来说开展有效的防灾减灾研究,提前对农业灾害进行预测并提出相关的应对措施,将预防和治理进行综合,是促进农业稳定、健康必然要求[2]。

1 不利气象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1.1 干旱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出现干旱的主要原因是长时间没有降雨或者降雨量较少。干旱多发生在春季和夏季。首先,对于小麦来说,如果在春季出现干旱,由于春季是小麦生长旺盛的季节,这个时间段也恰好是小麦进行返青、成长、播种及育苗的最好时期。如果春季降水偏少,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播种和育苗推迟,对出苗以及幼苗的正常生产造成影响。如果夏季发生干旱后不仅使天气变得异常炎热,植物的蒸腾作用加大,很容易造成农作物缺水,如果缺水的时间较长会导致农作物出现干枯、萎蔫等现象,干旱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植物的生长,造成植物的植株变得矮小,发黄。如果干旱持续的时间较长,就很可能造成植株死亡,导致农作物减产或者绝收,使农民的经济受到损失。干旱现象不仅影响农作物的生产发展,还影响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

1.2 洪涝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洪涝灾害主要包括3种类型:洪灾、涝灾和湿害。出现洪涝灾害的原因是大量的雨水在地表贮积和洪水肆无忌惮的泛滥,使农业受到灾害的侵袭。农业洪涝灾害这3种类型的原因和造成的结果不尽相同,但是这三者之间却有着紧密的联系。形成洪涝的主要因素是因为特大暴雨或者是暴雨持续性时间比较长从而导致洪水泛滥,从而将农田冲毁或者是淹没农作物,导致农作物出现大幅度减产,如果情况严重将会使农作物绝收,更有甚者将会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此外,农作物种植结构、防洪设施、土壤成分、地表制备、地理位置及生育期等各个方面的因素都会对洪涝灾害的形成产生影响。

1.3 冰雹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冰雹其实也是降水的另一种实现形式,通常情况下冰雹是坚硬的圆锥状或者是球状的不规则形状。透明度各不相同的冰层间形成了冰雹,冰层往往有4~5层,更有甚者达到了20多层。冰雹的直径越大,对农作物造成的破坏力就越大。出现的强对流天气系统是造成冰雹灾害的主要原因,它是一种十分剧烈的气象灾害,冰雹出现的时间比较短,出现的范围较小,但是造成的危害却十分大,在冰雹出现的同时,经常会有强降水、狂风以及大幅度降温等不利气象条件。如果晚春降雹将会对棉花、玉米等幼苗的生产造成影响,还会危害冬小麦的拔节孕穗;夏季是农作物生长比较旺盛的季节,如果出现降雹会伴有狂风暴雨,会使大面积的农作物出现倒伏的同时,砸伤农作物的叶片,对农业生产带来严重损失。

1.4 冷冻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出现低温冷害的季节主要是春季和冬季。如果低温冻害发生在农作物生长的关键时期,则会对农作物的生长带来严重影响。低温冷害是植物在过冬期间,在季节变换的影响下,由于植物生长的环境温度持续较低,严重影响植物的生长,从而使农作物减产的气象灾害;冻害指植物因处在越冬时期,破坏了农作物,使农作物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坏或者是死亡,造成农作物减产,对农作物的产量产生影响。

2 不利气象条件的应对措施

2.1 干旱的应对措施

首先,对于干旱地区农作物的种植进行科学合理的布局调整,不仅可以在干旱地区种植一些比较耐旱的植物,还可以对干旱地区的农作物进行人工灌溉,在灌溉的过程中为了节约用水,可以使用滴灌或者是喷灌技术,将干旱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降到最低。在干旱地区进行人工造林,加强芮城县当地的水土保持工作,确保有充足的涵养水源,从而减少水土流失。在干旱地区的农田中,可以对水利基础设施加强建设,在促进农田灌溉的同时,降低或者避免干旱对农作物生产带来的影响。

2.2 洪涝的应对措施

一是人们要及时收听或者收看气象部门发布的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信息,对农田周围的堤防进行加固,积极疏通河道、检查并维修农田中的水利基础设施;二是及时组织抢收或将农田中的积水及时进行排除,防止内涝淹死作物,避免出现更大的损失;三是对房屋农舍进行加固,防止大雨的侵袭导致房屋或围墙出现垮塌;四是避开容易出现山体滑坡、山洪、泥石流的危险地段。

2.3 冰雹的应对措施

如果芮城县出现洪涝灾害时,需要农民对成熟的农作物及时进行收割;同时,可以在冰雹出现比较多的地方进行人工造林,增加绿化面积,对地貌环境不断进行改善,使雹云的形成条件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农民在田间劳作时如果是冰雹的高发季节,一定要随身携带防雹工具,对于芮城县气象局来说,要适时开展一些人工消雹作业,从而降低冰雹灾害对农业生产造成的损失。

2.4 冷冻的应对措施

冷冻的应对措施要结合农业技术进行,首先要结合芮城县的气候特点,了解冷冻出现的规律以及农作物对热量条件需求,对农作物品种进行科学合理的布局。同时,要把握好各种农作物种植的比例,找出各种农作物合理的移栽期、播种期,更好地应对冷冻灾害。其次,根据芮城县出现冷冻的规律,找出合适的育种目标,积极选用和推广适合当地气候条件的农作物品种;接着可以通过合理的施肥改变土壤的性能,综合使用氮肥、钾肥以及磷肥可以有效的改善土壤性能,在施肥的过程中,需要了解提高农作物抗寒性能的肥料是钾肥以及磷肥,可以使农作物提早成熟。在低温冷害的年份,土壤的温度较低,农作物对磷肥的吸收将会变得很缓慢,因此,要增加磷肥和钾肥的用量,来改善农作物的吸收率。最后,芮城县气象局可以积极开展低温冷害的预报服务,长期预报有利于安排作物布局和品种搭配,中、短期预报便于采取有效的防御措施。

3 结论

芮城县的相关部门在加强对农业气候灾害的预防和应对的同时,还要积极的调查和规划芮城县农业气候,对当地农业气象灾害的具体情况进行详细掌握,确保农作物种植的合理化、科学化,降低不利气象条件对农作物造成的影响,从而使农作物产量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唐翠云.浅析气象灾害对永嘉县农业生产的影响[J].中国科技信息,2013(16).

[2]孙杭生,徐芃.影响我国农业生产的气象灾害分析[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4).

气象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其对策 篇6

1.1 大风

一旦风的风力大于8级、风速大于17 m/s都会成为大风, 我国的大风主要分为3种:台风侵袭、雷雨大风、北方冷空气南下大风。其中最多的就是北方冷空气南下大风。大风会摧毁树木、庄稼、农房和通讯设备等, 甚至可能会引起风沙走石, 对于农作物的损害十分严重。

1.2 连阴雨

连阴雨就是指连续降水超过5d, 而且累积的降水量大于30 mm的天气现象, 连阴雨期间光照少、雨水多、湿度也比较大, 对于农作物的生长和成熟作物的收获都存在较大影响。连阴雨会影响花生、大豆、蔬菜和棉花的质量, 如果播种期出现连阴雨, 就会使得播种的时间推迟, 农业生产会受到较大影响。

1.3 低温冷冻

低温冷冻也是一种对农业生产影响十分大的天气现象。主要是因为受冷空气和寒潮的入侵, 气温会连续性的下降, 给农作物的生长造成损伤, 最终造成减产。

1.4 干旱

干旱属于灾害性气象, 主要是指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 因为降水不足, 加上土壤的蒸发使得土地水分缺乏, 江河的水量也减少, 对人们的生活和农作物的生长造成了影响。这是影响我国农业生产的最严重的气象灾害之一, 会导致农作物的减产。由于工农业生产没有足够的用水, 人民和家畜饮水困难, 损失十分严重。

1.5 洪涝

洪涝主要是指由于连续降雨、大雨、暴雨等气象使低洼地段出现积水、淹没等问题。我国的降水时间主要集中在夏季, 每年的降水量不同, 洪涝灾害很频繁。洪涝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 使农作物的产量大减, 影响了农业生产, 这是影响农作物生产的一种很重要的气象灾害, 会对人民的安全和国家的长治久安造成影响。

1.6 冰雹

冰雹也是一种十分严重的自然灾害, 主要来自对流特别旺盛的积雨云, 云中的上升气流相对一般雷雨云强的多, 小冰雹是在对流云内由雹胚上下数次和过冷水滴碰撞增长起来的, 当云中的上升气流不能支撑时就下降到地面造成灾害。冰雹发生时, 都是伴随着电闪雷鸣和狂风暴雨。冰雹的出现一般都会毁坏农作物, 造成农业生产产量降低, 甚至没有收入。

2 减少气象条件对农业生产影响的措施

2.1 提高农业气象服务的针对性、准确性与及时性

农业气象服务要建立综合气象的监测站。气象站的监测要遍及农田、环境、交通、林业等多个方面, 实行全天候的监测, 提高综合监测的能力。根据农民以及农业生产的需求, 构建新型的农业气象服务系统, 注重气象信息播放的时效, 将短时播报与滚动播报相结合。努力开发气象服务的新产品, 积极利用网络, 构建专业化、可视化以及动态化的气象服务体系, 帮助人们随时便捷的了解气象信息。构建长效的服务机制, 加强镇、村的合作, 保证气象信息准确、及时的传达到农民那里, 用来指导农民的农业生产。

2.2 提高农民的防御能力

农民对灾害的防御能力比较低, 主要原因是缺乏对气象知识的学习。所以就要求我们政府要做工作, 编制一个气象灾害的信息及解决方案和预防措施的手册, 发放到农民手中, 并指导他们如何操作好应对灾害。政府还要建立气象科普宣传长效机制, 开展多形式的气象宣传, 普及气象知识, 把宣传做到家喻户晓, 深入人心。

2.3 建立完善的灾害防御机制

相关气象部门一定要加大对于灾害防御机制的探索力度, 加强灾害防御体系的建设力度, 针对冰雹、低温冰冻、洪涝、干旱、台风等常见的农业灾害, 加强评估、预警、预报和监测的力度, 充分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 不断的发展完善灾害防御的信息系统, 提高灾害防御能力, 根据农作物的生长特点, 进行季节性的灾害预报。

不断的进行气象灾害的评估风险活动, 加强灾情的普查力度, 编制灾害风险规划, 加强农村地区的雷电预警, 对于灾害防御设备要进行定期的检查维修, 确保设备能够正常的运转。还要加强人工对于天气的干预力度, 完善相关的技术系统, 例如, 发生干旱的时候, 可以用飞机进行人工降雨。

3 结语

气象条件对于农业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 建设完善的气象服务和灾害防御体系。加强气象服务与灾害防御体系的建设, 可以为农业发展提供便利的条件, 应该充分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 培养大量的专业人才, 从而推动气象体系建设的顺利进行, 推动农业的健康发展, 进而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充足的物质基础。

参考文献

气象条件对新余蜜桔的影响及对策 篇7

1 气象条件对新余蜜桔的影响

1.1 影响新余蜜桔品质

新余蜜桔推广种植已经30年,有2次品质发生明显变化,第1次是2003年,第2次是2006年[1]。2003年由于干旱少雨,果品采收期味酸,但贮藏后变甜;2011年风味变淡、果实偏大,贮藏期枯水,究其原因是2011年投产的果园第1批建园,品种比较纯。经过与市果业局共同研究,分析了2003—2006年气象要素,4年中果实生长期6月1日至11月10日平均降雨量为667.5 mm,2003年降雨量为462.1 mm,2006年最高,达到896.8 mm;其次是9—10月日平均气温,2006年平均气温最高,尤其是果实成熟最关键的10月,日平均气温超过历史最高年1℃,而9—10月昼夜温差最少。由于2006年降雨多、温度高、温差小,不利于新余蜜桔果实转糖,所以水分多,风味变淡,果子也偏大。2012年夏季雨量均匀、温差大,果品品质有了明显提高。

1.2 影响新余蜜桔生产和贮藏

受2012年上半年雨水天气影响,部分成年果园产量略有减少,但总体保持稳定,幼年树普增30%左右,新余市新余蜜桔投产面积增加近666.67 hm2,2012年全市新余蜜桔总产量达7.5万t[2]。因为2011年丰产增收,果农生产积极性提高,增加投入,加强管理,技术到位,果品提高,2012年新余蜜桔实现产量和质量双提升。部分种植户考虑大果与中小果0.8元/kg左右的差价,期待大小果混装统货高价收购,没有抓住10月有利天气及时采收大果,影响了整体质量。部分果园没有充分考虑市场行情走势、灾害性天气、采摘劳力紧张等不利因素,久拖惜售,延误了销售黄金期。多次降雨影响采摘,造成未及时采摘。2012年蜜桔采摘时雨水比往年较多,10月31日至11月1日、11月6—8日、11月14—15日和11月20—22日4次降雨天气大大缩短了新余蜜桔销售高峰期的采摘时间。尤其是后2次连续性强降雨和降温天气造成大部分新余蜜桔水伤严重,出现烂果现象,影响了贮藏,烂果损耗大,贮藏时间缩短。2006年雨水较多,产量最高,大部分果园没有增加采果周转箱,仓库严重不足,采收工不按要求采,损伤多,销售不及时造成大量烂果。因此,雨水偏多的天气,不利于新余蜜桔的贮藏。

1.3 影响新余蜜桔销售

2012年新余蜜桔在不同天气条件下销售价格波动明显。10月中旬至10月底,天气晴朗,大果供不应求,销售价格为2.10~2.16元/kg,11月10日以前,中小果市场稳定,销售价格为2.4~3.2元/kg,11月10日以后,受降水天气影响,果农急于抛售,销售价格低于2.0元/kg;大果未及时采摘的果园、惜价吝售的果园与正常销售的果园销售价格差异明显,部分受雨水影响的果品销售价格为1.4~2.0元/kg。2012年北方寒流来得比往年更早,对柑橘市场造成较大影响,橘农心理压力大增,急于低价抛售。持续低温阴雨天气造成采运困难,许多地方外地来的水果商、被迫停止收购,造成未采收果品量过大;冰冷天气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消费,因为天冷市民不想吃水果,也导致水果销售出现低迷。柑橘一般贮藏期为3个月,时间一过就会出现“糖化”现象,不少农户看到持续低温的阴雨天气,外地老板越来越少,就担心贮存时间过长、品质也会受影响,赶紧“甩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价格。同时,受天气影响,部分水果采摘期延后,与其他省市的柑橘“撞市”,造成售价不高。

2 对策

2.1 根据新余市气候特点改善新余蜜桔品质

要根据新余市的气候特点,引进新品种,提升新余蜜桔品质。多施有机肥,增强树势,提高品质,争创品牌。认真做好抓好品质提升工程,保证果品质量。要从良种抓起,创建种苗繁育体系。与高校合作,开展脱毒苗木试验。建设新余蜜桔良繁基地。建设母本树的纯母本园和新余蜜桔无病毒苗繁育中心。培育新余蜜桔优质苗木。从生产标准入手探索推广无公害、生态栽培新模式。推广无公害生物农药和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推广生态建园和果园生草栽培技术,为害虫天敌生存提供条件,并利用害虫的趋光性,在一些果园场推广防虫灯灭虫技术。要引进抗寒性强的品种,能抵御-8.6℃以下低温,1991年新余市80%温州蜜柑遭冻致死,唯新余蜜桔安全无恙,因此引进的品种要适应性强、耐干旱、易于栽培。实施新余蜜桔绿色食品栽培战略。按照绿色食品新余蜜桔生产管理规范要求,强化管理、实现标准化生产,提高果品质量。要大力实施品质提升战略。要采用先进的技术与科学管理,通过重点推广绿色食品新余蜜桔栽培关键技术,着力提高果品外观和内在品质,全面提升新余蜜桔品质。

2.2 利用有利气象条件开展新余蜜桔生产和贮藏

选择园地的气候条件为:年平均温度17~20℃,1月平均温度≥4℃,最低温度≥-7℃,≥10℃的年积温5 000℃以上[3]。应选择日平均气温12.5℃以上种植,发生干旱时要及时灌溉,寒潮来临之前要及时灌溉,减轻冻害。多雨季节应及时开沟排水,降低土壤含水量,提高果实品质。利用气象条件病害流行预测法,分析推断病害的始发期和发生程度,以确定防治期,采取合理的防治技术。选择好天气喷药才能达到最好的防治病虫效果。针对高温天气,要结合防治病虫害用10 mg/kg 2,4-D加微肥保果。覆盖是利用绿肥茎叶、秸秆、干草、厩肥等材料盖在新余蜜桔树盘下。由于隔绝了太阳直射地面和保墒作用,对土壤温度的日变化和季节性变化都有显著的影响。覆盖可以降低在干热条件下中午的最高地表温度;在冬季,覆盖则有增温效果,可降低霜冻对果树的危害。据研究,覆盖在夏季可降低地表温度6~15℃,冬季提高地温1~3℃,从而缩小了土壤的季节和昼夜温差、上下土层温差。在下雪后,要尽快摇去果树上的雪。摇雪时间从10:00开始,注意不要折伤树枝。由于溶雪,有明显霜冻出现,气温将达到最低,因此各地要准备谷壳、稻草、木屑等材料,在柑橘园北面迎风口和低洼地设置“烟堆”,凌晨点火熏烟,以利于防寒。

新余蜜桔皮薄、易碰伤,贮藏期因含糖量高,后期会变淡,水分多的年份会出现枯水现象,这既是宽皮柑橘的普遍特性,也是新余蜜桔的弱点,但如果把好采收、运输关,不碰伤,在通风条件良好的仓库常温贮藏,贮藏100 d好果率可达85%以上。要选择天气晴朗时采果,遇到霜、露、雨水未干和雾天不要采摘,大风、大雨后应隔2 d采。果业部门要通过手机信息服务平台,每3 d发1次天气信息给全市果农,依据天气的变化,随时调节采果时间。采摘储藏果的时间应安排在10月下旬,专家提醒广大果农:新余蜜桔9成熟时是采摘贮藏果的最佳时期。需要贮藏的果品,遇到下雨的天气应在雨停之后5 d采摘。温度4~10℃,相对湿度85%左右贮藏效果最好。贮藏前期要适当降温,开排气扇通风,后期要保温保湿,保持温度不低于5℃,湿度不低于85%,这样才能减少烂果。

2.3 密切关注天气变化,精心组织新余蜜桔销售

果农要开通手机天气预报短信,密切关注天气预报信息,随时随地了解天气变化情况。要收看电视天气预报,了解天气趋势,做到心中有数,打好蜜桔销售仗。要利用晴好天气销售新余蜜桔,降雨天气不要急于抛售。因持续低温阴雨天气,少数果农担心滞销而产生恐慌心理,出现降价竞销的现象,为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各地要指派专人深入主产区,与当地协会和产销大户交流情况,通报各主产区的生产情况和上市数量、价格,鼓励果农理性开价、公平交易,使果农心中有数,卖出好价格。同时加强与客商联系,积极组织外出引客上门,拓宽销售渠道。要帮助果农开拓市场,及时发布供求信息。此外,要合理安排大小果分级采摘,从而延长销售时间。

摘要:介绍了新余蜜桔的优良特性,从气象条件对新余蜜桔品质、生产形势、销售价格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应对气象灾害的对策,对于发展蜜桔果业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气象条件,新余蜜桔,影响,对策,江西新余

参考文献

[1]曹建祥.科学分析新余蜜桔品种特性进一步坚定发展信心[EB/OL].(2012-07-29)[2012-12-01].http://www.xyorange.com/HtmL/?2048.html.

[2]张哲峰.2012年新余蜜桔销售总体情况分析[EB/OL].(2012-11-26)[2012-12-01].http://www.jxagri.gov.cn/News.shtmL?p5=171586.

[3]阮志文,吴春燕,黄建英,等.种植柑桔的气象条件利弊分析及配套栽培管理[J].现代园艺,2012(19):78-80.

[4]何寿仁.南丰柑桔物候与气象关系分析及物候期预测[J].江西农业学报,2012,24(6):187-190.

气象条件对交通的影响 篇8

关键词:气象条件,玉米,产量影响

0 引言

2013年岚县玉米的种植面积为9028hm2,占粮食作物种植总面积的29.2%,且每年有增长的趋势,由此可见玉米在我县粮食作物生产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由于我县无霜期较短,近年来,我县农民使用地膜覆盖种植玉米的热情高涨,且选择了优良品种,大大提高了玉米的产量。

今年岚县春玉米整个生育期间的气候特点是:从播种到成熟的总积温为2737.3℃,比历年平均偏高108.9℃;总降水500.9㎜,比历年平均偏多77.2㎜,总日照1121.5h,比历年平均偏少49.7h。今年整个生育期的降水特点较为明显,基本上是前少后多,但没有极端天气出现,且初霜冻出现较晚,从整个生育期来看,各项气象指标均能满足作物的生长需求,作物长势良好。

1 播种到出苗

1)玉米播种时间一般在四月下旬到五月上旬。此时间内,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地温稳定在10~12℃,大于10℃即可播种,在这种情况下播种的玉米,14~16天就可以出苗。当温度在15~18℃时,8~10天可以出苗。大于20℃时5~6天即可。为了保证种子膨胀发芽,玉米播种期的土壤相对湿度必须保持在60~70%。如果温度小于8℃不利于播种出苗,如果土壤相对湿度低于60%,会出现旱象,不利于种子膨胀发芽。

2)岚县2013年春玉米是5月1日播种,5月14日出苗,间隔日数13天。期间积温为202.8℃,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4.5℃,日照为112.4h,降水量仅为0.8mm,较历年偏少20.8mm,加之播种前期也无有效降水,10~20㎝土壤相对湿度略低于60%,期间出现了3cm的干土层,对玉米的出苗较为不利,出苗期比历年平均值偏晚1天。但由于玉米前期不需太多的降水,再者地膜覆盖也起到了很好的保墒保温作用,降水虽少但对作物的出苗没有造成太大的影响。

2 苗期(出苗后到拔节前)

1)玉米出苗后到拔节前为幼苗期,玉米苗期较耐干旱,其生长中心是根系。这段时间不要求很高的温度和太多的土壤水分,适宜温度为18~20℃,生长的最低温度大于10℃,苗期需水量为50mm,土壤相对湿度在60%左右为宜。在这样的条件下,可以为玉米蹲苗根系发育创造良好的环境,使植株茎杆粗壮。这期间如果降水较多,植株出现贪青生长的现象,对作物后期的抗旱抗病能力就会减弱,从而使产量受到影响。

2)岚县2013年玉米从出苗后到拔节前积温为878.0℃,日平均温度为20.0℃,日照387.8h,接近历年平均值,均能满足作物的生长需求,降水为135.8mm,比历年同期偏多54.6mm,期间总降水虽多但分布不均,由于在七叶前期虽有零星降水,但降水量偏少,干土层厚度一度达到了5cm,土壤重量含水率最低为10.4%;土壤相对湿度最低为52%,植株出现轻微旱象,但在拔节前出现了连续7天的降水天气,降水量为105.3mm,使旱象得到彻底解除,但降水过于集中也不利于植株的正常生长,好在以后的一段时间里光照充足,气温正常,所以也未对作物的生长发育造成大的影响。

3 拔节到吐丝期

6月下旬到七月下旬,玉米进入拔节、抽穗、开花、吐丝期。即进入生长旺盛阶段,茎和叶的增长量很大,雌雄穗不断分化和形成,这段时间影响玉米产量的气象条件主要是降水,拔节抽穗开花期需水量最多,抽穗前10天至开花后20天是对水分敏感的临界期,特别是吐丝期和散粉期更为敏感。这时土壤相对湿度一般应保持在70%-80%为宜。此时如果降水偏少土壤相对湿度低于40%,就会引起叶子凋萎,雄穗不孕,空秆,秃头增多,同时降水偏少还会引起“卡脖旱”,延迟抽雄和授粉,降低玉米结实率而严重影响产量。

岚县2013年玉米从6月28日拔节到7月26日吐丝期,由单纯的营养生长进入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的时期,各方面的生理机能逐渐加强。即进入玉米整个生育期需水量最大的时期,期间有6次大于10.0mm的有效降水,总降水量为152.9mm,比历年同期偏多48.5mm,拔节期的平均高度为108cm,比历年偏高2cm。但从拔节后到抽穗前期降水偏多,使作物出现了贪青生长的势头,且有连续4天的连阴雨天气,使得光照不足,降低了植株的光合作用,好在时间不长,对产量也没有造成较大的影响。

4 乳熟到成熟期

玉米进入灌浆成熟期,要求日平均温度达到20~24℃,有利于有机物质合成和向果穗籽粒运转,进入乳熟期后,如果日平均气温超过25℃或低于16℃均影响酶活动,不利于养分积累和运转,造成结实不饱满,降低产量。这个时期,对土壤水分要求也是前多后少,在灌浆期要求土壤相对湿度达到70~80%为宜。灌浆以后,即进入成熟阶段,籽粒基本形成和定型,植株细胞分裂和生理活动逐渐减弱,这时主要进入干燥脱水的过程,对水分的要求就很少了,土壤相对湿度达到60~70%为宜。

2013年玉米从乳熟到成熟期有近一个月的时间,期间的总积温为484.4℃,总降水104.5 mm,总日照191.3h,与历年值相比温度日照均与历年值相近,降水偏多21.4 mm,尤其是接近成熟期出现了连续8天的降水天气,降水量为72.3 mm,好在成熟后期有较长的一段时间无降水,温度适宜,光照充足,初霜冻又出现在9月25日且为轻霜冻,最低气温仅为-0.9℃,所以未对玉米果实造成大的影响。

5 结语

在玉米的整个生育期内,不利的气象条件主要有:一是苗期出现旱象,幼苗的正常生长略受影响;二是由于在生长期常遇到分布不均的降水天气,导致光照不足,使植株的光合作用受到影响,同时降水偏多也使作物出现贪青生长的势头,也不利于干物质的形成。总之,今年的气候条件对玉米是利大于弊,2013年玉米产量与上年相比略有减产但仅为-1%,与历年相比为正常年份。

参考文献

[1]许荣乐.农业气象指标大全[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4.

气象条件对交通的影响 篇9

1 数据与方法

数据来源于闽北10个县 (市) 气象观测站2013年1月~2013年12月基本气象资料, 包括气温、降水量和日照时数等。气温、降水、日照是按照《全国气候影响评价》的标准进行评价。以1981~2010年30a的平均值为参考对象。气温、日照时数选用偏离平均值的距平与均方差的比值作为新的统计量, 其异常度用C表示其中:

Y为实际值 (气温/℃、日照时数/h) , Yp为近30年的平均值 (气温/℃、日照时数/h) , Y为30年的均方差值 (气温/℃、日照时数/h) 。

降水量选用距平百分率作为新统计量, 其异常度用ΔR%表示。

ΔR%= (X-Xp) /Xp×100

其中, X为实际值/mm, Xp为近30年的平均值/mm。

2 农业气候条件

2.1 温度条件

2013年, 南平市平均气温18.9℃, 年平均气温呈变暖趋势。表1显示各月平均气温除1月、4月、11月、12月偏低外, 其余月份均为正距平。从3~10月各旬气温来看, 有9个旬气温偏低, 其中最长连续旬气温偏低出现在4月~5月上旬。极端最高温度在38.7℃ (光泽) ~40.5℃ (浦城) 之间, 出现在8月6~7日和9日;极端最低温度在-7.0℃ (光泽) ~-0.7℃ (延平) , 出现在12月28日。没有出现倒春寒和五月寒。

2.2 降水条件

2013年, 全市平均降水量1477.2mm, 比2012年偏少773.6mm。从年降水量变化趋势可以看出, 年降水量呈现略下降趋势。各月降水量5月、11月和12月为正距平外, 其余月份均为负距平。从3~10月各旬降水量距平图 (图1) 来看, 有7个旬降水量偏多, 其中, 偏多最多的是5月中旬, 偏多46.6mm。各县市一日最大降水量为55.2mm (政和) ~179.3mm (光泽) , 出现在3月23日、4月30日、5月16日、5月27日、9月16日和12月16日。全年≥0.1mm的降水日数129d (邵武) ~150d (浦城) , 较常年偏少33 (邵武) ~11d (建瓯) ;≥50.0mm的暴雨日数2d (4个县市) ~7d (浦城) , 偏少~偏多。

2.3 日照条件

2013年, 全市平均日照时数1780.7h。从年日照变化趋势可以看出, 日照时数呈现出减少的趋势。从各月日照时数来看, 2月、4月、5月和6月为负距平外, 其余月份均为正距平。从3~10月各旬日照时数来看, 7月之前, 日照时数大部偏少, 7月开始只有3个旬日照时数偏少。

3 气象条件对水稻的影响分析

3.1 有利方面

早稻:2013年, 南平市早稻全生育期气象条件基本正常。3月中、下旬, 温度偏高, 光照充足, 有利于早稻播种、出苗和秧苗生长。4月上旬, 全市平均温度虽较常年偏低0.6~1.7℃, 但未出现“倒春寒”天气, 对早稻秧苗生长影响不大。移栽返青期, 温度正常~偏低;降水、光照偏少, 对早稻移栽、秧苗返青有一定影响。分蘖、幼穗分化期, 温度正常~偏高;光照偏少;对早稻幼穗分化无明显不利影响。孕穗~抽穗开花期, 温度、光照正常, 降水偏少, 无暴雨和洪涝灾害影响, 有利早稻抽穗开花。灌浆结实期, 温度正常;光照时数正常~偏多;雨量正常~显著偏少, 有利于早稻灌浆成熟。

晚稻:2013年, 晚稻自播种以来气温高、降水少, 光照足, 且无大面积、区域性重大农业气象灾害发生, 有利于晚稻各阶段的光合生长, 总体产量属持平略增气候年景。秧田期, 气温正常~偏高, 降水偏少, 无持续暴雨及大面积洪涝灾害发生, 有利于晚稻的播种、出苗和秧田分蘖。移栽分蘖期, 气温正常~偏高, 光照正常~偏多, 有利秧苗移栽、返青并迅速进入本田分蘖, 田间低节位分蘖充分, 有效茎数偏多。幼穗分化期, 气温正常~偏高, 光照略偏少, 对晚稻幼穗分化无明显不利影响。抽穗开花期, 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1.1~2.4℃, 且无秋寒危害, 对晚稻的抽穗开花十分有利。灌浆结实期, 光温条件较好、降水少, 日较差大, 有利于中、晚稻光合积累。

3.2 不利方面

3.2.1 低温

受强冷空气影响, 3月1日~4日中南部县市出现极端最低气温≤5℃, 最低气温过程降低>12℃的寒潮天气。造成全市3月2日~5日出现≥3天日平均气温≤12℃的低温天气过程, 期间气象条件对早稻的播种不利。

3.2.2 暴雨

3~10月出现了29站次的暴雨天气, 主要集中在5~6月。5月8~9日北部县 (市) 、5月16日7个县 (市) 和5月27日北部县 (市) 的暴雨天气过程对早稻秧苗返青和低节位分蘖有一定影响, 但对早稻幼穗分化无明显不利影响。由于5~6月降水日数较多, 早稻出现了螟虫危害。

3.2.3 气象干旱

汛期结束后, 闽北进入晴热少雨天气, 各县 (市、区) 前后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气象干旱天气, 直到11月上旬才结束。气象干旱天气条件对部分灌溉条件差的山排田晚稻移栽、返青、本田分蘖、幼穗分化、灌浆结实等有一定影响。

4 小结

闽北2013年农业气象条件较好。气温偏高和降水量偏少, 均有利于水稻的生长。虽然日照时数正常, 但各月及各旬日照时数情况是有利于水稻的生长发育的。3~10月发生的低温、强对流天气、暴雨和气象干旱等气象灾害均对水稻生长发育有影响, 区别只在于这些影响是直接影响还是间接的。

摘要:本文分析了闽北2013年度气温、降水量和日照3个要素。通过分析, 得出温度偏高、降水量偏少、日照时数正常的结论。同时, 分析了310月的气象条件对水稻的影响。总体而言, 310月的气象条件是有利于早稻和晚稻的生长发育的。但是, 发生的低温、强对流天气、暴雨和气象干旱等气象灾害对水稻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关键词:气象条件,水稻,气象灾害

参考文献

[1]赵俊芳, 郭建平, 张艳红, 等.气候变化对农业影响研究综述[J].中国农业气象, 2010, 31 (2) :200-205.

[2]孙卫国, 程炳岩, 杨沈斌, 等.区域气候变化对华东地区水稻产量的影响[J].2011, 32 (2) :227-234.

影响病虫害发生发展的气象条件研究 篇10

【关键词】影响;病虫害;发生发展;气象条件;研究

1 病虫害发生发展与大尺度气候背景的关系

厄尔尼诺现象的出现会对大气正常的环流产生重要影响 ,造成全球性的气候异常 ,并导致大范围的气象灾害,从而加剧病虫害的发生流行。1988年首次将厄尔尼诺现象列入农作物病虫害预测研究 ,发现厄尔尼诺年的次年 ,长江流域小麦赤霉病出现了较大范围的流行 ,非厄尔尼诺年的次年均为轻发生年或中度流行年 ,从而提出厄尔尼诺的出现对长江流域小麦赤霉病的大流行具有前兆性背景指示。发现厄尔尼诺现象与中国小麦粉病发病面积有着密切关系 ,指出厄尔尼诺起始年 ,小麦白粉病发病面积相对较低 ,下一个厄尔尼诺起始年的前一年 ,发病面积达到最大值。厄尔尼诺现象同样对农作物虫害有着很好的前兆性指示作用 ,日本学者对近 100a日本褐飞虱大发生与厄尔尼诺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认为厄尔尼诺的次年为日本褐飞虱大发生年。

海温变化是影响大气环流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子,赤道东太平洋的海温异常可以造成全球的天气气候变化 ,太平洋海域的海温异常也可引起中国的天气气候异常 ,进而影响到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与流行。研究发现鲁西南第三代玉米螟的发生程度、 发生期、 卵峰日与北太平洋某些区域的海温之间有显著的相关性。用太平洋海温资料建立了玉米螟发生程度的预报模式 ,延长了预报时效 ,为玉米螟发生程度的中、 长期预报建立了科学依据。此类研究大多基于太平洋海温与病虫害资料的统计相关 ,影响机制的研究还很缺乏。

大气环流构成了全球大气运行的基本形式 ,是全球气候特征和大范围天气形势的主导因子 ,也是各种尺度天气系统活动的背景。它的变化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农作物病虫害发生流行气象条件的变化。以关键环流特征因子距平为预测因子 ,建立了两个全国小麦白粉病发病面积距平预测模式。研究发现,小麦赤霉病的发病程度与 500hPa大气环流因子和海温因子有着很好的相关性 ,并建立了时效长达1a的长期预报模型。

南方涛动指数与厄尔尼诺现象有着密切的关系 ,它通过影响太平洋的海温 ,造成中国的气温和降水等天气情况异常 ,从而影响病虫害的发生流行。研究指出,南方涛动强烈异常的当年 ,预示中国褐飞虱将为大发生年。分析了大气遥相关型与中国北方地区 40a来小麦条锈病发生流行的关系 ,结果表明中国北方地区小麦条锈病的发生同南方涛动指数有显著相关关系 ,并对其机理进行了分析。

2 病虫害发生发展与中小尺度气象要素之间的关系

通常情况下 ,农作物病虫害的潜育期在发病温度范围内一般随着温度升高而缩短 ,发病程度随着温湿度升高而加重。持续 3~5d低温有利于稻瘟病病害发生和流行,温度也同样影响农作物病害的区域分布。研究得出了温度等气象要素对不同作物病害和昆虫为害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温度是影响咖啡害虫数量和真菌感染率的首要因子 ,温度与虫口量有显著的正相关 ,而与真菌的感染率呈显著负相关。提出胡萝卜蝇和卷心菜根蝇在有效积温为 255℃·d时开始第一次迁飞 ,有效积温为 355℃·d达到迁飞高峰 ,有效积温为 800℃·d时开始第二次迁飞 , 860℃·d为迁飞高峰。

降雨有利于大多数病菌的繁殖和扩散 ,绝大多数真菌孢子在植株叶面液态水中的产生量和萌发率显著提高。如小麦条锈菌夏孢子的萌发和入侵需饱和湿度或叶面具水滴 , 3~4月份雨水多 ,结露时间长 ,有利于病菌的侵染、发展和蔓延。在早春无雨情况下 ,病叶死亡快不利于条锈病流行。湿度和水分是有害生物存活的必不可少的因子 ,湿度大有利于害虫越冬、存活。降雨量的增多可以为棉铃虫的大发生提供适宜的条件,干旱少雨可加快植食性昆虫的发育和繁殖。此外 ,小麦赤霉病也是典型的“ 气象型 ” 病害 ,研究认为在小麦开花期大雾能加重赤霉病流行,雨量、雨日与赤霉病流行相关密切 ,相对湿度是决定赤霉病流行程度的关键因子。

风不仅影响真菌孢子的释放传播 ,而且能制造伤口 ,为病菌侵染创造条件 ,风雨交加有利于病菌传播与侵染。病菌孢子很轻 ,只要遇到最轻微的气流就会从孢子堆中向外飞散 ,遇到适宜的温湿条件和易感品种 ,就有可能萌发 ,并引起大流行。风速的大小还可以影响害虫迁飞的位移。

上一篇:新时期教师的多重角色下一篇:谷氨酰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