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产试验

2024-08-01

增产试验(精选十篇)

增产试验 篇1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设在南丹县大厂镇翁乐村, 土壤为沙壤土, p H值6.5, 前茬为水稻, 肥力中等以上, 排灌方便。

1.2 供试品种

供试番茄品种为金钻1号, 嫁接砧木为野茄。

1.3 试验设计

试验设2个处理, 分别为嫁接苗 (野茄+金钻1号) 和金钻1号实生苗 (对照) , 2次重复, 共4个小区, 随机区组排列, 小区面积为666.7m2。

1.4 试验方法

1.4.1 整地施肥。

田块翻耕晒土10d以上, 按1.5m开沟起厢, 施腐熟农家肥22.5t/hm2、45%硫酸钾复合肥750kg/hm2、铜麸1 500kg/hm2, 并开好排水沟。一般2犁2耙, 耙细整平, 按厢宽1m、厢高0.2m、厢长7m作苗床, 1hm2番茄需苗床52.5m2。

1.4.2 营养土配制。

营养土取干净田土或草皮灰6.0t/hm2打细过筛, 加入3t/hm2腐熟的细碎农家肥, 喷洒45%的硫酸钾复合肥水液750g/hm2, 充分拌匀后, 均匀撒施在苗床上;再喷洒50%多菌灵500倍液消毒灭菌。

1.4.3 播种。

5月5日播种砧木野茄 (砧木种用赤霉素500倍液75g/hm2浸泡24h后播种) , 5月26日播种金钻1号。

1.4.4 假植。

6月20日 (2叶1心至3叶) 进行假植, 如假植过迟, 幼苗已高脚细弱, 达不到培育壮苗的目的。

1.4.5 嫁接。

7月4日砧木苗已长至5~6片真叶, 接穗苗有4~5片叶时嫁接。采用插接嫁接方法, 用消毒过的刀片在砧木苗第2片真叶上方横切, 然后在横刀面中间用刀片自上而下纵切1.0~1.5cm的夹缝;拨下接穗苗, 保留2叶1心, 用刀片削成楔形。楔形的斜面长与切口深相当, 随即将接穗插入砧木的切口, 对齐后, 用专用夹子固定。嫁接后植入营养杯摆放在整好的苗床上支拱架覆盖薄膜及遮荫, 并加强嫁接苗的管理, 将接穗苗的蒸发量降低到最小限度, 抓好温度、湿度及光照控制, 努力促进细胞分裂和加速愈合及成活。嫁接苗成活后, 在晴天的下午仍要遮荫, 待恢复正常后, 再撤去遮盖物, 10d后进行正常管理。

1.4.6 定植。

7月13日按大行90cm、小行60cm、株距35~40cm进行定植移栽。定植成活后, 选用长2.5m、拇指粗的竹条, 离植株8~10cm沟侧插牢, 搭成人字架, 中间加1条横杆加固, 植株长到40cm高时绑蔓。定植成活后6~7d, 用45%硫酸钾复合肥75kg/hm2对水9.0~10.5t/hm2浇施2次, 每次间隔7~10d, 第1台果膨大至第2台果开花后、施复合肥90~105kg/hm2。遇干旱要及时进行沟灌或浇水, 遇大雨及时排水。

1.4.7 病虫害防治。

花期用爱多6 000倍液喷花;发现病害早期用75%百菌清50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400倍液喷洒, 每隔3~5d喷1次, 连喷3~5次。虫害主要有小地老虎、棉铃虫和蚜虫, 小地老虎和棉铃虫可用80%敌敌畏乳油1 000倍液或2.5%敌杀死乳油3 000倍液喷雾或灌根;蚜虫可用40%乐果乳油1 000倍液喷杀。

1.4.8 采收。

9月上旬开始采收, 第1次采果应适当提早, 以促进后期果实成长, 提高坐果率。11月下旬采收完毕。

2 结果与分析

2.1 嫁接育苗对番茄植株抗性的影响

番茄嫁接育苗, 能有效地预防青枯病和枯萎病等土传病害的侵染。在番茄苗栽下后70 d, 植株持果3~4穗时 (9月21日田间调查) , 嫁接苗青枯病病株数为0, 防病率为100.0%;实生苗病株数为113株, 防病率为77.4%;嫁接苗枯萎病病株数为0, 防病率为100%;实生苗病株数97株, 防病率为80.6% (见表1) 。

2.2 嫁接育苗对番茄生长与产量的影响

由表2可知, 采用番茄嫁接育苗, 番茄植株根系粗壮、发达, 吸水肥能力强, 植株生长健壮, 主茎粗, 同时增加株高和植株开展度, 提高单株产量。在番茄嫁接苗移栽100d (10月20日) 调查发现, 嫁接苗平均株高206 cm, 主茎粗1.53cm, 单果重0.129kg, 单株产量2.388kg;实生苗平均株高169cm, 主茎粗1.38cm, 单果重0.116kg, 单株产量1.860kg。嫁接苗比实生苗番茄株高增加37cm, 主茎粗增加0.15cm, 单果重量增加0.013kg, 单株产量增加0.520kg。

2.3 嫁接育苗对番茄果期的影响

采用嫁接育苗技术栽培大大增强了植株适应性, 延长了产果期。秋番茄采收期一般分为2个阶段:第1阶段为8月至10月中旬;第2阶段为10月中下旬至11月下旬。第1阶段嫁接番茄与实生番茄单果质量、产量差异不大;但第2阶段差异显著, 主要表现为实生番茄衰老进程加快, 产果少, 而嫁接番茄仍生长强劲, 产果期延长, 直至12月18日, 产果期比实生苗延长36d, 多产果0.91kg, 单株产量明显高于实生番茄 (见表3) 。

2.4 番茄嫁接育苗的经济效益

比较分析嫁接与实生番茄, 采用嫁接育苗技术种子、肥料、地膜与实生苗在同等条件下, 多用人工8个, 折合人工费2 400元/hm2 (主要在嫁接工序和第2阶段采收用工) 。试验结果表明 (见表4) , 嫁接苗可节省农药1 650元/hm2, 增产23.07kg/hm2, 其总收入为8.15万元/hm2, 扣除成本比对照实生番茄纯收入增加2.70万元/hm2增幅98.54%, 经济效益明显。而且采用番茄嫁接育苗技术, 可以减少农药施用量, 降低生产成本, 对发展无公害农产品和提高农产品竞争力有着重要的社会意义。

3 小结与讨论

增产试验 篇2

研究了在鲁黄瓜三号杂交制种过程中.有机肥和复合肥作为基肥及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液与否对单株坐瓜数、单瓜种粒数、千粒质量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鲁黄瓜三号杂交制种过程中,施用有机肥作为基肥,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液能提高制种产量,667 m2制种田产量达30.34 kg.

作 者:戴先智 王军伟 张守才 江志训 翟光辉  作者单位:青岛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山东青岛,266100 刊 名:长江蔬菜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CHANGJIANG VEGETABLES 年,卷(期):2010 “”(4) 分类号: 关键词:鲁黄瓜三号   杂交制种   基肥   磷酸二氢钾   产量  

★ 硅尘防护措施范文

★ 冬日,大白菜吃法有讲究

★ 肥姐优秀作文

★ 给小青菜的一封信

★ 小班科学活动:理青菜

★ 有创意的增产药物广告词

★ 肥狗子,我的最爱

★ 《一园青菜成了精》读后感

★ 促销效果评估范文

施用锌肥对玉米的增产效应试验 篇3

关键词:锌肥;玉米;增产;试验

中图分类号:S143.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61(2015)04-0013-03

锌是植物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微量营养元素之一。在玉米生产上,采取基施、拌种、叶面喷施锌肥均能促苗早发、健壮植株、增强抗病性能,并对生长后期果穗秃尖和缺粒有良好的防治效果,一般可增产8%~15%。同时,锌肥还具有用量小、成本低、投入产出比高、使用简便、无副作用等特点,已成为缺锌土壤提高玉米产量的有效途径之一。为摸清锌肥在玉米上的肥效,获取科学、准确的试验数据,掌握其正确的施用数量,辽宁省土壤肥料总站于2012年在建平县、黑山县开展了玉米作物施用锌肥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时间及地点

试验于2012年5月3日—9月30日进行。试验地点为:黑山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示范场(简称“黑山1”),建平县八家农场八家分场西营子组(简称“建平1”),建平县昌隆镇东井村(简称“建平2”)。试验作物为玉米。

1.2 试验地基本情况

试验地基本情况见表1。试验地土壤农化性状见表2。

1.3 供试肥料

锌肥:一水硫酸锌(ZnSO4·H2O)。

1.4 试验设计

试验设3个处理(见表3),各2次重复;共6个小区,每个小区面积30 m2。

1.5 田间管理

玉米于5月3日播种,各处理均作底肥一次性施入,种肥隔离5~10 cm;5月14日出苗;6月26日追肥,每667 m2追尿素25 kg;各处理保留株数一致,单打单收,9月28日收获。

2 结果与分析

2.1 锌肥不同使用量对玉米生育性状的影响

各处理玉米生育性状情况见表4。施用锌肥不同生育期玉米株高情况见表5。

由表4和表5可以看出:施用锌肥后玉米的生育性状明显优于对照。其中,植株高度处理3(底施2 kg ZnSO4·H2O)>处理2(底施1 kg ZnSO4·H2O)>处理1(对照),这在建平县2个试验点表现尤为明显;玉米穗长、千粒质量也基本遵循这个规律;秃尖长度处理3<处理2<处理1,说明施用锌肥可以降低玉米秃尖长度,促进生长发育,增加产量,增强植株抵御干旱、低温冷冻、干热风等自然灾害的能力,且2 kg/667 m2的施用量好于1 kg/667 m2的施用量。

2.2 锌肥不同使用量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各处理玉米产量分析结果见表6。

由表6可以看出:底施1 kg锌肥比常规施肥玉米增产54.7~60.6 kg/667 m2,增产率为7.2%~8.3%;底施2 kg锌肥比常规施肥玉米增产59.4~105.9

kg/667 m2,增产率为7.8%~14.4%。这说明在玉米上底施锌肥的增产作用比较明显,以每667 m2施2 kg锌肥增产效果较佳。经进一步方差分析,表明3个试验点不同处理之间玉米产量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

3 结论

试验结果表明:底施锌肥可以降低玉米植株秃尖长度,促进生长发育,增加产量,增强玉米抵御干旱、低温冷冻、干热风等自然灾害的能力。从产量调查结果来看,底施锌肥处理的玉米产量都较对照高产,增产幅度为54.7~105.9 kg/667 m2,增产率为7.2%~14.4%;其中以每667 m2施2 kg锌肥的玉米增产效果最为明显。建议在玉米上采用底肥加施锌肥的施肥技术。

Abstract: Zinc is one of the essential microelements for plant growth. To study yield increasing effect of maize by applying zinc fertilizer, the result shows that after bottom zinc fertilizer application, maize plant height, number of panicles and mass of 1000 grains increased obviously, the effect of yield increasing is obvious, yield increased 54.7~105.9 kg/667 m2 by contrast, increased rate is 7.2%~14.4%, the optimal yield increasing method is every 667 m2 using 2 kg zinc fertilizer.

Key words: Zinc fertilizer; maize; yield increasing; test

不同灌溉形式的增产效果试验 篇4

1. 试验方法

大棚膜下滴灌系统一般有首部及田间系统两部分组成。首部有闸阀、施肥 (施药) 装置、过滤器等;田间部分有支管、滴灌管及地膜等。支管采用北京绿源公司生产的直径40PE黑管, 在进入大棚后伸出地面, 支管长70米。在支管上打孔安装直径15旁通, 再在直径15旁通上连接直径15PE滴灌管, 滴头为内镶式, 单个滴头出水量2.8升/小时, 滴头间距0.3米, 工作压力0.1兆帕, 滴灌管为南北向布置, 与支管垂直, 每根长7米, 间距0.8米 (部分0.1米) , 在每根滴灌管上覆盖地膜, 地膜南北长7米, 东西宽0.5米。

试验区布置, 示范区内6个大棚, 将4个蔬菜塑料大棚分为2个处理, 即膜下滴灌、无膜滴灌, 每个处理2次重复;另外2个蔬菜大棚设为传统沟膜下畦灌对照区。灌溉形式, 根据土壤含水量实时灌溉, 即土壤含水量达到下限值时开始灌溉, 达到上限时停止灌溉;沟畦灌根据传统经验进行, 灌溉处理方案见下表。

2. 结果分析

将膜下滴灌、无膜滴灌、传统膜下沟畦灌进行比较, 得出黄瓜等蔬菜在不同生育期适宜灌水次数、灌水量、耗水量及耗水强度。试验表明, 黄瓜等蔬菜对土壤水分较敏感, 呈现苗期耗水量少需较高土壤水肥环境;花蕾产果期需较低水肥环境促进控秧保花;结果期生殖生长旺盛需高水肥环境。塑料大棚蔬菜膜下滴灌, 苗期每次灌水量14~20毫米, 灌水间隔20~30天;花蕾期每次灌水量17~20毫米, 灌水间隔8~13天。膜下滴灌比传统沟畦灌节水30.5%, 比无膜滴灌节水10.9%。全生育期平均耗水强度, 膜下滴灌为1.39毫米/天, 无膜滴灌为1.67毫米/天, 传统膜下沟畦灌为2毫米/天, 耗水比值为1:1.2:1.44。

3. 结论

增产试验 篇5

关键词:玉米;复混肥;增产效果;田间试验;可推广

根据省土肥站提供的玉米推荐施肥,包含氮肥、磷肥、钾肥、少量的锌肥,以种肥、基肥、追肥三种形式施肥,满足了玉米吸收养分的种类,数量以及不同生育时期的生长发育需要。我们通过在金英村玉米田严格的小区试验,比较供试玉米复混肥料与习惯施肥、推荐施肥效果,分析各处理间的性状、产量差异,为供试肥料登记提供科学的依据。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作物

玉米。

1.2 玉米品种

吉单27,生育期120d左右,为玉米中熟区品种,需≥10℃的活动积温2500-2650℃。

1.3 供试肥料

复混肥料,有效成分N-P2O5-K2O=32-10-10,总养分≥52%,由吉林市大禾肥料有限责任公司提供。磷酸氢二铵含N 18%、P2O5 46%;尿素含N 46% ;硫酸钾含K2O 50% ;硫酸锌含Zn 40%。

1.4 试验地点

八道江区板石镇金英村王家。

1.5 试验处理与方法

试验采用随机区组排列,3个处理,三次重复,每个小区40㎡,6行区,垂直于垄向排列,总共占用面积360m2。

处理1:供试肥料处理。每公顷550kg作底肥,翻地起垄时一次性沟施入老垄底10-15cm处,免追肥。每公顷配施二铵50kg作口肥,有利于促进幼苗生长发育。口肥与种子隔离开,避免烧种。

处理2:习惯施肥处理。公顷施尿素450kg ,其中66.6%尿素即300kg作基肥,33.3%作追肥,即150kg尿素在玉米拔节至大喇叭口期追施;公顷施磷酸二铵225kg,其中16.6%作种肥即37.5kg,83.3%作基肥即187.5kg。

处理3: 推荐施肥处理。省土肥站提供的施肥方法:公顷施尿素320kg,其中7.8%尿素即25kg作基肥,8.7%作种肥即28kg,83.4%作追肥,即267kg尿素在玉米大喇叭口期前追施(同习惯施肥一样);公顷施用磷酸二铵152kg,其中85.5%二铵即130kg作基肥,14.5%二铵即22kg作种肥;公顷施用硫酸钾130kg,92%钾肥即120kg作基肥,8%钾肥即10kg作种肥;公顷施用25kg硫酸锌作基肥。省土肥站推荐施肥情况列表1,如下:

表1 吉林省东部地区推荐施肥量表 (单位:kg/hm2)

1.6 试验基本情况

试验地设在八道江区板石镇金英村王家,土壤类型为白浆土。地势平坦,肥力均匀,保水保肥,前茬作物为玉米。土壤有效养分含量:N-255.2mg/kg、P2O5-115.8mg/kg、K2O-180mg/kg。播种前进行晒种处理,增加种子生活力。土壤表层5-10cm地温稳定通过8-10℃时,在5月8日播种。行距60cm、株距36cm,5月26日出苗。

翻地起垄时,底肥一次性沟施入老垄底10-15cm处。播种后出苗前,亩用40%阿特拉津胶悬剂300g加50%乙草胺乳油150-200g对水40kg进行土壤封闭,免中耕。喷药时间选择在雨后、傍晚、无风或微风时进行,要喷雾均匀。玉米出苗后,在3叶期进行间苗和补苗,去小苗、弱苗,留大苗、壮苗,亩保苗约为3000株左右。追肥在玉米拔节至大喇叭口期施用,采用定量穴施,施肥深度在8-10cm,施肥后要覆土。

9月26日收获,每小区取10株玉米穗进行室内考种,测量玉米穗长度、穗行数、行粒数、秃尖、百粒重、10穗玉米总重量,计算小区产量,进行数据统计、方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复混肥对玉米生物学性状的影响

我们在6月19日调查玉米八叶期、7月6日调查玉米拔节期、8月2日调查玉米吐丝期,将每个小区选代表性10株进行生物学性状调查,调查结果汇总于表2、表3、表4,如下:

表2 玉米小区试验生物性状调查表(八叶期)

从表2数据统计结果:玉米八叶期,应用供试肥料处理株高为68.4cm,高于习惯施肥处理3.1cm,高于推荐施肥处理0.1cm;茎粗为1.50cm,比习惯施肥处理粗0.18cm,比推荐施肥处理粗0.14cm;叶片数8.6片,比习惯施肥多0.3片,比推荐施肥多0.1片。无显著性差异。

表3 玉米小区试验生物性状调查表(拔节期)

从表3数据统计结果:玉米拔节期,应用供试肥料处理株高为174cm,高于习惯施肥处理12cm,高于推荐施肥处理13cm;茎粗为3.0cm,比习惯施肥粗0.12cm,比推荐施肥粗0.06cm;叶片数为13.7片,比习惯施肥多0.1片,比推荐施肥多0.4片。差异不显著。

表4 玉米小区试验生物性状调查表(吐丝期)

注:吐丝期调查时,玉米植株下部叶片萎蔫

从表4数据统计结果:玉米吐丝期,应用供试肥料处理株高为318cm,高于习惯施肥处理5cm,等同于推荐施肥处理;茎粗为2.74cm,比习惯施肥粗0.03cm,比推荐施肥粗0.1cm;差异不显著。

2.2 复混肥对玉米产量因素影响

9月26日收获,去掉两侧边行及小区两端各去掉1m为收获区。每个小区选取有代表性10株,自然风干,进行室内考种,并将数据统计结果列于表5,如下:

表5 玉米小区试验产量性状调查表

从表5玉米产量性状调查看出:供试肥料处理玉米穗粒數高于习惯施肥处理14粒,高于推荐施肥处理20粒。供试肥料处理玉米百粒重分别高于两个处理0.4g、0.7g,差异不显著。供试肥料处理的小区玉米产量高于习惯施肥处理1.6kg,高于推荐施肥处理2.4kg。方差分析结果见表6,并用LSD法进行分析,见表7。

表6 大禾复混肥小区产量方差分析表

表7 处理间小区产量显著性分析表(LSD法)

本次试验,通过对小区产量方差分析:应用大禾复混肥处理,玉米产量与习惯施肥产量、推荐施肥产量差异不显著。在1%水平和5%水平上均没有差异。

2.3 复混肥田间应用效果分析

供试肥料处理的玉米长势良好,八叶期、拔节期、吐丝期叶色绿,无脱肥现象。对玉米生物学性状和产量表现的调查分析:各个时期,复混肥均能达到习惯施肥和推荐施肥处理的正常生长发育和增产效果。

3 小结与讨论

(1)大禾复混肥在玉米上一次性做底肥施用,从田间调查看没有出现脱肥现象,说明供试肥料具有缓释养分的作用,肥效期长。

(2)通过本次试验,与吉林省土肥站提供的推荐施肥处理比较,玉米应用大禾复混肥能够达到同样的增产效果。进行方差分析比较,各处理产量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

(3)大禾复混肥在玉米上应用,具有一次性做底肥,配合二铵做种肥,免追肥的特点,简化了农事操作,节省劳动力,平衡土壤养分,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南京农学院主编.田间试验和统计方法.农业出版社,

1985,4:85-135.

[2] 邢志娟.玉米优质、高效、高产栽培技术[J].吉林农业,

2010.

南阳市玉米增产潜力试验研究 篇6

关键词:玉米,增产,潜力,因素,河南南阳

玉米是南阳的主要粮食作物,常年播种面积在33.3万hm2以上,2015 年夏玉米平均单产6 432 kg/hm2,处于中低产水平,与国内外先进水平相比差距明显,玉米产量已成为阻碍南阳粮食总产稳步提高的瓶颈。如何在品种、气候、密度、肥料、晚收等方面挖掘增产潜力,使南阳夏玉米平均单产达到9 000 kg/hm2左右的中产水平,是近年研究的首要课题。

1 南阳市玉米生产现状

1.1 玉米产量水平划分

根据南阳玉米生产现实,按照等差数列法,把玉米的产量划分为不同的级别(表1)。

1.2 玉米单产水平

建国以来,南阳市夏玉米单位面积产量逐年上升,20 世纪90 年代到21 世纪初,10 年间单产增长近750 kg/hm2,增速较快;进入2000 年以后,10 年间单产增856.5 kg/hm2,增速变慢,目前平均单产为6 432 kg/hm2(表2),处于中低产水平。

2 南阳玉米增产的主要潜力因素

2.1 品种因素

目前,南阳市生产上应用的玉米品种粗略统计有150个之多,部分品种由于不适应南阳市的特殊地理、气候环境,遗传欠缺先天不足,存在倒伏严重、青枯、分蘖多穗、病害严重等现象,严重影响玉米增产潜力的发挥[1,2,3]。

南阳市2014 年夏玉米高产技术攻关试验,选择3 个品种,在5 个县设立5 个点,产量均超过12 t/hm2,达到高产水平,最高产量为14 484 kg/hm2(表3)。

2.2 气候因素

南阳市夏玉米生长季节是每年的6—9 月,这期间的气候资源对于夏玉米生长十分有利(表4),如何有效利用这些气侯资源,是夏玉米单位面积产量提高的关键。

在玉米的生长季节里,南阳市日均最高温度32 ℃、日均最低温度17 ℃,十分适宜玉米生长发育对温度条件的要求,在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没有苗期的低温冷害、又没有成熟期低温寒害,温度条件给夏玉米生长发育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4,5,6]。

2.3 密度因素

目前南阳市玉米种植密度一般在6 万株/hm2左右,部分在5.25 万株/hm2以下,而高产田的种植密度应达到7.5万株/hm2左右。

2014 年在南阳5 个县设点试验,对相同品种不同密度的产量进行调查(表5)。密度在6.9 万株/hm2以上,产量均超过12 750 kg/hm2;密度在5.55 万~6.00 万株/hm2密度范围内的产量为6 565.5~10 384.5 kg/hm2。

2.4 肥料因素

南阳市在夏玉米生产上,很多群众不懂需肥规律,往往凭经验、图省事,绝大部分采取“一炮轰”的施肥方法,且只重视氮肥,忽视磷、钾肥和有机肥,对微量元素更是知之甚少,在施肥上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总量不足,缺素少类,违背规律。

2.5 晚收因素

南阳市夏玉米生产上,大面积存在着收获偏早的现象,在玉米苞叶开始变黄,玉米籽粒上部逐渐变硬,还没有完全成熟,灌浆还在进行时,就开始收获,造成减产。南阳市玉米晚收试验可以看出,完熟期收获比早收增产8.9%,增产763.5 kg/hm2(表6)。

3 结论

根据南阳市自然条件、品种特性、地力基础和栽培技术等因素分析,南阳市夏玉米单产超9 000 kg/hm2以上,完全具备条件。

3.1 选择生产潜力大、适应性广的品种

选用优良品种是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最有效、最经济的途径,南阳市目前推广的适应性广、耐密性好、抗逆性强的优势玉米新品种主要有登海605、登海618、登海661、伟科702、先玉335、中单9 号、中单868 等。

3.2 科学利用气候资源

南阳市夏玉米生长季平均总降水量合计为511 mm,按照夏玉米水分生产率2.47 kg/m3计算,南阳市夏玉米降水单位面积产量潜力为12 628.05 kg/hm2。南阳市夏玉米生长季平均总辐射合计为1 910.8 MJ/m2, 每1 kg玉米籽粒大约需要19.64 MJ太阳辐射,当前在玉米生产上的光能利用率只是在0.5%左右,超高产攻关也不高于1.5%,如果按照理论上的光能利用可达4.5%计算,南阳市夏玉米光能利用潜力可达到43 800 kg/hm2。科学合理利用光热资源,使光能在冠层中合理分布,充分利用光能、地力,获得高产。

3.3 合理密植

根据品种、栽培条件和田间管理水平确定适宜的密度,在南阳市目前6 万株/hm2以下密度水平上适当增加密度1 200 株/hm2左右,通过增施肥料等相应配套措施,可提高玉米产量1 500 kg/hm2以上,达到单产9 000 kg/hm2以上生产水平,应采用紧凑中早熟品种,精品单粒播种,用种量保持在70 500~76 500 粒/hm2,保证密度7.5 万株/hm2。

3.4 精耕细作,培肥地力

玉米单产达到9 000 kg/hm2以上生产水平对肥料的要求是:在上茬作物秸秆全量还田、施用有机农家肥60~90 t/hm2的基础上, 施纯N 360~540 kg/hm2、P2O5120~180 kg/hm2、K2O360 ~540 kg/hm2、ZnSO415 ~30 kg/hm2。 施肥原则是以地定产、以产定肥,有机、无机结合,氮、磷、钾、微量元素配合,施足底肥、轻施苗肥、重施穗肥、补施粒肥。

3.5 适时收获

玉米收获适期是在完熟期,其特征是苞叶呈白色而松软、发散,籽粒整体变硬,并呈现本品种所固有的粒型和颜色;玉米籽粒乳线消失,完熟期收获一般增产15%左右。

参考文献

[1]武向良,胡有林,马超,等.内蒙古自治区玉米“十二五”增产潜力分析[J].农业展望,2011(4):32-35.

[2]高洪军,彭畅,赵叶明,等.气候、品种和密度对东北春玉米增产潜力的影响[J].吉林农业科学,2011(4):4-8.

[3]王秀芬,尤飞,杨艳昭.基于AEZ模型的黑龙江省玉米生产潜力变化分析[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6):59-64.

[4]辛红敏.基于APSIM模拟与GIS分析的小麦-玉米增产潜力及其地域差异研究[D].保定:河北农业大学,2013.

[5]任禾,李月英,韩成伟,等.吉林省玉米增产潜力分析[J].玉米科学,2010(6):148-152.

玉米那氏齐齐发增产效果试验 篇7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 诱导液的配制:配制母液, 取食用水烧沸3~5min, 按1袋药粉 (50g) 加入500g沸水的比例进行混合, 并迅速搅拌均匀, 加盖放置2~3d即可配成1:10的母液。

2) 兑制所需浓度诱导液:按所需浓度在母液中加入所需干净水即可。试验所需2000倍诱导液, 兑制2000倍诱导液即在1份 (500g) 1:10的母液中加入200份的水 (即100kg) 搅拌均匀即可。

3) 按比例加入适量配料:使用时在诱导液导中加入一定量的配料 (尿素、磷酸二氢钾、硫酸锌) , 加入的量按诱导液的重量来计算。

1.2 试验地基本情况

试验设在崆峒区草峰镇夏寨村, 海拔1596m, 年降水量400mm, 年均气温9.6℃, 无霜期167d。试验地为黑垆土, p H8.21, 土壤含有机质12.8g/kg, 水解氮110.3mg/kg, 有效磷13.4mg/kg, 速效钾210.5mg/kg。

1.3 试验设计与方法

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 两个处理:处理Ⅰ那氏齐齐发在玉米生育期内叶面喷洒, 处理Ⅱ那氏齐齐发在玉米生育期内不喷洒, 三次重复, 8行区, 行长6.8m, 小区面积为4.4m×6.8 m=30㎡。种植方式为全膜双垄沟播种植, 宽行距70㎝, 窄行距40㎝, 株距35㎝, 种植密度每亩3400株, 种植品种为当地主栽品种沈单16号, 用种量为45 kg/hm2, 四周设保护行。

处理Ⅰ在玉米5~6叶期用2000倍液加1%尿素、2%磷酸二氢钾、0.5%硫酸锌叶面喷施第一次;在大喇叭口期用2000倍液加2%尿素、2%磷酸二氢钾、0.5%硫酸锌叶面喷施第二次。

1.4 栽培管理

4月1日整地覆膜时基施农家肥45000kg/hm2, 过磷酸钙750kg/hm2, 大喇叭口期追肥尿素150kg/hm2, 其它管理措施同大田。玉米生长期观察记载物候期, 测定各生育时期叶片数和株高, 9月中旬玉米成熟后按各小区单打计产。

2 结果与分析

2.1 物候期

由表1可知:玉米生育期内叶面喷施处理的较不喷施处理的提早5 d抽雄, 提早6d吐丝, 提早6d灌浆, 提早8d成熟。

2.2 叶片数测定

由表2可知:玉米生育期内叶面喷施处理的较不喷施处理的叶片伸展快, 叶片从小喇叭口期开始各生育时期多一片。全生育期喷施处理的为18片, 不喷施处理的为17片。

2.3 株高的测定

由表3可知:玉米生育期内喷施处理的较不喷施处理的生长迅速, 喷施处理的株高拔节期为135㎝, 较不喷施处理的 (122㎝) 高13㎝;小喇叭口期为165㎝, 较不喷施处理的 (150㎝) 高15㎝;大喇叭口期为199㎝, 较不喷施处理的 (187㎝) 高12㎝;抽雄期为250㎝, 较不喷施处理的 (235㎝) 高15㎝;灌浆期及收获期为278㎝, 较不喷施处理的 (264㎝) 高14㎝。

2.4 性状测定

由表4可知:玉米生育期内喷施处理的株高为278㎝, 较不喷施处理的 (264㎝) 高14㎝;穗位高为130㎝, 较不喷施处理的 (120㎝) 高10㎝;叶片数为18片, 较不喷施处理的 (17片) 多1片;穗长为23㎝, 较不喷施处理的 (21㎝) 长2㎝;穗粗为5.6㎝, 较不喷施处理的 (5.1㎝) 粗0.5㎝;穗行数为18行, 较不喷施处理的 (17.2行) 多0.8行;穗粒数为667粒, 较不喷施处理的 (632粒) 多35粒;百粒重为38g, 较不喷施处理的 (34.8g) 增加3.2g, 提高9.2%。

2.5 生物学产量水平

由表5可知:玉米生育期内喷施处理的生物学产量最高为27747kg/hm2, 较不喷施处理的 (25579.5kg/hm2) 增产8.5%。

2.6 籽粒产量水平

由表6可知:玉米生育期内喷施处理的籽粒产量最高为12273kg/hm2, 较不喷施处理的 (10239 kg/hm2) 增产19.9%。

2.7 籽粒产量方差分析

对籽粒产量方差分析可知, F=107.18>F0.05=18.51, F=107.18>F0.01=98.49, 处理间差异极显著。

3 小结

通过田间观察记载室内考种及小区单打计产并对籽粒产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 玉米生育期内喷施处理的较不喷施处理的提前8d成熟, 株高增高14㎝, 叶片增加1片;百粒重增加3.2g, 穗粒数增多35粒;生物学产量为27747 kg/hm2, 较不喷施处理的 (25579.5kg/hm2) 增产8.5%;籽粒产量为12283.5 kg/hm2, 较不喷施的 (10239 kg/hm2) 增产19.9%, 产量差异极显著。建议在我区玉米种植区推广应用此项技术。

摘要:在崆峒区草峰镇进行的玉米那氏齐齐发增产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玉米生育期内用那氏齐齐发喷施处理的较不喷施处理的提前8d成熟, 株高增高14㎝, 叶片增加1片;百粒重增加3.2g, 穗粒数增多35粒;生物学产量为27747kg/hm2, 较不喷施处理的 (25579.5kg/hm2) 增产8.5%;籽粒产量为12283.5kg/hm2, 较不喷施的 (10239kg/hm2) 增产19.9%, 产量差异极显著。

桑园测土配方施肥增产增效试验 篇8

1 桑园土壤养分含量的测定

根据桑园土壤类型和桑叶产量情况, 选择夏伐桑园地块5块, 每块地再选择桑树长势较为均衡的地段0.133 hm2, 于2012年2月取土样测定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再根据土壤养分含量的高低分级, 共分为4级, 其中, 3级土包括3-Ⅰ级土和3-Ⅱ级土。各个级别土壤中, 选取667m2为常规平均施肥区作为对照区, 667m2为测土配方施肥区。各级土的土壤养分含量见表1。

2 桑园施肥量的确定

各级土壤按肥力水平高低采用全年每667m2施纯氮量35kg、30kg、25kg, 其中1级土每667m2施纯氮量35kg;2级土每667m2施纯氮量30kg;3-Ⅰ级土、3-Ⅱ级土、4级土每667m2施纯氮量都为25kg。施用时按种茧育用桑N∶P∶K=10∶6∶8, 以N计算P、K用量, 再减去土壤所能供给的N、P、K量, 最后计算出各级土壤各种无机肥料的用量。对照区则采用历年常规平均施肥量。为了增加土壤有机质, 每667m2施入油枯20kg。经计算其用量见表2。

3 桑园配方肥的配制及施用

根据各级土壤及对照区每667m2各季应施的尿素、过磷酸钙、氯化钾的用量, 再按每667m2地全年加入20 kg油枯, 配制成有机无机复混肥。其配制方法是先将油枯充分捣碎, 先按各级土壤配方用量加入过磷酸钙和氯化钾充分混合。在施用前再按照各级土壤配方加入尿素用量, 进行彻底混合, 且混合均匀, 混合后应尽快施入, 以免影响肥效。

各季施肥中, 春肥施用量占全年总施肥量的30%, 春季施肥2次, 第1次在2月下旬, 将配方有机无机复混肥与水粪合并施, 占春肥用量的70%;第2次在4月初, 占春肥用量的30%。夏秋肥分3次施用, 占全年总施肥量的70%。第1次赶在夏伐后10-15d内, 每667m2按夏秋肥用量的30%施入。第2次即7月上、中旬, 此时气温、地温均高, 光照足, 雨水多, 正值桑树旺盛生长阶段, 需求大量的水和肥, 故应重施, 占夏秋施肥量的60%。秋肥 (8月上中旬) 每667m2地按夏秋肥用量的10%施入。每次施肥深度在20~30cm, 施后及时盖土。

4 施用配方肥的增产增效效果

4.1 施用配方肥的增产效果

在2012年春季和秋季分别调查各试验区每667m2桑园产叶量, 再计算出全年产叶量。其调查情况见表3。

由表3可知:采用测土配方施肥后, 各级土壤均较常规平均施肥具有明显的增产作用。从增产效果来看, 1级土增产21.11%;2级土增产22.02%;3-Ⅰ级土增产17.92%;3-Ⅱ级土增产20.33%;4级土增产8.38%;总的来说, 测土配方施肥平均增产19.02%。4级土增产幅度较低的原因, 笔者认为:由于4级土土壤贫瘠, 肥力水平低, 有机质含量少, 仅为0.7%, 土壤结构差, 土壤的保水保肥力弱, 从而造成了部分肥料的流失, 这进一步说明改良土壤结构是提高低产地肥料利用率的一项重要措施。

4.2 施用配方肥的增效效果

在计算肥料投入费用时, 按照2012年肥料市场价格计算, 2012年所购肥料价格为:尿素为1800元/t;过磷酸钙为1000元/t;氯化钾为3700元/t;油枯为2300元/t。其增效情况见表4。

注:桑叶产量为每667m2全年产叶量;效益产量为每投入100元肥料生产桑叶数量, 单位为kg/100元。

由表4可知:测土配方施肥与常规施肥相比, 每667m2产叶量明显增加, 每667m2肥料投入成本明显降低, 从效益产量 (每投入100元肥料生产桑叶数量) 来看, 1级土增加27.58%;2级土增加25.79%;3-Ⅰ级土增加40.02%;3-Ⅱ级土增加31.84%;4级土增加10.39%;总的来说测土配方施肥平均增加27.82%。说明测土配方施肥与常规平均施肥相比增效明显。

综上所述, 桑园采用测土配方施用复混肥技术, 既能增加桑叶产量19.02%, 又能增加桑园施肥效益27.82%。说明桑园测土配方施用复混肥这一施肥模式可以在大面积桑园内推广, 从而提高桑园的科学施肥水平。

摘要:本文通过桑园土壤养分含量测定, 确定施肥量, 提出了桑树配方肥的配制与施用技术, 取得增产增效的效果。

关键词:桑园土壤,施肥量,配方施用,增产增效

参考文献

[1]柯益富主编, 桑树栽培及育种学,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7

[2]贾仲伟, 王波, 丁悦, 2000桑园土壤肥力测定及配方施肥的初步研究, 江苏蚕业, 2000 (4) :52—54

增产试验 篇9

卢博士有机液肥选用海洋生物为主要原料, 配以美国最新微生物菌群, 采用现代生物工程技术, 经发酵、酶解及流体纳米螯合技术生产而成, 产品富含有机质、氮、磷、钾、氨基酸、中微量元素, 多种活性有益微生物及植物生长诱导体等, 对提高农作物产量有显著效果, 为验证卢博士有机液肥在玉米上的应用效果, 特安排此试验, 为以后大面积推广提供技术支撑及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福建省宁德市益荣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的“卢博士”有机液肥。 试验作物为玉米, 品种为东单6531。

1.2 时间和地点

试验时间为2015年4~10月, 试验地点在辽宁省建平县黑水镇农业中心试验基地和沙海镇白家洼村。

1.3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2个处理, 不设重复。 处理1:在拔节期、抽雄期每亩用“卢博士”有机液肥200m L, 加尿素0.1kg兑水30kg稀释后叶面喷施。处理2:清水对照 (CK) 。每个处理面积0.5亩。

1.4 主要田间管理措施

黑水镇农业中心试验基地示范点4月26日播种, 采用大垄双行膜下滴灌栽培方式, 亩施金正大缓控释肥 (29-10-13) 50kg, 磷酸二铵15kg, 5月28日定苗, 亩保苗4 300株, 6月21日赤眼蜂防治玉米螟, 全生育期浇水3次。 沙海镇白家洼村示范点4月25日播种, 采用大垄双行膜下滴灌栽培方式, 亩施金正大缓控释肥 (29-10-13) 45kg, 磷酸二铵15kg, 5月26日定苗, 亩保苗4 300株, 6月20日赤眼蜂防治玉米螟, 全生育期浇水3次。

2 测定的项目与方法

2.1 生育期调查

调查玉米的播种期、出苗期、拔节期、喇叭口期、抽雄期、成熟期及生育天数。

2.2 生育性状及产量调查

在病虫害大发生期, 调查病害及虫害的为害程度。 收获期调查玉米的株高、倒伏情况及空秆率, 每个处理采取3点取样法测产, 每个点选取有代表性的3m行、5m行长作为样点进行测产和室内考种。

3 结果与分析

3.1 对玉米生育期的影响

通过对两个示范点玉米生育期的调查可以看出, 处理1较对照在抽雄期提前1d, 由此可知玉米在拔节期和抽雄期喷施“卢博士”有机液肥, 对生育期没有明显的影响 (见表1和表2) 。

3.2 对玉米生育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通过对两个示范点玉米育性状及产量的调查可以看出, 处理1空杆率和秃尖长度低于对照, 株高、穗位、穗长、穗粒数、千粒重、产量均高于对照, 两个处理都有大斑病发生, 没出现倒伏现象。 黑水镇农业中心试验基地示范点处理1产量为826.1kg/亩, 较对照增产12.8%, 沙海镇白家洼村示范点处理1产量为832.1kg/亩, 较对照增产13.3% (见表3和表4) 。

4 结论与建议

增产试验 篇10

关键词 30%二甲戊灵·烯效唑乳油 ;烟草 ;药效试验

分类号 S572

Abstract The validation experiments of using 30% pendimethalin·Uniconazol EC to suppress tobacco axillary buds were done, and the qualities of sprayed tobacco products were measur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using 30% pendimethalin·Uniconazol EC which were produced by Beijing Dong Wang Pesticide Company can distinctly suppress the growth of axillary buds and the quality comparing to blank control (topping not wipe fork) were obviously improved and increased, which is same to the effect of using BASF 33% pendimethalin EC.

Keywords 30% Pendimethalin·uniconazole EC ; tobacoo ; efficacy trials

烟草(Nicotiana tabacum L.),属一年生草本茄科植物,是中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1]。在烟草生产过程中, 烟草腋芽的生长严重影响烟叶的产量和品质, 烟农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繁重的劳动去摘除腋芽。为提高烟叶的产量、品质和烟草生产的劳动效率[2],用化学药剂控制烟草腋芽代替人工摘除腋芽的技术在各地烟区已逐步推广[3]。本研究采用30%二甲戊灵·烯效唑乳油对烟草腋芽抑制进行试验,并对施药烟草产品进行品质、产量测定。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烟草品种为K326,试验地在永州市新田县。土壤为黄泥田,质地疏松,肥力中等,地势开阔,排灌方便。

供试药剂为30%二甲戊灵·烯效唑乳油(北京市东旺农药厂);对照药剂为33%二甲戊灵乳油(商品名除芽通)[巴斯夫(中国)有限公司]。

1.2 方法

1.2.1 试验设计

烟草K326移栽于2014年3月,试验田前茬作物为水稻。设8个处理:打顶不抹杈,打顶抹杈,药剂33%二甲戊灵乳油100倍稀释,以及30%二甲戊灵·烯效唑乳油稀释260倍、240倍、220倍、200倍和160倍,4个重复,随机区组排列,每小区30 m2。

试验时间为全田烟株1/2中心花开放(5月)、顶叶在20 cm以上时进行打顶,并摘除所有长于2 cm的腋芽。打顶后立即采用杯淋法施药,每株用药液量为20 mL。收获期为2014年7月10日~7月30日。

1.2.2 田间调查

田间共调查3次,分别在施药后2、4、6周各调查1次活芽数(超过2 cm)。每小区取样3点,每点10株,分别在施药后2、4、6周各调查1次活芽数(超过2 cm),在最后1次调查时采活芽称重。

1.2.3 测定方法

1.2.3.1 抑芽率[4]

抑芽率/%=×100

1.2.3.2 产量测定[4]

收获时累计单株烟草产量与空白对照比较,求增产效果。经DMRT法进行变量分析,评价增产效果。

增产效果/%=1-×100

式中:PT为处理区产量;CK为空白对照(打顶不抹杈)产量。

1.2.3.3 烟草品质测定

选取试验各个处理的烟叶样品送至广东省南雄市烟草产品质量检测中心进行品质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烟草腋芽的防治效果

由表1可知, 30%二甲戊灵·烯效唑乳油对烟草(K326)腋芽生长有较好的抑制效果,用30%二甲戊·灵烯效唑乳油处理2周后,各处理烟草(K326)腋芽抑制率分别达到93.71%、93.94%、93.94%、94.17%和94.41%,与打顶抹杈相比差异显著;施药后6周,采用30%二甲戊·灵烯效唑乳油处理的烟草腋芽数仍然保持在较低水平,腋芽抑制率较打顶抹杈高,其中稀释160倍的30%二甲戊·灵烯效唑乳油与33%二甲戊灵乳油处理对烟草(K326)的腋芽抑制率相当,差异不显著。

2.2 烟草品质的影响

由表2可知,与空白对照(打顶不抹杈)相比,30%二甲戊灵·烯效唑乳油处理的烟草(K326)产量有明显增加,30%二甲戊·灵烯效唑乳油处理的烟草增产率分别为15.66%、18.27%、20.23%、22.19%和23.10%。30%二甲戊灵·烯效唑乳油处理的烟草(K326)的品质指标有所提高或改善,使用30%二甲戊灵·烯效唑乳油处理的上等烟比率分别为57.73%、59.18%、59.25%、59.53%、59.63%,总糖含量分别为19.4%、19.9%、20.1%、20.4%和20.8%,总烟碱含量分别为2.93%、3.26%、3.37%、3.44%和3.46%,蛋白质含量分别为6.94%、7.26%、7.58%、7.79%和7.91%。30%二甲戊灵·烯效唑乳油处理与对照药剂33%二甲戊灵乳油处理烟草的各项指标相当。

nlc202309031508

3 讨论与结论

打顶抹杈是烟草生产的一项特色措施,打顶后会刺激腋芽的生长,腋芽的生长会争夺烟株的养分和水分,因此在美国的烟草生产中早将封顶和抑芽视为提高烟叶质量的一项重要措施。打顶抹杈可以去除顶端优势,促使烟株体内养分重新调整分配,利于烟株中上部叶片的充分发育成熟,从而提高烟叶的产量和品质。打顶结合抹杈,还可改善烟田的通风透光条件,降低田间湿度,减少病虫害的发生[5-6]。但烟株如果打顶后不控制腋芽生长,每天将损失1%的产量,因此在打顶后彻底抹杈是保证烟叶产量和质量的一项重要措施。由于人工抹杈费工较多,又容易传染病害,世界各国都在研究和推广化学药剂抑制烟草腋芽。化学除芽具有省时省工、增产、增质等优点,中国各烟区也正在大力研究推广化学抑芽的方法[7]。

本研究结果表明,30%二甲戊灵·烯效唑乳油对烟草腋芽的抑制及增产效果好,30%二甲戊·灵烯效唑乳油处理的烟草增产率分别为15.66%、18.27%、20.23%、22.19%和23.10%,增产率较打顶抹杈高,且与对照药剂33%二甲戊灵乳油增产幅度相近,没有显著差异,该供试药剂可推广使用。基于本试验的结果,结合实际生产应用时,处理浓度太高会引起药害,处理浓度太低对烟草抑制效果可能较差,因此在田间使用本药剂以0.025~0.030 mL/株为宜。30%二甲戊灵·烯效唑乳油对烟草腋芽的抑制效果良好,与巴斯夫生产的除芽通效果相当,并且增产效果明显。

参考文献

[1] 李更新. 不同抑芽剂对烟草腋芽抑制效果研究[J]. 园艺与种苗,2011,84(4):40-42.

[2] 张会娟,胡志超,谢焕雄,等. 我国烟草的生产概况与发展对策[J].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32):14 161-14 162.

[3] 陈德鑫,王凤龙,杨清林,等. 烟草抑芽剂及其使用方法[J]. 烟草科技,2003(6):46-48.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GB/T 17980.54-17980.148-2004 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二)[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4.

[5] 巢 进,田明慧,田 峰,等. 烟草抑芽剂田间药效试验[J]. 现代农业技术,2009,19(2):166-167.

[6] 范启福,王 鑫,郭学清,等. 不同抑芽剂对烟芽的抑制效果研究[J]. 现代农业科技,2009,1(23):157.

[7] 孙惠青,王凤龙,钱玉梅,等. 几种烟田除草剂对比试验药效评价. 农药科学与管理,2012,33(1):57-59.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增产试验】相关文章:

S-诱抗素用于水稻增产的田间试验10-06

增产对策05-02

水稻增产05-27

农业增产07-12

增产效果07-16

增产因素07-27

增产增收07-29

增产效应08-18

增产原因08-26

粮食再增产07-01

上一篇:桥梁常见外观病害下一篇:怀旧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