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心楼板的施工工艺

2024-08-12

空心楼板的施工工艺(精选八篇)

空心楼板的施工工艺 篇1

关键词:空心楼板,GBF空心管,施工方法

1 工程概况

山西省实验中学地下车库建筑面积24 680 m2, 位于校区东北部, 上部为操场, 下部为车库, 南北长220 m, 东西宽130 m, 地下1层, 看台部分地上1层 (局部2层) 。采用框架结构体系, 地下1层楼板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无梁空心楼板, 地上均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 基础为现浇独立柱或条基, 板顶覆土厚约1 m, 层高4.9 m, 设计停车位652个。按后浇带划分共有15个板块, 空心楼板厚度400 mm, 预埋长1 000 mm、直径300 mm的GBF空心管, 按照端部间距60 mm、管壁间距100 mm布置, 采用C30混凝土浇筑成型, 为防止内模上浮及钢筋位移, 采取了抗浮限位措施。

2 “现浇混凝土 (GBF) 空心楼板”简介

现浇混凝土 (GBF) 空心楼板是一种由暗梁和非抽芯式空心楼板组成的楼盖结构。根据柱网、板跨荷载等的设计要求, 由结构设计确定薄壁空心管的管径、空心楼板的总厚度、楼板断面空心孔间腹肋及暗梁的宽度、管顶、底翼的厚度、梁板配筋等参数。GBF空心管是一种高强复合薄壁管, 为纤维水泥制品, 管两端封闭。

本工程空心楼板采用规格为直径300 mm的GBF薄壁空心管, 壁厚5 mm, 用于400 mm厚的楼板。设计空心管内模长度为1 000 mm, 根据实际需要又定制了600 mm, 300 mm, 200 mm三种规格, 用于端部拼接。

3 施工工艺流程

支设脚手架安装模板→划线定位→绑扎板底钢筋→安放薄壁空心管→水电预埋及肋间钢筋绑扎→安装抗浮钢筋→绑扎上层钢筋→浇筑混凝土。

4 施工方法

1) 支脚手架安模板。

地下车库顶板可按后浇带划分为15个面积相当的板块, 作为15个施工单元, 自东向西, 由南北两侧向中部排列编号, 顺序流水作业。搭设满堂钢管脚手架, 铺设方木作为模板支撑肋, 再铺设竹胶模板作为空心楼板的底模, 用铁钉使底模与支撑方木固定, 严格控制支撑牢固度, 并抄平, 确保底模平整度符合施工规范要求, 模板间隙用胶带纸粘封, 防止混凝土浇筑时漏浆。

2) 划线定位。

模板平板铺设并固定后, 在模板上弹线放样, 综合考虑水暖、电气等设备的预留预埋, 确定薄壁管的布置方案和水暖电气的管线布置、垂直预埋套管的平面定位布置, 防止因水暖电管道交叉过多影响混凝土的浇筑施工, 合理排布各种管道, 确保不改变薄壁管的受力性质和避免造成应力集中, 对薄弱处及时与设计单位做好沟通, 采取合理措施标记暗梁、预留洞、预埋管线及GBF薄壁空心管位置, 并标记空心管排放顺序, 再弹出空心楼板底部钢筋位置线。空心管距离预留洞边净距不应小于50 mm, 距离暗梁边净距大于30 mm, 底筋距离梁边50 mm, 顺管方向的纵向受力钢筋与薄壁空心管壁的净距不得小于10 mm。根据空心管布置图及要求间隙划线定位后方可安装板底钢筋和薄壁空心管。

3) 绑扎暗梁及板底钢筋。

根据标记好的暗梁位置, 把绑扎成型的暗梁钢筋就位, 再按弹好的底筋位置线, 先铺短向钢筋, 后铺长向钢筋, 采用八字扣绑扎钢筋。底筋绑扎完成后, 开始安装、焊接固定200 mm高ϕ10钢筋, 用于固定空心管位置, 以免滚动位移。每根空心管两侧及两端均要求焊接固定防位移钢筋, 焊接时应在模板上垫薄铁板, 以防烧坏模板及发生安全事故。

4) 安放空心管。

必须按照已经标记排布好的顺序安放, 并且空心管的规格亦须按照设计图纸及翻样图对号入座。空心管间距50 mm, 端部间距100 mm。放管时, 应在就位后的空心管上随放随铺木板隔垫防护, 绝不允许直接踩踏薄壁空心管, 确保空心管的完整, 如有破损严禁放入。安放空心管时, 加设柱、墙及角部的加强筋。

5) 水电预埋及肋间钢筋绑扎。

水暖管道的套管预埋首先要考虑薄壁空心管的布置, 不得直接穿过管体;电气管线的水平预埋较多时, 考虑增加接线盒, 便于管线避绕处理, 以免过多交叉使空心管的位置不准确, 造成混凝土不能覆盖管道。同时绑扎肋间钢筋, 注意钢筋位置正确牢固及不能损坏空心管壁。铁件预埋不用单独处理。

6) 安装绑扎抗浮钢筋。

铺设底平上凹的预制异形垫块, 将空心管垫至设计标高后, 在每根空心管距两端部1/4管段长度处均做抗浮固定, 用12号铁丝与ϕ12抗浮钢筋绑牢, 穿过模板与支撑钢管或方木连接绑扎牢固, 每跨每段空心管上都应整跨设置2根ϕ12抗浮压筋。

7) 绑扎上层钢筋。

抗浮钢筋完成后, 绑扎ϕ6@200钢筋网片, 网片钢筋绑扎应保证其有效高度, 网片钢筋不能露出板肋钢筋以外, 且应绑扎整齐。

8) 浇筑混凝土。

钢筋、模板完成之后, 认真进行验收复合, 对于保护层厚度、板筋高度、薄壁空心管完整性、固定程度等应着重检查。验收通过后, 再搭设混凝土泵送管, 浇筑混凝土。搭设泵送管及浇筑混凝土时, 应特别注意以下事项:a.泵送吊管上板顶后, 严禁成捆集中堆放, 应在无空心管的区域分散均匀放置, 保证空心管管体不因被压而破损;b.泵送管搭设应保证钢管架与薄壁空心管间保持一定距离, 并且钢管脚下要用软性物体包裹, 以免碰擦薄壁空心管;c.浇筑混凝土时, 采用ϕ30小型振动棒及平板振动器相配合缓慢振捣, 振捣时不可碰到薄壁空心管和模板, 严格按施工规范要求振捣;d.若出现薄壁空心管破损的情况, 要采取临时应急补救措施:如小面积破损, 则用湿水泥袋粘贴补漏;如大面积破损, 用湿麻袋装聚苯颗粒填充, 外扎水泥袋包裹;如管端破损, 须用12号铁丝扎紧编织袋处理。

5 性能及特点

1) 现浇混凝土空心无梁楼板与普通梁板结构相比:施工速度快, 省去了梁的支模工序, 缩短施工工期10%以上;节省模板裁损;节约机械、周转材料的租赁费用。2) 现浇混凝土空心无梁楼盖与实心无梁楼板比较:前者的自重轻, 竖向结构造价低;跨度大 (非预应力可达15 m, 采用预应力可达25 m) ;无柱帽、增加有效层高。3) 节省材料、降低造价:与一般楼板体系比较, 钢筋混凝土造价降低5%, 模板损耗降低50%, 不同程度节省竖向水、电、采暖通风、内外装饰等多项费用。4) 楼面平板有利于房间灵活隔断, 适合于大开间布置。如使用大开间住宅时, 只需固定卫生间和厨房, 分户墙、其他房间可由住户自行设计布置。5) 房间无需吊顶:由于楼板下无梁、无柱帽, 故房间无需吊顶, 从而可以节省吊顶装饰和吊顶更新费用。6) 使用功能优良:与一般的平板、无梁板等相比, 空心楼板无柱帽, 实现了真正平板、无凸出部位, 而且刚度大、变形小、抗震性能好。封闭空腔结构有效减少了热量、噪声的传递, 隔热、保温、隔音性能均有明显提高。7) 由于没有凸出楼板表面的结构梁, 从而增加了净空高度, 提高了空间使用效率, 节约建筑层高0.5 m左右, 简化了水电管线、暖通空调的水平敷设安装。8) 高强度的薄壁管和钢筋混凝土协同受力改善了现浇结构的力学性能, 有效降低了楼板和建筑的自重。9) 施工简便, 速度快, 降低了施工成本。

6 结语

现浇空心楼板结构在设计、施工及产品研发人员的共同努力下, 在短短几年间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结构的选配日臻合理, 施工工法日渐成熟。自2005年建设部颁布《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技术规程》以来, 已由早期的薄壁空心管楼盖发展到箱体空心楼盖, 再发展到已经投入实践空心率更高、材料利用率更好的通孔箱体空心楼盖。现代建筑对空间的要求趋于宽大化, 室内要求趋于无梁化, 总体发展突显人性化。鉴于空心楼盖跨度大、自重轻、可自由间隔、工期相应缩短等特点, 切合了现代建筑的发展方向, 在民用建筑领域颇受好评, 此技术必将受到更加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参考文献

[1]CECS175∶2004, 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结构技术规程[S].

空心楼板的施工工艺 篇2

关键词:现浇混凝土空心楼板 施工工艺 质量控制

1.空心楼盖的应用及发展前景

现代住宅和公共建筑发展的多样性要求传统的结构形式和施工作业方法不断改进以适应时代的发展。现浇砼空心楼盖是最近几年国内发展起来的结构新技术,它适用大空间、大跨度柱网的住宅和公共建筑的要求,具有减轻自重,降低地震作用,增加楼板刚度,楼板的隔音效果好的优点,从而减少楼板的配筋量。

1.1空腹楼盖的形式有三种:

1.1.1板底钢筋和板面钢筋中间埋置大规格的BDF薄壁箱体(边长大于600mm),该箱体中部设置竖向孔洞,有利于箱体下部混凝土浇捣密实;

1.1.2板底钢筋和板面钢筋中间埋置小规格的BDF薄壁箱体(边长小于600mm);

1.1.3将箱体直接浇注混凝土形成空腹小密肋楼盖。埋置BDF薄壁箱体构件的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结构可以看作是传统密肋楼盖的发展,即可按《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结构技术规程》CECS175:2004的有关规定设计,也可按密肋楼盖进行设计。

1.2现浇空心楼盖有以下优势:

1.2.1降低层高。通常条件下,采用现浇有梁楼盖,次梁多、主梁大,占有有效空间。建筑重量也大;而采用现浇空心的楼盖,无次梁,周边梁扁平,建筑重量减轻,与现浇有梁楼盖比较,则降低层高在350mm左右。具有一定的综合经济优势。

1.2.2节材。一般在开间的柱网中采用现浇空心楼盖无次梁,框架梁扁平,节约装饰材料,在有自动喷淋的系统中,节约水及水器材、节电设备费及管材费。

1.2.3节能。使用现浇空心楼盖,建筑体积的变化,装修简单,对于电照、冷热空调通道等长久能耗具有一定的经济节约价值。

2现浇混凝土空心楼板关键施工工艺

2.1楼板底部模板安装

模板采用胶合板拼装,采用扣件式钢管脚手架作为支撑系统,由于楼板跨度相对较大,且厚度大,支撑系统庇通过承载力和稳定计算确定立杆间距。模板安装顺序应从一侧向另一侧按顺序依次进行,板缝应足够严密,确保混凝土浇筑施工时漏浆量在可控范围。由于楼板跨度较大,支模时中间按2%~3%起拱预处理。

2.2下层钢筋绑扎

模板系统安装完成并经监理工程师验收通过后可开始绑扎钢筋施工。为确保楼板底部钢筋、预埋管线、预留孔洞位置充分准确,应先在模板上确定相应的位置并做好明显记号,再绑扎钢筋。绑扎楼板底部钢筋时,还应预先按预定间距排列、绑扎好BDF空心管垫筋,并使其保持与管中心线垂直,BDF管垫筋与楼板钢筋之间必须用双扎丝绑扎牢固。水、电专业管线在楼板底部钢筋绑扎完成后方能进场安装,应特别注意管线交叉位置的分部设置,应尽量避免其对BDF空心管安装的不利影响。

2.3BDF管及定位钢筋网片安装施工

在BDF空心管铺设前,沿通长垫筋支架绑扎相应的定位钢筋网片,防止BDF空心管左右移动,同时可避免相邻BDF空心管之间管壁发生接触,导致楼板结构在局部区域内混凝土成分不足,影响楼板结构的受力性能。在楼板底部钢筋及定位钢筋网片绑扎完成后,可开始安装BDF空心管,安装施工时应轻取轻放,确保不损坏BDF空心管。楼板底部钢筋安装施工前,在模板上应先确定并标记出BDF空心管的具体安装位置,相邻管与管之间的距离由其间的定位钢筋网片的宽度确定。

2.4上部钢筋绑扎安装

楼板上部钢筋的绑扎方向与底部钢筋相同,绑扎施工顺序与下层相反。楼板上部钢筋绑扎完成后,应将上部与底部两层钢筋网片采用S形拉钩连接绑扎。上层钢筋网的竖向高度控制可采用马凳临时固定,马凳的布置间距以2.0m左右为宜。

2.5混凝土浇筑施工

现浇混凝土空心楼板结构,要求混凝土浇筑时的坍落度为(180±10)mm,混凝土骨料中最大石子粒径不超过25mm。混凝土空心楼板结构的浇筑方向应从楼板对称两侧均匀铺料浇筑,铺料应顺着BDF空心管间的空隙进行。空心楼板混凝土浇筑施工应分层进行。浇筑第一层时应先浇筑至BDF空心管的中上部位置。采用振捣棒充分振捣,使混凝土混合料在空心管底部能充分密实;BDF空心管在混凝土的浮力作用下上浮量应在允许范围内,个别管上浮超限时应人工调整到位,待全部BDF空心管检查到位后,再开始大面积浇筑上层混凝土,铺料要均匀,防止楼板支模系统超荷载下沉。浇筑楼板上层混凝土可采用平板振动器进行振捣,实际施工时应压边3~5cm,待楼板表面呈水平浆为完成标准。采用平板振捣器施工移动时速度要均匀,振捣次数不少于2次,压边处理要恰当,不得漏振。接缝浇筑施工的时间间隔不超过2h,并保证接缝处充分密实。

2.6混凝土养护

在混凝土浇筑、振捣、提浆收面施工完成后,应适当浇水养护,保持楼板混凝土结构湿润7~15d,待空心楼板混凝土结构强度达到设计强度后才能拆模。

3质量控制措施

(1)BDF空心管运送至施工现场后,堆放要整齐、稳定,空心管上部不得堆放较重物件,以免压坏。安装BDF空心管时必须轻拿轻放,待在空心管上铺设完木板后才能行走,不得直接在BDF空心管上面堆放重物或其他设备。吊装施工时,必须使用专用吊篮进行吊运,严禁直接用缆绳绑扎BDF空心管进行吊运施工,空心管被吊运到安装楼层后应及时铺排安装,不宜再叠层进行长时间堆放。

(2)混凝土浇注:混凝土空心楼板结构的浇筑方向应从楼板对称两侧均匀铺料浇筑,铺料应顺着BDF空心管间空隙的方法进行;或者采用固定内模的钢筋叉进行分区域分层浇筑,先叉住几排内模浇筑振捣完成后,再抽出钢筋叉固定下一区域的内膜,以此类推由两侧逐渐向中间浇筑。

(3)混凝土震捣:在混凝土浇筑施工时,不宜在某根BDF空心管上面长时间堆积过多的混凝土混合料,泻斗的混凝土应立即摊铺均匀、充分震捣,坚持少堆勤振的原则,防止楼板结构下表面出现露筋现象。

(4)拆模施工完成后,应及时处理楼板下底面铁钉,并涂上防锈漆做好保护和处理

参考文献:

【1】.杨静;陈诚辉 现浇混凝土空心楼板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2007(10)

空心楼板施工技术 篇3

关键词:空心楼板,施工,技术

1 技术设计原理

现浇混凝土空心楼板结构技术设计原理是:在现浇板中放置芯管, 沿布管方向的板的正截面就变成了“工”字形截面。垂直于布管方向的板的正截面变成了平面外有联系的“工工”字形截面, 这种“工”字型截面和“工工”字形截面的承载能力与等量的实心板相同。由于“工”字形截面减轻了自重, 故板的配筋比等厚的实心板要少, 同时也减轻了柱和基础的荷载, 现浇空心板方案比实心方案的综合造价要节省5%~20%左右。该芯管简称为GZ组合高分子新型材料, 密度相对流体混凝土很小, 浇筑过程中极容易上浮, 该工艺施工的核心技术为芯模抗浮加固。芯管 (简称GZ) 具有强度高、壁薄、质轻、不燃、成孔规范、安装施工简便、对钢筋无锈蚀等特点, 是国家推广新材料、新工艺施工技术。芯管密度相对流体混凝土很小, 浇筑过程中极容易上浮, 无梁空心楼盖施工工艺为新工艺, 施工过程中不可遇见性问题较难掌握, 尤其是芯管加固技术难度大。

2 施工技术措施

抑制芯管上浮是本工程施工的重点、难点。该工艺施工的核心技术为芯管抗浮加周。存在几个不利因素:楼盖厚度较大, 分别为250mm、300mm。芯管底部混凝土不易振捣密实, 芯管直径较大, 分别为150mm, 200mm, 密度小, 极易上浮, 采用商品混凝士, 水灰比较大, 对芯管上浮力作用明显。在这些综合因素影响下, 芯管必然受到很大的浮力, 存在着上浮的危险。流态混凝土与芯管的密度差异以及在振捣器作用下, 混凝土中骨料下沉与芯管上移是导致芯管上浮的主要因素。在混凝土未凝固前, 芯管上浮客观存在的, 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保证芯管的位置不发生变化, 否则会影响到混凝土的质量和结构的安全。主要采用模板支撑体系加固芯管, 合理安排混凝土浇注顺序, 并严格控制混凝士的振捣方式等综合措施来平衡流态混凝土中芯管的上浮力, 控制芯管上浮并确保顺利泵送和浇注。

2.1 芯管上浮的原理分析

2.1.1 芯管上浮力分析

混凝土的成型是由具有可塑性到失去可塑性, 从流态逐步变化为固态混凝土并具有强度和硬度的过程。在流体混凝土中, 芯管要排出混凝土体积, 芯管必然会受到很大的上浮力, 另外, 处于流动状态的混凝土, 振捣时骨料下沉, 容易沉积在芯管底部, 造成芯管受挤压上浮而无法回落。随着混凝土失去塑性, 强度增长, 混凝土固化, 芯管最终被嵌固混凝土内部, 形成稳定的空心楼盖结构。

2.1.2 芯管上浮原因分析

根据施工现场勘验发现:初次浇注时由于经验不足, 芯管仅与板底钢筋进行绑扎, 结果芯管上浮严重超标, 说明芯管受到的上浮力很大, 能把板底钢筋拉上来, 单靠板内钢筋加固芯管不能满足要求。混凝土按照常规方式浇注。靠近梁边部位芯管上浮幅度较小, 板中上浮幅度较大, 说明粱内混凝土及钢筋对芯管上浮起到阻碍或约束作用, 每次混凝土摊铺厚度为整个板厚时, 板底部混凝土不易振实, 芯管容易上浮, 说明板浇注应分层成型。还发现一旦某振点出现过振情况, 则芯管也会上浮, 说明操作工人振捣控制也很重要。由此可以看出, 芯管固定不牢固是造成芯管上浮的最主要因素, 混凝土浇注顺序不当, 每次摊铺厚度过大, 操作工人振捣方式不对也是造成芯管上浮的主要因素。

2.2 芯管抗浮加固措施

2.2.1 模板支撑系统

先固定板底钢筋。板底筋作为芯管连接的中间环节, 铺设完板底钢筋后, 在板底模板上钻眼.间距不大于1米, 梅花形布置, 对应模板钻眼位置, 在支撑架体上焊接短钢筋.穿8#铁丝将板底钢筋与架体短钢筋拉接。为防止钢筋网片反弹回松, 在拧紧8#铁丝的同时先施加一个应力, 并用暗劲拧紧。安放芯管时, 芯管与底部钢筋之间用12#铁丝间距200mm绑扎拉接, 并用中8钢筋间距400垫撑。最后在距离芯管两端1/4长度处加绑抗浮合金绳, 一端绑扎芯管, 一端穿过模板, 锚拉于架体系短钢筋上。使芯管与下部的支撑体系连接成整体。此外在绑扎板面筋时, 将板面筋与梁箍筋用双股扎丝绑扎, 增加另一道抗浮保险系数。

2.2.2 混凝土浇筑顺序控制

先浇注梁, 再浇注板, 由板四周逐步向板跨中延伸。板中混凝土浇注顺序应沿芯管纵轴线单向进行, 不宜沿垂直芯管纵轴作多点围合式浇注。本工程采用的是商品混凝土, 泵管下料时, 冲击力较大, 为防止混凝土侧压力将芯管挤倒, 利用混凝土的自流性, 采用混凝土斜向挤混凝土的方式推行前进, 避免泵管内的混凝土直接冲击芯管, 造成芯管移位。

2.2.3 混凝土振捣控制

粱内混凝土用50mm振动棒振捣。板内混凝土分2次浇注:第1次浇至板肋2/3处, 用30mm振动棒仔细振实, 振点间距25cm。第2次浇至设计高程, 用振动棒振实后, 用平板振动器沿芯管纵横向振平。每个振点时间控制在3s左右, 不可久置于同一地方振动, 否则混凝土会挤入芯管底部, 导致局部芯管上浮, 更不得将振动器直接接触芯管进行振捣, 以免振破芯管。

2.3 材料易损坏其有效防止、补救办法

薄壁管在装卸, 搬运、叠堆时应小心轻放, 严禁抛掷。吊运安装时, 用专用吊篮吊运.严禁用缆绳直接绑扎薄壁管进行吊运。吊至安全楼层后应及时排放.不宜再叠层堆放。

薄壁管如在安装现场损坏, 临时应急补救方法是:如小面积破损用湿水泥袋粘贴其上。如大面积破损应先用湿麻袋填充, 再用编制袋包好, 如管端损坏用编制袋包好后用12号铁丝扭紧。

安装固定薄壁管施工过程, 应在管顶随铺垫木作保护, 不允许直接踩踏薄壁管。

浇筑混凝土时, 在薄壁管上架空安装、铺设浇灌道, 禁止将施工机具直接压放在薄壁管上, 施工人员不得直接踩踏板筋或GBF管。

2.4 施工组织管理

工程开工伊始, 便成立了以总工程师为组长, 科技质量处、项目经理为成员的科技领导小组, 对工程中使用的新技术、新材料攻关, 研究施工工艺, 制定施工方案和质量保证措施, 施工中强化落实。对芯管加固情况, 施工浇注顺序指挥, 混凝土的振捣, 逐级进行技术交底, 让每个成员熟悉施工工艺流程及施工的重点和难点, 关键环节责任到人, 保证施工有条不素。

结语

在混凝土浇捣过程中, 对芯管加固体系、芯管上浮情况实时监控, 并专门设计定做一根带有刻度的40cm长8#铁丝, 随时对已成型楼板混凝土进行跟踪检测。结果上浮率都控制在3% (板厚) 以内, 平均上浮高度为6~9mm, 楼板混凝土厚度及平整度均控制在规范允许范围内。模板拆除后混凝土观感较好得到设计、建设、监理等社会各界的认同。

现浇钢筋混凝土空心楼板施工重点 篇4

以往的空心现浇楼板施工, 以使用玻璃纤维水泥板制成的高强薄壁管作为空心内模居多, 即GBF管。将GBF高强薄壁管直埋于混凝土内, 形成非抽芯式现浇空心楼板。因其受力计算是按单向板计算的, 故结构布局存在局限性。世纪广场工程中使用600 mm×600 mm×230 mm空心箱体作为内模现浇混凝土楼板, 现浇板厚度为350 mm, 受力按双向板计算更为合理。本文将结合实例介绍现浇钢筋混凝土空心楼板施工关键工序的施工方法。

1 工程概况

世纪广场·地下商场工程-2层顶板采用暗梁式空心楼盖结构, 面积约20 000 m2, 板厚350 mm, 采用箱体内模, 内模厚230 mm, 规格以600 mm×600 mm为主, 暗梁截面为600 mm×350 mm, 柱头区域设2 m×2 m柱帽, 柱帽厚度为600 mm, 柱帽四周设400 mm宽现浇带, 厚度同板厚。箱体之间为100 mm宽钢筋混凝土横肋。

2 材料要求

1) 空心箱体内模干容重小于2.0 kN/m3, 箱体竖向抗压荷载大于1 kN, 吸水率小于5%。2) 箱体进场时, 应按同一生产厂家、同一规格且连续进场不超过5 000件为一个检验批, 检查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 并进行抽样检验, 当连续3批一次检验合格时, 可改为每10 000件为一个检验批。3) 对每个检验批内模的外观质量应全数目测检查, 其质量要求如表1所示, 对不符合外观质量要求的内模, 按不合格品处理。4) 对每个检验批应随机抽取20件进行尺寸偏差检验;检验合格后, 从中随机抽取3件检验重量和抗压荷载。

3 工艺流程

安装模板, 搭设满堂脚手架→弹底层钢筋绑扎定位线→板底钢筋网片安装→内模箱体安装→水、电管线敷设→上层钢筋网片安装→抗浮固定→隐蔽验收→搭设马凳→浇筑混凝土→混凝土养护。

4 施工难点

1) 箱体在楼板内占用体积较大, 由于空心、质量轻, 浇筑混凝土过程中会上浮, 同时引起箱体上皮钢筋上浮, 造成混凝土楼板高低不平, 达不到验收要求。2) 由于箱体下部间隙太小 (本工程在箱体下混凝土厚度为60 mm) , 浇筑混凝土时箱体底部难以密实, 同时空心楼盖结构一般采用无梁柱支承楼盖, 柱帽处配筋非常大, 钢筋之间的间距很密, 浇筑混凝土时不易密实。3) 箱体壁比较薄, 在吊装、钢筋安装及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容易发生破坏。吊装时应制作专用的吊斗, 将箱体装在吊斗内吊装, 吊斗以能摆放18块箱体为宜。

5 抗浮措施

利用楼盖上层网片作为抗浮钢筋, 采用双股12号铁丝一端与上层钢筋网片连接, 另一端穿透底模与满堂脚手架钢管固定, 严禁与下层钢筋网片或者底模固定, 铁丝纵横双向布置, 间距700 mm, 见图1。穿铁丝时用电钻在楼盖底模上相应位置打眼, 打眼工作在上层网片绑扎之前进行。

6 混凝土浇筑

1) 混凝土浇筑前对空心箱体进行大量浇水, 保证箱体的充分湿润, 以免箱体大量吸水降低混凝土的和易性和坍落度而产生混凝土蜂窝、麻面现象, 确保箱体在混凝土入模前处于吸水饱和状态。2) 混凝土浇筑前制作700×700方形马凳, 根据浇筑顺序沿混凝土输送泵泵管方向每3 m安放一个, 马凳以高出混凝土面150 mm~200 mm为宜, 然后将泵管铺设在马凳上, 前端软管部位采用塔吊及布料机配合施工。3) 浇筑混凝土时不得一次性将箱间肋板内混凝土灌满, 应分两次浇筑、两次振捣, 以便能看清肋板位置, 防止漏振, 还能有效避免振捣棒直接振捣空心箱体从而造成箱体的破损。4) 严格控制混凝土粗骨料粒径及坍落度, 石子粒径不得大于20 mm, 坍落度控制在 (220±20) mm。本工程中采用自流平细石混凝土, 效果非常好。5) 在浇筑范围内每6 m×6 m利用钢筋作板厚标识, 以保证浇筑过程中能控制表面平整度及厚度。6) 大型工程中往往由于沉降要求在主体施工阶段设置后浇带, 空心楼盖施工中, 位于后浇带处的空心箱体在楼盖浇筑过程中先安放好, 后浇带两侧按设计要求支侧模留设后浇带。楼盖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将后浇带位置用木板封盖, 以防施工垃圾及杂物落入。当后浇带浇筑时机成熟后, 将底模按每10 m拆除一块, 用水将后浇带内的杂物清理干净并检查箱体有无破损, 经更换后方可浇筑混凝土。

7 施工过程中空心箱体的保护和修补

通过组织措施解决, 在浇筑混凝土前对箱体逐个检查, 发现破损的立即更换。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 如发现混凝土流动速度突然加快, 排除模板支设的原因后表明有箱体破损, 立即用0.4 mm厚铁皮将破损处覆盖。

空心箱体楼盖的施工抗浮构造是至关重要的, 在混凝土浇筑前应作为关键工序来控制。一旦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发生上浮现象, 上浮部位的钢筋也随之上浮, 很难处理。在本工程中出现过上浮现象, 现场及时发现后, 立即停止混凝土的浇筑, 将板底模板拆开, 将混凝土泄掉, 然后重新支设模板, 重新加固后才继续施工。

8 结语

1) 空心箱体现浇楼盖对减少楼盖混凝土用量、降低工程造价有显著的影响, 特别是大跨度、层高高的高层建筑的结构中, 其经济效益非常可观。2) 适用于大跨度结构, 本工程跨度达到9.9 m×9.9 m。建筑平面分割灵活, 拆模后混凝土表面平整, 无需吊顶。同时空心楼盖具有良好的保温、防火、隔音功能, 可节省二次装修费用。3) 抗浮措施和混凝土浇筑是本类工程中的难点、重点, 在施工中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科学管理, 科学施工。

摘要:以世纪广场.地下商场顶板工程为例, 对现浇钢筋混凝土空心楼板施工重点进行了介绍, 包括材料、工艺流程、箱体施工难点、抗浮措施等内容, 总结了空心箱体现浇楼盖的经济效益及施工优点, 以指导同类工程施工。

关键词:空心楼板,箱体,抗浮措施,工艺流程

参考文献

[1]CECS 175∶2004, 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结构技术规程[S].

[2]GB 50010-2002,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程[S].

[3]GB 50204-2002,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S].

现浇混凝土空心楼板技术施工 篇5

现浇混凝土空心楼板结构技术设计原理是:在现浇板中放置芯管, 沿布管方向的板的正截面就变成了“工”字形截面。垂直于布管方向的板的正截面变成了平面外有联系的“工工”字形截面, 这种“工”字型截面和“工工”字形截面的承载能力与等量的实心板相同。由于“工”字形截面减轻了自重, 故板的配筋比等厚的实心板要少, 同时也减轻了柱和基础的荷载, 现浇空心板方案比实心方案的综合造价要节省5%~20%左右。该芯管简称为GZ组合高分子新型材料, 它的密度比流体砼小, 因此浇筑时容易停在上方, 所以主要考虑抗浮问题。芯管本身的硬度较大, 并且材料轻薄。并且防火性好, 技术工艺简单, 不会对钢筋造成腐蚀, 因此国家大力推荐, 可用性很高。芯管自身对于流体砼来讲密度不大, 因此浇筑时自然会产生上浮, 无梁空心楼盖出现的时间很晚, 所以对其了解和掌握不算充分, 一旦出现问题不容易马上解决, 特别是对于芯管的位置固定方面, 难度不小。

2 施工技术措施

抑制芯管上浮是本工程施工的重点、难点。该工艺施工的核心技术为芯管抗浮加周。存在几个不利因素:楼盖厚度较大, 分别为250mm、300mm.芯管底部混凝土不易振捣密实, 芯管直径较大, 分别为150mm, 200mm, 密度小, 极易上浮, 采用商品混凝士, 水灰比较大, 对芯管上浮力作用明显。在这一系列的因素条件下, 为了达到力的平衡, 芯管肯定上浮, 这当中的影响因素包含了流体砼本身的密度比较大, 以及振捣工艺的运行造成的重量较大的骨料下沉, 而质量较轻的芯管上浮。而此时的混凝土不会马上凝固, 往往推动了芯管的上浮, 因此强调必然要使用科学的办法来保证芯管的位置。不然将导致整个结构的稳定性和质量受到影响, 通常, 使用模板支撑的办法来稳定芯管。并规定各执行混凝土浇筑工艺的前后顺序, 对于振捣方式进行调整, 达到克制上浮力, 快速定型的目的, 保证浇筑工艺的完成。

2.1 芯管上浮的原理分析

2.1.1 芯管上浮力分析

混凝土成型的过程是从液体状态转化成固体状态, 并且可塑性也是从有到无的过程, 在流动状态下的砼, 芯管具有活动的空间, 在上浮力的作用下就必然会上升, 此外, 混凝土如果是液体状态在振捣工艺的促进下就会使得重力较大的骨料沉到低下。占用芯管的位置, 迫使其上升并无法下落, 但, 一旦混凝土失去了可塑性就是变成固态状态, 其位置停滞在其当前的状况下, 形成稳定的结构。

2.1.2 芯管上浮原因分析

根据施工现场勘验发现:初次浇注时由于经验不足, 芯管仅与板底钢筋进行绑扎, 结果芯管上浮严重超标, 说明上浮力本身就很大, 甚至可以移动底板钢筋。因此只用钢筋作为芯管的固定方法是不够的。使用平常办法进行浇注混凝土, 在梁边上的芯管浮动不是很大, 而在板内部的上浮状况十分明显, 因此可以得出结论, 梁中的砼以及钢筋材料对于组织上浮具有一定的效果, 摊铺厚度和整个板相同的情况下, 板下方的砼振捣的效果不算明显, 并且上浮的情况也较为突出, 所以说, 浇筑过程不能一次完成而要分层次, 并且, 如果某一点发生了过分振捣的状态, 也会出现上移, 因此, 对于振捣程度的把握也非常重要, 从这一点可以发现, 芯管的加固工作还是应当特别注意, 并且, 砼浇筑的次序不合格, 摊铺的厚薄程度掌握不好, 振捣的形式和时间不对都必须克服。

2.2 芯管抗浮加固措施

2.2.1 模板支撑系统

先固定板底钢筋, 板底筋作为芯管连接的中间环节, 铺设完板底钢筋后, 在板底模板上钻眼。间距不大于1米, 梅花形布置, 对应模板钻眼位置, 在支撑架体上焊接短钢筋。穿8#铁丝将板底钢筋与架体短钢筋拉接。为防止钢筋网片反弹回松, 在拧紧8#铁丝的同时先施加一个应力, 并用暗劲拧紧。安放芯管时, 芯管与底部钢筋之间用12#铁丝间距200ram绑扎拉接, 并用中8钢筋间距400垫撑。最后在距离芯管两端1/4长度处加绑抗浮合金绳, 一端绑扎芯管, 一端穿过模板, 锚拉于架体系短钢筋上, 使芯管与下部的支撑体系连接成整体。此外在绑扎板面筋时, 将板面筋与梁箍筋用双股扎丝绑扎, 增加另一道抗浮保险系数。

2.2.2 混凝土浇筑顺序控制

先浇筑梁, 再浇筑板, 由板四周逐步向板跨中延伸。板中混凝土浇注顺序应沿芯管纵轴线单向进行, 不宜沿垂直芯管纵轴作多点围合式浇筑。本工程采用的是商品混凝土, 下料会发生会产生巨大的冲击力。为了杜绝砼侧压力使得芯管站立不稳, 就要推动混凝土前进, 因为其在液态状态下本身是动态的。要减少混凝土的冲击力对芯管造成影响, 使位置不正确。

2.2.3 混凝土振捣控制

粱内混凝土用50mm振动棒振捣。板内混凝土分2次浇筑:第1次浇至板肋2/3处, 用30mm振动棒仔细振实, 振点间距25cm。第2次浇至设计高程, 用振动棒振实后, 用平板振动器沿芯管纵横向振平。每个振点时间控制在3s左右, 不可久置于同一地方振动, 否则混凝土会挤入芯管底部, 导致局部芯管上浮, 更不得将振动器直接接触芯管进行振捣, 以免振破芯管。

2.3 材料易损坏其有效防止、补救办法

薄壁管因为材料脆弱, 在存放和运送时应格外小心。不能扔放, 高空运送时要用吊篮, 不能使用绳索直接捆绑运送, 运送到位后马上使用, 不宜再堆放。

如果薄壁管正在装设的情况下损伤, 最好的补救办法应当:如果损伤情况轻微, 就用水泥袋沾湿后敷在伤口处, 如果破损严重, 先以湿麻袋作为补充, 再利用编织袋进行外层包裹, 如果损伤处在管端, 编织袋裹好再用12号铁丝进行固定。薄壁管进行装设的同时, 要把垫木铺在管顶, 有助于保护管身, 严禁人员直接在上方行走。砼浇筑工艺时, 需要架空安装浇灌管道, 不能把机械等直接施重与薄壁管和GBF管以及板筋之上, 应当注意这些材料不可过分受重。

2.4 施工组织管理

工程开工伊始, 便成立了以总工程师为组长, 科技质量处、项目经理为成员的科技领导小组, 严格把关设计和施工, 积极使用新方法新技术, 制定适合发展的方案, 并且确保工程的稳定实施, 施工中要强调其落实的稳定性, 改稳固的地方必须稳固, 操作工艺要按照前后顺序来, 施工和汇报工作应当稳定, 对技术人员应当注意其技能的培养, 以及对工作突发状况解决能力的培养, 工作流程稳定, 有条不紊。

3 效果及结论

在混凝土浇捣过程中, 对芯管加固体系、芯管上浮情况实时监控, 并专门设计定做一根带有刻度的40cm长8#铁丝, 随时对已成型楼板混凝土进行跟踪检测。结果上浮率都控制在3% (板厚) 以内, 平均上浮高度为6ram-9mm, 楼板混凝土厚度及平整度均控制在规范允许范围内。模板拆除后混凝土观感较好得到设计、建设、监理等社会各界的认同。

摘要:现浇砼空心楼盖技术在这几年势头良好, 它是在实心楼盖的基础上在其内部按照一定规则放置一定数量的高强薄壁管, 用高强薄壁管来取代部分混凝土, 以减少混凝土用量, 减轻结构自重。是继普通梁板、密助楼板、无粘结预应力楼盖之后开发的一种现浇钢筋混凝土新结构体系。

现浇混凝土空心楼板技术施工 篇6

现浇混凝土空心楼板结构技术设计原理是:在现浇板中放置芯管, 沿布管方向的板的正截面就变成了“工”字形截面。垂直于布管方向的板的正截面变成了平面外有联系的“工工”字形截面, 这种“工”字型截面和“工工”字形截面的承载能力与等量的实心板相同。由于“工”字形截面减轻了自重, 故板的配筋比等厚的实心板要少, 同时也减轻了柱和基础的荷载, 现浇空心板方案比实心方案的综合造价要节省5%~20%左右。该芯管简称为GZ组合高分子新型材料, 密度相对流体混凝土很小, 浇筑过程中极容易上浮, 该工艺施工的核心技术为芯模抗浮加固。芯管 (简称GZ) 具有强度高、壁薄、质轻、不燃、成孔规范、安装施工简便、对钢筋无锈蚀等特点, 是国家推广新材料、新工艺施工技术。芯管密度相对流体混凝土很小, 浇筑过程中极容易上浮, 无梁空心楼盖施工工艺为新工艺, 施工过程中不可遇见性问题较难掌握, 尤其是芯管加固技术难度大。

2 施工技术措施

抑制芯管上浮是本工程施工的重点、难点。该工艺施工的核心技术为芯管抗浮加周。存在几个不利因素:楼盖厚度较大, 分别为250mm、300mm, 芯管底部混凝土不易振捣密实, 芯管直径较大, 分别为150mm, 200mm, 密度小, 极易上浮, 采用商品混凝士, 水灰比较大, 对芯管上浮力作用明显。在这些综合因素影响下, 芯管必然受到很大的浮力, 存在着上浮的危险。流态混凝土与芯管的密度差异以及在振捣器作用下, 混凝土中骨料下沉与芯管上移是导致芯管上浮的主要因素。在混凝土未凝固前, 芯管上浮客观存在的, 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保证芯管的位置不发生变化, 否则会影响到混凝土的质量和结构的安全。主要采用模板支撑体系加固芯管, 合理安排混凝土浇注顺序, 并严格控制混凝士的振捣方式等综合措施来平衡流态混凝土中芯管的上浮力, 控制芯管上浮并确保顺利泵送和浇注。

2.1 芯管上浮的原理分析

2.1.1 芯管上浮力分析

混凝土的成型是由具有可塑性到失去可塑性, 从流态逐步变化为固态混凝土并具有强度和硬度的过程。在流体混凝土中, 芯管要排出混凝土体积, 芯管必然会受到很大的上浮力, 另外, 处于流动状态的混凝土, 振捣时骨料下沉, 容易沉积在芯管底部, 造成芯管受挤压上浮而无法回落。随着混凝土失去塑性, 强度增长, 混凝土固化, 芯管最终被嵌固混凝土内部, 形成稳定的空心楼盖结构。

2.1.2 芯管上浮原因分析

根据施工现场勘验发现:初次浇注时由于经验不足, 芯管仅与板底钢筋进行绑扎, 结果芯管上浮严重超标, 说明芯管受到的上浮力很大, 能把板底钢筋拉上来, 单靠板内钢筋加固芯管不能满足要求。混凝土按照常规方式浇注, 靠近梁边部位芯管上浮幅度较小, 板中上浮幅度较大, 说明粱内混凝土及钢筋对芯管上浮起到阻碍或约束作用, 每次混凝土摊铺厚度为整个板厚时, 板底部混凝土不易振实, 芯管容易上浮, 说明板浇注应分层成型。还发现一旦某振点出现过振情况, 则芯管也会上浮, 说明操作工人振捣控制也很重要。由此可以看出, 芯管固定不牢固是造成芯管上浮的最主要因素, 混凝土浇注顺序不当, 每次摊铺厚度过大, 操作工人振捣方式不对也是造成芯管上浮的主要因素。

2.2 芯管抗浮加固措施

2.2.1 模板支撑系统

先固定板底钢筋, 板底筋作为芯管连接的中间环节, 铺设完板底钢筋后, 在板底模板上钻眼, 间距不大于1米, 梅花形布置, 对应模板钻眼位置, 在支撑架体上焊接短钢筋穿8#铁丝将板底钢筋与架体短钢筋拉接。为防止钢筋网片反弹回松, 在拧紧8#铁丝的同时先施加一个应力, 并用暗劲拧紧。安放芯管时, 芯管与底部钢筋之间用12#铁丝间距200mm绑扎拉接, 并用中8钢筋间距400垫撑。最后在距离芯管两端1/4长度处加绑抗浮合金绳, 一端绑扎芯管, 一端穿过模板, 锚拉于架体系短钢筋上, 使芯管与下部的支撑体系连接成整体。此外在绑扎板面筋时, 将板面筋与梁箍筋用双股扎丝绑扎, 增加另一道抗浮保险系数。

2.2.2 混凝土浇筑顺序控制

先浇注梁, 再浇注板, 由板四周逐步向板跨中延伸。板中混凝土浇注顺序应沿芯管纵轴线单向进行, 不宜沿垂直芯管纵轴作多点围合式浇注。本工程采用的是商品混凝土, 泵管下料时, 冲击力较大, 为防止混凝土侧压力将芯管挤倒, 利用混凝土的自流性, 采用混凝土斜向挤混凝土的方式推行前进, 避免泵管内的混凝土直接冲击芯管, 造成芯管移位。

2.2.3 混凝土振捣控制

粱内混凝土用50mm振动棒振捣。板内混凝土分2次浇注:第1次浇至板肋2/3处, 用30mm振动棒仔细振实, 振点间距25cm。第2次浇至设计高程, 用振动棒振实后, 用平板振动器沿芯管纵横向振平。每个振点时间控制在3s左右, 不可久置于同一地方振动, 否则混凝土会挤入芯管底部, 导致局部芯管上浮, 更不得将振动器直接接触芯管进行振捣, 以免振破芯管。

2.3 材料易损坏其有效防止、补救办法

薄壁管在装卸, 搬运、叠堆时应小心轻放, 严禁抛掷。吊运安装时, 用专用吊篮吊运, 严禁用缆绳直接绑扎薄壁管进行吊运。吊至安全楼层后应及时排放, 不宜再叠层堆放。

薄壁管如在安装现场损坏, 临时应急补救方法是:如小面积破损用湿水泥袋粘贴其上。如大面积破损应先用湿麻袋填充, 再用编制袋包好, 如管端损坏用编制袋包好后用1 2号铁丝扭紧。

安装固定薄壁管施工过程, 应在管顶随铺垫木作保护, 不允许直接踩踏薄壁管。

浇筑混凝土时, 在薄壁管上架空安装、铺设浇灌道, 禁止将施工机具直接压放在薄壁管上, 施工人员不得直接踩踏板筋或GBF管。

2.4 施工组织管理

工程开工伊始, 便成立了以总工程师为组长, 科技质量处、项目经理为成员的科技领导小组, 对工程中使用的新技术、新材料攻关, 研究施工工艺, 制定施工方案和质量保证措施, 施工中强化落实。对芯管加固情况, 施工浇注顺序指挥, 混凝土的振捣, 逐级进行技术交底, 让每个成员熟悉施工工艺流程及施工的重点和难点, 关键环节责任到人, 保证施工有条不紊。

3 效果及结论

现浇混凝土空心楼板技术施工 篇7

现浇混凝土空心楼板结构技术设计原理是:在现浇板中放置芯管, 沿布管方向的板的正截面就变成了“工”字形截面。垂直于布管方向的板的正截面变成了平面外有联系的“工工”字形截面, 这种“工”字型截面和“工工”字形截面的承载能力与等量的实心板相同。由于“工”字形截面减轻了自重, 故板的配筋比等厚的实心板要少, 同时也减轻了柱和基础的荷载, 现浇空心板方案比实心方案的综合造价要节省5%~20%左右。该芯管简称为GZ组合高分子新型材料, 密度相对流体混凝土很小, 浇筑过程中极容易上浮, 该工艺施工的核心技术为芯模抗浮加固。芯管 (简称GZ) 具有强度高、壁薄, 质轻、不燃、成孔规范、安装施工简便、对钢筋无锈蚀等特点, 是国家推广新材料、新工艺施工技术。芯管密度相对流体混凝土很小, 浇筑过程中极容易上浮, 无梁空心楼盖施工工艺为新工艺, 施工过程中不可遇见性问题较难掌握, 尤其是芯管加固技术难度大。

2 施工技术措施

抑制芯管上浮是本工程施工的重点、难点。该工艺施工的核心技术为芯管抗浮加周。存在几个不利因素:楼盖厚度较大, 分别为250mm、300mm。芯管底部混凝土不易振捣密实, 芯管直径较大, 分别为150mm, 200mm, 密度小, 极易上浮, 采用商品混凝士, 水灰比较大, 对芯管上浮力作用明显。在这些综合因素影响下, 芯管必然受到很大的浮力, 存在着上浮的危险。流态混凝土与芯管的密度差异以及在振捣器作用下, 混凝土中骨料下沉与芯管上移是导致芯管上浮的主要因素。在混凝土未凝固前, 芯管上浮客观存在的, 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保证芯管的位置不发生变化, 否则会影响到混凝土的质量和结构的安全。主要采用模板支撑体系加固芯管, 合理安排混凝土浇注顺序, 并严格控制混凝士的振捣方式等综合措施来平衡流态混凝土中芯管的上浮力, 控制芯管上浮并确保顺利泵送和浇注。

2.1 芯管上浮的原理分析

2.1.1 芯管上浮力分析

混凝土的成型是由具有可塑性到失去可塑性, 从流态逐步变化为固态混凝土并具有强度和硬度的过程。在流体混凝土中, 芯管要排出混凝土体积, 芯管必然会受到很大的上浮力, 另外, 处于流动状态的混凝土, 振捣时骨料下沉, 容易沉积在芯管底部, 造成芯管受挤压上浮而无法回落。随着混凝土失去塑性, 强度增长, 混凝土固化, 芯管最终被嵌固混凝土内部, 形成稳定的空心楼盖结构。

2.1.2 芯管上浮原因分析

根据施工现场勘验发现:初次浇注时由于经验不足, 芯管仅与板底钢筋进行绑扎, 结果芯管上浮严重超标, 说明芯管受到的上浮力很大, 能把板底钢筋拉上来.单靠板内钢筋加固芯管不能满足要求。混凝土按照常规方式浇注.靠近梁边部位芯管上浮幅度较小, 板中上浮幅度较大, 说明粱内混凝土及钢筋对芯管上浮起到阻碍或约束作用, 每次混凝土摊铺厚度为整个板厚时, 板底部混凝土不易振实, 芯管容易上浮, 说明板浇注应分层成型。还发现一旦某振点出现过振情况, 则芯管也会上浮, 说明操作工人振捣控制也很重要。由此可以看出, 芯管固定不牢固是造成芯管上浮的最主要因素, 混凝土浇注顺序不当, 每次摊铺厚度过大, 操作工人振捣方式不对也是造成芯管上浮的主要因素。

2.2 芯管抗浮加固措施

2.2.1 模板支撑系统

先固定板底钢筋。板底筋作为芯管连接的中间环节, 铺设完板底钢筋后, 在板底模板上钻眼, 间距不大于1米, 梅花形布置, 对应模板钻眼位置, 在支撑架体上焊接短钢筋, 穿8#铁丝将板底钢筋与架体短钢筋拉接。为防止钢筋网片反弹回松, 在拧紧8#铁丝的同时先施加一个应力, 并用暗劲拧紧。安放芯管时, 芯管与底部钢筋之间用12#铁丝间距200ram绑扎拉接, 并用中8钢筋间距400垫撑。最后在距离芯管两端1/4长度处加绑抗浮合金绳, 一端绑扎芯管, 一端穿过模板, 锚拉于架体系短钢筋上, 使芯管与下部的支撑体系连接成整体。此外在绑扎板面筋时, 将板面筋与梁箍筋用双股扎丝绑扎, 增加另一道抗浮保险系数。

2.2.2 混凝土浇筑顺序控制

先浇注梁, 再浇注板, 由板四周逐步向板跨中延伸。板中混凝土浇注顺序应沿芯管纵轴线单向进行, 不宜沿垂直芯管纵轴作多点围合式浇注。本工程采用的是商品混凝土, 泵管下料时, 冲击力较大, 为防止混凝土侧压力将芯管挤倒, 利用混凝土的自流性, 采用混凝土斜向挤混凝土的方式推行前进, 避免泵管内的混凝土直接冲击芯管, 造成芯管移位。

2.2.3 混凝土振捣控制

梁内混凝土用50mm振动棒振捣。板内混凝土分2次浇注:第1次浇至板肋2/3处, 用30mm振动棒仔细振实, 振点间距25cm。第2次浇至设计高程, 用振动棒振实后, 用平板振动器沿芯管纵横向振平。每个振点时间控制在3 s左右, 不可久置于同一地方振动, 否则混凝土会挤入芯管底部, 导致局部芯管上浮, 更不得将振动器直接接触芯管进行振捣, 以免振破芯管。

2.3 材料易损坏其有效防止、补救办法

薄壁管在装卸, 搬运、叠堆时应小心轻放, 严禁抛掷。吊运安装时, 用专用吊篮吊运, 严禁用缆绳直接绑扎薄壁管进行吊运。吊至安全楼层后应及时排放, 不宜再叠层堆放。

薄壁管如在安装现场损坏, 临时应急补救方法是:如小面积破损用湿水泥袋粘贴其上。如大面积破损应先用湿麻袋填充, 再用编制袋包好, 如管端损坏用编制袋包好后用1 2号铁丝扭紧。

安装固定薄壁管施工过程, 应在管顶随铺垫木作保护, 不允许直接踩踏薄壁管。

浇筑混凝土时, 在薄壁管上架空安装、铺设浇灌道, 禁止将施工机具直接压放在薄壁管上, 施工人员不得直接踩踏板筋或GBF管。

2.4 施工组织管理

工程开工伊始, 便成立了以总工程师为组长, 科技质量处、项目经理为成员的科技领导小组, 对工程中使用的新技术、新材料攻关, 研究施工工艺, 制定施工方案和质量保证措施, 施工中强化落实。对芯管加固情况, 施工浇注顺序指挥, 混凝土的振捣, 逐级进行技术交底, 让每个成员熟悉施工工艺流程及施工的重点和难点, 关键环节责任到人, 保证施工有条不紊。

3 效果及结论

空心楼板的施工工艺 篇8

现浇砼空心楼盖结构是近年来我国建设部大力推广的一种新兴工艺, 其把内模按一定规则放置后, 经现场浇筑混凝土而在楼板中形成空腔的楼盖。其具有自重轻, 地震作用小等优点, 在跨度较大的公共建筑和住宅建筑中已有较多应用。还可较方便的实现大开间, 增大使用面积;在保证使用净空高度的条件下, 可降低结构层高, 对于有高度限制的房屋可增加楼层, 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这种现浇空心楼盖同时还具有良好的隔音、隔热性能。应用埋置筒芯构件的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符合国家倡导的建设“节能省地型”建筑的要求, 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现浇砼空心楼板的设计原理

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分为有梁式和无梁式两种, 重量比实心楼板轻, 而且承载能力等同于实心楼板, 既具有安全性, 又具有经济性和美观性。其设计原理依据是:在钢筋混凝土构件中对正截面而言, 可以把受拉区混凝土除去一部分, 形成T型截面构件, 这样可节约材料和减轻自重。从正截面强度来看, 两种楼板的承载能力是等同的, 基于这一原理, 在现浇楼板中放置芯管形成孔洞, 沿布管方向的板的正截面变成了“工”字形截面, 垂直于布管方向的板的正截面和“工”型截面的承载能力等量的实心板是相同的。

二、芯管内膜的材料控制

埋置在现浇砼空心楼盖中用以形成空腔且不取出的筒芯、箱体和筒体、块体的总称, 简称内模。内模的长度一般不超过1.5米。芯管的质量是保证混凝土浇筑后楼板空心率大小和结构受力性能的重要因素。芯管进场时, 应按同一生产厂家、同一材料、同一生产工艺、同一规格, 且连续进场不超过5000件为一个检验批, 检查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 同时监理也应对芯管进行见证取样, 送具有相应检测资质的检测单位进行复检。对每个检验批内模的外观质量应全数目测, 并对其外观质量、尺寸偏差进行检查, 符合规范允许偏差要求的方能使用。

三、施工工序

支板底模→水暖电管盒等定位→绑扎板底部钢筋→底部钢筋支设砂浆垫块→电气布线管→布置楼板芯管→芯管的固定抗浮处理→绑扎板上部钢筋→检查验收→混凝土浇筑

四、施工控制要点及技术要求

1、施工控制要点

(1) 根据设计图纸要求, 正确安装筒芯位置, 减少安装误差。

(2) 固定筒芯, 在底层钢筋绑扎完后, 开始抗浮点的设置工作, 直径150-200mm筒芯抗浮点间距控制在1.5m一道, 使用14#镀锌铁丝绑扎;芯筒固定支架位置距筒芯两端150-200mm, 以防止浇灌混凝土时筒芯受振上浮或位移。

(3) 芯筒安装完毕后, 应搭设架空施工便道, 施工人员不得直接踩踏筒芯, 严禁将施工机具放置在筒芯上。

(4) 板顶钢筋绑扎完成后, 混凝土浇灌前, 在对筒芯进行如下检查:对有松动或位置发生偏移的筒芯及时进行调整。如有因施工人员在施工时不慎损坏的筒芯, 应及时进行封堵, 避免混凝土灌入筒芯内。

(5) 浇灌混凝土时, 指派专人看护, 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振捣时应避免振捣棒直接与筒芯接触;为保证混凝土振捣密实, 可采用小型振动棒或振动器, 以防止破坏筒芯。

(6) 预埋在楼盖中的管线应尽量避免开筒芯, 当无法避开时, 管线可穿过筒芯, 对穿越筒芯而造成的筒芯破损处, 应及时封堵, 以免混凝土进入筒芯内。

(7) 施工中筒芯需要接长时, 可将筒芯直接对接;对需要截断的筒芯, 截断后应采取有效的封堵措施, 可用胶带封堵、麻袋填充的办法。

(8) 在浇筑混凝土前, 除对钢筋和预留、预埋设施的安装质量进行检查验收外, 尚应对内模进行检查验收。

2、技术要求

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角部应配制附加钢筋, 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楼盖角部空心楼板板顶、板底均应配置附加钢筋, 配筋的范围从支座中心算起, 两个方向的延伸长度均不小于所在角区格板短边跨度的1/4。附加钢筋在支座处应按受拉钢筋锚固。

(2) 附加钢筋可采用正交钢筋网片, 板底、板顶附加钢筋在两个方向的配筋率均不应小于0.2%, 且直径不宜小于8mm, 间距不宜大于200mm。

(3) 当空心楼板需要开洞时, 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的有关规定。洞口的周边应保证至少100mm宽的实心混凝土带。在洞边应布置强度补偿钢筋, 每方向的补偿钢筋面积不应小于切断钢筋的面积。

五、施工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现浇空心楼板施工的核心就是芯管的铺设。芯管是一种复合高强薄壁管, 需要根据图纸事先做好加工单和排列图。

2、为保证梁边和柱边的抗剪作用, 芯管距梁边和柱边要不小于50mm, 这是一条重要的构造措施。

3、由于水暖留洞要受到现浇空心楼板钢筋布置的限制, 在进行设计时, 要充分考虑电气预埋管应与空心楼板相配套, 必要时留出埋设通道。

4、芯管的排列要顺直, 要保证空心楼板中砼肋的宽度误差不能大于10mm。芯管铺设完后禁止重物砸碰, 施工人员走动要铺设脚手板。

5、砼浇筑时, 认真对拌合物的各项指标进行测定, 坍落度以160-200mm适宜。砼泵送速度要满足工作需要, 依次摊铺。砼振捣要逐个肋间连续进行, 严禁漏振。

六、结论

在进行现浇空心楼板的施工时, 一定要对施工的每个步骤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 注意施工步骤中的技术要点以及注意事项, 只有这样严把关, 才能真正提高工程的质量。

摘要:现浇砼空心楼盖结构是近年来我国建设部大力推广的一种新兴工艺, 其把内模按一定规则放置后, 经现场浇筑混凝土而在楼板中形成空腔的楼盖。其具有自重轻, 地震作用小等优点, 在跨度较大的公共建筑和住宅建筑中已有较多应用。本文将对现浇空心楼板施工技术要领进行简单的探讨。

上一篇:预习步骤下一篇:培养幼儿的自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