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课教学反思

2024-06-23

初中体育课教学反思(精选十篇)

初中体育课教学反思 篇1

一、“放羊式体育教学”主要有如下现象

1.个别体育教师的认识不够, 一遇到体育课就只管忙自己的事, 对体育课持可上不可上的态度。所以有时上课铃响后, 学生们来到操场, 等了几分钟后仍然没有教师来上课, 此时学生们就开始自由活动开来了, 有的拿着自备的器材去打篮球、踢足球、打乒乓球、打羽毛球, 有的回教室去学习或聊天, 有的回寝室去洗衣服或休息, 还有的看一看、转一转, 等待着下课铃声的响起。

2.如果体育课遇到下雨或下雪天该上室内课时, 学生们在教室静坐了几分钟后仍然没有教师到教室上课, 于是教室便乱成了一团, 有的说去叫教师上课, 有的说不要去;有的讲话、聊天;有的看书、做作业;有的下象棋, 有的下跳棋等等, 反正做什么的都有, 有的甚至几个人一起到外面玩去了。

3.有的体育教师上室外课的时候, 也就是集合, 清点人数, 准备活动完毕后, 教师宣布自由活动, 一走了之。学生则自由活动。或准备活动完毕后, 教师发放体育器材, 并叮嘱体育委员负责收拾体育器材, 教师走后, 学生争抢器材或自由活动;快到下课的时间, 教师来到操场看一看, 随便找个学生了解一下情况。若有相关安全事件的发生, 则迅速调查处理相关问题;若平安无事, 则放心离去。

4.有的体育教师对上课没有时间的概念, 等上课铃声响后才慢慢悠悠地来到操场, 看到部分学生满头大汗, 才深知自己迟到了, 明知自己迟到理亏, 既不向学生讲明原因, 也不参与到学生的交流活动中去, 只是在一旁静观几分钟后便扬长而去。

5.有个别领导对学校体育教学的认识不够, 一遇到有事要找体育教师的时候, 不管该教师是在教什么内容, 就叫去了, 还说什么体育课就叫他们玩去吧, 只要不出安全事故就行了。

二、“放羊式体育教学”产生的原因

1.教师不能胜任常规的体育课教学是原因之一。

无论是体育院校的毕业生还是经过短期培训的体育教师, 有的总是不能胜任常规的体育课教学。有的体育教师对专业技术没有掌握;有的体育教师没有一个系统的学期计划, 于是表现在课堂上不知道要教什么、怎样教。对于虚心者来说, 多多请教同行指导, 虚心听取意见, 不断改进。与之相反的则不闻不问, 反而认为“放羊式体育教学”更轻松、更愉快, 没有思想负担。

2.教师不能尽职尽责或不愿尽职尽责是原因之二。

有的体育教师认为工作量太重, 忙得不可开交, 有时生病了还得坚持工作;有的教师认为不管多么大的太阳、多么冷的天气, 在室外的体育教学无论教得多么认真、多么好也是枉然。因为只有中考和参加上级组织的体育竞赛有成绩时领导才承认你的功劳, 同事才认同你的付出。故此, 在体育课中“放羊式教学”是家常便饭。上课铃声响过, 体育教师哨声已响, 出现学生在打篮球、打乒乓球, 还有的在踢足球。更为严重的是, 有的学生在教室不出来, 有的往寝室、厕所等地走去。已站好队的学生便向教师提出要求自由活动, 以上少数学生的行为和语言, 都反映了一个共同的心愿, 自由课好, 并迫切地期望成为现实, 此时如果教师思想懈怠, 工作消极, 便顺水推舟, “放羊式教学”便会立即出现。

3.学校领导不重视和同事不认可是原因之三。

农村体育课教学几乎是被领导、教师们遗忘的角落。他们认为, 只要课堂无安全事故, 有学生在活动就行, 至于说操场有哪几个班的学生?还有哪一位教师没有到?或者说这几个班的学生分别在学习什么内容?或者教师是否在认真进行教学?教学过程是否合理?效果怎样?等等, 这一系列问题无人问津。一般学校评优、评先都是先考虑上级主管部门进行统测统评科目的任课教师, 从来都是把体育教师放在一边, 不管也不问。对学校体育教学的考核及奖励制度只用于中考和体育竞赛成绩, 除此之外, 领导是不关心或不够关心的。

三、“放羊式体育教学”所带来的结果

“放羊式体育教学”结果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极少数学生积极投入自己感兴趣的体育活动, 并与同伴相互交流探讨, 从而使自己的某项技术得到巩固与提高, 身体素质也有所提高, 这是正面效应;另一种则是负面效应, 由于长时间这种不良习性的影响, 造成学生组织纪律涣散, 体育与健康的理论知识无法系统学习, 相关运动技能、技术没有进行系统的学习与训练, 导致学生既没有学好理论知识, 也没有掌握基本运动项目的运动技术和技能, 教学任务没有完成, 教学目标也无法实现。

四、“放羊式体育教学”的解决策略

1.加强个人业务学习, 提高教学业务水平

人个业务学习应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要认真阅读相关教材、书刊杂志。具体说来就是:重新阅读所任学段的教材及与学段内容相关的教材, 学习教育学的有关理论知识, 购买或订阅书、报、杂志, 从中汲取营养, 巩固与提高已掌握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 从而为教育教学工作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第二要注意鉴赏、甄别与升华相结合。在《中国学校体育》和《体育教学》等相关书籍中学习专家、同行们的教育教学新理念、新思想、新方法, 能鉴赏有关报刊中的佳作, 甄别自己与同行之间的教育教学实践的行为, 纠正错误, 积累经验。若将经验经过加工处理后再实践, 进行再加工处理, 如此反复, 就可成为具有可推广、可借签与运用的财富, 这一过程可谓升华阶段, 也是达到了提高教学业务能力的过程。

2.加强教学教研活动, 制订课堂常规管理制度

在教研组开展教学教研活动时, 应研究讨论常规课课堂教学制度或要求, 以此作为课堂常规教学要求, 进而促进体育课堂教学正规化,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同时也有利于同行们相互监督执行, 更有利于教研组长和学校领导随时听课和督查上课的情况。

3.淡化名利思想, 抓好课堂教学

目前有些学校的体育教师待遇相对偏低, 这主要是对体育教师工作量的核算不够准确, 造成体育教师相对于其他学科教师的收入偏低, 还有体育教师的相关补助经费没有落实到位。作为农村中学的体育教师, 不应背着思想包袱搞教学, 更不应该把这个包袱发泄在体育课教学的课堂上, 反之则会造成“放羊式体育教学”的盛行。要想努力抓好课堂教学, 必须有淡化名利的思想, 真正体验什么叫无私奉献。

4.转变学生思想, 培养学生能力

在农村中学任教, 相当于在大专院校任教的难度。因为小学、初中毕业生择校相当严重, 成绩稍好一点的不惜花巨资到城里就读。再者现阶段读书就业难, 读书无用论有所抬头。因而农村中学的教学工作相当困难, 相当吃力。对于室外教学工作, 对于纪律差的学生, 在组织、教学管理方面, 应做好如下工作:抓终身教育, 学好2~3项运动技能, 上好体育课。面对农村学校班大人多的情况, 增大体育教师的组织管理和教学工作难度。作为体育教师要教育学生面对现实, 挑战自我, 即每个学生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 这是基础、是前提。鼓励学生努力学好2~3个终身体育运动项目。课堂上教师要即时示范、带领和指导学生进行有关的练习, 使学生乐意参与、刻苦练习, 逐步提高运动技术和技能。

5.注重发现体育苗子, 培养体育骨干

初中体育课教学反思 篇2

初中体育课教学反思1

教学后记是教师对自身具体教学工作的检查与评定,是各科课时教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在上完课后对本次课的上课过程做出综合的评定,它可以记载下本次课的经验与教训,找出教学具体实施过程的成功与不足之处,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有的教师决认为备好课、上完课就是完成了教学任务,往往就忽视了在课后的教学情况的回顾与审视,忽视了教学后记这一重要的环节。

体育课教学除了具有教学的一般规律外,还具有自身多层次、多变化的特殊性,组织好一堂体育课并不容易,它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教学水平以及组织能力。常写教学后记,可以帮助体育教师提高教学智慧,为不断调整体育课堂教学策略积累可*的依据,进而提高教学水平,优化课堂教学,所以,我们在每一次课后可在教学后记中记以下几个方面:

1、记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失败与成功之处。教学过程是一个教师指引学生身心直接参与的过程,所以就决定了教学过程中的复杂性。因此,教学过程中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如教学内容安排不合理,技术动作重点和难点处理不当,练习手段和方法缺乏趣味性和启发性等,教师应当客观分析,承认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面对教学失败之处,不仅要及时将问题记录下来并积极在主观上找原因,还应请同行看课、提建议,采用多种形式取长补短,使之成为今后教学中应吸取的教训,并在适当的时机加以弥补和解决,从而改进今后的教学。在记录下失败的同时,也要将教学过程中自己感受深刻的、达到预期效果和引起教学共鸣的做法记录下来,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引用和完善,定会直接促进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2、记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机智和学生评价。

3、就体育课而言,体育教学具有课堂活动空间大,可控性差的特点,易于受到外部因素和偶发事件的干扰。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常会出现一些不可预见的突发事件,所以教师也可能会在教学中突破备课教案的框框,产生一些有益于教学的灵感,这些可能都是教师教学智慧的闪光点,它们可能稍纵即逝,如果不注意积累,很快就会忘掉。课后要及时利用教学后记去捕捉记录下来,需要同时记录地的还有一些学生通过切身感受而产生的一些意想不到的好见解,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拓宽教师的思路,使教师的教学能进一步补充和完善,真正做到了教学相长。

4、针对以上种种情况,再记今后教学中需要改进的地方。

5、每次在课后,应对教学情况进行全面的回顾总结,根据本次课的教学体会和从学生反馈的信息,考虑下一次课的教学设计,应及时修订教案,充分挖掘教材中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小学体育课教学反思体育课教学反思

初中体育课教学反思2

通过近段时间的体育课堂教学实践,对于在新时期如何更好地开展好体育教学有以下反思,反思如下:

一、利用游戏比赛形式培养健康心态

游戏比赛在小学体育教材中占有相当的份量,通过游戏教学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竞争意识、团结合作、热爱集体和遵纪守法等优良品质。而这些优良品质正是一个人健康心态的集中体现。游戏深受学生的喜爱,也为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良机。例如,在游戏比赛中一些个性较强的学生因不服输而与对方发生争执,甚至“动武”;也有失利组的学生互相埋怨,导致受指责的学生产生层场心理而退出比赛。这样一来,不仅影响了游戏教学的正常进行,而且还伤了同学之间的和气。这时,教师要抓住这一契机,耐心地教导学生特别是有偏游倾向的学生认识游戏比赛的意义,正确看待比赛的成败,批评有碍团结的不良倾向。同时还要与学生一道分析造成失败的原因,找出制胜的有利因素,最终使学生化“沮丧”为“振奋”,以积极的心态迎接新的挑战。

二、培养善于接受意外事实的能力

任何人从事任何事情都不可能一帆风顺,事事如意。同样,学生在体育学习中,也难免会遇到挫折。便如,在一场班际拔河比赛中,因教师发现一名外班的学生参与了某班的比赛,故大声斥责,结果使该班的学生转移了注意力而导致失败。这种由于决心书外因素造成的失利使学生难于接受,情绪非常恶劣。对于这种意外事情的发生,教师要主动地向学生说明真相,讲清道理,充分肯定他们的实力,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并提供再赛的机会。同时还可以通过我国运动员参加世界大赛出师不利的典型事便来教育学生,使学生了解任何比赛都可能存在一定的意外,包括裁判不公等,培养学生接受意外事实的能力,从而增强抗挫折能力和情绪调节力。

三、利用小组活动形式,培养乐于合群的性格

性格是个性的核心要素。良好的性格对于学习具有重要影响,而人的性可知与际关系和心理健康有着密切联系。小学阶段是性格形成期,我们应当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使他们乐于交往,兴趣广泛,与人和谐相处和积极进取。如在体育分组活动中,常会发现个别学生不愿参与活动,只是坐在一旁观看或四处走走,询句为何?大都强调客观原因。经深入调查才得知是因性格孤僻而导致不合群。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可亲自出马,带领不合群的学生一起参加小组活动,指导小组活动方法,并在巡视中不时地过问该小组每个成员的活动情况,及时表扬小组成员取得的成绩,使不合群的学生增添信心、融入群体。此外,还可创设两人合作的游戏比赛,让这类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与同伴打成一片。这样日积月累,持这以恒,就能帮助学生培养起良好的性格。

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衡量学生心理健康的一项重要指标。因为一项创新活动的完成,必须具有充沛的体力、饱满的精神和乐观的情绪。为此,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通过多种手段培养学生活跃的思维、丰富的想象及运用知识的实践能力等。比如教材的安排要体现健身性、趣味性和实用性,以促进学生生理、心理和精神待等方面的提升,获得成功和愉快的体验,使他们能热爱体育,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此外,还可通过教学方法的创新,以开发学生的潜能和完善人格,培养学生自学、自练的能力,并给学生营造合作学习的氛围,同时为学生提供机会,培养他们的创造力、竞争力。

初中体育课教学反思3

根据新课程标准及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会学生学会的同时,更要教会懂。不过分强调动作细节,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改变单纯为跑而跑的枯燥练习,体验合作,享受成功的快乐。

从初中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出发,应大力发展速度素质。本课以“体验成功的快速跑”为教学内容。通过体验、探究明确影响快速跑得关键因素步长和步频,激发学生兴趣形成互助合作的关系。体现学生主体地位,采用不同的教法和学法,让学生乐而不疲,变枯燥的教学为趣味教学。进而培养学生的各种实践能力,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

导入明理:运用速度公式导入引出课题,激发学生兴趣。

热身心活动:通过游戏“抢占高地”的方式克服惰性提高学生的反应速度和动作速度。

尝试快速跑的练习:学生通过快速跑的尝试,并通过计时、测量、计算,引导学生找出快速跑的两个关键因素。通过自我评价确定个人类型。

学生自选修正内容环节:运用典型对比示范和教师示范。学生观察思考,总结确定自选内容及修正方案,并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

成功跑:尊重关爱弱者,学生自定起点,尝试成功、享受愉悦。

“踏格子跨垫子”游戏:强化巩固教学重点,体验合作与竞争。

陶冶情操环节:通过感受“神七”升天,渗透德育内容,激发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体现出“体育与健康”课改新课型、新理念。改变传统模式,培养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体验、合作与竞争,更好的弘扬学生个性。

不足之处:教学的设计针对性较差、学生实际操作的时候难度较大。安全措施应更处理的合理些。

初中体育课教学反思4

转眼间又到了辞旧迎新的日子,一个学期即将过去,回顾过去的一个学期,我能根据学校工作安排认真做好各项工作,但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现就一学期来的情况总结如下:

一、思想政治方面:

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坚决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遵守国家

的法律、法规和学校规章制度。认真参加政治学习,关心时事,看新闻、听报告、写体会,努力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严格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语言文明,举止端庄,品德言行努力做学生的表率,同事之间关系和睦,团结互助。一直以来敬业奉献,热爱人民教育事业,积极做好本职工作,平时工作敢挑重担,集体观念强。在新的一年里,我将向党组织上交入党申请书,接受党对我的考验。

二、教学工作方面:

在平时的教学工作过程中做到出全勤,从不无故迟到、早退。工作中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和新的教学理念,按大纲课程要求,结合新课程的理念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要求制订行之有效的教学计划,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出发,结合社会、家庭、学校,充分挖掘课程资源,认真备课。重视人体生理机能变化规律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通过运用这个规律减少伤害事故的发生,使学生科学的锻炼身体并健康的成长。在教学过程中重视人的认知规律的培养。使学生尽快的学好技术,形成技能,使体育教师真正实现精讲多练,为体育教学研究科学的教学方法和组织方法奠定基础。培养学生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使学生实现终身体育锻炼的目的。重视学生的思想教育,利用体育教材的特点结合具体内容,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自觉性、组织性、纪律性、集体荣誉感、不怕苦、不怕累、勇敢顽强的精神等。

三、两操工作。

在开学初我用了三个星期的时间对初二的学生进行广播操教学,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使学生真正认识到做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培养学生重视做操、自觉做操、坚持做操、认真做操的良好习惯。二,正确运用示范。示范是体育教学的主要教学方法之一,通过示范能使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因此,要求示范要清楚、准确、规范、优美。第三,讲解少而精。我在广播操教学时的讲解,主要是结合我的示范动作,让学生加深对动作的理解。第四,口令清楚、洪亮、准确。第五,及时纠正错误动作。在此后,在全校广播操练习中,因为学生经过一个暑假,对广播操有些陌生,所以我重点抓了学生在动作规格上的一些经常出现的错误。另外,在广播操教学过程中还得到了学校领导和班主任的大力支持。所以,广播操质量,在很短的时间内有了很大的提高。保证了学生以健康的身体进行学习、生活。

四、训练工作。

这个学期我接手了学校田径队训练工作。初次接手工作,我采取了以下措施:

第一、制订科学的训练计划及进度计划,严格按照训练计划进行训练,并根据学生的具体训练情况及时调整训练计划。

第二、组织学生学习田径队的管理制度及训练制度。要求学生包括我个人思想上统一,做到不迟到,不早退,团结协作,勤于动脑,严格训练,善于总结。

第三、克服困难,训练严谨:田径项目多,技术特别复杂,每一个动作,按照不同的时间,不同的速度,不同的方位,不同的用力方向所产生的效果不同。训练时要求学生做到眼快、手快、腿快、移动快。观摩学习,分组总结,共同提高。

第四、发扬团队精神,努力拼搏共创佳绩。今年下半年在县越野赛运会中取得了:女子团体第一名,男子团体第七名。总团体第四的名次。田径队训练工作经过一个学期的磨练已呈规范化、制度化、常规化。训练队每周早练、晚练次数不少于9次、每次40分钟。运动员积极训练,教师在训练时兢兢业业、克尽职守。做到每次训练有计划、有记录、有总结,做到备课、备人、备场地,充分利用训练时间针对学生不同年龄段的生理特点、采用各种不同的训练手段进行训练。田径队训练在半年时间中取得这样的佳绩、全赖于上级领导及学校领导大力支持,全体教师、学生的共同努力的结果。

我的工作态度是:作为体育教师,对体育课和业余训练工作的重要性有足够的认识,不自轻自贱,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为增强学生体质做出应有的贡献,这样才无愧于我们的事业和责任。有吃苦奉献精神。体育训练工作既是脑力劳动,又是体力

劳动,工作时间长,体力消耗大,没有顽强的吃苦精神和无私奉献精神是不行的。我要不断充实自己,要善于积累经验,总结成败得失,勇于思考敢于创新。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

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现在总结如下:1、备课方面对学生了解不够全面,对于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等认识不足,在有些时候未能及时的采取相应的措施。2、教法比较单一,在解决如何把教学资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上方法比较单一。3、课堂上对于以下能教学能力要还有所提高: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克服重复的毛病,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

所以在新的一年里我要注重个人的业务学习和提高,紧紧抓住课程改革这一契机,通过培训学习、观摩探讨,撰写心得体会、反思,积累、学习教学经验,多向其他教师请教,多和学生进行交流,在实践中应用等方式,加深对课程的理解和领会,完善自己的教学工作,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形成学习形的教学工作习惯,为学校的优质化工程作出我应有的贡献

初中体育课教学反思5

我们小组研究的课题是:如何根据教学内容,合理有效地运作教学环节的初探。我所选择的内容是排球正面双手垫球。

这是一节巩固课。学生之前对垫球技术有一定的了解。本次课的程序是:高人、矮人、小矮人(正反口令)――赶球游戏――模仿练习――分小组自主式垫球体验――对垫球比赛――柔韧练习(课课练)――放松

在本次课的设计上,根据新课标击学生身心特点,以排球作为载体,运用游戏及比赛形式,发展。同时,让学生体验正面双手垫球。重难点也确立在发展学生协调能力和身体平衡能力上。

课后学科工作站的专家老师对本课进行了点评,我明白了自己在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本次课都围绕着设计思路和课的重难点在进行教学,游戏及比赛的设置也为此服务。但在重难点的确立上,忽视了技术教学的问题,以至于学生在练习时,老师总是在强调上下肢协调用力,但是学生并不知道怎样协调用力。而根本的问题就在于重难点没有落实到位。学生在触球时有用手的,有用手臂的。由此可见一堂课的重难点确立是非常重要的,应当根据所确立的重难点进行相应的课的设置。

二、在评课过程中有老师提到“增加练习次数,减少练习项目”这个观点,我想体育课归根结底是为了达到学生锻炼身体的目的而不是上的多么的花哨,所以一定的练习密度是必须的。由此看来自己的课在练习密度上还需加强。

由此我将自己的这堂课再次进行了修整,下面就把反思后的教学设计加以简要说明:

一、准备部分,在此环节加入学生耍球,则可以更好的提高学生兴趣以及为基础部分做好准备。在模仿练习时,教师可以适时的归纳垫球基本要领,学生练习时对基本动作要领有明确的概念。

二、在对墙练习设置时课灵活一些,球不一定非要碰墙。对垫球比赛环节设置的形式可以更丰富。这样练习的密度更大。

三、课课练时可有机的设置承上启下进行步伐移动的练习。

初中体育课教学反思6

九年级体育教学反思实行体育中考直接影响着学校体育的教学工作。在教学实践中,经常使体育教师感到为难的是,如何改变考什么教什么把体育课变成单一的训练课,学生不再喜欢上体育课。这样不仅影响教学质量,而且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如何上好九年级毕业班的体育课,抓好课余锻炼工作,提高中考成绩是摆在体育教师面前急需解决的首要问题。特别是文化课成绩较好的学生,身体素质相对差些,这部分学生又是升学的主力军,面对这一问题,学校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初中与高中体育教学衔接问题的也是需要研讨的。

一、学生对体育课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学习兴趣直接影响这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效果。学生体育成绩不好,是因为学生们不爱上体育课吗?恰恰不是这样,其实学生们爱上体育课超出任何其他一门功课,但是只限于他们感兴趣的体育项目。按照常规的体育课程内容去教学,学生们都会很懈怠,甚至抵触。只有按照他们喜欢的项目上课,他们的积极性才会高一些。如何科学合理的安排毕业班体育课堂教学,就成为一线体育教师首要思考与解决的问题。

二、体育教师自身素质和主导作用

体育教师首先要学习中考项目的测试规则,要自身掌握了解正确的动作要领。做好教学计划与单元计划,这样就不会盲目的训练,不会总觉得时间不够。科学的安排中考项目练习与身体素质练习和学生球类等项目的合理搭配。

体育教师要用“心”来经营体育课。要从理念上实现由“让学生适应体育课”向“体育课适应学生”的根本转变。体育的课堂是要靠体育教师要导演的,如果教师没有去努力、去计划、没有动力与热情,那课堂就不会有活力,学生就不会有兴趣。要力所能及的做到少一份硬性规定、多一份师生交流;少一份指责与批评、多一份引导与鼓励;少一份严肃、多一份欢乐;少一份限制、多一份创新练习,再多一份和谐、平等、友爱。

三、体育课堂的有效教学与学习

不能简单地为了方便教师的教学而把丰富多彩的体育课变成了内容枯燥乏味、活动形式单一的训练课。也不能把准备活动当作体育课的全部。

任务式的课堂教学模式是很有效的,学生能完成课堂任务的,可以进行自主练习如打篮球羽毛球等,每节要先确保有足够的统一练习时间。这样课堂教师有更多的时间指导后进生。对于后进生的指导也要安排一定的自主练习的时间,相互学习交流,有时间对原有的动作进行改进。

当然调皮的学生与不爱练习的同学一定会有的,重要的是教师要有一份好的心态来面对。多一份耐心,多一点鼓励。对于后进生一定要做到手把手的教他,这样学生才有进步的动力,才能感受到教师的关心。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在体育课中,教师既要照顾到学生的安全与兴趣又要努力提高体育课的效率,对于体育教师是不小的挑战。针对中考体育项目的内容之一的耐力跑。为了提高这个项目成绩,就要在平时上课之前作为热身运动。并且,还要做到慢慢增加跑步的圈数。比如立定跳远、实心球等都需要一定的技术,通过专门的训练,协调性提高了,掌握技巧后成绩自然会提高。跳绳是一项很好开展锻炼并且很容易得分的项目,但考试时大多学生会不稳定常绳绊脚。平常要加强不绊脚一次连续跳和抗干扰能力。

短期的突击训练是一种短视行为,虽然可能当时对于提高体育成绩会有帮助,但是容易造成运动伤害。但是对于初中生的年龄段来说,强化训练对健康是不利的。人体的机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是突变的过程,“恶补”容易造成肌肉拉伤、骨骼损伤,尤其平时缺乏运动的学生,如果负荷强度过大,容易发生突发性的心血管疾病或者伤害事件,所以,“进补”手段达不到健康效果。

四、毕业班课外体育训练

各学校都对毕业班课外训练进行安排,具体训练计划细到准备活动、练习基本内容和练习次数、放松活动统一安排。学生真的认真的去训练了吗?集体统一练习的时候,大家都能较好的投入练习,但是,毕竟中考项目较多,学生是需要分开练习的,一旦开始分组练习,由于场地并不在一个区域里,很多时候,学生的自觉性还是较差的。

教师人员有限,要发挥体育骨干的作用,安排各小组长负责点名与记录。有记录、有反馈、有落实才会有效果。每位同学要制定合适的练习目标。分小组合作学习与练习,相互提高与进步。

五、补差辅导

部分学生身体素质和协调性实在太差,光依靠课堂教学很难促进其水平能稳步提高,这就要求我们教师重点关注此类学生的发展。我们的做法是: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对其进行重点辅导。

具体做法: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或测验,把水平较差的学生名单按照项目分类,并安排不同的时段分别进行重点辅导,直到他们掌握自己的弱势项目为止。

所谓教学就包括“教”和“学”,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存在“一头热而一头冷”的现象普遍,学生的厌学情绪非常严重。这对教师的教学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几乎是“摁着牛头吃草”式的教学方式无疑加重了教师的负担。

六、体育中考模拟测试

模拟测试方案:男、女生分开测试,分小组测试,每小组20人,由小组长带队。先测选项项目,完成两项后再测800、1000米。着装要适合考试,考前要做好准备活动。

模拟测试一方面是展示学生通过训练所取得的成果,给他们以必胜的信心,另一面也是希望通过测试,来发现少数学生在测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再做最后针对性的指导、训练。

七、初中与高中体育教学的衔接

初中阶段体育课程多采用单元的教学方式。而高中阶段采用选修模块教学方式,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选修模块。在高中构建的主要是单一教材单元,例如,篮球选项单元、武术选项单元、游泳选项单元等;而初中构建的单元包括了单一教材单元和复合教材单元两类

我们九年级的孩子们通过自身的努力,他们所付出的每一滴辛勤的汗水,终于得到了回报!回顾这一些艰辛的努力,不管苦也好,累也好,在看到孩子们开心,兴奋的这一刻,一切都变得无足轻重了。唯一可以释怀的是,没有课堂辜负学校、家长的重托。下一步所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保证适宜的运动量,从“功利”型的体育教学模式中跳出来,让九年级的同学真正的去享受“快乐体育”。

初中体育课教学反思7

本学期,我承担了初一新生的体育教学任务。所以,广播体操的教学就成了这学期的首要教学资料,广播体操无论从教来讲还是从学来说都是一项枯燥乏味的工作。所以,圆满完成广播体操教学的前提就是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进取性。下头仅以我的一节体育课的教学过程来说明我是如何进行广播体操教学。

1、准备部分

在这部分里我主要采用激发兴趣导入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给我的课堂升温,具体的方法就是让学生分级进行趣味游戏,并以此到达热身的目的。因为初中一年级的学生是比较“稚嫩”、孩子气还很重,适当采用游戏的方法进行教学能够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进取性。

2、基本部分

因为广播体操有硬性的教学要求,注定了其在教学过程中要严格按照书面要求进行教学,所以除了尽量使用幽默的语言外,我依然采用了传统的完整示范—分解示范、讲解教学—完整教学的模式,可是在教学过程中,我没有过分的强调“教”,而是“教”与“学”并重。在动作传授完以后,我让同学之间分组练习、讨论,每组5-6人,学、练、教、互相纠错,以此培养学生自评、互评的本事,并让动作完成好的学生进行示范领做,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培养学生敢于表现自我的本事。因为我们的学生在上课之前都已经分组,在教学过程中,我利用学生相互攀比的心理,让他们分组比赛,看哪组同学做的规范,在学生的练习过程中,我全程指导及时发现错误动作,在错误动作未成型之前就把它纠正过来。

3、结束部分

结束部分,一是课堂的常规,二是让学生总结点评一下本节课的收获,表扬做得好的学生,鼓励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的学生,让其在课后加强练习,三是收还器材。

4、课后反思

经过课的教学,我发此刻管理学生方面不能到达完美的要求。广播体操的教学资料基本完成,教学效果比较梦想,可是在难度较大的教学教程中,总是有个别的学生调皮捣蛋,在处理问题学生的时候,我基本都采用了微笑处理,效果不是梦想。这方面有待进一步改善和加强,应当在熟悉和了解学生的基础上采用区别对待方法,根据不一样学生的个性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

初中体育课教学反思8

一、概念解释

自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反思”一词在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及欧洲大陆被人们越来越多地加以引用,并很快影响到了西方世界以外的各国教育。大量的研究表明,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过程中的关键因素,应该说培养具有反思能力的教师,是当今教师教育追求目标的应有之意,同时也是教师教育者、教师教育研究者以及关注教师及教师教育的人们所期待的。

1、反思

反思,《汉语大辞典》将其解释为,对过去的事情进行深入的再思考。《哲学辞典》将其解释为,对事物的思考和对现象的本质研究。教育学、心理学将其理解为一种心理素质、思维能力和教学能力。尽管对反思的表述不尽相同,但对反思的认识在本质上是基本相同的,即反思是一种自省、思考、探究和评价,是指行为主体立足于自我以外批判性地考察自己言行的过程。

2、教学反思

张立昌认为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批判地考察自我的主体行为表现及其依据通过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等方式或给予肯定与强化、或给予否定与修正、从而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效能和素质的过程。熊川武认为教学反思指教师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统一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李凤侠认为教学反思指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用先进的理念来审视已有的教学行为,通过观察、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等方式,找出其中差距,或给予肯定、支持与强化,或给予否定、思索与修正,将“教学”与“学习”结合起来,在教学实践中扬长避短,不断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进而提升自身教育教学效能和素养的过程。

综上所述,教学反思应该是教师立足于教学实践,以提高教学效果和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对教学过程本身以及教学过程中的行为进行理性的审视和分析,反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从而提高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反思型教师的过程。

二、进行教学反思的意义

1。 推动新课程的顺利实施

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在原有的课程基础上,在教材编写、课程设置、教学目标、教学结果、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方面给教师更大的发挥空间,更加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注重科学探究的方法,因此在教学中存在着很多不确定性。面对扑面而来的种种

变化,教师最困难的一点就是如何同习惯化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做斗争,这就需要教师积极参与到新课改中去,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不断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这是教师角色适应与发展的必要条件。新课程改革的主体是教师,改革的成败在教师,教师是把理想课程转变成现实课程的载体。只有通过增强教师的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才能促使其以新的课程理念为指导,积极审视、质疑、研究和改进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从而积极推进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

2。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长期以来,教师只作为一种职业,而未被看做一种专业,主要因为教师没有自己的专业标准,他们具有的只是一些狭隘的教学技能,对教学及其外部状况并不进行思考。过去,人们总是习惯于教育方法和诀窍的倾销,把教学改良的关键看做是教师能否正确地按照程序行事,能否复制和照套有效教学的行为标准,而不是教师根据自己对学生和教材的深层理解做出复杂批判的能力的发展。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否具有反思的意识和能力,是区别作为技术人员的经验型教师与作为研究者的专家型教师的主要指标之一。教师职业的特征决定了教师本身应是研究者、反思者,而且“教师越能反思,在某种意义上越是好的教师”;对教学的反思, 反映了人类对教学实践合理性的不断追求,是现阶段培养优秀教师、学者型教师,加速教师专业化的有效形式。由此可见,在教师的实践活动中,反思被广泛地看做教师专业发展的决定因素。

3。提高教学质量

高水平高质量的教育需要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做支撑。长期以来,教师在传统教学背景下形成了一些习惯的工作方式,限于程序性的一套方法或技术,很难顾及教学的情境性,对课堂中出现的问题缺少必要的关注,其结果是学生个性和想象力的抹杀,学生成为技术加工塑造出来的模式化产品。教学反思要求教师建立科学的教学理念,并促使教师由“经验型教师”向“反思型教师”转变。新的教育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教师的教学反思,主要是反思师生在课堂教学中教、学行为的得与失。由此可见,教学反思就是教师对教学活动中的各种现象进行检查、分析、反馈、调节,从而使整个教学活动、教学行为日趋优化的过程,这无疑会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反思性教学的过程

反思起源于问题。杜威认为:任何反思都有三个阶段,即:问题的定义;手段———目的分析;概括。科顿和斯巴克斯—兰格,提出了一个教师反思的框架(如下图):

发现、选择问题 → 分析问题 → 构建假设 → 验证假设

(1)发现、选择问题:教师反观自己的教育教学并梳理出其中存在的问题,

选择特定的问题予以关注并在可能的范围内收集与此相关的资料。

(2)分析问题:分析收集到的资料,形成问题的一般框架,同时在自己已有的知识中收搜寻与当前问题有关的信息,以批判的眼光审视自己的观点和行为,进一步对发现的问题进行评价和论证。

(3)构建假设:一旦对问题情境形成明确框架,就应建立各种假设,以解释情境和指导行动,并在内心对行动的短期和长期效果加以考虑。

(4)验证假设:在对假设进行深入思考后,开始实行行动计划,积极验证各种假设,当这种行动能被观察和分析时,教师就开始了新一轮的反思循环,从而形成有效的反思链。

四、反思教学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体育教师的教学反思是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一环,教师在不断反思与探究的教学过程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这既是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需要,也是体育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在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过程中,“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已经成为体育教师的共识。但在实践过程中,体育教师进行个体反思时往往习惯于已有的经验,很难摆脱其封闭性和局限性。因此要想适应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促进教学能力提高,体育教师就必须掌握一定的教学反思方法。

1、写反思日记

反思日记是教师将自己的课堂实践的某些方面,连同自己的体会和感受诉诸于笔端,从而实现自我监控的最直接、最简易的方式。反思日记可以涉及有关实践主体(教师) 方面的内容;有关实践客体(学生) 方面的内容;或有关教学方法方面的内容。教师不仅可以对课堂的事件进行诚实、客观地描述,对事件的发生进行细致地分析,还可以提出对相关问题的研究方案。教学后记是反思日记的一种,在每次教学课结束后,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并及时记载下简单的后记,可以包括:教学中的成功或不足、教学中学生锻炼的情况、教学中的改革创新等。

2、学习中反思

在新课改实施过程中,成功体验、合作学习、情境教学、快乐体育等体育教学模式层出不穷。要想明辨是非、判定真伪,真正掌握新课改的脉络,就要求体育教师进行系统的理论学习。在学习中反思是教师在认真学习教学理念的过程中,诱发质疑、思考、批判教学行为与策略,寻觅教学理论支撑的方式。学习的内容不仅仅是教材,还可以是专著或是体育教学及训练类的杂志、报刊,在学习中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3、观摩中反思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观摩他人的体育教学并积极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反复研究他人的成功与失误,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能更多地提升教师的反思能力。通过学习比较,找出理念上的差距,解析方法手段上的差异,从而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教师还通过观看自己或其他教师的教学录像,思考反省当时的组织教学是否合理、运动强度是否妥当、下次应如何改进等内容。如果有专家从旁帮助进行分析和评价,这一反思方法的作用将会发挥得更好。

4、交流反思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教师个体单独进行反思时,相对来说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和局限性。毕竟单纯的内省反思活动,往往是比较模糊、难以深入,而且容易囿于自我。特别是对于青年教师来讲,工作时间短,教学经验又不是很丰富,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小问题也可能让你措手不及,这时交流就显的尤为重要,经过集体的讨论或者其他教师的指点,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交流反思既可以是同事之间的交流分析,可以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也可以与专家学者进行交流探讨,还可以利用发达的网络进行交流学习。

5、绩效反思

对每堂课的教学效果或是对某项运动技能的测试成绩进行反思、分析、比较,可以为下一步调节教学过程、修正教学目标提供依据。

五、结束语

教学反思是对教育教学规律的探究与发现,是教学创新的基础,教师成长的开始。从不同角度与方式回顾、分析和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师才能“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只有把教学反思当作一种行为习惯,体育教师才能不断提升自我能力,完善教学艺术,减少“教学遗憾”,与新课程共同成长。

教师反思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教师、学校和教师教育部门的共同努力,也需要广大教育理论工作者的继续努力,使教学反思行为更好的为初中各个学科的教育教学活动服务。

参考文献:

[ 1 ]黄文仁。 论批判性反思在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中的作用[ J ]。 北京

体育大学学报, 20xx

[ 2 ]陈海波。 学校体育课程改革与体育教师观念的转变[ J ]。 体育文化

导刊, 20xx

[ 3 ]刘耀明。 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反思性教学[ J ]。 集美大学学报:教育

科学版, 20xx

[ 4 ]朱万银。 体育(与健康) 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 。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

[ 5 ]季浏。 体育(与健康) 课程标准解读[M] 。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xx。

初中体育课教学反思9

体育课顾名思义是以身体练习为主,培养意志品质,养成良好习惯,积极参与到其中。

现在的学生越来越有自己的思想,如果不能按照他们的想法做就有可能不听话,甚至于起哄,这就要求我们发挥聪明才智,如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第一,合理安排体育教材,提高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这样就要求我们设置符合他们年龄特点的情景。

第二,尊重学生、热爱学生、信任学生。

第三,参与到学生的练习当中。

第四,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是提高学生兴趣的因素之一,同学之间的互相帮助、相互交流、相互促进、相互鼓励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兴趣。

第五,要给学生自由发言的机会,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第六,在不脱离教师想要练习的效果时,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兴趣的项目进行练习。

总之,今后在选择教学内容是不是可以这样来思考:只要目标明确了,其内容来源可以多方面的。可以是教材中的,也可以是教师收集整理的,还可以是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内容,只要能够为目标服务的教学内容都可以

初中体育课教学反思10

在教学中要树立新的理念,真正做到以学生发展为本“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一切为了学生”。素质教育的本质是全体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全面发展。所谓“全面”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面向全体,二是各方面的而非特指某一方面。在学校工作中只有课堂教学具备这种的“全面”功能,它是素质教育的基石。就体育教学而言,其目的是增强学生的体质,促进身心发展,使学生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对发展学生身体各方面素质、培养学生集体主义观念,锻炼学生克服困难,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起着重要的作用。其实大部分学生不论自身的体育成绩如何,他们对体育运动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培养和利用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气氛变得更加欢快和愉悦,对我们的体育教学工作会起着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也是每一位体育教学工作者必须考虑的问题。

体育学习的目的不光在于让学生锻炼身体,而且还在于激发和保持学生对体育的学习兴趣。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主要表现为学习兴趣。学生对体育本身带有一定的兴趣,只要我们稍加引导就可以激发出学生的浓烈学习兴趣。了解了学生对哪些体育项目感兴趣,并根据此调整教学计划,使教学内容尽量与学生兴趣接轨。

课堂中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采用民主和商量的口吻进行调动,使其主动学习,才能使学习气氛宽松、广阔,学生无拘无束地置身其中,尝试学习,享受学习的乐趣,课堂焕发无限的生命力,学生思维活跃,热情高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课堂的主角。这样往往会取得事半功倍的奇效。

要想使一节课成功,教师的因素是至关重要的。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应当具备扎实的基本功和全面的素质,即使遇到前面所说的情况:碰到自己不是很擅长的教材,也能轻松完成。 我们都知道优美的示范、准确的讲解是最能感染学生的。但除此以外,教师还应该做到亲而不媚、“笑”而不俗。亲而不媚指让学生感到很放松,觉得老师很好相处,愿意与教师配合完成教学任务。从教学中我真的感受到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内心世界、精神世界和内在感受,有着不同他人的观察、思维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也就是说,学生有着独特的个性,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本质上都是独特个性的体现。实际上,有效的学习方式都是个性化的,没有统一的方式。正如多元智力理论所指出的,每个人的智慧类型不一样,他们的思考方式、学习需要、学习优势、学习风格也不一样,因此每个人的具体学习方式是不同的。这意味着我们在体育与健康教学,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特个性和具体生活,根据学生不同性格类型设计教学法,不设上下限,力争为每个学生富有个性的发展创造空间,为每一位学生创造一个可以发挥的天地。学生的差异性,学生学习客观上存在着个体差异,不同的学生在学习同一内容时,实际具备的认知基础和情感准备以及学习能力倾向不同,决定了需要的帮助不同。课堂学习方式的转变对促进学生发展更具有战略性的意义。但是传统的学习方式过分突出和强调接受与掌握,学生学习成了纯粹被动式地接受、记忆过的过程。这种教学窒息学生的思维和智力,摧残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的热情。造成了学生喜欢体育,却不喜欢上体育课这样滑稽的局面。

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必须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从被动接受变成主动学习。要想使学生在课堂上“笑”起来,首先要给学生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多表扬,少批评,教师过于严肃,势必使学生产生距离感和畏惧感,如果学生做完练习的第一反应是观察教师脸上的表情而不是体会练习过程中的满足感,那么学生也就永远都“笑”不起来;其次,要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循循善诱,永远不要让学生觉得“我肯定不行”或“这太简单了,我不练都行”,而要让他们认为“我肯定能行,让我试一试”。 把课堂还给学生,给学生自主练习的空间,底年级同学,兴趣广泛,并有了一定的自主能力,教师应考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打破以往教学中一切都由教师组织学生一起做同一活动的做法,而多给学生有选择性的自由练习空间,使学生找到练习的乐趣,发现自己的特长,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练、自己去学,就给了部分学生表现的良机。总之,

教师要善于从学生实际需要考虑,放开手脚,把课堂还给学生,努力去为学生拓展一个空间,而不是让学生艰难的来适应自己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和教学只有在师生愉悦的情况下才会迸发无限生机。

总之,无论体育场地如何,学生情况怎样,作为我们一线的体育教师,新课程目标一定要吃透,认真备好每一堂课,激发、调动学生的兴趣,重视和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以及充分利用多种不同的教学模式,才能在小场地上好体育课,同时也需要我们教师付出更多的心血,想出更多的办法,使我们的新课程目标顺利完成。

初中体育课教学反思11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能让学生说出抛实心球的用力方法与能够让学生做出双手从体前抛实心球动作,做到用力顺序正确,向前上方抛出。本节课最大亮点是课堂常规部分非常好,体现了扎实的课堂教学基本功,应该保持和继续做优。然而最大的问题是学生练习的密度。虽然我已经有改进,但依然达不到理想的结果。当然也有客观的原因,因为学校的场地有限,而且平整的地方十分少,要找一块安全的练习场地有一定的困难。

最后同其它老师商量想出了解决办法:改变教学方法将四列学生变为两列在篮球上或塑胶跑道上,这样密度可以提高将进两倍,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教师集中讲解队列调动的不合理性,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导致了课堂效率的低下。虽然这是一件小事,但让觉得和其它的教师作好协调和沟通是非常必须和有效的,而且还应该是在教学环节设计上考虑得更加全面和细致。另外,实心球练习时发现男同学的力量普遍偏弱,而体质健康标准的及格标准又相对很高,因为要在平常多加练习,并让学生和家长更加重视。

另外,还有一个在日后必需要注意的地方是实心球游戏最大注意点应该是安全问题,我强调的不够突出,有一位女同学还是在没有听到口令就冲出去拣球,因为练习队形、组织时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

初中体育课教学反思12

学校教育改革给体育教学提出了新的目标要求,而现行体育教学很少考虑学生的年龄性别特点,体育课练习密度普遍偏低,不利于全面提高学生身心素质,也很难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热情,体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本文根据个人多年体育教学实践体会,就初中体育教学目标、内容和方法提出了改革性建议。

一、体育教学的目标学校体育主要由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组成。体育教学的任务与目标是进行健身知识技能的传授以及运动教学,课外活动目标是巩固课堂教学内容同时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来健身和活跃学生生活、协调人际关系。所以学校体育的目标宏观来讲应是促进学生体格体能的完善和发展,培养体育的情趣、坚强的意志和良好的社会情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二、现行教学内容及方法的弊端中学体育包括理论与实践两大部分。理论课十分抽象、深奥,并且系统性不强,实践课包括队列队形、基本体操、跑、跳、投、技巧、支撑跳跃、单杠、双杠、民族传统体育、篮球及韵律体操和舞蹈等。体育课是身体活动课,而身体活动是以身体素质与思想素质作基础的。学生基础不同,要掌握相同的教学内容,这也成了体育教师的一大难点。另外限于条件,体育实践课受场地影响大,背越式跳高少不了海绵包,篮球教学要有很多的球与球场,遇大风、下雪、落雨、强日光,体育课变更的随意性则更大。教学内容完不成,学生身体得不到锻炼,结果体育课成了学校的“搭头课”。

三、中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初中学生正处生长发育的第二高峰期,即青春发育期。第一,由于体内新陈代谢旺盛、精力充沛,充满朝气,活泼好动,喜爱体育运动及竞赛以表现自己。第二,由于身体发育不均衡,加之中枢神经系统调节能力差,所以动作笨拙、别扭、不灵活,而且容易头晕和疲劳,干事情往往虎头蛇尾、有始无终。第三,由于性机能开始成熟,性意识觉醒,开始注意异性,产生好奇心,并且爱表现自己来吸引异性。第四,成人感产生并逐渐对身体形态产生意识,开始评价别人和进行自我评价,所以应以正面教育引导为主,不可打击其自尊挫伤其人格。

四、游戏法教学是比较适合的方法体育课中使用游戏法,可以激起学生运动热情;但当学生很活泼时上体育课,又必须集中其注意力并稍抑制其激情,这时可用集中注意力的游戏;素质练习很枯燥乏味,可用游戏法进行调节,如追逐跑练奔跑能力、听信号追逐跑练反应速度与动作速度,“跳深”与蛙跳的竞赛练跳跃能力,不同高度的橡皮筋可用来练障碍跑和跳高。结束部分用音乐伴奏跳迪斯科来放松肢体,或用听信号大声笑的游戏放松情绪。

总之,实施素质教育应强调让每一个学生的每一个方面均有发展,具有个性特长,实施游戏法教学则能很好地吸引学生,使他们感到因为学校里有自己的游戏伙伴,有游戏场所和游戏组织者及参与者,在共同的活动中可以不断了解自己,评价自己,提高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能够在快乐中锻炼身体,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所以,学校体育中应大力推广游戏法教学,尤其是义务教育中,在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形成时期,在体质锻炼的黄金时期,用多种有效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初中体育课教学反思13

在理解的基础上尊重、融合到孩子当中,我认为那是最好的教育,体育课堂教学反思06。只有尊重才可能保证对学生的赞扬和鼓励;只有融合才能得到孩子更多的信任和赞许。在小学学习环境中成长的孩子,他们的思维非常的开阔,对课堂中老师的提问,他们有着许多不同的回答,有的答案非常符合我们的问题;有的答案对不上号;有的答案甚至是个笑话,面对这些我总是采用不同的方式来赞扬和鼓励他们,我相信所有的答案都是孩子们经过思考的,他们的回答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和肯定,这要我们采取不同的教育艺术,多加鼓励和肯定,相信不久的将来,你的问题一定会有更多精彩的答案。

游戏是体育教学中运用的比较多的教学方法之一,尤其在低年级的课堂教学中采用的更加突出,为了更好的调动每个孩子的学习热情,我每次都融合到游戏中,比如:人、虎、枪的游戏,开始我很喜欢把孩子们定为一队,我是另一队来集体参与游戏;在大渔网游戏中,我有时当渔网,有时当小鱼来组织游戏;在各类比赛的游戏中,总帮助孩子们想一些方法来激发小组的积极性,不管孩子取得怎样的成绩,我都和他们一一击掌祝贺,让孩子们从成功的瞬间起就感受乐趣。

我的理解、尊重、融合得到了回报,记忆最深的事是最后的一节体育课上,当下课的铃声响后,我宣布下课的同时,告诉孩子们这是本学期的最后一课,孩子们都不让我走,二十多个孩子一一和我拥抱后,我才离开,那一刻我很快乐!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学生好好学习的愿望,无论如何不要把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理解、尊重、融合从成功的瞬间起就留给孩子,相信我的坚持,孩子们在体育课堂教学中会获取更多方面的成功和快乐.

初中体育课教学反思14

整堂课从运动心率的数据和超时这两个问题,体现了这节课许多方面的不足:一是课的密度不够严谨,二是学习内容强度不够,达不到运动量,三是学生存在的个体差异,身体素质的不等同,四是学习过程中个别学生的学习态度,积极性不够动作质量不达标,也会影响运动心率,整堂课的教与学的配合还是比较顺畅的,在学习提高部分里,三个新授动作的学习安排不太合理,一是花了太多时间学,二是新授动作太多,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吸收,这堂课的特色在于学生的自己合作,相互探究学习,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组织能力,但是留给他们的时间太少没有体现出探究的目的来,一步跟不上,影响了后面的内容,时间关系,在放松部分删去了利用舒缓音乐来放松这一环节,动作也减少了三个,只简单用语言舒导学生调整呼吸和伸拉的动作,这样的放松是达不到效果的,特别对一些积极练习的学生,简单的放松心率可能降不下来,不能完全恢复。

通过这节课我的收获还是有的,之前的想法是开发这个学习内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学习积极性,效果还不错,下课钟敲了,课还没结束,学生没出现不耐烦的情绪,而是有学不够的积极性,这让我对于开发新学习项目更有信心和动力。在这节课中我还大胆尝试了“放手于学生”的做法,在学习过程中,有小部分学生理解和掌握的能力较强,单单学已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所以我把他们平均分在各小组里面,并布置他们任务,提出更高要求,让他们组织好同学练习,探讨和组织同学们完成展示,在展示时,他们利用口令使自己的组能动作整齐,漂亮完成任务,从中看出学生们真的有思考,认真地去完成任务,今后在课堂中要多培养一部分小组长,他们不仅能分担教师的工作,最主要的是影响其他学生,带动更多的学生成为小组长。

初中体育课教学反思15

体育,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它以身体与智力活动为基本手段,下头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初中体育的教学反思,望大家喜欢。初中体育的教学反思范文一初中体育教学是基础体育教学之一,是连接小学乃至大学体育的一个关键所在。初中体育教育,包括了素质教育所要求的情感储备、智能开发、实践本事、创新精神、身体健康等诸多人类基本素质的培养,初中体育教学改革充分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这些方面的发展。可是,体育教育在现今的初中受重视的程度、大纲教材、场地器材、师资状况等软、硬件的影响,阻碍了体育教育在初中教育中的功能发挥。

一、体育教学存在的现状

1、上级领导重视不够,奖金和场地器材缺乏。多数学校领导把教学改革的重心倾向了语文、数学、英语等与升学有着密切关系的科目上,没有重点研究体育改革。需要的器材不能得到满足,专业教师不能得到及时的引进,中学的体育课在很多领导看来就是活动课,学生只是学习累了出来活动一下。学校也不会将很多的资金投入到体育教学当中去,因为搞好体育活动是要花钱的。另外,体育器材比较容易损坏,新增器材远远高于其他学科器材。

2、教学方法落后,专业教师缺乏,教学思想陈旧,教学模式单一。中学体育教学仍未摆脱传统教学理念束缚。教师沉醉于现有的教法之中,安于现状,不思创新。考评以身体素质达标为准,教师怎样教,学生就怎样学,简单课堂教学依然存在。这样,在教学中就不可避免地压制了学生地情感,挫伤了学生的主动性和进取性,抑制了体育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发挥。我们也明白兴趣是的教师,然而,学校场地的限制、教师专业的不一样,导致学生只能在给定的几个项目上选择。此外,一些中学学生比较少,体育教师就相应的比较少,有的学校甚至就仅有一两名体育教师,这样无疑会增加体育教师的工作量,体育项目也比较单一,从教学质量和满足学生的兴趣上来说都是不适宜的。

3、教材陈旧、重复过多,脱离学生实际。中学体育教学是传统体育教学体系,仍未摆脱传统教学理念束缚。教师沉醉于现有的教法之中,不思创新,课堂教学仍然是开始、准备、基本、结束,几乎没有室内体育场所。教学资料基本是走、跑、跳、投等一些竞技体育项目,各项动作技术难度大,重复过多。小学生学的东西初中还在学,高中学习过的大学还要学,这在教学中,脱离中学生实际,难以满足学生对趣味性、娱乐性、健身性、实用性的需求。学生上体育课,表面上愿意,内心却极不情愿,严重压抑了学生对运动的兴趣和对运动乐趣的体验。

二、课程改革和脱离实际的教材资料

初中体育教学反思 篇3

【关键词】初中体育 教学反思 问题 解决方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12.061

体育运动一直是国人比较重视的,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我们更加重视学生的身体素质,现如今我们的生活环境可以说是越来越恶劣,环境污染还是存在,我们吃的东西含有很多对身体有害的物质,更重要的是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越来越懒,极度缺乏必要的运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是社会的需要,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身体素质也要特别好,当然体育教学不仅仅要重视人的身体健康,还要注重培养人的素质和品格,体育运动中所体现出来的运动精神也是我们需要学习和培养的。

初中阶段学生身体的发育还在进行,学生人格还需要不断的完善,体育对学生身体的发展和成长起着很大的作用,而运动中体现出来的运动精神是人的人格完善所必需的。初中阶段的学生也面临着升学的压力,这时候有一个强大的心理也是必需的,体育运动不只是对身体健康有益,对心理健康同样有很大的作用。但是在很多学校普遍存在的现象就是对体育运动的不重视,特别是到升学阶段,有些学校甚至暂停了体育课,或是很多专业课的教师在挤占体育课的时间进行补课。作为初中体育教师我们必须让学校、教师、学生、家长意识到体育运动的重要性,加强学生的体育运动,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

一、初中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对体育课程的重视度不高。不管是学校还是教师、学生,都认为体育课可有可无,从学校方面来说,很多学校的体育器械、设备非常缺乏,根本无法开展丰富的体育教学,再就是学校安排的体育课时相当的少,一周一节课算是正常的,有时一周一节课都无法正常开展。从教师方面来说,其他科目的教师认为体育课的时间可以随时占用,对于体育教师来说自身的专业度不高,思想上也不重视体育课,体育课堂上学生自由散漫,很多时候都是自由活动,学生就找个地方一坐开始聊天。对于学生来说,体育课就是出来玩的,自由活动时间就是散散步、聊聊天。这样的体育课堂根本不能发挥体育运动的作用。

第二,体育课教学内容单一,体育教师自身专业素质不高。体育课程也是分为理论课与实践课的,一般初中的体育课对理论知识的学习不重视,甚至体育课不学习理论知识,对于实践课也是马马虎虎,上课前几分钟进行简单的热身活动,然后绕操场跑几圈,随后自由活动。当然现在中考加入了体育测试,教学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多样化了一点,但是也是完全按照考试内容来上课。由于体育教师本身的专业素质有待提高,并不能对学生进行合理、有效地指导,不能把知识系统地传授给学生,在运动中的技巧、方法和保护自己的措施也不能更好地教给学生,或是被教师完全忽略。

第三,不重视体育运动精神的培养。体育运动能完善人的人格,体育精神是人类宝贵的财富,从体育运动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毅力、勇气、合作的重要品质。但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并不能根据这些体育精神设置专门的运动,即使在练习长跑的过程中,也不能及时传达运动精神,只是以跑得快不快为标准。

二、解决初中体育教学中存在问题的有效方法

初中体育教学中存在非常多的问题,从根本上来说就是教师和学生不够重视,因为不重视体育教学也就很少有人去探究在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发现不了问题就不会有改善措施,初中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也就不能得到改善,那么作为祖国有力接班人的学生的素质就得不到很好的提高。因此在这里我们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去探究初中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法。

第一,从思想上认识到体育教学的重要作用,真正重视初中体育课。学校要舍得投入资金,完善学校的体育设备和器械,修建专业的篮球场、足球场等,配备足够的、多样的体育器械,比如跳绳、羽毛球、足球、篮球等。课时要适量增多,一周一节到两节课,在课外活动的时候可以增加一些运动量,组织一些课外的体育活动。并且体育教师要有教学目标和教学安排,每一节课要完成什么样的目标,要有规划,比如需要锻炼学生的耐力就设计长跑,锻炼学生的反应力,就加入短跑和一些考查反应力的游戏。对于学生来说,要认识到身体健康的重要性,认识到体育课的重要性,不能自由散漫,毫无原则,要落实到行动上去提高身体素质。

第二,多样化的体育课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设置两种类型的体育课:一种是理论化的体育课,给学生讲解运动时的技巧和方法,以及运动时的注意事项和受伤时的应急措施;另一种当然是课外的体育课。课外的课程设置要多样,多设置一些游戏、比赛等,这样既能够提起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又能在游戏、比赛中得到锻炼。此外教师和学生还要多一些互动和交流,这样能够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中。

第三,在运动中达到培养学生运动精神的目标。首先就是游戏比赛的形式,游戏比赛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竞争意识、团结合作精神。在游戏比赛中经常出现这样的现象:有些学生因为失败而沮丧或是队友之间相互埋怨,有些学生因为比赛中的一点小摩擦就发生口角甚至动手。教师要抓住这样的契机进行批评教育,指出游戏比赛中的不文明的现象,让学生正确看待成败,对过于偏激的学生要进行引导,使其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加以改正。对于不愿参加活动的学生,教师应主动问询原因,必要时带领他们参加活动,使之体会到活动的乐趣,勇敢与他人交流,完善自身的性格。例如在长跑运动中能够锻炼学生的毅力,但是在长跑过程中对于那些想放弃的学生教师就要及时进行鼓励,带领他们完成长跑任务。体育运动中的运动精神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在遇到困难时要积极、乐观的面对,给学生不断的鼓励,引导学生学会正确积极地面对困难和挫折,并且勇敢挑战。

初中愉快体育教学模式的实践与反思 篇4

所谓愉快体育思想, 是指从终身体育与个性和谐发展的需要出发, 把运动作为学生将来的生活内容教给他们, 让他们体验从事、理解、掌握、创造运动的乐趣, 从而激发学生参加运动的自觉主动性的体育教学思想体系。它尊重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重视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 并认为体育教学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快乐的、具有吸引力的事情, 其基本内涵包括以下几方面:

第一, 愉快体育教学目标的核心是通过体验运动的快乐感, 激发学生参加运动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促进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愉快体育与学生个性和谐发展方面存在辩证的关系:一方面学生的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发展水平往往在于是否愿意学习体育, 以及愿意从事哪些运动项目和怎样在学习中充分表现出来;另一方面快乐体育过程本身又是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的有效手段。在快乐体育思想的影响下, 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创造性等积极的个性特征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发展。

第二, 愉快体育是强调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 特别注重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主体地位的确立, 以营造宽松的教学气氛。快乐体育思想认为,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地位是由学生的主体意识决定的。因为体育教育的影响只有在得到学生主体意识的选择决定后, 才能对其知识、能力、个性品质、身体等各方面发展发挥作用。另外, 学生从事体育学习的体育基础, 学习目标与追求、个性心理特征、生理特征、学习方式方法等各不相同, 教师只有最大限度地适应学生的要求, 因材施教, 鼓励学生自觉主动地去创造, 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第三, 愉快体育思想强调建立和谐师生关系是体育教学成功的关键。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学生个性和谐发展的重要条件, 是体育教学活动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教学艺术的本质就在于促进学生乐于进行体育学习, 产生运动乐趣。因此, 体育课必须是能使学生自发、自主地享受运动乐趣的一种活动。从某种程度上讲, 快乐而有吸引力的教学活动、学生轻松自如而又饶有兴趣的学习氛围, 能增强学生乐学情感也是实现快乐体育的介质和桥梁。

二初中体育教学中实施愉快体育教学的基本途径

1. 情感先行,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让学生喜欢上体育课

体育教师作为教育者和组织者, 必须具备良好的、稳定的、最有利于教学的情感品质。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是体育教师的一门教学艺术, 只有师生情感融洽, 才能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 学生才能“亲其师, 信其道, 学其道”。要获得这种情感氛围, 关键在于教师。教师的情感不但影响着其自身的教学活动开展, 而且也感染着每个学生。教师良好的情感能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从而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因此, 在体育教学中, 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认识水平, 关心爱护学生,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使学生在情感的驱使下自觉地完成各项教学任务, 达到学生喜欢上体育课的目的。

2. 创新教法, 激发兴趣, 让学生乐学、活学

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是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在教学过程中, 体育教师只有灵活运用教学手段, 不断改革创新教法, 寻求更适合学生心理和生理特征的教法进行教学, 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积极性, 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教学方法的选择, 既要符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 又要新颖有趣、难易适度、富于变化, 使教学气氛轻松愉快, 使学生乐学、活学。

3. 教学内容搭配得当, 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完成学习任务

众所周知, 学生对事物感到新颖而又无知时, 最能激起求知欲, 对符合个体运动水平的活动容易产生兴趣。因此, 教材内容的搭配要适合学生的年级水平的特点。教材难度过小, 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材难度过大, 则会减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同一活动中, 常因学生的素质和技能上的差异而造成不同的结果, 致使他们产生学习兴趣的程度不一。如学生上球类课时, 学习兴趣远远超过其他项目, 而这项运动对发展学生灵敏、协调、弹跳、速度、力量等各项身体素质和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以及团结协作精神等能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三初中体育教学中愉快体育的实施策略

1. 愉快体育强调以学生的学习为教学的基点

愉快体育是以怎样才能使学生乐于学习为出发点来研究教与学的艺术及其相互联系的, 它标志着学生的主体地位的真正确立。从教学目标的确定、学习计划的组织, 到体育教学环节的确定与调控, 都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基础与主体作用的发挥, 教师则主要是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指导。

2. 注意采取与学生能力相适应的方法, 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创造性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 首先是教师为学生确立一个达到一定标准的共同目标, 然后再进一步考虑采用什么样的方法达到这一目标, 这种方法忽视了学生的自身能力。而愉快体育强调充分发挥学生现有的能力去享受运动, 基于此, 愉快体育提出的学习目标不仅与学生的身体发育水平以及运动技能相吻合, 而且更为重要的是与学生心理上享受运动乐趣的水平相一致。为此,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 教学目标与学习的进度要自己决定, 并给学生在现有的水平上充分享受运动乐趣的时间, 然后让学生在活动中自主产生学习的动机, 在创新和创造的学习过程中不断提高享受运动的乐趣和能力。

3. 注重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的情况, 提高学生自学自练的能力

在愉快体育实施过程中, 不仅注重学生掌握运动技能的情况, 更加注重学生自己确立目标, 自我观察, 互相观察, 分析及归纳技术重点和难点, 让学生认识把握学习的全过程, 理解已学技术与新学技术的内在关系, 以及自己的身体运动技能水平与新学技术之间的关系, 从而提高学生自学自练的能力。

四愉快体育教学应注意的事项

学校体育教学实施愉快体育是教学观念的根本改变和前所未有的体育教学实践。在这全新的改革过程中一定会遇到许多问题, 教师不但要勇于面对, 而且要不断地总结, 克服前进中的困难和难题, 正确处理好以下关系:

1. 处理好愉快与严格的关系

实施愉快体育, 绝不能片面认为是让学生无负担、轻松愉快地玩, 而是要严格按《体育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制订相应的计划, 完成教学任务。强调快乐, 并非不要批评, 不能将快乐体育与严格要求对立起来, 否则, 快乐体育只能是“放羊”的代名词。

2. 处理好愉快与兴趣的关系

愉快体育在教学过程中以游戏为主要手段, 以兴趣为主体, 把微笑带进课堂, 强调学生个性发展, 让学生乐学, 学有兴趣, 学有所得, 没有兴趣, 就谈不上快乐, 而兴趣的关键在于教师的启发和诱导。只有设法提高学生的运动兴趣, 才能使学生在练中受益, 真正体现“愉快”二字。

3. 处理好愉快与刻苦的关系

倡导愉快, 并非杜绝刻苦, 要正确对待愉快与刻苦, 真正理解愉快与刻苦的内在联系。只有经过刻苦练习, 艰苦努力获得的乐趣, 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愉快。

4. 处理好愉快与质量的关系

实施愉快体育, 是为了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 更好地促进学生的体能、体格及心理健康的全面发展。“愉快”蕴含在体育中, 是客观具体的, 只有认真钻研教材, 探寻教材中的“天然乐趣”, 研究、提炼并利用这些“愉快”因素, 并使之与教学目标相协调, 使教学充满乐趣, 使学生不断体验快乐, 才能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和提高自由享受运动的乐趣与能力。

五初中体育教学中实施愉快体育教学的意义

改变了体育教学中单纯对学生传授知识技能的概念, 在发展体力的同时进行人格教育;改变了体育教学中教师强调灌输、学生机械再现的教学方法, 采用了启发式的更新教法;改变了体育教学中学生被动学、苦学的局面, 倡导学生主动地、快乐地学习。

初中体育课教学反思1(范文模版) 篇5

赵君波

新课程的实施是我国基础教育战线上一场深刻的变革,新的理念、新的教材和新的评价,对广大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这就需要中小学教师迅速走进新课程、理解新课程。做为新时期的小学体育教师如何去发扬传统教学的优势,尽快地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1、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随着生产自动化水平的迅速提高、社会物质生活的较大改善以及闲暇时间的不断增多,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近年来,参加健身锻炼,正在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如,随着医疗改革制度的实施和完善,健康成了人们关注的热点,每天晨练、登山、打球的人络绎不绝,加入体育锻炼的人群越来越广,终身锻炼的意识已逐渐深入人心。因此,体育教师也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利用体育教学改善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从而增进学生身心健康这一目标出发,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学会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培养坚持课外锻炼的习惯,增进身体素质、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等全面发展。

2、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

传统的体育教学是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学生跟着教师转,教师跟着教材转,教师教无兴趣,学生学无乐趣。新课程以“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要求教师心中要装着每位学生的喜怒哀乐和身心健康,把学生看成学生的主体,学习的主人,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将学生的全面的发展放在首要地位。如,首先,根据学生的体能和体育基本技能的差异,确定教学目标、安排教学内容,让全体学生都有平等参与体育活动的机会。其次,关注学生的需求,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让学生在自主的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享受学习的乐趣,养成健全的人格。

3、转换角色,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新课程改革实施和教学改革的前提和条件,新课程的推进要致力于建立充分体现尊重、民主和发展精神的新型师生关系,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以充分地发挥。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应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公平地对待学生,不能厚此薄彼,尤其是对于学习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教师要多鼓励、多关怀,相信他们的潜力,切实帮助他们,成为学生的促进者和服务者。传统教学中的师生关系,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体育活动的组织者,成绩的判定者和绝对的权威者,而且,总是千方百计地把自己的要求“格式化”,根据自己的思路进行教学。新课程要求教师从知识技能的传授者转变成学生发展的促进者,由居高临下的指挥者转变成合作型的良师益友,使教学过程转变为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标准的过程。例如,在上立定跳远课时,我改变了以往惯用的教师讲解、示范→学生模仿练习→纠正错误动作,这一传统的“格式化”的教学方式,采用了让学生在师生共同创设的虚拟的动物王国运动会中,学习模仿各种动物的双脚起跳,双脚落地(立定跳)的方法。学生通过实践→思考→创造→发现→学习等步骤,在老师的鼓励和师生共同探讨、实践下掌握了动作技能。整个学习过程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服务者,在与学生平等的交往中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在一旁起着鼓励、促进作用,如此合作教学较以往事半功倍。

4、灵活运用各种教法和学法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自主学习中培养独立思考能力,探究学习中培养解决问题能力,合作学习中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例如,《跳短绳》一课,过去教师一般采用传授式教学法和学生反复练习的方法来完成教学任务。目前,在教法上我改用激趣法和鼓励法进行教学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课前,激发学生模仿小兔、袋鼠等动物跳,然后,布置小动物学跳绳,比一比谁学得快的任务,让学生自由练习。练习过程中,一些基础好的学生很快就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为了保持学生的练习兴趣,一方面,引导学生学习花样跳绳,一方面,让学生当小老师教不会的同学。每当发现学生微小的进步,我都会不失时机地给予表扬,有时作出惊呀的表情,有时有意输给学生,在我的激发和鼓励下,学生对跳绳充满了兴趣,不仅体育课上跳,回家跳,课间十分钟也在跳,学生只要一见到我,就拿着跳绳跑到我跟前,让我数数,面对学生的进步,我深感成功的快乐。体育教学方法层出不穷,有情景教学法、愉快教学法、游戏竞赛法、动机迁移法、成功教学法、创造思维法、兴趣教学法等,从而改变单一的传授式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在灵活运用各种教法和学法,是新课改对教师的基本要求。

体育课教学反思

叶惠平

新课程的实施是我国基础教育战线上一场深刻的变革,新的理念、新的教材和新的评价,对广大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这就需要中小学教师迅速走进新课程、理解新课程。做为新时期的中学体育教师如何去发扬传统教学的优势,尽快地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1、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随着生产自动化水平的迅速提高、社会物质生活的较大改善以及闲暇时间的不断增多,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近年来,参加健身锻炼,正在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如,随着医疗改革制度的实施和完善,健康成了人们关注的热点,每天晨练、登山、打球的人络绎不绝,加入体育锻炼的人群越来越广,终身锻炼的意识已逐渐深入人心。因此,体育教师也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利用体育教学改善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

应能力,从而增进学生身心健康这一目标出发,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学会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培养坚持课外锻炼的习惯,增进身体素质、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等全面发展。

2、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

传统的体育教学是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学生跟着教师转,教师跟着教材转,教师教无兴趣,学生学无乐趣。新课程以“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要求教师心中要装着每位学生的喜怒哀乐和身心健康,把学生看成学生的主体,学习的主人,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将学生的全面的发展放在首要地位。如,首先,根据学生的体能和体育基本技能的差异,确定教学目标、安排教学内容,让全体学生都有平等参与体育活动的机会。其次,关注学生的需求,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让学生在自主的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享受学习的乐趣,养成健全的人格。

3、转换角色,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新课程改革实施和教学改革的前提和条件,新课程的推进要致力于建立充分体现尊重、民主和发展精神的新型师生关系,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以充分地发挥。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应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公平地对待学生,不能厚此薄彼,尤其是对于学习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教师要多鼓励、多关怀,相信他们的潜力,切实帮助他们,成为学生的促进者和服务者。传统教学中的师生关系,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体育活动的组织者,成绩的判定者和绝对的权威者,而且,总是千方百计地把自己的要求“格式化”,根据自己的思路进行教学。新课程要求教师从知识技能的传授者转变成学生发展的促进者,由居高临下的指挥者转变成合作型的良师益友,使教学过程转变为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标准的过程。例如,在上立定跳远课时,我改变了以往惯用的教师讲解、示范→学生模仿练习→纠正错误动作,这一传统的“格式化”的教学方式,采用了让学生在师生共同创设的虚拟的动物王国运动会中,学习模仿各种动物的双脚起跳,双脚落地(立定跳)的方法。学生通过实践→思考→创造→发现→学习等步骤,在老师的鼓励和师生共同探讨、实践下掌握了动作技能。整个学习过程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服务者,在与学生平等的交往中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在一旁起着鼓励、促进作用,如此合作教学较以往事半功倍。

4、灵活运用各种教法和学法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自主学习中培养独立思考能力,探究学习中培养解决问题能力,合作学习中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例如,《跳跃——立定跳远》一课,过去教师一般采用传授式教学法和学生反复练习的方法来完成教学任务。目前,在教法上我改用激趣法和鼓励法进行教学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课前,激发学生模仿青蛙、袋鼠等动物跳,然后,布置动物学跳远,比一比谁学得快的任务,让学生自由练习。练习过程中,一些基础好的学生很快就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为了保持学生的练习兴趣,一方面,引导学生学习花样跳绳,一方面,让学生当小老师教不会的同学。每当发现学生微小的进步,我都会不失时机地给予表扬,有时作

出惊呀的表情,有时有意输给学生,在我的激发和鼓励下,学生对跳远充满了兴趣,不仅体育课上跳,回家跳,课间十分钟也在跳,面对学生的进步,我深感成功的快乐。体育教学方法层出不穷,有情景教学法、愉快教学法、游戏竞赛法、动机迁移法、成功教学法、创造思维法、兴趣教学法等,从而改变单一的传授式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在灵活运用各种教法和学法,是新课改对教师的基本要求。

初中体育教学反思

素质教育的本质是全体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全面发展。所谓“全面”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面向全体,二是各方面的而非特指某一方面。在学校工作中只有课堂教学具备这种的“全面”功能,它是素质教育的基石。就体育教学而言,其目的是增强学生的体质,促进身心发展,使学生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对发展学生身体各方面素质、培养学生集体主义观念,锻炼学生克服困难,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起着重要的作用。其实大部分学生不论自身的体育成绩如何,他们对体育运动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培养和利用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气氛变得更加欢快和愉悦,对我们的体育教学工作会起着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也是每一位体育教学工作者必须考虑的问题。

体育学习的目的不光在于让学生锻炼身体,而且还在于激发和保持学生对体育的学习兴趣。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主要表现为学习兴趣。学生对体育本身带有一定的兴趣,只要我们稍加引导就可以激发出学生的浓烈学习兴趣。了解了学生对哪些体育项目感兴趣,并根据此调整教学计划,使教学内容尽量与学生兴趣接轨。课堂中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采用民主和商量的口吻进行调动,使其主动学习,才能使学习气氛宽松、广阔,学生无拘无束地置身其中,尝试学习,享受学习的乐趣,课堂焕发无限的生命力,学生思维活跃,热情高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课堂的主角。这样往往会取得事半功倍的奇效。

要想使一节课成功,教师的因素是至关重要的。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应当具备扎实的基本功和全面的素质,即使遇到前面所说的情况:碰到自己不是很擅长的教材,也能轻松完成。

我们都知道优美的示范、准确的讲解是最能感染学生的。但除此以外,教师还应该做到亲而不媚、“笑”而不俗。亲而不媚指让学生感到很放松,觉得老师很好相处,愿意与教师配合完成教学任务。从教学中我真的感受到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内心世界、精神世界和内在感受,有着不同他人的观察、思维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也就是说,学生有着独特的个性,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本质上都是独特个性的体现。实际上,有效的学习方式都是个性化的,没有统一的方式。正如多元智力理论所指出的,每个人的智慧类型不一样,他们的思考方式、学习需要、学习优势、学习风格也不一样,因此每个人的具体学习方式是不同的。这意味着我们在体育与健康教学,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特个性和具体生活,根据学生不同性格类型设计教学法,不设上下限,力争为每个学生富有个性的发展创造空间,为每一位学生创造一个可以发挥的天地。学生的差异性,学生学习客观上存在着个体差异,不同的学生在学习同一内容时,实际具备的认知基础和情感准备以及学习能力倾向不同,决定了需要的帮助不同。课堂学习方式的转变对促进学生发展更具有战略性的意义。但是传统的学习方式过分突出和强调接受与掌握,学生学习成了纯粹被动式地接受、记忆过的过程。这种教学窒息学生的思维和智力,摧残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的热情。造成了学生喜欢体育,却不喜欢上体育课这样滑稽的局面。

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必须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从被动接受变成主动学习。要想使学生在课堂上“笑”起来,首先要给学生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多表扬,少批评,教师过于严肃,势必使学生产生距离感和畏惧感,如果学生做完练习的第一反应是观察教师脸上的表情而不是体会练习过程中的满足感,那么学生也就永远都“笑”不起来;其次,要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循循善诱,永远不要让学生觉得“我肯定不行”或“这太简单了,我不练都行”,而要让他们认为“我肯定能行,让我试一试”。把课堂还给学生,给学生自主练习的空间,底年级同学,兴趣广泛,并有了一定的自主能力,教师应考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打破以往教学中一切都由教师组织学生一起做同一活动的做法,而多给学生有选择性的自由练习空间,使学生找到练习的乐趣,发现自己的特长,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练、自己去学,就给了部分学生表现的良机.总之,教师要善于从学生实际需要考虑,放开手脚,把课堂还给学生,努力去为学生拓展一个空间,而不是让学生艰难的来适应自己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和教学只有在师生愉悦的情况下才会迸发无限生机。

议传统体育课教学反思 篇6

【关键词】体育课 素质教育 认识 反思

体育指的是以身体活动为手段的教育。体育教学也一直是我国学校教学内容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与传统教育模式相比,体育教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这为我国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改革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和坚实基础。

我作为一名从小接受学校正规教学长大的学生,经历了小学、初中、高中以及大学的体育教学,对过去传统的体育教学有着亲身感受,更对过去的体育教学有着自己的认识和反思。传统的体育教学存在许多弊端,造成这些弊端的因素有场地器材以及其他硬件条件限制等客观因素,也有体育老师素质普遍不高、学校对体育教学重视不够等主观因素。

一、客观因素

不可否认,场地、器材以及时间这三个因素是体育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没有这些基本的条件根本无法很好地进行体育教学活动。然而,受我国国情的影响,各个地域经济条件参差不齐,各个学校的硬件条件差距很大。另外,就是在不同的学龄阶段的体育教学资源分配不均衡。如高中的体育教学资源明显高于初中,而初中又明显好于小学。由于年龄越小的学生相对学习接受能力也比较低,所以,看似小学和初中所需的体育教学资源并不高,但我却不这么认为,我认为恰恰相反,因为小学与初中正是学生培养体育兴趣的黄金时期,对体育教学资源的需求应该更大。学生需要素质更高的专业体育教师来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体育兴趣培养和引导,学生也需接触各类体育运动,从而发现自己感兴趣和擅长的体育运动项目。

二、主观因素

主观因素也是体育教学中的决定性因素。因为体育教学中的内容和方式都是由学校和体育老师制定的。传统的体育教学中,很明显地会让学生感觉到学校普遍对体育教学不够重视,每到临近考试时体育课往往会让位于语数外等课。体育教学内容也较为单一。较多的都是走形式化,体育老师也大多是一套教案用到底,像完成任务一样,并没有以学生为主,从而导致学生普遍对体育课的兴趣不大。其实,我认为造成上述现象的最重要的原因则是传统应试教育体制。传统的应试教育体制导致了学校的体育教学目的是使学生通过体育考试,而不是使学生真正感受到体育运动的快乐,从而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这样其实就使体育课本身失去了其原有的意义。

三、师资因素

师资力量的缺乏也是限制体育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由于历史原因,过去社会上对于从事体育事业的人普遍都有着一定的偏见和歧视。从而造成了以前很少有人愿意学习体育专业或从事体育工作,导致高学历高素质体育人才匮乏。虽然这种现象目前已经有了明显的好转,但目前培养体育教学人才的速度远远低于社会的需求程度。许多学校的一名体育老师需要带十几个班级,超负荷的工作量也必然会导致体育老师对体育教学内容的简化和单一、重复,从而大大地降低了体育课上课质量。

有时我时常会想体育课的本质、体育老师的真正使命是什么?特别是对于中小学学生来说。我个人认为,对于中小学学生来说,掌握技能并不是第一位的,让学生加深对体育的了解,加强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从而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快乐的成长才是第一位的。所以,我觉得体育课不应该仅仅局限于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体育锻炼,更多地应该是让学生在课外自主地进行体育运动。我认为体育课的成功与否,并不是在课堂上体育老师这节课上得多精彩,学生参与度多高。真正评价一堂体育课的好坏,应该是看学生有没有通过体育课找到自己喜欢的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有没有激发起学生的运动兴趣,这才是体育课程设立的真谛。新体育课程标准中明确表示体育课总目标是:“提高学生的体能和运动技能水平,加深学生对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学会体育学习及其评价,增强体育实践与创新能力。形成运动爱好和专长,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习惯;发展良好的心理品质,增强人际交往技能和团队意识;具有健康素养,塑造健康体魄,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社会责任感,逐步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进取、充满活力的人生态度。”

中学体育课“中长跑”教学反思 篇7

一、体育教师在中长跑教学中要做到“五个明晰”

(一) 让学生明晰“中长跑运动的锻炼价值和意义”

耐力通常是衡量身体健康水平的一个标志。疲劳时耐力下降, 力量、速度、反应、判断力和灵活性都会有所降低。从而直接影响人们的运动能力、学习能力、工作效率以及生活质量。耐力素质是人体长时间进行运动的能力, 也就是人体抗疲劳的能力。耐力素质不仅是一切运动的基础而且对增进青少年的身体健康和提高学习效果也有很大的积极作用。

耐力素质可分为一般耐力、速度耐力、力量耐力和综合耐力。一般耐力是指较长时间维持不需要较高速度和力量的运动的能力;速度耐力是指较长时间快速运动的能力;中长跑属于发展速度耐力的项目。

中长跑运动能提高心血系统、呼吸系统、运动系统功能, 促进新陈代谢;能培养学生勇于克服困难、顽强拼搏的精神, 培养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能增强体质, 促进身心健康。

(二) 让学生明晰“中长跑运动的生理特点”

1.中长跑属于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相结合的运动项目

在进行中长跑练习中, 绝大多数的练习都包含有氧代谢和无氧代谢两个过程。各项目的有氧代谢与无氧代谢的比例各有不同, 距离越长, 有氧代谢的比例越大。

2.中长跑项目生理特点表现最明显的是“极点”现象

极点:运动时人体反应的一种机能状态。进行剧烈运动时, 由于开始活动阶段内脏器官处于休息状态, 惰性大, 跟不上肌肉活动的需要, 人体就会发生一些特殊的机能变化。如胸部发闷, 呼吸节奏紊乱, 呼吸困难, 心跳加快, 脸色苍白, 肌肉、腹部疼痛, 动作迟钝, 跑速降低甚至难于坚持, 这种感觉就称为“极点”。

3.中长跑项目的“第二次呼吸”

它是继“极点”出现后, 由于持续运动而产生的机能变化, 内脏器官由休息状态逐渐转入积极工作状态, 并逐渐适应剧烈运动, 呼吸系统加强, 血液循环加快, 氧气供应及时补充, 极点现象得以缓解, 身体各系统重新正常运行。

(三) 教师自身要明晰“教学目标”

在中学中长跑教学中, 教师要明晰我们的“三维目标”, 要让学生明白中长跑运动的锻炼价值和意义, 懂得如何进行锻炼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 重点培养学生中长跑运动技能、运动兴趣, 养成终生锻炼的习惯。

(四) 教师、学生都要明晰“中长跑运动不适人群”

中长跑虽然有很多益处, 但不是人人都适合。在进行这项运动之前, 应注意是否有以下几种伤病:膝关节炎、膝关节软化症、胫骨和髌骨有骨刺、膝关节内外侧副韧带炎症、跟腱轻微疼痛、脚底肌膜炎或骨膜炎等。如患有以上疾病, 则不适合中长跑锻炼;有潜藏疾病者, 此类疾病主要是心脑血管疾病为主;轻度活动就有胸闷、头痛、头晕等不适症状者;高血压和糖尿病患;感冒发烧、呼吸道感染等。

(五) 教师要明晰“学生畏惧中长跑的心理成因”

1.生理方面的原因

少年儿童身体各部分正处于生长发育的旺盛阶段, 身体素质的发展也存在一个敏感阶段, 少年儿童的呼吸、心血管功能及代谢功能也在发育过程中, 而中长跑项目要求学生快速跑过程中延续较长时间, 对人的呼吸, 心血管功能及代谢功能要求较高。再加中长跑的“极点”现象, 感觉难以承受, 甚至产生再也不想跑的念头, 给学生造成很大的心理负担和精神压力。

2.身体素质及运动能力方面的原因

由于学生平时缺乏锻炼, 身体的速度、耐力素质较差。在跑的过程中经常达不到要求, 压力较大, 所以对中长跑的练习信心不足, 增加了学生对中长跑的畏惧心理。

3.意志品质方面的原因

由于现在的学生多数为独生子女, 特别是90后的孩子过着衣食无忧的幸福生活, 大多数学生缺乏艰苦的锻炼和磨砺, 优越的生活学习环境使他们怕苦怕累、意志薄弱, 没有克服困难的决心和信念。缺乏在艰苦环境中锻炼自己的勇气, 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和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

4.缺乏正确的学习动机

由于教学过程中, 部分学生学习动机错误, 一心抓文化课, 忽视体育锻炼。久而久之, 运动能力逐渐变差, 难以体验练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于是产生生理和心理上的畏惧。

二、中长跑教学中要注意四个区分

(一) 区分处理好培养学生大众体育兴趣与培养运动员的关系, 摆正教学目的的主次地位

在课堂教学中, 我们要着实培养学生中长跑运动兴趣, 养成终生锻炼的习惯, 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为第一目标, 将发现运动人才, 培养运动员放到第二位。

(二) 要区分一般耐力练习与专项耐力训练, 合理运用中长跑教学手段及方法

一般耐力是指较长时间维持不需要较高速度和力量运动的能力。一般耐力练习的方法是采用走跑交替练习、爬山、球类活动、长时间持续跑等。通过一般耐力练习, 逐渐改善与提高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的能力。

专项耐力训练是指在一般耐力训练的基础上对速度感、跑的节奏感的训练, 它对学生的素质、能力有较高的要求。

在中长跑教学中, 很多老师将这两者混为一谈, 练习时不加以区别, 甚至开始练习就错误的要求学生的速度, 上了几次课就开始测试成绩等。在中学体育课教学中要正确处理一般耐力与专项耐力的区别, 合理运用中长跑教学手段及方法。

(三) 在教学中, 我们要准确区分思想懒惰与不适宜参加中长跑运动的情况

既要保证学生身体健康, 对身体不适, 不能练习的不允许勉强练习, 也要克服能练习但不想练习的懒惰思想。

三、要特别关注“五类”学生, 建立健康档案, 制订运动处方, 合理安排训练任务

(一) 关注月经期女生

月经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 在月经期, 人体一般不会出现明显的异常变化, 因此, 月经正常的女生在月经期间参加适当的体育运动, 不但不会影响身体健康, 还有利于身体的发育。可以调节大脑皮层的兴奋性和抑制过程, 减轻全身的不适反应, 逐渐消除她们的心理顾虑或不良情绪。

(二) 关注支气管哮喘发作缓解期学生

医学研究分析表明, 支气管哮喘患儿缓解期的脉搏改变、心功能指数、负荷心率百分比都显著高于正常儿, 提示哮喘发作缓解期患儿心肺储备功能已有降低, 在临床上虽无明显症状, 但心血管功能已受到影响。如进入青春期后哮喘仍反复发作或在外界诱因刺激作用下, 心肺功能就可能出现衰竭等表现。我们对哮喘发作缓解期指导患儿要安排适当的耐力性运动练习。

(三) 关注既往心肌炎史学生

心肌炎治愈大约半年后, 即既往心肌炎史学生可在耐力、力量、速度逐渐增加的基础上, 进行一些有氧运动专项训练, 如距离不太长的长跑等。但不能做大强度的训练和比赛, 也不宜进行力量性的举重、摔跤等, 以防止因身体过劳而引起病情复发。

(四) 关注肥胖及体质虚弱, 心肺功能发育差的学生

帮助肥胖及体质虚弱, 心肺功能发育差的学生制定一套循序渐进的中长跑运动方案, 分阶段控制量和强度, 通过运动处方练习, 使其身高、体重、胸围、肺活量等各项指标恢复正常值、提高身体素质, 恢复他们的自信心, 对心肺功能发育差的少年儿童, 通过一些耐力练习, 可以提高体内糖原储备, 增强心肺功能, 增加最大吸氧量。

四、提高自身业务素质, 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趣味性中长跑练习方法

老师的教学业务能力需要不断的自我完善, 我们要在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 积极探讨多种形势的趣味性中长跑练习, 取代简单而枯燥乏味的训练。如情景设置跑:地震等地质灾害逃生跑训练、火炬接力跑;音乐伴奏跑;图形跑;较快节奏连续不断的健美操练习等;

总之, 通过反思, 修炼专业能力、修炼鲜明的中长跑教学特色, 让我们清晰、明确、全面的把握中长跑教学, 逐步让全体学生都融入、参与进来。构建“老师不再怕教、学生不再怕练”的中长跑教学的共同愿景。

参考文献

初中体育课教学反思 篇8

2016年11月2-5日在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景城学校举行的江苏省初中体育与健康优秀课评比活动圆满落下帷幕。本次参赛选手都是通过区、市、省层层选拔后进入最后的现场实践课总决赛。要想入围,唯有拥有扎实的文字功底、精良的教学素养、娴熟的课堂驾驭能力才能过关斩将,从全省优秀教师中脱颖而出。在本次比赛的选拔、现场实践课总决赛准备过程中,笔者对《水平四技巧(滚翻类)之远撑前滚翻》一课进行了精心设计,取得了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一、教材分析

远撑前滚翻是前滚翻的延伸和鱼跃前滚翻的基础,属于过渡教材。远撑前滚翻技术与前滚翻技术相比较有如下三个改变:一是身体姿态的改变。前滚翻是蹲撑,远撑前滚翻是蹲立;手臂由静止撑垫到主动前撑;二是动力的改变。下肢蹬地力量加大,积极将身体重心前移,打破原有身体的平衡状态;三是从技术结构上,远撑前滚翻较“蹲撑”前滚翻,在空间上有“位移”的本体感觉,导致学生有胆怯的心理。所以,在教学设计中应逐渐改变“运动条件”,循序渐进诱导学生学会远撑前滚翻。

根据教材技术特点及结构特征,本节课的重点是:远撑、蹬地用力;难点是:屈肘、低头团身的衔接。

二、教学流程及教学各环节的设计理念

教学环节1:队列队形练习

队列队形行进中良好的身体姿态、规范的动作演练能归正学生在后续教学中严肃认真的学练态度,这样既能提高练习效果又能规避因不规范的练习造成的运动损伤。

设计理念:队列队形常以乏味示人,笔者在设计时为了增强队列队形可看性和技术含量,设计了与课堂主场地相适应的横队右转弯走,与主场地衔接,同时起到了分组的作用。

教学环节2:巧妙设计热身活动

经过队列队形练习后,学生们一人一垫,让安安静静在场地等待的垫子“推”动起来。推垫子必须是“手撑脚蹬”才能向前推动。这一游戏自然地将本堂课中的主要身体姿态“远撑、蹬地用力”植入其中,让学生初步建立肌体感。同时,滚翻类技巧中,低头团身是跟随始终的身体姿态,所以在热身操环节,笔者将低头团身、撑地蹬地等动作设计成一套热身操,为后续教学作铺垫。

设计理念:体育课的气氛应该是满堂欢快、形散神聚的。笔者在队列队形的练习后,还体育课堂以“真面目”——动。难道垫子在学生身边,仅仅是用来作为前滚翻道具吗?垫子不可动,只能在原地,就为了体操课堂的“器材规整”吗?针对这些问题,笔者进行了思考,并根据初中学生最喜欢动感的心理认为,只要规范了练习要求,他们一定能做好。于是在热身部分,笔者大胆设计了游戏“推推乐”,在音乐陪伴下学生们欢快地将垫子推动起来,沿着场地轨迹前行如行云流水,满场欢乐。其中也有笔者的担忧:垫子推起来了,怎么能回到预设的练习场地?于是,就设计了换个方向推回来的环节。每一个环节,预设各种可能的情况,解决这些“可能”的发生,课堂便不会出现“放出去收不回的尴尬”。

教学环节3:围绕教材重难点开展教学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能够根据教材特点抓住重点,根据技术特性和学生情况突破难点的方法,便是好方法。本节课设计以逐渐改变“运动条件”,引导学生从身体姿态上、动力逐渐改变下开展教学。分别在远度1下引导改变身体姿态:蹲立、远撑,同时加大下肢蹬地力度,轻松远撑过远度1,顺利完成前滚翻;在远度2时,蹲立远撑的身体姿态又无法完成滚翻动作了,那改变“远撑”为“摆撑”,提高“撑”的远度。

此时,经过诱导性学练后,随着远度的不断增大,远撑前滚翻的难点“显山露水”:在摆撑幅度加大和下肢蹬地动力加大的情况下,学生在摆撑撑垫的同时,“屈肘低头团身滚动”的衔接出现困难,于是在教学中设计了“推小车”滚翻的辅助练习环节。本节课中的“推小车”只“推”不“前行”,学生“屈肘低头”滚动向前,在同伴助力下,让学生们真切感受远撑时身体在空中的瞬间动作体验。

设计理念:在设计这一环节时,笔者曾经顾虑:这是两个人的合作练习,关键技术是“帮助者”能否稳稳地将“练习者”的双腿抬起。学生都有俯卧撑的技能基础,只要在练习中告知“帮助者”双脚前后站立不移动便能开展练习,于是大胆地将这一环节设计融入课堂。事实证明,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是可行的、有效的。从侧面说明,只要设计的手段是符合学生生理特点和技能要求的、方法是学生感兴趣的,学生必定认真对待。

教学环节4:均衡身体运动负荷,设计补偿性运动内容

本节课主教材是远撑前滚翻,运动强度适中,那么,在副教材中,应该让学生动起来,跑起来,运动强度大起来。于是就利用垫子作为障碍,设计了“过障碍”练习。

设计理念:“运动技能”教学应该是“运动促进健康”的教学。一堂让学生受益的体育课,学生不但能学会技术,同时体能应该得到有效增进。在“过障碍”活动中,以相同时间内过障碍的多少来决定胜负,激发初中生的好胜心,在有限的时间内争取更多的次数,这样运动强度就加大了。

三、特色亮点

从教育学角度看体育课,一堂有可看性的体育课应该是教学各部分环环相扣、承上启下,技术结构相辅相成;教学方法有新意、有质感、耐人寻味的。本堂课在设计中,凸显以下细节与亮点:

1.场地布置美而简,组织调动简而精。从队列队形后的八路纵队走向练习场地,到练习中的集合和分组,场地布置美、队伍调动简,充分将课堂时间用于教与学。

2.教学语言精而准。体育课堂教学对体育教师语言的要求是精讲多练、言简意赅,给学生留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到活动中去。本节课中,教师的专业术语力求准而易懂、语言表达力求精而掌握好时机;口令作为体育课堂教学特有的“语言”力求适时而干脆、清晰。

3.课堂演绎有主线,课程价值多元化:育知、育德为育人。体育课程承载的价值不是单一的,本节课结合体操技术,精心设计教学语言,逐渐引入,层层推进“育德于技能、寓技能于生活”的课程理念。以“生活中你们有被绊倒的经历吗?”为导入语;“生活中困难时时处处有,你们要靠自己努力前行,你行的”为形式,激发学习热情;用“前行方向靠自己掌控,努力程度由你决定,你试了吗?”鼓励学生学习;“同伴困难之时,别忘了提供强有力的帮助,帮助要可靠”激励学生“你们安全了、你们的家庭就幸福了,老师就放心了”等形式升华主题。

4.学练分层,关注个体。本课学练形式有个人练习,基本技术、小组协作练习,互学互助、异质分层,男女生在不同“运动条件”下完成不同的“运动课题”等不同的练习形式,实现人人都有“跳一跳”就能达成的学习目标,尊重个体差异,有效促进个性化发展。

四、改进与提高

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生成过程,在课堂生成中有很多可变的因素,导致课堂教学落实中的某些环节有待商榷、改进、提高:

1.课堂中的集合次数稍多了些。本次比赛,按大会安排,在课间将穿插专家点评,所以所有项目均在操场上举行,以利于来自全省的观摩教师能相对集中一起看课、评课、探讨。本节体操课在足球场开展教学,操场区域大,在教学中唯恐学生听不清,所以在教学环节推进中,集合的次数比预设的多,说明教师的课堂驾驭能力需要提升。

2.整堂课的场地安排是圆形,在课堂教学中讲解与示范的面需考虑周全。

小学体育教学反思 篇9

那么怎样才能真正地让孩子参与到体育学习中来呢?根据我的经验, 下面谈谈我的看法:

1.要综合利用教材和场地以及学校提供地器材, 创造出和谐轻松的教学环境和课堂氛围, 要让孩子们全都活动起来。老师要在教材内容上下工夫, 融入自己的教学风格, 大胆进行尝试, 让体育课变得不再沉闷, 让体育课变得轻松起来, 让孩子们自由起来, 这样才能更大限度地提高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另外要让孩子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 这有助于增强他们的体质, 培养良好的习惯。

2.要把握教与学的双边互动特征, 遵循一般的教学原则, 让某些特定的动作技能形成规律性, 和孩子们自身的发展规律结合起来。我们设计课的进程可以按照“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乐起来——让学生想起来”的规律。

3.老师可以以身作则, 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 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 让孩子们组成简单容易辨认的队形来参加一些有趣味的活动, 这样他们的锻炼热情才会高涨。

小学生自身特点比较明显, 他们做什么事情都是靠兴趣和好奇心, 如果老师在教学过程中, 利用一些生动有趣的小游戏, 孩子们才能始终对体育课保持热情和积极性。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 神经活动的第一信号占了孩子们神经活动的主体地位。神经系统如果兴奋过度, 那么, 孩子就容易产生“泛化”的结果。其表现是孩子明显活泼, 但是注意力极其不集中。虽然模仿的能力很强, 条件反射俱佳, 学习能力很快, 但是技术的准确性却很差, 经常做错一些动作。碰到这种情况, 我们作为老师, 一定要采用适合他们生长发育的教学方法。

在学习的过程里, 孩子们的情绪始终处于亢奋阶段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体育锻炼中, 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参加活动, 经常出现一些问题。这些现象都是客观存在的, 老师要适当地指导, 告诉他们什么是对的, 什么是错的。如果还有个别孩子再做错时, 老师要及时教导孩子, 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帮助他们提高对自己的控制能力。老师能够进行恰当及时的指导, 这无疑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他们得到了老师的关爱, 从而认识到自己的问题, 提高了自己的控制能力。

初中体育课教学反思 篇10

一、游戏设计应体现生动有趣, 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体育游戏的创编不仅要内容健康, 更要体现游戏的趣味性和新奇性, 这样才能符合小学生活泼好动、喜欢新奇的特性, 真正调动起学生参加活动的积极性。一种游戏往往有多种做法, 在练习时, 教师也要注意定期变换, 体现体育游戏的灵活多变, 在新奇、愉悦的氛围中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 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 在中低年级的“跑与游戏”的教学中, 在教师示范引导的基础上, 为了让学生掌握跑的基本方法, 掌握高抬腿跑时重心高、大腿高抬, 前脚掌着地;后蹬跑时支撑脚充分后蹬, 摆动腿积极前摆, 通过跑与游戏的教学, 我结合儿童的身心, 从内容和形式上设计出了具有多样性、趣味性、竞争性和娱乐性的小游戏, 比如斗牛士、拔河、蚂蚁搬家等。让学生自由结伴、任选玩法, 以8 人为一小组, 开展10~15米快速冲刺练习, 用最短的时间冲过终点线, 统一练习, 以锻炼学生快速跑的能力, 再以折返接力比赛的形式, 5 小组竞技比赛, 培养学生的赛场拼搏精神。整堂课学生都能保持较高的学习兴趣, 在游戏和比赛的过程中, 我时常注意提醒学生高抬腿跑时支撑腿蹬直;后蹬跑时充分向后蹬地, 抬腿送髓, 节奏感强。

在跑与游戏的教学中, 新颖、有趣的练习方式, 在多样化、儿童化、游戏化的练习氛围中, 使原本注意力较分散、不易集中的学生都能以饱满的精神进入学习状态, 使学生掌握跑的基本方法。

二、游戏设计应体现合作意识的培养, 有利于学生掌握教学内容

良好的性格对学生的学习、心理健康和将来的人际关系都具有重要影响, 而小学阶段正是性格形成期。因此, 在体育教学中, 教师也应注意对培养学生的良好性格, 在体育游戏中教会学生应该怎样与他人和谐相处, 培养他们乐于合群的性格。

例如, 在三年级“立定跳远”的教学中, 一开始, 我注重情境创设, 把学生带到画满荷叶的操场上, 让学生听着音乐, 学着青蛙跳跃的样子在荷叶上去找“食物”, 游戏过程中, 掉到水里的青蛙要回到岸边后才能继续跳到池塘去找食物, 找到食物的同学要把虫子放到岸边的盒子里后再继续去找食物。让学生自由练习, 看谁跳得最好, 选出优秀者。然而在这个生动的学习情景中, 我还是发现有个别学生坐在一旁观看或四处走, 不愿参与活动。正所谓“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我随即改变策略, 在学生自由练习的基础上开展分组练习, 在对学生个体评价的基础上增加了对小组整体的评价, 在小组合作中, 原本不愿意参与的那些学生, 也开始主动学习、讨论、练习, 这样调动了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可见, 小组合作练习的开展, 使学生的学习成为一种自觉自愿的行动, 让学生在有趣的情境中, 互助互学, 掌握动作要领, 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拼搏精神, 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自己的水平。

三、游戏设计应体现创新能力的培养, 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素质教育下, 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在小学体育教学中,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实施传统体育教学改革、增强体育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就需要教师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给学生提供展现自我的机会, 满足学生多方面、多层次发展的需求, 教学效果自然会有所增强。

以日常体育教学的集队为例, 学生的集队大都是四列横队, 老师讲这样排就这样排。时间久了, 学生难免会感觉单调。教师不妨让学生自己主动思考为自己的班级设计一种集队队形, 如四路纵队、梯形、双圆形、六路纵队等, 以每隔一周变换一种由学生自己设计的队形, 这样一来, 学生的集队速度得到大大提高, 创新欲望不断增强。再如, 中年级“掷实心球”的教学中, 教师可以改变原本的教师动作示范→学生机械模仿→教师再示范→由教师指导纠正的传统教学方式, 让每位学生一个羽毛球, 然后让学生利用他们手上的羽毛球进行自由玩耍, 再让学生讲出他们在投掷羽毛球时候身体是怎么样用力的。最后让学生通过玩球, 相互讨论总结出在投掷实心球时手、脚、用力要如何。这样的“启发式教学”“情景教学”“自主探究学习”“小团体教学”“发现探讨教学”等模式, 正是对实施传统体育教学改革的一大突破。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优化了传统的体育课堂教学, 更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只要教师能够充分地认可与鼓励学生的每一次“与众不同”, 就会让学生创新的火苗越燃越旺, 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总之, 体育游戏是实现寓教于乐的积极教学方法。只要我们教师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积极反思并及时改进教学中的种种不足, 就一定能使学生在“乐中练, 动中练, 玩中练”, 真正热爱运动、热爱体育。

参考文献

[1]朱杆林.小学体育游戏教学反思[J].江西教育.2014.11:62

上一篇:高校大学生自伤事件下一篇:性格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