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专业二年级学生

2024-07-08

英语专业二年级学生(精选十篇)

英语专业二年级学生 篇1

近年来, 我国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蓬勃发展, 为国家输送了大量优秀的英语专业人才, 在祖国建设中功不可没。然而, 英语专业也面临着严峻挑战。英语专业目前面临的两难困境, 是听说读写译语言技能优势的逐步丧失, 以及思辨能力、分析能力方面劣势的日益明显。2000年新修订的《教学大纲》明确指出高等学校英语专业培养的是“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广博的文化知识”的复合型英语人才。并且将这一目标具体化为“扎实的基本功”, “宽广的知识面”, “一定的相关专业知识”, “较强的能力和较高的素质。”要实现这一目标, 惟有对我们的英语教学进行改革方能如愿。当然, 英语专业的改革复杂而又艰巨, 外语界的同行们在教学理念、课程设置、培养手段、评估体系等诸多领域孜孜以求, 进行了很多有益的尝试。本文试图较为具体地探索英语专业二年级综合英语的改革。

很长时间以来, 我们习惯将四年制本科英语专业的教育分成基础阶段和高年级阶段, 事实证明, 这样机械地把四年整体的教学割裂开来弊大于利。2000年的新大纲就果断地摈弃了这一作法, 将两本大纲合而为一。“与原有的两个大纲相比, 新《大纲》则要强调四年本科教学的整体性和连贯性”, “有必要把四年的本科教育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 (何其莘:2001) 。

二年级更应该是低年级向高年级过渡阶段, 是为高年级的翻译和写作等应用能力的进一步提高打下牢固基础的阶段;二年级的综英课程不仅要进行语言基本功的训练, 更应为高年级专业知识的传授铺设道路, 同时发展学生辨证思考的能力, 大学四年是青年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我们认为二年级是关键的关键。在这一年里, 他们经过前一年的时间, 适应了大学生活, 不再是对一切都倍感好奇的新鲜人。从年龄特征而言, 他们大多数跨入了二十岁的阶段, 逐步摆脱了懵懂少年的稚气, 思想日益成熟, 是知识积累和能力提高的黄金时期。综合英语作为一门对学生各种英语语言能力进行综合培养的主干课程, 应该做到:将听说读写译等语言能力的训练有机结合, 培养学生就广泛话题进行口笔语交际;以课文内容为例, 指导学生熟悉英语各种文体, 了解文章的篇章结构和用词差异, 体会作者为达其写作目的而运用的写作技巧;介绍英美文化, 提高学生对中英语言和思维差异的敏感性;与此同时灌输人文思想, 培养他们的分析能力、思维能力, 寻求“教书”“育人”的相互结合。

二、综合英语课程改革方法探索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明确指出高等学校英语专业培养的是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广博的文化知识的复合型英语人才。并且将这一目标具体化为扎实的基本功、宽广的知识面、一定的相关专业知识、较强的能力和较高的素质。我们认为, 根据这一目标, 可以将综合英语课程的教学分为语言、学习能力、素质教育三个相辅相成的方面。

语言板块是最核心的, 包括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何兆熊指出, 最近三年英语专业四级的及格率仅为60%, 说明到二年级结束学生的语言基本功还是不够扎实, 不同程度地存在语法概念不清, 书面表达时遣词造句失当等诸多问题。所以二年级综合英语教学在语言形式方面要训练学生的语言技能, 以语音语调、语法、词汇训练为核心, 全面提高听说读写译的水平, 做到准确、流利、得体。在内容方面, 要兼顾知识面的广度和思维的深度。综合英语课程的课文应该涵盖多种文体, 涉及古今中外、人文学科、自然科学的方方面面, 尤其要丰富学生关于英语国家的知识。语言学习不是一个单纯的学习语言的过程, 课文提供的也不仅是学习词汇和语法的篇章, 而且是拓宽知识面, 培养思辨能力的有效途径。

大学的基本任务之一是要培养学习能力, 即“学会学习”。这是实现终身教育的一个前提, 是人才持续成长的关键。这些能力包括知识汲取、分析解决问题、逻辑思辨等多个层面。这对于外语学生特别重要。因为传统的外语教学中主要是运用大量的机械思维, 较少运用辩证思维。要尝试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教学方法,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确立学生主体地位, 提高运用新知识的能力, 加强辨析和创造性思维的锻炼。要突出英语语言的时代特征, 将课文内容加以拓展延伸, 与当前国内国际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宗教信仰等方面紧密结合, 创造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 训练学生的英语感悟能力和思辩能力。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是不仅有良好的语言技能, 还具备文化底蕴和后劲的人才而不是工具。

大学四年是青年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二年级是“关键的关键”。因此我们的教育不仅仅意味着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开发学生的智力, 而且意味着对学生德行、品格、性情的熏陶以及灵魂的塑造。通过语言的学习, 引导学生理解包含在其中深刻的人生哲理, 进一步认识主客观世界, 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明辨是非、健全人格、陶冶情操, 从更高层次上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乃至整体素质, 完成我们对学生的全面培养。

以上述内容为指导思想, 课题组拟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这几方面进行探索。

教学目标的改革体现在以下方面: (1) 扎实的英语技能是英语专业的根本。二年级学生必须有较高的英语语言水平, 良好的口头和书面表达才最能反映英语专业的优势和特色。 (2) 合理的知识结构。二年级学生应具备英语国家的基础知识, 具备在较高层次使用双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从双语逐步向贯通中西过渡。 (3) 优良的综合素质。学生应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较强的沟通能力、合作能力、组织能力, 有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内容上, 要继续强化语言技能, 突出语言运用能力。不再只偏重于语法, 而是把语言视为由有关语音、词汇、语法的结构规则和这种语言所属文化的各种因素共同决定的, 让学生有意识地注重文化、思维和语言之间的有机联系。注重向学生输入英语各种文体的篇章结构特点和用词特点, 明确地向学生介绍中外文化差异和词语内涵意义的差异。通过语篇分析, 有的放矢地向学生传授有关英文语篇思维模式, 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教学手段上, 要灵活运用多种方法, 充分发挥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采用对话、小组讨论、大组汇报等方式, 实现师生互动。鼓励学生开展探究式学习, 通过问卷访谈、实地调查、网络等渠道搜集资料, 分析问题, 把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变为学生主动学的过程。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 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积极推进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外语教育领域的运用, 改实施课堂和计算机网络相结合的立体化教学。

结论

二年级是四年本科学习的关键时期。是学生从低年级向高年级过渡的重要阶段。综合英语作为二年级学时最多的课程, 无论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法都急需改革, 以适应新时期对外语人才的要求。

摘要:高等学校英语专业二年级是低年级向高年级过渡阶段, 是为高年级的翻译和写作等应用能力的进一步提高打下牢固基础的阶段;二年级的综英课程不仅要进行语言基本功的训练, 更应为高年级专业知识的传授铺设道路, 同时发展学生辨证思考的能力。

关键词:英语专业,二年级,综合英语,改革

参考文献

[1]何其莘.培养21世纪的外语专业人才[J].外语界, 2001 (1)

[2]王守仁.加强本科英语专业“学科”的建设[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1, (2)

二年级学生英语自我介绍 篇2

当我们在一个新环境中,我们通常会被要求作自我介绍,自我介绍可以给陌生人留下一个好的印象。写自我介绍时总是没有新意?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二年级学生英语自我介绍范文(精选3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二年级学生英语自我介绍1

Hello, everyone!My name is Hu zhuoxuan.Im nine years old.I have many hobbies.I like sing songs.And I like eating hamburgers.I like playing violin.But I dont like playing football, and I dont like playing computer games.I hope everybody likes me.Thank you!

译文:

大家好!我的.名字是胡卓璇。我今年9岁了。我有很多爱好。我喜欢唱歌。我喜欢吃汉堡包。我喜欢拉小提琴。但是我不喜欢踢足球,我也不喜欢玩电脑游戏。我希望每个人都喜欢我。谢谢你!

二年级学生英语自我介绍2

Hello, everyone, I am very happy to stand here to introduce myself.My Chinese name is luYuan, my English name is Helen.I am eight years old.I study in Taizhou Foreign Languages School.I am easy-going and optimistic.I am good at learning and always have good results in exams.My shortcoming is sometimes I am careless.My strong point is full of confidence.译文:

大家好,我很高兴站在这里介绍我自己。我的中文名字叫陆源,我的英文名字叫海伦。我8岁。我在台州外国语学校学习。我随和和乐观。我擅长学习,考试成绩总是很好。我的缺点有时我粗心。我的强项充满信心。

二年级学生英语自我介绍3

Hello everyone, my name is Zhou Yuan, is a primary school student in grade two.I am a boy loves a lot, such as drawing, practicing martial arts, calligraphy I have love, but I like best is running, every class I and his classmates Lv Suhuan running.I was a greedy boy, see good, I quickly ran home, mom to give me pocket money.I was a little boy with a careless, I am happy to have a test in the fortune hard Xin, got 99 points, the next time I must not be so careless.This is me, a greedy, careless and lovely boy.译文:

大家好,我叫周原,是个小学生,在上二年级。我是个爱好多的小男孩,比如说画画、练武术、写毛笔字我都喜欢,但我最喜欢的还是跑步,每天下课我都要和同学吕苏环一起练习跑步。我还是一个贪吃的男孩子,看到了好吃的,我就会快速地跑回家,叫妈妈给我零花钱。

我还是一个粗心大意的小男孩,有一次考试我把幸福的“幸”写成了辛苦的“辛”,考了个99分,下次我一定不能再这样粗心大意了。

英语专业二年级学生 篇3

【关键词】翻译专业;英语语音; 问题与对策

一、前言

语音教学是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英语学习的第一步,也是整个英语学习的基础。它同学生听、说、读、写四方面技能的发展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良好的语音语调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英语整体水平,如提高单词记忆效率,增强语感,掌握句子语序以及语法规则,欣赏英语诗歌散文等。语音对英语听力水平的提高更有直接的关系,Rubbin (1994) 提出影响听能的五大障碍,指出说话者的发音特征为其中之一。因此能说一口地道的英语,有利于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同时也会为学生将来从事跨文化的交流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翻译专业一年级学生语音情况调查及分析,对所产生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归纳,并提出完善语音教学的建议,对语音教学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在翻译专业教学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来自各地的学生语音基础有很大的差别。英语语音好的学生可谓凤毛麟角,绝大多数学生的语音都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发音不标准,不能正确拼读单词,朗读时不注意连读、失去爆破、节奏等。影响学生英语语音表达的因素有很多方面,如学生通过以笔试为主的高考进入高校进行专业学习,因此在语音训练方面花费的时间和精力不够;有些学生来自大城市的外语学校,入学时就已经具有比较好的语音基础;有些学生的发音不够地道,带有明显的地方口音;还有些学生,由于在语音学习的初级阶段受到师资、教学设备等条件的影响和制约,语音基础不扎实。

因此,如果不打好英语语音基础、不重视英语语音的矫正,即使学生语言素质再好,也势必影响翻译专业学生在未来翻译活动中各方面的发展。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对理工科大学生翻译专业一年级学生语音问题进行了调查与分析,以找出其症结所在,并针对教学现状提出建议,以期提高翻译专业学生英语语音水准及英语语音教学的整体水平。

二、研究方法

(一)调查对象

本研究的调查对象是华北电力大学翻译专业一年级学生,目前为我校翻译专业本科阶段第一届学生。相比历年我校英语专业招生情况,本届学生第一志愿录取率远远高于二志愿录取率,因此学生语言的基本素质较好。同时,由于面向全国招生,因此学生英语语音发音也各有特点,且容易出现地方口音影响英语发音的情况。

(二)调查工具

为了更全面地了解和指导翻译专业学生的语音学习,结合学期测验情况,笔者在华北电力大学翻译专业学生中做了一次关于语音习得的现状和需求调查及访谈,以了解在这一阶段语音教学的情况及不足之处,并提高翻译专业的语音教学。问卷调查在我校翻译专业共26名学生中进行,收回有效问卷26份,问卷调查分三个层次:学生对语音的认识、学生的语音情况、语音教学及学习的改进的建议和措施,问卷还针对学生对于各层次的理解和认识还划分了0~10共十一个级别,从客观上可以看出学生普遍的学习情况和倾向。

三、结果与讨论

调查共收到26份有效问卷。

从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出,在英语语音地位方面,大多数翻译专业学生都认为英语语音学习极为重要,但他们对语音训练的重视程度还是不够。在英语语音学习所占自己学习时间比重上,共有14名学生选择了“6~10”,占全部学生人数的53%。因此在人数比重上并没有特别明显的优势,说明学生的语音训练时间及时长上还需加强。

在英语语音习得方面,共有16名学生认为自己主要通过看英文电影或听英文歌曲辅助学习英文,占全班人数的64%,说明学生课外学习英语语音比重较大,教师仅起到指导作用。

在音段音位上,学生普遍都认为尽管自己能发出大部分元音与辅音,但是个别元音和辅音还需要长时间训练才能有所提高。在超音段音位方面尤其是节奏与连读,大部分学生认为比较困难。此外,在调查问卷中学生普遍没有反映失去爆破的问题,对失去爆破的重视程度不高同样这会使他们在听力中对单词辨认程度减弱。

在英语语音初次接触学习阶段,12名学生从小学或更早开始系统得接触语音知识,占全班人数的46%;10名学生从初中开始系统得接触语音知识,占全班人数的38%;4名学生之前从未系统得接触过语音知识,占全班人数的16%。根据Steinberg的研究,控制发音器官的运动神经技能在10岁到12岁时开始衰退,所以儿童学习第二语言的发音有绝对的优势。笔者认为大部分学生系统得接触英语语音知识较早,因此,对英语语音知识有一定的认识。然而,在学期测验中,学生元音和辅音这两类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是或多或少有一些问题。在对学生的访谈中,大多数学生反映在小学、中学阶段,虽然接触到了语音知识,但是教师不重视语音训练,这使他们在语音形成的关键时期没有获得良好的训练及提高,导致他们语音基础还不够扎实。

在生源地调查方面,翻译专业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各地的方言也制约了他们的语音语调。虽然,大部分学生感觉自己能正确发出元音与辅音,方言对英语发音影响不大。但在学期测验中,不少学生发音并不标准,方言影响明显,如重庆、贵州、广东、广西等地学生不能区分[l]与[n],因为[l]与[n]在他们的方言中是等同的,他们总会把“light”同“night”混淆。

四、启示与建议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有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及侧重点。针对翻译专业学生的语音学习经历、英语语音水准因材施教。如打破传统按部就班的教学模式,将重音与节奏贯穿于整个学期的教学活动中,以帮助学生提高英语语音语感及语言表达的流利程度。

其次,应采取课堂教学和课外辅导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通过问卷调查,不难看出课外学习对学生语音提高的重要性。因此,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集中或个别的课外辅导,以帮助学生强化课堂所授语音知识和技能。

另外,教师也必须不断得进行英语语音训练、积极参加语音教学方面的论坛、会议等,以吸收借鉴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如“直接教学法”, “听说教学法” 及“交际教学法”等提高教学效果。此外,教师还应营造更多的英语语言氛围,如举行演讲赛、辩论赛、诗歌比赛等辅助学生提高对英语语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这样,通过全方位的英语语音教学,翻译专业学生的英语语音基础将会进一步得到夯实。对学生将来口语表达,特别是口译实践方面起到相当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何善芬. 英语语音教学中英汉对比的几个方面[J]. 外国语,1987.

[2]桂灿昆. 音位理论及其在英语语音口语教学中的应用[J]. 外国语,1980.

[3]罗立胜、张莱湘. 英语语音教学的回顾及对目前英语语音教学的几点建议[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10).

[4]肖靖. 关于非英语专业开设英语语音课的若干思考[J]. 教育与职业,2006(8).

[5]张冠林. 大学一年级英语语音练习手册[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

英语专业二年级学生 篇4

关键词:应用,文化教学,精读教学

1 The Ignorance of Culture Teaching

As we know,intensive reading is a basic and fundamental subject for an English major.Its main objective is to let the students understand and grasp the basic rules and forms of English,and then to use them correctly and freely by a series of teaching and training activities of listening,speaking,reading and writing.

Therefore,there is always a false idea:once we obtain this objective,we know English very well.Culture teaching is not necessary or important at all,or even can be ignored or omitted.

2 The Definition of Culture

To understand the importance of culture teaching,first,we’d better know what is culture.

The new world encyclopedia of America of 1974 defines it as the follows:“it is the totality of the spiritual,intellectual,and artistic attitudes shared by a group including its tradition,habits,social customs,moral laws,and social relation.Sociologically,every society,on every level,has its culture.The term has no implications of high development.[1]

According to Nida—a famous American translator,culture falls into 5 types:ecology,material culture,social culture,religious culture and linguistic culture.[1]The discussion of this paper is organized according to this classification.

3 The Relationship of Language Teaching and Cul-ture Teaching

Since culture includes so many aspects,then what is the relationship of language teaching and culture teaching?

Language is part of culture.It is the signs and carries of culture.On one hand,culture influences language expressions,or even thinking,and tells us what is acceptable or sensible in a particular situation;on the other hand,language reflects or indicates its culture,for example,we Chinese greet casual acquaintances in the street by“gan ma qu?”(干嘛去?)or“chi fan le ma?”(吃饭了吗?),while for culture differences,English people usually utter“Hi”or“Hello”instead.[2]

English,as a language,surely can’t be learned by being separated from its culture,English teaching,especially,intensive reading teaching is no exception.

4 Requisitions of Culture Teaching in Syllabus for English Major

Culture teaching requisitions are clearly stated in the Syllabus for English major.It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on culture teaching:the students of English major should have not only a solid knowledge of English language but also a wide range of culture knowledge.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should aim at the improving of the students’moral,cultural and psychological qualities.

Consequently,culture teaching should not be ignored.

5 The Practical Need of Culture Teaching

So much have we discussed culture teaching in theory.In practice,we also feel the great need of culture teaching.Students may come across some cultural knowledge in our teaching.If the teacher doesn’t explain or can’t explain them very clearly,this will influence their understanding of the sentences,thus even the theme of the whole passage.

In a word,it is necessary and important to teach some cultural knowledge in intensive reading teaching theoretically and practically.

6 The Application of Culture Teaching in Grade Two Intensive Reading Course Book

No matter what kind of course books may be chosen,there is something in common:cultural knowledge exists everywhere Just take intensive reading course book as an example(《综合英语教程》第三册,第四册,邹为诚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the need to learn culture is obvious from the very beginning to the end.For instance,in Unit 1,My Father,Book 3,there is an item about expressions for personal appearance or one’s looks.Students may list many possible words,then a basic explanation is needed,otherwise,embarrassment will occur if the students misuse them.They may take it for granted that they can use all the expressions as they like.As is well-known to all that,in the west,people especially women are not pleased to be talked about their age and weight,so the teacher should remind them of this cultural difference.

Now,this paper will introduce the implication of cultural teaching with some typical examples according to Nida’s classification.

6.1 Ecological culture teaching

To most students,ecology is such an unfamiliar science,so they pay little attention to it,let alone ecological culture.

In Book 4,Unit 8,Humming Bird Winter,it is necessary for the teacher to introduce some ecological knowledge,such as the rising of world temperature,Green-house effect,contamination of industry,etc.Only when they know the damage of environment can the students completely understand why the writer should let go of something he’s treasured.

6.2 Material culture teaching

A typical example of material culture teaching is Unit 9,Chinese Food in Book 4.The writer employs lots of evidences to support his theme:Chinese food is a healthful food.If there is no comparison of the two foods,how can the students tell which is more suitable or better?especially at a time when lots of young Chinese generation madly pursue the western eating culture.

6.3 Social culture teaching

In Unit 7 Out of the Mists,Book 3,there is such a sentence“we are all indignant when he told us that he had knocked up the landlady of a country pub called the Rising Sun two miles from our lodgings,who was so cross at being woken that she refused to give him directions.”[3]I still remember clearly when I read this sentence for my students,one of them was so puzzled that he stood up and angrily questioned why the landlady was so indifferent.What’s more,another was confused at the Victorian philosophy.This apparently reflects their shortage of social cultural knowledge.If they know the history of World War I,World War II and the Victoria Period,they could understand it easily.

6.4 Religious culture teaching

Religious culture forms an important part of western culture and also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ir life.For example,in Unit3,Why My Great Uncle Gave up the Ministry,Book 3,if the students don’t know what their religious beliefs are and what does a Baptist do,they would not know what a pastoral call is,and why my great uncle was so regret that he finally gave up the ministry.

We know,in the west,it is compulsory for a Christian to go to church every weekend,they pray and tell God what wrong they’ve don’t for his forgive.A Baptist has the duty to visit his Christians for spiritual or religious needs,so when he made such a mistake,he can’t bring himself to tell the truth,he felt heavilyburdened and guilty,till at last relieved himself by retiring from the ministry.

6.5 Linguistic culture teaching

A knowledge of English language is necessary for an English major.Such sentence is a typical example“The English language is just such a hybrid.It began its career just under two thousand years ago as a form of ancient German,collided with a special kind of old French,was subjected to several waves of Latin and a flood of Greek,and since then has acquired bits and pieces of every other language that its users have ever been in contact with.”[2]Before teaching the text,the teacher needs to explain the history of English and its dialects first for the sake of better understanding.

7 Conclusion

Cultur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language.To learn a lan-guage well,we’d better know its culture behind.By analyzing thepresent fact of ignorance of culture teaching,the relationship ofculture and language teaching,the practical and theoretical needsof culture teaching,this paper finally focuses on the applicationof culture teaching in intensive reading teaching with some explic-it examples.Owing to the limits of material and the author’s ownresearch knowledge and experience,there are some shortcomings,so we hope it will be a little helpful to intensive reading teachingand other researches.

参考文献

[1]郭著章.英汉互译实用教程[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3:229-230.

[2]张鑫友.语言学教程学习指南[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389-390.

小学生二年级英语作文 篇5

I have a pet and it is my dog .In my eyes ,he is my closest friend in the world .He is loyal and cute.When I am alone,he can play with me.When I feel sad ,he always touches my foot with his claws.Mostly after that ,I always feel better and more happy .It is all because of he.So,I love my dog and we are best friends .

小学生一年级英语作文:我的`可爱老师(My Lovely Teacher)

There is a lovely teacher in our class. we like her as our friends. we would like to tell her everything, sadness and happiness . She helps us on our lessons and guides us on other things. I am happy to have such a good teacher.

英语专业二年级学生 篇6

[关键词]电影英语专业课外活动

引言

电影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外语院校中很多都开设有影视欣赏和视听课程。这些课程一般要开设在高年级。与此有关的教学活动都是根据高年级同学的能力展开的。本文着重阐述电影在英语专业一年级课外活动中的应用及应注意的问题。

一、英语原版电影进入课外活动的重要性

首先利用电影进行英语学习是中国独有的一种学习模式。英文电影大大的弥补了把英语作为外语学习的过程中,没有适合的语言环境,没有足够的语言输入的现实。英语专业一年级的学生,要适应诸多的英语学习方面的变化,把英文电影引入英语专业学生的课外活动可以更好的帮助他们顺利适应这些变化。

1.为学生引入原汁原味的文化,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英语专业一年级的学生刚刚从走进大学。对该阶段的英语学习还有许多不熟悉的地方。例如中学阶段的英语学习更多是围绕语言本身发生的,以语言结构词汇和语法的学习为主。

而在大学阶段,英语专业的学生要全方位的学习英语,了解英语。因为语言学习的实质是以语言结构为载体,对于文化的吸入和消化。因而必须在语言学习中溶入文化,才能使语言具有生命力,学习具有感召力。通过学生可以非常直观地了解和接触原汁原味的英语文化,在真实的情景中感受英语的应用。全方位的体会英语的魅力,激发学习英语的兴趣,为以后四年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利用英文电影,促进学生对语音学习的热情

根据英语专业大纲的要求,在一年级的第一学期开设英语语音课程。训练学生正确的发音,以便达到英语专业大纲的二级要求,即能自觉地模仿和纠音,正确掌握多音节单词、复合词和句子的常见重音模式:初步掌握朗读和说话的节奏感,并注意轻重变化对意义表达的影响:初步掌握语流中的语音变化规律、连续、辅音爆破和语音同化的技巧以及陈述句、疑问句和祈使句的语调。英文电影的对白可以提供非常理想的生活化的,特别是非常真实的相关训练的机会。例如可以开展英文电影配音比赛的活动,选取学生喜欢的电影片段,模仿电影对白,展示他们对语音模仿能力。这可以很大的程度上弥补语音课中,纠正长期以来形成的语音错误而给学生该来的挫败感。

3.利用电影,为学生形成全方位的立体的学习模式

英语专业新生要增强课外阅读和听力的练习。传统的听力不能反映真实语言在生活中的能力。在日常交流中,我们的听力理解很少是不借助其他的辅助媒介的。电影为学生提供了更加真实的听和理解的过程。与传统的听力相比,它不会使学生觉得看不到.抓不着,稍纵即逝:电影中的生活,任务,场景和时尚的元素恰恰符合年轻的大学生对新生事物的好奇心,因此电影可以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学习模式。

4.利用电影手段,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和参与意识

一年级的学生渴望有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如果教师为他们创造合适的平台,可以尽最大可能的挖掘他们的潜力,培养学生参与意识。例如,可以让学生把自己学过的某篇课文按照自己的想法改编成剧本,让学生自己来演剧本中的人物,做成课本剧放映。此过程中,从理解,改编,排练到拍摄放映。涉及到各种方面的能力。给不同能力的学生提供从改,写,说,到演等全方位的锻炼。这一过程会让很多学生都找到施展自己才能的机会,从而在新的环境中找到自信心。

二、电影进入课外应注意的问题

首先,教师要把好关注意电影的选择。

要注意选取内容积极向上的作品。一年级的学生恰恰处在人生观的形成时期,要培养和引导学生对外来文化的科学态度,对外来文化要有包容性,培养学生尊重外来文化,珍视本民族文化,培养跨文化交际的意识。

用于语音模仿和配音的电影要注意语言使用的规范性。由于剧情的影响等,有些电影大量使用方言或俚语,要尽量避免这样的电影给学生的理解和模仿带来的困难。例如可让学生试着模仿如《狮子王》、《加菲猫》、《灰姑娘》、《睡美人》、《音乐之声》等电影的精彩片断。

要注意把握难易程度。在此问题上更要遵循语言学家克拉申提出的1+1的原则。也就是电影要稍稍超出它们的理解,不要太难。太难的电影对白可能会使学生更多的依赖图像信息,只图个热闹而不忽视语言的学习。

其次,要注意拍课本剧的活动中,要注意贵在精,不在多。不能要求学生把每篇课文都拍成课本剧,因为拍课本剧是一项比较复杂的活动。用得太多,势必会让学生耗费太多的经历,同时也会让学生产生厌烦的情绪。注意把握原则,课本剧不同于真正的电影,学生也并非表演专业,所以课本剧应该以声音为主要表达的方式,兼而有表演的成分。这才能达到英语专业学生便课本剧的目的。

采取合理措施引导保证学习的质量。电影作为课外学习的形式,除了有些用于教师组织的活动外,大都是自主学习的方式。所以,要采取合理的措施出学生学习的质量。前面提到的电影配音比赛,课本剧的展示自然是较好的督促检查的方式。除此之外,影片中的一些语义学上与中文特别不对称的用法,让学生记录下来。因此,很多学生会学到许多地道的表达方式。

结语

英语专业二年级学生 篇7

由于语言学习或教学的需求不同,在选择适合学生的教材内容时,有必要先知道学习者和教师的需求。需求分析可以“通过获取一些数据(比如,谁是学习者、学习者目前的语言熟练度、教师和学习者的目标和期望、时间限制等数据)来关注语言加工程序的一般参数。”所以我们首先要分析这些方面。

A.对于学生的需求分析(以本作者教学班级的高职学生为例)

平均年龄:20

专业和年级:高职小语种专业二年级学生

目前英语水平:词汇、语法基础不扎实,表达不连贯,长句使用有困难

学生的目标:通过考试、获得证书;在求职及未来工作中能流利使用英语

B.课堂教学的需求分析Needs analysis for the class:

课堂时间的限制:80分钟/周

教学班级的大小:35人左右

可使用的教学设备:多媒体电脑(可播放音频、视频,显示文档及图片)、投影仪

教师的教学目标:突出口语和职业发展

二、评价标准

如何选择教材内容,怎么判定所选的内容是适合自己学生的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判定。

A.选取的内容是否吸引人?

这里说的“吸引人”不是指有优美的彩色图片、阅读舒适的排版。首先,教材内容涉及的话题不能过于陈旧,必须贴近现在的社会问题和学生生活,让学生感到不陌生,进行课堂活动时有话可说。其次,适合学生的文化思想水平,选择的内容应该是这个时代、这个年龄的学生可以轻松理解的。另外,课文的篇幅不宜过长,其中的生词量不宜过多,这点对高职学生尤其重要,他们在中学阶段的英语基础普遍较弱,也没有建立起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信心,过长过难的课文都容易让他们产生逆反心理,放弃学习。但同时,课文中的词汇和句子也不能过于简单,对于我的教学对象而言,他们中大约30%可以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而其余大部分学生没有达到四级水平,所以课文可以以四级词汇为主,但不宜出现过多超出四级词汇的单词。概括来讲,就是遵循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该理论认为,学生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和通过教学所能获得的潜力这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教师的教学应该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带有一定难度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下一发展阶段的水平,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个发展区的发展。

B.选取的内容是否适合教师课堂操作?

课堂有五个特点:多维性,指课堂中会发生很多事情,而且一件事情会引起多种结果;同时性,指在课堂上老师要同时关注很多事;即时性,指课堂上老师要立即做出反应;不可预测的及公开化的课堂气氛,指课堂上发生什么事情、老师做的事会产生什么影响都是不可预测的;历时性,指课堂里发生的事情、老师所做的事所产生的影响是长期的。所以,在选取教学内容、设计课堂活动时不只是对教师自身的教学行为加以规划,而且还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反应。除了设计教学活动的具体步骤及教师的提问之外,还应该规划预期的学生反应和教师对学生课堂反应的应对措施及注意事项。为了提高学生口语,课堂活动不能局限于师生间翻译、讲解、一问一答的传统模式,因此,选取的内容应当是能够比较容易地让教师设计成为不同活动形式的材料,比如学生间的话题辩论(内容中要包含正反观点)、分组讨论(内容中要有可以产生多种观点的话题)、角色扮演(内容中要有不同角色)等,不是所有的文章都可以设计成这些可操作的课堂活动的,另外还要考虑到课堂时间的局限性,小语种专业的英语课时比较少,选取的内容及由此延伸的课堂活动是有连续性的,适合在一次课80分钟的时间内连续实施完成,如果超过了时间限制,就要间隔一周才能再有英语课,这样学习内容中断过久,学生遗忘率大,学习兴趣也大大降低。

三、教学中的运用

以我的教学对象为例,这些小语种专业的高职学生将来的就业领域大部分属于办公室文职工作,英语或许会成为他们一部分的工作语言,以书面或口头的形式用来和客户交流。所以在教材的二次开发时,我们项目小组对现有的两套教材做了整合,选择了两套教材中与这些领域相关的内容,打破原来的单元限制,把相关主题的内容整合在一起,比如求职面试、公司介绍、客户服务、文秘工作、商业展会等,这些内容符合上文所述的两条评价标准,内容上贴近学生现在的生活和今后的求职,不难理解,在选取时考虑到篇幅长度和难度,选用可以进行课堂活动设计的段落,把段落中的词汇和语法学习融合到口语活动中。活动设计时,充分考虑到学生可能有的反应,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侧重于开放性的,而不是由教师的某一个唯一答案作为评价活动成败的标准。正如达科沃斯在她的教学论文集中提到的要重视课堂上的“异向交往”时刻,课堂教学是一场“复杂的会话”,由于学生的“对抗”所引发的“干扰”往往被教师忽视、随意抹平或强制终止。而实际上,这些“干扰”恰恰是教学变革的动力所在,恰恰是学生诞生自己观点的时候。高职学生的英语教学的意义不只是停留在对英语本身的理解和使用上,更重要的是要让他们把语言作为交流沟通的工具,能用英语把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表达清楚。所以,在对原本教材进行二次开发时,要考虑到设计的活动必须是可以引起学生思考和讨论的,是学生乐意参加、有能力参加的。对于开放性的讨论活动,教师要准备好应对的空间,学生在课堂活动中因某个难题而产生的困惑,教师不能立刻否定或直接给予解答,而应该延迟做出回答与判断,这样才能保持学生对问题的兴趣。教材的二次开发不局限于几本课本的整合,还包括其他各种对教学有帮助的资源,例如广播影视节目、录音录像资料、网络资源、报刊杂志等,本项目组成员在尝试设计课堂活动方案时就利用了来自电影、广播、网络等渠道的英语文本、音频、视频资料,把这些资料合理地编入到课堂活动中,形成问题讨论、小组辩论、翻译竞猜等活动的素材,最后制作成流畅完整的PPT课件,借助课堂内的多媒体设备实施课堂活动。

参考文献

[1]Jack C.Richards and Theodore S.Rodgers(1986),Approaches and Methods in Language Teaching,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Jill Robbins and Andrew Mac Neill(2002),Experiencing English(Listening and Speaking),Higher Education Press and Pearson Education.

[3]Grant.N(1987),Making the most of your textbook,London:Longman.

英语专业二年级学生 篇8

教师书面反馈是指教师为了提高学习者的写作水平, 而提供给学生的输入信息。这些信息包含了纠错性反馈、语篇内容和结构以及教师的评语和评分。教师通过指出学生作文中的错误和不足之处, 给出相应的指导, 帮助学生修改甚至重新构思主体内容。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 尤其对于英语专业的学生, 教师书面反馈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写作教学的效果和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本文通过对英语专业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访谈, 了解英语专业大学生教师书面反馈的现状, 以期发现问题, 并对英语专业写作教学有所启示。

2 研究设计

(1) 研究问题

1) 英语专业学生更偏向于教师的何种书面反馈方式?

2) 英语专业学生对于教师反馈的着重点有何需求?

3) 英语专业学生对于写作书面反馈的处理态度和策略有哪些?

4) 书面反馈的时效性是否影响了书面反馈的效果?

(2) 研究对象

参与该研究的受试对象为江西省某所高校英语专业的160名学生, 其中大二学生70人, 大三学生90人, 15.7%为男生, 84.3%为女生。为了使研究的结果尽可能具有代表性, 本次调查选取的大三学生人数偏多, 他们已经完成两个学期的写作学习, 得到教师的书面反馈较多, 对于书面反馈的看法更具有代表性。

(3) 研究方法

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 以半结构访谈法为辅助。调查问卷是笔者在阅读相关文献的基础上自行设计的问卷, 主要内容包括学生对教师书面反馈方式的态度、学生所期望的反馈方式、学生对写作反馈所采取的措施和策略、学生对教师反馈内容的看法等。随后笔者随机抽取了10名学生进行访谈, 并对访谈进行了录音和转写。

(4) 数据分析与讨论

调查问卷回收后, 笔者运用数理分析工具spss20.0对录入的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 重点分析了各选项的集中趋势, 现将分析结果呈现如下:

1) 教师书面反馈方式

根据调查的结果我们不难发现, 在批改作文的方式上, 绝大多数同学 (44.68%) 希望教师在书面反馈中标注错误, 告诉错误类型并要求学生改正, 而不是仅指出错误, 留待自己改或者是打一个分数, 只给出简单的评语。

2) 教师书面反馈的焦点

学生对于书面反馈焦点的问题, 笔者采用多选题的方式进行调查, 并对大二和大三学生的不同需求进行分析。

从表三的结果看, 大二学生最想得到教师反馈中的语法反馈 (46.1%) 。在大二阶段, 学生们有考专四的压力, 语法对于他们来说, 是极为关键的。其次是思想内容及逻辑方面的反馈 (41.84%) , 笔者在写作教学的实践中也注意到大二学生在写作时经常出现“无话可说”、“观点重复”的现象, 他们需要得到教师在思想内容方面的指点。大三学生更希望在思想内容及逻辑方面得到相应的反馈 (64.77%) , 这是因为大三的学生通过了两个学期的写作训练以及语法训练, 语言和词汇方面基本没有很大的问题。

3) 反馈的及时性

从反馈及时性的调查不难看出, 大部分都是在7-10天后才给学生反馈。绝大多数学生认为教师书面反馈的时间比较长, 希望能更快点。耗时太长的反馈会对学生的写作有负面影响。批改的时间太长, 学生很容易忘记当时写文章的思路, 进而影响了反馈的有效性。

3 学生对反馈的处理策略

根据调查的结果, 对于教师的书面反馈, 46.88%的学生会仔细看错误, 分析错误类型, 并进行归类和修改;36.09%的学生会大致浏览评语及错误, 但很少修改;12.77%的学生只看分数和评语。英语专业的学生比较重视教师的反馈, 仔细订正非常多, 但做到重写作文的学生较少。值得注意的是, 虽然老师花了很多精力进行书面反馈, 但36.09%的学生只浏览评语及错误, 很少修改。对于这一问题, 对学生也进行了访谈, 有些学生虽然看懂了老师指出的错误及错误类型, 却由于自身的能力所限, 不会修改错误, 所以很少修改。有些学生认为这只是一次的错误, 不是经常性犯的, 因此也不会修改错误。但大多数学生都表示只要看懂了错误类型, 通过询问老师和同学, 还是愿意把错误修改过来的。

4 书面反馈中讲评以及评语的方式

大部分学生 (60.99%) 希望收到的教师书面反馈是指点式的。他们认为指点式的评语对他们的写作水平的提高是最有效的, 而商讨式的评语也是为众学生所喜爱的。在接受访谈时, 也有学生提到, 希望在教师反馈的过程中与教师多多交流, 沟通自己写作的思路和看法, 这样才有利于教师理解并切中要点地提出修改性建议。也有学生认为老师直接在作文本上批阅也是比较有效的方式, 必要时学生可以单独找到老师面对面分析并修改。也有学生认为在老师讲评的过程中, 可以加入学生互评的环节, 从同伴中了解自己写作中的不足及修改意见。

5 对大学英语写作教师书面反馈的启示

(1) 教师应该给予学生及时的、具体的书面反馈

在二语写作的教学过程中, 写作练习是必不可少的。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课堂外的写作练习, 学生都希望得到教师的书面反馈。如果书面反馈的时间太长, 耗时太久, 学生在看反馈时难免会忘记写作的内容及思路, 从而导致书面反馈无法达到理想的效果。教师的反馈除了要及时以外, 评语也应更加具体。教师不仅给出一个分数或等级, 指出学生的错误, 而且要向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 以指点式的评语与学生商讨纠正。对于个别学生, 必要时也应面对面的进行交流指导, 深入学生内心, 了解学生的写作思路, 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将自己的思路逻辑性地用英语表达出来。

(2) 教师给出的书面反馈应具有针对性, 多关注文章思想及内容的反馈

教师在提供书面反馈时, 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 给予反馈的侧重点应不同。低水平的学生更多的是提供词汇以及语法的纠错反馈, 而针对语言水平较高的学生, 反馈的侧重点应倾向于内容及文章结构的反馈。对于文章中出现的语法错误, 教师们没有必要把所有的错误都一一指出来或者进行修改, 这种做法既耗时又费力。教师关注的重点应该在学生们是否运用正确的英语句子清楚地表达了自己的想法, 如果文章中语法错误太多, 教师可以指出错误并且对错误进行分类, 在课堂上着重讲解。

6 总结

本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目前高校英语专业二语写作教师书面反馈的实际情况, 但由于是自己设计的问卷, 一些问题和选项的设置比较累赘, 影响了此次调查的科学性、严谨性。本次调查研究的结果为完善教师书面反馈机制提供了重要依据。

摘要:教师书面反馈对于写作教学的影响一直是二语写作的研究热点。本文采用了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 调查研究了英语专业大学生二语写作教师书面反馈的现状, 包括反馈内容、书面反馈评语的方式、反馈的时效性以及学生对反馈的态度和处理策略。

关键词:英语专业,二语写作,教师书面反馈

参考文献

[1]郭翠红, 秦晓晴.国外二语学习者作文书面反馈研究:研究的视角及对大学英语作文评改的启示[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6 (29) :59-62.

[2]刘俊.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教师评阅反馈现状调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2012.

[3]王燕, 文英.大学英语写作中学生对教师书面反馈的看法及需求[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11 (1) :77-80.

英语专业二年级学生 篇9

口语一直是英语教学最薄弱环节。许多学生虽然通过了CET四、六级甚至研究生入学考试, 但其口头表达能力还较差, 达不到用人单位要求。大学外语指导委员会调查发现:用人单位对近年大学生英语综合能力不满意, 认为只有5%的大学生有较强口语能力。口语能力差或很差的大学生占37%。 (蔡基刚, 2002) 为了解非英语专业一年纪学生目前英语口语能力, 我们做了一次调查。

一、调查目的

(1) 非英语专业一年级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怎么样?主要从流利性, 语音准确性, 语调正确性三方面衡量。 (2) 哪些因素影响了非英语专业一年级学生英语口语水平的发展?主要从环境因素, 学习者个人因素, 过程因素三方面去探究。

二、调查对象

研究对象为河北大学2008级经分级测试后2个普通班, 涉及电气、化学、环境科学、生物工程、新闻、广告六个专业共85人。学生年龄均在17-20岁, 上大学前均学过6-10年的英语, 调查对象具有一定代表性。

三、调查形式:本调查采用以下三种形式

1. 调查问卷

根据吴旭东 (1996, 1997) 对中国外语课堂教学环境下英语专业学生口语发展模式研究, Gardner (1972) 和Ellis (1997) 对影响二语习得的因素的研究为参考进行问卷调查:包括环境因素 (教育背景、社会文化因素、口语环境、教材教纲、教学方式) , 学习者个人因素 (个性、态度和动机、自我评价、学习焦虑、口语观念) 及过程因素 (交际策略、学习策略) 三个方面12个变量。调查采用题型为多项选择, 每题给出四个选项 (个别的五项) 要求学生只能选一项 (个别的选两项或多项) 。本次调查在老师的监督下随堂完成。本调查共发放问卷85份, 全部回收, 有效问卷66份, 回收率78%。其中男生32人, 女生34人, 文科27人, 理工科39人。笔者对数据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和定量分析。

2. 口语测试

对象为非英语专业一年级初级水平学生, 采用朗读段落检查其对于语音、语调及重音的掌握并采用半直接型口试。在多媒体教室中, 应用DS3学习系统的口语考试功能, 录音材料以mp3格式存入移动硬盘。所有录音文件清晰有效。评分方面把口试的表现分解为流利性、语音准确性、语调正确性。由于这三方面很难有量化标准, 笔者只能根据主观印象给分。其中重点对学生的语音准确性进行测评。在准确性方面主要通过发音清晰度、元音饱满度、爆破音发音情况、单词重音四个方面进行测查。

3. 访谈

为能获取更多关于学生对英语口语学习和教学的态度、看法等方面的信息, 每名教师分别从各个受试班中随机抽出一部分学生, 交叉进行半开放式访谈。

四、调查结果分析

4.1问卷调查

4.1.1学习者个人因素

据Gardner动机理论, 典型的学习第二语言的原因有两种:整合型原因和工具型原因。持整合型原因的学习者是为了更好同目标语的人进行交流, 与目的语文化有更密切接触。持工具型原因的学习者是想利用外语寻找好职业, 改善社会地位, 加薪、升职或通过考试。调查显示37.9%学生为应付将来找工作的需要, 31.8%学生为四六级考试, 很明显大多数学生出于工具型原因。22.7%学生出于兴趣, 属于整合型原因。

对口语水平自我评价的调查显示, 53%学生认为自己口语水平一般, 32%学生认为自己口语水平不太好, 而认为水平很好或好只占到1.5%和6%, 7.5%学生认为自己的水平差。大学生口语水平不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调查显示59%学生认为缺少练习, 41%认为词汇量少, 4.5%认为表达方式欠缺而导致口语水平不高。

4.1.2过程因素

学生较少使用有效提高英语口语的学习策略, 68%学生有时或很少购买课外口语材料, 78%学生有时或很少跟读磁带模仿, 77%学生有时或很少鼓励自己开口说英语, 91%学生有时或很少与朋友和同学练习口语, 89%学生有时或很少与同学或老师探讨学习口语的感受和疑问。而交际策略的使用中, 体态语的使用, 如对话时加入适当手势和动作等, 绝大多数学生 (经常使用23%, 有时使用50%) 都能正确使用;过渡语的使用, 如well, you see, let me see等, 绝大多数学生 (经常使用29%, 有时使用36%) 也能恰当使用。

4.1.3环境因素

教育背景方面, 73%学生是在中学才开始学习英语的;50%学生的中学英语老师很少使用英语作为课堂语言, 52%学生在中学的老师很少在课堂上进行口语活动或练习。在口语环境和课堂活动方面, 85%学生反映老师经常鼓励他们学好英语;97%学生对其英语老师的口语是比较满意的。50%学生对英语口语的学习环境比较满意。

对于课堂内外影响学生口语练习的原因, 52%学生认为提高口语能力是促使其课堂上主动开口讲英语的原因。而阻碍课堂上讲英语的最主要原因是词汇量太少 (71%) ;影响课外讲英语的原因中位居首位的还是词汇量少 (50%) , 其次是缺少交流气氛 (39%) , 再次是认为英语差, 不愿开口 (32%) 。

在社会文化因素方面, 68%学生表达时喜欢用固定句子模式。73%学生在课堂上表达之前会先对自己说一遍, 以作好准备。在教学方式方面, 83%学生反映老师上课主要用英语作为课堂语言。92%学生反映老师经常要求其背诵英语段落。

4.2口语测试

流利性方面, 学生话语速度正常, 平均速度为每分钟174.2个音节。准确性方面, 错误不少。主要为元音发音不饱满和爆破音发音不正确。一些大嘴型元音如/ai/, /æ/, /au/等都发音不到位, 位于音节尾部的爆破音发音不正确, 如/t/, /d/, /k/, /p/, /b/。在重音方面, 基本上正确。大部分学生发音清晰。语调方面除个别学生受方言影响带口音外, 大部分学生语调较平缓, 个别学生语调较抑扬顿挫, 十分标准。

4.3访谈

随机抽取10名学生 (6男4女) 进行访谈并了解到更多关于其内心对英语口语学习和教学的态度和看法。他们一些实际情况在某种程度上证实了笔者在本研究课题中的一些分析。

五、思考与建议

针对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口语学习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建议如下:⒈英语口语教学应从小学抓起。语言学习自然规律是先听说, 再阅读、写作。而我国目前英语教学过程是在中小学学读写, 后在大学学听说 (王海啸, 2002) 。⒉正确把握语言输入和输出的关系。英语是听说读写相辅相成的一种语言, 输入是英语教学的关键和前提, 只有学生充分发挥主体能动性, 输入才可转化为输出。⒊改正错误认识, 消除心理焦虑。调研结果中60%学生认为课外缺少交流气氛或交流对象, 71%学生认为词汇量少, 怕出错。事实上学生对开口讲英语的可行性缺乏认识。语言氛围的创造须从每个人做起, 只有大家都开始讲英语, 宿舍、班级、学校才有学习气氛。日常英语会话不需很大词汇量, 关键是敢说, 常说, 不怕错。此外教师在课堂上应尽可能营造轻松氛围, 降低学生语言学习焦虑。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过程。外语学习效果尤其口语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主观能动性和参与度。练习口语的材料应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主题内容, 并可辅以游戏, 调动学生积极性, 活跃学习气氛。

参考文献

[1].汤闻励.动机因素影响英语口语学习的调查与分析[J].外语教学, 2005, (2) .

[2].蔡基刚.当前大学英语教学面临的压力[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2, (3) .

英语专业二年级学生 篇10

关键词:语言学习策略,二语学习,定量研究,英语专业四级考试

0 引言

作为影响二语学习水平的重要学习者变量之一,语言学习策略(以下简称学习策略)研究开始于上世纪70年代,在国内也已走过了20余年的历程,涌现了一大批专注于该领域的知名学者及学术成果。然而,迄今为止,静态研究在该领域仍然居于主导地位,侧重于实证的动态研究虽然已得到重视,却并没有显现出很好的实践价值。本文以Oxford对学习策略的定义及分类作为理论基础,运用定量分析的研究方法,试图揭示英语专业学习者学习策略使用状况及特点,使策略培训更贴近于中国二语学习者自身情况。具体要回答的问题包括:

(1)英语专业四级考试(以下简称TEM-4)中学生在多大程度上运用六种不同策略,在运用哪种或哪几种策略上差异最大?

(2)六种策略分别在多大程度上和TEM-4成绩相关,能否对成绩进行预测?

(3)高分组和低分组学生在使用哪种或哪几种策略上的存在显著差异?

1 学习策略的定义及分类

学习策略中策略(strategy)一词源于希腊语“strategia”,最初用于军事领域。事实上,学习策略概念中包含了许多不同范畴,而在二语习得领域,围绕学习策略的定义一直未有定论。关于学习策略分类,早期研究者主要通过对优秀语言学习者(good language learner)的定性研究,希望归纳出他们在语言学习过程所共有的心理特征和策略使用特点。之后,O’Malley&Chamot(1990),Oxford(1990)和Cohen(1998)分别依据各自对学习策略的定义,从不同角度对学习策略进行了范畴划分,形成了不同的分类理论。

本文在理论背景上采用了Oxford对学习策略的定义及分类,这主要是基于Oxford对学习策略的研究,特别是其分类理论,是最为全面的(Ellis,1994)。Oxford将学习策略定义为“学习者为了使语言学习更成功、更具目的性、更愉悦而采取的行为或行动”(Oxford,1990)。据此,Oxford制定了一个一致性更高的分类标准,对上述研究中的不同策略体系所包含的几乎所有策略进行重新分类,并最终确立了直接策略和间接策略两大范畴的学习策略体系。具体而言,Oxford根据不同策略与作用于语言学习过程方式上的差异,将记忆策略、认知策略和补偿策略归于直接策略范畴,而将元认知策略、社会策略和情感策略划于间接策略。

此外,Oxford的学习策略分类理论较之前还有一点突出的进步,即她增加了社会策略和情感策略两种策略,从而看出学习策略的研究重心存在由学习者与学习对象(第二语言)发生直接关系的“硬”学习策略向发生间接关系的“软”学习策略转变的趋势。这种“软化”过程折射出学习策略的动态化和复杂化,但同时也提出了新的课题,即是否应该在二语教学乃至策略培训中对“软”学习策略予以更多的关注。

2 研究设计

2.1 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调查对象是某教育部直属师范类高校外国语学院2007级英语专业本科二年级学生,共100名,其中男生为15人,女生85人,年龄集中在19到21岁之间。

2.2 研究工具

(1)笔者根据Oxford在1989年所撰写的供母语为非英语的英语学习者所使用的语言学习策略量表(SILL),并结合中国学生二语学习的特点,重新编制了“语言学习策略调查问卷”。问卷由两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受试者个人的基本情况,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英语专业四级考试成绩等项目。第二部分是学习策略调查,为自陈式量表,共40题,采用莱科特五级记分制(1~5 Likert-Scale)。

(2)采用2009年5月全国高校TEM-4考试的成绩,并将其作为统计分析的因变量。TEM-4作为一项以教学大纲为基准的标准参照性考试,是由国家教委高教司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进行的,而且相关研究的大量统计数据和实验材料证明TEM-4考试不但效度高,而且信度高,符合作为语言水平划分标准的要求(马艳芳,2006)。

2.3 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笔者在TEM-4考试前一周,利用综合英语课的时间,组织学生在授课老师的监督下完成问卷,问卷回收率和有效率均为100%。

(2)测量法:以2009年5月全国高校TEM-4考试作为测量工具,将100名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调查对象二语学习水平的依据。

(3)数理统计法:将上述数据输入“社会科学统计分析软件包SPSS17.0”,并进行以下数据分析:(1)对问卷涉及的各种策略进行内在一致性检验;(2)对问卷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用以对比不同类型的策略的使用情况;(3)对各类型的学习策略与TEM-4考试成绩做偏相关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4)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成绩较好和较差学生间在策略使用上的差异。

3 结果与讨论

3.1 各类型学习策略的信度分析和描述性统计

统计结果显示:首先就问卷信度而言,五种学习策略的值均大于0.7,而情感策略的值接近0.7,均属于可以接受的范围。其二,均值越高,学生越有可能在学习过程中应用这种策略,而标准差越大,则不同学生在是否使用这种策略的差异可能越明显。学生在应用记忆策略和认知策略的均值较高(为3.97和3.74),而且标准差相对较低(0.54和0.72),表明学生在二语学习中较为普遍地应用以上两种策略,而且认可程度同样较高。

3.2 各类型学习策略与TEM-4考试成绩的关系

表1以成绩作为因变量,学习策略作为自变量,首先用偏相关分析来逐对分析各类策略和成绩之间的净相关关系(表1),然后运用多元回归分析检测二者之间是否具有因果关系(表2)。

偏相关分析是指在排出其他等距变量条件下,用以检测两个等距变量的相互关联程度。表2的数据表明:首先由于p值大于0.05,没有达到显著水平,记忆策略、补偿策略和社会策略这三个自变量与TEM-4成绩间不存在线性关系,没有相关关系;第二,在p值小于0.05的情况下,也就是说变量间存在线性关系的情况下,认知策略、情感策略和元认知策略与TEM-4成绩的相关度相对较高,关联度较为紧密。

(Coefficient/(D.F.)/2-tailed Significance)

**p<0.01;***p<0.001

然后,笔者运用逐步进入法,通过设定F值,剔出了三个自变量,六种策略中认知策略、情感策略和元认知策略与因变量成绩间构成回归关系。表3的数据一方面显示以上三种策略作为预测变量,它们的Sig.值均小于0.05,表明上述三种策略在多元回归分析中是个有意义的预测变量,而其中认知策略的Adjusted R2值,即预测变量所构成的模型对数据拟合优度调整后的系数,明显高于其他两种策略。另一方面,在三种与成绩构成因果关系的预测变量中,认知策略的Beta值最高(1.182),远高于其他二者,证明认知策略在预测专业四级成绩中能够起到更大的作用,和成绩间具有更显著的因果关系。

3.3 认知策略、情感策略和元认知策略在TEM-4考试成绩较好和较差同学中的关系

从100名调查对象中挑选了21名学生,其中10名学生英语专业四级成绩高于77分(满分为100分),编为高分组;另外11名成绩低于65分,是为低分组。表5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来探知两组学生在上述三种策略使用上是否存在差异。

表3的检验结果表明:首先三种策略的Sig.值均大于0.05,所以选择显示方差齐性的结果数据;其次三种策略中情感和元认知两种策略的Sig.(2-tailed)值小于0.05,表明高分组和低分组同学在使用这两种策略时有显著性差异;最后该两种策略的95%Confi.Interval of Diff.的区间中均没有出现0,印证了两组学生在使用两种策略上的差异显著。

3.4 讨论与分析

第一,各种学习策略在英语专业学生的二语学习过程中均发生作用。多元回归分析数据表明认知、情感和元认知三种策略与TEM-4成绩间存在因果联系,而认知策略能够解释TEM-4成绩23.8%的方差,三种策略对成绩的联合解释度达到了48.2%,但并不意味着上述三者拟合的模型对成绩具有绝对的解释力(未超过50%)。

第二,记忆策略对英语专业学习二语学习的影响力存在某种弱化趋向。首先由于本研究选取TEM-4考试成绩作为因变量,该测试属于笔试性考试,与更适合应用于交际环境中的补偿策略和社会策略缺乏相对紧密的联系,这可以解释为何二者在多元回归分析中被剔出。而记忆策略在各策略中均值最大(3.97),标准差最小(0.54),这说明在当今我国英语教学中,对该策略的培训高度重视,学生对它的使用已经形成习惯性行为,具有高度的一致性。然而,表1中该策略与成绩间的非线性关系说明,记忆策略的使用与二语学习水平并无直接的作用关系,对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将越来越局限于基础性的角色。

第三,“软”学习策略对学生二语水平的作用凸显。分析表明社会、情感和元认知策略这三种间接学习策略的均值均相对较小,标准差则较大,后两种与学生二语学习水平存在因果关系,而且不同二语水平的学生在两策略的使用上表现出显著差异(见表3)。Oxford(1990)曾指出间接学习策略通常只能帮助学习者克服常规性困难,并不能直接作用于学习性质的改变。然而,正基于此,学生在间接学习策略使用上的缺失而使其对策略的“软化”需求日益强烈,与当前教学中长期对该环节的忽视形成了供求矛盾,这是当前专业英语教学中需要面对的问题。

第四,专业英语教学应鼓励学生独立学习,进而加强学生的情感调控和自我监管能力。White(1995)在她的研究中发现与课堂环境相比,独立环境能使语言学习者对元认知策略的使用频率高出四倍。Bown(2006)通过对独立语言学习者研究,发现成功者较之于失败者往往在于其能否调控自身的负面情感因素。据此,在充分利用普通高校业已形成的自主学习资源的同时,适度合理营造一个脱离教师载体的独立学习环境,将语言教学不拘泥于传统的课堂模式,无疑顺应学生对学习策略的“软化”诉求,同时也有意于独立学习和终身学习理念的形成。

4 结语

本研究基于Oxford对二语学习策略的定义分类理论,对其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英语专业学生在二语学习过程中应当是综合运用各种学习策略,没有任何一种策略的使用会对学生二语学习起决定性作用。研究同时发现,学生在情感策略和元认知策略使用上的差异很可能影响到学生二语学习的最终水平,而事实上,对间接学习策略的培训也是英语教学中亟需面对的问题。笔者提出以鼓励学生课堂外独立学习的方式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参考文献

[1]Bown,J.Locus of Learning and Affective Strategy Use:Two Factors Affect-ing Success in Self-instructed Language Learning[J].Foreign Language An-nals,2006(4),640-59.

[2]Chamot,A-U.The learning strategies of ESL students[J].In A.L.Wenden and J.Rubin(eds.)Learner Strategies in Language learning.New York:Pren-tice Hall,1987.

[3]Cohen,A.D.1998.Strategies in Learning and Using a Second Language[M].London:Longman.

[4]Ellis,R.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4.

[5]O’Malley,J.and A.Chamot.Learning Strateg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0.

[6]Oxford,R.L.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ies:What Every Teacher Should Know[M].Rowley:Newbury House,1990.

[7]White,C.Autonomy and Strategy Use in Distance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Research Findings[J].System,1995(23),207-21.

上一篇:pH计下一篇:医学理论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