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建筑的改造与新生

2024-08-14

旧建筑的改造与新生(精选九篇)

旧建筑的改造与新生 篇1

时间的迁移令许多百年建筑变得面目全非, 技术的发展也让使用者对于建筑的需求愈加卓越。在现代主义建筑唱高调的当下, 对旧建筑的改造成为了永不过时的话题。

于是, 怎样在保留建筑历史遗迹, 维护建筑原始价值的前提下加入现代元素, 满足现时的功能需求和未来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成为了今天建筑师们的必修课。

浅析旧建筑的改造与再利用 篇2

引言

在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的发展背景下,人们在生活质量水平层面也有了大幅提升,人们对居住环境方面的要求也逐步提高。随着建筑类型多样化的呈现,对城市的一些旧建筑的改造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旧建筑的改造利用,能够对城市的文化价值得以体现。从理论层面加强对旧建筑的改造利用的研究,对城市化的科学发展就有着实质性意义。

旧建筑改造再利用的价值体现分析

城市化进程中的重要主题就是旧建筑的更新,这也是对城市更新的重要方式,对旧建筑的再利用是在人为构造物限制下的更新使用,对旧建筑的更新使用有着其重要性和特殊性,并且有着诸多的价值体现。其中在可持续研究的价值层面表现的就比较突出,在我国的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进步深化背景下,对资源的节约以及对环境的保护愈来愈重要,而旧建筑的改造以及再利用,就成为了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

再者,旧建筑的改造再利用的价值,还体现在经济性价值层面。通过对旧建筑的改造和再利用,可以实现工期短、资金投入少,同时又能获得较高的效益。通过实际的考察能够发现,一些需要改造的旧建筑,有很多是没有达到相应使用寿命的极限,只是没有符合新时期的使用需求。所以通过改造再利用,就能够在经济效益上比较突出的呈现。

另外,对旧建筑的改造以及再利用的价值还体现在情感层面。在情感价值上主要是建筑艺术的移情作用,能对人的情感得以寄托。而在城市化进程当中的旧建筑改造,就是对城市寻根的一个过程。通过旧建筑能从空间以及时间层面让人产生文化认同,从而来构建生存空间的框架。并能够成为城市归属感的象征,这样就能够对城市的文化连贯性得以突出。

最后,旧建筑的改造和再利用过程中文脉价值的体现也比较突出。建筑犹如是城市的名片,也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城市的旧建筑对城市的发展历程有着记录。通过对旧建筑的改造利用,就能将城市发展的文脉得以保存,对城市的个性化以及特色的发展比较有利。

旧建筑的改造和再利用的策略

加强对旧建筑的改造以及再利用要注重相应方法的利用,由于旧建筑改造再利用对建筑历史文化都有着涉及,所以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就要注重相应方法的科学应用。其中在功能置换的方法是对旧建筑的改造以及再利用的重要手段,也就是对旧建筑原有空间加以充分的利用,将其原有使用功能加以改变,从而来实现对建筑的空间动态的保存。例如:对旧建筑的内墙进行良好的保存,以及对建筑内部的设备和陈旧设施及时性的更新,可以将其改造成艺术馆等。

旧建筑的改造以及再利用的过程中,对空间的重构以及功能的置换是比较关键的。其中在空间的重构方法的利用上,主要是对旧建筑的内部空间的改造以及重组,对建筑的材料进行及时性的更新,通过对内部空间氛围的塑造来达到改造再利用的目的。具体的改造中要能将原有空间形态和使用需求紧密结合,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注重对原有空间的维持,通过加减法的方式对旧建筑的改造工作进行实施。

旧建筑的改造和再利用的过程中,主要核心就是对旧建筑的模仿,在历史文化的风貌上进行保留。可以通过扩建改造的方法加以应用,也就是在原有建筑基础上,能够在空间范围上对建筑的结构进行相应的扩建,这样就能够将新建筑和旧建筑融为一体。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要能了解,并非所有旧建筑都能够达到改造和再利用的目的,这就需要在具体的可行性研究工作上能得以充分重视。对旧建筑的价值组成以及建筑的空间功能等方面进行综合性的分析。对旧建筑的潜在价值进行深度挖掘,因地制宜的进行改造和再利用。

对旧建筑的改造和再利用,要能够持有尊重的原则,也就是在设计原则方面要充分重视,让原有建筑的历史和空间的逻辑关系能得以充分重视,对有着艺术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的旧建筑,在进行改造设计过程中,要能注重艺术和历史文化价值的保护。在对旧建筑的空间扩建的方法应用中,有不同的方法,其中比较常用的就是拼接式扩建以及连续式扩建。在连续式的扩建过程中,有着水平和垂直式的扩建方法,在体量以及空间上有着增加和连续,同时在功能和形式层面也能让人们的实际需求得到满足。

对旧建筑的改造和再利用,要能遵循相应的原则,也就是可持续设计原则,以及空间功能转换和创新设计的原则,建筑空间和文化再生的原则等等。在这些原则的遵循下,才能有利于旧建筑改造和再利用的效率水平提高。

结语

旧建筑的改造与新生 篇3

1 基于可持续理论的旧建筑改造与绿色建筑改革

1.1 可持续理论

在全球环境急剧恶化的情况下, 联合国召开了发展与环境会议, 这次会议主要是围绕环境与经济发展的问题展开讨论, 并且发表了会议宣言《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 宣言中明确指出:“和平、发展和保护环境是互相依存、不可分割的, 世界各国应在环境与发展领域加强国际合作, 为建立一种新的、公平的全球伙伴关系而努力。”可持续发展不但能够改善人民生活质量、增加资源利用率, 还可以有效的保护公民健康的生活环境。可持续发展建设在各国相继开展起来, 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领域:自然环境和资源的保护、经济发展和公平、社会发展。

1.2 可持续发展对旧建筑改造的影响

在建筑领域中, 可持续发展得到高度认可, 我国建筑行业专家及科研工作者在建筑实践中不断对可持续理论进行研究和创新, 从绿色建筑观到现在的生态建筑观, 可持续建筑观在国际建筑领域倍受推崇。专家学者认为, 不同地区的自然资源应该相互依赖, 形成自我维持生命支撑系统, 所以我国绿色建筑的设计原则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尊重生态系统和文化脉络;建立正确的环境保护意识;增强对生态环境的理解, 制定相关的建筑行为准则;结合建筑功能需要, 采用先进的科学建筑技术, 同时针对地区环境和气候的特性采用有效的能源策略;使用再利用、可更新的建筑工程材料;尽量避免使用高能量、容易破坏生态资源环境、产生工程废料和放射性的建筑材料;完善建筑的空间使用灵活性, 减少建筑建设空间, 将建设以及运行所需要的成本资源降到最低;减少建筑工程对环境资源的损害, 避免工程建设对环境的破坏以及浪费资源、浪费建材现象的发生, 尽可能使用节能建筑材料。

2 旧建筑改造与绿色建筑相结合

当前社会我国旧建筑改造越来越科学, 对于绿色、低碳、环保等研究正趋于完善, 我国开始引进绿色建筑的先进技术与理念, 并且技术与理念已经得到了全面的推广。绿色建筑模式初期:积极应对环境气候变化;绿色建筑模式中期:建设绿色路线, 对环境污染的环保, 减少建材能耗;绿色建筑模式终期:运用先进科学技术, 推广可持续建设运用理念, 使绿色建筑建设过程中突出节省能源消耗, 从而达到节能式环保。

3 旧建筑改造———绿色建筑研究

我国旧建筑改造实施绿色建筑建设较晚, 因此, 绿色建筑水平和国际先进水平有一定的差距, 为了实现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就必须要探索出一种独特的节能途径, 优化我国建筑改造的系统工程。1) 绿色建筑评价指标的基本理论。绿色建筑的基本理论是由建筑意识和建筑法规两部分组成的, 是我国唯一一个作为行政手段推出的强制性实施措施, 在我国旧建筑改造中, 提高了绿色的应用周期, 也明确了绿色建筑的评估体系以及相关的认证系统。使建筑物在“绿色”工程建设中, 达到指标污染, 并保持体系正确, 成功的将建筑干旱转化为“绿色”实践。2) 在绿色建筑建设过程中, 必须有一整套清楚明白的评估标准为其后期检验服务, 最终实现其重要意义。在绿色建设初期, 很多建筑设计师会因没有标准而盲目设计建筑, 甚至有些设计师认为, 绿色建筑就是提高绿化率用自然资源材料堆砌而成的建筑, 并没有系统的对其建筑的场地、能源和资源、建材材料等因素考虑周全。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建立是对绿色建筑设计目的的确定。实现整体建筑设计过程中环境因素的综合性考量, 使绿色建筑在处理回收利用等关系时有一个具体的评估标准规范[2]。3) 绿色建材、科学技术推动了绿色建筑的发展。绿色建筑所追求的就是最大限度的应用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特性, 也就是最大限度的利用大自然, 如光、风、热、水等自然资源。通过合理的采光设计、通风设计、循环水设计等等先进设计理念, 实现建筑改造过程中的“绿色”化。

4 旧建筑改造中绿色建筑存在的问题

4.1 绿色建筑评估体系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2010年推出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 着重强调了资源节约在我国政策中的重要性, 但是忽视了建筑物的绿色质量、性能、应用价值等要素。在评分体系中形成了建筑构成方面的漏洞。同时, 这个评估标准回避了权重体系, 使绿色建筑改造难以适应复杂的建筑市场变革。

4.2 绿色建筑设计存在的问题

绿色建筑设计是一种结合设计, 它集成了论证设计和许多学科设计, 但是在建筑完成之后通常会出现很多问题, 设计动态、质量测验和可持续能源循环等问题, 都没有做到生态的和谐共生[3]。

4.3 绿色建筑的建筑技术问题

从我国实际建筑技术来看, 市场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不高, 建筑技术和工程材料的应用不完善, 不能将绿色建筑的发展和高科技有效的联系起来。在旧建筑的修复方面也存在诸多问题, 由于旧建筑的电力系统、排水系统、环保系统等都相对完善, 对其进行绿化改建时困难程度相当大。高新科技技术和旧建筑不能做到很好的结合, 会使整体建筑失去“绿色”, 大大的削弱了绿色建筑的改革效果。

4.4 旧建筑改造, 绿环建筑保障问题

在市场机制的制约下, 一个项目要想顺利的开展, 必须经过多方项目的支持才能完成, 对于旧建筑的改造问题, 我国相关利益方非常多, 城市建设发改委、城市规划局、建筑本身的多个利益方, 要想实现多个利益方通力合作非常困难。即使可以实现对旧建筑的绿色改造, 在改造过程中也会出现很多“突发”状况, 如何使绿色建筑在旧建筑改造下能够稳定实施, 是现在我国相关专家学者研究的重要课题。在我国, 旧建筑改造的趋势已经越来越明显, 对旧建筑进行绿化改造是重中之重。我国也出台了相关的法律和激励机制, 包括对绿色建筑给予财政补贴、开设绿色贷款业务、减税政策等。我国正在加快完善绿色建筑的工作步伐, 并出台了相关的规划设计 (节能、建材、建筑等) , 深入探究评价指标, 从而正确引导资金流向, 扶持绿色建筑的发展[4]。

摘要:从可持续理论入手, 分析了可持续发展对旧建筑改造的影响, 深入研究了绿色建筑与旧建筑改造相结合的问题, 并总结了旧建筑改造中绿色建筑存在的问题, 以实现绿色建筑与旧建筑改造的同步发展。

关键词:绿色建筑,旧建筑改造,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赵红.绿色建筑评价问题研究[D].石家庄:河北科技大学, 2012.

[2]宋湘冀.历史建筑改造再利用中的材料应用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 2012.

[3]孙响.城市旧街区建筑改造设计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 2010.

[4]贺耀萱.建筑更新领域学术研究发展历程及其前景探析[D].天津:天津大学, 2011.

探析国内旧建筑改造的意义 篇4

国内外旧建筑改造和利用的现状

国外一些发达国家思想前卫,很早就针对旧建筑进行保护、改造和再利用,已经达到成熟的水平,我国认知比较晚,才开始进入自发、自觉的过程。国内关于旧建筑的再利用的设计实践和理论研究相对于国外有相当大的局限性。

欧美等发达国家对旧建筑的改造利用是出于能源、资源、环境意识和历史保护的人文思想等因素的影响。原来的废旧建筑被改造成企业的图书馆或者社会的图书馆,尤其是在城市中心地区的旧建筑,这种改造非常符合城市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在西方发达国家,旧建筑更新的活动早已成为一种时尚的追求。

国内对旧建筑的改造利用不够成熟,设计改造方面不如国外。在国内的旧建筑改造的过程中,以上海、北京、沈阳等几座大城市充当了改造的领头羊,许多艺术家、工程师在这些大工业城市中开始了对旧建筑改造的探索,并取得了很大成功的实践。(如图一),是北京798艺术区的一角,通过设计师的巧妙设计充满了艺术感与现代感,是旧建筑运用的典范之作。

旧建筑改造的意义

1.节约能源的意义

通过对旧建筑的改造,可以减少拆除旧建筑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如运输建筑垃圾、处理建筑垃圾等。在改造的过程中可以将质量较差的建筑屋顶、以及腐化严重的屋架进行改造,保留坚实的墙体,这样就可以最大限度的保留旧建筑的价值,实现节约能源的作用。如图二,是上海的八号桥。上海八号桥是我国旧建筑改造的典范之作,园区由20世纪70年代所建造的上海汽车制动器厂的老厂房改造而成,通过对旧建筑的巧妙利用,达到了节约能源的目的。

2.改善城市建设环境

在旧建筑改造的过程中,改造设计手法的运用一方面受到原有建筑的自身条件的制约,另一方面受到周围环境的制约,在改造的过程中,应结合原有建筑的特点,墙体可以加一些适当的装饰,留有对过往的纪念,砌筑墙体与少量装饰的恰到好处的结合所产生的阴影和视觉效果会让人耳目一新,能够达到与周围新建筑浑然一体的感觉,从而实现城市建设中的环境改善。

3.提高经济效益

旧建筑改造应与周围的环境和谐统一,如果周围旅游场所比较多,就应该改造成设有大量休息区的公共空间,优美舒适的环境和旅游等休闲空间,以最富有创新的设计吸引大量游客,使其成为旅游参观的第三产业,既带动了当地的经济来源,也带动了当地的客流量,既提高了经济,也带动了旅游业,形成一个大规模的旅游区域,提高了经济效益。(如图三),上海8号桥的独特之处是每座建筑物都有桥相连,是连接国内外咨询专业服务团队的沟通之桥,它是城市历史与未来承接的良好典范,运用新的设计和模式改造,为历史的留存注入时尚、创意的元素,使保留的旧厂房成为现代城市景观的新景象,也促进了设计创意产业的产业链的形成。

旧建筑改造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对策

1.旧建筑的改造规划缺乏科学性

在旧建筑过程,失败的案例都是缺乏科学的设计和规划,包括对旧建筑改的目标和定位,未来的发展规划等问题都需要进行考虑。如果缺乏科学的设计和规划,会造成严重的后果,旧建筑用率会持续下降。所以,在旧建筑改造的过程中,需要借助相关的机构进行相关评估和考量。只有这样,才能大幅度提高旧建筑改造的再利用。

2.商业色彩浓重

在旧建筑改造过程中,过度的商业化使得一个地区文化、社会和公共服务事业变得非常缺乏,造成社会的商业化过浓,导致人们生活、娱乐和休闲场所较少。所以,在旧厂房改造过程中,需要有一定的社会公共服务和休闲服务项目,不能只是进行商业化改造,政府在公共服务过程中可以收购一些旧厂房改造项目,为大众打造公共服务休闲娱乐场所。

3.污染环境

旧建筑改的过程中,存在环境污染的问题,尤其是当环保施工不达标的时候,各种空气污染、粉尘污染、噪音污染等会影响周边居民的生活和健康。这是改造旧建筑必不可少的问题,了避免这种情况,在所有旧建筑改造之前,必须通过环保部门的批准才能够进行。

结论

本文通过梳理旧建筑改造的现状,论述了旧建筑改造的意义,针对旧建筑改造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希望对我国旧建筑改造尽微薄之力,虽然当前我国旧建筑改造并不成熟,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国内会有更多像北京798、上海8号桥的成功案例出现。

旧建筑的改造与新生 篇5

在这种背景下,针对城市旧建筑进行立面改造与更新的营建活动乃至运动也就成为必然,但是,明显不同于对待古建筑和历史建筑所能达到的那样的全民共识,对量大面广的一般性旧建筑目前尚缺乏统一的科学界定和合理的价值判断。现行的旧建筑更新项目尤其是针对立面的改造工程,往往成为千篇一律的模式工程,抑或设计师标新立异的试验场,能真正意识到从旧建筑中依然可以发掘和提炼可读历史信息,并对其进行适度保护和展示的做法还未形成共识。

从城市发展的全过程来看,每一个历史阶段的建筑都有其不可替代的历史价值,都是整体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鉴于此,笔者试图通过“历史表情”这样一个概念来唤起设计师同仁们:共同重视一般性旧建筑立面改造过程中可读历史信息的维护。同时,也就一些成功案例的具体操作方法进行梳理归纳,以期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一旧建筑及其历史表情的涵义

1. 旧建筑的概念界定

“旧建筑”是一个涉及范围广泛的概念,简·雅各布斯说:旧建筑并不仅仅指那些博物馆一类的建筑,也包括那些朴实、低价值的建筑以及那些残破不堪几乎已经失去价值的旧建筑。1本文所探讨的旧建筑,是指区别于文物建筑和历史建筑的,文化与历史价值较低的,较为朴素和普通的,具有一定岁月积淀或历经某个历史时段的建筑,比如“文革建筑”。总体来讲,旧建筑是一种处于法定保护范围之外但仍具有利用价值的一般性建筑。这类建筑涵盖了居住建筑、公共建筑、工业建筑等几乎所有的城市建筑类型,一般都具有数十年的历史,可以说旧建筑散布于城市生产和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同样是城市历史发展的活见证。这些旧建筑是适应当时城市生产生活需要而建造的,它们中的一部分仍具原有功能,一部分已失去原有功能,还有一部分则处于废弃状态。总而言之,都必须适应新的使用需求,都面临被改造更新的需要。

2. 历史表情的涵义

历史表情指的是旧建筑立面所包含的历史信息,或者说外显的历史可读性。从一个历经沧桑的老者脸上,我们可以由每一道皱纹,每一条伤疤,每一瞬表情中阅读出蕴含其间的关于时间和事件的种种记载、印刻以及变迁。城市旧建筑的立面正如同一张张脸面,这些城市的脸面都有自己独特的表情。老旧的门窗和五金构件,斑驳的表面材质,甚至破损的屋角和墙上的雨痕苔藓,无不隐藏着当时建造方式和使用状况的点滴信息。旧建筑立面中的这些元素无疑也是历史表情的构成要素,它们的存在忠实地记录了历史表情的每一个瞬间,也赋予了建筑鲜活的生命力和历史延续性。这足以引起我们在进行旧建筑立面改造活动时认真思考如何维护甚至还原历史表情这一命题,而不是漠视其存在甚至促使其消亡。

二旧建筑历史表情的价值

1. 物质功能价值

1)城市价值

旧建筑的历史表情是保持城市实体环境历史延续性的重要保证。旧建筑与文物建筑或历史建筑不同,其在城市中的数量庞大,且分布很广,各种类型的旧建筑在城市演变中代表着不同时期的风貌形象,而且往往通过建筑立面这种直观的形式直接表达出来,所以对于旧建筑历史表情的维护有助于保留城市在特定时期的特定风貌特征,实现城市环境的历史延续性,同时也有效地避免了城市快速更新进程中全球化倾向所带来的单一和趋同现象。

2)功能价值

旧建筑立面的大多数组成部分往往可以被直接继续利用,比如保存完好的立面材质、门窗、五金构件等,这些使用功能的延续利用不仅缩短了改造时间也节约了改造成本。同时一些旧建筑比如老旧的产业建筑以其独特的历史沧桑感,常常成为摄影、书籍、影视等的创作素材而加以利用,体现了间接利用的功能价值。

3)经济价值

旧建筑大都位于城市中心区域,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随着土地的不断升值,这些建筑自身的价值也在不断上涨。同时其立面的历史沧桑感会形成一种岁月价值,这种价值如果能与区位优势组合并妥善利用将创造出可观的经济效应,这种效应在旧建筑改作商业用途的时候更为凸显,甚至会成为各方投资的热点。比如上海新天地,其石库门式的旧建筑立面形象在加以合理适度的维护改造后已经成为了上海市一块旅游休闲的金字招牌,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

2. 文化情感价值

1)文化的认同感

城市的文化认同感并不全部来自于那些历史和文物建筑。作为城市“大众建筑”的大量旧建筑才是城市居民真实生活记忆的载体。旧建筑立面上的许多痕迹往往印刻着丰富的日常活动痕迹,也记载着当时当地难以磨灭的历史事件,比如墙上斑驳的标语口号和宣传画,这些都会成为当地民众的情感的归宿和集体记忆,也是大众对于特定场所文化认同的有形基础,如果“这些记忆被破坏或者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消失,那么人与场所之间的必要联系就会丧失,随之带来的就是基本生活质量的下降”。2

2)文化的多元化

旧建筑的外立面往往体现了特有的地域文化和承载着特殊的历史事件,在旧建筑立面更新的过程中,对于历史表情的维护事实上也是对于建筑文化多样性的保留与促进。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现代主义的建筑风格席卷全球,建筑的地域性和差异性逐渐在弱化,因而对于旧建筑多元特质的维护显得愈发重要,这也是避免千篇一律的建筑风格的有效途径。

3. 历史史料价值

1)历史的直观记录

旧建筑的立面是一面历史的镜子,记载着城市特定历史时期的不同特性,包括不同阶段的生产力、多样的生活方式、民俗风情等。每一个建筑的立面都会经历一个产生、发展、衰落、更新及再利用的周而复始的历史演变过程,这一过程中如果能够注意旧建筑立面的还原与维护,将会因为后人留下丰富且真实的历史形象而功德无量。

2)历史的重构指南

旧建筑立面的历史表情能够反映出许多关于建筑及其环境的历史信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信息将成为后人认知历史的重要依据,真实的历史表情如果得以还原与维护,必将为后人对于历史的认知与重构提供准确的信息和极大的便利。比如意大利San Gimignano小城13世纪的模型重建,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根据小城建筑现有立面的种种遗存来确定当时建筑的类型和体量的,因而避免了需要查阅海量的古籍资料可能造成的信息扭曲和失真,保证了整个模型制作过程的顺利进行。

三旧建筑历史表情的构成及其维护策略

旧建筑历史表情的构成要素复杂而丰富,笔者暂将其分为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次进行讨论,并据此提出有针对性的维护策略和方式。

1. 宏观层次

这个层次主要指的是建筑立面的整体气质,其中包含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指建筑立面本身的气质,比如端庄典雅抑或质朴沉静;另一部分是指建筑立面所处环境的氛围,比如商业区的喧闹、居住区的安逸、工业区的繁忙、办公区的安静等等,这些氛围与建筑立面本身的气质息息相关,互相影响并互相依存。对于这个层次的维护须重点考虑以下三个方面:

1)环境秩序的承托

建筑周边原有的实体环境是旧建筑立面历史表情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外部空间的尺度、形态、围合方式、组织秩序等,也包括构筑物、地面铺装、草木花卉等。旧建筑与所处环境随着时间的沉淀往往能够比较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具有良好的一致性,脱离了这些环境背景,旧建筑立面的本身也将失去依托。因而对旧建筑原有周边环境秩序的合理和适度保留是维护旧建筑立面历史表情的重要环节之一。例如在798艺术区改造中,设计师从城市与建筑的角度出发,保留了许多原有的环境特征,延续了环境的复杂性与多样性,不仅体现了历史的沧桑,也尊重人们对于原有场所的记忆,达到了旧建筑宏观历史表情良好的维护效果。(图1)

2)整体氛围的控制

每一栋旧建筑的立面都会呈现出一种特别的气质,无论庄重还是质朴也不管张扬还是含蓄,只有整体地把握这种原有气质并准确地使之传承,才有可能使后人清晰地捕捉到真实的历史气息。一味追求视觉刺激或者过度设计都有可能招致旧建筑原有立面整体氛围的缺失,从而影响旧建筑历史表情的可读性,或者造成对旧建筑历史表情的误读。这方面成功的案例可举日本建筑师石上纯也在纽约的实践。他在将一幢旧建筑改造成服装店时,采用了外墙原旧砖再利用并辅以无框的大玻璃手法,将之前建筑在曼哈顿西村地段落魄的情态做了有效的保留,实现了建筑的氛围传承,同时也不失新建筑所需体现的品牌高雅的气质。

3)原有功能的暗示

旧建筑原有的功能是建筑生命历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当旧建筑被功能置换的时候,立面的改造幅度常常会因为功能的剧变而产生较大变动。因而改造后的建筑往往难以判断其原有功用,也会因此阻断历史性息的传递。如果将置换前的功能化为实体暗示出现在更新后的立面上将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提示,也是建筑立面历史功能的一种回应和记录。例如北京苹果社区的今日美术馆,其前身是一家啤酒厂,在立面改造中,建筑师将入口设计成倒置斗状的形态,以此象征酒厂常用的器具——漏斗,从而暗示出旧建筑的原有功能。(图2)

2. 中观层次

这个层次指的是旧建筑立面形式要素的构成,包括墙身、洞口、线脚、檐口等各部位的体量、比例、色彩、材质及其组合规律。这个层次是宏观层次的物质载体,也是在历史表情维护中最需着力处理的一个环节。具体操作可以从以下三个主要方面切入:

1)原有立面整体型制的承接

在旧建筑立面改造过程中,原有的立面型制作为历史表情的重要显性特征可以作适当的保留,比如窗洞的大小、高宽比、排列秩序等等,一些新增的附加元素例如遮阳百叶、金属构架、装饰构件等可以按照原有的秩序进行排列,从而达到历史型制与新添元素的和谐过渡与自然衔接。

2)新与旧的整体对比

文物和历史建筑的保护与修复原则是“修旧如旧”,但维护旧建筑历史表情并不是意味着要对原有状态的进行全盘保留,用旧的元素系统作为新的元素系统的支撑,两者互为图底、对比反衬、并存共生,实现在强调历史实存的同时又不失时代特征,在还原历史表情的同时又展现出新与旧的历史延续性。新旧对比往往采用以下两种方式:

a.并置:新的材质与旧的材质在立面上共存,并以一种近乎对峙的姿态呈现,从而形成现今与历史的强烈对比。例如Herzog&de Meuron设计的西班牙马德里caixa forum,加建部分立面采用的材料是锈蚀的铸铁,通过与原有电厂的石材墙面上下并置的设计方法,当初暗淡的石材表皮在铸铁这种粗糙材料的衬托下显得无比精致光鲜,原来的旧建筑形态和表情在这种新与旧的并置抗衡中也变得愈发明晰。(图3)

b.包裹:利用崭新的透明材质如玻璃或者半透明材质如百叶板、穿孔板等,将旧的材质围合或半围合起来,达到一种暧昧的对比。例如设计师米开磊·萨伊为巴黎的阳狮百货所做的立面改造。他采用大面积的玻璃将1972年建造的建筑结构主体和铜棕色镜面玻璃外皮覆盖起来,体现出历史存在在现代背景下的朦胧之美。

3)立面材质语言的再创造

形式语言一如生活语言,既是历史的又是现代的,既需要继承又必须创新。旧建筑立面改造情同此理,对其材质语言进行重新编码,也是常用的手法之一。

a.“再循环”:即原有立面的材质,如砖、石、铁制构件等经过剥离、加工、组合等处理,以一种新的姿态展示在人们面前,将历史的积淀进行新时期背景下的重构,既保留了历史的沧桑,也满足了现今的立面新主张。

b.“注入混合”:即在立面改造中对旧材质进行适度保留,同时添加具有当下特征的新材质,从而产生一种极富戏剧性和表现力的历史对白,以历史的延续和冲突展现丰富的历史表情。例如意大利San Gimignano小城的建筑立面上充斥这各个时期不同类型的材质,看似混乱没有章法的砖石经修补拼贴却变成丰富的历史表情,如同一部史书娓娓道来小城的变迁。(图4、5)

3. 微观层次

这个层次指的是旧建筑立面的附着细节,主要包括各种小构件或饰件,比如晾晒衣物使用的铁钩、标识门牌、装饰铁件等等。这些东西虽然细小,但是大多都能反映出特定年代的历史信息,都是建筑物岁月流逝的一种见证。这个层次的细节处理往往是在立面改造中容易忽视的环节,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在具体操作中可以采取选择性的保留策略:

1)功能性构件

虽然旧建筑立面上的功能性构件如标识门牌、栏杆扶手等,很多都已失去了原有的功能价值,在立面改造时如果能够选择性地保留一部分具有代表性的构件,必将对后人了解特定历史时期的特定生活习惯和民情风俗提供最为直接和真实的活标本。例如意大利San Gimignano小城的建筑立面上至今还保留着很多小构件,如拴马用的铁环,旧的门牌号码,老式的路灯等,这些极具时代特征的构件并没有在其长期的改造维修中被完全剔除,如今则似一位长者为后人缓缓地讲述一件件亲历的故事、徐徐地展开一幅幅历史的画卷。

2)装饰性构件

旧建筑立面上常常缀有装饰性的构件,为建筑平添了许多审美情趣。这些装饰构件不仅带有时代烙印,许多还带有明显的地域、民族和宗教特征,因而同样具有适度保留的价值。例如中国上世纪60-80年代,非常流行用预制混凝土花格装饰建筑立面,几乎风靡全国。这种迥异于当下审美情趣的手法极具时代特征,如能妥善保留或者据此进行再创作不失为一种合理的改造方法。

3)立面痕迹

旧建筑立面上的种种痕迹并非都是影响城市面貌的罪魁祸首,许多立面痕迹暗示甚至明示出当时当地曾经发生过的特殊历史事件,或者跟城市的变迁以及居间轶事息息相关。即使是自然侵蚀所留下的痕迹,也是岁月流逝的标记。因此,旧建筑立面痕迹的适度保留同样是维护旧建筑历史表情不可缺少的一环。例如在上海如恩事务所设计的“水舍”改建项目中,设计师保留了旧建筑墙体上大面积的水渍水迹以及剥蚀破损脱落的斑驳粉刷,使改造后的建筑呈现出浓郁的历史气息,仿佛重现了黄浦江边的运输码头所经历的风风雨雨。(图6)

四结语

大量的建筑在城市的成长更新过程中不断地老去,然而它们无一不是城市发展的见证,其立面所呈示的历史表情直观地记录着建筑与人,建筑与城市、建筑与社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在目下大规模的旧建筑立面更新改造过程中,尊重旧建筑的历史表情、发掘其价值、维护其存在,不仅必要,而且刻不容缓。本文的目的即在于此。

摘要:提出并解释旧建筑“历史表情”的概念,进而阐释一般性旧建筑立面改造中历史可读性维护的重要性,并通过相关案例分析“历史表情”的具体构成及其针对性的维护策略。

关键词:一般性旧建筑,历史表情,历史可读性,维护策略

参考文献

[1].马迪,魏春雨.非历史保护性旧建筑的改造与利用,中外建筑,2008(06)

[2].粟庆.浅析旧建筑立面翻新设计的手法及其意义,今日科苑,2007(24)

[3].冯婧萱.旧建筑改造中的表皮更新,天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4].王林.从理念和方法看旧建筑再利用设计,东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转引自:肖寒.重现建筑生命的光彩—浅谈旧建筑的保护与再利用.苏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浅析旧工业建筑的改造与再利用 篇6

关键词:旧工业建筑,改造,再利用,意义,问题

引言:

随着城市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 大量的工业建筑因为失去了生产的功能而被闲置和废弃。对于这类工业建筑的处理, 大多是采用推倒重建的做法。事实上, 我们应该采取积极的策略和态度, 对旧工业建筑进行改造和再利用, 激发出其多种价值意义, 让其获得新生。

1. 旧工业建筑改造与再利用的意义

1.1 旧工业建筑改造与再利用的经济意义

对于每一个项目而言, 经济价值往往决定了项目的可行程度, 对于旧建筑的改造也是一样。工业建筑的主体结构能够长期使用, 然而其功能却很难跟上时代的脚步。改造并再利用旧的工业建筑是充分发掘其适应性潜力, 使其焕发出生机和活力的二次设计。相比较推倒重建, 其具有工期短, 投资少, 效益高的三大优点。其次, 保留旧工业建筑周边的基础设施, 并稍加改善和维修, 可以为政府节约大量的公共成本。

旧厂房常常蕴含着更大的经济存活力。一方面保存和维护旧厂房的文化、历史和艺术价值, 另一方面再现其作为生活场所的本质。旧厂房这种融入生活, 浸含着历史与文化记忆的教育价值是一个城市源源不断的商业财富。

1.2 旧工业建筑改造与再利用的环境意义

建筑作为一项重大的经济活动, 在其建造、使用、维护的过程中, 都会消耗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资源。旧的工业建筑作为一种潜在的资源, 储存着能源, 盲目的拆除, 不仅会产生大量的建筑垃圾造成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而且也是对资源和能源的浪费。相反, 旧工业建筑的改造和再利用则有利于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1.3 旧工业建筑改造与再利用的历史意义

旧工业建筑经历和见证了工业文明的发展, 记载着人类进步的脚步, 其蕴含的巨大的历史价值是其他类型的建筑所不能比拟的。其独特的建筑形式和风格展现了城市建筑艺术和技术发展的历史延续性。在我国的一些工业城市, 一个家庭的若干代和特定的厂矿之间存在着联系, 彼此之间有着难以割舍的情感, 人们对其生活的厂矿也具有一定的认同感。因此, 在旧城改造的过程中, 旧工业建筑的改造再利用不仅是对历史建筑的保护, 也是对历史的脉络和社会生活的结构的保存, 对旧工业建筑的生命的延续。

1.4 旧工业建筑改造与再利用的文化意义

现代城市规划往往只重视人们居住、工作、和娱乐的主要活动, 而忽视了能够让城市生活丰富起来的次要性活动。在此指导下的旧城改造则演变成简单的平地起高楼和大规模的推倒重建, 破坏了城市原有的集体记忆和文化上的认同感。由此可见, 旧工业建筑的改造和再利用对保护居住环境的场所精神和社会生活的网络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另一方面, 建筑是所处地区独特文化的物质载体, 尤其是旧工业建筑, 其独特的风格、形式、细部和工艺, 维系了地区之间建筑文化的多元性, 推动了各个地区的进步和丰富多彩。

1.5 旧工业建筑改造与再利用的社会意义

旧工业建筑的改造可以激活经济衰落的城市空间, 通过节约城市的投资成本、提供租金低廉的使用空间, 开发旅游观光资源等方式, 以点带面地带动衰落地区的经济发展, 促进城市和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同时, 改造的策略对于城市的发展, 尤其是一些老城市的更新改造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是一个城市自我更新、发展的基础。

2. 旧工业建筑改造与再利用的案例分析——以成都的“东郊记忆”为例

成都“东郊记忆”位于成都市成华区建设南支路4 号, 一期园区占地约218 亩, 二期园区占地162.83 亩。它是由建于1950 年左右的红光电子管厂改造而成, 在成都东区大迁移过程中红光电子管厂被作为工业遗址完全保留下来。红光电子管厂的厂房呈现多样化, 涵盖上个世纪50 年代苏联援建的办公建筑, 我国自建的多层厂房, 本世纪初的办公楼等, 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项目的改造由成都传媒集团承担, 以“传承文化、创意时尚, 保护遗存、创意功能, 产业主导、创意呈现”作为主导理念。秉承“原址保护, 修旧如旧, 旧房新用”的原则, 将计划经济时代的工业产物与现代时尚商业建筑功能完美结合, 有一定的商业价值和潜在开发价值。

原有建筑群是传统的院落组合空间, 两边是高大的主体厂房, 中间是主要的交通要道。在改造的过程中, 设计师保留了以往的布局, 主要对外立面和内部空间进行改造。原来的厚重砖外墙具有经典的尺度及比例、丰富的细部, 蕴含着那个时代的文化历史信息。改造在不影响原有建筑整体形象的前提下, 适当增加富有时代感的设计元素, 提高了建筑外观的现代文化表达 (图1) 。内部注重空间的充分利用, 跨度为24m, 层高为16m的大厂房被改造成了剧院和电影院 (图2) 。在影院最大的数字影厅内部, 其独特的结构为宽22m, 高12.6m的巨幅银屏提供了空间环境。在其他的厂房空间, 设计师通过将原有建筑空间分成局部两层的做法, 实现了空间的重组与整合。其中, 一层以展览中心、互动体验为主;局部二层形成商业和服务体系。

厂区外部空间的更新以步行系统的设计为主:通过延续原有厂区三条横街肌理, 合理设置了贯穿主街的步行支路, 并且有效连接了开放式广场和部分商业内街。园区内大量生产时期留下的构筑物, 都一一根据景观特性保留了下来, 作为步行系统的节点细节设计。不仅要营造出工业历史的氛围, 同时还要与具有时尚感的当代景观氛围相契合。通过保留架空的管道体系 (图3) , 加强步行系统的视觉引导性预计工业厂区的特性;使用红砖将整个园区的步行道路铺底, 强化了其计划经济时代历史符号的地位。一些工业部件则作为景观元素加以设计, 保留其工业特色的同时, 也赋予了其创意的灵魂。比如原有的小矿车被改造成了景观小花台, 原有的储气罐被改造成了景观喷泉 (图4) 等。

原红光电子管厂区的整体更新与改造, 注重当地工业文化的根植, 通过合理引入经济与产业, 形成了一个具有自身造血机制的有机整体, 扭转了城市中心区域东部长久以来经济实力弱, 城市形象差的城市经济发展格局, 重塑了城东的形象。建成之后的“东郊记忆”给周边居民, 尤其是拥有旧工业区儿时记忆的群体提供了交往的空间, 激活了社区的活力, 巩固了旧工业区居民的社会结构。而厂区内多样化的工业文化表达, 则形成了一个东郊旧工业区文明史的缩影, 人们可以通过现代的日常生活去理解和感知。这种对东郊旧工业区内历史文化资源的非静态式保护有效地解决了文化继承与发展之间的矛盾, 实现了老工业区的可持续发展。

3. 旧工业建筑改造与再利用所存在的问题

3.1 缺乏雄厚的资金保证

国外很多改造再利用项目是由政府鼓励, 出台了多项相关的优惠政策。旧工业建筑改造项目规模庞大, 多为涉及整个厂区或工业区的巨无霸式的改造。开发商也会洞察旧工业建筑文化价值的背后隐藏的巨大的经济价值, 进行积极的投资。由伦佐·皮亚诺改造而成的意大利都灵林格图大厦, 将原有的汽车制造中心的5 层的框架结构厂房改造为一个多功能的、文化商业综合性建筑, 改造后的林格图大厦是一座具有想象力的令人称赞的泡状建筑, 获得了极大的成功。林格图大厦的投资周期长, 影响范围大, 带动了整个地区的经济复活。然而, 国内的开发商多追求短期效益, 对于旧工业建筑改造再利用的意识还很淡薄, 很多改造的项目还处在自发阶段, 缺乏统一的规划、统一的管理, 有碍于整体的发展和环境的治理。

3.2 忽视保护和改造相结合

旧工业建筑记载着历史, 凝聚着人类进步的烙印, 所以对旧工业建筑进行改造的时候, 要注意对历史文脉的延续和体现。国外很多旧工业建筑的再利用都是尽可能地保留原有建筑的空间、结构特点, 针对自身的特征进行改造, 方法灵活, 手法丰富。这种保护性的再利用, 不仅凸显出旧工业建筑的历史价值, 也提升了人文环境质量, 注入了新的社会活力。纵观我国的改造项目, 总是存在着过度再利用的问题。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 只是对旧工业建筑的内外进行简单的装修改造, 其历史文化性没有受到很好的保护, 失去其建筑特色。

3.3 改造功能的单一与片面

旧工业建筑的改造的过程中, 功能置换主要集中在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艺术家工作室、时尚餐饮等几种模式, 这些功能已经成了改造模式的标配。其实再利用并不是简单的模仿, 而要真正地切合实际, 符合城市发展的方向和特色, 从而带动周边经济的复苏和环境的再生。有些旧工业建筑改造, 没有延续工业的精神内涵, 仅仅是利用工业厂房的外壳。北京的百万庄园将工业厂房功能置换成餐饮娱乐的休闲场所, 然而却是欧式风格的外观, 这是片面理解了改造而出现的盲目效仿的结果。

3.4 绿色生态设计手法的缺失

我国改造项目的大部分设计往往遵循传统, 忽视了系统性的介入生态与节能技术的设计。其实, 由于生产工艺的要求, 旧工业建筑的热工性能大多比较差。改造时, 应当采用相应的保温隔热措施以及可循环再生的建筑材料, 避免能源的浪费和经济损失。如今, 建筑节能是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环节, 因此从长远角度看, 应当协调节能与改造之间的矛盾, 逐渐加强生态技术设计的意识, 促进旧工业建筑改造多样化。

4. 总结

旧工业建筑不仅是历史文化的遗存, 其蕴含的经济、环保、社会价值也是无穷的。从成都的“东郊记忆”等一系列的国内外改造的实际项目看, 人们已经把旧工业建筑的改造作为城市经济发展和更新的一个契机。针对一系列再利用旧工业建筑初期阶段出现的问题, 我们可以做的是从投资方、设计师、使用者都树立起历史文化观、循环利用观, 充分吸取国内外取得的先进经验, 找到一条适合本国实际情况的旧工业建筑改造之路, 通过多样化的改造和利用旧工业建筑, 让其融入经济社会的发展之中, 融入城市建设之中, 重新焕发出生机与活力。

参考文献

[1].徐杰, 《城市旧工厂再生的若干问题研究》,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2006

[2].李慧慧, 《我国旧工业建筑再利用研究》, 哈尔滨工业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学院, 2008

[3].张月淳, 《失去生产功能的旧工业建筑改造再利用初探》, 重庆大学建筑学院, 2005

[4].黄步瓯, 《成都东郊工业区旧工业建筑改造性再利用模式浅析》, 西南交通大学, 2006

[5].朱建伟, 《基于“城市触媒”理论下的城市旧工业厂区更新策略研究--以成都“东郊记忆”为例》, 西南交通大学, 2013

[6].崔云云, 《城市旧工业建筑的Loft模式改造再利用研究》, 西南交通大学, 2014

[7].史逸, 《旧建筑物适应性再利用研究与策略》,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2002

旧建筑的改造与新生 篇7

18世纪以来,产生了大量的工业建筑,随着工业发展的不断进步,不同时期的工业建筑形式也在不断变化。由于工业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使得部分工业建筑不再适合生产要求,从而被闲置甚至淘汰。

20世纪60~70年代开始,西方发达国家从工业时代走向后工业时代,城市产业结构调整,传统工业让位给第三产业,此时,旧工业建筑的保护和改造再利用得到了初步发展。随后40年各国相关政策提出使旧工业建筑保护和改造得到发展和普及,如德国的鲁尔地区改造,奥地利维也纳砖墙煤气储罐改建大型多功能综合体,英国泰晤士河畔的班克德发电厂改造成伦敦泰特现代化美术馆等[1]。

我国旧工业建筑改造再利用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但由于当时的技术、经济及价值观的局限,对旧工业建筑改造多采用“大拆大建”的方式。直至20世纪90年代,我国对旧工业建筑保护和改造再利用才进行深入探索和研究,此时也出现了一批改造建筑,如北京798工厂改造成创意产业园,沈阳铸造厂改造成中国工业博物馆等。

旧工业建筑是我国工业发展的痕迹,记录着我国工业发展的历程,有着浓厚的工业历史底蕴。而有些优秀的、具有历史意义的旧工业建筑起着该地区历史文化载体的作用,是有一定保护价值的艺术品和文物,不可忽略其价值[2]。大部分工业建筑由于生产需要,其内部空间较大,采用框架结构,结构体系坚固,通风采光良好,且处于使用年限期内,但是由于功能、设备等落后,无法满足当前生产的需求,逐渐被闲置或淘汰,需通过改造从而达到再利用的效果,发挥其应有使用价值。

2 旧工业建筑改造再利用的发展状况

从世界范围看目前工业遗产的改造再利用主要有以下四种方式[3]:

(1)改造成博物馆模式;

(2)改造成公共休闲空间模式;

(3)改造成创意产业园;

(4)改造成与购物旅游住宅相结合的综合开发模式。

3 大连旧工业改造再利用中的3个案例

3.1 大连15库

3.1.1 工程概况

大连15库,位于大连东部海港,距海不足10 m,高18.45 m,为4层钢筋混凝土无梁楼盖体系的工业仓库,总占地面积约1.4万m2,总建筑面积为2.6万m2,曾是东亚建筑面积最大、机械化程度最高的港口仓库,也是至今为止大连港老港区面积最大的仓库。由于其具有一定历史意义和保留价值,15库现如今是大连港东港新区建设项目仅保留的3栋历史建筑之一。

3.1.2 15库现状

大连港东港区从2006年下半年开始进行全面动迁改造,作为15号仓库,由于其风格独特的原创设计,凭海临风的环境优势,使其成为全面启动大连市创意产业标志性项目的最佳选择。现由某创意产业项目发展有限公司全面负责15库的经营管理。修缮改建后的15库,外观上将尽量保留原有风貌,内部装修强调艺术、创意、舒适、节能和高智能化。将规划为以创意办公、时尚消费、展览展示、文化艺术四大业态为主的创意综合体。

3.1.3 15库改造分析

由于15库具有一定的工业历史地位,并且已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所以15库不能采用拆除重建的做法,而且15库本身极具特色,应当在不改变整体结构的基础上进行改造,从而达到功能上的转换。不同的空间会产生不同的再利用方式,15库原为仓库,其内部空间较大,层高较高,因此其改造形式多样,通过对其内部空间的重新整合,水平分割,使其内部的大空间被划为诸多小功能区。在改造的过程中,安全是重中之重。15库建于1929年,至今已经历了80多年风雨,改造后能否继续安全使用是考虑重点,所以要检测评定和加固。经检测15库在薄弱处设置加固梁以满足荷载要求。

由于15库地处东港区经济带,此地主要服务对象是高端消费者,集酒店、金融、写字楼及文化艺术等于一体,所以将15库改造成集展览展示、创意工坊、科技时尚体验、世界名品代理、设计师工作室、画廊沙龙、商务会所、时尚娱乐、创意美食及艺术咖啡等多种全新概念消费区,迎合了大连市的经济布局。另外改造后15库依然在外观上保持原有风格,而内部将管道、伞状柱帽结合,墙壁上挂满了经过放大的关于15库的早期照片,形成了一道亮丽景观,共同营造出旧工业气息,而新旧元素的融合更能引起人们共鸣。

3.2 Z28时尚硅谷

Z28时尚硅谷前身是大连针织厂,位于大连沙河口区振工街和连胜街交汇处,厂区占地面积4446.3m2,总建筑面积9300 m2。共3栋厂房,均为框架结构,其中两栋改造成Z28时尚硅谷(已改造完成,投入使用),一栋正在改造中。

经研究发现,Z28时尚硅谷改造仅将水平空间进行分割,内部装修后,将其改造成了多个工作室以供出租,从而达到其商业目的。但在改造过程中未做必要的安全性检测,所以不能确定其安全性。室内空间开发过度,走廊仅能两人并行,楼梯甚至不能同时供两人并排上下,不利于消防安全。

3.3 台山净水厂

台山净水厂位于辽宁省大连市沙河口区五一路,占地面积9.77万m2,建于1920年。2000年沙河口净水厂建成,台山净水厂停用至今。废弃12年间未被改造再利用。

台山净水厂距市中心乘车需20多min,处于大连市郊区,其内部空气清新,绿树成荫,厂区内部建筑物不多,设备管道多分布在地下。但是整个厂区建在丘陵上,内高外低,厂区面积较大,而且该商圈无大型的供人休闲娱乐的公共场所,所以建议将其改造成集地下博物馆和地上广场于一体的大型公园,总体保留原有的空间格局。地下设备通过改造对外开放,让人们能够了解生活常识,并且形成了工业雕塑,引起人们对工业文化的回忆;地上部分现有的建筑物均为砖混结构,而且无突出特色,建议拆除,利用生态理念,运用景观设计手法,对其进行规划,突出人与自然和谐的一面,考虑到地形因素,可引进过山车之类的娱乐设施,原有的净水池可改造成室内游泳池或喷泉。

4 结论

(1)旧工业建筑改造方向应综合考虑国家和地方政策、当地经济状况、人们需求、原建筑的历史地位和保留价值等因素。同时对改造方案进行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分析,研究改造项目的可行性。

(2)改造对应针对每个建筑厂房的空间特点,周边环境,功能置换要求及其他制约因素灵活设计。在设计中应注重对历史因素和人文因素的考虑。

(3)提高工艺厂房的建筑设计的理论研究方法,结合可持续发展思想,注重建筑的美学表达。

(4)对于具有一定历史意义的工业厂房,由于其历史价值远大于其使用价值,比如原有机器及零部件和墙上标语等,此时应尽可能的保留原有的建筑元素,使其成为艺术品。

在当前工业迅猛发展的过程中,土地紧缺问题越来越突出,尤其是在有较高经济价值的市区,但一般城市的老工业区大多建在市区,造成了不同利益团体对这些土地上的工业遗产的保留与拆除,遗弃与拆除等观点发生了激烈的谈论,结果对待的方式不尽相同。工业遗产的改造再利用在我国尚属新生事物,对于其保护与改造未得到充分的研究和分析,造成的后果是保护模式单一,盲目效仿,无法和城市环境及未来发展规划很好结合;在经济上不能充分调动社会资源,主要靠政府投入,所以资金有限、缺乏市场机制,效益没有被充分发挥,难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5 结束语

随着中国经济重点的转移,很多城市尤其是老旧工业区也开始进行经济转型,注重第三产业的发展,造成了很多地理位置好、污染严重、经济效益不好的企业搬迁甚至倒闭,留下大量的旧工业建筑,而这些旧工业建筑的价值逐渐的被人们所发现,并开始注重对其进行保护,这不仅是文化的一种延续,也使人们对城市建设的方向有了全新的认识和思考。对旧工业建筑的改造再利用也与国家制定的可持续发展相符,所以合理的对旧工业建筑改造再利用具有深远影响。

摘要:许多城市的老工业建筑由于无法满足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而被闲置,从而面临改造再利用甚至拆除的现实问题,通过举例分析大连市3个不同的旧工业改造案例,旨在为东北乃至全国的旧工业建筑的改造再利用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旧工业建筑,改造再利用,创意产业园

参考文献

[1]李铁军,敖黎黎.大连15库旧工业厂房再生性改造[J].建筑科技,2009(10).

[2]张艳锋,仝雷.旧工业建筑的改造[J].沈阳建筑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4).

探析旧建筑加固改造 篇8

关键词:旧建筑,加固改造,经济,质量检测

0 引言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城市化”建设进程在不断加速, 对城市重新规划问题摆在日事议程上, 老旧建筑的改建、拆迁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它关系人类活动历史的痕迹与现代文明的矛盾的取舍问题, 和谐协调地继承发展。因此, 对城市现有的旧建筑进行考察, 并对其性能做出合理的评价是城市规划建设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根据当地的抗震设防要求, 对老旧建筑进行抗震性能评价, 并根据城市的总体规划原则对其提出相应的改造措施。

1 旧建筑加固改造的重要性

基于我国的国情, 人口多, 城市人均土地面积很少, 据调查表明, 20世纪80年代以前, 修建的建筑大多数是低层或多层建筑, 既不能停止使用, 又急需扩大使用面积。

国内外加固改造的技术和经验已相对成熟, 从改造的案例, 取得了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按有关资料统计, 旧建筑加固改造比新建可节约投资50%左右, 缩短工期60%, 收回投资的速度比新建快3倍~5倍。由此可见, 发展生产不仅仅只靠新建, 而对旧建筑的技术改造也非常必要, 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 节约了投资, 缓解日趋紧张的城市用地矛盾, 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旧房加固改造中价值工程法理论应用

单纯技术经济上评估很多旧建筑, 应予以拆除, 但由于房屋的使用价值、房屋所有者、投资者的需求及规划上要求的不同以及历史保留价值等因素, 还必须保留它们, 并加以维修改造。显然, 仅以技术经济方法评估还明显不够, 应用价值工程法对传统旧式房屋进行改造效果量化分析, 从中选择最优方案, 是有效解决目前问题的途径。

2.1 价值工程法的应用原理

价值工程, 又称价值分析, 它是以功能分析为核心, 用最低的成本使用产品或作业实现必要功能的一项有组织的活动。应用价值工程, 是把提高功能和降低成本体现在最佳方案中的有效方法。

其公式为:

其中, E为投资决策效果系数;V为功能系数;C为获取功能所需的成本。

在旧房改造中, V值可用如下公式得到:

其中, V1为房屋完好程度;V2为房屋完善程度;V3为社会影响程度;W1, W2, W3均为权重系数 (采用当地调查统计系数结果) 。V1, V2, V3可用下式求得:

其中, F为指标项目;I为指标权重;F, I均采用层次分析法 (AHP) 来确定。

其特点就是尽可能指标定量化, 最大限度地减弱主观随意性的影响, 得到科学的结论。

2.2 旧建筑加固改造中价值工程的单方成本

价值工程中的成本为每平方米建筑面积在房屋寿命内的平均成本, 其公式为:

其中, C0为每平方米建筑面积改造的工程成本;Nr为改造工程的剩余寿命, 年, Nr可用如下公式计算:

其中, K为房屋的损坏系数, K取1.4 (平均自然损耗达72.5%的房屋被认为是已无使用价值, 则100 (设计年限) /72.5=1.4) ;a为房屋折旧率即房屋耐用寿命的倒数, 可根据有关房屋耐用寿命表计算得到。

3 对旧房屋的专业质量检测鉴定

房屋改造前应对房屋的结构现状和完损状况进行检测, 为如何改造提供科学的依据。

3.1 房屋质量检测为改造设计提供依据

改造之前, 进行基础、倾斜、材料、损伤等检测, 正确判断房屋结构所存在的问题和形成原因, 同时对症下药进行改造设计, 对房屋结构体系, 延长房屋使用寿命和资金控制要求是十分有益的, 采用合适的改造方案。

3.2 房屋质量检测为房屋抗震加固提供依据

我国以前的建筑抗震设防烈度很低, 有些甚至根本未进行抗震设计, 改造时, 应对房屋结构加固, 提高抗震性能, 依据质量检测结果, 针对房屋的具体问题, 选择合理有效的加固方法, 同时考虑经济条件及施工的可操作性。

4 旧建筑加固改造理论技术今后的发展

建筑加固改造是一门新兴学科, 各类专业大学没有开设此专业, 有的大学虽设有选修课, 但没有专修课, 因此人才市场上寥寥无几。

建议在大学中设“加固改造”专业, 以满足现阶段需求;建设部应设立专门的机构;组织技术专家、教授着手编写有关建筑物加固改造方面的专业理论书籍;加固改造方面的重大方案, 需经组织各类专家, 经过方案论证和比选后方可实施。

5 结语

通过对现阶段我国国情, 结合人文、环境、历史痕迹、和谐继承发展、专业技术质量鉴定的必要性及运用价值工程法原理的全面评估作用, 对旧建筑加固改造加以全面考虑, 量化计算评估作出科学的判断以减少主观随意性, 选择最优的改造方案, 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 节约建设资金, 对国家社会财富将起到有力的保护。同时, 在“可持续发展”这一国策的引导下, 应重视和发展旧建筑加固改造相关技术, 培养更多的相关技术人员, 扩大技术队伍, 使我国建筑业市场更加成熟完善。

参考文献

[1]崔莹.城市老旧房屋抗震性能的调查研究[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2004 (5) :41-43.

[2]陈正德.旧建筑的新生[J].工程与建设, 2008 (5) :848-849.

[3]卫龙武, 吕志涛, 郭彤.建筑物评估、加固与改造[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6.

[4]徐至均, 嵇转平.建 (构) 筑物加固改造[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8.

[5]刘春, 李克让, 孙长水.建筑物加固改造案例分析[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8.

旧建筑改造中的“绿色” 篇9

一、因地制宜的旧建筑改造

旧建筑的改造当然也是要根据建筑本身的风貌以及周边的地理环境特点来制定出相应改造方案。比如上海新天地的改造方案, 石库门建筑是上海最为传统的特色民居建筑, 起源于太平天国时期。新天地就是在其原有的建筑风格上做出一些细微的调整, 在保留了原有的建筑特色基础上, 将其内部的功能重新划分, 赋予其新的生命。这是另一种方式的因地制宜, 节省了建筑改造时的能源与材料消耗, 并且将原来限制的空间加以利用, 实现了对环境的保护。

又例如大华纱厂旧工厂改造的计划, 其位于古城西安北郊大明宫遗址附近, 和北京的“798”一样, 也是遗留下来的一批旧厂房, 但所幸大华纱厂在面临被拆迁的时候得到了北京以及上海等地的支持, 欲将其改造成为西北地区的“798”, 这样, 大华纱厂得以保留下来。而我们这次要改造的项目就是这样一个旧厂房, 这座厂房的地理位置很特别, 在厂房的后面是一条铁轨, 给改造带来了新的亮点, 厂房内部由很多柱子支撑, 这也是改造的难点。废弃的厂房与铁轨, 根据这一自身条件, 我们制定了相应的改造计划, 铁轨加以利用作为额外的空间, 而厂房内部的柱子, 则本着顺应的原则, 就着柱子来进行改造。

改造旧建筑首要的一点就是要将其本身的建筑特色表现出来, 所谓因地制宜在此处则是根据建筑本身的特点来进行改造, 这样是对旧建筑风貌的一种保留也是对资源的一种节约。我们此次改造的设计方案是将原大华纱厂旧厂房改造为一个现代化年轻时尚的健身休闲中心。

二、旧建筑改造中“绿色”的融入方式

“绿色”是我们现在生活中经常会用到的一个词语。绿色食品, 绿色蔬菜, 绿色建筑等。那么怎么才算是真正的“绿色”呢?怎么样做到真正的“绿色”呢?

1. 直观“绿色”融入

绿色是大自然最普遍的颜色, 是希望的颜色。要做到绿色, 最简单最直观的方法是植物的栽种, 植被的覆盖率通常也是判断一个城市绿化的很重要的标准之一。绿化的原则是要根据建筑本身的特色来进行, 不能一味的种树, 更重要的是将绿色植物真正地融入到建筑中去。

在我们这次的设计方案中, 绿色植被的栽种只能起到点缀这个旧厂房的作用, 更重要的是要将室外的那一部分环境和室内的绿色联系起来, 这样才能够让人感受到室内与室外的统一结合。在我们提出的设计方案中, 将原先的墙体打通一部分让建筑前后的空间链接起来, 通透的空间中错位而有趣味性的楼梯与各种小景观呼应, 再连接到建筑后部的铁轨餐厅处的景观, 让本身过于封闭的建筑体立刻焕然一新, 又不至于失去原本的建筑特点。

2. 材料的再利用

这里我们便能得知, 材料的合理利用对于建筑是非常的重要, 材料是建筑不可缺少的部分, 应用什么样的材料能够决定这个建筑的功能以及其发展, 旧时建造房屋所用的材料在当今社会已经很少被应用, 取而代之的都是一些工业化的材料。石灰、混凝土、砖石等等, 这些材料固然坚固, 但却有弊端, 建筑物一旦废弃, 就面临被拆毁, 建筑本身及其所附属的一些材料则没有了用武之地, 这些拆剩的建筑垃圾处理也是一大问题。那么与其在处理垃圾的问题上费脑筋倒不如直接将这些材料从新利用。

世界发展到今日, 技术的创造性使人类社会可以建造更高性能的建筑, 但只有采用自然及可再生的资源, 还是用类似的能源提高其性能来进行建筑建造时才能被称之为绿色生态建筑。资源材料的可再生可再利用性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变废为宝, 将不用的旧材料重新加工成为新建筑形式。

3. 绿色能源的应用

在建筑建设改造的时候, 这些绿色可再生能源的应用通常表现在这些方面, 如:雨水可以收集起来满足制冷、降温、灌溉等需要, 而绿化是改善建筑微气候的重要因素, 通过对外部环境提供的可再生自然资源的广泛应用可以大幅度降低建筑物的能耗与运行费用, 加上可再生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技术, 就可以形成良性的生态建筑技术系统。

在旧建筑的改造过程中, 应尽量避免有危害的能源的利用, 尽可能利用这些绿色能源。例如太阳能, 太阳能应用是节能建筑设计的主要手段。最为人们所知的应该是太阳能热水器的应用, 很多小区住宅都采用这种新型的能源从而减少对电能或者天然气的消耗以及相应的管理费用。旧建筑的改造同样可以利用太阳能, 例如我们所涉及的改造案例中, 水的循环利用以及加热应用, 可以通在建筑顶部的屋脊可以安装太阳能板来实现对太阳能的充分利用。其方式最常见的多半为大面积的透明玻璃, 能够得到足够的采光既满足热量也同时满足光照。如邦夏的利华大厦的外立面, 采用大量落地玻璃窗。

除去太阳能的利用, 另一种利用很广泛的绿色能源则是地热。地热技术有着明显的优势, 资源可再利用, 投资少, 运行费用低, 占地面积小, 节约水资源等等。绿色能源以及新型的能源利用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到建筑建造中, 相信不久的将来, 人类社会的发展会有更高层次的进步。

三、旧建筑与“绿色建筑”的结合

绿色建筑盛行的今天, 我们首先要认识到其弊端的存在, 不是每一栋建筑都能与绿色建筑很好的融合起来。西安交通大学田家炳艺术楼的改造, 很好的传承了原旧锻造厂房的建筑风貌, 同时很好的利用了天光进行室内采光, 并且在小庭院的设计上满足了老师与学生休闲的需要, 但是我们要注意的是, 田家炳艺术楼的整体取暖效果明显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即便有装置暖气, 但依旧不能改善田家炳艺术楼冬天的寒冷, 艺术楼内比之室外温度低很多。这一问题一直都没有得到解决, 有很多方面的因素, 旧厂房本身的结构问题以及经费问题, 如果要采取大规模的翻修来解决供暖问题显然不实际, 如今的田家炳艺术楼已经落成, 这些问题纵然没有在改造时得到解决, 但同样需要我们去进一步的研究和改善。

上一篇:青少年机器活动下一篇:现代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