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艺术

2024-07-10

引领艺术(精选十篇)

引领艺术 篇1

1. 营造校园艺术氛围

学校努力优化育人环境, 创造良好文化艺术氛围。多彩的教学大楼, 芬芳的花草园, 错落有致的经典设施……浓郁的艺术气息弥漫校园, 一花一木, 都经过精心设计。紫藤架下, 有华彦钧、聂耳、朗朗等音乐家介绍牌作点缀。学校还拥有舞蹈、美术教室等多个环境优雅的艺术专用教室, 均配备了乐器、音箱和多媒体教学设施。每一景每一物, 都构建出浓郁的美育氛围, 体现出我校的办学理念, 这种“润物细无声”的育人功效也发挥到了极至。

学校一方面营造艺术氛围, 在潜移默化中感染学生, 另一方面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学校认为艺术教育离不开教师, 也离不开学科。教师的言行举止, 从衣着、表情, 到教师个人的兴趣与爱好, 都对学生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无论哪一门学科, 教师都可以选择不同的角度切入并渗透艺术教育。如语文课上可以根据文中语言文字描绘进行美感教育, 数学课上一些神奇的数字规律体现数学价值, 科学课上的动手制作发明体现创造之美, 思想品德课上的案例叙说体现做人之美, 等等。

近年来, 学校安排教师轮流展示自己的才艺, 将此作为提高全体教师艺术修养的“熔炉”。如今, 我校的教师人人有才艺, 个个有特色, 成为学生争相学习的榜样。学校现有昆山市美术学科带头人1名, 昆山市美术教坛新秀1名, 音乐教坛新秀2名, 过硬的艺术教育师资力量, 成为学校特色发展的坚实后盾。

2. 点面结合普及艺术教育

学校明确提出:艺术教育要面向每一名学生,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使学生提高对美的认识和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并通过吸收、内化, 逐步形成自己的艺术素养。

为了开发学生的艺术潜能, 发展学生个性, 学校鼓励学生培养健康有益的兴趣爱好。我校学生从三年级起, 学习竖笛、口琴、巴乌等乐器中的一种乐器, 利用音乐课、校本课等时间进行教学。学校敞开艺术大门, 面向全体学生, 根据不同的需求, 开展了多种课外兴趣小组活动, 有羽毛球、合唱、鼓号、朗诵、航模、书法等, 这些兴趣小组活动的开展, 使整个校园生机勃勃, 同时也提高了我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兴趣小组的学生代表学校参赛并多次获奖, 例如经典诵读《咏春》获2013年省级比赛一等奖, 舞蹈《春天话语》、课本剧《寻找压岁钱》获2014年昆山市一等奖, 长卷画连续三年获昆山市一等奖, 等等。

实践告诉我们, 建立艺术类的兴趣小组十分有益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学校将兴趣小组与艺术教育相结合, 这种以点带面的做法, 使得学生很自然地受到了艺术熏陶, 审美意识和情操也不断得到提高, 越来越多的艺术特长生成为班中的佼佼者, 有的被评上了“三好学生”或优秀班队干部, 在班级中起到了核心带头作用。

3. 搭建平台展才艺

我校在每年的儿童节、元旦等节日定期举办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 为学生展示才艺搭建舞台, 节目汇演集唱歌、舞蹈、乐器表演、小品、相声、音乐剧等多种形式于一体, 是艺术的盛宴。各班都有演出节目, 学生人人都有机会上舞台。

这样的活动不仅展示了学生的才艺, 而且还增强了他们的集体荣誉感, 营造出积极向上、清新高雅、健康文明的校园文化氛围, 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童年的温暖和幸福。

打造艺术舞台 引领精彩人生 篇2

——宿迁市第一实验小学艺术特色教育回眸 每天,校园里都有琴声在流淌,歌声在荡漾;每年,学校举办的校园艺术节、书画展、文艺晚会等活动中,都涌现出学有所长的艺术人才和精彩纷呈的艺术作品。这是宿迁市第一实验小学创建艺术教育特色学校的结果。

学校自2008年创建以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实施素质教育,牢固树立“高品位、有特色、现代化”的办学总体目标,积极实践“引领 启迪 帮扶 激励”教学理念,秉承“打造艺术舞台 引领精彩人生”的教育观念,将艺术教育渗透于学校教育,寓教于艺,以美辅德,创造了环境育人、艺术育人的氛围…….在短短三年时间内,学校的艺术特色教育取得了质的飞跃,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赞誉。

更新观念,强化特色办学理念

有思路才有出路,有特色才有起色。学校除进行正常的小学教学外,还专门开设了艺术特长班,紧紧抓住艺术教育这条主线,通过健康、生动、活泼的教育形式,潜移默化地作用于学生的心灵,切实有效地开展以艺辅德、以艺益智、以艺养性的各项工作,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学校严格按照新课程标准制订学期艺术(音、体、美)学科的教学计划,进度表,合理安排教学内容。要求每位艺术教师教学中注重过程性、自主性、实践性和创新性。教务处还把艺术课程列入期末考查和毕业考核科目,把平时记录和考核相结全,重视过程性评价。

立足课堂,夯实艺术教育基础

课堂教学是艺术教育的主渠道,将校园艺术教育建设与学校课程建设相融洽,构建生动活泼、高效优质的艺术课堂教学模式是我校艺术教育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学校从一年级起就开设艺术必修课,面向社会诚聘了一批深受广大学生喜爱的专职艺术教师。为了达到高效优质的教学效果,艺术教师们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课题研究,大胆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艺术教育模式的创新,利用多媒体手段将名帖欣赏引入书法课堂,将名曲欣赏引入音乐课堂,将美术鉴赏引入国画西画课堂,老师们将学科融合,丰富了艺术课堂,更加激发了学生学习艺术的兴趣。生动活泼、高效优质的艺术课堂教学模式积极推动了学校艺术特色和校园文化品牌的形成。

多彩活动,拓展艺术教育舞台

为了更好地开展艺术教育,学校经常组织丰富多彩的创意新颖的校园文化艺术活动,激发学生审美、爱美、学美的情趣。此外,学校还认真做好经典诵读、合唱训练、京剧教学、书画教学、英语口语五大特色,利用每天下午的课外活动时间组织兴趣小组活动,活动过程做到有目标、有记录、有结果。教务处有计划地组织、安排一些单项比赛,如朗诵、书法、手抄报、作文、演讲、讲故事、英语口语、太极拳等比赛。

每年的国庆、元旦、“六•一”节,学校都要举行文艺庆祝活动,以丰富多彩的文艺形式吸引学生积极参加。特别是每年一届的校园文化艺术节,数百幅的书画作品在展厅展出,像艺术的海洋;学生们歌声悠扬,舞姿优美,个个沉浸在童年的幸福和欢乐之中。这些活动不但激发了学生浓厚的艺术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艺术素养,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弘扬国粹,京剧艺术震古烁今

学校在推进艺体特色工程的过程中,积极响应国务院关于高雅艺术进校园的号召,努力挖掘民族文化,传承经典,着力打造自己的艺术特色。2010年12月7日由市委宣传部、市湖滨新城管委会共同出资,宿迁市第一实验小学承办的“孝慈少儿京剧艺术团”在我校正式揭牌,学校选拔了30多名学生组建了京剧实验班,精心布置训练场地,营造了浓郁的京剧文化氛围,经过京剧老师短短几个月的辛勤指导和小戏迷们夜以继日的刻苦锻炼,学生们已经能够掌握京剧的一些基本动作和说唱要领,校园里每天都会荡漾着他们的依依呀呀的欢乐心情。为了能够扩大京剧艺术教育对外交流力度,提升对内的有效影响,同时促进学生们学习京剧的热情和信心,京剧实验班先后参加了湖滨新城举办的各种大型汇演、宿迁市春节团拜会等重要场合演出,得到与会领导及社会各界人士的高度赞扬。2011年4月15日中央电视台“快乐戏园”栏目组到我校进行为期四天的拍摄活动,节目已在中央电视台11频道播出,有力地宣传了学校的素质教育成效,充分展示了我校艺术特色教育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保障有力,创设艺术教育乐园

火车跑的快,全靠车头带。为了更好地做好艺术教育特色学校的创建工作,学校设立“艺教处”,专门负责学校艺术教育工作的组织落实,刘校长负责整个的艺术教育工作。学校建立健全艺术教育管理体系,制订学校艺术教育三年发展规划,严格执行《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学校艺教处和教务处加强艺术教育的指导,做到期初有计划,期末有总结,定期检查教育教研组的集体备课,重视各个教学环节。学校加大创建工作宣传,充分利用板报、橱窗、校园网等媒介,营造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艺术氛围;为实现校园环境风景化、知识化、艺术化,学校从一张张富有艺术特色的个性化班级课表到校园的每一寸墙面,每一份空间都彰显出校园的艺术文化,建画廊、做匾框,学校处处都渗透着艺术情趣,力求让每一处环境都具有艺术教育功能,真正做到“硬件”过硬,“配件”到位,“小件”求精,“软件”求新。

学校积极发挥自己的优势,努力推进艺体特色工程。由刘校长主抓、体卫艺处承办,在一个月时间内先后成立了由120名教师和150名学生组成的两支校合唱队。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刻苦训练,终获得了殷实的回报。合唱队先后参加“放歌五月”、“国庆60华诞”、“团拜会”等大型晚会的演出,并获得了市、区领导的一致好评;其中合唱节目《山童》在2010年宿迁市第六届中小学艺术展演活动中荣获特等奖;合唱《家住安源》在2011年市合唱比赛中荣获第二名。为打造一实小的艺术品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建校三年来,学校坚持不忘走艺术教育特色之路,以艺辅德、以艺促智。通过不断努力,逐步探索出了一条符合学校发展的路子,艺术教育硕果累累,每年学校有数百人次在各级各类艺术比赛和考级中获得优异成绩。全体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学校特色的教育教学活动,每名学生都有自己的艺术爱好和特长,拥有一大批“合格 + 特长”的学生,参加相关竞赛、演出、展示等取得了诸多奖项。学校合唱队先后参加“放歌五月”、“国庆60华诞”、“团拜会”“童心向党”等大型活动的演出,均获得一等奖;其中合唱节目《山童》在2010年宿迁市第六届中小学艺术展演活动中荣获特等奖;教师合唱《家住安源》在2011年市合唱比赛中荣获第二名……

春风催潮生,春雨润百花。如今,学校已拥有一支年轻向上的师资队伍,一条寓德于艺的工作思路,一种敢为人先的创新意识,一个后劲十足的发展态势。今后一实小人将不断创新艺术教育模式,塑造特色教育的品牌,让艺术教育成为学校推进素质教育中最为亮丽和最富个性色彩的风景,显示出更加旺盛的生命力。(第一实小

艺术+科学:引领人类未来 篇3

11月1日~30日,第三届“艺术与科学国际作品展暨学术研讨会”在中国科学技术馆举行,有来自22个国家和地区的120多件作品参展,包括新媒体艺术、产品设计、建筑与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以及艺术创作等体现了艺术与科学相结合的作品。本届活动是自2001年后第三次举行,它的发起人是分别来自科学界和艺术界的泰斗级人物:诺贝尔奖获得者、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教授和已故的艺术大师吴冠中教授。

在两位先生的积极倡议和亲自指导下,清华大学于2001年举办了首届活动,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多位国家领导人观看了展览。对于3届活动的发展历程,李政道在本届展览前言中总结道:“11年前在中国,第一届‘艺术与科学国际作品展’,追索一个新的概念,聚集了探索人类智慧的科学家与艺术家;6年前,‘当代文化中的艺术与科学’为主题的第二届展览,奉献的是前沿探索的成果;今天,以‘生态·信息·智慧’为主题的第三届展览,将‘创造与发展’和谐地互相结合,在艺术与科学的旗帜下引领对未来社会的思考。”

据本届活动的总策展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院长、艺术与科学研究中心主任鲁晓波教授介绍,本届活动选择这样的主题是基于当前科技的迅猛发展,人类进入全新的信息时代,我们的生活、学习乃至商业营销方式都随之发生变化;而如何可持续地发展也成为全人类共同思考的问题。所以本届主要展品一是聚焦于体现信息和科技融合,或对未来有重大影响的一些设计和产品或研究;一是以生命科学、生态环境保护为主题的艺术品。

“信息·生态·智慧”

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使原有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艺术表现呈现出新的面貌。信息社会改变了现有的设计方式,使设计的重心从单纯的物质性创造中扩展出来,以一种非物质形态的数据与信息为载体,超出了传统艺术的表现语汇和有限的创作空间。来自美国Sifteo 公司的无线交互式作品《智能积木》是“信息”主题中的一件作品:每块智能积木是一个1.5 英寸大小的固体方块,配有一张全彩 LCD 屏、多种运动传感器和可充电电池。用户可以用手来移动、摇晃、旋转或变换积木的排列方式,使积木之间形成相互传感。作品试图融汇两种重要的游戏传统——如象棋、多米诺以及拼板这类典型的游戏模式以及丰富的交互式娱乐技术,从而创造出令人兴奋、 富有挑战性的互动游戏感受。

信息化与城市化高速发展,一方面体现在以创新为主导的科技、人文的蓬勃发展,另一方面又反映出某些自然生态的退化、困顿与挣扎。清华大学副教授邱松设计的《会呼吸的灯》系列是“生态”主题中的展品,是针对城市空气污染所提出的解决方案:严重的汽车尾气污染,不仅夺走了昔日的蓝天,威胁到人体健康,也使人们对未来的生活感到沮丧。《会呼吸的灯-1》源于植物的“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它以太阳能和风能为动力,一方面将城市中的“尾气”吸入“体内”,经“空气净化装置”转变成清洁空气后排出“体外”;另一方面通过顶端的 LED 照明装置为城市提供高效的照明。《会呼吸的灯-2》则是一个延展方案,其扇叶具有显像功能。扇叶中心的“摄像头”可以捕捉到附近人的动态,然后通过体内的微处理,将相应的图像动态地显示在扇叶上,实现人和物的“交互感应”。此外,《树的灵感》、《天堂的轮廓》、《植物科学实验室》、《母亲和孩子》等作品都从不同的角度来表达对生态命题的思考和解决方案。

“智慧”主题中的作品除《海滩怪兽》这样的“高科技”展品之外,还有《水彩画系列》这样看起来没有任何科技含量的作品。鲁晓波介绍,第二届的展品是科学与艺术结合度最高的,本届有许多体现这种结合的作品,也有在形式上比较传统的国画、摄影等。如来自英国的一件作品,是艺术家将一些文字投影到正在融化的冰山上,再用照片记录下来,作品想强调的是关注人类共同的生态。“现在我们所讲的艺术,形式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我们的观念”,这些传统艺术形式的作品和展览主题相吻合,因此也被本次展览所接纳。

为什么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这个与科技相关的活动却要隔5年才举行一次?鲁晓波说,重大的创新不可能有很快的频率,要给予大家深入思考研究的空间和时间;如果没有这个相应的储备和积淀,活动可能会搞得草率和浮躁。不过,科技的发展确实日新月异,因此这个活动从今年开始已正式改为3年一届,这可能是一个更恰当的时间。

交互体验创造思考空间

交互性一直是新媒体艺术的重要特点,本届展览中的大部分作品也都具有这一特征,让观众玩得不亦乐乎。由中国的师丹青和印度的Mooshir Vahanvati设计的《阿凡达变形站》是极受观众喜爱的一件互动装置作品,它是美国 Inwindow Outdoor 公司为电影《阿凡达》的蓝光DVD 发行仪式设计并制作的交互式户外宣传。当观众站在大屏幕前,摄像头通过人脸识别技术捕捉到观众的面部影像并显示在大屏幕上,之后系统启动参数化的计算,实时地将观众的头像变形、拉伸、染色成为潘多拉星人形象。在变形过程中,计算机会分析每个人不同的五官及面部特征,并影响每个局部的变形参数,使生成后的头像还保留着该观众的特点。参与观众兴奋地注视着自己或他人的变脸过程,许多还饶有兴趣地和同行友人讨论起自己变身潘多拉星人之后的美丑,并纷纷拍照留念。

中国艺术家黄石、李敬峰创作的《空窗子》是一个通过分析观众脑电波来实现互动的艺术装置,题材取自古老的“庄周梦蝶”。当观众戴上头带后,一只蝴蝶被投影在面前的窗棂(屏幕)中,按照观众的脑电信号在竹影中上下飞舞。观众可以通过放松精神来控制蝴蝶的飞行轨迹,让蝴蝶穿过层层密林,越放松就可以让蝴蝶飞得越高,艺术家建议通过“入定”或深呼吸的方式来放松情绪。观众每眨一次眼,就会有一片竹叶飘飘落下,因此体验者的注意力集中程度、眨眼频率都会对画面产生影响。一旦蝴蝶到达终点,一切又将散为虚无。“庄周梦蝶,焉知是梦?”艺术家借科技手段重新诠释了经典的哲学命题,却引发更多关于这个问题的思考。

nlc202309021558

荷兰艺术家达安·卢森格德创作的《亲密》是一件时尚作品,它探究了私密与技术之间的关系。这个高技术含量的服装采用电子箔片制成,当人们靠近或触碰到它时,它就会变得透明起来。人们的社交互动决定了服装的透明度——我们越亲密,我们之间的隔阂越少,越能“袒呈”相见。

交互式作品用新奇的体验带给观众更多的回味和思考空间,使得作品的理念得以更好地传播。观展的李女士说她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作品是瑞士艺术家弗洛里安·皮泰、埃里克·莫齐耶的作品《点燃我的激情》。观众点燃一根火柴,绚烂的数码烟花便升腾而起,并在高处绽放,让她觉得非常好玩。她表示会另找时间带孩子过来体验,因为这种科学与艺术的结合可能是未来孩子生活的那个时代中的常态。

艺术与科学:一个硬币的两面

经过13位国际评委严格认真的评选,包括《空窗子》、《会呼吸的灯》、《点燃我的激情》以及《海滩怪兽》等9件作品获得“吴冠中艺术与科学创新奖”,分别获得奖金10万元。这一奖项由吴冠中先生生前设立:2008年12月,他将自己的作品《长江万里图》拍卖所得1275万多港元全部捐赠给清华大学,用于设立基金,重点奖励艺术与科学创新人才,鼓励青年学生加强艺术思维与科学思维的培养,探索艺术与科学、真理与美的内在联系。吴冠中先生认为:“创新关系到民族存亡,创新是世界国力竞争的焦点,文化竞争比炮火战争更具潜力。”

在本届展览的前言中李政道先生这样写道:“自然现象不依赖于科学家而存在,但对自然现象的抽象和总结是人为的。同样,在人类社会中,我们了解自然,并改造世界。我们完全有能力选择和改善我们的生活方式和环境。将人类珍贵的情感,升华为艺术,将自然基本的规律溶化成科学。艺术与科学,基于人类创造力的共同基础,追寻共同的目标:真理的普遍性和人类的未来世界。”

鲁晓波说,此次活动全国共有200多所高校参与,说明中国越来越重视跨学科的融合与创新。“目前全球有很多热点,而科学与艺术的融合正是热点中的热点。”和前两届一样,参加活动的院士很多,还包括美国的院士,这与大家对这个命题的关注有关系。美国MIT的媒体实验室,研发了很多具有原创性的指引未来产业的研究和开发的作品,某些概念或原型最后领引了整个世界性产业的发展。而通过这次展览明显地感到,我们距离世界一流的大学或研究机构还是有相当的距离。

在2001年第一届活动获得巨大社会反响的基础上,清华大学在美术学院成立了艺术与科学研究中心,它成为文科的一个重点跨学科研究机构。此外,清华美术学院又筹划了信息艺术设计系,并在此基础上和信息学院和新闻传播学院合作,发展了一个跨学科的研究生培养项目,生源来自于各个学科,而不像过去进入美术学院只能经过美术考试这个唯一通路。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今年获得了来自国家973计划(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的项目参与,而以前美术学院都只是从人文社科领域申请项目。

吴冠中先生曾说过,“科学揭示宇宙的奥妙,艺术揭示情感的奥妙。”鲁晓波说,基于整个人类的发展历史,科学和艺术的关系是一个硬币的两面,有时候可能各自还没见面,但实际上它们是融为一体的。

引领艺术 篇4

关键词:塞尚,观念革新,色彩造型,情感融入

塞尚从小家境优越,父亲为他提供了良好的文化教育环境和大笔遗产,这也保证了他不是为生活而画,而是为画而生活。在他20岁左右到巴黎学习绘画的经历促使他广泛的接受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的影响,以及卢浮宫馆藏的艺术精品也给他提供了艺术营养,但是塞尚的从艺之路并非一帆风顺,早年参加沙龙落选,参加第一届印象派画展却遭到了更多的嘲讽与攻击,塞尚并没有因此而对自己失去信心,并且坚信:“在活着的画家当中,只有一个人才是真正的画家——那就是我。”

塞尚认为:画画并不是一味地去复制现实,而应该是寻求诸种关系的和谐,这也是对塞尚艺术思想最基本的解读,一是他所建立的新的绘画概念,对传统绘画概念再现自然的否定,将画家的主观意愿融入到对艺术最真实的追求。二是追求新的色彩、造型等表现方式和形式规律,对空间、透视、和结构新的理解,以及他观察自然强烈而敏感的知觉。通过对客观物像的分解、重构、简化和抽象,创造了独立于客观自然之外的独特的艺术。

一、用主观意志改变写生、创作的对象

传统绘画是以再现自然为目标的艺术活动,包括印象派绘画也是注重光色的变化、忽略绘画主题和形体,但本质上也没有超越再现自然的传统理念。塞尚是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用主观意志改变自然物像的画家,他否定绘画简单的模仿、再现自然,强调画家的主观创造性,强调通过艺术创造应把客观物像有条理的进行抽象概括。

塞尚认为艺术创作绝不是简单的再现自然,而应是质疑、超越自然的。在他的作品中也在寻找绘画的真实。塞尚通过将描绘对象分解为抽象的成分,使物体变形或打破物体固有的轮廓线,甚至在静物写生中外形是歪的;人物比例是不协调的;透视是不准切的,但是客观物像在通过他的主观处理可以在物体之间建立起画家心中真实的关系,这样绘画的过程才变成了有意义的视觉体验。在他的作品《苹果与橘子》一画中,他通过大胆的手法将物像高度的简化,并且用线条在色彩上勾勒出轮廓,使画面看起来更加坚实和有重量感,画面当中的物像全都成了他表现意识和构建画面的媒介,他特意歪曲画面中的透视关系,目的就是实现画面中的有序布局,例如:将水平的桌面处理成向前倾的效果,并通过笔触合理的处理画面中的物体,使他们有规律的呈现,将远近不同的物像所具有的虚实差别表现出来,画中的物像仿佛是处于同一个平面,但是这样的处理效果在加强了物像的实在性的同时也增加了平面构成的趣味性,同时画面也呈现出有规律的律动感。画面中盘子的支脚更是被特意处理成歪曲的效果,虽然在视觉上看起来有些别扭,但成功的联系起了画面中的各个要素,使各要素之间达到一个相互平衡的作用。我们再来看整幅画面,左下角的白色衬布,白色果盘和上面的苹果以及白色的高脚果盘和里面的橘子整体构成一个大的倾斜的结构带,右面带把的水杯、水杯旁边的水果,以及右面垂下来的白色布整体也构成一个大的结构带,再加上这两个结构带周围的局部处理成明暗对比比较强烈的变化,从而使大小结构之间产生呼应,构成富有变化并且统一的整体,使画面富有变化而又稳定。塞尚用自己独特的表现形式将画面中的每一个物体进行独特的处理而重新构成一个新的结构关系,如果试想从他的画面中拿走一个东西,哪怕是只挪动一个水果,整个画就会被连带着一起拽下来。这也正是塞尚在进行艺术创作的初期想要达到的效果,他打破印象派初期之前的传统素描关系,开创了新的构成式的绘画技法对后来的艺术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二、描绘对象的形体更加坚实、有重量感

塞尚接受印象主义外光写生绘画的方式,他在接受印象主义外光写生注重光和色的描绘的同时更加注重表现形体的坚实感,塞尚曾说过:“我想把印象派变成美术馆里的艺术那样结实和持久。”他抛弃了传统的造型方法,根据自己对物像的感受和理性描绘对象的形体,使之更加单纯坚实和更具有重量感。塞尚通过观察,对物体进行综合分析,寻找他们内在的关系,以自己的方式寻找其中的规律从而获取表现物像的方式。我们在塞尚的作品中不难看出,他用自己的方式,把所有的自然形体概括成集合形体,如:椎体、柱体、球体等。这种将物像分解成抽象的立体构成、进行重构艺术的表现方式,几何形体在其中则起到了平衡写实和抽象的作用。这种表现方式是塞尚所提倡的,他认为画家必须学会如何描绘这些形体,而且是从色调准确的关系中表现,使作品具有坚实的形体和纵深的空间感,让观者能够感受到物体的重量感。

三、用色彩表现空间,创新空间观念

塞尚具有独特的理解力和观察力,他对空间的处理也放弃了传统的透视画法,放弃了素描明暗的骨架,他通过对自然的观察和体验,运用色彩表现自己所理解的空间,创造了新的空间观念,更加注重画面形体和色彩的布局,力求达到画面构成的和谐与均衡。塞尚希望用色彩来塑造形体,进而重新塑造自然,他把色彩从素描中解放出来,在他的理解与实践之下,只存在色彩之间的对比,他是将明暗与色彩结合的最好的画家。在他的作品《玩纸牌者》中充分体现了均衡而完善的构图,人物和环境也处理的非常的巧妙,这种关系正是通过色彩来体现的,色彩之间对比和协调恰到好处地体现了空间和虚实关系。人物衣服的紫灰色调与黄灰色调形成对比,但与阴影和棕红色的桌子等整体又十分协调,人物的形象刻画的简洁、但不失准确与生动。整幅画面经过作者的精心安排与处理,鲜明的人物个性跃然画布。

塞尚对待艺术严谨的态度值得现在从事艺术创作的人们格外学习,在他的作品《安布劳瓦斯·博拉尔的肖像》创作过程中,因为自己的审美观念,仅就画中人物的坐姿就调整了上百回,这足以证明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对待艺术的严谨的态度以及在精神上表现出来的忘我的境界,虽然他的很多作品看上去都很粗糙,但正是在对艺术的探索与实践中不断的否定自己,作品是他不断观察深入的结晶,所以他作画的速度非常的慢,在写生水果时,经常画的台布上积满灰尘、水果缩水。正是这种严谨的艺术态度,才能创作出有情感深度的作品,在现代表现主义绘画中,情感的表达要比技术的因素重要得多。

引领艺术 篇5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艺术是一门较复杂、难于把握的综合艺术.英语教学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因此英语教师除了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外,还必须懂得艺术,必须具有一定的艺术修养.

作 者:吴玲  作者单位:佛山市三水区华侨中学,广东,佛山,528100 刊 名:商情・科学教育家 英文刊名:SHANGQING 年,卷(期):2008 “”(1) 分类号:H3 关键词: 

★ 《小马过河》以趣激智教学设计

★ 《小马过河》

★ 小马过河读后感

★ 《小马过河》说课稿

★ 小马过河观后感200字

★ 小马过河教学设计

★ 小马过河ppt课件

★ 小马过河的教案

★ 寓言故事《小马过河》及其感悟

用艺术特性引领语文教学 篇6

对于艺术班的学生来说,语文教学首当其冲的一点就是使他们认识到语文学习的重要性,挖掘他们学习语文的内在动力。无论是美术、音乐还是播音、表演从本质上说都和语文有着息息相关的联系。语文离不开文学,文学和艺术是相通的,而我们的学生都会成为文艺工作者。学好语文的需求不仅仅来自于应试技能,而现在的艺术高考不仅仅简单要求考生们画一幅画,唱一首歌,比如某艺术高校的校考试题是:创作一幅画,鲁迅笔下的人物。在艺术专业考试后,学生有了触动,他们也许更能理解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内涵。在艺术班的教学中,我经常渗透这样的关联,音乐生要想演奏好一首曲子,就必须深刻理解曲子背后的意义,播音生必须要训练好情感表达,表演离不开剧本,更不要说编导、主持等艺术专业了。这就要求艺术生们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学生们也就有了自觉学好语文的需求和动力。

二、明确学习目标,精简学习内容

艺术班的学生文化学习时间短,所以要求教师必须根据教材和教学大纲要求,结合所教内容的特点,教授最精要和最重要的知识点,让学生在每节课上都学有所得。对于这一点,我在课堂开始就明确提出本课的学习目标,学习目标不能过多,对于艺术班的学生来说,1-2个足够,而且值得注意的是“提出”不是“展示”,否则学生仅仅是看了一眼PPT而不会有任何印象,而向学生明确提出,可以使他们理解并将之贯穿课堂始终,在本课结束后以此来检验自己本课的学习成果。并且在做练习时尝试运用它,毕竟获取知识不是学习的终极目的,学习知识是为了解决问题。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围绕学习目标,精选教授内容,尽量基础而且典型,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分析与总结来整合知识,提升能力。这样能让学生每堂课都有所获,并对所学知识有很深印象,使课堂教学更加有效。

三、和专业相联系,创造课堂活动

让美术欣赏引领学生走进艺术殿堂 篇7

一、创设欣赏情境, 品味美术的魅力

美术教学中的优秀作品, 都蕴藏着丰富的感情与思想。当单纯的表层审美活动不能满足学生的心理感受的时候, 教师就要积极引导学生通过自身的生活体验与审美经验激发想象力, 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 受到美术作品潜移默化的影响, 接受并且升华审美思想, 将自身的情感与美术作品融为一体。情境的创设可以让学生很快地投入到美术欣赏中, 所以教师要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 为学生创设欣赏情境, 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例如, 在教学《奇怪的梦》一课时, 我就用故事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情境:“有一天, 爱丽丝在草地上睡着了, 忽然她发现了一只戴着怀表的兔子, 匆忙地从她面前走过……”我讲完这个故事后问学生:“爱丽丝的奇遇发生在哪里?”学生回答说:“在梦里。”我接着问:“哪位同学可以描述一下爱丽丝的梦呢?”学生立刻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我继续引导:“好, 我们再看一组图片, 一起来欣赏一下别人的梦境, 同时理解和感悟他人的绘画构思。”在故事的引导下, 学生很快就投入到了“梦境”的欣赏之中, 看得津津有味。

由此可见, 一个合适的情境可以调动学生的欣赏积极性, 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欣赏之中。而且, 当学生在欣赏的时候, 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播放音乐, 让欣赏的氛围更加温馨、活跃, 这样学生会不自觉地进入审美状态, 摆脱外界的干扰, 步入神与物的美妙境界。

二、运用媒体资源, 激发欣赏兴趣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 多媒体教学已经走进学校教育, 在各个学科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小学美术教学也不例外。美术欣赏活动就是一种审美活动, 它比其他活动更需要学生的独立思维。在很多时候, 教师对作品的讲解显得那么苍白无力, 学生未必会领会到其中的意境与韵味。如果在美术欣赏的时候运用多媒体教学, 可以帮助学生在“看”的基础上感受美术作品的内涵, 使审美意识直达学生的内心。

例如, 在学习《水墨情趣》时, 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水墨作品, 单凭教师的介绍与讲解, 学生很难掌握水墨画的技巧与风格, 更别说领悟其中的情趣了。如果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教师的适当点拨, 学生就会很快理解水墨画的风格。所以, 我利用多媒体教学为学生准备了相关的课件, 将一系列水墨画展示在大屏幕上。同时, 我还为课件配上了一首优美典雅的背景音乐, 以此衬托作品中的意境。学生边听边欣赏, 悠然、惬意, 诗情画意便随之而来。我想, 那些流畅的线条真的在学生眼前动了起来, 飞扬流畅, 淋漓尽致, 深深地感染了学生。在优美的音乐中, 蕴含在作品中的艺术美, 也在学生的心中慢慢地沉淀下来。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 运用多媒体教学这种辅助手段,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学生的情感因素, 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内心潜能。通过多媒体这种直观的形象表达, 打破了空间对学生的限制, 启发了学生的真实感受, 让学生领略到了美术作品的艺术之美。

三、在美术欣赏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在美术欣赏教学中, 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 处于主动的地位。只有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美术学习活动中, 才能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到极致, 挖掘学生自身的创造能力。学生欣赏美术作品的过程, 也是一个尝试、实践的过程, 更是一个审美的过程, 需要学生的真实情感与独特见解。但是学生往往只是凭借自己的直觉来欣赏, 而这种直觉是会因学生自身的知识能力受到限制。所以, 教师在展示欣赏作品之后, 一定要给学生留出充足的思考时间, 引导学生观察画作, 让学生有备而赏。

例如, 在讲解《水墨园林》这一课时,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受作品的内涵, 在上课之前, 我让学生自己搜集了一些关于园林的资料。在出示作品之后, 我没有立刻讲解, 而是让学生自己品读, 然后让学生相互讨论、交流思想, 最后引导学生说出对作品的感受。有的学生感悟深刻, 讲得头头是道。而有的学生领悟不到位, 我就对他们进行了有效的引导:画面以什么色调为主?画了些什么?整幅画看起来是什么感觉等等。这些问题对激发学生的主观感受极其有益, 胜过教师的讲解百倍千倍。

这样的欣赏方式, 不仅改变了教师“唱独角戏”的传统模式, 还激发了学生对作品的主观感受, 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对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是一个莫大的鼓励。教师还可以在课前为学生布置一些预习任务, 激发学生的欣赏兴趣。尤其是与现实生活距离比较远的文化艺术, 让学生自己去查阅资料, 更会激发他们的积极主动性。

四、通过组织游戏加深学生对美术欣赏的印象

游戏是小学生最喜爱的活动, 它比较符合小学生的心智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在美术中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可以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欣赏美术。游戏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作用非常明显, 所以教师在美术欣赏中, 要穿插一些游戏环节, 让学生在游戏中达到欣赏目的。游戏活动的融入, 还可以使美术课堂的氛围更加轻松、有趣, 这不正是寓教于乐的最好方式吗?

例如, 教学《动物面具》这一课, 动物是人类的朋友, 在小学生的世界里, 动物无处不在。童话中、游戏里、生活中, 哪里都有小动物的影子。所以, 这节课我就以欣赏、造型、游戏为主, 让学生戴上动物面具做游戏, 在游戏中进行创作、表演与赏析。我先让学生对着图片说出这些小动物的特征, 再挑选自己喜爱的小动物, 制作动物头饰。接着, 我引导学生互相欣赏作品。最后, 请学生扮演相应的角色, 戴上面具做游戏。学生边欣赏边游戏, 既掌握了动物的面部特征, 又收获了表演的乐趣。

可见, 教师在美术欣赏中巧用游戏活动, 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他们乐学、善学。同时, 这种直观有趣的活动, 可以使学生在玩耍中直接体验摸一摸、看一看的乐趣, 教学效果要远远高于教师的枯燥讲解, 对美术欣赏课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浅议阅读教学引领主题的艺术 篇8

随着物质文化的不断丰富, 学生的精神生活呈现多元化的倾向, 现代社会给学生的素质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 主题教学已经成为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引领主题是主题教学很重要的步骤, 它不仅能提高阅读质量, 而且能引导学生的健康成长。在此, 笔者从三个方面谈一谈自己的认识与看法。

一、引领主题的价值追求

语文教材中的每一个单元都蕴含着一定的文化主题, 教师在钻研教材时, 要深刻把握其中的内涵, 既要挖掘其艺术价值, 又要挖掘其人生价值, 真正达到教学的有效与有益相结合。教师在阅读教学中, 要使教学内容与文本的精髓相匹配, 让学生在阅读中拓宽视野, 激活情智意趣, 坦然地面对人生。那么, 教师在教学时应以怎样的价值追求为载体呢?简言之, 就是以崇尚人生的真、善、美为最高境界, 以追求社会的自由、平等、正义为终极理想。如果所有的阅读教学的主题均围绕此目标展开, 那么教师的教学过程就是净化学生的灵魂, 提升人类文明的过程。

二、引领主题的有效途径

1.坚持从文本中来。主题最初是存在于创作者脑海中的灵感, 它是作者写作的原动力, 当文章呈现在读者面前, 主题便蕴藏和包含在字里行间。学生只有充分亲近文本, 才能在深入感悟和仔细体味中领略文章的意旨, 才能多角度地感知文本鲜活、灵动的气息, 才能把握阅读的第一要素和前提。

2.深入到生活中去。阅读的目的是为了对生活有所启示, 而文本展现的内容其实是阅读生活的片断和范例, 它启迪人们追索, 引导人们高尚, 带领人们审美。所以, 主题的升华对生活是有意义的, 绝不是空洞乏味的。古人“薄厚薄”的读书法很有道理, 我们就是要先把文本短短的内容读厚, 停留但不囿于其中, 然后从厚实中走出来, 提炼出关键的语句, 沉淀出有价值的东西, 以达到启迪人生的目的。

三、引领主题的典型方法

1.紧扣题眼巧质疑。大多数文章的题目都是凝炼而简洁的, 教师在教学中若能找出文章的题眼, 以此为窗口巧妙设疑, 定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 《永生的眼睛》一文共十五个自然段, 通篇叙述的就是无偿捐赠器官这件事, 但表达的主题是奉献。笔者首先启发学生找出题眼, 然后引导学生找出一个人的眼睛为什么能永生这一问题, 目的是不只让学生懂得捐赠角膜本身的价值, 更要让学生明白这种善举背后的无私奉献的精神。

2.抓住重点多解读。教师在教学时, 不必对较长篇幅的文本进行逐条逐段地分析, 可以就其重点段落展开多层次的解读。如, 在教学《花脸》一文时, 笔者经过点拨学生, 使学生发现:自由与限制是相对的, 世界上没有绝对的自由, 只有在一定情况限制下的自由才是最美好的, 让学生增强了纪律观念。

3.面对人物深探究。历史人物常常以其非凡的成就和卓越的人格魅力激励着后人, 当学生阅读历史人物的事迹时, 教师应以人物的历史成就为核心, 带领学生全方位地探究、诠释和领略其伟大之处。如, 教学《詹天佑》一文时, 笔者围绕中心句“詹天佑是我国近代杰出的爱国工程师”来整合所有的分段。让学生了解他接受任务的时代背景, 展现其爱国主义的思想, 从而领会两种不同的凿井法和“人”字形线路的设计。通过层层探究, 学生渐渐读懂他的灵魂, 感受到他的爱国情操以及勇于创造的生命张力。

4.对照自身得启迪。当学生阅读那些震撼心灵的文本时, 其内心不仅有喜悦, 也有悲伤。因此, 引领教学主题尤显重要。如, 《黑孩子罗伯特》写的是一个生活在种族歧视下的儿童如何受到社会不公平待遇的故事。虽然全文的基调是赞扬罗伯特的善良、坚强和宽容, 但文章承载了千千万万美国黑人对种族平等的期待, 这不得不让人联想到“平等”这个主题。

艺术墙绘引领时尚80后农民工发了 篇9

第一次接触艺术墙绘农村小伙子眼界大开

17岁那年, 宋显达刚考上高中, 可父亲病逝, 母亲体弱多病, 弟弟妹妹年龄尚幼——宋显达别无选择, 只能退学走上打工之路。

没有学历, 没有技术, 宋显达一直在建筑工地打零工。23岁那年, 宋显达和同样来自湘西的打工妹结了婚。有了一个儿子后, 宋显达跟着一位师傅学会了粉刷技术, 开始做室内装修。

一次, 师徒俩如约来到雇主家干活, 正赶上有两个人为雇主家客厅的电视背景墙做艺术墙绘。当时, 宋显达清楚地记得, 那两个设计师画的是一幅漂亮的牡丹图。但让宋显达万万没有想到的是, 自己和师傅两个人从早到晚干了十个小时, 一天的工钱是八十元, 而那两个墙绘设计师两天完成了绘画工作, 工钱却是三千元。

同是给雇主干活, 工钱却天有天壤之别, 这件事对宋显达的触动很大:他第一次接触艺术墙绘, 便明显地感受到, 这技术可是通向财富之门的金钥匙啊, 可是人家设计师在墙上提笔作画的本领, 自己是可望不可及, 只有羡慕和干着急啊!

再遇艺术墙绘认准创业目标

2011年, 宋显达把儿子送回老家后, 夫妻俩一起回到长沙打工。一次, 夫妻俩在给一家雇主做墙壁粉刷的时候, 再一次见到了艺术墙绘。

这一次给雇主做艺术墙绘的, 不是在墙上现场作画的设计画师, 居然是两个和自己一样的两个农民工。宋显达发现, 两人做墙绘用的不是画笔, 而是一套现成的模具, 真是不可思议!只见两个人用这套模具和几盒涂料, 一个小时的功夫就做出了一幅层次分明、可爱漂亮的卡通画。最让宋显达羡慕不已的是, 两人做完卡通墙绘高高兴兴地从雇主手中接过800元钱, 又匆匆地赶去下一个雇主家了。

宋显达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下来!再一次遇到艺术墙绘, 而且亲眼看到没有美术功底、不用画笔, 利用现成模具就能轻松做艺术墙绘后, 宋显达的创业激情被彻底点燃了。那以后, 他开始留心这种新兴的艺术墙绘。

很快, 宋显达便打听到这种利用模具作画的公司叫欧卓艺术墙绘, 而且他还知道, 那两人给雇主做艺术墙绘的成本才几块钱。也就是说, 两人一个小时赚了七百多元, 而自己一天从早忙到晚, 收入不过100元。

这么赚钱、这么有市场的好项目, 自己为啥不干?宋显达当即决定放弃室内装修, 改做艺术墙绘, 于是夫妻俩来到了欧卓新材料 (湖南) 有限公司。

公司的技术人员热情地接待了他们:技术人员不但手把手地耐心传授技术, 还免费提供了模具和材料, 让两人现场进行实践操作。不试不知道, 让宋显达格外惊喜的是, 夫妻俩没有美术功底, 但迅速学会了这门技术, 并亲手制作出一幅幅精美漂亮的墙画。而且, 加盟欧卓艺术墙绘, 最低的门槛只需六千元钱, 对于他们这样没有资金实力的创业者来说很合适。

从事艺术墙绘事业实现月赚万元梦想

好商机绝不能错过!宋显达最终拿出了全部积蓄1.5万元, 与欧卓签约拿下湘西某县的独家代理权。根据公司提供的创富模式, 宋显达首先采取无店铺经营, 不需要租赁店面, 宋显达找到认识的设计师, 提出让他们在室内设计时加入欧卓墙绘。为设计师的设计效果提升了档次, 增加了他们的接单率, 而自己也接到了活。同时, 宋显达还联络一些建材市场的业务员做自己的推销员, 相继打开了了许多新市场。

宋显达棋高一招, 为当地最大的一家幼儿园的外墙, 免费做了一幅艺术墙绘。那鲜艳夺目、色彩斑斓、栩栩如生的漂亮墙绘, 不但吸引了每个孩子, 还强烈吸引了每一位家长和敏锐投资者的眼球!一时间, 幼儿园家长们打来电话咨询、预定墙绘业务的电话应接不暇, 一些生意人更是主动洽谈合作业务。

现在, 宋显达的业务范围, 已经从最初的卧室、儿童房、餐厅、电视背景墙的室内墙绘, 扩展到室外墙绘。客户也从最初的家庭, 扩展到酒店、幼儿园、茶楼、咖啡馆、服装店、美容院等。

今年, 宋显达在交付了首付后, 还拿到了新购买房子的钥匙。但是宋显达没有满足已有的成绩, 他下个目标是拿到欧卓艺术墙绘市一级的代理权, 创造更大的业绩和财富。

相关链接:

欧卓艺术墙绘, 是由欧卓新材料 (湖南) 有限公司, 国内首创用模具取代手和笔在墙上绘画的艺术墙绘新模式。欧卓艺术墙绘速成模板, 彻底颠覆了传统艺术墙绘效果单调、操作繁琐、价格高昂、寿命短、不能擦洗、起皮掉皮等等弊端, 凭借手绘、墙纸、液体壁纸无可比拟的优势, 开创了艺术墙绘新流派。欧卓独家拥有此项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 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目前, 公司又推出花草、山水、卡通、人物, 古典、现代、田园、复古等数十种风格, 几百幅精美艺术墙绘图案模具, 并根据市场需求, 不断推陈出新。

欧卓艺术墙绘, 引领时尚新潮流, 欢迎有识之士前来合作!

欧卓新材料 (湖南) 有限公司

地址:长沙市岳麓区湘仪路63号

免费咨询:400 050 3331

0731-88168816

引领艺术 篇10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我们的音乐教科书(苏教版2004)八年级下册的第五单元梨园漫步这一单元,既有“国粹”京剧,又有黄梅戏、豫剧、锡剧。在此基础上,我还选择了两首“戏歌”来激发学生对戏曲艺术的兴趣。在学习过程中,要让学生欣赏到戏曲的美,是一种培养,一种认知,是转变单一的美育为全方位素质教育的一个实验。在教唱和欣赏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应着重从以下四点引领学生品赏戏曲之美。

一、领悟唱词美

戏曲的唱词不是一碗白开水,更不是深奥难懂的反义词,而是深入浅出,让人一看就懂,但含义很深,耐人寻味。如豫剧《花木兰》的选段—《谁说女子不如男》的唱段里,花木兰摆事实讲道理,热情赞颂了辛勤劳动支援前方将士的女英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也是学生一开始就能喜欢上这段戏曲的一个重要原因。在开始欣赏前,我让学生先用河南梆子腔来念一段唱词,学生个个热情高涨,摩拳擦掌,有的一面念戏词,一面做手势比划,课堂气氛空前活跃。又如《山野的风》更像是一首押韵的诗歌,学生在欣赏戏歌的同时,能从唱词中感受到来自山乡的气息,还有黄梅的乡音乡情。只有真正领悟唱词的内涵,才有助于我们理解音乐、走近人物,从而进一步发掘戏曲艺术之美。

二、品味韵律美

戏曲表演中所产生的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源于戏曲自身所特有的音乐节奏感和韵律美。“韵”是指物体之外的风韵、神韵和意韵;“律”是指音乐的运行路线和起落规律。韵律是一种美,更是一种美的组合。

在中学音乐课本中放入传统的戏曲和曲艺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学唱一些片断了解我国传统戏曲、曲艺的美的所在。在戏曲教学过程中,如何体现戏曲音乐中的韵律美,我认为是最主要的环节,只有学生感悟到这种韵味美,被其吸引,为其陶醉,才能激起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达到继承、弘扬民族传统音乐的目的。

在教唱过程中教师可像民间艺人那样,采用“心传口授”的方法,在剧中人物的思想情感基础上,在基本唱腔的框架上对课本中的曲谱进行加花、润腔作再创造,通过外部表情,动作、眼神让学生充分体会戏曲韵味美的所在。例如:在欣赏《双推磨》这一课时,旋律起伏回荡,节奏明快流畅。先教学生与普通话对照后进行戏说歌词,并模仿推磨的动作来进行。每个音调、每个唱腔教师都言传身教,教师的每个眼神、每个唱腔都要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这对于老师来说是考验基本功是否扎实的时候;对于学生来说,也是一种新鲜的课堂教学,他们乐于接受。在教唱比较缓慢的戏曲段落时,例如《迎来春色换人间》,可请京胡教师伴奏、用拆开的快板打着节奏教唱等,若恰到好处地运用就能让学生很快入戏。

三、赏悦扮相美

“扮相”,指戏曲人物的面部化妆,可分为“俊扮”和“彩扮”两种类型,生旦净末丑,不同剧种不同角色都有区分。在戏曲谚语中有“吃饺子吃馅,看戏看旦”。这说明看戏是主要是为了视觉上和听觉上的美的享受。传统戏曲的着装和化妆与戏曲本身一样,同样是源于生活高于生话,带有一定的夸张性。相比其他艺术形式而言,戏曲在头面化妆及着装配色上更为讲究华美,在穿戴上有较为严格的程式规范。

如在教学《说唱脸谱》时,当我把收集彩印出来的众多脸谱展示与课堂上时,学生不等我解释,便一一猜测脸谱中的人物形象。他们根据歌曲中提到的脸谱颜色再对照照片里的脸谱,都能讲解得有声有色,也立刻理解京剧中脸谱的颜色与人物性格的关系。课堂上,我顺水推舟,让他们课后也自己创作一幅“脸谱”。他们描摹得棱角分明,甚至总结说,开朗乐观的脸谱总是舒眉展眼,悲伤或暴戾的脸谱多是曲眉含目。学生对脸谱的兴趣无疑也是我们弘扬戏曲艺术的一个好的开端。

四、宣扬精神美

戏曲舞台上生动的故事情节、鲜明感人的角色形象、高尚的人物品质,无不陶冶着学生的情操,潜移默化地弘扬中华民族的精神美。在很多现代戏曲中,杨子荣、郭建光、李铁梅等典型的艺术形象,曾经深深感染和激励了一代人。在欣赏戏曲时教师要注重剧情人物介绍,并渗透思想内容,让学生先激起对剧中正面人物的热爱,这种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是其他课程科目所不能替代的。

上一篇:汽车电子产品设计下一篇: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