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后的冷思考

2024-08-29

课改后的冷思考(精选九篇)

课改后的冷思考 篇1

关键词:薪酬体系,同工同酬,工会制度,工资集体协商

5月17日至6月初, 广东省佛山市的本田汽车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数百名员工因不满薪酬待遇致使本田在华工厂全部停工, 当地政府和工会介入协调谈判, 经两次提薪方案遭拒, 最终于6月4日劳资双方达成协议, 工资标准提高35%, 约增加500元, 南海本田罢工事件宣告结束。但是, 汽车零部件工厂工人的停工从个案演变为众生相, 这不得不引发国家、社会、企业以及学者们的深思。透过本田, 所呈现出的是社会普遍存在的现象与问题, 是制度的缺陷, 是此类事件频发所带来的社会效应。

最低工资标准----低层次员工的最高工资。改革开放以来, 各地GDP增长迅速, 一些企业的财富增长更是几年就翻一番, 广大普通劳动者却没有分享到改革开放的成果, 工人待遇增长极其缓慢, 甚至下降。为削减人力资本, 许多企业将政府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当作最高工资发放, 再加上少量补贴和加班费, 便构成员工的全部收入。南海本田一线员工资由6部分组成:基本工资675元, 职能工资340元, 全勤补贴100元, 住房补贴250元, 交通补贴80元, 共计1510元。扣除三险一金, 员工到手的工资为1211元。相比之下, 中国员工基本工资为900元/月, 同行业企业员工工资为2000-2500元/月, 如此低的薪资水平, 不具外部竞争性。企业应在提高工资待遇、改善福利的同时, 改革公司薪酬制度和变革公司管理制度, 使管理制度透明化, 财务制度公开化, 尤其是日籍员工以及管理层的开支。

中外方员工同工不同酬。和中国工人的低薪资相比, 同是从事与中国员工相似工作的日本支援者却是中方员工工资的50倍, 累以及工作效率和技术水平比中国同行要高, 根据工作的质量理因得到较高的工资与补偿。因此, 不能指望他们的工资待遇降低到我国职工的水平, 但这并不能解释为什么前者工资比后者高出50倍的原因。外资企业中外员工的报酬水平差距悬殊违反了《劳动法》。那么, 同工不同酬根源何在?《外商投资企业劳动管理规定》只是承认外资企业中的同工不同酬是“不合理”的, 但是并没有采取有效措施加以禁止, 只是解决了名义上的平等问题, 却维持了实质上的不平等。因此, 劳动部门在这个问题上欠缺一个妥善的解决办法。

薪酬体系与激励制度的缺陷。本田汽车零部件公司被喻为“天梯”的薪酬体系分为五大级别, 一级最低, 五级最高, 每个大级又被细分为15个小级, 共75个级别, 绩效考核每年一次, 合格后可晋升一级, 这样的薪酬体系决定了员工想依靠升级来加薪是遥不可期的。根据双因素理论, 激励因素能激发员工的工作动机, 给其带来满意感。本田罢工事件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双重不足, 造成激励的边际效应逐年递减。首先, 物质激励忽略了分配制度的公平性、合理性, 本田有失内部公平性且低于行业水平的薪资, 极大地抹杀了员工的积极性与工作的热情;其次, 精神激励制度不健全, 职务晋升机制不完善, 薪酬考核75级, 这样的晋升机制无法满足员工的自我实现需要。南海本田罢工事件正是未将激励因素做到位, 给员工带来的消极心理使其丧失工作热情与工作动机, 导致罢工事件接连发生。此外, 本田的员工激励缺乏配套措施, 激励制度的执行缺乏保障与监督体系。

工会制度的缺失。工会的作用就是保护工人的合法权益, 在劳资双方的博弈中, 能够增加工人的力量, 协调谈判, 避免多败俱伤。在停工事件发生后, 工会不是积极谈判, 维护工人权益, 而是到厂里找正式员工做工作, 呼吁员工理性对待薪资问题, 甚至与员工发生肢体冲突, 围打工人;在本田首次提薪方案的出台中, 没有看到工会, 工会组织在构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中的作用令人堪忧。究其原因, 中国的工会带有明显的行政化色彩, 存在其自身的脆弱性, 工会不享有其特有的企业财政支持、集体谈判等集体权利, 对职工的维权诉求普遍存在无能为力和无可奈何现象。甚至在很多企业中, 工会直接隶属于企业主, 乃至工会制度名存实亡。然而, 国家并未就这一问题立法给予法律强制。我国应完善工会制度, 给予工会实质上的法律支持, 禁止企业主干涉工会。

工资集体协商制度难以落实。在发达国家, 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是解决劳资矛盾和经济纠纷的有效途径。我国工资集体协商制度自1995年实施以来, 对保障工人权利, 提高工人工资待遇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众多企业为了吸引和留住日益稀缺的劳动力资源, 正是通过工资集体协商制度以提高工人的工资和福利待遇。但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 工资集体协商机制度并不成熟, 本田罢工事件反映了工会职能的限制、职工的弱势地位、雇主的独断专行、法律法规缺乏刚性制约着工资协商的有效推进。针对这一问题, 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起草修订的《工资条例》将在年内出台, 工资协商制度、同工同酬等保障劳动者权益的条款将被纳入其中。除此之外, 国家应将工资协商制度的领跑者工会的职能与作用落到实处, 加强工会组织建设, 推行行业、产业间的工资集体协商, 并增加立法罚则, 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工资集体协商制度, 造福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及新劳资关系的构建。

国民收入分配结构需调整。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居民收入大幅增长, 但分配失衡的问题也日益显著, 内地基尼系数大大超过警戒线, 贫富差距日益增大, 劳资纠纷接连不断。目前中国正值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 当政者要勇敢面对国民收入总量增长背后的结构失衡问题, 必须既要让经营者有利可图, 也要让劳动者分享到企业的利益。这就需要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 逐步提高扶贫标准和最低工资标准, 提高中低收入居民的收入水平。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 努力做到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劳动报酬增长与经济增长相协调。

电力优质服务高评价后的冷思考 篇2

1电力企业开展优质服务的客观必然性

1.1电力生产观念的局限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以及经济结构中原材料粗加工、高耗能产业居多,而电力供应一直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呈现全国性的缺电局面。于是,电力企业把精力放在进行外延的扩大生产,全力进行供应侧的生产、规划和装备;而对需求(用户)侧的服务进展不大,优质服务和良好的管理难以到位。对需求侧的管理也只是限于拉闸限电、超用电罚款、征收增容费等,形成了“重发电、轻供电、不管用电”的管理格局。

1.2电力市场供求格局的转变

随着电力供求关系的日趋平衡,直至供大于求,电力市场将转向疲软,这正符合了在市场经济调控下,商品所具有的客观规律。新能源的不断开发和自然资源的合理运用(如煤及其副产品、燃油、太阳能、风力开发等产品),这些产品的经销机构大小不一,分布网点多,具有价格浮动灵活、成本低、服务优质等特点。由此可见,电力市场必将面临着电能替代产品的激烈竞争。

1.3电力行业管理体制改革的推动作用

由于电力企业长期处于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垄断经营,政企不分,而且电力市场长期供不应求,从而造成了电力企业粗放的经营方式,整个管理体制仍然保留着计划经济的重计划轻市场、重生产轻服务的营销手段。电力市场相当一部分的市场份额已经被替代品占据,以优质服务为导向的电力营销已迫在眉睫。

2客户对电力优质服务的高度评价

为了开展与提高电力优质服务,电力企业落实服务承诺制,推出电力服务热线“95598”,实行首问责任制和报装一口对外,流程闭环管理服等等,建立了以满足电力客户需求为中心的全方位服务体系,但是评价电力优质服务的最终主体是广大用电客户,而不是电力企业仅仅颁布几个承诺,就说自己在开展优质服务。

在长期的市场调研中,作者发现,由于供电企业近几年的努力,在优质服务方面获得了各界的好评。以2006年湖南省长沙、张家界、湘潭、邵阳等8个地区的市场调研来看,电力行业的客户满意度在电力、自来水、银行、电信、移动通讯、公交系统、政务公开、卫生医疗系统和教育部门等9大行业中名列首位,其客户满意得分情况分别为70.32、65.30、67.30、67.51、68.09、61.52、59.70、61.60和63.31。可以说,广大客户对电力企业的服务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3对电力优质服务的深层次认识

随着企业服务的不断提升,客户也越来越满意,最终导致企业绩效的提高。但是,服务的提高是否与企业绩效成正比呢?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当服务到达一定程度之后,客户就认为高质量的服务是理所当然,虽然服务有所提升,但此时客户满意提升不大。但是,如果这时候服务质

量略微有所下降,客户的满意感将迅速下滑。

4进一步加强电力优质服务的对策

4.1塑造高素质的团队是优质服务的前提

电力企业服务质量的好坏,皆由人的因素确定,企业必须制订有效的措施,加强对服务人员的挑选、培训、激励和考核工作,形成一支高素质的团队。

4.2建立常态的运行机制是优质服务的保证

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习惯的思维方式很容易使人们习惯于通过“运动式”的管理方式来处理和解决问题。优质服务需要常抓不懈,要通过建立常态的运行机制来保证。

4.3先进的科学技术是优质服务的支撑

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不仅仅体现在服务态度的好坏,服务微笑的多少。优质服务更重要的体现在供电可靠性的高低,体现在电压合格率的高低上。没有雄厚的物质做基础,没有强有力的科技做支撑,服务的优质是难以实现的。

4.4广泛的社会监督是优质服务的后盾

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已成为政府和社会对垄断行业的普遍要求。自觉接受政府的监管,自觉接受社会和客户的监督是电力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汇改:“破八”后的冷思考 篇3

汇率既有完全自由浮动的市场汇率,也有政府定价的官方汇率,还有政府干预下的市场汇率。我国自1994年以来实行的外汇交易制度是市场化的交易制度,但人民币的汇率制度则一直是第三种,中国人民银行通过在银行间外汇市场买卖外汇而影响供求,以达到控制汇率水平的目的。

供求关系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正因如此,企望静态地计算出一个“合理”的汇率水平,实际上是没有意义的。

影响外汇供求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在研究汇率问题时仅考虑某一种类型的供给或需求是片面的。现实中许多人片面强调单一因素,背后是有利益动机的。国际收支的经常账户的平衡状况(顺差或逆差)是影响外汇供求的基本因素,对于中国这样的大国经济来说,对外贸易是国际收支的经常账户平衡的主要因素。由正常的投资和金融活动带来的资本跨境流动,也是影响外汇供求的重要因素。由国际收支经常账户的平衡状况和正常资本跨境流动决定的外汇供求是外汇市场供求的基本面。

对汇率的投机是影响外汇供求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投机带来的供给或需求可以很大,也可以很小,决定的要素是市场普遍的对汇率的预期。如果资金可以不受限制地跨境自由流动,那么由各国之间的利率差引来的跨境套利活动也形成带有投机性质的外汇供求。

政府用买卖外汇的方法对汇率的干预是影响外汇供求的第四个重要因素,其影响力的大小取决于政府的汇率政策(固定汇率、保持汇率基本稳定或听任汇率自由波动)以及无干预时外汇市场的均衡状况。我们观察到的市场汇率是以上四种因素共同影响外汇市场供求的结果。

先看基本面。自1994年以来,12年间我国的对外贸易一直有或大或小的顺差,跨境资本流动也一直是净流入,即外国资本持续不断地流入我国投资。所以基本面的外汇市场供求形势是供大于求,如果没有其他影响供求的因素,人民币的升值幅度要比市场上表现的升值幅度(从1994年初的8.7到2005年7月21日之前的8.27)来得大。国家影响市场供求关系,阻止了人民币更大幅度的升值,操作的结果是国家外汇储备持续地增加。

扩大外汇储备(国家买进外汇)的资金是中国人民银行新发行的货币,这成为这期间人民币的供应量持续增加的主要因素之一。这种干预外汇市场供求的做法并非中国独有,日本也是如此;除了亚洲金融危机期间之外,东亚其他国家和地区几乎都如此。

国际上有要求人民币升值的政治压力,自有其国家利益的原因。其中美国的声音比较大,因为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比对其他国家都大。问题是,即使人民币持续升值,中美贸易是否就能平衡?观察一下中国的对外贸易国别结构,可以发现一个很特殊的现象:中国的贸易顺差主要来自对美国和对欧盟的贸易,这两个顺差之和远远大于中国总的贸易顺差。就是说中国对其他地区有相当大的贸易逆差。

中国对几乎整个东亚地区的贸易,包括对韩国、台湾地区、东盟各国及日本,是大额的贸易逆差。中国其他的贸易逆差主要来自进口资源的国家,如进口石油、铁矿石等。所以,即使人民币汇率升值到某个水平,在这个水平上中国的对外贸易实现了平衡,没有了顺差,上述贸易结构也难有彻底变化。如果到时中国对东亚以及对资源出口国仍然是贸易逆差的话,那么对美国的贸易就依然是一定程度的顺差。

中国对东亚地区的贸易逆差与亚洲危机期间的汇率相对变动有关。实际上,在1997—1998的亚洲金融危机期间,人民币对东亚地区的大部分货币都大幅升了值。那时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坚持不动,而东亚大部分货币都对美元大幅贬值,相当于人民币对这些货币升了值,它对危机后东亚贸易格局的形成肯定有影响。

今后人民币对美元逐渐升值,而东亚各种货币没有显著升值压力,所以人民币对这些货币的汇率会进一步有所升值,因而中国对东亚各国的贸易逆差不会因人民币对美元升值而发生根本性改变。此外,已经形成的中国从东亚各国进口零部件和原材料,加工成制成品后出口欧美的产业链和贸易格局也不会在短期内改变,这个因素也使得中国对东亚逆差而对欧美顺差的外贸特点将保持相对稳定。

中国经济发展所需资源的对外依存度越来越高,所以中国对资源出口国的贸易逆差也不可能在短期内显著减少。

因此,以中美和中欧贸易达到平衡的需要来估测人民币潜在的升值幅度是不正确的。如果暂时舍开资本流动不谈,仅从贸易利益上分析,人民币的潜在升值远不像先前市场估计的那么大。

那么,为什么在过去两年间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显得那般大呢?毕竟,为了维持去年7月21日之前的汇率稳定及7月21日后的升值不太猛烈,中国的外汇储备在两年里增加了4000亿美元之多。这两年市场上人民币的升值压力主要来自“热钱”的投机。当全世界都在谈论人民币要升值的时候,当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变得如此普遍的时候,当美国和日本的国会和政界也在对人民币升值向中国施加政治压力的时候,当投机套利的机会如此诱人的时候,“热钱”不涌进中国等待这巨大利益才是不可思议的呢。

在如此背景下启动的中国汇率机制改革,已经不再是简单的经济或政治意义上的讨价还价了,而是一场与国际投机的博弈。中国要想使汇率机制的改革顺利而平稳,就首先必须在这场博弈中取得胜利。

让汇率更加自由,让对外贸易逐步走向大体平衡,这应该是中国汇率改革的目标。然而这个目标难以很快达到,主要原因就是要一边改革,一边要与国际投机活动小心博弈。

去年7月21日,我国政府令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一次性升值2%,等候了许久的投机“热钱”没有如愿取得获利的机会,欲进不能而欲罢又不忍,只好继续等候机会。去年的改革中,我国政府没有向市场发出人民币到底在一年内升值多少的明确信号,这使得投机者仍然寄托着取胜获利的希望,“热钱”还没有退潮的清楚迹象。去年改革后的几个月里,国家外汇储备还在继续增加。这是博弈中的相互较量的时期,市场在考验中国政府在博弈中取胜的决心,中国政府也在考验投机者继续拖下去的承受能力。现在近十个月已经过去,人民币不慌不忙地在小幅波动中升值,已经升值了3.6%,这个幅度既给市场和贸易伙伴国增加了人民币走向自由浮动的信心,也实在令投机者灰心。所以,“热钱”退潮的时刻正在越来越近。

这场博弈的结果到底会如何呢?人民币究竟能有多大的升值幅度呢?从取胜这场博弈的角度分析,可以看出一条底线,就是人民币在一年内的升值幅度不会高于美元的利率。在这个底线幅度之内,投机“热钱”的筹资成本就要高于投机的收益,继续投机就不但赚不到钱,还要蚀本。在这个底线之内,人民币在受控状态下逐渐接近使外贸平衡的比较均衡的汇率水平,中国的汇率改革就能够取得比较圆满的成功。

扬州“顶级课堂”热议后的冷思考 篇4

【案例回放1】

教学内容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五课《多元文化“地球村”》第二目的内容《做友好往来的使者》。

执教教师:广东省深圳市龙城初级中学的刘老师。

刘老师把本课课题变为“拥抱和平”。

知识和能力目标: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和平交流, 培养全面、辩证地看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维护和平与开创人类美好未来的使命感。

教学重难点:文明交流, 和谐共进, 共创未来。

教学主要过程如下。

由师生共唱演唱奥运会主题曲《我和你》, 引申“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 即和谐和平, 再引出课题“拥抱和平”, 揭示讲课主题是“昨天、今天、明天”。

情境一:图片《郑和下西洋》。设问:郑和下西洋到过的地方, 人们纷纷建庙、建塔纪念他, 为什么?学生回答:因为郑和是文明交流、和平交流的使者。得出第一个观点:我们应该做到和平交流、共享文明。

情境二:回忆近代中国的悲惨遭遇和播放2015年9月3日阅兵式视频材料。解读2015年9月3日的阅兵式, 看出中国是渴望和平、维护和平的国家。得出第二个观点:今天我们要铭记历史、珍爱和平。

第三个环节交流探讨:我们如何做一个文明交流的使者。学生交流汇报成果。得出第三个观点:我们要文明交流、共创未来。至此刘老师用了不到20 分钟的时间。后半节课主要是请学生围绕本课内容编歌、点评, 再唱歌, 展示成果。

思考一:如何理解教师创造性地用教材教?

本课《做友好往来的使者》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五课《多元文化“地球村”》第二目的内容。依据课标, 在学习第一目了解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的基础上, 本课侧重于引导学生用世界的眼光去正确对待本民族和世界各国的文化, 并学会做一个友好交往的使者;认识到青少年有责任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弘扬民族精神;知道面对文化差异时应该持有的正确态度。

其对应的三维目标如下。

知识目标:知道面对不同的文化, 应采取客观、平等的态度, 既要继承弘扬本民族的传统文化, 也要尊重、珍惜、保护不同国家、民族的文化。

能力目标:逐步掌握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有效交往的方法。学会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能够以平等的态度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人民友好交往, 学会用辩证的眼光正确看待外来文化和中华传统文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对本民族的优秀文化有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学会欣赏别的国家、民族的优秀文化, 追求“和而不同的境界”。

根据教材, 教学主题是怎样做一个友好往来的使者, 关键词是使者、友好往来。通过学习, 引导学生感悟到以下几点:1.要采取平等、尊重、客观、平等的态度;2.要虚心学习其他文化的长处、优点;3.珍爱自己的精神家园, 继承弘扬中华优秀文化, 珍惜、保护、尊重各个国家的文化;4.对外来文化要学会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同时要学会警惕文化入侵和文化霸权;5.在行为上要学会正确对待文化差异的技巧。

新课程强调教师应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用教材教而不是照本宣科。教师应对教材进行补充、延伸、拓宽、重组, 并注重教材与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的联系与融合。具体教学中, 教师要做到基于教材、高于教材, 要找准教材的知识点和学生学习能力的生长点, 将预设的教材转化为生成的教材。教师应当将教材进行 “二次创造”, 将教材转化为学材, 使师生共同成长为教材的生产者和主人。刘老师把本课的主题定为“拥抱和平”, 让学生感受和平的重要性。然而我们成年人有能力来维护和平, 青少年怎么来维护和平?在这节课中, 教师自己拟定一个主题、自己选择相关情境材料, 教材的基本观点、基本知识点都没有得到体现和落实, 教材中的情境材料也一律不用, 这样实际上完全撇开了教材。

思考二:如何正确处理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的关系?

新课程提出要实现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 思想品德课本身性质使它比其他学科更突出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没有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 就没有存在的价值, 所以这也是思想品德课的学科特色。作为优秀的思想品德课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 在教学中不断创造条件, 促进学生的道德践行, 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和行为习惯。

在刘老师的课堂中, 有一半的时间是让学生根据本节课和平的主题编写歌词, 然后请学生相互点评各自的歌词, 再请学生分别运用喜爱的歌曲的旋律来演唱这些歌词。刘老师本人也是非常有个性, 喜欢把学科内容编进歌曲中请学生来演唱。那么教师个人特色与学科特色之间的关系该如何处理?是否每节课都必须编写出歌曲, 像音乐课、班会课那样来上?思想品德课的学科特色在哪里?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之间关系该如何处理?

在课堂上, 学生都进行了歌词的填写, 也进行了演唱, 但实际上, 学生的学习热情似乎并不是很高涨, 只是为了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通过这一活动, 学生真的感受到和平的重要性了吗?在生活中真的会去维护和平吗?事实上, 这节课并没有达到知、情、意、行的统一。

教学形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 不应拘泥于一种, 选择的关键, 主要是考虑教学内容的需要, 是否有利于达成思想品德课的目标, 促进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内化, 逐步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和行为习惯。教学形式在切合教学主题的同时也可以突出教师的个人特色, 但必须是有利于教学的, 而不能为了特色而去搞特色, 否则就偏离了本意, 流于形式。

【案例回放2】

教学内容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五课《多元文化“地球村”》第二目的内容《做友好往来的使者》。

执教教师:南京东山外国语学校朱老师。

播放视频:2015年9月3号阅兵式。

教师提问:在一个个画面中, 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学生:中国军人整齐的步伐, 使我感受到整齐的力量。

学生:看到祖国现代化军事装备, 感受到祖国的强大。

学生:人民必胜、正义必胜、和平必胜, 听到了和平的声音。

学生:中国古代需“师夷长技以制夷”, 现代我们是自己制造武器, 做到了自强。

学生:我关注普京的出现, 我个人是普京的粉丝。感受到了俄国与中国的交好。过去, 俄国侵占中国……

教师小结:国家强盛, 个人自豪, 但媒体出现了不同的声音。

多媒体呈现问题:小使者们, 你们是怎样看待这些观点的呢? (小组合作交流)

学生:美国不了解中国, 中国是以和为贵的。

学生:这个评论不对的, 阅兵是为了和平, 美国想破坏俄国与中国的关系, 但中国与俄国的关系非常好。

学生:中国自古以来以和为贵, 倡导和文化, 中国文化要向世界传递和文化中国。

学生:故意挑拨, 不怀好意, 给中国营造不好的氛围。

学生:借此挑拨中国与邻国的关系, 使邻国感到恐惧。

学生:无稽之谈, 制造舆论矛盾。

学生:西方评论是自由的, 但只代表他们, 可以不去理睬他们的。

教师:谎话说多了, 会变成真的, 我们该怎么做?

学生:对此提出委婉的警告、抗议。中国是一个和文化的国家, 要大力给他们宣传我们的文化。

教师:我们要明辨是非, 认同中国文化, 争取世界对中国文化的认同, 争取话语权。

教师小结:世界已是地球村, 学习他国别忘本;中国人有中国魂, 华夏根基要站稳;和平也要防入侵, 文化糟粕果断弃;取其精华为我用, 和谐强国谱新篇。

思考三:对众多的教学情境材料教师如何取舍?

中国品牌热销后的冷思考 篇5

凭心而论,中国品牌汽车企业是在夹缝中“从无到有”出现的,是在与外资品牌的博弈中曲折发展起来的,在竞争中也获得了许多独特的优势。首先是对于中国市场消费趋势和变化的精准把握能力,比如对于SUV需求的预判和果断投入,使得中国品牌在SUV这个细分市场获得了很大的先发优势。此外,中国品牌近几年所面临的政策环境也比较理想,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公务车采购等方面,相关政策都或多或少地发挥了一定的作用。而且,随着中国品牌汽车不断进步,国内市场的舆论也开始出现有利的导向。

但与此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在华丽的销量数字背后,中国品牌汽车未来的发展依旧还有“隐忧”。事实上,今年1~8月,中国品牌轿车销售135.8万辆,同比下降10.5%,占轿车销售总量的18.6%,比上年同期下降2.4个百分点;中国品牌SUV销售285.4万辆,同比增长53.5%,占SUV销售总量的56.1%,比上年同期提高3.2个百分点;中国品牌MPV销售137.3万辆,同比增长24.2%,占MPV销售总量的89.5%,比上年同期提高1.9个百分点。也就是说,中国品牌目前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SUV和MPV领域里的,而这个领域,外资品牌此前并未过多关注,所投入的产品也不多,中国品牌凭借先发优势和“性价比”的卖点能够取得突破并不奇怪,但是在热销之后,我们需要冷静思考的是,中国品牌汽车企业能否经受住时间的检验,顺利完成逆袭?

从某种角度来看,今天的中国汽车产业所处的发展阶段可能有点类似于当年中国计算机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后兼容机”时代。中国计算机企业都是从拼装到自行设计开发,逐步形成独立自主品牌。在从兼容机向品牌机过渡中,通过残酷的市场竞争,有一大批兼容机企业被淘汰,但也有像联想等一批中国企业逐渐脱颖而出,直至今日成为世界知名企业。对于汽车行业来说,虽然未来中国市场对于汽车的需求将会继续增长,但是市场的容量还是将趋向饱和,有限的市场将无法容纳太多企业的扩张,市场将更多地向强势企业集中,中国汽车行业将会发生激烈的竞争,此外由于存在大量无处消化的低端产能,价格竞争将会极其惨烈,会有一大批弱小的公司退出市场。只有在生产规模、技术研发、品质保证、售后服务等方面达到极高的水平的企业才可能生存下来。因此对于中国品牌汽车企业来说,竞争才刚刚开始。

同时,如果我们从历史的维度审视中国汽车的销量数据图,可能会发现汽车销售的波峰之后往往会伴随着低谷的出现,伴随着一次次波峰波谷的来临,优胜略汰将成为铁律。当前阶段真正做好内功才是根本,当严寒到来时,谁能“过冬”?本期我们重点采写了部分中国品牌企业,包括上汽、奇瑞、吉利、江淮、长城等中国品牌汽车企业的现状,并分享了部分企业家、专家观点。期待中国汽车行业在未来能出现自己的“联想”、“华为”,涌现出数个世界知名品牌。(文/曹晓昂)

新课改热潮下的冷思考 篇6

一、学习杜郎口学什么要定位

各地随着杜郎口风潮的刮起,取经者纷至沓来,络绎不绝,领略了杜郎口中学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所形成的“‘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各校回来积极行动,搞起了数字模式,玩起了数字游戏。

自课改以来,我们的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的尝试,不断的改进,欣喜已有了一些经验和成果之余,突然这股“强劲之风”刮来,于是乎就开始了另搭台子另唱戏,其结果如同“东施效颦”,甚至如“邯郸学步”——不但“模仿别人不成,反而丧失了原有的技能”。

我认为学习杜郎口,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应该学习他们那种“敢为天下先”的改革意识与创新精神;学习杜郎口课堂教学模式核心理念“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效果好起来”,最大限度地把课堂还给学生,体现出课堂中“生命的狂欢”。

用杜郎口精髓和理念来指导我们的教学实践和改革这是非常有意义的,一下子就让要做得像杜郎口那谈何容易。我们常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为什么偏偏要套用一种模式呢?教学中,要结合自身与学校实际,学其精髓,把握内涵,深刻领会,提高课堂效率。杜郎口中学,他们不也是打破了现行的所有教育学关于课堂教学模式的规范性要求,冲破了重重阻力,走出了一条自己的路子吗?

二、小学开展杜郎口模式是否完全适合

我们不能看到一种新鲜事物就一哄而上,应该认真论证,充分考虑校情、学情等因素再做决定。

杜郎口教学模式的课堂特点中预习(或自学)是最重要的环节,只有先学,也就是充分预习,才会有丰富多彩的课堂展示。学生没有预习的课不准上,学生预习不好的课不能上,预习就是正课,自学就是正课,小学生自学能力有限,特别是小学低年级学生,我们怎么让他们先充分自学?小学生自制力差,面对七十几名的大班额,原先两个一排,他们都有可能玩起来,何况现在六人一组,那玩的空间更大了,分散他们的注意力条件更多了,的确学生是“动起来了”,老师却压得喘不过气来了。就说课堂展示吧,我仔细地观察过,发现一个学生在展示,个别学生在听,大部分学生在做自己的事情了,搞得课堂纪律乱糟糟。这样一来,这个环节是不是就失去了真正展示的意义了。我认为杜郎口教学模式不适合在低年级搞,高年级也只能是逐渐渗透。另外,孩子们围着一圈几个一组,整节课歪脖子上课,既不利于良好课堂行为习惯的形成,也不利于他们身体的健康发育。老师写的导学案就是一张数学或者语文卷的形式,回家给家长增加了负担,家长叫苦不堪。

三、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没有固定模式

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有没有固定模式?如果真要问到底有几种,那么结果是无数种。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内容、不同的环境等因素决定于教学模式的千差万别。所以,只要你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获得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及勇于探索的精神,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那么你所采用的任何形式,都能作为你的教学模式。因而,当面对一种优秀的课堂教学模式我们只能推广学习,而不应千篇一律地去要求,去模仿,以免抹杀个性。

四、杜郎口教学模式尝试中的困惑

一年多时间,我们就经历了一次课堂大改革,困惑不少,虽说这很正常,可这次叫大多数教师苦不堪言。学生能经常去做课前预习的只是少部分,较多的学生没有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同时因为条件有限,学生的预习也只不过是查查字典,将字词弄懂。课堂上,学生的讲解过多过快,很多的讲解只是自己懂或者只是自己的理解,其他的同学的听只是走马观花,有时学生讲解、发言不积极,最后还是要老师越俎代庖。对全体教师缺少这方面的专业培训,很多教师对这种模式的理解似是而非,实践起来也只能是穿新鞋走老路。就拿导学案来说吧,“导学”这一环节是新课导入,还是引导学生自学,分清这个概念对课堂教学的实施至关重要。我们学校提出的“一二五模式”中的五环节是相对独立的,还是互相穿插的,这些都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所以备案中就缺乏模式化。的确,杜郎口教学模式先进性是无可厚非的,我认为先选骨干教师再适合的年级搞实验,加强教师的培训和学习,在实践的基础上逐渐完善,不断总结经验,形成适合本学校的教学模式,然后逐步推广,带动全校。

当然,课改之路是一个由“乱”到“治”,由“治”到“改”,由单项改革到整体改革的日臻成熟之路。几个年头,我们历经“阵痛”与“碰撞”,无论怎么改革,无论怎么创新,我们面对的都是一个个渴求知识的学生。而实际的课堂教学就像一场战争,充满了许多变数和不确定性。所以,让我们冷静下来,结合自己学生的特点,变不和谐为和谐,让我们共同努力,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

摘要:新课程改革已经推行了十多年,新课改理念已深入人心,并且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时间,以课改名校为榜样,去课改名校参观学习者络绎不绝。然而,那些模仿洋思、杜郎口模式的许多课改学校,却在哀叹洋思、杜郎口模式,患上水土不服症,究其原因主要是机械地照搬照抄固化的模式,思想上没有发生质的转变。教育教学实践表明,只有去固化模式,取合理内核,走特色之路才是学校课改的必然选择。

课改后的冷思考 篇7

微博、微信、微小说、微电影……“微”时代悄然来临, 全世界正在进行一场“微”革命。随着移动通讯技术、社交媒体以及开放、共享为理念的开放教育资源运动的蓬勃发展, 人们之间的交流与学习变得越来越快捷、高效, 与微博、微信等被广泛应用的社会性工具软件一样, 微课 (或称“微课程”) 应运而生[1]。“微课”, 这一概念起初在2008年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设计师、学院在线服务经理David Penrose提出, 在当时并未引起国内教育工作者的着重关注[2]。2011年萨尔曼· 可汗的“可汗学院”传入中国, 如平地一声惊雷般响彻了整个教育界, 基础教育界掀起了一股“翻转课堂”、“颠倒课堂”、可汗式“微课程”的变革热潮。人们仿佛找到了一种新的诠释教育的途径——“微课”。那么到底什么是“微课”或“微课程”呢?根据上海师范大学黎加厚教授的解释:微课, 又称为微课程, 就是时间在10分钟以内, 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内容短小, 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3]。自2011年起, 以“佛山市中小学优秀微课作品展示平台”与“微课网”为代表, 国内开始了微课教学的实践尝试。自此, 国内兴起了“微课”热, 越来越多一线教师表达着他们对于微课的赞同, 积极投身到微课教学实践中。

二、冷观“微课”热潮

与众多的“微课”粉丝们一样, 我也被“微课”理念深深吸引, 尝试将“可汗学院”移植到我的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我学着像萨尔曼 ? 可汗那样把知识点细化分解成一个个独立的小知识模块, 并分别将它们制作成3-5分钟的微视频, 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主学习这些视频, 课堂中交流各自的学习困惑, 在分享的氛围中提升自己的信息素养和信息处理能力。经过一个多学期的实践, 由于盲目、生硬地模仿可汗模式教学所产生的问题逐渐暴露, 并越来越多。我对微课教学的热情慢慢“冷”了下来, 这些实践中遇到问题使我开始对微课“冷眼旁观”, 开始深入思考微课、追问微课。

1. 小学生能够学习微课吗?

【片段一】一次哑口无言的访谈

记得在刚开始微课教学不久, 一天放学后我回到办公室, 突然办公室走进一位家长, 我见他脸色凝重, 表情严肃, 似乎不太高兴。还没等我开口, 她便开门见山, 直抒来意。

家长:您是信息老师吧, 我是王一鸣的家长, 您有时间和我谈谈吗?

师:您好, 有什么事您请讲。

家:这学期您是不是让我们孩子学习什么微课, 说是用手机或电脑看什么微课视频啊?

师:是有这回事, 怎么了, 有什么问题吗?

家:孩子们现在都还小, 正是长身体的时候, 您要求他们整天看这些视频, 对视力多有影响啊, 孩子一旦近视了, 一生都受影响, 现在很多军校都对视力有要求。

家:还有, 小朋友哪能抵制诱惑, 我们大人平时还经不起考验, 喜欢用手机、电脑玩个游戏呢, 小学生用手机、电脑到底是学习呢, 还是玩游戏呢, 我就发现我们孩子看视频时很起劲, 到做语文、数学作业时就磨磨蹭蹭, 学习成绩都下降了。我觉得您是不是换种方式来教学啊?

师:…… (我无言以对)

【我的思考】这一问题的核心在于小学生能不能开展微课教学?看微视频学习会不会影响视力和学习成绩?起初我也有过这样的忧虑, 既然教育部批准了在小学阶段开设信息技术这门课程, 说明电子化学习只是“量”或“度”的问题, 学生们每周都有信息课, 我想一周一次的微视频应该对学生的视力健康影响不大。小学生的确与可汗所教授的高中生不同, 控制能力较差, 学习专注力不强, 想要尽可能减少学生因违反操作规定对身体健康和学习成绩造成的负面影响, 看来我们需要对学生的微课学习过程加强监管。

2. 微课有学科性吗?采用什么方式来学习?

【片段二】《使用配色方案改变幻灯片模板背景》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昨天在家已经学习了《使用配色方案改变幻灯片模板背景》微课程吗?

生:学习了。

师:那么同学们都学会了利用配色方案来改变幻灯片模板背景的操作方法了吗?

生:学会了。 (信心满满)

师:老师昨天在家做了一个演示文稿, 我觉得这份演示文稿的模板很好, 但是颜色不是我喜欢的红色, 我希望背景模板的颜色可以变为红色, 你能帮助老师完成心愿吗?

生:能, 太简单了。

师:我们请苗苗同学来给我们演示一下操作。

生:操作。 (显得混乱, 找了半天也没有找到配色方案)

师:可能苗苗同学太紧张了, 这样吧, 苗苗你请一位同学来帮助你一起完成操作。

生: (苗苗请了另一位学生操作, 依然不是很熟练, 找到了配色方案, 但不知道怎么来修改颜色。在下面同学的齐声帮助下, 勉强完成了任务)

【我的思考】这不是个案, 几乎每个班都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存在操作困难。这些内容原本教师演示一次, 全班几乎都会做, 难道是视频讲述不够清楚吗?其实不然, 学生们告诉我在家学视频时确实是可以操作出来的, 但是上课就记不清了。这是典型的知行脱节现象, 我想这与信息技术学科自身的独特性有关, 信息技术是操作性较强的学科, 技能的学习在于训练强化, 小学生的认知能力相对较差, 仅靠理解记忆去学习技能, 是不现实的, 这是造成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看来微课学习不能忽视学科性, 小学信息技术微课也不能只采用微视频这一种方式学习, 应该整合教学资源通过多种方式来学习。

3. 什么时间学习微课?

【片段三】《初识powerpoint》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 上一节课老师布置给大家一项学习任务, 要求同学们利用课后时间学习第13课《初识powerpoint》的微课程, 那么有哪位同学们能给我们简单介绍一下powerpoint有什么功能, 或者来说一说我们为什么要学习powerpoint ?

生:大部分同学不回应 ( 只有2个人举手 ) 。

师:大家课前都习了微课吧, 没关系, 知道多少就说多少。

生:我们还没有学习微课。 (很多学生点头)

师:你们不喜欢老师做的微课程, 觉得枯燥没有兴趣吗?还是……

生:不是, 我们没时间学习。

师:同学们可以在做完作业后花3-5分钟学习一下我们的信息技术微课程, 不一定要在一天内完成, 只要在每周上课前完成就可以。

生:学校的作业做完还有父母的提高作业, 我每天还要弹钢琴, 我还要上培训班呢…… (学生们各自诉说着理由)

师:没想到同学们都很忙, 好像真没有时间来学习微课。

【我的思考】学习时间, 是个关键问题。学生们没有时间来学习, 微课程便开展不起来。在升学压力日益严重的今天, 小学生课后也忙碌了起来, 要求学生们课后花时间来学习这种不考试的“副科”, 似乎有点异想天开, 想要在忙碌的课后来抢时间, 恐怕我再怎么努力也是徒劳。看来我只能另辟蹊径了, 那么能不能在课堂上开展信息技术微课呢?如此一来便不占用学生们课后时间, 给他们减轻学习负担, 万路皆不通的情况下, 只能试试了。

三、冷思考后的答案

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去思考“如何更好地去开展微课”, 让微课真正发挥它的实效。通过大量的教学实践, 我逐渐发现要想更好地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用好微课, 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处理能力, 在微课的开发、使用中需要做到如下三点:

1. 因人而“微”

微课的对象是学生, 我们面对是一批充满朝气与活力的小学生。微课能否在小学生中开展?是微课系列问题中的核心问题, 如果小学生不宜开展微课, 说明微课具有局限性。通过一段时间的微课教学后, 我发现学生们在信息素养和信息处理方面还是有显著提高的, 这充分说明小学生是可以进行微课学习的, 信息技术微课学习是有效果的, 但是微课的开展必须因人而“微”。

⑴微课设计要符合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可汗学院最初的教学对象是高中生, 通过5-10分钟的微视频来讲解知识, 高中生的学习能力、自我管理能力与小学生有着天壤之别, 小学生学习时专注力差, 很难持续学习, 我们不能要求小学生像高中生那样去学习, 微课设计一定要符合小学生的学习能力。

⑵微课学习内容要有趣。小学生学习和中学生学习不同在于小学生更注重学习内容的趣味性, 如果只是单纯的教师讲解或演示, 与课堂教学没有差异, 学生自然不愿意学习, 所以建议采用动画教学的方式来讲解或演示, 即将真人授课视频做成Flash动画, 绘声绘色的动画微视频更能获得学生们的青睐。

⑶要加强对学习者的引导与监管。正是因为小学生的学习专注力差、自我管理能力也相对较差, 所以我们不能指望小学生在家自己独立学习微课程, 需要对学生微课学习的过程进行关注, 对学习者加以引导和监管。例如, 提醒学生微视频学习时间不能太久, 避免影响视力;学完微课后, 不能利用手机、电脑等设备玩游戏等等。

2. 因地而“微”

微课程的实施需要硬件、软件环境支持。硬件环境主要指教学媒体设备, 软件环境则指学科特性。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环境我们都要因地而“微”。

⑴硬件环境。首先, 提到微课, 大家一定联想到了“可汗式”微课程教学中的微视频, 而中国学生普遍还没有自己的手机、平板、笔记本电脑等媒体播放设备, 那么他们要想学习这些微视频将很困难。黎加厚教授曾表示, 微课主要使用“微视频”作为记录教师教授知识技能的媒体, 教师还可以根据不同学科和教学情境的需求, 采用其他方式, 如音频 (录音) 、ppt、文本等格式的媒体, 不一定局限在视频格式[4]。可见微课程不等于微视频, 视频只是我们微课程学习中的一种方式而已, 我们还可以通过录音、图文等其他方式来学习, 很多时候一个mp3、一张纸都能进行微课学习, 所以不要将微课的形式固化, 要根据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微课教学方式。其次, 很多人会联想到在线网络课程。美国有较为发达的通信网络, 学生们登陆可汗学院下载学习课程进行学习很便捷。但在中国, 中小学刚实现“校校通”、“班班通”, 很多家庭也不具备网络学习环境, 所以我不建议教师们将学习素材全部网络化, 要给学生提供线下的学习途径, 考虑小学生的特殊性, 最好选用简单的学习方式。例如, 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将学习课程提前保存到自己的存储设备里, 我在教学中给每位学生的电脑都开辟了自己的空间, 学生们可以简便地进入自己空间, 获取学习资料, 开展学习。

⑵软件环境。微课程的学科特性很重要, 一门好的微课要充分体现学科特性。在小学信息技术微课开发中, 你就必须考虑到信息技术学科的操作性、实践性, 大量的课程在于教授学生操作技能, 很多微课都是在演示操作方法, 那么除了讲解有趣、演示清楚外, 还必须注重停顿, 不能像其他课程一样讲个不停, 要给学生留下一定的空白时间, 给他们随即比划比划、操练操练。有了留白时间, 学生跟着做了之后, 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能力都会有较大的提升, 从而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知行脱节”的现象。还要注意小学信息技术微课中理论知识不宜过多涉及, 小学生在2-3分钟的微课中难以接受。

3. 因时而“微”

什么时间来学习微课?是微课能否取得效果的重要决定因素。大部分微课程都采用“颠倒课堂”的方式——课前学习, 但是现实情况是小学生课前很少有时间用来学习信息技术, 所以小学信息技术微课要因时而“微”。

⑴以课堂学习为主。中、美两国的教育方式有很大不同, 中国学生在课后较少有时间去“可汗学院”逛逛, 放学后等待他们的是大量的作业和各式各样的兴趣提高班, 学生们根本没有时间或精力来关注信息技术了。既然小学生学习微课需要成人的引导和监管, 还有许多家庭不具备学习微课所需的设备, 我们何不在信息课堂中开展微课?在课堂中, 学生们自学微课——交流分享——答疑解惑——拓展提升。这样做好处有四:1能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及时获得学情反馈,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2能解决学习设备问题。信息技术通常在专用微机教室内开展教学, 机房中配有大量可以访问因特网的计算机。3能对学习过程进行监管。机房内的电子教室系统可以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监控, 控制学习时间, 防止学生们玩游戏, 降低视力受损的可能性, 这样也解决了家长们的担忧。4不给学生增加课后负担。鉴于此, 微课应当回归课堂的“主阵地”。

⑵以课后学习为辅。众所周知, 微课具有可重复性的特点。例如, “可汗学院”中的课程无论你看多少次都可以, 当某个知识点不理解或产生遗忘, 或做作业遇到了困难都可以进行学习。信息技术微课同样如此, 如果学生有条件的话, 完全可以将微课随身携带或带回家中, 当他们需要学习时, 即可再次学习这些微课。鉴于设备问题, 我们只建议课后辅助学习。

四、微课教学实践

正是在“因人而微、因地而微、因时而微”的原则指导下, 我进行了新一轮的“微课”教学实践尝试。

1.《网络文明小公民》教学案例

《网络文明小公民》是苏教版小学信息技术三年级第17课的教学内容, 这是一节理论课。我曾经询问过几位上过这一节课的老师有什么教学感受, 教师们都说这节课很难上, 难在教学内容都是概念性、道德性的东西, 习惯于电脑操作的学生, 突然间让他们端坐在教室里安静地听老师来讲, 小学生们还真坐不住, 课堂纪律通常难以维持, 老师们自然也讲不下去。但是这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却是很重要的, 它旨在帮助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安全以及养成健康文明上网的习惯, 是要在学生心间种下这粒争做“网络文明小公民”的种子, 今后它将随着学生的成长而发芽、开花、结果, 使学生终身受益。

对于枯燥无味的教师讲授, 学生们更欢迎绘声绘色的Flash动画。一小段形象生动的动画讲述了一个小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小明, 他在一次上网中误操作点击了一个网页链接。网页链接的是一款在线游戏, 需要他注册成为会员, 没有多做思考的小明花了100元成为了该游戏会员。成为会员后他发现每次游戏时电脑就会被感染病毒, 至此他意识到被骗了。出于受骗后的愤慨, 他开始在网上各大论坛恶意发帖谩骂游戏厂商, 最后被其他网友举报列入了网络黑名单, 成为了网络上“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学生们看了这个Flash微课程后, 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一目了然, 教师只要让学生自己分组去讨论小明到底错在哪?通过学生相互间的讨论, 无需老师过多的讲解, 学生的心中已经深深烙上了安全、文明上网的烙印。

2.《操作键盘》教学案例

《操作键盘》是苏教版小学信息技术三年级第6课的内容, 这是一节操作课, 主要是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键盘操作姿势, 学会基准键操作以及能够熟练运用指法进行输入。在教学时, 我针对上述教学目标设计了三个微课程, 让学生自学微课程, 然后对照课程预设目标自我检测学习效果。第一个微课程是一段2分钟长的微视频, 该视频向学生们详细讲述了在操作计算机时手、眼、肩、腿等部位的正确放置姿势, 学生们边看视频讲解边调整自己的操作姿势, 很快学会了这部分知识。第二个微课程是一张图片和打字通软件。图片上标出了8个基准键与手指的对应关系, 学生先看着图片将手放在键盘上感受基准键的顺序与位置, 之后通过打字通练习软件, 进一步练习基准键的操作。长时间的打字通练习之后, 如果再利用它来教学指法, 学生容易产生厌学情绪, 所以第三个微课程是用Flash制作的小游戏——《打地鼠》。利用游戏的吸引力, 首先在游戏操作指南中向学生讲解键盘的手指分工, 让学生明白必须用正确的手指去输字母才有效, 学生们为了能够更好地玩游戏自然比以往学得更好, 打地鼠的过程实则练习了指法。当然键盘的操作需要长期训练, 这一节课的三个微课程仅仅是针对这一节课的教学内容设计的, 今后还需要更多有针对性、细致性的微课程指导学生键盘操作学习。

这样的案例还有很多很多, 在经历了这一系列“微课”教学实践后, 我渐渐发现“微课”的品质对于课堂教学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只要我们设计出目标明确、结构合理、内容有趣的微课程, “微课”时间简短、方式灵活的特性将给课堂教学带来活力, 可以利用微课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解决问题的能力, 进而促进学生信息素养、信息处理能力的提高。

五、结束语

微课程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资源, 正开启着教育的“微时代”。很多教育工作者们认为微课吹响了教育改革的号角, 让我们再一次审视课堂, 审视师生关系, 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加入到了微课程的开发与教学实践中。透过这股“微课”热潮, 希望教育工作者们都能够“冷眼”旁观, 冷静思考, 避免盲目跟风, 生搬硬套。正是经过了这番冷静思考, 在因人而“微”、因地而“微”、因时而“微”的原则指导下, 我通过对教学对象、教育环境、学科特点的分析, 我的小学信息技术课堂微课教学取得了成功, 学生们的信息素养和信息处理能力得到了提升。

参考文献

[1]徐靖程.微课开启教育微时代[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13, (4) .

[2]梁乐明等.微课程设计模式研究——基于国内外微课程的对比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 2013, (1) .

课改后的冷思考 篇8

1. 对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理解得比较片面

要想让学生获得良好的语感, 就需要进行大量的语言实践活动, 所以在课堂上我们对于平常的分析、解释和大量的重复性训练要坚决地杜绝。尤其是对于藏族学生, 更应该培养较好的汉语语感, 这时候就需要老师重视阅读教学:阅读和朗读。对当前小学语文课堂进行冷静的思考, 我们还是很可悲地走了老套路, 课堂上还是充斥了老师的分析。以前老师是一句一句地读并不管学生, 现在是边读边提问学生, 并且提问学生的问题的来源也是仅限于书本的内容, 没有较大的思考价值。从表面上看, 课堂一片书声, 但学生真的知道为什么读, 怎么读吗?对于这一点, 老师需要深入思考。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 除了让学生认识汉字和对句子学会分析之外, 阅读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不仅如此还可以使用表演, 模仿一些情景, 充分发挥学生在语言上的天赋, 让他们在快乐中进行知识和语言的学习。

2. 对“尊重学生对文章个性化的理解和感悟”的偏差做法

在语文课上我们经常会有这样的场景:没有对课文进行深入的理解, 就根据一些片面的文字进行议论;没有将读者的本质意图搞清楚, 就进行激励的抨击, 以便于自己见解的抒发, 或者没有联系全文, 导致所获得的内容不全面, 这样很难形成完整的语言感悟……所谓的理解和感悟文章的个性化, 首先, 必须有一个前提, 那就是学生对于这篇文章进行充分的研读并进行了认真的思考,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指导和分析, 对他们汉语的学习进行促进和催化, 要是没有经过这些过程, 就评头品足显得有些牵强附会。其次, 所谓的个性化理解也有一个重要的基础, 那就是对文章进行深刻的理解, 然后经过自己深入的思考。阅读是读者通过文本媒介和作者进行对话的过程, 要想进行对话, 必须对文章的内容进行详细地查看、了解和把握, 没有作品作为基础的感慨, 只不过是空发感慨, 我们要坚决杜绝断章取义的教学态度。

3. 评价的方式方法过于简单化

新课标中要求进行激励式的肯定教育, 这对藏族小学生学习汉语非常重要, 由于他们的母语不是汉语, 对汉语可能理解得不是太深刻, 同时小学生正处于需要肯定的阶段, 对于跨语言学习更是如此。通过激励性评价可以把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

目前, 在课堂上我们经常会发现老师对学生投来赞许的目光, 经常听到老师发自内心地赞美学生。然而, 不可否认很多的问题还是存在于当前课堂对学生的评价之中, 如评价的形式和手段。在评价学生的时候, 只有口头上的“你真聪明”“回答得很好”等一些浅尝辄止的层次, 或进行奖励小红花、小奖品等暂时性的激励方式, 没有形成行之有效的、长期性的激励手段, 这应该引起我们的思考。

为了解决这个难题, 首先, 教师要有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 对评价的目的、功能、意义进行正确的认识, 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 不仅可以严防滥用评价, 同时还能保持评价的公平。其次, 对小学生的心理要进行深入的研究, 按照学生的性格、心理等特点做到评价的方法和内容灵活、多变, 让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最后, 对自身技能的学习, 老师也不能放松, 对评价的内容做到心中有数, 如评价学生的“表演”, 如果要想评价其是不是深入地理解了课本的内容, 那么故事情节合理、完整地开展以及是否符合原文的意思就是评价的重点, 只有这样, 才能够让评级的激励作用更好地发挥。

我们欣喜地看到,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旗下, 小学语文的课堂发生了可喜的改变, 同时我们也要冷静地深思, 以便于更好地对学生进行语文素质的培养。

摘要:进行语文课堂教学的目的, 是培养学生拥有较好语感。这就要求小学语文老师在课堂上使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要具有多样性, 让学生尤其是少数民族小学生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能够真正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在新课标的背景下, 老师要本着学生为主的理念, 让课堂的评价发挥应有的作用。笔者在本文中, 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太阳的后裔》热播后的冷思考 篇9

《太阳的后裔》一剧的火爆,虽难以复制,但或许能为我们的军事影视创作提供几点有益的启发。在此剧中,饰演男女主角的韩国演员宋仲基、宋慧乔的帅气靓丽,无疑是该剧吸睛的重要看点。像宋仲基、宋慧乔这样可以跨越国界,在粉丝群体中拥有广泛号召力的影视演员,不仅仅在于他们的颜值,更在于他们的全面素质,以及浑身散发出来的阳光正能量。这种全面素质,包括成熟的演技、丰厚的知识修养、面对公众的亲和力,以及自我管理的控制力等等。我们的军旅剧,也急需这类颜值出众、素质优秀的演员来拉高受众的关注程度;我们的影视工业,也更应注重在艺术实践中磨炼和提升演员的全面素质。因为,我们向国外输出影视作品时,让观众看到我们优秀的影视演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相当于感受到我们文化的力量,感受到民族文化在个人身上所孕育的温暖磁场。

在一定程度上,《太阳的后裔》更像是一部青春言情剧,只是里面的人物设定让男主角穿上军装、女主角成为医生,可以称之为“霸道军官爱上我”。总的来说,这样一部“战地爱情罗曼史”十分尊重观众的审美和智商,成了一则很好的征兵广告,用爱情的外壳成功地包装了军人形象。据悉,这部剧采用编剧“联手”模式,两位编剧一男一女,女编剧负责女人戏和感情戏,男编剧负责男人戏和社会话题。两位不同风格编剧的通力合作,成就了该剧多重的观赏维度,也将“爱情”和“军营”两大元素在细节上得到极致而细腻的展现,既迷倒了一片年轻女孩,也点燃了军营男儿的血性。这样的强强联合模式,在军事影视创作中已屡见不鲜。但如何在创作中,用细节巧妙而自然地构建不同的观赏维度,需要每位主创人员的匠心独运,更需要别出心裁的诚挚合作。

从2013年的大热韩剧《来自星星的你》到今年的《太阳的后裔》,显而易见的是韩国影视工业在高速进化,在加速探索新题材。比如《来自星星的你》中的“外星人+爱情”,《太阳的后裔》中的“战地维和+爱情”。可以说,每一次“现象级”韩剧的横空出世,在题材上基本上都令人耳目一新,没有重复“炒冷饭”的嫌疑。近年来,在联合军演等国际场合,韩国军队亮相的频次不少。其战斗力与国际影响力是否达到了《太阳的后裔》中所展现的水准,还有待商榷。但无论怎样,《太阳的后裔》一剧中所架构的军人世界,都一丝不苟地贯彻了韩国军队的意志。这些年,随着履行国际义务的增多,中国军人在国际展示形象的机会也越来越多,比如参加国际联合军演、维和护航、国际救援等等,同样给我们的军事影视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太阳的后裔》一剧的成功,给我国的影视剧工作者提供了很好的镜鉴。同时也警醒我们,我们的军旅影视业正面临国外优秀军旅影视作品的重重包围,形势严峻,唯有奋而击之。

———摘自《解放军报》

点评>>

上一篇:水利混凝土建筑物下一篇:预防褥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