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性心理治疗

2024-05-26

支持性心理治疗(精选十篇)

支持性心理治疗 篇1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随机选择2006年5月-2007年4月在我院分娩, 产程进入活跃期的初产妇280例, 产妇自愿, 由家属1人陪护, 配备1位有经验的助产士陪护至分娩结束。140例为观察组, 并以只有助产士无家属陪护为对照组 (140例) , 2组在年龄、身高、体重、分娩孕周等方面无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临产开始均由产妇自愿要求家属陪护, 配备1位有经验的助产士, 重点对产妇进行持续性心理、生理护理和感情支持, 观察其分娩方式、产后出血、疼痛等方面的情况, 并进行分析。

1.2.2 通过亲切交谈, 了解孕妇在产前门诊孕妇学校上课时掌握的有关妊娠及分娩的生理知识、减痛分娩动作等常识, 向她们讲解其身体各个系统已为分娩作好各种准备, 使产妇对分娩充满信心。

1.2.3 指导产妇在生产过程中积极、正确地配合医生接产。

1.2.4 密切观察产程进展, 让产妇了解目前产程进展情况, 及时发现产程中的问题。陪伴医务人员作为医师和产妇的桥梁, 帮助产妇由被动转为主动, 鼓励产妇, 造成良好氛围。

1.2.5 必要时酌情给予一定的镇静剂或补充一些液体, 增加孕妇的能量。

1.2.6 疼痛分娩判断, 其镇痛效果评价参照世界卫生组织有关疼痛程度分级标准。

1.3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计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 (x¯±s)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陪护分娩心理护理

使产妇身心处于最佳状态, 因而对镇痛有显著疗效 (P<0.05) , 见表1。

2.2 分娩方式

观察组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1) , 正常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陪护分娩在分娩中能够起到消除产妇分娩中的恐惧、焦虑、疲惫的积极作用, 增强了产妇正常分娩的信心, 使分娩按正常节律进行, 见表2。

2.3 出血量

产时加上产后2h出血量, 观察组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 (P<0.05) , 见表3。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P<0.01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4 产程

观察组第一产程短于对照组 (P<0.05)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总产程更显示出陪护分娩的优点 (P<0.01) , 差异有极显著意义, 见表4。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P<0.01

3 讨 论

3.1 在分娩的过程中, 观察组的镇痛效果明显低于对照组。

观察组第一产程疼痛明显低于对照组, 第二产程观察组疼痛分级也明显低于对照组, 说明陪护分娩使产妇得到心理上的支 持、安慰, 使其身心处于最佳状态。本文显示陪护分娩使产程平均缩短3h, 产时、产后出血量及剖宫产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产妇感到满意。

3.2 随着爱婴医院的建立, 医疗保健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

医院开展了有家属陪护的分娩方式, 给予产妇心理上的安慰生理上的帮助, 减少了自然分娩的干扰, 积极调动了产妇能动性, 最大限度发挥了产妇自身作用。由于加强了产时保健, 有专人护理, 密切观察产程进展, 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适当处理, 使每一个产妇都能愉快地度过分娩, 确保母婴身心健康。

构建心理支持系统 篇2

宁波市镇海区仁爱中学刘波315200

和谐校园建设是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浙江省已经出台了和谐校园的标准,并于2005年9月启动的省级和谐校园创建工程,将于2006年下半年产生首批20所省级和谐校园。2006年7月底,杭州市上城区公布了首批和谐校园,令人瞩目的是有些民间普遍认可的名校落马,倒是不少名不见经传的普通学校榜上有名。

在浙江省和谐校园的评估标准里,有一条就是关注教师心理健康。教师是和谐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的身心和谐发展是打造和谐校园不可分割的部分。因此,作为学校管理者,必须关注教师心理健康,构建教师心理支持系统,切实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推进和谐校园建设。镇海区仁爱中学坚持教师发展学校的理念,在管理中以“行人性化管理,创和谐型校园”为目标,切实关注教师心理健康,构建教师心理支持系统,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一、学校管理必须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

现在,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越来越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2004年8月,号称心理学界奥林匹克的国际心理学大会第20次会议在北京召开,在本次大会上,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教师和警察、医生都是属于最容易出现职业卷怠的群体。自2006年3月起,《中国教育报》已采用5个专版对教师职业倦怠进行了广泛而而深入的探讨,这足以说明了教师职业倦怠问题的不容忽视。职业倦怠严重影响教师的工作热情,同时也为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敲响了警钟。

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教师的心理健康不仅仅是促进自身健康、提高生活质量的内在需要,而且是教师职业的必然要求,因为教师面对的是活生生的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是多种多样的,有客观原因如承受巨大的压力、交际面窄,缺乏人际交往支持系统等,也有教师个人的自身原因,如人格因素、自身心理素质不高和个人生活变化等。关注教师心理健康,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如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教师个人的自我调节等。作为学校管理来说,必须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

对于教师心理健康,也要一分为二地来看。现在,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承受的心理压力也日益加剧,整个社会人群的心理问题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教师作为社会人,其心理问题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那是非常在正常的。我们也应该用平常心开看待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但是,教师的职业要求对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06年9月1日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明确把实施素质教育写入了该法,心理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应有之义。2002年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也明确要求:应建立校长领导下的,以班主任和专兼职心理教师为骨干,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体制。因此,作为心理健康教育实施者的教师,打铁必须自身硬,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应该更高一些。这样,现实对教师心理素质的高要求和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相对不高的矛盾,对学校管理者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作为学校管理者,必须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并积极寻求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的方法。

二、学校管理应构建教师心理支持系统

现在,不少教育行政部门对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给予了高度的关注,杭州市和宁波市都已开通了教师心理热线。《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2006年第6期刊登了杭州市教育工会提供的《教师心理支持系统的建立与运作》,介绍了该市构建教师心理支持系统,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的实践与探索。学校是教师工作、生活最主要的场所,如何以学校为依托,构建教师心理支持系统是非常重要的。构建教师心理支持系统可从心理问题的三级防御体系中得到启发,即学校管理要为教师创设和谐的心理氛围、满足教师的心理需求和提供良好的心理服务。

(一)营造良好的校园心理氛围

对于学校管理来说,应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校园心理氛围,使教师在工作中感到身心愉悦。仁爱中学提出了构建“教师敬业奉献,开心乐教”的和谐校园的奋斗目标,努力营造良好的校园心理氛围。

1.建立公正公平的激励机制,激发广大教师的工作热情。

公正公平的激励机制,对于激发全体教师的工作热情,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在仁爱中学,没有论资排辈的说法,没有吃大锅饭混日子的说法,全体教师都在自己的岗位上以自己最大的努力,为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如李东英老师从外地调入仁爱中学工作后,由于在班主任工作岗位上尽心尽职,在班级管理上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仅半年的时间,她就被评为校级优秀班主任,这一点令她激动不已。如庄孙江老师,调入仁爱中学仅一年半的时间,同样由于在班主任工作岗位上表现出色,获得了区优秀班主任的荣誉称号。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有不少优秀的大学生毕业没几年,由于取得了很大的工作业绩,就被提拔了学校的中层管理干部。在这一点上,很多外地教师都有同样的感觉,仁爱中学根本不排外,只要你有业绩,在评优评先上是没有本地人与外地人的区分的。

2.以情感人,增强教师的心理归属感

在每位教师的生日当天,他们就会收到由校长和书记亲笔签名的以仁爱园为背景的精美的生日贺卡和工会赠送的价值60元的蛋糕券。不少刚刚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师在生日当天收到校长书记亲笔签名的生日贺卡时,激动地热泪盈眶,并第一时间向家长告知学校领导对他们的关怀。近几年,学校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学校新分配的大学生教师比较多。学校每年都有不少青年教师结婚,在青年教师结婚的当天,他们就会收到以校长和书记名义给他们写的新婚贺信,这一点使他们在亲朋好友面前特别感到自豪。每年春节,学校还给工作五年内的工作优秀的年轻教师的父母写贺信,向他们表示感谢,并激励年轻教师要奋发向上,取得更大的工作业绩。学校还实行弹性工作制,对于那些处于哺乳期的教师和体弱多病的教师,可以迟一点上班和早一点下班。

(二)满足教师多元的心理需求

心理需求的满足会极大地激发人的创造潜能,调动人的积极性。同时,满足教师的心理需求,也会更好地促进教师的心理健康。

仁爱中学坚持“教师发展学校”的办学理念,教师是学校最宝贵的财富,教师的专业成长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对于教师个人而言,他们也非常希望自己能得到学校领导、学生和学生家长的认同。作为学校管理者,就应该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平台,创造机会。学校管理者在政治上要帮助教师树立追求目标,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事业心、成就感,树立起“人人都有发展机会”的信念,促使他们更能够大胆去创造机会,不断给自己创造出一片“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发展时空;在业务上要为教师创造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积极支持教师参加各种说课开课活动、论文竞赛活动、第二课堂竞赛活动等等,并积极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进修和培训,学校认真制定和实施教师全员培训规划,切实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学校在实施“名师工程”中,要从学校实际出发,制定分层次分阶段的操作方案,让每个教师都感受到不同层面、不同角色的成功和欢乐。仁爱中学积极为教师的外出学习创设条件。为拓宽教师的视野,促进与兄弟学校同行的的交流,学校积极为教师的外出学习创造机会。只要有外出学习的机会,学校就会积极争取,让相关的教师去学习提高,并由学校包揽全部费用。近几年,学校已经选送了3名教师赴澳大利亚进行中学英语教学的培训,进一步提高了学校英语教学的水平。学校还加强同省内兄弟学校的交流,通过选派优秀青年教师到嘉善三中、青田二中等学校进行短期互派交流,拓宽他们的视野,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

为了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仁爱中学出台了“教师论坛”制度、“教科研工作量”制度、“校长推荐文章”制度。2006年,学校还开展了“读好书促发展”的读书年活动,特意出资近6000元,尽可能为每一个教研组配齐宁波市教育局推荐的中小学教师优秀读本。校长书记带头读书,营造良好的书香校园氛围。通过多种途径引领教师读好书、用好书,不断拓宽视野,提高自身素养。

(三)帮助教师构建多元化的人际支持系统

人际关系在每个人的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作为教师而言,由于其工作性质决定了其人际交往的范围相当狭窄,缺乏人际支持系统。强大的人际支持系统是维护和促进个人心理健康的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学校管理者而言,就要在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氛围,为教师建立强大的人际支持系统上下功夫,才能更好促进教师的心理健康。

1.营造其乐融融的干群关系

干群关系是学校里占主导地位的一对人际关系。这对关系处理得好不好,直接影响到整个学校占主导地位的心理氛围。仁爱中学坚持教师发展学校的理念,所有的管理工作就是要为全体教师提供最好的服务。在学校的大会小会上,经常能听到校长爽朗的笑声和开心的笑脸,教师大会上也经常能传来广大教师会心的笑声。很多教师也经常到校长办共室来坐坐,为学校的发展出谋划策。因工作需要,学校于2004年买了辆桑塔那轿车作为学校的校车。很多教师以为这是学校领导才能用的,但校长在教师大会上公开表态,只要教师有合理的理由,大家都可以用学校的校车。此举又大大拉进了广大教师与学校领导的心理距离。

2.营造和睦融洽的师生关系。

学校里最经常、最普遍的、最本质的关系是师生关系。因此,教师必须排除自我中心意识,与学生保持一种心理上的双向互换,建立一种平等、友好、互助的师生关系。

为了使教师学会换位思考,多从学生角度考虑问题,更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以建立更好的和睦融洽的师生关系。学校开展了寻找理想课堂的大型校本教研活动。本系列活动通过教师自身的反思、集体的思考、学生的访谈,专家的引领以及专题的课堂教学行为观摩,使教师对“课堂”这一教学的主要载体有了深刻的认识。结合学生认同的理想课堂的要求,很多教师明确了今后努力的方向。学校还开展了学生评价教师活动。学生评价活动中,很多教师都得到了学生的好评。在评价表的“我想对某某老师说”一栏中,很多学生对自己的任课教师提出了诚恳的建议。这样,从学生的角度来评价教师的教学行为,对教师今后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提高教学实效是很有帮助的。

3.营造团结协作的同事关系。

教师的劳动是一种个体劳动与集体劳动的统一。首先这是一种个体性很强的的劳动,同样的学科,同样的教材,同样的学生,不同的教师上出来的课肯定不一样,往往会表现出鲜明的个性。同时,教师的劳动又是一项集体性很强的劳动,任何一个学生的成长,任何一个班集体的形成,都是各个年级、各门学科教师共同努力的结果,所谓独木不成林,靠一个人或几个人单枪匹马是培养不出全面发展的人才的。

因此,现在的教师必须学会交往、学会共处、学会合作,才能“双赢”。在这一点上,学校致力加强教研组建设和备课组建设,营造各教研组内团结协作的关系。学校还通过开展各种群体活动,来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近几年,学校在原有的“师徒结对“的基础上还推出了“同伴成长”的新型的互帮互学的结对模式,更好地促进同事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学校还要求各备课组具有资源库的意识,把好的资料及时汇总,使教师的备课具有“资源化+个性化”的特点。

4.构建协同作战的家校关系

教师应该正确处理好与家长的关系,应该说,教师与家长一条战壕里的朋友,是亲密的合作伙伴。正确处理好与家长的关系,形成家校共育的最大合力,既能提高教育实效,同时也

能使教师心情舒畅,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仁爱中学历来就重视与家长的联系与沟通,为方便班主任与家长的联系,学校还为每位班主任配备了小灵通。学校还开展了《初中德育新课程实施中家长资源的充分开发与有效》利用的宁波市教科规划课题研究,让部分优秀家长成为学校的德育课师资,实现德育课程师资队伍的多元化。目前,已有区质监站副站长、杭州湾大桥某项目总工程师、宁波市海关官员、区人武部副部长等学生家长来校授课,密切了教师和家长的联系。在课题研究中,还将通过多种形式的互动,提高全体家长的德育能力。2005年7月,学校与青田二中联合举行了“做好家教指导工作,形成家校最大合力”德育研讨会,2006年7月,学校与嘉善三中联合举行了“假如我是学生家长”的德育研讨会,这对于教师如何正确处理好与家长的关系起了很好的引领作用。

(四)为教师提供多元化的心理服务

1.引导教师关注自身心理健康

仁爱中学通过多种途径引导教师关注自身的心理健康,通过为教师征订心理期刊和购买心理书籍,让教师了解更多的心理健康知识,能学到一些心理调节的方法。学校还经常邀请心理专家来校讲座,如学校曾邀请了宁波大学陶志琼教授、张林博士和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金伟开设心理健康方面的专题讲座。

2.开展多种方式的减压活动

仁爱中学还通过工会开展了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丰富教师的业余生活,促进教师间的交流,切实为教师减压。如学校每年精心组织好全体教师参与的教工趣味运动会,精心组织好教师节等各类节庆活动。学校仅可能安排好教师的暑期旅游活动,开拓教师的是视野,调节他们的身心。自2005年11月份起,学校还推出了教师集体健身制度,利用每天下午第三节课的时间,冬春季教师集体到操场上去跑步,夏秋季教师自由锻炼,学校为每一位教师配发了李宁跑鞋,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此举既增强了教师的体质,又促进了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很好地起到了调节教师身心和谐发展的作用。

3.开展多种形式的谈心活动

仁爱中学毛志挺校长经常找教师谈心,促进领导与教师的情感交流。对于工作取得优异成绩的教师,校长谈心能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对于工作业绩不理想的教师,校长谈心能给他们努力改变自己的勇气。学校规定教研组长也要定期跟本组成员谈心,特别是年轻教师。

4.为教师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

学校的心理教师应为教师提供必要的心理咨询,并提供他们处理学生心理问题的方法和策略,为他们提供有力的心理支持。

三、促进教师身心和谐,推进和谐校园建设

仁爱中学关注教师心理健康,积极构建教师心理支持系统,减轻了广大教师的心理压力,激发了他们的工作热情,更好地齐心协力为学校发展努力,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来源于仁爱中学管理实践的《行人性化管理,创和谐型校园》一文获得全国心理健康教育优秀论文一等奖,并被人民网中国共产党频道全文转载,并将发表在国家级期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上》。

学校办学再上新台阶,学校取得了不俗的办学成绩。仅从2002年至今短短四年内,学校取得了市以以上荣誉 20多项,学校的中考成绩每年在全区公立初中名列前茅。学科竞赛全面开花,学校曾两次获全国初中数学竞赛浙江赛区优胜奖,自然科学竞赛也获得过省团体优胜奖,学校已连续6年蝉联区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初中组团体第一名。

乙肝治疗:团队支持 更易坚持 篇3

轻易放弃不应该

临床上,我们发现许多患者在接受抗病毒治疗时半途而废。分析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客观原因有:工作或学习环境的变更使用药不方便(害怕暴露隐私)、不能耐受药物的不良反应、经费困难、病毒出现耐药性而不适合继续用药以及病情发生新的变化等。主观原因有:对抗病毒治疗的长期性、反复性和难治性认识不足,治疗一段时间后仍不见效便丧失了信心;怕麻烦、对抗病毒治疗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觉得抗不抗病毒无所谓等。

对因某些客观原因而中断治疗尚可理解,但因主观原因中断治疗则完全不应该。乙肝患者在接受抗病毒治疗前,一定要权衡各方面的利弊关系,慎重做出决定。从医学角度来讲,健康永远是第一位的。一旦做出抗病毒治疗的决定,就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在严密的医学观察下坚持到底。

缺乏人际支持是事实

坚持治疗也不是那么容易。不少患者接受抗病毒治疗后,往往感觉是一个人的战争。由于乙肝是传染性疾病,在治疗过程中患者不愿对他人过多提及,因此也缺乏亲戚朋友必要的鼓励;而大部分人又不重视随访,缺乏与医生充分的沟通,反过来医生由于门诊量的压力,也没有很多时间与患者沟通,以上种种因素使得乙肝患者治疗时缺乏必要的人际支持,这也是目前乙肝患者不得不面对的治疗环境。在科学技术和人类文明程度高度发达的今天,预防和控制乙肝不应仅仅是个体行为,而应是整个家庭乃至全社会的责任。社会应当给乙肝患者提供必要的支持服务。

“和你在一起”值得借鉴

据我们了解,罗氏公司“派罗欣”项目组搭建的“患者-医生-社会”支持平台——“和你在一起”服务计划在帮助患者坚持方面有突出表现,值得医疗机构借鉴。“和你在一起”项目的核心,就是帮助派罗欣用户在治疗之初就对疾病有客观的认识,既不丧失治疗的信心,也不对疗效寄予过高期望;在治疗之中,对不良反应及时跟踪,并提供处理建议;在治疗之后,定期邮寄健康读物,帮助患者对疾病建立合理认知,促进随访,必要时进行再治疗。

整个“和你在一起”项目其实是通过免费电话800-820-6867来实现患者-医生和社会的沟通。它通过免费电话咨询服务,让专业人士为患者排忧解难,使处于情绪低谷的患者保持平稳情绪;患者更可通过预约,在既定时间内直接与专科医生倾心交谈,请医生帮助自己分析不能坚持治疗的主、客观因素,并为此提出有益的忠告。由于“一对一”电话交流更具有私秘性,患者更愿意表达自己对疾病的真实感受和对治疗的真实态度,所以“和你在一起”服务计划弥补了传统诊疗模式中患者和医生之间情感交流上的不足,可以更好地建立医生和患者之间的互信关系,以医生个人的情感支持、而不是职业支持,帮助患者进一步提高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

支持性心理治疗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临床研究过程中常用的随机抽样方法, 在2009年2月—2011年2月这两年时间内, 抽取我社区内患有慢性病的临床确诊患者病例76例, 将其分为两组, 患者中年龄最大者84岁, 最小者38岁, 平均63.7岁;男42例, 女34例;患者中病程最长者22年, 病程最短者2年, 平均病程9.3年;抽样患者所有自然资料, 统计学差异并不明显, 在研究过程中可以进行比较分析。所有患者在接受治疗前, 均经过相关的临床检查后确诊。

1.2 方法

将抽样中的76例临床确诊患者病例随机分为A、B两组, 平均每组38例。对A组患者采用常规慢性病管理方法进行管理;对B组患者采用在A组基础上加用支持性心理治疗和行为干预的方法进行管理。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并发症和不良反应情况进行比较分析。

1.3 疗效评价标准

良好:患者的紧张、恐惧、抑郁、焦虑等不良心理表现已经明显减轻, 对医生的治疗计划基本能够完全依从;差:患者的紧张、恐惧、抑郁、焦虑等不良心理表现进一步加重, 对医生的治疗计划完全不能够执行, 不能够按时用药, 且不接受非药物干预治疗;一般:介于上述两个标准之间的患者[1]。

1.4 统计学方法

在本次研究过程中所得到的所有相关数据, 均采用SPSS14.0统计学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处理分析, P<0.05时认为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B组患者的病情治疗和控制效果明显优于A组患者, 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 均没有出现比较严重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现象。

3 讨论

心理治疗从广义上来讲是在对患者进行治疗的整个过程中体现出来的, 医务人员通过各种方式对患者的心理造成的积极影响, 从而达到对患者进行有效治疗的目的。从狭义上来讲指的是临床医生采用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和方法, 对患者进行的有针对性治疗。支持性心理治疗和行为干预就是心理治疗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2]。

研究发现支持性心理治疗及行为干预的主要作用在于对患者的人格、应对方式、认知模式和情绪在治疗期间进行良性的影响, 使患者对临床医生为其所指定的有针对性的治疗和恢复计划的执行程度能够尽量完全, 对患者与医师之间的合作、配合有着非常理想的促进作用, 有利于社区医疗部门对患有慢性病的患者进行管理, 有利于各项医疗和防护措施的进一步, 有利于患有慢性病的社区患者的病情进行更加稳定的控制, 防止出现复发现象, 使合并症的发生率进一步降低, 使患者的医疗费用和病死率明显降低。另外, 对改善患者的心理应激状态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使其心理应激反应逐步减少, 使健康状况得到改善, 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促进患者家庭的和睦, 使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得到显著增强[3]。

总之, 对患有慢性病的患者采用支持性心理治疗和行为干预的方法进行管理的效果比较理想, 患者的依从性良好, 可以减少或避免患者出现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现象的可能性, 进一步的推广是十分必要的。

摘要:目的 社区医疗中对患有慢性病的患者采用支持性心理治疗和行为干预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讨论。方法 抽取76例慢性病患者, 将其分为A、B两组, 每组38例。分别采用常规慢性病管理方法, B组在A组基础上加用支持性心理治疗和行为干预的方法进行管理。结果 B组患者的病情治疗和控制效果明显优于A组患者;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 均没有出现比较严重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现象。结论 对患有慢性病的患者采用支持性心理治疗和行为干预的方法进行管理的效果比较理想。

关键词:社区医疗,慢性病管理,支持性心理治疗,行为干预

参考文献

[1]杨凤池, 李晓波, 杜玉凤.医学心理学[M].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6:133-134.

[2]洪炜.医学心理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 2009:114-115.

支持性心理治疗 篇5

一、贫困生负面心理产生的原因

1.经济原因是导致学生负面心理产生的最主要因素。贫困生来自贫困家庭,必然承接其家庭身份的属性,经济压力是最主要的。面对现实,他们会感到自己一无是处,愧对父母,心理上产生内疚感、无助感和人落感。心理认知治疗理论认为,认知是情感和行为的中介,情感障碍与行为障碍与歪曲的认知有关。这种消极情绪如果得不到缓解和释放,就会给他们的身心健康带来不利影响,甚至影响他们对人生、社会的看法。

2.家庭和以往受的教育方式也是贫困生负面心理产生的主要因素。贫困生家长一般受教育程度不高。一些家长经常为一些小事发火或在孩子不知道原因的情况下发脾气,当着别人的面莫名其妙地打骂子女,并超过了孩子可接受的程度等。

3.贫困生的人格特质也导致他们负面心理的产生。贫困生在人格特质上更多表现为内向、谨慎、情绪不稳定,参与社会的程度较低等特征。而自我意识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是主观的我对客观的我的意识,包括自我认知、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孤僻、自闭的主要原因则来自于对自我意识认识的偏差。

二、建立高校贫困生支持系统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高校贫困生总体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存在明显的焦虑、抑郁、自卑、人际关系敏感等问题。这种消极心态不仅直接影响学习效率和精神面貌,而且极易造成人格的`不健全和偏执心理,并进一步妨碍其个人成长。针对这类情况,建立贫困大学生的支持系统非常必要。

贫困给大学生带来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在强调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探索和谐成长氛围的问题,注重对高校助困育人工作各方面的研究已经成为社会和高校刻不容缓的事情。目前,国家有关大学生扶贫的政策尚不系统,现有缓解贫困的措施主要是单纯的经济保障,如奖学金、勤工俭学和免息贷款等,经济政策色彩偏浓,情感支持较弱,因此高校贫困生的支持系统要以政策支持和心理支持为两大支柱,同时配合多层次心理健康教育的平台,全方位,多层次的关心高校贫困生的心理健康。

三、构建高校贫困生支持系统框架的探讨

经过上文的分析,笔者认为:高校贫困生支持系统框架可以分为两大支柱,四个平台。所谓两大支柱是指政策支持和心理支持,四个平台是指心理知识普及、个别咨询、集体咨询、心理互助四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经济政策应该提倡经济资助以“以酬代补”、“自助为主,他助为辅”、“先自助、后他助”的原则来建立高校学生经济资助运行机制,让贫困生在服务于他人、感恩社会的过程中,达到自我服务、自我教育。

心理政策的原则是应以高度的责任感去鼓励他们正视困难、积极进取,提高他们的心理承受力,力求使每一位贫困生都能主动承受由于经济窘迫所带来的心理压力,避免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

而四大平台的应用:心理知识普及、个别咨询、集体咨询、心理互助、心理学科研则应该各有侧重、各有特色。

心理知识的普及应点面结合,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引导。如有针对性地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辅导课程与讲座。重视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教学体系,了解贫困大学生心理变化的发展规律。掌握其心理调适以及消除心理障碍的有效方法,完善个性,增进心理健康水平。经常性地开展主题活动也是帮助这些学生打开心扉的好办法。同时学校还应注意选拔贫困生的优秀代表,设立贫困学生奖励项目,表彰勤工俭学先进个人,营造“贫寒中成长起来的优秀大学生更光荣”的氛围。此外学校还可以组织各类贫困生学生社团,一方面,社团将贫困生组织在一起,相互之间进行交流,缓解了他们的心理压力。另一方面,社团也给贫困学生提供了舞台,为他们创造了充分展示自己特长的机会。

个别咨询可以和新生入学心理健康普查相结合,学校应为每一位贫困生都设立心理健康档案,通过个别面谈咨询、电话咨询、通信咨询等心理咨询形式,对发现有心理危机或心理障碍的贫困生,主动进行咨询、了解、干预,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必要时应与家庭配合。

集体咨询:团体心理咨询依托团体情景,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以发展良好的适应行为。

心理互助:心理互助实质上是一种同伴教育,助人者和受助者是相互融洽、有信任感的同龄伙伴关系,并且助人者和受助者的角色随着环境和自身面临问题的改变而相互转换,从贫困生的层面上来看可以培养一些接受过一定专业心理助人技能培训的贫困大学生心理互助员,在专业心理咨询教师的指导下,深入同学当中开展心理帮助活动。由于贫困生这个团体的特殊性,让也存在这些问题的同学去帮助其他的同学,会使受帮助的同学减少抗拒感。助人者能够用所学到的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助人技能帮助求助者,能够在助人的同时获得自身的进步和成长,从而真正实现“助人自助”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最高目标。

参考文献:

[1]罗格梅著,冯川译.爱与意志[M] .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75- 76.

[2]何安明.大学生移情能力与利他行为的相关研究[J] .黑龙江高教研究, ,( 02) .

[3]江光荣,王铭.大学生心理求助行为研究[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03,(03) .

[4]翁陶.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及其成因浅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01) .

[5]江峰.关于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思考[J].前沿.

[6]毕灵敏,彭永利.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其对策的几点思考[J].化工高等教育, ,(03) .

支持性心理治疗 篇6

家人、好友如何帮助心理创伤者

如果你关心的人遭受了心理创伤的痛苦,你可能不知道应该如何提供帮助。当一个人正在创伤性体验中挣扎时,你应该如何表示自己的支持?你可以做下面这些事情,这些事情对你自己和他人都有好处。

(1)所爱的人遇到身体伤害或死亡的威胁,这件事本身对你而言就可视为创伤性体验。请照顾好你自己,否则你会对心理创伤者爱莫能助。与你的朋友、家人或支持你的人保持联系,这是非常重要的。

(2)尽量多了解与创伤及其影响有关的信息。阅读有关资料,或者向专业人员咨询,以便更好地了解心理创伤者的反应。

(3)询问心理创伤者你能帮些什么忙,然后努力去做。每个人对心理创伤的反应不同,每个人在心理创伤后的需要也不同。不要认为自己比心理创伤者本人更了解他们需要什么。

(4)不要试图解决心理创伤者的问题,或者消除这种情绪。这样做,心理创伤者可能会认为你对他的情绪觉得不舒服或不能容忍,这会更加疏远你们之间的关系。

(5)帮助心理创伤者寻找其他支持系统,如向社区或街道中的工作人员、心理医生咨询。如果你知道别人有过类似的经历,你可以建议心理创伤者与那个人谈谈,这样可能会有所帮助。或者你也可以联系心理创伤者原有社会关系中可以提供支持的人,如信任的朋友或家人,与这些人谈谈可以缓解不良情绪。

(6)如果你与心理创伤者不住在一起,则应该尽量与他保持联系,即使是偶尔打一个电话或留个字条表示支持都可以。

(7)尽可能倾听对方的讲话。

(8)尽量耐心一些。创伤过一段时间才能愈合,这个过程需要时间。

然而,你可能会发现,有些人对你新出现的、陌生的,甚至是未加掩饰的情绪觉得不自在,特别是当他们还不习惯用那种方式来看待你时。他们的不快有一些可能反映的是他们自己内心的矛盾,觉得他们无法安慰你,或者解除你的痛苦。遇到这种情况时,你可以让别人知道,你理解他们不可能解除你的痛苦,但是你需要有人倾听你的讲述或支持你,而不必对你提出劝告。这样做有助于关心你的人更好地了解应该如何帮助你。

在遭遇创伤性体验后,你可能会回避某些交往,甚至与那些仍然保持联系的亲友之间也失去了以往的亲密感。在困难的时候,选择保持一些感觉是安全的,避免接触感觉对自己有影响的人,这是正常的,并且对你是有益的。但是,我们建议,你可以先试试与家人或朋友谈一下你的感受,比如你可以说:“我知道你关心我,确实在努力地帮助我,但是我现在只需要保持一定的距离,让自己一个人安静一段时间。”他们会理解你。

可能的话,你应该尽量保持与他人的联系,可以寄贺卡、打电话或看场电影等,方法不一而足,只要你自己觉得舒服或方便就行,让他人知道你感谢他们的关心和帮助。并非一定要采用面对面长谈的方式,也不必要让自己陷于长时间谈话或拜访。这样做有助于让关心你的人与你保持联系,并准备好在你需要帮助的时候尽可能地伸出援助之手。

解放军常州第一○二医院心理咨询热线:(0519)8108568(8:00-22:00)

剖宫产手术心理支持 篇7

1 了解产妇的心理需求

选取我科2009年1~12月行剖宫产术的产妇567例, 其中, 因“社会因素”手术的156例, 有手术指征213例, 急诊198例;年龄最小16岁, 最大43岁, 平均29.5岁;平均住院天数6~7 d。通过以上调查发现, 27%的产妇担心疼痛, 37%关心手术医生及麻醉效果, 34%关心手术的温度及婴儿的健康。由于大部分产妇面对手术的种种担心、恐惧, 面对陌生环境, 医护人员表现情绪低落、沉默不言, 因此, 要细致耐心地给产妇解释。

2 术前对产妇进行心理、语言支持

语言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往方式, 是信息传递最强有力的手段。它可以直接及时地交流信息, 沟通情感, 收效快。因此, 在给产妇解释过程中要使用通俗、简单的语言表达, 针对术后害怕疼痛, 可以给产妇介绍目前我科开展的电子镇痛泵。可以介绍手术需要的时间及注意事项, 产科患者为什么留置导尿[1], 术前要肌内注射针剂, 为什么会出现口干等。在整个手术过程中可以与其交谈, 这样使产妇有安全、信任感, 以最好的心理接受手术。

3 产妇担心疼痛

手术是在在麻醉充分准备、安全无痛的情况下进行的。另外, 在进行麻醉操作之前, 要协助麻醉师摆体位。产妇面对陌生的环境会产生紧张恐惧的心理, 我们要耐心解释为什么要用这样的体位, 选择这样的麻醉有什么优点, 现在我科大部分是用腰硬联合麻醉, 产妇出现一过性血压下降, 出现呕吐, 可将手术床左倾15°~30°。适当加快输液速度, 预防血压下降[2], 它有两个好处:肌松效果好;需要术后安装电子镇痛泵椎管内给药。因为术后2~3 d伤口疼痛, 在患者经济可以承担的情况下, 建议采用电子镇痛泵, 可以减少术后疼痛[3]。

4 产妇关心主刀医生及手术效果

剖宫产一般是在产妇衰竭[4]、胎儿低氧或术前准备不充分的情况下进行, 对母婴有一定的危险性。因此, 产妇希望知名医生给自己做手术。很多产妇都不同程度地关心切口的大小、术后的愈合情况, 关心术后会不会有瘢痕、剖出的胎儿有无外观畸形等。

5 产妇担心室内温度

按规定应保持在22~26℃, 湿度60%。当进行皮肤消毒时, 人体的体温会有不同程度的散失, 这时要提高室内温度。手术过程中由于产妇被羊水渗湿、术中出血、输液, 产妇均有不同程度的寒战, 此时更应调节室内温度。另外, 输液可以使用液体加温器控制。

6 医护人员应掌握与产妇的交流技巧

在与产妇交流过程中, 有时遇到产妇提出的问题, 无法及时、正确地回答, 这时就要请教比较有经验的给解释, 不恰当的解释会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5]。为了掌握交流技巧, 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平时抓紧各方面的知识训练, 模拟患者的心理问题, 寻找最佳语言表达。在与患者交谈时要做到:仪表端庄, 语气态度温和, 视线角度合适, 回答问题恰当, 掌握交流技巧, 取得患者信任[6]。在不断实践的基础上, 提高交流技巧。因此, 我们要注意沟通与交流, 注意语言的艺术, 从言行上尊重、情感上支持、生理上关心产妇。

参考文献

[1]姜安丽.新编护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389-390.

[2]魏革.手术室护理学[M].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5:265.

[3]何汝兰.剖宫产术的护理及体会[J].当代医学, 2009, 15 (31) :122.

[4]梁玉议.17例危重心力衰竭孕妇剖宫产术的护理配合[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 2009, 11 (3) :397-398.

[5]黄凤霞.剖宫产术的护理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09, 14 (3) :177-178.

如何利用论坛提供心理支持 篇8

二十一世纪, 全球社会正处于一个重新评价和自我怀疑的时期, 变革和竞争的压力对青年一代特别严峻[1]。全世界的年轻一代都在承受社会变革所带来的焦虑和不安, 许多国家经历着不断上升的如下问题:大学生的暴力和自杀行为, 难以测量的不满不道德和理想幻灭的情绪[2]。在我国,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已经成为关系当今家庭、学校和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问题。调查表明, 大学生是心理障碍的高发人群, 与我国常模相比, 大学生心理状况较差[3]。据中科院心理所王极盛教授对北京某著名大学1000名大学生调查得出, 大学生中存在焦虑问题的占40%、存在抑郁问题的占40%;2004年, 北京高校自杀学生19人;2005年15人;2007年5月8日至17日, 北京5所高校中有5名学生自杀[4]。大学生主要心理问题依次为强迫、抑郁、人际关系、焦虑、恐怖、偏执, 具体的问题形式表现为:人际交往困惑、学业期望不理想、恋爱心理困惑、抑郁自卑心理、人格缺失、自我认识失调、就业择业困难导致的心理焦虑、抑郁等[5]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趋严重, 同时大学生在情感释放中对网络平台的使用青睐有加。这两方面的问题启发我们有效利用现有资源, 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保健提供一个平台。

首先, 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环境下, 大学生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而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 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表现形式、表达方式也呈现出与过去传统方式不一样的特点。各类统计数据表明大学生成为了心理障碍的高发人群,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

其次, 在现代社会, 网络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大学生的一种生活方式。高校论坛是当前大学生交流、讨论相对集中的平台, 大学生愿意在论坛中分享资源、沟通交流、传播信息等。

本文以北京师范大学蛋蛋论坛为例, 在论坛中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支持的情况进行调研, 并基于现状和文献提出相关建议。

二、研究结论与建议

蛋蛋论坛在北京师范大学学生中拥有绝对数量的使用者, 学生愿意在论坛中分享、交流, 但是在交流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当学生情绪或心理有问题而在论坛中发泄时, 没有得到良好的支持。这可从两方面来考虑: (1) 论坛本身的设置和资源; (2) 学生的态度和助人技能。

基于以上的调查, 我们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一) 开展网上心理咨询,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咨询可分为面对面咨询、电话咨询、书信咨询等多种形式。鉴于网络在当今大学生活中所占的突出地位, 高校心理政治工作者在使用传统咨询方式的同时, 应该积极利用网络这一途径, 建立校园心理辅导、咨询中心, 开设校园心理网站, 利用网络特有的交互功能, 倾听学生的烦恼, 梳理他们的情绪, 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调节, 从而缓解、消除困惑、焦虑等不良的心理问题[6]。Mallen通过研究提出, 基于文本信息的在线咨询与传统的面对面咨询在对情感的理解程度及对个人的影响程度方面没有显著差异[7]。因此可以合理利用高校内已经存在的论坛资源, 因势利导地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及时有效指导, 开展网上心理咨询, 使学生的心理能够健康发展。

在网络心理咨询工作中, 网络的虚拟性可以使学生不必担心自己的心理健康问题暴露在众目睽睽之下, 因而可以直接而真实地表达自己, 减少传统心理咨询中阻抗的发生, 从而更有利于心理咨询的顺利进行。不仅如此, 网上心理咨询有利于增强心理健康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有利于对来访者开展有效的个别咨询。由于论坛具有讨论、宣传的功能, 能够方便在论坛上的学生进行推心置腹地交流, 从而对已经产生的问题有深入的思考, 得到合理的建议。目前这种网上开展心理咨询教育的方式在许多学校都已开始实施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深受广大学生的欢迎。[8]

(二) 科学合理设置论坛版块

论坛在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运用, 应该遵循“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情绪调节、情感体验, 是心灵的沟通、理念的认同”[9]这一原则, 针对高校学生的心理特点具体实施。因此, 论坛的心理版块需要根据高校学生心理特点进行合理的设置, 为学生的使用提供便利。

在论坛中可以适当地对心理版块进行分区, 根据学生的不同需要, 将心理版块划分为不同的功能块, 比如说“心理知识讲座” (传播、普及心理学知识) 、“心灵对话” (进行网上心理咨询) 、“心情卡片” (在论坛上进行情绪发泄) 等。依靠不同的功能块, 学生可以方便地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选择进入。

(三) 优化提供心理健康支持的相关资源

利用网络上资源共享的优势, 可以将有用的信息整合到论坛之中, 为学生合理利用论坛进行心理调控提供可以参考的资源。可以将心理咨询中心的案例整合到论坛相应版块的功能区——案例讨论, 通过案例讨论增加学生之间的心理交流, 引导其形成良好的压力应对技能和心理应变、调节能力;可以将调节心理、情绪的图片和音乐融合于论坛, 改善学生的情绪, 增强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也可以将雪绒花培训中的助人技能置于论坛中, 方便学生习得助人技能, 在论坛中尽自己所能帮助他人。

在人力资源方面可以利用学校心理指导人员。以北京师范大学为例, 可以依靠心理咨询中心的老师和雪绒花使者, 比如在雪绒花使者的培训中向其宣传利用论坛进行心理健康支持的方式, 进而通过雪绒花使者的宣传扩大影响范围, 同时指导雪绒花使者在论坛的心理指导版块中对学生产生的问题进行回答, 形成一支论坛心理指导队伍, 与学生进行网上交流, 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

提高论坛相应版块的管理员的素质和能力。鉴于论坛运用的特殊性, 版块管理者应该同时具备心理健康教育以及网络管理的素质和能力。也就是说, 版块管理者应该要具有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和网络技术知识, 对高校学生的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有所了解, 这样才有可能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

(四) 加强论坛网络礼仪规范管理, 减少不良信息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在使用论坛的过程中, 同学对他人帖子的回复“太伤人了”。在这些恶意的回复面前, 同学的心理遭受了又一次的打击, 这些问题主要是由于网络语言的不规范, 网络礼仪知识的不健全引起的。网络是重要的交往手段, 必然有其交往的规范要求。所谓网络礼仪, 指的是网民在通过网络与他人进行交往时应该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和规范。为了避免不良信息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需要论坛管理者在论坛中开展网络礼仪宣传, 加强网络语言规范性的管理。因而, 在论坛中开展针对学生的网络礼仪教育, 有极大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从调查中了解到, 网络中的恶意伤人的语言对他人情绪影响很大, 大少人建议由版主删除那些“嘲讽伤人”的帖子, 净化交流环境。倡导大家在网络中文明用语, 以积极健康的心态去关爱他人。

(五) 积极倡导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 加强心理自我调适

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的建设不仅需要学校、社会的努力, 同时也需要大学生积极地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大学生普遍素质较高, 具有独立思考能力, 并在心理和行为上表现出强烈的自主性, 可以根据社会的发展变化对自己的行为作适当的调整。针对这一特点, 可以利用网络培养和锻炼他们的自我约束力和自我控制力。同时, 倡导大学生热心投入到网络心理健康建设上来, 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及同辈群体之间相互影响、相互教育的优势, 能够学会网络心理健康的自我调适和维护。利用论坛的宣传优势, 积极倡导学生开展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 为学生提供有力的心理健康支持。

摘要:大学生是高素质人群, 近年来却频频由于心理健康问题而引发退学、伤害他人甚至是自杀和他杀的恶性事件。网络作为一种交流和倾诉的平台, 成为了大学生的心理调节的一种途径。本文旨在调查和研究利用高校论坛为大学生提供心理健康支持的现状以及有效支持的策略和方式。本研究采用跟踪研究的方式, 利用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等方法, 对有关的高校网站、教师、学生和心理咨询专家进行了调研。研究表明, 高校论坛在为大学生提供心理健康支持方面具有优势, 但是这种优势还未能得到较好的体现, 特别是在功能结构、版块内容、活动资源等方面有待进一步完善。本文依据调查结果对利用高校论坛支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心理健康,大学生,网络,论坛

参考文献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了21世纪的教育——问题与展望[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UNICEF.1993.The progress of Nation.New York, United Nations Children’s Fund.

[3]马莹.大学生心理卫生与咨询[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4]彭虎军, 魏书堂.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与应对方式、社会支持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2008年。

[5]韩英.大学生心理疾患的预防与化解[J].中国高等教育2008年第13, 14期。

[6]朱云霞.网络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分析[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年第1期。

[7]Mallen MJ, Day SX, Green MA Online versus face-to-face conversations:an examination of relational and discourse variables.Psychotherapy, 2003, 40 (1/2) :155~163.

[8]周鸿羽.网络环境下中小学心理健康的新视点[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6第5期。

心理支持疗法在骨科病房的应用 篇9

心理治疗在我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只是没有完整的理论, 从1998年世界卫生组织定义健康的概念以来, “健康不仅是没有身体疾病而是心理社会适应能力和道德都保持良好的状态“随着意外事件的发生, 生理功能的受损, 临床骨科病人的心理问题越来越严重, 已有临床资料发现;社会支持水平与疾病的康复具有显著的正相关, 作为医务人员要思考如何有效的帮助病人, 本研究调查分析近2年来心理支持法在骨科病房应用的效果, 为以后的护理工作做参考。

2、材料与方法:

2.1 对象:

荆州第一人民医院2005-2007.10骨科病房意外事故或骨折病人200例, 其中男102例, 女98例, 平均年龄32岁, 知识水平中等偏上。

2.2 调查工具:问卷调查

具体内容如下:

1.你需要心理支持吗?

2.你接受过心理支持疗法吗?

3.你觉得心理卫生方面有问题吗?

2.3 数据的收集及处理

:通过网络施测并收集数据, 采用excel (2003) 处理数据

3、结果与分析:

3.1. 连续两年的调查结果反映骨科

病房病人对心理支持疗法的需求有上升趋势, 在2007年八月有98例男病人要求心理支持护理, 有82例女病人需求心理支持护理, 特别是中年男性, 他们正处在事业的高峰期, 一时接受不了意外挫折的打击, 他们更需要社会, 家庭的支持, 就2005年与2006年相比较, 2006年要求心理支持护理的人数比05年的增加三分之一

3.2. 在临床接受心理支持疗法的病

人一直维持在较低水平, 反映我国的心理护理在临床的应用还没有实质的进展, 只有少部分病人得到过专业性的帮助。

4、心理支持疗法的应用对策:

4.1 重视非专业的社会支持系统:

骨科病房对心理支持疗法的需求情况人的健康在忽然受到打击时, 不仅生理功能受到影响, 而且心理活动也发生改变, 导致心理障碍, 无论是生病本身或是由于疫病产生了心理问题, 病人都需要外界的帮助与支持, 他们需要理解同情关心鼓励和支持, 在有了支持后他们的焦虑才可以缓解.医务工作者应重视非专业人员对病人的影响:如父母, 恋人, 子女, 朋友等, 非专业支持系统可以更有效的提高病人对现实刺激的适应力, 缓解心理压力, 保持心理平衡.

4.2 多聚道提高病人的自我调节能力:

4.2.1. 知识宣教

护理人员通过疾病和康复知识的宣教向病人提供最新的医疗信息, 缓解其紧张心理和满足对知识的需求。病人在手术后常有患肢疼痛, 应耐心向他们解释, 大约1~3个月后可消失。大部分病人产生负性心理效应望, 常常拒绝治疗。有很强的情绪心理。

4.2.2. 鼓励与肯定

有的病人悲观失望, 精神崩溃, 一蹶不振, 甚至有轻生的念头。瞬间袭来的巨大灾难, 引起超常的心理上刺激, 部分病人难以接受沉重打击, 怕毁了前途, 怕失去恋人或配偶等等。有的病人表现为不吃不动、暗自落泪, 有的则大喊大叫、大发脾气, 听不进旁人的安慰鼓励, 拒绝治疗, 等待死亡或想自杀。

4.2.3. 工作人员的态度

骨折病人多为急诊病人, 接诊时护士应主动、热情, 入院后, 积极协助医生做好抢救治疗工作, 迅速做好术前准备, 并向病人、家属讲明病情的危重性及手术的必要性。以敏捷的动作、精湛的技术赢得病人及家属的信任, 使他们有安全感。术后关心体贴病人, 满足病人的合理要求, 并为其创造舒适、温馨、融洽的环境, 经常用安慰、鼓励、期望的语言、眼神和动作以缓解病人焦虑、紧张心理。?针对有自信心理, 但带有焦虑、恐惧心理的病人, 首先给予鼓励和支持, 根据不同的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和家庭社会背景, 灵活进行心理疏导。对青少年病人, 激励他们勇敢地接受事实, 将来同样能贡更好的康复;对中老年病人, 用坦诚的态度与之交谈, 对他们遭遇的灾难深表同情和理解, 道明精神因素对疾病预后的重要性, 鼓励他们振作精神, 争取早日康复, 重新挑起家庭生活的重担;对经济困难的病人;协助他们联系家人和亲友, 共同解决经济问题, 或通过捐款、捐物的方式, 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5、结论

随着交通事故的频繁发生, 目前意外骨折病人呈上升趋势, 对这类病人的治疗和护理, 心理障碍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因此, 加强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很有必要, 使病人能面对现实, 振作精神, 重新鼓起生活的勇气, 以良好的姿态回归到社会中去。

摘要:本文通过调查近两年来心理支持疗法在骨科病房的应用, 发现1) 骨科病房病人对心理治疗的需求强烈2) 骨科病人在临床得到心理治疗的人数维持在较低水平, 本文根据骨科病人的需求采取相应的措施, 提出高质量的治疗;1) 重视非专业的社会支持系统2) 多渠道提高病人的自我调节能力3) 采取一定的措施让专业资源具有可及性, 使心理支持疗法能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 使病人在身心两方面均能达到良好的康复, 提高护理质量。

关键词:心理治疗,骨科病人,应用

参考文献

[1].张忠平, 梨敏, 成年正畸患者的心理护理。护士进修杂志, 2007, 108-1091.张忠平, 梨敏, 成年正畸患者的心理护理。护士进修杂志, 2007, 108-109

[2].李勇英, 住院精神病患者拒服药的心理及护理。期刊论文 (现代预防医学) 2.李勇英, 住院精神病患者拒服药的心理及护理。期刊论文 (现代预防医学)

[3].王丁, 心理护理与生物反馈训练促进抑郁症患者康复。3.王丁, 心理护理与生物反馈训练促进抑郁症患者康复。

支持性心理治疗 篇10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生物-心理-社会”的医学模式越来越被认同,心理干预及社会支持在医疗卫生领域得到重视。心理支持与院前急救有机结合,才能满足服务需求、充分调动院前急救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推动院前急救事业的不断发展[1]。杭州市急救中心承担本市各类院前急救和突发事件的医疗救治及省、市各类大型活动的医疗救治保障。工作人员主要由急救医师、救护车驾驶员、担架工、调度员及行政后勤人员等组成。

1 急救人员的压力来源

(1)生理方面:急救人员值班时间长、夜班多,且工作环境艰苦。为了保障市民生命安全,提高急救质量,急救人员须在收到指令后1分钟内出车,这样的反应速度要求急救人员立即放下手中的事情跑步上车,大部分情况下不能按时进食,且一餐饭往往要好几个小时才能吃完,长年累月引发胃肠疾病。由于工作环境的特殊性,急救医师的工作大多在急驰的救护车上进行,为了抢救生命,往往忽略了防范措施,对自己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每天都处在应急状态中,工作负荷过大、时间不确定和轮班,这比创伤性事件更易导致焦虑和抑郁[2,3,4]。(2)社会方面:院前急救虽然越来越受到政府的重视,但晋升、待遇、环境和地位等问题一直得不到很好解决,物质和精神需求得不到满足,工作满意度和积极性下降;急救人员多为临床医学毕业,且无急救专科学习培训的经历,院前急救单元中,驾驶员、担架工都没有医学背景,车上医师遇有危重患者时无人商讨,长期面临紧张和高压。杭州市急救中心急救医师中多数非杭州本地人,住在郊区,上下班交通时间多在1~2小时之间,这对身体及心理等方面都产生较大的负担。(3)心理方面:在急救过程中,病人死亡及垂死的刺激,给急救人员造成心理影响。Spoth[5]等认为,这种刺激将对行医者造成心理障碍,易出现医疗差错,尤其对刚进入急救行列缺少经验的医生,由于我国无统一的急救标准,容易造成医患矛盾和纠纷。由此产生心理压力,导致焦虑、恐惧等情绪障碍。

2 心理支持策略

根据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6],对急救人员的心理分析如下:第一层次生理需要是最基本的需要,结合实际,困扰他们的多为住房、休息等需求,单位可适当提供租房信息等力所能及的帮助,保证他们充足的休息时间,满足其最基本的生存需求;第二层次为安全的需要,表现为希望有丰厚的收入、稳定的工作、职业安全、未来保障等,急救中心应积极为职工争取福利,提高待遇,提高救护车驾驶员的技术水平,以保障急救人员的人身安全;第三层次为爱与归属的需要,院前急救人员奔走于杭城各大医院,有些职工甚至半年也见不上一面,应定期组织一些文化娱乐活动、交友派对等,增强团队意识,体验归属感;第四层次为尊重的需要,他们需要自信,渴望名誉与声望,希望受到社会的重视和获得成长的机会,中心经常与其他相关部门沟通联系,为院前急救人员工作提供更多的支持与方便。注重加强宣传,让社会了解院前急救工作,认可、尊重院前急救人员。自我实现作为最高层次的需求,是指希望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潜能,不断完善自己,完成与自己能力相称的一切事情,实现自己的理想。

2.1 合理情绪调控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利斯(A·ELLi S)的合理情绪疗法[6]认为,情绪的来源是个体的想法和观念,个体可以通过改变这些因素来改变情绪;认为使人难过和痛苦的根源,不是事情本身,而是对事情的不正确解释和评价,只有通过理性分析和逻辑思辨,改变这些不合理的观念,并建立起合理的观念,才能帮助其克服情绪问题,以此来创造生活,维系心理健康。在日常工作中,常常遇到不同的急救人员对待工作的看法不一样,从而对工作产生不同的态度,如有些人认为院前急救工作是与生命赛跑,是一项很崇高的职业,觉得在这个岗位上能实现自己的价值,对工作持积极的态度,心理负担自然少了;而另一些人仅把这个岗位当成自己谋生的平台,经常拿自己的工作强度及收入与那些在三甲医院工作的同学相比,常觉得自己付出多、收获少,尤其是那些外地来杭州就业的人生活压力大,心理不平衡,对待工作很消极,心理负担重。运用合理情绪疗法对这一类人进行疏导,可明显减轻急救人员心理负担,提高其工作积极性。

2.2 心理测量

使用心理量表,如SCL-90、SDS、SAS、LES及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等进行心理评估,能及时了解急救人员心理状况,并给予心理支持。2009年之前,我中心招聘工作人员时,均需到精神专科医院进行心理测试,也有因为心理测试不合格而被拒绝录用的例子,近年由于保护隐私而取消。工作中定期测试心理状态,如没时间可采用谈话或参加团体活动了解其心理状态,一旦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必要时给予心理辅导。

2.3 自我心理放松

急救工作中,一些急救人员常常无故烦躁易怒、过于敏感及睡眠障碍,此时必须提高警惕,多与这些急救人员交谈,并合理疏导,因为这可能是心理疾病的前兆,也很有可能就是心理疾病发生的过程中,这样的状态从事急救工作十分危险,多开展自我心理调节讲座,使其出现心理问题时能积极处理。在实际工作中,自我放松的方法多种多样,比如与其有类似经历的人或亲人朋友倾诉,积极参加业余活动丰富生活,适当补充睡眠等方法,均有利于自我心理放松。

2.4 满足需要

有研究表明,通过增强工作满意度,提高个人应对能力,可减少心理障碍的发生率[7],在实践中运用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对急救人员进行合理心理支持,尤其是尊重及爱与归属的需要得到满足后,急救人员的工作满意度上升。积极寻求并实施提高急救人员的技术水平,培训急救人员的语言交流能力,可降低医患纠纷。

2.5 增强团队意识

为培养团队精神,我中心经常组织急救人员进行团体活动,如野外拓展训练、集体旅游等,提高团队意识、舒缓压力。有研究表明,团队精神有提高医疗和护理质量、改善就医安全、减轻专家超负荷工作、减少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满意度、保持工作稳定性和缓解心理压力的作用。

综上所述,急救人员承担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合理应用心理学规律,对提高急救人员的心理承受能力及心理问题的化解,使急救人员身心健康地投入工作,减少医患纠纷,提高院前急救抢救成功率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胡辉莹,郭凌燕,刘诚.心理学在急诊急救中的作用[J].中国急救医学,2004,24(12):898.

[2]Clohessy S,Ehlers A.PTSD symptoms,response to intrusive memories and coping in ambulance service workers[J].Br JClin Psyehol,1999(38):251-265.

[3]Vander PE,Kleber RJ.Acute and chronic job gtrel Ⅺ ors among ambulance personnel:predictors of health symptoms[J].Oeeup Environ Mcd,2003,60(1):40-46.

[4]Bennett P,WiHiams Y,Page N,et a1.Associations between organizational and incident factors and emotional distness in emergency ambulance personnel[J].Br J Clin Psychol,2005,44(2):215-226.

[5]Spoth R.Intensive care staff stressors and life event change across multiple settings and work units[J].Heart Lung,1987,16(7):278.

[6]郭念峰,虞积生.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59-60.

上一篇:数字北京大厦下一篇:低年级阅读三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