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学的几点

2024-06-28

地理教学的几点(精选十篇)

地理教学的几点 篇1

一、走进学生心灵

我发现要想学生取得好成绩, 我们教师就要走进学生的心灵。月考结束了, 有一个学生的成绩进步非常快, 她主动找到我, 说我上次给她规定的目标她超额完成了。我很惊讶, 当时我只是随意给她定的目标, 而且在我看来, 那是个挺高的目标, 很难达到, 没想到她竟然达到了, 看来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我们教师应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潜能, 让他们主动自觉地去学习。

受此启发, 我让所有学生都给自己定下次考试的目标, 并给教师写一封信, 谈谈自己对学习地理的感想、对教师的希望、自己的目标等, 并对自己简单地评价。我发现没有一个学生定的目标与现在成绩一样, 他们定的目标都比这次高五分以上, 如果下次所有学生的成绩真的能提高五分的话, 那整个班级的上升幅度可不得了。

二、向名师学习, 开阔视野

我们学习地理的最终目的是什么?一位地理教师的文章很好地回答了这个问题, 那就是回归生活。我曾经聆听了一位地理名师的课, 他结合地理原理, 总结了我们居住的地方从古至今家乡形态的变化, 分析了不同商业网点布局的区位条件。我们可以想象, 利用身边的乡土案例进行教学, 学生将怀着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学习地理, 由此产生的学习效果不言而喻。

我阅读一位地理名师的论文时, 常常产生一种错觉, 犹如在欣赏一篇篇优美的散文。做一个有文采的地理教师, 这成了我努力的方向。这位名师发表在《地理教育》上的《城市化探究三例》, 我已认真拜读了多次。他由三个案例分析城市的起源、发展以及城市化产生的诸多问题, 一切顺其自然, 如行云流水一般, 不禁让人啧啧赞叹, 我从中受益匪浅。

我前些日子听了一位高三教师的地理课, 感触很深, 该教师的课讲得很棒, 我深感自己知识的欠缺, 我觉得自己在课堂上学到了许多, 他的课件做得很实用, 关于经纬度的长度计算也讲得很好, 我以前也讲过, 但不如他讲得好, 我看到了自己与他人的差距, 并决定要向他学习。

可见, 我们教师之间应该互相学习, 共同进步。我们地理教师也可以共同备课, 资源共享, 这样会减轻许多负担。

三、夯实基础, 掌握学习技巧

任何知识都是由无数个小知识点组成的, 它们融会贯通在一起, 就形成了复杂、系统的学科, 因而掌握一门知识也就应从这些小知识点抓起, 不放松其中每一个小的环节, 比如一个单词、一个公式、一个原理, 都要认认真真地弄懂吃透, 也就是要注意一点一滴的积累。只有这样才能为更深层次的学习打下牢固的基础。这就是所谓的“万丈高楼平地起”。同样, 考试也是如此。每一道题都是由若干个知识点组成的, 如果学生的基础知识牢固扎实, 每一个知识点都在脑中有清晰的印象, 那么再难的题目也不会感到摸不着头脑了。因而, 我们的学习一定不可急于求成, 一味追求高速提高成绩, 而应重视基础, 细水长流, 层层积累。

要想打好基础, 不付出时间与精力是不成的, 积土成丘, 积水成渊, 我们必须静下心来, 全力以赴。同时学习方法也很重要。学习要有计划, 学生要根据每天的课程表, 设计自己的复习计划。

四、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

高一学生的学习远远不如复读班的学生刻苦, 因为很大一部分学生以为大学很好考。虽然教师天天叮嘱学生, 每个人不会随随便便成功, 可是他们依然不主动学习, 没有动力, 也缺少压力。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 我给他们每个人买了张地图, 正面是《中国政区图》, 背面是《中国地形图》, 每人赠了两句话“当你贪玩的时候, 要知道你的竞争对手正在努力学习”“只要干就能行, 只有拼才会赢”。这些学生对这张地图如获至宝, 有空就看, 学习地理的积极性提高了很多。

总之, 高中阶段每一次考试结束后, 又会开始一个新的征程。今后我们高中地理教师又该何去何从?备课再认真一点, 参考多种版本的教材;课讲得再精彩一点, 让学生考一个好成绩;认真研读《中学地理教学参考》《地理教育》等核心刊物, 提高自己的理论修养, 使自己向专家型、学者型教师转变。

初中地理教学的几点思考 篇2

自古以来就有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这个说法来形容有学之士知识渊博的说法。如果从狭义上理解,最起码在古代,天文、地理就该算是知识最渊博的学科。初中地理课程标准上说:地理课程有助于学生感受不同区域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特征,从地理的视角认识和欣赏我们所生存的这个世界,从而提升生活品位和精神体验层次,增进学生对地理环境的理解力和适应能力;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应对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问题的初步能力。地理课程是一门兼有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性质的基础课程,既具有研究探索的空间,又同时具有增加人的修养的作用。

然而在初中,由于学科的特点和现实的局限性,地理学科往往是不受老师和学生重视的。针对于地理学科现状,对初中地理学科的特点及课堂教学应对策略,有这样几点思考:

一、初中地理学科的特点

1、课程缺乏系统性,世界地理、中国地理都要学习,知识点多且杂。

2、地理地名、专有名词及一些相关名称,遗忘率高,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

3、一些学生由于年龄的原因,逻辑思维能力发展较晚,对地图的理解能力弱,导致地理学习困难。

4、地理学科不参加中考,学生学习缺乏动力。

二、初中地理学科教学应对策略

1、培养学习兴趣

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首先,教师要有精心设计的语言、富有感染力的教态,从状态上吸引学生。一个平等、民主、和谐、宽松的教学环境是教学成功先决条件。其次,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适当拓展、联系历史、人文、旅游等方面的`相关知识,让学生产生学习地理欲望。再次,教师要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用图片、视频等向学生介绍相关的地理知识,让学生产生领略大好河山的想法。

2、指导学习方法

由于地理学科的特殊性,地理课程的学习及学会可以设计更为多样的方法。

(1)形象记忆法

把枯燥的文字转变为直观的图形帮助记忆。比如:***地形“三山夹两盆”,比如世界地理“五海三洲”等等,可以利用简要的地图利用图形帮助记忆。

(2)比拟学习法

依据地形特征,为相关地形取“外号”,帮助理解记忆。比如:意大利的地形是一只“长筒靴”,陕西省地图是一个“兵马俑”等等。

(3)类比或对比学习法

相关联的内容类比或对比加以学习。比如:黄河中下游和长江中下游可以类比学习。长江三角洲经济带、珠江三角洲经济带、渤海湾经济带可以类比进行学习。我国南方和北方气候、地形等差异,可以对比进行学习理解。

(4)歌诀记忆法

采用编写“顺口溜”的形式帮助学生记忆。比如“两湖两广两河山”等。

(5)理论联系实际学习方法

比如太阳、地球、月亮的位置,地球自转公转,我国东北地区气候、植被等等,都可以通过观察,在实际中体会学习。

(6)利用地图学习

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培养学生的方位感觉,培养学生将文字转化为图形的能力或者将图形转化为文字的能力是地理学科学习的重要方法。

(7)情境感悟法

利用图片、视频等让学生感悟地形特点。比如沙漠、雨林、极地、高山的气候特征,虽然和现实中的学生距离较远,但是我们可以通过视频或图片让学生感悟、体会。

(8)建立知识体系

教师要教会学生地理知识间的一般联系,建立学习地理的知识网络,让学生掌握常规的学习地理的方法,引导学生去发现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高三地理教学的几点体会 篇3

1要明确目标、精心备课

我每接一届新生,都觉得学生和前一届不一样,总觉得知识也不够用了,越教越不会教了。用“老本”去面对基础好、爱动脑筋、善于钻研的学生,有些心虚。明末清初的著名教育家王夫之在总结自己数十年治学、育人的经验基础上提出了“欲明人者先自明,欲育人者先自育”的名言,因此教师不能停留在原有的知识水平上,教学方法也不能一味采用过去的做法,只有不断地钻研业务知识,提高业务素质,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能力,才能适应新形势下教学的要求。

2要加强合作、取长补短

明确了重点难点、考点后,如何用好的方法交给学生,使其一听就明白,这就需要同科目教师之间加强合作,进行课前说课活动。每个人都有一套自己的教学方法,对教材的理解和处理方法也不一样,开展课前说课活动,大家互相说开了,取长补短,才更有益于自己的教学。

3要批改作业、查漏补缺

教师的教学效果,要通过学生的作业来反馈,对留给学生的作业我们要认真批阅,以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在上下一节新课前,教师要“对症下药”,认真弥补,查漏补缺,以“错”纠错。可要求学生在平时做错题的地方做上标记,过一段时间,把标有错题的作业看一下。强化记忆和理解。

二、关于学生

学生升入高三,就和原来不一样了,有了升学的压力,听课明显认真了,这时候教师要想办法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和效率。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指出:“孩子们求学的欲望是由教师激发出现的。”所以日常生活中我注重和学生多谈心,了解学生内心的想法,多给学生正面的心理暗示,让学生相信老师很重视自己,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受到自己是一个成功者并品尝到成功的欢乐,由此树立学习的信心和勇气。同时,每次考完试,我都会让学生把试卷拿来给我看,当面点评学生的试卷,多鼓励其成功的地方,指出下一阶段学习的重点,让学生感觉老师关心他,激发其学习的兴趣,使其学习效率不断提高。通过这几年的实践,效果较好。

三、关于教学活动

1“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要贯穿教学的始终 一是“课堂教学抓课本”。教材是高考命题的发源地,高考命题取材于教材。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始终将课本抓在手里,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本,记忆相关知识。具体做法是注重图文结合,将课本知识落实到图上,并把图形所涉及的内容逐一归纳、整理,能用准确的语言文字表述出来;充分利用课本插图,提高地理图表分析能力,加大识图、绘图、填图的训练;把大纲中要求掌握的知识落实到具体的图上。二是“课外练习抓综合”。学生普遍感到地理知识点多、点碎,易遗忘。再加上像地理时间计算、光照图、等值线判读等对文科生来说又很难的知识,集中讲解训练学生不易掌握消化,而分散练习可能效果较好。因此课外练习要抓综合测试。可给学生布置一两个综合测试题,刚开始学生觉得练习的内容与课堂上学习的知识联系不大,但训练一段时间后,学生明显感觉会做题了,容易遗忘的知识点经反复强化后能牢固记忆。

2课堂教学始终不忘绘图

地图是地理的语言和载体。现在的高考题基本上题题有图。为了让学生准确把握地图,我校教师普遍认为。绘图是笨办法,也是最行之有效的办法。上课时遇到地图。就让学生描图。如让学生描大洲轮廓、特殊海域的轮廓、重要海峡的轮廓;复习世界分区,让学生描分区轮廓、经纬线并填图;复习中国地理,先让学生描中国政区、经纬线并填图,然后以中国政区图为底图,描绘如中国的铁路交通、9大商品粮基地、主要矿产的分布等;复习自然地理,描世界气候图、世界洋流图、六大板块图并填图。每节课都要描图或填图,时间可长可短。练习到后期,学生见到试卷中的图形就再也不害怕了,识图、填图的准确率也大大提高了。

3分散难点,节约时间,提高效率

初中地理教学的几点随想 篇4

一、触类旁通, 做好引导, 理论联系实际来理解

初中地理知识基本上是与实际联系得较为紧密的, 很多理论都可以在实际生活中找到例证, 如太阳、月亮的东升西落引证了地球的自转, 一年四季的更替引证了地球的公转, 等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要充分利用这些体验来引导, 如在讲到环境保护时, 我们不应单纯讲应如何做, 更应让学生亲身体验家乡黑水河的污秽、废气呛人的滋味, 同时让他们写上一份调查报告, 就能收到更好的效果。又如在讲述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时, 就可以让学生根据番禺地区的自然特征去理解。

二、情境感悟是一种比较好的教学方法

由感性思维转入理性思维是一条比较好的教学途径, 而地理知识的直观感悟更是可用的。如在讲述沙漠地貌时, 让学生从一张清晰度高的实物景观照片中感悟沙漠气候干燥特征, 其效果比老师讲一万句有用得多。又如在讲述南北气候异同时, 用两张南北方特色景观的图片进行对比, 再加上表格练习, 学生“悟”性便能加深。再如在讲西欧和北美的气候和地形关系时, 运用寥寥数笔的简笔画画出两个地区的差异, 再由学生进行思考讨论, 效果会更好。

三、教学中运用对比的方法来使学生有所“悟”

运用对比的方法可以让学生从中找出知识间带规律性的东西。如在讲到南方地区时, 可让学生用北方地区来对比, 找出南方地区独有的自然特征;又如在讲到北美的气候与地形的关系时, 可用欧洲气候和地形的关系来比较, 就能使北美的气候特征鲜明突出。对学生进行对比思维的培养, 就能使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自觉进行知识的横向或纵向联系, 形成地理知识的全局感。

四、合理地讨论是启发学习的好方法

过去, 我们的教学一直强调提问、讲授、严肃的课堂纪律, 却从来没有安排学生讨论, 这是个误区。其实, 只要教师调控得当, 预留一定让学生自主学习、进行讨论的时间, 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如在讲述南极大陆的气候特征时, 列出几个引导性的提纲, 如:对气候影响的四大因素 (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因素、洋流因素) 对南极气候的影响, 让学生讨论其成因, 通过过去积累下来的思考方法, 引导学生推导出正确的结果。

五、运用地图, 获取知识

初中地理学习的主要内容是各种地理事物、现象的空间形象, 如大洲、大洋、国家、地区的轮廓、界限, 某地的地形区, 气温的高低变化, 等等, 它们是难以用语言准确无误地表达出来的。借助于地图, 便能一目了然。我要求学生身边时常备有地图, 对各地理事物、现象形成准确、牢固的印象, 避免对世界各国名称、气候类型等混淆的现象。尝到运用地图好处的同学对地图常看常新, 新知越积越多。在初一新生第一节地理课上, 我就告诉学生运用好地图是学好地理的重要工具之一, 要养成经常读图的习惯。地理学科的另一重要特征是它的综合性, 我们可以从一张地图中采集大量的地理信息, 如一个地区的位置、地形、气候、河流湖泊、资源等自然知识, 再进一步分析可以得出该地区人口、工农业、交通、商业等人文状况, 从整体上把握该区域的综合特征。因此, 在平时的地理教学中就应该多运用地图来指导学生获取知识。

六、分析-归纳-综合, 升华知识

学生在思维过程中少不了分析、归纳与综合, 它们之间是相互依存、紧密结合的, 为此, 地理教学中应遵循“分析-归纳-综合”的规律, 使所学知识得以活用。分析应从各类地理事物本身内容的系统性入手, 从个别到一般, 把个别分散的地理事物联系在一起, 找出它们的共性, 总结出规律, 再从部分到整体, 把具有相关信息归纳综合起来, 这样能加深理解各地区域的特征, 获得完整的知识体系。例如, 在新授完初中地理教材后进入复习阶段, 师生先一起研讨, 将初中地理知识归纳为自然和人文两大类, 自然地理再划分为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湖、资源等, 人文地理可划分为人口、民族、工农业生产、交通、商业等。有的专题还可分为若干项, 如地理位置可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两方面分项;气候可以从气候名称、分布地区、气候特征, 以及对当地植被、农业的影响分项;工农业可分别从各自发展的条件、分布地区、生产的产品 (工业部门、农作物) 分项。工业发展的条件可从资源、交通、人力、科技等分项, 农业发展的条件可以从地形、气候、劳动力等分项。再运用整体指导局部的学习方法, 大到国家, 小到乡镇、村庄都用上面这一知识结构进行系统的回顾、整理、探讨。在地理会考复习时, 我常运用这种方法, 学生复习积极性高, 复习效果不错。

七、“互动教学”更应在地理教学中得到体现

时代进步了, 学生的学习环境也变化了, 特别是地理知识传播的渠道更广了, 地理课已经不再是学生获取地理知识的唯一渠道。因此, 地理教师应该转变角色, 改变过去单向讲授为主的习惯教法, 将师生互动教学引入地理课堂教学, 坚持“以学生活动为主, 教师讲授为辅;学生活动在前, 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由于初中生心理的特点, 他们很乐于参与教学过程。

拼音教学的几点做法 篇5

汉语拼音是识字和学习语言文字的必要工具,汉语拼音学得如何,对于以后学习语文知识有着直接的影响。然而拼音教学的难度也是非常大的,因为拼音只是一些抽象的符号,没有实际意义。让那些六周岁的孩子们在一个多月的时间内死记这些抽象的符号,你可以想象那是一件多么枯燥无味的事。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发现我们现在的汉语拼音教学一直面临着“低年级学,中年级忘,高年级丢”的回生现象。《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指出:“汉语拼音教学尽可能有趣味,宜以活动和游戏为主,与学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在这种认识的基础上,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会资源,坚持校内外沟通,为学生们营造良好的学习拼音氛围。另外我还采用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教学方法,寓拼音教学于儿歌、故事、音乐、游戏之中,让儿童在欢乐的气氛中学习拼音,获取知识,培养能力。

一、让拼音走进生活,营造良好的学习拼音氛围。

1、学校生活。学生以学校生活为主,学校的语言环境直接影响学生的语言习惯。为了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拼音的氛围,我把与学生朝夕相处的教室布置成“拼音的世界”。给教室里每一样东西都贴上“拼音标签”,如:hēibǎn,zhuōzi,yǐzi,chuānghu,bōli,diàndēng,guìzi,lājītǒng,qiǎngbì等;一些日常生活用语,如:您好、谢谢、对不起、再见、没关系等,我也是以拼音的方式将它们打印出来,贴在教室的墙壁上;我还为班上的小朋友们制作了一块姓名榜,将每个小朋友的名字以拼音的方式写在姓名榜上。我们的教室花花绿绿的,处处都是拼音,这不就是一个“拼音的世界“吗”?

2、家庭生活。孩子开始学习汉语拼音,是一个从言语实践中来,又回到言语实践中去的过程,家庭的语言环境同学校的语言环境同等重要。我们是农村小学,很多家长对孩子的语言习惯不重视,学生们方音非常严重。因此,在拼音教学之初,我就想方设法取得家长的支持,让家长配合 学校教育与孩子一起学拼音、用拼音。孩子可以做家里的普通话推广员,纠正父母的方言;家长做孩子的监督员,鼓励孩子说普通话。

3、社会生活。语言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凡是有文字的地方就有学习拼音的机会。我经常引导学生在上学、放学、节假日时到生活中去观察,向家长或老师请教,注意读准一些常用语的发音。孩子们喜欢看动画片,我就鼓励他们收集动画片的名字,孩子们兴趣非常浓,他们收集了“喜羊羊与灰太狼”“虹猫蓝兔七侠传”等,再让他们给这些动画片的名字标注拼音,孩子们个个情绪高涨,似乎学拼音同看精彩的动画片一样让他们乐此不疲。为了进一步引导孩子们用拼音,我还引导学生用拼音写日记,鼓励家里有电脑的学生用拼音输入法练习打字。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环境中提炼出对拼音符号的认同和理解,从而自主地去使用,使认识与情感融为一体,加强了语言交流。

二、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起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们一旦有了学习汉语拼音的兴趣就意味着汉语拼音的教学成功了一半。因此,我在教学中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起学生们学习拼音的兴趣。

1、巧用插图法。汉语拼音教材中的插图具体直观、贴近生活、富有情趣。在教学中,我根据编者意图,从课文的插图入手,启发学生发现插图跟字母音形的内在联系。例如在教学单韵母a o e时,我先引导学生观察课本插图并编儿歌:大公鸡喔喔啼,阿姨带我到村西;大白鹅e e e,连声问我早上好。再引导学生看课本中单个图片,说一说,这些图片的形状跟哪些字母的形状很像。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既学会了a o e的音,又记住了它们的形。

2、游戏学习法。游戏学习法是指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学生参与游戏活动,在游戏中获取知识,发展思维,培养能力,达到寓教于乐。比如我在教a的四声时,我将教室里面的一张张椅子装扮成“山坡“的形状,让学生们跟我一起玩“开汽车”的游戏,跟我做手握方向盘的姿势,边“开车”边发音。游戏结束后,我向学生们总结出规律:一声道路平又平,二 声就像上山坡,三声下坡又上坡,四声就像下山坡。又如在拼读教学时,我将全班同学分成两组,一组同学手拿声母卡片,另一组同学手拿韵母卡片,玩“找朋友”的游戏。如手拿声母b的同学说:“我是声母b,谁愿意和我成为好朋友啊?”手拿韵母à的同学说:“我是韵母à,我愿意和你成为好朋友,我们两合在一起就是bà。”通过游戏让学生们在玩中思、玩中学,他们学得既轻松又愉快。

3、故事激趣法。针对小学生爱听有趣的奇闻轶事的心理特点,在教学中,教师可讲一些与课文内容紧密相关的故事趣谈,创造一个愉快而紧张的氛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例如我在教学整体认读音节yi wu yu时,我就创编了这样一个故事:一天y、w一起到超市去买东西,i u ü也吵着要去,大y就带小i去了成了音节yi,大w就带小u去了成了音节wu。这时候小ü急得哭了起来,大y走过去说:“你把眼泪擦干净,我就愿意带你去。”小ü马上擦干眼泪,跟着大y走了就成了音节yu。这样把知识化为有趣的故事使学生对整体认读音节yi wu yu接受快,理解深,记忆牢,还能使学生对ü跟在大y后面去掉两点引起注意。

4、儿歌记忆法。若询问100名学生:“你喜欢学拼音还是喜欢学唱歌?”会有99人说:“喜欢学唱歌。”学生这种高涨的学习热情,教师无论如何也不能让他们失望。因此,我经常将儿歌带入拼音教学中。如记忆b p d q这四个形近字母时,我就创编了一首这样的儿歌:一个小棍顶个球,球儿球儿真淘气,一会右来一会左,一会下来一会上,球在右下b b b,球在右上P P P,球在左下d d d,球在左上q q q。记忆单韵母时,我教学生们这样记:单韵母,六兄妹,a o e i u ü,口型大小排成队,a是老大,ü小弟。对于复韵母,我又将它分成三小类:复韵母、前鼻韵母和后鼻韵母。我让孩子们分别这样记:复韵母,九兄弟,ai ei ui,ao ou iu,ie üe er,小朋友们一定要记住;前鼻韵母,五兄弟,an en in un ün,后面都跟着一个n;后鼻韵母,四兄弟,ang eng ing ong,后面都是跟着n和g。在记忆声母时,我将它设计成“拼音休息操”。即:点点头,扭扭腰,大家一起来做拼音休息操;伸伸手,跺跺脚,大家一起来背声母表。在学 生们背声母表时,我就给他们配上《两只老虎》的音乐,学生们就跟着这个节奏背声母。我经常带领孩子们做做这项“体操”,既让孩子们锻炼了身体,又让孩子们温习了声母。这些儿歌,读起来琅琅上口,深受学生们的喜欢。

5、自主创编法。一万个人有一万种学习方法,适合自己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根据教学“个性化”的原则,我在教学中经常鼓励学生自主创编自己喜欢的学习方法,运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去学习。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巩固学习效果。

在提高课堂四十分钟教学效果的同时,我还经常开展一些丰富多采的课外活动,以配合、巩固课堂教学的效果。除了常规性的拼音测试以外,还举办了拼读比赛,让学生们在规定的时间内朗读一定数量的单音节拼音或双音节拼音;还组织了那些家中有电脑的同学,在练习了拼音输入法的基础上开展了用拼音输入法打字的比赛;并开展了给汉字注拼音的比赛。表彰拼音学得好的学生,激励学生学好拼音,说好普通话。通过种种活动,学生们充分认识到了学拼音的重要性,并学以致用,巩固了学习效果。

初中地理教学的几点看法 篇6

一、发挥图例优势,提高教学效果

地图是地理学科独有的特点,地理智慧、地理知识、地理技能和地理现象都蕴藏于地图之中,借助地图来提炼地理事物的特征是衡量一个学生地理素质的标准之一。因此,在地理教学中,我们要巧用地图,发挥图例优势。教师要重视地图的教学,引导学生会读地图、会用地图,养成用地图解决问题的习惯和意识,不仅要看地图的图例和名称,还要注意地理界线,一边读图一边思考,面对不同的地理问题知道选择什么样的地图,学会有目的的读图看图。另外,学生还要具有自主提出問题的能力,通过图与图之间联系可以提出一些思考问题,然后尝试在地图的帮助下去解决这些问题,提高学生自身运用地图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

二、联系实际生活,培养运用能力

地理新课程教学目标明确指出,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运用能力,使他们能够综合利用地理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作为地理教师,要注重联系实际生活进行教学,努力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例如,在教学“地球的运动”时,教师可以设计这样几个问题:为什么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相互交替?为什么白天与黑夜相互交替?为什么夏天最热,冬天最冷?这些都是与学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有助于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

三、用多媒体技术,提高教学效率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技术已经广泛进入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提高信息传输的实效性,使学生通过多种感官综合接受信息资源。科学研究表明,单一的接收形式远远不如综合传输的效果来的好,利用这一技术,教师可以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形象,让学生进入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参与兴趣。例如,在介绍“长江”知识时,可以先给学生播放关于长江的视频资料,用优美的音乐、悦耳的解说、生动的画面为学生介绍相关知识,使学生身临其境,吸引学生注意力。

四、开放作业形式,完善评价机制

作业是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课堂学习得来的知识终究是浅显的,通过设计合理的作业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成果得到及时的检验,教师也可以通过学生作业反馈回来的信息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把握学生的实际情况,使教学方案得到及时的优化,为学生发展保驾护航。例如,在学习“中国地理差异”后,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这样一个任务:选择一条熟悉的旅游线路,简要说说你一路所见所闻与当地的地理环境间的关系。这样一道开放化的问题,可以充分反映学生的思维活动,学生在阐述过程中结合当地的自然与人文状况,就当地的文化遗产保护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既保证了学生思维的拓展,又将所学知识落实到实践中来,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作文教学的几点体会 篇7

一.创设写作情景, 激发写作兴趣

我在作文教学中曾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学生无从开笔, 无话可说, 东拼西凑, 言之无物, 结果越写越无趣。究其原因发现学生对写作没兴趣, 心里对作文发怵, 写上三言两语, 只是应付一下。遇到这种情况, 要求老师方法多样, 形式多变地创造适合学生写作的情境, 比如做几个游戏, 举行一些活动, 让学生观察到实实在在的事物, 触景生情, 产生“我要写”的欲望, 增强其“我能写”的信心。

一次, 我让学生写《春天》, 我打破常规, 带着学生到室外作文, 一边走一边观察, 一边写下看到的内容, 为写《春天》提供了大量的素材。这样移动中有了写作顺序, 美丽的果园是写作重点。那次同学们写出了这样的好段:“绿油油的麦苗, 黄澄澄的油菜花, 雪白的梨花, 粉红的苹果花。”“鲜花嫩叶, 互添美色, 我真的看到了一个彩色的春天。”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 大自然又造就了它独有的美丽。只有最熟悉的东西, 孩子们才能表达真情实感。

二.凭借课本范文, 进行习作训练

教材是最好的范文, 无论在用词造句, 段落结构, 人物性格的突出, 优美景色的渲染, 引人入胜的开头, 发人深思的结尾都闪烁亮光, 这些都是我们作文教学努力的方向。教学中启发学生仔细分析、学习。学习优美的词句, 以便自己作文时用。

如:学《捞铁牛》一课时, 我先用四句话概括了全文:黄河泛滥桥牛冲, 修桥捞牛脑筋动, 摸备并栓拔划拖 (摸清位置, 备船装沙, 并船搭架, 拴住铁牛, 卸沙拔牛出泥, 划船靠岸, 拖牛上岸。) , 怀丙和尚法高明。学生们一眼看出了写作顺序是事情发展的时序, 写作重点是捞牛的过程。

学生作文时, 我也是让他们说一说要写什么, 采用什么顺序, 重点是什么, 互相听一听, 补一补, 待有了整篇的雏形, 再动笔书写。

三.提高指导效果, 师生情感共鸣

我让四年级的学生写过《记一件有意义的事》。作文前我读了两篇优秀作文, 一篇是“拾到钱包上交”, 另一篇是“买东西多找了钱退回”。结果学生写出的作文不是“拾钱包”就是“退钱”这样低能仿效作文。讲评时我说了十二个字:路上钱包遍地, 别人粗心大意。学生大都低头不语, 从表情上看得出他们认识到自己说了谎话, 并且说得很不像。

针对我班学生的写作水平, 我马上改变了这种效果欠佳的指导, 让学生半命题作文。如《我爱×××》。先做示范把题目补充完整, 再用导语:“我怎么也不会忘记刘老师……”来引起学生对某人或某事的回忆。我问学生:“你们能不能把自己喜爱的人或事物写一写呢?”学生的回答是肯定的。紧接着引导教育学生:“作文是多回答几个为什么, 会把作文写更具体。这样的指导后, 学生获得情感, 急着按老师的意图写下去, 达到了师生情感的共鸣。

让学生写自己喜爱的东西, 写自拟题目作文, 写看图作文, 写想象作文, 这样就把学生的思想解放了, 给学生足够的胆量随便想, 随便写。尽管有时想象不合实际, 但从长远看来, 还是大有益处的, 因为任何一项发明大都是从想象开始的。

四.放低批改标准, 标榜写作亮点

小学生好胜心理强, 爱听别人说自己好、自己行。在作文批改中, 我坚持了“多留、少改、常鼓励”原则, 尽量多保留学生的原意, 少加改动, 发现写作亮点及时鼓励, 根据每个学生的写作水平, 大大方方地给一个质量偏高的批语, 首先让他们有一个愉快的心情, 回头再修改。有时抓住一个词语, 唤起全班思考。鼓励学生多听多观察生活中的事, 还要注意其它学科, 如《生活与科学》中的实验, 《活动》课中的趣事, 经常写一写, 你是能写好的。

每次评讲、批改后, 我都抽五六篇优秀作文, 贴到“作文专栏”中, 让同学们公平竞争, 都有上榜机会。此举所得有三: (一) 督促了学生书写; (二) 抓住了他们争强好胜的心理; (三) 达到了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目的。

作文教学的几点收获 篇8

一.以语文阅读教学为契机, 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在语文课堂的阅读教学中, 我们通过阅读课文, 可以让学生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写作背景、文章的内容、文章的深刻含义以及写作技巧, 而这些都可以为学生写作奠定基础。可是现在的语文教学却把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分开来授课, 语文教师往往在学完一个单元后布置作文作业, 使得语文课堂上所学的写作技巧得不到及时的运用, 学生每周都写作文, 可是作文水平始终不见长进。因此, 在语文教学中, 作文教学应与阅读教学融为一体。

在学习《听听那冷雨》时, 我们首先了解作者写作背景, 来探究冷雨的含义, 然后分析作者写作技巧, 经过学生讨论, 得出作者是从视觉、听觉、味觉描写冷雨, 让学生知道我们可以从不同视角来描写景物。随后立即布置作业, 运用本节课所学的写作技巧, 描写学校后面的麦田。学生充分利用本节所学, 展开想象, 写出了一些优秀的作文。如:高一 (9) 的王娟的作业:在我们学校的后面, 有一块方形的麦田, 它成了我们的朋友。当我学习累的时候, 俯视后面绿油油的麦田, 我仿佛听到他们在悄悄的说话, 一股绿色的清香扑鼻而来, 此时, 所有的疲惫都烟消云散。

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 学完一篇课文后, 针对课堂所学的写作技巧, 立即进行写作练习, 描写一个场景或一个人物, 让学生课堂所学得到及时的训练, 使得学生的写作水平稳步提高。

二.以课外阅读为主线, 拓展学生知识面

“最是书香能致远”, 一篇篇文章, 一部部好书, 引导学生体验生活、沟通心理、解悟人生。学生的写作水平与良好的阅读能力息息相关。

语文教师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引导学生多读书。在语文教学中, 我经常提醒学生:“你们一定抽点时间阅读课外的报刊杂志, 如《扬子晚报》、《徐州日报》、《读者》等。”我们在课堂经常讨论一些热点事件, 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看法, 这样可以激励学生阅读报刊杂志, 让学生喜欢阅读, 逐步养成阅读课外书报的习惯。

学生不仅要阅读报刊杂志, 还要阅读文学名著。文学名著是前人留下来的宝贵财富, 阅读名著可以拓宽知识面, 陶冶情操, 使我们的精神世界得到升华。因此, 我一直引导学生阅读名著, 把需要阅读的名著写在黑板右上角, 对他们起一种提示的作用。一般名著内容较多, 学生需要充足的时间, 不能急于求成。学生阅读完文学名著之后, 我及时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在查看学生的读书笔记时, 我看到学生有一些新的收获。如:高一 (9) 班朱俐瑶在阅读鲁迅的名著《朝花夕拾》时, 了解了鲁迅的童年经历, 她把自己的童年生活的趣事写在读书笔记的后面。

通过阅读报刊杂志和名著, 学生的知识面越来越宽, 写出的作文内容充实, 思想深刻。在语文教学中, 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读书, 以读书为主线, 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三.以周末生活为素材, 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现在高中的学生, 压力特别大, 生活单调乏味, 上课、考试、做作业成了他们主要的生活, 他们在学校基本没有可以自己支配的时间, 甚至连周末, 教师必会发一些试卷, 让学生带回家做。有的家长望子成龙心切, 周末还把学生送到辅导班。可怜的学生仅有的周末时间也被学习侵占。如今学生没有体验生活的经历, 哪能写出内容鲜活、感情真挚的作文呢?

我们要把周末的时间还给学生, 给学生体验生活的机会, 学生才能写出内容真实、感情真挚的作文。在语文教学中, 我始终以周末生活为素材, 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周末, 我给学生留体验生活的作业。如:农村的学生周末帮父母做点农活, 描写做农活的经过及感悟;城里的学生帮助父母做点家务, 描写做家务的的经过和感受。周末作文批改完之后, 我发现他们的作文比以前的作文内容真实、感情真挚。如王腊梅的《收玉米的感悟》, 作文描写周末的时候帮助父母收玉米的经历:周末, 我跟着父母去掰玉米, 掰玉米时, 玉米秆上掉下一种黄色的粉末, 粘在皮肤上痒痒的。自己的胳膊被玉米叶子划过, 留下一条浅红色的印迹, 又痛又痒。经过收玉米, 我感悟到父母赚钱不容易, 以后在学校一定认真学习, 用优异的成绩来回报父母。韩露的《洗碗》, 作文描写周末吃过午饭以后, 帮助父母洗碗的经过, 洗碗时, 不小心摔坏了一个。从洗碗感悟到:在将来人生的路上, 不管做任何事, 都必须小心谨慎。

学生被封闭在学校里面永远写不出有真实体验的作文, 语文教师可以利用周末的时间让他们做点农活, 做点家务, 在做这些事情的过程中, 他们会有新的感悟。这样的活动会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甚至对他们的人生有所启发。

四.以假期生活为依托, 丰富学生的阅历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鼓励学生开展多种活动, 参与社会生活, 激发写作欲望。”假期生活是学生生活的一部分, 如果语文教师能有效的利用假期的时间, 丰富学生的阅历, 对他们写作文的积极性有促进作用。寒暑假时间充足, 语文教师可以布置外出游览的活动, 增添假期生活的趣味, 学生也喜欢这样的活动。

在语文教学中, 我有效的利用假期的时间, 依据我们周边的自然资源,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布置切实可行的作业。如:岠山在我们县内, 同学们可以到古邳岠山去游玩, 回来描写游览的经过。学生通过这次活动, 写出一些有真实体验的作文。如彭辉的《游岠山的感想》:暑假中的一天, 我去岠山游玩, 我选择一条崎岖不平的路, 到处是野草, 每前进一步, 都十分艰难。当到达山顶时, 观看远处的景色, 心胸开阔, 很久没有这种轻松的感觉了。从今天的登山我感悟到, 人生的路也如登山, 前进一步也很艰难。朱思金的《岠山的山枣》:今年的国庆节, 我去岠山, 上山的路上, 我看到很多山枣树, 上面挂满小枣, 顺手摘小山枣, 手被枣树的针划破了, 幸运的是不太严重。以前, 我只是听说过岠山, 今天, 我到岠山游玩, 看到山枣、荆棘等。人只有亲身到某地游览, 才会有新的体验。

语文教师可以根据各地的自然资源, 让学生到附近的风景区游览, 拓宽学生的生活空间, 丰富学生的阅历。学生在去游览之前, 带着记录本, 准备记录风景区的特点和名人事迹, 回来后, 整理成一篇游记作文, 写出游览的感受。

关于教学的几点感悟 篇9

一.优化导入, 激活学习动机

导入是创造良好教学情境的基础, 是教学的最初环节, 也是一节课必不可少的步骤。导入得好与否, 直接影响到一节课的教学质量。教师要想学生对这一节课所学知识产生学习的欲望, 增强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热情, 就要设计出一个新颖有趣的开头, 以唤起学生的学习动机, 激活思维, 吸引注意力。笔者在设计《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前进》时, 创设了一种情景, 播放了学生十分熟悉的歌曲《春天的故事》, 让学生在歌词和变换的画面中感受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新局面和人民生活的巨大变化, 以激起学生探究新课的欲望和阅读学习文本的兴趣。为使导入更加完整, 笔者进一步明确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发展中的社会主义是怎样的呢?以做到目标、任务明确。

二.回归生活, 提高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 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实际联系理论。让教育回归生活, 把生活作为教学的本源。让学生感到历史并不遥远, 就在自己身边, 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 活跃课堂。

例如, 笔者在对《城乡人民生存状态的沧桑巨变》的教学时, 就先让他们讲述改革开放后自家生活的变化, 自己与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在同一年龄阶段时生活方面的不同。课堂顿时活跃起来, 同学们抢着发言。有的说:“我家去年修了新房子。”有的说:“爷爷奶奶以前夏天用扇子, 现在用电扇、空调, 还是品牌的。”还有的说:“以前出门走路, 现在乘车、坐飞机了。”大家七嘴八舌, 说出了人们在衣、食、住、行、用及消费结构和精神风貌方面的变化。然后, 进一步提出问题:“改革开放后, 城乡人民的生活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通过同学们的热烈讨论, 教师的适当引导, 学生自然地得出了:改革开放是人们在社会生活方式上产生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的主要原因, 进而认识到改革开放是社会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动力, 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培养了学生的历史发展观、进步观, 形成支持改革开放、积极投身改革开放的正确价值取向。

三.妙用插图, 增强记忆效果

新课程教材中有很多各种插图。这些插图形象、生动、具体, 能满足学生视觉感官欣赏的需要, 是很好的教学工具。通过教师的讲解、启发和引导, 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学起来心情愉快积极主动, 还能帮助学生轻松地理解记忆知识,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鉴赏力和历史形象思维能力欣赏水平。比如让学生阅读“出席第26届联合国大会的中国代表开怀大笑”一图时, 学生很快就从中国代表的表情、动作上懂得了: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的“屈辱外交”的历史, 中国的国际地位显著提高, 在第三世界的影响扩大, 并由衷地为中国外交的胜利而自豪。

四.巧设活动, 增强情感体验

写字教学的几点体会 篇10

一、比较观察, 示范演示, 体会书写美

小学生写字往往眼高手低, 原因在于, 相对某一个人来说, 其观察审美能力比较强, 但实际动手书写的能力还不够, 还没有很好地把观察审美能力转化为书写审美能力。那么, 在写字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提高书写能力呢?

教师要指导学生认真观察, 仔细领会, 悉心模仿笔画运笔, 熟练掌握笔顺规则, 体会汉字的造型美。一年级起步阶段, 教师要详细指导写字的基本笔画、笔顺规则, 要求每一个字, 每一个笔画, 都要规范。一横, 一竖, 一撇、一捺……教师都要笔笔指导到位。教师的范写很重要, 示范是写字教学的先导。在指导学生整体认知之后, 教师要在黑板上画好的田字格中示范, 向学生展示写字的全过程。教师要边演示边讲述:这个字是什么结构, 第一笔在田字格的哪个部位落笔, 每一笔画的名称、运笔方法以及笔顺等, 使学生有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但是, 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 仅仅范写还远远不够, 由于受到观察能力的限制, 学生的临摹并不能一步到位。此时, 运用比较的方法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较间架结构:教师除了指导汉字的笔画, 还应该着重指导汉字的间架结构。例如:教学“范”, 在观察“皮”后, 我让学生临摹, 学生写出来的“范”字, 五花八门, 也没有按照上下结构字的要求来写。于是, 我就将他们这些字在黑板上“公开亮相”, 和书上的范字进行比较, 并逐一帮助他们找到“病因”, 指出“治病良方”。欣赏着自己的“杰作”, 孩子们也不好意思地笑了起来。比较之后的书写, 效果令人满意。

二、严格训练, 培养习惯, 发展个性美

1. 练字要严格要求

没有规矩, 就不成方圆。《课程标准》对第一学段中明确提出:“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正确的写字姿势, 不仅有利于把字写端正, 而且有利于学生身体的正常发育, 有利于保护学生的视力。习惯是一种动力定型, 从小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可以终身受益。

写字前, 教师指导学生削好铅笔, 放好作业本, 端正坐姿, 指导执笔方法。练习时, 教师巡视, 时时提醒学生, 时时纠正学生不正确的姿势和方法。书写时, 教师要适时巡回指导, 随时提醒学生每个字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运笔方法, 与上一个笔画的间距, 其长短如何, 整个字的结构特点, 及各部分的比例, 做到防患于未然。教师在写字课上及平时做课堂作业上要反复指导, 指导学生在练习中认真书写, 循序渐进, 逐步形成写字能力, 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2. 训练要有度, 要注重学生的发展

练字贵在精, 而不在多。小学生手指的小肌肉群不够发达, 学习兴趣也难以持久。过多的书写不仅对孩子的身体发育有害, 还会影响孩子写字的兴趣。因此我在教学中, 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给学生选择作业的权利。坚持一个“少”, 保证一个“好”字。每课的字, 每个写2~3遍, 自己觉得写得好的, 可以少写几个, 自己觉得写得不满意的, 就可以多写几个。你还想写哪个字, 就可以再写几个。目的只有一个, 那就是“好”。我们的作业本上不再像以前一样整齐划一, 而是有的多, 有的少。写的字, 有的可能是“五、一、二、三……”, 有的可能是“入、八、大……”作业虽然不像以前那样整齐划一, 但所有的孩子在写字方面的发展却是一样的。

三、激励评价, 鼓励进取, 展开竞赛

表现欲是小学生的特点。我让孩子充分展示自己的成功, 为孩子创造展示自己的机会。课堂上, 我采用板演、用实物投影仪等手段展示学生习作。课后, 在教室办学生作业专栏, 将他们的作品上墙“公开发表”, 比比谁上榜次数多。这样学生就可以经常了解自己的进步情况, 了解自己在班中的位置, 而且时常能听听同学的建议。这样的竞赛虽无物质鼓励, 但同学们依旧兴致高昂, 有时因没有上榜, 会嘀咕半天, 眼中流露出的尽是悔恨, 这些足以证明每个学生都有可贵的上进心。

上一篇:保护消费者权益下一篇:班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