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特大灾害事故

2024-08-10

重特大灾害事故(精选十篇)

重特大灾害事故 篇1

1 我国重特大灾害事故消防应急通信技术应用现状

目前, 在我国的消防应急通信技术的应用中, 不足与优势并存, 有着时间纵向上的飞速发展, 同样也有着空间横向上的建设不足。特别是近年来, 汶川地震、玉树地震等影响巨大的自然灾害中, 我国消防应急通信建设中存在的一些不足被更为显著地放大。比如, 目前我国各级消防部队在短距离指挥通信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 通信网的建设还不够专业, 在一些较为特殊的情况下, 甚至会出现无线电通信频点不足的情况, 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应急通信工作的完成。而除了无线电通信频点不足之外, 在汶川地震中则表现出了更为典型的通信问题, 那便是各消防部门之间的通信系统并不统一, 很难实现部门之间的实时交流。在灾害现场, 各地方消防部队的通信设备出现了十分严重的通道阻塞现象, 与外界的通信交流受阻, 妨碍了灾害救助的顺利进行。技术体制以及设备型号不同的问题在这种集中使用数量频繁的情况下, 往往表现得十分显著。而与此同时, 我国的重特大灾害事故消防应急通信技术也处于不断发展与优化过程中, 特别是在几次重大灾害以及科技飞速发展之后, 我国消防部队的通信硬件水平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 这是应急通信技术应用过程中较为乐观的一方面。

2 重特大灾害事故消防应急通信技术应用要点

2.1 建立起重特大灾害专用网络

重特大灾害往往会对周边甚至整个国家的安全与稳定带来极大威胁, 因此, 针对于这种情况的消防体系也需要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实现灾害有专网用于通信的目标。并且由于重特大灾害的发生频率并不如普通火灾消防事故频繁, 所以目前我国完全有建立重特大灾害专用卫星通信系统的基础, 以卫星通信专网为核心, 建立起各地方上消防部门的卫星车载站以及便携站, 使得在发生重特大灾害事故时能够第一时间发现问题, 采取措施, 并为消现场应急通信的顺利完成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

2.2 统一全国卫星电话通信网络

针对各消防部门之间可能存在的通信机制不统一, 在紧急情况下会通信拥挤的现象, 需要统一全国的卫星电话通信网络, 实现全国范围内的消防部门准确沟通, 让灾害现场与远程控制之间能够保证实时通信。目前, 统一机制的卫星电话在全国各消防部门进行推广使用已经成为了消防通信的主要建设思路, 让统一机制的卫星电话成为消防工作中的常用通信设施, 以便于完成长距离的通信任务。特别是在城市消防覆盖网、现场消防指挥网以及现场消防救援网的消防三级网络之间, 便可通过统一全国卫星电话的方式得以交流沟通。

2.3 普及超短波通信手段

超短波通信手段在消防应急通信中主要负责近距离的通信工作, 比如重特大灾害现场消防部队之间的短距离交流, 该通信手段能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超短波通信具有通信容量大、抗干扰能力强以及设备组成简单等多方面的优点, 因此可以在消防部队中得到普及使用, 使之成为现场消防应急通信的常用手段。比如, 在森林火灾扑救、台风灾害救援等情况下, 超短波通信往往是现场最主要的一种通信手段。

2.4 增加消防短波通信网络

目前, 在重特大灾害事故消防应急通信技术中, 对短波通信的应用相对较少。一方面是因为有其他通信手段, 在很多时候消防短波通信并没有很大的必要性;另一方面是因为短波通信容易受到天气因素的影响, 从而增加了对操作人员的素质需求。因此, 对于消防短波通信网络, 可在少数应急部队中配备即可, 并不需要在大规模消防队伍中进行普及。在一些特殊的应急部队中配备消防短波无线通信网络, 可以为部队与指挥部之间的通信顺畅提供更多一层保障。

2.5 加大移动消防指挥站的建设

在重特大灾害事故的救援现场往往是瞬息万变, 如果消防救援部队没有得到更加及时、准确的指挥命令, 就会让消防工作受到很大的影响, 甚至产生严重后果。目前, 为了加大对灾害现场的消防指挥力度, 采用的策略通常是加大移动消防指挥站的建设, 通过车载系统, 让通信组网、情报获取以及指挥调度等工作能够实现移动操作;而通过移动消防指挥站, 可以让重特大灾害事故中的消防救援指挥通信变得更为精准, 并且具有很强的时效性, 极大程度地提高了消防应急通信水平。通常情况下, 移动消防指挥站在各级消防系统中均需要具备, 在一次灾害事故中, 不仅消防总队需要配备移动消防指挥站, 其下一级的消防支队也应拥有配套的移动指挥站, 以便于完成对消防现场的指挥以及对上级消防指令的接收工作。

3 结语

在重特大灾害事故消防应急通信技术的应用过程中, 需要尤为注意对专用卫星通信网络的建设问题, 并充分运用统一机制的卫星电话、超短波通信、短波通信等多种通信手段, 通过移动指挥站的方式让消防应急通信保持畅通, 更好地支持灾害事故中消防救援工作的进行。而随着未来科技技术的飞速发展, 通信手段也将更为丰富, 对重特大灾害事故中消防应急通信技术应用的需求也将面临着新的挑战。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人们对重特大灾害事故消防应急通信的关注度也更加深入。本文主要就对目前我国的重特大灾害事故消防应急通信的现状进行了介绍, 并在此基础上, 分析了重特大灾害事故应急通信技术应用中所需要注意的一些要点, 以期为我国应急消防通信水平的提升打下更为坚实的发展基础。

关键词:重特大灾害事故,消防应急通信技术,消防建设

参考文献

[1]李强.大型灾害事故现场消防通信保障方法研究[J].防灾科技学院学报, 2011 (2) :76-80.

重特大灾害事故 篇2

工作实施方案

二○一六年十一月十日

云南中杨能源有限公司小发路煤矿 加强重大灾害防治有效防范重特大事故

工作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安全监管总局 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矿重大灾害防治有效防范重特大事故的通知》(安监总煤装【2016】10号)和《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切实加强岁末年初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安委办明电【2016】13号)、《云南省煤炭工业管理局 云南煤矿安全监察局关于印发云南省进一步加强煤矿重大灾害防治有效防范重特大事故工作方案的通知》(云煤安全【2016】32号)、《云南省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开展煤矿重大灾害防治有效防范重特大事故工作综合督查的通知》(云安办函【2016】65号)要求,为促进小发路煤矿安全生产状况根本性好转,结合本矿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目标

(一)至2016年底,杜绝轻伤以上事故发生,实现全年安全生产。

(二)以近期开展的煤矿安全生产大检查、隐患排查治理行动为切入点,煤矿进一步加大自检自查整改力度,杜绝非法、违法生产建设行为。

二、组织领导

为切实推进加强重大灾害防治有效防范重特大事故工作的开展,确保我矿安全生产工作取得成效,决定成立小发路煤矿加强重大灾害防治

2、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费用管理制度,按照规定提取和使用安全生产费用。

3、对检查出来的安全隐患按“五落实”原则,落实整改措施、资金、时限和责任人及验收人。

(四)严格制定276个工作日实施方案并认真按照要求进行执行。

(五)加强瓦斯、水害、顶板管理重大灾害防治工作。

1、着力强化瓦斯治理。把煤矿“一通三防”管理,瓦斯现场管理和瓦斯监测监控建设作为一通三防工作的首要任务进行监管,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瓦斯治理现场会议精神,着力构建“通风可靠、抽采达标、监控有效、管理到位”的瓦斯治理工作体系。在“一通三防”管理上,重点确保通风系统合理,通风设施完好,确保矿井风量充足稳定,对通风系统不合理、通风设施不完好、风量不足、无风、微风作业的情况一律停产整改并从重处罚。严格按照瓦斯治理“十条禁令”规范治理瓦斯,完善矿井通风系统,合理采掘部署,严格核定掘进头面和入井人数。严格瓦斯检查员的配备和管理,进一步健全瓦斯防治机构,完善瓦斯防治制度和强化瓦斯防治监管。严格瓦斯超限管理,一旦瓦斯超限一律按照事故进行追查处理。每月9、19、29号进行专项“一通三防”专项安全检查。

2、加强防治水管理。严格执行探放水规定,建立健全防治水管理专业技术人员、专职队伍、配置专用设备。按照“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原则和“采掘防突水、汛期防淹井”的理念,制定防治水措施,开展防治水工作。全面查清煤矿水文地质条件,掌握

真实的水文地质资料,对采空区及废弃老窑积水情况、相邻小煤矿井下互相连通情况、水患威胁情况、排水系统的完善情况、防排水设备和设施的完好情况、探放水措施编制及落实情况进行全面排查,水患不消除,严禁组织生产。每月9、19、29号进行专项检查。

3、强力推进顶板管理。建立健全顶板管理专业队伍,落实顶板管理员跟班和安监员巡查制度、岗位责任制度。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加强顶板支护,切实排除顶板隐患。掘进工作面必须加强临时支护和超前支护,巷道维修必须编制安全技术措施并严格执行,隐患不排除不作业,严禁冒险蛮干、空顶作业。每月9、19、29号进行专项检查。

4、推进信息化平台建设。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认真建立煤矿安全生产监控信息化平台,与园区安监分局正常联网,并正常使用安全监控、人员定位、通信联络等系统。

5、加快机械化升级改造。配齐施工队伍,严把施工质量,严格按照45万吨/年机械化改造初步设计进行建设。

6、坚决执行矿领导带班下井制度。安监部制定并落实矿领导带班下井安排计划,保证每班至少有1名矿领导下井带班作业,与工人同时入井、同时升井;建立矿领导带班下井工作台账,接受上级检查。确保不空岗、漏班,要实事求是地在井下监督安全、组织生产、排除隐患、杜绝违章、严防事故。

7、杜绝非法违法生产建设行为。按照上级有关要求,坚决建设期间不生产。

四、工作要求

(一)强化督导,明确工作责任。成立以主管矿长邵长军为组长的加强重大灾害防治有效防范重特大事故督导组,按照矿制定的职责范围,在园区督导组的领导下,严格按照工作方案要求,指导煤矿认真开展技改提能、机械化改造、质量标准化建设、隐蔽致灾因素调查、隐患排查整改等工作,稳步推进和全面落实攻坚任务。

(二)加强宣传,营造良好氛围。采取宣传画、黑板报、横幅、班前会等各种宣传方式,广泛宣传加强重大灾害防治有效防范重特大事故的意义、目的。

(三)统筹兼顾,务必取得实效。坚持把集中开展煤矿隐患排查治理、安全生产大检查、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瓦斯综合防治、水害防治、顶板管理以及加快推进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完善等工作有机结合,全面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抓住煤矿安全生产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跟踪督办,强化治本之策,构建煤矿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云南中杨能源有限公司

小发路煤矿

重特大灾害事故 篇3

会议认为,今年以来我省安全生产形势继续保持了持续平稳态势,各级各部门要准确把握当前全省安全生产形势,扎实抓好第三季度各项工作,要高度重视民航安全生产工作,切实加强应急救援工作,继续抓好百日督查专项行动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抓好道路交通特别是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监管,加强各类从业人员和安全管理人员的培训,抓好煤矿安全生产,抓好汛期及奥运期间安全生产工作,建立安全生产长效工作机制。特别要针对台风、暴雨、洪水等自然灾害多发频发的特点,把煤矿、金属和非金属矿山、隧道和其他地下设施,存在山体滑坡、垮塌、泥石流威胁的露天采场和建筑施工工地,存在溃坝溃堤危险的病险水库、河流、尾矿库等作为排查治理的重点,严防引发事故灾难。

李川强调,要认真贯彻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念,进一步明确和履行好各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安全生产监管职责。各级各部门和各企业要对今年上半年安全生产工作进行一次全面再检查,对下半年安全生产工作进行再部署,明确今年安全生产各项工作措施落实到位,为迎接北京奥运会的胜利召开,为和谐社会和海西建设营造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

会议由省政府副秘书长郑新聪主持,省政府安委会办公室主任、省安监局局长陈炎生,省预防交通事故领导小组办公室、省交通厅、省公安厅交警总队、省公安消防总队、宁德市政府、厦航等主要负责人在会上做了发言。

重特大灾害事故 篇4

加入公安消防部队29年来, 他参加了“3·29液氯泄漏事故”、“2·4南京鼎山化工爆炸事故”和“7·26盐城陈家港南方化工厂爆炸事故”处置……23日至27日, 他再次担任前沿指挥长参与江苏盐城特大龙卷风冰雹灾害事故救援, 在最危险的地方又打了一场硬仗。

他就是江苏省公安消防部队优秀共产党员、省消防总队培训基地主任陆军。“没有陆军不敢接的军令状, 越是危急关头, 越能让他燃起强烈的责任感与紧迫感。”江苏省消防总队总队长周详说。

争分夺秒将消防车用作指挥部

23日下午, 一场突如其来的龙卷风, 夹杂着雷雨、冰雹, 突袭盐城阜宁、射阳等地。国家气象中心判定此次龙卷风等级为EF4级, 风力最高级17级, 估算风速达73米/秒。这是江苏百年一遇的破坏力最大的一次风灾。

“我差点以为自己又回到了汶川。”参加过汶川地震抗震救灾的江苏省消防总队培训基地学员队队长周强依然记得, 第一时间赶到阜宁灾害现场时所看到的场景。“龙卷风席卷之处, 大片村庄被夷为平地, 房屋垮塌, 钢架扭曲变形, 碗口粗的大树被拦腰折断……”

灾情刻不容缓, 江苏消防总队迅速部署, 立即启动应急救援预案, 迅速调集各地公安消防部队驰援灾区。

23日16时40分, 陆军即接到总队的指示———立即带队赶赴阜宁, 先行部署作战。

南京至阜宁大约300公里, 一般情况下, 驾车到达最快也要近3个小时。然而, 灾情已是刻不容缓, 被困群众等不起这3个小时。作战部署必须立即开始, 于是车里的后排座成了陆军的临时指挥所。

“一定要就近部署、就近达到、就近救援。”在路上, 陆军就通过电话了解到, 阜宁县陈良、硕集两镇是重灾区, 有大量群众被困;光伏企业阿斯特协鑫电力科技有限公司内库存数万升高危化学品亟待输转;阜宁周边多个乡镇不同程度受灾, 需要疏散群众。

经与上级部门协商, “由近及远, 梯次推进;优先人员密集场所, 搜救埋压群众;划分战区, 进村入户, 层层过筛”的阶段式救援方案被传达至每一名参战官兵, 为最大限度抢救生命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方案传达4个小时后, 陆军带领救援人员挺进陈良、硕集两座通信“孤岛”;29小时实现救援力量7镇22村全覆盖;48小时, 参战官兵共营救被困人员94人, 疏散受伤群众1100余人, 发现遇难者遗体68具。

危化处置精准施策科学救援

深入到最危险的地方, 需要最勇敢的人。确保最危险的地方不发生危险, 需要精准施策科学救援。

“那里面, 平常就有股怪味儿。”一般情况下, 阜宁当地村民路过光伏企业阿特斯, 都会绕道走。就是这个大家避之唯恐不及的地方, 却是陆军落脚的第一站, 也是他在灾区连续吃住4天的前沿指挥部。

阿特斯是阜宁县受灾最严重的企业, 近4万平方米的厂房发生坍塌, 厂区内几乎没有一处完好的建筑。更为糟糕的是, 企业生产的电池板、电池片需要的化工原料, 绝大多数都是具有燃爆、剧毒、强腐性的高危化学品。

“整个灾区没有比阿特斯更危险的地方, 也没有比阿特斯更让我们救援人员担心的地方了。”江苏省消防总队司令部战训处处长陈志昂说。

23日19时40分, 陆军带领现场指挥部人员深入厂区勘察现场情况。厂区大道一片狼藉, 大块大块的彩钢板被狂风卷成了“麻花”, 或竖或倒拦在勘察路线上, 每一道“麻花边”都是随时可以割裂战斗服的利刃。漆黑中, 陆军小心翼翼地前进, 一边摸索一边记录下危化品的存放位置及存量, 和需要打通的通道路线。

“值得庆幸的是, 除了硅烷工作站, 大部分危化品轻微受损, 只要处置、监护、转运得当, 就能有效避免发生次生灾害。”总队长周详告诉记者。

但是, 这里有遇空气自燃甚至爆炸的硅烷, 有遇水反应、爆炸且剧毒强酸的三氯氧磷, 有遇空气遇水爆燃、处置难度极大的三甲基铝, 还有大量的氨气、氧化亚氮、液氧、硝酸、盐酸、硫酸、氢氟酸、氢氧化钾等十余种危化品, 若处置稍有不当, 便会造成更大险情和次生灾害。

“搞了十多年灭火, 这么复杂的现场还是第一次见。”盐城市消防支队参谋长唐军回忆说。

对陆军来说, 详尽细致的侦查工作和对危化品性质的深入了解, 奠定了监护转运工作成功的基础。

在与现场总指挥周详以及安监、环保、厂家技术人员讨论处置方案时, 陆军提出了科学、专业的意见。最终采用“放空引燃、拆解分离、不间断吹送氮气”三步走的方法, 历经7小时成功将最难处置的6个硅烷储罐、750公斤硅烷安全移除转运。

潜心钻研刻苦学习未战先胜

陆军从不打无准备之仗。

在陆军的办公桌上和床头各有一本《危险化学品查询手册》。无论到哪个岗位, 这本手册他从未离手, 时不时就要拿出来翻阅一下, 还要与战友们分享下学习心得。

在阿斯特厂区处置三甲基铝时, 由于三甲基铝性质极其活泼, 接触空气即燃烧, 不能用水、泡沫扑救, 只能用干粉、干砂、蛭石等控制燃烧, 现场处置面临极大的风险和挑战。现场的德国处置专家建议采取“反向吹扫、关阀移除”的方法, 将管道内残存的气态三甲基铝利用惰性气体反向吹扫至连接管道的储气瓶内, 然后关闭2个瓶头阀并移除转运。

经与现场总指挥周详和化工技术专家商讨评估, 陆军认为德国专家的处置方法操作难度大且存在一定风险, 随即带领现场指挥部人员重新制定处置方案, 科学制定了“外接管线、引流吸附、控制燃烧、氮气吹扫、全程监护”的战术措施。

处置期间, 陆军一直坚持在距离燃烧区域仅3至4米的现场指挥, 全程监测燃烧态势、实时掌控处置进度, 防止发生突发险情。直到26日晚19时50分, 目睹确认三甲基铝这颗“定时炸弹”被安全处置完毕, 他才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记者采访获悉, 陆军是一名从基层中队逐步成长起来, 在消防战训岗位上摸爬滚打了29年的专家型人才。多年的基层经历, 他始终坚持靠前指挥, 与一线指战员共进退, 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陆军参与了各类灭火救援战斗1000余起, 其中化工类火灾及救援战斗近百起, 先后荣立个人二等功2次、三等功7次, 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遭受特大洪涝灾害情况汇报 篇5

由于受14号台风影响,我县从8月13日到15日连降大到暴雨,发生特大洪水,对此,我们认真准备、科学调度、全力抢险,现将雨情、水情、灾情及抢险行动情况汇报如下:

一、雨情

8月13日18时至8月15日8时,全县平均降雨231.6毫米,最大降雨点县城城区,降雨367.9毫米。此次降雨的特点:一是强度大。全县24小时平均降雨超过200毫米,其中,鲇鱼山站14日下午2点到4点两小时降雨77毫米。二是持续时间长。自13日18时开始到15日上午,长时间降大到暴雨,中间没有间歇。三是洪水来势猛。暴雨时,山洪暴

发,平地起水,短时间内汇聚入陶家河、东叉河、东沙河等几条支流,洪水漫溢,致使城关等多处一片汪洋。

二、汛情

截至8月15日上午8点,鲇鱼山水库已达水位107.51米,库容5.34亿立方;铁佛寺水库已达水位106.2米,库容2830立方;大石桥水库已达水位123.44米,库容1013万立方。三座大中型水库均超出汛限水位1米以上。全县124座小型水库全部接近或超出汛限水位,开闸放水或从溢洪道溢水。境内的河流、塘、堰及渠道高水位、满负荷运行。

三、灾情

由于降雨强度大,持续时间长,致使受灾面积广,损失惨重。灾情概括起来呈以下特点:

一是受灾面大。此次受灾涉及全县22个乡镇,其中重灾有武桥、河凤桥、城关镇、鲇鱼山、李集、余集、吴河、上石桥等8个乡镇,受灾人口23万,受灾行业涉及农、林、牧、渔、水利、工

交运输、城镇、电力、通讯等行业。

二是受灾点多。北部乡镇形成严重内涝。河凤桥楠杆桥村的寨围孜组、山坎组,武桥乡白蛇堰村,李集乡卜店村,丰集乡青山村,被洪水围困群众1000余人,淹倒房屋700多间。城区5平方公里严重积水,多处交通、供电通讯中断。城关水果批发市尝大别山商场被洪水淹没近1米,受灾工商户3000多户,居民家中进水5000多户,大批家电因遭水淹而损坏,累计损失1000多万元。县城6所中小学校全部进水,农村中小学校校舍损毁严重。南部山区乡镇1000多户群众受山体滑坡和泥石流威胁。在防汛抢险最紧急的8月14日夜晚,全县多处告急,防汛形势异常严峻。

三是成灾严重。全县农作物受灾面积31万亩,成灾22万亩,绝收4.9万亩。死亡大牲畜1500头,冲毁渔业养殖水面5万亩,停产工矿企业6个,公路中断18条,冲毁路基210公里,损坏输电线路9条65公里,损坏通讯线路130公里,3个基站进水,导致4000门电话通讯中断。毁坏河堤、护岸、桥涵、塘、堰等水利设施2500多处,倒塌房屋6000多间。

四是损失惨重。据初步统计,全县洪涝灾害累计损失折合人民币2.5亿元。其中,水利设施及防洪设施损失6700万元,农林牧渔业损失1.21亿元,工交运输业损失4200万元,其它方面损失xx万元。

四、抗洪救灾措施

面对灾情,县委、县政府不等不靠,统筹安排,科学调度,采取措施,带领全县人民全力以赴抗洪救灾。

一是强化领导,全力抢险。县委、县政府组织了由35个县级领导带队的22个工作组分赴到各自分包的防汛责任区现场办公,一线指挥抢险,及时排查隐患,排除险情,切实帮助乡镇解决受灾群众吃、注就医问题,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县四大机构和县直单位组织了1200余人的青年抗洪抢险突击队,组织300余名公安、武警、消防干警和官

兵全力投入到抗洪救灾之中,在城区维护稳定,安抚群众,解救被洪水围困的居民,帮助居民转移物品;共营救转移群众800人,帮助转移大件财产8000余件。

二是强化责任,狠抓落实。认真落实防汛预案,严格落实领导责任制,各级防汛责任人一律到岗到位,靠前指挥;严格落实水库防汛责任制,对县辖区内的2座中型水库和124座小型水库严格按照调度计划和防汛方案调度运作,有效错开铁佛寺水库泄洪和城关东叉河之间的洪峰,缓解了洪水对县城的威胁。对病险水库限制水位或空库运行;严格落实泥石流、山体滑坡造成事故责任制,实行县领导包乡、乡领导包村、村干部包组、逐户排查隐患,对受到泥石流、山体滑坡威胁的群众,一律转移到安全地方度汛;严格落实交通安全责任制,做到安全第一,畅通第二;严格落实防汛责任追究制,对工作不力或玩忽职守的党员干部,严格按有关规定进行查处,绝不姑息迁就。

三是众志成城,全力救灾。灾情发生后,县委、县政府采取紧急抢险措施,降低灾害损失。县四大机构领导深入抢险一线,与基层干部群众一道抢险救灾。调度救灾物资,紧急调拨救灾资金10万元,已发放救灾帐蓬60顶,方便面3000箱、矿泉水5000瓶、面粉1000余斤,大米xx余斤,捐赠衣物1000余件,药品100余份,确保灾民有饭吃、有衣穿、有房祝加强治安防范,确保抗洪抢险期间全县社会稳定。

四是核实灾情,降低损失。灾情发生后,县委、县政府紧急抽调230余名干部、组成22个工作组,于今天早晨6点奔赴各乡镇,深入灾区,开展抗灾救灾工作,对已成灾的,进行准确调查登记,对已发生险情,尚未成灾的,立即排险。具体灾情正在进一步核实之中。目前,灾区群众情绪稳定,社会大局稳定。

五、请求解决的问题

鉴于受灾面广,灾情严重,受灾人口多,需要大量的资金、物资、粮食、药品等,请求上级给予解决。

万年县林业遭受洪涝灾害和组织生产自救

情况汇报

2014年6月3日以来,百年一遇的强降水给我县林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全县林业干部职工正与林农、造林大户及各绿化公司积极投入生产自救。现将林业受灾情况及生产自救情况汇报如下。

一、受灾基本情况

全县造林及育苗受灾面积15.66万亩,损坏房屋多间,水毁林区公路、输电线路、给水管线等多处,受灾损失4898.81万元。

1.“一大四小”工程受灾情况:“一大四小”工程总损失3004万元。其中,通道绿化新造林水毁苗木260万株,受灾损失1282万元;通道绿化林苗一体化受灾面积580亩,受灾损失226万元;

大田育苗受灾面积400亩,受灾损失1200万元;滩涂地新造林受灾面积1000亩,受灾损失40万元;荒山造林受灾面积3900亩,受灾损失256万元。

2.油茶受灾情况:大田育苗受灾面积72亩,水毁270万株,损失505.5万元;油茶林受灾面积3200亩,水毁苗木16万株,损失420万元。受灾总损失925.5万元。

3.雷竹受灾情况:雷竹受灾面积1200亩,株数59万株,损失480万元。

4.其他造林受灾情况:受灾面积8.2万亩,株数24.6万株,损失469万元。

5.基础设施受灾情况统计:水毁林区公路31处,里程11.9公里,损失11.9万元;输电线路3处,长度1.5公里,损失0.15万元;给水管线26处,长度10.8公里,损失10.8万元;房屋损坏35间,经济损失37.5万元,总计损失60.35万元。

二、今后打算

1.加强管护

①.立即修复苗天排水沟。对被洪水冲毁和损坏的排水沟立即组织修复,要求各造林主体立即行动起来,集中时间、集中劳力,在7月上旬所有被冲毁和损失的排水沟全面完成修复任务。

②.清理死苗和补植。对被洪水淹没的死苗在三天之内清理完毕,并在一周内完成补植任务。

③.及时扶苗定植。对被风雨刮倒的树苗及时扶正、培土扶蔸,大苗进行打桩固定,防止发生再倒扶现象。

④.实行稻草覆盖。确保补植苗木的成活率。对补植的苗木和重点地段的苗木进行培土扶蔸,稻草覆盖。一方面可防止杂草滋生;另一方面可保湿恒温,以提高苗木的成活率。

⑤.加强病虫害防治。目前已进入高温季节,是苗木病虫害高峰期。县森防站全力以赴,加强林木病虫害的宣传和

技术指导。一方面开展病虫害防治培训班,将病虫害防治知识传授给造林

主体,另一方面深入田头地块,开展病虫害测验和灭虫治病工作,从而,将苗木的灾害降低到最低限度。

2.全面开展“一大四小”工程自查工作,迎接全市秋季检查验收。

3.搞好灾害损失统计,积极向上争取救助。

洪涝灾害出现后,我们立即组织人员深入灾区了解灾情,收集有关灾害数据和影像资料,在第一时间向省、市报送,行文请求省厅解决救灾资金200万元,请求市局解决救灾资金100万元。

2014年7月12日

荣邦乡遭受洪涝灾害情况汇报材料

一、基本概况

荣邦乡位于白沙县西北部,距离县城70公里,与**、昌江两个市县接壤,毗邻国营大岭、邦溪、芙蓉田和**红岭分场,是个边远的乡镇。全乡总面积82.2平方公里,可利用面积5.6万亩,其中耕地面积13620亩,辖5个行政村,19个

自然村,31个村民小组,总人口6819人,共1271户,其中农业人口6457人。2014年全乡社会生产总值实现5562.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465元。

二、遭受洪涝灾害情况

今年入汛以来,我乡先后遭受多轮强降雨袭击,特别是今年第17号台风“纳沙”和第19号台风“尼格”袭击我乡,使我乡遭受重大损失,受灾人口6413人,农作物受灾面积16901亩,其中水稻成灾面积1350亩,甘蔗受灾面积7250亩,木薯受灾面积2105亩,橡胶受灾面积2546亩,香蕉受灾面积2115亩,瓜菜受灾面积318亩,其他作物1217亩。水产养殖受灾面积300亩。房屋受灾1600户,其中倒塌房屋21间,损坏房屋140间;冲毁乡村和村组公路路基4000米、桥涵毁坏5座;损坏桥涵渠道16500米,冲毁塘坝6宗,损坏桥涵3座,损坏渡槽1座,冲毁水闸1座。全镇洪涝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2689万元。

三、抗风救灾情况

灾情发生前和期间,接到县委、县政府台风暴雨天气通知后,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防汛工作,迅速召开单位部门负责人,乡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会议,部署抗洪抢险工作,1

启动抢险救灾预案,一是成立抗洪抢险指挥部和防洪抢险工作组,负责指挥全乡防洪抢险工作,由书记担任指挥长,乡长任副指挥长,其他党委成员和驻乡各单位、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抗洪抢险指挥部,并明确了相关部门的工作职责。二是加强各类水利工程的安全检查和防汛物资的检查落实。各村对山塘水库常检查,做到雨天有人看守,晴天有人检查,确保防汛物资储备到位。三是加强水库调度管理,严明防汛纪律。各类水库山塘,特别是危及村庄、交通干线安全的山塘、水库,按照规定落实检查观测制度,严格执行度汛方案,不得超蓄。四是组织驻村干部下村转移危房户,确保群众生命财产安生。五是乡政府机关干部坚守岗位,严阵以待。乡

防汛抗旱办公室在汛期要坚持24小时领导带班的值班制度,国庆节期间不放假,晚上要求干部全部在乡住宿,确保了不出现大的汛情灾害。灾害发生期间,县委书记严正、原县长王应才、县人大副主任王志铮、符英兰多次下乡指导我乡抗风救灾工作

四、灾害下步工作

台风过后,我乡开展了各种形式的抗灾救灾工作,全力开展生产自救。下派乡干部到田头地块,受灾农户家中,一家一户进行核实。同时动员群众开展生产自救,积极采取补救措施,对农作物进行洗苗、扶苗、补种,积极帮助群众解决困难,度过难关,以挽回灾害造成的损失。并发过救灾款20万元,保障重点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

关于通城县6·10特大洪涝灾害情况的报告

省发改委:

6月10日凌晨1时至6时,通城县突遭特大暴雨袭击。凌晨1时,特大

暴雨开始倾盆而下。全县平均降雨量达254㎜,局部降水达290㎜,最大降雨点马港镇神龙坪降雨量达308㎜,降水强度200年一遇,是我县有气象记载以来雨量最集中、受灾范围最广、破坏程度最重、损失最大的一次暴雨洪涝灾害。

全县11个乡镇、185村全部受灾,受灾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78%,受灾农田占全县农田总面积的83%。交通、电力、供水、通讯全部中断,主要工业企业停产,商店停业,学校停课。截止11日10时,灾害共造成我县死亡22人,失踪10人,受伤40余人。其中因强暴雨引发泥石流、山体滑坡砸毁房屋死亡17人,大水冲击和水淹导致死亡5人。全县受灾人口达38万人,农作物受灾20多万亩,直接经济损失估算在13亿元以上。

灾情发生后,通城县委、县政府立即启动一级应急预案,书记、县长带领干部群众奋力抗洪救灾。市委书记黄楚平、市长任振鹤第一时间赶到受灾乡镇

察看灾情,分别主持召开现场办公会和抗洪救灾紧急会议,安排部署灾民转移安臵、基础设施修复、核灾报灾、生产自救和灾后重建等工作。11日,省委书记李鸿忠、省长王国生、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李春明、省委常委、副省长张岱梨、副省长赵斌、省政府秘书长傅德辉及省直有关部门的领导同志亲临我县察看灾情,指导我县抗洪救灾工作。现将具体灾情报告如下:

1、农田水利。灾害造成农业损失巨大,其中:损毁晚稻种43万斤、肥料农药600吨;早稻受灾面积19万多亩,中稻受灾面积5万亩;蔬菜受灾面积5000亩,水产受灾面积4000亩;大牲畜死亡2673头。直接经济损失1.8亿元以上。同时,灾害还导致我县的神龙坪、倒肘湾、马井等3座水库溢洪,治全水库漫坝,坝坡出现长50米、深3米的冲刷沟;黄龙、云溪、百丈潭等11座小水电站受损严重;隽水河、秀水河、菖蒲港、铁柱港等四大河段河堤多处损毁。

全县共倒塌渠道120处3600米,决口河堤70处5000米。直接经济损失1.8亿元。

2、交通设施。全县24条公路,灾害致21条交通中断,冲毁路基2620米,山体滑坡47处40000多立方米,塌方62处164650立方米,冲垮护坡、挡土墙、驳岸等23500立方米,冲断桥梁14座,损坏路面15000平方米、桥梁30座、涵洞16道。其中106国道马港段塌方7处、17000立方米,省道南大线关刀、隽水段路基损毁过半,造成交通中断。直接经济损失1.2亿元以上。

3、城市供排水及基础设施。洪灾泥沙冲击致向我县城区主供水的百丈潭自来水厂严重损毁,城区多处供水管网破裂,一度停止供水,损毁城区排水管网近10000米;同时,洪灾还导致我县关刀、塘湖、北港、石南、麦市、马港、五里等7个乡镇的供排水管网及自来水厂损毁,居民生产生活用水中断。直接经济损失8000万元,全县饮水困难人口235000人。

4、电力通讯。灾害导致我县倒塌110kv基塔一座,5条35kv线路、44条10kv线路跳闸,中低线路倒杆、断杆234根,13台配变器因水淹烧毁,4座变电站围墙倒塌。直接经济损失6000万元。

同时,县内22个基站被毁,通讯倒杆183处910根。直接经济损失2014万元。

5、文教卫基础设施。灾害导致县城医疗机构大小型设备损毁600台件,药品报废500多个品规,3个乡镇卫生院因灾成为危房。直接经济损失6000万元。同时,教育设施淹水22400平方米,倒塌房屋1300平方米,造成危房1000平方米,损毁多媒体教学设备120台套。直接经济损失5000万元。

6、工业企业损失。由于我县的主要工业企业都分布在隽水、秀水河边,由于地势低,城区企业全部受灾。我县开发区内的玉立公司、丽尔家日用品、海丰纸业、三和木业等多家企业原料和成品仓库被淹,燃煤被冲走、成品浸泡

报废、机械设备受损。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亿元。

7、城乡居民财产损毁严重。城乡居民倒房2185户4850间,损坏房屋15280间,城区平均积水1米多,80%的居民住房进水,灾害损毁小轿车等近200台,特别是临河的湘汉小商品市场、摩托车街、隽水农贸市场、几家大型超市损失惨重。直接经济损失在4亿元以上。

特此报告

通城县发展和改革局

二〇一四年六月十一日

市洪涝灾害情况汇报.6月11日到17日,我市遭遇了两轮强降雨过程,造成较严重洪涝灾害,给我市工农业生产造成了巨大损失。经进一步核实,现将截止6月18日我市受灾救灾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汛期基本情况

此次强降雨过程,我市实测降雨量超过400毫米的有4个乡镇,超过300毫米的有17个乡镇,超过200毫米有34

个乡镇,超过100毫米有5个乡镇。其中,11日至14日,实测降雨量超过300毫米的有4个乡镇,超过200毫米的有14个乡镇。强降雨过程造成桂江、贺江水位大幅上涨。xx昭平站14日凌晨5时出现洪峰,水位65.13米,为建国以来实测最高水位,洪峰流量达13800立方米/秒,超警戒水位9.03米;贺江贺州站6月13日22时出现洪峰,水位104.88米,超过警戒水位1.18米。合面狮水库洪峰流量出现在13日23时为3700立方米/秒,排洪流量2860立方米/秒,排洪加发电流量3160立方米/秒。贺江上游富江河最大流量达816立方米/秒,最高水位190.06米,超过警戒水位2.26米,是1961年富江河有水文记录以来的最高纪录。截止15日8时,已有1座大型水库、6座中型水库和111座小型水库排洪。xx水库也已于15日15时30分达到汛限水位181.00米,开始排洪。6月17日17时,xx水库水位为181.23米。目前桂江和贺江水位已缓慢回落,6月18日17

时桂江昭平站水位55.45米,贺江贺州站水位103.45米,均低于警戒水位。

二、受灾基本情况

截止18日17时,全市5个县59个乡镇不同程度受灾,受灾人口达68.02万人。富川县城、昭平县城、贺州市区进水受淹。全市因灾死亡8人,其中地质灾害死亡5人,溺水死亡3人,死亡情况为富川3人,钟山3人,平桂2人;因灾失踪2人,其中平桂管理区1人,钟山县1人;因灾伤病920人;紧急转移、安置人口7.1864万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7.4503亿元。

1.民房倒塌情况。全市倒塌房屋3242间,其中倒塌居民住房943户2993间,损坏房屋3615间。

2.工业交通通讯供电中断情况。全市因灾停产工矿企业129家。公路中断172条次,毁坏路基384.97千米;桂江昭平段于16日恢复区间通航,但昭平境内的4个船闸仍继续封航,昭平作业区3个货运码头仍部分浸泡在洪水中,贺不

航段仍全线封航。损坏输电路线46.1千米,通讯线路51.46千米。工业、交通运输业直接经济损失1.4865亿元。

3.水力设施毁坏情况。损坏小型水库44座,堤防460处,堤防决口192处,护岸330处,水闸415座,灌溉设施1535处,机电井24眼,水文测站15个,机电泵站78座,水电站53座,冲毁塘坝179座,水力设施直接经济损失2.3944亿元。

4.卫生基础设施损毁情况。洪灾造成医院危房334间,共7515平方米,损失药物38.7万元,器械88.2万元,损坏大型设备10台,其它器械52件。因洪灾造成卫生系统直接经济损失795.625万元

5.农林牧渔受损情况。农作物受灾面积33.245千公顷,农作物成灾面积23.301千公顷,农作物绝收面积3.767千公顷,减收粮食4.795万吨;死亡大牲畜0.6441万头只,水产养殖损失面积5.096千公顷共计0.337万吨。农林牧渔

业直接经济损失3.066亿元。

三、救灾基本情况

针对出现的严重洪涝灾害,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积极靠前抢险救灾,紧急转移安置灾民,努力减小受灾损失。

1.及时启动救灾卫生应急工作。派出医疗、防疫队111支,救治伤病人数4947人。发放消杀灭药4726公斤,消毒面积84.29万平方米,消毒饮用水源1223处。发放卫生防疫宣传资料4.28万份。

2.认真做好灾情统计工作。各县和乡镇共派出64个工作组近220人次深入灾区及时开展查灾核灾工作,重点核实受灾人口、转移安置人口、死亡人口和民房倒损等情况,摸清因灾缺粮需救济情况,并分别建立各种台帐。

3.统筹调拨救灾款物,妥善安置灾民的基本生活。目前,各县共投入救灾资金164.7万元,市、县两级投入救灾工作组共412个19032人次;投入救灾物资有:帐篷13顶;方便面、矿泉水、饼干等一批方便食品共2206件;棉被、毛

巾被、蚊帐共7672床;衣服3000套;粮食220.23吨;油毛毡1230捆;彩条布507米;手电筒100只;蜡烛1200根,共救助灾民8.5185万人。我市前段时间需紧急转移安置人口得到了妥善地安置,其中投亲靠友41097人、借住房屋29060人、租用房屋31人、搭建帐篷和简易房1704人。

4.及时开展民房理赔工作。2014年,市政府为增强灾民抵御自然灾害重建家园的能力,给全市农村群众统一购买了民房保险。此次灾害发生后,各级民政部门及时与当地保险部门沟通联系,协助保险部门深入灾区开展民房倒塌调查和理培工作,预计可为灾民获理赔金122.5万元。

水运应对特大自然灾害的能力研究 篇6

从2008年1月中旬开始,50年一遇的雪灾冰冻肆虐了大半个中国,火车晚点,道路中断,机场关闭,电网折断,水管冻裂;湖南、湖北、安徽、河南、贵州、云南、江西、江苏、广东等地的航空及陆上运输遭受重创,几十万人受阻在回家的路途上;南方地区电煤存量下至警戒线,电煤频频告急。冰天雪地,举步维艰。这时,遍布我国大江南北的运输方式——水运,凸显优势,呈现出异常火爆的场景。水上的客、货运量不断攀升;停开了7年的长江长途普客首次恢复;一直亏损的大运河客运爆满;港口码头抢运电煤和重点物资如火如荼;长江、东南沿海、京杭大运河的船舶繁忙有序。

2 自然灾害致灾机理

自然灾害是指由于天文、地理或人类活动等因素所形成的自然条件变异而引发的破坏性和灾难性的事件。自然灾害按其成因可分为:天体灾害,气象水文灾害,海洋灾害,地质灾害,地震灾害,生物(人为)灾害等。直接危害运输的自然灾害有洪水、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震、风、沙、碱、岩溶、塌陷、冷冻等。究其原因有气象因素、地理因素、地貌因素、地质因素、人为因素等。

各种自然灾害具有各自形成、发展和致灾的规律。通过研究,人们发现自然灾害就其个别而言,有着偶然性和地域的局限性,但从总体上看,各种灾害之间又是相互依存,彼此关联的。这些关联的具体表现:一是不同地域自然灾害有其因果关联性,也就是说某一地域的灾害可能在相邻地域的灾害中找到某种原因。二是同一地域自然灾害生成的关联性,也就是说一个区域内的自然灾害往往是若干个灾害种类的组合,如对铁路危害很大的岩崩、滑坡、泥石流等往往在同一区域同时发生。三是一次灾害中原发灾害和诱发灾害的成灾关联性,也就是说在一次灾害发生过程中,往往由一种原发性的主灾害引发或诱发其它灾害,如:降雨过大引发洪涝灾害,同时诱发山崩、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四是缓变性的环境灾害与突发性自然灾害的关联性,也就是说尽管环境恶化是日积月累的缓变过程,但它却是许多突发性灾害致灾频率和成灾强度增加的重要因素。五是人类活动与灾害的关联性,人类活动及其对自然环境施加影响,同样也会引发或诱发灾害,据统计全世界的滑坡灾害,70%以上与人类工程活动相关联。

3 自然灾害对各运输方式的影响

3.1 自然灾害对各运输方式的影响比较

现有各运输方式因为其自身建设的特点,在遭受特大自然灾害时所表现出来的影响有所不同。以冰雪灾害为例,公路运输首当其冲,公路运输依靠其完备的公路网,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重大作用,尤其门到门运输优势是衔接各种运输方式的纽带,更是其它运输方式无法比拟,但其对自然灾害的抵抗能力也较为脆弱,冰雪灾害会导致公路路面大量积雪,冰冻,影响行车安全,高速公路被迫关闭,阻滞行车畅通,在某些路段,如软路基,山区险要路段,会引发路面塌陷,山体滑塌,泥石流等二次灾害,这些灾害影响在短时间内无法抢修完毕,而且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年初的冰雪灾害已经证实了这一点;铁路运输属于轨道运输,抵抗自然灾害能力相对公路运输略强,但冰雪灾害同样会对铁轨及其路基形成危害,铁轨变形,结冰,铁路路基坍塌,严重干扰列车运行,列车会被堆积在线路和道岔上的雪、飘雪或雪崩中断运行。雪崩和雪堆能导致列车脱轨,雪还能损坏车辆。粘附在车辆上的雪在列车运行时落下会引起事故,并且线路结构在雪的重压下也可能塌陷。电气化铁路中,依据上文中提及到自然灾害的关联性,一旦供电网络瘫痪,铁路运输亦会中断,等等,铁路运输行车调度的特殊性,牵一发而动全身,某一区间中断,会引发整条线路交通中断,大量旅客、货物滞留在各站点,这些也是不争的事实;航空运输是受自然环境影响最大的运输方式,灾害导致机场跑道结冰使得飞机无法正常即将,而且会使得飞机机身结冰,影响飞机飞行性能,通常在这种天气下,机场关闭,航班停飞或转场,应该说航空运输就冰雪灾害而言,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是最脆弱的;水路运输的航道在遭受自然灾害时,影响并不大,航行安全也会有保障,这也是水运交通在其它运输方式无以为继的情况下,能迅速承接大量客货运输的原因。

3.2 水运应对特大自然灾害的能力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大地震。地震发生后3个半小时,水路交通应急指挥中心正式成立,水路交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也随即启动并召开了紧急会议,要求有关省市交通主管部门及时排查、检查航电枢纽受损情况,保障信息畅通,及时报告重要灾情。水运司全体干部职工迅速行动起来,积极投身到抗震救灾中去,确保抗震救灾物资水路运输通道安全、畅通。

地震初期,最影响救援工作的难题是道路无法打通,为了使大部队早日进入灾区抢救更多的生命,在全力抢通公路的同时,抗震救灾指挥部决定迅速打通都江堰与汶川县映秀镇之间的水路救灾“生命线”,通过岷江、都江堰以上水路交通运送救援物资。为了充分发挥大宗货物水路运输的相对优势,经研究决定形成了水陆联运的四条通道,这4条线路具体是:

上海—重庆—成都:上海到重庆港利用长江水运,重庆港转成都,其中渝遂高速公路作为抗震救灾货物运输的主通道。

上海—泸州—成都:上海至泸州港利用长江水运,泸州港转成都。

上海—宜宾—成都:上海至宜宾港利用长江水运,宜宾港转成都。

上海—乐山—成都:上海至乐山港利用长江和岷江水运乐山港转成都。

在这次抗震救灾中,在地方各交通主管部门共同努力下,准备了干散货船舶485艘,10万载重吨;泸州、宜宾港:干散货船舶989艘,58万载重吨,油船32艘,3.2万载重吨,化学品船9艘,0.7万载重吨;重庆港:干散货船舶1596艘,270万载重吨,油船163艘,18.0万载重吨,化学品船107艘,19.3万载重吨。据不完全统计,截至5月28日,四川省航务海事系统共投入船舶130余艘,共运送抢险人员约9万人次,运送伤员和疏散受灾群众约3.5万人次,运送救灾物资约600吨;重庆市累计有161艘滚装船运送1378辆救灾车辆和1艘普通货船经重庆转运,油船22艘运输56781吨油料优先过闸,免收救灾滚装车辆各项费用177.84万元;截止29日,甘肃省航务海事系统共投入船舶约321艘次,共运送抢险、受伤人员及疏散群众29272人次,渡运救灾物资2732吨。从5月14日三峡局绿色通道开辟以来,截至5月28日18:00,通过三峡船闸抗震救灾物资船舶75艘,运送物资8.23万吨。同时加强对装载救灾物资的滚装船的现场监管,迅速签证,免征有关费用,确保运输救灾物资的军队安全赶赴灾区。截至5月29日08:00,三峡海事执法人员共同维护转运抗震救灾车辆的滚装船93艘次,专船5艘,车辆952辆,转运物资总量约为12964吨。

此次抗震救灾,交通运输部门正在利用综合运输体系,通过水陆联运、铁水联运,水路发挥大宗物资运输的优势,将救灾物资通过重庆港、泸州港、宜宾港以及岷江航道上的乐山港送往灾区,这充分说明了水路交通线的保障作用。

4 水运方式的优势

水路运输方式有着许多其他运输方式不可替代的优势,其优越性可用六个字概括:大、小、多、少、高、低。

大:运量大。以运送2000吨货物为例,用载重5吨的卡车需要400辆,用火车(一般一节火车皮的运输量为60~80吨)需要28节,而使用船舶运输,3000吨级的船队一次都吃不饱,330吨的单船仅需6艘。

小:能耗小。由于船舶、船队载重吨位大,单位马力拖带量高,充分利用水的浮力,可节约能源。据美国测定,一加仑燃料,大型柴油卡车可运货59吨英里,火车可运202吨英里,船舶则为514吨英里。在我国,水运单位能耗约为铁路的2/3。

多:建设投入少,产出多。水运建设投资较省,特别是在我省,基本利用天然河道,单位投资的产出量以及单位投资形成的总体运输能力比其他运输方式具有明显的优势。

少:占地少。每公里铁路需占地30~40亩,公路约占15亩,水运主要利用天然河道,除港口建设需要占用土地外,基本上不需要占用或很少占用耕地。

高:水资源综合利用率高,社会综合效益显著。水运正朝着运输、水利、居住、文化、生态、旅游、娱乐等多功能集一体的方向发展,适当的资金投入和开发可以带来长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回报,更有助于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

低:航运成本低。美国内河航运的运输成本为铁路的1/4,公路的1/15;德国内河航运的运输成本为铁路的1/3,公路的1/5。目前,我国长江三角洲内河运输成本为公路运输的1/3。5结束语

特大自然灾害是当今世界各国交通界共同面对的难题,一方面需要建立完备的自然灾害预警机制,另一方面政府职能部门在考虑建设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体系时,应该把应对特大自然灾害的能力作为必要因素,在发展各运输方式的比例上所有权衡。我国是灾害频发国家,水运作为传统的运输方式,其抵抗特大自然灾害能力方面的能力以及其原有的优势,结合我国的国情,大力发展水运是有效保障国民经济正常运行,最大程度降低自然灾害影响的政策手段之一。

摘要:在对自然灾害致灾机理论述的基础上,以抵抗冰雪灾害能力为例,通过分析比较自然灾害对各运输方式的影响,介绍了水运方式的优势,最后提出相关建议。

我们应当如何防范重特大农机事故 篇7

一、充分认清重特大农机事故危害性

重特大农机事故发生的影响绝不限于个案, 其对社会生活方方面面所产生的危害不容低估。

一是对当事人的伤害, 一个农机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就会毁掉一个家庭, 几个家庭, 毁掉了许多人的人生, 是任何赔偿、补偿都无法弥补的。

二是对政府形象的伤害, 政府最终是靠社会和谐稳定来说话, 出现一个农机重特大事故, 多少年、多少人的努力都会付诸东流, 多少成绩和贡献也都将化为乌有。

三是对社会造成影响。一旦发生, 就会影响社会和谐、稳定。

四是对农机安全监理人员伤害。在现实情况下, 由于我们工作措施不力, 监管不到位, 工作马虎失职, 受到问责处分, 一生的职业生涯被毁于一旦。

二、充分认识重特大农机事故发生的现实可能性

从现实来看, 决定农机事故的发生, 主要是人、车、路因素。驾驶人方面的因素, 安全意识观念淡薄, 操作技术水平低, 驾车麻痹疏忽, 未经培训, 违法载人, 酒后驾驶, 无证驾驶, 未检行驶, 违规操作等。农业机械的因素, 存在着安全性能不达标, 方向自由行驶过大, 制动失灵, 灯光、防护栏设备不全, 反光贴不清或脱落, 农业机械严重老化, 缺乏维护和保养, 达到或超过报废期限车辆仍继续使用。农村道路的因素, 存在着道路状况差, 路窄、弯多, 临崖临水, 山路多, 坡陡、坡度长, 路面凹凸不平, 视线不清等等以及其他许多可知或不可知因素。农机事故的发生仍然存在极大的可能性, 或者说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发生。特别是在目前农村道路状况尚未完全解决, 农机安全监理监管装备落后, 网络监管农机安全尚未真正得到完善的情况下, 加上农民交通意识淡薄, 拖拉机违法载人时有发生。

三、充分依靠法律法规防范重特大农机事故

这些年, 农机管理法律法规建设相应完善, 先后出台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农业机械安全监管管理条例》、《农业机械事故处理办法》、《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机械事故处理办法》 等等, 这些法律法规应当说是赐给我们农机安全监理人员一把尚方宝剑, 关键是我们敢不敢拿起法律法规制度武器, 敢不敢于坚持原则, 不仅仅是法律职业素养问题, 也是一个政治品质问题, 同时要看到法律法规才是我们农机监理人员真正的护身符、保护神。如果我们放弃原则, 重特大农机事故一旦发生, 没有谁能够救得了我们。因此, 我们要好好充分利用现有法律法规, 开展拖拉机违法载人、无牌无证行驶、无证驾驶的专项整治工作。下猛药, 出猛力, 重拳出击, 防微杜渐, 把潜在农机事故在萌芽状态消除。

四、充分把好入户关、考试关、检验关, 防范重特大农机事故

基础不牢, 地动山摇。要坚持把好驾驶员考试关、车辆入户关、安全检验关三个总阀门, 从源头管理上筑牢防线。1.严格拖拉机驾驶人管理。一是严格执行拖拉机驾驶培训机构资质认定制度。凡未取得 《驾驶培训机构许可证》 的培训机构, 一律不得从事拖拉机的驾驶培训。二是严格教练员管理制度。凡未取得 《准教证》 的教练员, 一律不得从事拖拉机的培训工作。三是严格执行考、培分离制度。各级农业机械主管部门一律不得从事拖拉机驾驶培训工作。学员凭有资质的培训机构提供培训记录方可参加拖拉机考试, 坚决杜绝未经考试或考试不合格就发证的现象。2.严格拖拉机登记和检验。申请登记的拖拉机必须依法列入农业机械产品目录, 必须经过安全技术检测检验, 符合国家和自治区有关拖拉机运行安全技术条件。严把拖拉机安全技术检验关, 对不符合安全技术标准的拖拉机, 坚决不允许上路行驶, 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农机事故发生。

五、充分借助媒体工具, 防范重特大农机事故

充分利用电视、报纸、广播、网络等新闻媒体进行广泛宣传。做到“墙上有标语, 电视有图像, 广播有声音, 报上有文章”。积极开展“防事故、保安全”为主题, 以百万农民文明交通活动计划和广西农机安全文化乡村行、农机安全知识进校园为载体, 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在每年的各个重大节假日、农时季节期间, 向农机驾驶人、农机主和广大农民群众发送农机安全短信;在每个乡镇专题组织一次“平安农机”宣传活动, 发放宣传资料;给每个机手发放一封“平安农机”倡议书;在每个村及中、小学校组织上一堂“平安农机”知识课;向每个村发送一套农机安全宣传挂图、给每个农机户送一本平安农机知识手册;到每个乡镇、村放映一部农机安全教育警片。通过开展一系列农机安全宣传教育活动, 防范重特大农机事故起到事前预防作用。

六、充分借用科技力量, 防范重特大农机事故

现在使用的农机安全技术移动检测仪、驾驶人电子考试仪、无纸化考试设备等等, 足以说明人工、科技力量对比, 由传统人工手段向现代科技手段转变迈进, 在农机安全监管环节、范围、方式、手段上实现四个转变。尽管科技手段有其不足, 但其在提升监理工作质量方面的作用不容小覷, 我们决不因噎废食, 只能适应时代要求使用好科技的力量, 因此, 为充分运用科技力量防范重特大农机事故, 必须加快提高科技装备水平。

七、充分争取社会各界支持, 共同防范重特大农机事故

要坚持农机安全的群众路线, 积极争取广大群众的支持, 合理借助群众的力量、智慧, 可以有效弥补农机安全监理人员认识的局限和能力的不足。一是充分利用乡镇农机服务站;二是充分发挥村一级农机协管员作用;三是充分利用校园阵地。积极开展百万农民文明交通行动计划、农机安全文化乡村行、农机安全知识进校园活动, 劝导农民群众、中小学生不要搭乘拖拉机, 有效遏制群死群伤事故发生。

八、充分利用创建“平安农机”示范县的平台, 防范重特大农机事故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和农业部发文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创建“平安农机”示范县活动, 各地深入开展了百万农民文明交通行动计划、农机安全文化乡村行、千场电影和百场文艺演出, 宣传教育“六个一”和“五进” (进农户、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进校园) , 影响非常大, 效果非常好。这些年, 道路外无农机重特大事故发生, 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农业增产增收, 农民幸福安康, 充分体现了“平安农机”创建的成效。

九、充分依靠党的领导, 切实做好防范重特大农机事故工作

重特大灾害事故 篇8

笔者在对我国火灾调查法律体系与机制现状调研分析的基础上,通过与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火灾成因技术调查法律制度和机制的对比研究,针对我国火灾调查的法律基础和消防制度、体制,提出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重特大火灾事故成因技术调查机制建议,并初步构建了重特大火灾事故成因技术调查基础程序和框架体系。

1我国火灾调查法律体系与机制现状分析

我国的消防法律体系是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下简称《宪法》)为依据,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以下简称《消防法》)为基本法律,由行政法规、地方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以及有关消防的各种规范性文件共同组成。开展火灾调查则是法律赋予公安消防部门的主要职责和权力,《消防法》中明确规定:“火灾扑灭后,公安消防机构有权根据需要封闭火灾现场,负责调查、认定火灾原因,核定火灾损失,查明火灾事故责任。”《消防法》作为我国火灾调查法律体系中的上位法,对开展火灾调查的主体、职责范围和义务进行了规定,对于社会影响大的重特大火灾事故,《消防法》规定“对于特大火灾事故,国务院或者省级人民政府认为必要时,可以组织调查。” 1999年3月15日,公安部发布施行了《火灾事故调查规定》(公安部第37号令),这是我国第一部非常详细规定火灾调查的部门规章,将火灾调查工作真正纳入了法制化、规范化的管理轨道,从根本上改变了多年来火灾调查工作仅靠政策指导的工作方式。《火灾事故调查规定》从组织形式、任务内容等方面主要规定了火灾调查的任务、原则、管辖、责任的追究和调查人员的要求等内容,对规范公安消防部门火灾调查行为,提高火灾调查质量,依法查处火灾责任发挥了重要作用。

作为我国火灾调查法律体系的主要内容,《消防法》和《火灾事故调查规定》对开展火灾事故调查的主体、任务、职责和要求等内容进行了规定,其中对较大以上的火灾事故或者特殊的火灾事故,提出了开展火灾灾害成因分析的要求。但针对火灾成因技术调查的程序、方法以及组织机制等内容,我国火灾调查相关法律、制度规定却并不健全,对于重特大火灾事故还主要通过行政手段临时组织事故调查组,重点对火灾事故原因、火灾损失以及火灾事故责任进行调查。由于大量火灾调查工作主要依靠公安消防专职的火灾调查人员,针对重特大火灾事故的火灾成因调查在组织机制和法律政策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

(1)火灾灾害成因技术调查机制不健全,缺乏明确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法律、法规或政策指导。目前,我国还未建立起长效的火灾成因技术调查机制,对于重特大火灾事故缺乏深入、全面、有效的火灾灾害成因技术调查。

(2)缺乏从事火灾成因技术调查的高层次专业技术力量。由于目前我国火灾调查专业机构建设尚不完善,专业的火灾调查人员数量已不能满足当前火灾调查的需求,而且火灾成因技术调查要求调查分析人员具有较高的火灾科学与消防技术理论知识水平,并且掌握有关火灾调查分析技术,而目前仅依靠火灾调查人员尚无法开展深入的火灾灾害成因技术调查。

(3)针对重特大火灾事故灾害成因的专项科研缺乏,火灾灾害成因调查分析技术薄弱。针对重特大火灾事故所暴露出的火灾科学与消防技术问题,缺乏系统的专项科研立项研究,大量火灾成因认定分析缺乏技术支持。

2国外火灾成因调查机制分析

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在消防建设上不但注重技术的发展更新,同时也不断加强消防立法的制定和完善。由于政治体制的不同,综观这些国家制定的消防法律法规,总体可归纳为以下三种类型:(1)联邦政府制定主体消防法律体系并监督,由各州自行制定严格的细化条款;(2)主体消防法律体系与各地细则法律条款并行等多类型的消防法律法规;(3)国家采取统一立法,辅以相应详细的消防标准规范。

在火灾事故调查方面,欧美日等发达国家也已逐渐形成了具有本国特色的较为完善的火灾调查法律体系,以保障相关政府部门、消防组织和第三方调查机构依据法律要求开展火灾调查。例如,美国各州、市、县在联邦政府推荐的区域消防法的基础上,各自根据地区不同情况制定了更为详细和严格的法律条文,而且市、县的消防法律则必须比州的法律更严格,以保证执行更为有效,各州、市消防局在联邦政府消防管理署的指导和支持下开展消防立法、防火监督和火灾调查统计等工作。美国火灾事故调查可分为初步调查和深入调查两个层次,初步调查主要由现场消防指挥官完成,各州、市、县的法律条文中对消防局开展火灾调查和统计权责范围进行了明确的职责描述,并赋予保险公司、独立第三方调查机构依法开展火灾调查和损失统计的权利。对发生纵火、失火等疑似犯罪行为的火灾事故,则由州、市消防局局长负责,并由警察或联邦调查局、隶属于美国司法部的美国烟草火器与爆炸物管理局等机构介入调查,对发生死亡和消防员伤亡的重特大火灾事故,联邦政府、全国职业健康安全协会(NIOSH)也会介入火灾调查。此外,美国联邦政府还设立了一些联邦政府消防法案或相关安全法案,监督各州、市、县消防条例的执行,协助开展火灾调查。2002年美国联邦政府总统签署建筑安全小组法案,赋予美国商务部的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所(NIST) 调查美国境内重大建筑损坏事故的权力,其中包括对结构垮塌、火灾和自然灾害(如地震、飓风、龙卷风)所造成的重大建筑损坏事故等开展灾害调查研究,即在建筑物内发生任何导致大量人员伤亡或造成潜在重大灾害的事故后,通过完整细致的建筑性能、应急反应情况、疏散过程以及灾害事故成因的分析研究,以提高美国国内的建筑安全及其结构完整性。该法案赋予NIST调查小组具有能够进入事故现场、有权为法院审理提供证据、有权调取重要的证据,如录像记录及可以移动和保存证据等全面的调查权力范围。在需要的时候,NIST还会咨询其他联邦机构共同协作,一起实施调查。NIST调查组专家一般来自NIST下设的消防研究室和建筑与火灾研究实验室,对于一些重大事件,还会吸收非NIST的专家进入调查组。例如,2003年美国罗德岛州西沃里克市的车站夜总会“2·20”重大火灾事故,NIST在参考ATF国家响应队前期火灾原因调查报告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开展事故成因调查,并邀请联邦紧急事务管理署的专家同时介入调查。

作为我国重要邻国的日本,一直以来也十分重视消防以及火灾调查工作,并善于在灾害事故中吸取教训,进而修改和完善相关消防法律法规。日本在历经数次大地震和重特大火灾事故之后,逐渐建立起了结构比较严密、内容详尽的主体消防法与各地细则消防法律条款并行的多类型消防法律法规体系。日本的消防法及其施行令、施行规则等互相补充说明,不仅对消防工作作了非常详细的解释和界定,而且在消防管理上形成了一条完整的闭式环状链,使之易于操作、方便执行。在火灾调查方面,日本消防法要求地方消防长官或消防署长必须开展有关火灾原因以及由于火灾和灭火行为所造成的火灾损失的调查,同时赋予与火灾事故有关的保险公司委托的代理者具有开展火灾原因以及火灾损失方面调查的权利。而对于有纵火或失火犯罪嫌疑的火灾事故,则在消防厅提出要求后,由所辖警察署搜集与保全必要的证据,并协助消防长官或消防署长行使其火灾原因调查的主要责任。东京都消防厅预防部调查科负责对全国各地方消防署的火灾调查进行工作指导或协助调查,针对疑难或重大火灾事故,消防厅长官认为有必要根据该火灾的规

模及事故成因状况进行综合判断时,可授权独立法人的消防研究所进行全部或部分的火灾事故调查,其研究所科研人员在出示表明身份的证件及消防厅长官交付的证件后,可进入现场进行火灾原因调查。日本消防研究所在从事火灾物证鉴定和火灾事故原因调查分析时,非常重视对火灾灾害成因以及典型和特殊火灾现象的研究,并结合火灾调查工作重点对灾害事故的预防和处置技术以及相关火灾科学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与美国火灾调查机制相似,加拿大、英国等欧美发达国家对重特大火灾事故调查也十分重视,多通过立法建立了以消防机构为主导,科研机构、专业调查公司、保险公司等为重要力量,以确定起火原因、引火源和火灾环境或提出火灾安全和火灾防护措施为目的的火灾灾害成因调查机制。综观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在火灾调查方面的机制特点,针对重特大火灾事故联合多个部门和消防科研机构开展多层次、多角度、深入的技术调查,确定火灾事故致灾成因,进而不断改进和完善消防立法,促进火灾科学与消防技术研究的不断发展,提高社会综合的火灾防治技术水平,减少重特大火灾事故发生,已成为目前发达国家在火灾灾害成因调查中所采取的普遍做法。

3基于我国法律体系的火灾成因技术调查机制

针对我国重特大火灾成因技术调查机制存在的问题,借鉴发达国家火灾成因调查的成功经验,基于我国行政体制和法律体系特点,依托我国现有消防科技与火灾科学研究力量,提出如图1所示的重特大火灾成因技术调查组织程序。当发生火灾事故时,根据我国消防法的规定,由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开展灭火救援并进行火灾原因调查。通过初步调查,对涉及刑事犯罪的疑似火灾案件,则由警方介入开展刑事调查,公安消防机构协助开展火灾物证分析等调查工作;如未发生重大伤亡和损失,则由公安消防机构根据《火灾事故调查规定》负责进行一般火灾事故调查程序;对发生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的重大火灾事故,通常由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安机关消防机构负责组织调查;对特重大并造成恶劣影响的火灾事故,国务院或国家相关部门也会组织相应的专家组进行调查。但这些由政府主导的事故调查通常侧重于事故原因和事故责任认定等方面,以厘清起火原因、人员伤亡原因等事故直接和间接原因,并确定事故责任为主要内容,临时组建的调查组专家主要以火调专家、消防专家以及相关行业部门专家或领导等组成。而对于重特大火灾事故以及特殊火灾事故,则需要在起火原因调查的基础上,由公安消防部门授权专业消防科研机构独立或联合火灾物证鉴定机构和相关火灾科学研究机构,开展不涉及责任认定的火灾成因技术调查,对火灾灾害成因以及涉及火灾科学和消防技术等深层次的技术问题进行调查,对火灾事故中涉及的特殊火灾现象、致灾形成过程,以及消防技术标准、灭火救援行动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研究,从而提高相关火灾防治技术水平和能力。

根据火灾成因技术调查的特点,开展火灾成因技术调查的人员需要具备火场痕迹分析、火灾演化分析以及消防技术分析的能力,通常是由火调专家、消防技术专家以及火灾理论分析与实验、计算模拟等方面的专家组成联合调查组。由于涉及火场现场勘查与消防技术、标准及消防管理等内容,火灾成因技术调查需要经相应的公安消防管理部门的授权,而且通过致灾成因的技术调查与分析研究,所得到的有关火灾科学与灭火救援技术、消防技术与标准等成果还需要经公安消防部门的认可并向社会公开与推广。因此,针对重特大火灾事故建立常态化火灾成因技术调查机制,在我国现行火灾调查法规制度的基础上,需通过制定相应的火灾成因技术调查的法规制度,设立专项资金,组建或依托现有消防科研机构建立相应的火灾成因技术调查机构,由相关公安消防机构授权,开展独立公正的火灾成因技术调查与分析。基于我国消防法律体系以及消防管理体制,从火灾成因技术

调查的制度、组织机构、调查程序、责任与权利以及经费保障等方面,构建如图2所示的基于我国法律体系的火灾成因技术调查机制框架。首先,常态化的机制建立要有相应的法规制度予以保障,需要颁布相应的火灾成因技术调查规定,明确开展火灾成因技术调查的主体、职责和权利、调查程序、经费来源等内容。在公安消防管理部门的组织授权和专项经费的资助下,以专业消防科研机构为主体,可吸纳公安消防火灾调查部门、火灾物证鉴定机构以及火灾科学科研机构等专家,组建独立或联合的火灾成因技术调查机构,按照法律程序的规定对重特大火灾事故或特殊火灾事故开展致灾成因技术调查。通过开展专项的火灾成因技术调查研究,一方面可对重特大火灾事故或特殊火灾事故中存在的消防安全管理问题、火灾防治技术问题、灭火救援经验教训、消防技术及标准问题以及和特殊的火灾科学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另一方面,通过开展火灾成因技术调查分析与专项科学研究,不仅可解决当前火灾防治过程中所面临的管理、技术瓶颈,也可为我国消防科技和火灾科学研究发展指明方向。

3结束语

通过对我国目前火灾调查法律体系与机制现状的研究,对我国在重特大火灾事故的火灾成因技术调查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为促进我国消防科技发展,提高社会火灾防治技术水平,从已发生的重特大火灾事故中汲取经验教训,改进和完善消防技术和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在对欧美日发达国家火灾成因调查机制和运行模式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基于我国消防法律体系和运行机制的重特大火灾成因技术调查组织程序和技术调查机制框架,并对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重特大火灾事故致灾成因技术调查机制进行了展望。

摘要:在对我国火灾调查法律体系、火灾原因调查机制现状的分析基础上,对我国在重特大火灾事故成因技术调查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结合对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火灾成因技术调查机制的研究,提出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重特大火灾事故成因技术调查机制的建议,并初步构建了重特大火灾事故成因技术调查的基础程序和框架体系。

关键词:火灾原因调查,火灾成因,技术调查机制,消防法律体系

参考文献

[1]刘晅亚,鲁志宝,田亮.重特大火灾成因调查方法及技术体系研究[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0,29(11):1022-1026.

[2]马玉河.中日消防管理比较研究[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

[3]郭铁男.中国消防手册[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4]曾辉,陈国华.对建立第三方事故调查机制的探讨[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1,7(6):81-86.

[5]汪清波,黄泉生,黄友银.关于火灾事故调查中若干问题的探讨[J].消防科学与技术,2004,23(1):92-94.

[6]伍林.对《火灾事故调查规定》有关问题的探析[J].消防科学与技术,2005,24(6):776-777.

重特大灾害事故 篇9

第一、强化安全培训。煤矿企业要严格执行从业人员培训工作要求,保证从业人员培训合格上岗;严格“三项岗位”人员准入,强化安全管理、工程技术人员法规标准学习培训。各类煤矿安全培训机构要根据不同岗位人员的素质要求,开展针对性培训,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标准意识,强化员工自主保安意识,加强岗位操作的培训考核。

第二、强化基础建设。煤矿企业要强化班组安全建设,提升员工安全意识和技能素质;强化岗前教育、岗位标准学习、岗中再教育,有效提高员工自主保安意识;大力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实现安全管理、操作行为、设备设施和作业环境标准化;加强隐患排查治理,将排查治理措施落实到区队、班组和岗位,从源头上强化事故预防。

第三、强化灾害治理。省级煤矿重大灾害防治工作牵头部门要督促指导各地区和各煤矿企业抓紧完善重大灾害防治实施方案,细化工程、技术和管理等综合措施,做到“一地一案”“一企(矿)一策”,并对实施方案逐级报备。各级煤矿安全监管监察部门要建立煤矿重大隐患治理督办机制,监督检查煤矿企业建立健全灾害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控机制,探索构建具有煤矿特色的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和安全质量标准化相结合的安全管理制度。

(三)优化采掘部署,合理集中生产

第一、统筹生产布局。煤矿安全监管部门、主体企业要及时掌握煤矿采掘衔接情况,加强对煤矿采掘计划的审批、备案管理工作,严格采掘图纸交换制度,确保“三量”平衡;要把生产布局管理作为煤矿生产能力管理的基础工作,提高煤炭生产科学化水平;把合理生产布局、提高系统可靠性,贯穿于煤矿设计、建设、技改、生产的全过程,有序推进现代化矿井建设。重组整合矿井在进行边角煤、煤柱残采区、启封的密闭区等非正规面设计前,必须制定专项措施,并经煤矿主体企业或煤矿安全监管部门审批后,方可执行。

第二、合理集中生产。针对部分矿井开采时间长、隐蔽致灾因素复杂的现状,督促煤矿企业制定改造调整规划;简化生产系统,优化采掘布置,合理集中生产,减少采掘头面和下井人数,降低安全生产风险,减小安全管理难度;认真执行正规循环作业,杜绝“三超”行为。加大老矿井技改力度,特别是同煤、阳煤、晋煤等集团的单班入井人数超千人的矿井,要限期再精选设计、再优化系统、再减少环节、再缩短战线、再精简人员。

第三、实施减量生产。监管部门和煤矿主体企业不得变相下达超煤矿核定生产能力的生产计划指标;煤矿企业要严格依据省煤炭厅按煤矿全年作业时间不超过276个工作日重新确定的生产能力组织生产;煤与瓦斯突出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复杂及以上矿井要按照原公告生产能力的80%组织全年生产;煤矿企业原则上在法定节假日和周日不安排生产。

(四)深化专项治理,维护生产秩序

第一、强力“打非治违”。实行部门联动、多管齐下,形成工作合力,始终保持打击煤矿非法违法生产建设的高压态势,对违反有关安全生产规定的行为加大处罚力度,严厉打击煤矿“五假五超”(假整改、假密闭、假数据、假图纸、假报告,超能力、超强度、超定员、超层越界、证件超期)、生产矿井井下采掘工作面和巷道维修使用外委队伍等行为,维护正常的生产秩序。

第二、深化隐患治理。煤矿企业要围绕瓦斯、水害、顶板、火灾等重大致灾因素,致力于查大系统、治大隐患、防大事故,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负有煤矿安全监管职责的部门要严格落实监管责任,完善煤矿重大事故隐患治理督办制度建设,督促企业深入排查容易发生煤矿重特大事故的环节。

第三、消除盲区空档。在避免“想不到、看不到、查不到、管不到、整治不到”上多下功夫,解决矸石山爆炸、燃烧、中毒,煤泥、煤堆溃泄,采空区爆炸,瓦斯抽放管路,极端气象灾害引发煤矿事故等问题,并针对性地制定和落实防控措施。

第四、严格复产复建。坚持“谁监管、谁验收、谁签字、谁负责”的原则,严格落实煤矿复产复建验收工作。煤矿企业要严格采掘工作面安全评价,严格掘进工作面开工前、回采工作面生产前验收。

第五、保障安全投入。煤矿企业要确保安全费用提足、用够,使用范围符合规定;加强安全管理机构对煤矿安全费用提取使用情况的审核,并行使一票否决权。煤矿安全监管监察部门要加强对煤矿企业提取使用安全费用的监督检查力度,联合审计、财政、税务等部门开展专项检查。各级政府要加大对本行政区重点区域煤矿隐蔽致灾因素的普查投入。

重特大灾害事故 篇10

1 建立重特大火灾事故技术调查启动系统

建立重特大火灾事故技术调查程序的一个重要工作就是必须建立重特大火灾事故技术调查启动系统。这一启动系统应该负责完成下面的工作流程:在110指挥中心接到重特大火灾事故报警之后,汇报给主管领导,并且立即建立重特大火灾事故现场指挥小组;负责重特大火灾事故技术调查的相关的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立即赶往火灾发生地,并且建立临时现场指挥小组,对于现场进行科学有效的控制;在此基础上,及时联系政府部门,政府部门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建立重特大火灾事故技术调查组,并且明确重特大火灾事故技术调查组的组成部门,协调相关部门根据具体的分工来进行相关工作的开展。通过建立重特大火灾事故技术调查启动系统,可以为重特大火灾事故的调查的成功打下坚实的根基。

2 进一步建立健全重特大火灾事故技术调查组

具体来说,重特大火灾事故技术调查组主要涵盖了以下的几个小组:事故技术调查指挥、现场保护、现场勘验、现场询问、损失统计、后勤保障、信息管理等几个小组。其详细分工如下所述。

第一,事故技术调查指挥小组。对于在事故技术调查的过程中不同的部门之间的工作情况进行密切的协调,对于事故技术调查过程进行统一规划,确保整个事故技术调查过程的高效、有序、安全地开展,防止由于不同的部门之间的工作不统一所导致的事故技术调查过程的缓滞情况的出现。

第二,现场保护小组。该小组的成员为火灾现场就近的派出所民警,主要职责就是对于火灾现场进行保护,避免闲杂人等对于火灾现场进行破坏。

第三,现场勘验小组。该小组对于火灾现场进行勘验,在火灾发生之后,第一时间赶往火灾现场来提取、保存、送检物证。

第四,现场询问小组。该小组在火灾发生现场询问对于火灾事故的发生掌握一定的情况的人员,通过现场询问,及时地掌握火灾发生的一些证人证言,为火灾事故技术调查提供证据支持。

第五,损失统计小组。该小组对于火灾所导致的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问题进行损失统计,主要包括对于物资损坏方面的统计以及人员死伤数量方面的统计。

第六,后勤保障小组。该小组对于火灾事故的调查所必需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提供支持,确保火灾事故技术调查工作的顺利开展。

第七,信息管理小组。该小组对于火灾事故技术调查所必需的各种各样的信息进行统一管理,及时地发布各种信息,确保信息的畅通。

3 进一步建立健全重特大火灾事故联合、协作调查制度

只有进一步建立健全重特大火灾事故联合、协作调查制度,才能够全面调度所有人员的力量,切实更好地开展重特大火灾事故技术调查工作。具体来说,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进一步建立健全重特大火灾事故联合、协作调查制度。

第一,总队设立火灾调查协作组,负责组织协调全省的重特大火灾事故技术调查,服务于重特大火灾事故技术调查组。同时,对全省的火灾调查骨干进行业务培训,对火灾案例进行研讨,总结火灾事故技术调查经验,提高全省的火灾事故技术调查水平。

第二,根据地理位置、人员、装备资源配备等情况,将全省分为几个火灾事故技术调查协作区域,成立火灾调查区域协作组。负责组织开展区域内的火灾调查工作,召开本协作区域内的火灾案例研讨会议以及火灾调查经验交流活动。在重特大火灾事故调查时服务于重特大火灾事故技术调查组。

第三,支队整合防火处和各大队的火灾调查骨干力量,在支队内部组建火灾调查协作小组,平时就辖区内的敏感或疑难的火灾展开调查工作,在重特大火灾事故调查时服务于重特大火灾事故技术调查组。

4 进一步加强信息公开,满足广大的群众对于重特大火灾事故的知情权

由于重特大火灾事故的严重性,事故的调查和责任处理都会受到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广泛关注。在重特大火灾事故技术调查过程中,进一步加强信息公开,有利于保证广大的群众对事故技术调查的监督,也有利于加强广大的群众对于政府执法行为的配合程度。

进一步加强信息公开,最为重要的就是必须构建多层次的信息发布平台。可以使用各种各样的形式,主要包括召开新闻发布会等方式,也可以通过设立专门办公室、开通热线电话、建立公开网站、发布手机短信等形式,将信息以最快的速度向社会发布出来,使广大的群众及时便捷地了解调查情况的进展。

与此同时,必须加强事故技术调查组与各种媒体之间的沟通和合作。在事故技术调查过程中,重特大火灾事故技术调查组必须主动寻求与媒体的合作,建立与媒体之间畅通的交流通道。

参考文献

[1]杜兰萍.建立重特大火灾事故技术调查机制的构想——由湖南衡阳特大火灾想到的[J].消防科学与技术,2004(01).

[2]黄路生.浅析关于火灾事故技术调查的几点思考[J].科技资讯,2011(13).

[3]石洪涛,王霁.谈当前基层公安消防机构火灾事故技术调查工作中存在问题[J].科技信息,2009(26).

[4]吴宗之,刘茂.重大事故应急救援系统及预案导论[M].冶金工业出版社,2003.

[5]刘增青.新时期火灾隐患整治对策与机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1(3).

上一篇:中国式网购下一篇:早产儿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