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文化与大学文化

2024-08-19

图书馆文化与大学文化(精选十篇)

图书馆文化与大学文化 篇1

关键词:大学,图书馆,文化传承创新

胡锦涛同志指出, “高等教育是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 “必须大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1]。大学作为保存、传播、传承和创造先进文化的主要阵地, 义不容辞地肩负着文化传承创新的历史使命。被誉为“知识的宝库”、“大学的心脏”的大学图书馆, 在文化传承创新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一、大学图书馆与文化传承创新的关系

(一) 文化传承创新是大学图书馆的基本职能

图书馆一词, 源于拉丁文“Librarium”, 意为藏书之所。图书馆储存着人类创造的包括文化成果和科技成果在内的一切知识, 是人类文化的载体。图书馆因文化的积淀而生存发展, 文化因图书馆作为载体而传承延续。

2009年在意大利米兰召开的第75届国际图联大会的主题为“图书馆创造未来:筑就于文化遗产之上”。可以理解为, 图书馆只有在传承人类文化的基础上才能创造未来。这说明, 图书馆既要传承文化, 又要创新文化。大学图书馆作为重要的文化阵地, 伴随着大学数十年甚至数百年的历史发展, 收集、保存了大量的优秀文化资源。例如, 哈佛大学图书馆有1 300万册藏书, 是全世界藏书最多的大学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有629万册藏书, 不仅是我国高校也是亚洲高校藏书最多的大学图书馆。这些优秀的文化资源, 既服务于大学的教学与科研, 又丰富着校园文化生活。因此, 大学图书馆不仅收藏了大量的从古到今的各类文献资料, 而且满足了人们传承创新文化的需要。

(二) 文化传承创新是大学图书馆发展的时代要求

当今时代, 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大学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高地, 肩负着创造先进文化和向社会辐射先进文化的责任。伴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 大学越来越成为传播和创造先进文化的中心基地。

大学图书馆作为保存、传承、传播和创造先进文化的重要场所, 既拥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 又肩负着文化传承创新的神圣使命。哈佛大学有位校长说过一句话, 大意是:你可以毁掉哈佛的所有建筑, 但只要图书馆还在, 哈佛就在, 哈佛精神就在。由此可见, 大学图书馆在文化传承创新中的重要作用。但面对新形势、新情况, 大学图书馆的任务已经不仅仅是简单被动的提供信息资源的检索使用, 更要加强信息资源的整合, 把推动文化共享建设以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丰富公共文化服务内容、提高公共文化的整体服务水平作为重要工作来抓[2]。因此, 在当今时代, 大学图书馆也要把握时代脉搏, 与时俱进, 在传承中创新, 在创新中传承, 确保大学图书馆真正担负起文化传承创新的历史使命。

二、大学图书馆的文化功能

(一) 文化育人功能

文化育人功能是大学图书馆的首要基本功能。图书馆作为大学生课外活动和课外学习的重要场所, 在大学生的文化教育中的地位重要、作用独特, 被称作“大学的第二课堂”, 是大学课堂教育教学的拓展和延伸。据统计资料显示:在课后, 不少本科生 (1/2) 、研究生 (2/3) 的在校时间, 都是在图书馆里度过的[3]。图书馆的文化育人, 不同于课堂上老师对学生的直接灌输, 而是以其特有的手段, 通过环境、资源、管理、服务等潜移默化的方式, 对学生进行思想影响和价值熏陶。图书馆里优美的人文环境、浓厚的学习氛围, 使每一个走进图书馆的人, 无论在视觉上还是心理上都感受到良好的文化气息。图书馆举行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 激发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乐趣。图书馆中丰富的馆藏资源, 可以使学生博览群书, 在享受阅读中扩大了知识面, 拓宽了视野, 为自己走向成功提供了强有力的帮助。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越来越深入的今天, 大学图书馆更要明确认识自身的地位和作用, 积极发挥好文化育人功能。

(二) 文化引领功能

大学图书馆作为高等教育的信息中心, 既是大学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校园文化的引领者。特别是近年来, 人们深刻认识到大学图书馆对推进优秀校园文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面对日新月异的信息化社会, 大学生仅仅从课堂学习中获取知识, 远远不能满足时代发展的要求, 图书馆已成为他们广泛获取知识的重要场所。为此, 图书馆可以利用自身条件, 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导读活动。例如, 根据大学生的阅读兴趣, 可以利用电子屏幕、宣传栏或图书馆网页, 进行中外名著导读, 引领大学生积极提高自身文化素质和文化修养;在重大的节日、纪念日, 图书馆举办专题读书活动, 对大学生进行爱党、爱国、爱校教育, 引领大学生自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又如, 在很多高校都开设有信息检索课, 就是希望通过教授这样的课程, 引领大学生掌握科学的读书方法和检索技巧, 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总之, 大学图书馆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 为引领校园文化积极、健康、和谐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三) 文化服务功能

大学图书馆的中心任务就是为教师的教学与科研服务, 为广大学生读者服务。大学图书馆的各项工作都建立在服务之上, “读者第一, 服务至上”是图书馆永远不变的服务宗旨, “读者需要什么服务就提供什么服务”是图书馆永恒的追求。一方面, 图书馆的服务工作要围绕高校的教学工作, 根据教学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服务工作;另一方面, 图书馆的服务工作要满足广大教师的科研需求。例如, 现在很多高校图书馆都建立了学科馆员队伍, 由专职学科馆员与院系学科专业负责人或科研负责人建立联系, 学科馆员利用对本学科领域信息资源的了解和掌握, 为科研人员提供最新的国内外学术研究动态和前沿信息, 为科研提供最优质的导航服务。当然, 为广大学生读者服务是图书馆的服务工作的重中之重, 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 开展入馆教育活动、新书导读活动等。加强与大学生的交流, 采纳他们的合理化建议, 对他们提出的疑问和问题及时予以解答, 帮助他们在学习、科研中遇到的疑难问题。为此, 大学图书馆要不断拓宽服务内容, 尤其是信息时代的到来, 加强图书馆的信息咨询服务功能, 以满足大学生多元化发展的需要, 把图书馆的文化服务功能落到实处。

三、大学图书馆在文化传承创新中的作用

(一) 促进自身文化建设

大学图书馆要真正承担起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使命, 必须加强自身文化建设, 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图书馆组织文化, 并推进文化传承创新。一是创造优美的育人环境。一个优美、舒适、文雅、洁净的图书馆环境, 会对人的心理产生良好的影响, 读者会受到文化的潜在熏陶, 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举止, 提高自己的修养。因此, 图书馆应该细心布置内部环境, 开发各种环境与人的因素, 激发读者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热情, 感受文化的魅力。二是提高资源的服务能力。图书馆应做好服务工作, 根据不同时期对人才培养的不同需求, 与时俱进地选择吸收那些适合学校文化发展的社会精神文化成果, 不断调整、充实、丰富和发展, 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藏书体系, 以提供适应大学学科建设、科研水平提升的资源保障。三是提高信息化建设水平。现代化的网络技术早已经融入了文化的方方面面, 传统的信息交流方式已经演变为短信、微博、QQ群、校内网等各种社会网络平台, 图书馆要充分利用现代技术为师生提供全方位的、深层次的、人性化的信息服务, 利用网络技术为丰富多彩的大学文化生活提供全新的服务。

(二) 加快校园文化发展

大学图书馆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 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积极推动者,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首先, 图书馆作为一所大学的文化象征, 是人类文明的积淀和智慧的结晶, 蕴藏着丰富的人类精神文化产品和先进文化成果, 是师生的知识殿堂、精神家园。作为基础教育资源, 图书馆具有直接的教育与文化传播职能, 它通过对馆藏的各种文献资料的遴选、加工、集萃, 向读者提供文献信息服务, 满足师生对文献的各种要求, 为读者提供健康有益的精神食粮。其次, 图书馆作为一所大学的校园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结合体, 它不仅是收藏大量文献信息的资源库, 而且是校园文化的聚集地。教师的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学术交流, 以及学生的课外学习、资料查询、信息获得等活动, 大都是以图书馆作为空间场所和内在纽带开展的。再次, 大学图书馆作为学校教育的第二课堂, 已成为学生校园生活和精神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向学生传播知识的场所, 而且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 是课堂教育的继续与补充, 对学生发挥着巨大的价值导向作用、教育促进作用和精神陶冶作用。

(三) 推动社会文化繁荣

大学图书馆是建设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加强大学图书馆建设, 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 必将有力推动社会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一是大学图书馆的资源几乎涵盖了社会文化的方方面面, 为社会培养出需要的、有文化的合格人才作出了积极贡献。图书馆在校园文化中以其特有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 帮助师生实现了生活情趣社会化、道德规范社会化、价值取向社会化、知识技能社会化、政治社会化、角色社会化、人格社会化等多方面的社会化目标。二是大学图书馆在校园文化与社会文化的传承创新中起着桥梁作用, 使校园文化与社会主流文化不断交融整合, 给社会大文化的更新带来活力[4]。三是大学图书馆因为文献收藏与服务以及与各级地方图书馆的往来交流, 与出版业、新闻业等社会文化事业的密切合作, 直接或间接地推动着社会文化事业的发展和繁荣。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 2011-04-25.

[2]裴劲松.充分发挥高校图书馆在文化传承创新中的作用[J].中国高等教育, 2012, (10) .

[3]马洪波.浅谈信息时代高校图书馆的文化服务[J].科技情报开发与研究, 2004, (6) .

图书馆文化与大学文化 篇2

机电工程学院

班级:0908106

学号:XXXXXXX

姓名:XXXX

浅谈大学图书馆与大学生素质教育

【摘要】本文阐述了大学图书馆在大学生的素质教育中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对完善大学图书馆的工作以好地服务于大学生素质教育提出了建议。近年来,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并能适应21世纪需要的人才,已成为当前高等学校教育改革的热点。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的三大支柱之一,应充分利用其丰富的图书资料和深层次的信息服务,为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素质,培养新世纪的合格人才发挥应有的作用。

【关键词】大学图书馆 素质教育 大学生

一、素质教育及其教育理念

所谓素质教育,是指学校通过一系列有目的、有计划的环境影响和教育训练,使学生获得稳定的、能长期发挥作用的基本品质结构。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内容可概括为:文化素质教育、思想道德素质教育、身心素质教育、业务素质教育、信息素质教育。这五方面之间既相互渗透,又各有侧重点,德育教育重在培养高尚的思想品德,身心教育强调的是强壮的体魄和健全的心理,文化素质教育是通过对学生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的教育和学习,促使其文化知识水平和艺术鉴赏力不断提高,最终促进其综合素质的提高。信息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向全社会延伸并得以持续终身的保障,是信息社会的产物。素质教育有3个基本特点:

1、公平性,即面向全体,让每一位学生有机会接受教育、有机会得到发展。

2、合理性,即力求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

3、主动性,即让学生积极主动发展,培养学习能力(核心为自学能力)和开拓精神。

二、大学图书馆素质教育的优势

大学图书馆在其成长过程中发展和完善了自身的职能,这些职能使得她在大学中得以发挥独特而重要的作用,具体而言,大学图书馆有如下职能与作用:

1.大学图书馆具有保存文化遗产的职能

德国启蒙思想家莱布尼茨(GottfriedWilhelm Leibniz,1646—1716)认为图书馆是“全人类的百科辞典”和“一切时代的伟人对话的场所”,只有当每个学者能够迅速方便地查阅到以前有文字记载的全部成就时,知识才能真正进步。奥地利着名的思想家波普尔(KarlPopper,1902一)认为,如果我们人类所有的机器和工具都被毁坏了,而图书馆还存在的话,人类文明即可重建,如果图书馆连同机器、工具一起毁灭,人类文明的重建将是几千年之后的事了,正因为图书馆的存在使继承人类文化遗产成为可能。大学图书馆可以通过书评、推荐书目等活动指导学生的阅读,帮助学生制订自我完善计划,并使学生根据自我完善计划进行阅读。

2.大学图书馆具有文献保障职能

个体读者需求广泛多样,个人力量是无法满足这种需求的,只有建立公共文献收藏机构,通过图书馆来收集和提供文献,才能为读者的阅读需求提供文献保障。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的目的就在于此,大学图书馆依靠文献信息结构的不断完善、文献信息质量的不断提高来起到课堂伸延、扩大和深化的作用。大学图书馆具有传递信息的职能图书馆中蕴藏着丰富的文献,汇集着最新的科技成果,是重要的信息源,图书馆对大量的文献进行有序化的工作,并广、快、精、准地加以传递,加上因特网上的虚拟文库等使得学生能够不断接受最新科技动态。我国着名哲学家、中国国家图书馆馆长任继愈先生在北大发表题为《文化与交流》的演讲时说:“科学工作者离不开书,我希望大家能经常利用图书馆。现在社会信息越来越大,知识更新的节奏越来越快,新兴学科甚至二三十年更新一二次。抱残守缺就会掉队,为时代所抛弃”。

3.大学图书馆具有思想教育职能

图书馆里有医治灵魂的良药,那些经典文献和经典作家作品对人们的一生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作用,高尔基说:“读书这个我们习以为常的平凡过程实际上是人的心灵和上下古今一切民族伟大智慧相结合的过程”。

三、充分发挥高校图书馆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1.提高图书馆员的整体素质

在美国有这样~种说法,即在图书馆服务所发挥的作用中,图书馆的建筑物占5%,信息资料占20%,而图书馆员占75%。虽然这种说法的科学性和精确性还有待验证,但它却说明了人是图书馆发挥教育职能最能动、最活跃的因素,图书馆员的素质在图书馆服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高校图书馆是为教学、科研,为培养人才服务的学术性机构,它的服务对象是知识层次较高的读者群。现代信息技术带来了图书馆管理方式、工作重心、服务手段的重大变化,图书馆所需的人才正从“事务型”向“技术型”“专家型”转变,因此,图书馆员应通过各种培训形式,更新知识,从不同层面提高自身的素质,特别是要掌握计算机知识和网络技术,具备从网上获取信息和对信息进行鉴别、筛选及开发的能力,只有具备了过硬的业务技能、丰富全面的文化知识和开发创新的能力,才能得到读者的认可、信任、尊敬,达到服务育人的良好效果,让读者满意而归。

2.开设文献信息检索课

《普通高等院校图书馆工作规程》明确规定:“高校图书馆应组织力量,采用多种方式对读者进行系统的检索与利用文献的教育。”说明高校图书馆在素质教育中直接担负着一线教学的任务。“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图书馆应通过开设文献信息检索课和开办培训班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有关文献检索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培训,指导学生使用各类工具书、光盘检索、联机检索,使学生掌握文献检索的专业知识,能独立地进行手工检索和计算机检索,提高他们的信息使用能力。

3.改善馆藏结构

高校图书馆只有拥有了丰富的高质量的馆藏资料,才有条件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所以,高校图书馆应根据学校教学及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需要,改善馆藏结构,加强包括纸质文献和电子文献在内的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和文献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对已入库流通的图书,要及时剔旧,优化藏书结构,防止馆藏老化,提高馆藏质量。在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还要加强各高校之间的信息网络建设,实现文献资料的资源共享。高校图书馆不能墨守成规,要大胆采用现代高新技术加强图书馆的馆藏建设,更好地为大学生素质教育服务。

4.利用现代化技术开展多种形式的服务活动

高校图书馆是学生频繁光顾的地方,在图书馆建立一个有利于激发学生信息意识的环境,可对学生信息素质的培养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具体做法是:一方面,增加馆藏电子文献,建立电子阅览室,向学生提供计算机检索、光盘检索和多媒体阅览服务;另一方面,高校图书馆应借助网络化信息,开展多种高层次的信息服务,实现学生、教师和图书馆之间的互动,帮助学生从网上获取丰富的文献资源,培养学生主动搜集情报的意识,以更充分地利用图书馆。

5.学生参与图书馆实践的素质教育

图书馆是对学生进行课外素质教育的重要基地,是学生的“第二课堂”,学生通过参加图书馆管理工作,不仅能学到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本领,而且能加深对图书馆工作的认识和理解,使他们在各方面均有所得益和提高。每个学期学校可以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一些班级到图书馆劳动服务,分组轮流参与一些简单的分类编目、图书上架、信息加工、外借服务、阅读指导、旧书修补、新刊登记、报刊装订等业务方面的工作以及打扫环境卫生、搬运书橱桌椅等一些适量的体力劳动,并形成一整套考核制度,使学生在劳动中懂得一些图书馆知识,学会怎样使用图书馆,养成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爱护公物、尊重他人等基本品质,从而实现学生参与图书馆实践活动的素质教育功能。

6.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

图书馆文化与大学文化 篇3

关键词:图书馆文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图书馆作为学校育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阵地。高校图书馆文化对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科学分析图书馆文化的内涵和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价值,进而提出通过图书馆文化建设加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是当前图书馆文化建设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高校图书馆文化的内涵

图书馆文化是凝聚于图书馆这种特定分工组织中的文化精神、文化元素和文化影响,是“图书馆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为全体馆员所公认与共同遵循的工作目标和宗旨、价值标准、基本信念、理想和行为规范等”,是图书馆理念和图书馆精神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图书馆永葆生机与活力、创新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之一。在其自身发展过程中,图书馆文化逐渐形成了开放性、包容性、人文性等一系列特征。

(一)图书馆文化的开放性

1.服务理念的开放。《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共图书馆宣言》明确指出:“公共图书馆应该在人人享有平等利用权利的基础上,不分年龄、种族、性别、宗教信仰、国籍、语言或社会地位,向所有的人提供服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图书宪章》指出:“每个人都有阅读的权利。社会有责任保证每个人都有机会享有阅读的利益。”

2.服务内容的开放性。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传统的图书阅读已经远远不能满足读者的需求,数据处理服务、学科导航服务、信息咨询服务等已逐渐成为新形势下图书馆服务的主要内容。

3.服务形式的开放性。在构建开放性图书馆文化的过程中,图书馆采用流动图书馆、开架借阅、合作办馆等一系列服务形式,尽可能保证不同层次读者的阅读权利。

(二)图书馆文化的包容性

1.在构建自身文化体系的过程中,不同类型的文化都能得到发展。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都是图书馆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它们属于不同的文化体系,因而在规则、理念等方面明显不同,但是它们都可以在图书馆文化体系中得到弘扬,这恰恰彰显了图书馆文化的包容性。

2.对外来文化的兼容和同化。广阔的地域使文化呈现出不同的地域特征,不同的民族具有各种各样的民族特色,但是图书馆文化的包容性使得地域文化、外民族文化的价值观、理念都能在图书馆文化中得到体现,这既使图书馆文化的发展呈现出多样性,也丰富了图书馆文化的内涵。

(三)图书馆文化的人文性

1.物对人服务的人文性。图书馆的建筑、环境、布局的人文化使得图书馆的内在布置和外观给人一种美的感觉,展现了图书馆在弘扬博大精深的文化方面独特的人文优势。

2.人对人服务的人文性。创建和谐的工作学习环境、氛围,形成平等、自由、民主、宽容等处世观念,是人文性的直接体现。

二、高校图书馆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优势

图书馆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源泉之一。2002年,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中指出:“高等学校图书馆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履行教育职责和信息服务职能,为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人才,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服务。”作为人类先进思想文化传承中心的高校图书馆,是精神文明建设和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阵地,在学校整个育人体系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高校图书馆拥有非常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这些资源是人类数千年历史文化凝聚的精华,为高校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丰富的、高质量的信息内容对陶冶大学生的心灵、改善大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富兰克林指出:“读书使人充实,思想使人深邃,交谈使人清醒。”图书馆通过发挥馆藏文献信息资源的教育作用,奉献给大学生最好的精神食粮,对大学生进行爱祖国、爱民族的教育,使大学生从优秀的书刊里获得艺术享受,并受到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和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

良好的文化氛围、学习环境和高素质的馆员队伍为向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在高校的发展进程中,图书馆馆舍的建设日益受到高度重视并逐步得到改善,许多高校图书馆已成为高校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图书馆独特的建筑风格、空间形态、幽雅环境给人以浓厚的人文气息, 能陶冶人的情操。如此优美的环境深深吸引着大学生,既为高校图书馆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外部环境基础,也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氛围。高校图书馆拥有一大批受过图书馆学、信息管理学、汉语言文学、历史学、思想政治教育、英语、心理学等各种专业教育的高素质人才。他们熟悉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分布情况、馆藏结构,拥有扎实的工作经验、丰富的理论知识,对当代大学生的学习状况、思想状况和心理状况有相对深入的把握,能够有效地利用丰富的信息工具,为大学生提供各种类型的信息服务。因而,他们既是高校图书馆的主体,也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力资源保障。

三、高校图书馆文化建设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

图书馆馆员应当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大学生成才服务的观念。图书馆是高校的文明窗口,为培养人才服务、为学校的教学科研提供信息资源是高校图书馆的重要职能之一。图书馆工作人员应当具有较好的业务素质、较高的文化素养、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图书馆工作人员应该改变过去那种命令性、训诫性的语言,与学生建立平等、支持、尊重、理解、和谐、友好的师生关系。图书馆工作人员要以优良的文化素养、良好的思想品质,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协调发展,使之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此外,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布局的设置中应该时刻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必须时刻恪守为大学生服务的宗旨,主要体现在服务布局要体现服务至上、学生第一的思想,实现理解大学生、关心大学生、尊重大学生,不断满足大学生的多方面需求。服务布局设置要尽可能让大学生更容易获取图书等文献信息资源,高度重视公共信息资源及其获得手段的共享权,消除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不平等性,使信息资源能够让所有大学生共同使用。

牢牢把握住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既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机遇,也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新的挑战。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的主力军是大学生,通过网络可以真正地走近大学生。开展健康网络活动将会引起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巨大变革。在形式上,电子贺卡制作、网页制作、征文活动、新闻浏览等都会成为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在活动内容上,网络的更新速度快、容量大,通过健康的网络活动,大学生可以领略世界各国文化,快速掌握各种知识,充实自己的精神生活。

开展多种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积极主动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这是通过图书馆文化建设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最直接的途径之一。其具体形式有三种:第一,新生入馆教育。图书馆应有计划地对大一新生进行入馆教育,向新生介绍图书馆的历史、特点、设置、未来的发展等,特别要介绍如何利用图书馆,使学生能在大学四年期间学习更多知识。第二,开展专题讲座。图书馆应充分利用自身优势,积极配合学校的课堂教学, 聘请专家以专题形式对学生开展各种专题讲座。第三,举办一些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活动,如书展、书评等,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以重要纪念日或者重大历史事件为契机,配合图片等有关资料,举办专题展览;将具有较强艺术性、政治性的新闻图片经常展示在馆内厅堂走廊等处,让学生开阔视野,及时了解国内外大事,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总之,高校图书馆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之一,通过图书馆文化建设加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举措。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意识到,建设图书馆文化既是高校的一项长期的任务,也是广大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高校图书馆与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探析 篇4

校园文化的内涵和特征

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具体地说它是一所大学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师生员工共同积淀、传承和创造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 具有导向、引领功能, 教育与熏陶功能。校园文化是学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根基, 是大学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大学个性特征的显著标志, 也是广大师生员工共同的行为准则和价值体系。它是高校特有的文化现象。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以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为基本内容。其中, 校园物质文化是基础。它是校园文化的外在表现, 是师生在校园内从事各项活动时所处的物质环境。制度文化是保障, 是校园文化行为指南。它是高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在形成发展、完善过程中所形成的管理文化氛围。精神文化是核心。它是在学校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得到师生认同并自觉遵守的, 比较稳定的, 有其特有的价值观念、理想追求、道德要求、思维方式、情感方式、审美情趣、办学理念以及历史传统等。行为文化是根本, 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着力点和切入点。

图书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高校图书馆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基础设施, 是一所学校的文化象征, 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组成部分。它所体现的文献收藏、服务理念、建筑风格、设施设备与组织文化等诸多文化要素, 成为校园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结合体, 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积极推动者,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

1.图书馆是优秀文化的集散地。

高校图书馆是一所学校的文化象征, 是人类文明的积淀和智慧的结晶, 蕴藏着丰富的人类精神文化产品和先进文化成果, 是大学生的知识殿堂、精神家园, 它被誉为“知识的宝库”、“大学的心脏”、“学校的第二课堂”。作为高校的基础教育资源, 图书馆直接具有教育与文化传播的职能, 图书馆通过对馆藏的多文种、多类型、多载体文献资料的遴选、加工、集萃, 向读者提供文献信息服务, 满足学生对文献的各种要求, 把精神化成物质, 向读者提供健康有益的精神食粮。

2.图书馆是校园文化活动的中心。

图书馆是校园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结合体。它不仅收藏着大量的文献信息资源而且收藏着丰富的影音资料, 还有学术报告厅, 特藏馆藏等硬件设施, 使它理所当然地成为校园文化活动的聚集地。图书馆通过开展多种类型的读书活动, 如读书报告会、读书知识竞赛、座谈会、举办专家讲座等, 活跃读书氛围, 调动学生读书兴趣。图书馆融教学科研为一体, 教师的备课和教学、学生的课外学习和知识的积累巩固、科研课题开展、文化信息的获得和学术交流等, 众多与文化有关的活动都是以图书馆作为空间场所和内在纽带开展的。

3.图书馆是学校教育的第二课堂。

高校图书馆是大学生校园生活和精神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所面对的读者主要是为了学习。高校图书馆不仅向学生传播知识, 同时也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场所, 是课堂教育的继续与补充。发挥着巨大的教育作用, 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1) 价值导向作用。大学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任务, 就是重视培养大学生确立正确的价值观, 而人的价值观的形成, 主要是社会价值的内化过程, 主要是将反映了社会价值要求的学校价值内化为自我价值的过程。由于图书馆及其工作所体现出的校园文化, 是经过学校历史的积淀、选择、凝炼、发展而成的, 它反映了学校的最重要的价值取向, 从而起着价值导向的作用。

(2) 教育促进作用。高校图书馆为大学生提供了课堂教育所不具有的学习环境和场所, 学生巩固已学知识, 涉猎未知领域, 开发潜在智能, 锻炼实践能力, 凡此种种, 都可以在图书馆受到启发, 获得途径, 因而使求知欲望和课余生活的需要得到满足。由此可以看出, 图书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起着明显的教育促进作用。

(3) 精神陶冶作用。校园文化的作用在于通过生动、活泼、丰富的学习和文化活动, 使人学会主动摄取文化价值, 获得人生意蕴的全面体验, 进而陶冶自己的人格和灵魂, 以充实其生命的内容, 图书馆的这种指导和陶冶、规范作用, 既无影无形, 又无所不在。

构建图书馆核心价值体系, 服务校园文化建设

图书馆的馆藏资源、硬件设施、人力资源、服务和管理制度等五大要素共同构成了图书馆的核心价值体系。它是图书馆自身及学校整体发展的强大支撑力量, 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涵。图书馆应该主动研究校园文化的形成、发展规律, 有意识、有计划、有目的地培育建设自身的核心价值体系, 为创造高品质的校园文化做出贡献。

1. 发挥图书馆文献资源的优势, 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图书馆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和各种馆藏载体, 是校园文化活动不可缺少的精神文化资源, 支撑着校园文化的开展, 影响着校园文化建设的总体发展和质量水平。因此高校应充分认识到文献资源建设对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在文献资源建设中不仅要针对学校专业设置和学科发展建设馆藏, 同时也要面向校园文化建设的需求组织藏书, 有计划地把建设文献资源与创建校园文化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 形成整体效应, 建设一个适合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科学、合理的馆藏体系, 以此推动校园文化活动的有效展开。坚持思想性、科学性、针对性的原则, 定期调查了解读者需求, 有计划、有目的地采集各种信息资源, 无论是纸质资源、电子资源还是网络信息等资源, 都应进行严格过滤, 确保把优秀的、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及时地提供给大学生, 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高校要注重信息资源的开发, 利用各种方法和途径及时有效地开展馆藏推介, 通过开展有教育意义的活动使馆藏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要结合学校学科设置和专业特性, 有针对性地对互联网上分散的大量信息资源进行合理的重组, 建立网络资源分类导航, 形成教学信息资源平台, 提供给广大师生, 实现信息资源的充分利用, 为学校教学和科研服务, 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有力的保障。

2. 加强图书馆环境建设, 努力营造高品位的校园文化环境

环境能够塑造人、感染人, 是人个性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高校图书馆作为学生学习的重要场所, 良好环境建设尤为重要。图书馆的环境建设包括物质环境和人文环境建设。图书馆的物质环境包括建筑设计、设施布局、美化装饰、景观布置、外围环境等各种物化形态所体现出的环境氛围。图书馆的人文环境以良好的物质环境为依托, 蕴藏在物质环境之中, 在物质环境中得以体现。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一种生机勃勃、稳定和谐、健康向上的环境氛围本身就具有广泛的教育功能。”图书馆雄伟的结构、独特的建筑设计、宽敞的大厅、明亮整洁的读书空间、排列有序的图书杂志、宁静和谐的读书氛围、人性化的服务理念、健全的管理制度、强大的功能等, 营造了一个优美、清静、文雅、有序、催人奋进, 激励人向上的高品位的图书馆文化环境, 造就了一个启迪智慧、陶冶心灵的场所, 树立了图书馆美好的形象, 吸引更多的学生来图书馆学习, 使学生在这里得到心灵的净化、修养的提高、行为举止的规范等, 它能在潜移默化之中感染熏陶学生, 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高素质人才。

3. 加强队伍的整体素质建设, 发挥图书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育人功能

加强图书馆核心价值建设, 人的因素是关键, 是人在主动地支配和使用图书馆资源, 资源的价值只有通过人的作用才能得以发挥出来, 其效果也因人的作用而异。建设富有创新精神的图书馆员队伍, 是图书馆现代化建设的内在动力和保障。因此, 图书馆一定要加强馆员的思想素质、职业道德、业务素质、文化素质的全面教育, 提高馆员的整体素质。没有一支高素质的馆员队伍, 就不可能建设一种高品位的图书馆文化, 也就无法履行图书馆的教育职能。

4. 加强服务意识, 创新服务方式, 服务于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服务是图书馆的永恒主题, 是图书馆的核心价值, 是图书馆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高校图书馆必须时刻恪守育人宗旨, 在服务中树立“读者第一, 服务至上”的服务理念, 提倡主动、人性化的服务。以良好的形象、热情的服务、优雅的举止、负责的态度和文明的行为来影响学生, 达到服务于人的目的。图书馆还需创新服务意识, 提供多样化的高层次服务。图书馆可通过开展读者导读、读者咨询、书目推荐、图片展览、专栏宣传、馆办刊物、读者问卷、网络平台等, 把最新的知识信息传递给读者;通过开设“文献信息检索”课及各种电子资源讲座, 对学生开展信息素养教育, 培养读者的信息意识和获取利用文献信息的能力, 让学生了解数字图书馆的构成和使用, 掌握网络数据的结构及检索的途径, 带领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自由翱翔, 促进学生全面成长、成才;还可以不定期地组织多种形式的读者报告会、专题研讨会、征文比赛、书评、专家学者专题报告和学术讲座, 使大学生在活动中接受美的教育, 陶冶情操、增长见识, 使图书馆的育人功能在高层次的精神文化活动中得到最大发挥。

5. 加强图书馆规章制度建设, 发挥图书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阵地作用

图书馆规章制度是馆员和读者共同遵守的工作规程和行为准则, 是图书馆开展各项工作和进行科学管理的重要依据, 是一个图书馆办馆水平的具体反映。制度建设, 可以使图书馆的业务工作有标准, 有规范;可以使职工的行为有准绳, 努力有方向, 并且可使馆员对自己的行为有一定的约束力、监督力和评价能力;可以使读者的行为有秩序、有纪律, 对学生道德修养进行培育。可以说, 图书馆管理水平的高低, 直接取决于制度体系的完善与否和执行状况。

高校图书馆要发挥其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必须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 包括各种工作细则, 如文献资源建设的细则、文献编目的细则、电子资源管理的细则、流通服务工作规则等, 主要是让工作人员在工作中有章可循, 统一规范, 减少错乱、前后不一等现象;还包括让读者遵守的各种规则, 如文明读者公约、读者借阅规则、电子阅览室规则等, 这些为维持图书馆的良好秩序, 方便读者快速借阅书刊和利用电子文献都有重要保证作用。所以, 高校图书馆要根据实际, 制定和完善本馆的各项规章制度, 以确保高校图书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阵地作用。

高校图书馆是校园文化活动的重要基地, 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保障之一。探索和研究高校图书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有助于图书馆加强自身建设, 有助于高校系统地、有针对性地推进校园文化建设。

参考文献

[1]王邦虎.校园文化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0.

[2]黄懿斌.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与理性思考[J].湖南社会科学, 2005 (3) .

[3]吕莉媛.服务在图书馆核心价值体系中的位置[J].情报科学, 2008 (10) .

[4]刘正伟.图书馆文化的重塑与建设[J].图书馆管理与实践, 2004 (3) .

图书馆与文化经典阅读之我见 篇5

图书馆与文化经典阅读之我见

在知识经济和电子时代的今天,我们要提倡阅读文化经典.尤其要提倡阅读传统文化经典,是因为阅读经典已经成为当代社会的文化特色.图书馆作为文献信息资源、情报中心和科技文化中心以及广大读者学习的主要场所,该如何确定角色定位.是图书馆工作者思考与探索的问题

作 者:张素鹏 Zhang Supeng 作者单位:偃师市图书馆,河南,偃师,471900刊 名:河南图书馆学刊英文刊名:THE LIBRARY JOURNAL OF HENAN年,卷(期):29(5)分类号:G250关键词:图书馆 文化经典 阅读 见解

图书馆文化与大学文化 篇6

【关键词】大学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关系;作用;定位

所谓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也就是通过政府文化教育部门掌控管理,然后根据各个公益教育机构部门来为广大社会人民提供公共文化产品和资料服务,从而达到满足公众对社会公共文化需求目的的运行管理服务系统。在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单位中,大学图书馆是我国实施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事业的重要组成机构,也是推动我国文化服务事业不断前进的必要举措。近些年来,随着现代各种电子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数据信息更新传播速度的加快,大学图书馆慢慢被公众边缘化,尤其是现在的大学生们都更热衷于直接寻求网络的帮助,大学图书馆的公共文化服务职能也在不断弱化,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为大学图书馆找准其公共文化服务的方向,明确其定位,就成为推动大学图书馆进一步生存发展的重要任务。

一、目前我国大学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事业的现状及影响

大学图书馆作为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主要文化媒介之一,它基本依托于各大学高校,它主要通过传播大学精神和社会文化精神来影响并整合社会服务文化。在公共文化传播的过程中,大学图书馆文化服务基本都是偏向于文学性、深度性以及综合学科性。可以说大学图书馆主要起学术性和研究性的文化传播职能。

然而目前,我国几乎所有大学图书观都是针对校内学生展开文化服务,其相应的文化服务体系和流程也都限于本校学生,这种情况导致图书馆很多公共资源没有得到完全发挥。此外,我国教育部门以及大学领导对于大学图书馆的文化服务功能没有对其进行足够的关注和重视,使得大部分大学图书馆没有起到构建性的作用,也使得图书馆无法实现知识共享和自由。另外,我国部分大学图书馆里面的文化资料还不够充足,远远无法满足校内师生文化服务需求。这些都说明了我国现有的大学图书馆的公共文化服务职能还有待挖掘。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事业的建设步伐和质量,也阻碍了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的结构性职能。

二、大学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定位及发展

公共文化服务事业的建设是我国文化教育系列的重要文化项目,我国近些年来,也在大力加强大学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职能的有效发挥。大学图书馆有着基本的文化储备职能、文化传播反馈职能和知识转化职能,它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发挥的作用及其职能定位的明确有利于促进大学图书馆和我国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事业的稳步前进和繁荣。

首先,大学图书馆作为历史知识的传承者和文化传递的见证者,它隶属于我国公共文化知识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内容,在我国实行知识的民主化和全面化的文化服务过程中,大学图书馆也应当发挥其相应的文化服务功能。也就是说大学图书馆是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基本组成部分和内容。

其次,完善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面推进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事业离不开我国人民的共同努力和帮助,可以说这是一项人人有责的文化建设任务。而大学图书馆拥有着免费的、文化资料雄厚、知识集中整合等等优势,就更应该发挥其文化传播的特殊作用,因此促进我国大学图书馆文化传播服务职能的发挥,也就是促进我国公共文化事业的进步,大学图书馆的服务建设与公共文化服务事业的建设是相辅相成、利益与共的。

最后,提高我国大学图书馆文化服务质量,能够进一步加强我国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事业的发展步伐和服务效能。因此大学图书馆应当全面发挥其文化资料的高、精、深特点和优势,全面面向社会,满足公众各大研究学者们的专业需求,这也能促进大学图书馆对其自身的准确认识和其职能的精确定位。现代网络体系发展日益迅猛,在现在文化服务市场和公众文化需求下,大学图书馆也都将会全面开放化,资料共享化,这也为我国大学图书馆文化服务职能的发挥进一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事业是需要人们坚持不懈的执行下去的重大任务,而在新的社会文化发展形势下,大学图书馆组成联盟并准确定位其服务对象范围,全面优化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职能,扩大大学图书馆文化服务范围和专业深度,已经成为我国各高校领导的共识,与此同时,完善大学图书馆文化服务方法和体系,促进大学图书馆向着现代化、信息化方向发展,才能提高其公共文化服务质量,也有利于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事业的繁荣和昌盛。

【参考文献】

[1]赵晶莹.论大学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定位[J].图书与情报,2011(8).

[2]洪秋兰,柯平,弓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图书馆定位和发展分析[J].图书馆学理论研究,2011(2).

[3]许子媛.论图书馆联盟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定位[J].理论与探索,2012(5).

[4]张畔枫.图书馆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共建与双赢[J].兰台世界,2011(10).

图书馆文化与大学文化 篇7

关键词:大学生,传统文化,图书馆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力量源泉。随着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日渐成熟, 中国传统文化受到外来文化的强烈冲击, 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 应了解和重视传统文化, 承担起弘扬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重任,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一、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

(一) 西方文化对大学生传统文化认知造成冲击

在全球进程日益加剧的今天, 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多媒体时代。我国在国际化进程中, 西方的各种思想、价值观和文化通过网络平台基本上不受限制的在中国传播, 与我国传统文化进一步碰撞、交流和交融, 对我国传统文化产生了巨大冲击。由于近代中国的衰弱, 国人对西方文化有一种盲目的崇拜。传统文化在大学生的认识和观念中逐渐被淡化, 对一些社会问题认识过于简单和主观,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未来, 有同学认为全球化将导致传统文化衰微, 许多大学生对重阳节、端午节等中国传统节日表现不屑, 而热衷于圣诞节、情人节等西方节日, 西方文化中的个人主义、自由主义在部分同学中有较大影响, 这在客观上与我国传统文化中先义后利等思想相冲突。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迫在眉睫。

(二) 对传统文化认知较为客观, 对弘扬和传承传统文化有强烈的内心渴求

绝大多数同学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 对于当代中国社会具有重要作用, 在经济和文化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 有超过半数的同学认为未来走势不太乐观, 有些同学认为全球化和传统文化并不相悖, 新时代背景下的文化思潮与传统文化也并不矛盾, 应该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以新媒体为载体弘扬我国的传统文化, 这也凸显了当代大学生具有更现代的意识、更宽的视野和对于当前进一步弘扬传统文化强烈的内心渴求。最近央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及各地方台的汉字英雄、中华好诗词等节目的热播及中国传统节日的重提等, 反映了国人对传统文化回归的强烈愿望。

(三) 虽然对传统文化有强烈的内心渴求, 但更侧重于学习专业知识

近年来, 伴随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和社会就业竞争压力的增大, 大学生逐渐认识到没有过硬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 很难在社会立足, 希望通过大学学习来提高并不断完善自己, 大学图书馆里刻苦学习的身影多了起来, 可以说大学学风总体来讲是积极向上的。因此他们在专业课上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并注重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希望通过社会实践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而对社会主义理论等公共课积极性不高, 逃课现象比较严重, 很多大学已不再开设传统文化课程, 少数开设传统文化课程的学校, 也大多是作为一门公共选修课, 学生们主要是为学分, 而非为兴趣而学, 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不高。因此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传承和传播存在较大现实障碍。

二、以高校图书馆为依托弘扬和传承传统文化

(一) 以丰富的馆藏资源为依托, 弘扬和传承传统文化

高校图书馆拥有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 其中包括优秀传统文化馆藏资源, 这些都是校园传统文化教育可以有效利用的资源, 高校图书馆应重视整理并善于利用这些资源, 特别是善于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经过挖掘整理、陈列展览、绽放出灿烂的光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诉求体现在浩如烟海的巨著典籍中, 应充分挖掘高校图书馆的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并编制成书目, 对大学生进行阅读指导, 从而规范、影响、引导和熏陶大学生的精神操守, 帮助大学生有效识别良莠, 让他们自觉远离文化糟粕。高校图书馆应以丰富的馆藏为依托, 运用书目推荐, 文献导读、古籍书评以及文化经典讲座等一切可以运用的形式, 来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营造学习和阅读氛围。

(二) 以服务手段的创新来弘扬和传承传统文化

高校图书馆可联合学校社团, 精心组织、书目推荐、文献导读、古籍书评以及文化经典讲座等一系列导读活动, 以创新服务方式为手段, 积极引导大学生学习兴趣, 使他们内心对传统文化的强烈渴求转化为现实学习行为, 让大学生自觉接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例如, 高校图书馆可以开展各种形式的围绕中华传统文化主题的读书报告会、理论研讨会、学术交流会, 读书知识竞赛、演讲比赛、诗歌朗诵比赛和大学生辩论赛等;在端午节等传统文化节日时举办文艺汇演、展览会等, 以激发学习兴趣;利用图书馆文化活动周 (月) 等, 开展丰富多彩的中华传统文化系列讲座活动, 培养大学生成为有文化归属感的真正意义上的中国人。

(三) 以现代科技手段为支撑将传统文化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

作为教育机构, 高校承担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传播功能。目前, 许多高校教育功利性太强, 侧重于专业知识教学, 忽视了校园文化对大学生成长的重要意义, 校园文化能够给大学生最直接的感知, 也能够使之快速接受, 对大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塑造有重要影响。现代科学技术的日益成熟, 手机和互联网的普及, 使信息的传播更加方便和快捷, 为传统文化融入校园文化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通过校园网、3G和wifi技术, 可将传统文化知识和信息普遍传播, 让优秀传统文化净化大学生心灵, 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通过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让中国传统文化得到广泛的接受和传播, 高校领导应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对大学生人格的塑造和影响, 积极构建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思想的校园网络文化环境, 营造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网络文化环境。

三、结语

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建设者, 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中坚力量, 应具有先进的思想理念和较高的道德素质, 高校图书馆应以丰富的馆藏资源为依托, 以先进的技术手段为支撑, 创新服务方式, 推动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参考文献

[1]张健.基于中国传统文化视域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究[J].学理论, 2013.

[2]叶莉.高校图书馆推进中华传统文化传承研究[J].肇庆学院学报, 2013.

图书馆文化与大学文化 篇8

关键词:图书馆文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图书馆作为学校育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阵地。高校图书馆文化对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科学分析图书馆文化的内涵和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价值, 进而提出通过图书馆文化建设加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是当前图书馆文化建设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高校图书馆文化的内涵

图书馆文化是凝聚于图书馆这种特定分工组织中的文化精神、文化元素和文化影响, 是“图书馆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 为全体馆员所公认与共同遵循的工作目标和宗旨、价值标准、基本信念、理想和行为规范等”, 是图书馆理念和图书馆精神的主要组成部分, 是图书馆永葆生机与活力、创新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之一。在其自身发展过程中, 图书馆文化逐渐形成了开放性、包容性、人文性等一系列特征。

(一) 图书馆文化的开放性

1. 服务理念的开放。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共图书馆宣言》明确指出:“公共图书馆应该在人人享有平等利用权利的基础上, 不分年龄、种族、性别、宗教信仰、国籍、语言或社会地位, 向所有的人提供服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图书宪章》指出:“每个人都有阅读的权利。社会有责任保证每个人都有机会享有阅读的利益。”

2. 服务内容的开放性。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传统的图书阅读已经远远不能满足读者的需求, 数据处理服务、学科导航服务、信息咨询服务等已逐渐成为新形势下图书馆服务的主要内容。

3. 服务形式的开放性。

在构建开放性图书馆文化的过程中, 图书馆采用流动图书馆、开架借阅、合作办馆等一系列服务形式, 尽可能保证不同层次读者的阅读权利。

(二) 图书馆文化的包容性

1. 在构建自身文化体系的过程中, 不同类型的文化都能得到发展。

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都是图书馆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它们属于不同的文化体系, 因而在规则、理念等方面明显不同, 但是它们都可以在图书馆文化体系中得到弘扬, 这恰恰彰显了图书馆文化的包容性。

2. 对外来文化的兼容和同化。

广阔的地域使文化呈现出不同的地域特征, 不同的民族具有各种各样的民族特色, 但是图书馆文化的包容性使得地域文化、外民族文化的价值观、理念都能在图书馆文化中得到体现, 这既使图书馆文化的发展呈现出多样性, 也丰富了图书馆文化的内涵。

(三) 图书馆文化的人文性

1. 物对人服务的人文性。

图书馆的建筑、环境、布局的人文化使得图书馆的内在布置和外观给人一种美的感觉, 展现了图书馆在弘扬博大精深的文化方面独特的人文优势。

2. 人对人服务的人文性。

创建和谐的工作学习环境、氛围, 形成平等、自由、民主、宽容等处世观念, 是人文性的直接体现。

二、高校图书馆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优势

图书馆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源泉之一。2002年, 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 (修订) 》中指出:“高等学校图书馆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 履行教育职责和信息服务职能, 为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人才, 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 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服务。”作为人类先进思想文化传承中心的高校图书馆, 是精神文明建设和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阵地, 在学校整个育人体系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高校图书馆拥有非常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 这些资源是人类数千年历史文化凝聚的精华, 为高校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丰富的、高质量的信息内容对陶冶大学生的心灵、改善大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富兰克林指出:“读书使人充实, 思想使人深邃, 交谈使人清醒。”图书馆通过发挥馆藏文献信息资源的教育作用, 奉献给大学生最好的精神食粮, 对大学生进行爱祖国、爱民族的教育, 使大学生从优秀的书刊里获得艺术享受, 并受到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和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

良好的文化氛围、学习环境和高素质的馆员队伍为向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在高校的发展进程中, 图书馆馆舍的建设日益受到高度重视并逐步得到改善, 许多高校图书馆已成为高校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图书馆独特的建筑风格、空间形态、幽雅环境给人以浓厚的人文气息, 能陶冶人的情操。如此优美的环境深深吸引着大学生, 既为高校图书馆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外部环境基础, 也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氛围。高校图书馆拥有一大批受过图书馆学、信息管理学、汉语言文学、历史学、思想政治教育、英语、心理学等各种专业教育的高素质人才。他们熟悉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分布情况、馆藏结构, 拥有扎实的工作经验、丰富的理论知识, 对当代大学生的学习状况、思想状况和心理状况有相对深入的把握, 能够有效地利用丰富的信息工具, 为大学生提供各种类型的信息服务。因而, 他们既是高校图书馆的主体, 也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力资源保障。

三、高校图书馆文化建设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

图书馆馆员应当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大学生成才服务的观念。图书馆是高校的文明窗口, 为培养人才服务、为学校的教学科研提供信息资源是高校图书馆的重要职能之一。图书馆工作人员应当具有较好的业务素质、较高的文化素养、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图书馆工作人员应该改变过去那种命令性、训诫性的语言, 与学生建立平等、支持、尊重、理解、和谐、友好的师生关系。图书馆工作人员要以优良的文化素养、良好的思想品质, 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协调发展, 使之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此外, 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布局的设置中应该时刻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 必须时刻恪守为大学生服务的宗旨, 主要体现在服务布局要体现服务至上、学生第一的思想, 实现理解大学生、关心大学生、尊重大学生, 不断满足大学生的多方面需求。服务布局设置要尽可能让大学生更容易获取图书等文献信息资源, 高度重视公共信息资源及其获得手段的共享权, 消除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不平等性, 使信息资源能够让所有大学生共同使用。

牢牢把握住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网络是一把双刃剑, 既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机遇, 也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新的挑战。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的主力军是大学生, 通过网络可以真正地走近大学生。开展健康网络活动将会引起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巨大变革。在形式上, 电子贺卡制作、网页制作、征文活动、新闻浏览等都会成为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在活动内容上, 网络的更新速度快、容量大, 通过健康的网络活动, 大学生可以领略世界各国文化, 快速掌握各种知识, 充实自己的精神生活。

开展多种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积极主动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这是通过图书馆文化建设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最直接的途径之一。其具体形式有三种:第一, 新生入馆教育。图书馆应有计划地对大一新生进行入馆教育, 向新生介绍图书馆的历史、特点、设置、未来的发展等, 特别要介绍如何利用图书馆, 使学生能在大学四年期间学习更多知识。第二, 开展专题讲座。图书馆应充分利用自身优势, 积极配合学校的课堂教学, 聘请专家以专题形式对学生开展各种专题讲座。第三, 举办一些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活动, 如书展、书评等, 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以重要纪念日或者重大历史事件为契机, 配合图片等有关资料, 举办专题展览;将具有较强艺术性、政治性的新闻图片经常展示在馆内厅堂走廊等处, 让学生开阔视野, 及时了解国内外大事,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图书馆文化与大学文化 篇9

关键词:图书馆,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

如果说大学是知识的海洋, 大学图书馆就是这个海洋中知识含量最为密集的地区之一。大学生学习特别是文化知识学习除了课堂之外, 最主要的场所就是图书馆, 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时间是在图书馆度过的。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 没有图书馆就没有大学。任何一所著名的大学如果没有一个甚至若干个好的图书馆, 几乎是不可想象的。图书馆在大学生的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极其重要的。素质教育的内容十分广泛, 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文化素质教育、业务素质教育、身心素质教育, 信息素质教育等。这五方面素质教育既相互渗透, 有各有侧重点。思想道德素质教育重在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品德, 文化素质教育重点在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知识水平和艺术鉴赏能力, 身心素质教育旨在使学生拥有强壮的体魄和健全的心理, 等等。本文仅就图书馆在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作用谈谈自己的浅见。

一、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内容

教育部有关文件指出:“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 就是要通过一定的方式和措施, 使大学生在学好本专业的同时, 具有专业以外的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以及文化艺术等有关基础知识和基本修养。”一般来说, 大学生文化素质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1) 知识素质。现代大学生应当具有广博的知识, 社会更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 单一的知识结构已经难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理工科的大学生应当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以及艺术方面的知识。文科的大学生也应当掌握一些自然科学知识。

(2) 能力素质。现代大学生不应当只是死记书本知识的书呆子。他们的思维能力应当具有创造性, 应有较强的分析归纳能力, 较为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反应能力, 并且具有一定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3) 方法素质。方法是学习知识与培养能力的载体。方法的好坏、方法运用的如何, 直接影响到知识的学习与能力的培养。因此, 方法素质教育应当是文化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的内容。

(4) 语言素质。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 大学生掌握一门乃至几门外语是必备的文化素质, 否则将难以面向世界, 走出国门。同时也要加强中文包括古汉语的学习, 这是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寻求民族文化认同必不可少的。

(5) 仪态素质。仪态是指人在行为中的姿势和风度。仪态美主要是一种外在美, 它以高雅的气质、迷人的风度为表现形式。它既建立在一个人的内在美的基础上, 又准确的将其表现出来。

上述各种文化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仅仅依靠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不够的。实际上, 大学生在图书馆的学习对其文化素质的影响不亚于课堂。从某种意义上讲, 大学生在图书馆这种自主式的学习, 对其综合素质包括文化素质的潜在影响甚至可能超过课堂教育。

二、图书馆在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中的优势

图书馆在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中占有独特的优势:

1.…丰富的馆藏文献资料

根据2006年的统计, 全国高校图书馆文献的总馆藏占全国图书馆文献总藏量的50%以上。近几年来, 为了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 各高校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 程度不同地选购了大量的图书及各种文献资料, 并积极进行开发和利用。目前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料在全国图书馆文献总藏量中所占的比例与2006年相比应当有一个大的提升, 甚至可以说有了一个质的飞跃。除了大量纸质的图书资料外, 大学图书馆网络设施和情报交流技术也具有明显的优势。大学生在这里可以尽情畅游知识的海洋, 克服专业狭窄、文理分科、单一集中的教育教学方式所有的种种弊端。大学生在这里可以充分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成果, 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学生通过借阅书刊学习, 可以弥补课堂学习的不足以及课本知识的缺陷, 巩固甚至扩展专业知识, 了解所学专业的最新动态、最新成果;了解所学专业的疑难问题, 激发学生解决疑难问题的热情和积极性。

现在全国大部分高校图书馆已经形成了丰富的文献资源, 基本能够满足高校教学、科研的需要, 同时也为大学生进行文化素质教育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2.…安静舒适的学习环境

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 能熏陶人、感染人, 也能塑造人、改造人。因此, 要充分重视环境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经过近几年来的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 许多高校图书馆的硬件设施和管理水平都上了一个新台阶, 成为高校最为舒适、高雅的地方之一, 它对学生具有特殊的魅力。有人预测, 一个大学生在课堂上仅获取所用知识的10%左右, 90%的知识是在课堂以外获取的。图书馆可能是大学生在课堂以外停留时间最多的地方之一。大学生在图书馆的学习, 以自我选择、自我设计为主, 这样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选择自己要获取的知识, 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 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还可以锻炼学生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和利用资料的能力。这种自由开放式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气氛, 有助于学生形成健康稳定的个性特征, 挖掘与发展自身的潜力。这种个性化教育功能的实现, 有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三、图书馆培养和提高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应采取的措施

高校图书馆应当将文化素质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列入议事日程, 使文化素质教育能够融入图书馆工作的各个环节之中。

1.…提高藏书质量, 优化资源结构

一般来说, 大学图书馆的主要任务是满足本校各专业教学和科研的文献信息需求。有关人文教育的书刊容易被忽视, 这样的藏书体系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素质教育特别是文化素质教育的需要。因此, 应当优化和调整文献入藏结构。除根据学校教学科研任务采购图书以外, 要根据学生在学习能力、爱好、性格、志趣等方面的差异, 从新时期、新观念出发, 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为大学生采集大量思想健康、品味上乘、内容丰富多彩的书籍报刊和有关试听资料, 满足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需要。藏书既要突出重点, 又要兼顾一般, 从而使藏书结构趋于合理。对已经入库的图书, 还应当及时剔旧, 防止馆藏图书老化, 提高馆藏质量。

要加强电子出版物的入藏比例, 并注意收集和整理互联网上的信息。重视虚拟文献信息的收集、筛选, 把科学、实用的网络信息及时传递给学生。要借助网络化信息, 开展多种高层次的信息服务, 实现学生、教师和图书馆之间的互动, 帮助学生从网上获取丰富的文献资源, 培养学生主动收集情报的意识, 以便更充分地利用图书馆资源。要重视加强各高校之间的信息网络建设, 实现文献资料的资源共享。

2.…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

对于大学生而言, 大学生活首先要学会阅读、学会自学, 多读书、读好书, 通过读书来发现自己知识的不足, 从而激发求知的欲望;通过读书来理解世界, 理解人生;通过读书来陶冶性情、塑造人格。为了提高学生的读书兴趣, 图书馆可以成立专门的读书指导小组, 选出优秀的图书报刊及有关的信息资料, 展示在橱窗或者公共大厅内, 从视觉上吸引学生, 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最大的信息量。图书馆可以举办各种形式的读书座谈会、名著系列讲座、知识竞赛、专题辩论赛、有奖征文和研讨会等活动, 既能活跃校园文化生活, 也能使学生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 逐步养成读书的习惯。图书馆可以就某一热门话题、一首诗歌、一篇散文、一本经典名著、一部好电影, 组织学生鉴赏、座谈。学生就此提出各自的观点, 展开讨论。甚至可以采取辩论赛的形式, 让双方进行辩论。

图书馆应当特别注意开展丰富多彩的周末读书活动。一些学生对周末时间没有很好的计划, 把大量的时间消耗在打扑克、打游戏、逛大街上面, 网吧、舞厅等娱乐场所也是一些学生经常光顾的地方。图书馆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把学生吸引到图书馆来, 如举办周末“文艺沙龙”、“人文讲座”等, 使图书馆成为大学生周末课外学习与高尚娱乐活动的场所。这不仅丰富了学生周末生活, 也有利于大学生文化素质的提高。

3.…上好文献检索课, 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是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高校图书馆为此还应当承担一定的教学任务。《普通高校图书馆工作规程》明确规定:“高校图书馆应组织力量, 采用多种方式对读者进行系统的检索与利用文献的教育”。图书馆应当通过开设文献信息检索课程和开办培训班等多种形式, 对学生进行有关文献信息检索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培训, 指导学生使用各种工具书、光盘检索、联机检索, 使学生掌握文献检索的专业知识, 能独立地进行手工检索和电脑检索, 提高其信息使用能力。

文献检索既是一门理论方法课, 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实践课, 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应当主要通过检索训练的方式实现。让学生在检索实践训练中学习文献检索知识, 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可以使抽象枯燥的检索理论知识变得生动有趣, 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提高, 教学效果会明显改善。同时, 让学生在检索实践训练中学习文献检索知识, 又可以锻炼学生综合运用检索工具的能力, 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学术研究能力, 还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 密切跟踪学科动态,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与热情。

学校还可以安排一些学生到图书馆实习, 让他们参与一些分类编目、图书上架、信息加工、外借服务、阅读指导、旧书修补、报刊装订等方面的工作, 使学生在劳动中学得一些图书馆知识, 学会怎样利用图书馆。这种做法还能有助于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爱护公物、尊重他人等良好的品质。

中国政法大学图书馆多年来一直给本科生开设文献信息检索通选课程, 效果良好。图书馆还经常给研究生开设文献信息检索讲座, 效果也很好。如果有条件学校也可以考虑让图书馆给研究生也开设文献信息检索选修课, 许多研究生在本科生学习阶段没有学过文献信息检索课程, 有补课的必要。

4.…提高图书馆工作人员的自身素质

图书馆是一个特殊的服务部门, 以馆藏文献资料为依托, 通过工作人员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工作, 为学校的教学科研服务, 为大学生的素质教育服务。图书馆大量的文献信息资源, 其内容要靠图书馆工作人员进行选择把关, 这样才能优化图书馆藏资源结构。当前网络资源、文献资源纷繁复杂, 质量参差不齐, 需要进行分析、甄别、整合。这就对图书馆工作人员的自身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图书馆工作人员既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强烈的敬业精神和良好的个人素养, 又要有厚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较为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 还要具备相关的电脑网络知识等现代科技知识, 乃至一定的外语水平。这样才能在素质教育中为学生提供既健康向上、又新颖、独特、有价值的文献信息和图书资料。

高职院校图书馆文化与校园文化建设 篇10

一、高职院校图书馆文化的构成

高职院校图书馆文化是整个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深入研究高职院校图书馆文化对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图书馆文化是一个有层次结构的理论体系, 是以精神文化为核心, 伴随以制度文化、物质文化而构成的整体。

(一) 图书馆物质文化

图书馆物质文化是图书馆文化建设的基础性工作, 是图书馆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的客观存在的总和, 处于图书馆文化的最表层, 它包括馆容馆貌、馆藏文献、书架排列及文献排放、馆舍建筑、内外环境及职工物质生活状况等。图书馆的物质文化是精神文化的外在表现, 是图书馆文化的一种载体。

(二) 图书馆制度文化

图书馆制度文化包括图书馆的规章制度、奖惩制度、业务工作细则、部门岗位职责、图书借阅等各项管理制度, 它是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的中介, 精神文化通过这一中介层转化到物质文化层。合理的规章、科学的管理、严格的纪律是图书馆科学化管理的坚实手段和有力保证。

(三) 图书馆精神文化

图书馆精神文化主要指图书馆在运转和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用以指导图书馆开展服务活动的各种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 包含图书馆的群体意识和职工的工作作风、思想信念、道德情操、行为准则、服务哲学等, 它是内层文化。文化精神层深藏于图书馆内部, 是图书馆文化的核心和灵魂, 是图书馆职工共同遵守的价值标准和基本信念, 对物质层和制度层有着主宰和引导作用。

图书馆文化的三个层次是一个整体, 密不可分。没有物质层就没有生成文化的基础;没有制度层, 文化体系的形成就缺乏有力的支持与保障;没有精神层就没有核心和灵魂, 也就无从构建图书馆自身独特的文化。

二、高职院校图书馆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高职院校图书馆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向学生传播文化知识, 进行思想政教育, 是课堂教育的继续与补充。一个好的高校图书馆不仅要有效地服务于教学、科研, 同时要更能有效地服务于校园文化建设和校园文化活动。图书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着独特而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 教育辅助作用

课堂教学是培养全面发展大学生的基本途径, 是实现学校教育目标的主渠道。但我们的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不可能完全表达和囊括学生所必须具备的所有知识技能, 特别是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如果说课堂教学是学校组织的主要形式, 那么图书馆则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 图书馆是社会性的教育机构。图书馆教育不受地点、时间的限制, 方法灵活多样, 教育内容和教育对象十分广泛,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创造性和开拓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因而, 图书馆被誉为“没有围墙的大学”, 起着重要的教育作用。

(二) 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

高职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包括所学的专业知识、相关学科知识、思想道德、艺术修养以及社交处世能力, 即思想素质、文化素质、社交素质。这些素质的培养需点滴积累, 不能一蹴而就, 单一的课堂教学是不能完成的, 需要师生共同努力, 学校各部门紧密配合。高校图书馆的教育功能是多方位的、百科全书式的, 能为读者提供一种综合性的教育环境, 指导学生向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三) 精神陶冶, 文化宣传作用

高等院校是教育人、培养人的场所, 一方面, 读者利用图书馆能消遣多余的时光, 启迪智慧、陶冶心灵, 增加业余生活情趣。图书馆每逢特定节日或纪念日要组织各类活动, 利用板报、宣传栏等举办图书、图片专题展览活动, 对学生进行爱校、爱党、爱国教育;另一方面, 图书馆优美、整洁、有序的学习环境, 对置身其中的每个人有着培养审美情趣、陶冶道德情操和规范行为品德的作用。就书籍阅览而言, 除了文艺类图书能带来阅读的乐趣外, 各种专业的科普读物和真正有见地的或经典性的科学著作同样会给学生带来乐趣。就提供娱乐场地来说, 电子阅览室、美术展览厅、声像阅览室、室内音乐演奏厅等场地, 一方面通过名画、名片、名曲的展出、放映和演奏, 为学生提供各种新鲜、高雅的艺术鉴赏活动;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自己点播或创作演出、展出, 实现自我, 进行自娱自乐。

三、加强高职图书馆自身文化建设

(一) 加强图书馆物质文化层建设

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是校园文化最主要的来源, 能支持和服务于不同类型的校园文化, 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支撑着校园文化的开展, 影响着校园文化建设的总体发展和质量水平。在馆藏建设中, 突出高职院校特点, 依据校园文化发展的需求进行建设, 使图书馆馆藏文献的内容与结构最大限度地接近学院读者的真正需要。

1. 加强文献资源建设

文献资源建设主要指文献的分布是否满足学校各学科发展的需要, 文献经费分配是否合理。高职院校图书馆的经费有限, 加上近年来书刊价格上涨过快, 导致了图书馆新书的购买量减少。同时, 由于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 引起文献载体的多样化和数字化的发展趋势。电子出版物, 如磁盘、光盘、多媒体等非印刷型文献资源的出现, 改变了图书馆以往文献资源收集的方式和类型。文献资源建设是否合理可以从两方面来判断:一是指传统纸质文献的分配是否科学, 是否涵盖本学校的各学科内容, 经费分配比例是否合适, 更重要的是利用率的高低和流通率的大小;二是增加电子化出版物的存量比例。电子出版物有软磁盘、CD光盘、集成电路卡等, 其数量和品种增长迅速快, 学科门类齐全, 使用便捷, 深受读者欢迎。图书馆应加大光盘信息的投入, 提高光盘占有率, 优化资源结构。

2. 加强网络图书馆建设

信息网络化创造了一个全新的信息交流环境。网络信息内容丰富, 查询及时, 无需存储空间、载体, 用户足不出户就可获取所需文献。网络信息资源建设, 一方面是开发读者使用的信息资源, 如网上数据库的利用;另一方面是建设图书馆工作的信息网络, 借助于校园网、多媒体教学、电子阅览室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在网络环境下, 还应积极开展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服务, 馆际协作、资源共享已经成为图书馆业务发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3. 图书馆环境文化建设

图书馆环境文化是指通过图书馆建筑、布局、设施、绿化、美化、园林艺术、厅堂装饰等各种物化形态所体现出的环境氛围。图书馆明亮的阅览室、书库和现代化的电子阅览室、多媒体报告厅等等, 本身就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净化高职学生的心灵、提高文化修养、规范举止行为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 图书馆要将环境建设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提高高职学生的素质发挥其独特的育人功能。

(二) 加强图书馆文化制度层建设

科学合理、和谐统一的图书馆制度文化一经形成, 对每个馆员和读者都具有约束、激励作用。不断建立健全图书馆文化的制度层, 既是图书馆各项工作正常运行的有效保证, 也是协调图书馆内外关系和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的有效措施。

完善的制度层主要包括四个部分: (1) 人事制度, 要保证全馆正常高效运转, 用制度的方式, 规定图书馆人员数量、任用、考核、晋升办法等; (2) 考勤考绩与奖惩制度, 建立符合本馆特点的考勤考绩与奖惩制度, 激发职工工作热情, 调动工作积极性, 对于违犯制度的予以惩处, 形成压力, 达到规范行为的目的; (3) 日常业务管理制度, 包括编目、典藏剔旧、文献借阅、文献保护、安全卫生制度等。业务管理制度的完善与否, 是衡量图书馆业务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尺; (4) 设备维护与使用制度, 高职院校建校历史一般较短, 设备较先进, 建立设备维护与使用制度, 定期维护, 合理使用, 有利于设备保护, 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图书馆文化制度层的建设中, 制度只是外因, 仅靠规章制度的制订与完善是不够的, 增强职工的民主权利意识, 鼓励职工积极自觉参与图书馆发展目标、工作计划、管理方案与制度的制订, 从而使这些目标、计划、方案与制度, 充分体现图书馆职工的意愿, 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职工工作积极性与创造性。

(三) 加强图书馆精神文化层建设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图书馆还没形成较好的精神文化, 馆员在心理状态上存在着很大的离心力, 对图书馆缺乏正确的认识;学生对图书馆也缺少了解。加强图书馆文化精神层建设任务十分艰巨。

1. 加大图书馆的宣传力度

高职院校的图书馆每过一段时间就有新书上架。如不做好新书陈列、导读工作, 读者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一架一架地去找寻需要的新书;如果没有了解新书的主题和意义, 不知道对自己有何用处, 读者也不会刻意去寻找新书。图书馆只有加强宣传的力度, 让读者充分了解馆藏动态, 才能提高文献利用效率。另外, 图书馆还应主动为读者提供参考工具书, 为学生推荐英语、计算机等级考试的辅导书和资料等。抓住图书馆学生社团组织, 协调图书馆与读者的关系, 及时在读者中宣传图书馆的馆藏动态, 及时向图书馆反馈读者的信息需求, 使图书馆的工作能有的放矢。

2. 开展丰富多彩的读者活动

现代高职图书馆不能停留在传统的服务模式上, 被动等待学生借书, 应想办法吸引读者到图书馆来, 以充分利用馆藏资源。这就需要根据实际情况, 经常开展一些读者活动。 (1) 在新生中开展用户教育, 让新生了解图书馆的馆舍布局、馆藏情况、借书方法和规则, 图书馆的各项规章制度, 各种书刊资料的特点和其使用办法, 以及怎样使用图书馆目录, 使新生尽快熟悉、利用图书馆; (2) 主动为高职学生的实习、科技发明、论文写作提供咨询服务; (3) 定期举办读者会、图书展览会、图书评论会等, 以激发读者的兴趣, 提高阅读能力, 活跃学校的学习气氛, 提高图书利用效率; (4) 针对当前青少年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差的特点, 进行敬业精神教育、吃苦耐劳适应性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 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有利条件。

3. 改变读者服务模式, 注重服务质量。

“读者第一, 服务至上”是图书馆人坚持的信念, 读者的需求永远是图书馆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多元服务是当前图书馆的特点和趋势。若要吸引读者, 满足读者日益增长的需求, 就要开展多角度的服务。

总之, 加强图书馆的文化建设, 倡导积极健康的图书馆文化, 为师生创造一个催人奋发的文化氛围。通过健康文明的图书馆文化的构建, 为校园文化的建设做出贡献, 使师生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摘要:高职院校图书馆文化是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环节和组成部分, 是课堂教学的继续和补充, 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着独特而不可替代的作用。加强高职图书馆文化建设应从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个层面着手, 注重文献资料和网络建设, 通过人事、考勤等制度建设保证日常工作的有效进行, 同时, 还应倡导积极健康的图书馆文化, 给师生创造一个催人奋发的文化氛围。

关键词:高职院校,图书馆文化,校园文化,文化功能

参考文献

[1]傅俊.刍议新时期图书馆文化引导功能[J].图书馆杂志, 2000 (10) .

上一篇:多媒体时代的电视经营下一篇:无轨胶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