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特产网络营销思考

2024-08-18

地方特产网络营销思考(精选十篇)

地方特产网络营销思考 篇1

关键词:地方特产,网络营销,问题,对策

一、引言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 网购已成为一种时尚, 一种潮流, 一种商业趋势, 人类正步入网络经济时代, 网络化将成为经济发展的一大趋势。就我国而言, 据统计, 截至2014 年底, 我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到3.61 亿, 增长率为19.7%;网民使用网络购物的比例从48.9%提升至55.7%;中国网购市场交易规模达到2.8 万亿元, 增长48.7%;网购交易额大致相当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0.7%。我国许多地方特产虽然知名度和美誉度很高, 但是生产经营现状却是多而乱, 小而不强, 不少特产企业缺乏系统完善的营销理论指导, 致使营销策略缺乏独特性, 成为制约它们发展的重要因素。随着互联网技术和物流网络的快速发展, 地方特产逐步走出产地, 走向全国各地市场, 甚至走向世界。然而, 很多地方特产的整体营销水平还处于十分初级的阶段, 还没有能够乘上网络营销的“东风”。

二、地方特产网络营销存在的问题

(一) 缺乏独特的营销观念。很多地方特产企业是由家庭作坊发展演变而来, 缺乏对市场、传播、营销等相关概念的深刻理解, 对市场的变化反应不敏感, 固守“酒香不怕巷子深”、“俏姑娘、粗布装”等的传统观念, 不传播、不美化、不思考、不提升, 几十年如一日, 销售同一种产品, 缺乏创新;同时, 产品开发没有结合当地独特的文化及自然资源, 导致新产品开发没有卖点, 新产品的生命周期缩短。

(二) 缺乏成熟的网络营销环境。目前, 我国网络营销发展虽取得了惊人的进展和良好的效果, 但在其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制约因素:一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 一二三线城市网络基本覆盖, 但是农村互联网没有完全覆盖;二是网络安全缺乏保障, 尤其是网络支付安全难以保证;三是商家和消费者的观念仍较落后, 不敢尝试新事物;四是物流配送能力不强, 物流配送效率有待提高;五是网络营销环境不规范的现象仍比较突出, 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健全。

(三) 缺乏独特的营销策略。许多特产企业的市场开拓力度不够、信息渠道不宽、对市场营销的认识还比较片面, 往往把市场营销简单等同为一般的推销, 缺乏设计分销渠道的能力, 很多特产企业缺乏对渠道的设计决策能力, 缺乏对渠道的有效控制和管理, 营销手段落后。此外, 很多特产企业在产品包装上存在问题, 包装简陋, 品位不高;包装偏离特产所代表的文化;包装没有及时跟进消费需求的变化。

(四) 缺乏独特的网络营销人才。不少特产企业的营销管理者并非由专职人员承担, 他们缺乏系统的营销理论知识及营销管理应有的素质与能力。因此, 特色产品的质量、形式及策略创新等都受到严重制约, 造成特产缺乏特性, 多年一贯制, 落后于需求步伐等现象。

(五) 缺乏独特的品牌。一部分特产的品牌形象没有经过专业设计, 仅有文字, 没有图形等视觉形象, 或者沿袭几十年前的设计, 这种设计已经老化到不能代表产品的地步。视觉化品牌形象的缺失正成为特产形象发展的障碍。

三、地方特产企业网络营销对策

(一) 建立特色品牌。首先, 要做好特产品牌形象设计。特产企业欲占据有利的市场地位, 必须导入品牌形象整体设计, 特别是视觉标示, 包括商标、名称、包装等是个性化品牌的基础, 必须给消费者以冲击力, 准确传达企业的独特形象。特产产品在进行品牌形象设计的过程中, 需深入挖掘产品的地域环境特色和历史传统文化内涵;其次, 设计独特的网络推广与宣传手法。由于产品、生产者、经营者和市场的特殊性, 特产的推广与宣传也应与一般的商品有所不同。进行形象推广与宣传的时候, 可多方面、全方位地借助公司官方网站、搜索引擎、网站广告、SNS社区、贴吧、电子邮件、微博等方式进行宣传。在具体操作上, 与当地的风俗民情、地理资源等元素相结合也不失为一种好策略。

(二) 建立较为完善的网络营销环境。首先, 完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进一步加大互联网的覆盖面, 普及互联网的相关知识;其次, 改变商家的经营观念及消费者的消费习惯, 不断鼓励他们尝试新鲜事物, 自觉遵守网络交易规则, 维护健康的网络交易环境;再次, 由于网络营销与物流配送密不可分, 因此加大物流的配送能力, 增加物流的配送网点, 扩大物流网点的覆盖面;最后, 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法制化是建立良好的网络营销环境的关键因素之一。尽管我国已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法律法规, 如《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条例》等, 但这些法规主要是针对网络本身的, 关于网络交易、网络支付等方面的法律法规较少。另外, 我国目前的经济合同法还没有网上交易合同的内容, 网络消费者和经营者的权益难以得到全面的保护。因此, 我们应吸收和借鉴国际上比较成熟的经验, 建立并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对网络交易进行规范, 确保网上交易的安全, 树立企业和消费者的信心。

(三) 开发特色新产品。首先, 开发具有特色的产品文化内涵。特产背后代表的是一种文化。若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 消费者在购买特产时, 更看重特产背后的价值。特产企业可以深度挖掘产品的地域文化或者历史文化内涵, 找到消费者和企业产品的共鸣点。如洛阳全福食品有限公司从盛唐饮食文化入手, 以牡丹花为切入点, 开发出极其代表洛阳文化特色的盛唐牡丹饼, 一上市就成为洛阳人和外地游客馈赠亲朋好友的佳品;其次, 创新产品形式。解决特产产品品种单一、功能简单问题, 根据市场需求, 不断进行产品创新。还有创新包装策略, 选择与产品相匹配的包装, 突出产品独特性。

(四) 创新营销渠道策略。地方特产企业应拓宽营销渠道, 重视网络分销渠道的建设, 把建立与不断创新分销渠道视为企业开拓和占领市场的重要环节。通过分销渠道聚集众多分销商, 充分调动分销商的营销积极性, 充分利用分销商的营销资源, 化单点营销为网面营销, 形成协同效应, 不仅可以快速提高销量, 还能迅速提高特产的知名度和占有率, 有利于品牌的塑造。

(五) 培养一批优秀的网络营销人才。特产企业要想在市场上获得更好更快的发展, 必须立足现实, 全面、正确地分析自身的优势和劣势, 打造一支具有网络营销知识的营销团队。网络营销人才是综合性人才, 具备网站建设、网站策划、整合营销、网站广告等技能, 是网络经济中的稀缺人才资源。正是因为网络营销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 所以为了适应社会实践变化的要求, 必须注重网络营销人才的培养, 做到循序渐进、与时俱进。要在日益激烈的营销竞争中出奇制胜, 特产企业不仅要网罗营销人才, 还要通过各种途径培养优秀的网络营销人才, 提高在职员工的业务能力, 打造一支高素质的营销专业人才队伍, 突破传统固有的营销观念, 在产品开发、品牌建设、渠道建设上创新, 为企业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赵丽梅.基于消费者网购影响因素的电商网站营销策略探讨[J].商业经济研究, 2015.30.

[2]梁瑞仙.我国农产品网络营销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山西农业科学, 2015.12.

[3]李杰平.电商时代的体验式营销[J].北方经贸, 2015.11.

地方特产网络营销思考 篇2

[关键词] 地方高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一、人才培养模式的概述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为受教育者构建什么样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及怎样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人才培养模式一般具有综合性、特殊性和概括性的特点,回答“培养什么样人才”和“怎样培养人才”这两个基本问题。每个人才培养模式都有特定的组合形式、操作原理和運作方式,有特定的指向目标。就具体操作而言,它包含专业设置、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培养方案、培养途径等几个要素。就某一所高校而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又可分为两个基本层次:全校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某一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包括:办学指导思想(业务方向、服务领域、优势与特色的确定等方面);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的规格、层次、类型);培养途径、专业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具体的教学管理方式等等。

地方高校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应适应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的需求。高等教育作为人类的高层次教育,不同类别、不同时期、不同层次的高等教育,其培养目标不同,各个地区在生产力发展水平、生产力结构、地理环境、发展战略及优势、发展方式和途径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导致各地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质量要求的差异;产业结构及地理环境的不同,会直接影响不同地区的高等学校的科类结构;经济的发展战略和方式的差异,也会对高校专业设置产生重要影响;由于其历史、层次类型和所处地区不同,各地高等学校的校风、学风和文化氛围也各具特色,在推进全面素质教育时,必须强调和利用自己的特色,培养出有本校特色的人才。因此,地方高校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要根据国家方针政策、地方经济建设的需要和学校自身发展条件来确定办学指导思想,主动适应并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在教育思想、培养目标、人才规格、课程设置、培养过程、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改革,以本地区的需要为依据,不断调整与地方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的关系,培养多种层次、多种类型、多种规格的人才,以满足社会多方面的需求,在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中求得专业自身的发展,办出特色。

二、地方高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中国加入WTO,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日益加快,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对市场营销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传统的重知识轻能力、重传承轻创新、重单一型轻复合型市场营销人才培养模式,已远远落后于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作为与地方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地方高校,担负着为地方培养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的重任。因此,如何立足于地方经济建设发展的战略高度,审时度势,与时俱进地改革市场营销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摆在地方高校市场营销专业的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笔者拟就地方高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1.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设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改革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首要任务是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目标是高校对所培养人才基本规格的原则规定,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主要依据。合理设计人才培养目标,对于明确教育方向,建立教育制度,确定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组织和管理教育活动起着决定性的指导作用。

地方高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重点是为本地区经济建设、科技进步、社会发展服务,其人才培养目标,应该根据21世纪经济社会发展对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的规格要求,根据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对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要求来确立。与此同时,也要立足高校自身的办学思想、专业布局、师资条件、学生特点等来确定的专业口径对专业或者专业大类的培养目标进行定位。并且在业务方向、服务方向、人才类型与质量等方面,都应适应本地区的需要,充分体现人才培养的地方性。

一般来说,地方高校的市场营销专业应以培养高级应用型市场营销人才为主,同时培养少量的研究性人才。因此,在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上,应根据国家的“宽口径,多方向”的专业设置的指导思想,进行“拓宽专业,分流培养”的教学改革实践。

2.以拓宽口径、加强基础为思路,构建市场营销专业的课程体系

人才培养模式和专业拓宽面的调整,必须落实到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手段上来,这是构建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内容。实施宽口径分流培养,核心的问题是拓宽专业口径,增强专业和学生就业的适应性。因此,课程体系应围绕拓宽专业、加强基础进行构建。

(1)加强基础。①专业基础课程要宽。拓宽基础,就市场营销专业而言,就是让学生不仅打好数学、英语的基础,也要打好社会科学基础,同时要打好工具性学科的基础,使学生具备发展知识、发展思维、发展创造能力所需要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于地方高校来说,根据区域社会发展对应用性、复合性人才的知识、能力结构要求,市场营销专业基础课程的选择可根据“拓宽基础面,夯实基础层”原则,按宽口径的二级学科工商管理设立专业基础平台课程体系比较适宜。②基础课程提供的理论、知识、技能要坚实,并有相当的深度。基础科学是专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本科教育的基础课程应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只有高度重视基础教学,才能保证人才的基本规格和质量,适应现代经济社会急剧变革时期的就业的需求和学生进入研究生阶段的学习需求。③教学内容应当以基础性内容为主。也就是说,课程的内容应加强包括工商管理的基础知识,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应以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为主。培养口径宽、适应性强的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必须加强经济数学与统计学、运筹学、管理学、市场营销学及市场调查与预测、消费者行为学、外语以及相关学科等知识的基础,并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基本素质的培养。

(2)设立多而灵活的应用方向课程。不同的行业,不同的部门,不同的职业,不同的岗位,对人才的知识和技能都有特殊的要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在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的双向选择中,双方都希望获得最佳选择。对于地方用人单位来说,他们希望选择到既具有较强适应能力的通才,又具有一定功力、能够随时上岗的专才性的毕业生。因此,地方高校的市场营销专业方向课的设立要考虑到人才培养既有较强的职业适应性又有一定的职业针对性。为了适应社会的需要,课程体系必须设立多而灵活的应用方向课程,在课程设立上应当形成一个宽基础、多方向的专业课程结构,并且专业方向要多,比如,市场营销专业就可以设立市场营销策划、产品营销、服务营销、物流管理等多个方向备选,并根据社会对人才需求的短期(1至2年)预测,及时调整专业方向,灵活而主动地适应社会对各种市场营销人才的需求。

(3)课程内容要优化。课程体系能否整体优化,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取决于对课程内容的精选、重组、整合与凝炼。课程内容是动态的、开放的,随着市场营销的学科发展,新的学科知识取代旧的学科知识是一种必然的趋势。因此课程内容的选择要灵敏地反映出知识和社会的进步,要把学科发展的最新成果渗透到课程中去。课程内容的选择不仅要以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为出发点,更要以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向为着眼点,在保持课程内容的基本知识、理论、原理一定稳定性的基础上,体现出先进性、适应性、科学性,把广度和深度很好地结合起来。

3.以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为核心,强化市场营销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

对于地方高校来说,实践教学是培养应用性人才、复合性人才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必须通过一系列高质量的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训练,才能够得到有效的培养。实践性教学的质量如何,对学生毕业后就业的上岗适应能力和换岗应变能力的关系甚大,影响甚深。因此,只有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才能更好地适应本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的要求。但是,尽管多年来我们一直强调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强调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由于各种原因,实践教学仍然比较薄弱,尤其是地方高校,由于经费投入不足,质量滑坡的现象更为严重。目前地方高校的情况大都是:实验经费缺乏、实验人员不足、实验手段落后、实验课开出率低、实验质量不高。又比如,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途径。但同样存在着经费投入不足、实习及地脆弱、教学质量不高等问题。上述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的关链因素之一,应引起高度的重视。

当前,对于地方高校来说,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课程建设,应求质保量,即追求质量的提高,保证有足够实践教学时间。同时,扩大地方高等学校的开放度和社会化,加强校内实习基地建设,开展横向联系,与企业事业单位联合办学,建立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的基地或联合体。

除此之外,对于市场营销专业而言,还可以利用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科优势,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和大学生社会实践训练计划,如举办创业设计大赛、营销策划大赛、模拟商务谈判、产品推销大赛、市场调查报告大赛等竞赛活动,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等,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增强学生毕业后的适应能力。

4.以人为本,改革教学管理体系,以满足市场营销专业各类学生的需求

(1)重视个性化培养分级教学。分级教学、因材施教,是探索人才培养模式的突破口。对不同基础的学生按不同的层次编班,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对基础较好的学生,重在兴趣培养、加强能力培养和思维训练,为更深层级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对基础一般的学生则重点要求理解各门课程基木概念,掌握基本技能,完成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力求能让他们顺利完成大学学业。

(2)满足学生发展的实际需要分流培养。针对拟考研的学生,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同时加强英语综合训练、数学综合训练、专业基础综合训练,夯实基础,为考研做准备;针对拟毕业后就业的学生,设置专业方向和专业对口的课程,使这部分学生在保证宽口径、厚基础的同时,多引导这部分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在某一领域或专业方向有所特长,以适应社会需求“多元化”与就业岗位“专门化”特点,为参加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3)完善弹性学习机制疏通渠道。实行学分制管理,学生可以自己安排学习计划,提前完成规定学分,可以提前毕业,未能在标准学制内完成学业可以延期毕业。

5.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市场营销专业教师队伍的创新能力

教师是办学的第一根本。就市场营销专业而言,因其专业的特点,对教师队伍的要求有其特殊性,通过我们的教学实践发现,地方性高校在培养高级应用型营销人才的过程中,其中的一个瓶颈是缺乏大量的“双师”人才。所谓“双师”人才,就是既是具备教学理论功底的教师,同时,又是具备实践能力的技师。因此,如何提高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师队伍的创新能力也是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而培养人才、吸引人才、使用人才是地方高校市场营销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的三个关键环节。

(1)在培养人才方面,要通过鼓励教师自身学习与高等学校培养相结合,在自身学习上,高等学校可以出台一些政策,引导教师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不断接受新思想、新技术和新方法,探索自己所研究领域内更前沿的知识和独特的教学风格。在教师培养上,一是把德才兼备的中青年教师送到国外学习访问培训或与国外高校联手培养或把国外专家请入校园做重点指导;二是强化外语培训,对40岁以下的教师分批送出校外进行外语培训,在有限的时间内,部分课程用外语授课,逐步实现双语教学;三是通过校企合作,项目带动的方式,鼓励专业教师多参与企业的各種营销策划和咨询等工作,密切专业教师与社会、企业之间的联系,做到教学和实践的良好的互动。总之,通过各种方式,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提高地方高校办学的核心竞争能力。

(2)在吸引人才方面,重点是制定好高等学校的改革建设发展规划,以事业留住人才,吸引人才;加快人事制度改革,以待遇留住人才,同时制定更加优惠的吸引人才制度,实施“人才工程”;创造宽松、和谐、真诚的校园人际环境。

(3)在使用人才方面,要发现人才,进而用好人才;把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人用在不同岗位发挥作用;另外,敢于打破常规,破格选拔学术带头人和拔尖人才。

(4)加强管理方面,教学管理是高等学校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建立和完善配套的师资队伍管理机制,从严规范管理,是教师队伍建设的根本保证。例如,可以设置不同比例的关键岗位,保证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探索教师挂牌授课制度,学生自主选择授课老师,对教师队伍管理实行考核、聘任、流动一体化等管理。

参考文献:

[1]陈向军郭奉元: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职教论坛,2003,(24)

[2]李淼淼等: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深化地方高校教学改革[J].辽宁教育研究,2004,(5)

地方广电网站向网络电视台发展思考 篇3

目前中国网民数已到3亿, 互联网的渗透率和覆盖率与日俱增。中国的网站数达到287.8万个, 网站得到快速发展, 互联网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舆论宣传阵地。

随着广播电视事业和多媒体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 多媒体节目内容的传送已得到实际应用, 特别是视频网络技术的成熟, 催生了网络电视台的发展。

2 网络电视台定义和发展前景

2.1 什么是网络电视台

人们对“网络电视台”这一概念有很多共识, 也有许多分歧。原来主要的是指电视台网站或视频网站。2009年后, 网络电视台是一种基于互联网技术, 聚合现有电视台节目、媒资库内容和海量的互联网内容, 通过互联网、有线电视网、无线传输网和宽带网、移动网向电脑用户、电视用户和手机用户, 提供全新互动节目的新媒体平台。网络电视台将电视台的音视频制作能力、内容资源和互联网的信息服务能力融合, 并将这些融合的新内容和新业务通过广播网、互联网、IPTV和移动通信网络推送到电视、电脑和移动终端上。

2.2 网络电视台的发展前景

简单地说, 网络电视台是一种新媒体, 是一个以社会化网络平台为基础、向网民提供丰富的视频资源与信息的综合性大型网络互动平台, 将个人中心、社区、博客等应用融入其中。用户无须登录即可收看全部视频, 但成为注册用户便可拥有炫酷空间、结识更多好友、与其他用户分享精彩视频等等。网络电视台是继报纸、电台、电视台之后出现的, 以互联网为载体的媒体形式, 其主要特点是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互动性强。

以上海网络电视台为例, “上海网络电视台”网站呈现出一天内所有时段、所有频道的节目菜单, 以时间为纵轴, 以频道为横轴, 这种被称为EPG的节目菜单形式, 在欧美国家数字电视发展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用户可以收看电视直播, 可以回看7天内的所有节目, 可以通过选择EPG菜单上的时间点来选择所需要的节目, 可以直接在播放框上拖拽时间轴“快进、快退”, 还可以通过“搜索、点播”将传统电视节目单转变为自己的个性化编排。上海网络电视台还提供即时互动功能, 用户可以一边看电视, 一边在播放框旁边的聊天室里“评论节目”、“分享电视”, 同时还能将喜欢的视频截成任意片段, 直接发给好友分享。

3 发展网络电视台的必要性

随着新媒体对受众不同的、个性化需求的满足的提升, 尤其是当互联网正在以绝对优势吸引受众的眼球的时候, 传统的广播电视媒体意识到了危机, 也意识到新媒体的优越性, 开始大力发展网络平台, 与新媒体进行合作, 通过新媒体的技术手段, 新旧媒体的共同发展。总之, 广播电视为了满足受众的需求、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发挥自身的内容优势, 一定要发展新媒体。

2009年3月份, 国家广电总局发布2009年广播影视科技工作总体要求, 对新媒体领域提出了如下要求:加快网络广播电视等新媒体发展;利用互联网、通信网等新渠道, 积极开展网络广播、网络电视、IP电视、手机电视等新业务。

2009年5月中央领导同志到绵阳广播电视台视察, 并提出地级台改革试点, 探索建立网络电视台。

新媒体的发展, 是广电发展的重中之重。当传统的广播电视传播手段无法满足受众的丰富需求时, 我们迫切需要建立一个基于IP网络的多媒体网络音视听综合应用平台。

4 地方广电网站现状 (以绵阳广播电视台的绵阳城市信息网为例)

绵阳城市信息网 (www.my216.com) 是绵阳广播电视台主管的官方新闻网站, 由广电网络公司投资十余万元建立, 初期主要任务是为内网客户服务。网站经过多年发展, 在2006年底从数据部分离出来, 设为公司中层部门机构, 开展对外宣传和信息化服务工作。网站现有总编辑一名、执行总编辑一名、前台设计两人、程序员一名、网管四人。2007年初经过三个多月的努力完成了城网改版, 开通图/文新闻、视频新闻、魅力绵阳、政务、民生、中介、教育、论坛、博客等网页, 并开通新浪绵阳站 (www.sinamy.com) , 两大网站每天上传新闻信息500余条。2007年底, 网站建立小型演播室, 开办有《访谈》视频栏目并与人民网、央视网、新浪城市联盟建立了横向联系。绵阳城市信息网已经成为绵阳的门户网站。

绵阳城市信息网作为广电网站承担新闻宣传与正确舆论导向职责, 发布的新闻具有权威性, 但是不能像商业媒体那样舆论导向随性, 所以商家不太愿意投放广告, 网站的赢利渠道难觅。网站要想有长久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必须应该有自己的核心内容, 通过突出核心内容来吸引用户。

那么什么是广电网站的核心内容呢?广电网站具有政策优势——《网上视听节目传播许可证》。绵阳城市信息网在2005年已经充分认识到视频对网站重要性, 视频是广电网站的的生命力, 在2005年就申办了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2008年申办了影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随着政策的调整, 牌照已逐渐变成一种稀缺资源。

5 网络电视台未来发展趋势

大型视听网站实力都很强大, 有着庞大的注册用户群和很好的用户口碑。而对于地方广电来说, 在硬件资金实力等方面上我们无法和那些大型门户网站竞争, 所以地方广电网站不能盲目追随。我们要充分认识到网络电视台与网站关系——资源利用。以绵阳广播电视台为例, 可以利用绵阳城市信息网现有资源组建绵阳网络电视台。绵阳城市信息网是绵阳广播电视台主管的官方新闻网站。十年经营已经成为绵阳门户网站, 拥有强势的点击数率, 服务面宽, 信息量大, 日点击达数万人次。绵阳网络电视台具有四大优势资源:硬件资源、人力资源、客户资源、品牌资源。绵阳网络电视台如果能很好的利用现有资源, 就可以大大降低网络电视台的运营成本。

绵阳网络电视台运营思考:网络电视台是一个新生媒体, 正处在起步探索阶段, 需要时间和实践去完善, 没有现成的运营模式可以参照学习;只能利用广播电视母体的资源, 有效整合网站的现有资源, 增添必要的软硬件设备和人手;打造绵阳本地人关心的网络电视台, 内容以本地化服务为根本, 以视频广告的方式寻找盈利空间, 并乘机大力发展相关业务。

6 结束语

随着新媒体对受众不同的、个性化需求的满足的提升, 尤其是当互联网正在以绝对优势吸引受众的眼球的时候, 我们应该提前意识到新媒体的优越性, 从现在开始大力发展网络平台, 与新媒体进行合作, 通过新媒体的技术手段, 提升自己的竞争力, 事实证明, 这样的做法, 确实促进了新旧媒体的共同发展。

摘要:本文简要叙述了在新兴媒体蓬勃发展的今天, 地方广电网站该如何发展, 并以绵阳广电城市信息网为例, 就地方广电的网站与新媒体网络电视的发展进行了一些分析和探讨。

特产食品的“特色”营销 篇4

特产食品是地方特色食品,为当地人所自豪,并为广大消费者所喜爱,比如北京烤鸭、南京盐水鸭、金华火腿、东坡肉、周村烧饼、天津大麻花、西湖龙井等。然而,现今特产消费群体日渐呈现越来越少的消费趋势,特产食品俨然像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尽管特产食品经常是名声在外,但特产食品的企业品牌却鲜有响亮。出现这样的局面,原因何在?消费者认可地域品牌而对产品品牌缺乏认知,企业应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特产食品的消费特点

一个地方的特产之所以称为特产,必然是依赖于某一个或多个优势。地方特产必须明白自身优势来源,这是特产食品进行“特色”营销与战略选择的前提。特产食品可以分为两个市场和三个消费群体,两个市场是特产地市场、特产地外市场,三个消费群体是特产地的本地顾客、来特产地消费的外地顾客、特产地外市场的外地顾客。

特产食品的依赖优势。其一,城市地位优势。德州扒鸡之所以比符离集烧鸡、道口烧鸡、沟帮子熏鸡名气大,是因为山东德州地名比安徽符离集、河南道口、辽宁沟帮子地名大。北京烤鸭比德州扒鸡有名,也得益于北京是我国的文化、政治的中心。其二,口味特色优势。食品有着鲜明的口味特色,比如菏泽单县羊汤、德州扒鸡、肥城蜜桃等。其三,资源独有优势。有些特殊的资源是当地才能拥有的,比如西湖龙井,当地的茶叶生长环境是别的地方无法复制的;又如崂山矿泉水,崂山的水也是其他地方无法复制的。其四,历史典故优势。有一些特产是源于历史悠久或让人印象深刻的典故,比如东坡肉、叫花鸡等。

特产食品的消费群体。当地消费者对地方特产通常有自豪的情感在里面,特产存在于其生活之中,是作为地方特色进行对外交流的媒介,更是作为对外交往的礼品来看待,比如德州人招待外地客人要用德州扒鸡,走亲访友要送德州扒鸡。外地消费者在特产地的购买行为不能形成重复消费,因为特产一般在其他地方不常见,所以外地消费者多是出于尝鲜的目的及买正宗的想法而购买的,但是,这种消费心态却不能使顾客形成持续的消费行为。消费者在出差或旅游时购买特产食品作为馈赠亲朋的礼品或纪念品,一般不会进行二次购买,这也意味着在特产地,特产食品每次面对的外地顾客,都是一波又一波的新顾客。

特产食品的购买习惯。在特产地外,消费者在选择和购买地方特产时,首先看重的是不是这个地方产的,而不是这个地方的哪个企业产的。也就是说,消费者对特产食品只存在模糊的认识,往往离特产地越远,这种认识就越模糊,这种状态导致消费者往往只看重地域品牌,不太看重企业品牌。消费者的这种心态直接导致特产生产企业的品牌营销观念不强,产业化程度不高,小作坊与大企业并存,在这种情况下,每个特产企业都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

特产食品的营销模式

特产食品的营销模式有三种:礼品营销模式、旅游品营销模式、日常食品营销模式。不同的营销模式针对不同的消费人群,特产食品的推广手段和重点是不一样的。

礼品营销模式。礼品营销模式的目标顾客是特产地市场的本地消费者。目前,很多特产的大部分销售额来自礼品市场,作为地方礼品,当地群众对特产产品是有自豪感的,但这种自豪感不能在其他地方的消费者身上进行复制。特产作为礼品时,消费者是会重复购买的,以送给不同的亲朋,企业所面对的更多的是老客户。这种战略的关键是赢得顾客的重复购买,营销重心要放在品牌建设上,目的是使企业品牌成为人们送礼的首选。在运用礼品战略时,企业可以适度有针对性地扩大特产的地域定义,从而扩大特产的目标市场群体,比如从某一城市特产扩大到省级特产,甚至是中国特产。目前许多地方的土特产面临着信任危机,鱼龙混杂,所有品牌都声称是正宗的,而在消费者眼里却没有区别,甚至都持有怀疑的目光。比如德州扒鸡,德州产的扒鸡都可叫德州扒鸡,德州牌扒鸡、傻小二牌扒鸡这些正宗的德州扒鸡和其他上百家的小作坊共享特产品牌,被消费者混为一谈,很多消费者根本不知道该买哪一种,也不知道自己买的是哪一种。同样是山东的企业,龙大粉丝在品牌建设上就比较成功。龙口粉丝是我国优质粉丝的代名词,在20世纪90年代,粉丝行业暂时没有领导者。1996年“龙口粉丝,龙大造”的广告在中央电视台投放,当时竞争对手没有任何广告,于是观众记住了龙大品牌,龙大成了行业霸主,龙大粉丝成为龙口粉丝的代表和领导者,结果消费者买粉丝首选龙大品牌,龙大从此拥有了一大批忠诚的消费者。

旅游品营销模式。旅游品营销模式的目标顾客是来特产地市场消费的外地顾客。外地人在旅游或出差过程中,旅游购物是其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人们总是希望购买一些旅游纪念品馈赠亲朋好友,同时旅游纪念品也能勾起人们的美好回忆。作为旅游品时,游客更喜欢价格便宜、包装小的产品,这样既便于携带,也可以把特产分给更多的亲朋分享,而购买支出又不会太多。旅游品战略的关键点是渠道建设,要尽量增加特产在渠道的曝光率和上架率,同时也要重视旅游购物网点的建设,以增加企业品牌曝光的机会。旅游品战略往往容易使特产陷入“价格战”与“低档化”运作之中,但是企业绝不能为了降低价格而牺牲产品质量,这样做只会导致特产食品的整个地域品牌声誉受损。由于旅游品对于消费者来说是异地购物,所以携带是否方便、质量和售后服务有无保证、消费者承担的风险是否高,都是企业应该注意的问题。为了降低购买风险,消费者会更愿意选购个头小、价格低、易携带的特产,企业面对和接待的可能大多是新客户,所以“广铺货”是旅游品战略的现实选择。但对于重视品牌建设的企业来讲,如果能从游客开始旅行之前就对消费者进行特产品牌导入,让消费者先入为主,解决消费者的信任问题,是企业摆脱价格战的最好选择。

日常食品营销模式。日常食品营销模式的目标顾客是特产地外市场的顾客。我们把日常食品笼统地分为餐桌食品和休闲食品,餐桌食品的竞争对手是猪耳拌黄瓜、火腿等,休闲食品的竞争对手是薯片、火腿肠、瓜子、牛肉干等。日常食品战略是摘掉特产标签,跳出特产围栏,对其进行重新定位,把食品由地方特产重新定位成休闲食品或餐桌食品等日用消费品。王老吉之所以红遍全国,就是打破了凉茶的广东地域特性,赋予了产品让更多人接受的“败火”特性。德州扒鸡在更多的省市收到欢迎,是因为其打破了礼品的概念,让人们接受它是日常餐桌的一道佳肴。因此,日常食品战略的关键是新的定位和诉求是否能为消费者所认同,是否让更多的消费者在日常生活中去接受。

特产食品的营销策略

特产食品的领导品牌往往有广告支撑,顾客的

指名购买率大,跟随品牌不愿或无力投入广告,顾客的指名购买率小。由于领导品牌和跟随品牌在资金实力和行业地位上的不同,在推广特产食品的时候,其营销策略也是迥异的。

品牌塑造。由于外地消费者本身对特产食品和品牌就是一知半解,所以在外地消费者眼里,特产食品在外包装上只要有明显的特产地名称,比如东阿阿胶的“山东”、“东阿”,龙口粉丝的“龙口”;有明显的特产食品名称,比如德州扒鸡的“扒鸡”,龙大粉丝的“粉丝”;有精美的包装,最好透明,食品有可见、可信的几个特征,基本就是正宗的。鉴于此,跟随品牌往往走的是浑水摸鱼路线,在包装上除具有以上特征外,其他包装元素会尽量与领导品牌相似。因此,领导品牌更应增强产品的可识别性,千方百计地增加顾客指名购买率。

包装设计。地方特产名称是地方共有品牌,通常规定区域内的所有企业都可使用,大集团必须与小作坊共享地方特产名称。西湖龙井、金华火腿、东阿阿胶等,这些名称是不能被某个企业独享的,可以被众多企业共同使用。即使领导品牌以特产地名称注册了商标,也无法避免其他企业打擦边球。那么,企业品牌与地域品牌在包装的呈现上会遇到一个问题:是突出企业品牌,还是突出地域名称?特产食品目前在包装上大致有三种形式:第一种是大地名,小品牌,即特色食品名称字很大,企业和品牌的名称很小;第二种是小地名,大品牌,即特色食品名称字很小,企业或品牌名称很大;第三种是大地名,大品牌,即特色食品名称和企业品牌名称都占据醒目位置。这三种包装的目的是不一样的,第一种是重在借势,第二种是重在塑造自己的品牌,第三种是借势和品牌塑造并重。跟随品牌通常采用的是大地名,小品牌的策略,按这个思路,领导品牌应该是采用大品牌,小地名的策略。但这样做其广告支持要跟得上,否则消费者会认为你这个品牌不具有正宗的特征,因此大品牌选择折中的品牌名称和特产地名称同样显著标注的策略是相对最安全的。

地方特产网络营销思考 篇5

目前广播电视设备琳琅满目, 尤其是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 当前主要的过渡方向是由模拟设备转向数字化设备。然而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又该选择什么样的配置与设施与之匹配, 是电视台工作人员需要思考的问题。另外现在以网络化和数字化为核心的技术发展迅速, 试想若是电视台的技术革新赶不上技术发展的速度对电视台市场的冲击是可想而知的。因此, 要想使电视台在信息化社会中不落伍就必须积极应用信息化技术, 完善技术革新。

二、现阶段电视台数字化网络化的进程以及必要性

1. 地方电视台数字化进程

首先, 研究数字化要求我们的工作人员必须深入了解什么是数字化, 数字化技术能给我们带来什么进步?数字化是借助数字设备将模拟信号变为数字信号, 从而在信号的处理、存储和传输的过程全部改为数字信号。与传统的模拟系统相比较, 成本相对较高, 但是数字系统功能和性能较好, 而且带来了更多的制作手段。在这一转化过程中, 设备和系统的改造是核心内容, 需要在工作的各个环节不断的引入数字设备和数字系统, 从而达到全面改善的目的, 最终的目标是提高电视台节目的质量。

但是, 对于大型电视台来说, 淘汰原有的模拟设备购置新的完整的数字设备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然而对于地方性的小型电视台来说, 用一大笔资金来购置新设备是很棘手的问题。一方面要面对更新换代的大潮, 必须购置新的数字设备, 另一方面, 财力问题, 巨额资金无法承担。因此, 如何用现有的资金把数字化技术运用到电视台中来, 是地方台应当谨慎考虑的问题。

2. 地方电视台网络化进程

网络化是建立在数字化基础上的共享技术, 即网络是由数字化设备以及数字系统和各个环节的总和, 也可以说是电视台网络化是电视台自身生存发展的需要, 没有网络的共享数字化建设就没有任何意义, 借助高速发展的网络系统将电视节目传递到千家万户。然而网络化发展的进程中存在两方面亟需解决的问题, 其一, 网络化监控系统和监控处理力度不够, 此前的网络运行及维护方法已不能满足数字化进程的要求, 所以应重视网络系统的可控制、可管理性。其二, 网络安全问题, 目前虽然采取了一些成熟的技术来保障网络安全问题, 但是难免缺少安全规划和必要的管理措施, 并且网络安全还关系到电视台的正常运行, 因此, 保证网络安全是一项重中之重的工作。

3. 电台数字化网络化建设的必要性

经济发展而发展的必然产物, 因为随着经济的发展, 人们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 数字化网络化应运而生。数字化能够保证图像和声音在传输的过程中保真度, 提高传输质量。因此数字化系统标志着未来电台技术的发展革新的方向。虽然数字化发展的过程还存在没有通过技术难关以及成本较高的问题, 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技术成本的问题都将会解决。在电台网络化方面, 将制作好的节目通过网络这一媒介显示在荧屏上, 实现节目的录制与节目播出的一体化效果。地方电视台的数字化及网络化建设应提高管理效率、自动化效率以及节目的质量等。

三、电台数字化与网络化改进的初步设想

1. 技术设备改进与财力矛盾中成长

针对上面提到的问题, 需要解决技术设备改进与资金不足的问题。比如, 有的电视台在考虑要抓住时机进行电台的转型。由于一些地方电台的条件有限, 不具备足够的外部优越条件, 所以此时就需要主观决定何时是投入资金的正确时期, 以此用最少的资金带来最大的经济效益。技术层面上看, 成熟的技术和资金许可是决定数字化进程的重要条件。首先, 成熟的技术除技术处理和设备系统之外, 最重要的也是必不可少的就是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即技术素养的提高, 所以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问题就是提高技术人员的学习能力, 使之能够在技术上熟练应用。资金的许可主要靠相关政策的解决。综上所述, 电台数字化进程一方面要培养技术人员, 另一方面要解决资金问题, 根据实际情况购置相应的设备。

2. 数字化网络化建设要保持先进性以提高效率

一方面, 电视台数字化网络化建设要注意网络安全, 实用可靠, 保持先进性, 因此我们在选择设计技术方案的时候要优先选择先进的技术方案, 完善数字化系统。另外在数字化网络化系统的各个环节, 如存储技术、传输技术、网络技术、系统结构、软件应用方面都必须确保先进性、实用性。另一方面, 虽然地方电台部分环节完成了数字化的转换, 但是从整个工作流程上看并没有改善, 尤其是整个工作的大环境。我们应该重视流程的优化, 根据工作流程的需要设计选择合适的技术方案, 以此来提高节目的制作效率。因此, 我们需要在提高工作效率上下工夫, 努力改善工作环境, 提高工作的效率。只有这样, 才能随着电视台事业的发展不断对方案进行调整, 满足未来电视事业的发展、产业运营及技术发展的需求。

3. 未来数字化网络化的任务和目标

在今后的工作当中, 应以工作效率为中心展开, 注重工作流程与工作环境的优化改善, 逐步实现先进性和高效率的节目制作。根据数字电视的发展需求, 保证节目传输的质量, 这样一个系统性的工程, 只有端到端的数字化才能保证节目质量能在用户端得到完整体现。因此, 我们需要完善数字化质量系统, 来全面体现数字化的价值, 如果我们的工作得不到用户的完全肯定就不能说获得了完全的成功。并且随着数字电视业务的需要建立相应的技术支持系统, 另外这些业务的需求和技术系统的构成, 可能会与传统的电视有较大的差别。总之, 未来数字化网络化技术的发展过程中, 我们需要认真总结数字化改造的经验, 并深入探讨深层次的数字化的问题, 在此基础上思考未来的技术系统的构建。广播电视网络化的建设是一个艰巨且漫长的过程, 所以只有我们明确广播电视网络化建设技术和方式方法, 对广播电视数字化网络化发展明确任务目标, 最终才能达到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四、结语

面对电视台数字化网络化这样一个大的课题, 从设计规划到具体措施都有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 特别是数字化设备的更新换代问题, 如何进一步的深入探讨数字化技术的应用、改善工作环境, 是我们近期需要考虑的问题也是关键性问题。技术人员认真规划和稳妥实施是数字化进程能够顺利开展的基本保证, 我们要通过对技术发展方向的深入探讨, 为下一个阶段的数字化信息技术工作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徐国斌.谈广播电视网络化建设及发展展望[J].科技信息, 2012,

[2]高洪玉郝黎明.电视台数字化方案探讨[J].山西电视台, 2000,

地方特产网络营销思考 篇6

图书馆是知识和信息传递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大规模应用,图书馆的自动化系统管理模式已经取代了旧的图书管理方法,逐渐形成了以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网络技术为平台的新型图书管理系统。(1)湖北省地方戏曲、戏剧作为湖北省重要的艺术文化,加强对于湖北省地方戏曲、戏剧图书的管理和研究,对于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有着重要意义。

1 湖北省地方戏曲、戏剧及此类图书的发展情况

湖北的地方戏曲、戏剧是中国戏曲、戏剧中特色较为鲜明,成就较高的。不仅历史久远,种类丰富,为中国的戏曲、戏剧文化的发展也起到了重要作用。湖北的地方戏曲、戏剧种类丰富,大概有20多种,其中成就较高的有汉剧、黄梅戏等,地方特色十分浓郁。湖北地方戏曲、戏剧的多元化发展引领了国内戏曲、戏剧的发展。目前,中国的戏剧已经越来越受到世界的广泛关注,2006年湖北的地方戏曲、戏剧被列为具有保护价值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2)在国家的支持和湖北省政府的推动下,近些年来湖北的地方戏曲、戏剧不仅有了发展,也有了许多创新,取得了许多艺术成就。

随着湖北省的地方戏曲、戏剧的繁荣发展,湖北省地方戏曲、戏剧类的书籍方面也取得了一些成就,涌现了许多知名的戏剧作家,在戏曲、戏剧文学上做出了极大的贡献。针对于湖北省地方戏曲、戏剧图书的管理工作对于传承和发扬湖北省的戏曲、戏剧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引入先进的图书管理系统能够优化湖北省地方戏曲、戏剧的图书管理工作。网络技术在湖北省地方戏曲、戏剧图书管理系统中的应用也为湖北省戏曲、戏剧图书的管理工作带来了发展。

2 网络技术在湖北省地方戏曲、戏剧图书管理系统中的应用

我国的图书管理系统是上个世纪中期才开始逐渐发展起来的,因此国内的图书管理技术也相对较弱。但是国内的图书市场十分有潜力,因此促使国内的图书馆开始借鉴国外的管理模式和引进先进的软件系统开始对国内的图书管理系统进行数字化改革。到目前为止,信息技术、网络技术都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在图书管理系统方面的应用也逐渐成熟起来。(3)因此,网络技术在湖北省地方戏曲、戏剧图书管理系统中的应用也是湖北省地方戏曲、戏剧图书馆发展的需要。网络技术在湖北省地方戏曲、戏剧图书管理系统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应用于湖北省地方戏曲、戏剧图书的购销、借阅管理系统。图书馆的书籍是流动的,旧的书籍要被新的书籍取代,新的书籍畅销时需要大量买入,受人喜爱的书籍也会经常被借阅。对于一个图书管理员来说,这些繁复的工作具有庞大的信息量,是图书管理工作的难题。在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应用之后,一切工作变得简单、快捷。无论是图书买入过程的监控,订单的确认和下达,图书的借阅和归还信息都能够通过图书管理系统显示出来,而且能够随时管理,并生成各类的账目和资料信息。同时拥有用户权限的管理员不仅能够在图书馆中进行工作,也能够在家中通过网络连(下转第235页)(上接第203页)接图书馆的管理系统进行操作,方便、快捷。

其次是应用于湖北省地方戏曲、戏剧图书的分类、检索、编辑管理系统。图书管理人员需要按照湖北省地方戏曲、戏剧图书的各个类别、内容进行分类整理和录入,通过系统生成可以让用户自助检索的目录。网络技术不仅能够支持图书馆内部的书籍查询与筛选,还能够支持外部用户通过互联网查询和筛选图书目录,寻找自己喜欢的地方戏曲、戏剧图书。为读者提供借阅图书的参考和依据。(4)这就使得读者能够通过网络随时随地查看湖北省地方戏曲、戏剧图书的新书出版、热销书籍等情况,掌握这些图书的新动态。

第三是应用于湖北省地方戏曲、戏剧图书的电子书籍阅读、订购等。湖北省地方戏曲、戏剧图书馆需要与时俱进,不能够墨守陈规。纸质的书籍和电子书籍能够相互补充,占有更大的市场份额,吸引更多的读者。(5)读者还能够通过互联网,直接购买或者阅读图书馆中的书籍,不仅方便了读者阅读,也减少图书馆内部读者的数量,减轻了图书管理员的工作负担。网络技术的应用不仅优化了图书管理的模式,也减轻了图书馆承载客流量的压力。

最后是应用于湖北省地方戏曲、戏剧图书传播和推广。宣传和推广湖北省地方戏曲、戏剧文化乃至中国的戏曲、戏剧艺术不要从单一的角度进行,多元化的传播途径能够更好地实现戏曲、戏剧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网络技术的应用大力推动了湖北省地方戏曲、戏剧的传播,让国内乃至世界上喜欢中国传统戏曲、戏剧文化的人能够清晰地了解它的内涵、文化和发展,能够让更多的人欣赏湖北省的地方戏曲、戏剧。

总之,网络技术的发展带来了图书行业的繁荣,重视网络技术在湖北省地方戏曲、戏剧图书管理中的应用,不仅能够为图书馆的管理工作带来便利,为图书馆创造更多经济收益,更加重要的是能够为湖北省地方戏曲、戏剧文化的发展提供新的方向和不竭的动力。

3 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的获取和传播途径也不断变宽。湖北省的地方戏曲、戏剧的传播和发展离不开这些信息渠道,图书馆作为传递和存储知识和信息的重要场所,是传播戏曲、戏剧文化的重要途径。随着网络技术在湖北省地方戏曲、戏剧图书管理系统中的应用,促使湖北省戏曲、戏剧书籍管理的集成化和现代化。不仅便于对湖北省的地方戏曲、戏剧图书的分类、购销、查阅、检索等管理,也通过庞大的网络资源进行了宣传和发展,为湖北省地方戏曲、戏剧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这也是未来我们需要重视网络技术在湖北省地方戏曲、戏剧图书管理系统中的发展和应用的根本原因。

摘要: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在图书管理系统中的应用,新型的图书管理系统有着方便、快捷、智能的优势,加强湖北省地方戏曲、戏剧图书管理系统的研究和发展,对于湖北省地方戏曲、戏剧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着重论述了网络技术在湖北省地方戏曲、戏剧图书管理系统中的应用与思考。

关键词:网络技术,戏曲,戏剧,图书管理系统

参考文献

[1]刘足之.国内MyLibrary的研究现状[J].图书与情报,2006(2):17-19.

[2]蔡翠平,尚俊杰.网络程序设计——ASP[M].清华大学出版社,北方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

[3]陈伟.国内外图书馆自动化系统发展现状与趋势[J].图书馆论坛,2006(1):27,29.

[4]宛文红.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模式探讨[J].情报资料工作,2002(4):39.

江西土特产网络营销策略研究 篇7

1 土特产网络营销的优势

1.1 优化销售流程

网络营销中, 厂商和消费者可避开传统营销渠道的许多中间环节, 进行直接交流, 缩短交易时间, 买卖双方信息畅通, 促进交易的同时还降低了流通、交易成本。

1.2 拓展市场空间

土特产具有极强的地域性, 传统的营销模式只能面对本地顾客或者旅游购物人群进行销售, 市场空间狭小。网络销售突破了对地域的限制, 可直接面对全国乃至全球市场, 是市场空间最宽泛、营销面最广的交易平台。

1.3 降低交易成本

让学生去评价自己的教学风格, 然后由学生自愿选择某门课程的任课教师。在此期间, 要将激励机制引入挂牌教学的全过程, 建立健全监控和考评机制, 促进教学教师水平的提升和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2]。

其次, 改进实验教学。在实验教学方面, 学生感到收获较少的原因就是对实验的过程不熟悉, 当熟悉了游戏规则时候, 往往实验也结束了。所以, 针对学生的这种情况, 实验教师应当合理安排实验课时的分配, 进行2~3次的循环或者同类型的实验过程。让学生彻底完全的融入到实验的过程, 在实验过程中寻找理论与实验的结合点, 引起学生的反思、共鸣和进一步的学习。

最后, 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进行改进, 加强互动教学。在课程讲授过程中, 要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 案例教学是目前常见的教学方法。为提高案例教学的效果, 任课教师首先明确各个章节的大小案例, 提供的案例应当具有针对性、真实性。在教授过程中, 任课教师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的方式, 提出一个问题、讲解一个案例或者寓言故事, 通过启发式提问, 引起学生对本次教学内容的学习兴趣。在案例教学的基础上, 采取“情景式”教学、“角色模拟式”教学等, 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 将声音、视频、文字、图片等多种手段结合在一起, 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和视觉,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 网络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学校根据条件可以利用校园网的平台构建网络教学方式, 弥补课堂教学时间的限制。以此平台补充教学内容, 如视频、音频、课件、习题等, 实现教学内容的共享, 方便学生在课外进行预习、复习和自习, 不受

网络交易缩减了土特产生产经营企业和终端消费者的中间环节, 避免了一个产品经过多重环节的层层盈利, 以较高的价格到达消费者手中。同时许多基于B2C模式的土特产生产经营企业, 能够第一时间掌握订单情况, 通过合理配置库存、原料采购、生产、销售等环节降低交易成本, 拓展企业利润空间。

2 江西土特产网络营销存在的问题

2.1 传统营销观念根深蒂固

网络营销是伴随着信息网络快速发展产生的营销方式, 而土特产网络营销更是近几年电子商务发展的新兴产物, 它的普及和推广需要土特产买卖方的普遍认同。然而, 江西作为中部欠发达地区, 传统营销观念根深蒂固, 对新事物、新思维的接受能力较弱, 往往不能在短时间内转变原有的经营理念。在土特产销售者看来, 网络营销没有传统营销中实体店铺的存在, 但仍需要前期的资金投入且不能立即获利, 使得许多销售者不敢轻易尝试。同时, 在土特产消费者角度看来, 网络营销看到的只是产品的图片和文字介绍, 看不着、摸不着实物, 对网络虚拟市场中“买卖时空分离”的营销方时空限制, 实现师生互动[3]。在教学评价方面, 除了测试学生理论成绩之外, 应采取多元化的考试方法和评价方法应加大对学生相关实践能力的考试, 尤其针对实务性强的课程考试环节应当加设相关能力的考试, 考试可以如演示、面试、提交报告等形式。学生对教师的评价, 应当在挂牌教学的基础上, 有针对的对教师的教学内容、方式、效果进行评价。

5结语

总之, 立体交互模式作为一种比较新型的教学模式, 在教学过程中具有较强的实用性。通过市场营销专业立体交互模式在教学过程中运用, 在教学过程中树立以企业客户为中心、树立以企业为中心、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目标, 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 最终达到我们的教学要求和培养目标, 提升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孙慧敏.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初探[J].北方经贸,

[2]陈兴述, 王宗萍, 章新蓉.论立体交互式会计创新教学模式的构

建与运用[J].会计之友, 2005 (7) .

[3]王胜男.关于市场营销学教学模式的思考与改革[J].中国成人

教育, 2011 (17) .式非常不适应, 缺乏信任感。许多消费者不惜金钱、时间、精力, 也要看到摸到土特产实物后才能真正下定决心购买。江西土特产网络营销的发展受到传统营销观念的束缚。

2.2 网络营销基础设施薄弱

江西的土特产以各种农业产品为主, 土特产生产经营企业大多数位于土特产产区的农村、乡镇、县城, 然而目前江西省农村、乡镇、县城互联网基础设施比较薄弱, 信息化建设仍处在初级状态, 虽然在省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建立了信息资源数据库和网站架构, 但却因为区域经济发展平衡导致网站资源和土特产资源分配不一致, 限制了土特产信息的时效性和针对性。

2.3 网络营销安全建设滞后

近年来, 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 许多不法份子利用网络进行合同诈骗、虚假交易等违法行为, 消费者在网上购物要面临比传统营销高很多的购物风险。同时, 不健全的网络交易支付体系和滞后的网络营销安全体系让消费者缺乏对网络营销的安全感和信任度, 他们担心个人信息被泄露、资金账户被盗用。再者, 由于网络营销尚属新兴事物, 法律上还未建立起相应完善的配套保障措施, 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缺乏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2.4 产品物流配送体系不健全

目前, 国内并没有专门的全国性土特产品物流配送企业, 土特产物流配送专业化程度低, 难以形成一个系统、完整的土特产物流配送体系, 限制了土特产网络营销规模效应的形成, 导致商品流通的运费和时间成本难以控制, 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消费者的购买积极性。

2.5 产品标准化程度低

实践证明, 实施了产品编码、质量分级、包装规格统一标准化的产品, 在网络营销中更容易得到消费者的认可, 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但是, 目前江西的土特产生产经营企业往往分散于各个乡镇、市县, 且生产经营规模普遍偏小, 难以全面贯彻实施土特产标准化生产, 制约了江西土特产网络营销的快速发展。

3 江西土特产网络营销发展策略

3.1 广泛宣传土特产网络营销模式

江西土特产网络营销处于初级阶段, 许多人对土特产网络营销的认识不足, 存在很多偏见和误解。改善这一现状, 需要江西省各级政府的重视和帮助, 加强土特产网络营销模式的宣传, 让土特产生产经营企业了解网络营销模式的各项优势和信息化时代下网络营销的必要性。同时, 通过舆论宣传引导广大消费者改变“未见实物, 不敢购物”的传统购物心理, 顺应信息社会的发展, 认可并接纳土特产网络营销这一新型购物模式。

3.2 加强营销网络信息化建设

土特产网络营销直接通过网页向顾客展示产品各项信息, 网页带给消费者最直观的感受将成为消费者是否购买产品的决定性因素。因此, 土特产生产经营企业必须大力加强营销网络的信息化建设, 一方面, 重视网站的页面设计和编排, 在视觉感受上吸引消费者浏览, 并针对目标客户的喜好和购物心理对网站进行专门设计, 博得消费者对网站的好感, 刺激他们的购买欲, 为产品的销售做好前期铺垫;另一方面, 加强与消费者的直接沟通, 建立在线咨询平台、电子邮件、FAQ等网上交流渠道, 与顾客的直接沟通更有利于了解消费者心理, 促进网上交易。另外, 土特产生产经营企业还可以通过开设网上商品展厅、强化网站内部搜索功能等方式进一步服务消费者, 促使顾客采用网络平台进行购物。

3.3 强化网络营销安全建设

土特产网络交易通常基于消费者对土特产生产经营企业发布在网络上的产品图片和文字介绍的认可, 买卖双方往往素未谋面, 仅通过网络进行沟通洽谈、产品交付等, 买卖双方的信誉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因此, 土特产网络营销从业人员必须加强对“诚信”的认识, 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另外, 为保障消费者的网络支付安全, 土特产生产经营企业必须进一步加强网站安全建设工作, 可以选择通过和金山、瑞星等反病毒软件公司合作, 保证网站的安全运行, 让消费者放心的进行网上购物、支付。同时, 通过建立消费者评价体系形成销售者的信用档案, 组成一套完整的土特产网络营销的信用监管机制, 完善信用监管制度。

3.4 建立新型网络营销物流渠道

物流是网路营销的重要环节, 其速度和服务质量关系着消费者对本次购物的认可与否。土特产生产经营企业应结合江西土特产的特点, 建立集“质量分级、清洗、消毒、包装”为一体的专业江西土特产品物流基地, 同时在江西省土特产生产的集中地点和消费地区建立配送中心, 另外要进一步完善土特产物流配送体系建设, 形成物流配置系统高效, 物流信息平台完整, 物流管理水平高的专业物流配置中心, 为土特产生产经营企业提供如土特产专用保鲜包装等专门配送方案, 专业的物流必将全面提升土特产配送工作水平, 帮助企业和产品得到消费者的进一步认可。

3.5 开展土特产标准化建设

江西省应当加快土特产品标准化建设, 对土特产质量等级、生产加工、检验检测、包装规格实行统一标准, 并积极参与通过质量体系认证和安全体系认证, 获得国家乃至国际上的广泛认可。标准化、高质量流水作业的产品意味着网络营销中消费者不必再为见不到实物而犹豫是否购买, 所有的土特产都是在规范统一的标准下生产出来, 品质有保障而且不存在生产批次不同质量差异明显的情况。

3.6 重视土特产品牌建设

品牌是商品的无形资产, 它包含消费者对产品的信任和认可, 是土特产生产经营企业提升市场竞争力的关键点。江西土特产作为江西省富有盛名的产品, 在品牌建立过程中, 更应融合江西省独特的地理和人文气息, 使人印象深刻, 潜移默化的转化为购买倾向, 有利于土特产生产经营企业进一步占领市场。

摘要: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 网络营销应运而生, 并以其独特的优势在商品市场营销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土特产交易推行网络营销, 不但有利于突破其地域性限制, 还能拓展市场, 提高效益。本文对江西土特产网络营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土特产,网络营销,江西

参考文献

[1]亢苏超, 杨超, 采乐, 徐银玲.我国土特产品网络营销平台发展对策建议[J].对外经贸, 2012 (3) .

[2]陈静, 王智星.重庆涪陵土特产交易推行电子商务的策略探索[J].中国商贸, 2011 (32) .

苏州特产网络营销中的问题与对策 篇8

无论是汽车、书籍、美食、咨询顾问、软件、不动产, 任何公司都可以在网络上销售各种产品与服务, 地方特产也不例外。网络是强有力的沟通与营销工具, 中国互联网产业迅速发展, 网络销售与网络购物都呈现出迅猛增长的势头, 苏州电子商务发展空间巨大, 物流配送水平居江苏省前列, 苏州特产全面实施网络营销时机良好, 条件成熟。

(一) 互联网的发展推动特产网络营销前行

1、我国互联网产业和消费高速发展。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大潮流。我国政府将部署促进信息消费的相关政策措施, 以拉动国内有效需求, 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据新华网北京报道, 2013年7月12日李克强在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中提出, 要全力打造“便利百姓、惠及民生的‘宽带中国’”。国家将通过一系列举措实现“十二五”后三年信息消费规模年均增长20%以上, 电子商务交易额大幅增加, 我国互联网产业和消费进入高速发展期。根据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CNNIC) 公布的《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 截至2012年12月, 我国网民规模达到5.64亿, 互联网普及率为42.1%;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到2.42亿人, 网络购物应用呈现迅猛的增长势头。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发布的《2012年度中国电子商务市场数据监测报告》称, 中国电子商务市场2012年交易规模达7.85万亿元, 网络零售交易规模达1.32万亿元, 同比增长64.7%;网络团购市场成交规模达348.85亿元, 同比增长61%。2012年中国网络零售市场已经仅次于美国, 成为目前世界第二大网购市场, 增长速度已大大超越世界其他国家。

2、苏州电子商务活跃。

苏州位于中国电子商务最活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 是长三角拥有企业上网数量最多的城市。阿里巴巴的统计显示, 目前苏州共有4万余家企业应用阿里巴巴电子商务平台, 一年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了650亿元, 约占苏州GDP的10%, 其中主要是电子制造业、丝绸、服装、旅游业等。而电子商务淘宝网上的苏州籍卖家数量, 可以排到全国城市前十名, 苏州淘宝店铺约有7.5万家。电子商务的发展对于很多传统产业来说, 带来的是提升产品档次、调优行业结构的新契机。苏州特产行业也应该及时抓住这样的契机, 扩展销售。

(二) 旅游的发展带动游客对特产的认知。

地方特产销售是发展旅游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反过来, 旅游业的发展又带动地方特产的开发及游客对特产的认知。苏州历来是吸引全国各地游客的旅游胜地, 根据人民网旅游频道报道, 仅就2013年五一小长假, 苏州接待游客总数达380.55万人次, 旅游总收入达31.97亿元, 仅次于重庆, 位居全国第二。2013年7月11日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2013年第二季度全国游客满意度调查报告》显示, 第二季度游客满意度指数处于74.49的“一般”水平, 在国内60个样本城市排名中, 苏州位列第一。苏州得天独厚的旅游环境带来了繁荣的旅游经济, 无疑为特产的营销宣传创造了优越的先天条件, 游客通过在苏州当地接触苏州特产, 形成对苏州特产的初步认知, 加之旅游服务到位, 让游客满意, 就容易形成游客对苏州特产的良好印象, 为其今后的网络购买及重复消费奠定基础。

(三) 发达的物流配送体系支撑网络销售发展。

地方特产网络营销的发展受益于物流业的发展。苏州发展物流业区位优势明显, 苏州位于长江三角洲腹地, 沟通苏北、江浙, 是离上海最近的中心城市, 发展物流业有很大的空间, 发展速度也很快。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网 (http://www.chinawuliu.com.cn) 信息, 江苏省经信委、江苏省统计局联合发布的《关于2012年全省物流业运行情况的通报》显示, 2012年, 江苏全省物流需求平稳增长, 运行态势总体良好, 主营业务收入超亿元的物流企业达120家。江苏省经信委和省现代物流协会联合发布的2011江苏物流指数数据显示, 13个省辖市中, 苏州物流业发展水平领跑江苏全省。苏州物流业的发展日新月异, 海、陆、空便捷, 极大地提高了物流的服务水平, 主要城市间的货物运输基本实现当日到达, 大部分地区可以实现次日到达, 使地方特产在运输环节基本实现了高效率的完成, 为网络营销提供了专业的配套服务。

(四) 多种支付方式为特产网络营销提供资金安全保障。

货款支付是网络营销中的重要事项, 而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及金融业务的创新, 网上货款支付安全在很大程度上得以解决。网上交易支付方式有多种, 比较常见的有以下几种:一是选择通过网上银行实时转账;二是通过第三方网上支付, 目前大型网络交易平台都提供了第三方的支付工具, 如淘宝网的支付宝、当当及拍拍网的财付通和快钱支付、银联支付、手机支付以及首信支付平台支持的国外信用卡支付等支付方式;三是相对比较传统的现金支付, 包括货到付款、邮局汇款和银行柜台汇款等形式。目前, 京东商城、凡客诚品、当当图书等都支持货到付款, 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二、苏州特产网络营销现状与问题

虽然电子商务迅猛发展, 网络销售平台如雨后春笋般快速生长, 给地方特产跨越时空限制、扩大知名度与影响力, 拓展业务增加利润创造了条件, 提供了支持, 苏州特产也跻身其中, 但也并非所有的特产行业及经营者都能果断地抓住发展机会, 并充分有效地利用网平台为其服务。笔者通过对淘宝、一号店、当当网、京东商城等几大网销平台地方特产相关信息的搜集, 发现苏州特产在参与网络营销方面无论是广度、深度还是策略的运用等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 制约了苏州特产整体网络营销发展。

笔者以苏州十大特产 (碧螺春茶、采芝斋糖果、宋锦、苏式蜜饯、苏绣、太仓肉松、太湖银鱼、桃花坞木刻年画、卤汁豆腐干、阳澄湖大闸蟹) 作为调查对象, 以淘宝网 (http://www.taobao.com) 为主要调查平台, 从网上宝贝总量、店铺数量、代表商铺等方面进行了信息搜集, 信息采集时间为2013年7月10日, 整理如表1。 (表1)

通过资料的查询与搜集, 发现苏州特产网络营销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 与异地同类特产相比, 网络销售整体水平不高。

苏州十大特产中除了阳澄湖大闸蟹在同类产品中独占鳌头, 苏州刺绣在四大绣品中略胜一筹外, 其他特产无论在展示的商品数量、经营的商家, 还是月成交量都逊色不少。笔者选择了茶叶、织锦与木刻年画三种具有代表性的特产, 进行了三大不同产地特产网络销售状况对比, 苏州特产均排在末位, 具体见表2。由此可以看出, 苏州特产整体网络销售水平不高, 形势不容乐观。 (表2)

(二) 苏州各类特产之间开展网络营销水平参差不齐。

苏州特产不胜枚举, 但并非每一特产所属的行业都重视开展网络营销, 发展水平也是参差不齐, 甚至相差悬殊, 这也是造成整体水平不高的原因所在。将表1中宝贝数量与店铺数量信息转化为柱状图更能清晰地说明问题。 (图1)

(三) 网络销售平台运用单一。

特产经营企业如果构建独立销售性质网站, 以其为主体, 同时在其他网络平台都开出自己的商铺, 这就与实体连锁经营一样在网络上形成了连锁, 会带来规模效应。目前, 成熟的网络销售平台除了陶宝Bto C之外, 还有阿里巴巴Bto B平台、1号商城、拍拍网、当当网等, 但苏州特产在网上销售所利用的网络平台却十分有限。从所搜集资料来看, 在苏州十大特产中, 有独立销售型网站的只找到四种, 除了苏州刺绣和苏州丝绸相对较多外, 其他特产的独立销售型网站数量不多, 更多为展示型网站。在这些网站中, 有的经营地还并不属于苏州, 例如苏蟹阁阳澄湖大闸蟹全国连锁专卖店 (http://www.yangchenghudazhaxiewang.com) , 属于宁波和上海;还有的网站建好了后期维护跟不上, 信息更新不及时, 如苏州特产网 (http://www.sztcw.com) 产品种类陈列较丰富, 信息过于滞后, 最近的信息是2012年12月份的;现有网络平台主要集中在淘宝商铺及天猫商城, 其他平台利用率不高, 而且就淘宝上有相当多的商铺所在地不是苏州, 苏州的特产却在由外地人在抢占经营, 如宋锦由浙江人经营较多, 桃花坞木刻年画经营者以北京居多。

从以上问题可以看出, 苏州特产生产经营者网络营销的意识尚显薄弱, 网络营销的参与度明显不够;同时, 也说明政府相关部门引导与扶持工作也有所欠缺, 有待加强。

三、苏州特产实施网络营销的对策

(一) 政府、行业大力扶持, 实施规范管理。

政府有关部门及行业协会要加大对苏州特产网络营销的支持和引导。制定特产网络营销的体制框架、市场规范、法律体系, 用来规范企业的网络营销行为, 提供一个安全、绿色的销售平台, 促使苏州特产网络营销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为苏州特产网络营销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氛围。针对苏州经营商家销售的苏州特产实行全国统一定价, 并提高产品定位, 塑造苏州特产良好的品牌形象。同时, 建设专门的苏州特产物流运输系统, 规范经营, 并由政府出资建设专门的土特产运输通道, 降低物流成本, 使苏州特产网络营销具有竞争优势。

(二) 加强特产品牌建设, 形成品牌偏好。

不管是工艺品还是食品, 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基本是相同的, 一旦有了消费体验, 也就失去了再次消费的冲动, 要让特产的即兴消费顺利过渡到持续消费, 加强特产品牌建设, 培养顾客忠诚形成品牌偏好是关键。一方面应充分发挥苏州文化的宣传作用;另一方面应注重绿色营销的实施。

苏州是吴文化的发源地, 在文字可考的历史长达4000多年, 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城市, 经著名史学家顾颉刚先生考证为中国第一古城。这样一座文化底蕴深厚的古城, 特产中定然也蕴藏着诸多的文化典故。特产生产经营者应深入挖掘, 寻找深远动人的典故传说, 将其浓缩精华注入产品内部, 从而丰富产品内涵, 让更多的人了解该产品, 在享受产品之余更享用文化盛宴。

随着经济文化的飞跃发展, 消费者越来越崇尚健康、注重养生, 关注环保, 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一大趋势, 与绿色、健康相关的各种特产, 都应该抓住社会的这种发展趋势。在保证产品品质的基础上把特产具有的优势与消费者的追求绿色、原生态的需求进行无缝对接。从而形成一定的消费偏好, 提高该领域的进入壁垒。

(三) 强化网络营销意识, 增强网络营销技巧。

苏州特产生产经营者应加强网络营销意识, 并努力了解网络文化, 学习网络营销技巧。不仅要充分利用已有的网络营销平台, 还应该尽可能地兴建独立网站, 包括展示型网站和交易型的商城, 提供访客所需要的高品质的产品与服务, 并以省钱又有效率的方式建立高品质的网站链接。从事网络营销与其他事情一样, 贵在坚持, 网络上也并不存在快速致富, 因此不能期待立刻就获得成果, 在刚开始的时候是要多花点时间和精力的, 一般来说坚持三四个月后就会看到成效, 一旦开始成功, 发展就会比较迅速了。

参考文献

[1]吴凤霞, 关玉安.地方特产的网络营销[J].今日南国, 2009.6.

[2] (美) 杰·亚伯拉罕.发现你的销售力量[M].中国商业出版社, 2006.12.

[3]孙绮悦.山西土特产产销新模式[J].东方企业文化.产业经济, 2013.5.

[4]淘宝网.http://www.taobao.com.

关于规范地方金融管理的思考 篇9

一、地方金融管理基本情况

1.地方金融管理范畴。地方金融是指在一定行政区域内设立的,并主要为当地居民或企业提供服务的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从地方金融管理对象看,包括以下三类机构。

(1)地方正规金融机构。此机构是指依法取得金融业务许可证的非中央管理金融企业,主要包括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信托公司、金融租赁公司、财务公司、消费金融公司、证券公司、期货公司、基金管理公司、保险公司。该类机构有明确的监管主体和相对健全的监管制度。(2)地方准金融机构。此机构是指经营业务具有金融性质,但不受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直接监管。近年来,为弥补“三农”、中小企业等领域金融服务不足问题,国家降低了地方准金融机构的设立门槛,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典当行等具有准金融性质的机构呈现高速增长态势。目前,该类机构一般由地方政府负责监管。(3)其他地方性机构。此机构是指以合作制形式存在,主要为合作会员提供资金融通服务,如在民政或扶贫办登记注册的农民资金合作社或贫困村发展互助资金社。该类机构通常没有明确的管理部门,业务发展上也欠规范。

2.地方金融管理特点。随着地方金融机构的发展壮大,地方金融对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在目前“一行三会”和全国性金融机构均已实现垂直管理的格局下,地方政府参与金融管理的积极性越来越高。归纳来看,地方金融管理呈现以下特点。

(1)管理主体上。城市商业银行、村镇银行、信用联社、财务公司、信托公司、证券公司、期货公司以及保险公司等正规金融机构由“一行三会”按照分业监管的原则实施管理。地方政府财政部门则以出资人身份,通过选派、任免管理人员参与企业经营管理,并负责管理地方金融机构财务;小额贷款公司由省金融办负责机构准入和市场退出,有关重大事项和高管层任职资格也由金融办审核;担保公司的审批和日常监管由省经信委负责;典当行则归口省商务厅管理,并由商务厅对其进行年审评级。

(2)管理手段上。一是根据法律规章对地方金融直接进行监督管理,如对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和典当行的管理。二是通过财政部门,以出资人身份委派高管人员积极参与到地方金融机构经营管理事务中。三是充分利用其行政管理职能,如出台指导意见、发展规划等,加强对金融机构的引导。四是出台优惠政策,支持地方金融机构发展,如为支持村镇银行发展,地方政府在资金组织、优质项目推荐和对外宣传等方面积极进行政策扶持。

(3)管理方法上。地方政府以整治信用环境和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为重点,加强辖内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为金融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如湖南省政府一直以来把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作为促进金融发展的重要抓手,通过近十年努力,取得明显成效,社会公众信用意识明显增强,形成了政府主导、人行协调推动、部门参与的创建模式。

3.地方金融管理存在的问题。(1)职责重叠,易形成工作推诿。如部分地区明确规定金融办负责融资性担保公司的设立与变更审批及监管工作,但目前融资性担保公司的审批和日常监管仍由经信委负责。由于职责存在重叠,在以后工作中易形成工作推诿。

(2)制度缺陷,准金融机构管理不到位。目前,对准金融机构如担保公司、典当行并没有形成统一的管理法规,缺乏有效的外部监管机制,造成准金融机构运作比较混乱,一些准金融机构偏离主业,进行高息借贷、变相融资。

(3)条块分割,部门沟通协作不充分。如各地虽已建立金融稳定联席会议,但联席会基本没有召开过,难以发挥其实际作用。“一行三局”虽也建立了信息共享机制,但信息共享的及时性和完整性很难保证。

二、目前地方金融管理模式及利弊分析

1.地方金融管理模式。(1)“分类管理、专办协调”模式。分类管理指的是不同类型地方金融机构由不同的管理部门负责,各职能部门在职权范围内各自行使监督权。专办协调指的是地方专设的金融办代表地方政府协调各职能部门的监管工作,部分金融办还被赋予对地方特定金融行业进行指导和监督职能。目前,绝大部分省市采取的是这一模式。

(2)地方政府主导模式。地方政府充分利用其行政管理职权,通过成立金融办,授予金融办相应职责来主导地方金融管理。这一模式以上海市金融办和宁夏金融办为典型代表。而两地金融办在具体管理过程中又有所区别,上海市金融办接受当地国资委的委托对市属金融企业履行出资人职责,事实上已具备“金融国资委”的职能。

(3)金融控股集团模式。这一模式以天津泰达和重庆渝富两大控股集团为代表。天津泰达控股集团由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授权行使国有资产经营管理职能。重庆渝富是经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国有独资综合性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主要功能是对银行、投资公司等的不良资产进行重组。金融控股集团模式属于典型的股权控制管理。地方政府通过金融控股集团整合地方金融和产业资源,实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有效实现了对地方金融的掌控。

2.利弊分析。(1)分类管理模式的利弊。分类管理模式的优势在于适应错综复杂的金融资源配置国情以及金融管理专业人才缺乏的局面。但随着监管的广度、深度不断拓展,这种模式日益暴露出问题。一是不利于统筹规划,制约了地方金融长期发展规划的制订和部署。金融办虽然具有协调职能,但各地普遍存在级别定位不明晰,履职能力有限的问题。二是导致“风险大锅饭”局面,可能出现谁都行使监管权利,谁都不担监管责任,金融风险遭到漠视,出了问题财政和央行兜底的局面。

(2)上海模式和金融控股集团模式的利弊。两种模式的优点在于实行大金融监管战略,具有规模效益,能有效节约成本。上海模式下,上海市金融办通过国资委授权管理资产,集资产、人事、业务管理于一身,既是国资出资人,还具有金融市场监管职能,由此变成一个复杂的利益体。金融控股集团模式下,虽然避免了金融办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尴尬,但一般对于服务于地方、服务于中小企业、服务于三农的地方性微利型金融机构和民间草根金融组织兴趣不大。两者在功能上最大的区别在于上海市金融办具有行政监管职能,是一级政府机关。

三、规范地方金融管理的政策建议

1.健全地方金融管理制度。针对地方金融快速发展的局面,首先,国家应出台地方金融管理的指导意见,明确各地或各区域发展重点,加强对地方金融发展的引导,防止出现一哄而的上局面,促进地方金融机构可持续健康发展。其次,完善地方金融机构管理的相关配套法律法规,研究制定统一、规范的业务流程和操作标准,加强对地方准金融机构和其他机构的管理,规范地方金融机构发展。

2.明确地方政府行为边界。地方政府要真正树立起科学合理的金融发展观,明确地方金融管理的行为边界,有所为有所不为。将地方金融管理工作的重点从争取资金投入转为协调和服务,以市场化的金融资源配置为主导,不干预金融机构的具体业务操作,依据地区实际情况和经济发展规律制定本地区的金融业发展规划,着力加强地方金融生态和信用环境建设,为地方金融体系整体功能的发挥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3.完善以地方政府为主导的工作机制。因掌握的资源较多,由地方政府主导地方金融发展具有天然的优势。但由于地方金融管理涉及部门较多、内容较丰富,地方政府应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作,建立以地方政府为主,“一行三会”、工商、税务等部门参与的监督管理机制,加强相互间的协调和合作,防止出现监管真空。

新昌特产的营销策略研究 篇10

关键词:新昌特产,品牌,渠道

新昌县位于浙江省东部, 属亚热带气候, 四季分明, 温和湿润。县城地貌特征呈“八山半水分半田”, 盛产有牛心柿、小京生、板栗等, 中药材资源也非常丰富, 带动了农产品种植业、畜牧业和林果业的发展。新昌大佛龙井、新昌白术、新昌长毛兔、新昌芋饺等已闻名遐迩。同时新昌作为中国山水诗画的发祥地, 也是浙东唐诗之路、佛教之旅、茶道之源的精华所在, 生态环境良好, 这些年随着政府对旅游文化节的大力倡导和人们返璞归真的农家乐生活的日益盛行, 使得地方特产经济逐渐成为县城主导经济之一。地方特产是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本土产品, 仅仅注重于本地客户资源是不够的, 如何将地方特产营销至外部市场、牟取更大商机、助推地方经济发展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于塑造品牌营销, 王春兰分析了我国地方特产在品牌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如品牌众多, 缺乏管理、地方开发过度和防伪措施不力。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产品品牌塑造策略, 包括整合多方资源、推荐原产地营销、加强网络营销和开展绿色营销等方面, 以此为我国地方特产的良性发展提供借鉴。关于创新销售渠道, 杨少英提出了三大农产品电子商务营销模式, 分别为农业综合信息服务模式、农业企业和网店相结合的模式和农户利用第三方平台做电子商务模式, 可拓展新昌农产品在网络平台上的营销渠道。关于创新营销策略, 张煜丽等学者提出:利用新昌的旅游资源, 将当地佛学文化灌注进新昌特产, 而后对产品进行特色品牌包装, 并优化销售渠道, 以此进一步提升新昌特产的市场竞争力。

一、新昌特产营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自1999年开始举办一年一届新昌旅游文化节以来, 丰富多样的当地特产被更多的大众消费者熟知与消遣, 产品销售额也有所提升。但是至今, 新昌特产在营销过程中进入瓶颈期, 由于传统市场竞争较大、互联网的茁壮成长和产品缺乏特色包装等等因素的影响, 其始终未能形成一个成熟的专业市场。

(一) 对消费群体的认识有偏差

从访谈10家当地特产生产企业或售卖特产的店铺的过程中了解到, 2家规模较小型的企业和4家个体店铺视旅游观光客为主要目标销售群体。可就问卷调查数据显示, 其实本地消费者占据着新昌特产48.78%的销售份额, 或送人或自买自食的不同的购物目的更是对产品的外包装及价格等细节提出了更敏感的要求。分析其原因:正是这些商家缺乏产品的市场调查和研究才导致了对消费群体的认识有所偏差的问题, 这将进一步地影响到关于产品的包装、促销等方面的设计, 致使在售卖新昌特产的过程中存在有一定的阻力。

(二) 新昌特产品牌多重纷乱

新昌特产品种繁多, 品牌多重纷乱。根据调查发现, 78.12%的特产是由中小企业和手工坊生产。观察特产超市的陈列货架, 有5、6家同样性质的企业提供同样种类的商品, 容易造成行业混乱、市场分散的局面。而且其中3家企业使用的地域名称、提供的产品都雷同, 从而使普通消费者难以区分, 造成地方特产品的严重同质化问题。分析其原因:新昌特产生产企业未能巧用当地旅游文化特色、对品牌进行个性包装和宣传, 使市面上出现了多重纷乱的品牌问题, 这导致消费者在选购同质产品上的盲目性。

(三) 特产销售渠道局限不畅

新昌特产的销售渠道比较局限, 84.54%的销售商主要依靠于传统的线下销售途径, 只有个位数企业和11家独立的淘宝店主会以线上销售为辅。同时, 特产在电子商务平台上进行销售服务的过程里也表现出买卖双方信息流通不畅的弊端。以上问题阻碍了新昌特产向国内外市场的发展。分析其原因:大部分的当地企业或店铺没有顺应21世纪信息时代的潮流, 拓展网络销售平台, 迎接新的机遇与挑战。其单一地依赖于传统的线下营销, 已然不能满足为新昌特产打开更成熟的专业市场的条件。

(四) 特色促销活动灵活度低

新昌特产在特色促销活动中创新少、灵活度低, 难以掌握促销良机。观察发现:一、传统货架上的特产, 例如10种品牌的新昌小京生, 7、8种外包装无亮点, 使得其品牌趋同无张力, 难以第一时间吸引到消费者的眼球;二、浏览淘宝所售卖的特产, 2/3的卖家缺乏将个性多样的产品进行组合搭配销售的选择, 也缺少在产品盛产期或特殊节假日的促销活动, 难以引起消费者的二次回顾。分析其原因:无论是线下的生产企业、店铺还是线上的淘宝卖家, 鲜少有真正地去了解消费者的购物需求, 同时又忽略了利用旅游文化优势来宣传促销产品的重要性, 使之错过了一次次销售良机。

二、新昌特产营销建议与对策

(一) 进行市场调查, 重视消费群体

作为企业, 纵观全局, 明确生产产品的市场定位, 尤其需要重视目标消费群体。该目的不光是巩固现有消费者, 还善于发展潜在消费者, 所以要求企业必须对市场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市场调查, 收集反馈信息, 牢牢把握旅游观光者和本地消费者之间不同的购物需求。企业通过不断地创新, 提供出有绿色质量、多样口味、特色包装、个性产品组合的新昌特产, 以此提升不同消费目的的消费者的购物欲望, 增加产品销售额。

(二) 凸显品牌个性, 强化品牌形象

要克服新昌特产的同质化问题, 需进一步地凸显品牌个性、强化品牌形象。 (1) 新昌同兴食品作为县城百年连锁老店、中华老字号企业, 不妨培育其为当地的龙头企业, 以此延伸完整的特产营销产业链。 (2) 作为新兴的中小企业和手工坊, 可以借鉴成熟的同兴品牌的营销模式, 还应该利用现代网络平台, 使用微营销来凸显特产的品牌个性。 (3) 在特产超市、同兴食品店铺等地方, 通过堆头、端架展示等形式来强化产品的品牌形象。 (4) 最重要的关键点是必须充分将品牌与新昌浓郁的文化情相结合, 以此凸显品牌的个性, 使消费者对产品产生思想共鸣、引发正面的品牌联想, 有助于提高消费者对品牌的忠诚度。

(三) 拓展销售渠道, 实现“双线”营销

拓展新昌特产的销售渠道是提升地方经济的至关重要的窗口。 (1) 龙头企业可直接设计官网开启B2C销售模式。 (2) 中小企业和手工作坊响应发展农村淘宝建设的政策, 可参考天猫、淘宝等电子商务平台, 结合特色营销、绿色营销和网络营销的优势, 将新昌特产销售到更大的国内外市场。 (3) 在电子商务平台做交易时, 需重视买卖双方的交流沟通的作用, 并要不断地去完善售前售后的服务。 (4) 在发展新昌特产网络营销的过程中, 线下传统的销售模式也应该追求精益求精的目标, 落实口碑营销, 扩展忠实消费群体。

(四) 结合特色促销, 文化引导消费

充分结合新昌的人文特色、旅游文化优势, 借势于新昌特产的魅力进行促销, 利用文化引导市场消费。 (1) 在产品外包装设计方面, 企业应该充分挖掘特产其中包含的文化元素, 在包装材料、颜色、文字和运用典故等方面体现当地文化特色。 (2) 在广告宣传方面, 应该由政府或龙头企业领头, 参考媒体有电视传媒、POP、网络平台等;在宣传的过程中, 重点在宣传文化, 通过充分挖掘特产文化来影响目标消费群体。 (3) 在一年一届的旅游文化节期间, 众多新昌特产生产企业应大力联合来创办新昌特产展销会。同时, 结合新型媒体的宣传力量并且创新营销手腕, 以此引起市场的高频率关注和浓厚兴趣, 实现快速见效的营销目的, 这将是一种文化引导消费的新型风向标。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 新昌特产的市场竞争环境十分激烈, 这要求生产企业适时抓住发展机遇, 充分利用当地旅游文化优势, 通过市场调查的方法, 在恰当把握消费者的需求心理的前提下, 应用强化品牌形象、实现“双线”营销和结合人文特色进行宣传促销等策略, 使得产品的销售得以突破, 并且促进当地特产能够形成一个成熟的专业市场。在推广的过程中, 新昌特产将逐渐成为一张展示地方特色文化的名片, 为县城经济带来了新的商机。另外, 希望本文能为其他地方特产的销售起到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杨少英.新昌县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探讨[J].浙江农业科学, 2014, (06) :950-952.

[2]康率.莱芜土特产行业营销问题与对策[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4, (02) :82.

[3]张煜丽, 吕今.新昌旅游商品开发问题探讨[J].浙江省情, 2010, (06) :42-45.

上一篇:高校档案馆工作下一篇:汽车门把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