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理工大学

2024-07-07

北京理工大学(精选十篇)

北京理工大学 篇1

北京理工大学电工电子教学实验中心成立于1999年, 是首批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之一。中心现有10个实验室、2个学生实践创新基地, 两校区实验室总面积5600平方米, 累计建设总投入1600余万元。中心目前在职教师33人, 其中正高级职称2人、副高级职称14人、中级职称14人、初级职称3人;中心教师中获博士学位的有9人、硕士学位16人, 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占76%。

中心以学科建设为龙头, 针对中心工作以教学为主的特点, 正确处理中心、学科与团队建设的辩证关系, 始终贯彻“学科建设促进团队建设、团队建设保障中心建设、中心建设支撑学科建设”的科学发展观, 形成了良性互动的工作局面。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工作的核心目标, 科学地制定了“一个核心, 四个层面”的实验教学体系, 即以培养学生初步实践创新能力为核心, 以“认知实验、基础实验、综合实验、研究实验”4个层面渐进展开的实验教学体系。

中心以团队建设为根本, 始终将团队建设作为中心发展的第一要素。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 将学科建在中心, 吸引留住人才;坚持“两个不脱离”的建设原则, 即中心建设与学科建设不脱离,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不脱离, 保证教学团队整体水平不断提高。在团队建设中坚持“三个建立, 一个坚持”的原则:建立团队使命感:以人才培养为核心, 以科学研究为辅助, 勇于肩负推动社会科技发展的使命;建立团队文化:建设和实践“以学生为本”的团队文化, 致力于培养与社会需求接轨的人才;建立团队精神:弘扬“厚德载物、甘于奉献”的团队精神;坚持创新为发展动力:坚持教学体系改革和教学方法更新, 努力探索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把改革创新作为团队发展的根本动力。

多年来的团队建设结出硕果, 以优异的工作成绩获得了北京市“先进班组”荣誉称号, 先后涌现出北京市优秀教师和北京市教育创新标兵等先进个人, 中心的“电工电子基础教学团队”2010年建成国家级教学团队。在参加的全国、北京市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共有165队获奖, 其中:获全国一等奖11队、二等奖9队、三等奖4队;获北京市一等奖53队、二等奖45队, 三等奖43队。

在2003年以来的学科建设中, 获得国防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1项, 在国内中文核心期刊、国际学术会议上累计发表学术论文73篇 (SCI收录3篇、EI收录32篇) 。近5年承担了包括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总装备部预研基金在内的16项科研, 总经费579万元。

在未来发展中, 我们将依托实验教学和教学团队2个国家级平台加强内涵建设步伐, 努力推进学科建设, 培养出更多与社会需求接轨的合格人才。

北京理工大学电工电子教学实验中心主任简介

北京理工大学 篇2

根据我国税法,高等学校面向社会开展的科技服务合同需交纳营业税。为了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充分利用国家有关科技开发和科技转让税收优惠政策,提高我校科技管理工作水平,并最大限度地保障教师的合法利益,根据国家及北京市有关政策,制定我校科技合同免税工作实施细则。

一、申报免税的基本条件

“技术开发合同”和“技术转让合同”可以免交营业税,“技术咨询合同”和“技术服务合同”合同不享受减免税政策;涉密合同暂不能办理免税,以北京市技术市场政策为准。

“技术开发合同”是指当事人就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或者新材料及其系统的研究开发所订立的合同。“技术开发合同”包括“委托开发合同”和“合作开发合同”。

“技术转让合同”包括专利权转让、专利申请权转让、技术秘密转让、专利实施许可转让合同。

“技术咨询合同”包括就特定技术项目提供可行性论证、技术预测、专题技术调查、分析评价报告等合同。

“技术服务合同”是指当事人一方以技术知识为另一方解决特定技术问题所订立的合同,不包括建设工程合同和承揽合同。

二、申报免税合同的文本要求

1.合同文本建议使用国家科技部或北京市技术市场制定的规范文本。2.合同中(盖章页)的甲、乙双方信息务必填写清楚、齐全。

3.合同的要点要求表述清晰、充分,合同内容过于简单将会影响审定的通过(软件合同特别要加强“技术创新”方面的表述)。

4.合同中必须明确约定知识产权归属,特别是软件开发合同涉及软件开发的,必须在合同中写明其知识产权或所有权归委托方或双方共享。

5.合同中必须写明标的、研发计划、保密约定等条款。6.合同标题和内容中不得出现“咨询”、“服务”的字眼,不得有培训的内容,否则此部分合同金额则不能享受免税。

7.合同附件必须齐全。

8.合同封面上的签订时间和有效期限一定要明确年月日。9.依据合同所开具的“北京市服务业、娱乐业、文化体育业专用发票”内容须与合同内容(项目、金额等)一致。

三、免税工作职责分工

科学技术研究院:负责制定并完善免税工作流程;负责联系北京市技术市场办理合同认定相关手续;负责审核免税合同及相关手续材料;负责免税网上登记、技术市场认定、税务备案及缴费相关手续。

财务处:负责联系地税部门办理免税相关手续;负责对免税完成情况和向科学技术研究院进行反馈。

学院:负责院内宣传免税相关政策、办理程序及注意事项;负责免税材料收集、整理并进行审核。

项目组:了解免税有关政策,提供和填写申请免税相关材料。

四、免税的办理程序

1.项目组起草合同文本,在合同审批表“备注”栏中签署是否申请免税的意见后(无意见默认为不申请免税),由学院科研管理人员审核合同文本是否符合办理免税条件;符合条件的将合同及合同审批表提交科学技术研究院签章。

2.合同签章生效后,学院科研管理人员暂存两份合同原件;每次合同到款上卡并开具发票之后,项目负责人准备发票复印件、缴款书复印件,并在发票复印件上注明校内合同档案号和校内经费卡号;项目负责人在学院科研管理人员处领取并填写“技术合同技术性收入核定表”(四联单)和“技术交易免征营业税业务内容简要说明”(附件一),填写完毕后同发票复印件、缴款书复印件、合同原件两份(仅首次申办)一并由学院科研管理人员提交交科学技术研究院(注:每次到款上述手续需履行一次,除首项“合同编号”外,均应逐项据实填写)。

3.科学技术研究院持以上材料进行免税的网上登记、技术市场认定、缴费等工作。

4.科学技术研究院将办理完毕的“技术合同技术性收入核定表”、缴款凭证、发票复印件、缴款书复印件及合同原件交财务处。

5.财务处负责联系地税局办理相关手续;办理完毕后,将批复减免的营业税额,扣减免税费用后的余额退还至经费卡。

五、免税中的费用

免税工作按合同额千分之五计提免税成本费用,主要用于: 1.印花税;

2.“技术合同技术性收入核定表”成本费用; 3.手续费等;

六、免税办理注意事项

1.合同主体与公章

(1)合同主体必须为法人或自然人。合同的受托方(开发方)、转让方的名称应为“北京理工大学”,合同的委托方、受让方的名称应为具有法人资格的单位,并与所加盖公章名称严格一致。

(2)合同复印件需要和原件相一致,合同复印件必须签有“与原件内容一致”的字样,同时有提供者签字和日期。

(3)合同上的印花税必须贴足并且划销,同时在复印件上写清楚贴花计算公式。

2.发票

(1)发票复印件必须清楚(使用A4纸复印),发票复印件必须签有“与原件内容一致”的字样,同时有提供者签字和日期;

(2)付款方必须与合同上的甲方单位名称一致。(3)项目名称:技术开发费、研发费、技术转让费,其他项目都不能免税。

3.技术的载体

如样机、样片、光盘等技术交易的成果,交付不超过2件可以减免税。

七、声明

免税最终审核结果由北京市技术市场和地税部门决定,科学技术研究院、财务处均为过程管理部门,免税结果由科学技术研究院负责解释。

北京理工大学 篇3

学科创新的特区

“特种机动平台设计制造科学与技术学科创新引智基地”是国内在机器人方面仅有的两个“111计划”学科创新引智基地之一。该基地以构建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特种机动平台设计制造学科群为目标,以机电工程与控制国家级重点实验室、车辆传动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先进制造与质量控制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和国防科技工业精密维系结构加工技术研究应用中心为研究平台,以机械电子工程、车辆工程等多个国家重点学科为支撑,长期以来始终针对国际前沿研究动向,开展创新性的研究工作,在运动仿生学、机动平台感知与测控技术、运动体控制与群体协同理论、现代激光加工理论与技术、精密微细结构加工技术等诸多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团队发展的平台

在国际化融合和竞争激烈的当今世界,团队合作和团队的可持续发展对于任何类型的组织发展与建设都发挥着重要作用。“111计划”为国内外一流学术团队的组建创造了条件。“特种分子纳米科学与技术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和“特种机动平台设计制造科学与技术学科创新引智基地”结合各自学科的特点,与来自美国加帅I大学伯克利分校、佐治亚大学、日本名古屋大学、德国马普高分子所等世界一流大学和研究所的海外学术大师和海外学术骨干,以及校内的学术骨干共同组成了学术团队。3年来,两个学术团队先后接待了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和院士在内的国(境)外专家、学者1077人次;举办学术报告讲座90多场;

科研合作的契机

“111计划”的实施成为学校开展国际科技合作的一个良好契机,跟踪国际纳米科学与机器人设计制造领域的最新进展,对我国国防科技工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建设性作用。目前,两个基地累计发表SCT、EI收录论文104篇;申请发明专利3l项;做国际会议特邀大会报告7次;获得国际奖颂。

单就“特种机动平台设计制造科学与技术学科创新引智基地”来讲,2008年以来,基地研究人员共申请到“863”项目8项,其中“863”重点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项,其中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项;杰出青年基金目1项。基地成员的研究成果中,获得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获得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获得国际奖1项。

鉴于“111计划”实施3年来取得的影响和成效,以及在校内形成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学校从今年起专门设立了“北京理工大学‘111计划’培育项目”,以“111计划”的理念和思想为指导,每年在校内重点支持2-3个学科的发展,为新一轮“111计划”的申报储备资源,也希望经过3-5年的培育,在校内能形成 %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学科。

北京理工大学 篇4

北京理工大学体育馆总建筑面积22632平方米, 主要工程任务为对原体育馆进行改造和新建一个临时热身场馆, 主要功能为满足2008年奥运会排球预赛场地及残奥会使用。作为首都档案工作者, 以实现“在历届举办城市中留存最完整、最齐全、最系统的奥运工程档案”为目标, 在北京市城建档案馆的督导下, 与参与场馆改造的施工、监理单位紧密配合, 场馆档案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成为高校奥运场馆中第一个通过竣工验收的工程。

本次奥运改造工程, 虽没有鸟巢、水立方等工程规模宏大, 但指挥部像对所有奥运工程一样高度重视, 指挥有力、要求严格。场馆改造工程起初, 由于工期短, 任务重, 质量要求高, 各种准备工作并未完全就绪, 相应的管理机构和制度尚未健全, 档案收集和管理工作也千头万绪未走上正轨, 针对这种情况, 领导非常重视, 由基建处处长亲自挂帅, 主管此次奥运场馆改造工程的档案工作, 工程计划科牵头, 各科室配合, 组织有丰富基建档案管理经验的工程师并配备专业声像档案采集和管理人员, 为档案工作的顺利完成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一、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是做好奥运场馆档案工作的关键

1. 建立责任保证体系, 加强内部管理。

将场馆改造工程档案的形成、积累、整理、立卷归档工作纳入改造工程规划、计划、管理制度中, 纳入基建人员职责范围之中, 做到专人负责, 集中统一管理。将档案工作纳入基建各科室的工作职责, 作为科室和基建人员年终考核的一项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层层签订档案工作责任书, 建立档案管理责任追究制, 对责任人严肃追究责任。

2. 加强监督、指导, 把好施工阶段收集关。

改造工程施工阶段产生、形成的工程系统质量保证性材料是改造工程档案的核心部分, 这些材料直接记述和反映改造工程建设的内在结构和质量。通过相关责任人协商的方式, 督促和协助施工单位在施工现场建立起与建设项目规模相适应的档案管理机构, 责成施工单位配备素质好、责任心强的档案员担负起该阶段档案材料收集、管理工作。

3. 健全档案管理制度, 明确各方责任。

在招标与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签订有关合同、协议时, 在合同、协议内明确各方主体各自应负的责任, 并专门就奥运场馆改造工程的档案管理工作作出具体要求, 即同时签订负责改造工程档案的收集、汇总、整理和报送内容、时间和履约承诺;对档案工作不合格的单位除督促整改外, 严格按合同进行经济处罚。

二、档案人员克服困难, 创造条件开展工作是保障

1. 熟悉改造工程的总体安排, 对收集资料做到心中有数。

我校体育馆占地约2公顷, 总建筑面积2.19万平方米, 座位4600个。场馆内共有一个主赛场, 两个热身赛场, 都在原有结构及功能布局的基础上, 按照奥运会、残奥会赛事的要求, 为达到奥运会排球比赛要求标准, 特别是盲人比赛要求, 进行重新规划和全面改造。体育馆奥运改造工程及配套工作主要有: (1) 新建用房及临时建筑物:在西操场搭建临时热身馆 (奥运会后将拆除) 、观众用房、场馆运行后勤服务用房及部分安保用房。 (2) 改造项目主要:在原有结构及功能布局的基础上, 按奥运赛事的要求, 对现状进行重新规划。增设残疾人专用电梯;增设临时变配电箱, 增加场馆照明设备, 改变原有的用房通风空调设计指标等。 (3) 校园环境治理工作。 (4) 供电系统的改造工作。

2. 加强业务培训, 提高自身管理水平。

奥运工程, 其光荣的使命在带来巨大的动力之时, 也带了巨大的压力。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 档案人员作为档案工作主体, 人员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档案工作质量的好坏。参与此次改造工程档案收集和管理的档案工作者以强烈的事业心、高度的责任感和较强的参与意识, 发扬无私奉献的精神全身心投入, 大家反复学习国家档案局、国家计委制定的《基本建设项目档案资料管理暂行规定》及《建设项目竣工文件编制及档案整理规范》等法律法规, 通过业务培训班等形式开展业务交流, 进一步规范档案资料的编制流程、归档范围、整理和分类方法等, 为提高此次改造工程档案质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 尽职尽责, 确保归档材料质量。

为了完成奥运场馆改造的档案工作, 档案人员以“一切为了奥运, 一切服务奥运”为出发点, 克服不利因素影响, 千方百计完成档案收集、整理和移交工作。专业档案管理人员以高度的责任感深入实际, 积极主动地检查, 督促有关施工管理部门和责任人, 使其及时做好档案收集工作, 最大限度地确保该阶段工程质量, 保证材料与所记录的对象保持一致。为了收集全面、系统、准确的资料, 档案人员步步深入, 跟踪收集, 随时预立卷保存, 防止散失, 使立案材料逐步达到齐全、完整、准确;对于不具备条件收集的施工档案, 按施工程序建立相应的档案材料专用袋, 并规定专人负责, 使不同时间、不同专业施工人员在施工中产生、形成的不同档案材料对号入座, 逐一存入专用袋内, 并做好每袋登记入册记录, 以防散失。

北京理工大学新年贺词 篇5

回首,北京理工大学立足于中国大地,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和第一价值追求,持续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谋划探索,推进改革,不断开创一流理工大学建设新局面。

静园挑灯,尽展学子风华。这一年,学校将人才培养作为首要任务,将学生成长发展放在中心位置,集全体师生智慧,开展人才培养大讨论,打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政策“组合拳”。同学们在国内外科技创新竞赛和实践活动中屡创佳绩,研究生产生高水平学术论文,大学生足球队蝉联全国大学生足球联赛冠军,文化艺术活动蓬勃开展。

博雅杏林,秋收硕果累累。这一年,学校面向国际前沿,服务国家战略,开展协同创新。积极投入国家制造强国、网络强国、军民融合、科技强军战略,在“长征五号”火箭发射、“神州十一号”与“空间二号”交会对接、新一代高能单质炸药工程化实现等任务中,表现出色,延续了科技创新和工程研发优势。斩获了国家科学技术奖、国防科技创新团队奖,获批多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创新群体,牵头承担了一大批国防重点项目。

北湖清冽,孕育学者冰心。这一年,学校强化高层次人才引育,储备青年拔尖人才。新增院士及“__”专家、“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万人计划”入选者等一批杰出领军人才,新增“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青年__”入选者、“长江学者”青年学者等一批蓬勃青年骨干。推进“预聘-长聘-专聘”聘用体系,通过制度激励,逐步汇聚一流的创新人才队伍。

疏桐引凤,映照前路熙光。这一年,学校加快推进国际、国内合作进程,扩大办学影响力和辐射力。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建设进入实质性阶段,将于20招生。与世界一流大学实质性合作不断扩大,与俄罗斯开展联合培养本-硕连读国防专业人才专项计划,与世界名校合作设立多个跨境联合实验室。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一带一路”等战略,学校与天津、贵州、湖南等多个省份深入推进战略合作。

站在年新年的门前,我们希望全体师生凝聚智慧力量,以争创一流的激情,加快世界一流理工大学的建设步伐。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期盼所有北理工人勇担国家和民族赋予的使命责任,团结进取,砥砺前行,共同谱写新一年的美好篇章。

祝大家新年快乐,身体健康,阖家幸福!

党委书记 赵长禄

北京理工大学 篇6

本报综合报道 北京理工大学两化融合发展研究院4月6日正式挂牌成立。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副部长尚冰出席揭牌仪式并为研究院揭牌。苗圩在揭牌仪式上发表讲话时指出,近年来,北京理工大学依托雄厚的学术基础和科研力量,在两化融合领域积极主动地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这次成立两化融合发展研究院,将带动更多高校和科研机构投身两化融合事业,并推动形成“政、产、学、研、用”协同工作机制,促进两化融合推进体系更加完整、更具有活力和可持续能力。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在项目、资金、政策等方面加强指导和支持。

苗圩希望北京理工大学坚持跨学科、开放式的理念,充分发挥高校学术和人才优势,统筹利用校内各种资源,广泛凝聚社会力量,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在战略研究、关键共性技术、生产性服务业、信息安全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主动发挥“智囊团”、“思想库”的作用,更好地支撑两化融合工作,并早日将其发展成为国家级两化融合发展研究院。

据悉,北京理工大学两化融合发展研究院将依托学校在机械、运载、光电、信息、材料、化工、管理、经济等领域的学科优势,为工业和信息化部的两化融合发展工作提供战略咨询、技术推动、现代物流等方面的政策咨询和技术支撑,特别在发展态势分析、政策法规研究、先进适用技术推广等方面提供服务。

论大学精神、大学章程与大学治理 篇7

一、大学精神的本质

(一) 何为大学精神?

何为大学精神, 大学精神的本质是什么?这是长期以来学者们关注的一个问题。大学以精神为最上, 有精神则自成气象, 自有人才。[1]一所大学是一锅老汤, 一所好的大学是一锅好的老汤, 成就一锅好的老汤最重要的“佐料”就是大学精神。[2]使得一所大学安身立命的最重要的因素并非是大学的高楼大厦和硬件设施, 而是一所大学的精神。大学精神对于大学的作用, 犹如人的精神存在的作用一样, 是无形却巨大的。有学者认为, 大学精神是大学发展的内驱力, 是激励大学改革的推动力。[3]大学精神是大学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约束大学行为的价值和规范体系, 以及体现这种价值和规范体系的独特气质。[4]笔者认为, 大学精神是指通过大学中的几代甚至数代人的努力, 长期积淀而成的稳定的和共同的追求、理想和信念, 是为“大学人” (与大学相关联的所有成员) 所认同的价值观, 它是大学的生命力之源, 是对大学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主导思想, 是大学的灵魂所在。

大学精神有着丰富的内涵, 很多时候, 一所大学的大学精神并没有落实到纸面上, 但它的确存在于大学和大学人的心里。大学精神有时是一种“模糊”的存在, 但它却有“深入到骨髓”的力量。它常常体现在大学的校训校识、办学理念、大学使命方面, 但又不完全吻合。大学精神更加客观, 更具高度和提纲挈领的精髓感, 是凌驾于校训、理念与使命之上的上位概念。当然, 各个大学的大学精神也蕴含一些共同之处, 比如批判精神、科学创新精神、人格独立、学术中立等。大学精神是一所大学区别于其他大学最本质的因素。办学规模、办学方针, 甚至办学理念, 都可以被模仿, 但大学精神却是不可被复制的。越是杰出的大学, 就越有自己独特的大学精神, 它自成风格, 世代延续。这不仅是大学宝贵的财富, 也是一所大学的魅力之所在, 是大学持续发展的动力。

(二) 大学精神存在的价值判断

大学精神是一所大学长久发展的精神源泉。一所大学之所以能够得以长久发展, 很重要的原因是从大学精神那里获取了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大学精神会持续以各种具体化的形式来激励大学发展。尤其是当一所大学因各种外部因素陷于困顿时, 就会从大学精神那里获取新知和动力。抗战时期临时组建的西南联合大学, 是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三所高校临时组建而成, 虽然只有短短8年的办学时间, 但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 却培养了大批爱国栋梁之材, 靠的就是三校的名师荟萃和融会贯通的大学精神:北大的“宽容自由”、清华的“严谨认真”和南开的“吃苦耐劳”, 凝练出了西南联大“刚毅艰卓”的精神, 创造了世界高等教育史上的奇迹。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在上世纪20年代经济大萧条时期, 入学人数激增25%, 而州政府拨款却骤减25%, 导致大学预算锐减、工资下调、人员雇用冻结等。但伯克利正是秉持“平等与先锋”“优秀与公平”相结合的大学精神, 仍然在这个时期将自身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大学。该校与私立的斯坦福大学、加州理工学院, 共同承担起与东部常青藤高校相媲美的西部大学学术脊梁。

大学精神是指引大学正确发展方向的重要保证。大学精神是对大学发展精髓的归纳与总结。它最能体现大学的本质要素, 是大学学术水平不受侵害、人格不被侵蚀的重要依靠。尤其是在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环境下, 大学更容易受到各种外界因素的诱惑与干扰, 不可避免地会受其影响。但正是大学精神指引大学沿着正确的轨道发展, 引导大学不向世俗妥协, 不为利益损害大学的声誉。美国达特茅斯学院董事会正是认为大学应该人格独立, 坚决反对政府和政党干扰学院发展, 才有了著名的“达特茅斯学院案”。该案的判决导致美国公、私立高等院校的分离, 使得达特茅斯学院在245年的发展历史中, 始终保持私立性质, 并跻身于美国常青藤名校之列。哈佛大学350周年校庆时, 邀请当时的里根总统出席并演讲, 里根希望哈佛大学借机授予他荣誉博士学位, 结果被哈佛大学断然拒绝。这也是大学坚持学术中立精神的鲜明写照。

大学精神是激励大学摆脱平庸的重要动力。大学精神当中, 往往都含有目标性的表述, 都有使大学办出杰出成就的动力诉求, 凝聚了全体大学人对大学未来发展远景的集体判断。当大学流连于肤浅层面而沾沾自喜时, 当大学满足于发展现状而驻步不前时, 大学中的有志之士和真正关心大学发展的人, 就会从大学精神中汲取力量, 来刺激和激励大学发展, 使得大学不断提高办学水平, 摆脱平庸。即便是已经处于世界一流水平的大学, 同样也需要从大学精神中汲取动力, 捍卫自身的荣耀与光环。麻省理工学院正是坚持“不保守、不落后, 勇于开拓”的大学精神, 才使得麻省理工学院赢得“世界理工大学之最”的美名。创办于1991年的香港科技大学, 仅用了20年时间就建成为世界一流大学, 凭借的正是香港科大“瞄准世界水平”“追求学术卓绝”“不甘平庸处世”的精神追求。

二、大学精神的智慧融通——大学章程

(一) 大学章程的发轫与要义

大学诞生于12世纪的欧洲。伴随着这种更有效率的专业化组织的诞生, 规范其与世俗权力机构关系及其内部规则的大学章程也应运而生。[5]早期的大学章程多以“特许状”的形式出现。英国的“特许状”由枢密院颁布, 作为一种皇家特权, 赋予大学存在的合法依据。殖民地时期的美国大学章程同样源于英国王室或殖民地议会颁发的特许状。大学特许状有点像今天的执照或政府批文, 是界定大学与政府之间权利义务关系框架的法律性文件。它确立大学特许法人的法律地位, 规定大学内部法人治理结构, 纲领性地划分大学内部各方的权力、职责。[6]后来的欧美大学章程一般是由大学的董事会制定和颁发。中国的大学章程, 从最早的《奏拟京师大学堂章程》、《山东大学堂章程》开始算起, 也只有100多年的历史。但彼时的大学章程也不同于现代意义上的大学章程。中国现代意义上的大学章程的密集推进, 是近一二十年的事情。尤其是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2011年《高等学校章程制定暂行办法》的出台, 将我国高校章程的制定工作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度。可以说, 欧美的高等教育体系中, 都是先有章程, 后有大学, 而中国大都是先建立了大学, 再制定大学章程。这是中西方高校章程制定方面的重要差异。

大学章程不是大学精神, 它是大学精神的下位概念, 是大学精神的具体彰显与融通, 是大学精神借以正确表达的重要形式与载体。归根到底, 大学章程的本质和内涵是高校融入大学精神、规范自身、指导大学治理的重要途径和方式。一所大学的章程制定得是否规范, 是否符合学校的发展实际, 并得到有效地贯彻执行, 是判断一所大学制度建设和治理水平的重要内容。一所大学没有规范的大学章程, 很难建设成为世界名校。美国斯坦福大学、康奈尔大学、加州理工学院等世界一流大学都有自己的章程, 具有高度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并且以章程为基础制定有各种规范, 具有规范管理和依法治校的良好氛围。[7]

(二) 大学章程存在的价值判断

大学章程是大学精神的重要载体。大学精神引领大学章程的制定, 大学章程制定的首要要义, 就是要认真领会大学精神, 并以大学精神指导制定大学章程。好的大学章程一定是认真总结了一所大学几十年乃至上百年的大学精神, 并将之真正地融入自身。这样的章程才能真正体现大学发展的本质。大学章程是承载大学精神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载体, 而且是主要的载体之一。这种章程对大学精神的融通, 不是表现在章程的开头插入几句大学发展理念的话, 更不是特指专门对大学精神有一段文字表述, 而是真正地将大学精神融入到章程的具体内容当中, 融入到章程的每一句话当中。一旦大学精神融通到大学章程当中, 大学精神便富有了直接的生命力, 指引大学的发展。

大学章程是指导学校长期发展的根本纲领。大学章程一旦制定, 就应该被尊重和遵守, 作为大学治理工作的首要依据。大学的管理者、教师和学生, 都处在不断的变化和变动之中, 但大学的章程具有稳定性。这一点是不随大学的人, 尤其是大学的管理者的意志而转移的。这是保证大学章程的威严和效力的必要条件。从一定意义上说, 章程没有制定则罢, 一旦制定, 是不可以被废止的, 它将与大学共存亡。当然, 这并不是说章程的内容不可更改。随着大学自身的发展需求, 章程内容是可以进行修订的, 但也必须经过学校严格的民主法定程序。

大学章程不但要承载大学精神, 更要指导大学治理。大学章程的制定是一项系统工程。它上承大学精神, 下启大学治理。大学章程不能像大学精神那样“不食人间烟火”, 要看得见, 摸得着, 具有可操作性。但又不能像大学治理那样, 处处从细处着手, 起不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大学章程在大学处于宪章地位, 一方面体现为“最高法”, 校内任何规章制度都须以大学章程为直接依据, 大学各类规章制度的制定, 不能和大学章程有冲突之处;另一方面体现为“纲领法”, 它仅对学校重大的、基本的统领性事项做出规定。[8]既要保证大学章程的权威性, 同时还要保证在大学章程之下制定的相关规章制度的权威性。这就要求章程中既不能写没有实质内容和指导性较弱的话, 更不能写一些大学细微层面的内容。细微层面的内容可以由具体的规章条例来完成。这已经属于大学治理层面的问题。

三、大学精神和大学章程指导下的大学治理

(一) 何为大学治理?

国内外对大学治理有多种理解。大学治理研究的奠基之作是在1960年由美国学者约翰•科森创作的《学院与大学的治理:结构与过程的现代化》一书。张维迎在《大学的逻辑》一书中指出, 大学目标和理念的实现, 离不开科学的制度安排, 即大学治理。[9]大学治理是大学精神和大学章程的具体贯彻层面。如何更好地让全体大学人领会大学精神, 遵照执行大学章程, 靠的是大学治理。何为大学治理?笔者认为:治, 制也, 即制定各项规章规则;理, 厘也, 厘清与学校发展相关的规律与各种问题, 并创造性地去解决这些问题。大学治理就是通过制定各项具体的规章规则, 发现并厘清大学发展中的各种具体问题, 并有章有法地创造性解决, 从而推动大学不断向前发展。大学治理既包括要求人们服从的正式规章规则, 也包括各种人们同意或符合其利益的非正式的规章规则。

大学治理, 要从表象看到实质。目前很多大学治理方面的问题, 深层原因就在于对大学精神没有好好总结和领会, 对大学章程没有认真贯彻和落实。大学精神、大学章程和大学治理背后隐含的价值判断必须是一致的, 否则就会出现“三张皮”的现象:章程上不凝练精神、下不指导治理, 大学发展就可能陷入无为和无序的状态。造成大学章程上写的是一套, 而在大学治理中使用的是另一套——比如更多是体现管理层的意志。在这种情况下, 大学精神被扭曲, 大学章程便成了虚无的东西, 大学就会沦为地地道道的“人治”。所以, 大学治理是否真正融入了大学精神, 是否真正贯彻了大学章程, 直接决定一所大学的发展水平和办学质量。

(二) 大学治理存在的价值判断

大学治理是一个不断诠释和丰富大学精神的过程。大学治理本质上是对大学精神和大学章程的一以贯之。大学精神是最具稳固性的, 大学治理既要领会大学精神, 更要创新性地去诠释大学精神。大学精神指引大学章程, 同时也在一直持续不断的、长时期地指导着大学治理, 是推动大学治理达到理想效果的推进剂和催化剂。而对大学治理经验的总结和提升, 也是使大学精神不断与时俱进、内容不断丰富的源泉。

大学治理是贯彻和落实大学章程的基本载体。要将大学章程的内容贯彻到实处, 还要靠大学治理。章程只是根本大法, 但只有章程, 是无法完成学校的法制建设进程的, 需要通过大学治理才能落实大学章程的内容。大学治理同样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 必须遵循大学发展规律, 求真创新, 勇于改革, 并辅之以一系列的其他各类规章制度。而这些规章制度的制定是一个不间断的、连续的过程, 是随着学校的发展而不断制定、更新、乃至废弃的过程, 以行为诠释大学精神, 以措施贯彻大学章程。大学治理是在具体层面对大学精神和大学章程最好的诠释和贯彻。

大学治理与大学管理相近, 但并不等同于大学管理。具体而言, 大学治理主要是通过一系列规章制度的安排, 在大学利益主体多元化, 在所有权与管理权分离的情况下, 协调大学各利益相关者的关系, 提高大学的发展水平。如欧美的大学治理一般包括董事会制度、行政制度和教授制度等。大学管理则是指大学通过具体的操作动作, 如计划、组织、协调等, 对大学的各种资源进行优化配置, 达到学校既定目标的做法。大学治理的目标是实现大学各利益相关者责、权、利的平衡。而大学管理的目标则是实现大学的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的既定目标。可以说, 大学治理仍然是一个比较理论性的概念, 注重于各种规章制度的建设。大学管理则是一个更加实践性的概念, 直接面对大学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中的种种问题。

四、大学何为——针对大学精神、大学章程与大学治理的价值诉求

(一) 尊重大学传统, 实事求是, 归纳和凝练大学精神

大学要不违背高等教育发展规律, 不扭曲大学发展历史, 本着实事求是、尊重学校过去、尊重学校发展实际的原则, 认真总结和凝练大学精神。而不是因为社会因素、政治要求的介入, 去人为地改变大学精神的本来要义, 造成大学精神的失落。目前大学出现了很多不和谐的音符:有的高校还在忙于“圈地运动”和“规模扩张”, 似乎唯有“地大物博、人多楼高”方能显出大学之“大”、高校之“高”。[10]有的高校完全以量取人, 将科研的量化考核指标用到了“极致”, 严重伤害了一线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如此种种, 俨然对大学精神为何已经相当陌生, 更是将学校的人才培养使命抛之脑后。使得大学精神失去了她原有的灵性, 阻碍了大学的发展。恪守大学之道, 重新认识、建构、凝练、提升大学精神, 是我国大学当前建设和发展的重要使命。

(二) 团结全体大学人, 立足长远发展, 认真制定好大学章程

大学章程一定是一部被学校的大多数人认可、被学校全体人贯彻执行、作为学校管理的纲领性文件和根本大法的法规。大学章程的制定需要统筹校内校外各方面的力量。仅仅靠开会和征求意见是远远不够的, 要多地需要做一些主动性的工作, 主动去提炼、去凝结大学的历史与现实经验。既不能搞一言堂, 对师生校友意见的征求流于形式, 更不能对所有的意见都一味采纳, 丧失章程制定工作的主动性, 使得章程随波逐流。章程制定工作既要很好地融入大学精神和优良传统, 采纳大多数人的主流意见, 又要主动对各种文本进行合理的归纳、提升和凝练。这才是大学章程制定的本质要求。每次章程的修订都必须民主、合法、有理、有据。

(三) 保证大学精神、大学章程和大学治理的一贯性

大学精神、大学章程和大学治理三者具有一贯性联系。如前所言, 三者的主旨要义和价值判断应该是一致的, 只有将大学的体制机制理顺, 保证三者主旨要义的一致性, 才能真正顺利推动大学向前发展。倡导以法而治, 而不是人治, 更不是以学校管理者的个人意志为转移。体现大学精神的内容一定要写入大学章程;一些全校形成共识的、明确性的东西, 可以为大学治理提供指导的, 一定要写到章程里面;一些尚不能确定的内容, 可以先不写进章程;一些细节性的、具体层面的规定, 则可以由大学治理去完成。大学精神与大学章程会随着大学治理的具体形势而与时俱进。但大学精神与大学章程的改变是一种主动的改变, 是为了更好地指导大学发展, 而不是迁就于大学治理。如何将大学精神、大学章程和大学治理的一贯性联系做到最好, 将三者紧密地上下融通一体, 考验大学的智慧, 考验大学人的智慧, 更考验大学管理者的智慧。

注释

1[1]陈平原.大学以精神为最上[J].大学 (学术版) , 2009, (11) :93.

2[2][10]饶武元, 胡罗斌.论大学精神与大学发展[J].教育学术月刊, 2010, (1) :43, 45.

3[3]柳海民, 常艳芳.论大学精神的价值[J].教育研究, 2008, (8) :51.

4[4]刘宝存.大学精神的失落与重塑[J].学术界, 2004, (1) :193.

5[5][8]柯文进.关于大学章程制订中法律地位、外部关系与内部治理结构的思考[J].北京教育 (高教) , 2013, (4) :15-16.

6[6]马陆亭, 范文曜.大学章程要素的国际比较[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10:23-24.

7[7]刘继安.世界一流大学的基本特征[N].中国教育报, 2002-03-12.

北京理工大学 篇8

北京师范大学的前身为创办于1902年的京师大学堂师范馆。1931年7月, 由京师大学堂师范馆演变而来的北平师范大学与北平女子师范大学合并, 成立国立北平师范大学。1937年7月, 日本侵略军占领北平, 北平师范大学迁往西安, 与国立北平大学、国立北洋工学院组成西安临时大学。1946年春, 学校师生陆续迁回北平。1949年9月, 北平改称北京, “北平师范大学”也相应改为“北京师范大学”。

而首都师范大学始建于1954年, 原名北京师范学院。1992年由北京师范学院、北京师范学院分院、北京联合大学外语师范学院、北京联合大学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合并组建而成首都师范大学。解放军总后勤部政委刘源于1978年初考入北京师范学院历史系。

北京、北京 篇9

在我的印象当中, 北京是一本内存丰富、光彩夺目的画册。她厚重典雅的历史文化内涵, 是其它城市无法比拟的。北京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是各族人民向往的地方, 是一方贯通古今的圣域。她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六大古都之一, 也是亚欧大陆最大的交通枢纽。踏上这块令人神往的热土, 油然而生一种崇敬激动的心情, 仿佛走进一座巨大无比的中国古代历史博物馆, 文人辈出的山水之间。

据北京的迪哥说北京有几大气, 有故宫的霸气;颐和园的秀气;恭王的财气;长城的雄气;北大清华的才气;十三陵的宝气;地坛史铁生涅槃王者之气。

穿梭在人群中, 人潮一阵涌动, 就在这涌动中《国歌》奏响, 天空明亮了, 广场明亮了, 国旗高高升起。无数的相机闪烁着, 整个广场听到就是这光芒跳跃的声响, 这种激动而又深沉的声响。

太阳越来越亮, 天安门前的广场也被照得更宽敞, 一堵堵人墙如集云散开。我见到了人民大会堂, 人民英雄纪念碑, 毛主席纪念堂等。一切真的都像书中读到, 银屏上看到一样。

在北京, 在任何一个角落里, 只要你安静地凝望, 你会感觉这里潜伏隐蔽着的一种无形的力量, 每一个人都与这座城市有着微妙的对应关系, 那种生死不渝的维系, 以及坚守下去的那份信心。史铁生, 就是北京造就的最有代表性的人物, 一颗高贵的灵魂在这里生根, 发芽, 那个高位截瘫、苍白孱弱、一身重病的智者, 他静静地坐在这里, 显示着一种让人难以企及的深度。他以自己坚定的立场和纯粹的内心, 成为了这座城市的另一个标志, 另一个象征。他说常觉得这中间有着宿命的味道, 仿佛这古园就是为了等我, 而历尽沧桑在那儿等待了四百多年。”也让我感觉他是个静观或者沉思的王者, 他统摄着生命以及善与高贵、爱与受难的精神。

我从小就生长在山城, 也始终觉得自己一直在都市的边缘。总觉得那都市高楼林立, 像一堵堵宫墙, 隔在人们的心灵;灯火凄迷, 像一场场幻境诱食着人们的真性;人们带着同样合乎礼节的微笑, 操着相似的恭维的腔调。

然而就在二0一0年十二月我又一次去了北京, 护理我那住院治疗的父亲。在北京居住近一个多月, 我真正触摸到了北京, 触摸到了大城市生活中的人们快节奏紧张的生活。他们的生活是一种简单的平凡, 快乐的平凡, 每个人守望着心灵, 仰望内心的乌托邦。那一幕幕的场景好像蒙太奇镜头变幻在我的眼前, 让我的心随着一个个镜头的摇晃而起伏。

真的是巧合的相遇, 在父亲住院的病房里住着一位名叫亚军的老北京人, 因椎间盘突出, 疼痛使他不能行走。他与我父亲同一天住院, 同一天手术, 年龄也只比我父亲小几个月, 人高大, 生就运动家般的骨骼, 两条眉毛又短又粗, 眼珠很大, 眼光里充满了憨厚和纯朴。他也是个慈祥的父亲。

他见了我, 微微地一笑说:“这是大姑娘吧!”

“嗯, 大伯好。”我也顺应地回答他。并转过头来看着父亲问, “现在是手术后第二天吧!感觉如何?”

“好, 首都医疗技术就是一流的, 我现在脚都没抽筋, 全身也没有感觉到被绷紧。”父亲笑嘻嘻地说道。

“你爸真坚强, 外伤曾使他不全高位截瘫, 都没有让他倒下, 真是常人不能比的。现在这手术对他来说真的是小巫见大巫了。”大伯由衷地说, 眼睛传出赞赏的眼光。

“都是这个大姑娘, 去年她写受伤的我以及医院六十年来的变化到北京来领奖, 回家后一直以史铁生这位作家的历程来鞭策我, 让我以他为榜样。叫我想一想就能感同身受一个高位截瘫者的渴望站立起来, 渴望用自己的双腿去行走的那种悲壮。一直在鼓励我, 相信我会站起来的, 让我感到有一种重生般的生长的力量。果真, 经过一年多的治疗与锻炼, 真的还能站着行走了。你也一样坚强, 手术后都不用镇痛药。”父亲立即接过话说道。

“这亚军, 与我一见如故。他是公共汽车的司机, 他可是北京的交通地图, 无论哪个旅游点坐几路车, 他都了如指掌, 过二天你就可以与你妈一起去旅游, 亚军会教你如何打车才能省力省时省钱。”

“北京之大, 更多的还是体现在距离上。从北京的一个地方到北京的另一个地方有多远?我算过, 从北京西站到你们住的东直门医院, 就要一个多小时。这在我们那儿, 差不多是两座城市之间的距离。”我快人快语地说着。

“呵呵, 这还要看顺不顺利, 在你尚未精确的计算出这个数字之前, 已经遇到了——堵车。”老伯不以为然道。

手术拆线后, 父亲只能勉强挪动他的两条腿, 仍一拐一拐的, 费力走一小段路, 就会累得精疲力竭了。就在我父亲失去信心, 想坐下来不动时, 老伯拿出表来, 对我父亲说:“老陈, 你扶着走廊的扶手走吧, 我帮你看时间, 这次走总要比上一次走的时间长一些, 哪怕是一分钟, 也是进步的。”

老伯的话真有效, 父亲在他的鼓劲下, 又多走了几米路, 又多走了几分钟。

就这样, 老伯在这住院期间一天一天地陪着父亲锻炼。因为有他, 我的父亲也变得更加坚强。因为有他, 病房变得生机勃勃, 好像他俩人都忘记自己是个病人。他侃侃而谈着北京的历史文化背景, 告诉我们哪些地方是值得参观旅游的。我幽默地跟着父亲叫他为北京的百科全书, 称他为北京的交通地图。与他短短相触的一个月里, 他的品格更值得我敬佩, 他把我不慎遗失在卫生间的钱拾来交还给我;他说大千世界形形色色的人都有, 防人之心不可无, 害人之心不可有;他还慎重地交待我要如何保管贵重物品。更让我感动的是他出院后对我父亲仍牵肠挂肚的, 时常传来信息鼓励我父亲锻炼身体, 祝我父亲能够早日康复, 鼓励我的父亲迈开大步走回美丽的故乡。这是他对比他弱的人表示的关怀和善意, 比任何礼物都能产生更多的效果, 比任何礼物对弱者都有更多的实际利益。也正是在这种友谊之泉滋润下, 我的父亲那久卧在床爆噪的脾气也变得柔和了, 人也变得自信了, 懒怠动的父亲也肯主动地笨拙地拿起手机与患友发起信息, 相互沟通、支持、问候着……

我知道这世上时时刻刻都有我意想中伟大的事或悲哀的事情发生。二0一一年一月一日, 惊闻史铁生逝世!生如夏花, 死如秋叶!

“爸, 史铁生作家离开我们了, 到另一个时空, 他重新开始, 进行更空灵的心灵写作。瞧, 星空上, 他在微笑。”我神伤地看着爸说。

“走, 我今可以拄着拐杖出院了, 那我们去地坛看看。”父亲铿锵地说。

我的眼前亮了起来, 我仿佛看到坐在荒芜并不衰败的园子里, 一个叫史铁生的坚毅男人, 他在一生中最绝望的时候, 坚守住了地坛----那属于他的一方净土, 那里, 生命透射着永恒;那里, 告诉了他生命的价值!他到这园子里来, 他在这里忧伤, 打量这个美丽世界里现出的健康、端正、柔情的男女;他与自己的病身、与母亲对抗。我仿佛又听见在地坛上他的轮椅在那古老的小道上滑过的声音。他的手用着力气, 带着他进园子, 然后在地坛中和花花草草中停留, 感动于昆虫们的辛劳, 面对着朝阳或者夕阳……写出了著作。他在很多很多年里一直要定期做着血液透析, 每周做一次透析的滋味, 生理的, 心理的、那是一种怎样的折磨啊。现在他去了, 他看穿了生与死的轮回, 生与死, 这样的苦痛, 有如凹凸有致的碑铭镌刻在生命线上。

夕阳西下, 暮色中的北京又染上更加神秘的色彩, 最后我们坐黄包车穿行古巷。车子、车夫, 走过的巷道胡同都是历史的车轨。胡同是最具北京特色的民居之一, 最早起源于元朝, “胡同”一词在蒙古语中是“小街巷”的意思。北京的大小胡同星罗棋布, 数目达到7000余条, 每条都有一段掌故传说。胡同的名称五花八门, 有的以人物命名, 如文丞相胡同;有的以市场、商品命名, 如金鱼胡同;有的以北京土语命名, 如闷葫芦罐胡同等。北京最古老的胡同是三庙街, 至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最长的胡同就是东西交民巷, 全长6.5里;最短的胡同, 长不过十几米;最窄的胡同要数前门大栅栏地区的钱市胡同, 宽仅0.7米。

现在北京专门设有胡同旅游项目, 上车地点在什刹海体校西侧, 游览耗时从1小时到4小时不等, 每天上午9点和下午2点各一次。行程安排依次为鼓楼、什刹海、银锭桥、恭王府花园, 全程游览时间约为2.5小时。可以参观胡同中的小学校, 还能留意着胡同边的屋宇, 文人故居, 官宦私宅, 商人院落等。胡同里的屋子就是小门小户, 那门墩有的就是一块天然之石, 即使也有些雕刻, 均属拙朴之列。我喜欢这样的胡同, 这才是人居的地方, 我见这门, 也会轻轻问声, 主人在家吗?不管是折回历史还是现实, 我都喜欢成为这个家的客人, 并到胡同居民家里作客, 与主人一起包饺子、拉家常, “做一天北京人”。胡同七转八弯, 曲而不阻, 曲径通幽。大户人家屋内假山、池澡、回廊造境成趣, 小户人家凭着胡同别是一番情趣!

沈阳理工大学 篇10

沈阳理工大学汽车与交通学院简介沈阳理工大学前身是东^军区军工部工业专门学校, 创建于1948年, 1960年组建成立沈阳工业学院, 2004年更名为沈阳理工大学。学校位于辽宁省沈阳市浑南高新区风景秀丽的浑河南岸, 校园内建筑气势恢宏, 庄重典雅, 环境清新宜人·经过六十多年的建设和发展, 沈阳理工A学已由一戶斤学科单一的军工院校发展成为以工为主, 理、管、文、经、法、艺相结合, 服务辽宁、面向全国, 具有鲜明国防的多科学。汽车与交通学°院最初由1998年成立的汽车与拖拉机专业发展而来, 2002年成立汽车与交通学院。学院下设车辆工程、交通运输、能丨原与动力工程3个本科专业, 拥有车辆工程硕士学_权点及"辽宁省汽车噪声振动和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校本科生1100多人, 研究生60多人。学_有教师43人, 其中教授、副教授16人, 具有博士学位教师7人。学院主要研究方向包括:车辆系统动力学与控制、车辆现代设计与制造技术、车辆结构分析与安全性、内燃机标定匹配、内燃初源!代设计理论与方丨去、传热与节能技术、智能运输系统、道路交通工程、载运工具保障等。近几年, 学院承担并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国家"863"计划项目子课题1项、国家科技部项目2项、以及部、兵器工业集团公司、兵器装备集团公司、辽宁省等省部级项目29项, 并完成企业横向课题40多项, 学院建有汽车实验中心, 下设汽车性能及结构实验室、汽车电子实验室、计算机室等。汽车实验中心占地面积4000余平方米, 主要实验设备包括:30余台教学实验用车 (含10t·汽车构造综合试验台) 以及内燃扔试验台、带精细飞轮组的水冷电润流底盘测功机、四轮定位仪、照相式三维扫描仪、汽车道路实验设备、汽车电子实验台、汽车维修设备等科研教学实验设备。学院自行研制了奔驰车整车解剖实验台、V8发动娜剖麵台、自动麵箱解剖麵台、驱动桥解剖麵台、桑塔纳发动概变速箱解剖实验台、转向机解剖实验台等教学平台。汽车与交通学院紧紧围绕学校"特色立校、人才强校、开放兴校"三大战略, 在重点学科建设、专业发展、人才培养、科技研究等工作中破·行。学院积极引进海内夕秀人才, 为进提升我院的办学层;欠和办学水平而努力奋斗。内燃机专业、动力机槭与工程 (内燃机方向) 、热能与动力工程 (内燃机方向) 、车辆工程、车身工程、装甲车辆、交通运输、交通工裎, 应聘条件 (两舗足其一) : (1) 博士学位·臓高校教育事业. (2) 50周岁以下具有教授职称.联系人:沈阳理工大学人事处人事科许老师联系电话:024-24686160由P箱:sylgzp@163.com

上一篇:数字分路下一篇:河南省旅游业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