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投资学教学改革

2024-07-11

证券投资学教学改革(精选十篇)

证券投资学教学改革 篇1

(一) 教学方式十分单一

许多学校金融证券专业的教师在上《证券投资学》时, 采取的教学方式非常单一, 都是教师在课堂上拿着课本或者用多媒体照着课本上的知识讲讲, 学生则在下面或随意听听、或盲目做做笔记, 学生觉得索然无味。《证券投资学》作为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 使用传统的理论教学方式根本无法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若教师只是照着课本上的知识讲讲, 学生最多只能学到一些基本的理论知识, 并且容易学过就忘。

(二) 学校对金融投资类专业发展重视不足

许多学校的领导不重视文科类专业的发展, 资金投入十分有限, 相关系部多次提出购置金融投资类软件、组建金融投资实验室的方案也被学校领导以成本过高、实用性不强等理由否定。没有自己的实验室和相应设备, 单靠教师在课堂演示、学生课后自己练习、采用网上免费而功能信息不全的投资软件, 难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 未能抓住区域资源优势开展教学

每一所学校的地理位置不同, 自然就会有不同的区位优势, 但很少有学校能够很好地抓住自身的区域优势开展教学活动, 及时了解当地乃至省内、临近省份各类企业对金融投资类人才的真实需求, 并且利用好丰富的区域资源来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这样一来, 感觉就有点闭门造车, 辛辛苦苦培养出来的金融投资类人才却与区域社会发展的需要相脱节, 难以得到当地证券公司、投资集团、具有投资需求的工业企业等单位的青睐。

二、《证券投资学》教学改革的相关对策

(一) 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作为一门实践性、应用性非常强的课程, 实际上《证券投资学》可以采用非常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如可以学习证券公司每天开晨会分析市场信息的经验, 安排班里的每一个学生轮流在课堂上用五分钟的时间分析近期市场大事, 从而培养学生及时跟踪市场的意识和能力。还可以使教学更贴近企业的实际, 以班级为单位成立“模拟证券公司”, 让学生充当“公司”、“券商”、“机构”、“普通投资者”等不同角色, 在模拟市场环境条件下从事投资、上市、并购等一系列活动, 通过角色扮演, 使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体验市场、认识市场。此外, 还可以采用上机操作、学科竞赛、专题讨论、学术讲座、企业现场考察和企业实习等各种形式来上这门课程, 如此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相信学生会非常喜欢, 印象也会深刻许多, 学过的知识就容易运用到实际中去。

(二) 注重培养学生的实用技能

每当上市公司披露季报、半年报和年报的时候, 就是证券分析师最忙碌的时候, 他们要从大量年报的文山字海里, 找出最具投资价值的信息, 及时分享给自己的客户, 从而为客户的投资策略提供指导性的方向。此外, 证券研究所的研究员们会经常性地对自己所关注的上市公司或关注的行业进行实地调研, 如果经过调研认为该公司或该行业未来业绩将实现大幅持续的增长, 证券分析师就会撰写出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向投资者推荐这类股票。作为金融投资类专业的学生, 同样需要掌握研读年报的技能, 掌握撰写、利用投资价值分析报告的方法, 也要学会通过构建技术分析指标体系, 利用最有效的技术分析指标, 找出证券市场的“黑马”, 还要掌握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撰写、分析技巧, 为企业挖掘最值得投资的项目。掌握了这些投资学的核心技能, 无论学生将来是从事哪类投资工作, 如证券公司投资分析师、企业投资项目分析师等, 都会成为用人单位青睐的应用技术型人才。

(三) 争取学校在实验设备方面的投入

综合性的大学或者以理工科为主的大学“重理轻文”的思想已是常态, 金融投资类的专业基本上每所大学都会开设, 而且招生的人数不在少数, 然而学生人数占比与学校资金设备投入不对称的现象比较突出。许多学校《证券投资学》的授课都是填鸭式的课堂讲授教学, 原因在于学校没有投资建设相关的金融投资实验室, 模拟演示、模拟实盘操作等实践教学环节难以进行。此外, 有的学校即便设立了相关的实验室, 但实验室配备不全, 大多采用的是免费行情软件, 如“大智慧”、“钱龙”、“同花顺”等, 这些免费行情软件虽然大多可以满足基本面分析和技术分析的需要, 但普遍没有模拟交易的功能, 信息不全面、信息滞后等问题普遍存在, 并且缺乏师生互动交流平台, 教学针对性不强。因此, 相关系部应当采取各种方式积极争取学校领导的支持, 建设起专业实验室, 加强硬件和软件方面的投入, 购置相应的实验设备, 购买和及时更新相应的证券模拟软件, 构建教学互动平台, 并且利用专业实验室开展各类模拟炒股、模拟期货大赛, 充分利用各类资源, 培养应用技术型金融投资人才。

(四) 依托区域经济优势, 加强校企合作

依托区域经济优势开展教学活动, 了解当地的产业布局, 善于利用当地特有的优势资源。鼓励经管类的学生选择两到三个自己感兴趣、当地发展较好的行业作为重点研究方向, 多学习与这些产业相关的理工科基础知识, 多去当地发展较好的企业参观实习, 了解各类企业对金融投资类人才的具体要求, 使学生能够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其次, 应当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 共同培育市场需要的人才。一是把企业实习作为实践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环节, 在相关企业建立实习基地, 给每位学生安排企业导师, 让学生在不同学期进入企业学习不同的内容。二是把师傅、技工引进课堂, 邀请企业资深业内人士来学校上课、开讲座、开培训班等, 让学生们领略到优秀业内人士的风采。三是充分利用资深业内人士的宝贵智慧和经验, 聘请他们指导对口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的拟定和教材的编写, 让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的更符合现代企业发展的需要, 从而使培养的金融投资类人才更加契合市场需要。

摘要:《证券投资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 本文在分析《证券投资学》在课程教学中存在的教学方式单一、学校重视程度低、未能抓住区域资源优势等问题的基础上, 提出了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实用技能、争取学校在实验设备方面的投入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区域资源,应用技术型人才,校企合作

参考文献

[1]杨建平.全程考核-实训-竞赛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探索——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证券投资学教学改革的实践[J].职教论坛, 2008 (16) .

[2]王亦明, 许文静, 陈世金.互动式教学模式在证券投资学教学中的应用[J].经济研究导刊, 2012 (36) .

《证券投资学》本科教学大纲 篇2

课程名称:证券投资学 课程代码: 学分/总学时:2/36 开课单位:商学院

面向专业:经济学、财务管理、国际贸易、市场营销、工商管理 开课教师:何旭艳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证券投资学》是国家教委规定高等院校财经类核心课程。通过学习该课程,使学生了解证券投资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方法,认识和理解证券投资活动和证券投资过程,从而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掌握常用的基本分析和技术分析方法,在实践中争取获得较大的投资收益,并控制和防范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

该课程除进行理论教学外,还要进行案例教学,邀请证券公司分析师到校举办讲座,并组织学生进行模拟证券交易操作实验,以将理论教育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通过这三方面相结合的教育和培养,使学生能够初步达到学以致用,从而使学生在毕业后如果从事该领域的工作,能够较快地适应工作,即使是从事其它领域的经济工作,也能由于接受了该方面的系统培养而给工作带来裨益。

二、学习本课程学生应掌握的前设课程知识

本课程的前设课程为《宏观经济学》、《货币银行学》、《财务管理》、《国际金融》、《经济法》等。

三、学时分配

学时

章节

理论

导言

第一章 证券市场概述 第二章 股票 第三章 债券 2 4 1

实验

合计 2 2 8 1 1 第四章 证券投资基金 第五章 金融衍生品 第六章 证券市场运行 第七章 证券中介机构 第八章 证券投资基础分析 第九章 证券投资技术分析 第十章 证券市场的监管 合 计 4 2 2 2 2 24

4 12 4 2 2 6 4 2 36

四、课程内容和基本要求

导言(2学时)

[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章要求理解中国发展资本市场的必要性 [本章主要内容]

一、21世纪经济最显著的特征

二、关于现代金融与传统金融

三、证券投资运行

四、本课程的研究对象

第二章 证券市场概述(2学时)

[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证券、有价证券的定义和分类,证券市场的定义、特点、功能、分类、证券市场的参与者,证券市场的产生和发展、证券市场的发展趋势。[本章主要内容]

一、证券概述

证券的定义、证券类型、有价证券的分类与特征

二、证券市场

证券市场定义、特征、功能、分类、证券市场的参与者

三、证券市场的产生与发展

证券市场产生的历史背景、资本主义发展初期的证券市场、国外证券市场发展的历史、证券 市场的未来发展趋势、中国的证券市场

第二章 股票(4+4学时)

[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章要求掌握与股票有密切关系的股份公司、股票的基础知识、我国现行的股票类型等内容。掌握证券交易软件基本操作技能。[本章主要内容]

一、股份制度

二、股票

股票的概念、构成要素、特点、性质及与相关概念的关系、股票的分类

三、我国现行股票类型

第三章 债券(1学时)

[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章要求掌握债券的性质、特征、基本要素及种类。[本章主要内容]

一、债券的概念、特点及性质

债券的概念、特点、性质及与有关概念的关系

二、债券的种类

三、我国的债券种类与特征

我国的国债、金融债券以及企业(公司)债券的性质与特点。

第四章 证券投资基金(3学时)

[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章要求掌握投资基金的基本理论及我国投资基金的现状和发展情况。[本章主要内容]

一、证券投资基金概述

投资基金的概念、产生与发展、特点及与其它有价证券投资的关系 二、证券投资基金的类型 封闭式基金与开放式基金

三、证券投资基金运作

投资基金的组建与发行、流通交易、投资策策略

四、我国的证券投资基金市场

投资基金在我国的形成与发展,发展的必要性,存在的问题,如何规范与完善

第五章 金融衍生品(4学时)

[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章要求掌握我国金融衍生工具的发展情况,金融期货、期权、可转换证券及存托凭证、认 股权证等各种金融衍生工具。[本章主要内容]

一、金融期货

二、金融期权

三、可转换证券

四、其他衍生工具

第六章 证券市场运行(2学时)

[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章要求掌握证券发行条件、发行程序、发行方式、发行价格、证券流通市场的类型、证券上市交易程序、交易价格、股票价格指数等。

[本章主要内容] 一、证券发行市场

二、证券发交易市场 三、证券价格指数

四、证券投资的收益与风险

第七章 证券中介机构(2学时)

[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证券公司概况和服务机构 [本章主要内容]

一、证券公司概述

二、证券公司的主要业务

三、证券公司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

四、证券服务机构

第八章 证券投资基础分析(6学时)

[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章要求掌握证券投资基础分析的三个层次:宏观经济分析、行业分析、公司分析。[本章主要内容] 一、证券投资的宏观分析

国民经济基本状况分析、国家经济政策分析、宏观经济变动因素分析 二、证券投资的行业分析

行业划分的方法 行业的一般特征分析 影响行业兴衰的主要因素 三、证券投资的公司分析

公司财务经营状况分析、公司经营管理分析、公司竞争地位分析

第九章 证券投资技术分析(4学时)[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章要求掌握证券投资的道氏理论、K线、切线、形态理论的分析方法以及指标分析法。[本章主要内容]

一、技术分析概述

证券投资技术分析的基本概念 技术分析的基本原理

二、主要技术分析理论

道氏理论、K线理论、切线理论、形态理论等

三、指标分析法

人气指标、容量比率、腾落指数、相对强弱指数、威廉指数、乖离率、趋向指数、随机指数、心理曲线、停损指标以及指数平滑异同移动平均线

第十章 证券市场的监管(2学时)

[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章要求掌握证券市场监管的目的和手段,以及我国证券市场监管的主要内容。[本章主要内容] 一、证券市场的监管目的、原则、方针和手段 二、我国证券市场监管的主要内容

证券发行管理、证券交易管理、证券商管理、证券业从业人员管理 三、证券市场违法违规行为的分类和法律责任

五、教材及学生参考书

教材:中国证券业协会编:《证券市场基础知识》,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1年版

参考书:

1、上海证券报编《股民学校》上海远东出版社2006年版、吴晓求主编:《证券投资学》(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2004年

3、(美)滋维.博迪等著:《投资学》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年

六、作业及课外学习要求

1、每章布置课后思考题。

2、进行证券交易模拟操作,期末提交报告。

3、关注电视、网络、报纸披露的相关经济新闻。

4、加强证券分析软件的实践操作能力。

七、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方法

1、考核方式:平时表现、理论总结和实验操作考核相结合。

2、成绩评定方法:考勤(25%)+证券模拟交易操作(50%)+总结报告(25%)=总评(100%)

证券投资学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篇3

关键词:证券投资学 教学模式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0(a)-0134-01

在全球经济变幻莫测的特殊时代,适应市场经济的专业复合性金融人才,既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要具备很强的实际操作能力,这对传统的证券投资学教学模式无疑是个严峻的挑战,因此,证券投资学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从自身的教学经验出发,分析传统证券投资学教学模式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从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教学手段、加强实践教学和改革考核评价体系等方面提出改革建议,旨在凸显金融方向人才培养的特色,缩短学生适应职场的时间,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1 传统的证券投资学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1.1 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手段落后,亟待整合资源,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首先,传统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主体,教师一堂课讲到底,学生思考的时间少,理论难以应用于实际,学生觉得理论知识空洞乏味,学习积极性不高;其次,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单一;再次,学校教学资源比较匮乏,亟待完善和改进。

1.2 教学实践活动少,存在“偏理论,轻实践”现象,学生实践能力差

实践教学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关键环节和重要途径。学生的实践能力在课堂的理论学习中难以提高,必须通过积极主动的参与实践活动来培养,由于很少开展教学实践活动,学生对于证券公司运作流程缺乏了解,对证券投资的业务流程和实际工作中面临的问题缺乏直观的认识,从而降低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适应金融行业职场的时间相对较长。

1.3 考核评价体系不科学,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

受传统考核方式的影响,证券投资学的考核形式相对单一,主要是采取闭卷考试和平时表现这两种方式,对于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这样的考核模式不能有效反映学生的实际情况,经常出现考试成绩相当不错,但实际操作能力很差的情况,考核机制不能有效检验教学,服务人才培养,需改进。

2 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2.1 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

(1)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证券投资学应转变以教师为中心,以书本教学为主体的静态教学模式,营造师生互动氛围,共同探讨,以提升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为中心的高职实训教学模式。主要通过以下五种教学方式:一是教师讲授法;二是组织学生撰写行业分析报告和个股投资价值分析报告,提高综合分析能力,并评选出优秀的代表给大家作报告;三是开展荐股擂台赛,开设股评课,让同学们在课堂上公开评股、荐股,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发言,并根据各自推荐的股票行情表现评分;四是开展多空辩论赛,依据对后市看法的不同,将同学们分为三组:看多、看空、看平,让三个组展开辩论;五是邀请具有公司实战经验的专家进行专题讲座,给同学们换换口味、开拓视野,增加实战经验。

(2)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

证券投资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为了适应证券投资学的教学特点,必须配置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进行实践教学,因此,机房必不可少,并按要求安装相应的炒股软件,比如,同花顺,博易大师等,让学生可以依据理论进行实盘分析,及时掌握和分析股市行情,并做出预测,同时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教学的形象性和直观性,尤其是在讲解K线理论、形态分析、移动平均线等技术指标时,多媒体辅助教学更形象生动,而网上的实时行情分析能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2.2 加强实践教学力度,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实践教学可以采取多种形式:一是与课堂教学衔接的模拟实验,如在课堂上模拟证券发行、模拟开户,在网络上或通过专业软件模拟股票交易和股指期货的仿真交易等;二是组织参观证券营业部并到营业部进行教育实习,让学生对证券行业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接触一些实际问题,为进入证券行业工作做好心理准备;三是组织学生参加各种证券交易比赛,有利于提高理论应用于实际的能力;四是對自发的实盘交易予以正确的引导。总结得到教学实践的五结合模式:课内与课外结合、校内与校外结合、集体组织与个人自发结合、学生社团组织与老师组织相结合、实盘交易与模拟交易相结合。

2.3 改革考核评价体系

在经过实践论证可操作的前提下,实施以“师生教学过程评价+模拟投资演练+考试考核”为综合评价模式的考评机制。采用考勤、阅读笔记抽查、提问、课堂发言、模拟投资、撰写证券投资分析报告、闭卷笔试等多种考核形式,检验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及实际操作的能力,强调学生的“学习过程”,注重“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改变期末“一卷定成绩”的片面现象,注重提高学生能力的培养效果,鼓励学生参加世华财经全国大学生金融投资模拟交易大赛,将综合考虑学生的平时表现与期末考试成绩相结合,构建科学合理的综合考评机制。

参考文献

[1]博斌,刘娟娟.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改革与实训[J].昆明大学学报,2005(2).

[2]杨建平.关于证券投资学课程建设的文献综述[J].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

[3]姚玲.证券投资模拟教学的实践和创新[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6(3).

《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篇4

按照培养学生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目标要求, 应该给学生提供实际应用性教学和实践性教育的平台, 教学改革主要从两方面进行。

一、证券投资学案例教学的构想

案例教学是运用案例进行教学实践, 将传统教学的以“课本”为本、从概念到概念的注入式教学方式转变为一种促进学生成为教学主体, 使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探索性学习的开放式教学方式。

1.证券投资学案例教学介绍

《证券投资学》是一门广泛吸收多学科知识、理论体系复杂且具有较强实践性和应用性的课程, 所以利用案例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证券投资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学会运用基本分析法和技术分析法进行证券投资分析, 学生通过案例教学获得的知识是自己理解了的能够全面理解的知识, 是有着真实背景的知识, 而不再像课堂讲授法下获取的抽象的、过度概括化的生硬知识, 它能立即被用到实践中去解决处理类似的证券投资问题, 将是理论教学的重要补充。

2.认真挑选有代表性的动态案例

证券投资学基础知识部分主要是对证券市场和证券市场投资工具的认识, 在系统讲解基本知识之后, 可以通过上海和深圳等国内市场的上市证券种类进行概览, 总结和比较中外证券市场投资工具的差别, 对国内市场各类证券的市场特点和表现进行直观对比。而课后可以要求学生观察市场上的证券品种, 进行对比, 从而对各种证券的特点有更加直观的认识, 要求学生结合教材中的要点在当前市场背景下具体分析某相关品种的区别和联系。

3.证券投资学案例教学的实施

从证券市场中精心选择证券投资案例, 案例符合教学目的和教学计划, 认真设计课堂活动实施方案。

(1) 案例教学与理论学习进度相结合

根据教学大纲, 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 按照《证券投资学》课程的理论学习顺序和学习目的编写案例, 便于根据学习进度有针对性地开展案例训练, 并可结合实际情况综合使用或单独使用, 尽量选用比较新的案例进行教学。

(2) 案例教学与理论知识的学习目的相一致。

首先, 在案例之前应比较系统而简明地讲解所需理论知识, 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案例, 并用理论知识进行解释;在案例之后应提出问题, 使学习者明确本案例的学习目的;引导学生的思路, 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案例材料部分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理论知识点讲解, 主要简明而系统地讲解分析本案例需要预先掌握的背景知识和技能;案例基本材料;分析问题及分析引导材料;应达到的预期效果。

二、证券投资学模拟交易教学构想

1.证券投资模拟交易的目的及内容介绍

证券投资模拟交易教学指的是通过互联网接入交易所的实时行情, 运用各种行情分析软件, 对证券交易进行动态观察, 并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模拟分析和判断, 对证券投资学课程的主要内容进行实际验证, 从而达到理论和实际的有效结合。

(1) 证券模拟交易的教学目的

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设备, 增强课堂教学的生动性。由板书、投影、PPT到现代的多媒体, 现代化的技术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教学手段, 网上实时行情和资讯在课堂上的展现, 最大限度地提高了这门课程在课堂上的生动效果。

(2) 证券投资模拟交易的内容介绍

证券实验模拟投资内容本部分课程以我系编制的《证券投资学实验指导书》为蓝本安排课程内容。其主要内容包括三大部分:

①前言, 主要介绍课程性质、实验目的与实验的基本内容;

②行情阅读与股票分析软件的使用, 主要介绍行情阅读的各类指标与方法, 世华财讯行情分析系统、恒泰证券分析系统的学习与使用;

③证券交易模拟, 这部分安排五大实验, 包括证券交易模拟实验、K线及K线组合分析实验、形态分析实验、技术指标分析实验、综合分析实验。

(3) 证券投资模拟交易教学的基本思路

①选取大盘指标股和有代表性的股票进行全程跟踪

全程跟踪大盘指标股和有代表性股票的目的主要是解决教学案例的连续性和联系实际活学活用的问题。证券市场是变幻无穷的。证券投资者面对的就是以股票市场为中心的资本市场, 而通过互联网, 课堂上随时可以浏览世界各地的证券、期货、外汇等市场行情。

②证券投资模拟交易设计思路

通过对所选择跟踪的证券的价格和价值的对比, 认识价格的市场特性。证券投资价值分析涵盖债券、股票、证券投资基金、金融衍生工具等诸多内容。由于课时有限, 课堂上不可能一一进行尝试和验证, 只能选取个别重点内容进行验证性试验。债券的价值验证比较直观, 通过验证, 要让学生把握各种因素对于债券价格的影响。

结合单元和热点的实盘讲评。这里的讲评主要由学生完成, 是实盘案例在课堂以外的延伸, 是强化实盘案例教学效果的重要一环。内容上包括三个方面, 即基本分析部分和技术分析部分的专门讨论课以及市场热点的临时性评论。

每个学生通过模拟交易, 在交易帐户上的盈亏变化将综合反映学生的操盘能力, 而这种操盘能力是学生在运用书本基础知识上的综合表现。

三、教学效果

证券市场瞬息万变, 通过理论教学, 案例教学和模拟交易教学,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了, 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化。学生通过课堂以及课下对教学案例的进一步研究和模拟操作, 真正地开始理解证券市场和证券交易, 并且在研究中能够提出问题, 具备讨论的能力。除此之外, 可以让学生真正地用所学知识了解和理解社会经济现象。诸如利率、汇率、存款准备金率等各种经济政策进入了应用性分析, 让学生学习的知识活学活用、学以致用。

摘要:证券投资学是一门实践性和现实性非常强的课程, 利用传统的教学方式难以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本文提出一系列有关证券投资学教改方面的建议, 就《证券投资学》课程建设中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问题作一探讨。通过在教学实践当中的探索与实施, 总结出教授这门课程的经验, 以期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关键词:案例,教学模拟,交易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齐瑞宗.谈实践教学与综合能力的培养[J].教育与职业, 2001, (11) .

[2]王晓渝.案例教学法在证券投资专业教学中的应用[J].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 2003, (5) :6.

[3]肖竹.开放教育《证券投资分析》课程的教与学[J].新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3, (3) .

《证券投资学》实验教学大纲概要 篇5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

《证券投资学》课程是金融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本课程从宏、微观角度探讨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按从事证券工作的实际需要培训证券投资基本知识和实际应用能力,从而适应证券投资与管理工作的需求。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掌握证券投资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并对证券投资分析实务能力作初步认识和练习、培养和提高学生正确分析和解决证券投资问题的能力,以便毕业后能够较好地适应证券投资与管理工作的需要。

二、教学内容、要点和课时安排 实验一(一类别: 实践性实验。(二实验目的与要求: 通过实践教学,掌握证券投资分析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把理论应用到实际中。通过进行模拟操作,掌握市场行情软件下载及快捷键的使用方法;掌握进行投资分析信息源的索取与分析方法。

(三实验内容(主要实验环节

一、股票分析软件使用方法

二、市场行情软件下载、模拟平台开启及使用

(四学时 2 实验二(一类别: 实践性实验。(二实验目的与要求: 通过实验,掌握证券投资基本分析中《宏观经济分析》与《中观经济分析》的目标及信息索取路径,学会宏观经济分析与中观经济的分析方法。

(三实验内容(主要实验环节

一、宏观经济运行分析:国民生产总值、经济周期、通货膨胀、汇率变动等要素;

二、宏观经济政策分析: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产业政策等要素。

三、产业、区域分析:产业周期、产业业绩预测、区域分析等要素。(四学时 2(一类别: 实践性实验。(二实验目的与要求: 通过实验,掌握证券投资基本分析中微观经济分析(上市公司分析的目标及信息参数索取路径,学会微观经济分析方法,对具体投资目标——上市公司作出基本判断,为投资决策提供依据。

(三实验内容(主要实验环节

行业地位分析;经济区位分析;产品分析;经营管理能力分析;成长性分析。(四学时 2 实验四(一类别: 实践性实验。(二实验目的与要求: 通过实验,使学生扎实掌握技术分析理论系统的基础——K线和移动平均线理论的重要性;学会识别K线组合;设置不同移动平均线系统及分析方法;学会运用葛兰碧法则选取买卖时机;通过不同均线系统的使用观察帮助作趋势预测;为作好技术分析打下良好基础。

(三实验内容(主要实验环节

葛氏第一法则——当移动平均线从下降开始走平,股价从下向上穿移动平均线,此时为第一买进点。

葛氏第五法则——当移动平均线从上升开始走平,股价从上向下穿移动平均线,此时为第一卖出点。

(四学时 2 实验五(一类别: 实践性实验。(二实验目的与要求:

通过实验,使学生扎实掌握K线和移动平均线理论的重要性;学会运用葛兰碧法则选取买卖时机;通过不同均线系统的使用观察帮助作趋势预测;为作好技术分析打下良好基础。

(三实验内容(主要实验环节

布置实验报告:证券投资模拟操作分析报告:(选股理由、模拟操作记录、总结分析心得(四学时 2(一类别: 实践性实验。(二实验目的与要求: 通过实验操作分析,使学生从总的趋势着手,应用切线理论的一些方法帮助识别大市或个股是继续维持原方向还是掉头反向;利用单一切线方法寻找买卖点;利用多条切线方法预测后市可能遇到的阻力或支撑点位;为作好技术分析打下良好基础。

(三实验内容(主要实验环节

单一切线画法;多条切线画法;多条切线种类:单一切线运用的判断准则(四学时 2 实验七(一类别: 实践性实验。(二实验目的与要求:

通过实验操作分析,使学生掌握股价移动的规律及股价移动形态。学会利用股价曲线的各种形态,寻找股价正在变动的趋势方向,扎实掌握各种形态的特征、确认方法及测算功能;与K线和移动平均线理论、切线理论等方法结合使用,为作好技术分析打下良好基础。

(三实验内容(主要实验环节

1、反转突破形态;

2、持续整理形态。(四学时 2 实验八(一类别: 实践性实验。(二实验目的与要求: 通过实验操作分析,使学生正确认识价量是主干线,指标是装潢的基本道理。扎实掌握技术指标应用法则;正确认识技术指标应用中的不足;学会几种主要常用指标分析使用方法,与其他几种技术分析方法结合使用。

(三实验内容(主要实验环节

技术指标应用法则;主要技术指标(引入市场行情解析;其他技术指标的使用(四学时 2(一类别: 实践性实验。

(二实验目的与要求: 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将所学K线和移动平均线理论、切线理论、形态理论等方法结合使用,为作好技术分析打下良好基础

(三实验内容(主要实验环节

1、K线和移动平均线理论例

2、切线理论例

3、形态理论例(四学时 2 实验十(一类别: 实践性实验。(二实验目的与要求: 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将所学K线和移动平均线理论、切线理论、形态理论等方法结合使用,为作好技术分析打下良好基础。

(三实验内容(主要实验环节

总结讲解:K线和移动平均线理论、切线理论、形态理论等方法;演示图形及行情,讲解如何综合运用各种技术分析方法,找到买进区域。(四学时 2 实验十一

(一类别: 实践性实验。(二实验目的与要求: 以实战模拟操作的综合运用写模拟操作分析报告。模拟实战操作实验应该有一个比较好的收获,结出一个模拟操作报告形式的果实。

(三实验内容(主要实验环节 撰写模拟操作分析报告,现场指导。证券投资模拟操作分析报告的内容框架 证券投资模拟操作分析报告应阐述的内容要点 图片的下载方法。(四学时 2(一类别: 实践性实验。(二实验目的与要求: 以实战模拟操作的综合运用写模拟操作分析报告。模拟实战操作实验应该有一个比较好的收获,结出一个模拟操作报告形式的果实。

(三实验内容(主要实验环节 撰写模拟操作分析报告,现场指导。证券投资模拟操作分析报告的内容框架

证券投资模拟操作分析报告应阐述的内容要点 图片的下载方法。(四学时 2

三、教学方法

本课程课堂讲授与实际操作相结合。使用《证券投资》多媒体教学课件讲授,从网上下载证券市场即时行情进行案例分析教学。课堂讲授与学生互动相结合。

四、成绩评价方式

平时考核与期末考试相结合:平时考核包括出勤、实验报告、实际操作;期末闭卷考试。

五、主要参考书目

1、吴晓求:《证券投资学》,中国金融出版社武,2004。

2、曹凤岐、刘力:《证券投资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证券投资学教学改革 篇6

关键词:投资学;教学改革;创新;职业素养

一、我国投资学教育的发展演化历程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历程,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建国初期大一统的“计划经济”;改革开放初期的“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和“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1992年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高等院校投资学教育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发展演化历程高度契合,呈现出典型的四个阶段发展。

第一阶段,1949—1978年的徘徊阶段[1]。投资学理论框架和教育实践基本沿袭传统计划经济视角下对国家主体经济活动的分析,研究方法和教学内容借鉴前苏联的相关体系。尤其在20世纪60年代以后,高等院校根据当时基本建设和信用管理工作的经验积累,开始探索符合国情的投资学知识体系,并围绕固定资产投资相关的基本建设财务与拨款、基本建设预算和相关会计核算知识展开教育教学活动。

第二阶段,1979—1989年的过渡阶段。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各类投资主体的积极性增强,建设资金的来源渠道多元化,大量基建项目的实施加大了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基本建设经济学专业正式设立,基本建设经济的相关理论和实践成为当时的热点。基本建设经济学已经开始涉及大量投资理论与实践问题,但其发展的基础仍是基本建设财务信用,并包含了建筑经济学、国民经济学的相关内容。一般来说,此阶段被认为是向独立的投资学体系发展过渡的重要时期。

第三阶段,1990—2004年的发展阶段。投资经济专业逐步取代了基本建设经济专业,投资经济学研究对象涵盖了除国家主体以外的更多类型个体,投资方式、投资流程和投资评价更加细化,但其重点仍是宏观层面关注国家或地区的投资规模、结构、效率的静态分析,微观层面侧重于大规模工业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整体设计、组织流程和效益评价。伴随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沪、深证券交易所的成立,股票、债券等金融投资引发高度关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金融投资开始逐步被引入高等教育的教学之中。虽然投资学的内容得到了丰富和发展,但在我国资本市场发展初期,金融产品定价、交易机制和相关政策法律存在明显不足,西方投资学理论的适用性存在一定争议。

第四阶段,2005年至今的完善成熟阶段,我国银行、证券、保险等领域的法律法规不断完善,尤其是资本市场股权分置改革的完成,资本市场公平原则得到更好的维护。同时,商品期货、股指期货、信用交易、股票期权、ETF基金、QFII基金、融资融券、私募股权基金、中小企业集合债券等金融产品的陆续推出,丰富了资本市场的产品结构和交易机制,也给不同主体提供了更多的投资选择。与此同时,以国际发达资本市场理论与实证研究为主的投资学教学内容得到快速发展,现代信息技术和大规模分析计算能力的介入,加快了投资学教学的发展演进。

目前,国内研究型重点大学投资学教学内容以金融领域的资本市场价格博弈为核心,以不同类型金融产品的资产定价、投资组合、投资策略和投资业绩评价等内容为主体,其理论基础和实证检验偏向于欧美发达资本市场的投资实践。地方财经类本科学校根据自己的历史沿革、学科积累、专业资源等分别建立起以金融投资为主或以实物投资为主或二者兼而有之的课程架构。对于地方财经类高校的投资学教学而言,在课程教学时间有限的情况下,过于强调金融投资的理论阐述与数学证明,往往忽视其理论与方法的实际运用和检验,而且对金融产品结构与金融投资交易机制冗长说明,将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学生探究式学习的空间。

总体而言,我国的投资学知识体系沿革表现为“基本建设财务与信用—基本建设经济学—投资经济学—投资学”发展脉络,虽然还存在研究方向、研究方法和理论框架方面的争议,但以金融投资为核心,同时从价值创造和财富效应角度来分析和研究相关问题已成为基本共识。

二、高等院校投资学课程教学相对滞后的原因

1. 金融创新快速发展,投资学知识相对固化

目前大部分高校的投资学教学均以经典投资学理论讲授为主,同时在经典理论基础上做一定的更新和延伸,但教学内容的更新速度明显滞后于投资实践的发展。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应用型人才培养具有十分明显的多样性、动态性和复合性特征,由此决定了相应高校的专业不再面向学科而是面向职业[2]2013年6月,全国第一届投资学专业年会在中央财经大学正式举办,参会学者提出,投资学科的发展和投资人才的培养要适应当前投资环境的变化,要结合不同学校的实际情况和不同层次学生的具体需求,同时与其他学科的课程相辅相成,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学,大力加强课内学习和社会实践的广泛联系。

从建立与中国国情相适应的有中国特色的投资学理论角度来看,我国作为新兴市场国家,金融改革在不断深化,在此大背景下金融产品创新具有较多的中国特色,仅以2014年来看,普惠金融、互联网金融、小微金融、科技金融等概念迅速融入经济发展当中,余额宝、沪港通、股权众筹等创新产品和投资方式影响深远,而国内高校的投资学教学内容对金融产品创新和发展情况涉及较少,知识相对固化,尤其对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地方财经院校而言,更应该侧重投资实践应用环节,以金融行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把资本市场的运行机制创新、组织结构创新和金融产品创新等内容积极融入投资学课程的教学活动中。

2. 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投资学知识体系的整体性和延续性不足

部分高校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存在部分教学内容在一些课程中的简单重复,例如金融市场、投资学、证券投资分析、公司金融等课程在教学组织上由多位老师分别承担,对不同课程的教学重点、教材的选用和教学大纲的制定没有统一的科学规划,使得部分知识在多个课堂上重复讲授,而部分知识又没有覆盖到,造成投资学知识体系的整体性缺失和延续性不足。不同课程的定位和衔接问题,已经成为很多高校,尤其是地方财经类院校专业课程体系设计的通病。教学管理单位和高校教师应对此问题给予高度重视,处理好课程体系整体设计和具体内容的衔接问题,明确不同课程的先修后续的逻辑顺序,处理好不同课程的前后衔接与单一课程内容详略搭配等细节问题。

3. 实践教学设置不合理,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不足

实践教学是巩固理论知识和加深理论认识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人才的重要环节,目前高校投资学的实践教学设置中的典型问题包括:大多数高校投资学教学都设有实践教学课时,但是实践教学占总课时的比例较小,相较于学生认识多元化投资产品、了解复杂交易方式和交易策略的教学时间明显不足;实践教学形式相对单一,主要以模拟炒股为主,缺乏系统性投资实习、实证检验和实地调研等实践方式,或流于简单形式;投资学实践教学中多侧重于证券技术分析、基本面分析,对于复杂的投资组合建立、ETF套利、股指期货套期保值等机构投资者的交易策略与模型鲜有涉及,缺少围绕固定收益证券、外汇、理财产品、基金、金融衍生品等的综合设计类实验项目。

4. 投资学教学缺少新型分析工具、分析方法和交叉学科知识的运用

在高速发展的信息技术时代,云计算、大数据、移动终端应用突飞猛进地发展,互联网金融、移动终端支付在较短的时间迅速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与此同时,单一的金融学科也正向“金融+数据库+信息+技术”综合性集成化的方向发展。从人才需求的角度来看,我国金融业急需大量既掌握扎实的金融理论基础,又能拥有金融数据分析和处理能力的创新应用人才,例如金融数据分析师、量化投资模型开发人才等。国内高校的投资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对金融计算、数据分析、统计计量等交叉学科知识应用较少;利用新型分析工具和软件,例如Matlab、SAS、Stata、Lingo、VBA等,开展模拟投资决策、实施、调整、优化评价等内容还相对缺乏。此外,因教学资源配置不足,高校教师和学生对金融机构广泛使用的金融信息平台、金融数据终端、决策分析系统等相对陌生。

5. 教师实务技能不足,师资队伍整体水平急需提升

高等院校从事投资学教学的教师多是博士生、硕士生毕业后直接进入高校任教,虽然在知识结构和学术研究上已有一定积累,但是没有金融领域从业经验和投资决策实施的实际训练,这已成为提升投资学教学能力的瓶颈。投资学本身是一门实务性很强的课程,高校教师“纸上谈兵”或者仅依赖个人投资理财的经验,结合教材经典理论与简单的案例开展教学,很难把金融市场中投资活动的真实情境和机构投资过程完整展现给学生。这样不仅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会降低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度,教学效果将大打折扣;另一方面,从高校教师自身科研水平提升的角度看,在具体投资问题的研究中也会遇到瓶颈。

三、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视角下投资学教学改革的建议——以河北金融学院为例

1. 优化“投资学”教学内容,提升课程的系统性与科学性

经过河北金融学院投资学相关课程授课教师多年教学经验的积累,同时密切结合当前经济金融的发展态势,立足于地方高校的人才培养定位和教学目标,我们积极调整授课内容,力求从投资发展的视角把握投资,使学生掌握完整的投资学框架体系,体现“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计划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

具体而言,从价值创造的角度,以实物投资为主线,将金融投资纳入为实物投资服务的逻辑体系,从实物投资到金融投资,再到实物投资与金融投资的交叉与融合,来把握投资的发展脉络。在实物投资中探讨投资规模、投资结构与投资布局,投资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和项目投资;在金融投资中介绍股票投资、债券投资、基金投资、金融衍生品等投资工具、证券市场及其运行、投资组合与均衡定价、行为金融与非线性分析等问题;在实物投资与金融投资交叉领域中介绍私募股权投资、企业并购投资和国际投资[3]。这样的框架设计为后续的公司金融、投资项目评估、固定收益证券、投资组合管理与分析、风险投资、国际投资等课程提供了基础知识铺垫和逻辑脉络梳理。

2. 改革教学方法,强化实践教学支撑

改革教学方法,提出投资学教学重点突出、条理清晰、通俗易懂的基本要求。同时,通过“实训项目”和“拓展阅读”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投资学理论素养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程的讲授过程中,授课教师非常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对投资学课程的认识,不仅停留在理论知识层面,而是更加注重与投资实践的高度契合。在讲授实物投资时,首先从理论上对实物投资的流程、实物投资的经济评价等方面进行讲解,使学生们对实物投资有一个理论上的认识,其次邀请在实物投资领域的业内人士,结合具体实物投资案例进行讲解,增强学生对实物投资的感性认知和理性判断能力。最后,结合教材的拓展阅读资料和实训项目,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通过查阅相关数据、资料、案例,对我们重大实物投资案例进行分析,通过小组讨论、分析,形成一致意见,并将结论进行集中展示和汇报说明。

对于金融投资的内容,在讲授基本理论的基础上,结合金融计算习题和数据分析案例,对所讲授的理论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在这个过程中,突出强调学生将理论知识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授课过程中,高度重视科学的分析方法、工具和软件的应用。

3. 加强教学团队建设,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

为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以培养与引进相结合为原则,建立健全师资培养的长效机制。积极鼓励年轻教师通过金融机构挂职锻炼,高水平高校进修,海外知名研究机构和高校访学等多种形式,不断提升师资队伍的教学、科研能力,逐步打造一支师德高尚,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和学缘结构合理,富有活力的“双师型”教学团队。

加强教学团队内部的交流沟通,定期就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前沿问题等进行研讨;同时积极邀请知名专家、教授和投资行业精英进行交流访问、授课、培训,吸收先进的教学内容和理念,把握投资领域研究与实践发展前沿;鼓励教学团队成员参加教育部精品课程师资培训、国外知名高校的MOOC课程和CFA、FRM、CIIA、CVA等职业资质认证,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不断提升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

4. 培育学生创新意识,提升学生职业素养

在投资学教学过程中,始终将培育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提升学生职业素养作为一条主线,贯穿始终。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方面,将金融组织创新和金融产品创新内容引入授课内容和课后拓展阅读材料,拓展完善金融创新产品设计内容,让学生主动参与中并积极展示其团队设计成果,激发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加强学生的国际视野培养,指导学生在课外阅读投资学外文经典教材和最新成果,并在课堂上就一些学生不易理解的问题进行答疑解惑。

金融机构是经营风险的特殊企业,金融业风险与收益相伴的特质,要求从业人员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过硬的业务技能,只有这样,才能为客户提供更有价值的专业服务。加强专业知识教育和实践能力培养的同时,将金融职业素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中,通过麦道夫欺诈案、万福生科欺诈上市、黄金佳集团案件等典型案例分析,使学生们了解金融人才职业素质要求,认识到金融业职业道德与职业操守的重要性,让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职业心态和职业素养,为其将来能认真履责、恪尽职守奠定良好的品行基础。

参考文献:

[1] 文明. 中国投资学理论的发展历程[J]. 投资研究,1999(2).

[2] 叶飞帆.高校怎么向应用型人才培养转型[N]. 光明日报,2014-11-25.

[3] 陈尊厚.投资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证券投资学教学改革 篇7

进入“新常态”以后, 我国经济发展下行日益严重。为了解决此问题, 企业转型成为了经济发展的突破口之一。但是, 企业转型的背后将预示着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结构也会发生改变, 即理论性劳动力向实践性劳动力的转变。所以, 这就要求我国高校在“证券投资学”教学中也应该实现转型。特别是在我国一些本科院校向应用型教育转变的大背景下, 如何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也显得尤为重要。

作为高等院校财经类专业与证券市场联系最为密切的核心课程, 虽然在我国各高等院校的经济学和管理类专业普遍设有, 但是就如何突出该课程的实践性方面, 很多学者认为, 加强实践性教学是实现这一能力培养的途径之一。吴朝霞 (2010) 认为:“证券投资学”是一门理论和实际紧密联系的学科, 不仅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 而且还应该要求学生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所以, 在教学当中应该加大实践教学环节的课时。张丽玲 (2011) 认为:在应用性大学的教学中, 证券投资学课程应有别于研究型大学的教学方法, 根据其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创新性、综合性等特点, 应该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卢雯君 (2014) 认为:证券投资学的培养目标不仅要求学生全面掌握证券行业的基本理论知识, 更重要的是训练学生的实际操盘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张静、吴春贤 (2016) 认为:证券投资学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应用性, 要求学生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能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社会实践中。因此, 在利用传统教学方法讲授基础理论的同时, 应该积极探索创新证券投资学实践教学的方法。综合上述研究, 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出了“证券投资学”课程的实践性和应用性, 增加了教学效果, 但是这些教学改革侧重的是“教”而忽视了讲授对象。随着当今信息化时代的到来, 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也越来越多, 而且其对知识的需求结构也发生着很大的变化。因此, 这就要求我们老师也要通过不断地学习获取与时代并进的新知识, 不断地革新我们的传统教学方法。本研究结合了日本一些高校的教学方法, 就“教”与“学”两个方面提出建议。

二、“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 课程的教学知识体系

“证券投资学”是国家教委规定的高等院校财经类的核心课程, 该课程在我国的很多高校均有开设。课程的内容大致可以分为证券投资的基础知识、证券投资的技术分析和投资组合风险管理这三个方面的内容。就证券投资的技术分析内容而言, 它本身就是人类的经验总结, 并参照这些知识对证券市场的未来发展趋势做出预测。但是随着外部环境即金融市场的发展, 交易方式也出现了不断的创新, 技术分析也会随之发生很大的变化。而我们的教学内容相对比较陈旧, 已经不能在当今的证券投资实践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而只能作为一个辅助性参考指标。

(二) 就业环境的转变

我国进入新常态化以后伴随着中小企业或公司的转型, 就业市场环境对劳动力的需求也发生了结构上的改变。这个变化就是从单纯的体力劳动力向技术人才的需求。因此, 为了迎合新的就业环境, 大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当中不仅要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 同时要求大学生具备自我学习新知识的能力, 通过不断地自我学习来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三) 实践部分还不够多

既然证券投资学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上机操作是必不可少的。因此, 熟悉并掌握股票、债券、期货等金融产品的线上交易非常重要。但是, 我校大课堂的授课方式普遍存在, 所以很难做到人人有电脑用。

在这个学期, 该课程一共有48个课时, 其中理论讲授课时是32个, 实践课有16个。换句话说, 在这48个课时里, 理论知识的讲授占据了三分之二的课程。大部分的时间里是通过PPT为学生讲授理论性的东西。再加上我校的教育设施的严重不足, 所以有些证券投资学课程干脆就没有上机实训环节。导致有些学生学完该课堂后对如何进行线上交易的操作仍就处于模糊的状态。因此,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应该增加证券模拟实验教学环节。并在课后开展指导学生利用一些证券交易软件进行线上模拟交易实训。

三、对策与建议

(一) 有效利用教育设备

虽然“证券投资学”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 但是在我校大课堂普遍存在, 电脑不够用是常态化。因此, 解决好教育资源的不足问题对今后的实践教学具有很大意义。

教育设备不足问题不仅在我国国内高等院校中存在, 而且在日本的一些高校也同样存在。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不妨参照日本高校的做法。其方法就是课上老师带学生进行操作一遍, 课后鼓励学生自己去电脑室进行模拟训练。因为设备有限所以日本的高校实行电脑室全天开放的制度, 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课表选择上机实训的时间, 避免了大家一拥而上带来的电脑不够用问题, 实现了电脑资源的有效使用。

(二) 强化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在教学当中一直以来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具有教学相长的优点, 可以充分促进师生间的互动。教学的过程就是“教”与“学”相长的过程, 讲台不是老师一个人的, 只有通过互动式教学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对于课程的关键知识点教师可以选择相应的案例交易说明和解释。通过分析相关案例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些纯理论的知识点在讲授时可能会因为枯燥无味学生不愿听, 更不要说理解了。但是通过相关案例分析后, 往往达到弥补这一不足之效。案例教学就是让听起来高大上的语言变得通俗化, 让听者更容易理解其含义。只有听懂了, 充分理解了才能发挥学生思考的主动性。有思考才会有问题的产生, 通过师生间的问答最终可以促进师生间的互动式教学。在案例教学的具体使用上, 可以与多媒体技术相结合, 将多媒体教学手段引入案例教学, 使声音、动态图像与案例讨论相互结合, 呈现给学生视觉和听觉的直观效果, 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

同样, 在日本的一些大学也有案例教学法, 只不过他们使用的案例不是视频而是报纸。具体做法就是, 在备课的时候任课教师就必须把下节课所要用的案例复印好。上课的时候会拿出5分钟时间让学生自己阅读文章案例, 然后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结合相关专业学科知识阐述自己的观点或看法。因为智能手机的普及, 更多的大学生开始沉迷于网络时代, 缺乏语言的组织能力和与人沟通的技巧。这样的案例教学法恰恰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达到双重效果。第一,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第二,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如果在校期间不能够解决这两个问题, 那么对于学生找工作面试来说, 语言表达可能成为一道“难题”。

(三) 推进讨论式教学模式

逐步推进讨论式教学有利于提升教学效果。在日本讨论式教学模式被广泛使用, 通过这种教学方式来开发学生思维, 提升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具体做法就是在每学期的第一节课由任课老师发给学生具体的教学任务, 并具体地列出每一次研讨课的主题及所需要的文献资料。当然, 讨论的主题也可以由学生根据各自的兴趣自拟与课程相关的主题。然后根据课程要求学生自己收集相关的参考资料或进行实地调查。每一次的讨论课中, 每位学生都必须结合相关理论知识阐述自己的观点。

虽然讨论式教学完全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 但是这种模式在我院进行推广又有一定的条件限制。其限制就是对班级人数有一定的要求, 班级人数太多的话不利于讨论式教学模式的展开。在国外讨论式教学通常是在人数不多的班级进行, 而根据我们学校的情况一般来看班级人数大多是40到50人左右, 所以如何有效地展开这种教学模式, 需要任课老师做好充分的准备。换句话说, 上课前作为任课老师必须做足课前准备, 备学生、备教材。

那么在我们学校就《证券投资学》这门课程而言, 可以在讲授的过程中把班级的学生分为几个讨论组, 各组运用所学的相关知识针对股票分析及证券市场热点问题加以评论, 然后汇总写出每个小组的报告, 由每个小组组长或派出一名代表向大家汇报分析结果。然后任课老师就可以根据每个小组汇报的情况及结论进行点评, 并将报告的表现纳入课程考核的参考。通过这种培养方式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而且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这方面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在将来走向就业岗位后, 形成良好的处理问题的习惯。

(四) 改变传统的评价方式

在我们国家有句俗话“考考考, 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命根”。多少年来考试一直被作为判定学生成绩的唯一的方法。但是现如今我们学校已经向应用性人才培养方向转型, 所以这种单方面的考核办法也应该逐渐地被打破。因此《证券投资学》课程也不例外。这个学期我使用的是吴晓求老师的教材, 该教材一共有15个章节, 理论性知识只不过占6个章节。如果是通过考试的办法来考查学生的话, 考试的内容只能从这6个章节中选取。而且考试的问题也是一些死记硬背的知识点。比如说股票的发行, 与其背一些文字的东西不如带领学生通过“中小企业路演网”先观看视频, 然后通过实际操作再做一遍的教学效果会更好一些。

这样的案例教学在视觉上以及在听觉上都可以给学生带来很深的印象, 从而也充分体现了案例教学的独特之处。

另外, 这门课程的核心内容是股票、基金、债券。既然和投资相关那么就不得不考虑投资的风险问题。关于投资风险组合的讲解虽然在教材的第10章有文字叙述, 但是我们仍然可以利用同花顺软件来演示, 并带领大家利用软件操作学习如何选择股票, 如何降低投资风险, 使教学更加生动化、形象化。像这样的知识点, 如果仅仅依靠传统的考查方法来判断学生掌握的情况我觉得就不太合适。

传统的考查方法一般是建立在有标准答案的基础上制定的。但是有些内容是没有标准答案的, 我觉得不能仅仅用考试判断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比如在该课程当中证券市场与宏观经济政策的相关内容, 对于这个内容完全可以借用日本一些大学的考查模式。其模式就是利用小论文的形式来考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对于同一个问题由于每个人的看法不同, 得出的答案也会大相径庭, 如果仍旧用传统的考查办法就行不通。因此, 只有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选择不同的考核办法才可以综合性地考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提高教学效果, 最终实现应用性人才培养目标。

三江学院是一所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 《证券投资学》是金融学专业和投资专业的必修课, 属于专业性、应用性课程。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在于通过对证券投资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 使学生能够掌握证券投资的相关技巧, 提高证券投资的分析能力和实践能力。近年来伴随着企业转型, 我国的劳动力就业市场发生了根本性转变, 即纯理论性人才逐渐被技术性人才所代替。这就给偏重理论知识教育的大学生就业带来了压力。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对于我校的《证券投资学》教学工作来说, 必须要迎合当今的劳动力市场需求进行系统性的课程再设计。

(五) 加强教师的自我能力培养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 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不仅越来越多而且他们对新知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教科书上的内容已远远不能满足当今学生的需求, 所以, 作为任课教师必须要与之俱进, 通过不断学习获得各个方面的最新知识。其方法第一, 就是要不断地进行科研, 在科研中发现新知识;第二, 教师要养成阅览互联网的习惯。通过互联网来获取各种知识, 提高自己的认知力, 丰富自己的内心;

第三, 教师应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培训, 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业务水平。

总之, 通过调整《证券投资学》课程的教学模式, 将该门课的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 使学生可以学以致用, 使之更符合当今三江学院应用性人才培养方案。

摘要:证券投资学”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是以证券投资活动为研究对象的金融和经济学类专业重要的基础性课程。随着信息时代发展, 对该课程的教学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别是在部分高校向培养应用性转型背景下, 如何通过课程教学改革来提升教学效果显得尤为重要。文章针对三江学院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在结合日本的高校教学模式基础上, 就该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学方法等提出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课程改革,案例教学,外部环境,创新

参考文献

[1]吴朝霞.关于高校本科金融专业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的若干思考[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0, (08) .

[2]张丽玲.应用型大学证券投资学的教学探讨[J].广西财经学院.2011, (03) .

[3]卢雯君.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考试周刊, 2014, (01) .

[4]张静, 吴春贤.“证券投资学”创新实践教学探索[J].商业会计, 2016, (08) .

证券投资学教学改革 篇8

(一)课堂教学上偏重理论性的讲解

《证券投资学》是金融和保险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作为一门投资类的课程,很多学生还是比较感兴趣的。但是由于课时紧张,大多数教师在课程的讲解过程中,往往更加偏重于理论的讲解。但该课程的实践性非常强,如著名的K线理论、缺口理论、波浪理论等,如果在课堂教学中仅仅是纯理论的讲解,对于没有参加过股票实战的学生而言,难以深刻地理解其内涵的。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案例教学和课程实践安排不足,纯理论的讲解,晦涩难以理解,且不易激发起学生的兴趣,课堂教学效果,收效甚微。

(二)教材内容更新较慢

随着近年来金融创新不断推进,证券市场涌现出很多创新的内容,例如:股指期货的推出,B股向国内投资者开放、合格的境外机构投资者(Q FII)制度、新三板的不断扩容、熔断机制推出的失败等等。而现有的教材中很多相关的内容没有及时更新,甚至有些数据都是几年前的,新的理论知识及案例不能及时在教材中体现。的确,应用型本科院校要想找到一本与时俱进的合适学生的教材,还是有些难度的。

(三)实验室建设落后,师资力量薄弱

目前,很多应用型本科院校存在实训室配套设施不完善,实训软件更新不及时等现象。不仅仅是课堂教学上,实训教学中教师不能利用最新的软件演示大盘和个股的行情,这样很难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同时,很多教师,缺乏实战经验,甚至有些老师从未实盘股票、基金交易操作过,那么,纯理论的课堂讲授,枯燥死板,缺乏吸引力。

三、完善应用型本科院校《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的建议

(一)不断完善教材内容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老师应该选择案例相对丰富以及实践性较强的教材。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应该结合现阶段证券市场发生的相关事件,丰富案例教学,以此来弥补教材中理论性较强的缺陷。同时,也可以根据学院的人才培养方案,补充编写自编教材。更新最新的理论知识和丰富近年来发生的相关案例。这样才能更好地辅助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

(二)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

首先,应用型本科院校应该鼓励学生积极报考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比如:证券从业、基金从业、期货从业资格证书。学生通过考证,会更加努力学习该门课程,同时,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也可以结合和从业资格考试的相关内容,模块化教学,突出重点和难点,增强学生考证的信心。

其次,引入案例教学。选择与教学内容配套的典型案例,将枯燥的理论和生动的案例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证券市场动态、以及近期社会经济新闻热点引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第三,采用专题讲座的形式。在应用型高校的《证券投资学》教学中,平时,还可以采用专题形式,给学生介绍格雷厄姆、巴菲特、芒格等投资大师的投资经历、投资理念、投资方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跟着自我兴趣的引导,掌握价值投资的基本思想和内在逻辑。学生一定会从中受益匪浅。

(三)加强实验室建设,强化实践教学

证券投资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需要相应硬件和软件支持。学院应该重视实验室建设,及时完善和补充实验设施,购买和更新相应证券模拟交易软件。学校的实训室机房,最好能够让学生一人一机的进行证券投资模拟操作,给学生创造一个仿真的操作环境,让学生熟悉证券投资的整个流程,增强学生的实际操盘能力,同时激发其学习的兴趣。学校也应该鼓励学生参加省级乃至国家级别的证券模拟炒股大赛,这样能够促进学生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同时,获奖的学生也能够激发其他同学更加努力的学习该门课程的知识。

(四)培养双师型教师

第一,加强师资队伍的实践培训。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有力保证,担任《证券投资学》实践课程的相关老师,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功底,而且要有丰富的证券投资实践经验。任课教师本人最好在证券市场上参与过股票、基金或债券等有价证券的投资实践。这样才能对教学内容的把握更加游刃有余。学院应该组织《证券投资学》任课教师去证券公司、基金公司、期货公司进行短期的进修学习,增强业务能力。掌握最新的市场动态以及提高证券交易的实盘操作经验。才能更好地丰富其教学内容,提高其教学水平。

第二,应用型本科院校还可以从证券公司、基金公司和期货公司聘请专业人员,举办专题讲座。对于《证券投资学》中股票技术分析的相关章节,可以聘请证券公司的相关专业人士讲授。而期货的章节,则可以聘请期货公司的专家来讲授。专业人士丰富的实战经验,一定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第三,应用型本科院校应当鼓励讲授《证券投资学》的老师去参加相关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试,例如:证券从业、基金从业、期货从业资格证书、理财分析师、注册金融分析师等证券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对于拥有职业资格证书的任课教师,学院适当提高其课时津贴,并且在职称评定方面给予优待。

四、结论

证券投资学属于综合性、应用性课程,它是金融学、保险专业的必修专业课,也可以作为其他经济、管理等专业的专业选修课程。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在于通过对证券投资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证券投资的相关技巧,提高证券投资的分析能力和实践能力。应用型本科高校《证券投资学》课程注重与现实市场相结合,采用实验教学法,培养学生解决证券投资相关问题的能力。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加大实训课的学时和学分比重,鼓励学生参加省级、全国性的证券模拟大赛。我院学生最近两年也在全国金融模拟大赛中屡创佳绩,也激发了很多同学在证券投资学的实训课程中参加模拟实盘训练的热情,促使学生平时注重操盘能力的锻炼,教学效果得到明显提升。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们还会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水平,争取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摘要: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迅速发展,社会对金融证券类复合型人才大量需求。《证券投资学》作为一门应用性、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在现有的教学中还存在着教学实践性欠缺、教材内容相对陈旧等问题。因此,如何提高这门课程的教学水平,如何完善教学内容以及加强教学中的实践环节等都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针对应用型本科高校《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进行了研究,对应用型本科高校《证券投资学》的教学改革提出了可以借鉴的措施建议。

关键词:证券投资学,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学模式,实践性教学

参考文献

[1]钱露.《证券投资》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2.5.

[2]杨泽云.浅析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改革[J].东方企业文化.2013(08).

[3]李慧.应用型本科高校《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研究[J].漯河技术学院学报.2014(07).

证券投资学教学改革 篇9

一、《证券投资学》课程实践教学的现状

目前各财经类院都逐渐认识到了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性,《证券投资学》课程的教学体系设置中对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视程度在不断加强,但是实践教学手段过于单一,大部分院校仅仅依靠证券模拟交易软件开展集中实训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事实上,短短一周或两周的集中模拟交易无法全面培养学生在投资中的独立分析能力和决策能力,模拟交易只是对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最后实现方式,不能作为唯一的实践教学手段。实践教学环节应该与理论教学紧密结合、与资本市场的发展变化紧密结合,依靠多种实践教学手段,设计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整合的完整教学体系。

二、《证券投资学》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证券投资学》课程强调应用性和实践性,教学效果要直接接受实践的检验,因此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进行有机结合,通过科学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来巩固理论教学成果,是该课程建设的重要课题。本文试通过多年的授课经验并结合学生的反馈信息,得出了《证券投资学》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基本思路:实践教学要贯穿于整个理论课教学过程中;实践教学内容的设置要紧跟资本市场的发展变化;探索多样化的实践教学手段丰富实践教学内容;通过模拟交易来实践演练应用技能;通过参加学科竞赛来检验实践教学成果。

(一)实践能力的培养应贯穿于理论教学始终

《证券投资学》课程理论知识点众多,涉及证券市场基础知识、证券市场运行、证券投资工具及证券投资分析等多个方面,尤其是该门课程理论知识与现实资本市场联系紧密,实践性和应用性都很强,因此理论教学不能孤立的展开,必须要将实践教学贯穿于整个理论教学过程,既有助于学生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弥补了集中实训环节的单一性,更可以为随后展开的集中实训奠定基础。因此,在理论教学过程中,设置了“案例教学”、“课后网上实训”和“讨论式教学”三项实践内容。

1.案例教学

《证券投资学》是一门时效性很强的课程,任何一本教科书都无法紧跟证券市场的发展速度,因此该课程的教学必须要根据当前的形势及时更新完善教学内容,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紧密结合。在这个过程中,案例教学就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最及时的资本市场信息和价格行情要在每节课内容之前向学生讲解,既可以让学生了解最即时的市场运行情况,也有助于引导学生去分析证券市场的诸多影响因素;同时还要遴选一系列资本市场的经典案例,对应不同的理论教学内容汇编为案例集放置于网络课程平台,安排为学生的课后阅读材料,例如在证券市场的理论教学中,可选取的案例有“聚焦中国农业银行IPO”、“一天时间820元变成56万,市价委托成就1天700倍神话”等经典案例;在证券投资基本分析的理论教学中,可选取的案例有“人民币升值对资本市场的影响”、“2008年金融危机对中国股票市场的影响途径”等。

2.课后网上实训

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带来了证券投资方式的变革,互联网委托及行情分析软件的应用,已经成为证券投资交易的主要方式,网络也成为投资者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因此,在理论教学过程中,通过安排课后网上实训内容,如“证券信息的采集”、“行情分析软件的使用”、“关注网上路演”等具体的实训任务,可以培养学生通过网络进行信息获取和投资分析的能力,掌握行情分析软件的基本使用方法,为日后的集中实训做好前期准备,奠定操作技能基础。

3.讨论式教学

通常理论教学后的集中模拟交易环节实训时间过短,较难全面培养学生对宏微观环境的价值分析能力,而这种能力不管对于证券从业人员还是普通的投资者来说,都尤为重要,决定了投资者乃至整个证券市场的理性化发展。因此在本门课程的理论教学过程中加入讨论式教学环节,以弥补模拟教学的不足。该教学环节主要采用撰写分析报告和课堂阐述观点这两种主要手段,贯穿于“证券投资基本分析”这部分理论教学内容之中。该环节要求学生结合课堂理论知识,以小组为单位,对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或针对某行业和公司进行信息资料的收集、科学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撰写分析报告,并要求在课堂上阐述其核心观点,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学生的理性分析能力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通过模拟交易和学科竞赛来实践、检验教学效果

模拟交易是理论课程教学后专门开设的集中实训环节,该实训环节结合真实的证券交易所交易行情,学生通过行情分析软件和网上自助委托系统利用虚拟资金进入二级市场进行交易。模拟交易是学生对前期的理论教学和实践训练的具体实践。通过亲身参与投资,学生既能够真实的感受投资过程,同时也在投资过程中实践了理论知识,巩固了前期的实践教学内容,是证券投资实践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最后,将学科竞赛作为实践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通过组织学生参加“证券投资交易大赛”,检验《证券投资学》课程的教学效果。模拟交易虽然可以实现对投资过程的模拟,但由于资金的虚拟性,很难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投资的风险,因此无法模拟出真实的投资心态,而学科竞赛的比赛性质会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模拟交易的这种缺憾;同时在与其他学校的竞赛过程中,可以增进相互的交流,推广好的教学经验,进一步提高《证券投资学》课程的教学水平。

三、总结

金融学学科的社会性和应用性,对金融学相关课程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传授给学生系统的理论知识,更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及综合素质的培养。《证券投资学》是金融学专业的核心课程,综合性和应用性是这门课程最显著的特点,故对该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完善,提高该门课程的教学效果以更好地实现教学培养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摘要:实践教学是《证券投资学》授课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培养具备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现代金融人才的关键环节。本文通过近几年的教学经验积累, 试构建一套较为完善、科学合理的《证券投资学》课程实践教学体系。

关键词:证券投资学,实践教学体系,案例教学

参考文献

[1]吴晓求.证券投资学, 3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9:3-8.

国际投资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篇10

国际投资是推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重要力量, 也是资本全球化运动的主要形式之一, 开设《国际投资学》课程的目的在于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努力培养学生了解相关投资理论, 用科学有效的专业知识分析国际投资环境, 参与国际投资管理, 熟悉国际投资方面的运作原理, 在未来的工作实践中逐步成为专业的国际企业经营和管理人才。近几年, 国际投资领域中的变化非常值得关注。一是2008年的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国际金融危机在世界范围内迅速蔓延。二是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增长势头令人瞩目, 中国已经成为近三年仅位居全球第二大最具潜力的对外投资国, 这期间也出现了许多备受争议的并购案例。以上这些新形势、新情况, 使得国际投资学课程教学改革非常重要。国际投资学进行教学改革的探索对于实现课程目标有着重要意义, 该课程注重知识讲授与案例讨论相结合, 主要是通过讲述国际投资理论、国际投资环境、国际直接投资、跨国公司、跨国银行等, 使学生形成对国际投资的全面理解和认识, 并结合翔实、生动的国内外案例, 为学生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引导企业寻求新的发展空间打下基础, 也为未来从事国际投资方面的学术研究与实践活动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国际投资学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 重视教师讲授而忽视学生参与。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课堂的大部分时间为教师讲授, 教学以灌输知识为主, 片面强调教学效果, 这种课堂教学方法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严重受挫, 影响了教学效果。比如在“国际投资环境的评估方法”这章, 包括了冷热比较分析法、等级尺度法、加权等级分析法、要素评价分析法、成本分析法、闵氏多因素分析法、投资障碍分析法、抽样评估法, 这些方法的思路是大致相同的, 即将总投资环境分解为若干具体指标, 但是每一种方法在选取指标和具体操作上都有所不同, 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来进行选择。这仅仅通过老师讲解是很难掌握该知识点的, 需要学生通过理解知识点, 根据具体的案例情况来判断采用哪种评估方法。

(二) 重视中文讲授而缺少双语教学。

由于国际贸易专业对学生专业英语要求相对较高, 掌握熟练的知识必须以良好的英语能力为基础, 但教师讲课时大部分时间用中文进行教学。国内关于国家投资学的教材几乎都是中文, 相关的英文教材也不多, 引入的英美教材内容大都不符合我国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 这是由于国外的教学体系与我国的教学体系差别很大, 很难找到与国内同类教材内容相近的原版教材, 比如索尔尼克编著的《国际投资》这本教材和国内的所有国际投资学教材的编排和侧重点都不一样。

(三) 重视理论教学而缺乏案例讨论。

许多大学开设的《国际投资学》课程非常重视理论教学, 缺乏案例讨论。课堂上教师多采用以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现实情形、前沿成果与最新动态讲解为主的教学模式, 这样虽然可以使学生学到比较系统、扎实的理论知识, 但是课堂上的大部分时间用于讲授知识, 而缺乏案例讨论, 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从而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 缺乏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显然这种教学模式不能适应实际需求。

三、国际投资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建议

在教学过程中, 针对国际投资学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来解决:

(一) 加强师生互动教学模式。

教师应对学生进行启发, 引导学生积极主动配合教师, 学生通过积极思考提出问题, 反过来促使教师深入学习和探索, 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这体现出教学过程不仅仅是简单的传授的过程, 而且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过程。教师讲授课程不只是简单的概念介绍, 在培养学生兴趣方面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对此教师应该加以正确的引导。具体来说, 教师通过精心选择讲授内容, 突出国际投资学课程的基础性和实用性, 结合生动的实例, 将学习课程的目的告诉学生, 引起学生对学习这门课程的兴趣, 启发学生思考。在教学环节通过恰当地引进国内外有关投资的最新知识, 给教学增添新的血液, 拓宽学生的视野;通过采取讲解、自学、讨论等形式, 鼓励学生积极主动思考、善于提出问题, 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积极性, 有效地学习国际投资相关知识。

(二) 积极开展双语教学环节。

《国际投资学》这门课程开展双语教学是学好专业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为使双语教学健康发展, 要明确双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学习国外先进的专业知识。英语只是学习专业知识的工具, 运用英语工具学习专业知识反过来能促进英语水平的提高, 二者相辅相成。现在国内很多高校开设的国际投资学这门课大多是以中文为主进行授课, 今后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提高双语教学的比重, 通过改进双语教学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提高其教学效果。一旦开设双语教学课程, 就不宜采用英汉混杂的语言, 因为采用英汉混杂的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掌握专业知识。

(三) 加强案例讨论式教学。

案例讨论式教学要求教师将与教学内容相配套的典型案例提供给学生, 以帮助学生分析、思考,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释现实问题, 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通过案例讨论式教学将传授的知识与分析运用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以便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加强案例讨论式教学的运用, 使案例紧扣教学大纲和国际贸易专业的方向, 可在世界投资报告、联合国贸发会议网站、WTO网站、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中国对外经济合作指南、中国投资指南等重要网站, 以及杂志、广播、电视、网络中收集相关案例作为教师课堂主要补充参考资料, 这使得案例有较强的真实性、针对性和典型性, 使课程更加紧密地联系企业参与国际投资活动的实际, 从而提高课程的实用性。案例讨论式教学作为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具有更强的互动性, 有利于强化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 有利于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有利于营造师生自我创造潜能的教学氛围。

另外, 国际投资学有些相关概念和理论非常抽象, 学生们一开始接触会很难理解, 通过采用讲授、案例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辅之以观看有关最新前沿热点的视频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近年来网络迅速发展, 视频资源比较丰富, 短短几分钟视频能够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知识点。在教学中不仅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 而且注重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在讲述理论知识时, 注重提高学生对理论的领悟能力、评价能力和实践运用能力, 能够通过联系实际问题来进行开放式的探讨, 提高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摘要:近几年, 国际投资领域中出现了一些新形势、新情况, 使得《国际投资学》课程教学改革非常必要。本文通过分析《国际投资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若干问题, 包括重视教师讲授, 忽视学生参与;主要使用中文讲授, 缺少双语教学;重视理论教学, 缺乏案例讨论等。最后针对上述问题, 提出了加强师生互动教学模式、积极开展双语教学环节、加强案例讨论式教学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国际投资学,教学改革,国际贸易

参考文献

[1].綦建红.国际投资学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2

[2].杜奇华.国际投资[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

[3].杨大楷.国际投资学[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2010

上一篇:急诊医学专业下一篇:载脂蛋白E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