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学

2024-06-22

商品学(精选十篇)

商品学 篇1

商品学以商品的使用价值为研究对象, 系统地研究了商品使用价值的开发、形成、维护等全过程, 是一门涉及面广、交叉性强的应用型学科。

教学内容紧密地联系经济管理各专业的实践, 从技术、经济、社会、环境等多方面介绍商品及其使用价值理论, 包括商品的本质、商品学的产生与发展、商品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商品的品种与质量、商品质量标准和标准化、商品质量监督与质量认证、商品检验、商品分类与编码、商品包装、商品储运与养护、商品的可持续发展等诸多内容。

二、浅析当前商品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商品学教学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并能实际运用, 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实际运用型专业人才。鉴于目前课堂讲授仍然是以“老师教、学生学”为主的形式, 如何充分利用每堂课, 改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避免“填鸭式”教学方法的负面影响是每位教师所需关心、研究和探讨的。当前商品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教学内容多, 专业性不突出

由于商品学理论知识涉及多个学科, 再加上商品种类繁多, 造成商品学教学内容多, 覆盖面广;同时, 教师采取的传统教学方法也缺乏直观性和形象性, 使得学生对于所学的内容难以真正掌握。

授课老师并非商品学专业出身, 对教学内容的精华部分并不一定能完全理解并很好地传授给学生, 更勿论将其所学专业与商品学有效的结合起来, 因此商品学教学中的专业性不突出是目前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

2、教学方法传统呆板, 吸引力不够

一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商品知识讲得过多、过细, 学生只能被动接受, 缺乏对商品的感性认识;课堂模式单一, 许多老师上课只带两样东西:课本和U盘, 上课就将U盘往电脑一插, “PPT课堂模式”就开始了, 师生之间缺乏教学互动, 不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激发其学习热情。

三、过于注重理论, 实际操作较差

当前我国普遍的教学中, 主要仍然是“老师讲, 学生听”“老师给重点, 学生记笔记”的模式。商品学的教学也不例外, 这是一个迫切需要改进的问题。

四、商品学教学方法的改进

现代人才衡量标准, 不是看你学了多少知识, 而是看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动手操作能力的高低, 因而传统的教学方式已不能满足其需要, 教学改革已成必然。如何提高教学效果, 针对以上情况和本门课程特点, 主要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构建专业教学内容, 突出专业知识

由于商品学概论涉及商品多方面的内容, 改变所有涉及商品学知识的专业均使用同样的教学内容这一现状, 根据不同的专业对教材做出适当删减与增添, 为不同专业构建适合他们的不同的商品学专业知识体系, 让学生学到对其更有用, 更为简单实用的专业知识, 所以比较重要的或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知识就要重点讲解, 例如食品防腐剂的种类, 食品中的防腐剂的限使用量, 认证标志等。

2、灵活教学模式, 提高学生资助学习兴趣

现阶段教学中针对一些基础理论和概念的教学, 如何调动学生听的兴趣、学的热情, 变被动地听为主动地学成为提高课堂讲授效果的关键。

结合一些多媒体技术, 如知识的录像片、新闻、广告、动画等, 突破“PPT课堂单一模式”;在商品实例选择中, 尽可能选择一些日常生活中较熟悉的商品, 我们经常见到、听到或用到, 但却不曾从商品学的角度考察过, 这样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关注, 激发其“愿闻其详”的兴趣。

针对一些特定内容, 如“商品检验”中, 对于如何识别假冒伪劣商品, 就可通过课堂专题讨论的形式来进行, 这样既构筑了活跃的课堂气氛, 也使师生在相互交流和学习中增长知识;讲包装, 在告知商品包装的结构、功能、种类等基础知识上, 要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现有包装的优势及存在的不足, 并提出改进建议, 针对某一商品进行包装设计制作等。

让学生多讲、多问、多学,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思考能力, 也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目的在于将商品学的课程知识轻松愉悦的交给学生并能掌握, 老师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发明其他方法。

3、迈向实践, 走出课堂

商品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课程, 涉及商品学实务内容较多, 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 强化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十分必要, 因此可腾出一部分课时作为实践环节。比如我们课程中的有关商品的标准、商品分类、条码、商品制度等内容的教学, 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 每个小组到广州市不同地区或不同商场做一个小实践, 主要是搜集所走访商场里商品的类型、种类、条码、制度等有关情况, 并将其归类, 总结各种的规律, 了解方式不限, 活动完成后, 可以开个实践总结会, 将自己的学到什么知识, 发现了什么问题都跟大家讲讲, 互相交流, 然后老师再进行总结和进一步的补充等。

商品学是研究商品使用价值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 商品学研究商品使用价值的目的是为商品经济发展提供决策依据。通过《商品学》课程的学习, 就是要让他们利用商品学知识知晓如何指导商品使用价值的形成, 如何评价商品使用价值的高低, 如何保证商品使用价值的质量, 如何促进商品使用价值的实现, 以及如何推动商品使用价值的发展。教学是一门艺术, 好的教学方法需要通过实践不断地摸索、充实和完善。

摘要:商品学是研究商品使用价值及其实现的科学,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 商品已渗透到人类生存和生活的每一个领域, 成为在人们生活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 而《商品学概论》课程作为工科学生的专业选修课程, 提高商品学的教学质量不仅能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拓宽学生的专业视野, 而且对于学生今后的职业发展及科学地指导消费均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先简述商品学课程的主要内容, 继而指出我国高校当前商品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最后提出改进商品学教学效果的几点对策。

关键词:商品学,教学体会

参考文献

[1]万融.商品学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0.

[2]翁莉.应用型本科院校商品学实践教学探究[J].黑龙江教育 (高教研究与评估) , 2013 (1) :10-11.

[3]姚玉琳, 王月河.商品学教学内容及方法研究[J].科教论坛 (青年与社会) , 2013:141-142.

[4]申小刚.《商品学》课程教学效果改进探讨[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2009 (29) 11:14.

商品学作业 篇2

答: 定义:商品是经过交换且还没有进入使用过程的劳动产品。

论述:a、商品范围:在传统的商品概念中,由于市场上供不应求,且由于当时人们的剩余产品少,且生产工艺较落后,提供的主要是一些生活必需品,所以所提供的用于交换的商品也较少,范围较小,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生产力的提高,市场上出现了各种类型的商品,衣食住行等各方面的商品应有尽有,商品范围也得到了很大的扩大。

b、表现形式:在传统的商品观念中,由于供不应求的客观条件,往往出现市场垄断的状况,所以企业只需扩大生产量即可,但是,随着市场逐渐的开放,各行业的竞争逐渐加大,便出现了供过于求的状况,企业的竞争压力空前提升,若想在竞争中取胜,必须稳抓创新,所以市场上得商品形式也丰富了起来。

c、影响过程:首先,在以前社会生产力比较落后,人民的文化水平也相对较低,对商品的要求相对较低,并且当时政府比较重视人民的温饱,对商业这一块比较不重视,并且各方面的政策都较封闭,市场始终打不开,所以,市场中竞争度小,供不应求,商品无论是在形式上,还是在范围上都相对较落后,为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的逐渐开放,竞争的加大,出现了一系列的商战,所以商品无论是在范围上还是在形式上都有了一个质的飞跃。

4、试分析有形商品和无形商品的区别和联系,说明无形商品的特点,并尽可能

多的列出一些你认为的无形商品,在营销过程中对无形商品应注意哪些问题。答:区别:a:有形商品和无形商品的本质区别在于,有形商品的价值是它的有形性质创造的,而无形商品的价值是它的无形价值创造的。

b、有形商品往往是具有特定的现实形态,看得到摸得着的,但是无形商品就不一样,无形商品往往是指比如知识、专利等一些虚拟的东西,但是具有无形价值。

联系:a、有形商品也无形商品说到底都是商品,都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所以这也是他们的联系。

b、有形商品和无形商品在商品的表现形式上都是十分广泛的,并且在商品的范围上也都很广泛,在商战中同样存在着竞争。

c、在某些时候无形商品需要有形商品这个平台来出售,而同样的,有时候有形商品也需要无形商品这个平台来出售。

无形商品:培训学校或组织、电脑软件、知识产权、出版权、发行权、发明、电影、音乐、电子读物、电子教材、电子周刊、通信业务、上网功能、QQ、MSN等等。

应注意的问题::a、无形商品的出售一定要注重产权和专利的维护,熟悉相关的法律法规,并且做到不抄袭。当自己的产权受到侵犯时,应该积极的用法律的手段来维护自身的权益。

b、无形商品的出售有时候可以借助相关的有形商品来进行捆绑销售,这有利于商品的推广。

c、应该充分考虑市场的需求,生产出有针对性的为大众所喜爱的产品。

6、商品有三个层次的概念,请你结合具体的是商品谈谈,并结合实际分析一下 如何在商品的第三个层次开展竞争。

答:a、核心产品:即顾客购买商品时的真正动机和出发点,也是商品能满足顾客的最基本功能,比如说,顾客购买汽车的核心产品指的是汽车的代步功能。

b、有形产品:即商品的功能、外形、颜色等除了基本功能外的其他属性,比如说我们购买汽车时,会注重看汽车的外形、颜色、性能等方面的指标。

c、附加产品:是指顾客在购买产品的时候所享受到的额外服务和利益,比如说人们在购买汽车后可以享受免费保修、免费汽车美容的服务,就是指附加产品。

分析:商家如果想在附加产品的竞争上获胜那必须要进行好好的策划,首

先,应先进行市场调查,了解顾客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服务或者有形

附加品,然后再对顾客进行分析,给顾客相应的服务和有形附加品。

比如说:顾客在购买汽车的时候肯定是想要得到相关的售后服务以

及保修,并且希望在今后能够享受汽车美容,或者是得到相应的车

内用品。所以我们必须在竞争中采取这些行动才能够得到顾客的满

意和忠诚,才能够在竞争中取得胜利。

12、谈谈绿色包装包括哪些内容?

答:绿色包装又可以称为无公害包装和环境之友包装,指对生态环境 和人类健康无害,能重复使用和再生,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包装。它的 理念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个是保护环境,另一个是节约资源。我觉 得绿色包装应该包括以下部分:

a、必须提高包装人员的绿色环保意识,因为在包装过程中,只有 包装人员提高绿色环保意识,才能抓好每一个细节,做到真正意义上 的绿色包装。

b、包装材料的绿色环保性,一定要严格选择供应商,争取做到对 材料生产各个环节的监督和改进,但是,包装一定要讲求适当性,过 度华丽的包装也是一种浪费,不符合绿色包装的要求。

c、包装过程一定要在健康、环保的环境下进行,切忌铺张浪费,要对包装的全过程进行合理的监督,并且,如果是食品类的包装一定 要做到无菌包装。

d、包装用品必须在整个生命周期都是无公害的,即包装产品不 仅要在使用前无公害,也应该在报废后,或者可以重复利用,或是可 以在较短时间内不会对环境造成环境污染。

e、如果可以回收利用或重复利用,在包装上应尽量提示消费者如 何进行回收利用或重复利用的具体使用方法或者用途。

16、怎样才能制定出一个高质量的商品标准?

答:商品标准是对商品质量以及与质量相关的各个方面所做的统一技 术规定,是评定、监督和维护商品质量的准则和依据。那么,在制定 商品标准的时候,我个人觉得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a、贯彻国建的有关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在制定标准之前一 定要查阅此类的相关材料,真正做到标准的正规化。

b、充分考虑消费者的需求和社会需求。我们生产商品的出发点就 是充分的满足顾客的需求,从而实现企业的利润指标,只要真正的了 解顾客的需求,才能更好的满足顾客。

c、有利于保障安全和人民的身体健康。毕竟保准是起到一个引导 作用的,所以一定要带好头,真正的引导各厂家生产出有利于保障安 全和人民的身体健康。

d、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真正迎合广大厂家和消费者的期望。

e、有利于合理开发和利用国家资源。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必须 在标准里面对相应的指标做出规定,真正的实现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和 合理开发。

f、积极采用国家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充分考虑对外经济合作和 贸易的需要。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g、协调统一,完整配套,军民通用。

谈《商品学》课程教学内涵 篇3

关键词:项目驱动教学法;商品学课程;探索

DOI:10.3969/j.issn.1672-8289.2010.08.036

所谓的“项目驱动”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一个个项目作为主体,把相关的知识点融入到项目的各个环节中去,逐层推进项目的开展。通过对问题的深化或功能的扩充,来拓宽知识的广度和深度,直至得到一个完整的项目解决方案,从而达到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

“项目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它将“教、学、做”融为一体,基于企业真实的项目为蓝本,或就真实项目由教师或学生根据教学知识点选取一个项目,学生分组以团队形式,带着任务对项目进行实践、讨论,阐述设计思想,写出项目策划书,展示项目成果,最后由教师和学生一起对各小组的项目完成情况进行点评。让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真正做到“教、学、做”一体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一、《商品学》课程“项目驱动”教学内容设计的思路

《商品学》是市场营销专业的一门必修基础课。我院08级市场营销专业学生于大一下学期学习本课程,通过学习,学生能初步掌握商品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为学好其他相关专业课奠定基础。因此,为了更好地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商品学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本课程所设计的项目的开展至始至终按照市场营销岗位国家职业标准和市场开发与营销专业培养目标分析入手,同时,根据学生的现状,在进行项目设计时应满足以下几个基本的教学要求:

1.项目和子项目的选择要合理,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以项目为载体,在项目的各训练环节中融入即学即用的理论知识,使学生能够在实践过程中学习。

3.项目设计要注重营造职业氛围,尽可能让学生在承担角色的同时去体验工作。

4.项目的实践过程以小组为单位,重在强调团队协作意识和协作能力的培养。

二、《商品学》课程“项目驱动”教学设计与实施

1.主项目:我院市场营销实训超市的经营和管理

2.子项目:(1)市场调查表的设计;(2)市场调查;(3)采购商品的设计;(4)商品包装的设计;(5)商品陈列的设计。

3.项目的理论知识:商品学的基本知识、商品的组成和性能、商品信息的收集与处理、商品分类与编码、商品的质量要求、标准要求和质量认证、商品检验、假冒伪劣商品的识别、商品的包装要求、商品的存储与养护、商场商品陈列等。

4.“项目驱动”的实施:

(1)组建项目小组

08级市场营销2班共有学生48人,男生28人,女生20人,按照男女生宿舍实际情况,分成8个小组,参照现行商场超市的经营管理模式,每组设经理、副经理各一名,各组经理由宿舍长担任,副经理由宿舍长指定,小组成员以同宿舍人员为单位,方便项目的开展。

(2)项目的实施

第—个子项目是市场调查表的设计,要求每组自荐一份调查表,同时公开展示并评选出最佳作品,统一作为各小组在进行市场调查时使用。

第二个子项目是市场调查,在第一个子项目完成的基础上,各组成员利用课余时间在我院男女生宿舍、第一、二食堂、技工学校、商贸城等人流量大的地方,进行现场调查,然后将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汇总统计,分析市场需求。

第三个子项目是采购商品的设计,根据市场调查结果,各小组自行设计欲采购商品的品种、规格。

第四个子项目是商品包装的设计,根据主要消费群是学生这一特殊群体,设计出符合学生的消费特点、消费个性的商品包装。

第五个子项目是商品陈列的设计,参照我院校园超市的空间,设计出学生超市商品陈列的最优布局。

5.项目成果的评价

以上五个子项目的项目成果要求以实训报告体现,项目成果需要每位同学结合自身参与情况书写一份实训报告,评选过程要求各小组先自评,后推荐一份或多份实训报告进行组与组之间的竞评,然后由教师和全体学生评选出最佳作品。由此评出各组项目结果排名,结合各组经理给各组员的评定,各组员在各个项目中的参与程度,所起作用以及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形成和提高给予充分的评价,最终完成对每名学生的成绩评定。

评价整个项目过程包含了严格的考核和激烈的竞争,这对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学习兴趣,尝试失败,体验成功,培养学生热爱专业、勇于创新、乐于实践、与人协作等方面的综合素质,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三、教学成果反馈

为了解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学习效果,我对他们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项目驱动”教学法比较受学生的欢迎,在整个项目实施过程中男生在“实践”方面占优势,女生在“理论”方面占优势,在完成任务的同时,男生表现出较强的动手能力,女生则体会到学以致用的乐趣;绝大部的学生乐意接受超出课堂40分钟的课外作业,因为有任务,他们常常带着任务去上网查资料,带着任务去商场超市参观学习,带着任务去调查实践,这是传统教学法所达不到的效果。通过学习评价反映,“项目驱动”教学法能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有明确的任务,能让学生围绕项目进行学习,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得到发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普遍的提高。

四、实施“项目驱动”教学法的体会

按照《商品学》教学大纲的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学习后,应具备技能型人才所必需的商品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因此在项目内容设计方面,我从学生比较熟悉且较易操作的商品信息的收集与处理人手,整个过程贯穿课程教学大纲内容,最大的特色是“以用促学”,学生为完成工作项目而产生探索求知的欲望,为了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主动寻求老师的引导和帮助。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有明确的任务目标,一切学习和探索过程围绕任务的实施进行,学生完成了项目,并在工作过程中学习了相关的理论知识,亲身体会到知识应用的价值。实施“项目驱动”教学法后,学生能够对商品的组成及性能,商品信息的收集与处理,商品分类与编码的理论与方法,商品的质量、质量认证和商品检验,商品包装和养护要求等方面有了进一步的认知。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有机会去体验理论知识在解决问题、处理问题中的重要作用,培养了学生运用商品学基本理论分析和解决商品质量问题的能力,为今后从事相关工作和社会实践奠定了较为扎实的基础,同时初步具备较强的工作岗位适应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和职业道德素养。在“项目驱动”教学过程中,由于项目的主题选择与学生学习生活有直接的联系,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获得独立制定计划并实施计划的机会,获得了在一定时间范围内自行组织、安排自己学习行为的空间。为了进行项目成果的展示,学生自己克服、处理在项目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在运用知识与技能的同时,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方法;项目结束时,师生共同评价工作项目成果,学习过程成为一个人人参与的创造实践活动,无论是项目的最终结果,还是完成项目的过程,都让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体验到创新的艰辛与乐趣,尝试并运用一定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项目实施的过程也是学生成长的过程,这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技能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吴言.项目教学法【J】.职业技术教育,2003,(7).

[2]姜大源.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论初探【J】.教育研究,2004,(5)

[3]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高职商品学实践教学探讨 篇4

关键词:高职,商品学,实践教学

1研究背景

商品学课程是市场营销、国际贸易、物流管理等经管类专业所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主要是使学生比较系统地获得商品使用价值的基本知识, 掌握研究商品价值的方法和途径。学生通过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 提高学生在社会科学方面的素养。由于所涉及知识和生活密切相关, 为了让学生有更为直观的认识, 将实践教学的方法应用在教学过程中非常必要。在高速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 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 加入WTO后, 我国面临着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 必须造就一批能与国际接轨, 既懂专业, 有商品知识, 又能熟练地将理论运用到具体实际中去的人才。

2高职商品学实践教学的必要性

2.1高职教育的特点

(1) 培养目标的职业定向性。

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 培养具有必要的理论基础和较强的技术开发能力, 能够学习和运用高新技术知识, 创造性地解决生产经营与管理中的实际技术问题, 能够与科技和生产操作人员正常交流, 传播科学技术知识和指导操作的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为此, 要求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围绕和针对职业岗位的需求组织和实施教学。

(2) 教学内容的针对性。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学生, 在教学要求上不必追求理论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只掌握本专业必要的理论基础知识即可, 而应该强调本专业技能的实用性、针对性和所学理论基础知识在实际中的适用性。无论理论基础还是实践技能都应以“必需、够用”为度, 以实际应用为重点。培养的人才在实践能力上要比本科生强, 理论基础的功底要比中专生扎实。总之, 培养的人才既不是“本科压缩型”, 也不是“简单操作型”, 而是“高层次应用型”。

(3) 实践教学内容必须贯穿高等职业教育的全过程。

高等职业教育的整个过程, 应将理论与实践、知识和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 实践教学必须贯穿教学的全过程。首先, 应根据不同的专业合理确定实践教学在整个教学计划中所占的比重。第二, 在整个教学计划中,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应穿插进行, 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对实践提出不同的要求。第三, 在主要课程之后安排一次实践活动, 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 解决一个单一的问题。第四, 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 随时随地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讲授, 使学生在做中学, 在学中做, 边学边做, 教、学、做合一。

2.2商品学学科特点

(1) 实践性。

首先, 商品学理论来源于客观的商品学实践;其次, 商品学理论最终将在实践中运用。商品学中很多理论只有学生进行实践, 才能很好地理解。商品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能满足商品化社会的技术开发、经济增长、扩大内需、开源节流等时代需求, 发挥对社会经济生活的指导作用和服务功能。在创建实践性教学体系过程中, 商品学教学有必要进行课程改革, 能为实现改革课程结构、开发实践教学、加强课程建设、培养应用人才的教育目标发挥重要作用。

(2) 复杂性。

市场上的商品种类众多, 更新换代快, 使得商品学的研究范围不断扩展, 这也决定了商品学的复杂性。一个中型零售企业要经营上万个商品品种, 一个大型企业要经营十万个左右的品种。我们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必备的商品知识, 以适应工作的需要。

(3) 综合性。

商品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学科, 涉及政治经济学、管理学、心理学、美学、物理学、化学及各种专门的工程技术学和计算机科学等。

(4) 前沿性。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循环经济, 构建和谐社会是新时期经济发展纲要。商品流通需要一直不断地变化发展, 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商品学能够从理论与实践角度不断更新研究领域, 解决新形势下出现的新问题, 体现学科前沿性。例如商品、资源与环境问题是近几年出版教材的新课题, 从资源特征、环境保护、生命周期、绿色革命等现实出发研究可持续发展的新问题。只有具备足够的商品学知识, 才能紧密关注商品经营和流通的变化, 以适应时代潮流。

2.3高职高专商品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 教育观念:

没有及时更新高职教育观念、全面推广“以职业活动行为过程为导向组织教学”的理念, 而是过多地强调学科的完整性, 难以突破传统教学模式。

(2) 课程结构:

教学内容多以理论教学为主导, 实践教学仅是理论教学的辅助, 课程结构难以体现商品学学科专业的职业性、技术性和实用性, 课程设计尚未与“设定职业岗位、培养职业能力、设计情境活动、适应生产环境”相对应。

(3) 教学过程:

教学大纲以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为指导思想, 教学方案是以组织完整学科为标准学案, 教学过程是以传授理论基础为主线的商品知识, 实践教学是以验证商品质量特性为主要目的。

(4) 学习过程:

学生被动学习, 抽象思维, 理论观点照本宣科, 实践课程生搬硬套, 跟着教师思路走, 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不高。如商品分类及分类体系、商品成分、结构与性能、商品包装与养护等知识点会使学生听之无味、去之可惜, 从而缺乏对商品的整体认识。

3高职商品学实践教学思路与方法

3.1广泛利用社会资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学生的观察能力的培养在商品学教学的过程中尤为重要, 因为对于商品的检验首先是感官的检验, 如果这种能力达不到要求, 商品的检验结果将会收到很大的影响。在我们的生活中商品遍布任何一个角落。我们应该教育学生更好地利用社会资源随时随地进行观察能力的培养。而在高职院校中学生地实际操作能力是一种适应社会需求的必备能力, 否则在学生地求职过程中将会受到很大地影响。感官检验是要通过现象推断本质, 如果仅仅停留在对商品地生产日期、生产厂家、执行的标准代号和品牌等是远远不够的。当然观察能力地培养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高职学生这一特殊群体要靠学生在实验实训环节精心设计, 结合实际地课题引导学生利用各种资源对问题进行解决。

我国各地商场和超市商品极为丰富, 给商品学地实践教学提供了很好的条件。在某些实训项目上可以借用这些社会资源。安排学生在某些岗位进行顶岗实习, 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多种类别的商品, 结合所学知识对商品进行鉴别, 也是学生在大学期间的一次很好的社会锻炼。这样既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地对商品的感官检验的能力, 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商品学的积极性, 又可以节约学校的实验实训费用。

一些高职院校自己建立了实训中心, 这样给学生提供了更为便利和丰富的实训条件, 真正让学生的动眼动手能力的提高落到实处。这样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理论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就会得到提高。

3.2注重课堂实验,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1) 实验前预习。

实验前预习是实验课的准备活动, 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这关系着实验课的成败。因此, 在实验课前, 应向学生布置实验任务, 告诉学生与实验内容相关的理论知识以及操作中应注意的问题等, 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准备。

(2) 实验前准备。

实验前准备工作可以由教师来做, 如各种纺织纤维的准备等;也可以让学生亲自参与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如材料的选取、试剂的配制等;学生也可对整个实验方案提出自己的看法, 重新设计。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而且也使其对实验产生浓厚的兴趣, 从而能够更好地达到实验目的。

(3) 实验过程的指导。

在实验过程中, 教师首先应时刻观察每位学生的操作, 及时掌握课堂动态。然后, 在教师的组织下 , 学生按组分别讲解各自的实验过程以及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分析讨论。最后由教师进行归纳总结。

(4) 实验报告的撰写。

学生应根据实验结果写出实验报告。实验报告能够体现出学生对商品学基本原理的理解、对操作技能的掌握以及对待实验的态度等。

(5) 实验报告的批阅。

教师通过批阅实验报告, 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对实验过程中学生有疑问的地方进行解答, 对学生的建议进行分析, 最后对整个实验活动进行归纳总结。

3.3与真实业务结合起来设计课题, 培养学生职业能力

商品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大胆探索用于创新的能力。要适应现代化的需要必须具有创新能力, 否则任何工作将会裹足不前。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 要和实际的业务结合起来。比如购买一些食品通过感官检验和理化检验进行分析。在这个过程中, 作为老师可以讲明要求, 具体方案如何设计要给同学们足够的空间。这样所培养出来的学生就不是单纯只会做些机械劳动, 而是通过设计最优方案达到最佳效果。

4高职商品学课程实践教学的意义

首先是职业素质需求。企业岗位设置和专业素质要求是高职教育的风向标。高职高专以服务为宗旨, 以就业为导向, 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目标。就业是学生、家长和学校都非常关注的问题, 为了学生不要让“毕业就意味着失业”的情况发生, 同时也是为了学校未来的发展, 学校必须在实践教学方面进行加强。

其次可以提高学生兴趣。实践性教学模式和书本式教学模式相比, 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可以获得明显的提高, 能利用常见的商品学技术方法, 掌握一定的专业操作技能。在教学环节中强调商品学的实践性, 本质上来讲是强调学生参与的重要性, 学生参与的深度和广度, 会直接影响到商品学课程的教学效果。没有学生的参与, 即使学生被动地接受了再多的知识也不能灵活地把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的经济、管理活动当中去。

高职商品学课程实践教学模式的形成是一个过程, 只要教师在思想上重视, 行动上努力, 在形式上、内容上定能不断创新, 实践教学将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窦志铭.借鉴先进教学模式改革商品学教学[J].职业技术教育, 2001, (4) .

[2]谢志红, 孙红岩, 蒋和生, 等.案例教学在工科教学中的运用[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03, (5) .

[3]王建中.谈高职商品学教学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J].辽宁高职学报, 2008, (1) .

商品学心得 篇5

知道学习了商品学,对商品的概念有了进一步的细分,从中分出了好多更细的概念,使我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深入。

商品是经济的起点,商品学是经济学的基础,它为发展商品经济服务。从商品学的认知了解了商品学的形成与发展,以及商品学的三大学派及各派的主张,还有商品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和学习商品学的作用和意义;在商品了解与介绍中了解到了生活中常见商品的一些常识和一些商品介绍的要点,同时也要求我们要掌握一点商品介绍文案写作;在商品与环境这个环节了解到商品生产与资源问题、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同时也了解了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发展的内涵,了解了企业的绿色战略、绿色营销,也掌握了绿色认证和绿色标志的相关知识;在商品分类管理方面了解了商品分类概念、作用、原则和方法,掌握商品分类标志的选用标准,了解到商品目录和商品代码的概念、种类,掌握企业商品目录的制定方法和商品代码的编制方法,也了解到了条码的种类及申请以及商品的分类管理;在商品质量管理方面了解了商品质量的构成要素和商品质量特征和食品商品、纺织商品、日用工业品的质量基本要求主张以及商品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了解了商品质量方法和质量管理;在商品包装管理环节了解了商品包装的概念、功能及商品包装的分类和常用的包装材料和商品包装材料的选取,以及商品包装的要求和商品包装策略,还有商品包装的技术与商品包装的标志和商品商标的设计与申请;通过商品养护管理的学习了解到了商品的质量变化、影响商品质量变化的因素,商品的养护管理以及仓库管理的内容和流程和仓库管理制度及仓库管理作业中应注意的问题;学习了商品标准后对商品标准的分类和级别,标准的内容,标准商品制定、复审程序和商品标准化的概念、内容及意义和作用有了一定的了解;通过商品检验这一章的学习了解了商品标准的概念、分类及依据还有商品检验程序和内容和检验方法与商品品级的划分;在商品认证这一环节了解到商品监督概念、种类和形式以及商品质量监督体系,对产品质量认证的类型和程序与我国的质量认证工作和相关质量认证申请有了一定的认识;在商品选购方面对一些常见商品基本常识和商品选购常识的认识有了进一步深入的了解;假冒伪劣充斥着市场,随时都与我们的生活发生交集,所以假冒伪劣商品识别变得格外重要,了解假冒商品和伪劣商品的区别与联系、特征和危害,掌握假冒伪劣商品的鉴别方法使我的鉴别能力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当然,作为一名消费者,当权益受到侵害时,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是想当重要的,在消费者权益保护这一章熟悉了有关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了解了有关消费者权益和经营者的义务以及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实现途径,学习了这些,对我真是受益匪浅。

商品学 篇6

关键词 高职物流专业 商品学 教学改革

一、高职物流管理专业面临的挑战

现代物流业市场潜力和发展前景十分广阔。现代物流业作为一种先进的组织方式和管理技术,对于优化资源配置,调整经济结构,改善投资环境,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推进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物流业的蓬勃发展,导致对物流人才的迫切需求。目前物流专业人才(包括物流管理和物流工程)已被列为我国12类紧缺人才之一。但是目前由于绝大多数院校开高物流专业的时间不长、物流实习设施设备比较匮乏,绝大多数学校只能停留在理论知识的教学层面或停留在比较粗浅的实践教学阶段上,其学习内容与职业岗位之间的关系是间接的,有的甚至是脱节的。导致学生择业能力差,自我完善和发展能力低,不能适应物流行业发展的需要。因此,我们的课程教学改革必须改变和提升物流专业的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以适应市场发展的新形势的需要。

二、《商品学》的课程定位

《商品学》是工商管理类、国际贸易类专业的基础课,是一门多学科交叉形成的边缘学科,也是综合性比较强、实践性比较强的应用技术学科。对于物流管理专业而言,因为商品是物流的主要对象,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应掌握识别物流商品、评价检验物流商品质量、物流商品的储存与养护技能,强化学生的物流商品仓储和运输操作技能。学好《商品学》有助于学生进一步学习《仓储与配送管理》、《运输管理》、《采购管理》等专业核心课程,也有助于学生考取采购员等职业资格证书。

三、《商品学》课程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 课程目标设置不明确,缺乏科学性

《商品学》是物流管理专业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程,课程体系涉及商品学基础理论知识、商品分类与编码知识、商品质量与标准知识、商品检验与评价知识,商品储存与养护知识,商品包装知识,具体常见商品属性、使用、保管养护、物流管理等知识。但是在现有学校设置的商品学教学目标中,有的侧重于商品理论知识的讲授,有的侧重于行业物流的管理差异,关键在于没有弄清《商品学》这门的课程的专业使命,从而弱化教学效果。

(二)教学方法单一,实践性不强

关注《商品学》课程并对其进行开发与建设,时间非常短暂,就目前来说与课程相关的软硬件搭配、组合,都与现代企业的要求存在着较大差距。大部分院校的《商品学》授课计划中没有安排实验,或者安排的实验课时过少。即使有实验课程或者课程设计课程,要么采取案例讨论,要么在实验室进行,要么采取学生到企业进行调查的方式进行。一是因为物流管理所涉及商品涵盖范围非常广泛,学校不可能对这样一门基础课程投入大量的实训资源,二是因为《商品学》作为市场营销专业的课程由来已久,但市场营销与物流管理专业所需培养的实践能是有很大差异的,而目前大多数院校都沿用了市场营销专业中的《商品学》课程的教学思想。另一方面在《商品学》的课程教学中没有现成经验和模式可以借鉴,同时也缺乏系统且成熟的商品管理案例使教学效果锦上添花。所以,在《商品学》的讲授中多采取传统教学模式,缺乏成熟的案例教学、情景教学等新的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应用。

(三)师资匮乏,教师缺乏实践经验

商品涉及钢铁、纺织、化工、机电设备、家用电器、生鲜农产品、烟草、白酒、医药等众多领域,具有涉及面广和实践性强等特点。这就要求任课教师必须具备相应的知识结构以及丰富的实践经验。但是,现有的商品学任课教师往往不具备宽广而深厚的知识储备,而且因为缺少进修、培训以及到企业实践的机会,从而导致对具体商品的认知、实际操作与实施缺乏深刻的认识。教师理论知识体系的不完善以及实践知识的匮乏。往往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效果有限。

(四)考核方式不科学,不能全面考核学生

本课程的考核方式多数仍然遵循传统试卷的考核方式,部分学生依靠考前突击、死记硬背固然能取得较好的成绩,但是此种考核方式不能全面考核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应用程度,更不能激发学生下一步的学习动力。所以,应该在考核方式上逐步进行改革,加强学生课堂参与、课堂表现以及实践能力的考核,着重考核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应用程度。

四、《商品学》课程教学改革

(一)教学目标的改革

高职高专物流管理专业着力于培养物流专业知识扎实全面、技能过硬、有组织协调能力的富有创新精神、面向物流企业一线的全面发展的商务型和基层管理能力强的高等职业技术应用型人才。主要从事采购管理、物流企业管理、物流市场营销、物流配送、运输调度、仓储管理等的高素质和高技能的应用型的人才。

《商品学》作业物流管理专业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应确立培养学生三大能力的教学目标。

A.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常见物流商品和大宗物流商品及特殊商品的品类、性能、商品识别、储运管理等基本知识,掌握其正确的装卸、储存及运输方面的相关技能,并能够根据商品的基本性能进行物流管理。

B. 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程知识的系统学习,培养学生的系统思维能力和解决管理和经济活动中涉及商品科学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包括对生产、流通和消费领域中商品采购、管理和经营的能力。

C. 素质目标:通过课堂教学、习题课、讨论课、课外作业以及操作实验的系统训练,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

(二)加强《商品学》的实践教学力度

《商品学》的操作性和实践性强的特点,决定了该课程的授课必须在传统课堂讲授模式的基础上,增加学生的参与度,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讲课过程中,教师可以选择部分商品,让学生对这些商品进行介绍。关于一个具体商品,从商品属性认知、主要产地、销地、主要运输方式、包装方法、储存养护的要点、装卸搬运所要用的设施设备等方面进行展开。具体方法可以有查阅图书资料、上网搜索、参观调研、问卷调查、电话咨询等。真正让一类商品能够为学生门所熟知,为以后走向具体工作岗位奠定坚实基础。

(三)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的组建和教学水平的提高,应遵循自主培养和引进相结合的方针。一方面,加强对现有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制定切实有效的教师参加社会实践的管理制度,千方百计为教师下企业锻炼创造机会;另一方面,也可以从各个行业选聘有丰富工作经验,又有一定教学能力的专家担任兼职教师,在课程教学中可以为学生进行相关讲座,或者参与教学设计、实践教学内容开发等。

(四)推行“驾证式”考试制度

《商品学》课程的考核需要推行“驾证式”考核,一方面,要考核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另一方面,要考核学生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所以,在考核方式上,既要有對理论知识的考核,也要有对技能能力的考核。理论知识考核可以适当提高平时成绩的比例,但要合理分配平时成绩的分值并注意成绩形成的严肃性、客观性和公正性。技能考核可以采取多种形式,比如每上一部分理论知识内容后进行一次阶段性的考核,也可以采用期末一次性考核。在内容上,应尽可能地选择能够体现学生综合能力的项目。比如让学生撰写某商品的物流管理方案,让学生从各个角度去了解、认知商品的物流管理的方面,体现了物流管理能力与商品知识的综合运用。

五、结束语

总之,《商品学》的课程改革要把握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的教学目标,把握好为物流管理专业能力服务的课程目标与地位。课程改革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改革,让学生成为课程教学的主体,采取灵活有效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只能这样的课程改革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才能使高职物流专业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不断提高从而增强物流专业学生的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梁川,田红英.高职《物流设施与设备》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8):88-90.

[2]张红丽.《采购与供应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物流技术,2012,(8):423-424.

[3]付丽茹.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商品学教学改革[J].商品储运与养护,2007,(1).

作者简介:

旅游商品学教学方法的改革研究 篇7

我国的旅游商品学教学, 大多数是以课堂讲授为主, 辅以适当的课后作业再加上一定的考试。这是一种典型的知识传授式教学法。在专业应用能力的培养上, 传统教学法存在很多弊端, 尤其是这种被动学习, 灌输式的教学很难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此, 教师要开展好这门课程的教学工作, 必须在教学方法上进行大胆创新, 从而使学生能够真正的掌握旅游商品学学科相应的专业知识。

一、明确学科定位, 突出教学重点

旅游商品的概念, 目前并没有明确的范围。要上好这门课, 首先要明晰旅游商品的概念。结合已有的定义和学科发展实际, 笔者认为旅游商品的定义以旅游消费者为中心进行界定, 凡是有助于旅游者旅游活动的实现且为旅游者所消费的商品都可称为旅游商品。旅游商品与一般商品的区别在于购买者, 凡是旅游者购买的实物商品就是旅游商品。旅游商品不但具有普通商品的一般属性, 还具有区别一般商品的特征, 如文化性特征、艺术性特征、经济性特征、纪念性特征、实用性特征、便携性特征, 等等。旅游商品由于旅游活动总是伴随着长距离的旅游交通, 旅游商品必须精巧、体轻, 让旅游者容易携带, 符合这种特点的旅游商品以食品类和纺织品类居多, 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该有重点的选择商品, 一般选择销量大、或者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旅游商品, 而不是泛泛而谈, 将课时平均分配到每类商品中, 必然会出现很多讲过的内容学生工作后用不上, 而需要的内容又相对不足。

旅游商品学一般为32学时, 可将32学时课程分为两个阶段进行教学。第一阶段为理论教学, 以教师讲授为主, 目的是让学生全面了解旅游商品学理论知识结构。为提高学生兴趣, 可采用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教学课件。第一堂课最为关键, 重点是让学生掌握旅游商品学的学习研究方法和课程的概貌。第二阶段为旅游商品分论教学, 主要讲授一些有代表性的旅游商品大类的基本知识。

二、实施案例教学法

旅游商品学的教学强调理论与实际紧密联系, 要学好旅游商品学, 既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 又需要丰富的实践经验。开展案例教学, 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1. 书面案例教学法

此方法主要是根据商品学的内容和特点, 选择大量的相关案例。这些案例或者由教师讲授, 或者由学生讨论, 通过案例分析讨论进入理论学习, 或者在理论学习之后进行案例分析, 从而使学生加深对理论的理解, 加强理论和实践的交融。并通过案例分析, 锻炼与提高学生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沟通交流的能力。在选取案例时, 注重案例的时效性, 尽量与生活中的热点问题、焦点问题结合起来。例如, 在讲授商品质量部分, 可以选取一些品牌广告给学生观看, 从而加深商品原材料对商品质量的影响。在讲授商品分类与编码时, 要求学生借助商品分类知识, 给小超市编制商品内码。选择热点问题进行讨论, 如条形码能否准确判断商品是进口的还是国产的。

2. 视频案例教学法

视频案例主要来源于电视节目、网络资源以及自己制作的节目。这些视频案例分为以下几个专题:商品标准篇;商品检验篇;商品开发篇;商品创业篇, 分别在讲授相关的知识模块时使用, 教学中要强调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引导学生积极发言、讨论、提问, 促使学生深入思考。

3. 体验教学法

此教学法可组织学生模拟生产实际, 制作商品、使用商品, 也可以设计一些商品制作和使用的内容, 例如手工蜡烛的制作等、酸奶制作等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可以安排一定的实验教学, 如食品标签、包装技法识别、纺织纤维材料识别、果品糖酸比值测定、茶叶感官评审、啤酒泡沫性能测定等。

4. 活动教学法

活动教学法主要是组织学生参观相关企业、参观产品工艺流程。设计了诸如商城寻宝等游戏活动。比如要求每一个学生充当自己家乡的小使者, 向同班同学展示和介绍自己家乡的著名旅游商品。还可以开展商品竞猜活动, 这些游戏与活动, 既可以丰富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 又寓教于乐, 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 专家教学法

学校可以聘请有实践经验的旅游商品生产企业的管理人员对学生进行指导, 针对旅游商品管理、开发创新, 旅游商品市场经营发展等内容邀请他们来校作报告。

值得一提的是, 在实施案例教学法的时候, 教师要避免喧宾夺主, 尽量不要对学生的观点进行主观评判, 以免限制学生思维, 应尽量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 让学生畅所欲言, 自由表达。

三、改革考核形式

关于旅游商品学的考核, 大多数学校的考核形式仍然是依据期末考试的成绩来衡量学生对于专业的掌握程度, 笔者认为, 考核应本着提高同学们的动手能力的原则, 增强大家收集资料以及进行分析的能力, 教师准备一些可供选择的方案, 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情况任选其中一个方案作为期末考核的题目。例如, 方案一: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个商品学的基本理论知识, 如商品质量管理、商品包装、商品储存养护、商品条码、商品分类等, 就其中某一个方面为题, 写一篇文章。关于商品包装材料的创新, 商品质量检验方法在旅游商品上的应用, 条码技术对仓储效率的影响。方案二: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类商品的生产企业或者销售企业, 如商场、超市等, 对这类商品的生产、销售情况作调查, 写一个调查报告。方案三:选择一类自己感兴趣的旅游商品, 如酒类商品、纺织服装类商品、电器类商品等, 自拟题目写一篇论文。

高职高专《商品学》课程教学改革 篇8

1 当前我国高职高专《商品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采用传统的“理论+实践”式的案例教学模式

在当前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往往会采用普遍的“理论+实践”式的教学模式。所谓理论教学是利用黑板或者多媒体对于知识点进行简单的罗列,教师针对知识点进行逐一的讲解,从某一具体概念的产生与发展开始直至其作用与意义。而实践教学则是教师对于自己事先准备好的具体商品,从各个方面进行讲解,所谓的实践仅仅是教师单方面的对商品进行的展示,与学生之间极少互动与沟通,仍然属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在实际教学中,师生之间缺乏必要的换位思考,教师可能会从知识讲解的条理性、相关性、易理解性等方面出发选择相应案例;而学生往往会对自己感兴趣的商品以及相关案例产生更大的兴趣。学生的动手操作机会很少,甚至是没有。师生之间仍然是传统的“授与受”的关系,学生可能对老师“授”的内容不感兴趣,仅仅是出于考试的需要而被迫的接受知识。师生之间缺少必要的互动,虽然说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提问、课后作业的形式促进学生参与实践,但是这也很难激发起学生的实践兴趣,案例教学也只是浮于形式。

1.2 考核形式过于单一

在《商品学》的考核问题上,大多数的高职院校对于该课程的考核形式仍然是依据期末考试的成绩来评定一个学生对于整体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没有形成以考促教,以考促学的教学氛围。也有一些所谓的提升学生平时成绩的做法,无非是以平常的作业完成情况、课堂出勤率、课堂提问情况作为学生的平时成绩,一般仅占学生总成绩的30%,这种所谓的“期末+平时”的考核方法也是换汤不换药,仅仅重视考查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而在考察学生综合动手能力上、实际操作技能方面则有明显不足。无法和高职院校所要求的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这一办学理念相结合。

1.3《商品学》课程教学设计不符合高职高专教育的职业性教育理念

《商品学》作为一门即古老又成熟的学科,一直以来禀赋着传统本科教育制度下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即侧重学科的理论系统性、纵深性、连贯性、交叉性、一般性,比较侧重“WHAT”和“WHY”,集中于认识世界的范畴。对学科的运用和实践只要求掌握科学工作的一般方法,能正确判断和解决实际问题,具有专门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即可,重在要求具备终生学习的能力和习惯,能适应和胜任多变的职业领域。因此,在课程体系中,侧重商品的一般理论知识的讲解,比如对商品使用价值和商品质量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理论分析和阐述,但缺少具体商品的针对性实证及运用。而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培养掌握一定理论知识,具有某一专门技能,能从事某一种职业或某一类工作的人才,其知识的讲授是以“能用为度”、“实用为本”,比较侧重“WHAT TO DO”和“HOW TO DO”,集中于改造认识世界的范畴。高等职业教育提出了进行基于工学结合的、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职业技术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和改革,因此现行《商品学》课程在设计上不符合高职高专教育的职业性教育理念。

2 我国高职高专《商品学》教学改革的建议

2.1 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在所有的变革之中,理念的变革总是处于最高层次的。教师的教育理念来自于教师与教学活动直接或间接联系中的经验体会。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就是要从学生的需要出发,根据《商品学》的教学目的以及其自身的学科特点,在“理论+实践”的教学过程中时刻注重学生的核心地位。例如:通过以项目为导向进行理论教学,不再单纯的从某一具体概念出发进行机械的讲解,而是选择以一定的项目做依托,以解决某项目中的具体问题作为讲解的出发点,调动学生具体操作的积极性,让学生能够以更动态的形式理解具体概念的实际生活中的操作和运用,这也是和高职院校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这一教学理念相一致;教师将全部教学内容制作成多媒体教学课件,图文并茂,可以选择印制内部讲义的形式,将学生的注意力从繁忙的双手劳动中解放出来,让课堂真正地服务学生,使同学在课堂上更多的是进行思考交流互动,而不是忙于抄笔记;对于实践项目的选择应该摒弃以教学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为指导的理念,而应该从学生感兴趣的、喜闻乐见的项目出发寻找案例,从根本上做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于实践项目的选择也不能因循守旧,应该选取具有强烈时代感的商品或项目作为实践载体,让学生能以最快的速度与时代接轨。

《商品学》案例教学方面的改革应从案例选取上做到完全的角色互换,让学生从被动的案例接受者变为主动的案例传授者。不再一味的以教师提供的案例作为分析的起点,因为如此下去学生仅仅能学会的是在教师设计好的狭小空间内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发挥学生的能动性,鼓励他们之间相互找案例,相互问问题,这样情景会更多,情况会更复杂,情境和解决方法之间不再单纯的是一对一,这样不仅能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也能从根本上体现案例教学的参与性。

2.2 变革陈旧的考核形式

在考核过程中建立以职业能力为中心的考核模式,通过不同的考核形式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意识、自主创新意识、动手操作意识、积极参与意识,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以考促教,以考促学。采用阶段式的考核模式,变期末一次考核为分阶段分项目的多次考核;考核形式也从卷面形式变为实际操作+卷面双重形式,真正意义上促使学生完成操作项目;在考核过程中不仅重视最终的成绩,对于学生在实际小组操作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组织能力、领导能力、应变能力也要进行综合评定与打分;在此基础上结合日常考勤状况,收缴作业状况最终核实学生在本学期内的课程成绩。

2.3 课程设计要符合高职高专教育的职业性的教育理念

企业岗位设置和专业素质需求是高职教育的风向标。关于《商品学》的教学重点和实操内容,笔者认为学生对《商品学》知识、技能在工作中的重要性是认可的,工作中对条形码、储运中的养护措施、质量认证标志、运输包装标志的运用较多,表现出接触更多种类商品,深入认识其特质的要求。建议把课程分成两大部分:基础知识部分和专业技能部分。

基本理论知识为主的内容包括商品质量、商品分类、商品标准等。教师从学生熟知的食品、化妆品、药品的质量危机开始,使学生认识到良好的质量不仅是生产经营企业的生存之本,而且是物流企业的利益所在。商品分类的教学,教师首先展示自制的商场商品分类表,让同学们指出不合理之处,然后引出商品分类的原则、标志和方法,最终由学生设计出合理的商品分类表,课后要求学生调查某一商场的商品分类情况,列出商品分类表,并分析说明其特点和优劣。商品标准的学习,可以由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在讨论中加深对标准作用的认识,类推出物流作业及技术标准化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专业技能部分可以采取校外实训教学。校外实训课程可以安排在第三或是第四学期,通常实习时间为一个月。通过校外实训活动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走向社会的信心。实训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能够强化学生的应用和实践能力,有了参与社会建设的意识,有了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的意识,同时增强了社会责任感,觉得学习到的知识能够和实际联系起来,并且是能够对实际问题进行较为科学和深入的分析,能够加强教学效果。

总之,对于高职高专院校《商品学》的教学来说,必须符合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这一目标,以学生为主体,以项目为导向,在强调学生的参与性、动手性方面的积极改革与创新,旨在为社会输送更多的专业型人才。

摘要:《商品学》是物流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在现代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和占据着重要地位,为提高学生专业操作技能服务,并最终达到为学生就业服务的教学效果,《商品学》课程教学改革就势在必行。从《商品学》课程的教学模式、考核形式、课程设计等方面提出存在的问题,并阐述了相应的课程改革建议。

关键词:高职高专,商品学,课程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付丽茹.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商品学教学改革[J].北京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2):3.

[2]李志宏.高职商品学课程实训教学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2011(5):2.

[3]陈真宪.商品学课程开展实践教学的研究[J].经济师,2002(5):1.

[4]李志英.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商品学课程设置和改革现状之针砭[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2(5):2.

商品学 篇9

一、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 改革教学内容的选取

湖南省是一个农业大省, 也是农产品消费大省。近几年来, 随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茶叶商品在流通环节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湖南省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产茶、饮茶大省。境内的君山银针为中国十大名茶, 也是黄茶的典型代表, 以茯砖、花砖、黑砖、天尖、生尖、贡尖、花卷等“三砖三尖一花卷”为代表的安化黑茶更是享誉全国。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是湖南省供销合作社举办的以商品流通、财务管理为主的高职院校, 该校经济贸易学院开设的市场营销专业中曾培养过茶叶营销方向的专业人才, 近几年还单独开设了茶艺与茶叶营销专业。为了更好地结合湖南茶叶生产、流通实际, 在茶艺与茶叶营销专业开设的《商品学》课程在内容的选取和编排上就非常有必要革新。

1. 茶叶商品基础知识

茶叶作为农产品中的一种特殊经济作物, 有其与其他商品不同的特殊性质、功能和作用。本部分内容主要介绍茶叶功效、作用以及研究茶叶商品的作用和研究方法等。并依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确定本课程主要学习和研究的茶叶为中国六大茶类十大名茶和湖南地方特色茶叶及湖南十大名茶。

2. 茶叶商品分类

商品分类是进行商品品类管理、商品质量与养护的重要前提, 也是为商品流通提供最基础的数据信息。本部分主要根据茶叶商品性质以及营销习惯, 并根据茶叶加工工艺中的发酵与否和发酵程度按绿茶、白茶、黄茶、青茶、红茶、黑茶以及精加工茶如紧压茶、花茶等分别介绍其加工方法、加工工艺关键点以及各类茶的感官性质。

3. 茶叶标准及质量

商品标准是指导商品生产、流通的根本依据, 也是商品质量检验方法、检验内容、检验指标、质量等级的指导性文件。茶叶标准繁多, 主要有国家标准、农业部和供销合作总社等行业标准, 还有一些地方标准。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指向, 选取一些茶叶分类、绿色食品茶叶、无公害食品-茶叶产地环境条件、茶叶包装、运输和贮藏通则、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操作规程-茶叶、各类茶叶的感官审评术语、审评室基本条件、审评方法等内容。

4. 茶叶商品包装

商品包装分为运输包装和销售包装两大类。前者的主要目的是保护商品在运输过程中和在贮藏期间的质量变化控制在国家标准允许的范围之内, 后者的主要作用是促进商品销售和美化商品。由于茶叶商品性质的特殊性和各类茶叶商品贮藏要求各异等要求, 绿茶、白茶、黄茶、青茶等完全不发酵或发酵程度不是很深的茶类与红茶、黑茶等完全发酵和后发酵茶叶在包装要求上各有不同要求。突出茶叶商品在销售过程中设计的销售包装能体现出各类各种茶叶的茶文化和品质特征等。

5. 茶叶商品贮藏与保鲜

茶叶在贮藏过程中的品质改变, 直接影响到茶叶商品的品饮价值和销售等经济价值。导致茶叶内含成分发生变化的主要是水分、温度、氧气、光照、微生物等环境因素。着重介绍以达到低温、干燥、去氧、避光四点基本要素的茶叶贮藏方法。

6. 茶文化

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伴随着人类社会活动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茶文化的传承和进一步弘扬有利于茶叶产业的发展。本部分主要讲解茶文化的形成与发展、茶政与茶法、儒家与茶、道家与茶、佛教与茶以及中国茶道等内容。通过该部分的学习, 增强同学们对茶文化的认同, 提高同学们的茶文化修养, 由此更好地为茶叶商品流通服务。

二、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 改革教学方法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当前高职教育中运用的较为常见和成熟的教学模式。一方面学校培养的专业人才解决了企业人力资源的需求, 另一方面校企合作有利于毕业学生能零距离上岗, 减少企业员工培训成本。同时, 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能最大程度地实现学中做、做中学,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练就专业技能的直观性, 符合当前高职教育规律和满足高职学生学习的特性。以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一直以来与湖南省供销合作社系统内企业湖南省茶业有限公司及旗下的白沙溪 (黑茶) 、君山茶叶 (黄茶) 合作, 同时还与怡清源、唐羽茗茶、金井茶叶等茶叶生产、流通企业合作。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来改革当前的教学方法。

1. 与合作企业深入沟通合作, 共同组建专业建设委员会, 提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培养人才的指南, 是指导教学的标准性文件。每个企业有自己不同的企业文化和职业制度等相关要求, 但茶叶流通企业对茶叶销售人员的素质、能力、技能的基本要求是相一致的。我们与合作企业展开深入调查研究、沟通协作, 共同组建由学院教学一线教师、企业部门负责领导、行业资深专家一道研究, 共同制定符合高职教育规律、满足企业对人才需求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并在实践教学中逐步完善。

2. 校企共建师资, 真正意义上推行“双师型”教师教学

师资是开展教学的关键要素, 以前高职院校的教师几乎是清一色的来自高校毕业生, 虽然学历高, 但经历不够, 缺乏实战经验。教师在教室里对着幻灯片讲理论时大道理、原理一套一套的, 但是高职学生不一定愿意听, 接受效果也比较差。直接来自企业一线的部门领导、业务精英虽然在业绩突出、工作经验丰富, 同时也存在缺乏必要的教育学、心理学和教育教学方法的基本技能, 往往把简单的问题用语言描述和表达得更“复杂”, 增加了同学们对问题的理解难度。为此, 我们可以安排教师利用寒暑假到企业顶岗培训, 甚至可以采用教师到企业进行挂职锻炼的方式来进一步融合教师参与到企业实际运营中去。同时, 按计划地聘请企业专家来学院以兼职上课、讲座等方式参与到教学中来。这样使教师直接参加企业运用, 熟练掌握企业运营中各个工作岗位的技能要求, 也让企业专家参与实际教学, 参与教研教改活动全过程, 熟悉掌握职教理念和教育教学方法。通过几个轮次的深入交流与实质合作, 培养一批理论扎实、技术精湛的“双师型”教师, 以满足专业教学。

3. 理论结合实际, 组织现场教学与情景模拟教学相结合

过去的教学, 基本上是在教室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台电脑一个人完成宣讲式、灌输式的教学任务。或者即使是进入实验实训室, 一个指导老师指导全班同学进行实验实训, 缺乏对每个学生的任务跟踪, 同学们也很难理解和接受任务, 往往就存在磨时间、混日子的情况。通过改革, 可以采取在校内建立生产性实训基地, 基地建设和运营管理体制与企业真实环境一模一样, 根据企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结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开设要求, 完全采用企业真实环境组织教学。使学生进入实训基地学习就有浓厚的企业文化影响, 有企业各项规章制度和考核要求制约与激励。

4. 改革检测学生学习成效方式, 助推学生提高学习兴趣

考核考试的目的一方面是检测学生学习情况和对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掌握、熟练运用的情况。传统的考试考核往往采取平时作业、课堂回答问题情况、平时上课出勤纪律再加期末试卷考试来“综合评价”。如此以来, 改革检测学生学习成效的方式就势在必行。通过我们曾经的改革方法, 主要是讲专业技能点分散到过程教学和考核中去, 结束期末一张试卷判定学生优、良、中、差的做法。通过这样的改革, 有利于加强同学们学习时的过程管理和激励, 同时也有益于助推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使同学们有被动接受知识到主动去、运用去学习。

参考文献

[1]张娜, 张淑芬, 钟儒刚.食品商品学课程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探讨.大学教育, 2015 (4) :180-181.

实物教学法应用于商品学教学的探讨 篇10

实物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 使用大量生活中真实的物体和教具, 模拟生活情境来进行辅助教学的一种方法, 它是一种既古老又有效的教学方法, 它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看图识字。可以说我们每一个都是通过实物教学法的启迪认识了天、认识了地。因此, 实物教学法值得大力提倡和推广。

一、实物的选择要具有代表性

商品学的教学应遵循“课堂上有商品”的原则。课堂上展示的商品不仅仅是单纯的教学用具, 也是学生关注的焦点, 更是课程的闪光点, 。在选择教学实物时也是有学问的:一是实物本身要有丰富的内涵, 要能从实物中提炼出可以加以训练的技能;二是实物的选取要严格遵照课程设计的内容, 有针对性的选择;三是实物要来源于生活, 这样更有亲切感, 以便学生自己建立商品库, 激发自我学习的兴趣;四是实物的材质、色彩、造型要新颖、绚丽、带有观赏性和艺术性;五是建议实物的选择最好能突出中国特色、中国文化, 带有“中国传统元素”,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总之, 实物的选择要以突出技能训练为本, 要以服务课程内容为宗旨, 要有代表性和典型性。

二、实物教学的益处

(一) 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它是一种学习的需要, 这种需要是社会和教育对学生学习的客观要求在学生头脑里的反映。正如美国当代著名认知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所说:“动机与学习之间的关系是典型的相辅相成关系, 绝非是一种单向性的关系。”也就是说, 动机要以增强行为方式促进学习, 然后将所学到的知识作为基础, 反过来又促进学习的动机, 从而形成学的良性循环。因此, 学习动机在学习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只有有了学习动机才能对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学习目的起到推波助澜作用。实物教学是将抽象的概念变为具体, 它更具直观性、真实性, 更鲜明、生动, 对学生能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好奇心。据调查显示:90%以上的学生都能对实物教具产生好奇心, 想一探究竟, 想知道老师要利用这些物品干什么。正所谓“知之者, 不如好知者;好知者, 不如乐知者。”所以, 在这种欲望的驱使下, 学生会十分专注地听课。教师通过实物教学最终唤起了学生的学习动机,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热情, 产生最佳的授课效果。

(二)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自学能力

实物教学打破了传统教学的“教师一言堂”, 它将以往的“听、说、读、写”转变成了“看、听、闻、尝、摸”。如若要讲新米、陈米的区别, 一看便知;若要讲怎样才算最佳音响效果, 一听便可;若要讲观音茶是哪种香气, 一闻即可;若要讲酱香白酒的口感, 一尝就可;若要讲丝绸的质地, 一摸便可知晓。教师通过教学方式的转变充分调动起学生的感觉器官, 让内容活起来, 让学生动起来, 互动的过程正是培养学生观察力的最佳时机。又如, 在讲授我国商品质量认证标志这一内容时, 教师完全可以将课堂搬移到超市, 借助实物进行现场教学。现以讲授CCC标志、QS标志、绿色食品标志为例, 谈谈如何借助实物教学法完成教学任务。在教学中教师可遵循“基础知识讲解——布置任务——辅助寻找——归纳总结”四个步骤进行教学, 具体操作是:第一步, 基础知识讲解。教师需讲授CCC标志、QS标志、绿色食品标志的概念、内涵及三种标志的适用范围;第二步, 布置任务。要求同学们在超市中寻找哪些商品包装上标有这些标志;第三步, 辅助寻找。教师和学生一起“探宝”, 边寻找边记录, 如遇困难、问题, 教师应及时帮助, 就地解决;第四步, 归纳总结。学生自我总结在哪些商品中发现了哪种标志, 教师给予纠正和补充。

教师的逐步引导, 实际上是在帮助学生完成由被动接收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的转换, 正所谓“渔胜于鱼”。通过转换让学生学在其中, 乐在其中, 真正成为课堂上的参与者、实践者, 而不仅仅是一名聆听者。学生也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由以前的“不知道”变成了“想知道”、“要知道”, 最后达到“完全掌握”的学习目的。通过实物教学法, 改变了以往教师教无味, 学生学无趣的状况。如今, 学起来居然轻松自如了, 甚至会产生过目不忘的记忆效果, 学习成绩提高了, 学习效率增强了, 学生很受用, 教师很欣慰。同时, 通过实物教学法也让学生们感悟到生活就是最好的老师, 因此学生们更加珍惜生活、热爱生活, 从而培养了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观、世界观。

(三) 强化学生技能

实物教学法由单一的讲授变成了边讲边演示, 真正地做到了“讲、练、训”三者相结合。现以《茶》为例, 探讨教师如何借助实物教学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

首先, 培养学生辨认茶种类的技能。为使学生掌握该项技能, 教师可准备些不同种类的名茶, 如绿茶中的龙井、碧螺春, 红茶中的祁门红茶, 黑茶中的普洱茶, 乌龙茶中的铁观音, 花茶中的玫瑰茶等等。通过观察不同种类茶的外形、汤色, 闻茶香和品滋味区分并掌握各种茶的特性, 做到看茶便知其名称, 知其名称就晓其特性, 最终使学生通过“看外形、辨汤色、观叶底、品滋味”四项指标掌握鉴别茶品质的能力。

其次, 培养学生掌握冲泡功夫茶的技能。若要泡出一杯好茶, 学生们还需掌握一定的茶器知识。在此教学环节中, 教师同样可以充分发挥实物教学的魅力来完成教学目标。教师借助实物, 结合我国历史、茶文化及民间故事, 使学生快速地产生学习兴趣, 瞬间以最佳的状态和最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教师不必反复重复, 经一次讲解学生就能完全记住器具的名称、用途及一些相关知识。有了好茶, 有了茶器, 接下来便是实实在在的技能训练———泡茶。在掌握相关知识的基础之上, 通过“教师演示———学生练习———教师指导———学生再练习”环环相扣的步骤, 使每名同学在冲泡时都能做到端庄得体、简洁大方、礼仪周全、举止优雅, 最终掌握冲泡功夫茶的技能。并且通过对茶的理解和认识, 陶冶学生的情操, 培养学生的心态, 提升学生的个人文化修养和素质, 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四) 激发教师教学热情

教师精心的备课, 会让学生感悟到老师的敬业精神和进取精神, 所谓“善教者使人继其志”, 在这种精神的带动下学生们会以教师为榜样, 效仿教师的做法, 做一名有责任心、有敬业精神的人。与此同时, 面对学生的强烈的求知愿望和求知兴趣, 也会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 激发教师以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教书育人事业中。

三、对实物教学法的总结

上一篇:加强学校图书馆建设下一篇:技师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