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网箱养殖黄鳝技术

2024-07-24

池塘网箱养殖黄鳝技术(精选十篇)

池塘网箱养殖黄鳝技术 篇1

1 条件与方法

1.1 池塘条件

选择背风向阳,水源充足,进排水方便的52×667 m2连片梯形池塘作为试验示范基地。单口池塘2×667 m2左右,水深1.5 m左右,池底淤泥在10 cm以内。

1.2 网箱的制作及设置

1.2.1 网箱的制作

选用聚乙烯无结节网片,网目大小以鳝苗不会逃逸为准,网箱上、下采用直径为8 mm的钢绳作筋,网片拼成长方体网箱,规格为3.0 m×2.0 m×1.5 m,敞开式。

1.2.2 网箱设置

每667 m2池塘设置6 m2的网箱40个,网箱成“非”字形排列,行距2 m,列距0.5 m左右,网箱四周用木棍或竹子固定,箱体出水高度40 cm,入水80 cm,箱底距池底40 cm。在鳝苗入箱前30天将网箱设置好,以便网衣在水中软化并附着藻类,避免鳝苗擦伤。

1.3 遮光草的选择

用于遮光的草有油草、水花生、水葫芦。水花生移栽到网箱里,由于环境的改变,水花生容易死掉;水葫芦长得茂密,不便于投饵管理,相比之下还是油草最好,覆盖面积占网箱面积的70%左右。

1.4 鳝苗投放

6月20—30日,从外地购进野生鳝苗12 t,每尾平均23 g,每个网箱投放鳝苗5 500 g。

1.5 饲养管理

1.5.1 驯食

鳝苗投入后的第3天选用新鲜野杂鱼加工成鱼糜,于每天18:00左右投喂1次,从第7天开始投喂野杂鱼糜和黄鳝配合饲料混合物,大约经过20 d的驯食,即可养成较好的摄食习惯。

1.5.2“四定”投饵

黄鳝养殖也应遵守“四定”投饵原则。定时(量),当水温低于20℃或高于30℃时,只需傍晚投喂1次,投饵率为3%左右;当水温在20~30℃时,每天清早及傍晚各投喂1次,投饵率为7%左右,2~3 h吃完为宜。定质,要求投喂的饵料新鲜不变质。定位,就是要求在固定的位置投喂。

1.5.3 疾病防治

鳝苗下箱前采用15×10-6聚维酮浸泡消毒10 min,并在网箱水体中加入1×10-6维生素C,防治鳝苗因长途运输及机械损伤而引发的细菌性病、发狂病等。每半个月每667 m2用生石灰10kg对养殖水体进行泼洒消毒一次,每月内服甲砜霉素1个疗程(2~3 d)。在黄鳝饵料中不定期添加保肝素、电解多维、鱼肝油等,增强黄鳝的抗病力。

1.5.4 巡塘检查

坚持早晚巡塘,检查黄鳝的吃食活动情况。定期清洗网箱,检查网箱是否被水老鼠咬破,有无鸟叼鳝苗的情况。下雨天注意调整网箱吃水位置,防止黄鳝外逃。

2 结果分析

经过近5个月的饲养,总面积12 480 m2的网箱,投放鳝苗45.8万尾,养殖成活率86%,共产商品鳝36 t,平均规格82 g,实现销售收入150万元,扣除鳝苗、新鲜杂鱼、饲料、固定资产折旧、管理费用等92万元,总利润58万元,667 m2纯利11 154元。

3 讨论与小结

池塘网箱养殖黄鳝规模可大可小,放养密度高,疾病少,生产周期短,效益高,是今后规模化和集约化养殖的发展方向。

池塘网箱养殖黄鳝实用技术介绍 篇2

一、塘口准备

网箱养鳝应选择水质无污染、便于网箱安装的池塘,一般以东西走向、水深1~1.2米为宜,水位要相对稳定。放养前3个星期,保持水位0.3~0.4米,每亩用生石灰50千克进行清塘消毒。待药性消失后适量施肥培肥水质,使水色呈油绿色。

二、网箱设置

网箱为敞口式,长2米、宽2米、高1米,箱体材质为优质聚乙烯无结节网片,上缘有纲绳,用竹竿固定。根据池塘的走向,网箱呈纵向串联式相连、横向相距2米整齐排列。网箱下部入水0.5米、上部高出水面0.5米,箱底悬空,离池底0.5米左右。网箱总面积以不超过池塘水体面积的40%为宜。

三、移植水草

网箱设置完成后,应立即着手在箱内培植浮性水生植物,品种以水花生为佳。水花生生长旺盛,对黄鳝的遮阴效果好,还可吸收水体中过剩的营养成分,起到清洁水体的作用。水花生投放密度为2.5千克/米2,投放前置于5%食盐溶液中浸泡10分钟。水花生覆盖面积,夏秋季控制在箱体表面的3/4,冬春季要尽可能大。

四、苗种选择与放养

1. 苗种选择。鳝种要求体表无伤痕、体色正常、活动敏捷,注意剔除病鳝,药捕、钓捕的黄鳝也不能要。收购规格以20~35克/尾为好。

2. 苗种消毒。鳝种入池时用8%~10%食盐溶液浸洗3~5分钟,或用3%~4%食盐溶液浸洗10分钟,以杀灭其体表病菌,避免将外源性病菌带入养殖池塘中。

3. 苗种放养。黄鳝有大吃小的习性,同一网箱内个体规格不能相差过大,每只网箱放养量为3~4.5千克,一次性放足。依据天气情况和气温的高低,放养时间集中在7月10日到8月中旬。放养鳝种的同时每箱可混养10尾左右泥鳅,每亩池塘可投放鲢鱼80~100尾和鳙鱼20~25尾,以清理残饵和调节水质。

4. 定期分拣。一般每两个月对网箱内的黄鳝分拣1次,使同一网箱中的黄鳝规格基本保持一致,避免吃食不均,促进均衡生长。

五、饵料投喂

投饵坚持“四定四看”的原则,即“定时、定质、定量、定位”和“看季节、看天气、看水质、看食欲”。

1. 驯食。刚收购的野生黄鳝肠道较细,放养后要有2~3天的适应期,故开始时少量投喂,逐步进行驯化。一般经7天左右驯化,黄鳝能正常摄食。

2. 饵料种类。主要投喂冰鲜鱼(确保不腐败变质)和新鲜小杂鱼,加工成肉糜后投放于水花生上,以方便黄鳝摄食。一旦投喂不清洁或腐烂变质的饵料,则很可能引起黄鳝拒食或患病,特别是在高温的夏季。

3. EM菌拌饵。每天可按6%的比例在鱼肉糜拌入EM菌液(用EM原露加红糖自制)。

4. 饵料投喂。具体投喂量见附表,每次投喂量以30分钟内吃完为宜,投喂时间选在日落后天色稍暗时,固定投于网箱内水花生密集处,晴天多投,阴雨天或闷热无风天少投。投喂1小时后再检查一遍吃食情况,未吃完的肉糜要及时捞出,避免败坏水质。一般每10天调整1次投喂量。养殖过程中,投喂冰鲜鱼的饵料系数约为4.5。

六、水质调节

由于黄鳝可以通过皮肤呼吸,还可吞食空气,对水体中溶氧的要求相对较低。但为了保证黄鳝的摄食消化,水质环境要好,夏季每7天换水1次,酷暑高温时每3~5天换水1次,春、秋季时每15天换水1次,每次换水时先排放掉10厘米深的老水,再添加等量的新水。新水来源于相邻的河蟹养殖池,水质清新、溶氧丰富。养殖过程中,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遇暴雨池水急剧上升时要及时排水或提升网箱高度,防止黄鳝逃逸。

七、疾病防控

黄鳝养殖过程中,除了在投喂的肉糜中添加EM菌外,忌喂有刺激性气味的药物,以提高黄鳝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外用的消毒药物刺激性要小,否则会影响黄鳝吃食,一般每15天左右使用1次生石灰和碘制剂,也可用二氧化氯等进行水体消毒,再施用底改等底质改良剂调理水质。对分箱后空余出的网箱要及时撤除,箱体清洗后在太阳光下暴晒消毒。一旦发现死鳝或病鳝,要及时捞出并集中处理,死鳝的存在会导致黄鳝出现厌食甚至拒食。

八、产量与效益

经过3~4个月的饲养,到11月中旬黄鳝个体规格能达100克/尾,少量大规格的在国庆节时即可上市销售。每只网箱的产量11~13千克,商品率约为70%,出售价格多在90~100元/千克,产值1000~1200元,扣除养殖成本,每只网箱收益约为400元,折合100元/米2。

九、注意事项

1. 防鼠咬破箱体。最好在池塘的四周参照河蟹塘设置防逃设施,防止水老鼠进入而咬破箱体。网箱只要有一个小的孔洞,其内黄鳝就会大部分逃逸进入池塘中,进而影响摄食与生长。日常巡塘、投饵时要多加注意,一旦发现网箱有破洞要立即修补好。有条件的可在池边设置防鼠夹。

2. 网箱要提前下水。网箱须在放养前半个月下水,一是利于箱体附生少量藻类生物,使箱体光滑,避免种苗入箱时被擦伤,二是可减轻或消除聚乙烯网片散发的异味,从而减轻黄鳝对塑料的敏感度。

3. 肉糜要新鲜细软。黄鳝喜吃新鲜饵料,投喂的冰鲜鱼切忌变质腐败;同时由于黄鳝有吞食的习性,所以肉糜要细软,剔除大的鱼骨。

黄鳝池塘网箱高产养殖技术 篇3

1 池塘条件

池塘水深1.8 m, 池塘坡度为1∶2.5, 水质良好, 无污染, 溶氧丰富, 透明度在35 cm。

2 网箱设计

2.1 网箱制作

网箱由尼龙线 (聚乙烯) 无结节网片编成, 根据生产目的确定合适的网箱规格。一般将网箱设计为长方形, 规格为3 m×2 m×1 m或10.0 m×3.0 m×1.2 m, 四周用毛竹固定, 便于投饲管理。箱体用桩柱支撑, 入水70 cm, 露出水面30~40 cm[1]。黄鳝有见孔就钻的习性, 网目偏大, 会卡伤黄鳝头部或影响吃食, 一般网目为10~36目。为便于投饵, 网箱盖的网目可设置较大一些, 同时避免活饵游走。网箱上下纲绳直径0.6~0.8 cm, 在网箱口上方一周向里伸出6 cm的宽檐[2,3]。

2.2 网箱设置

在鳝种入箱前5~7 d将网箱投于水中, 以利于鳝种进箱前在箱的网片上形成一道由丝状藻类组成的生物膜, 从而避免损伤鳝体[3]。网箱排列规格依池塘形状而定, 分布面不超过池塘总水面的60%。网箱内投放的水花生约占箱体总面积的95%, 为防止鳝鱼顺着水草外逃, 水草头应低于箱口[1]。

3 苗种投放

鳝鱼苗种为人工繁殖苗种或野生苗种, 体质健壮无外伤, 体色鲜艳。规格25~75 g/尾, 投放2.5 kg/m2。放养时用3%食盐水浸洗消毒10 min。放养时间是4—5月或7—8月。按规格分箱投放, 每只网箱的鳝种要求规格一致, 以免差异太大而相互残杀。在每个网箱内放1 kg泥鳅, 既能避免黄鳝相互缠绕, 又能摄取水中黄鳝吃剩的食物及腐殖质、泥渣, 同时降低成本, 提高饲料利用率, 并增加经济效益。

4 日常管理

4.1 管水

水质肥沃、溶氧充足的环境较适宜鳝鱼生长。一般应保持水层深度在10~15 cm。应适时经常换水, 保持网目畅通, 春季7~10 d换1次水, 夏季3~5 d换1次水[2,3]。如果网目被堵塞, 则网箱内外的水体无法及时交换, 则网箱内的水质会很快变坏, 从而严重影响黄鳝的摄食和生长。

4.2 投饲

鳝种投入网箱后, 为使其适应新环境, 前3 d不投喂饲料, 而后于傍晚投饵1次。饲料主要以蚯蚓、小杂鱼、螺蚬、蚌肉等为主, 以蚯蚓最佳, 也可投喂人工配合饲料, 如豆渣、水蚤、瓜果、菜籽饼等[4]。鳝鱼昼伏夜出, 宜在18:00—20:00投饲。水温低于10℃时, 鳝种停止摄食, 水温达15~32℃时, 鳝种摄食旺盛。饲料的日投饲量为鳝鱼体重的6%~8%。如一次投喂过多, 应捞除残剩饲料, 保持水质清洁。1 d的饲料投喂分2次进行, 分别在8:00—9:00和15:00—16:00。

4.3 网箱管理

常检查网箱接口是否牢固或有鼠害, 防止黄鳝逃跑。在网箱内投入的水花生应保持适宜的覆盖面, 既能净化水质, 又能为黄鳝提供隐蔽、歇息的场所, 有利于黄鳝生长[2,3]。移植水花生时最好去根洗净后放在5%食盐水中浸泡10 min左右, 以防止蚂蝗等有害生物随草带入箱中。若水花生生长过旺, 应定期捞取, 防止长出箱体而使黄鳝逃跑。

4.4 越冬管理

水温在10℃以下时, 黄鳝进入冬眠状态。因此, 在秋初水温适宜时应增强黄鳝体质及其机体抗应激能力, 以备越冬能量消耗, 加强营养物质的投入, 即加大饵料投喂量, 及时补充复合维生素以及保肝利胆、促消化的药物[1]。当水温降至15℃时应着手准备黄鳝的越冬工作。具体方法:捞出网箱内的水生植物, 在箱底铺上经曝晒消毒、富含有机质、厚20 cm的偏碱性泥土, 然后将经过消毒处理的当年稻草放入网箱, 厚度为40~50 cm。当气温上升时, 黄鳝可钻入稻草中;当气温较低时, 黄鳝可钻入底泥中。越冬期间应减少网箱内外水体的交换, 以免黄鳝因水温太低而冻伤。

5 疾病防治

鳝种在投箱前要严格消毒, 特别是在黄鳝易发病的7—

9 月, 每隔20 d全箱泼洒1 mg/kg漂白粉, 及时隔离病鳝[1,3]。

黄鳝出现拒食现象, 为防止一次投喂过多而引发肠炎, 应及时减少投喂量。发现病害时及时用药剂防治, 减少损失[5]。

参考文献

[1]徐其虎.网箱养殖黄鳝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 2009, 15 (17) :228-229.

[2]陶桂庆.黄鳝无公害增效养殖模式 (下) [J].渔业致富指南, 2004 (4) :34-35.

[3]桂庆, 海波.鳝鱼网箱养殖[J].湖南农机, 2004 (2) :30.

[4]刘国文.黄鳝常见疾病无公害防治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9 (1) :127.

池塘网箱养殖泥鳅技术 篇4

一、池塘要求

池塘水源充足、水质清新、进排水方便、天然饵料丰富、人工饵料来源广,底质为中性或微酸性的黏质土壤。面积大小不限,一般以3000米2左右、水深1.5~2米为宜。有土养鳅的网箱,水位稍浅。配备管理小船1只,以便投饵。

二、网箱设置

1. 网箱面积。网箱面积视池塘水面而定,大型水面以20米2为宜,长5米、宽4米、高1.8米;小型水面,网箱面积宜为2~8米2,长、宽、高根据实际需要而定。

2. 网衣网目。网箱用聚乙烯网片制成,网目大小以鳅种不能逃脱及利于箱内外水体交换为准,一般采用0.5~1厘米。

3. 网箱放置。网箱东西长、南北宽排列。箱与箱间距约2米,行距3米。小型网箱间距0.4米,行距1米。网箱不管大小,露出水面均为0.4米,沉入水中0.5~1米。网箱设置不宜超过池塘面积50%。网箱有浮动式和固定式,浮动式网箱箱体随水位的变动而自然升降,为防泥鳅外逃,网箱始终要保持露出水面0.4米。浮动式网箱适用于大型池塘或水位变化较大的池塘。固定式网箱四角用竹竿或木条打桩固定。无土养鳅的网箱,箱底距塘底0.5米。有土养鳅的网箱,底部着泥,且在箱底层先铺粪肥10厘米,然后再铺泥土10厘米。泥鳅苗种放养前15天放置网箱,使网箱壁上附着藻类,并移植一些水花生或水葫芦至箱内,植物生长面积占网箱面积的1/3。若养殖过程中箱内水花生或水葫芦生长过盛,要及时捞出,始终控制水草生长面积不超过网箱面积的2/3。

4. 设置食台。每口网箱设置1~2个长40厘米、宽10厘米的方框作食台,食台在水下距水面约20厘米。

三、鳅种放养

1. 清池消毒。在投放鳅种前20天,选择晴天用生石灰清池消毒,生石灰用量为50~70千克/亩。药性消失后,即可放养鳅种。

2. 鳅种投放时间。鳅种放养一般在3月底或4月初,每平方米放养体长4~5厘米的鳅种250~300尾。鳅种按大小分级饲养,鳅种入箱前用3%食盐水消毒,在水温10~20℃时浸泡5~10分钟。

四、饲养管理

1. 投饵方法。鳅种入箱后对环境有一个适应过程,待2~3天后投喂。饵料可选用泥鳅人工配合饲料或自己加工饲料。如自己加工,可将小麦粉、蚕蛹粉、菜粕、小杂鱼、螺蛳肉等拌匀后做成团状或条状,定时投在食台上。投饵时间,起初是每天傍晚,全箱遍撒,以后逐渐缩小范围,最后集中在食台投放。驯化后,改为上午8时和下午18时左右各喂1次,泥鳅夜间摄食量大,因此下午投喂量占日投饵量的70%左右。初期投饵量为鳅种总重的2%~5%,中期为5%~6%,后期为8%~10%,视泥鳅的摄食量酌情增减。摄食量随鳅的生长状况、水温、水质、天气等情况而变化,原则上以食台上饵料在2小时左右吃完为度。

2. 水质调控。泥鳅喜肥水,养鳅的水要“肥、活、嫩、爽”,水色以黄绿色为佳,过清影响泥鳅生长,透明度控制在20厘米左右,酸碱度为中性或弱碱性。水质过肥时应及时换水,以增加池水溶氧量。一般每7~10天换水1次,每次换水20~30厘米。高温季节当水温超过30℃时,每周换水2次。勤刷洗网衣,保持网箱内外水体的交换,提高箱内水体的溶解氧,且便于饵料生物进入箱内。为了改善水质,提高池塘利用率,箱外可养殖其他鱼类,如套养鲫、鲢、鳙、草、鳊鱼等。

3. 病害防治。定期用生石灰或其他无害消毒药物对网箱进行灭菌消毒,消毒时间视泥鳅的忍受能力灵活掌握。饵料加工时可添加0.5%土霉素或大蒜素等。要防止农药、化肥等污染和敌害生物的侵袭,经常检查网箱,如有漏洞立即补好。

五、起捕上市

无土养鳅的网箱,秋季达到上市规格的成鳅应及时起捕,未达上市规格的小泥鳅也要在霜降前出箱,移至小型泥鳅池中越冬,否则会冻死。有土养鳅的网箱,由于箱底有土,成鳅出箱后,未达上市规格的幼鳅集中,移至箱底土层加厚的网箱中安全越冬。

池塘设置网箱养殖黄鳝试验 篇5

1 养殖方法

1.1 池塘准备

养殖地点设在临沂市水产养殖场。养殖池塘为两个,长方形,每个面积2 000 m2,平均水深2.5 m,水源水质良好,无污染。放鱼种前30 d用生石灰干法清塘,每667 m2水面使用生石灰150 kg。清塘后5~10 d,加水至1 m深,放鱼种前7 d把水位提高到2 m。

1.2 网箱安装

试验用网箱70只,为敞口式,用鱼花网布缝制而成,规格为5 m×4 m×1.5 m。每个池塘放35只网箱,分成两排,箱与箱间距0.5 m左右,两排网箱间距1.5 m,作为行船检查网箱的通道。为了固定网箱,池塘中打部分木桩,顺网箱排列方向布铁丝,把铁丝固定在木桩上,网箱顶部悬挂在铁丝上,底部四边捆绑沉子,悬在水中,网箱在水面上0.5 m,水面下为1 m,网箱底部距池底0.5~1.0 m。清塘10 d后安装好网箱。

1.3 水草投放

池塘网箱养殖黄鳝的关键是为黄鳝创造好生长环境,网箱内投放水草是较好的方法。试验投放的水草为水花生,易于成活,生长速度快,自然环境中易得,是网箱养殖黄鳝中较好的隐蔽物。放鳝种前10 d在网箱中投放水花生,投放前把从自然水域采集的水花生清洗干净,并在10×10-6的强力碘溶液中浸泡10 min消毒,投放密度约为2.5 kg/m2。为使水花生良好生长,投放水花生前对池塘进行人工施肥,使池塘水体达到一定的肥度,以利于水花生的生长,经过10 d左右,水花生可覆盖80%以上的箱内水面。

1.4 鱼种放养

黄鳝鱼种捕自本地天然水域。鱼种投放前,要经过严格的挑选,选择无病、无伤、无残、健康有活力的进行放养,剔除身体有出血斑、溃烂,肛门红肿或青黑,身体畸形、痉挛状的苗种。同时,在挑选过程中按体重对黄鳝鱼种进行大小分级,分为50 g以上和50 g以下2个规格,把同一规格的鳝种放入同一只网箱。鳝鱼种入箱前严格消毒,使用10×10-6碘制剂药浴消毒10 min。投放时还应做好放养情况记录,应包括投放的时间、数量、规格和苗种来源等。

试验放黄鳝鱼种时间是2008年8月5日至10日,共投放黄鳝苗种2 100 kg,每只网箱30 kg,平均每平方米网箱1.5 kg,鳝种规格平均28尾/kg。另外,为充分利用水体并改良水质,在箱外池塘水体中投放其他种类的大规格鱼种,每667 m2水面分别放养花鲢20尾,白鲢60尾,湘云鲫50尾,匙吻鲟20尾。

1.5 驯食

大规模人工养殖的黄鳝必须经过食性驯化,让其摄食人工配合的饲料。驯化过程如下:鳝鱼种入箱后前2 d不投食,让苗种处于饥饿状态,第3天和第4天傍晚投喂活蚯蚓,每只网箱设4个投喂点,投喂蚯蚓0.5 kg,第5天傍晚开始将蚯蚓和饵料鱼绞成肉浆,按1∶5比例混合投喂,为使饲料成形和减少损失,加入一定量的黏合剂,投喂量为苗种体重的1%左右。此后,根据黄鳝苗种吃食情况逐渐减少蚯蚓比例,增加鱼和黄鳝专用颗粒饲料的比例和投喂量,大约经过10 d,大部分的黄鳝摄食人工配合的饲料,即标志驯化转食成功,可步入正常的喂养程序。

1.6 日常管理

1.6.1 饲料投喂

将鱼和蚯蚓分别绞成肉浆,按比例将肉浆和黄鳝专用颗粒饲料搅拌均匀,制作成食团。饲料的投喂原则为“定质、定时、定点、定量”。定质就是驯化黄鳝吃人工饲料后要保持饲料质量和搭配比例的稳定,投喂的蚯蚓、黄鳝专用饲料、海(淡)水杂鱼等饲料按1∶3∶6的比例混合。定时即每天投喂1次饲料,投喂时间为太阳落山前,夏季18:00-19:00;秋季16:00-17:00。定点即饲料团投放地点要固定,每个网箱设4个喂食点,把饲料直接放在水花生紧贴水面的叶面上,由于水花生根系发达,饲料团不会掉到网箱底部而造成损失。定量即投喂量不可变化过大,夏季黄鳝摄食率一般为5%~7%,晴天水温28~30℃时,黄鳝食量达到最大值,摄食率可达8%~10%。秋季水温15~20℃时,摄食率为1%~3%。具体在养殖时还应根据天气、水温及黄鳝生长情况灵活掌握饲料投喂情况,夏季水温升高时,递增投喂量;秋冬季水温降低时,递减投喂量;深秋冬初,随着水温下降,逐渐降低投喂量,直到黄鳝不摄食为止。

1.6.2 水质调节

在经过长时间的养殖以后,箱内残留的食物残渣和黄鳝排泄物容易引起水质恶化,所以在养殖过程中需要经常清理网箱,并且不时测量水体溶氧、p H值、氨氮、硫化氢、亚硝酸盐等,根据水质状况及时调节水质以满足黄鳝健康生长的环境需要。一般每隔15 d加水1次,加水深度为10~20 cm。此外,每隔20 d向池塘泼洒适量的光合细菌和芽孢杆菌,用微生态制剂调节好水质。

1.6.3 网箱管理

由于网目较小,再加上池塘水质较肥,网眼容易堵塞,影响箱内外水体交换,造成网箱内水质恶化,进而影响黄鳝生长。一般每隔10 d洗刷一次网箱。同时,应随时注意网箱内水花生的生长情况,若叶子变黄,生长不好时,应采取措施保证水花生健康生长。若网箱里的水花生过分生长布满整个网箱水面时,需要人工捞除一部分,使水花生所占水面不超过网箱面积的90%。

1.7 疾病防治

养殖过程中主要发生出血病,患病黄鳝症状表现为:黄鳝不呆在网箱中下部,而是浮在水草上面。体表有血斑,口腔有血液,倒置可流出来,肛门红肿外翻。采用的治疗措施是:箱内泼洒浓度为5×10-6的活性碘,箱外水体泼洒浓度为0.5×10-6的活性碘,一般隔天1次,发病严重时可增加泼洒频率,并在黄鳝饲料中加入三黄粉(每50 kg饵料使用150 g)内服。通过及时治疗,控制住该病,但也造成了一定损失。另外,由于黄鳝苗种捕自天然水域,体内寄生虫较多,驯食成功正常喂养后,投喂杀虫药饵驱除黄鳝体内寄生虫有助于其生长。

2 养殖结果

2.1 结果

8月初放黄鳝种,12月初起网收鱼,经过4个月的养殖,总产黄鳝3 584 kg,净产1 484 kg,平均单箱产黄鳝商品鱼51.2 kg,每平方米产2.56 kg,平均规格14尾/kg,成活率85.3%。

总投入计11.89万元,其中黄鳝种5.04万元(30 kg×24元/kg×70),人工费用2万元,鱼池承包费0.6万元,网箱及辅助设备2.1万元(每只网箱300元),水电费0.35万元,肥料费0.5万元,饵料鱼及配合饲料费1.3万元。总收入共计17.9万元,其中黄鳝销售收入17.5万元(黄鳝市场价格48元/kg),池塘中套养其他鱼类收入0.4万元。试验项目纯利6万元,投入产出比为1∶1.51。

2.2 小结

湖北、安徽等省网箱养殖黄鳝的规模较大,在当地已形成产业,但该试验项目在山东地区尚属空白,本试验证明了在北方地区依托本地资源进行池塘设置网箱养殖黄鳝的可行性。现在,人工大规模繁殖黄鳝苗种的问题还没有解决,养殖黄鳝所需的鱼种只能捕自天然水域,若本地区拥有大量的黄鳝资源,适当规模开展黄鳝养殖所需的苗种没有问题。若不进行黄鳝的养殖,而是在自然水域随捕随卖,只能是夏秋季节大量上市,而像冬季价格高时没有黄鳝商品鱼供应,这样既破坏了资源,又降低了效益。因此,采用池塘中设置网箱,7-8月放养黄鳝,经过4~5个月的养殖,冬季价格高时再销售,效益是相当可观。但是,仅仅依靠天然水域的黄鳝苗种进行养殖,不仅不利于养殖规模的扩大,甚至有可能加剧破坏黄鳝的自然资源,所以苗种问题将会成为制约黄鳝大规模养殖的主要因素,最终黄鳝苗种必须通过人工繁殖解决才是黄鳝产业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池塘设置网箱养殖黄鳝的关键环节是引食驯化,即把养殖的黄鳝驯化成能够摄食人工配合的饲料。目前,黄鳝的人工繁殖尚未突破,所有黄鳝鱼苗均为野生,完成了野生黄鳝的驯化,养殖也就成功了一半。如果措施得当,在正常的养殖条件下,经过15 d左右,可使大部分的黄鳝驯化转食成功。黄鳝的摄食驯化与网箱环境有关,水体环境好,驯化引食容易;如果水体环境不好,引食则较为困难。我们在试验过程中,个别网箱中的水草根系萎缩,枝叶发黄,并且有臭味,投放黄鳝鱼种后,由于网箱水体环境差,导致该箱放养的黄鳝引食相当困难。此外,相对螺蛳、蛤蜊、杂鱼来说,蚯蚓蛋白含量高,腥味大,更适合作为黄鳝驯化摄食的开口饵料。同时,人工培育蚯蚓技术简单,成本较低,可大规模生产,若有一定的场地,自己培育可满足养殖黄鳝的引食、驯化及日常喂养的需要。

本试验养成的黄鳝规格不是十分整齐,可能与黄鳝鱼种的选择有关。黄鳝在自然条件中生长较缓慢,一般4龄体重才能达到100 g,而黄鳝在人工养殖条件下,生长要快得多。不同颜色的黄鳝生长速度有很大差异,一般来说,黄褐色的生长速度最快,青褐色的次之,灰褐色生长速度最慢。本试验所放的黄鳝鱼种捕自天然水域,各种体色的黄鳝都有,此外,从体重规格上又只分了两个等级养殖,这也是导致养成的商品鳝鱼规格不均匀的重要原因。所以在网箱养殖黄鳝的过程中,应选择体色好的黄鳝,同时放养时的规格分级越细越好,在生产过程中根据体重划分4~6个规格等级是比较合适的。

池塘网箱生态套养黄鳝、泥鳅技术 篇6

1 池塘选择及放种前准备

黄鳝喜浅水穴居生活, 有怕惊、怕高温、昼伏夜出习性。因此, 池塘要选择在水源充足、进排水方便、环境安静无污染、阳光充足、电力设施配套齐全的地方。池塘深度1.5~2.0 m, 面积5×667 m2~15×667 m2为宜, 便于饲养管理和水质调控。

为了提高池塘利用率和改善水质, 要在池塘中适当搭配放养花、白鲢鱼种, 因此首先要做好清塘消毒工作, 具体方法是2月底—3月初 (鱼种下塘前10 d左右) 抽干池水, 池底保水10 cm左右, 在池底开挖小坑若干, 按150 kg/667 m2用生石灰于各小坑中化水全池泼洒。一周后抽干池水曝晒并清整池埂。在进水口设置40目过滤网袋过滤放水, 水位控制在50~80 cm。每667 m2放花鲢鱼种1.5 kg, 白鲢3 kg。鱼种下塘前要用3%~5%的食盐水浸泡消毒10 min, 杀灭体表寄生虫、细菌等病原体。

2 设置网箱

网箱采用无节平板密眼 (40目) 聚乙烯网片制作。规格为2.0 m×2.0 m×1.2 m。网箱四周用竹杆固定在池塘中。网箱底部距池底40~50 cm, 可用竹杆或纲绳拖起网布, 确保箱底不接触底泥。网箱顶部高出水面50 cm, 顶面不封口。在固定网箱四角的竹杆上端装上滑轮, 便于网箱随水位变化进行升降调节。网箱成行设置, 一般行距控制在1.5~2.0 m, 便于水泥船穿行其中。网箱设置密度一般为30~40只/667 m2。试验塘口15×667 m2, 共设置10行, 每行60只, 共600只网箱。网箱总面积不宜超过池塘总面积的1/3。在网箱下塘前, 用20×10-6的高锰酸钾或15%的漂白粉对网箱进行消毒处理20 min, 再将网箱放置在池塘适宜的位置。一般将网箱居池塘正中展开设置较科学。首次投入使用的网箱应于苗种下塘前30~40 d放置于池塘中, 一是让网箱附着足够量的藻类, 这样可避免黄鳝、泥鳅鱼种进入网箱后体表擦伤而染病;二是为移植水草做准备。

3 主要措施

3.1 移植水草

池塘网箱套养黄鳝、泥鳅容易引起池水变质, 应在池中移植水草、投放螺蛳。螺蛳投放量为100kg/667 m2。同时要在网箱中移植水花生、水葫芦等水生植物, 让水草在黄鳝放种前旺长一段时间, 使水草覆盖整个网箱表面的80%。水草是黄鳝和泥鳅栖息和防暑降温的隐蔽场所, 同时又能净化水质。所移植的水草在下塘前要用5 g/L的敌百虫溶液浸泡以杀死寄生虫。

3.2 放种

苗种质量好坏是养殖成功的关键环节, 黄鳝苗种来源有三种途径:自繁自育, 从专业苗场购进和市场收集野生苗种。我们采取外购与市场收购相结合的方式。泥鳅苗种则由专业苗场统一购进。每个网箱所放鳝种规格要一致, 不同规格放于不同的网箱, 以免黄鳝相互残杀。放种可一次放足, 也可多次分级放养, 一般于5月20号前要放养结束。每个网箱放养密度为1.5 kg/m2, 即每箱放6 kg。鳝种放养前用3%~5%食盐水浸泡10 min消毒。

3.3 驯食

黄鳝为肉食性凶猛鱼类, 喜食新鲜活物, 且对饵料有较强的选择性, 在长期摄食一种饵料后, 很难再变换饵料。从市场收购或天然捕捞的野生鳝种。在人工养殖时, 首先要进行人工驯食, 使之适应人工养殖环境, 吃食人工配方饲料, 因此要对其进行驯食。一般做法是在鳝种放养后3 d内不喂食, 让其呈饥饿状态, 第4天开始投喂, 用新鲜的野杂鱼、螺蛳肉、蚯蚓等加工而成的鱼糜与黄鳝专用配方饲料拌饵投喂。日投饵量占鳝鱼总量的1%, 连续投喂3~4 d, 待鳝鱼摄食正常, 开始增加日投饵量到2%~3%, 第7天可逐步用人工配方饲料代替鱼糜等新鲜饵料, 到第10天日投饵量可增加到4%~5%。驯食阶段一般要持续10~15 d。

驯食结束后, 每网箱搭配放养泥鳅2 kg。泥鳅苗种放养前用3%~5%的食盐水消毒10 min。泥鳅上下翻动可减少黄鳝之间的缠绕, 降低黄鳝的发病率, 同时又可充分利用残饵, 提高养殖效益。

3.4 投饵

黄鳝是肉食性鱼类, 其饲料成分也应以动物性为主, 一般要求蛋白质含量在40%左右, 因此要选择大型饲料厂生产的黄鳝专用配方饲料, 辅之以野杂鱼、蚯蚓、动物下脚料等低廉易得品种。泥鳅为杂食性鱼类, 人工养殖环境下, 不但不与黄鳝争食, 反而能充分利用黄鳝吃剩的残饵剩渣, 提高了饵料利用率。日投饵量一般按黄鳝体重的3%~8%进行分配。5—6月份为饲养早期, 黄鳝个体小, 吃食量少, 日投饵量约为3%~4%;每天傍晚投喂1次, 一段时间后投喂时间可逐步提前, 逐渐驯化成白天吃食, 便于管理。7—8月份是黄鳝和泥鳅的最佳生长期, 日投饵量约占鳝鱼体重的6%~8%, 每天投喂2次, 8:00—9:00投喂1次, 投饵量约为全天给饵量的30%, 16:00—17:00投喂剩余的70%饵料。9—10月份因气温下降, 日投饵量可递次减少, 约占鱼体重的4%左右。当气温下降到10℃时, 即停止投喂。具体投饵数量还要根据天气, 气温和鱼类吃食情况具体调整。晴好天气多喂一些, 阴雨天气少喂一些, 总之, 日投饵量以前一次投饵吃食2 h后略有剩余为准。

为了便于投饵和检查清理残渣, 每个网箱要设置1~2个食台。黄鳝有贪食习性, 不能多喂, 多喂易患肠炎病。

3.5 日常管理

日常管理过程中要坚持每天巡塘, 检查鱼类吃食情况和水质变化情况, 有无逃跑现象, 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定期洗刷网衣, 清除网箱中杂物和网衣上附着的过多藻类, 以利于水体交换。每天清除残饵和腐烂水草, 发现有病或死亡的黄鳝或泥鳅要立即清除出网箱。定期交叉泼洒生石灰和二氧化氯消毒水体;夏季池水升高, 要适时调整网箱高度, 始终保持网箱有70 cm在水中。天气炎热时, 如有许多黄鳝将头伸出水面, 表示水体缺氧, 要及时加注新水或增氧。当水温达28℃时, 黄鳝吃食量就会下降, 因此高温季节, 可适当增加网箱中水草的覆盖面积和密度, 以达到防暑降温的目的。

3.6 病害防治

黄鳝一旦发病, 大多数已失去食欲, 这时再治疗效果已不明显。实施网箱生态养殖, 就是要给它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 让其在相对自然的环境下摄食生长。由于养殖密度的提高, 必须要做好疾病防治工作, 在日常投饵时, 定期用药物拌饵投喂。具体做法是: (1) 定期拌饵投喂肠炎宁预防肠炎, 每千克饲料添加2.0 g肠炎宁, 1 d投喂1次, 连喂4~6 d。 (2) 定期拌饵投喂甘泰乐, 预防肝脏疾病, 保肝利胆。每千克饲料添加本品2.4~2.8 g, 1 d投喂2次, 连喂5~7 d。 (3) 定期投喂黄鳝驱虫宝, 杀灭黄鳝体内寄生虫, 每千克饲料添加本品5.0 g, 拌饵投喂, 连喂5 d;或每千克饲料拌甲基唑1.0 g投喂, 连喂2~3d。以上3种药物轮流交替使用预防效果非常明显。 (4) 定期用二氧化氯全池 (包括网箱) 泼洒消毒, 用生物制剂调节水质。若出现离群单独活动的黄鳝, 应及时隔离检查, 及早治疗。

泥鳅适应性较强, 病害发生相对较少, 拌饵投喂的药物对其也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所以养殖过程中几乎没有发生病害。

养殖过程中未发生大批黄鳝死亡现象, 只有少量个体发生过水霉病、出血病、烂尾病等症状。水霉病是黄鳝在饲养早期, 表皮受伤引起的。病鳝体生白毛, 食欲不振, 直至死亡。预防措施是放养鳝种时剔除体表有破损个体, 种苗下塘前要做好消毒工作。治疗方法是用5%的碘酒涂抹患处, 或用3%~5%食盐水浸洗5 min。出血病的症状是体表呈点状、块状或弥散状充血, 肛门红肿, 有的腔内有血样黏液。解剖发现腔内有血色黏液, 肝脏肿大, 肠粘膜点状充血, 肠内无食物。防治方法是在鳝种放养时, 选择无病无伤, 体质健状个体放养。生病个体用3%食盐水浸泡5 min, 同时用二氧化氯全池 (包括网箱) 泼洒。烂尾病的症状是病鳝尾部出血、溃烂, 严重时丧失活动能力而死亡。预防方法是在捕捞、运输、放养过程中尽量避免体表损伤。治疗发病个体用5%碘酒涂抹病鳝患处, 同时用二氧化氯全池 (包括网箱) 泼洒。

3.7 适时起捕

经过5~6个月的饲养, 大部分黄鳝、泥鳅可达上市规格, 根据市场行情, 适时起捕上市销售, 捕大留小, 留下的黄鳝、泥鳅要做好越冬防寒措施。

4 效益分析

经测算, 15×667 m2池塘总收入457 680元, 667 m2平均产值30 512元。每只网箱收获黄鳝11.5 kg、泥鳅6 kg。每只网箱总产值755元, 扣除总支出300 000元, 全池总利润157 680元, 667 m2平均纯利润10 512元。具体养殖效益见表1-3。

黄鳝网箱养殖技术 篇7

关键词:黄鳝,网箱,养殖技术

20世纪90年代后期, 长江流域大面积推广网箱养鳝, 发展迅速, 平均每网箱可获利润500元, 比养殖常规鱼类的效益好, 成为望江县水产业发展的一大亮点。笔者结合近几年的养殖将网箱养鳝的关键技术总结如下。

1 鳝苗的放养

各地养鳝实践证明, 苗种质量是养鳝成功的关键, 收购野生苗必须把好以下5关。

(1) 季节关。收购放养鳝苗, 正常情况下, 从4—9月都可以进行, 但最佳的季节是7月, 这段时间, 苗种下箱成活率极高, 只要收购运输时间在10 h以内, 也可从外地购买。但养殖户都在这时集中收购, 收购期短, 价格高, 购苗有困难。若提前到4—6月收苗, 由于阴雨天多, 气压、气温不稳, 苗种下箱风险较大;8、9月收购, 养殖生产期短, 气候也开始变化, 当年增重倍数低, 主要为第2年的苗种而贮养。

(2) 天气关。无论是哪个季节, 收购放养鳝苗都必须有好的天气才能进行, 收购鳝苗的当天及其前后3 d, 都应是晴天, 气温较高, 气压稳定, 水温20℃以上最好。

(3) 苗种关。放养的鳝苗尽量靠近源头收购, 最好是自放自养, 或者就地收购、就地放养, 尽量减少中间环节。尤其是4—6月的鳝苗, 收购运输时间应在4 h以内, 凡经过转手的苗, 下箱成活率一般不高[1]。

(4) 苗质关。收来的鳝苗, 倒入容器, 加入清水, 进行严格的鉴别挑选:一是观察鳝苗的体表, 凡有出血、脱皮、脱粘、烂皮、烂尾和肛门红肿的都要剔除;二是观察鳝苗在水中的反应和行动, 凡是仰卧水面、浮头、长时间将头伸出水面、腮部肿大的鳝苗, 如果是少数, 则要剔除, 如果是多数, 这批苗就不能放养;三是四周狂泳、身体弯曲抽筋、手抓无力挣扎的苗, 不能放养;四是钩钓或药膳均不能养。

(5) 操作关。收购放养鳝苗, 操作时要小心谨慎, 以防鳝苗受伤, 主要掌握5条:一是时间。从张捕到放养, 最多不能超过4 h, 最好1 h完成;二是要带水操作, 囤养运输期, 1 kg鳝苗要放2~4 kg水, 不能干运;三是调换水的温差不能超过3℃, 井水、自来水、放冰的水坚决不能用;四是运输期间, 要遮盖鳝苗, 不能让阳光直照;五是不能用刺激性大的药物消毒, 如盐、漂白粉、高锰酸钾、孔雀石绿等[2]。

2 驯食喂养

黄鳝主要靠嗅觉捕食, 习惯一种食物的味道后, 就很难改变, 如果突然改变, 会出现拒食现象。自然环境中, 黄鳝最喜食的食物是蚯蚓、新鲜小鱼、螺蚌肉等。在养殖中要使黄鳝从喜食鲜活饵料过渡到喜食颗粒饲料, 必须有一个“循序渐进, 逐步驯化”的过程。要达到每条鳝苗都抢食配合饲料, 才算驯食成功。驯食的好坏直接影响鳝苗成活率和成鳝规格, 成鳝规格又直接影响产量和价格, 生产中不能忽视驯食。具体应分以下3步进行。

(1) 诱食。鳝苗下箱第3天可用黄鳝最爱吃的新鲜鱼糜 (蚯蚓更好) , 在箱内水草做的食台上投喂, 每天17:00前后投喂1次, 引诱鳝苗按时集中吃食, 投喂量从少到多, 此过程应循序渐进, 一般诱食10~15 d, 使每条鳝苗都养成定时定点吃食的习惯, 而且在30 min内吃完, 吃食声又响又脆, 才算达到诱食目的, 否则, 还应继续用鲜鱼糜诱食。

(2) 驯食。诱食任务完成后, 鲜料的日摄食量达到鳝苗体重的5%以上时, 才进入搭配颗粒饲料的驯食阶段。驯食开始时, 应保持原有的鲜饵量不变, 逐步添加颗粒饲料, 达到最大摄食量时, 可适当减少鲜饵量, 达到1 kg鲜饵2 kg颗粒的比例, 要使每条鳝苗都抢食颗粒饲料, 驯食才算成功。

(3) 正常的饲养管理。饵料投喂要做到定质、定量、定点、定时, 仔细观察摄食量和摄食速度, 及时捞去剩饵, 整理好食台水草[3]。要根据气温、水温、水质变化、剩饵及摄食速度等, 调整投饵量。投饵量的大小, 以第2次投喂无剩饵为标准, 一般正常情况下, 颗粒干料在鳝苗体重的1%~3%之间, 鲜饵在5%~10%之间, 混合饵料按5 kg鲜饵换成1 kg干料, 计算总量, 黄鳝体重应按箱内现在量推算。如果长期低于此下限标准, 要考虑苗种成活率、逃苗、发病、驯食效果等情况, 分别采取对策。

饲料的质量直接影响鳝苗的喜食程度和生长速度。鲜饵一定要新鲜。颗粒料的粗蛋白含量应在40%以上, 赖氨酸含量应在1%以上, 还有其他指标, 应综合考虑, 加以选择。

3 水质管理

(1) 要选择好的水源。养鳝的水源, 要求水质良好, 水源充足, 没有污染, 而且易排易灌, 以湖、库、河等大水面的水源为好。

(2) 要及时调换新水。换水是保持箱内水质的主要方法, 在养鳝过程中, 应根据天气、水温、水色、水质的摄食情况, 定期换水。正确的换水方法是先排去1/3或1/2的老水, 再加注新水, 一般5~7 d换1次, 高温时也可2~3 d换1次, 若采取不排水只加水的办法, 很难改变箱内的水质。

(3) 要善于使用水质保护剂和微生物制剂调节水质。实践中, 有2种制剂对改良水质有很大作用, 一是水质保护解毒剂, 可除去水体中的氨氮、亚硝酸态氮、硫化氢等有害物质, 明显改善水质, 当天泼洒, 当天见效。二是益池保, 为枯草芽孢杆菌制剂, 能利用水体中的有机物质, 转为自身的营养成份, 降低水体中的有害物质, 分解、消化底部大量有机质、排泄物, 保持水质稳定。每周泼洒1次, 可长期保持箱内水质良好, 尤其是水源缺乏、换水不方便的水体, 更显重要。

(4) 要培育管理好水草, 如水葫芦、水花生等。箱内水草是黄鳝遮阳、汗伏的地方, 有吸肥和稳定水质的作用, 水草易被虫害侵袭, 应喷射敌百虫等杀虫剂, 以保持水草的旺盛生长[4]。

4 病害防治

黄鳝的疾病大致可分为4类:一是生态性疾病, 主要是收购、运输、养殖中管理不善, 导致生态失衡而引起的, 如呼吸衰竭、痉挛症、脱水症、脱粘病等;二是细菌性疾病, 如梅花斑病、赤皮病、疖疮病、白皮病等, 均是细菌引起的传染性疾病;三是真菌性疾病, 是由真菌引起的疾病, 如水霉病;四是寄生性疾病, 也叫侵袭性疾病, 为动物性寄生虫引起的疾病, 如原生动物、蠕虫、甲壳动物等侵袭鳝体内外后, 引起不同的病变造成隐鞭虫病、鞭毛虫病等。

黄鳝发病, 初期是很难观察到的, 一旦病症明显就会造成较大的损失。因此, 对待鳝病, 一定要坚持“无病早防、有病早治、防重于治”的方针, 保持鳝箱内外的生态平衡。预防措施:收购健康苗种;用生石灰彻底清塘消毒以保持良好的水环境;网箱、水草塘周围要定期杀虫、消毒;收购回来的鳝苗在下箱前和下箱后第2天都要及时消毒。一般下箱1~15d泼洒1次消毒药, 内服2~3 d杀菌消炎剂, 养殖期间, 每个月10、20日吃1次保肝保健药, 连服2~3 d, 2次/d。

参考文献

[1]顾军.黄鳝网箱养殖试验[J].科学养鱼, 2002 (2) :29.

[2]王烈华.黄鳝网箱养殖新技术[J].内陆水产, 2000 (7) :28.

[3]虞金成.黄鳝网箱养殖的误区[J].现代农业科技, 2009 (18) :286, 297.

黄鳝网箱养殖技术 篇8

1 网箱设置

黄鳝为底栖生活, 喜爱腐殖质多的浅水水体中, 性喜温、避风、避光、怕凉、怕惊的特点。因此, 网箱的选择应该向阳、避风、水源方便和外界干扰少的池塘。对池塘的要求一般以地势较高、背风向阳、水源充足、水质良好、东西走向面积0.33 hm2左右的长方形池塘。网箱的箱体宜用由毛竹和角铁制成的支架悬挂固定在水体中, 网箱的四角连接在支架上, 箱体之间相隔宽在1.5 m左右。

2 放养前准备工作

在放养前15 d, 选择晴天用生石灰对池塘进行消毒, 同时用20 mg/L高锰酸钾浸泡网箱15~20 min。在鳝种放养前3~5 d放置水花生, 水花生的覆盖面积占整个网箱面积的80%, 水花生不能高出网箱口, 防止以后鳝种逃跑。水花生在放入网箱前要除去根部并清洗干净, 用10 g/m3的漂白粉或5 g/m3的二氧化氯溶液浸泡5~10 min进行消毒处理[1,2,3]。

3 鳝种投放

对鳝种的要求体表鲜亮、健康无病、游动自如、活动能力强的大斑黄鳝。一般以野生的笼捕的鳝种作为种苗最佳, 成活率较高。放养的规格以20~30 kg/尾为主。黄鳝的苗种在收购时要注意不能收用药毒的鳝、钩钓的鳝、夹子夹的鳝以及电捕鱼器捕获的鳝。鳝苗放养以4—5月为最佳时期, 投放的规格以20~30 g/尾为主, 放养的密度一般在2.5~3.0 kg/m2为宜。投放要遵循规格统一、一次放足的原则。放苗前, 网箱必须在池塘内浸泡10~15 d, 箱内的水花生已经发芽生长, 网箱长出1层附着物后才能开始投放苗种。

4 饲养管理

4.1 饲料投喂

鳝种进入网箱后3 d内不喂任何饲料, 3 d后开始投饵驯化。在网箱内设置1个食台, 便于定点诱食。在晚间投喂黄鳝喜食的蚯蚓、切碎的小鱼及动物内脏, 投饲量由开始的体重的1%逐渐增至4%, 投喂的时间也推向早、晚各1次。经过7~10 d的人工驯化后, 训食成功。一般情况下, 投喂的颗粒饲料, 每天的投喂量占黄鳝体重的3%左右。饲料投喂要按照定时、定位、定质、定量“四定”原则进行。由于黄鳝具有自调性、穴居性和喜暗性, 黄鳝的摄食多在夜间进行, 如果饵料不足, 会造成自相残食, 严重影响黄鳝的成活率。如果投饵过多, 不仅会造成浪费, 还会影响水质[4,5,6,7,8]。

4.2 水质与水位调控

首先要保证水位的稳定, 尤其是夏季下暴雨或高温干旱季节, 应及时调整网箱位置。夏季防暑, 水位不宜过浅, 防止水温过高影响黄鳝生长, 要在网箱投入水浮莲、莲子草等水生植物。由于黄鳝具有畏寒喜温和喜暗的特点, 最适宜的水温是21~26℃, 黄鳝对温度敏感性极高, 要求水温变化的温差不超过±2℃, 否则容易造成黄鳝感冒而大面积死亡。在冬季到来时, 及时做好黄鳝的防冻越冬工作, 此时的池塘水位要保持在1.2 m以上, 还可在网箱上方加盖塑料薄膜, 有效避风防寒。

4.3 坚持巡塘

在日常管理中要做好日常观察和巡塘, 要做到早、晚各1次, 并做好记录, 记录的内容包括当日的水温、气温、透明度、p H值和投喂量以及有无异常情况等。在生长季节, 每隔1 d用扫帚或高压水打扫1次网箱, 使箱体内外的水能够自由交换。经常检查箱体, 防止被水老鼠咬破, 发现漏洞要及时修补。

5 病害防治

黄鳝的病害要以预防为主, 在严把鳝种质量关的同时在养殖过程中要经常用1.0 mg/kg二氧化氯全池泼撒消毒, 以杀灭网箱中的病原微生物。黄鳝的发病症状有2种:一是鳝种在收购过程中由于捕获、运输而造成皮肤外部损伤, 在下箱1个月内极易死亡;另一种则是外观正常, 但肠道充血、头部肿大, 采用内服中草药拌蚯蚓, 可控制大面积死亡。在生产实践中发现黄鳝对敌敌畏、敌百虫、甲胺磷具有敏感性, 在用药时不可使用。在生长实践中发现对黄鳝有效的中草药有黄芪、马齿苋、大黄、五倍子等, 使用效果较好, 可以在饵料中添加使用。

6 捕捞与销售

在网箱中养殖的黄鳝捕捞是很方便的, 只要收起即可。黄鳝的运输以木桶装运为宜, 适合车、船运输, 装卸、充水也很方便。在途中运输要注意定时换水, 经常搅拌。换的水以清净的活水如河水为最好。一般一只网箱不宜分次捕捞, 最好应整箱捕捞, 一次销售完毕。另外, 就是实时捕捞, 错峰上市。黄鳝的最佳销售季节是春节前后, 商品鳝要抓住时机, 及时销售, 以获得最佳经济效益[9]。

摘要:总结了黄鳝网箱养殖技术, 包括网箱设置、放养前准备工作、鳝种投放、饲养管理、病害防治、捕捞与销售等内容, 以期为黄鳝网箱养殖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黄鳝,网箱,养殖技术

参考文献

[1]吕修春, 赖年悦, 陈言初.无公害黄鳝网箱养殖技术[J].科学养鱼, 2004 (7) :20-21.

[2]杨聪文, 黄明海.浅谈无公害黄鳝网箱养殖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 2013 (4) :116.

[3]邴旭文, 徐跑, 严小梅.黄鳝的饵料驯化与网箱养殖技术[J].渔业现代化, 2003 (5) :22-24.

[4]谢申柱.黄鳝网箱养殖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09 (10) :149.

[5]徐国栋.黄鳝的人工饲养和管理[J].广西水产科技, 2012 (1) :28-29.

[6]徐其虎.网箱养殖黄鳝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 2009 (17) :234-235.

[7]常先苗.无公害黄鳝标准化网箱养殖技术[J].安徽农业科学, 2006, 34 (18) :4607-4612.

[8]柳富荣.鱼塘网箱生态健康养殖黄鳝技术研究[J].现代渔业信息, 2010 (1) :3-5.

青石斑鱼海水池塘网箱养殖技术 篇9

摘 要:对青石斑鱼(Epinephelus awoara)海水池塘网箱养殖模式的可行性、养殖操作技术进行了研究。在天津市汉沽神堂育苗养殖有限公司于2013年8月13日至2013年10月10日进行57 d的养殖试验, 利用自行研制的模块化钢结构平底网箱养成青石斑鱼。结果表明,该模式养殖的青石斑鱼生长快、养殖周期短、成本低, 而且该模式操作简单、节约能源,无任何疾病和异常现象,摄食积极,生长良好。57 d 内体长增长约1.47 cm,体重增加220 g,比同期工厂化养殖青石斑鱼增重量提高29.4%,成活率达95.6%,说明青石斑适合海水池塘网箱养殖模式。

关键词:青石斑鱼;海水池塘;网箱养殖;工厂化养殖

青石斑鱼(Epinephelus awoara)属鲈形目(Perciformes)、鮨科(Serranidae)、石斑鱼亚科(Epinephelinae)、石斑鱼属(Epinephelus)的海洋珊瑚礁鱼类,分布于北太平洋、日本、台湾、越南、韩国、中国等海域,是暖水性近海底层名贵鱼类。青石斑鱼喜欢栖息在近岸以沙石、珊瑚等为底质的海域,为非群居性鱼类。活动水域随季节变化而变化,通常春季及初夏季节活动水域为水深10~30 m左右;当盛夏来临其活动水域较浅,大约在水深2~3 m处;秋冬季节随水温的下降,其活动水域不断加深,会出现在水深40~80 m海域。青石斑鱼为暖温带鱼类,适宜水温为15~34 ℃,最佳生长水温为22~28 ℃。其耐盐范围广,可在盐度大于10‰的海域生存。青石斑鱼为肉食性鱼类,以捕捉小型鱼类、头足类及底栖甲壳类为主,因此肉质鲜美,营养价值高,深受市场欢迎,供不应求。青石斑鱼市场价格高,利润率高。近几年,青石斑鱼育苗技术已经取得突破,为其大规模的推广打下坚定的基础和广阔的前景[1]。

目前我国网箱养殖大多在自然海域中进行,海水池塘网箱养殖鲜有报道。而天津沿海周边地区有着丰富的海水池塘资源,特别是某些育苗厂的蓄水池及沉淀池,在每年下半年的育苗淡季,大多处在闲置状态,这都为海水鱼类池塘网箱养殖提供有力保证,因此我们可以在该时间段内在这些池塘内进行网箱养殖,可以达到充分利用水体资源、提高养殖户效益的目的。因此,开发研制满足石斑鱼类池塘养殖所需网箱、扩大天津地区石斑鱼养殖面积具有重要意义。

1 材料和方法

1.1 池塘条件、网箱规格与结构

图1 网箱结构示意图

试验在天津市汉沽神堂育苗养殖有限公司开展。试验池塘面积为2 500 m2,水深2.5 m,在网箱附近放置叶轮增氧机及船式增氧机各一台。在池塘中放置模块化网箱2个。每个网箱的大小为:30 m×3.0 m×1.5 m,以增氧机浮球作为漂浮物,网箱采用钢架结构为主体;网衣材料为聚乙烯,单层,网目为2 cm。其具体结构如图1所示。

1.2 材料来源与放养

试验所需苗种为天津市海发珍品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工厂化养殖车间培育的大规格青石斑鱼苗种。试验选取体格健壮,摄食良好,游动能力强,大小均一的个体。于2013年8月13日(18:00)入池塘网箱,分2个网箱养殖,平均体重330.00 g±2522 g,平均体长24.30 cm±0.62 cm,共放养600尾,每个网箱放养300尾。鱼苗放置网箱前用浓度为5 mg/L的KMnO4溶液浸泡鱼苗3 min左右,以杀死附着在鱼苗体表、鳃丝上的细菌及有害寄生生物。试验时间从2013年8月13日至2013年10月10日,养殖周期为57 d。

1.3 常规管理

1.3.1 摄食管理 饵料投喂是青石斑鱼养殖过程中一个关键的因素。传统的投喂方法是以冰鲜小杂鱼为主[2]。本试验使用“海旗”牌人工配合饵料,提高饵料系数,降低对池塘水质的污染。前三日适应水质不投饵。开始投喂时速度要慢,待青石斑鱼上浮到水面后再加快投喂速度。当发现鱼类摄食速度下降后,减慢投喂速度,当鱼类不再摄食后,即停止投喂。不可一次性投喂全部饵料或者投喂速度过快,造成鱼类摄食不急而浪费饵料,且造成不必要的水质污染。另外在投喂时,要尽量分散投喂,防治鱼类过度集中,而导致鳍条刺伤其他鱼体表皮,造成细菌及真菌感染。本试验养殖鱼类每天投喂2次,投喂时间为7:00和16:00。投喂量根据天气变化及鱼的摄食情况作适当增减。

1.3.2 疾病预防 池塘网箱养殖过程中要做好疾病防治工作,在鱼苗入网箱前要进行严格的消毒工作,确保投喂新鲜饵料,并适当添加一些微量营养物质,提高鱼体的免疫力和抗病力,并要确保水体有充足的溶解氧。定期在网箱旁挂带漂白粉,预防疾病的发生[3-4]。

1.3.3 网衣日常管理 在养殖过程中若发现有藻类附着于网衣上堵塞网孔,应及时清理或者根据鱼体大小改用网目略大的网衣,防止水体流通不畅,造成养殖鱼类缺氧[5-6]。

1.4 数据记录

试验期间对每日的投饵量、鱼类死亡数量及天气状况进行记录,并观察养殖鱼类的摄食和活动状况;每30 d测定青石斑鱼的体长和体重一次,并做好数据记录;养殖期间每15 d对养殖网箱水体的温度、盐度、溶解氧、pH、氨氮、亚硝氮进行测定。

2 结果

2.1 网箱水质情况

整个养殖期间,水温为19~29 ℃、盐度为25‰~27‰、pH为8.2~8.4、溶解氧为4 mg/L以上、氨氮为0.005~0.030 mg/L、亚硝氮为0.005~0.010 mg/L,均在青石斑鱼的正常生长范围之内。具体值如表1所示。

表1 养殖期间水质变化情况

日期 温度

/℃ 盐度

/‰ pH 溶解氧/

mg•L-1 氨氮/

mg•L-1 亚硝氮/

mg•L-1

8.16 29 26 8.3 4.2 0.02 0.01

8.30 25.6 25 8.4 4.1 0.02 0.005

9.13 23.5 26 8.2 4.3 0.03 0.005

9.22 23 26 8.4 4.0 0.025 0.005

10.7 20 26 8.4 4.2 0.02 0.005

10.10 19 27 8.3 4.3 0.02 0.005

2.2 池塘網箱养殖青石斑鱼的生长曲线

苗种放养后,每一个月就对青石斑鱼的体长和体重进行一次测量,生长曲线如图2所示。试验结束后,平均体重550 g±55.15 g,平均体长25.77 cm±1.22 cm,57 d内体长增长1.37 cm,体重增加220 g,青石斑鱼体长体重增长显著;整个养殖周期,饵料系数为1.44,成活率达95.6%。

图2 青石斑鱼的体长和体重变化趋势

2.3 与工厂化养殖模式的对比

从养殖生长情况看, 青石斑鱼网箱养殖相比于工厂化养殖模式有着明显的优势。具体对比情况见表2 。

表2 青石斑鱼网箱养殖与工厂化养殖生长情况对比

项目 工厂化养殖 池塘网箱养殖

养殖时间/d 57 57

nlc202309031659

放养平均体重/g 330.00±25.22 330.00±25.22

放养平均体长/cm 24.30±0.62 24.30±0.62

试验结束平均体重/g 500±42.11 550±55.15

试验结束平均体长/cm 25.39±1.09 25.77±1.22

平均日增体重/g•d-1 2.98 3.86

平均日增体长/cm•d-1 0.019 0.026

由表2我们可以看出,池塘网箱养殖青石斑鱼的生长速度显著快于工厂化养殖,日平均增重量比工厂化养殖青石斑鱼增重量提高29.4%;同等规格的青石斑鱼苗种经过同样的养殖周期,海水池塘养殖出来的青石斑鱼比工厂化车间养殖的体重更大。所以说池塘网箱养殖模式可以有效地缩短青石斑鱼的养殖周期,即在更短的时间内养殖出商品规格鱼类,使养殖鱼类提前上市,从而取得更高的市场竞争力。

3 讨论

3.1 青石斑鱼的适宜温度

在试验中发现,当池塘日平均水温在20~30 ℃时,青石斑鱼摄食良好,生长最为迅速,平均日增重量分别为3.86 g以上,当平均温度低于20 ℃时,青石斑鱼摄食量开始下降,生长速度减缓,可认为20~30 ℃是青石斑鱼在该条件下的适宜生长温度,本试验结果与陈波[1]报道的22~30 ℃最适温度基本吻合。

3.2 海水池塘网箱养殖成活率

鱼苗品质、运输条件及日常管理等是保证海水网箱养殖青石斑鱼成活率的必要条件。首先要选取体格健壮,摄食良好,游动能力强的苗种;其次在运输途中尽量减少对育苗的刺激,缩短运输时间,降低胁迫应激反应;还应在网箱养殖的过程中加强管理,及时监测各项水质指标,保证充足的溶解氧,观察鱼苗的摄食和生长状况。本试验青石斑鱼海水池塘网箱养殖成活率为95.6%,达到了较为理想的水平,仅从养殖成活率来看,目前在我国天津海水池塘中采用网箱养殖青石斑鱼理论上是可行的[7]。

3.3 池塘网箱养殖与工厂化养殖的比较

目前我国仍以池塘自然生态条件下的养殖方式居多,发达国家的水产养殖则多采用精养高产、人工或半人工控制条件下的工业化技术。由于工厂化养殖系统具有高效、高产、环保、安全的特点,在国内国外都有很多成功的经验与案例,无庸置疑这是渔业发展现代化的一种有效模式。但是由于工业化养鱼设施建造费用巨大,生产运行成本过高,养殖户受经济实力、产品市场、养殖规模、经济效益等因素影响而难以实施;其次,工厂化养殖以高密度、小水体为特点,养殖水体污染要重,集中进行污水处理循环使用,全部的工业化处理设施,破坏了农村田园自然的生态环境。因此利用工厂化养殖技术对传统池塘养殖生产方式进行改造有悖于国情,不适于在池塘养殖生产中大面积实施[8-9]。

池塘网箱养殖在较小的投入下,采用模块化网箱结构可根据池塘条件任意组装拼接,通过控制放养密度,半封闭式管理,达到生态、高效、环保的养殖效果,而且根据本试验结果来看,网箱养殖青石斑鱼生长速度显著高于工厂化养殖,总产量提高29.4%,从试验结果可以得出,海水池塘网箱养殖青石斑鱼模式可以有效缩短养殖周期,简化日常管理流程,降低总体养殖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新型养殖模式。

3.4 海水池塘网箱养殖模式的前景分析

目前我国的青石斑鱼养殖模式,主要以池塘养殖、工厂化养殖和海区网箱养殖为主。海水池塘网箱养殖并未大面积推广,而海水池塘网箱养殖模式具有以下优势:一是投喂方便、日常管理简便、鱼类生长速度快、养殖周期短,可有效降低养殖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二是在疾病防治方面,因网箱养殖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可控性高,单一网箱操作简便,可将发病网箱中鱼类单独捞出处理,对鱼类的损伤降到最低;三是大水体生态养殖,可减少投饵量、降低水体污染,从而降低养殖鱼类疾病发生率,并通过对水温、饵料及水体生态位的人工调控,建立稳定的生态系统[10]。

我们还可以把工厂化养殖和池塘网箱养殖两种模式有机结合起来,当池塘条件达到石斑鱼生长适宜范围时,通过放养一定规格的苗种,经数月养殖快速生长之后直接达到商品规格,上市销售,可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实现石斑鱼类养殖产业链进一步分工细化,使新型的石斑鱼类养殖格局不断扩大,多品种和多元养殖模式将会发挥各自的优势,因地制宜地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石斑鱼养殖产业[11]。

参考文献:

[1] 陈波,罗海忠,付荣兵.青石斑鱼生物学特性及其人工繁育技术[J].河北渔业,2007(02):29-31

[2] 孟现成,邵庆均.石斑鱼营养需求的研究进展[J].中国饵料,2007,19(4):20-22

[3] 张霞.海水网箱养殖石斑鱼技术[J].齐鲁渔业,2009(11):15-16

[4] 林丽芬.石斑鱼网箱养殖技术[J].水产养殖,2005(6):58-59

[5] 常抗美.论深水网箱鱼类养殖技术[C].国家“863”第二届海洋生物高科技论坛论文集,2004:138-141

[6] 黄滨,关长涛,林德芳,等.横卧式可翻转抗风浪网箱的研究[J].海洋水产研究,2004,25(6):47-54

[7] 符书源,刘金叶,王永波,等.棕点石斑鱼池塘网箱养殖模式研究[J].水产科技情报,2013,40(2):64-66

[8] 魏文康,孔德胜,杨展东,等.当前水产养殖生产中存在问题及其对策[J].内陆水产,1999(7):132-141

[9] 樊祥国.我国工厂化养殖现状和发展前景[J].中国水产,2004(08):11-12

[10] 陈度煌,李学贵,宋国华.斜带石斑鱼池塘挂网箱养殖的优缺点与展望[J].科学养鱼,2012(5):44-45

[11] 董登攀,宋协法,关长涛,等.褐牙鲆陆海接力养殖试验[J].中國海洋大学学报,2010,40(10):038-042

(收稿日期:2013-12-25;修回日期:2014-01-01)

黄鳝网箱养殖技术及其病害防治 篇10

1 选择适宜塘口, 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适宜的生态环境是黄鳝健康、快速生长的前提条件, 是黄鳝养殖成功的一个关键环节。黄鳝喜浅水穴居生活, 怕惊、怕污染、怕强光、怕高温, 通常昼伏夜出, 冬季有“蛰伏”习性。因此, 养殖黄鳝池塘要选择在水源充足、进排水方便、水质无污染、周边环境安静、阳光充足的地点。在养殖过程中, 一般保持池塘水深1.5~2.0 m, 池塘面积为3×667 m2~10×667 m2为宜, 便于调整水质和饲养管理。

2 合理布置网箱

选用聚乙稀或尼龙网衣制成网箱, 一般网箱规格为4 m×2 m×1.8 m。网箱底部距池底40~50 cm, 箱底可用竹竿或纲绳拖起网布, 确保箱底不接触底泥, 网箱顶部高出水面50 cm, 用网布封闭, 仅留一个投饲口。整个池塘设置网箱总面积不宜超过池塘水面总面积的1/3。黄鳝放养前, 要抽干池水并用150~200 kg/667 m2的生石灰兑化成浆, 全池泼洒消毒, 用20×10-6的高锰酸钾或15%的漂白粉对网箱进行消毒, 10 d后, 将池塘水位放到适宜位置, 合理布置好网箱, 在网箱中投放水花生、水葫芦、水浮莲等水生植物, 覆盖面积不少于网箱内水面的80%。投放水草时使用5 g/L的敌百虫溶液浸泡水草以杀死寄生虫。水草是黄鳝栖息和防暑降温的场所, 同时又能净化水质、进行光合作用补充水体溶氧。网箱要在黄鳝苗种放养前15 d入水, 使网箱壁附着适量藻类, 避免黄鳝体表擦伤。在池塘中设置网箱养殖黄鳝, 池水容易变质, 为能提高池水的自净能力, 要在池塘中栽植水草、投放螺蛳, 搭配放养适量的花、白鲢, 利用生物链来调节池塘水质。

3 严格把好黄鳝选种和驯食关

苗种质量好坏是黄鳝养殖成功与否的另一个关键环节。黄鳝人工繁育技术较复杂, 一般养殖户苗种来源都是收购野生的鳝苗。市场收购的鳝苗必须要把好质量关, 选择无病无伤、体系正常并呈橙黄色、背侧斑点较大、体质健壮、活动力强的鳝种, 一般体长为10~20 cm。收购的苗种在放养前要用3%~5%的食盐水浸泡5~10 min, 以杀灭体表寄生虫、细菌等病原体。从市场收购的或天然捕捞的野生鳝种, 在人工养殖时, 首先要进行人工驯食, 使之接受人工投饵, 以适应人工养殖环境。经驯食后, 黄鳝才能被放在网箱中正常饲养。黄鳝驯食可在专门的驯养池中进行, 也可直接放到网箱中驯食, 在专门驯养池中驯食易操作、好观察, 随时可剔除伤残体弱的鳝苗, 减少经济损失。一般刚收购鳝苗放到驯养池中前3 d不喂食, 让其呈饥饿状态, 第4天开始投喂用新鲜的杂鱼、螺蛳肉、蚯蚓等加工而成的鱼糜, 日投喂量占鳝种总量的1%, 连续投喂2~3 d, 待鳝种摄食正常, 开始增加日投饵量, 摄食旺盛时, 日投饵量增加到2%~3%, 一般第7天逐步用人工配合饲料替代鱼糜等新鲜饵料, 第10天日投饵量可达5%。驯食阶段一般要10~15 d。第15天可把驯食后鳝种投放到网箱中正常饲养。如果是自育的鳝苗或从专业苗种场购进的鳝苗一般驯食7~10 d。网箱养殖一般放养鳝种1.5 kg/m2左右为宜, 每个网箱的黄鳝要放养同一规格, 个体相差不得超25 g, 否则黄鳝会相互残杀。一般在黄鳝苗种入箱10~15 d后, 投放泥鳅, 每平米搭配放养泥鳅苗种0.5 kg, 既可利用泥鳅上下翻动, 减少黄鳝之间相互缠绕, 降低发病率, 又可提高养殖经济效益。

4 科学喂养, 确保营养全面

黄鳝是偏肉食的杂食性鱼类, 要求饲料的蛋白质含量在40%左右, 动物性饵料比重高。用大型饲料厂生产的黄鳝专用饲料, 也可因地制宜自己配制黄鳝专用饲料, 其配方为:鱼粉22%, 豆粕类21%, 淀粉等34%, 蚯蚓12%, 矿物质1%, 酵母粉5%, 多种维生素2%, 粘合剂2%, 其他1%。使用配合饲料投喂, 日投喂量一般按黄鳝体重的3%~5%, 每日投喂2次, 8∶00-9∶00投喂量约占日投饵量的30%, 15∶00-16∶00投喂量约占日投饵量的70%。

5 加强科学管理, 抓好病害预防

由于鳝池水浅, 水体较小, 水质易被残渣剩饵污染, 鳝鱼生长的生态条件易随环境变化而变差, 管理必须细心科学。在日常饲养管理过程中, 要坚持每天清晨和傍晚巡塘, 观察黄鳝活动、吃食情况和池塘水质状况。定期洗刷网衣, 清除网箱中的杂物和网衣上附着过多的藻类, 以利于箱内水体交换。每天清除一次箱内的残饵、腐烂的水草、死亡的黄鳝和箱底的沉积物, 以保持箱体内的清洁卫生。在水质污染、雷雨天、闷热天等情况下, 黄鳝最易逃跑, 要加强网箱防逃设备检查, 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同时要科学防病, 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有病早治的原则, 除了池水、苗种常规消毒外, 定期交叉泼洒生石灰和强氯精消毒, 定期内服药饵, 若出现离群单独活动的鳝苗, 应及时隔离检查, 有病及早治疗。黄鳝常见病害有发热病、感冒病、肤霉病、出血病、烂尾病和隐藏棘衣虫病等。

发热病在运输或饲养过程中, 均有可能发生, 发病原因是密度过大引起的, 主要症状是黄鳝在高密度运输或饲养情况下, 体表分泌粘液的速度加快, 且聚积在水中发酵, 大量耗氧, 放出热量, 使水温聚升, 同时引起黄鳝体温升高, 黄鳝焦燥不安, 相互缠绕翻滚, 免疫功能下降, 致使病菌急性感染, 从而造成大批死亡。其防治方法是在运输前, 先经蓄养, 使黄鳝体表泥沙及肠内粪便排净, 每隔6~8 h, 彻底换水1次。在养殖过程中, 放养密度和放养规格要合理, 并适当放养泥鳅, 既可利用泥鳅吃掉剩饵, 又可利用泥鳅上下翻动, 减少黄鳝缠绕, 并勤观察, 勤换水, 发现病症及时治疗。

黄鳝感冒病是由于注入新水温度过低引起的。防治方法是在使用井水、泉水、水库水换水前, 将水温升高到池水一致时进行换注新水。

肤霉病是黄鳝相互咬伤或被生物侵袭造成伤口而导致霉菌感染引起的, 病鳝体表生“白毛”, 食欲不振, 瘦弱而死, 防治方法是在黄鳝入池前用生石灰清塘消毒, 发现病鳝, 及时用4×10-6食盐水和小苏打合剂全池泼洒。发病早期, 可用5%碘酒涂抹患处或将病鳝放到3%~5%食盐水中浸泡3~5 min。

出血病主要发生在放养不久的野生黄鳝, 主要症状是体表呈点状、块状或弥散状充血, 腹部较明显, 肛门红肿, 有的腔内有血样粘液, 提尾部, 有血水流出。镜检病鳝发现其腹腔内有紫红色血液和粘液, 肝脏肿大, 肠粘膜点状出血, 肠内无食物, 发病不久就死亡。防治方法是在鳝种放养时, 要选择无伤无病体质好的鳝种放养, 并用3%食盐水浸泡3~5 min, 放养后要用0.3 mg/L二氧化氯进行全池 (箱) 泼洒。

腐皮病主要发生在放养不久的野生黄鳝, 主要症状是鳝体两侧粘液脱落, 出现斑块状病灶, 继而表皮腐烂, 最后死亡。防治方法是捕捞黄鳝要用鳝笼或网具减少鳝种体表挫伤, 用0.3 kg/L二氯化氯全池泼洒消毒, 同时调节水质。

烂尾病主要症状是黄鳝尾部粘液脱落, 时而全部肌肉出血、溃烂, 严重时尾部肌肉烂掉, 丧失活动能力而死亡。防治方法是在捕捉运输、放养过程中尽量避免鳝种擦伤, 发病时使用0.3 kg/L二氧化氯全池泼洒, 同时用5%碘酒涂抹患处。

隐藏棘衣虫病是虫体寄生于黄鳝的前肠内, 以带棘的吻扎在粘膜上皮上, 吸其营养, 一般情况下不会起黄鳝死亡。但大量寄生可引起黄鳝肠管阻塞, 甚至是造成肠穿孔, 引起黄鳝死亡。防治方法是在黄鳝饲料中按每公斤饲料拌甲基唑1 g投喂, 连喂2~3 d。

6 注重适时起捕

上一篇:增长机会下一篇:气候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