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壮年患者

2024-06-02

青壮年患者(精选七篇)

青壮年患者 篇1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 征得患者同意后, 共调查了100名青壮年结核病住院患者。

1.2 方法

由病房护士发放问卷, 当天回收, 回收前检查缺漏项并要求被调查者补回。参与研究的护士事先进行相关培训。

1.3 研究工具

运用Gordon的“功能性健康形态”评估模式, 自行设计了调查问卷。问卷内容涉及了基本资料和功能形态的11个方面。Gordon模式围绕着整体人的功能进行评估, 它可以在任何情况下、任何年龄组以及健康与疾病连续体的任何一点上进行, 不受患者年龄、护理水平和医疗诊断的影响。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74%的患者为男性, 57%为外地户口, 平均年龄32.9岁;89%的患者为中专及以下学历者;工人、农民、无业者和学生分别占35%、23%、18%和8%。在医疗付费方面:62%的患者为自费, 35%为医疗保险支付;83%的患者家庭月收入低于3 000元。

2.2 健康感知—健康管理形态

大部分患者对结核病的治疗、预防和用药都不甚清楚或者不知道 (表1) 。有50%的患者从不体检;63%的患者平时都不参加体育锻炼;有64%的患者希望治疗方案由医生自行决定。

2.3 自我概念—自我感受形态

只有31%的患者认为结核病人完全可以和其他人一起正常的工作和学习;有45%的患者认为生病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发生了变化;只有32%的患者对自己的身体状况感到乐观, 17%表现无所谓, 51%则感到紧张、焦虑和害怕;35%的患者平时会刻意隐瞒自己是结核病。

2.4 角色—人际关系形态

73%的患者反映罹患结核病和住院给其家庭带来了影响, 但是只有12%的个体有困难时会经常想亲朋寻求安慰和帮助;97%的患者与同事、朋友关系良好。

2.5 压力—适应形态

83%的患者家庭月收入在3 000元以下, 53%的患者每个月用于结核病的治疗费用在1 000元以上;大部分患者体验到了明显的经济压力, 见表2。

%

2.6 营养—代谢形态

75%的患者平时不注意多种营养搭配, 只有37%的患者反映食欲佳。

2.7 其他形态

所有患者没有表现出明显的需求。

3 讨论

从基本情况看, 大部分的患者为外来人口, 属于低收入群体, 文化水平也不高, 并且62%的患者是自费治疗, 虽然抗结核病药物是免费的, 但其他的辅助治疗和检查还是让53%的患者每月的治疗费用在1 000元以上, 故有70%的被调查者认为经济压力很大, 甚至有17%认为达到无法接受的地步, 他们在经济上需要更大的支持, 各级政府应该在结核病的防治上投入更多的财力。

被调查者在健康感知—健康管理方面的健康需求最为显著, 大部分患者想知道治疗和预后效果, 至于结核病如何传播只有5%的患者表示出了解的意愿。超过1/2的患者平时不锻炼身体, 不做常规体检。65%的患者是通过医生和护士的介绍来了解结核病的。这就提示我们医护人员, 健康教育可以起到良好的沟通作用, 再辅以报刊书籍和网络等途径, 应该可以收到良好的宣教效果。宣教的重点在于结核病的治疗和预后, 以纠正结核病给患者带来的自我概念的改变;强化结核病预防的健康教育, 这是患者的薄弱环节, 却是结核病控制的重要一环;大部患者平时不注重营养。结核病作为一种慢性消耗性疾病, 均衡的营养对康复极为重要, 故要对患者家属进行均衡膳食的相关知识的宣传。有很大一部分患者表现出了心理的困扰, 感受到了患病对家庭的影响, 但大部分患者并没有积极的寻求社会支持系统的支持, 护理人员除了做好心理护理之外, 还应该唤醒社会各方面的关注, 充分发挥患者亲友、同事组成的社会支持系统的强大作用。

关键词:结核病,青壮年患者,健康需求,功能性健康形态

参考文献

[1]陈贤义.充分发挥社会力量, 促进结核病控制工作[J].中国防痨杂志, 2004, 26 (1) :1-2.

青壮年患者 篇2

自发性气胸是指因肺部疾病使肺组织和脏层胸膜破裂, 或靠近肺表面的细微气肿泡破裂, 肺和支气管内空气逸入胸膜腔。多见于男性青壮年或患有慢支, 肺气肿, 肺结核者。自发性气胸是呼吸科常见的急症之一, 起病急, 症状重, 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及时处理可治愈, 可见早期诊断和及时准确治疗非常关键。为此。笔者随机选择我院近年来治疗的70例自发性气胸患者为研究对象, 比较分析青壮年和老年患者的治疗效果, 并分析其临床资料, 为早期诊断和及时准确治疗提供临床依据。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70例患者均行胸部X线检查最后确诊为自发性气胸。患者中, 男性55例, 女性15例;年龄21~81岁, 其中青壮年患者27例, 老年患者43例。

1.2病因:青壮年患者以特发性气胸为主共计18例, 老年患者以继发性为主, 特别是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最为多见共计32例。

1.3症状:患者主要症状为胸痛44例, 呼吸困难40例, 肩背痛5例, 心悸、休克3例。青壮年患者以胸痛为主共计15例, 老年组以呼吸困难为主共计40例。

1.4治疗方法:根据患者基础疾病及肺压缩程度制定个体化的的治疗方案, 其中胸腔闭式引流60例, 胸腔穿刺4例, 保守治疗6例。

1.5疗效判断标准。出院时, 依据下列标准判定疗效: (1) 显效是指患者的症状完全缓解, 肺脏完全复张; (2) 有效是指患者的症状基本缓解, 胸片提示肺大部复张; (3) 无效是指患者的临床症状持续存在, 甚至休克、昏迷或死亡。

1.6统计方法:应用绝对数和 (或) 相对数表示相应分析结果, 应用秩和检验比较青壮年和老年患者疗效之间的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 应用直接概率值法和卡方检验比较两组患者总有效率和误诊率之间的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诊断结果分析:70例患者均经X线胸片检查确诊为气胸。但院前有28例被误诊, 8例入院时被误诊, 均在X线胸片检查后得到确诊。

36例误诊患者中, 15例被误诊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 8例误诊为急性左心衰, 6例误诊为冠心病心绞痛, 4例误诊为支气管哮喘, 2例误诊为肺大泡, 1例误诊为过敏性休克, 误诊率为51.43%。其中6例青年患者被误诊, 误诊率为22.22%, 32例老年患者被误诊, 误诊率为74.42%。卡方检验表明, 两组患者误诊率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2青壮年和老年患者治疗效果的比较:治疗结束出院时, 青壮年患者显效22例, 有效5例, 未见无效病例, 总有效率为100.00%;老年患者显效20例, 有效17例, 无效6例, 总有效率为48.51%, 见表1。假设检验表明, 青壮年自发性气胸的疗效和总有效率均高于老年患者 (P<0.05) 。

3讨论

根据造成气体溢入胸膜腔的原因, 可将自发性气胸分为特发性气胸和继发性气胸两种。前者多见于青少年, 体形瘦高, 在X线胸片上甚至在开胸手术直视下, 在脏层胸膜表面往往见不到明确的病灶。后者在中老年人多见, 往往由于肺内原有的病灶破裂所致。气胸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取决于基础病因、肺萎陷的程度以及是否存在基础肺部疾病。

3.1误诊原因分析:本文分析表明, 老年患者的误诊率较高。造成误诊的原因在于: (1) 老年患者易被基础疾病掩盖, 对于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 如果出现气胸, 被认为是基础疾病加重, 临床医师往往放松警惕, 没有及时行X线胸片检查, 延长确诊时间, 只会在常规治疗后疗效不佳才考虑气胸诊断。 (2) 气胸症状、体征轻微, 易被忽略。本组中就有2例青年组患者因气胸量偏少, 体征不典型, 未考虑气胸, 造成漏诊。 (3) 医师不全面了解病情, 警惕性不高, 体格检查不仔细, 过分相信院外诊断或门诊诊断导致误诊。 (4) X线检查与临床结合不紧密, 临床医师不亲自阅片, 过分相信X线报告, 放射科医师也没有紧密结合临床, 而习惯性地将无典型X线征象的气胸报告为“炎症”, “肺气肿”等误诊[1]。

患者出现下列情况时应考虑气胸的能: (1) 突发的不明原因的呼吸困难, 或在原有呼吸困难的基础上气促突然加重, 用原发疾病不能解释者; (2) 突然发生剧烈胸憋伴呼吸困难, 除外心肌梗死和肺梗死者; (3) 不明原因的病情进行性恶化, 短期内出现心慌、出汗、面色苍白或发绀, 和 (或) 意识障碍者; (4) 喘憋症状突然加重, 双肺或单肺布满哮鸣音, 而各种解痉药、皮质激素、氧疗及抗生素治疗无效者; (5) 迅速或进行性加重的发绀。

3.2误诊的防范措施[1]:临床实践中, 根据患者有突发胸痛、呼吸困难, 患侧胸部饱满, 叩诊鼓音, 听诊呼吸音消失;胸片或胸透见胸腔内积气;或用注射器在胸腔内抽到气体, 一般可做出诊断。要防范误诊, 应做到: (1) 临床医师应提高对气胸的警惕性, 及时行X线胸片检查; (2) 临床医师除熟悉气胸的典型表现外, 更要熟悉早期不典型的气胸表现; (3) 病史采集要详细, 切忌主观臆断; (4) 体格检查要全面仔细, 注意有无气管移位, 双侧胸部不同部位对比; (5) 仔细阅读X线胸片, 胸部X线检查是确诊气胸的可靠方法。 (6) 必要时可行CT或胸膜腔造影检查予以确诊。 (7) 有条件者可行胸腔镜检查, 这较易发现气胸的病因, 操作灵活, 可达叶间裂、肺尖、肺门, 几乎没有盲区, 观察脏层胸膜有无裂口、胸膜下有无肺大泡及胸腔内有无粘连带。

3.3自发性气胸的治疗[2]: (1) 对无基础疾病, 小量气胸患者, 肺压缩≤20%, 无明显症状可行保守治疗。 (2) 对无基础疾病, 气胸量较大, 肺压缩在20%~50%, 可行胸腔穿刺抽气术。 (3) 对无基础疾病, 肺压缩≥50%, 或有基础疾病, 特别是老年患者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病者, 不论肺压缩多少, 都应紧急行胸腔闭式引流。一般可使被压缩肺脏在较短时间内复张, 当观察到引流瓶内无气泡溢出夹管观察24~48 h, 之后复查X线胸片, 稳定后可拔管。 (4) 闭式引流。如有胸膜粘连者, 可转外科行胸膜粘连术。闭式胸腔引流术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重要措施之一。

对患有基础疾病的老年患者, 应全面, 综合治疗, 特别应该加强对基础疾病的治疗也非常关键。本组老年病例有基础疾病患者, 在紧急胸腔闭式引流术同时, 加强抗感染, 吸痰, 扩张支气管, 合理氧疗 (面罩双正压通气支持) , 营养支持等方法治疗后, 取得较满意效果。

参考文献

[1]彭再梅, 刘德良, 戴崇文.临床误诊误治案例解析丛书:内科病学[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7.

青壮年猝死78例救治分析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78例中, 男63例, 女15例;年龄18~45岁, 平均年龄34.5岁。符合WHO猝死诊断标准[1], 排除外伤、中毒、他杀、自杀与其他事故等。

1.2 病史与症状

1.2.1 起病时间

一年四季春夏秋冬猝死病例分别为16、10、19、33例;昼夜时间变化见表1。

1.2.2 诱因

有过度疲劳者28例, 长时上网者20例, 长时打牌与麻将者8例, 其他诱因者6例, 无明显诱因者35例。

1.2.3 既往病史

有高血压者12例, 心脏病者5例, 肿瘤病史者3例 (生存期5年以上) 。有吸烟史者29例, 饮酒者27例。

1.2.4 先兆症状

有倒地、抽搐者27例、胸闷、胸痛者16例, 头晕、头痛者7例, 恶心、呕吐者5 例, 其他症状者7例, 无明晃症状者38例。

1.3 救治方案

全部患者均表现为意识丧失、呼吸、心跳停止。心电图:心室纤颤8例, 心电机械分离12例, 心电停止58例。78例中59例院前CPR后送院内CPR, 14例没有CPR直接送院内, 5例发生在院内, 直接CPR。CPR措施包括:胸外心脏按压, 开放气道, 气管插管, 人工辅助呼吸, 除颤及其药物应用等。抢救时间在30min以上。有7例因已出现尸冷、尸僵、尸斑, 放弃抢救。

1.4 标准

复苏成功:经CPR后恢复自主循环、呼吸, 并维持24h以上。复苏有效:经CPR后, 自主循环恢复。复苏失败:经CPR后, 心肌活动仍无反应[2]。

2 结果

复苏成功9例, 其中院内发病5例, 均立即予CPR, 全都成功。有效23例, 其中10min内予CPR占20例。失败46例。CPR开始时间对复苏效果的影响 (见表2) 。复苏成功者中, 有2例CT检查确诊为肺栓塞, 有2例心脏超声为心室肥大, 各有1例有肿瘤与心肌炎, 有3例无明显的病征发现。有效病例中, 有3例有脑干或大面积脑梗死, 有2例发现为心肌炎, 有主动脉夹层、肿瘤与心肌肥大患者各1例。死亡病例中有4例进行尸体解剖, 冠心病、冠状动脉畸形、主动脉夹层与心肌炎各1例。

3 讨论

3.1 猝死的特点

3.1.1 诱因

我们在分析中发现, 青壮年猝死患者中, 大多无明显的原因, 已经发现的可能有:长时间的电脑与娱乐、过劳、吸烟、喝酒等有关, 这与青壮年的学习、工作压大, 生活不规律, 缺少睡眠有关。男性的发病率高于女性, 除了女性有雌激素对血管的内在保护作用外, 也与男性在生活中的压力更大, 责任更重有关。

3.1.2 猝死的时间

猝死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但秋冬季多见;发病时间高峰在上午4~8时, 午后也有一个次高峰。有36例 (46.2%) 的猝死患者发病时没有目击者, 不能确定猝死的具体时间, 以晨间发现为多。

3.1.3 猝死的病理

我们通过对复苏成功患者的检查和尸体解剖等发现, 心血管病变仍然占多数, 有心肌炎、肺栓塞、心肌肥大及主动脉夹层等, 也有脑干等栓塞。心脏性猝死是猝死的主要原因。与猝死有关的常见心脏疾病有冠心病、冠状动脉畸形、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肥厚性心肌病、心肌炎等[3]。冠心病、肥厚性病及心肌炎等疾病发生于相对危险性较低的青壮年, 他们既往体健, 症状不明显或是轻微, 不引起重视;他们起病急骤, 家人等目击者往往措手不及, 痛失抢救的有利时机。

3.1.4 抢救的时机

我们在分析中发现, 青壮年猝死患者, 复苏成功与有效率往往高于老年患者。这是因为青壮年患者, 其他基础疾病少, 除外脏器疾病外, 其他脏器功能相对较好, 因此复苏疗效好。复苏成功的患者中, 有5例发生于院内, 有医务人员作为第一目击人就在1~3min内进行心脏按压等。发生在院外的成功与有效的患者, 也因为急救人员在第一时间到达了现场, 另有2例有效的复苏患者由家人进行不规范的CPR。基本上能在5~10min内得到CPR, 患者就有为下一步的高级复苏的可能;超过10min甚至于更长的时间才得到复苏的患者, 丧失了得到生存的有利时机, 由此可以看出第一目击者在第一时间实施复苏的重要性。

3.2 预防与措施

虽然猝死难以预测, 抢救成功率低, 但我们可以进行干预, 特别是早期的干预, 能减少猝死的发生, 提高复苏成功率。

3.2.1 尽可能避免诱发因素

情绪激动能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儿茶酚胺分泌增加、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心率加快, 心肌耗氧量增加。因此要求患者生活有规律, 保持乐观平和的心态, 避免情绪过分激动与紧张, 保证足够的睡眠, 养成良好的学习与生活习惯, 避免过度劳累, 不沉溺于电脑与赌博等。

3.2.2 积极防治高危因素

诱发心脏疾病的高危因素中, 吸烟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戒烟, 少喝酒;同时适当运动, 平衡膳食结构, 降低胆固醇, 有效控制血压;感冒或是身体出现不适时及早就医, 定期进行常规体检。

3.2.3 普及全民急救意识

猝死患者中复苏的有效与成功的因素中, 占主要地位是时间, 因此要普及现场心肺复苏的知识与技能, 倡导第一目击者的急救, 尤其是特殊人群中给予必要的急救培训, 比如在中学、高校、娱乐专场所, 普及全民急救的意识, 提高我国猝死患者抢救成功率。

参考文献

[1]陆再英, 钟南山.内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院社, 2008:229-236.

[2]张军根, 宋因力.512例猝死院前急救及效果分析[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04, 13 (11) :785-786.

青壮年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 篇4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89例,男82例,女7例。年龄20~46岁,平均37岁。左侧47例,右侧42例。开放性骨折17例,闭合性骨折72例。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62例,坠落伤21例,意外跌伤9例。按Schatzker分类法:Ⅰ型5例,Ⅱ型9例,Ⅲ型21例,Ⅳ型17例,V型27例,VI型10例。合并内侧副韧带断裂10例,外侧副韧带断裂4例,前交叉韧带(ACL)损伤21例,半月板损伤17例,腓总神经损伤4例。

1.2 手术方法

根据骨折的具体情况和合并韧带的损伤情况选择切口,Ⅰ、Ⅱ、Ⅲ型膝前外侧切口,T或L形或高尔夫钢板固定,Ⅳ型选择膝前内侧切口,T或L形钢板固定,Ⅴ型、Ⅵ型选择膝前外侧切口加膝内后侧切口或膝内外侧联合切口,双钢板及螺钉联合固定。合并有内外侧副韧带损伤的加用相应切口。切口显露后明确主骨折块位置、纵向塌陷与横向压缩部位及骨折线走向,确定骨折复位的参照平面,探查膝关节有无半月板、交叉韧带损伤。骨折复位固定后,重建交叉韧带、修复半月板损伤,再检查膝关节的稳定性,以确定有无侧副韧带损伤,对损伤者进行修复。本组采用T型、L型或高尔夫棒形支撑钢板固定89例,其中复合固定33例.复合固定者使用高尔夫棒形支撑钢板加松质骨螺钉7例,高尔夫棒形支撑钢板加T板9例,高尔夫棒形支撑钢板加L板9例,高尔夫棒形支撑钢板加T板8例。骨折塌陷部位复位后的骨缺损均予以植骨,包括髂骨植骨59例,同种异体骨植骨25例.ACL断裂21例,均为胫骨附着点撕脱骨折,用钢丝经骨隧道固定于胫骨结节内侧。半月板损伤21例,18例行修补术,3例行切除术。19例内侧副韧带损伤,7例外侧副韧带损伤行钢丝或螺钉固定或修补缝合。

2 结果

本组89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15个月,平均13.6个月。按Rasmussen评分标准:优48例53.9%,良28例31.5%,可10例11.2%,差3例3.4%,优良率85.4%.

3 讨论

3.1 骨折的复位、力线恢复

胫骨平台骨折破坏了关节面的平整、膝关节力线和膝关节的稳定性,如何恢复关节面的平整、膝关节力线和稳定性,进而恢复膝关节的功能,是骨科医生努力的方向。胫骨平台骨折治疗的目的是恢复关节面的平整和膝关节的稳定性及下肢的正常力线,尽可能获得正常无痛的关节活动并减少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影响其预后的主要因素有:1膝关节力线是否恢复;2关节面是否恢复平整;3能否进行早期功能锻炼;4软组织损伤的程度。Brown和Anderson[1]等研究表明:关节面塌陷≥3 mm时关节接触压力明显增加,<1.5 mm时压力无明显变化。而Pauwel[2]等证实:单位面积的压应力增加是导致关节软骨变性的重要原因,最终导致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实验表明[3],膝关节内、外翻对胫-股关节的应力分布有显著影响,可以诱发胫-股关节退变性关节病的发生。所以,膝关节力线的偏移(即膝关节出现内翻或外翻畸形时)和关节面的不平整超过一定限度都会造成关节面局部压应力呈几何级数的增加,加速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所以我们在治疗中强调尽可能解剖复位,不能解剖复位者在恢复关节面平整后必须恢复正常力线,对非关节面骨折块则不再追求解剖复位。如果力线得不到恢复,一侧平台的压应力会成倍增加,很快会造成创伤性关节炎。

3.2 骨折的固定和植骨

Lachiewic ZP等[4]认为胫骨平台骨折的关节面达到解剖复位、坚强的内固定和塌陷骨折复位后的植骨是胫骨平台骨折复位满意的三要素。青壮年骨骼的骨质密度好,强度高,能为行坚强内固定提供良好的基础。我们主张对胫骨平台骨折行坚强内固定,以达到早期功能锻炼,早期恢复关节活动度的目的.关节软骨的营养主要来源于关节液,其营养成分可通过滑液弥散到关节软骨。关节活动有利于加速关节滑液的吸收和循环,有利于营养物质扩散到软骨的最深层,同时机械压应力可促进原始细胞向软骨细胞转化,有利于肉芽转变为透明软骨。因此,胫骨平台骨折,若早期能恢复关节面平整及膝关节正常力线,骨折块牢固的固定,术后能行早期膝关节功能活动,如利用CPM持续被动活动器做膝关节屈伸功能锻炼,对于减轻术后膝关节粘连僵硬,扩大膝关节活动范围均有很好作用。本组病例均使用钢板内固定,包括Ⅰ型骨折,与单纯使用拉力螺钉相比使用钢板能提供更好的支撑力,能更好地预防在早期功能锻炼过程中出现骨折块的塌陷。对Ⅴ型Ⅵ型骨折,只要软组织条件允许,均使用双钢板固定。对骨折复位后存在的骨缺损,必须植骨填充,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用自体髂骨或同种异体骨均可,强调植骨必须足量并毫紧,既可提供早期的稳定性,又可预防负重后因骨量不足而造成关节面塌陷。

3.3 膝关节其它稳定结构损伤的处理

膝关节的稳定由骨骼结构、半月板、韧带及有关肌肉共同维持。胫骨平台骨折常合并半月板和韧带损伤,对它们的正确处理和骨折的处理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术前常规行MRI检查,可更准确评估半月板和韧带的损伤情况。术中仔细探查半月板和韧带情况,对于能修复的半月板损伤尽量修复,损伤严重者才行半月板摘除。本组病例中前后交叉韧带的损伤均为胫骨附着部骨折,我们给予一期修复钢丝固定.侧副韧带的损伤如为体部断裂则行紧缩缝合修补,如为附着部损伤则行钢丝或螺钉固定.

3.4 软组织损伤的处理

青壮年胫骨平台骨折多为高能量损伤,常合并较为严重的软组织损伤,软组织损伤的程度直接决定手术时机的选择,我们根据术前软组织损伤程度,遵循分期治疗原则制定治疗方案。我们对所有病例均行术前牵引,恢复和维持肢体长度及力线,利于术中复位。对于组织损伤不太严重的我们一般选择在受伤后约一周手术,此时创伤水肿已基本消退,软组织较松软,而原始骨痂尚未形成,骨折的复位和软组织封闭都比较容易。对于局部肿胀明显,出现张力性水泡的,在牵引的同时给予静滴消肿药物,水泡穿刺抽水,待水泡愈合,肿胀基本消退后手术,这个过程一般为10~21d。对开放性骨折行急诊清创,骨折适当手法复位解除骨折块对软组织的压迫,牵引维持肢体长度和力线,伤口视具体情况一期或二期闭合,伤口愈合皮肤条件良好后手术。对合并骨筋膜间室综合征的行切开减压,经二期修复创面后手术。

参考文献

[1]Pauwels,F.Neue Richtlinien fuer die operative Behandlung der Coxarthrose[J].Verh Dtsch Orthop Ges,1936,48:332-336.

[2]Brown,TD,Anderson,DD,Nepola,JV.Contact stress aberrations:improve reduction of simple tibialplateau fracture [J].J Orthop Res,1998,6:851-862.

[3]郑明,林凤飞,肖莉莉,等.膝内、外翻畸形对膝关节影响的三维有限元计算分析[J].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4,19(3):174—176.

青壮年股骨颈骨折的治疗分析 篇5

关键词:股骨颈骨折,股方肌,肌骨瓣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58例, 男性37例, 女性21例, 年龄18~45岁, 平均34岁, 单侧57例, 双侧1例;骨折类型:头下型13例, 经颈型29例, 基底型9例, 头颈型7例;新鲜骨折54例, 受伤至手术时间最短5d, 陈旧性骨折4例, 其中1例长达86d。

1.2 手术方法

患者侧俯卧位, 患侧在上, 取后侧Kochors切口, 将患肢内旋, 确认股方肌后完整分离, 于其止点股骨转子间嵴处凿下4cm×2cm×1cm骨块, 以温盐水纱布包裹保护, 切开关节囊显露股骨颈, 复位后以3枚空心钉固定 (早期应用加压螺丝钉) , 此时并不加压。于股骨颈后方凿出4cm×2cm×1cm骨块大小骨槽, 将骨块嵌入后, 再加压固定, 此时嵌入的骨块牢固, 股骨颈后方的骨缺损可取大转子松质骨植入, 以利骨折愈合。

1.3 结果

随访3~8年, 优良:关节屈伸正常, 无跛行及疼痛50例;一般:关节活动范围0°~90°, 轻度跛行负重时不适6例;较差:关节活动范围0°~60°, 半强直状态1例;失败1例。

2 讨论

2.1 股方肌解剖

股方肌起始于坐骨结节, 肌束横行向外止于股骨转子间嵴, 血供为旋股内侧动脉供应, 血运充足, 因此, 旋转后血运不致受阻。

2.2 骨折后股骨头坏死和塌陷问题

股骨颈骨折后, 产生不同程度的股骨头缺血, Barnes和GardenvⅢ、Ⅳ型的股骨颈骨折晚期坏死塌陷者可达27%, 而且女多于男[2]。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者, 晚期未必坏死。股骨颈骨折时位于外上头颈交界处的外上骨骺动脉常遭受损伤, 导致外上方负重区的头部发生缺血坏死塌陷。虽然骨折后股骨头外上方部位的缺血区也可得到不同程度的侧支代偿, 但是血运和骨质的完全修复在此区域是最迟的。早期的解剖复位和内固定也能保护残留的血管对股骨头的血供。由于股骨颈骨折后的血管损伤和股骨头内骨质的缺血坏死能减低间充质细胞的活动性, 以及在日常生活中反复造成股骨头内细微骨折与修复二者间的平衡紊乱, 必然影响股骨头内缺血区的恢复, 并延长其修复时间。Fros提出这种看法, 可以说明缺血区坏死与晚期3~17年以后头部塌陷的关系, 也能解释同位素观察早期血运良好, 而晚期仍发展为坏死塌陷结果的原因。在股骨头修复过程中, 早期的新骨是一种未成熟的骨组织, 机械强度较差。修复能力越强塌陷率越高而且快, 缺血坏死和塌陷实际上是骨折后股骨头骨质变化的2种形式。

2.3 股方肌骨瓣植入的治疗作用

股骨颈骨折后, 头部缺血坏死常发生在1~3年内, 同时骨不连发生率较高, 文献中曾报道过许多办法:如早期手术加压固定、内固定加腓骨条植入、血管束植入、松质骨充填加内固定、游离旋髂深血管的髂骨瓣植入加内固定等, 均有效果。我们应用股方肌骨瓣植入、空心钉加压固定, 经多年随访, 效果满意。同时, 对一些陈旧骨折不愈合甚至股骨头已有轻度坏死者愈合率高, 股骨头坏死也有一定好转。

2.4 手术注意事项

术中必须明确分离, 勿将上下孑孓肌误认为股方肌。凿下的骨瓣要足够大, 且血运良好, 有滴血现象。本组失败的1例, 因只单纯凿下骨皮质, 术中即无血运, 结果造成骨不连, 二期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凿下的骨瓣与设计的骨槽应大小适合, 在嵌入之后再加压固定, 可避免另以内固定物固定骨瓣而影响血运。

2.5 与其他手术对比

股方肌骨瓣因有良好的血运, 较单纯植骨或单纯固定的愈合率明显提高。因此骨瓣为肌骨瓣, 游离后可抗一定的牵张力, 而带血管蒂的髂骨瓣游离后, 绝对不能牵拉, 以免造成血管内膜损伤, 导致血栓形成致骨瓣无血运, 同时, 游离股方肌肌骨瓣只需普通手术器械即可, 操作方便, 手术时间明显缩短。

2.6 术后处理

术后患者平卧, 患肢穿矫正鞋于功能位, 3d后锻炼四头肌, 1个月内避免屈髋, 防止骨瓣脱出, 2个月左右摄X线片, 显示有骨痂生长即可离床扶拐活动, 3个月后可逐渐负重, 1年后可取内固定物。

2.7 关于负重的问题

青壮年脑卒中64例危险因素分析 篇6

关键词:脑卒中,青壮年,危险因素

脑卒中 (Stroke) 是脑中风的学名, 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其是指在脑血管疾病的患者, 因各种诱发因素引起脑内动脉狭窄、闭塞或破裂, 而造成急性脑血液循环障碍, 临床上表现为一过性或永久性脑功能障碍的症状和体征, 是全世界导致死亡的主要因素。青年性缺血性脑卒中估计占所有缺血性脑卒中的5%~13%[1,2]。青年脑卒中病因复杂, 目前已知及可能病因和危险因素有近100种, 最常见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和心源性栓塞。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及酗酒是动脉粥样硬化公认的危险因素。加强宣教, 重视青年人血压、血脂、血糖的检测和控制, 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 培养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 戒烟、戒酒是降低青年脑卒中发生的重要措施。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选择海宁市第二人民医院近年来收治的64例青壮年脑卒中患者, 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以探讨青壮年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并为预防青壮年脑卒中提供可靠的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海宁市第二人民医院于2009年7月至2012年4月收治的64例脑卒中患者, 其中男45例, 女19例, 年龄16~45岁, 平均年龄 (41.3±6.7) 岁。每个患者的病史及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都有详细记录。

1.2 方法

所有患者在发病一周内均行胸部X线、心电图、颈动脉彩超、超声心动图及相关检验, 包括血常规、尿常规、空腹血糖、血脂、凝血、生化、血浆同型半胱氨酸 (Hcy)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梅毒螺旋体抗体、抗核抗体、抗链球菌溶血素“O”试验、抗心磷脂抗体等检查。并通过头颅影像学 (C T或M R I) 进行定义梗死的面积, 并排除脑出血。

1.3 统计方法

所收集资料于Excel表格中整理汇总, 分成男女两组, 以SPSS 17.0软件进行组间统计比较。年龄分布资料为等级计数数据, 行秩和检验。

2 结果

2.1 患者的年龄与性别的关联性

男性组和女性组比较:其年龄趋势构成, 秩和检验和卡方检验均显示两组间的年龄等级趋势及分布关联无显著性意义 (Uc=0.32, P=0.752;χ2=1.35, P=0.854) , 提示青壮年脑卒中发病情况与其性别-年龄分布无明显关联。数据显示:无论男性还是女性, 都是20~39岁年龄段发病率最高。

注:男性组vs女性组:年龄趋势比较;P=0.752;行列相关:P=0.102

2.2 危险因素与病因

49例 (76.6%) 为前循环梗死, 10例 (15.6%) 为后循环梗死, 5例 (7.8%) 为短暂性脑缺血患者。只有37例 (57.8%) 在出现症状的第一天在医院就诊, 如表2总结的危险因素分析, 高脂血症是最常见的危险因素。肥胖、吸酒、酗酒等不良生活习惯也是青壮年脑卒中的常见高危因素。本组患者危险因素分布见表2。

3 讨论

本研究青壮年脑卒中患者中男性比例为70.3%, 高于西方国家的报道 (44%~59%) , 与台湾地区 (71%) 和韩国 (75%) 有关研究比例相似[1,3]。本研究中四个重要的危险因素是高脂血症、肥胖、吸烟和高血压病。免疫系统疾病、口服避孕药、妊娠也是影响女性青壮年脑卒中因素, 口服避孕药中雌激素会影响糖、脂肪代谢, 继而导致血脂升高, 使血中多种凝血因子升高, 导致血液高凝状态, 引起脑卒中。妊娠其机制为血管痉挛和血液高凝状态的存在, 导致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

青年脑卒中的诊断随着实验室、影像学检查水平的提高而提高。近来研究发现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增加心血管和脑血管卒中的风险, Tan等发现同型半胱氨酸是一个在亚洲青年缺血性中风的独立的危险因素[4]。在我们的研究队列中, 14.0%的患者有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青壮年脑卒中的另一重要原因是心脏疾病, 风湿性心脏病伴房颤仍为其中最常见的原因。本组有15例患者因风湿性心脏病, 6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及3例心律失常患者, 最终因心源性栓子形成、脱落继而引发脑卒中。

青壮年缺血性脑卒中近年在我国并不少见,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高强度的工作及生活压力, 一部分年轻人养成了不良的生活习惯, 如高脂饮食、吸酒、酗酒等。继而出现肥胖、糖尿病、高脂血症, 血管内皮组织受到损伤, 正常功能发生障碍, 脂质沉积内皮造成动脉粥样硬化, 最终导致脑血管疾病的发生[5]。因此, 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青壮年脑卒中的预防。

参考文献

[1]Lee TH, Hsu WC, Chen CJ, et al.Etiologic study of young ischemic stroke in Taiwan[J].Stroke, 2002, 33:1950-1955.

[2]Dharmasaroja P.Baseline characteristics of patients with acute ischemic stroke in a suburban area of Thailand[J].J Stroke Cerebrovasc Dis, 2008, 17:82-85.

[3]Kwon SU, Kim JS, Lee JH, et al.Ischemic stroke in Korean young adults[J].Acta Neurol Scand, 2000, 101:19-24.

[4]Tan NC, Venketasubramanian N, Saw SM, et al.Hyperhomocyst (e) inemia and risk of ischemic stroke among young Asian adults[J].Stroke, 2002, 33:1956-1962.

心可舒片治疗青壮年心脏神经官能症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5年11月—2007年3月住院治疗的心脏神经官能症病人60例, 其中男15例, 女45例, 年龄 (18~38) 岁, 平均26岁;发病时间0.5年~5.0年, 平均2.8年。其中心悸症状50例, 心前区不适39例, 气短42例, 过度换气的26例。将60例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 每组3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条件

①临床表现为心悸、心前区不适、气短、过度换气的心血管症状的青壮年, 其症状发生与精神因素 (紧张、受惊、情绪激动等) 有关。②经心肌酶学、肌钙蛋白、红细胞沉降率、促甲状腺释放激素 (sTSH) 、24 h动态心电图 (Holter) 、心脏彩超检查正常, 初步排除有病毒性心肌炎、先天性心脏病、风湿性心瓣膜病等器质性心脏病存在 (冠状动脉造影不作为常规检查) ;24 h动态心电图提示日平均心率 (86~110) /min。③24 h动态心电图提示有频发室性或室上性心动过速及其他心律失常的排除在外。

1.3 方法

对照组予谷维素 (20~30) mg, 每日3次, 氨酰心安12.5 mg, 每日2次, 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的基础上加服心可舒片 (山东沃华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批号:KC9292) 1.2 g, 每日3次。两组病人均进行有关解释, 以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缓解紧张情绪, 消除发病的心理因素, 伴有失眠的还加用舒乐安定 (1~2) mg, 每晚1次, 而且治疗期间不服用其他影响心率药物。

1.4 疗效评定标准

以心悸、心前区不适、气短、过度换气的缓解作为指标进行统计, 其中经过治疗上述症状完全消失大于2周以上的为显效;有关自觉症状较同时间内发作频次减少或发作持续时间有所缩短的为有效;症状与同期无明显改善的为无效。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χ2检验。

2 结 果

2.1 两组心悸疗效比较

治疗组心悸25例, 显效21例 (84%) , 有效4例 (16%) , 无效0例;对照组心悸25例, 显效10例 (40%) , 有效14例 (56%) , 无效1例 (4%) , 两组比较其显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心前区不适疗效比较

治疗组心前区不适20例, 显效17例 (85%) , 有效2例 (10%) , 无效1例 (5%) 。对照组心前区不适19例, 显效9例 (45%) , 有效11例 (55%) , 无效0例。两组比较其显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3 气短疗效比较

治疗组气短25例, 显效6例, 有效19例, 无效0例。对照组气短16例, 显效5例, 有效10例, 无效1例。两组比较其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4 过度换气疗效比较

治疗组过度换气13例, 显效5例, 有效8例, 无效0例。对照组过度换气13例, 显效5例, 有效7例, 无效1例。两组比较其显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 论

心可舒片主要由丹参、三七、葛根、木香、山楂等组成, 其中丹参为君药, 葛根、三七为臣, 木香为佐, 山楂为使, 共奏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之效。用于气滞血瘀型冠心病引起的胸中憋闷、心绞痛、高血压、头晕、头痛、颈项疼痛以及高血脂、胸闷、心律失常等。现代医学表明心可舒片可活血化瘀, 改善微循环, 扩张冠状动脉灌注和心肌供血, 减轻心肌缺血损伤和减少缺血的范围[2], 尚有抗β-受体效应, 随着剂量增加可呈现房室传导延缓及传导阻滞作用[3], 心可舒片对窦性心动过速具有一定的降低心率作用, 可以用于治疗非器质性心脏病窦性心动过速, 安全、无副反应[4]。

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 生活节奏加快, 各种社会压力加大, 各种神经官能症越来越成为临床的常见病。外环境刺激或内环境失衡可造成中枢神经功能失调, 进而影响自主神经功能, 促使心脏血管功能出现异常[1]。最主要特征为表现为主观感受的心血管症状与神经系统失调表现并存。心血管症状多而易变, 最常见的症状为心悸、心前区疼痛、气短或过度换气[1]。

虽然本研究比较的指标是主观性很强的自觉症状的缓解情况 (对于此病仅能如此) , 在评估其疗效时可能还会加入观察者的某些主观性, 但是其分析结果与临床预后相符合, 其疗效差异具有一定的可比性和科学性。本研究结果表明:心可舒片在缓解青壮年心脏神经官能症病人普遍存在的心悸、心前区不适、气短症状方面均优于对照组, 但在缓解过度换气症状上无明显的优势。

与其他神经官能症相似, 精神因素在心脏神经官能症的发病上起重要作用, 如焦虑、情绪激动或精神创伤均为常见的病因, 其中心理暗示作用尤为突出[1]。因此不排除心可舒片本身的药名对于此类易受心理暗示的病人所产生的心理暗示作用。此外, 其改善有关症状的疗效还与心可舒片本身固有的抗心律失常作用及其活血化瘀、行气止痛、扩张冠状动脉间接起到对心肌营养支持的作用有关。

临床上器质性心脏病和身体其他部位的器质性疾病也可引发神经系统紊乱和心血管症状, 早期的器质性疾病甚至无法找到客观的临床依据, 易与心脏神经官能症混淆, 为避免临床上的误诊对病人造成不必要的精神伤害和经济损失, 建议若条件许可且在病人 (或病人家属) 知情同意的情况下应尽可能地完善有关检查以排除器质性病变存在, 必要时可采取观察性治疗和长期随访的方式对其进行追踪。当然, 对于排除了器质性心脏病的心脏神经官能症病人, 药物治疗的同时或治疗无效的情况下, 尚可以邀请心理治疗专科医师介入, 参与诊治。

参考文献

[1]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第1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1588.

[2]魏文康.心可舒片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观察[J].中医药学刊, 2005, 9:182-184.

[3]陈奇, 姜延良, 杨拾宁, 等.中成药名药理与临床[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8:704.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青壮年患者】相关文章:

青壮年教育范文05-21

青壮年农民工04-13

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07-19

上一篇:翻译实践基地下一篇:羽绒制品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