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频广播发射技术问题

2024-08-04

调频广播发射技术问题(精选十篇)

调频广播发射技术问题 篇1

1 调频广播与发射技术简介

1.1 调频广播的定义

调频广播通过调频广播机调节频率传播声音信息。具体来说, 调频广播系统通过调频广播机, 将音频信号和高频载波转化为调频波, 控制高频载波的频率随着音频信号的变化而变化, 在放大、激励、功放和一系列的阻抗匹配所产生的高频信号, 将信号输送到接收装置上。

1.2 调频广播发射技术

目前,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调频广播发射技术进一步得到了应用, 调频广播发射技术主要包括全固态发射技术、调频立体声广播压缩技术等, 其中全固态发射技术是目前较为成熟的技术, 此技术运用激励器能有效切断报警信号的功放前级, 使信号具有较强的抗杂波干扰性;调频立体声广播压缩技术加入了专门负责加载新型低噪声的立体声压缩信道, 此技术与以往的立体声调频广播复合信号相比, 其具有不占用频谱位置以及不影响调制能力的优点。

2 调频广播发射技术问题与处理建议

2.1 调频广播发射天线的效率与场型设置

调频发射机由天线发射传送信号, 因而天线的选择和安装尤为重要。具体来说, 天线在调频广播发射技术中, 发挥着将高频电流能量转化为空间电磁波能量以及将电磁波能量发射到特定区域的作用。发射天线的覆盖效果受天线的场型布置、极化方向等因素影响。例如, 新疆某短波调频广播发射台因位于目标覆盖区域的高山上, 在实际运行的过程中, 远没有达到理想的信号覆盖效果。其信号收测存在多个盲区, 经过详细的测量检查发现, 该调频广播发射系统的天线存在问题。一是天线的发射效率方面, 该发射台采用的是四层四面双偶极板水平极化天线, 为了有效保障阻抗匹配, 在每副双偶极板水平极化天线的斜撑上, 将两个短路卡在不同位置上, 因部分距离较远, 所以部分效率无效。另外, 天线系统的结构较为复杂且占用面积较大, 降低了天线系统的效率;二是场型布置方面, 位于高山上的发射台垂直方向的波束相对较窄, 波束达不到全目标区域覆盖。同时, 在设计安装时没有综合考虑天线的形状布置问题, 使波束下倾不够, 影响了部分目标区域的信号强度。

处理此问题的策略是改造现有的天线系统, 改造天线系统过程中, 要充分结合当地的地形条件, 可以采用四层单偶极垂直极化天线并将其安装在铁塔的顶部桅杆上, 在水平方向上近似圆形并有方向性, 有效提升信号覆盖效果。同时, 还可以在垂直方向上叠加两个或多个振子, 降低垂直波瓣的宽度, 进而提高天线的功能。

2.2 噪声问题

调频广播发射时, 听众在收听时, 有时会听到“兹兹”的声音, 在汽车收音机上表现得尤为明显。究其原因:一方面, 弱信号经过中频滤波器的边缘衰减转变为了噪声;另一方面, 汽车收音机上窄带中频滤波器对噪声的限制及邻近频道的干扰较弱, 调制信号在预加重后会加大瞬间值, 使调频载波出现大幅度的频偏, 瞬间频率不在中频滤波器的带内, 从而增加了衰减载波的可能性, 造成收音机无法接收到稳定的电台, 产生噪声问题。

处理此问题时, 我们可以限制预加重后的调制信号幅度, 控制其瞬间频率在中频滤波器带内。例如, 将频率控制在35k Hz以下, 最大频偏控制在发射中心频率的100k Hz以内, 虽然此方法会降低部分声音的质量, 但这样既可以解决噪声问题, 还可以避免声音失真问题。这主要是由于噪声的尖峰信号有一个丰富的高频分量, 预加重放大的尖峰信号会将声音失真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

3 结语

综上所述, 调频广播发射技术还存在发射机功率的选择、发射天线的选择和极化、噪声等问题, 需要积极探索优化策略, 拓宽调频广播覆盖范围, 并确保覆盖范围内, 能为人们提供高质量的调频广播。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 为满足了人们日益高要求的生活质量, 调频广播这种无线广播方式已逐渐取代传统的有线传播。调频广播发射技术为调频广播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但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 调频广播发射技术还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本文探讨了调频广播发射技术问题与处理建议, 以供行业人员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调频广播,发射技术,问题,处理,建议

参考文献

[1]徐文波.基于FPGA的数模同播调频广播发射机设计与实现[D].桂林: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2012.

[2]赵洪立.基于调频广播的无源雷达系统中微弱目标检测技术的研究[D].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06.

广播发射设备的接地技术 篇2

一般接地线主要是以发射机中RF、IF为共同参考点,其中RF指的是射频,IF指的是中频,这两个部分是电路中的重要内容,以此,能够建立起一整套保障发射的接地系统,实现设备稳定运行。

接地技术的应用虽然较为普遍,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有较强的技术性要求,主要表现如下:发射设备在进行接地保护时,一定要充分实现良好接地状态,这是实现保护的根本要求;再进一步确认保护接地电阻和工作接地电阻值的关系,基本维持在4Ω以下,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是以防雷为目的的保护地接,那么电阻值一定要低于5Ω以下,否则安全性受到影响。

广播电视发射台接地问题探讨 篇3

【关键词】广播电视发射台;保护接地;机房;设计;方案

1.广播电视发射台机房接地系统的分类及其作用

广播电视台发射接地系统不但保护电视台的机房通信设备的通信质量和机房电源系统安全运行。同时能保护电视台工作人员免遭静电损害与电击伤害。广播电视发射台机房接地系统按其作用大致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1.1直流工作接地

直流工作接地也成称逻辑接地或者信号接地,广播电视发射台机房的直流工作接地是播出系统中所有逻辑电路中公共参考零电位。广播电视设施涉及到的逻辑电路通常电平较低,信号的幅度也很小,因此,地电位差或者外界磁场对其干扰影响较大,装设符合技术要求的直流工作接地,能够有效消除地电位差和磁场对播出系统的影响。在广播电视台机房中常用的直流工作接地有:串联法、汇集法、网格法三种。

1.2交流工作接地

就是将电力系统中的某一点,直接或经特殊设备与大地作金属连接。广播电视机房绝大部分的设备运行都是依靠交流电,这些设备在正常运行中必须交流工作接地,交流工作接地一般运用中性点接入大地和中性线重复接入大地。

1.3安全保护接地

安全保护接地的作用是预防电气绝缘在损坏时,设备的外壳带电而威胁人身安全。广播电视设施的安全保护接地装置能够有效消除各类电磁辐射对电视或广播信号造成的干扰。安全保护接地有接地方式与接零方式两种,广播电视台的供电系统,基本上采用具有中性线接地的三相四线供电的系统供电,其安全保护接地要采用接零方式,就是将设备的金属外壳通过导体接至零线,而不能将设备直接接地。设备接地应该从地网中引出接地母线后,再通过导线引至各个机器外壳上。

1.4屏蔽接地和防静电接地

屏蔽接地就是为了防止电磁干扰,在屏蔽体与地或干扰源的金属壳体之间所做的永久良好的电气连接。防静电接地就是对带静电物体或有可能产生静电的物体(非绝缘体)通过导静电体与大地构成电气回路的接地。在广播电视台机房安装屏蔽接地和防静电接地能对空间传播的雷电电磁干扰起到良好的防护作用。

1.5防雷接地

防雷接地也成为过压保护接地,就是为使雷电浪涌电流泄入大地,避免建筑物以及运行设备遭直击雷或感应雷等浪涌过电压、过电流的危害。防雷接地装置都应该与广播电视台所有网络等不带电金属部分、金属护套、避雷器以及一切水、气管道等做金属性连接。

2.新建广播电视台发射塔机房接地系统方案设计

2.1广播电视台发射塔机房接地系统设计目标

在广播电视发射台的机房内工程中,安全保护接地装置、防雷接地装置与弱电系统所用的接地极是与建筑物共用的,材料是基础钢筋。其目标是在一年年内工频接地电阻要求小于1欧姆,广播电视铁塔的防雷保护接地电阻不大于4欧姆。

2.2广播电视台发射台机房接地系统接地体基本要求

广播电视台发射塔机房接地极一般把楼体的基础当作接地体,楼体基础底板上下两层主筋没入建筑物外圈焊接成环形,同时把主轴线上的基础梁及结构地板上下两层主筋相互焊接成网,这样就构成了做接地体。如果接地电阻值小于或者等于1Ω,实测时没有满足相关技术需要,就必须架设人工接地体来满足需要。同时满足下列要求:一是任何环节的接地体引下线与楼体基础接地网焊接牢固可靠;二是广播电视台的机房内综合布线系统在如电缆屏蔽层组成接地网的设计时,每一段段的屏蔽层都应该保持连同同时接地;三是广播电视台的整个楼体采用等电位联结方案设计,即整个楼内所有导电部分都与总等电位联结线相互连接,譬如保护干线、接地干线以及进出楼体的管道金属件等导电元件。总等电位联结主母线通常是40x4mm镀锌扁钢沿墙内或地面内暗敷而成。

2.3广播电视发射台防雷设计方案

无论广播电视发射台设有发射天线或天线塔,一般铁塔和天线位置是台站地面建筑的最高点。天线塔本身既可成为防雷的避雷塔,也可能变成“引雷器”或产生感应雷的导体,因此,广播电视发射台的防雷设计要求非常重要。广播电视台楼体防雷装置接地极可以采用桩基础底部钢筋网作为接地极,接地极与楼体基础地梁内主筋必须要进行钢筋焊接,同时,要利用楼体的地梁主筋连接引下线。防雷装置每个环节的接点在焊接时,不得出现虚焊、漏焊现象,确保牢固可靠,同时在焊接处要刷上防锈漆防锈,一些部件要镀锌。对于进出楼体的金属管道,在其进出处要与接地装置连接,一般是通过总等电位联结端子箱实现。值得注意的是,防雷引下线只能单独直接入地,不能有其防止楼体遭雷击时损坏其他设备。

广播电视台铁塔防雷接地是使用铁塔自身独立基础做接地体,铁塔接地是网形状,即四个塔基使用降阻剂,距塔基半米米处用热镀锌扁钢闭和环行连接,在地平面以下半米处,把四个钢管以闭合回路方式焊接。密度可根据地形、防雷等级、天线塔种类来设计,一般台站要≤10欧。条件允许的台站可安装AR限流避雷针来降低雷击产生的二次效应。铁塔接地电阻要求是不大于4Ω。

2.4广播电视发射台机房等电位连接设计

在广播电视发射台的机房防静电地板下,沿着地面要铺设符合技术要求的铜排,从而形成闭合环接地汇流母排。机房内所有的配电箱金属外壳、电源地、避雷器地、机柜外壳以及金属屏蔽线等穿过各防雷区交界的金属部件和系统都要进行等电位接地,此外,防静电地板下的隔离架也要等电位接地。

3.广播电视工程中接地装设注意事项

在广播电视系统安装调试时,一定要注意系统信号接地和其他接地的连接次序,避免对系统处理信号带来一些麻烦,安全接通常要求的接地电阻比小,而信号接地所要求的接地电阻较大。当前,数字技术在我国逐步推广,一部分数字设备接地要求较高,有独立的模拟接地与数字接地,这就要求在设计时要分别接地后再汇聚接地,同时,靠近公共接地母线处进行接地效果最佳。同时日常的维护中,要不定期的对接地装置进行检查、测量接地电阻,保障其可靠性。

4.如何检修接地系统

(1)按照测量接地电阻的标准,用接地电阻测量仪进行测试。测试钱应将机房发射机即可和底线连接引线断开,以免测量仪产生高压损坏设备。如果发现接地先祖增大,应及时检修恢复。以免造成事故。

(2)也可在平时利用万用表定期测量底线和中性线之间的交流电压,此数值应小于2伏。可认为底线正常。

(3)再有单机片控制发射机的系统,若发现有错误动作的现象,应及时对接地系统做必要的检查。

以上不难看出,交流地、安全保护地和避雷地是发射系统中最基本的地线。如果机房设在发射天线塔下,发射塔的避雷系统跋扈角可确保机房免遭雷击,则机房可不单设防雷保护地。但是,对于交流地和安全保护地,设备若采用保护接地的方法,必须这两种地都具备,若发射机采用保护接零的方式,可以只做一个地线,但是必须是交流地。如果可能的话,建议最好还是交流地、安全保护地分别做。则使用效果会更好些。

总之,广播电视发射台必须有良好的接地系统,来保障保证发射系统安全稳定运行,保护设备以及工作人员人身的安全。

【参考文献】

广播电视发射技术维护问题研究 篇4

广播电视的发射技术主要是通过天线技术来发射信号, 而天线的质量问题直接影响着广播电视节目的接收状况, 因此, 广播电视发射的技术维护人员在维护发射设备时应从整体开会进行维护, 对设备中的各个组成零件进行仔细检查, 尤其是在发射设备中常出现故障的区域进行严格考量, 避免出现故障现象, 对此, 本文针对广播电视发射技术维护中常见问题进行研究, 并提出相关有效对策。

1 广播电视发射技术维护常见问题研究

广播电视的发射技术是广播电视节目中信号接收的重要来源, 其发射技术主要是通过天线的信号传输而到达每户每家, 信号的传输与发射设备和天线质量有着密切的关联, 因此, 广播电视发射技术的维护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根据我国目前的广播电视发射技术维护状况来看, 在广播电视发射技术维护上还存在着较多问题[1]。

1.1 广播电视发射技术维护工作存在的不足之处

根据我国目前广播电视发射技术的维护工作来看, 其工作制度上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在发生了突发状况与自然界带来的灾害事件时维护人员所采取的措施还缺乏许多完善之处, 在应急方案上许多方案只停留在表面形式上, 其真正运用于措施当中的少之又少, 使得广播电视发射技术的维护问题缺乏了一定的科学性, 其维护工作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在维护人员在对广播电视发射技术进行日常维护时, 维护人员常常把关注点放在了主要设备上, 忽视了设备中的其他器械, 使得广播电视发射设备中出现的故障现象日积月累最终造成了严重的后果[2]。

1.2 广播电视发射技术维护人员管理上存在的问题

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我国对广播电视发射技术的维护工作面临新的挑战, 这不仅要求着我国广播电视发射技术的维护水平要越来越高, 也要求着我国的技术维护人员的管理工作要得到全面完善。虽然已有大部分的广播电视开始全面提升维护工作人员的技术维护水平, 但在管理制度上还存在着许多问题。由于技术维护队伍是由不同素质的工作人员所组成, 这些工作人员较为复杂, 有些人员在发射技术出现问题时缺乏自觉性, 在日常维护工作中也很少去主动学习, 使得广播电视发射技术的维护工作受到了巨大的影响, 这也是导致广播电视时常出现不稳定现象的重要原因[3]。

2 广播电视发射技术常见问题的维护对策

2.1 广播电视发射的维护工作

广播电视发射技术中的天线是发射技术重要的组成部分, 因此天线的维护工作也是十分的重要。当维护人员在维护天线时可以先从天线的稳定性来进行维护, 利用有效的检测设备对天线进行定期的维护与测试, 天线在不同的季节与温度下会受到不同的影响, 因此, 维护人员在进行维护工作时应把一个周期定为一个季度。在实施天线维护工作时维护人员可以对天线进行抽样检测, 在抽样时应选择最具代表性的区域进行检测, 这种检测方式能够快速的检测出天线中隐藏的故障, 能够有效的提高广播电视发射技术的维护效率。

2.2 铁塔的维护对策

铁塔的主要作用是安置广播电视发射信号所用的天线。这种铁塔普遍是建立在广播电视的周围, 由于铁塔是安放在室外, 所以铁塔要长期的受室外自然天气所影响, 因此, 维护人员在维护广播电视的发射设备时还应重视室外铁塔维护工作。根据气候变化以6个月为一周期对铁塔进行检测与维护, 若处于特殊气候地区如台风、冰冻雨雪、常年暴雨等自然灾害天气下, 维护人员应把维护周期进行缩短, 以一个月为一个维护周期, 对铁塔的故障现象做到有效预防, 并对铁塔进行加固, 使得铁塔能够在自然灾害环境下稳定的度过, 其次, 维护人员在进行检查时, 应仔细观察铁塔表面是否有腐蚀现象, 若出现这些现象时应及时对铁塔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维护。

3 结束语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 我国广播电视事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 这种发展趋势很大一部分功劳都来自于广播电视发射技术的维护工作, 广播电视发射技术的维护工作是让广播电视在发射天线时能够增强信息的传输, 让每家每户的老百姓都能够接收到信息的来源, 这是广播电视发射技术的主要功效, 但是这些技术在使用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许多故障问题, 这些问题常常致使广播电视的信息无法正常运输到每家每户当中, 对此, 根据这些故障问题如何找出有效对策是技术维护人员应重视的问题。广播电视的发射技术主要是通过天线技术来发射信号, 而天线的质量问题直接影响着广播电视节目的接收状况, 因此, 广播电视发射的技术维护人员在维护发射设备时应从整体开会进行维护, 对设备中的各个组成零件进行仔细检查, 尤其是在发射设备中常出现故障的区域进行严格考量, 避免出现故障现象.综上所述, 通过对广播电视发射技术维护常见问题的研究发现, 广播电视技术维护工作中还存在着许多不完善之处, 这些不完善之处使得发射技术的维护工作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在广播电视发射技术维护人员管理上也存在着较多的问题, 这些问题也是致使广播电视时常出现不稳定现象的主要原因。本文通过对广播电视发射技术常见问题进行有效分析, 并根据常见问题提出维护对策, 希望能够有效的完善不足之处。

摘要: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 我国广播电视事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 这种发展趋势很大一部分功劳都来自于广播电视发射技术的维护工作, 广播电视发射技术的维护工作是让广播电视在发射天线时能够增强信息的传输, 让每家每户的老百姓都能够接收到信息的来源, 这是广播电视发射技术的主要功效, 但是这些技术在使用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许多故障问题, 这些问题常常致使广播电视的信息无法正常运输到每家每户当中, 对此, 根据这些故障问题如何找出有效对策是技术维护人员应重视的问题。

关键词:广播电视,发射技术,维护问题

参考文献

[1]张海亮.常见的广播电视发射天线技术故障与维护对策[J].技术探讨, 2015 (01) :84-85.

[2]丁友志.广播电视发射天线技术维护常见故障与对策[J].科技资讯, 2013 (18) :116.

广播电视发射天线技术及应用 篇5

摘 要近年来,随着科学信息技术的发展,在广播电视行业中广播电视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推动了我国广播电视行业的迅猛发展。就其基本构成来看,广播电视发射天线技术是极为重要的因素和环节,以有效实现广播电视信号在接收环节的优化和提升,并且为广电工程在天线参数设置和具体的设计环节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使其在广播电视行业中得到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 广播电视技术;发射天线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6)165-0098-01

在具体的生活实践中,无线电视和广播是人们进行信息资源获取的常用途径。而这个进行信息获取的过程通常涉及到信号的接收问题,但通常无线信号的接收一般是通过电视天线来完成的,就我国的当前实际来看,广播电视发射天线技术在具体的应用中所采取的是一种全新科学设计的发射装置,同传统性的发射天线相较而言,在科学技术的推动和升级改造下,能够在具体的应用中实现高质量、低消耗、少问题的建设目的。在这样的设备应用中,标志着广播发射技术也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迈入数字化的建设时代,使得广播电视发射天线技术成为全新型的传播技术。广播电视发射天线工作原理

广播与电视机构的发射端以电磁波的形式进行信号发射之后,接收端通过接收装置对相关信号进行系统性的处理和转换,再通过不同的接收设备来接收不同的、清晰优秀的图像和声音。这样的过程就是广播电视的具体工作过程[1]。在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创设中,进行信号电磁波的发射是天线的主要功能,通过先进化设备的支持,在相对简单的处理过程中实现对信号的转换和传播。由此可见,天线的工作原理体现在将接收环节的短信号波转换为电磁波的形式并通过介质的支持实现有效的传播。广播电视发射技术

2.1 广播发射技术

就我国当前的基本应用来看,立体声调频是在调频广播机构的发射端所较常使用的发射装置,在具体应用中,其发射装置具有多样性的发射功能。通过有效的立体声实现相应的调频管理,并且能够在单声道立体的调频应用中实现对多种节目的管理,使得在具体的应用中能够使有广播机构发射端发射的信号更加稳定,并且在具体的应用中功率更高且应用噪音更小[2]。

2.2 电视发射技术

电视发射端进行系统性的装置应用中最为频繁的是电视发射机,此外,还包含着具体应用中的检测调节设备和控制设备等。其基本的工作原理是电视发电机在整体性的处于低电平的状态下,将电视装置设备调制到中频状态,并通过变频器的应用将大功率的射频信号波进行挑选,并将这些信号通过馈线的传输作用发送至电视接收天线,由天线的作用之后进行一定程度的接收和转换,最后以电磁波的方式传输到信号传播的制定规划区域,然后在区域内的接收装置设置,有效的通过音频和图像的方式通过电视媒体的介质得以呈现。广播电视发射天线技术的应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在日常的生活应用中,电视和广播已经是我们进行信息获取的有效渠道,所以,在不断的发展进步中,人们对于具体应用环节的广播电视发射技术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以满足人们对于信息获取的要求。

3.1 应用现状分析

在相关部门在对广播电视行业内的调查数据显示,在我国当前社会发展中的大中型城市应用中,在具体的生活建设中,广播电视发射天线技术得到了广泛且大量的应用,并在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以及行业的发展建设中朝着小城市的方向发展和蔓延,并不断的推广和应用。于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而言,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广和具体应用使得其在应用范围中的建设不断的拓展和增强,并且在全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下,实现了传统发展技术和信号传输方式的变革和推广,并对相关的接收信号进行合理的优化处理,以确保整体运行中信号的接收质量和传输画面的质量高效性[3]。

在基本的应用发展中,在整体运行和发展环境推动下,技术革命和材料革命的有效开展使得广播电视发射天线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得到了更加有效的支持和管理,使得在具体信号传输中的频道传输更加的广泛,进而也确保了整体通讯容量的拓展性,并且在基本的传输建设过程中,使得信号间的信号干扰不断减少,这也就确保了信号传输过程中的抗干扰能力,保证最后传输的整体质量。

3.2 缝隙天线

在具体应用表现方面,缝隙天线有广泛的应用,在基本的应用中,缝隙天线是通过导体体面的分裂而形成,所以,在一般情况下又称为开槽天线。就具体的表现来看,矩形状是缝隙天线最常见的表现状态和形式,其长度一般为整体波长的1/2。跨接形式是缝隙天线的有效传播方式,能够在窄边馈电的方式下实现信号的合理有效传播,在微波波段的通信雷达和电子对抗以及导航设备,甚至是高速运行的飞行器设计方面实现有效的应用。另外,因为缝隙天线在基本构造方面相对简单化,所以在对一些口径场的具体分布的控制也相对方便快捷,使其在实际生活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3.3 蝙蝠翼天线

通常而言,蝙蝠翼天线又称为正交振子天线,是具体应用中相当普遍的形式,主要通过两个正交对称却又无差别的半波进行振子对的构成和组合,同理而言,可以实现对电流的激励控制。蝙蝠翼天线在具体的平面处理工作中,通过圆极化同法线的整体方向相一致,而线极化在一般情况下则处于辐射场之外。在具体的应用中,处于水平对称状态的振子会因为对称面的面积偏大,能够保证整体过程中同步频道状态下信号的优良匹配性。这样的基本工作运行原理确保了电波在通过电视的介质传播时对电视的屏幕画面不会出现重影的现象,进而使得广播和电视信号在接收过程和具体展现时的效果更加的理想和有效[4]。

在具体的应用中,蝙蝠翼体现在整体表现上有驻波系数较小而同频带宽较大的特点,所以,在具体的应用中,没有实现具体介质的绝缘子保护,也能有效确保振子和整体天线之间信号传输和应用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所以,在现今社会发展和人们对于广播电视的需求而言,蝙蝠翼的应用在不断的推广和完善。结论

在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推动下,广播电视发射天线技术在网络化和信息化的推广变革下实现了具体发展中的机遇建设,并在新技术和新材料的更新换代下推动着广播电视发射天线技术的更新和前进,实现行业内的整体完善和提升,以及各个层面的进步。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推动,人们对于广播电视的质量要求也在不断提升和强化,使得具体应用技术也在更新和完善,以确保信号在通过介质的传播之后确保播放环节的稳定性和质量性,以更好地满足人们对于具体生活实际的服务有效性,确保服务质量的合理有效性。

参考文献

基于广播电视无线发射技术发展研究 篇6

[关键词]广播电视;无线发射;技术创新

[中图分类号]G7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6-0078-01

1 广播电视有线技术的优势

1.1 抗干扰性强,网络覆盖面积大

当今社会被定义为科技化社会的原因就在于,人们的生活完全离不开信息科学技术。无论是在通讯行业还是广播电视行业,都从陈旧的技术中脱离开来。通讯技术已不再满足于通话功能,而是被3G、4G网络技术所覆盖。同样的,广播电视信息传输技术也不再使用原有的共用天线系统,只依靠同轴电缆来传输信号,而是采用光纤电缆技术进行双向电视信号传输。使电视网络的覆盖面积更大,不再局限于电视信号强弱区域的限制,同时双向信息传输技术具有多功能服务系统,部分地区受电波干扰较强,图象质量较差,带有雪花点和杂音。双向信息传输系统能够使就算是位于电视信号极弱地区的用户也能观看很清晰的电视节目。

1.2 综合利用性强,可供选择频道更多

在生活中“数字化”这三个字我们并不陌生,同样的,数字化技术也被广泛的综合应用于广播电视传输技术,它所带来的好处是毋庸置疑的。首先,电视图象的清晰度大幅提高,观看电视节目时高清晰的图象永远是用户的首选。其次是可供用户选择的频道增加了几十个甚至上百个,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选择频道,不再像从前那样只有几个卫星频道可以观看,这也就满足了用户广播电视技术的需求,使广播电视业的科学发展更加坚实有序。

2 广播电视无线发射监控技术的优势

2.1 减小了广播电视从业者的工作量

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丰富多彩的现代社会,人们需要拥有的是更加强大、便捷的信息网络。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工作压力也越来越大,为了缓解工作压力,人们在观看电视节目时的要求也是多种多样。这也就促使广播电视节目的种类大大丰富,同时可供用户选择的频道也多达近百个。越来越多的电视频道开始向用户提供二十四小时不间断的电视节目播放,这种循环方式虽然满足了部分用户的需求,同时也给广播电视的工作人员增加了更大的工作负担。如果还是由工作人员手动操作广播电视台那么在节目的安排与播放的操作上可能无法得到更好的保障。此时,先进的广播电视无线发射监控技术以其高效率、全智能化的优秀品质被广泛的应用到了广播电视中。工作人员直接通过计算机系统来控制无线发射监控系统,这就大大减少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同时也提高了广播电视台的工作效率,确保了节目能够循环、科学、合理的播出。

2.2 保证了广播电视播出的安全性

服务型社会对广播电视工作者的要求也是一样的,当今社会人们在选择时更重要的对服务质量的选择,如何能在任何时刻都保证广播电视节目安全流畅的播出,也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无线发射的具体任务是实现高频电磁波的点至面的覆盖,使用无线发射监控技术实现了广播电视节目的自动化播出,其操作的简易性、稳定性、安全性也使广播电视信息传输中所出现的故障能够在第一时间发现、解决,从而使节目能够安全优质的播出。

3 对广播电视无线发射技术创新的几点建议

3.1 建立健全无线发射监控系统

未来科技社会发展的总趋势就是字化社会,如何能够保证在进人数字化社会时达到先进的技术转型,这也就要求了广播电视无线发射监控系统的完善。做到完善整个无线发射监控系统我们必须分别完善对无线设备的控制、循环细致的设备检测以及科学有效的日常管理这三个方面。这有这三方面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我们才能做到通过无线发射监控系统进行智能化的管理操作,最终达成全智能化的无线监控目的。从而进一步实现广播电视行业向数字化社会的技术转型。

3.2 感知无线电技术的开发

在广播电视无线发射技术中对频谱资源的利用显得尤为重要,而在一些特殊而紧急的情况下,无法查找到可用的无线电频谱这就给数据传输带来了极大的阻碍,此时一种新生的感知无线电技术走进了广播电视从业人员的视线中。它可以通过感知无线电技术快速查找并且连接到闲置的无线电频谱,大大的改善了无线电频谱资源匮乏的情况,解决了突发情况中无法连接有效频率这一问题,它的灵活性和操作之能化使无线发射技术进一步的得到了发展,同时感知无线电技术作为一种十分灵活便捷的新型技术被使用其中也给广大的用户提供更加全面的服务。

3.3 空时无线电技术的开发

在更早时期的军事作战,雷达声纳技术中已经产生了空是无限电发射技术,在当时它更多的被用于电波过滤和空间定位功能。随着新一代移动3G,4G通信网络的发展,空时无线电技术被更科学的开发和应用在互联网网络范围之中。而其所倡导的空间资源理念,则引起了广播电视从业人员的兴趣,工作人员发现,空时无线电技术的开发完全可以在广播电视领域范围内得以实施,它可以完全自动化的处理无线电信号的信息资源。空时无线电技术为广播电视无线电技术引入了更加宝贵的资源

空间资源,合理的开发空时无线电技术,科学有效的利用空间资源无疑是广播电视无线发射技术上的一大创新,也大大提升了无线发射技术的科技竞争力。

3.4 开发人才,保障技术

随着广播电视无线发射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创新,对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要求也越来越高,无线发射技术所使用的设备都是高科技含量最高的系统装备,如何使重要的无线设备能够最高效、最高质量的发挥作用,这就需要有高素质的专业人员来进行机器操作和维护。因此,广播电视部门必须要加大对人才的培养和挑选,同时要进行科学有效的技术水平培训,使广播电视无线发射技术的工作人员保持高技术与高水平的从业素质。在数字化电视即将到来的关键时刻提供可靠的技术保障与科技支持。

4 总结

调频广播发射技术问题 篇7

关键词:广播电视,发射天线技术,维护问题

广播电视在传递党的政策、引导人民群众及满足其精神文化需求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同时,对于我国文化的繁荣,乃至和谐社会的实现都具有重要的作用[1]。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广播电视行业不断发展,管理体系相对成熟,技术日益完善,更新换代步伐加快,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2]。但在广播电视发射天线技术方面仍有所欠缺,广播电视发射天线技术的水平高低直接影响着广播电视的质量,影响着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和广播电视事业的健康有顺发展[3-4]。因此,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对其存在的维护问题及时分析,并寻找解决的方法,促进广播电视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1 广播电视发射天线技术相关介绍

对于广播电视发射天线技术的概念,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利用垂直的振子单桅杆拉线天线铁塔、平台信号主馈线等完成了一个简单周期的信号接收,实现周边地区信号覆盖的过程[5]。

2 广播电视发射技术的维护现状

2:1技术维护管理方面

近年来,我国广播事业得到了迅速发展,相关的技术维护管理水平有了长足的进展,但目前,在广播电视行业中,仍然存在相关的制度不健全。当然,这和相关技术维护管理人员水平有关,技术人员构成复杂,自觉性不高,队伍参差不齐,科学文化水平总体较低,学习能力较差,给广播电视发射天线技术的维护管理带来了难度,影响了正常、稳定、高效传输和接收[6]。鉴于此,相关部门应该制定和完善一套科学的评价机制和管理制度,激发相关人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广播电视发射技术人员的安全意识和主人翁态度,为广播电视的管理水平提供强有力保障。

2.2 技术维护工作机制方面

在上文已经提到,广播电视发射天线技术的概念,对其进行维护是一项负责的工程,在实际的维护中,相关的机制存在一定的问题,特别是针对某些突发事件缺乏预案,既是有预案,也仅仅停留在理论阶段或者起步阶段,并未在实际中得到有效应用,影响了维护工作的正常运行[7]。此外,在广播电视发射天线技术上,往往侧重设备,忽略维护,增加了事故发生的概率和严重程度。

2.3 技术维护资源方面

随着大数据战略在各行各业的渗入,在广播电视发射技术维护过程中,应该在强强联合的基础上,加强合作,从而实现互利合作,达到双赢的局面。但目前,相关广播电视发射台管辖系统相对独立,交流合作较少,尚未达到资源共享,导致技术出现两极分析[8]。因此,在广播电视发射技术维护过程中,应该逐步整合技术维护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如果不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将会影响广播电视事业的健康顺利发展。

3 广播电视发射天线技术维护中的常见故障

3.1 驻波比的浮动方面

广播电视发射中的驻波比,是广播电视发射天线技术维护中的常见故障之一,驻波比是发射天线上电流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比值,其值越大,越不容易匹配,其值越小,则越容易匹配。

3.2 回波损耗方面

回波损耗是广播电视发射天线技术维护中的另外一个常见故障之一,又称反射损耗,往往导致能量损失。回波损耗大小与天线的配比成反比例关系,影响了天线信号的接收、传输及覆盖。

4 广播电视发射天线技术维护中常见故障的对策

4.1 铁塔的维护

广播电视铁塔的作用是安置天线,时常建立在城市和乡镇电视大楼的顶上或者周围,在山区大部分建立在山顶区域,由于长期暴露在外等原因,受到自然因素影响较大,容易造成铁塔的生锈,因此,需要定期对电视铁塔就行维护和检查,通常以半年作为一个周期,但是在特殊条件下,如2008年雪灾等,则要及时对其进行检测,并对计划做出调整,及时进行除冰破冰,定期进行加固动作,保持其稳定和正常运行。在日常的检查和维护中,要特别注意铁塔的变形,一旦发现变形,应该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4.2 天线的检查和维护

天线既是广播电视发射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技术维护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天线的维护,主要包括对天线稳定性的维护和对某些重要装置的维护。首先,对天线稳定性的维护需要通过相关工具进行检测,特别是要考虑自然因素的影响。例如不同的气温和湿度,通常情况下以一个季度作为周期;同时,需要注意检测度和量的问题,以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的效益,节省人力和物力,定期对某些代表性区域进行检测,在天馈线选择过程中要选择品质较为优良的产品,确保维护后系统的正常运转和运行。其次,对重要装置的更换,主要是对桅杆、天线调节片设备进行定期更换。由于设备都有一定的使用年限,在遭遇特殊情况时会严重减少其使用寿命。因此,在检查过程中,一旦出现相关设备问题,应该及时进行更换,保证设施正常、稳定运行。

4.3 馈管的检查和维护

馈管是对馈线进行保护的装置,将两者同时使用既可以传播高频信号,也会防止外界信号的干扰,对馈线起到保护作用,还能减少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损耗。由此可见,馈管对广播电视发射技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在日常的技术维护中,要定期对馈管进行检查和维护,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首先,对发射机与馈管的接口处进行检查,防止出现松动现象,确保接口良好,使得设施正常运行;其次,对变阻器与馈管接口处的检查,防止出现松动现象,确保接口良好,如果出现特殊情况,应该及时处理,避免由于漏水而对整个系统造成的损害;最后,对电缆的接触情况的检查,保证接触性能良好,通过以上三个方面的检查和维护,切实为馈管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提供强有力保障。

5 结语

广播电视发射天线技术维护问题是一项相对复杂和系统的工程,前人利用理论研究和实地调查、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采用调查法、访谈法、文献法及总结法对其进行了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与国际上的一些国家相比,我国在广播电视发射天线技术维护问题的研究起步比较晚,但是已经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同时,也应该认识到某些存在的不足,在今后的研究中,要充分认识和重视对广播电视天线发射技术的检查和维护,确保信号的正常、稳定、高效传输和接收,积极寻找相应的解决对策,促进广播电视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潘宜芳.电视发射天线维护调试工作体会[J].河南科技,2013(13).

[2]金正男,李宝华.调频电视发射天线的制作与使用实践[J].科技风,2014(20).

[3]谭淑霞.广播电视发射天线技术应用研究[J].科技信息,2013(23).

[4]郭学敏.新世纪广播电视技术维护工作的特点与对策[J].科技传播,2011(24).

[5]贾宏春.用技术手段管理广播发射台站危险因素和不安全行为的原理与方法探究[J].广播与电视技术,2010(5).

[6]王建亚.对技术维护总方针的思考和探索[J].中国传媒科技,2000(10).

[7]曹英宏.浅析广播电视发射天线技术维护常见故障及对策[J].都市家教,2013(9).

调频广播发射技术问题 篇8

关键词:数字时代,广播电视,无线发射技术

随着人们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 对物质的需求也逐渐加大, 对广播电视的要求画面更为清晰、功能更为完善、操作更为简便、且具有智能化功能的电视, 同时, 数字时代的到来, 也将电子信息带入到生活之中, 此种利用网络化的信息对广播电视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威胁, 广播电视将如何应对这一挑战, 决定着广播电视能否在数字时代得以良好的生存和发展。因此, 对于“数字时代广播电视无线发射技术相关问题”的探讨, 就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1 广播电视无线发射技术的特点

首先, 广播电视无线发射技术具有很高的智能化。随着时代的进步、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 人们对广播电视的要求也逐渐增多, 要求各种电视内容能随时观看这一问题, 就极大的增加了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量, 而广播电视无线发射技术具有智能化的特点, 就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其次, 广播电视无线发射技术有很好的安全保障[1]。在进行数据信息传输时, 能够保证信息的流畅传输, 不仅可以保证节目内容的流畅性, 还能够保证画面的清晰度。最后, 广播电视无线发射技术还具有很好的稳定性, 因广播电视无线发射技术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 技术相对较为成熟, 这就为广播电视的发展做出有利的保障。

2 广播电视无线发射技术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 广播电视无线发射技术在运营中存在的问题根据目前市场情形来看, 无线电视在市场竞争

根据目前市场情形来看, 无线电视在市场竞争中区内, 以山西广电传媒集团为代表的有线广播电视占领了广播电视市场, 不但主要城市中都使用有线电视, 就连周边的地区也在进行有线电视网络的覆盖, 没有被覆盖到的较为偏远的地区, 对无线信号的接收也较为困难, 这种一边倒局面使得无线电视的发展极其艰难[2]。根据目前市场情形来看, 无线电视在市场竞争

2.2 社会认可度不高

虽然广播电视无线发射技术具有智能化、安全、稳定等特点, 同时又具备良好的抗自然灾害能力, 使得其在发生自然灾害时具有极大的利用价值, 但社会中对其认可程度普遍不高, 政府也没有对广播电视无线发射技术进行良好的扶持, 使得了解和接触无线电视的人逐渐减少。另外, 国家还在前些年实施了数字电视的标准, 更使得无线电视的发展雪上加霜。

3 广播电视无线发射技术在发展中的改进措施

3.1 完善广播电视无线发射系统

数字时代是广播电视无线发射技术的发展前提, 只有逐步的完善广播电视无线发射系统, 才能使广播电视无线发射技术紧跟数字时代发展的脚步。完善广播电视无线发射系统, 不仅要考虑到广播电视无线发射技术, 还要考虑进行无线发射的设备和对设备的管理工作, 这几点缺一不可[3]。不管从技术层面上还是从管理层面上, 都要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需求, 唯有将这些方面考虑周全, 才能使广播电视无线发射系统得以完善, 才能推动广播电视向数字化方向转型。

3.2 加强人员培养

随着广播电视无线发射技术发展速度逐渐加快, 所需要的专业化人才也将增多。不仅需要广播电视无线发射技术人员, 也需要发射设备的维护和保养人员, 且这些人员都必须要具有专业化的能力。因此, 为培养出众多的专业化人才, 广电部门就必须从自身做起, 对现有人员进行业务能力上的培训, 提升业务骨干, 并积极招聘具有专业能力的人才, 从而不断壮大人才队伍, 唯有如此, 才能对广播电视无线发射技术在发展中的改进做出贡献。

3.3 建立科学的维护管理方法

1) 做好发射机的防尘工作, 发射机各种元器件的距离小, 灰尘的积聚会影响机器的散热, 并会腐蚀机器上的元器件。

2) 将机房温度控制在一定范围, 保证发射机正常工作的环境温度风量, 温度过高会使发射机不能正常工作, 缩短元器件的使用寿命。

3) 保存好设备运行记录, 有关机器运行和维护的日记应该保存, 这些记录有助于预防故障隐患和分析设备故障。

4) 做好平时维护记录, 维护记录内容应包括机器工作的完整维修保养工作, 如故障原因、分析、处理过程等。

5) 根据发射机的维护要求, 制定发射机维护周期及项目。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 在数字时代, 广播电视无线发射技术不但有发展的机遇, 更有数字时代带来的挑战, 只有逐步解决广播电视无线发射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对广播电视无线发射技术进行有效的改进, 才能使广播电视无线发射技术适应数字时代的发展需求, 跟上时代的脚步, 也才能为我国广播电视行业做出有效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于成功.基于数字时代的广播电视无线发射问题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5 (2) :64.

[2]王洪峰.数字时代广播电视无线发射技术相关问题的探讨[J].通讯世界, 2015 (10) :19-20.

[3]任鸿岩.基于数字时代的广播电视无线发射问题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 2014 (27) :62.

广播发射与广播监测技术 篇9

一、广播发射技术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 广播发射技术也更为成熟, 为了在利用期间能够提高我国广播电视节目的质量, 就要促进广播发射技术与监测技术的质量, 以使广播电视节目在播放期间获得良好效果。现如今, 模拟广播发射形式主要受两种因素的影响, 主要为其中的调试方式以及宽带, 所以, 为了使广播发射信号能够免受噪音现象的影响, 在传播信号上就要对其处理, 不仅要降低电波的干扰, 还要防止电波信号产生一定的衰落现象。其次, 如果电离层非周期受到一定影响, 也会影响到信号传输的质量, 从而加大了广播信号传播期间的困难性与复杂性。因此,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就要实现数据率技术的革新发展, 这样不仅能够促进广播发射工作的完成, 还能为其提供有效的便利条件。

二、广播监测技术

(一) 工作任务

广播电视监测技术并不能单靠一项任务就完成的, 要根据不同环节以及不同步骤进行分层次完成, 这样才能保证工作执行的完整性。为了实现广播电视监测技术的科学性, 并进行合理的监测行为, 就要促进广播电视在输入与输出期间的质量, 这样才能在广播电视节目播放期间给人良好的观看效果[1]。在实现广播电视监测期间, 还要利用有效的监测技术将广播电视进行覆盖, 在期间, 不仅能够对广播电视实施有效监测, 还提升了电视节目的播出质量。而且。还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频谱资源, 并对其实施有效保护, 以保证人们在观看节目期间不会出现严重的质量问题。

(二) 相关性能

广播电视监测不仅会影响到人们在观看期间产生的视觉效果, 与广播电视行业的积极发展也存在较大关联。如果在对其使用没有合理利用, 降低广播电视监测技术的自身价值, 广播电视行业在现代社会发展中就会面对较为危险的局面[2]。因为广播电视行业在现代发展中是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 其中的广播电视监测技术更是广播电视行业发展的基础内容, 所以, 在对其具体实施期间, 要促进广播电视的监测质量, 就要实现技术的现代化发展, 并利用我国科学的、先进的发展技术, 这样才能使我国的广播电视节目质量得到有效提高。在以上的相关改进情况下, 只有保障广播电视节目质量, 才能使我国广播电视工作效率不断提升, 文而且, 我国人民的自身效益不仅得到一定维护, 企业在发展中的经济效益也会积极提升, 以使我国在现代化进步与发展中能跟上时代的潮流发展。

三、广播电视监测技术的实际应用

现阶段, 要提升广播电视检测技术的良好应用, 将广播电视监测技术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就要在广播电视信号进行传输中, 对信号的强度以及发射的频率进行分析, 而且, 我国技术设备在使用中, 主要为接收天线与接收机、测量仪器, 特别是测量仪器, 主要为频率测量与场强两部分, 要将其良好运用, 不仅要了解广播监测技术的相关知识, 分析我国广播发射流程, 对工作执行的任务以及监测运用效果进行深入研究, 这样才能使我国广播电视技术实现科学进步。

(一) 测量电场强度

广播电视主要是利用空间中存在的磁场发射电磁波进行广播电视节目传播, 所以, 在实际实施广播电视监测技术期间, 首先, 要对电磁波中的电场强度进行监测, 保证在一定空间下, 能够促进其电场强度的有效利用, 以实现更好的远距离发射天线[3]。而且, 电视信号的稳定性主要与空间中存在的各个信号平衡性存在较大关系, 如果这种信号平衡性被打破, 就会影响整个广播电视节目的质量。因此, 在对电场强度进行监测期间, 要注意到相关的实施内容。其一, 为了对测场强信号中的相关问题进行解决, 就要保证宽带的合理选择, 期间, 不仅要对调谐接收机与信号的频率进行分析, 还要促进两者的对比分析, 并利用合适的检波方式来实现。其二, 要重视接收机的增益系统的校对工作。其三, 在对接收机进行校准期间, 可以利用开关校准振荡器电压来实现。其四, 为了增强接收机的增益效果, 要将电表的指针指向开始已经设定好的数值。其五, 为了能够计算出准确场强, 在一定的校准工作后, 期间不仅要利用接收机进行测量, 还要保证相对应的电压数值能够合理输入[4]。

(二) 测量频率

广播电视监测技术的使用还是一种对频率测量的行为, 在具体的频率测量期间, 要利用合理的技术手段有效完成。如果要降低相同频道之间存在的信号干扰现象, 在对频率进行测量期间, 首先要利用无线电频谱资源, 以保证广播电视节目能够得到有效提高。同时, 还要对发射机的频率进行全方位监测, 这样才能在后期工作中有效完成。如果在不同的频道中进行监测, 并提高其质量, 一般执行的是远距离问题解决工作, 以保证监测期间能够与接收机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而且, 要对调频波段的工作进行选择, 可以利用计数法, 在这种执行条件下, 不仅能够提高广播信号的发射质量, 还能促进频率技术测量射频信号的有效利用。

总结:

人们对我国广播发射技术要形成新的认识, 不仅要从细节上产生认知, 掌握系统的广播发射技术, 还要保证广播监测技术的合理选择, 这样才能在时代不断变化下提高我国广播电视的播放质量。

摘要:我国的广播发射技术水平已经得到较大提高, 并趋于完善。为了进一步提升我国的广播发射与广播监测技术, 在本文中, 对广播发射与广播监测技术进行简要分析, 并阐述广播电视监测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主要方式。

关键词:广播发射,广播监测,技术

参考文献

[1]于成功.广播发射与广播监测技术[J].通讯世界, 2016 (8) :31.

[2]张明.广播发射与广播监测技术[J].科技传播, 2015, 7 (6) :116, 113.

[3]刘斌.浅析如何加强广播电视发射天线技术及应用[J].中国新通信, 2013 (21) :86-87.

调频发射天线问题分析及改造 篇10

玉溪市广电局江川老尖山调频发射台采用四层四面双偶极板水平极化发射天线, 发射频率98.3MHz, 功率1k W, 由于发射台位置处在目标覆盖区中心位置且相对高度为500m左右的高山上, 从理论上说应该获得良好的覆盖效果, 但实际收测效果并不理想, 盲区较多, 阴影区信号较弱, 二十公里外信号总体不够强。把发射功率提高到3k W后, 覆盖效果有所改善但仍然达不到预期的要求。经检查测量, 天馈系统联接良好, 系统总驻波比小于1.1d B, 但我们认为发射天线有问题, 有必要进行改造。2011年初, 为协调CMMB发射天线的安装, 我们有了动手改造天线的机会。但怎样改却是一个难题, 为此我们灵活采用“对比法”, 参照同址另一个铁塔上新装的县级调频发射频点 (发射频率96.5MHz, 功率0.3k W, 天线为两层单偶极垂直极化天线) , 采用定点和路测方式对场强进行了大量的对比测量, 通过数据对比和理论分析, 确定了天线改造方案, 改造后的实测结果表明, 改造获得了成功, 达到了预期效果。

1问题分析

1.1实测数据分析

目标覆盖区如图1, 包括江川、通海、华宁、澄江四县以及红塔区的主城区及其他乡镇。图中蓝线为路测经过的路径, 1, 2, �, 14为定点测量代表性位置点。

路测仪为FM Navigator 100, 接收天线为车载1/4波长单极天线, 定点测量仪为MC-377+场强仪, 接收天线为1/2波长偶极天线。定点测量时天线距地高度为4m, 并使极化匹配。路测时天线置于车顶, 以Fast模式测量记录, 车速控制在50km/h左右。

表1是测量数据统计, 在统计之前, 对路测数据作了一定技术处理, 主要是去除一些异常的测量值以减少对统计结果的干扰, 表中路测场强平均值是根据路测电平平均值估算得来的。从中可看出, 两个频率的路测和定点测量的平均场强差值基本相同, 约为4d B, 而根据两个频点的发射功率和天线标称增益计算后可得出, 98.3MHz的平均场强应比参考频点至少高12d B才是合理的, 而实测对比数据远没有达到这个差值。图2直观显示了经过抽样精减的路测对比数据, 从差值曲线 (绿色) 可看出大部分测点中98.3MHz的路测电平都低于参考频点的电平。结合测点的位置分析, 在距发射台较近且能直视的地方, 电平才显著高于参考频点电平, 在距离较远的阴影区特别是山沟内, 电平明显低于参考频点电平。在路测过程中也同时用车载和手持收音机进行收听, 发现收听效果好坏与路测电平存在正相关性, 特别在信号较弱的边缘覆盖区及阴影区, 参考频点的收听效果明显要好。

1.2天线问题分析

从上述测量数据分析中可确定, 发射天线确实存在很大问题, 需要进行改造, 但改造前我们还需针对现用天线并结合相关理论进行一定分析, 才能做出正确和恬当的改造方案。

由天线理论可知, 天线的作用概括起来主要有两点:

一是能量转换, 把发射机送出的高频电流能量尽可能多地转换成空间电磁波能量辐射出去, 其中涉及到转换效率问题;二是定向辐射, 即把电磁波能量尽可能集中在指定的目标覆盖区域中, 这涉及到天线的场型分布问题。从调频波近地传播特性及用户接收端来看, 发射天线的极化方式也是影响覆盖效果的重要因素。

1.2.1天线效率和场型分布

1.效率问题

由天线总效率的定义可得出:

式中Pr为天线辐射出去的功率;Pl为导体和介质的热损耗吸收功率, 与导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为馈线反射系数, 与阻抗匹配有关。可见要提高天线效率, 我们要尽可能做好天馈线中各部分之间的阻抗匹配, 同时选择质量好的馈线以减少热损耗。

我们仔细测量检查了天馈线系统, 系统总驻波比为1.1, 应该算较好, 主馈线为SDY-50-80-3, 各接头密封良好, 但分馈线使用的是SYV-50-9电缆, 该电缆热损耗远远大于SDY系列电缆, 而且16根分馈线总长达到了近100m, 所消耗的功率应该不小, 观察天线振子, 发现每副双偶极板天线斜撑上的两个短路卡位置不一致, 有些差距很大, 我们怀疑这是为了达到阻抗匹配而牺牲效率的做法。由于天线体积庞大, 结构复杂, 本身也决定了其效率不会太高。

2.场型分布问题

参考天线理论, 天线方向图表征了天线在三维空间中各方向上辐射场的相对关系, 一般根据天线远区场归一化方向图函数F (, ) 绘制。用方向性系数D (, ) 来表征天线辐射能量的集中程度, 若天线最大方向系数记为D, 则有关系式:D (, ) =D·F2 (, ) 。把天线的效率考虑进来, 得到另一个指标即增益G (, ) =·D (, ) , 同样天线存在最大增益值G=·D, 对特定发射天线, 在自由空间中远区场的任意方向上的场强值为:

其中Pt为天线馈电端输入功率, 单位k W;r为距天线的距离, 单位km。可见, 自由空间中任意点的辐射场强与方向图函数有密切关系

对原四层四面双偶水平极化天线, 其水平方向图为全向类似梅花形, 不圆度约3d B, 垂直方向上主波束较窄且方向尖锐, 由于发射台地处高山上, 要使波束有效覆盖目标区域, 需要使用波束下倾和零点填充等技术改变垂直方向图形状, 这需要结合实际对天线进行精心设计和认真细致的安装调试。显然天线厂家在这方面没有把工作做到位, 从收测结果可推断, 波束下倾不够, 目标覆盖区场强偏弱且不均匀, 信号辐射能量可能大部分消失在空中。

1.2.2天线极化方式

对于调频广播, 常采用垂直极化或水平极化发射信号。由于用户收听时大都处于近地位置 (接收天线距地高度小于波长) 且环境条件复杂, 许多还处于移动状态, 所以需要考虑不同极化波对用户接收效果的影响。分析调频波近地传输和近地接收特性可知, 影响用户接收效果的几个因素如下[3]:

1.地表对电波吸收损耗。根据电磁场理论, 如果大地为良导体, 那么在靠近地面的电场分量将趋于零, 只可能存在垂直分量。大地可视为半导电体, 当电波入射地面时将产生地电流, 导致吸收损耗, 这种损耗中, 水平极化波的损耗将远大于垂直极化波的损耗。

2.地面对接收天线方向性的影响。当接收天线高度较小 (小于波长) 时, 地面的影响会使接收天线方向图的主瓣仰角加大, 造成天线最大接收方向无法对准来波方向从而使接收电平减弱, 而这种影响中垂直极化接收天线受到的影响小于水平极化接收天线。

3.接收天线的极化损失。当入射到接收天线的功率为Pi时, 则天线接收到的功率Pre=K·Pi, 其中K=cos2 (式中为线极化时的极化失配角) , 理论上只有=0°时, 接收天线能获得最大功率, 此为极化匹配。在现实情况下, 由于收、发天线存在交叉极化现象, 以及极化波传输反射过程中会产生极化偏转, 极化损失按经验值估算。由于普通接收设备中大量的手持终端和车载终端的天线都是拉杆或鞕状天线, 当接收垂直极化波时较容易进行极化匹配。

4.多径传输的影响。由于水平极化波近地传播时吸收损耗较大, 多径传输引起的相位干涉容易使接收信号瞬间低于接收机门限电平, 从而影响接收稳定性, 尤其在山区阴影区且移动环境下表现更明显。而当发射信号为垂直极化波时, 在相同发射功率下, 由于垂直极化波的近地传播信号较强, 多径传输引起的相位干涉不易使信号的瞬间衰落低于接收机门限电平, 因而能获得稳定的接收效果。

由以上分析可知, 调频广播发射采用垂直极化应比水平极化效果好, 尤其对于中小城镇和山区环境下的信号覆盖, 而大量的收测情况也证明了这一点。

2天线改造

根据上述的测量和分析, 结合实际地形, 提出改造的总体思路和要求, 即:提高天线效率、改善天线方向图、将水平极化改为垂直极化, 解决距离较远的澄江县主城区及抚仙湖沿岸风景区的信号覆盖问题。为此提出两种改造方案:

1.在原位置对现用双偶极板天线进行全面改造, 包括改变极化方式, 对所有振子进行调试、更换并重新设计分馈线等。

2.废除现有天线, 重新购置四层单偶极垂直极化天线, 并把天线安装于铁塔顶部桅杆上。

两种方案对比:第一种方案花费较少, 但改造过程较复杂, 技术要求高, 停播时间长, 对改造后的覆盖效果能否达到要求无法预知, 由于现用天线体积庞大, 占用太多铁塔资源, 不利于协调安装CMMB天线。第二种方案花费稍多, 但技术要求不高, 安装容易, 不占用太多铁塔资源, 更重要的是由于有参考频点作参考, 可对改造后的覆盖效果事先作出预估。

通过对比, 我们采用第二种方案。由于四层单偶垂直极化天线结构简单, 效率高, 增益可达到8.5d B, 其水平方向图近似圆形且有一定方向性, 其覆盖场比较均匀且易于控制, 由于是垂直极化, 能很好地改善用户接收效果。根据上述实测数据的对比分析可推算出:改造后天线的覆盖场强应比原来平均高9d B, 即使把发射功率降为1k W, 只要天线安装恰当, 也应能保证澄江县城区及抚仙湖沿岸的有效覆盖。

方案实施过程中, 我们特别注重天线的制作和安装质量要求, 并进行了严格的测量和验收。

3改造后的效果

改造完成后, 我们依然按照与改造前同样的方法, 对覆盖场强进行了测量。测量数据如表2和图3所示。

从表2中可看出, 改造后的定点测量场强平均值比改造前大11d B, 比参考频点大15d B, 路测平均场强比参考频点大近14d B, 与预期基本吻合, 总之改造后发射天线的覆盖场强比以前提高了10d B以上, 略超出之前的预估值, 说明改造达到了预期目标。图3显示了改造前后定点测量场强变化情况, 图4、图5显示了同等发射功率下改造前、后路测电平的变化情况。

实际收听效果也验证了上述的测量结果, 最明显的体验是, 以前的许多收听盲区现在大部分都能获得良好的收听效果, 尤其是北边的澄江县城区和抚仙沿岸风景区、西南边的山区。现在把功率降为1k W发射, 实测表明仍然能保证目标覆盖区的场强和收听效果, 这不但降低了发射成本, 还减轻了供配电压力, 改善了机房的散热环境, 提高了安全播出的可靠性。

4结束语

通过这次天线改造, 我们更加认识到:一付选型适当、设计良好、安装调试正确的发射天线, 将对调频信号的有效覆盖起着最直接、最重要的作用, 而这一点在许多市县以下发射台往往得不到足够重视, 希望本文所述分析改造方法能给同行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摘要:本文通过大量的实测场强数据对比并结合天线的效率、场型分布和极化方式进行分析, 找出了调频发射天线覆盖效果不佳的原因, 从而确定合适的天线改造方案, 天线改造后达到了预期效果。

关键词:调频广播,场强测量,天线改造,覆盖效果

参考文献

[1] (加) Roy Black.周金萍, 唐伶俐译.无线通信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4-1.

[2]W.L.Stutzman, G.A.Thiele.朱守正译.天线理论与设计 (第二版) [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6-10.

上一篇:蜂窝材料下一篇:贮存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