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企业的挑战

2024-07-31

传统企业的挑战(精选十篇)

传统企业的挑战 篇1

场景2:今年情人节档期的某爱情电影里, 男主角在路边等车时发现某品牌巧克力广告, 拿出手机对着该广告下方的条码一拍, 晚上就有快递员把巧克力送到女主角手中。

以上场景只是当今电子商务应用的冰山一角, 传统企业尝试电子商务将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 未来的10年到20年, 绝大部分的企业都会成为互联网企业, 互联网会像水电一样变成无所不在的基础设施, 贯穿每个企业发展的始终。

在此背景下, 电子商务已经成为摆在所有传统企业面前的一个大方向, 不过要强调的是, 传统企业进军电子商务并非完全是从零起步, 因为从电子商务的本质来看, 其核心其实仍旧是商品流通的过程, 只不过流通的形式发生了一定变化, 尽管近年来由于竞争的加剧, 行业内的营销战、价格战和流量战此起彼伏, 电商寒冬论也一直被广泛提及, 但电商归根结底的竞争无外乎是对上游货源和渠道供应链的把控, 而这恰恰是传统企业多年累积下来的最大优势, 同时也是纯电商企业的最大劣势。

一、传统企业发展电子商务三大趋势

趋势一:标新立异, 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

2011年电子商务平台上出现了几个很火的事物, 从网上卖蚂蚁、网上卖垃圾甚至到网上卖原子弹, 无一不反映出消费者的购买需求的变化, 有需求就会有市场。传统企业也是如此, 做好产品的同时, 如果扩展自己的销售渠道和销售方式, 是他们要面临的首要问题。

趋势二:制造销售噱头, 只为创造销售神话

传统知名品牌都在寻找自己的电子商务平台去拓展销路, 比如淘宝商城, 在刚刚过去的2011年, 如果有人问哪天创造了销量之最, 相信很多人都会知道, 不是国庆, 不是圣诞, 也不是新年。而是广大网友赋予的11.11这个一个特殊的节日, 在2010年11月11日创造销量神话之后, 2011年11月11日淘宝商城的日销售额达到了33.6亿元人民币, 甚至出现8分钟销售破亿元的神迹, 尝到这么大的甜头, 在紧接着的12月12日非传统节日的节日里淘宝商城又一次的大型促销。这告诉我们, 电子商务环境里, 如何创造属于自己企业的销售噱头尤为重要。

趋势三:O2O模式实现从线上走向线下

互联网从来不缺创新, 更不缺商业模式, 电子商务更是如此。从B2B、B2C、C2C、P2P、团购、O2O (Online To Offline) , 到各种模式混合微创新, 每一次创新都推动电子商务不断向前发展, 每一次创新都诞生一大批具有非常强竞争力公司。Online2Offline模式 (线上到线下, 简称O2O) , 就是把线上的消费者带到现实的商店中去——在线支付购买线下的商品和服务, 再到线下去享受服务。对于O2O模式而言, 与实物电子商务最大不同本身没有物流配送与商品质量, 最大挑战来自消费者对线下服务实体的认可程度。

二、传统企业发展电子商务三大挑战

挑战一:如何完善自己的电子商务平台

很多企业认为建一个网站, 做一些电子商务推广就是发展电子商务了。如果每个企业都只是这么做, 那么对于用户来说, 如何才能看到你的优势?

挑战二:电子商务应用环境的安全性。

互联网最大的特点就是开放性, 这使得电子商务对企业的信息安全技术提出了较高要求。目前电子商务应用环境的安全问题主要有:交易信息泄漏、丢失或被恶意窜改, 因交易对象的信息被盗而导致非本人意愿的交易发生。账户泄密像是一个大魔咒, 账户泄密事件好像从电子商务进入我们生活开始就从来没有间断过, 前些时候某知名电子商务企业再度出现消费者账户被盗、余额被盗用情况, 直接导致企业宣布紧急决定冻结该网所有账户的余额及礼品卡直至用户修改密码。

挑战三:专业人才缺乏, 如何快速建设电商运营团队

电子商务在中国近今年才开始飞速发展, 对于电子商务体系的教育不可能完善。如何寻觅到具有电商从业经验的人才, 是很大的问题。由于缺乏对于自身开展电子商务的清晰定位和整体规划, 导致在转型的途中种种问题陆续浮出水面, 这是企业在产业升级之路上面临的最大障碍。

三、传统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的三点建议

建议一: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

企业信息化水平的高低,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领导者的认识与组织。即领导者除安排必要资金投入外, 更重要的是组织实施: (1) 结合企业信息化水平, 将重大技术开发与运用列为技术创新专项。将国家重点企业信息化建设纳入企业技术改造、科技发展的有关规划。 (2) 建立健全企业信息化推广体系, 依靠高新技术开发区、大学科技园区、技术创新中心等各方力量, 培育一批高水平、有信誉的信息技术咨询服务机构, 指导企业开展信息化工作。

建议二:尝试全渠道运营

根据电商平台流量贡献能力与流量成本合理布局, 加强对全网渠道进行品类价格管理;整合线上线下渠道体系, 协同管理, 合理定价、布局各方面资源和能力。

建议三:制定长期战略规划, 发挥自身优势

电子商务成为未来企业的基础设施, 互联网不仅仅是销售渠道, 也是服务渠道和沟通渠道, 线下用户也需要全方位的包括互联网的服务体验, 做电商不能渴求一时成效, 要有长远的未来战略思考。传统企业进军电商市场, 在充分学习和提升电商运营能力的同时, 必须认清自身优势, 将核心优势发挥至极致。

传统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的道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应在不断的摸索中积累经验, 扬长避短, 结合企业自身特点找到最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

摘要:电子商务已经成为摆在所有传统企业面前的一个大方向, 未来的10年到20年, 绝大部分的企业都会成为互联网企业, 互联网会像水电一样变成无所不在的基础设施, 贯穿每个企业发展的始终.

传统企业的挑战 篇2

一、CEO

首席执行官(Chief Executive Officer,缩写CEO)是在一个企业中负责日常事务的最高行政官员,又称作行政总裁、总经理或最高执行长。

他向公司的董事会负责,而且往往就是董事会的成员之一。在公司或组织内部拥有最终的执行权力。在比较小的企业中首席执行官可能同时又是董事会主席和公司的总裁,但在大企业中这些职务往往是由不同的人担任的,避免个人在企业中扮演过大的角色、拥有过多的权力,同时也可以避免公司本身与公司的所有人(即股东)之间发生利益冲突。

企业首席执行官制度的出现是对传统公司治理结构的新挑战

近年来,我国一些企业纷纷实行首席执行官制度,出现了我国历史上首批企业首席执行官(以下简称CEO)。为此,我们首先要回答的是:什么是CEO?中国为何要有CEO?企业首席执行官的涵义,按照我的理解,可以简单地理解为企业领导人与职业经理人两种身份的合一。

企业CEO制度是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在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下,现代企业制度的法人治理结构一般由股东大会、董事会、高层经理人员所组成的执行机构这样三个部分组成。其中,公司执行机构由高层执行官员组成。这些高层执行官员即高层经理人员受聘于董事会,在董事会授权范围内,拥有对公司事务的管理权和代理权,负责处理公司的日常经营事务。该执行机构的负责人就称为CEO,也就是首席执行官。担任企业CEO的,可以是董事长或副董事长,也可以是总经理。

CEO的主要职责是:(1)执行董事会的决议;

(2)主持公司的日常业务活动;

(3)经董事会授权,对外签订合同或处理业务;

(4)任免经理人员;

(5)定期向董事会报告业务情况,并提交年度报告。

CEO领导下的执行班子,包括:总经理、副总经理、各部门经理、总会计师、总工程师等。

我们发现近来一些已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成功企业,正在竞相推行CEO制度,于是产生了中国的首批企业首席执行官。

在国外,CEO是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已建立并运转成熟的基础上出现的。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跨国公司全球业务的拓展,企业内部的信息交流日渐繁忙。由于决策层和执行层之间存在的信息传递阻滞和沟通障碍,影响了经理层对企业重大决策的快速反应和执行能力,一些企业开始对传统的董事会——董事长——总经理式的公司治理结构进行变革。CEO就是这种变革的产物之一。它的出现在某种意义上代表着原来董事会手中的一些决策权过渡到原有经营层手中。CEO不是总经理,也不是总裁,它的权力非常大,其中有40%~50%是董事长的权力。董事会成为小董事会,其主要职能是选择、考评和制定以CEO为中心的管理层及其薪酬制度。CEO虽不是企业的出资人,但它对重大决策却有拍板权。在国外,对CEO的约束主要不是董事会,而是企业中一个称为战略决策委员会的机构。这种战略决策委员会才是支持或否定CEO经营决策的主要权力机构。在许多国家,组成战略决策委员会的人员大部分不是企业中的人,更不是企业的出资人,而是社会上从事企业管理、经济学、法学等方面专业的知名人士。所以说,是人力资本控制了企业,而不是出资人,出资人的利益仅仅表现在产权的利益回报上。CEO的设立,体现了以人为本和为人力资本合理定价的思想。我们通常所讲的两权分离理论为基础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模式正在受到挑战。越来越多的事实显示,现代生产正在由围绕机器转向围绕知识进行。人力资本由此取得了对货币资本的压倒性地位。人们不难发现,年薪制、股票期权以及其他类似的激励举措只不过是市场为合理定价企业家人力资本而顺理成章作出的制度安排。在成熟的市场环境下,企业家人力资本必然会找到自己的合理价位。人力资本作为一种制度安排进入企业之后,已经引发了企业产权制度的巨大变革。人力资本除了获得工资之外,还应该获得产权回报。企业由出资人完全拥有的现象正在逐渐改变。CEO的出现,也标志着传统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必须分立的理论也已经有了重要修正。

面对经济全球化及我国加入WTO,让许多企业都怀着强烈的危机感,忙着策划、调整,厉兵秣马,以应对世界市场的挑战。CEO正是在如此的背景下在我国出现的。也应看到,我国一些企业的CEO只是称谓上作了更改,实际上还是董事会决策下的总经理日常负责制,并非真正意义上的CEO。应该说,人力资本作为资本走上前台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一个最为主要的表现形式。一个企业总经理的称谓改称CEO,不能仅仅只是称谓上与国际惯例的接轨,让企业在产权制度、治理结构以及企业文化等诸多方面与国际惯例接轨应为更重要。

二、CTO 首席技术官 Chief Technology Officer 释义:CTO(首席技术官)即企业内负责技术的最高负责人。这个名称在1980年代从美国开始时兴。起于做很多研究的大公司,如General Electric,AT&T,ALCOA,主要责任是将科学研究成果成为盈利产品。1990年代,因计算机和软件公司热门,很多公司把CTO的名称给予管理计算机系统和软件的负责人。有时CTO和CIO(Chief Information Officer信息管理最高负责人)是同一个人(尤其在软件公司),有时CTO归于比较精通科学技术的CIO手下。在不同领域的公司,CTO工作性质不同;即使在同一领域,工作性质也可能大不相同。一般CTO会有以下责任:长期技术方向(战略性)、短期技术方向(战术性)、管理研究对公司经营活动和营利的影响、公司中使用的软件等等。

三、CFO

首席财务官 Chief Finance Officer

释义:首席财务官是企业财务总监的“增长版”。当然,从本质上讲,CFO在现代治理结构中的真正含义,不是其名称的改变、官位的授予,而是其职责权限的取得,在管理中作用的真正发挥。

四、CHO

首席人事官 Chief HumanResource Officer

释义:“二十一世纪最贵的是什么?人才!”这句话从《天下无贼》里作为贼头的葛优嘴里说出来很搞笑,然而却是不折不扣的真理,没有人才的国家就没有未来。但对于一个集体来讲,没有比人才更重要的东西。而CHO就是经常“贩卖”各种人才的“人贩子”。CHO平常的工作就是招聘、培训员工;考核员工业绩;协调员工关系;为员工提供职业规划———这个很重要,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能力和需求,不是每个技术人员都想当经理,也不是每个管理人员都能搞技术。

五、CMO

首席市场官 Chief Marketing Officer

释义:CMO是指企业中负责市场运营工作的高级管理人员,也可称市场总监、主营市场的副总经理或副总裁等。主要负责在企业中对营销思想进行定位;把握市场机会,制定市场营销战略和实施计划,完成企业的营销目标;协调企业内外部关系,对企业市场营销战略计划的执行进行监督和控制;负责企业营销组织建设与激励工作。

六、CIO

首席信息官 Chief Information Officer

这种职务在国外某些公司企业中是一种与公司中其他的最高层管理人,如首席行政官(CEO)、首席财务官(CFO),这一类职务相对应,而权力比CEO小的职务。有些国家(如美国)的政府机构内或非商业性机构也设有这种职务。

在西方工商企业界眼中,CIO是一种新型的信息管理者。他(她)们不同于一般的信息技术部门或信息中心的负责人,而是已经进入公司最高决策层,相当于副总裁或副经理地位的重要官员。

首次提出CIO概念的不是信息界,而是工商企业界。1981年,美国波士顿第一国民银行经理williamr.synnott和坎布里奇研究与规划公司经理williamh.grube二人在一部著作《信息资源管理:80年代的机会和战略》中首先给CIO下了一个明确的定义:“CIO是负责制定公司的信息政策、标准、程序的方法,并对全公司的信息资源进行管理和控制的高级行政管理人员。”

七、CKO

首席知识官 Chief Knowledge Officer

传统零售企业转型电商挑战多 篇3

传统零售业“触网”

如果说2011年是团购年,那么2012年可能就是电商年。这并不仅仅是因为商务部的新政策,其实早在多年前,很多实力商城已闯入电商领域做好部署,如今有政策推动将会加速水到渠成,促成电商的繁荣。

2009年,苏宁电器的网上商城“苏宁易购”上线运营;紧随苏宁易购,国美2010年通过收购库巴网进军电商领域,线上线下双平台同步运作。结合传统实体店的优势,苏宁、国美成为传统零售商转型“触网”的典范。服装百货是进军电商的又一主力军。据了解,美邦服饰独立上线了“邦购网”,成为传统服饰触网先行者;银泰百货2010年8月上线银泰网;另外,越来越多的百货商场都在尝试“触网”——武汉世贸广场、武汉中商、广州王府井、广百股份、天河城百货等。

更多的零售业界人士对电商表示了青睐。福建新华都购物广场总经办主任林宗杰说,网购市场的发展空间诱人,业界对此有目共睹。有业内人士认为,传统百货进军电商优势明显,一方面有供应商资源,另一方面拥有多年积累的品牌优势和零售管理经验。另据了解,中国网购用户规模已达到1.8亿人,同时随着商务部鼓励政策的出台,可以预见,传统零售业进入电商领域将越来越多,越来越热闹。

零售业进军电商挑战多

电商领域前景诱人。据艾瑞咨询最近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网络购物市场交易规模达7735.6亿元,占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4.3%,并保持高速增长态势。正是网购快速发展的诱人市场,传统零售业受到了网络的冲击,选择进军电商,既有战略考虑,也有时代要求转型的紧迫感。网络与实体有着创新与传统的冲突,零售业要做好“电商”,也将面临多种挑战。

首先,网上商城的经营模式面临挑战。据悉,目前百货公司开网店很多仅仅是起到展示商品的作用,没人气也没业绩。究其原因,很重要的是没有找到适当的经营模式,很多百货公司在线上仍套用线下联营模式,没有人气,品牌商不愿进驻。网络经营模式不当正反映了传统零售业在电商领域专业人才匮乏和经验不足的短板。

其次,面临物流配送压力。在商品供应、售后服务、信息化系统等关键资源上,传统零售业面临的最大挑战无疑是物流配送能力问题。在传统的线下经营模式里,不涉及到B2C的物流配送,因此传统零售业若开展线上网购经营,需要重新构建物流配送网络体系,这不仅是成本的投入,更是能力的考验。

第三,面对市场规模的困境。一方面是竞争的压力,另一方面是利润率的需求。据悉,“卖电器”的京东、“卖书”的当当、“卖衣服”的凡客诚品等,在消费者眼里有着独特标签的电商们,均纷纷涉足其他类商品,目的都是为了突破市场规模的困境。

创新转型才能双赢

传统零售业涉足电商已成趋势,竞争及风险可想而知,如何“触网”成功,或许结合自身优势创新转型才是出路。

据报道,广百股份去年底成立百购网发展电商,实施了系列不同于实体店的运作举措,比如首先电商公司独立运作,有一套独立于实体店的运营架构;其次引进更多适合网购的年轻时尚的快消品牌;三是采用网络营销方式,如本地顾客春节期间购物享受免费送货服务。综上所述,可以说广百股份的电商已经“入门”。

其实,“入门”电商,各企业可以有自己的定位选择,比如依托淘宝、外包或者自建平台。在运营模式上,零售业也可以有创新模式选择,比如不是建自己百货公司的网购平台,而是联盟本地百货商场搭建一个面向全国用户的电商平台;网购平台和实体店不是分开营销,而是积分可共享、优惠券及购物卡可参加网购等,以此来相互促进人气。

传统企业的挑战 篇4

一、大数据时代下对传统制造企业管理会计的挑战

1. 大数据时代的基本概念

“大数据”从字面看指的是数据体量和类别庞大的数据集, 它拥有着数据体量大 (volumes) 、数据类别大 (variety) 、数据处理速度快 (Velocity) 、数据真实性高 (Veracity) 的“4V”特点, 但是它的概念远不止于此。它广泛的涵盖了人们在大规模的数据基础上可以做的任何事情。对海量数据的分析、撷取、管理、处理并整理, 对产品价值的挖掘等等。它不仅是容积上对数据量的定义, 更重要的是宏观上对数据利用方法的诠释。

2. 传统制造企业面临的挑战

在当今信息化水平高度发达的时代, 传统制造业的衰退已成定局, 这种“夕阳产业”如果想继续生存面临的必经之路就是信息化改造。信息技术及信息产业的发展对传统制造企业的市场结构内容已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由于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 极大缩短了信息技术产品的产品的生命周期, 各种新品频繁上市, 开拓了市场需求, 挤占了很大的市场空间, 从而削弱了传统制造企业的市场地位。即使现在一些传统制造企业引进了新技术, 改善了产品性能并增加了生产规模, 但是这并没有增加对其它相关传统制造产业的需求。由此看来传统制造企业所面临的挑战巨大, 信息化变革刻不容缓。

3. 大数据时代下对传统制造企业管理会计的挑战

信息技术广泛的渗透性迫使传统制造企业被动的卷入了信息化改革的浪潮当中。信息化办公早已不单纯是信息化企业的专利, 一个不能使自己的信息与外部实时顺畅交流的企业是无法生存下去的。而管理会计作为企业信息的采集和分析人员, 如果不能接受信息化办公模式的挑战, 也是终将被无情淘汰的。这种环境下管理会计受到的挑战粗略的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来自于市场变化的挑战

及时的为企业经营者提出决策分析与支持是一个合格的企业管理会计的必备素质。对于某些人, 传统的按月给出月度分析报表的工作模式早已养成惯例。但是在当今的市场信息瞬息万变的时代, 这种报表又能够起到什么作用呢?可能连一个合格的总结都算不上。所以管理会计必须实时迎接市场变化的挑战。大数据时代下传统制造企业的市场受到了强烈的冲击, 较现代制造企业相比产品竞争力明显不足。因此此类企业的管理会计更加应该通过大数据、多角度的分析, 及时了解市场需求。

第二, 来自于企业转型的挑战。传统制造业的转型需要改变资本配置结构, 甚至是依靠实力出巨资来并购有实力的信息技术企业, 朝着多功能、一体化的方向发展。这个阶段企业将面临一系列问题和风险, 如何有序合理的转型并规避风险, 这都需要管理会计进行决策分析与支持。

第三, 来自工作模式变化的挑战。决策分析与支持、风险管理、信用管理、作业成本管理等知识管理会计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而现在熟练的运用信息化理念和工具来服务于原有的工作领域, 是这个大数据时代对管理会计的基本要求。如果不能改变原有的工作模式, 就无法胜任管理会计的工作。

二、大数据时代下传统制造企业管理会计应对挑战应作出的变革

大数据时代下传统制造企业管理会计需要应对的挑战是多重的, 而应对这些挑战又应该适时的作出怎样的变革呢?

1. 管理会计应该稳稳的把握住市场的动向

很多传统制造企业诟病已久, 有些管理会计的慵懒表现更是根深蒂固, 被动的等待市场在当今的时代简直是天方夜谭。现如今, 管理会计再也不能每个月按时的给出月度报告后就绝的心安理得了, 为什么不能每天多花些时间沉淀在各种信息终端上采集可用信息呢?当今社会信息高度发达, 透明化程度越来越高, 可以从多方面、多渠道掌握到第一手的市场资料, 每天都可以根据市场的变化制定个性化的营销政策并产生分析报告。比如实时关注竞争对手信息, 注重收集竞争者的相关信息, 如价格、成本、规模, 以及能够决定市场份额等相关信息。这样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就可以实时了解市场动向, 及时的根据管理会计的决策建议下达决定。

2. 管理会计应该加快信息化建设

传统制造企业管理会计也要充分服务于企业的信息化改革, 使企业成功转型从而起死回生, 重新焕发活力。这些企业的管理会计需要为重新构建供给、生产、营销等重点环节的组织结构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持和决策建议, 以决策报告的形式提交具体详细的操作运行方案, 以物质、能源、信息等几大要素为基础, 组成科研、开发、营销、生产、人力资源开发、信息资源开发等多功能的企业结构, 进而提高企业的一体化、组织化、多功能化程度, 以适应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变化。很多传统制造企业企业规模巨大, 资金实力雄厚, 管理会计应考虑如何依靠自身的传统优势, 以最低的成本、最小的风险引进或并购新技术, 以求最大的回报。关注挖掘成本降低的机会。站在战略高度, 面对竞争对手, 着眼全球, 尽力营造企业的竞争优势。而企业的竞争优势又是建立在相对成本对比的基础之上。相同条件下, 谁拥有了成本优势, 谁就拥有了竞争优势, 从而使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积极的了解信息技术产品和信息技术企业的最新状况, 为企业经营管理者提供第一手的相关详细资料和发展建议。例如在双方企业经营管理者和管理会计的积极洽谈中, 促成了美国的IBM公司和美国一著名机床制造商的商业合作, 推动了数控机床新产品的生产和柔性加工系统的发展, 实现了双方最大程度上的共赢。

3. 管理会计要注重多维度分析

再有, 传统的分析手段是根据各终端的销售数据进行统计, 然后进行多维度的分析, 包括产品、渠道、组织、数量、金额等方面, 可以做得很精细, 但对于后续的问题溯源分析, 却是一筹莫展, 只能粗略地进行定性判断, 这就意味着决策风险。但如果我们把数据的触角往前延展, 一直延展到与消费者直接面对面的销售终端, 从此终端中尽可能的提取数据信息, 就可以及时的了解到市场的需求和消费群体的服务诉求, 将单纯的基于结果的分析转变成为基于过程的挖掘过程。同时对数据结构的统计还应该从单一类型数据分析向多类型数据化的方向转变。比如在进行信用管理方面的工作时, 不能在如过去一样单纯的从财务报表、企业背景、发展状况、市场份额等方面为唯一考核指标, 还应该多渠道综合相关社会数据信息, 进行多类型数据的混搭式考核, 形成完善的、更加贴近事实的报告。

三、结语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 各行各业为了应对挑战, 都在积极的作出改变。企业管理会计作为企业决策和管理层面的重要参与者, 为了迎接挑战也在不断的学习、适应和前行。随着数据化水平的膨胀, 数据的提取和整理将越来越复杂, 新的机遇和挑战也将是企业管理会计需要不断面对的话题。

参考文献

[1]王辉.大数据时代管理会计的变革[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

[2]大数据时代降临[DB].半月谈网站.2012

[3]杨纪良.管理会计的应用[J].会计研究.2002

传统零售商面对的挑战 篇5

中国零售业在经历了20年高速增长后,近年来增速明显放缓,高竞争低增长时代已经来临。与传统零售业增速放缓形成对比的是,近年来网络零售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其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所占比例明显上升。网上零售的崛起使传统零售的渗透率和忠诚度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在网上零售高速增长的时代,消费者行为也发生了显著变化。他们越来越倾向于在线上购买,而且中国的“展厅购物者”(店内看货,线上下单购买)比全球平均水平高出三倍。同时,中国消费者对社交网站的访问频率,以及针对已购商品和零售商的发帖数量都在大幅度增加。中国顾客对自己位置等信息的分享意愿,以及通过社交方式与零售商进行沟通的意愿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面对网商的冲击,传统零售商纷纷开始建立网上零售渠道。在中国,已经有超过70%的零售商建立了网上零售,绝大多数是在过去两年中建立的,营业规模在整体业务中的占比还很低。零售商在拓展网上零售业务时,面对的主要挑战会使其在电商发展道路上踌躇不前。

1.电商发展战略不明确。多数零售商的电商发展战略不清晰, 他们往往只把电商当成一个新的销售渠道,期望短期内产生回报,对电商缺乏持续充足的投入。

2.不合理的电商治理模式。零售商依然依靠传统的管理方式管理电商,缺乏互联网思维和独立有效的电商治理结构——有近40%的零售商的电商业务没有独立运营。

3.缺乏电商人才。缺乏同时熟悉线下和线上业务的电商人才是零售商电商转型过程中最主要的挑战之一,最缺乏的电商人才包括运营、市场营销、客户服务和仓储物流等多个种类。

4.供应链不支持电商发展。据调查,已开展网络业务的企业支持线上业务的供应链服务能力普遍不强,网络平台及设施普遍不完善。比如,开展线上业务的企业只有半数拥有可以覆盖全国的配送网络,支持货到付款的企业也刚刚过半。传统零售企业与电商供应链的主要区别是:前者注重商品毛利率考核,后者以价低量多取胜;前者是大批量订单,后者是大批量与小批量混合订单;前者是分布式配送,后者是直接面对终端用户的交互式配送。此外,两者对补货周期的要求也不同。

5.技术困难。技术已成为推动商业发展和转型最重要的动力,但多数中国零售商不知道如何构建一个友好易用的电商平台,也不知道如何更好地利用社交和移动等领先技术去提升顾客多渠道体验。

6.电商业务难以吸引并留住消费者。与网络零售商相比,传统零售商难以吸引并留住消费者在自己的网站购物,形成稳定的用户基础。比如,中国前十大重复购买率最高的网站没有一家是来自传统零售商的电商业务。

7.线上线下冲突。零售商担心线上业务会影响线下业务,因为低价仍然是电子商务的主要竞争力。而且,线上和线下业务作为两个独立渠道存在,缺乏有效互动。

中国的网上零售十强中只有一个零售商来自线下,而美国领先的网上零售商大多是由传统零售商转型而来。中国的传统零售商对网上零售的发展持乐观态度,他们预测在未来三年线上零售业务将平均占到总体销售收入的12%。要达到这一预期,中国的传统零售商需要化挑战为机遇,做好转型准备。

(编辑:王文正 wwz83@163.com)

传统企业的挑战 篇6

一、概念界定

最早提出“新生代知识员工”这一概念的是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 他认为“所谓知识型员工, 就是掌握和运用符号和概念, 利用知识或信息工作的人”。之后, 国内外学者相继提出自己的观点, 提法虽有不同, 但核心都是运用自身掌握的知识来工作的员工。本文采用的“新生代员工”定义为:在1985年之后出生的, 接受过高等教育, 伴随着计算机及互联网成长的一代, 其行为模式不固定, 对传统的东西极为叛逆, 兴趣广泛, 思想和行动变化快的员工。

二、新生代知识员工的特点及给企业管理带来的挑战

(一) 新生代知识员工的特点

成长于中国各方面发生重大变化时期的新生代员工, 其心理状态、思想认识、生活态度、行为方式等方面存在差异, 形成了特有的性格和思想, 表现出与以往职场人士不同的行为。社会对新生代的特性归纳分为鲜明的负面和正面两派。正面派认为, 新生代有激情, 有活力, 充满理想主义色彩, 他们走入了职场, 给企业带来了一股清新的风气, 优秀的80后必将成为不远的企业未来发展运营的中流砥柱;新生代们富有创新精神, 视野开阔, 少有束缚, 崇尚效率和价值。负面派认为, 新生代具有独立价值观, 且价值观由“理想型”向“现实型”转变, 他们大多数没有进行准确的自我职业定位和长远的职业规划设计, 工作选择比较随意, 强调个人本位, 以自我为中心;新生代员工团队合作精神不够, 各人自扫门前雪, 不管他人瓦上霜;新生代员工缺乏自制力, 自我管理能力不佳, 面对企业众多的管理规章制度和严谨的工作要求时, 其工作的计划性和条理性不强;新生代蔑视传统, 挑战权威, 他们更向往平等、团结、和谐的工作环境, 而不是家族式、命令式的管理文化。

(二) 新生代知识员工给企业管理带来的挑战

新生代员工带着这些鲜明的个性特征, 给传统企业管理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1. 不愿意服从企业的管理

现在的企业对员工的要求越来越多:要求员工认同企业的文化且对组织忠心耿耿, 要求员工遵守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 要求员工服从组织和领导的安排, 要求员工有积极的工作意愿, 要求员工成为适应组织发展的学习型员工, 要求员工善于沟通、心态良好和有团队合作精神……毫无疑问, 如果员工能够较好地满足企业的这些要求, 必然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双赢。在这个意义上讲, 企业对员工提要求不仅仅只是为了企业好。但是, 基于以下两点原因, 员工往往并不能或不愿意理解企业的这一“良苦用心”:一是企业往往是站在自身利益的立场上要求员工, 员工的利益只是隐含在其背后;二是员工满足企业的要求, 意味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 即需要约束住自己, 这一点对于“新生代”来讲尤其困难。于是, 企业不愿意看到的种种新生代员工的“不良”思想和行为出现了, 其直接表现就是工作意愿不强、自我中心主义和工作能力不足。

2. 不愿与企业一同成长

当一位新生代员工不愿意服从企业的管理时, 他和企业之间的信任链就濒临崩溃了, 于是新生代员工的主动离职率和被动离职率不断攀高。问题还在于, 员工的离职具有“传染”性:离职的人越多, 即将离职的人也就越多。更严重的问题还在于, 已经离职的员工会倾向于把“老东家”说差, 把“新东家”说好;没有离职的员工会倾向于把现在的公司想差, 把未知的公司想好。

三、新生代员工管理对策

伴随互联网时代成长起来的新生代无论是在眼界、知识结构还是诉求上都有了很大的变化。管理者最重要的就是发现他们的诉求并根据诉求调整管理方式, 提升管理效能。以下几点可以帮助管理者发现新生代员工的诉求并有的放矢地管理。

(一) 构建产权激励体系

当代人力资本已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尤其是受教育程度高又富有创新精神的新生代员工。因此, 应将知识人力资本视同物质资本一样享有企业的产权。现代股份制企业不仅要向人力资本所有者支付固定的报酬, 同时也应使其成为企业的所有者, 让其收益与企业的未来经营业绩捆绑在一起, 分享企业的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 激励知识员工人力资本供给的积极性, 如股票期权模式。股票期权是股份制企业与员工签订的一个契约, 规定在某一个时间范围内员工有权选择是否按事先确定的价格向企业购买一定数量的股票。股票期权激励模式至少可以起到两个作用:第一, 引导人力资本所有者将隐性的人力资本价值转化为显性的人力资本价值, 因为股票的价值是预期股利的贴现值, 只有保持企业的长期成长, 人力资本所有者才能获利;第二, 使人力资本所有者同时成为了企业的所有者, 能够从自身发展的角度看待企业的发展。总之, 股票期权计划能够使人力资本所有者个人短期利益与企业长期利益相结合, 能够通过人力资本所有者的激励促进企业绩效的优化。

(二) 营造快乐工作的氛围, 用企业文化引导员工快乐工作

新时代是互联网的时代, 也是娱乐至上的时代。追求个人的快乐成为新生代的主要诉求。因此, 对于企业而言, 为员工创造了快乐就是抓住了员工的心。笔者认为,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打造“新生代员工快乐体系”。

1. 创造能为员工带来快乐的企业文化

组织文化的表层文化又称实体文化, 是指具体、直观、外在化、形式化的组织文化结构, 它由企业员工创造的产品和各种物质设施等构成。在企业里这个实体层包括的东西想要给员工带来快乐并不难, 关键在于老板有没有把员工放在心上, 有没有把员工的快乐当成很重要的事。例如, 在员工使用的工具上可以进行人性化的改变, 工作服可以生活化, 工作空间选择大家喜欢的布局和装饰等。在这方面, 走在世界前列的企业非谷歌莫属。据报道, 谷歌的办公区域楼上楼下设有滑梯, 还有滑杆, 若要往来于办公室之间, 员工可骑乘电动滑板或玩具车。办公室的名字也足够特立独行, 具有娱乐化色彩。

每个人身上都有些才艺。在工作内容单调、大家能力相近的情况下, 怎么来体现自我的独特魅力呢?给他们一个展示的平台, 既活跃了气氛, 又增加了自我满足感。这也是创造快乐企业文化的重要内容。近年来火爆的“中国达人秀”中那些平凡的年轻人在节目中表现出的激情、才艺及追求属于自己的多彩生活的勇气给予管理者的启示在于:娱乐时代的最大特征就是用看似简单的娱乐精神来办事就可以成功, 快乐地追求自己的目标, 把成功当作东方必然出现的朝阳, 这就是娱乐精神告诉我们的胜利法。因此, 应根据员工的特点, 定期组织DIY烧烤、自行车越野、扔纸飞机等看似娱乐, 实质激发斗志的趣味比赛;年终积极组织企业春晚, 给更多的员工提供在全体团队成员面前展示自我、获得满足感的机会等。这些活动可以帮助员工寻找快乐, 而快乐的企业文化营造有助于留住新生代员工的心。

2. 更新领导模式和沟通模式

如果说工作挑战性、发展前景是吸引新生代员工应聘的主要原因, 那么新生代员工与上司的关系通常是影响他们是否愿意继续留在企业工作的关键因素。新生代员工的价值观是选择喜欢的、推崇自由的、追求快乐的。因此, 指挥命令型的领导已越来越不得新生代员工的心, 取而代之的是教练和导师型的领导, 是更多地采取激励、领导的管理方式的有号召力的领导。此外, 新生代员工都渴望得到鼓励、肯定与提升。明智的管理人员应告诉下属员工, “当公司看到你的工作成绩卓有成效时, 就会帮助你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一篇介绍新东方企业文化的文章中有这样的描述:“拿老板俞敏洪开涮的内容被新东方老师做到了课件中, 这个课件不仅没有受到批评, 还因为大受学生欢迎而被广泛推广”。这不禁让人对新东方这位考拉型老板聚集人心的方式产生敬佩。这种自嘲, 没有损伤领导的威严, 恰恰体现了领导的自信和谦和, 也体现了一种娱乐精神。“大家快乐才是真的快乐”。

3. 远离格雷欣法则, 避免负能量

新生代员工强调以自我为中心的特性决定了他们比老一辈的员工更容易出现因个体的惰性导致懈怠, 加之网络时代“自媒体”的特性, 个体的负能量很容易在群体中扩散。因此, 企业更要采取有效措施遏制格雷欣法则, 避免负能量在员工群体中的传播。首先是建立一套符合人才激励需求的体系, 晋级加薪等物质待遇是基础, 但并非根本的最终需求, 工作的胜任感、成就感、责任感、受重视和尊敬、个人成长和富有价值的贡献等可让员工对公司目标趋于认同, 构建比较完美的价值链;其次是管理者自己不能成为“劣币”, 管理者的示范作用能带来乘数级的群体效应, 如果管理者自己成为“劣币”, 则给下面的“良币”员工活生生提供一个反方向的成长案例, 在实施管理的过程中也很难让自己的员工心服口服;最后是对待任何“劣币”要有清醒认知, 建立客观公正的评价系统, 即使不能将“劣币”清除出去, 也一定要限制其发展蔓延, 在制度层面上保证“良币”和“劣币”有所区别。

新生代员工也是正常社会人的一份子, 管理者多换位思考, 帮助他们走过职业生涯的“青春期”, 才能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 才是正确的企业管理方向。

参考文献

[1]彼得·德鲁克.21世纪的管理挑战[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1999.

[2]师帅, 阴朋.如何实现对“80后”员工的有效管理[J].技术与市场, 2007 (05) .

[3]张望军, 彭剑锋.中国企业知识型员工激励机制实证分析[J].科研管理, 2001 (06) .

[4]李国富.新生代员工差别化人力资源管理策略研究[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 2012 (26) .

数字出版对传统编辑的挑战 篇7

作为长期从事传统出版物案头工作的编辑如何应对这种转型, 现有的理念和模式怎样创新才能在数字出版的环境下更好地完成自己所担承的历史责任, 无疑已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

一、选题策划———拓展视野空间

随着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阅读已成为人们丰富生活、获取知识、提高素养、发展自己的重要渠道。特别是那些综合性、交叉性、包容性、前瞻性的知识, 对于开阔读者视野, 培养创新思维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特别受到读者的关注和欢迎。因此, 编辑在策划选题之前, 在立足于读者定位的同时, 要确保选题的吸引力。编辑可借助现代技术手段, 聚焦互联网等, 发布信息, 征集选题, 检索选题, 通过读者的热点, 拓展选题空间。在此基础上, 运用发散思维, 通过完善改造, 另辟视角和深度加工, 重新策划, 并密切关注选题内容的外延, 打破“苦思冥想”、“闭门造车”和“守株待兔”、“愿者上钩”等传统选题模式。力求实现策划上与读者发生有形或无形的互动, 使选题更加贴近读者。

二、编辑手段———强化增值服务

信息时代, 时间意味着效率、财富和生命。新技术革命所带来的产物, 音像、手机、电子、网络等大众传播载体的涌现, 改变了传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方式, 人们在汲取知识的同时, 也在寻求着更方便与更快捷。传统的编辑手段应该顺应这种社会的进步, 除了对内容精心雕琢之外, 还要通过服务来吸引读者, 留住读者, “征服”读者。如:根据内容不同, 可适当添加或按语、或导语、或提示、或摘要、或批注、或评议等等。带领和引导读者加深对内容的理解, 提高阅读的效率, 强化学习的效果。当然, 要实现这些服务, 前提首先是需要编辑对内容的准确把握。

三、制作打造———凸显时代元素

人们常说, “酒香不怕巷子深”。然而对出版来讲, 酒香也怕巷子深。作为大众传播媒介, 其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从形式到内容的完美统一。首先要“抢人眼”, 其次要“夺人心”。所谓“抢人眼”, 就是说装帧要讲究, 印刷要精美, 特别是封面要彰显时代元素, 无论是构图、布局, 还是笔体、色彩、都应该富有创意性和冲击性。这是“第一印象”。所谓“夺人心”, 是指版式要灵活、变化、轻松、明快, 特别是文题要推敲、斟酌、力求做到凝练、简洁, 匠心独运, 富于文采。这是“第二感觉”。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第一印象”与“第二感觉”是出版物竞争的主要制高点之一, 谁抢先占据了这个高地, 谁也就抢先赢得了主动。这是对编辑综合素质的检验。

四、市场概念———学会经营出版

传统出版对编辑来说, 主要是强调出版的社会价值与文化价值, 尤其是社会价值, 被提升到了似乎“高屋建瓴”的地位。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出版的经济价值已成为推动或制约出版业繁荣的主要因素。实践表明, 在一般情况下, 大众出版物的社会价值、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是共存于一体, 不可分割的。只不过长期以来, 在历史的作用下, 人们强调经济价值, 大多都是“犹抱琵琶半遮面”。而进入了数字化时代, 数字出版本身就是供应方 (编辑部) 与运营方 (互联网、手机、卫星) 的共赢, 也是出版社实现增值的重要模式。因此, 编辑必须打破传统的工作思路, 牢固地树立市场观念, 尽快地学会经营出版, 力争与数字时代的飞速发展同步。学会经营出版, 首先要有经营意识, 有睿智慧眼, 善于从繁芜庞杂的信息中筛取那些具有社会价值与经济价值共存的原始素材;其次要把握市场, 了解读者, 善于从共性题材中挖掘个性特点, 改造个性特征, 培育个性主体, 并以此作为冲击市场和赢得读者的“突破点”;同时要采用多种手段推介, 通过多种途径宣传, 运用当代技术, 顺应读者心理, 去实现出版目的;另外, 要熟悉出版和销售, 懂得成本核算和利润结算, 将编辑业务与其他工作自觉融合, 把经营理念渗透到出版行为的各个环节。

五、加强学习———充实完善自我

数字出版为传统的出版行为开辟了一个新的天地, 同时也为编辑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科技发展引发了载体的多元, 而载体的多元推动了内容的变革, 而内容的变革又必然会导致编辑方针、编辑手段、编辑方向的转化。因此, 传统意义上出版对编辑工作的要求已逐渐走向边缘化、模糊化并终将退出舞台, 这是历史与社会进步的必然。特别是数字出版对绝大多数编辑来说, 是一个全新的课题, 我们对它的基本概念、载体形式、描述语言、特点特征、运作流程、技术处理, 表现优势等方面都知之甚少, 这就需要我们必须加强学习, 研究数字出版, 研究数字出版下阅读群体的变化与诉求, 不断用新的知识来武装自己, 充实自己, 完善自己。只有这样, 才能使自己成为一个精通业务、懂得营销、视野开阔、善于创新的复合型编辑。

挑战传统观念的一项研究 篇8

在个体发育中, 阅读基于语言能力的发展, 是一个流传很久并占主导地位的重要理论。在这种理论看来, 口语的发育在前, 阅读的发展在后, 在口语发育中, 个体建立了大量词音和词义的联系, 在此基础上, 随着文字的学习, 又建立了词形和语音、语义的联系, 阅读能力才进一步发展起来。在拼音文字中, 文字的形音联系更加直接, 因此, 儿童语音意识的发展在阅读发展中显得更加重要;用早期口语能力的发展水平可以更有效地预测后期阅读能力的发展。但是, 近年来, 随着认知神经科学的发展, 出现了一种新的理论。这种理论认为, 人的基本视觉能力可能直接影响到阅读能力的发展。在人脑左半球腹侧枕颞皮层存在词形加工区 (VWFA) , 这个脑区也是加工面孔和物体的脑区。同样, 人的基本听觉能力也直接影响到语音能力的发展, 进而影响到阅读中语音、语义与词形的联系。因此, 基本视觉和听觉能力可能是阅读能力发展得更深层的生物学基础。

2012年4月13日, 在Science上了一篇题为“狒狒的正字法加工 (Orthographic Processing in Baboons (Papio Papio) ”的文章, 作者是法国科学家Jonathan Grainger及其同事。文章采用典型的统计学习范式, 训练狒狒在计算机的屏幕上通过点击屏幕, “学习”4字母的英文单词。当狒狒对符合正字法的真词或不符合正字法的非词作出正确反应 (把真词判断为真词, 按压绿色椭圆;把非词判断为非词, 按压蓝色+) 时, 给食物进行强化;当它作出了错误判断时, 不给强化。这是大家熟悉的一种“尝试错误” (trial and error) 的学习。在长达30万次的训练过程中, 6只狒狒都学会了正确区分真词和非词。其中一只4岁名叫Dan的狒狒 (相当于人类的青年) 从7832个非词中, 学会了308个单词, 另一只名叫VIO的狒狒也学会了81个单词, 正确率接近75% (见统计分析图) 。图中A是6只狒狒在学习进程中, 分别对词识别的正确率, B是对非词识别的正确率, CD是用信号检测理论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的结果。研究发现, 狒狒不只是记住了这些单词, 而是学会了从两个刺激范畴中, 基于字母组合的频率, 将词从非词中区别出来, 例如将“kite”判断为词, 而将“eitk”判断为非词。训练后给狒狒一个"第一次"见过的真词与非词, 狒狒做出正确选择的概率也很高。研究还发现, 狒狒在词汇学习中显示了显著的个体差异。有些狒狒学习的积极性很高, 喜欢不断进行尝试, 而另一些狒狒似乎对“正字法学习”没有兴趣。

狒狒和人类具有相似的视觉加工能力。它们没有掌握英语这种语言, 不知道词的读音, 也不知道单词的意义, 但它们凭借视觉加工能力, 学会了英文的“正字法”, 能区别不同的字母组合, 即区别词和非词, 说明人类对文字的阅读可能存在更深层的生物学基础。文字阅读更多依赖于视觉加工能力, 而不是语言能力, 也就是说, 不依赖于被试是否已经学会的某种语言。有人认为, 这是对“文字阅读基于语言能力”这一传统观念的挑战。

在我们课题组的大组会上, 论文引起了热烈的讨论。主要关心两个问题:1狒狒究竟学会了什么?有没有学习到字母的组合规则, 即正字法。有人认为, 狒狒只是学习到视觉的图形分辨, 这种图形既没有建立与语音的联系, 也没有任何意义, 因此狒狒没有真正习到文字的正字法, 另一些人认为, 正字法不一定要建立形音和形义的联系。狒狒能区分真字和假字, 说明它已经知道哪些字母组合可能是“真词”, 哪些字母组合不是真词, 这本身就是文字的正字法规则。2是否真正挑战了“阅读基于语言”的传统观念?相当于人类青年期的4岁狒狒要花费大量的“尝试错误”才能“学会”308个英语单词, 而一个人类的儿童却很小就能达到狒狒的成就水平, 这里的差异是什么?一般来说, 人先学会某种语言, 然后再学习文字阅读。如果这是人类对文字的阅读高于狒狒的一个原因, 那么这个事实正好说明, 只有基于语言的阅读才是最有效的文字阅读。因此, 应该研究人类婴幼儿的正字法学习, 并比较在习得语言前、后正字法学习的差异, 才能更好地说明文字学习与语言习得的关系。

讨论也涉及该研究可能存在的一些问题:1狒狒对“正字法”的学习显然受到真假字比例的影响。由于刺激材料中的真词远远少于假词, 单个真词在概率学习中出现的比例远大于单个假词, 这可能易化了狒狒的学习。2狒狒对“文字”的学习存在显著的个体差异, 有些狒狒的兴趣高, 有些兴趣不高。这种差异对学习效率带来的影响, 理应成为是一个有趣的科学问题, 值得研究。3文章提到了VWFA (视觉词形区) , 希望该研究对理解这个问题有帮助。讨论中有人指出, 文章只是一个行为训练实验, 没有研究狒狒进行单词学习的脑机制, 因此难以从视觉词形区的角度说明问题。可见, 即使是发表在高端刊物上的文章, 也可能存在许多值得改进的地方, 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

传统企业的挑战 篇9

笔者对“全语言”的理解概括为四方面:其一, 各个学科的学习, 都是学习语言。语言学习溶解在各个学科的学习过程中, 各个学科都要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达成学科学习的目标。语言学习, 应视为“母性学科”, 统领一切。想来我们称汉语为“母语”, 与此异曲同工。其二, 全部的生活, 都是学习语言。饼干盒上的包装、街上的招牌、商标上的文字等, 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 都是阅读对象, 都是语言学习的范本。“全语言”主张学习要回到真实的世界中, 在语言的实际运用环境中学习语言。其三, 完整且自由阅读, 就是学习语言。笔者毅然决然反对使用教材学习语言, 认为教材无论编写水平的高低, 都存在着将语言切割成细小零碎的部件, 按照线性逻辑演绎方式缓慢推进的不可规避的弊端。这样的硬伤直接造成语言学习的碎片化, 而抽象的语言碎片只能增加语言理解的难度, 让语言学习成为毫无意义的事。这一观点至今争论不休。西方多国不使用统一教材, 国内多家机构使用不同的读本作为教材, 也有学校在教材使用之余开发“校本教材”, 想必是受到“全语言”的思想渗透。其四, 所有的交际交往活动, 就是最佳的语言教学系统。古德曼主张教学存在的意义就是“布置真实的交际交往事件”, 让儿童身处其间, 运用语言的功能达到交际交往的目的。如此教学系统下, “事件”的存在性是第一要义, 教师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提供“仿真的交际交往的事件”。儿童学习的方式也伴随着交际交往的方式展开, 如:阅读, 思考, 聆听, 表达, 演讲, 宣告, 申辩, 解释, 劝告等。任何听、说、读、写、思的过程都可视为全方位的语言学习。

可见, “全语言”的“全”, “全”在综合性学习的开展, “全”在生活时空的融合, “全”在读写事件的情境营造, “全”在语言环境的建设。以“全语言”的理论反观现有的学校体系下的语言学习, 发现看似周全严密的传统教学至少面临“全语言”的三大挑战。

第一, 一本教材统天下, 难以周全。传统教学体系从“教教材”的落后格局进化为让人可喜的“用教材教”, 但未从根本上改变教材的神圣地位。能适应教材、理解教材的儿童才能从中获益。错过此店, 别无二家。“适者生存”的丛林法则成为学校体系下语言学习的铁律, 单一路径使语言学习成为“原有言语水平高”“语言学习能力强”“语感优良”的学习者的“江湖”。更多儿童成为伴读、陪衬, 成为语言学习的失败者, 从幼年时即对母语学习产生延绵终身的恐惧。这不能不说是语言学习者的悲哀。虽然我们从来不敢否认也无法否认教材编写者的良苦用心, 但“这一本”真的无法满足“这一群”的需要。笔者也曾参编一些教材的“表达”部分, 用呕心沥血一词形容编写过程一点也不为过。心中永远充满着遗憾, 再周全的教材也无法满足层次不同、口味各异的学习者的需求, 更不要说“用教材教”是一门技术活, 要经历不同教师的不同的个性化处理。就像食材经过加工, 其性质改变, 营养的摄取, 都是未知数。教材中的有益的语言教学内涵有多少能得以开发, 确实是困扰大众的难题。

然而, “全语言”毅然摆脱了教材的束缚。“全语言”面对的是全学习者, 考虑的是学习者的全部:包括学习者的需要、兴趣、特长及其弱项。“全语言”教程必须是为了儿童, 反映其需要, 发挥其特长, 帮助其克服弱点。“全语言”需要全教师在儿童眼中不是权威, 而是与之一起学习, 随时准备采用适合的方法指导实践的人。因此, “全语言”教学主张无统一教材, 取而代之的是“以生活为教材”“以活动为教材”“以语言环境为教材”“以海量阅读为教材”, 教材的宽泛性带来无限可能, 让不同气质、不同学习能力、不同兴趣爱好的儿童都能在“全”中取“一”, 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

第二, 一个顺序定乾坤, 难以突破。学校体系中的语言教学有严格的序列性和制度化, 一切按部就班, 无法逾越也欲罢不能。按照从拼音到汉字、从片段到全篇、从写话到习作的线性逻辑施教, 教师的职责简化为将固定的教学内容传导给儿童。学习最为主要的模式就是“记忆”。信息不断输入后被储存, 等待一种叫“考试”的事件发生时, 检验先前“储存”的效果。这一顺序的建构源于皮亚杰的认知图式。其一, 总体顺序划定依据皮亚杰的个体认知发展四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阶段从低级到高级逐步发展, 儿童的思维与身心逐步趋于成熟, 因而课程的编排要适应于儿童每一阶段的特征, 以促进该阶段儿童的认知发展为目标。其次, 教学任务设计适切于皮亚杰儿童的“最近发现区”水平。教学任务的设计要适切于儿童的发展水平, 促进其不断向前发展。其三, 教学活动适切于认知发展的整体规律。皮亚杰在《学习论》中介绍其认识论的最实质的方面是“认识的螺旋”。主体的认知发展总体呈往复螺旋上升状, 开口逐渐变大。由此, 教学活动也应该以一种螺旋的模式演进, 按照儿童的学习兴趣和发展速度增加不同的层次结构和复杂结构, 促进学生深刻掌握知识基本结构, 形成自我认知的图式。现实中, 沿循着皮亚杰理论下的语言学习, 往往陷入僵死不变的套路格式。固有序列忽视了儿童的个性差异和“缪斯本能”, 限制了语言发展, 并未实现“螺旋递进”的教学预期。

“全语言”教学则力主突破这一线性逻辑, 采用跨越式、随机应变、灵动前行的发展模式。例如古德曼曾指出所谓必须先学会阅读, 然后才能学习其他事物, 是一种错误的说法。儿童借着语言学习各项事物的时候, 同时也学会了听、说、读、写, 以及语言本身的形式结构。这三件事同时发生, 而且发生在真实的语言事件中。镜像神经元观照下的语言发展研究为“全语言”突破线性教学逻辑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依据。Gallese等人 (1996) 和Rizzolatti等人 (1996) 在猴脑F5 区发现的镜像神经元 (mir-ror neurons) 及随后研究发现的人类大脑的镜像神经系统 (mirror -neuron system, MNS) , 使得研究者能够从神经机制层面更深入地理解人类的社会认知活动。而且, 镜像神经系统的根本特点———建立对外界观察的内部行为表征使得人类能够居身模仿 (embodied simula-tion) , 也使得研究者能够从一个比之前更加统一、基础的理论出发来了解各种纷繁复杂的人类社会认知活动, 包括模仿学习、语言的习得及理解、推测他人意图以及共情等 (Gallese et al., 2004) 这个发现说明了人脑存在一种特殊的神经元, 能够像“照镜子”一样通过内部的模仿系统辨认观察出对象行为的潜在意义, 并且做出相应的情感、动作等一系列反应。简单说, 人的学习是可以一目了然、无师自通的, 中华传统文化将其表述为“心有灵犀一点通”。

根据镜像神经元的实验论证, 大脑中蕴含着古老的密码, 大脑的思维并非需要通过直接尝试错误的原始方式逐步前行, 很多时候可以是跳跃的, 顿悟的, 直觉的, 可以通过相对间接的“看见”“实践”“感受”等方式获取。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 大脑更多时候激活的是几万年进化过程中储备的整体信息, 而不仅仅仰仗于先前记忆储备的零星碎片。大脑可以不经过推理或论证, 瞬间辨认和领悟言语对象发生的言语信息中存在的意义, 达到学习的目的。在此基础上, 我们是否还有必要如此严格地耗费时间去“循序渐进”?

其三, 一类模式贯始终, 难以收效。学校体系下的语言学习, 呈现“精细讲解”“精密分析”“精致表达”的“三精”教学模式。此模式要求儿童学习语言极其讲究:读得通顺、流利、有感情, 不得添字漏字, 不能情感平乏, 不能另类曲解。也正因如此高标准、严要求, 教学过程中无法规避“少、慢、差、费”的现象:一个句子拆得支离破碎;一句话分析到索然无味;一篇课文讲解三四个课时意犹未尽;一类习题从识字到毕业依然出现在试卷中……我们一直在此类模式中寻找着存在的理由, 似乎也发现模式教学中涵盖语言学习必须的认识、理解、分析、综合、推理等能力。但我们严重忽视了语言本身的完整性以及语言能力形成的不可分割性, 不断在语言发展的“下游”花力气, 期待由“下游”的精致化逆流而上, 达成“上游”的优异品质。这是一厢情愿且吃力不讨好的模式。“学会一部分”并不能整合为“学会整体”, 在细枝末节处不断精雕细刻, 只能是让思维被压抑, 让创造力被扼杀, 让言语生命的活力从学习开始就让其窒息而亡。此外, 强调细节不但破坏完整, 更回避了完整的语言所具备的交际交流的功能, 如何能收到实效?

杜威认为, 把经验和理性截然分开是错误的, 一切理性思维都需要以身体经验为基础。传统学校语言教学体系中的“三精”模式本身就是典型的“经验”和“理性”截然分离式教学。课堂精讲的是一个个从语境中剥离出来的语言碎片, 以此为样本分析出现实生活中用不上的语言概念、结论, 并以记忆的方式结束学习, 这等于白白走一趟冤枉路。认知心理学中的“具身认知理论”也为“全语言”的“全”做了有力的后盾。具身认知概念的含义为人的身体在认知的过程中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认知是通过身体的体验及其行为活动方式而形成的。具身认知强调认知对身体的依赖和身体经验对认知的作用。认知具有情境性, 是具体身体对外界的感知, 是身体的物理属性同社会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 优质的语言学习不应当是端坐课堂内的“听”, 而应该还具有:“看得见的”, 让儿童用眼睛感受外界, 认识事物, 发展语言, 让眼睛成为学习语言的敏锐感受器, 所见即所思与所表达;“触碰得到的”, 让仅限于“脖子以上”的学习释放为“全身心”投入的学习, 用切身体验, 参与其间, 融入其中等一切可能的方式, 让儿童在具体可感的言语事件中学习语言, 借助语言的功能解决交际交往中的困难, 在运用中提升语言运用水平;“联系得起来的”, 在语言实践活动中不断接收新信息, 刺激旧记忆, 唤醒已有的言语识别能力、表达水平等, 让眼见耳闻、心手感应形成联动, 共同构建成新的言说系统, 应对新的言语事件, 达到新的言说水平。

“全语言”正是主张此类的全方位语言教育。“全语言”认为语言的全技能包括听、说、读、写、思, 这是不可分割的完整系统。而完成全系统的教学就需要“全方法”, 让讲授、参观、访问、体验、调查、阅读等各种方法和语言学习紧密结合, 伺机而动。同时, “环境”作为语言学习不可或缺的资源得到重视, 整个语言学习嵌入在不同的环境中, 环境即是教学的背景, 又是教学的组成部分, 还是教学的一股潜在力量, 语言能力的提升在与环境的融合中完成, 这让儿童的语言学习具有了广泛的社会适应性。即便离开学校教学系统, 他们仍然能够自觉学习, 因为环境无处不在, 学习永无止境。

挑战传统的李清照(五) 篇10

李清照精妙的词作,给她赢得了鲜花和掌声吗?在她生活的南宋,因为挑战了传统,挑战了男权,李清照屡屡受到男性士大夫的围攻、指责甚至谩骂。

先看王灼的《碧鸡漫志》是怎么评价的。王灼是跟李清照同时而稍晚的词学家,他的《碧鸡漫志》是宋代现存第一部完整的评论当世词人词作的词话著作。书中说:

易安居士,京东路提刑李格非文叔之女,建康守赵明诚德甫之妻。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在士大夫中已不多得。若本朝妇人,当推词采第一。赵死,再嫁某氏,讼而离之,晚节流荡无归。作长短句,能曲折尽人意,轻巧尖新,姿态百出,闾巷荒淫之语,肆意落笔,自古搢绅之家能文妇女,未见如此无顾忌也。

王灼是先扬后抑,先褒后贬。说李清照富有才华,即使是跟男性士大夫相比,也不可多得,在本朝妇人中,更是词采第一。这个评价似乎不低。可接着王灼就拿李清照的私生活来说事。赵明诚去世以后,李清照曾短暂地改嫁过张汝舟,因为张汝舟有严重的“家暴”行为,李清照无法忍受,不久就万分痛苦地选择离开。为此李清照付出了毁灭名誉的代价。李清照改嫁的过程和离婚的原因,不是特别清楚。有一种意见认为,李清照家藏珍贵文物,张汝舟可能是觊觎这些文物而跟李清照套近乎,骗婚得手后,发现并没有什么预期的珍宝,失望之余就对李清照施以暴力,经常欺凌打骂,李清照实在是受不了折磨,就检举揭发张汝舟“妄增举数入官”,后来查实,张汝舟被下狱并遭除名流放。宋代法律规定,儿子告父亲、妻子告丈夫,如果罪名成立,儿子或妻子都要跟着坐牢。因此李清照也被投入大牢,因为有人援救,九天后获释出狱。这就是王灼说的“再嫁某氏,讼而离之”。宋代人并不认为女性离婚是失节的行为,但妻子告丈夫,却是当时人无法接受认同的反常事件。李清照告发亲夫,等于是自毁名誉。李清照甘冒名誉被毁的风险,背后一定有万不得已的隐情,李清照受到的家暴可能非同一般,她在《投翰林学士綦崇礼启》中说到张汝舟有“决欲杀之,遂肆侵凌,日加殴击”的话,可怜孱弱的李清照,哪里经受得起张汝舟的暴力折磨,所以她宁可不要名誉也要告倒张汝舟,借此摆脱无法承受的暴虐。王灼说她“晚节流荡无归”,带有明显的贬义,暗示她不守妇道,不保晚节,到处飘零,最终也没有个归宿。对于李清照的词,王灼更加不满,说她的词“闾巷荒淫之语,肆意落笔”,自古以来士大夫家能文的女子,没有像她这么放肆粗俗的!从现存作品看,李清照的词都非常的精美雅致,压根就没有什么露骨的描写,也没见“荒淫之语”。柳永词公然写与妓女调情,欧阳修词更露骨地写到男女房事,王灼也没骂他们“荒淫”,李清照在词里写了思念丈夫,就被骂得狗血喷头,反映出男性话语霸权和对女性的严重歧视。

与王灼同时而稍晚的胡仔,在他的诗话著作《苕溪渔隐丛话》中说:

近时妇人能文词,如李易安,颇多佳句,小词云:“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绿肥红瘦”,此语甚新。又《九日词》云:“帘卷西风,人似黄花瘦。”此语亦妇人所难到也。易安再适张汝舟,未几反目,有《启事》与綦叔厚云:“猥以桑榆之晚景,配兹驵侩之下材。”传者无不笑之。

胡仔也承认李清照“能文词”,“语甚新”,特别强调她女性的身份,言下之意,女人本来不行,能写这样的词就很不简单了,带有明显的男性优越感。评词就评词吧,又拿李清照的离婚来说事。李清照所言“猥以桑榆之晚景,配兹驵侩之下材”,本是伤心后悔的话,胡仔却拿来取笑,说“传者无不笑之”,不但没有同情心,反而有一种幸灾乐祸的心理。

南宋朱彧《萍州可谈》曾谈到:

本朝妇女之有文者,李易安为首称。易安名清照,元祐名人李格非之女。诗之典赡,无愧于古之作者,词尤婉丽,往往出人意表,近未见其比。所著有文集十二卷,《漱玉集》一卷。然不终晚节,流落以死。天独厚其才而啬其遇,惜哉!

朱彧说李清照的词典雅富丽,跟古人比起来毫不逊色,词作尤其婉丽,“往往出人意表”,近来很少有人能够跟她比拼。这评价还是比较高。可话锋一转,又说她晚节不终,就是贬抑了。“流落以死”,是说清照晚年到处流浪,没有固定住所,没有好的归宿。“天独厚其才而啬其遇,惜哉”!意思是说老天爷给了她那么大的才情,怎么就吝啬不给她好的遭遇,让她晚年那样命苦呢?可惜啊!“惜哉”表面上是同情惋惜,深层里是说一个女人本不应该这么有才,有才,命就不好,似乎暗含讥讽。

南宋著名藏书家晁公武,在他的目录学著作《郡斋读书志》里说:

皇朝李氏格非之女,先嫁赵诚之,有才藻名。其舅正夫,相徽宗朝。李氏尝献诗曰:“炙手可热心可寒。”然无检操,后适张汝舟,不终晚节。流落江湖间以卒。

宋代女子没有自己独立的身份,李清照早已是大名鼎鼎了,晁公武还是不正面提她的名字,只说是李格非的女儿,嫁了赵明诚。“其舅”,这里指她的公公;“正夫”,即赵挺之,赵明诚的父亲,在徽宗朝做过宰相。赵挺之跟李清照的生父李格非属于两个派别,赵挺之属新党,李格非属旧党,赵挺之当宰相时迫害过旧党人士,所以李清照写诗给赵挺之,讽刺他“炙手可热心可寒”。“然无检操”,是说李清照品德不好,后来改嫁,不终晚节。不评价她的文学成就,只负面地酷评她的品节。“流落江湖间以卒”,说她最后在江湖上到处流浪漂泊而死,一点同情心都没有。态度上很是藐视,完全不像后人那样崇拜、仰望李清照。

陈振孙的《直斋书录解题》,也是目录学名著,其中说“《漱玉集》一卷,易安居士李氏清照撰。元祐名士格非文叔之女,嫁东武赵明诚德甫。晚岁颇失节”。更直接地酷评李清照“失节”,对她词的好坏只字不提。可见到南宋后期,人们对李清照的评价越来越差。

我读《明史》,偶然读到一则材料,说明代有一位烈女,小时候很有才华,诗词写得好,她的哥哥对他说,妹妹简直就是李清照、朱淑真再世啊。哥哥的本意是表扬她有才情,没想到妹妹听后勃然大怒,说:你怎么把我比作宋代的李清照呢,李清照是什么人?她后来改嫁,是失节的女人!朱淑真更是不守妇道,搞婚外恋。不要以为我们现在崇拜李清照、仰望李清照,古人也一样地崇拜。由于时代不同,人们的道德观念、价值观念、女性观念和婚姻观念不同,所以对同一人物和事件的看法、评价会很不一样。明代以前,李清照受离婚事件的拖累,人格深受鄙视和恶评,这也影响到对她作品的评价和接受。她的作品到明代完全失传,与人们对她的道德评价也许有关。一个失节的女人、一个道德品行受到唾弃的女人,她的作品也会遭到人们的排斥和冷落。大奸臣蔡京的书法是一流,诗词也是高手,因为后人憎恶其人,所以也鄙薄他的作品,以至于他的诗词作品很少流传。古代作家作品的存佚,有偶然因素,也有必然因素。

到明代中后期,李清照的词史地位才得到认同。明代大才子杨慎高度评论过李清照,说:

宋人中填词,李易安亦称冠绝。使在衣冠,当与秦七、黄九争雄,不独雄于闺阁也。其词名《漱玉集》,寻之未得。《声声慢》一词,最为婉妙。

杨慎说宋代词人中,李易安非常杰出,堪称翘楚,不仅在女词人中称雄,即使是在男性词人中,跟秦观、黄庭坚有得一比。明末大学者王世贞把李清照跟李璟李煜父子、晏殊晏几道父子、柳永、张先、周邦彦、秦观等大词人相提并论,推崇为词的“正宗”:

之诗而词,非词也,之词而诗,非诗也。言其业,李氏、晏氏父子、耆卿、子野、美成、少游、易安,至矣,词之正宗也。

明代以后,李清照的地位就逐步提高,特别是到了二十世纪,随着女性社会地位的提升,李清照的文学史地位得到高度认同,今天人们普遍认为她是词史上最杰出的女词人。

讲这个题目,有两层用意和思考。第一是想说明,研究古代作家要回归历史现场,尽量了解古代作家的创作生态,也就是“知人论世”。回到李清照生活的时代,我们才知道她作为一个女性,写作原是很不容易的事情,需要勇气。为什么宋代只有李清照、朱淑真等寥寥几位女词人、女诗人受到后人的关注呢?当时能诗能词的女性应该很多很多,因为受男权专制下女性观念的影响,写作和传播作品被认为是丢人现眼的不光彩的事情,所以大量的作品没有流传下来,作品没有流传,作者也就湮没无闻了。第二是想说明,作家的声誉和影响力是变动不居的。李清照在我们这个时代文学史的地位很高、知名度很高,并不意味着历史上她同样受到仰望和崇拜。作家的历史地位和他作品的影响力是随时代变化而变化的,我们要用一种变化的眼光去看待文学史。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文学院)

上一篇:置入冠状动脉支架下一篇:情景式教学与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