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控制

2024-07-29

药品控制(精选十篇)

药品控制 篇1

一、药品是一种社会商品, 政府有介人其价格管理的必要。世界上绝大多数市场经济国家都对药品价格进行一定程度的控制, 主要原因之一是药品销售中存在“道德缺损”。世界各国对药品价格进行管理的主要理由, 是因为建立了替患者付费的国家或社会保险体系。由于药品费用由医疗保险或财政支付, 消费者会因为“有别人付钱”而忽视对药费的节约。同样, 医疗服务提供者出于自身营利的目的, 也会在开处方时, 多开药、开高价药。尤其是在患者自费比例低的国家和采取免费或补充保险的国家, 这种行为就更加突出。这种“道德缺损效应”, 即医疗保险可能鼓励消费者和医疗机构滥用药品人最终导致公共和私人保险业减少赔付项目并限制替患者支付的费用数额。

二、药品费用控制要从医疗服务的提供方即医院, 付费方、需求方即患者等方面着手, 重点是在尽可能满足人民群众的医疗需求的基础上控制费用上涨中的一些不合理因素, 核心是合理使用有限的卫生资源, 保证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和特需性。

三、未列入国家、省政府定价药品目录的药品价格, 其零售价格由经营者根据成本和市场供求自主制定, 报省物价局备案。

四、药品经营者应建立畅通的信息沟通渠道, 保持与价格主管部门的经常性联系, 及时掌握价格政策和水平, 并配合价格主管部门做好价格政策培训、药品价格审查、药品价格检查等工作。

五、药品经营者应执行明码标价制度, 做好明码标价和价格公示工作。使用统一监制的标价签, 做到价签价目齐全、标价内容真实明确、字迹清晰、货签对应、标示醒目, 价格变动应及时更换。禁止利用标价和其他价格手段进行价格欺诈。价格公示工作应指定专人负责, 公示栏位置固定、醒目。

过期药品、不适用药品控制措施 篇2

1、不适用药品是指药品有效期标记不清或有沉淀、变色、污染、过期、药品标签与瓶内药品不符、标签模糊或涂改等情况,以及淘汰不再使用和其他情况不再使用的药品。

2、药房、药库药品必须分类、定位放置,责任到人进行管理。

3、药房、药库责任人负责本部门药品的质量管理、效期管理、数量管理和消耗药品的请领。

4、药品必须按效期的远近及时调整摆放位,药品使用遵循“先进先出、近期先用”的原则;近效期药品及时调换;药品使用、借用后及时登记并及时补充。

5、药品应进行效期管理:

a)药房、药库药品距失效期6个月,必须摆放近效期标示。b)药房药品距失效期2个月,无药房负责人同意不得销售或撤换。c)各药房、药库要定期和不定期进行对过期药品和不适用药品清查并记录上报。

d)药房、药库责任人未按规定清查药房药品,造成药品质量事故的,按有关规定查处;造成的经济损失由责任人承担。

6、国家公布的淘汰药品,立即停止使用并清点集中退库。

浅谈医院药品采购环节中的内部控制 篇3

关键词:药品采购;内部控制;问题;建议

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医疗技术越来越先进,医疗费用却越来越高,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也越来越严重,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医疗机制不完善的外部因素外,更主要的是医院内部控制薄弱。因此,必须建立健全医院内部控制制度,加大执行力度,充分发挥医院内部控制的作用,这对不断推进医院改革与发展,提高医院的经营管理水平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医院药品采购内部控制概述

(1)医院药品概述。医院开展医疗服务活动的基本物资就是药品,同时药品也是医院流动资金的重要组成部分。药品质量的优劣,与患者的身体健康乃至生命安全息息相关,更能影响到医院的经济效益和是否健康发展,所以药品采购非常重要。(2)医院药品采购的内部控制。药品采购的内部控制是由医院管理层和全体员工共同实施的、旨在实现药品采购控制目标的过程。(3)医院药品采购的控制目标。医院应根据卫生部制定的《医疗机构财务会计内部控制规定(试行)》以及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采购制度。

二、医院药品采购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问题1:盲目采购药品。药品超储积压或供应脱节是药品采购内部控制中的主要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严格的药品采购申请,或药品采购申请依据不充分、不适当,采购部门凭经验或喜好来采购药品,缺乏药品采购可行性分析,盲目进行采购,没有严格的药品采购申请审批控制制度。建议:合理采购药品。药品采购必须由药房根据需求和业务需要提出申请, 进行可行性分析后,经分管采购的负责人在授权的权限内进行审批,然后提交药品采购部门方可采购。

问题2:违规采购药品。首先,采购人员规避药品招标采购,擅自采购药品。招标采购是在公开、公平、公正和诚实信用的基础上进行的,整个招标过程是在阳光下运行的,降低了原采购模式下的利益,这就导致采购人员为了个人利益而选择有回扣的供应商。其次,不相容职务未分离,没有形成有效的制约和监督。建议:规范采购药品。首先,必须加大医院纪检部门、审计部门、财务部门等相关部门的监督力度,规范采购渠道,确保国家的这一医改政策得到有效地执行。其次,由药品采购部门、财务部门等相关部门共同在全省范围内政府集中招标,供应商选择、采购合同的拟定与审批必须相分离。

问题3:验收药品不规范。医院的验收药品制度尚不健全,没有独立的验收部门或指定专人验收,而是由采购部门直接验收,验收时不严格执行验收制度,重量不重质,存在以少报多、以次充好的现象。建议:医院应建立严格的验收制度,合理设置岗位,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责和权限,可以成立一个专门的验收部门或指定专人进行验收,按照采购单,仔细核对药品的品种、规格、数量、质量以及其他相关内容,验收后必须出具检验报告、计量报告和验收报告。

问题4:轻视付款控制。首先,付款方式不恰当。现金交易是违背国家规定的现金管理条例和支付结算办法的。对于用现金支付的交易,因为缺少一个付款申请的流程,而导致会计与出纳之间不能形成很好的控制关系。其次,付款程序不规范。有关人员在付款时,直接把发票等结算单据交主管领导审批后,就交给了财务部门执行,没有突出财务部门的职能,无法对该笔业务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有效性进行审核。建议:加强付款控制。首先,根据国家支付结算办法的相关规定,采购价款一般应通过银行办理转账结算,改变付款方式,以保证资金安全。其次,规范付款程序。财务部门对采购部门提交付款业务的真实性进行审核,然后对采购发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有效性进行审核,最后,由主管领导在规定的权限内审批,财务部门根据审批意见执行付款。规范审批权限,制定审批上限,对权限外的大额资金支付要实行集体审批的办法。

问题5:没有明确规定与供应商的对账办法。医院有时候会采用赊账的方式采购药品,这就必然形成了债务,从而需要与供应商及时核对账目,但是,由于对账办法不明确,很容易出现各种问题。建议:明确与供应商的对账办法,制定相关规定,发现问题及时查明原因,分清责任按有关的规定进行处理。

结束语:药品采购是医院正常运行的重要环节,建立健全药品的内部控制制度,形成完善的药品采购内部牵制和监督制约机制,才能有效地规避风险,保证医院的资金安全,同时能够有效地降低医疗成本,使医院向着“高效、优质、低耗”的健康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医院药品费用的控制措施探讨 篇4

1 确定药占比以控制临床用药

药占比是指药品收入占医院业务总收入的比例。目前, 各地卫生主管部门将药占比作为医院医疗质量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 多数公立医院也通过制定药占比以控制药品费用, 并将责任分配到各个科室。对用药比例超标的科室, 按规定扣罚相应奖金, 从而利用行政与经济手段促使医师自觉规范用药行为, 以限制门诊和住院患者人均药品费用。某三甲医院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以控制药占比, 2008年药品比例就控制为32.41%[6]。

2 实施以临床路径为基础的单病种限价制度

对实施临床路径的病种, 限制其最高治疗价格, 并将其成效纳入对医师的绩效考核, 超支的费用由医院补偿。此举既可规范医师用药, 降低药品费用, 同时也可防止个别医师将降低的药品费用转移到检查或医用耗材等项目上来。侯同秀[7]报道了100例实施临床路径的子宫肌瘤单病种限价管理, 相比对照组, 平均住院日缩短3.36d, 平均住院费用降低1327.92元, 表明该措施对费用的控制是显著的。

3 推行日间手术

日间手术是指对手术时间短、风险小、术后并发症几率小、术后不需要特殊护理或治疗, 尤其是微创手术, 安排患者住院、手术、术后观察、恢复和出院不超过24h。此举既可减少患者住院等候和治疗时间, 节约医疗资源, 而且使医院获得性感染机会降低, 从而降低了药品费用及其他费用, 但是对医护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8]。

4 执行双向转诊制度

双向转诊是指医疗机构根据患者病情的需要而进行的上下级医院间、专科医院间或综合医院与专科医院间的转院诊治过程[9]。目前, 仍有部分患者盲目地认为, 二、三级医院才能提供良好的医疗质量, 即使小病也去二、三级医院就诊。赖远全等[10]报道了60例从社区向专科医院转诊并从专科医院转回社区的高血压病患者, 平均药品费用为1997.1元, 对照组是同一时期在某医院心血管专科门诊或病房就诊的60名高血压病患者, 其平均药品费用为5662.1元, 且前者治疗有效率高于后者。可见, 双向转诊可有效引导患者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等基层医院诊治常见病和多发病, 疑难危重的转往二、三级医院, 从而控制需方片面追求优质医疗服务而导致的药品费用不合理增长[11]。

5 规范医师处方行为, 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规范医师处方行为, 加强对医师用药的培训和监督, 从而促进合理使用药品。临床医师应根据临床诊疗指南、临床路径、药品说明书及相关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选择适当的药物, 并优先使用国家基本药物, 降低药品费用。同时, 医院还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为临床医师辅助诊断、用药决策以及监管患者治疗过程等提供帮助, 如某医院通过采用“合理用药软件系统”提供了内容详尽的用药指南和实时监测医嘱的功能, 既规范了医疗行为, 也提高了医疗质量, 且利于临床药学的开展。

另外, 对于医师临床用药, 还可采取以下几点具体的措施限制: (1) 严控每一大类药品的可替代品种, 筛选经济、有效的基本药物, 并限制该类药品的最高价格, 明确可替代药品的使用原则和条件。 (2) 严格控制进口药、新特贵药应用, 可采取高价药品零差价, 低价药品收取一定的差价, 以促进低价药品的销售。 (3) 严控没有循证医学依据及明确临床适应证的中药注射剂的使用, 由于其质量不可控性, 易发生不良反应。 (4) 严格患者出院带药制度, 防止医师为患者开具不必要的“人情药”、贵重药。 (5) 严控联合用药, 杜绝药物滥用, 特别是抗菌药物, 合用3种以上药物应有科室主任签名。 (6) 严格使用辅助药品, 尤其是价格昂贵者, 对无理由超药品说明书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6 加强信息化监控手段, 规范医疗行为

利用医院信息中心计算机网络对各科室、医师用药情况进行监测、监督, 定期审计, 建立医疗质量警示系统, 科学地评价医疗质量, 加强医疗费用控制。对纳入病种质量管理的病种采用预设医疗费用、住院时间的警戒线及时予以警示, 促进医疗行为的规范化和医疗质量的不断提高, 从而降低药品费用。

综上所述, 规范医师的诊疗行为是降低患者药品费用的一种重要措施。

不合格药品控制性管理程序 篇5

1.目的:建立不合格药品控制性管理程序,规范不合格药品的管理工作。

2.范围:本程序规定了企业不合格药品控制性管理的内容、方法和要求,明确了相关部门或人员的职责,适用于药品验收、在库养护、储存和销售过程中发现的不合格药品的处理。

3.职责:质检科、仓储科、业务科、财务科对本程序的实施负责。4.规程:

4.1、不合格药品的发现:

4.1.

1、进货验收时不合格药品的发现:药品验收员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企业《药品质量验收细则》等对购进药品进行验收,遇以下药品质量问题,需填写《购进药品拒收单》,报质检科门确认。

4.1.1.

1、破损、污染、短少。

4.1.1.

2、包装、标签、说明书不符合规定。4.1.1.

3、批号、有效期不符合规定。4.1.1.

4、进口药品通关单不符合规定。4.1.1.

5、假药、劣药。

4.1.

2、在库养护不合格药品的发现:在库区发现以下质量可疑药品,需填写《药品质量复核通知单》,报质检科门确认。

4.1.2.

1、仓库保管员发现的质量可疑药品。

4.1.2.

2、养护员对在库药品养护检查中发现质量有疑问的药品。4.1.2.

3、超过有效期的药品。

4.1.2.

4、已发现有质量问题的同批号或相邻批号的药品。

4.1.

3、经营过程中不合格药品的发现:业务科对经营过程中的药品,有以下情况的,需填写《药品质量复检通知单》,报质检科确认。

4.1.3.

1、客户发现质量不合格或有疑问而以口头、电话、书面函件等形式向业务员或业务科反映的药品。

4.1.3.

2、供货单位发现留样有质量问题而通知购货单位回收的药品。4.1.

4、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发文要求停止使用或回收的药品。4.

2、不合格药品的报告。

4.2.

1、验收员填写《药品质量复核通知单》后,向质检科门报告。

4.2.

2、养护员、出库复核员填写《药品质量复核通知单》后,向质检科门报告。4.2.

3、销售员填写《药品质量复核通知单》后,向质量部门报告。4.2.

4、验收员、销售员在发生以下情况时,应立即向质检科门报告。4.2.4.

1、在药品经营过程中发现假劣药品。

4.2.4.

2、销售员被客户口头、电话或书面告之所销售药品发生新的或严重的不良反应以及发生临床事故。

4.2.

5、质检科接到客户的口头、电话或书面通知有关3.2.4所述情况时,应立即向地市级以上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并做好记录。

4.3、不合格药品的确认:

4.3.

1、验收过程不合格药品的确认:质检科根据《药品拒收单》所反映的情况,依据国家有关法规及企业内部有关规定,对验收过程中质量有疑问的药品进行复核,确认为不合格药品应通知保管员将该药品移至不合格品区。

4.3.

2、在库养护不合格药品的确认:

4.3.2.

1、质检科根据有关的法规和企业内部的规定对有质量疑问的药品进行质量复核,并在《药品质量复检通知单》上签名确认,质量为不合格品的,即通知保管员移入不合格品区。4.3.2.

2、抽样检验为不合格品的,即通知保管员移入不合格品区。

4.3.2.

3、质检科门对在库有效期还有10天的药品作停售处理,通知保管员将这类药品移入不合格品库(区)。

4.3.

3、经营过程中不合格药品的确认:

4.3.3.

1、业务科接到客户口头或电话、书面等形式反映药品质量有问题后,应立即填写《药品质量复检通知单》,并向质检科报告;质检科立即与客户联系核实,必要时,抽样送法定检验机构确认。

4.4、不合格药品的处理:不合格药品由质检科负责处理,并做好不合格药品处理记录。4.4.

1、移库与存放:

4.4.1.

1、质检科进行现场复核,确认为不合格药品后,通知保管员将药品移入不合格品区存放。

4.4.1.

2、质检科现场复核后不能确认的,应抽样送法定药品检验机构检验(在购货单位抽样时,应征求购货单位同意),裁定为不合格品的,通知保管员将其移入不合格品区存放。在检验期间,库存药品应存放在待验区,并放置明显标志。

4.4.1.

3、质检科接到业务员的《药品质量复检通知单》后,应首先暂停在库同批号药品的销售,并与客户联系核实(必要时,抽样送法定检验机构检验);确认为不合格药品时,通知保管员将该批号库存药品移到不合格品区,由质检科发文回收所有已售出的药品。所回收的不合格药品应存放在不合格品区。

4.4.1.

4、对供货单位要求回收的不合格药品,由质检科向购货单位发文全部回收。回收处理方式:对销售顾客作销退处理;回收期限:自发通知起一个月内。回收的不合格药品集中放于不合格品区,并与供货单位协商,做好记录。

4.4.1.

5、对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发文要求回收的药品,由质检科向购货单位发文全部回收。回收处理方式:自发通知起一个月内对销售顾客作销退处理。回收的不合格药品集中放于不合格品区,做好记录。回收情况应书面向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并按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要求处理。

4.4.

2、退货:

4.4.2.

1、在购进验收中发现的不合格药品属于药品包装质量不合格的,验收员填写《药品拒收单》并报告质检科,由质检科通知业务科联系供货单位办理退货。

4.4.2.

2、销后退回的不合格药品属于药品包装质量不合格的,验收员应报质检科,由质检科确认后通知保管员存放于不合格品区,责任在供货单位的,通知业务科联系供货单位办理退货。

4.4.2.3.在库养护检查中发现的不合格药品,养护员填写《药品质量复检通知单》报质检科,经质检科确认后与供货单位协商,如包装质量责任属供货单位的,由质检科通知业务科联系供货单位办理退货。

4.4.

3、索赔:

在库和已销售出库的药品所发现的不合格药品,经质检科与供货单位协商确认质量责任属供货单位的,由业务科办理具体索赔事宜。

4.4.

4、报损:经质检科确认的不合格药品,由仓储科填写《不合格药品报损审批表》,分别送业务科、质检科、财务部审核,符合报损规定的,由总经理审批后报损。

4.4.

5、销毁:

4.4.5.

1、由业务科会同仓储科,在质检科监督下销毁,销毁记录签名存查。

4.4.5.

药品控制 篇6

作为防伪行业从业人员,为推进假药打击工作,笔者在参考了贵州茅台、五粮液等制酒企业和法国施维雅等制药企业的防伪追溯平台的架构和技术之后,在既不会明显增加药包生产企业的工艺难度和成本,又能满足真实、有效方便查询的前提下,结合IT技术构建了消费者能够参与的闭环药品防伪追溯平台,以实现杜绝假药的目的。

构建基础和核心技术

1.构建基础

药品防伪追溯平台的构建基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药品生产企业和消费者对国家推行药品电子监管码政策的接受和认可,另一方面是消费者已经形成使用手机客户端鉴别产品真伪的习惯。

2.核心技术

药品防伪追溯平台拥有以下核心技术:药品电子监管码、二维码、信息隐藏追溯码、刮刮防伪标签、版纹防伪等。

(1)药品电子监管码包含20位经过加密的数据,其突破了传统一类一码的机制,能够完成对每件产品的唯一识别和全程跟踪,并且具备政府监管、物流应用、商家结算、消费者查询的功能。

(2)二维码利用某种特定的几何图形,通过按照一定规律在二维方向上分布的黑白相间的图形来记录数据信息。二维码是高密度编码,信息容量较大,可容纳超过2710个数字或500多个汉字,还可将图片、声音、文字、签字、指纹等信息进行数字化编码。

除此以外,二维码还具有保密性高、追踪性高、抗损性强、备援性大、成本低等优势,这些优势特别适用于防伪、安全保密、追踪等方面。

(3)信息隐藏追溯码基于欧洲油画记忆纸张的纹理防伪原理,通过对图像元进行编码,达到以亿为单位的专有信息和特种函数的加密方式。信息隐藏追溯码可独立使用,也可隐藏于彩色图像之中使用,依靠检测设备便可识别,具有隐蔽性高、存储信息量大、易于识别、防止复制等功能。

(4)刮刮防伪标签是通过刮开刮刮银油墨来获取相应查询编码的标签,其基于数码防伪原理,消费者在获取防伪编码后,通过产品标签上指定的查询方式来验证产品的真伪。

(5)版纹防伪是应用最久的一种防伪技术,可依靠线条造型的复杂性和丰富性,配合光学等其他理论产生版纹的干涉效果,即Moire效应。目前,还没有出现有效的技术来获取版纹的详细信息,所以版纹防伪是印钞、有价证券、药包、烟包最常用的防伪技术之一。

验证流程

从消费者角度出发,药品防伪追溯平台可以对药品信息进行追溯并验证药品真伪,验证流程(如图1所示)如下。

(1)消费者在购买药品时,利用手机防伪客户端扫描药盒上的药品电子监管码,便能立刻获取该药品的溯源信息,包括药品名称、规格、批准文号、生产批次、生产日期、有效日期等,依此来初步判断药品的真伪。

此外,消费者还可以根据药品电子监码的查询信息,调出药盒内部的版纹防伪信息,并通过视觉比对的方式来判断版纹防伪信息是否一致。采取这种方式,一般在购买药品前就能够辨别出真伪。

(2)在药品电子监管码没有问题的前提下,消费者购买药品之后,可以刮开药盒封口上的刮刮防伪标签来查看随机数字串,在手机防伪客户端验证界面输入随机数字串,可得到更为详细的验证结果,并且验证结果还能提示消费者是第一次验证,或第N次验证,同时还会列出每一次验证的时间和地点,以证明该药品是真的。

(3)还有一种验证方式就是,消费者在服用药品之前,利用手机防伪客户端扫描药品内包装或说明书上的二维码,便能立刻获取该药品的溯源信息,包括药品名称、规格、产地、物流信息、有效日期、生产批次等。一旦完成二维码的扫描之后,药盒封口处刮刮防伪标签中的随机数字串便会失效,如果再在手机防伪客户端验证界面上输入随机数字串进行验证,验证结果将会提示消费者“此药品已于xx年xx月xx日xx时xx分xx秒在xx省(市)被消费”。

药品内包装或说明书上的二维码、刮刮防伪标签中的随机数字串以及药品电子监管码均具有唯一性,并且三者又具有相互关联性,药品电子监管码起到初步判断药品真伪的作用,一旦进入药品使用环节,当消费者利用手机防伪客户端扫描药品内包装或者说明书上的二维码后,刮刮防伪标签中的随机数字串便会失效,这样的设计可以避免造假者对追溯信息的利用及批量复制。

从稽查人员的角度出发,药品防伪追溯平台也具有积极意义。考虑到稽查人员在执行药品真伪鉴别工作时存在一定的工作风险,况且通过法律手段对造假者进行制裁必须要拿出强有力的证据,药品防伪追溯平台加入了信息隐藏追溯码,其不仅能够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还使得产品检测更为便利,能够满足稽查人员在特殊环境中进行隐蔽检测的需求。

浅谈控制药品比例降低医药费用 篇7

1 医院概况

我院是一所镇公益性综合医院, 现有床位100张, 具有常规检查设备 (彩色多普勒超声、500 m A X线机、胃镜、动脉硬化检测仪等) , 医务人员65人, 日门诊量为100人次左右, 年总收入在1 000万元左右。2010年药品比例为55.87%, 实行药品比例控制以来, 2011年药品比例为34.76%, 患者住院总体费用下降明显。

2 药品比例考核的具体措施

我院为了有效控制住院费用增长, 把“药品比例”作为科室奖金考核的一项重要考核指标。以各个科室实际平均药品比例为基础, 根据科室业务发展的需要, 制定不同药品比例, 对考核超过药品比例的科室, 按照“考核措施”的相关规定予以处罚。每超出1%, 扣除科室月绩效工资总额的2%;对超出3%的科室, 扣除科室主任当月职务津贴;对连续2个月超出的科室, 扣除科室主任当年的职务津贴, 并责令限期整改。对于药品比例控制较好的科室, 医院也会给予一定的奖励, 充分调动科室主任及医生的积极性, 从而使药物滥用问题和医药费用增长的情况基本得到了控制。见表1。

3 门诊管理

门诊每张处方药品用量一般以3日剂量为宜, 7日为限, 每月抽查门诊处方, 对药品金额较大的予以重点检查, 对于不合理用药的大处方给予通报批评。同时我院还推行了“一元钱处方”, 在推广半年期间为群众节约药品费用30多万元。在合理选择用药的前提下, 可以进一步降低医药费用。

4 药品的采购及管理

我院实行药品“阳光采购”, 在医院药品购进环节上, 以公平、公开、公正为原则, 在保证药品质量的前提下, 采购价格合理的药物。我院严禁医药代表和厂商进病房、进诊室, 加强对医务人员的思想教育工作, 要求医务人员要廉洁自律, 克己奉公, 全心全意做好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工作。

5 体会

论医院药品管理的内部会计控制 篇8

净现值 (NPV) =-1000-100× (P/F, 10%, 2) +300× (P/A,

700×0.466 5≈337.72 (万元) 。

又如2008年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中级财务管理中有一道考题, 其计算方法利用的就是净现值的简便算法。具体题目如下:某公司2008年有一项固定资产投资计划, 投资额为2200万元, 各年预计净现金流量为NCF0=-2 200万元, NCF1~4=300万元, NCF5~9=400万元, NCF10=600万元。该公司设定的折现率为10%。

净现值 (NPV) =-2200+300× (P/A, 10%, 4) +400× (P/A,

600×0.385 5≈17.93 (万元) 。

3.净现值指标计算的插入函数法

本法是指在Windows系统的Excel环境下, 通过插入财务函数“NPV”, 并根据计算机系统的提示正确地输入已知的基准折现率和电子表格中的净现金流量, 来直接求得净现值指标的方法。

Excel系统的设计者将项目建设期内发生的第一次投资定义为第一年年末, 即该系统只承认第1~n期的NCFt, 而不承认第0~n期的NCFt。在NCF0不等于零的情况下, 该系统自动将NCF0~n按照NCF1~n+1来处理。在这种情况下, 员, 财务科有门诊收费员、住院处结算人员、药品会计、财务会计, 临床科室有办公护士等。这些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分工负责即构成一个完整的药品管理系统。药品从购进到售出经过的工作流程有采购→验收→入库→发出→售出→实现货币资金的增值。

按插入函数法求得的净现值并不是所求的第零年价值, 而是第零年的前一年 (即第0~1年) 的价值, 两者之间相差1年, 必须进行调整。

因此, 在建设起点发生投资的情况下, 必须在按插入函数法求得的净现值的基础上进行调整, 才能计算出正确的净现值指标。调整公式为:

调整后的净现值=按插入函数法求得的净现值× (1+ic) 如果建设起点不发生任何投资, 则按本法计算的净现值就是所求的项目净现值, 不需要应用上式调整。

在上述介绍的各种计算方法中, 按公式法展开计算其过程太麻烦, 列表法相对要简单一些;特殊方法虽然比一般方法简单, 但要求的前提条件比较苛刻, 需要记忆的公式也比较多;归纳出来的简便算法, 容易理解且应用广泛;在计算机环境下插入函数最省事, 但有时需要进行调整。

主要参考文献

[1]张菊朋.项目投资决策中净现值法的运用[J].财会月刊:综合版,

2007 (8) .

[2]江焕平.关于净现值计算中自有资金投资假设的探讨[J].会计论

坛, 2007 (8) .

[3]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财务成本管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7.

一、计算机入出库单与保管账的核对

药品购进时, 根据采购计划、合同条款核对药品的品种、型号、规格、数量、质量、单价, 金额, 经采购人员与保管员共同验货后, 采购人员根据供货单位随货同行联在电脑中制作入库单 (一式三联, 保管一联, 采购一联, 存根一联) , 进行药品收费。 (1) 列入医保项目的药品, 根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厅、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发展计划委员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财政厅、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厅共同制定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药品价格在微机网络管理程序中设置医保代码进行收费; (2) 集中招标采购的药品根据招标的品种、价格进行入库收费; (3) 自费药品项目根据相关规定进行入库收费, 收费标准确定后一般人员不得改动。保管员登记手工保管账 (手工账必须保留) , 保管员再根据机制入库单与保管账核对数量、批号等;出库时, 保管员根据计算机出库单 (一式三联, 保管一联, 领药部门一联, 存根一联) 发货并登记保管账。每月终了, 采购人员将该月各供货单位随货同行联交药品会计登账并进行账务处理。

二、药品会计与计算机入库单核对

每月终了, 由药品会计根据供货单位的随货同行联核对该品种是否入库, 是否有保管员的签字, 同时核对该品种的入库进价、数量、金额与随货同行联是否一致, 售价根据国家定价与招标价格入库, 如有问题及时要求计算机操作员更正, 然后药品会计根据对账审核后的入库数按每一供货单位制成入库单报财务科进行账务处理, 药品出库数按每一领药部门制成出库单报财务科进行账务处理, 入库出库单必须有相关责任人签字盖章, 财务科作账后, 药品会计与财务科记账会计再核对一次, 会计分录如下:购进时借:药品———药库药品贷:应付账款 (银行存款) ———供货单位贷:药品进销差价领药时:借:药品———药房药品———门诊药房 (中心药房) 贷:药品———药库药品。

三、财务与药房核对

每月终了, 由药品会计根据门诊药房、住院药房报来的该月售药报表 (根据该月发药处方金额, 必须有相关人员签字) 报财务科进行账务处理核减门诊药房、住院药房的库存, 并用在该部门药库领药的汇总数核对该药房账目的本月入库数, 做到账账相符。

四、财务与财务的核对

财务部门的当月药品收入数与药房报来的售药报表进行核对, 并编制核对报表, 检查账账是否相符, 即:当月门诊药品收入=当月门诊药房发药数;当月住院药品收入=当月中心药房发药数。

须注意统计的时点必须一致。

五、付款核对

每月制订药品付款计划, 付款时, 根据财务科“应付账款”科目下二级科目每一挂账单位明细账确定付款计划, 再根据该供货单位发票, 检查其是否真实、合法, 合规后经相关人员签字后准予付款。

六、盘点核对

我们对药品的盘点实行每季度盘点一次, 采用的方法为实地盘点法, 盘点后制成盘点表, 盘点表须经相关人员签字认可并写出盘点说明。季度、年度终了, “药库”盘点时用计算机上的药品库存数量去核对药库的实物数量, 如不符, 查找原因, 用计算机的药品库存金额与财务科“药品——药库药品”科目余额相核对;“药房”盘点时先与计算机上的药品库存数量与实际库存相核对, 金额与财务科“药品———药房药品”科目余额相核对, 如不符, 查找原因, 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药品盘点对账每季度须进行一次, 有条件的单位随时都可盘点对账。

七、财务与供货单位定期核对

药品管理在医院外部所涉及的环节有我单位的“应付账款———××单位”与供货单位的“应收账款———我单位”, 在某一时点上, 账目应当一致。药品会计应定期与相关单位核对账目, 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通过多年的实践, 由计算机药库终端控制, 药库保管, 药房工作人员及药品会计, 财务记账会计, 各临床科室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 相互牵制, 形成一个完整的内部会计控制系统, 跑冒滴漏现象基本杜绝。药房建立内部账簿, 强化了工作人员的责任心, 如以前两个药房互相借药导致账目不清楚现象大为减少, 即使借药都能及时归还对方, 领药发药都很认真, 药品的管理与核算已进入良性循环状态。

摘要:内部控制是指单位为了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 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而制定和实施的一个控制系统。药品是医院重要的流动资产, 每年医院药品收入一般占医院总收入的40%左右, 因此强化医院药品管理与核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探讨医院药品管理的内部会计控制问题。

关键词:医院药品,管理,会计控制

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规划财务司.医疗机构财务会计内部控制规定 (试行) [S].2006.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规划财务司.医疗机构财务会计内部控制规定讲座[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 2008.

[3]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中国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院会计制度[S].1998.

药品检验的质量控制以及措施 篇9

关键词:药品检验,质量控制,措施

一直以来, 药品都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并且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出现与发展, 药品的出现为人类的健康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药品的范围十分广泛, 包括中药材、化学原料及其制剂、生化药品等等, 可谓种类繁多, 合格的药品有效的调节了人们的身体机能, 治疗了人们的疾病, 保障了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反之, 不合格的药品不但不能治愈人们的疾病, 甚至会对患者的身体产生严重的毒害作用[1]。由于药品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关系人们的切身利益, 因此世界国都十分重视对于药品的检验。在我国, 各级药品检验机构通过各种有效方法对不同药品进行严格检验鉴定, 很好的保障了药品的质量, 让人们能够用上放心药, 极大促进了我国医药事业的发展。药品检验的质量控制是药品检验的核心与重中之重。因此了解与掌握我国药品检验的现状, 对其进行分析, 清楚药品检验的质量控制意义及有效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本文就此谈几点粗浅看法, 以供商榷。

1 我国药品检验的现状

我国颁布发行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 对于药品检验作出明确规定, 确定了药品检验机构及其享有的权利和所肩负的职责。相关的法律、规范主要包括《药品管理法》、《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药品注册管理办法》等。其中《药品管理法》第六条中就作出规定, “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设置或者确立的药品检验机构, 承担依法实施药品审批和药品质量监督检查所需的药品检验工作[2]”。法律法规的强而有力的保障以及相关职能部门的确立对于我国药品检验的质量控制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有效促进了我国药品检验的进程, 保障了我国百姓的用药安全。

药品检验的质量控制是药品研发、生产与最后流入市场的中间桥梁环节, 只有经过药品检验机构的工作人员的负责检验, 确保药品的安全后, 一种药品最后才能够顺利投入市场, 为百姓所放心使用, 解除患者的疾患, 保障我国百姓的健康。医疗是我国的一个重大民生问题, 可以说药品检验的质量控制是确保国家医疗的一个重要方面, 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 我国药品检验的质量控制也还存在许多不足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检验人员水平参差不齐, 一部分检验人员对于药品检验的认识不够, 没有引起对于药品检验的足够重视, 对于药品检验的各项标准及检验的方法与程序不能熟练掌握。 (2) 在部分地区, 各级政府对于药品检验的投入相对不足, 造成一些地方药品检验机构的硬件设备跟不上时代步伐。 (3) 相关检验标准存在一定的缺陷, 一些老的检验标准已不能适应当前的药品检验的质量控制工作, 另外从我国当前情况来看, 由于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与科学技术水平尚且不高, 我国的新药研究还主要是以仿制发达国家的药品为主, 缺少自主创新, 而对于这些药品的质量标准研究还是相对缺乏的[3]。

2 药品检验质量控制的有效措施

2.1 加强宣传与培训

通过开展讲座、发放宣传册等各种形式加强对于药品检验的质量控制的宣传工作, 使各级相关领导与大量基层药品检验工作人员进一步了解药品检验工作的重要意义, 提高对于药品检验的质量控制的重视程度, 不断转变思想观念, 强化树立服务服务意识、责任意识、规范意识、质量意识。定期组织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 学习药品检验方面的法律法规, 药品检验的基础理论知识、实际操作技能以及药品检验的质量控制的标准。可以通过开展知识竞赛等形式的活动, 提高药品检验工作人员的学习兴趣, 加强对各级技术人员的技术考核, 使他们能够切实掌握药品检验的标准与流程, 以及药品检验的质量控制的有效措施, 提升业务素质与业务工作能力。

2.2 检验标准的完善

进一步完善药品检验与药品质量标准, 提高对于药品检验的质量控制, 废除无法适应社会需要的标准, 在日常检验过程中, 对于发现的问题, 不断记录与分析总结, 进行研究考察, 力争使各项标准更加具有科学性、通用性、可靠性。

2.3 加大资金投入

相关政府部门应加大对药品检验机构的资金投入力度, 为药品检验工作人员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 改善办公条件, 更换落后检验设备。

2.4 正确取样及样品管理

通常非专业人员或者业务素质不高的工作人员不正确的抽样方式往往导致检验质量得不到保证, 因此在日常的药品抽样过程中, 安排经过专业培训的合格人员, 严格按照抽样标准和要求进行抽样是十分必要的, 可以有效保证抽样样品的完整性与原始性。抽取的样品按照流程接收、留样、分发, 并且安排专人负责, 对送检样品建立唯一性标识, 加强管理, 避免受到非检验性损坏。

2.5 标准品试剂质量控制

标准品试剂在药品检验过程中是十分重要的, 直接关系到检验结果的质量, 如果标准品试剂自身存在问题, 必然会造成结果的严重偏差, 因此, 在检验过程中, 对于标准品试剂应严格筛选, 杜绝不合格的产品, 而且, 需要加强对标准品试剂的管理, 做好使用记录等, 确保标准品试剂良好溯源性。

2.6 实验操作及实验记录质量控制

药品实验操作的常用检验仪器主要有高效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紫外可见光分度计等。在使用这些仪器前, 因对其检定与校准, 确保仪器的质量。对于不同种类的药品选用不同的检验方法与检验仪器。检验人员在整个检验过程中都应严格遵守各项检验标准, 在检验前即对检验方法的基本原理进行思考, 防止和克服检验的随意性与习惯性, 确保规范化操作。仪器使用后应进行维护保养, 同时一些仪器使用后, 也要做必要的检定校准。对药品检验中涉及到的数据主要包括实验中的各项数据以及仪器设备的使用记录等。对于实验记录应按照真实、完整、规范的原则进行, 各原始数据的记录应该与所使用的仪器设备精度位数相互对应, 不能随便改变有效数字的位数, 对有效数字进行正确修约与运算, 按照已经确定的有效数字将多余的数字进行必要的修约, 并应严格执行GB8170-87《数值修约规程》规定的四舍六入五考虑的修约规程, 结果报值与标准中规定的小数位数保持一致[4]。

2.7 检验后质量控制

对于药品检验的结果最终会以药品检验报告的形式予以呈现, 检验报告最终体现检验工作的质量。一份合格的检验报告的产生必须进过严格的报告制作规范。检验机构按照国家食药监管局颁布的《检验记录与检验报告书的书写细则》, 同时结合本部门的实际情况, 形成一部适合本部门的规范[4]。检验人员按照本检验机构的规范制作药品检验报告, 并且在约定有效时间内, 发放检验报告。

药品检验是我国医疗卫生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确保药品检验的质量控制, 直接关系到百姓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 关乎国家的稳定与长足发展。因而, 一直以来致力于我国药品检验事业的广大工作人员还应继续提高质量意识, 严格按照药品检验的标准以及药品检验的质量控制的有效措施, 对于各类药品进行规范检验, 让百姓用上放心药。

参考文献

[1]杨开金.浅谈影响药品质量的因素及控制措施[J].安徽医药, 2006, 10 (9) :719-720.

[2]阮桂平.运用过程管理方法控制检验质量[J].今日药学, 2008, 18 (2) :75-78.

[3]李华, 彭承明.地 (市) 级药检所现状与药品质量控制思考[J].医药导报, 2002, 21 (5) :326.

药品控制 篇10

控制医疗费用增长。医保经办机构和卫生监管部门要加强对医疗服务行为的监管, 制止开大处方、重复检查、滥用药品等行为。强化医保对医疗服务的监控作用, 采取总额预付、按人头、按病种付费等复合支付方式, 引导医疗机构主动控制成本, 同时加强监管, 规范诊疗行为、提高服务质量;逐步实现由医保经办机构与公立医院通过谈判方式确定服务范围、支付方式、支付标准和服务质量要求;严格基本医保药品目录使用率及自费药品控制率等指标考核。

加强卫生部门对医疗费用的监管控制, 将次均费用和总费用增长率、住院床日以及药占比等控制管理目标纳入公立医院目标管理责任制并作为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 及时查处为追求经济利益的不合理用药、用材和检查及重复检查等行为。加强对费用增长速度较快疾病诊疗行为的重点监控, 控制公立医院提供非基本医疗服务。价格主管部门要加强医疗服务收费和药品价格监督检查。

上一篇:策略和启发下一篇:种类与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