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作用

2024-07-29

主动作用(精选十篇)

主动作用 篇1

一、解放思想,转变教育观念。

先进的教育思想是教育改革的先导,它要求我们应着眼于为学生奠定终身学习的基础。由于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知识的增长,学生在学校无论怎样努力,所掌握的知识只不过是海洋里的一滴水,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必须在以后的工作实践中不断学习新知识来充实自己,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不仅仅是掌握更多的文化知识的人,而是具有学习能力的人。柳斌同志提出了素质教育三要素,即:面向全体,全面发展,主动地发展。要主动发展,就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是教学活动中的“导演”,教师要由传统的设计自我向设计学生转变,创设各种情景和条件,引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为此,教师要树立为学生服务的观念。

二、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 科学合理地制定教学目标。

生物教学目标应从学生将要学习什么、达到什么程度等角度去制定,不仅要使学生学到知识和技能,而且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爱国主义等思想品德教育。如我在讲授《细菌和真菌的生活》这节课时除了制定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以外,还制定了德育目标,通过讲述抗日战争时期日军对我国广大群众使用细菌武器等残暴行径,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同时也教育学生正确认识细菌的作用。教学目标的制定既要面向全体,又要注重学生个体的差异,在制定目标时,教师要从知识点的挖掘、知识点的深度、知识点的能力价值、知识点的德育价值等方面入手。

2. 正确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学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知过程,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尽可能多的学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所谓主导作用,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围绕学生的学习内容,教师为达到教学目标指导学生去学。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中心,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中的每个知识点,尽可能通过学生的口、手归纳出来,也就是教师要扮演好“导演”的角色,去设计学生。通过演示实验,把实验现象、反应方程式、归纳性质等知识点蕴藏在问题中设计出来,通过学生的观察、思考、分析、归纳而得出结论,这样设计学生的学习活动,不仅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而且会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也培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

3. 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在教学实践中,我深深地感受到: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是教学成功的重要因素。教师要运用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等理论为指导,选用恰当的教学方法,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根据学生能力的差异,创设恰当的情景,提出恰当的问题,为所有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创造条件,让学生经常处于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矛盾中,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参与学习活动的机会,都体会到成功的快乐,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具体表现为争先恐后发言,努力表现自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享有同样的权利,为每个学生创造动脑动手动口的机会。

三、科学地创设教学情境,引发学生思维,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1. 科学地创设生物教学情境。

生物学习情境是指具有一定生物知识和情感氛围的学习活动,它有着承上启下、桥梁过渡作用。良好的学习情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启发学生思维。创设生物教学情境,可以通过观看录相、阅读历史材料、分析图表、观察实验、质疑甚至某个小故事或谜语等多种方式进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巧妙、适时、含蓄地提出有趣、诱人且学生易于接受的问题,抓住契机,激发学生兴趣,引发学生思维,启迪学生的灵感,用问题把学生组织调动起来,用问题来组织教学,用问题来实现知识点的过渡,使学生主动地投入学习,欲罢不能,欲说还休。在《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在讲完了发酵的原理之后,就创设了一个学生分组实验、质疑、释疑的教学情景,让学生利用我给他们的实验材料进行小组实验。这样不仅激活了学生思维,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能力,促进了学生主动发展。

2. 提出的问题要有连贯性。

生物知识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应事先把所要提出的问题设计成不同层次,使之有一定的连贯性,问题所包含的知识点之间相互联系且层层深入,使学生有一个完整、连贯、系统的思维过程,引导学生沿着合乎逻辑的思路思考,便于学生对问题加深理解和记忆,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问题的层次设计要与学生个体能力层次相吻合。教师应从学生潜在的水平出发,巧妙地设计思考的阶梯,诱使学生步步深入,拾级而上,层层推理,达到学生主动参与的目的,最终有效地促进学生深刻掌握知识并主动发展。

四、多媒体教学与实验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主动作用 篇2

生物学科如何落实素质教育,就目前来看,突出学生的能力培养,不仅是主要内容和目标,更是突破口,因而研究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是生物学科的当务之急。学生的能力最主要的学习能力,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只有具备学习能力的人,才能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便成为学科教学的主要目的,这也是素质教育的具体表现。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渠道是多方面的,其中的主渠道是学校教育,以课堂教学为模式,以知识内容为载体,以培养学习能力为目的。从事生物课堂教学几年来,我虚心学习先进经验,联系自己的教学实践,结合生物课程标准,我探索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生物课堂教学模式,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解放思想,转变教育观念

先进的教育思想是教育改革的先导,它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应着眼于为学生奠定终身学习的基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知识的增长,学生在学校无论怎样努力,所掌握的知识只不过是海洋里的一滴水,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必须在以后的工作实践中不断学习新知识来充实自己,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不仅仅是掌握更多的文化知识的人,而是具有学习能力的人。要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就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是教学活动中的“导演”,教师要由传统的设计自我向设计学生转变,创设各种情景和条件,引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为此,教师要树立为学生服务的观念。

二、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科学合理地制订教学目标

生物教学目标应从学生将要学习什么、达到什么程度等角度去制订,生物教学中学生不仅要学到知识和技能,还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爱中主义等思想品德教育,如我在讲授《细菌和真菌的生活》这节课时除了制订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以外,还制订了德育目标,通过讲述八年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帝国主义对我国广大群众使用细菌战等可耻行径,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同时也教育了学生正确认识细菌的作用。教学目标的制订既要面向全体,又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在制订目标时,教师要从知识点的挖掘、知识点的深度、知识点的能力价值、知识点的德育价值等方面入手。

2.正确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学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知过程,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尽可能多的学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所谓主导作用,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围绕学生的学习内容,教师为达到教学目标如何指导学生去学。

在教学活动中,要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中心,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中的每个知识点,尽可能通过学生的口、手归纳出来,也就是教师要扮演好“导演”的角色,去设计学生。通过演示实验,把实验现象、反应方程式、归纳性质等知识点蕴藏在问题中设计出来,通过学生的观察、思考、分析、归纳而得出结论,这样设计学生的学习活动,不仅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而且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也培养了学习能力,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发展。

3.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在教学实践中,我深深地感受到: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是教学成功的重要因素。教师要运用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等理论为指导,选用恰当的教学方法,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根据学生能力的差异,创设恰当的情景,提出恰当的问题,为所有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创造条件,让学生经常处于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矛盾中,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参与学习活动的机会,都体会到成功的快乐,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具体表现为争先恐后发言,努力表现自我,这样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要允许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享有同样的权利,为每个学生创造动脑动手动口的机会。

三、科学地创设教学情境,引发学生思维,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1.科学地创设生物教学情境

生物学习情境是指具有一定生物知识和情感氛围的学习活动,它有着承上启下、桥梁过渡作用。良好的学习情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启发学生思维。创设生物教学情境,可以通过观看录相、阅读历史材料、分析图表、观察实验、质疑甚至某个小故事或谜语等多种方式进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巧妙、适时、含蓄地提出有趣、诱人且学生易于接受的问题,抓住契机,激发学生兴趣,引发学生思维,启迪学生的灵感。这样用问题把学生组织调动起来,用问题来组织教学,用问题来实现知识点的过渡,使学生主动地投入学习,欲罢不能,欲说还休。在《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在讲完了发酵的原理之后,就创设了一个学生分组实验、质疑、释疑的教学情景,让学生利用老师给他们的实验材料进行小组实验。这样不仅激活了学生思维,还培养了学生的能力,促进了学生主动发展。

2.提出的问题要有连贯性

生物知识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应事先把所要提出的问题设计成不同层次,使之有一定的连贯性,问题所包含的知识点之间相互联系且层层深入,这样使学生有一个完整、连贯、系统的思维过程,引导学生沿着合乎逻辑的思路思考,便于学生对问题加深理解和记忆,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问题的层次设计要与学生个体能力层次相吻合。应从学生潜在的水平出发,巧妙地设计思考的阶梯,诱使学生步步深入,拾级而上,层层推理,达到学生主动参与的目的,最终有效地促进学生深刻掌握知识并主动发展。

四、多媒体教学与实验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科学地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优化教学过程,增强课堂密度,加大学生的活动量。利用先进、直观、生动的电教手段,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生的内在潜能,又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更好地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有时在教学实践中,我把电化教学手段与实验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主动作用 篇3

一、设置知识悬疑,吸引学生参与

教学中设置的知识悬疑,是指学生对面临的问题或现象,感到困惑未知而产生的急待求知的思维状态。要吸引学生参与,教师就要针对教材内容,设置学生渴望求知的气氛,激发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主动探究的驱动力。

例如,在教学《圆柱的体积》时,上课一开始,教师可拿出两个底面大小不等、高长短不一、体积大小难辨的圆柱体学具A、B,让学生比较它们的大小。有的说A的体积大,有的说B的体积大,争得面红耳赤,各不相让。这时教师可启发学生说:“物体的轻重要称一称,圆柱体积的大小要量一量、算一算。若你们通过计算,比较出它们体积的大小,才是准确的。”此刻,学生急切地想知道圆柱体体积的计算方法,求知欲望高涨。这种做法,势必会吸引学生尽快参与到探求知识的学习中去。

二、创设认知冲突,促使学生参与

所谓认知冲突,是指学生因原有知识与现有知识的差别、原有经验与当前面临现象的冲突造成的认知矛盾。

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遇到了认知矛盾时,就会产生“为什么”“怎么办”的疑问,而学生的思维只有在“为什么”的情境中才会进一步深入。

如:在教学《面积和面积单位》时,教师可出示下列题目让学生回答:比较两个长方形或正方形面积的大小,你能想出几种方法?学生通过回忆,说出两种方法:(1)重叠法;(2)数方格法。教师肯定学生的回答后,出示A、B两个图形,让学生判断它们面积的大小。

学生通过数方格,得知图A、图B都有八个方格,方格数相等,按以往数方格的经验,图A、图B的面积相等,而实际上它们的面积明显不等,与学生原有的认知产生了矛盾,头脑中自然产生了“为什么”的疑问。学生通过认真观察、分析、思考发现:图A、图B的方格数同样多,但方格的大小不相等。要想用数方格的方法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必须用同样大小的方格(即同一标准)去衡量才行。至此,学生对即将学习的面积单位已有了迫切的需求,有了感性的理解。随之,学生会很自然地思考:什么是面积单位?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如何使用面积单位快捷、准确地衡量一个图形的面积大小?这些“为什么”“什么是”“怎么办”等问题,将促使学生主动地投入到有关知识的学习活动中去。

三、认真设计问题,指导学生参与

这里所说的问题,包括两类:一类是教师课堂上的口头问题,另一类是指导学生预习或自学的提纲。这些问题的作用是让学生明确为达目的,学习活动所需的途径及前进目标。

小学生因年龄的限制,认知带有很大的随意性,有时不会自主地提出目的,或按照所定的目的来感知,认知活动中,遇到问题不知怎样做、怎样想,或向哪个方向想,往往出现学习活动的盲目性、思维的混乱性,甚至误入歧途。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根据学生实际及教学内容需要精心设计问题,指明学生参与方向及思维的目标。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时,可先让学生动手把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然后围绕以下问题展开观察、讨论:

1.三角形的底与平行四边形的底有什么关系?

2.平行四边形的高与三角形的高有什么关系?

3.每个三角形的面积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4.三角形的面积应怎样计算?

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导出后,为加深学生对公式的理解和记忆,可提问学生:

1.计算三角形面积为什么用底乘高后还要除以2?

2.计算三角形面积用底乘以另一边上的高,再除以2可以吗?为什么?

这样,提出问题的教学有效指明了学生参与的方向。

四、教师注重梳理、点拨,确保学生参与质量

这里所说的梳理,是指把纷繁无序的问题,按其所属抓住实质进行整理、分类;点拨即指点、启发。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根据教材内容特点,教师可放手让学生独立感知教材,自主动手操作、观察、尝试、猜测,自由讨论交流。小学生由于年龄的原因,他们在感知教材时,往往较笼统,不精确,容易把相似的事物混淆;观察、交流时抓不住本质,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此时,教师的主导作用就在于把学生在自由活动过程中反馈的零乱无序的信息,抓住实质,认真梳理、归类,通过分析,做到心中有数。对于学生未掌握的知识要精讲,学生掌握不到位的知识要做“到位”点拨,学生已掌握的知识绝不再讲。

例如,在教学《圆柱体的认识》时,教师可让学生认真观察圆柱体教具或实物,然后谈一谈对圆柱体的认识。由于是没有要求的自主讲,所以学生讲得比较乱,没有抓住本质。在学生充分讲的基础上,教师要抓住实质,梳理出与本节知识有关的问题,如:

1.圆柱体的上下两个面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叫圆柱体的底面;

2.圆柱体周围的面是个曲面,叫作圆柱体的侧面;

3.圆柱体有无数条高;

4.圆柱体的侧面展开圆是长方形等。

这样组织教学活动,学生的自主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得到了具体体现。在学生反馈、教师梳理的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有声或无声的点拨,使学生扎实掌握了教学知识,同时也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善于抓住实质”回答问题条理严密的学习能力。

阅读教学中怎样体现学生的主动作用 篇4

一、明确学生学习目标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要明确课文的学习目标, 并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学会主动学习。教师在课堂一开始便要明确课文的学习内容与学习目标, 在阅读的过程中, 既要教学文中的写作手法与写作技巧, 还要让学生通过具体的文章情节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师在讲课前要合理安排课时, 制定教学目标, 并在接下来的讲课中落实教学目标。在制定教学目标时,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整体的学习能力,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难度的目标, 可以有简单目标、中等目标、高难度目标等,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完成相应的学习目标, 使得差等生能够达到阅读教学中最基本的教学要求, 中等生能在一定的基础上对文章有更深层次的认识, 而优等生则能对文章有更深刻的理解, 并能熟练掌握文中的写作方法与写作技巧, 并能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上的教学活动, 将课堂的主体地位交给学生, 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明确自己的阅读目标, 并在阅读的过程中认真思考, 提出疑问,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在阅读教学前, 可以先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文, 对文中不理解、有疑问的地方做好标记, 并在学生之间组织小组合作方式展开讨论, 最后学生向教师请教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学生通过自由阅读的方式发现问题, 并采取小组合作方式讨论并解决问题, 以此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在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提高自觉性与积极性, 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 主动参与到阅读教学中, 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

三、鼓励学生提出疑问

古人云:“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意思就是说:学习起源于思考, 而思考则起源于疑问。由此可见, 能在学习过程中提出疑问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学生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疑问, 提出疑问, 教师则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有目的的引导, 帮助学生分析与探究,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对于学生提出的疑问, 教师应持鼓励与引导的态度, 能够尊重学生、包容学生, 帮助学生分析问题, 适时地解决问题。在解答疑问的过程中, 教师应打破传统教学中教师包办回答的局面, 尽量采用启发式教学对学生进行引导, 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自行解决问题, 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同时, 这一过程也体现了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地位。

四、采取灵活的教学方式

传统的阅读教学中, 教师在课堂上一味地对课文进行讲解, 没有考虑到学生是否能够听懂, 导致课堂氛围沉闷而又枯燥,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语文阅读能力也无从提高。因此, 教师要创新教学模式, 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 活跃课堂氛围, 增强师生在课堂上的互动与交流, 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提高阅读教学效果。比如, 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自由阅读了解文章大意, 能够运用自己的语言总结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与中心思想, 组织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探讨教学的重点与难点等, 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发挥主动作用, 达到阅读教学应有的效果。教师还可以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相应的教学情境, 引导学生参与课堂, 进行有效的阅读教学。

五、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良好的学习氛围对于学生的学习起着良好的推动作用, 师生在课堂上处于平等地位, 能够进行合理有效的沟通, 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环境中更能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主动进入学习状态。学生在回答相关问题时, 教师大多应该采取肯定式评价或鼓励式评价, 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感与满足感, 或者给予学生肯定的微笑与目光, 给予学生一定的暗示。对于学生错误的答案, 教师也要循循善诱, 深入分析, 评价的时候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让学生能在和谐的氛围中积极参与阅读学习。

综上所述, 在语文的阅读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 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 教师应该对学生起到相应的引导作用, 要求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习动机、提出学习疑问, 并采取灵活的教学方式, 为教学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参考文献

[1]罗敬.浅谈阅读教学中的自主学习[J].大江周刊:论坛, 2013 (3) .

主动作用 篇5

由于人们对地理学科存在着认识上的偏颇,长期以来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加上高考取消地理,致使中学地理教育受到严重冲击。学生厌学,教师厌教,学生对地理知识知之不多,掌握甚少,中学地理教育陷入了极为被动的局面。而中学地理在国民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有它极为独特的一面,是其他任何学科所替代不了的,尤其是人类所面临的环境、资源、人口问题逐渐引起人们重视的今天,中学地理就显得尤其重要了。作为地理教育工作者,应该立足本职岗位,坚守阵地,变被动为主动,努力发挥中学地理在国民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一、变被动为主动,就是要用好政策,据理力争,开足课程

这是发挥中学地理教育在国民素质教育中作用的前提。当前,部分学校尤其是农村中学,由于受“升学教育”指挥棒的严重干扰,对地理教育极不重视,地理课常常被所谓的“主科”课程占用,或把地理课改为自学课,甚至取消地理课,最基本的课时都保证不了,严重违反了国家教委对中学课程安排的有关规定。因此,作为地理教育工作者,要据理力争,用好国家教委对中学课程安排的有关政策规定,开足课时。只有这样,发挥中学地理教育在我国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才有最基本的保证,否则就无从谈起如何发挥中学地理在国民素质教育中的作用了。

二、变被动为主动,就是要不断优化地理课堂教学过程

既重视地理知识的传授,又重视地理智能的.培养,即知识教育和智能教育二位一体,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引起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这是发挥中学地理教育在国民素质教育中作用的立足点。

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地理教育的主要方式,科学的教学方法是提高学生素质的关键。

1.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课堂教学要切实改变传统注入式教学法,采用开放的启发式的教学法,教学中要增加学生的活动时间,重视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充分利用初中地理新教材的特点,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嘴、动眼,要学生活动与教师辅导相结合,培养学生独立获取地理新知识的能力。

2.重视读图、填图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无论是初中地理新教材,还是高中地理教材,都有大量的地理图表,并配有地图册和填充图册。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通过读图表提出问题,分析图表解决问题,读图填图巩固知识,养成学生读图、用图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3.联系乡土实际,充实教学内容

在进行国情教育的同时,要注意联系实际、联系乡情,让学生产生新鲜感和亲切感,化远为近、化抽象为具体。要遵循“二分论”的教学原则,坚持正面教育为主,既要使学生对我国国情的优势和社会主义建设成就有足够的认识,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又要明确指出不利因素和存在的问题,具体分析,并联系我国的基本国策和建设规划,明确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光明的前景,教育学生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献身,增强学生的责任感、紧迫感,树立建设祖国和报效祖国的雄心壮志。

4.采用“多媒体”直观教学手

主动作用 篇6

关键词:小学生;阅读;主动性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4)08-0111-01

一、如何激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是学生的自己的事情,让学生产生自主学习的学习习惯有助于他们更好地掌握自己的状况,从而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这样才会在帮助他们进步。小学生的自觉性差,根本无法跳出孩子们爱玩的天性,这给小学语文教师就带来了一定的挑战性。老师们不仅仅要从学业上帮助他们,更要在生活中与他们建立生活有的情谊,这样学生才会对老师的感觉多多一份亲切,少一分畏惧,老师说的话才会从根本上对他们产生作用。所以,要想让学生们激起语文学习的兴趣,首要的就是要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其次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循序渐进的引导和鼓励机制。每一个人都是渴望被赞美的,老师的一句不经意间的赞美和鼓励可能会成为他们学习源源不断的动力。小学语文的教学是为孩子们打下学习基础的学科,从最开始的识字、阅读到写作,是一个连续性的过程。每一次接触新的知识,随之而来的肯定会有学习和理解上的困难,这些因素多多少少都会降低孩子们的学习兴致,所以老师在每一个这样转折的特殊时期,都有必要鼓励学生迎难而上,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热情。

总之,学生们能够自觉地建立学习的目的,这是老师激趣手段的最终也是最基本的目的,让学生们建立起学习目的之后,就能够进行一些列的其他激趣手段来满足学生的这种渴求知识的需要。这种目的的达成并不是一两天就能看到立竿见影的效果的,而是积累于老师们日常潜移默化的教学当中。如何激起学生们学习语文的目的,关键还是要强调知识(尤其是语文知识)在人们精神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教师要从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帮助学生们懂得:人只有拥有了丰富的知识,他的生活才会时刻伴随着精彩,否则就是虚度的年华,空虚、并且毫无意义。只有首先从目的上进行激趣,才会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力。

二、小学生如何产生在阅读教材的主动性

1.鼓励学生提前预习并制定预习笔记。

经过了字词的学习之后,学生们已经初步掌握了自己阅读的基本要求,对于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可以理解的文章,不一定要按照教材的顺序,等到老师讲的时候才看,那样的话学习就是一个被动的过程,学生学习的效果往往不是很好。如何体现小学生对于课本的阅读教材上所发挥的主动性,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提前预习,做好预习笔记,等老师开始讲解课文的时候,自己根据预习笔记上做的标记就能够很快地了解整篇文章的大概结构和重点知识内容,以便于自己快速捕捉到对于自己有用的信息。

例如,小学课本中有一篇叫《挑山工》的课文,老师可以在课前设置疑问和悬念,比如:课文中挑山工所登的山是什么山,文中夸张地将它比喻成“天梯”,那么究竟泰山的海拔高度是多少呢?这些疑问势必会激发学生们的好奇心,等回到家后学生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找寻答案,或者是查阅课外资料或者是上网搜索,又或者是像家长及哥哥姐姐们咨询,只要是在课外花了心思去了解,就一定会对课文有着很深的印象,这样的提前预习很有必要。不仅仅将学生们学习的地位化被动为主动,更加重要的是它不仅仅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养成了独立思考的习惯,这对于学生以后的学习将会有很大的帮助。

2.图文结合才能最大化地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对于纯文字的文章根本没有太大的兴趣将它看完,这样既便是老师硬性规定学生每天完成几篇的阅读量,依旧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反而是让学生久而久之产生一种挫败感。所以老师安排学生在课外完成的课外阅读任务,尽量是选择一些生动的课外读物,一些配有插图的寓言故事还有中国古代成语故事,这些对于帮助学生们开阔视野都会有极大的帮助。

3.多设置情景再现式的教学手段。

教师们可以在学生们中间布置一个任务,让学生将自己在课外阅读到的有意思的文章或者是对话保留下来,然后再在统一的时间由老师组织全班同学进行阅读文章中的情景再现。孩子与生俱来就有一种想要赢得别人的成就感,所以老师可以定期开展一些朗诵、演讲等活动比赛。对于竞赛的内容尽可能要做到面面俱到,最好是能够满足每个学生都没能投入其中,然后设置初选和复赛的赛制,将能力有差别的就这样分开。对于某些方面学习有困难的学困生,要对他们进行积极的引导,让他们以“今天的我和昨天的我”为主题展开另一种形式的演讲竞赛。

4.借助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丰富孩子们的知识面。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电子信息化的教学已经越来越普遍,现在在许多农村地区的小学都已经建好的多媒体教室和实验室,所以教师们应该充分借助这些新媒介教学手段来发挥他们的作用。在备课的过程中,注意教学课程的劳逸结合,这里所说的“逸”,并不是指让学生贪图安逸,荒废学业,而是让学生们在一种轻松、愉悦的环境下,花最少的精力学到最多的知识。经过几周的教学实验之后,我发现这种教学手段往往还会起到一连串的积极效应。比如说我在前几周给孩子们放了关于贵州的旅游宣传片,课后就有不少同学对于课本中《桂林山水》这篇课文就提起了兴趣,甚至是在课后还能听到他们相互之间的聊天,比如说哪个同学的家里人去了桂林旅游,他就会将桂林的风景、习俗还有特色小吃向同学们讲,学生们也很乐意听,这样看似轻松地课后聊天,其实也丰富了学生们的视野,激发了他们自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三、结语

课堂上不应该是一潭死水,需要更多地激趣手段来活跃我们的课堂氛围,这样才能提高我们的教学效果,才能让学生学得更有滋味。同样地,小学生自主学习也是需要老师从多方位引导和辅助,才能达到预想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应灵霞,阅读教学要注重思维品质的锤炼[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8年03期。

[2]王晓燕,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J];教书育人;2005年S1期。

[3]王正帮,阅读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J];中国校外教育;2010年07期。

教师对学生主动性学习的引导作用 篇7

一、营造民主和谐的教育环境, 尊重信任学生

长期以来,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形成了这样一个“怪圈”:许多教师认为自己是课堂的主导, 就应该以一种严肃的或者严厉的态度来压服学生, 以达到控制课堂教学节奏、组织教学秩序、完成教学内容的目的。这种“严肃教学”, 大大抑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表面看起来课堂秩序井然, 完成了教学任务, 而根本上并没有真正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能力。因此, 语文课堂应建立起一种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使学生能在轻松愉快的心态下进行学习。

为了加强学生乐于参与、敢于参与的意识, 要注意尊重信任学生, 在教学中, 经常听取学生意见, 结合反馈改进教学。

二、在课堂教学中, 努力调动学生的参与竞争意识

积极参与, 乐于实践, 勇于竞争, 是未来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而在课堂教学中, 学生能否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有无强烈的竞争意识, 则是学生有无主体意识的具体表现, 也是开发智慧、培养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素质教育的关键。

针对青少年求知欲旺、好胜心强的特点, 在初一学生刚入学时, 教师就要要求每人准备一个本子来统计自己每一节课的举手次数和发言次数。教师还要在课堂上经常组织各组发言竞赛、背诵竞赛、朗读竞赛、写作速度比赛、演讲比赛等活动, 调动学生在竞争中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课堂教学中, 教师对学生的积极表现要随时表扬;对学生的错误和问题要婉转地指正;对学生回答问题的闪光点要马上肯定;对学生回答问题的不同点要善于利用和驾驭。如, 有这样一个例句“路边没有野花”, 问学生是什么句型。学生答出了“主谓句”、“陈述句”、“否定句”等多种答案。这时教师不要简单表态, 而是让学生充分发表见解, 讲述理由后, 最后再做总结。这样, 学生不仅对句子的分类有了更清楚的理性认识, 同时, 大多数同学的意见也得到肯定, 从而激发和保护了学生的参与意识。

三、在写作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我们一直以来被这样的苦恼困扰着:每次作文课, 老师在黑板上写下题目后, 就听见全班学生“唉”的一声长叹, 接着就是学生抓耳挠腮, 东翻翻西看看, 硬是难以下笔。好不容易挤牙膏似地“挤”一半, 作文时间已到。每次老师收作文是一大难事, 总难收齐。学生完成作文总是要挤占很多课外时间, 写出来的文章言之无物, 言不由衷。老师命的题学生感到无话可说而又不能不说, 学生有话可说的题目却不能够在课堂上写。久而久之, 学生对写作失去兴趣, 甚至视作文为畏途, 一写作就头痛。

为了减轻写作给学生带来的压力, 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 我尝试让学生自己寻找、发现写作的话题, 每次作文课写自己确定的题目。具体的做法是:学生每人准备一个话题记载本, 随时记下自己的观察、思考所得。我要求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留意身边的景、物、人、事、理, 凡事都要仔细观察, 探其成因, 让学生对所读的文章的某一方面, 联系自己的经验、思想、感情进行联想、思考。凡是能让自己感动, 能引发自己的兴趣、联想和思考的材料, 都把它写在记载本里, 以建立一个充实的话题库。到作文课时, 学生就可以自由地写自己想写的题目, 记自己经历的事情, 说自己想说的话, 抒自己想抒的情, 这样, 学生就由一个作文题目确定的漠不关心者变为从每一天的生活中发现写作话题的搜寻者, 由一个教师旨意的执行者转变为生活体验的主动表述者。

我们一直还被这样的一个苦恼困扰着:每次老师辛辛苦苦字斟句酌、精批细改的作文发下去后, 学生并不领情。教师指出的错别字、标点问题, 不通顺的句子, 结构内容有重大问题的地方, 学生们并不重视, 只是看一下分数和评语后就合上本子, 完事大吉。为了改变作文批改的被动局面, 我曾尝试着让学生自改作文。1.自改。每次作文后老师把本子先收起来看是否都完成了, 然后再发下去要求学生反复阅读反复修改, 最好是把原来的作文改得面目全非。再用一个小时时间誉好上交。2.互改。可分为三步进行:第一, 组织学生学习评改标准, 引导学生掌握评判作文的基本要求, 如内容、结构、技巧、语言、书写等。第二, 将班级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 每组5~6人。将作文本交叉发下, 每人改一本别人的作文;改正错别字和用错的标点, 修改不通顺的句子, 写出眉批, 给定分数, 写好总评及给定分数的理由。最后签上自己的名字, 以便互相争论交流。第三, 每组推荐1~2篇佳作, 交老师审阅后, 或安排时间请作者在全班朗读, 或张贴或打印出来在全班交流。

四、延伸教学空间, 开展语文活动

结合课文这一“例子”, 拓展课外阅读, 以延伸、深化学习内容。

语文是最开放的, 是最容易和社会生活发生联系的学科, “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 打破传统的教育空间概念, 语文课堂理应向社会延伸。

总之, 课堂教学中实现以学生为主体, 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并不是件可望不可即的事情。我们教师只要在教学中摆正自己的位置, 积极有效地引导学生,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充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就能有效地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 激活学生丰富的思维, 开启学生幽闭的心智, 使学生的个性在自主性学习中得到充分张扬, 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摘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 要真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就要更好地培养学生独立的思考能力和科学的学习方法,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主动作用 篇8

目前步枪运动的跪姿项目已发展到实弹密度小, 精确度高, 比赛中决定胜负的差别非常微小, 同时对运动员各方面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打好跪射不但要求射击姿势, 技术动作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很高的精确性, 而且要求对自身变化、外环境因素变化有很强的自控能力和稳定的协调能力。这两条必须以扎实的持久基本功做保证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做基础。持久性是射击运动员以最大能力长时间维持抢的稳定性完成十环动作能力, 心理素质是运动员在比赛中克服内、外在影响, 敢于多次独立完成正确动作的作风, 反映良好的生理和心理素质。这两点的完美结合, 对跪射在比赛中取得高成绩有决定意义。过去运用持久性的训练方法, 培养了运动员坚实的基本功, 但它的非主动性和不具有积极思维的局限性, 造成了不少运动员的心理障碍, 成为所谓“训练型队员”, 缺乏临场发挥能力, 更不适应比赛的激烈竞争或在不利情况下创造好成绩。那么能不能使一种新的技术训练和心理训练有机配套融为一体呢?根据跪射动作重心较低, 身体各部位配合精密的特点, 分析认为, 影响比赛成绩持久稳定发挥的因素, 主要是左臂快速疲劳和臀部以下有关肌群酸痛引起动作变化和精力分散, 加之心理调节上不能结合实战, 自己不能驾驭心理变化来调整技术动作所为。因此, 本文认为, 依据运动生物力学和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在跪射训练中采用主动恢复与心理调节手段合理的互补应用能有效提高跪射训练效果和临场发挥能力, 创造优异成绩。

二、分析与讨论

主动恢复与心理调节, 结合的训练方法是指, 在训练比赛时, 尤其是在比赛中射手动作的有关部位 (左臂、臀部) 肌肉没有完全疲劳麻木时或技术发挥不好时, 运动员利用良好的生理感知及时大胆地进行调节, 保证水平的正常发挥, 并以稳定的心理平衡来控制、调节自己的操作情绪, 这个过程是主动的, 它能有效保证运动员技术水平的正常发挥。

(一) 研究方法

1) 就主动恢复训练对延长持久能力, 有效利用身体各部机能和心理训练结合的可靠性、实用性。从理论上做了一点探索。

2) 通过近10年专业队的带队, 结合个人的实践经验, 参考《射击射箭》。

(二) 分析

1. 研究过程中的讨论

主动恢复这种训练方法, 教学中在卧姿训练上尝试过, 效果很好。运动员使用主动恢复训练后, 凡在不利情况下起来左臂放松恢复后, 重新调整后第一发实弹命中10环成功率有提高。良好的心理训练配以主动放松恢复, 重新调整后命中10环成功率明显效果。

回顾过去实践过程由于习惯听从教练安排, 往往是能发现问题, 但不善于处理问题, 表现在训练相对自由, 放松。比赛中面对问题, 不会灵活调整, 相对死板。生理机能和心理感知不协调, 比赛成绩多数不理想。弊病是技术训练硬套某种模式, 心理训练单一脱节, 幻想多, 自信心不强。结果是必须以科学的技术、技能同心理素质配套训练, 根据个人特点敢打敢拼, 建立必胜的自信心理。

在教学过程中, 通过运动员的感受证明这样一种训练方法的实用性。他们说“过去一是没有心理准备, 思想放不开, 二是不敢起来调整动作, 担心破坏了原来的动作, 采用这种方法就没有顾虑了。并且在不舒服时自觉放松后, 动作感觉清楚, 心理负担小”。证明了训练方法的实际效果。

2. 理论分析

1) 主动恢复的技术训练和心理素质训练之间的关系;他们是相辅相成, 补充上升的辩证关系。掌握了心理训练, 形成自己的技术风格, 就能有效的完成主动恢复训练, 心理训练, 在具备相当技术水平后, 是射手取胜的基本因素。而主动恢复训练意识越牢固, 越能对心理情绪产生稳定作用, 说明“艺高胆大, 胆大艺更高”。技术是基础, 没有它就是空中楼阁, 心理素质是条件, 它能保证技术正常发挥。

2) 主动恢复训练对射击有什么影响呢?主动恢复训练能够及时促使血液快速循环, 消除肌肉酸痛物质, 提高延长持久的能量物质。跪射的动作特点是多处肌肉受挤压, 使血液不能正常流通, 随着时间的延长, 逐渐致使局部出现乳酸堆积。主动恢复可以改变血液循环, 使受挤压部位的血液快速氧进入组织细胞缓解乳酸的急剧堆积, 达到人体生理上的平衡。

3) 心理训练对射击有什么影响呢?射手在掌握了熟练的射击技术后, 心理因素就起主导作用。你接近或取得一次冠军就容易再创造一次, 因为你搬掉了影响成功的心理障碍。

三、结论

1) 本文设计的主动恢复与心理调节结合的训练方法, 属个人教学中的一点尝试, 有待完善改进。

2) 这种训练方法适应跪姿的训练原则, 因为它能有效起到储备肌肉能量, 起到调节紧张, 能有效帮助达到生理和心理平衡作用。

3) 这种形式的主动恢复与心理训练结合的方法能培养运动员的良好品质, 树立自信心理, 形成良好积极思维的习惯。成功是内因起作用, 聚合内在的力量, 只有自己才能控制自己。

参考文献

[1]郑猛.射击运动员决赛能力的研究[J].福建体育科技, 2010.

[2]王保伟.青少年射击运动员心理控制训练探析[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2005.

[3]黄海平.对射击运动员苛求心理的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05.

主动作用 篇9

一、关于高校体育教学的现状

(一)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中国大部分的高校采用的体育教学模式是把教学系统具体化,教学过程实际化。而这种模式却存在很大的弊端,这种模式中学生处于很被动的地位,而老师是占据了核心地位的人。通常都是老师采用教学的方式,强行的把一些教学内容和思想灌输给学生,不得不说这种应试教育的方法,完全的忽略了学生的感受,没有给予学生选择的权利,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而没有主动选择权。

(二)考试的存在,让学生在体育能力方面有所欠缺

不仅仅是大学,从小学到大学都会有考试制度的设立。体育考试的设立成为了检验学生体育课是否合格的唯一标准。本来应该是让学生强身健体的体育课,却成了学生想方设法,乃至投机取巧都要通过的考试项目。从而忽略了体育课本身的意义,甚至导致以后对于体育课的不重视。

二、关于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目标

时代发展了,那么教育必然要跟着发展,否则就会被社会所淘汰。作为学生教育的最后一个阶段,大学是很重要的一个阶段。所以高校体育教育的重要性可想而知。高校的体育教育不再像小学,中学那般单一化。高校体育现如今已经多元化,五花八门的体育选修课,可以让学生有充分选择的余地。高校体育教学的目的,是在教会大学生各种体育技能知识以及各种体育技能特长的前提下,努力培养大学生“终身教育,健康第一”的观念。而将大学生培养为高端的体育人才,以及培养出热爱体育的人,热爱体育教学的人,热爱体育推广的人,二者结合,从而实现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新的突破和发展,就是此次改革的目标[2]。

三、关于大学生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的价值体现

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是针对大学生的改革,学生才是改革的主体和改革的对象。作为即将步入社会的群体来说,大学生不同于其他阶段的学生。如果想要更好的挖掘出大学生在此次教改中的价值,老师们必须考虑到,大学生不同于其他阶段教育改革的主体,必须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然后进一步全面,深入,且系统化的分析。经分析,大学生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大学生是改革中的主体对象。高校老师在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的前提下,开发并树立一个全新的教学理念,然后具体的进行教学活动,最后在实践的教学过程中对教改进行一个检验,发现缺陷,并及时弥补[3]。如此,方能保证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效果。

其次,大学生是改革中的主体对象,改革是针对大学生进行的改革,受众是大学生,而关于教改的效果和作用还是要在大学生身上才能体现出来。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基础是在改革过程当中的实践经验。既然是改革,肯定会有效果,同时也会存在缺陷。作为改革对象的大学生,是检验改革效果或者说能够对改革进行一个客观的评价的群体。

四、关于大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对于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作用

大学期间是人的黄金年龄段,这个年龄段的思维最为活跃,而身体恰好也是最为健康的时候。大学生往往都会拥有自己独立的思想,他们能根据自身情况对一些事物进行一个明确的判断,也就是说大学生在一定程度上会推进高校体育改革的进行,还会科学的采用一些办法对改革进行全方面改进,并且提高自身体育技能。比如:在平常的篮球课程中,一些男生可能会加入花式篮球,给篮球课平添了乐趣,或者是在一些基础的体育训练中加入一些极限运动元素,这些创新的举动都会大大提高学生自身的体育技能。

除此之外,大学生还是教改中一个很好的资源。大学生具备体育知识,并且拥有新鲜的创意和完美的思维能力,倘若能调动起大学生的积极性,让大学生也投身于教改中,那么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教改的发展,还会在很大程度上完善教改的形式和内容。

五、总结

社会不断发展,教育必须相应改革。而高校体育教改是高校教育中重要的一环。但是其改革并不是教师单方面的行为,也需要大学生的主动参与。只有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老师的教学相结合,才能实现体育教改多元化,并且推动高校体育教改顺利稳定的进行。

参考文献

[1]李赞.论大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对高校体育教改的作用[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8):133-134.

[2]杜新宝.论大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对高校体育教改的作用[J].运动,2013(9):89-90.

主动作用 篇10

1 材料与方法

1.1 药品与试剂

橙皮素、氯化钡 (BaCl2) 、四氨基吡啶 (4-AP) 、乙酰胆碱 (Ach) 、左旋硝基精氨酸甲酯 (L-NAME) 、吲哚美辛 (Indo) 均购自Sigma公司, 去氧肾上腺素 (Phenylephrine, PE) , 上海禾丰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其余化学试剂均是国产分析纯。

1.2 实验动物

健康雄性SD大鼠, 体重220g~280g, 由山西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1.3 实验仪器

BL-420F生物信号采集分析系统及张力换能器 (澳大利亚埃德国际贸易公司) 、SartoriusBS124S精密天平 (北京赛多利斯生产) 、PHS-3C精密pH计 (上海雷磁生产) 、HSS-1B数字式超级恒温泵 (成都仪器厂) 。

1.4 制备离体大鼠胸主动脉血管环

将雄性大鼠脱臼处死迅速取出胸主动脉, 将其放入4℃的PSS液中 (pH=7.40) 。固定好后剔除血管环周围组织, 并将其剪成 (2~3) mm的血管环, 用两根不锈钢微型挂钩贯穿血管腔, 一端固定, 另一端与张力换能器相连。其静息张力调节为2.2g, 经BL-420F生物信号测定系统来记录血管环张力变化。实验期间浴管内的5 mL液体为持续通以100%O2、pH值为7.40、37℃的生理盐水溶液 (PSS) 。用KCl (60mmol/L) 收缩血管环两次, 以诱发血管的最大收缩幅度。待血管环稳定后, 用KCl收缩血管环, 收缩平稳后加入10μmol/L的Ach, 舒张幅度不超过收缩幅度的5%时, 认为内皮去除完全。

1.5 大鼠胸主动脉舒张作用的测定

在内皮完整组和去内皮组的胸主动脉环中, 加入KCl (60 mmol/L) 和PE (10-6mol/L) 待血管环收缩平稳后, 累积加入HSP使浴管内的终浓度依次递增为10-5mol/L, 3×10-5mol/L, 6×10-5mol/L, 10-4mol/L。制作HSP的累积浓度-血管反应曲线, 并以KCl和PE诱发血管环的最大收缩幅度为100%, 计算HSP各浓度舒张百分比。

1.6统计学处理

SPSS13.0软件分析, 结果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Sigmaplot10.0做出浓度-效应曲线, 采用配对t检验。

2 结果

2.1 HSP对KCl和PE引起大鼠胸主动脉环预收缩的影响

HSP对KCl和PE预收缩的血管环产生浓度依赖性的舒张作用;KCl预收缩的内皮完整组和去内皮组血管环上HSP (10-5mol/L) 的最大舒张百分比分别是 (66.67±0.98) %和 (48.02±1.21) %, 两者之间有统计学意义 (P<0.05) ;PE预收缩的内皮完整组和去内皮组血管环上HSP的最大舒张百分比分别是 (48.02±1.21) %和 (29.07±2.56) %, 两者之间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阻断剂作用下对HSP舒血管作用的影响

在KCl预收缩内皮完整的血管环基础上, L-NAME (10-4mol/L) 、Indo (10-5mol/L) 、BaCl2 (10-3mol/L) 的作用下HSP (10-4mol/L) 产生的最大舒张反应分别相当于KCl引起收缩的 (60.94±4.90) %、 (60.66±3.12) %、 (61.12±2.89) %, 同无阻断剂作用时与HSP最大舒张 (66.67±0.98) %相比, L-NAME、Indo、BaCl2对HSP的舒血管作用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 5) 。4-AP (10-3mol/L) 减弱HSP对血管环的舒张作用, 最大舒张百分比为 (52.94±1.39) %, 同无4-AP作用时HSP的最大舒张 (66.67±0.98) %相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3 阻断剂作用下对HSP舒血管作用的影响

在PE预收缩基础上, L-NAME、Indo、BaCl2的用下对HSP产生的最大舒张反应分别相当于PE引起的收缩的 (62.32±2.23) % (62.43±3.98) %、 (64.91±3.05) %, 同无阻断剂作用时与HSP的最大舒张 (67.50±2.90) %相比, L-NAME、Indo、BaCl2对HSP的舒血管作用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4-AP减HSP对血管环的舒张作用, 其最大舒张百分比为 (55.86±3.45) %, 同无4-AP作用时HSP的最大舒张 (67.50±2.90) %相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HSP是柑橘属种存在的一类天然黄酮类天然化合物。HSP对化疗药物诱导的毒性作用有预防作用, 能明显减少DNA损伤、细胞凋亡和心脏组织损伤[6]。膳食黄酮类如HSP, 可以有效防止糖尿病诱导血管神经并发症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7]。HSP的代谢物可以改善血管舒张的内皮细胞系统[8]。实验结果显示, HSP对KCl和PE预收缩的内皮完整组及去内皮组大鼠离体胸主动脉环均具有浓度依赖性舒张作用。HSP的舒张血管作用, 部分是通过血管内皮实现的, 另一部分可能直接作用于血管平滑肌。一氧化氮 (NO) 是心血管系统中至关重要的信号分子, 它由动脉内皮细胞产生, 扩散至血管平滑肌, 引起动脉舒张。除此之外, NO也参与神经细胞间的信号转导、免疫系统的炎症反应等。NO参与维持循环系统的稳态平衡。内皮细胞中的L-精氨酸在NOS的催化下, 经反应生成L-瓜氨酸和NO, NO激活GC, 引起血管平滑肌中cGMP水平升高。cGMP进而激活cGMP依赖的蛋白激酶 (protein kinase) 引起相关蛋白磷酸化, 最终使得细胞内钙离子水平降低, 肌球蛋白轻链去磷酸化, 导致血管平滑肌舒张[9]。本实验中NOS抑制剂L-NAME对HSP的舒张作用无显著影响, 说明HSP的舒张作用可能与内皮产生的NO无关。前列环素 (PGI2) 主要在血管内皮细胞内由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生, 属于内皮源性血管舒张因子[10]。PGI2与细胞膜上前列环素受体结合, 激活腺苷酸环化酶, 使得细胞内环磷酸腺苷 (cAMP) 含量增加, 进而发挥舒张血管作用。环氧合酶抑制剂Indo对HSP的舒张作用无影响, 提示HSP的舒张作用与内皮产生的前列环素无关。

进一步探讨HSP舒张血管的其他可能机制。钾通道开放引起钾外流, 细胞膜超极化, 血管平滑肌张力下降, 血管舒张。在机体存在的离子通道中, 钾通道种类最多, 分布广泛, 是一类存在于生物膜上并对钾离子具有一定选择性通透能力的蛋白复合物, 能够调控细胞内外钾离子的动态平衡, 通过调节细胞膜电位而参与一系列生理和病理过程, 如细胞膜兴奋性的产生, 神经递质的释放, 保护心肌和抗心律失常等[11]。其中包括电压门控钾通道和内向整流钾通道: (1) 电压门控钾通道又称电压依赖性钾通道 (Kv) :Kv参与维持细胞的膜电位, 对细胞膜电位变化敏感, 膜去极化时活性升高, 为平滑肌细胞膜电位的重要调节因素; (2) 内向整流钾通道 (KIR) :KIR参与调节多种类型阻力血管平滑肌细胞的膜电位, 它在膜电位较负的状态下比较活跃, 通过影响平滑肌细胞膜静息电位, 参与调节细胞内游离钙浓度, 成为细胞收缩张力和管径的调节因素, 因此可能成为药物治疗的重要靶点。细胞外钾浓度轻度升高扩张血管的机制之一是通过改变KIR的活动发挥作用的。4-AP和BaCl2分别是Kv和KIR的特异阻滞剂。本实验显示, HSP舒张血管的作用可被Kv阻滞剂4-AP (10-3mol/L) 抑制, 提示HSP对血管的舒张作用可能与开放Kv通道有关, 与KIR通道无关。

HSP可浓度依赖性的舒张KCl和PE预收缩的大鼠离体胸主动脉;其舒张机制与激活电压依赖性钾通道有关, 与KIR通道无关, 与NO和前列环素合成无关。本实验结果仅从肌源性变化观察, 具体机制有待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更深一步探讨。

摘要:目的 观察橙皮素 (HSP) 对大鼠离体胸主动脉血管反应性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采用离体血管平滑肌张力实验方法, 观察HSP对Sprague Dawley (SD) 大鼠离体胸主动脉环的作用, 并探讨其作用机制。结果 HSP对氯化钾 (KCl) 和去氧肾上腺素 (PE) 预收缩的血管环具有浓度依赖性的舒张作用。去内皮后, HSP不同浓度梯度 (10-5 mol/L, 3×10-5 mol/L, 6×10-5 mol/L, 10-4 mol/L) 的舒张血管作用减弱。结论 HSP对KCl和PE预收缩大鼠离体胸主动脉环具有浓度依赖性舒张作用。

上一篇:如何履行下一篇:西安体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