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师管理

2024-08-21

体育教师管理(精选十篇)

体育教师管理 篇1

(一) 钻研教材, 根据教材的特点组织教学。

体育教学的组织方法是体育课堂教学的纽带, 它把各种教学要素, 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一定的教学程序集结起来, 确保教学活动的完成。所以体育教师要想进一步提高课堂组织管理能力, 就首先要钻研教材, 根据教材的特点组织教学。

同一教材的组织教学。体育课中, 同一教材在不同课时中的难度要求是不一致的。在教学中, 如果对同一教材的重复练习每次都采用同样的组织方法, 学生自然会感到枯燥无味而分散注意力。因此, 对于同一教材的重复练习, 教师要根据技能教学的规律逐步提高动作难度, 适当改变组织方法, 以激发学生的学练兴趣。

不同教材的组织教学。中学体育教材包括田径、球类、技巧、武术、体操、校本教材等等, 不同的教材有其不同的特性。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把握教材特点, 挖掘教材潜力, 将教学的组织方法与教材特点有机结合, 改变传统的单一的千篇一律的教学形式, 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 从而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提高教学效果。如:武术教学的讲解示范, 教师可以采用“三角形”、“梯形”等组织方法;而球类教学, 可以采用“松散”的扇形或圆形等不同的组织方法。

在设计教学组织方法时, 还要结合教材特点及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学练内容的特点, 灵活运用集体练习、小组练习和个人练习等不同组织方法, 强调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值得一提的是, 教师在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中, 不能一味讲求组织方法上的新颖、美观, 而要依据课堂组织教学的原则, 力求高效, 从而提高体育教学的实效性。另外, 出现新情况时, 教师要在短时间内重新调整原定组织教法, 以适应新的变化, 这种能力, 需要我们体育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磨炼, 不断反思, 积累形成更多的体育教育教学智慧, 增强自己驾驭课堂的能力。

(二) 研究学生, 根据学生的特点组织教学。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体育教师要充分了解并研究学生, 包括所教学生的人数、年龄、性别、身体状况、体育基础、生理心理特点、个体差异等情况, 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教学分组。同时, 了解并研究学生的具体情况, 还有利于体育教师制定科学的、符合学生特征的、操作性强的方法措施。

在合理分组的同时, 要做好培养学生体育骨干的工作, 充分发挥骨干学生的积极作用。例如:可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 由体育骨干分小组进行组织和管理, 注重教学中的传、帮、带, 以点带面, 发散教学;紧紧围绕体育课堂组织教学, 责任落实到人, 从而提高课堂管理的效益和教学质量。

(三) 精心安排, 根据场地器材的特点组织教学。

体育课堂的组织方法与场地的大小、器材的数量有着直接的关系。体育教师为了达成教学目标, 要合理利用现有的场地器材, 精心设计。例如:在小场地上同时有好几个班级上课, 可采用“定位法”组织教学;在面积不大的有效活动范围内, 可以用循环练习的组织方法安排练习等。

(四) 细致周到, 根据安全的要求组织教学。

体育教学是以身体活动为主要手段的双边过程, 教学组织中的考虑稍有不周, 就易发生损伤类事故, 不仅给学生造成身心伤害, 还严重影响正常的教学活动。所以, 教师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 要特别注意安全问题。体育教师要不断增强自身的安全意识, 对易发生安全事故的教学活动要有预见性, 并采取积极的措施加以防范。如:徒手练习时, 不要安排学生站得太挤;器械练习时, 要反复强调安全使用器械的步骤;必要时, 还应认真地设置安全设施, 安排正确的保护与帮助, 从而保证课堂教学安全有序地进行。

(五) 加强学习, 提高教育和管理学生的能力。

体育课堂的教学组织管理, 大致体现在:队列队形组织与管理, 学生 (包括班干部、体育骨干的管理以及学习小组、后进生等) 的组织与管理, 课堂质量监督与管理, 教学效果监督与管理, 体育器材管理, 伤害事故预防等一系列细节问题。细节决定成败, 教师教育管理方式、方法是否得当, 是课堂教学的关键所在, 这就要求我们的体育教师要不断加强对体育专业理论的学习, 同时也要加强对教育学、心理学等理论的学习, 甚至还要学习掌握管理和交际方面的一些知识和技巧。

小学体育教师课堂管理策略论文 篇2

小学处于教育最基层阶段,学生大多处于儿童时期。尤其是处于小学低年级(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一般为6-8岁的适龄儿童,更确切的说还是孩子,是刚刚走出“以游戏玩耍为主要课程设置”的幼儿园。幼儿园对于孩子的教育形式相对于简单、缺乏课堂教学仪式,教学内容缺乏系统性,大多围绕儿童心理发展规律以游戏、画画、舞蹈、歌唱等为教学内容。当适龄儿童进入小学,接收正规的学校教育时,虽生物年龄到达入学年龄,但小学适龄儿童的心智、行为发展相对滞后,况且在幼儿园接受相对“缺乏必要约束”的教育行为规范,从而孩子形成“上课玩耍”的不良习惯。通过低年级小学行政班级其他学科科任教师的课堂管理,低年级小学生逐步适应学校教育行为规范。但,伴随着低年级小学生重新回到室外操场进行体育课程学习时,重新找回幼儿园“课堂学习情境”,顿时活跃忘却课堂行为规范和准则,从而增加小学体育教师的课堂管理难度。相对较高年级的小学生伴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逐渐适应学校教育的课堂管理。在体育课堂的开始阶段(比如班长集合本班学生和整理队伍)以及结束部分(比如集合下课),小学生逐渐适应体育教师课堂管理的程序,相应的能较好遵守体育课堂的纪律和行为规范。而此时,相对于低年级小学体育课程管理之难点主要集中在课堂中――教师的授课过程中。根据小学生所处的生理年龄以及心智特征、体育课程功能等因素,小学体育课程内容多围绕游戏展开,通过身体活动让学生参与游戏的同时促进学生体质健康。相较于其他学科授课方式,小学体育课程让学生有充足的身体活动参与。换言之,相较于其他学科严格的课堂纪律,体育课程让学生“动”的行为增多,间接弱化体育课堂纪律。从而造成在体育课堂中,小学生出现过多与体育课程学习内容无相关的“动作”扰乱课堂秩序。比如:嬉闹、追赶、扔纸团、摆弄毁坏器材设备,男孩子欺负女孩子等一系类课堂违纪表现。所以,很多基层小学体育教师在体育课堂上大部分时间在维持课堂纪律,针对课堂教受内容艰难开展。在谈到小学体育课堂管理时,很多老师无奈的用“保姆”二字形容自身在体育课堂中所扮演的角色。

体育教师管理 篇3

【关键词】 体育教师 教学管理 掌控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2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3)10-091-01

1. 前言

能力就是指人或动物顺利完成掌控某项活动时经常地、 稳固地表现出来的整体特征。是各种技能的整体表现。体育教师的教学管理和掌控能力应该理解为体育教师在掌握一定深度和广度的体育专业知识和体育教育理论的基础上, 通过体育教育实践积累, 逐步形成和发展的一种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能设计和实施把学生有效地组织起来有序地进行教育教学活动, 并进行有效地管理, 对体育教学中突发的人为或者非人为的因素及时应对控制全局,从而达成教育教学目标的的职业能力。它是体育教师必须具有的一项重要的职业素质,也需要体育教师一生为之奋斗学习的根源。

2. 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对体育教学管理工作以及体育教师对课堂的把握能力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分析。

3. 研究结果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得出体育教学管理工作的特点: (1)复杂性管理。体育教学管理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管理工作。其管理的内容多种多样:人(教师、学生),物(设施、场地、器材),财 (经费),资料(教案、教学文件、图书等),时间(教学进度、课程表、课堂评价)等,所有内容必须面面俱到,否則会影响到体育教学的进行。体育教学管理中既要处理好教,又要处理好学。既要完成管理和教学任务,又要承担思想教育工作。而且还要协调同学校和其它教学管理部门及时处理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这是对体育教师的掌控能力的一个重大考验。 (2)延续性管理。体育教学过程是一个延续性过程,不能把它看成是一个个孤立的片段,并且要对这个延续的过程进行连续的管理,不能有中断和脱节。从时间上看,虽然可分为不同课次和阶段,但是往往单一的课次和阶段对整个体育教学过程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如果放松管理,就不能形成和保持良好的教学秩序,整个教学活动也就不能按计划,顺利地开展。管理人员应保证整个教学管理过程的连续性,根据不同环节和阶段,提出相应的管理措施和方法。(3)时事性的管理反馈。体育教学是一个受多种因素影响的动态系统(天气、人力、物力、财力、场地器材等等),在其运转过程中,必须要不间断获取各个方面的反馈信息,根据所获得的信息及时调整各个方面的关系,使整个系统正常地运转以获得最大效益。(4)及时性的管理评价。现在的课堂教学中越来越注重课堂评价,体育教师能否在课堂教学中及时地对课堂中所出现的一切因素(预计和预计外)给予及时地评价,这就需要教师不断提高管理和掌控能力,促使教学目标的达成。

4. 研究相关对策

4.1 建立合理的体育课堂规范。恰当的体育课堂规范是体育课堂教学获取预期效果的基础,体育课堂规范就是教师对本次课或是本计划给予先行的提示,对学生的违纪行为能起到防微杜渐的作用,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体育课堂气氛。

4.2 明确教学目标。体育教师在准备活动开始前,要向学生讲明白本课内容的学习意义与目的。只有了明确的学习目的,才能激发学生对本节课产生学习兴趣,这是体育教学的根基所在。因此,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明确他要达到的目标和所面临的具体任务。

4.3 创设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师生关系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积极性。当师生关系融洽,无论是老师教还是学生的学都是在非常轻松的状态下完成的。因此,需要教师深入到学生中去,与每个学生做到心与心的沟通,了解到他们的想法,知道他们的困难,爱护每个学生,做到不偏、不袒护、不歧视、不冷落,一定要一视同仁,尊重和爱护每一个学生。这样教师就会在课堂中树立威信,得到学生的尊重。最重要的是学生会在体育课堂教学管理中自觉服从管理。

4.4 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1)创造积极的体育课堂学习气氛,将“要我学”变成“我要学”。这样,教师的教学活动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2)切实提高备课质量多进行教案交流活动。上好一节课的前提就是备好课,这样才能做到上课中有的放矢,对课中突发的情况也有预见。体育教师不但自己要备好课,还需要经常进行备课的交流活动。 这样才能保证教学资源共享,相互学习补缺补差。 (3)提高体育课堂教学修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大量的学习途径和不断地反思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修为,善于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对照个体差异进行因材施教,使学生学有所得,精神上能得到某种满足。

4.5 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教学的掌控能力。掌控能力的体现具体表现在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课整体的把握和出现突发情况的应对能力。我们说课前的备课是必须的,备课需要做到备教材、备学生、备场地器材等等。但是很多突发性的情况是很难预见的,所以就要求体育教师对课堂中突发性的情况做出准确的判断然后给予正确地应对。

5. 结论和建议

5.1 体育课堂教学要想取得预期的效果需要建立合理的体育课堂规范,有利于学习的体育课堂气氛。

5.2 体育教师应使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才能激发学生对本节课产生学习兴趣,这是体育教学的根基所在。

5.3 师生关系有利于创设和谐新型师生关系有助于轻松和谐的完成课堂教学内容,还能够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积极性。

5.4 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使体育教学活动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中小学体育教师绩效管理探究 篇4

1 中小学体育教师绩效管理现状

1.1 体育教师绩效管理体系不完善

目前, 体育教师绩效管理体系尚待完善, 主要体现在:评价指标上, 目前指标制定与学校目标相脱节, 缺乏科学性, 倾向量化评价, 对工作量界定不明确, 重奖惩轻发展, 致使体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不高;绩效实施阶段, 管理者与教师沟通较少, 倾向于领导意志, 信息收集方式单一, 主要以课堂观察为主, 对评价主体的专业性存在质疑, 考核监督力度不大;绩效反馈上, 绩效反馈结果不及时, 无规范而畅通的评价结果反馈机制, 体育教师还未认识到评价反馈对教师提高绩效及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 只简单地认为是工资、奖惩性的依据;而绩效管理恰恰能将评价的各阶段相衔接, 这也是解决以上问题的关键所在。

1.2 绩效管理意识淡薄

目前, 大多数学校管理者将教师绩效考核等同于绩效管理, 绩效评价只是绩效管理的关键环节, 管理者和教师并未认识到绩效管理的重要性, 而体育教师不受学校重视, 体育被认为是小学科, 许多学校并未将体育纳入学校管理体系之中, 未认识到体育教师的主体地位;在绩效反馈与改进阶段, 评价结果反馈不及时, 未起到改进作用。由于对绩效管理的不重视, 绩效管理的各个环节相脱节, 有失评价的公平性、有效性。

1.3 体育教师绩效指标导向性不明确

目前评价指标的导向作用还未引起重视, 主要表现在: (1) 忽视学校目标的导向作用, 学校目标与教师个人相脱节, 而应以学校目标—体育教研室—体育教师来制定评价目标[2], 从而明确体育教师发展方向。 (2) 评价指标未平衡好奖惩与发展作用的关系, 目前主要从“德、能、勤、绩”等维度对教师评价[3], 倾向于奖惩性导向, 而促进教师发展使评价的最终目的, 因此应注重考核指标发展性导向。

2 绩效管理的必要性

目前随着我国财政对中小学教育投入力度的加大, 为了确保资金利用的效率和效果, 需要对中小学体育教师进行绩效管理;还有一些地区出现的状况是施行绩效工资以后, 并未对教师起到激励作用。目前教师绩效评价还存在许多矛盾, 而体育教师有不同于其他教师的一些特点, 体育教师工作的复杂性与多样性, 不但要进行体育教学, 还要进行课余体育活动的组织与课余竞赛的组织。目前体育教师绩效评价存在一些不足, 如评价指标欠科学、评价过程缺乏沟通、评价反馈不及时等, 针对体育教师工作的特殊性, 应避免目前体育教师绩效评价各个环节相孤立的现象, 不能简单地只关注各个部分的发展而忽略绩效管理的重要性;要促进体育教师与学校发展的融合, 绩效管理能使管理者与被管理的体育教师进行持续、有效地沟通, 建立双方的合作伙伴关系, 而不是之前的不相往来, 这样能避免许多冲突, 有利于绩效评价的开展。因此, 公平、公正地实施教师绩效评价是广大教师的诉求, 也是绩效评价的根本所在, 需要绩效管理提醒各个组成部分按照计划实施信息搜集, 监测信息的质量, 保证搜集信息的方式和程序是符合要求的。解决可能产生的冲突及与学校其他活动所产生的冲突[5], 而且通过高效的绩效管理能提高绩效评价实施的流程, 节约时间与成本。

3 体育教师绩效管理的具体流程

体育教师绩效管理包括绩效计划、绩效实施及绩效反馈及改进。绩效管理是一个动态循环的过程, 各部分紧密衔接, 绩效管理贯穿整个过程。

3.1 绩效计划阶段

在体育教师绩效计划阶段, 体育教师绩效评价指标的确定是关键, 应以学校目标为导向再结合体育教师工作特点确定评价指标, 注重体育教师参与计划的制定, 平衡指标的定量与定性, 使评价指标在反映教师实际的基础上, 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而且要认识到计划的动态发展性。

3.2 绩效的实施阶段

绩效的实施阶段主要包括两方面, 一是学校管理者要注重与被管理体育教师进行沟通与及时反馈, 进而提出改进措施, 促进教师发展;二是数据、资料、信息的收集与整理。注重评价信息资料收集方式的多样性, 从而使评价更客观、有效。

3.3 绩效反馈阶段

绩效反馈贯穿绩效评价的始终, 在绩效评价过程中管理者要不断地与被评价的体育教师进行沟通, 并给予有效的反馈, 从而使体育教师不断改进工作。可以采用面谈、书面报告、会议等形式对体育教师进行绩效评价结果的反馈。

4 提高中小学体育教师绩效管理效能的措施

4.1 统筹安排绩效管理的各个阶段

体育教师绩效管理的各个阶段是相互衔接的, 不能将其孤立。管理者与教师持续不断的沟通应贯穿整个过程, 使体育教师积极参与, 促进体育教师专业发展;同时, 管理者也要注意确认教师需求, 做好沟通与及时反馈, 充分发挥绩效管理的作用。

4.2 采用激励机制调动教师积极性

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激励手段, 如精神、物质奖励等, 政府应加大对优秀体育教师的额外奖励, 建立团队绩效评价, 共同提高的激励机制。还应不断强化教师参与绩效管理的内在动机, 给予更多教师培训的机会, 促进教师职业发展。

4.3 建立多元的体育教师绩效评价模式

针对不同体育教师的教学特点、任务职责以及发展阶段的不同, 采用区分性的教师评价, 建立个人绩效评价、团队绩效评价。体现教师绩效评价以人为本的特点, 使绩效管理多元化, 促进教师多元发展, 使绩效评价更科学、公正, 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

4.4 注重解析评价结果

对评价结果的正确解析与应用是教师绩效管理很重要的一部分。通过对评价结果的解析找出影响教师发展的因素, 促进教师发展, 而且可以总结学校管理的经验与教训, 发现学校管理中的漏洞, 进而提高学校绩效管理水平。

总之, 高效的体育教师绩效管理对学校、教师、学生发展意义重大。但目前, 体育教师绩效管理现状不容乐观, 因此, 应针对体育教师的特点, 制定体育教师绩效管理体系, 正确区分绩效管理与绩效评价, 将绩效管理上升到学校战略层面, 以学校目标为导向, 制定科学的绩效考核指标, 明确绩效管理流程;管理者与体育教师在绩效管理过程中的持续、有效的沟通是绩效管理高效开展的保障, 各部分相衔接, 开展以人为本的绩效管理, 从而保障体育教师绩效评价结果的公正性, 促进教师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先英.体育新课程下的中小学体育教师工作绩效管理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07 (8) :20-24.

[2]肖元军.中小学教师绩效管理[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3.

体育教师管理 篇5

1.1快速解决遇到的问题众所周知,在体育教学中往往会出现各种紧急事件,如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不慎受伤,或者由于所进行体育活动的竞技性而造成学生之间产生矛盾等,这就需要体育教师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积极响应,快速解决问题,以维持良好的教学秩序。个人知识管理有利于促进体育教师在平时的工作和学习中总结解决常见问题的知识和经验,及时排除并处理各种有风险的状况,提高体育教学水平。

1.2可以提高个人素质通过个人知识管理,高校体育教师可以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内不断的积累相关的知识和实践经验,并通过与不同专业领域的体育教师进行交流和知识共享,或参加各种团队学习的形式,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不断进行知识创新,使其在教学活动中妥善处理各种情况,不断提高个人职业素质,在教学活动中发挥更大的价值,从而带动整个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

1.3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对高校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业务要求,不仅要精通本专业的相关知识,还要熟悉和了解学生的心理,并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对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工具进行熟练操作和运用,这都需要体育教师通过个人知识管理,通过各种有效途径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掌握新的技能,总结有用的教学经验和方法,逐步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以更好的.胜任本职工作。

浅析体育教师对体育美的欣赏 篇6

【关键词】体育美 鉴赏动作 运动艺术

通过体育美的主体、表现形式和艺术鉴赏的阐述使青年学生全面了解体育美的正确鉴赏角度,学会感知和认知体育美,更加热爱体育运动。以艺术体育为研究对象,从生命一体化的视角,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渴望在闲暇时间里去感知更多美好的东西,使心灵净化,使心情愉悦。体育中的美无处不在,这是因为体育是与强健体魄,陶冶情操紧密相连的。体育爱好者中有很多体育爱好者,他们喜欢观看体育比赛,但很少有人能在观看体育比赛当中去感知美、欣赏美。如何在观赏体育比赛中去欣赏体育美呢。 体育中的美,主要是从人体的健康美上表现出来,它在运动的过程中表现出来,通过锻练而凝集为健康美。要学生感知和认识体育美,提高体育艺术欣赏力,要了解它的主体和表现形式,深入到体育美的各个方面。

一、体育美的主体是身体美,身体美包含以下内容

(一)人体美

人体美按其形态可分为形体美、素质美、健康美。形体美即静态美,指人体的外形美,如肢体匀称、比例协调、五官端正等;素质美是人体的内在美;健康美则表现为体态强健彪悍,充满活力。实践证明,体育运动塑造了人体的健美体型,长期参加体育活动的人,以勇猛强壮、英姿飒爽、活力四射的健美形象,给人以极大的美的享受。

(二)体育艺术美

体育艺术美首先表现为艺术形式和艺术内容的统一。体育运动的许多项目都有它特定的内容和造型,如艺术体操、自由体操、花样滑冰、花样游泳、武术、跳水等。运动员矫健的动态、优美的静态以及各种动作和谐的编排与组合,往往综合了造型艺术、音响艺术、形体艺术等精华,并通过人体运动这种独特的形式表现出来,给人以优美、和谐或惊险、刺激的印象。

其次,体育艺术美还表现在高度熟练的体育技艺和精湛的动作中,如中国乒乓球健儿高超精湛的球艺、坚韧不拔的斗志和勇猛顽强的拼搏精神,无不使观众感到一种艺术美的享受。

(三)体育心灵美

体育心灵美是体育美在人内心世界的表现,指美好的情感、良好的兴趣取向以及崇高的理想等。心灵美支配着行为美,行为美又表现着心灵美。体育活动不仅能健美人的身体,更重要的是能陶冶人们的心灵,培养人们的高尚情操,树立优良的体育风范。

体型美。体形的优劣很大程度上决定于骨骼的构成与肌肉的状态和机能,有严格的科学标准。体形的改善是体育的目标之一,健美的体形不仅反映出民族体质的增强,还表现出一个民族的气概和精神面貌。

骨骼美。骨骼是体形的基础,直接关系到体型的美丑,因为身体的比例是由骨骼的形成状况决定的。人体的骨骼以脊柱为轴,左右基本对称,呈现出平衡的形式美。

肌肉美。肌肉是塑造身体美的能工巧匠,要想获得健美的体型,必须使全身肌肉均衡发达。发达而富有弹性的浅层肌肉,是构成身体曲线美的基础。 皮肤美:皮肤是健康美的一面镜子,皮肤美是表现身体美的一个主要特征。形体美:形体即身体的形态或体态。人们常说的形体美,主要是指身体表面令人赏心悦目的形状和优美的姿态。力量美:力量美指运动中肌肉收缩的能力,能够表现出一种贯注生气和生命力的美。体育的各运动项目,较突出地反映人体肌肉的用力情况,表现生命的力,人支配自己身体的力、弹跳力、爆发力、耐久力等等,给人以雄壮、勇猛、强健、紧张、惊讶等情感。

二、体育艺术欣赏

从内容方面欣赏,优雅的人体造型。体育艺术中人体的优雅造型动作无处不有。欣赏体育艺术不仅在于欣赏其外在的形式美,关键在于欣赏其内在的本质美,体育艺术造型的本质是体育艺术欣赏的灵魂。例如田径运动中,运动员起跑前的瞬间,身体如满弦之箭,千钧之力聚之一弦,虽然身体静如雕塑,但体内却如即将爆发的火山,这种动与静的共存,外在美与力的协调,使体育艺术的内在美更具魅力。

精湛的技艺。技艺的精湛在于它的协调、创新、高难以及扎实过硬的基本功。体育艺术不同于文学艺术,它的每一分潇洒、每一丝魅力,都是血与汗的凝结,都是苦痛与光荣的聚集。所以对体育艺术的欣赏不仅仅是对精湛技艺的外在美的惊叹和钦羡,更重要的是对其内在美的回味与思索,以及通过这些具体可感知的艺术形象得到启迪和教育。

富有韵律的节奏。没有节奏,就没有运动,就不会有韵律。我们欣赏体育艺术,就是区别地感受各个项目内在的富有韵律的节奏美。例如个人项目中的竞赛,每个运动员的步频、步幅以及对每一程速度的把握都不会雷同。集体项目中的球赛,有的队全攻全守,有的队稳扎稳打,有的队则刚柔相济。从静态看,它们都呈现出不同的基调、不同的风格,从动态看,则就是不同的节奏。作为欣赏者,就是要从这些动作的序列差异和节奏变化中体会体育艺术的节奏美。

结束语

我们在欣赏体育艺术的过程中,不断地感知美、欣赏美,最重要的是这种诉诸感觉的体育兴趣,转化为自己的体育行为。我们不一定成为运动员,但可以以运动员为参照系,以高规格的带体育美的标准激励我们积极投身所热爱的体育项目,最终升华为终身的体育意识、兴趣和习惯,自己有了一定的体育知识与能力,就能更高水平地欣赏体育艺术。

【参考文献】

[1]肖英. 谈当代大学生体育欣赏能力的培养[J]. 怀化学院学报,2004(02) .

[2]成月祥. 论体育欣赏[J].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03) .

体育教师课堂教学管理的实施与评价 篇7

体育教师课堂管理指的是体育教师为营造积极的课堂环境, 保持课堂互动、促进课堂生长, 采用积极有效的管理手段对学生课堂行为进行引导, 促进学生体育课堂活动的参与合作, 从而实现学生自我管理与教师自我管理有机结合的过程。体育课堂管理从原始形态到单一形态, 然后再到综合形态的演变发展过程。体育课堂管理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课堂管理及学校管理阶段, 班级制课堂管理阶段, 科学体制的课堂管理, 课堂管理的变革、创新阶段。体育课堂管理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 放任型管理

放任型课堂管理的典型特点, 就是教师意识单薄, 工作的责任心不强, 在课堂上常常表现为只顾讲课、完成自己预定的教学任务, 对于课堂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习效果, 学生的问题行为等不管不顾, 放任自流, 漠不关心。对课堂管理也没有采用任何积极的行为, 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学习效率, 更谈不上运用一些切实有效的管理措施、管理方法、管理策略, 营造一种积极、健康、和谐的课堂氛围, 提高课堂管理的效率。这样的课堂管理, 表面上迎合了一部分学生贪玩、无拘束的心理, 实际上是对学生不负责任的一种表现, 这样大部分学生体育学习需求得不到满足, 学习动机与学习的热情极低, 因而, 往往产生叛逆心里, 表现出对体育教师的不尊重, 课堂问题行为严重, 在课堂上不配合工作, 教学效果不佳。

2. 专断型管理

专断型课堂管理的最大特点就是, 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要求十分严格, 有种“唯我独尊”的感觉。常常采用的管理方法就是建立和强化课堂常规, 不断提出命令和要求, 命令学生做什么就得做什么, 否则就是对教师权威的挑战, 就要受到相应的惩罚。对学生行为要么实施控制, 要么实行隔离。整个教学过程中, 只体现教师个人意愿, 忽视学生的实际需求。长此以往, 学生的个性、意见得不到充分发挥和表现, 常常表现为一种紧张、压抑、害怕的精神状态, 课堂气氛沉重, 缺乏生机。表面上学生对教师十分配合, 但是不利于学生个性发展和身心发展的需要, 容易导致课堂管理的形式主义。

3. 民主型管理

民主型课堂管理表现为, 教师把学生需要放在首位, 认真设计教学, 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 为学生提供获得成功的恰当机会, 始终激励学生的兴趣与动机。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管理的方法, 顺利让学生从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个活动, 至始至终都保持较高的学习兴趣。与专断型管理和放任型管理最大的不同就是, 建立一种民主的课堂管理秩序, 随着周围环境的变化, 不断改变和重建课堂环境, 使之适应课堂教学的需要。在这样的课堂管理环境中, 学生得到了相应的尊重, 心情愉悦, 注意力集中, 学习兴趣高, 课堂气氛融洽、和谐, 大大提高了课堂管理的效率。

4. 情感型管理

情感型课堂管理通常表现为, 教师根据学生情感需要, 利用对学生的“爱”实施课堂管理。在课堂上教师语言得体, 表情亲切, 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 对学生取得的进步时时给予表扬和认同。关心他们的心理需要、情感需要, 使学生不断获得愉快的情绪体验和成就感。遇到学生违纪等行为, 及时给予引导、指正, 而不是一味地控制和隔离, 向学生传达的是一种真诚、接受和理解的态度。在这样的课堂中, 师生之间始终洋溢着浓厚的感情, 师生关系融洽, 学生在教师的关心和爱护下培养了良好的思想品质和道德情操。

5. 理智型管理

理智型课堂管理的主要特点就是, 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教学思路非常清晰, 教学目标非常具体, 对教学过程每个细节都安排得科学、严谨、有条不紊。同时, 能够根据教学内容的变化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什么时候讲解, 什么时候练习, 什么时候让学生自己思考, 什么时候给予指导等等, 都安排得十分恰当。并能根据教学过程中的实际教学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安排。根据学生的表情、态度、行为反馈等, 灵活运用一些管理的方法, 调动学生积极性。这种课堂管理体现的是, 体育教师娴熟的课堂管理技巧和高超的教学技能技巧, 以及教学活动安排的科学性。但是这种课堂气氛显得较为庄重和严肃、缺少一点儿生机。

6. 兴趣型管理

兴趣性课堂管理的主要特点, 体育教师善于运用高超的艺术化教学, 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美感的陶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体育教师常常利用形象的语言、从容的教态、优雅的音乐、娴熟优美的示范和多变的教学节奏, 把所要教授的内容生动形象、有趣地表现出来, 使整个课堂具有美感,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使学生提高学习兴趣, 自觉地跟着老师教学走, 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美”的享受, 从而轻松实现课堂管理。

二、体育教师课堂管理的实施

1. 体育教师良好的素质是实施的前提条件

(1) 高尚的思想素质。体育教师的高尚品质、敬业精神、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 朝气蓬勃的进取精神、襟怀坦荡的正直, 都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作用。由于学生是比较敏感的群体, 他们对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甚至情绪变化都十分敏感, 教师细微的变化都能引起学生行为的变化。所以, 教师应该加强自身道德修善, 严于律已, 以身作则, 做到身教重于言教, 给学生树立榜样, 做好表率, 真正做到“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例如, 对着装的要求, 首先教师就要做到正确着装, 这样再要求学生正确地着装就会取得良好的效果。总之, 体育教师在实施课堂管理的时候, 一定要做到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 教师就要首先做到, 这是实施课堂管理的首要因素。

(2) 较高的业务素质。具有扎实的体育理论基础、宽厚的理论知识、娴熟的技术技能, 是体育教师业务水平、教学能力的直接表现。主要表现在教师既能严格遵循教学规律, 正确地运用教学原则, 又能合理选择组织教法以及采用多样的教学手段, 用最短的时间教会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这样, 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望就高, 课堂纪律就好, 学习气氛就浓, 教学效果也就最佳。如果教师通过精炼的讲解, 准确优美的示范, 多样化的教学手段, 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和良好的心理状态, 结果就出现了与前面那些老师大相径庭的教学效果。这说明了教师的体育业务水平, 对课堂管理和教学质量产生直接效应。

2. 和谐的课堂气氛是实施的关键因素

体育教学是师生双边的活动, 课堂管理同样也是师生共同参与互相渗透, 所以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 融洽的师生感情就能自觉地共同维护和遵守课堂管理制度, 充分调动教与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良好、和谐的课堂气氛是课堂学习管理的重要内容, 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条件, 是提高教学、管理质量的重要保障。课堂教学、管理的效果不仅取决于教师怎样教, 学生怎样学, 而且还取决于师生交往的课堂环境, 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课堂气氛。在不同的课堂气氛中, 教学效果、管理效果和学习效率会有明显的差异。只有实现显性和隐形课堂气氛的有机结合, 使师生之间形成一种思想和心里的共鸣, 此时的课堂管理才是有效的。

(1) 了解学生的个人、心理、学习需要。需要是人的本能。如果学生在一个满足各种需要的环境里生活、学习, 同时让他们感到安全、舒适、受到器重的温馨感, 就会拥有一些得体大方的行为, 自觉遵守学校的各种校规校纪, 勤奋学习的良好学习风貌。学生如果能够体验到一种被人关心、关爱的感觉, 就会体验到一种自己有能力的感觉。因为很多学生在体育课上出现的违纪行为, 很大一部分原因都是教师对他们的关心不够。他们只是想通过这样的方式引起老师的注意而已。因此, 体育教师要理解和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 了解他们的心理需要, 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规范, 而不是对学生反常违纪行为一味地实施强权, 加以指责、控制。

(2)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领者, 是学生潜能的唤醒者, 是教育内容的研究者, 是教育艺术的探索者, 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是学校制度建设的参与者, 课堂教学的管理者, 更是自己幸福生活的创造者。教学过程不是一个简单的理性知识的传递过程, 也不是一个简单的管理过程, 而更多的是师生之间感情交流的过程。师生之间良好的情感关系直接影响到教学行为的有效性, 而这一感情交流的基础便是信任与尊重。

三、体育教师课堂管理的科学评价

评价能为课堂教学管理提供反馈, 反馈又是一个系统, 物质流动、信息交流和情感融合的必要保证, 是各物质要件交流的信息回路。它对课堂教学管理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对参与管理的人和接受管理的人都有着激励作用。评价的功能主要体现为对课堂教学和管理提供信息, 还能为管理效果提供验证性分析以促进管理者及时调整管理措施, 评价的主体由一元向多元发展, 评价对象由被动等待向主动参与发展, 评价方式也向全方位、全过程、多角度、多层次、综合发展。这样不仅可以强化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责任意识, 还能为课堂教学营造一种和谐、欢快的气氛, 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体现, 同时也使他们在这样的课堂里获得愉快的情绪体验。

参考文献

[1]朱仁宝.现代教师素质论.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4.

[2]周登高.学校体育学.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4.

体育教师管理 篇8

1 体育教师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师培养分职前培养和职后培养两个阶段。职前培养是通过体育教育专业的培养;职后培养主要通过函授、进修、继续教育、参加学术活动、访学、自修、继续攻读研究生或博士生等形式,以提高学历或知识、技能的培养。这种教师人才培养模式,对教师持续发展提供了各种可能的渠道,并发挥着巨大作用。但在部分培养环节上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和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方面,在职前培养中,课程设置面较窄,缺乏人文教育,培养的本科生教师专业性强、灵活性差、知识面窄、文化基础薄弱。形成教师文化素质上的“先天不足”[1]。就现实行的《全国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专业课程方案》,几乎未设置人文社会科学课程,人文教育仍被忽视;课程方案也不尽合理,与社会所需高素质的通才型体育人才、学术型教师和专家型教师的培养方案存在差距;同时,也缺乏《课程论》课的设置和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能力培养,使学生课程理论、知识、技能缺失,难以有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教学环节中也缺乏对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实践研究?能力的培养等。另一方面,在职后培养中,教师同样面临着各种内外部因素的影响,如:体育教学工作不受学校重视,与其他课教师相比不能同工同酬,教学评价结果不能得到合理的利用,教学评价方法的不完善导致评价的不公等[2]。使教师进一步深造的上进心和积极性受到挫伤。教师职前创新教育的缺失和职后学校无创新环境,导致教师无暇创新、不敢创新、不愿创新、无力创新、不习惯创新[3]。就体育师资队伍整体素质而言,仍然存在着政治思想素质薄弱、观念淡漠,专业知识陈旧且面窄、综合知识结构贫乏的问题,教学中还缺乏规范化管理,未真正引入竞争机制[4]。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教师人才的培养。

2 高校体育教师人才培养策略

2.1 根据需要改革完善职前培养方案

职前培养是我国高校体育教师培养的基础阶段,根据社会发展需求和教师职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必须加强对教师职前培养方案的改革与完善,增减或重组本科体育教育课程设置,增加课程论、人文课程、选修模块,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把创新教育和健康第一的思想贯穿于教学始终,正确处理好体育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关系,基础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知识传授与能力和素质培养的关系,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教与学的关系,统一要求与个性发展的关系,体育专业教育与终身教育和可持续性发展教育的关系[5],以培养通才型体育多用人才为目标,实现体育教师人才的通才教育。研究生阶段,以培养学生的专业研究技能和创新能力为主,重点解决学生更高一级“专”的问题,突出学术性和研究能力培养。

2.2 树立正确的职后教师人才培养观

职后教师人才培养要树立正确的人才培养观,学校应把教师人才的培养作为学校发展的重中之重,要有体育教授代表大学体育的水平,体育教授发展代表大学体育的发展的人才培养观。校长和体育部门负责人,对学校管理信息和体育管理信息占有优越性和肩负的历史责任,决定他们应当高瞻远瞩,总揽全局,在激烈的竞争中找准学校体育的发展定位,他们是高校体育发展的设计者和决策者,必须认识到高校体育的水平就是体育教授的水平,高校体育的发展就是体育教授的发展,没有高校体育人才的培养与发展,就不会有高校体育的发展,关注高校体育的发展应当先关注体育教师人才的培养与发展。

2.3 改革职后教师人才培养体制,尽可能缩短人才培养周期

教师职后培养应根据教师自身实际,贯彻区别对待的原则,采取灵活有效的培养措施,最大限度地缩短教师人才培养周期,充分发挥年龄优势。教师职后培养,一方面是通过教学实践对教学能力的培养。一般采用以本校有经验的老专家教授带新教师和年轻教师,或者进行观摩教学和合作教学,微型(格)教学(针对特定的体育教学问题和以一定数量学生为对象的小型体育课堂教学,10-20min,这种“小课”对培养新教师的教学能力往往比正规的课堂教学更有实效),教学决策训练(“说课”就是一种很好的方法),教学反思(通过自我觉察和批判来实现教学观念与行为的改变和教学能力的提高),教学研究等方法[6]。另一方面是通过提高学历、进修、自修、校本培训、参加学术活动、继续教育、参加校外科研项目、外聘专家教授带教师等形式,进行全面培养或部分技能培养。对教师究竟采用何种培养形式应根据教师的年龄、特长、学科发展需要和研究方向等因人而异,青年教师尽量鼓励提高学历,攻读研究生或博士生,跟专家教授学习,中老年教师尽量参与短期培训。同时,也可采取特殊政策,对那些年轻而有突出成绩和贡献的教师公费出国深造和访学,进行科研基金资助,代培研究生或博士生,提前破格晋升职称;对有培养高水平教师能力的老教授可延长退休年龄等。

2.4 确立正确的人才培养目标,优化人才培养程序

教师人才培养目标决定教师人才的发展。高校体育教师人才培养应以成为学者型和专家型教师人才目标为主,以成为大师级人才为奋斗目标。在具体培养过程中,要根据教师的实际情况(特长、个性、能力、知识层次等),确定各自的发展目标,选择最有效、最经济、最科学地培养形式和培养路径,全面优化培养程序,减少不必要的环节,形成具有个性化特点的专业化人才。如果把教师都要培养成为大师级人才,这不仅不可能,而且也不现实,成为大师级人才必定是少数,多数教师只能成为学者型或专家型人才。

2.5 采取相应措施,消除职后教师人才培养中的负面影响因素

消除教师职后培养中的负面影响因素,首先,必须提高学校领导层对体育的认识,消除轻视体育和政策、制度上的不公平现象。其次,要加强教师教育,社会问题和学校问题对教师成才具有较大的冲击,因此,教师教育是教师人才培养中一个重要环节,必须教育教师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正确认识自己的人生价值和职业价值,形成爱岗敬业、不断进取的人生远大理想和坚定的思想信念,以抵御内外部因素对自身成长和成才的负面影响。完成传播文明,开发学生智慧,塑造学生灵魂的使命。再次,高校要为教师创设一个和谐的创新环境,培养教师创新能力。为教师创新创造条件,努力营造创新氛围,使教师的创新素质得到提高,创新实践活动得到满足,应在最大限度的空间和范围内,允许教师创新失败,消除教师创新的后顾之忧。

2.6 加强体育教师人才培养的领导与规划

体育教师人才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加强领导,全面规划,统一管理。学校应成立体育教师人才培养管理组织,制定教师培养的近期计划和长远规划,做到有计划、有方向、有重点地培养教师人才,贯彻全面发展,突出重点领域和学校特色的原则,以重点方向、重点领域和有突出成绩的教师优先培养,以带动教师队伍素质整体提高,实现教师人才培养的高标准、快速度、强能力发展。另外,对教师人才的培养要有长远眼光,不能急功近利。当教师人才在理论水平、学术影响、经历经验等都有一定积累时,应给他们开辟一个更广阔的天地,让他们继续发展,否则,他们就会认为自己的能力受到限制,作用无以发挥,对他们而言是一种浪费。

3 高校体育教师人才管理策略

管理是一种“资源”,它可以产生出更大的效益[7]。对人才的管理水平,决定人才对学校发挥的效益。而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程度与管理效能成正比,只有在管理中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保证管理目标的实现。因此,体育教师人才管理中,除具有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体制外,在管理的具体措施和过程中,一要实现管理由人治向法治转变。管理制度和规定必须合法、合理,对人才培养和使用中的各种可能发生现象都能做到有法可依,有据可查。二要贯彻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注重引入激励机制。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出更大的效益,出大效益就必须充分发挥被管理者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其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挖掘他们的潜能,才能使他们产生最大的效益,做出最大的成绩。因此,在管理制度和规定中要能体现出激励因素,更重要的在事业和生活(待遇)上能有激励措施,解决他们工作和生活中的后顾之忧;在管理行为中必须做到对人才的宽容,能够宽容人才的个性、学术争鸣和观点碰撞,宽容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使他们能够感受到思想自由、学术自由和言论自由的良好学术环境和氛围,激励他们开阔视野,勇于创新;在学校管理者和体育管理者及管理机关中,也要树立对人才服务的意识,有为人才服好务的行动,使他们感受到学校和体育部门的温馨,人际关系的平等与和谐,工作环境的宽松与自然,切实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三要引入公平竞争机制,应建立人才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竞争机制,贯彻“按劳分配、效益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为人才的脱颖而出,发挥才干提供可展现的平台,并以成果、学术论英雄,打破论资排辈,成果和学术以质取胜,不以量取胜。也可采用教师挂牌上岗,科研项目招标等措施,使学生既能选项,也能选教师;科研能公平竞争,做到人尽其才。

管理体制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及管理制度的建立健全是教师人才管理的基本保证,而各种管理制度和措施的落实才是实现管理目标的根本,所以,学校和体育部门只有抓好制度和措施的落实,才能保证教师人才安心工作,多出成果,出好成果。

4 高校体育教师人才的使用策略

教师人才的拥有是使用的前提,拥有更多的教师人才,才能使用人才。要拥有人才,首先,必须想方设法吸引人才,吸引人才就要考虑待遇、个人发展空间和前景、学校的开明度和学校的环境。待遇和个人发展前景及空间是吸引人才最主要的问题,解决好这两个问题是吸引人才的关键。其次,是留住人才,培养的教师人才,就要想方设法留住人才,留住人才必须做到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和环境留人,学校和体育部门要最大限度的改善这些条件。再次,要做好外聘教师人才工作,以求教师人才资源共享,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并根据学校体育人才现状,科学地进行人才资源整合,发挥人才的优势互补和集体力量。

教师人才的有效使用,其一,必须创造条件,让教师人才到最适合他们的岗位,使他们的专业特长、研究领域能得到更大空间的发挥和发展,提高人才的使用效益。其二,根据人才资源确定学科发展方向和研究领域,防止先确定学科发展方向和研究领域,再安排教师人才,使教师人才改换研究方向,造成资源浪费或限制人才能力的发挥。其三,尽量减少教师人才学术研究的行政制约。其四,学校和体育部门要及时确立和肯定教师人才的学术地位,如学科带头人、教学骨干、硕导、博导、科研奖、政府津贴、青年成才奖等。其五,要创造条件尽量使教师人才承担主要的科研项目和科研课题。其六,要把教师人才根据其能力和特长及时选拔到领导岗位,发挥他们的管理才能。

高校体育教师人才的培养、管理和使用策略决定高校体育的发展,只有做到教师人才培养、管理和使用的一体化、系统化和规范化,才能使教师人才辈出,实现教师人才的可持续发展,发挥教师人才培养、管理和使用的最大效益。

摘要:根据目前高校体育教师人才的培养、管理和使用现状,运用现代教育人才培养、管理和使用的理念,对高校体育教师人才培养、管理和使用的可行性发展策略进行进一步探讨。

关键词:大学,体育,教师,人才,培养,管理

参考文献

[1]陈碧华.转变传统体育教育观念,塑造新型体育人才[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5):179.

[2]张建新,段爱明,许毓成.普通高校体育教师教学工作评价不公现象的调查与分析[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4,20(4):87-89.

[3]周挺进,刘斌.从创新精神的丢失谈体育教师应具有的素质[J].安徽体育科技,2004,25(1):84-85.

[4]方蜀卿.对高校体育师资建设的探索[J].四川体育科学,2002,(4):47-48.

[5]方爱连.新世纪我国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6):803.

[6]丁俊武,孙继龙.专家型体育教师的培养[J].解放军体育学院学报,2003,22(1):98-99.

体育教师管理 篇9

关键词:体育运动学校,教育管理,教师进队

体育运动学校的学生既要训练,有比赛的任务,又要学习文化课,有考试的任务,两者难免会出现一些不协调的因素,如果把训练和学习分开,就会顾此失彼,两者不能兼顾,这样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为了让学生真正做到德、智、体全面发展,切实加强教师进入训练队,就显得格外重要,因为它恰恰弥补了训练和学习之间不能兼顾的缺陷,能够使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协调起来,从而促进良性发展。

一、教师与教练员的协调

平时教师负责教学、教管,忙于教务,而教练员们负责训练、比赛,忙于训务,这样老师和教练由于时间的原因,很少能够在一起充分地沟通,不能及时了解对方的信息和思想,双方管理上都比较独立,管理意识上不统一,会造成学生思想上的分歧。教师和教练员的管理角度不同,形式不同,内容不同,学生在这种交错的管理模式下,难免会产生逆反心理和反感情绪。比如教师更注重学习,可能对于训练就不那么关心,而教练员更注重训练,可能对于学生的学习就不那么上心,双方的侧重点不同。那么如何让学生既要学习好又要训练好,减少训练和学习上的矛盾,这就要加强教师和教练员的沟通,教师利用业余时间或学校安排的时间进入训练队和教练员充分地交流,及时了解双方的思想和教育方法,使管理达到一致,学生的发展也就会慢慢均衡起来。

二、教师与队员( 学生)关系的融洽

教师如果没有进入训练队,对学生的某些情况,如背景、训练状态、在队内的表现及其他情况了解的会很少,这对针对性教学和有的放矢的管理不利。教师进队后,对学生心理、情绪、能力等各方面都会有所掌握,而且教师与队员共同进行一些活动,如一起开队会,一起训练,无形中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有了亲近感,学生也不会那么抗拒老师了,老师可以和学生推心置腹地交谈,更多地了解学生情况,从而因势利导,更好地教育学生,教师进队给学生带来了新的动力,使学生从思想上引起重视,达到学训并重、学训兼顾的效果。

三、教师帮助学生及时补习

学生由于集训、调训、参加比赛等多种原因,可能会落下一部分课程,而这个点千万不能轻视,如果这一次无所谓,那么下一次学生也会视作无足轻重,学生如果不关心学习的话,就会散漫,所以学生学习的热情千万不能由于一次比赛而熄灭,不能因为比赛而忽视文化课的学习。教师要及时给他们补习,让他们认识到学习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不能半途而废,这样对以后的学习产生不利影响,以后所学的知识听不懂,就会厌学,甚至会放弃学习。如果教师及时进队,就能给学生们提供学习上的指导,不仅促进了他们的学习,也能让他们安心地训练和比赛,这样才不会顾此失彼,达到学训兼得。

四、教师提高训练上的认识

以前教师很少走进训练馆、田径场,不知队员们如何训练,训练量有多大,训练中有哪些环节,用到什么器械,谁的成绩好,谁的成绩有待提高等,通过教师进队,教师们不但了解了他们训练的方式方法,而且可以通过他们的训练为他们提供一些科学的建议,比如如何调动情绪、调整饮食、搭配营养、适应气候环境因素、科学休息等,其次教师也可根据他们的训练量,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灵活调整,以免使他们的压力过大,另外,教师也可成为他们忠实的支持者,成为他们的朋友,多多鼓励他们,给他们以希望,这样他们就会轻松面对困境,各方面压力就会减小,全身心投入训练和学习中,使学习和训练互助互长,达到优化学习和训练的目的。

体育教师管理 篇10

一、脚踏实地,争取支持

体育教师作为行政管理者,搞好教学之余,更要关心学校体育活动的开展,挖掘有效课程资源,使之更好地服务于体育教学。活动内容选择好后,要及时与校领导交流,争取得到支持,使其成为体育活动的坚强后盾。2003年,笔者担任教导主任期间,看到中国学校体育杂志社举办“全国小学生纸飞机游戏通讯赛”的通知后,向校长做了汇报和交流,在广泛征求教师们的建议和意见后,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开展全校性的折纸飞机创意和投纸飞机比远度大赛,并将比赛规程进行上报。当校长在全校师生会上宣布中国学校体育杂志社邮寄来的获奖通知后,全校顿时沸腾了,三名学生获得一等奖,四名学生获得二等奖,校长获得支持学校体育校长奖,学校荣获全国投纸飞机游戏通讯赛优秀组织奖。作为分管学校教学业务的行政领导,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多作学习和思考,同时利用自身体育特长组织开展有意义、有价值、有效果的体育活动,这不仅能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更能够为学校课外体育活动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团结同事,共同成长

作为学校参与行政管理的体育教师,不能高高在上,唯我独尊,要经常和同事交流,发挥上情下达、下情上达的纽带作用。2013年担任学校副职期间,笔者与两位兼职体育教师任教二至四年级六个班,采用行动研究法和对比实验法对攻打“炮台”游戏方法的科学性、游戏规则的适用性、场地资源的合理性、使用器材的安全性、学生技能达成等情况进行深入研究,对游戏价值有了更为理性的认识和思考,撰写的《攻打“炮台”游戏研究的微型实验报告》得以刊发,整个体育组教研氛围顿时活跃起来,教学研究成为体育教师的自觉行为。俗话说,“众人划桨开大船”,体育教师之间应该是团结的、互助的、共进的,特别是参与行政管理工作的体育教师更应该这样,要以切身的行动去影响带动,以积极的心态去鼓舞激励,并成为体育教师团队的粘合剂,使体育教师队伍凝聚在一起,起到正能量的作用,只有这样,学校体育工作才会顺利实施和持续发展。

三、巧抓节点,合作共赢

每年学校运动会的训练、报名、秩序册编排、场地器材准备等各项筹备工作一直是一项繁琐的工作。作为参政的体育教师,要做到密切联系教师,在不增加教师负担的前提下,协调和具体分工各个相关部门和人员的工作,全程监管实施进程和工作的落实情况,及时调整和解决问题和困难,选择大家都能做到、都愿意做的工作,这样既征得了大家对体育工作的支持,又实现了有困难大家一起解决的目标;既解决了体育教师的工作压力,又激发了大家对体育工作的热情,构建起融洽和谐的教师团队。

鉴于此,笔者和教师们讨论交流后,确定了运动会秩序册编排实施细则。体育教师根据运动会设置的体育项目,提前编写出比赛时间和比赛组别及项目安排,秩序册中的运动员名单、各项目参加比赛的运动员姓名、班级均由班主任提供电子稿,各年级一班班主任老师负责汇总本年级的数据,然后体育教师汇总出全校的运动和秩序册,全体教师的集体参与,凝聚了力量,提高了效率,1~2天时间内,一份完整的运动会秩序册电子版就整理完毕,做到了运动员姓名零差距,参赛运动项目齐全,有效避免了秩序册编排过程中的错误现象。

四、发挥优势,凝聚力量

上一篇:知识产权价值下一篇:鼠标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