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创新

2024-08-17

鼓励创新(精选十篇)

鼓励创新 篇1

白居易写了多少首诗?白居易的诗歌有什么特点?白居易这首诗是怎么来的?白居易有儿子吗?白居易死在什么地方?这首诗是白居易什么时候写的,青年、中年还是晚年?请老师给我们谈谈古体诗都有哪些形式特点好吗?与白居易同时代的还有王之焕,能谈谈王之焕的诗歌特色吗?王之焕与白居易的风格有什么不同吗?诗中的小娃采的是自家的白莲吗?如果是自家的,为什么要“偷采”?这个小娃多大了,竟然学会了撑船?……

以上是五分钟内学生提出的部分问题。那位老师根本没想到学生竟会提出这么多的问题———其中有许多的问题是他根本无法应付的。而且课堂教学的进展完全出乎该教师的设想。于是,老师在课后哭了……

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面对孩子们的头脑“解放”,我感触很深,无论是传统教育,还是应试教育,中国的孩子向来都是有点压抑的。素质教育来了,新课程改革来了,中国的孩子“解放”了,孩子们能提问题了。暂且不论这些问题是否有价值,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提出这么多的问题,确实是了不起的进步。我们有理由为此叫好,因为这预示着素质教育春天的到来,新课改之花必将开遍城乡每个角落。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越是敢于质疑的学生,其主体作用越能得到充分发挥。心理学研究表明:疑,最易引起思维的不断深入。美国学者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但是,教师不能满足于学生能提出多少问题,而应关注于提出一些“怎样”的问题,如何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学生有问题意识,能“问倒老师”固然可喜,可学生的这些问题是怎么提出来的呢?是由对文本深入理解后所引发的思考,还是为了迎合老师而提出的“脱口秀”?很明显,上述案例中的绝大多数问题是和文本内容无关的。由此,换个角度而言,对于这些完全脱离文本的课堂提问,我们又有什么可喝彩的呢?

学生的问题意识和问题质量源于对文本的感悟程度,如果学生还未深入到文本中,便让学生提出疑问,学生的提问往往容易出现两种情况:一是肤浅,如果教师再引导不当,教学就很容易被牵进繁琐分析的老路子上去;二是泛化,如果教师再引导不当,则教学很容易被落入不着边际的新陷井中去。

好问是多思的前提。提倡好问,并非鼓励学生不假思索地乱问。不要为提问而提问,也不能一疑就问,每题必问。从爱问到善问是一个飞跃的过程,需要经过反复训练,适时引导点拨。我以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些尝试。

1. 挖掘矛盾,创设“冲突”情境

如一位教师执教《黄河的主人》时,在学生已明白黄河的主人是指羊皮筏子上的艄公后,出示三个句子:(1)那万马奔腾、浊浪排空的气势,令人胆战心惊;(2)我不禁提心吊胆,而那艄公却很沉着;(3)皮筏上的乘客谈笑风生,他们向岸上指指点点,那从容的神情,就如同坐在公共汽车上浏览窗外的景色。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读了这三个句子,你有什么问题。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和议论后,纷纷质疑:黄河水波浪滔滔,我站在岸上都“提心吊胆”,艄公为什么“却很沉着”?一个小小的浪头好像就能把羊皮筏子整个儿吞没,上面的乘客为什么能谈笑风生,从容自如?不难看出,在这个教学片断中教师从课文中的“矛盾”处入手,创设问题情境,激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产生发现问题的浓厚兴趣,主动提出问题。通过讨论,同学们对艄公的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有了深刻的领会,对这位“黄河的主人”油然而生敬意。法国文学家法朗士说:“教学的全部艺术,就是唤起年轻心灵天然好奇心的艺术,它的目的是为了让这种好奇心得到满足。”教师的责任正是要不断满足并提升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索欲。

2. 提供示范,潜移默化

有关研究表明,学生提问是从模仿开始的,如果教师倾向于提认知水平高的问题,则学生会以教师为榜样,提出的问题质量较高。因此,教师要做好提问的言传身教,不仅要鼓励学生提问题,而且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提问,为学生提出问题作示范。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时,只提了两个问题:(1)司马迁为什么要写《史记》?(2)司马迁怎样发愤写《史记》?由于这两个问题富有思考性、启发性,学生很快进入“问题情境”,对课文有了整体的感知。长期以往,在教师的熏陶下,学生潜移默化,所提的问题自然不会表面化、肤浅化。

3. 选择时机,组织讨论

从理论上说,在任何教学环节中,学生都有随时提问的权利。但实践表明,在某些环节提问,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更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语文课中常见的提问时机有:

(1)对重点词句进行质疑。在初读课文阶段要求学生提出不理解的词句,而在精读课文时则要求学生对重点词句进行质疑,尤其是那些与中心紧密相关的词句。如教学《姥姥的剪纸》时,一个学生提出:“刁难”的意思是故意使人为难,多用于贬意。我是那么地爱姥姥,怎么能对姥姥百般刁难呢?这儿用这个词是否恰当?这个问题就提得好,说明这个学生动了脑。通过讨论,学生知道了,这儿用“刁难”一词正反映出我的顽皮与可爱,也衬托出姥姥剪纸的技艺高超。

(2)对标题进行质疑。“文好题一半”,经常推敲标题,有利于提高把握文章中心和结构的能力。如学习《生命的林子》,学生提出:“课文的主要人物是玄奘和方丈,能不能用人名做题目?”通过讨论,学生明白了本文写的是方丈以林为喻,劝导玄奘不能害怕竞争,要成名就不能远离社会这个群体,就像一棵大树不能远离森林。课题“生命的林子”正是揭示了这一深刻的哲理,这个题目用得好。

(3)在矛盾处质疑。语文教材中常有看似矛盾实是精彩之笔的描写,在阅读过程中找出这些矛盾之处加以质疑,能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如《爱之链》一文中的乔依生活很困苦,他有修车的技能,帮老妇人修车收点儿费用理所当然,那么当老妇人要给他钱时,他为什么一下子愣住了?通过讨论,同学们都理解了乔依“认为帮助有困难的人是件天经地义的事”,从而乔依热心助人,不图回报的可贵品质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4)于无疑处有疑。有些课文文字浅显,内容易懂,许多学生会觉得没什么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无中生有”地发现问题,让学生在“无疑处”多想想:“为什么要这样写?”“能不能不这样写?”“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于是,在看似明白的地方发现其耐人寻味的底蕴。

4. 相信自己,鼓励创新

(1)善于思考,敢于挑战。一般来说,教师的认识水平应该远在学生之上,但也难免“千虑一失”。如六年级上册练习2“诵读与积累”中《我不期望回报》这首小诗中有个词“给予”,我根据教学参考书上的提示,读成了“geiyu”。有个学生当场提出:“老师,你读错了,这个词应读成‘jiyu’。课后我查阅了工具书,知道这个词确实应读成“jiyu”。在教学中,我们要鼓励学生不迷信老师和课文作者,敢于提出异议。

政府鼓励企业自主创新意见 篇2

章 来源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区府各部门、区各直属单位:

为深入贯彻全国科技大会和省市自主创新大会精神,加快推进区域“城市化、数字化、产业化、生态化”发展战略,全面提升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现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意见》要求,结合我区实际,制定以下政策:

一、以增加财政引导投入为重点,加快建立多元化的创新投入体系

1、加大财政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确保区财政科技投入的增幅高于本级财政支出的增长比例。设立*区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专项基金,从20*年起,区财政每年安排资金1000万元,一定三年。基金主要用于资助以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研发、生产、销售为主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奖励企业自主创新和优秀科技人才,为成长型科技中小企业提供流动资金贷款担保。

2、鼓励国内外投资者来我区设立投资机构,经批准成立的注册资金1000万元及以上的投资公司,投资于我区高新技术产业导向项目的资金,三年内累计超过其注册资本或者出资总额70%的,所得税的区留存部分全额补贴创业投资机构(暂定三年)。

二、以促进产学研合作为重点,加快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3、鼓励企业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引进科研成果或开展技术难题攻关(委托开发),合作的项目经认定后,可按照所支付的引进(合作)费用的20%给予资金补助,最高不超过20万元;鼓励科技成果产业化,对单项产品年销售收入3000万元以上的,其所缴纳的所得税区内留存部分,财政给予50%的补贴(暂定三年)。

4、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共建研发中心,开发产业共性与关键性技术,经认定的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给予50万元补助,省级研发中心给予30万元补助。

5、鼓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来我区建立重点实验室、研发中心、技术公共服务平台,对租用研发用房的,其租金三年内给予20%-30%的财政补贴;对购买土地自建研发用房的,按工业用地最低价格供给,并给予土地出让价格20%-30%的补贴。以上补贴按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执行。

三、以引导企业做大做强为重点,加快培育一批创新型企业

6、加大对高新技术企业的培育力度,对被认定为省级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按照国家级30万元、省级10万元给予一次性奖励(同一企业经复核后重新获得的不再奖励)。

7、鼓励企业加大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的研发并实施产业化,对具有核心技术的发明专利,其单项产品年新增销售收入在1000万元以上的一次性奖励20万元。

8、加快培育和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和持续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企业。设立区创新型企业奖,对成长型创新型企业和重点创新型企业分别给予奖励,奖励标准和办法另行制订。

9、鼓励企业创品牌、创名牌,实施企业创品牌引导工程,重点培育一批市场前景好、产业带动性强,技术领先的行业小巨人,实行创品牌全过程跟踪服务。对获得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国名牌产品、国家免检产品称号、江苏著名商标和江苏名牌产品的企业,按市政府奖励标准分别给予一次性奖励。

10、鼓励企业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对经国家权威机构发布认定为“全国500强”和“行业百强”的企业,分别一次性奖励50万元和30万元;对获省科技主管部门认定的江苏省百强高新技术企业一次性奖励20万元。

四、以完善人才激励政策为重点,广泛吸纳优秀人才来区创新创业

11、鼓励企业建立博士后工作站,吸引更多的国内外博士后进站工作,企业每建立一家博士后工作站且运行正常的,区政府一次性给予补助经费20万元。

12、加大对科技人才表彰奖励力度,每两年区组织评选10名“突出贡献奖”和10名“技术创新奖”,分别奖励3万元和2万元。

13、鼓励企业的科技人员积极申报科技成果,对获得国家、省、市政府颁发科技进步奖的主要成员给予奖励,奖励标准和办法另行制订。

14、努力提高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净所得”。高层次海外留学人员、软件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和高级技术人员个人在本区第一次购买商品房和汽车,可享受财政专项补助。在区科技研发机构中的高级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工资报酬等收入在计征个人所得税时,可税前扣除个人应交的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和住房公积金。

五、以科技创业服务平台建设为重点,加快构建自主创新服务体系

15、加快建设科技创业服务平台,进一步完善区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和生产力促进中心等载体的功能,为企业提供信息咨询、政策落实、成果转化、投融资、申报科技计划等多项优质服务,采取举办培训、讲座、信息发布会、网络信息服务等多种方式,实现政府、高校院所、金融机构与企业间信息的无缝对接。

16、加强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对符合入驻条件的创业企业提供优惠的创业条件和良好的创业服务;对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留学归国人员、博士及博士后进入孵化器创办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企业,经认定后给予10-20万元的创业资助,创业企业所开发的项目可优先申报各类科技计划项目。

六、有关说明

本政策由*区科技局负责解释,并制订具体实施细则,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ww w.Y k j.CoM文

鼓励创新 启迪思维 篇3

一、激发好奇,培养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如果没有学习的愿望,那么我们的全部计划、探索都会落空;没有求知欲,就没有学校。因此,他向全体教师建议,珍惜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创造的火花。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应努力使学习具有思想、感情、创造和游戏的鲜艳色彩,使学习成为孩子们深感兴趣又富有吸引力的事情,以增强孩子们的信心,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比如我在教学《三袋麦子》时,改变了过去那种一灌到底的方法,让学生睁大眼睛去发现土地爷爷分别把三袋麦子送给了谁,他们又是用来干什么等问题,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每个学生通过读、思,都有了一定的收获。对基础不好的学生,我则给予更多的关注。在课堂上,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这样,师生在教学中产生共鸣,增进了情感,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指导质疑,启迪思维

“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常有疑点,常有问题,才能促进思维,才有创新的灵感和源泉。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巧设问题,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如教学《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一课时,我扣住“小骆驼由委屈转变为自豪”这一要点设疑:1、小骆驼为什么感到委屈?2、后来又怎样会感到自豪的?3、如果小骆驼和妈妈不去沙漠中旅行,它会相信被小红马认为难看的驼峰、脚掌、双层眼毛在沙漠中有那么大的作用吗?这样引导学生逐步理解,整篇课文就学得透彻了。

三、丰富表象,激发想象

一切创造性活动都离不开想象。如在教学《庐山的云雾》一课时,课文中描写庐山云雾的句子“笼罩在山头的云雾,像是戴在山顶上的白色绒帽。”“缠绕在半山的云雾,又像是系在山腰间的—条条玉带。”这些重点句子,我们可以让学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想象使人流连忘返的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的特点,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深入领会课文的内容。

四、重视求异,培养创新

创造性思维,即不拘同于传统的一般答案或方法,常提出与众不同的想法,或从不同的思维方向提出多个可能性。在课堂教学中我经常设计能拓宽学生思路的问题,引导学生变换角度灵活思考,展开讨论。如教学《水上飞机》一文中,我引导学生广开思路,说一说“如果你长大后造水上飞机,除了书上讲的水上飞机的作用外,你还想让它发挥哪些作用?”学生纷纷开动脑筋,积极发言。这样不仅拓宽了学生们的知识面,他们创新思维的能力也得到了培养和提升。

五、创设情境,主动参与

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最好动机乃是对所学的教材本身发生兴趣。兴趣是儿童获取知识的动力。儿童在学习过程中,一旦产生了兴趣,学习将变成一件很愉快的事情。创设情境可以把理性的传授与声、色、行等融为一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形成生动、活泼、高效的课堂教学环境,以促进学生潜能的开发和水平的提高。

1.创设问题情境

良好情境,可以使学生产生一种心理上的期待感,产生探究热情。这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活动能力很重要,也有利于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和明确问题,引发积极的思维能力。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新课的导人环节或结合实际将所学的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或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上揭示矛盾;或通过设疑,把学生带入一种问题的情境,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如在教学《蒲公英》中,我是这样设计:(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棵蒲公英,它是什么样子的?你能用哪些词语来形容?学生根据蒲公英的外形和生活习性,知道它们能自己播种,最后说:今天我们要来学习关于蒲公英的故事。如此导入新课,生动有趣,促使学生产生迫不及待地学习课文的愿望,从而充分调动了学生思维活动的主体性和创造性。

2.创设朗读情境

为了让学生自觉参与朗读训练,教师应进行指导,针对不同的课文内容和特点,创设出各种生动有趣的朗读情境,帮助学生感受美的情趣,使学生乐于朗读。在教《北大荒的秋天》时,我通过找重点句子、创设情境,进行指导。例如:成片的大豆摇动着豆荚,发出了哗啦啦的笑声;挺拔的高梁扬起黑红黑红的脸庞,像是在乐呵呵地演唱。学生看插图,充分想象:“大豆发出的笑声里会怎样,高粱会乐呵呵地演唱什么?”学生自由交流,体会北大荒原野的热闹非凡以及北大荒人民看着丰收景象的喜悦之情。在情景中朗读,能让学生积极参与,最大限度的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使学生乐于朗读。

3.创设写话情境

中年级是作文的起步阶段,要为高年级作文打基础。从新教材来分析,大部分课文后都要求学生写话。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抓住教材这一特点,打开学生思维的闸门,使学生有话可写。例如,在教《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一课,我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展开丰富的想象:小骆驼通过沙漠旅行后遇到小红马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只有根据教材内容,设计各种情境,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学习情境中积极思考、愉快地发现、探索、解决问题,从而使他们成为发现者,而不是知识的接受者。

追求创新与鼓励创意 篇4

每一个企业都在追求创新,而为了实现创新应该搞好创新文化建设。让我们试想一下,一个企业如果广大员工缺乏创新的动机、热情、意识、观念怎能实现创新呢?创新文化支配创新行为,这是一条应该受到尊重的客观规律。

为了搞好创新文化建设应该鼓励创新。搞好创新文化建设既需要一般号召、思想教育和方法培训,更需要这种创新机制。再让我们试想一下,一个企业如果缺乏鼓励创新的机制广大员工怎能产生创新的动机、热情、意识、观念呢?鼓励创新机制影响企业创新文化,这也是应该受到尊重的客观规律。

鼓励创新应该首先鼓励创意。什么是“创意”?创意就是创立一个新主意。任何创新都是从创意开始的,例如:2006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李振声回忆说:“当时我就想能不能通过小麦与天然牧草的杂交来培育一种抗病性强的小麦品种”。这就是创意,有了这个创意才有后来一系列的科研活动,才能把集持久抗病性、高产、稳产、优质等品质于一身的小偃6号研究出来。创意不是创新,而是创新的基础。创意+行动=创新。创新始于创意,创意决定创新。鼓励创意机制支撑鼓励创新机制,这是应该受到尊重的又一条客观规律。

总之,企业为了创新应该搞好创新文化建设,而为了搞好创新文化建设应该鼓励创新,鼓励创新应该首先鼓励创意。创新、创新文化建设、鼓励创新、鼓励创意等四者之间存在着割不断的内在联系。要看到并重视这些内在联系,许多企业追求创新却不重视鼓励创意,这样就永远实现不了自己的愿望。

顺便指出:广大企业不仅在技术和产品方面需要创新,而且在营销、管理、体制、机制、战略、战术等各个方面都需要创新,也就是说需要全面创新;不仅需要全面创新,而且需要不断创新。为了实现全面创新和不断创新,就应该建立一个鼓励全面创意和不断创意的机制。单纯鼓励技术创意是不对的,不坚持鼓励创意也是不对的。

许多企业不重视鼓励创意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嫌创意虚无,二是嫌创意容易。其实,这都是错误观念。虚无有什么不好?老子在两千年前就说过,天下之有都产生于无。“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虚无不虚无?没有这个虚无的创意哪能有今天的中国?“一国两制”虚无不虚无?没有这个虚无的创意哪能有今天的香港和澳门?任何先进企业的任何创新举措都起步于一个虚无的创意。因此,我们对虚无的创意价值决不可低估。创意容易吗?不容易,甚至很不容易。一个创意虽然用几句话就能表达出来,但是在提出者那里却往往孕育了几天、几周、几年甚至几十年。创意是智慧的产物,而智慧是长期学习、锻炼和积累的结果。之所以说创意不容易,还因为创意需要勇气。创意本身就是突破传统、主流、权威甚至上级意见,缺乏勇气怎么行?既然创意具有很大价值并且很不容易,那么就应该切实把鼓励创意的措施建立健全起来,否则就没有人创意了。

鼓励创意的措施应该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第一,为创意者提供宽松的表达环境。其中包括构建多条表达渠道、倾听新鲜意见、倾听“小人物”意见、倾听反对者意见、允许说错话等具体措施。第二,支持创意者个人实施创意。其中包括提供助手、设施、经费、协作、协调等方面的支持。第三,采纳并组织实施个人创意。采纳并组织实施个人创意是对创意的肯定和对创意者的信任,能够起到很大的鼓励作用。第四,组织实施个人创意取得成绩后给予创意者必要的表扬和物质奖励。对创意者的物质奖励千万不要吝惜。第五,经常号召并引导创意。这样才能够营造创意文化氛围,才能够使广大员工努力、大胆地创意。第六,重用有创意头脑的员工。这是人事安排方面的激励机制。

再顺便指出:企业鼓励创意不要重大轻小。在一般条件下重大创意是不可能一下子就产生出来的,它往往需要一个逐渐积累的过程。因此,经常鼓励技术、产品、营销、管理等各个方面的中小创意就能为重大创意产生积累能量。此外,各个方面的中小创意不能只依靠少数员工,而应该依靠广大员工。

发展思维 鼓励创新 篇5

关键词:思维模式;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小学语文教学

一、创新思维的概念阐述

创新思维是指以新颖独创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通过这种思维能突破常规思维的界限,以超常规甚至反常规的方法、视角去思考问题,提出与众不同的解决方案,从而产生新颖的、独到的、有社会意义的思维成果。其本质在于将创新意识从感性直观上升到理性探索上,从而实现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具体来说,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应该具备的创新思维,可以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具备独立思考的思维能力。学生能够运用已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对具体问题和知识点展开独立思考。其次,具备敏锐的观察能力和推理能力。具备创新思维的学生,其反应速度一般比常人要快,他能够调动自己敏锐的观察力和分析推理的能力,快速地对教师的提问或建议作出积极反应。再次是看待事物的深刻性和考虑问题的灵活性。相比同龄人而言,拥有创新思维的学生能透过现象看到实质。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1.素质教育背景下要求创新性人才

新时期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具有创造性思维的人才。是否注重创新性思维的培养,也是判断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先决条件。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够根据教材特点挖掘其中蕴藏着的丰富创新资源,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创新因素来设计教学,必定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并且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21世纪是信息大爆炸的时代,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新知识的开发需求与开发进程也在不断提高。创新意识作为推动整个社会和时代发展进步的灵魂,必然要受到学校教育的优先重视。而小学语文作为一门极富情感、极富人文性的学科,本身承载着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创新思维的艰巨任务。因此,在当前的小学语文课堂上加强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既是整个时代对教学提出的要求,又是语文学科教育谋求发展的必然前提。

2.培养创新思维的现实意义

数个世纪以前,希腊的哲学家和数学家的研究就已经表明:通过智力活动,一系列的思维和身体机能都能有效地得到提高。而开展智力活动具有多层面的价值,其首要培养目标就是在享受乐趣的同时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潜移默化地增强他们的思考意识,改进孩子的认知技能和社会适应能力。其次,通过创新思维的培养,还能使学生获得正确的生活观,改善视觉和空间规划的能力,增强团队合作的能力,培养面对问题时熟练应对的能力以及逆向思维的能力等。这些能力的培养,不仅能使学生学会在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复杂环境时,使用“跳出固定思维”的创新思维方法去解决问题,而且还能增强和锻炼少年儿童的分析能力及生活技能,使学生终生受益。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措施

1.“授人以渔”,传授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

要想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首先就应该教会学生一定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能从传统的思维模式中解脱出来,摆脱以往的单向思维的干扰,学会变通,从“单向”转向“多向”,甚至“逆向”“反向”等。例如,我们在讲解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时,在讲到“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句诗时,可以教会学生“登高才能望远”的道理。但是,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这一结论性的教学内容上,而是要进一步启发学生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还蕴含了哪些类似的道理,当学生发表各自的观点之后,教师还可以有意识地总结一些类似于“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水滴石穿”“一年之计在于春”等常识性的俗言俗语。

2.启发学生大胆想象,拓宽学生思维的空间

想象是创造性思维的源头活水,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必须启发学生大胆想象,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我们都知道,文学作品中都存在着一种“留有空白”的现象,当一部作品的大致轮廓勾勒完毕之后,作者会有意留下一些空白空间,以启发读者展开想象,对空白进行补充和说明。语文教学也是如此,语文课本中的许多课文内容都具有留白的特点。教师正好可以运用这些空白填充的办法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又或者,运用创造性复述的方法来续编一些比较有悬念性的故事,以及开展一些想象性作文训练等,都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例如,在教授《画风》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谈一谈“你想怎样画风?”然后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声音和气味与风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它们都是看不见,摸不着。如果由你来画声音和气味,你会画什么?学生说:“我画一个小朋友手捂着鼻子”“我画一个孩子在弹钢琴”……由此可见,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启发学生的想象能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3.提倡学生质疑,疑问是思维的起点

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说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由此可见,质疑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不可忽视的一条重要途径。在具体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给学生预留足够的质疑空间,将思维的过程还给学生,给学生提供更多提问的机会。比如,在讲解贺知章的诗歌《咏柳》时,学生对“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一句产生了质疑,对“春风和细叶”之间的关系产生不解。这时教师就可以向学生讲授一些修辞手法的知识,从而丰富学生在写作技巧方面的积累。

参考文献:

[1]张迎秋.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J].中小学教学研究,2009(12).

[2]杜晓丽.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7(3).

鼓励创新,政府不能什么事都管 篇6

不同时具备这两个特征,新常态就稳不住

先讲第一方面的问题。从去年以来,中国进入了经济发展的新常态。根据已有的文章,新常态的内容或者特征可以归结为两点:

第一点,中国经济正在从高速增长的状态转向中高速增长,进入下行通道。这个趋势今后可能还要继续,甚至进一步变成中速增长。

第二点,中国经济的发展正在从规模速度型的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益型的集约增长。

如果仔细观察这两个特征,可以发现它们的进度存在很大差别。

第一个特征已经是既定事实。从去年以来,GDP增长速度下行的趋势已经非常明显,绝大多数人对这一点也有共识。但也有少数经济学家和企业家认为,中国的增长率应该是8% 甚至更高,之所以没有达到,是因为主观能力不够或者宏观经济政策不好。无论如何,这一特征已经客观存在,不管人的愿望如何,它都是不可逆转的,这一点大家都有共识。但是第二个特征,中国经济发展从规模速度型的粗放发展,转向质量效益型的集约发展,只是我们期望的目标,它并没有成为现实。

如果我们只是实现了第一点,而第二点不能实现,即经济增长原有的驱动力衰减,而效率却没有得到提高,那么至少会引发以下这些问题:首先,原来由于数量扩张而掩盖的各种经济与社会的矛盾就都会暴露出来,产生很大的影响;其次,经济下行的趋势会不断地加剧,甚至出现“失速”的现象。就像一架原本飞在半空中的飞机,速度突然大程度地降低,飞机就要出问题。所以,在承认经济下行趋势是由客观因素决定的同时,我们一定要想办法实现第二个特征,只有这两个特征同时具备,才是我们所希望见到的新常态,否则它是稳不住的。

要努力地实现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就要促进创新、优化结构,总体来说就是要转变经济发展的方式。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克服所谓“三期叠加”造成的各种矛盾。三期叠加中,第一期是增长速度的换挡期,速度下降;第二期是结构调整阵痛期,优化原本存在问题的经济结构;第三期是前期刺激政策的消化期。

创新不给力,症结在于原本的政府主导

前一段时候我们常常以为,增速下降可以用宏观的经济政策(比如刺激政策)拉起来,但现在才发现,根本上还是要依靠效率的提高和发展方式的转型,这也是确立符合我们愿望的新常态的关键。

实现经济增长(或发展)方式转型已经不是一个新提出来的问题,但直到现在也还一直没有完全实现,其中的关键就在于我们能不能建立起一个比较好的体制。就我们今天讨论的问题来说,消除体制性障碍,建立一个好的体制,核心就是要建立和优化改善国家创新体系。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创新越来越活跃,特别是近年来,技术发明像雨后春笋一般出现,特别是跟网络和移动互联网相关的各产业。这些80后甚至90后对于未来充满希望,技术创新也非常活跃,但是回头看,那些创造发明的产业化状态还很不理想。

问题的症结还是在于,我们创新的体制和政策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还沿袭着过去那一套,其基本特点就是政府主导。政府来决定科学研究“闯关”的方面,然后指定产品的方向、技术路线,接下来组织人力、物力、资源来进行转化。实际上,这样一套办法抑制了创新和创业的积极性、创造性,需要加以改造。

用什么办法来建立新的体系呢?十八届三中全会说了两句话,一是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二是要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这是两个基本的原则,应该用于我们建立和完善国家创新体系。这两句话非常简练,但是打中了要害:要建立起一个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并由它来配置资源,这样市场就能够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市场体系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四个特征里,竞争是灵魂。我们现在的市场还缺乏竞争,从技术的创新到本地化、产业化,一直到市场销售和售后服务,都必须要贯彻竞争,才能更彻底地消除违背这些原则的因素。

现在有一些论者就三中全会决议中“要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一点作出解释,认为是要继续强化政府的作用。但我认为那是误解——市场管市场的事,政府管政府的事,两者管的事情其实是不一样的。

我们现在从资源配置到科研的攻关目标,一直到它的商品化产业化,政府都在起主导的作用,这样在实践中就产生了很多问题。实际上,政府的作用是有限的,我们要牢记一个原则:技术创新的主体一定是企业。因为原始性创新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在经济上不一定能取得成功,只能发动千军万马的企业去闯、去实验,那么即使成功概率很低,但只要参与竞争的个体数量足够多,就一定有一部分能够取得成功。但是政府并没有这个能力,政府无法确定哪一个产业、哪一种技术路线一定能够取得成功。除了上帝之外,大概没有任何人有这个本事。

政府不能像过去那样,什么事都管

从线上到线下,最近很多人都在争论一个问题:新能源汽车到底是混合动力好还是纯电动好?不管真相如何,由主管部门来指定都不太合适,因为,政府怎么能够确切地知道哪一个好呢?政府只能顺势而为,最主要的是要建设一个好的环境。政府要更好地发挥作用,就不要像过去那样什么事都管。我们现在实际上花了很多钱,但是效果不是那么好。

2008-2009年,制定了很多发展电动汽车的相关政策,支持的力度并不低,但效果也不能说很好。2012年的预期目标是达到年产50万辆新能源汽车,结果最后才产了不到3万辆。回过头看,因为对创新的支持方式还存在许多旧模式的特点,出现了一些问题,造成了一些浪费,甚至抑制了很多企业(主要是一些小企业)的创造性。具体说来有以下几点。

第一,政府往往指定产业的发展方向和技术路线。

第二,我们有很多产学研组织,用这样的方式来搞合作创新,这种方式从50年代就开始了。实际上,产学研组织各自有各自的追求,必须用一套与之相符的体制,才能让它们形成合力。

第三,我们常常做竞争后的补贴,虽然某些研发在竞争前也可以有补贴,但大部分补贴还是放在竞争后。这样就存在很多的问题,比如采用一种补供方的办法,加上各地又有地方保护主义,“肥水不流外人田”,结果还是达不到一定的经济规模,就像洒了胡椒面一样。中央和地方政府加起来花了几百个亿,却也没有达到想要的效果。

第四,我们在资金支持方面存在问题。今年已经有了改进,对于电动汽车产业的资金支持转向了消费者,这两者中间隔了一个市场,保留了竞争关系。但是最近有消息称,一些地方产生了一些变相的方法,设立壁垒不许外地的汽车产品进入。虽然我们在财政部的补贴上从补供方转向了补需方,但如果区域市场上只剩下一类产品,没有竞争,那也一样解决不了这个问题。所以我们需要一个全面的改革,资金支持也要采取市场化的方式来运作,比如通过信用担保、风险投资、私募基金等作出商业上的判断,然后去支持那些有竞争力、有希望的企业,而每一个企业又要承担全部的责任。这样的办法,也许比给予消费者补贴还要更加有效。

这些办法需要各级政府来推进,它不是给多少钱的事情,而是要为整个经济体系做什么。

鼓励创新,政府需要做什么?

总体来说,政府并不是什么事都不做,它还需要提供公共品。

第一,政府要提供好的生活环境、创新环境和经营环境,最重要的就是提供一个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第二,要建立良好的教育系统和基础性的科研系统,因为这两个系统的产品具有很大的外部性,应该是由社会来负责的。我们原本的创新体系里,往往把科学和技术放在一起,其实这两者的性质非常不同。对于科学的奖励,应该由社会(包括政府)来承担;而对于技术的奖励,应该主要是由市场来承担。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共用技术的开发,用所谓政府和民间的伙伴关系(PPP)的方式来开发共用技术,或是政府牵头组织产业联盟的方式。有两种情况最需要政府提供补贴,一种情况是弥补正外部性,另一种情况就是产业刚刚发展起来的时候。但是政府应该主要补需方,而不应对生产者或供给者进行补贴。

鼓励企业自主创新的增值税政策研究 篇7

在理论上, 收入型增值税是最为理想的。对外购资本品允许抵扣当期折旧所含税款, 能够保证在折旧年限均分税款的前提下, 各个纳税年度最终将外购资本品的所含税款彻底抵扣。也不会带来消费型增值税的提前抵扣, 无偿“占用”国家税款的现象发生。但是对于我国现行的税法规定和征税体制, 则将表现出折旧额的计算和扣除十分复杂以及抵扣链条的中断等一系列问题。因此, 收入型增值税只能是理想中的增值税类型。

然而对于消费型增值税, 本期的固定资产税额在本期已全部抵扣, 最终看来, 和收入型增值税起到了异曲同工之妙。2004年7月1日, 国家在东北地区的部分行业率先实行了增值税转型试点改革, 已经取得令人瞩目的效果, 保证了税源的长远发展。2007年七月中部地区部分行业也进入了试点。随着我国技术型企业的不断发展, 企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方面投资不断加大, 因此增值税在全国范围内的转型改革也迫在眉睫。

二、扩大增值税征收或抵扣范围, 保证创新企业增值税可环环抵扣

增值税的最大优点在于通过环环相扣的抵扣链, 使得在税率即定的情况下, 各个环节的产品、劳务的增值税负担是一致的, 从而保证税收的中性。

但是由于现行增值税的范围划分不够细致, 导致自主创新企业外购无形资产和外购劳务往往不能够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来进行抵扣。这在无形中就进一步加重了本来已存在很大风险的自主创新企业的税负。据此, 增值税征收范围应该合理进行调整, 起码对创新企业的上游企业的商品和劳务进行更细致的划分。

当然也可以尝试给自主创新企业增值税抵扣一些特殊的优惠政策, 来降低企业风险, 鼓励自主创新。如修改税法对自主创新企业的外购专利或者其它与高新技术产品市场开发相关的费用, 拟定一个固定的抵扣率, 使创新企业降低成本, 减轻其税收负担。

三、扩大增值税税收优惠的范围, 全面减轻创新企业税负

我国现行的增值税税收优惠仅仅局限于国务院批准的高新技术企业区、特色工业园区内企业、软件企业以及实行技术改造国产设备的投资项目的企业。

但是这里所包括的企业只是自主创新企业中的冰山一角, 要做到真正鼓励自主创新企业的发展, 必须扩大税收优惠的范围, 对自主创新企业给予明确的界定, 全面减轻自主创新企业的税收负担。

再者, 我国税收优惠主要集中在成果转化期, 对研究开发前期、中期税收优惠力度较小。由于科技创新具有高投入、高风险和高回报的特点, 因此科技税收激励政策的重点应放在补偿和降低投资风险方面, 将目前主要针对高新技术产品生产和销售环节的税收优惠, 逐步转化为对科技技术开发补偿于中间实验阶段的税收鼓励, 以增强税收可以政策一体化效应。对于自主创新企业的技术研发期—>成果转化期—>初步产业化—>市场规模化的过程, 优惠政策越向前移, 越能减小企业创新风险, 鼓励企业自主创新的发展。

四、对创新技术企业采用特殊征收方法, 鼓励其快速发展

对于现阶段税收优惠范围的扩大, 应该采用分步走的方式以避免税基骤减给国家税收带来较大波动。因此可以将创新企业区分主次, 分别采用直接和间接的优惠政策。

对于国家重点扶持的自主创新企业, 应该用直接的优惠政策, 扩大高科技产品增值税超税负返还范围。对生物医药工程产品、新能源产品等, 比照软件产品, 测出合理税负, 对超过部分实行“即征即退”;对技术含量增值率在6 0%以上的高新技术产品, 应实行1 3%的低税率, 以降低税负。

对于一般扶持的自主创新企业, 可更多地采取将合理资本进项予以抵扣和一些所得税方面的优惠, 激励企业更多地将资金投入科技研发和设备更新。

五、完善出口退税制度, 鼓励高新技术产品出口

增值税出口退税制度是W T O体制下一项各国普遍采纳的制度, 不会导致贸易对手的反倾销或反补贴诉讼。

尽管近年我国贸易顺差过大, 外汇储备不断增加, 降低出口退税率的呼声不断高涨。但是从本质上看, 我国外贸出口结构极其不合理, 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所占比重微乎其微。因此进一步完善出口退税制度, 调整我国出口结构是十分必要的。我国已提高了高新技术的出口退税率, 增至1 7%。但退税手续的复杂, 对急需资金的高新企业发展形成障碍。在现在, 改革出口退税管理制度, 缩短退税期限, 以适应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 是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的。

六、允许减免专项用款, 鼓励创新捐赠

现行增值税规定将资产、委托加工或购买的货物无偿赠送给他人的行为, 认定为视同销售行为, 要征销项税额的增值税。但现在, 为了吸纳更多的技术开发资金, 建议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 公益性社会团体向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或其他创新款项捐赠, 应予以减免增值税。

七、完善一般纳税人认定标准, 鼓励中小型科技企业发展

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大多数属于小规模纳税人, 由于小规模纳税人使用发票的税额不能抵扣, 因而不被客户所接受, 业务发展深受限制。建议降低高新技术企业一般纳税人认定标准, 对属于鼓励之列的高新企业, 年应税销售额或生产额在8 0万以上的, 就确认为一般纳税人。以利于大多数中小技术创新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胡勇辉:促进基业自主创新的增值税改革方向.税务研究, 2007年4期

鼓励创新 篇8

儿童对一种游戏会重复着玩而兴致不减, 是对游戏的结果感兴趣还是对游戏的过程感兴趣呢?应该说是对过程更感兴趣些, 陶艺制作就是如此。孩子们那种对原始材料的处理能力和得天独厚、浑然天成的想象力, 贴近自然又贴近泥性游戏似的创作方式, 的确让人惊叹。但是, 小学阶段的儿童注意力比较容易分散, 为了使孩子们对陶泥制作始终保持旺盛的参与欲和求知欲, 我们还应该注重创新的成分, 只要敢于表现, 能表现出自己的东西就够了。因此, 教师必须处理好陶艺课教学的几个环节。

下面结合案例《可爱的鱼》 (改编自浙美版第八册《年年有余》) , 具体谈谈我是怎样在教学环节中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与鼓励创新的。我把教学环节分为情境创设、欣赏入手;分解形体、明晰特征;经典示范、制作指导;名家引领、同龄相随;学生尝试、多种评价这五大模块。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欣赏入手

1.师:同学们, 你们谁家里养鱼呀?都养一些什么鱼? (生1我家养热带鱼、生2我家养金鱼……)

2.师:你知道人们为什么喜欢养鱼吗? (学生回答)

师评:寓意年年有余的祝福, 你的知识面还真广, 先送上我对你的祝福, 祝福你的家在生活上年年有余, 也祝你在学习上每天顺利, 能有时间学习更多的技能和本领, 好吗? (送上礼物小鱼挂件)

3.欣赏

师:今天我还请来了一大批可爱的、快乐的鱼, 你想见一见吗? (学生:想) 由于报名的鱼太多, 我只能让大家看看它们的照片, 有时间我们一起去水族馆看它们好吗?让我们来认识一下吧!可要仔细看呀, 美在哪里? (播放课件)

(同时板书课题:可爱的鱼)

[设计意图]对于小学阶段的孩子, 在导课中运用谈话式的沟通引入教学, 既不做作, 又不生硬, 让孩子们不知不觉地进入学习的关注点上来。

二、分解形体, 明晰特征

1.师:刚才你都记住有什么形状的鱼? (学生说, 教师同时在黑板上板画鱼的外形)

2.师:它们还长着怎样的鳍呢? (学生说, 教师同时在黑板上板画鱼的鳍)

3.师:你看见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 (学生说, 教师同时在黑板上板画鱼的特别之处)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板画, 完成绘画的鱼顺序, 帮孩子们理清观察事物时, 从整体到细节, 层层深入的观察方法, 也为后续的学习埋下伏笔。

三、经典示范, 制作指导

1.师 (指着黑板上的鱼) :我们大家都画过鱼吧, 和老师画的方法差不多吧?那有没有谁用陶泥制作过鱼呢?你是怎么做的?

让学生来说一说。 (送上礼物小鱼挂件)

2.师:刚才同学们说得很好, 我还有一个好办法, 要用一个非常简单、但又是很棒的方法来做鱼, 我叫它“破饺子鱼”的方法, 你们想学吗? (学生:想)

那可要看仔细了。图1:拍出一块泥板, 不厚不薄, 1厘米左右。

图2:用“包饺子”的方法, 将报纸当馅, 包出鱼的整体外形, 一边不封口形成“破皮”的样子。

图3:将捏好的鱼鳍黏上。

图4、图5:可以用泥浆粘贴眼、鳍, 用工具刻画细部。

小结:将贴、粘、刻、压、按等方法在示范中自然讲解。

[设计意图]在老师引入这种“破饺子鱼”的方法之前, 一定要认真地听孩子们前面自己介绍的方法, 如果有孩子说出来了 (不排除在外面已经学过的现象) , 可以请他先来说, 教师再梳理一遍, 千万别忽略过去, 要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层面。

四、名家引领, 同龄相随

1.师:基本方法会了, 我们该怎么变化做得更有特点呢? (请学生说一说)

2.师:你说得真不错, 有的方法我们的陶艺家们已经进行了尝试, 我们来看一看吧!

3.师:大家觉得难吗?有一点。那让我们再来看看同龄人的作品。

[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上主要鼓励学生敢于创新, 让孩子觉得创新不深奥, 其实就是做得和别人不一样而已, 不要让孩子有任何畏难的情绪。

五、学生尝试, 多种评价

1.师:尝试做一条快乐的可爱的鱼吧! (学生开始动手制作) 准备音乐:张雨生的《一天到晚游泳的鱼》, 在悠扬的旋律中开始制作。教师准备摆放鱼作品的场地。

2.多种评价目标:

(1) 看看谁的鱼第一个游上来 (制作的速度)

(2) 谁的鱼游得最稳健 (制作的作品稳定性方面)

(3) 谁的鱼游得最快乐 (作品的动态表现方面)

(4) 谁的鱼最可爱 (作品的形象表现方面)

(5) ……

3.小结:今天我们大家都做了一条快乐的鱼, 你们看老师的讲台上都摆满了, 太开心了!后面几天我还要看看谁做的鱼最“坚固”, 这样的话, 它就可以进窑炉烧制了, 成为永久的艺术品了! (学生欢呼起来) 你今天在课堂上也像你做的鱼一样快乐吗? (我们很快乐) 快乐的孩子才会做出优秀的作品哦!最后在开心的时候, 别忘了整理一下我们的教室吧!我们一起来吧!

[设计意图]在美术新课程标准中指出, 评价应以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客观事实作为评价的基础, 注重评价与教学的协调统一, 尤其要加强形成性评价。既要关注学生掌握美术知识、技能的情况, 更要重视对学生美术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强化评价的诊断、发展功能及内在激励作用, 弱化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采用多种评价方式评价学生的美术作品是对学生的人格尊重, 也是对艺术多样化的包容。

[教学反思]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学生特别专注、投入, 尤其是在老师示范制作鱼的步骤的时候, 看得十分认真, 并且掌握了鱼在造型上变化的关键, 制作出了很多独具个性的鱼, 可以说学生在听老师讲解的同时, 自己是在充分地思考, 并积极地加入了自己的想法, 所以最后呈现的作品让老师惊叹不已。

鼓励创新 篇9

据了解, 在国务院的顶层设计和大力推动下, 2014年12月, 中国证券业协会发布《私募股权众筹融资管理办法 (试行) (征求意见稿) 》, 让一直游走在法律边缘的股权众筹第一次有了政策依据。中国证监会亦表示, 对于股权众筹融资的相关监管规则正在抓紧制定中。股权众筹终于迎来规范化的监管。

“当前, 创新创业蔚然成风, 互联网精神及技术所带来的新型投融资模式, 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清科研究中心日前发布的《2015年中国众筹市场发展报告》分析称, 众筹作为我国互联网金融六大模式之一, 拥有强大的爆发力及良好的前景, 有利于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鼓励大众创新创业。

不到半年时间, 国务院两提股权众筹融资试点, 其意义何在?对此, 有关分析人士认为, 主要有五方面意义:一是众筹有利于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鼓励创新创业。二是有利于丰富投融资渠道, 刺激金融创新。三是有利于引导民间金融走向规范化, 拓展和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四是有利于分散融资风险, 增强金融体系的弹性和稳定性。五是有利于创造就业机会, 促进技术创新和经济增长。

事实上, 众筹模式早在2011年就在我国出现, 一大批众筹网站相继成立并快速发展, 各类众筹模式的兴起改变了以往创业投资的传统理念, 日益成为拓宽大众投资的新兴渠道。不过, 方兴未艾的股权众筹行业发展始终面临两大监管红线:一是不能搞非法集资, 二是要受《证券法》、《公司法》的相关限制。在这样的大背景下, 如何规范管理, 推动互联网众筹融资这一新兴业态健康发展, 逐渐被监管层提上日程。针对股权众筹逐步走向规范, 上述分析人士认为, 国务院先后两次明确提出开展股权众筹融资试点, 说明作为互联网金融的新兴业态, 股权众筹的重要性已获得政府认可。

据了解, 此次清科发布的《2015年中国众筹市场发展报告》对于股权众筹的统计分析数据采用了2014年国内典型的13家众筹平台的全部上线项目数据作为样本。这13家众筹平台包括:天使汇、原始会、大家投、天使客4家股权众筹平台;众筹网、点名时间、追梦网、淘宝众筹、乐童音乐、觉、京东众筹、中国梦网、淘梦网9家奖励众筹平台。据清科统计, 2014年上述13家众筹平台共发生融资事件9088起, 募集总金额13.81亿元。其中, 股权类众筹事件3091起, 募集金额10.31亿元;奖励类众筹事件5997起, 募集金额3.49亿元。13家众筹平台预期募资规模37.84亿元, 其中奖励类众筹模式预期募资规模2.81亿元, 占拟募资规模的7.4%, 股权类众筹预期募资规模35.03亿元, 占拟募资规模的92.6%。可以看出, 股权类众筹项目融资金额占所有众筹融资金额的74.7%, 大大高于奖励众筹融资金额所占比重。

“近年来, 我国股权众筹模式发展较快, 已成为移动互联网、互联网类企业融资的选择途径之一。”《报告》显示, 2014年, 国内股权类众筹以天使汇、原始会为代表的平台快速发展。“从长远的角度来说, 众筹平台可能会改变风险投资机构募集基金的方式。”戈壁投资合伙人蒋涛认为, 从二级市场看, 不论是企业的首次公开募股 (IPO) , 还是基金的首次银行募集, 其实都是一个对公的众筹, 跟众筹是没有区别的。“今年全国两会对大众创新创业非常支持, 所以整个法律法规的认可是接下来比较重要的一件事情。”蒋涛说。

对此, 清科研究分析认为, 监管规则的出台将对众筹行业产生促进作用, 吸引众多有实力的机构加入众筹行业, 点燃众筹创业激情, 推动众筹行业在2015年迎来快速健康发展。

“众筹平台会越来越火。”蒋涛认为, 除了政策扶持因素外, 还有两个关键因素:一是互联网公司的普及让创业公司和潜在的投资人之间信息更加透明。二是随着投资者越来越多元化, 他们同时会要求有更多元化的投资渠道和产品。特别是对天使投资人来说, 股权众筹将是其很重要的一个投资渠道。

鼓励创新,政府做什么? 篇10

一个新常态国家的创新体系,要从两方面说起。第一个方面是当前总的形势,第二个方面是如何面对这种新形势,即建立和完善我们国家的创新体系。

不同时具备两个特征,新常态就稳不住

第一个方面的问题。从2014年以来,中国进入经济发展的新常态。新常态的内容或特征可以归结为两点:

第一,中国经济正在从高速增长降温,进入一个下行通道,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这个趋势今后可能还会继续,可能还会进一步发展到中速增长。

第二,中国经济的发展正在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应型集约增长。

如果仔细观察这两个特征,可以发现它们的进度存在很大差别。

第一个特征已经是既定事实。从2014年以来,GDP(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下行的趋势已经非常明显,绝大多数人对这一点也有共识。但也有少数经济学家和企业家认为,中国的增长率应该可以更高,之所以没有达到,是因为主观能力不够或者宏观经济政策不好。不论如何,这一特征已经客观存在,不管人的愿望如何,它都是不可逆转的,这一点大家都有共识。但第二个特征,中国经济发展从规模速度型的粗放发展,转向质量效益型的集约发展,只是我们期望的目标,并没有成为现实。

就像一架原本在半空中的飞机,速度突然大幅度降低,飞机就要出问题。所以,在承认经济下行趋势是由客观因素决定的同时,我们一定要想办法实现第二个特征,只有这两个特征同时具备,才是我们所希望见到的新常态,否则它是稳不住的。

要努力实现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就要促进创新、优化结构,总体来说就是要转变经济发展的方式。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克服所谓“三期叠加”造成的各种矛盾。三期叠加中,第一期是增长速度换档期,速度下降;第二期是结构调整阵痛期,优化原本存在问题的经济结构;第三期是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

创新不给力,症结在于原本的政府主导

前一段时间我们常常以为,增速下降可以用宏观经济政策(比如刺激政策)拉起来,但现在才发现,根本上还是要依靠效率的提高和发展方式的转型,这也是确立符合我们愿望的新常态的关键。

实现经济增长(或发展)方式转型已经不是一个新提出来的问题,但直到现在也还一直没有完全实现,其中的关键就在于我们能否建立起一个比较好的体制。就我们今天讨论的问题来说,消除体制性障碍,建立一个好的体制,核心就是要建立并优化改善国家创新体系。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创新越来越活跃,特别是近年来,技术发明像雨后春笋一般出现,特别是跟网络和移动互联网相关的各产业。现在的“80后”甚至“90后”对于未来充满希望,技术创新也是非常活跃,但是回头看,那些创造发明的产业化状态还很不理想。

问题的症结还是在于,我们的创新体制和政策在相当大程度上还沿袭着过去那一套,其基本特点就是政府主导。政府來决定科学研究“闯关”的方面,然后指定产品的方向、技术路线,接下来组织人力、物力、资源来进行转化。实际上,这样一套办法抑制了创新和创业的积极性、创造性,需要加以改造。

用什么方法来建立新的体系呢?十八届三中全会说了两句话,一是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二是要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这是两个基本原则,应该用于我们建立和完善国家创新体系。这两句话非常简练,但是击中了要害:要建立起一个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并由它来配置资源,这样市场就能够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市场体系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四个特征里,竞争是灵魂。我们现在时常还缺乏竞争,从技术的创新到现在的本地化、产业化,一直到市场销售和售后服务,都必须要贯穿竞争,才能更彻底地消除违背这些原则的因素。

我们现在从资源配置到科研攻关目标,一直到它的商品化、产业化,政府都在起主导作用,这样在实践中就产生了很多问题。实际上,政府的作用是有限的,我们要牢记一个原则:技术创新的主体一定是企业。因为原始性创新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在经济上不一定能取得成功,只能发动千军万马的企业去闯、去实验,那么即使成功概率很低,但只要参与竞争个体数量足够多,就一定有一部分能够取得成功。但是政府并没有这个能力,政府无法确定哪一个产业、哪一种技术路线一定能够取得成功。

政府不能像过去那样,什么事都管

从线上到线下,最近很多人都在争论一个问题:新能源汽车到底是混合动力好还是纯电动好?不管真相如何,由主管部门来指定都不太合适,因为政府怎么能够确切地知道哪一个好呢?政府只能顺势而为,最主要的是要建设一个好的环境。政府要更好地发挥作用,就不要像过去那样什么事都管。我们现在实际上花了很多钱,但是效果不是那么好。

2008年至2009年,政府制定了很多发展电动汽车的相关政策,支持的力度也并不低,但效果不能说很好。2012年的预期目标是达到年产50万辆新能源汽车,结果最后才生产了不到3万辆。回过头看,因为对创新的支持方式还存在许多旧模式的特点,出现了一些问题,造成了一些浪费,甚至抑制了很多企业(主要是一些小企业)的创造性。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

第一,政府往往指定产业的发展方向和技术路线。

第二,我们有很多产学研组织,用这样的方式来搞合作创新,这种方式从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了。实际上,产学研组织各自有各自的追求,必须用一套与之相符的体制,才能让它们形成合力。

第三,政府常常做竞争后的补贴,虽然某些研发在竞争前也可以有补贴,但大部分补贴还是放在竞争后。这样就存在很多问题,比如采用一种补供方的办法,加上各地又有地方保护主义,“肥水不流外人田”,结果还是达不到一定的经济规模,就像撒了一把胡椒面一样。中央和地方政府加起来花了几百亿元,却也没有达到想要的效果。

第四,政府在资金支持方面存在问题。2015年这方面已经有了改进,对于电动汽车产业的支持转向了消费者,这两者中间隔了一个市场,保留了竞争关系。但是最近有消息称,一些地方产生了变相的办法,设立壁垒不许外地的汽车产品计入。虽然财政部的补贴从补供方转向了补需方,但如果区域市场上只剩下一类产品,没有竞争,那也一样解决不了这样问题。所以我们需要一个全面的改革,资金支持也要采取市场化的方式来运作,比如通过信用担保、风险投资、私募资金等做出商业上的判断,然后去支持那些有竞争力、有希望的企业,而每个企业也要承担全部责任。这样的办法,也许比给予消费者补贴更加有效。

这些办法需要各级政府来推进,这不是给多少钱的事情,而是要为整个经济体系做些事情。

鼓励创新,政府需要做什么?

总体来说,政府并不是什么事都不做,它还需要提供公共品。

第一,政府要提供好的生活环境、创新环境和经营环境,最重要的就是提供一个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第二,要建立良好的教育系统和基础性的科研系统,因为这两个系统的产品具有很大的外部性,应该是由社会来负责的。我们原本的创新体系里往往把科学和技术放在一起,其实这两者的性质非常不同。对于科学的奖励,应该由社会(包括政府)来承担;而对于技术的奖励,应该主要由市场来承担。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共用技术的开发,用所谓政府和民间的伙伴关系(PPP)的方式来开发共用技术,或是政府牵头组织产业联盟的方式。有两种情况最需要政府提供补贴,一种情况是弥补正外部性,另一种情况就是产业刚刚发展起来的时候,政府应该主要补需方,而不应对生产者或供给者进行补贴。

第三,政府应该在现有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供一个全局的、长远的信息规划,它应该是引导性的,而不是指向具体领域。我们需要根据这些年发展信息产业支持技术创新所取得的经验和教训,逐步地、系统地建立起国家创新体系的整套制度和政策安排。

责任编辑 李菡丹

上一篇:科研创新团队下一篇:非正式支持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