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标专用权

2024-07-13

商标专用权(精选七篇)

商标专用权 篇1

【案情简介】

原告马斯公司是依照美国法律成立的一家跨国公司。原告的“脆香米”文字商标在第30类“巧克力”等商品上取得国际注册, 并于1998年12月11日延伸至中国, 核定使用商品为巧克力、巧克力制品等。2004年11月7日, 原告的“脆香米”花体商标获得注册, 注册证号为1965525, 核定使用商品包括巧克力、巧克力糖果等, 注册有效期自2004年11月7日至2014年11月6日。原告在使用“脆香米”文字商标及花体商标时多与“德芙”商标一起使用。被告福建雅客食品有限公司 (简称雅客公司) 成立于2002年4月28日, 经营范围为糖果制品、果冻、膨化食品、糖果类 (硬质夹心) 保健食品等。原告经调查发现, 被告未经原告许可, 擅自在其生产、销售的巧克力产品包装上使用了“脆香米”字样, 侵犯其商标权。2010年12月, 为固定侵权证据, 原告先后在安徽合肥和被告门店对其生产、销售被控侵权产品的行为进行了公证。被告对生产、销售被控侵权产品的行为并没有异议, 但认为其对“脆香米”的使用并非作为商标使用, 而是用于表明本商品中含有“脆香米”原料, 属于正当使用, 不构成侵权。原告马斯公司起诉认为, 被告使用的“脆香米”标识与原告的“脆香米”商标相同, 被告在同种商品上的使用无疑会使消费者产生混淆。被告的行为构成商标侵权行为, 依法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法院判决】

福建省泉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 原告的“脆香米”文字商标及花体商标在中国取得注册, 依法受中国法律保护。本案中, 被告生产的被控侵权产品是否侵犯原告上述注册商标的专有使用权, 关键在于被告使用“脆香米”是否会引起普通消费者的混淆或者误认。首先, 被告在其包装上使用“脆香米牛奶巧克力”、“品名:脆香米牛奶巧克力 (代可可脂) ”, 是把“脆香米”作为商品名称使用, 不是作为商标使用。其次, 从被控侵权产品包装上看, “脆香米牛奶巧克力”、“品名:脆香米牛奶巧克力 (代可可脂) ”字样所占的位置比例比较小, 不是很显著, 包装的正面亦有标注被告“雅客+YAKE+图形”商标以及产品另一名称“雅客可可巧克力”, “脆香米”三字并未突出使用。第三, “雅客”品牌在中国市场上具有很高的知名度, 被告“雅客+YAKE+图形”商标为福建省著名商标, “雅客”字号为福建省企业知名字号, “雅客+YAKE+图形”牌糖果为“福建名牌产品”, 2009年度其糖果荣列同类产品市场综合占有率前三位。由此可见, 被告是把“脆香米”作为商品名称而非作为商标使用, “脆香米”字样在整个包装上所占位置的比例比较小, 也没有突出使用, 而被告“雅客”品牌在中国市场上具有很高的知名度, 被告在其包装上亦使用其“雅客+YAKE+图形”商标, 普通消费者能够把原告“脆香米”商标产品与被告的被控侵权产品区别开来, 不会产生混淆或者误认, 故被告生产、销售被控侵权产品没有侵犯原告的“脆香米”文字商标及花体商标, 原告主张被告侵权缺乏事实依据与法律依据, 其诉讼请求依法应予驳回。据此, 法院判决驳回原告马斯公司的诉讼请求。

原告马斯公司不服, 提起上诉。

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 马斯公司的“脆香米”商标具有较高的知名度, 为消费者普遍知悉。“脆香米”商标的显著性也通过实际使用和宣传推广得到了加强, “脆香米”品牌与商标持有人马斯公司之间已经形成较为固定的来源联系。雅客公司主张“脆香米”系商品通用名称, 但其并没有提供充分的证据证明其为通用商品名称。商标法实施条例第五十条规定, 在同一种或者类似商品上, 将与他人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标志作为商品名称或者商品装潢使用, 误导公众的, 属于商标法第五十二条第 (五) 项所称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行为。本案中, 雅客公司在其生产的被控侵权产品包装正面右下角位置上用小楷字体标注有“脆香米牛奶巧克力 (代可可脂) ”, 在产品包装的背面标注有“品名:脆香米牛奶巧克力 (代可可脂) ”, 另外, 产品包装正面标有“COCO”商标标识, 包装背面标有“雅客+YAKE+图形”商标。从实际使用情况来看, 雅客公司是将“脆香米”文字作为被控侵权产品的商品名称进行使用的。根据之前的分析, 脆香米”并不属于某类商品的通用名称, “脆香米”商标通过马斯公司的长期使用和推广, 已经具有突出显著性和较高知名度。雅客公司在其产品上使用“脆香米”文字作为商品名称并无合理理由, 易使相关公众误以为雅客公司与马斯公司在品牌上存在合作、许可等关联关系, 客观上会造成马斯公司相关产品市场份额的损失。虽然雅客公司拥有的“雅客+YAKE+图形”商标也具有较高的知名度, 但并不能成为阻却其构成商标侵权的抗辩事由, 特别是雅客公司在被控侵权产品的包装正面突出使用的是消费者并不熟悉的“COCO”商标, 而将知名度高的“雅客+YAKE+图形”商标放置于消费者不易观察到的包装背面的封边中, 在使用意图上显然存在弱化自身商标, 而突出“脆香米”文字标识的倾向。因此, 法院改判:雅客公司应自判决生效之日起立即停止侵害马斯公司拥有的“脆香米”文字商标 (注册证号:G707835) 及“脆香米”花体商标 (注册证号:1965525) 的行为;雅客公司应自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 赔偿马斯公司经济损失及为诉讼支出的合理费用共计人民币10万元。

【律师评析】

商标专用权 篇2

如何更好地引导商标注册?更有效地保护注册商标专用权?

找文章到更多原创-(http:///)

在市场经济不断

发展的今天,商标已经成为企业将商品推向市场的纽带,是企业参与市场的有力工具。而个体私营企业与其他企业一样参与市场公平竞争。但是,目前大部分个体私营企业没有注册商标,有注册商标的也不知名。就拿九江来说,记得2004年,我们九江市注册商标总数才1563件,与之沿海发达城市相比,企业注册商标实在太少。究其原因,有企业领导思想认识障碍,也有企业其他实际问题。这些问题不解决,将直接影响我们的企业,特别是个体私营企业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

那么,现在我们又如何引导企业注册商标求发展?又如何更有效地保护商标专用权?我认为,要根据企业和当地经济的实际情况研究探索,分析问题,形成有效措施:

一、解决两个现象,提高一个意识。

现象一:大众的普遍意识是,提及商标便笼统地、盲目地想到名牌,认为是可望不可及。这主要是因为人们认识商标的作用和价值,主要借助于对名牌的感性认识,而对一般意义上的商标却知之甚微。有的认为个体私营企业小打小闹,怎能跟大的企业相比,还注册什么商标,能把产品卖出去或者自己的服务让人家满意也就心满意足了。从而忽略了名牌也是从普通商标发展而来,是以普通商标为起点,靠策划完善商标战略,保证产品和服务质量,配合广告宣传,逐步树立起来的,决不是一蹴而就的。现象二:大多数人认为商标仅仅是个标识,只要能给消费者带来感官上的刺激就属上乘了。而忽略了从心理学角度考察消费者在逐渐了解、接受这些商标的过程中,会自然地形成一种思维定式,即把该商标与相应的产品及其属性、特征、厂家联系起来。

在解决好商标认识现象的同时,要提高商标意识。商标是一种可以选择、转让、许可他人使用并受法律保护的工业产权,是企业开拓市场的利器,也是企业的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对商标的理解,决不能停留在它是一个商品的标记、符号上,而应该看到其具有的整体效益,看到其整体性价值。应该说,商标是企业知名度、形象、信誉和质量的载体。我们的个体私营企业切不可只顾眼前效益,不考虑长远发展目标,应当及时注册商标。发达国家的企业都十分重视商标权的取得和保护,日本丰田公司先后在世界100多个国家注册了1万多件商标,日本松下电器产品株式会社先后在180多个国家注册了1.3万件商标,同样,个体私营企业只有重视商标,才能逐步发展壮大。例如:山东省青州傅氏食品有限公司在打开福建、广东等地的市场时,运用“商品未动、商标先行”的商标策略,首先利用各种媒体在当地进行了两个月商标形象的宣传,待产品进入市场时,其商标已是家喻户晓。“市场竞争,广告先行,广告竞争,商标领先”已成为该市私营企业主的共识。

一个国家商标数量的多少,从一方面反映其经济发展的程度。一个地区的商标数量,也反映出该地区经济状况的一个侧面。个体私营企业只有充分认识商标的效用及其在市场上的地位,认识到通过商标创名牌就意味着市场效益和信誉,才能适应现实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

二、搞好两个服务,落实一个战略,即政府行为上的优扶环境;行政管理上的职能服务;全方位落实商标战略。

要重视商标的发展,地方政府应该把商标事业由部门工作上升为政府行为,积极引导低、小、散、粗的个体私营企业走规模经营道路。政府职能部门的服务也应做到三个到位,一是商标意识的宣传教育到位;二是指导企业注册商标到位;三是依法查处假冒侵权,保护注册商标专用权到位。

(一)在做好商标发展工作的同时,应结合本地个体私营企业实际,政府部门应科学地制定商标战略来开拓市场。企业是市场竞争的主体,面对激烈的竞争环境,要实现与国际接轨,就要正确实施商标战略,提高市场竞争能力。一要把商标运作和管理作为企业经营的主线,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市场营销、广告宣传、产品开发、市场维护的全过程。二要集中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去培育发展企业商标。把培育一个成功的著名商标、驰名商标作为企业的经营目标。三要加强商标的自我保护。培育企业综合利用各种手段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首先要善于运用法律手段。一旦发现自己的商标专用权受到侵害,要及时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投诉,提供出有利线索和自己的合法要求。其次要及时到国外注册商标,寻求国际保护。四要把商标无形资产运作和管理纳入企业资产管理的重要内容,充分发挥和利用好商标无形资产的作用。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要进一步提高认识,把商标资产的运用,同提高经济运行质量结合起来,促进地方经济健康发展。要重视商标的设

计、注册、使用和保护等环节的工作,把实施商标战略工作落到实处。同时,要积极开展商标国际交流与合作,为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创造条件。尤其要充分利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所享有的最惠国待遇和国民待遇,维护企业在国外的正当权益。加强对外的商标行政执法宣传,在国际上树立我国有效保护商标专用权的良好形象。

功到自然成。创牌与商标发

展战略的运作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个体私营企业只有持之以恒,不断的创新与完善,才能使注册商标在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而成为名牌,企业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发展壮大。

(二)实施商标战略,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作为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我们要充分发挥工商部门在实施商标战略中的重要作用,围绕商标的确权、用权、维权,抓好四项工作:一是抓注册,增加注册总量,把支柱行业、重点企业、高新技术产品和农副土特产品商标注册工作列为重点,尤其是对农副土特产品加快证明商标、集体商标的注册步伐;对旅游及社会服务项目加大商标的注册力度;指导出口企业进行马德里国际商标注册,保护好民族知识产权。二是抓引导,对商标的选择、使用、管理、保护及时给予指导。帮助企业做好宣传工作,不断提高其商标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三是抓扶持,指导企业正确运用商标战略,依法实施品牌经营。认真做好驰名商标和著名商标的培育、推荐和认定工作。指导企业搞好商标资产的评估、认证,防止无形资产的流失和闲置。四是抓维权,严格商标执法,查处商标侵权行为,为企业实施商标战略扫清障碍,保驾护航。为有效保护注册商标专用权,首先必须提高注册商标权所有者的依法维权本领。工商部门一方面主动上门,为企业主送上《商标法》、《驰名商标认定和保护规定》等法律法规书籍,并组织企业主、个体工商户代表参加“实施商标战略,发展品牌经济”的专题讲座,进一步提升全市企业的商标意识。另一方面,工商部门针对品牌知名度高的企业,积极动员他们注册防御性商标,防止不法分子采用“傍名牌”的形式侵害企业知识产权。我觉得**的企业商标意识还是可以的,全区企业不到300家,但注册商标就有120多件,其中驰名商标1件,著名商标7件,就全省来说,按城市居民比例应该是最高的。他们对商标的自我保护意识也是较高的,我们经常接到企业咨询或举报商标侵权的电话。在全市企业商标意识不断提升的同时,作为工商部门,应连续开展“打假劣、保名牌”,保护知识产权,商标印制企业检查等在内的专项执法行动,查办一些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典型案件,极力维护商标持有人的合法权益。

商标在先使用权与商标侵权赔偿责任 篇3

1月8日,霍金路伟(Hogan Lovells)国际律师事务所(以下简称“霍金路伟(Hogan Lovells)”)与《中国知识产权》杂志联合举办了“中国、美国及欧盟商标在先使用权及知识产权侵权赔偿责任”研讨会。本次研讨会邀请到国内知名知识产权法官、商标局官员、学者以及来自霍金路伟(Hogan Lovells)德国、美国、北京、上海及香港等地域的资深合伙人、高级律师,各方围绕商标在先使用权制度、商标侵权赔偿责任问题进行了主题演讲并展开了比较法上的讨论。

商标在先使用权

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审查协作中心的原琪副主任和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的张今教授分别对中国的商标在先使用权问题进行了演讲。原琪副主任表示,我国商标法实行注册制,2001年《商标法》对未注册商标仅在特定情况下予以保护,如对未注册驰名商标禁止恶意抢注等,这些规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和打击了不断增加的“抢注”行为,但对于商标注册成功后注册人能否要求该商标在先使用人停止使用或者损害赔偿却未置可否。新《商标法》确立的商标在先使用权制度是商标注册原则的一种例外,是不侵权的抗辩事由而不等同于注册商标权,其立法目的和意义在于弥补申请在先和注册制的不足,保护因在先使用而产生识别作用的商标,平衡在后商标注册人和在先商标使用人之间的利益冲突,保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和消费者利益。关于在先使用的商标必须“有一定影响”,原琪副主任表示,商标在先使用权产生的基础为在先使用并具有一定影响后产生了商标的识别作用,如果仅仅要求使用在先但不具有一定影响,将会对注册制度造成根本冲击;张今教授认为,“有一定影响”是商标先用权成立的核心要件,对其认定可参考驰名商标的认定因素,但应低于驰名商标的知名度认定标准。关于目前争议颇多的在“原使用范围内”使用的问题,根据二位嘉宾的理解,可以从使用人、使用的商标、商品或服务的范围以及地域范围进行考虑和界定。其中商品或服务的范围应仅仅局限于在先使用的商品或服务,不得擅自扩大至其他类似商品或服务上;而关于地域范围,鉴于现实中的情况纷繁复杂,在相关司法解释出台前,应在个案中对商品商标和服务商标区别对待。二位嘉宾还认为,根据《商标法》的立法目的和精神,第五十九条第三款保护的在先使用应当是善意的使用。

霍金路伟(Hogan Lovells)美国北维州合伙人Timothy J. Lyden先生介绍了美国商标法的商标使用问题。在美国,使用是商标权的基础。一个尚未获得联邦注册的商标可以仅仅通过使用获得普通法(Common law)上的商标权,但该权利局限于该商标使用地域以及所使用的相关商品或服务范围,该权利可用以禁止其他注册人使用该商标、对他人的申请提出异议以及撤销他人对该商标的联邦注册。使用人可以对其已经使用的商标进行联邦注册,以进一步在全美国范围内获得联邦商标法保护。美国联邦商标法(the Lanham Act)对“使用”的定义是“use in commerce”(商业上的使用),其意为基于诚实信用原则的善意的在正常的交易活动中的实际使用,且非仅仅为了保留一项商标权利而进行的使用。而对于尚未使用的商标,所有人可以“意图使用”(intent to use)为基础进行申请和注册,以获得自申请日起对该商标的优先权,但商标注册证仅仅是注册人商标权的初步证据。Timothy J. Lyden先生指出,鉴于“使用”在美国商标申请中非常关键,在申请中应当谨慎签署“使用声明”,不实的“使用声明”对商标申请和注册是致命的。并且,Timothy J. Lyden先生建议企业在美国进行商标申请前进行尽可能全面的商标检索,包括该商标在美国的州注册和联邦注册情况,以及普通法上的使用情况。

商标侵权赔偿责任

霍金路伟(Hogan Lovells)德国汉堡合伙人Morten Petersenn博士介绍了德国商标法关于侵权赔偿责任的规定并分享了相关案例。据他介绍,在德国现行商标法上,侵权赔偿责任应满足以下前提条件(举证责任归于原告):一是商标保护尚有效;二是侵权人的使用未经商标权利人授权;三是权利人所受到的损害系由侵权人的使用造成,此外还要求侵权人的主观故意或过失,而法律支持的赔偿金额一般不超过侵权人从侵权商品中所获得的利润。关于被侵权商标的实际使用情况,德国商标法规定权利人享有五年的宽限期,在该期间,即使权利人未实际使用其注册商标,亦享有请求侵权赔偿的权利,而五年宽限期满后,权利人应当在侵权诉讼中提供商标使用证据,若未能提供,其请求将不会被支持。而赔偿金额的计算与中国的情况相似。

关于美国商标侵权赔偿责任,据Timothy J. Lyden先生介绍,美国商标法的侵权赔偿责任规定旨在,以公平原则为基础,补偿商标所有人因侵权所遭受的损害或失去的利益,法院在确定赔偿责任时会考虑的因素包括被告的获利、原告因侵权的实际商业损失、原告自身的利益损失、原告支出的律师费用,以及侵权人的主观意识情况等。关于“惩罚性赔偿”(punitive damages),就商标侵权案件而言,联邦商标法(the Lanham Act)并无直接规定,不过法院在裁判时可根据案情适当提高或减低赔偿额,而在一些仅涉及地方(州)的商标侵权案件中惩罚性赔偿可能适用;而针对故意的商标假冒,联邦商标法(the Lanham Act)规定法院应当判决三倍于被告的获利或原告的损失两者中较高的金额,并支持合理的律师费。法定赔偿仅适用于假冒案件,在假冒行为系故意的情形下可主张的法定赔偿金额高达USD 2,000,000。此外,美国商标法一方面要求权利人应主动标示自己的商标已注册(如标记?)以便让他人知晓,另一方面亦给予侵权人较高程度的注意义务而不应以不知为由进行抗辩。

本次研讨会对我国新《商标法》中关于侵权赔偿责任的规定进行了讨论。嘉宾们认为,与美国、德国商标法的规定相似,填平原则仍是我国商标侵权赔偿责任的基础,新《商标法》的规定加大了对商标的保护力度和对侵权行为的惩处力度。有人强调,在确定侵权成立以及赔偿责任范围时要把握好“因果关系”,同时有必要考虑商标注册人是否是善意的权利人。关于一些规定的具体适用,业界仍期待司法解释予以明确以及更多的案例。

霍金路伟(Hogan Lovells)是一家世界性法律事务所,就涉及国内外复杂的法律和商业问题的广泛业务向公司、金融机构和政府实体提供高质量的法律服务。目前该所在亚洲、美国、欧洲、非洲、拉丁美洲和中东拥有40多家分所或办事处,2800多名律师。霍金路伟(Hogan Lovells)是大中华区最大的国际律师事务所之一,在香港、北京和上海设有代表处,共有30余名合伙人和140余名律师,提供广泛的法律服务,其是首批获得在北京及北京以外地区执业许可的外国律师事务所之一。霍金路伟(Hogan Lovells)在亚洲、欧洲及美国等地共拥有近400位致力于知识产权业务的专业人士,其在全球范围内的服务领域包括商标及域名、品牌保护、专利、著作权、不正当竞争、商业秘密及保密技术诀窍、知识产权诉讼及仲裁、战略咨询及组合管理、知识产权交易、技术合同及外包、数据保护及隐私等。

商标专用权 篇4

关键词:商标专用权,贸易,使用,注册

商标是人们在贸易活动中在商品上使用的标志 (记号) 。现代意义上的商标只有一百多年。目前, 商标专用权的取得主要靠两种途径:“使用”和“注册” (《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 (TRIPS) 》已承认这两种途径均符合世界贸易组织的要求) , 并依此而产生了不同的商标保护制度。大致讲, 世界上曾经存在四种商标专用权制度。

一、靠“使用”获得商标专用权的制度

这是比较原始的商标保护制度。在19世纪之前 (具体讲, 即1 8 5 7年法国颁布第一部注册商标法之前) , 商标的使用人在贸易活动中就一种或多种商品建立起了自己的信誉, 用户一见到有关商标, 就会凭经验识别出自己所满意的商品。如果其他经销人在相同或类似的商品上使用同样的商标, 则必然在市场上引起混淆, 因此被禁止随便使用它。这样, 商标通过使用, 自然地产生了专有性质。那时并不需要进行什么手续, 不需要通过一定管理机关审查、批准这种专有权。但是, 随着商品生产的发展, 市场的扩大, 商品经营者越来越多, 而真正能在贸易活动中建立起信誉的并不是全部, 甚至不占多数。况且, 建立信誉还需要一定时间。

二、不注册使用与注册并行, 两条途径均可获专用权的制度

这种制度是从原始商标保护制中发展起来的, 又多少留有前者的痕迹, 它以英国为典型。这种制度与美国式的保护制度相近, 但又更强调在保护注册商标的同时, 以普通法及衡平法对未注册、但已有市场信誉的商标, 通过反向假冒 (Passing-off) 的途径, 承认其专用权。

按照上述1、2两种制度, 就可能产生两个以上的、在不同地区持有相同商标的人。获得注册的人, 一般无权排斥原使用而未注册的人在原贸易活动范围内继续使用其商标。这两种类型商标保护的共同缺点是:国家的商标管理机关不可能对全国现存的、有效的商标进行全面统计, 因此不可能向新的商标使用人或注册申请人提供可靠的意见, 以便在选择文字、图案时避免与其他人相冲突。在这两种制度下, 很大一部分商标的专用权实际并不“专”。

实行第2种制度的国家, 除英联邦的大多数国家外, 还有个别大陆法系国家。

三、先注册、后使用的制度

这种制度也称“全面注册制”或“强制注册制”。实行它的主要目的是便于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管理。这是典型计划经济的反映。它以前苏联现行的《商标条例》为代表。我国1 9 6 3年的商标条例也属于这一类。这种制度的优点是国家商标管理机关便于全面管理;缺点是管得太死。前苏联解体及东欧集团不复存在之后, 这种制度已趋于消亡。

四、不注册使用与注册使用并行, 仅注册才能产生专用权的制度

这种制度既摆脱了原始商标保护制度不可靠、专用权不专的缺点, 又保留了其方便某些厂商的优点。它为那些不打算长期经销某种商品的厂商, 或不打算在很广的地域内从事贸易活动的厂商, 留下了不注册而使用商标的余地。这样也免除了管理机关无休止地受理和撤销某些短期使用的商标的麻烦。同时, 按照这种制度, 只有获得了注册的商标使用人才享有专用权, 才有权排斥其他人在同类商品上使用相同或相近的商标, 也才有权对侵权活动起诉。法国现行商标法是这一类制度的典型。

我国1982年颁布的商标法, 实行的是第4种保护制度。这种制度既保证了多数企业的商标专用权, 又不妨碍中、小企业, 尤其是村镇企业短时使用某些商标。这无疑对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有利的。

现在, 我国从事工商业活动的企业或者个体工商业者, 一般均可以根据自己经营商品的范围、经营时间的长短等, 决定所使用的商标是否需要取得专用权。如果认为需要, 可以向商标局申请注册。但对此有两个例外:

第一, 国家规定必须使用注册商标的某些商品, 就必须先注册, 才能在商品上使用。《商标法》第6条规定:“国家规定必须使用注册商标的商品, 必须申请商标注册, 未经核准注册的, 不得在市场销售。”我国规定必须注册的商品包括人用药品、烟草制品 (包括雪茄烟) 等。这些商品对国家经济 (如税收等) 或对人民健康有重要的影响, 必须采取商标强制注册, 申请药品使用的商标的注册, 还必须附送有关省、自治区或直辖市卫生局批准生产有关药品的证明文件, 以加强宏观管理和监督。这可以看作是在极其有限的范围内保留的“强制注册制”。这种有限的保留, 不会妨碍搞活经济, 又有利于工商管理机关和消费者监督利润很高的卷烟生产厂家和直接关系人民生命与健康的药品生产厂家。

第二, 为了维护我国商品出口厂家及国家的利益, 我国长期以来一直实行着出口商品所用的商标必须注册的规定。这项规定在1 9 8 2年的商标法实施后继续有效。出口商品的商标在国内先注册, 有助于出口商品厂家在其他巴黎公约成员国享有注册优先权。此外, 在有些要求商标先在贸易活动中“使用”, 而后才能给予注册的国家, 均把商标在本国注册视为“已在贸易活动中‘使用’”的证据。

参考文献

[1]汪昌安:知识经济与知识产权经济.广东教育出版社, 2003第一版

[2]郑成思:知识产权法.法律出版社, 1997年第一版

《商标专用权质押登记程序》 篇5

二、商标专用权质押登记机关是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标局具体办理商标专用权质押登记。

三、出质人与质权人应当订立商标专用权质押书面合同,向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标局申请登记。商标专用权质押登记的申请人应当是商标专用权质押合同的出质人与质权人。

四、申请商标专用权质押登记时,应当提交下列文件:

(一)按规定填写的《商标专用权质押登记申请书》(申请书式附后);

(二)出质人及质权人企业营业执照复印件(须经发证机关确认盖章);

(三)质押合同副本(外文本应当附中文译本1份,以中文译本为准);

(四)质押商标《商标注册证》复印件;

(五)委托代理人办理登记的,应当提交被代理人(申请人共同)的委托书;

(六)其他应当提交的材料。

上述证明文件如有不实,由申请人承担法律责任。

五、商标专用权质押合同应当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一)出质人与质权人的名称(姓名)、地址;

(二)质押的原因和目的;

(三)出质的商标及质押的期限;

(四)出质商标专用权的价值及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指定的商标评估机构的评估报告;

(五)当事人约定的与该质押商标有关的其他事项。

六、申请人按本程序第四条规定提交的申请书件不齐备的,登记机关应当要求申请人补正。不补正或补正不符合要求的,不予受理。申请登记书件齐备、申请手续符合规定的,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标局予以受理。受理日期即为申请日期。

七、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登记机关不予登记:

(一)出质人不是商标专用权合法所有人的;

(二)商标专用权归属不明确的;

(三)其它不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

八、登记机关应当于受理登记申请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予以登记的决定。符合上述登记条件的,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标局予以登记,发给《商标专用权质押登记证》;不符合有关规定的,不予登记。商标专用权质押合同自登记之日起生效。

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登记机关应当撤销登记:

(一)登记后发现与事实不符的;

(二)登记后发现有属于本程序第七条规定情形之一的;

(三)登记后发现质押合同无效的。

商标专用权 篇6

记者今天从烟台张裕获悉, 备受关注的“解百纳”商标争夺案, 终于有了准确说法: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评审委员会经过论证与严谨评审之后, 裁定中国最早的干红葡萄酒品牌——“解百纳”商标为张裕所有, 而非行业共用的葡萄酒品种或产品通用名称。

在正常情况下, 一个商标的注册, 从提出申请到最终获得“R”, 最多也就是一年半到两年的时间。而有着70年生产历史的烟台张裕“解百纳”, 因为变得更像一种葡萄酒通用名称, 在注册中经历了一波三折。

据介绍, 早在1931年, 烟台张裕创立“解百纳”商标, 并于1936年向当时的中华民国实业部商标局申请注册, 1937年获得核准, 注册证号是第33477号。张裕公司曾于1959年、1985年和1992年, 三次向国家商标局提出“解百纳”商标注册申请, 而由于种种历史原因, 只获准“备案使用”, 未能最终取得解百纳商标注册。

2001年, 张裕公司再次向国家商标局提出“解百纳”的商标注册申请, 于2002年4月14日由国家商标局核准注册。但这一核准注册, 立即遭遇了来自国内几乎所有葡萄酒巨头的强烈反对, 2002年6月, 威龙等企业联合向国家工商总局商标评审委员会提交撤销张裕公司“解百纳”注册申请书, 反对张裕注册“解百纳”商标。

戏剧性的裁决让此案件一波三折。2002年7月10日, 国家商标局作出《关于撤销第1748888号“解百纳”注册商标的决定》, 认为“解百纳”是红葡萄酒的原料品种的名称, 对该注册商标予以撤销。而张裕公司不服此决定, 由此进入行政复审阶段。

2008年5月26日, 此案终于有了结论, 国家商标评审委员会根据张裕曾在上世纪30年代创立以来的70余年中持续使用并反复注册的事实作为主要依据之一, 结合《商标法》及今年4月原则通过的《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之精神, 将“解百纳”最终裁决给了张裕公司。

“解百纳”到底是啥

因涉及行业内诸多知名企业而备受关注的葡萄酒行业第一知识产权案, 何以历时6年方有定论?中国园艺学会葡萄与葡萄酒分会专家告诉记者, 此案需要界定的问题在农业产品的商标注册上有非常典型的代表性, 它涉及到了品种、品系、通用名称3方面的论证, 因而变成了一起典型案例。反对张裕“解百纳”注册的理由中最关键的两个理由是:“解百纳”是葡萄品种、品系, 不能注册。那么解百纳是不是品种呢?是不是品系?中国园艺学会葡萄与葡萄酒分会专家认为, 根据我国农作物和园艺界所命名的葡萄品种名称与认可标准, 至今没有一个葡萄品种的名称叫做“解百纳”, 同样称其为品系就更无科学和法律依据。

而认为“解百纳”等于“cabernet”的说法也是主要争议点之一。上世纪80年代后, 有部分学者的文章中将蛇龙珠、赤霞珠等葡萄品种命名为“解百纳”, 并称其是“cabernet”的中文译名, 这实际是种误传。目前进口的名称中含有“cabernet”的洋酒很多, 但是大多没有翻译成“解百纳”, 而是翻译成“加本力”、“加本纳特”、“卡贝奈特”等。

另一个关系此案审议结果的是“通用名称”。由于最近几年来, 业内诸多大小规模不一的企业都在使用“解百纳”这一名称, 致使名称泛化, 令一般公众难以分辨“解百纳”到底是商标还是大家都可以使用的通用名称。这位专家告诉记者, 国际葡萄酒组织 (OIV) 法规中, 没有任何一种葡萄酒分类为“解百纳葡萄酒”。在长达6年的商标争夺中, 市场分化为两个阵营。支持者认为, 解百纳品牌70多年的使用历史, 在中国企业中是不多见的。如果人为地剥夺“充公”, 谁来保护张裕的知识产权与合法利益;反对者认为, “解百纳”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认为是葡萄酒通用名称, 单独划归张裕“独吞”, 是否合情合理。

“解百纳”乱象将被终止

六年商标争夺, 中国葡萄酒市场出现了“解百纳”乱象:一些杂牌葡萄酒企业, 在商标没有定论的时间里, 纷纷“傍名牌”生产各种各样的“解百纳”。

记者在省城走访多家超市发现, “解百纳”葡萄酒的受欢迎程度可谓无出其右——国内大大小小的品牌都在销售这一牌子的葡萄酒, 甚至有几家知名

洋葡萄酒也不甘落后。数一数, 市场上林林总总的“解百纳”葡萄酒竟达30种之多, 而且大多将其作为主推产品, 放在货架的显眼位置。

据超市负责人介绍, 这30多种“解百纳”分为三派:一派是杂牌产品, 是一些不知名品牌“草船借箭”, 趁商标案之机捞一把。他们的数量最多;一派是知名品牌产品, 大多走低价路线;还有一派是洋品牌, 期望借解百纳的知名度打开中国市场。“解百纳”乱象的结果是品质不尽如人意, 低价就成为吸引消费者的主要手段。目前市场上30多种“解百纳”中, 大量的产品都在50元以下, 主要集中在30元左右的区间。更有一位业内人士透露, 一些企业使用其商标生产劣质干红葡萄酒, 以次充好, 价格仅为十几元一瓶。

“值得庆幸的是, 解百纳品牌最终判归张裕, 其市场乱象有望被终结。”一位业内人士表示, 按照商标法的有关规定, “解百纳”将由烟台张裕独家享用, 其他任何厂家不能再用。这也意味着消费者可以放心购买真正的解百纳产品, 而不再为30多种“解百纳”所迷惑。

日前, 持续了6年之久的“解百纳”知识产权案终于尘埃落定, 这起被冠以中国葡萄酒业知识产权的第一案, 最终以烟台张裕独家获得“解百纳”商标结束。这起国内葡萄酒巨头均参与的商标争夺案, 除了预示着其他企业将告别“解百纳”外, 更为葡萄酒“中国制造”敲响了警钟。

商标专用权 篇7

一、张裕公司商标使用权方面的问题介绍

问题一:1997年张裕公司成立时,与其大股东张裕集团签订了《商标许可使用合同》,约定将张裕集团拥有的张裕等商标由张裕公司无限期、独占使用,张裕公司按相关商品销售额的2%支付集团商标使用费,同时约定集团所收到的商标使用费主要用于宣传商标及使用商标的产品。截至2010年6月,张裕公司累计向张裕集团支付了46827万元商标使用费,但集团公司几乎未发生用于宣传商标方面的广告费支出,反而是张裕公司发生了大量的广告费,双方未严格执行合同约定。

从上述情况可以看出,既然张裕公司与张裕集团签订了将张裕等商标由张裕公司无限期、独占使用的合同,那么,双方在对商标的问题上就应该各负其责,张裕公司应按照合同约定支付商标使用费,张裕集团则应该对商标进行必要的维护(如支付必要的广告费以维护商标的知名度)。然而,实际情况是,张裕公司在向张裕集团支付了大量商标使用费的同时又长期支付了大额广告费,反而是张裕集团几乎未发生广告费支出,由此可见,张裕公司承担了本应由张裕集团承担的大量职责和费用。显然,这其中很可能存在以商标使用费的名义将张裕公司的利润转移至大股东张裕集团的重大嫌疑。

问题二:中国证监会山东监管局在检查中发现张裕集团于2009年注册了爱斐堡、黄金冰谷等商标,但上述商标实际上由张裕公司在生产过程中创立,完全有条件由张裕公司自行注册并拥有,但实际上变成由张裕集团注册后再反过来特许给张裕公司使用。同时,张裕集团1997年以后注册的商标没有与张裕公司另行签订使用合同,但仍由张裕公司参照1997年签订的《商标许可使用合同》的约定使用,即每年支付相关商品销售收入的2%给张裕集团,未严格履行关联交易审议程序。

在该问题中,张裕公司将原本由自己在生产过程中创立,本应由自己注册并拥有的两个商标转由张裕集团注册,反过来再由张裕集团特许给自己使用并支付商标使用费,很显然,该情况不仅同样存在利用商标使用费转移利润为大股东谋取利益的问题,而且还存在将本应由张裕公司拥有的两个商标所有权转移给张裕集团,属于大股东侵占上市公司无形资产的问题,这两个问题都严重侵害了众多中小股东的利益。另外,至于由此引起的未严格履行关联交易审议披露程序的问题,笔者分析,如果严格履行了上市公司关联交易审议披露程序,两公司之间的此类侵害小股东利益的不公平交易将很可能暴露,转移资产和利润的目的就很可能得不到实现,所以,张裕公司大有故意不履行关联交易审议披露程序的嫌疑,或最起码存在失职的问题。

二、对张裕公司存在问题的启示

从上述商标使用权和使用费的问题可以看出,该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已经脱离了以往仅通过财务会计手法在账面上实施舞弊行为的情形,如果审计人员(包括各类检查)仅是按照以往习惯从财务账面上对会计处理的手续、程序及记账凭证附件等进行常规形式上的审计,则可能很难发现问题。

所以,上述案例提示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不仅要审核各类交易形式上的内容,更要仔细检查各类交易的实质内容,并将相关或类似交易的实质内容进行必要的对比和分析,查看各类交易是否存在明显或变相重复列支成本、费用的情形。如在上述案例中,一方面,对支付的商标使用费,不仅应该实施对相关会计凭证、审批手续及商标使用合同等一系列的常规审计程序,而且还要仔细阅读和了解商标使用合同的相关内容,如其中的商标使用费主要用于宣传商标及使用商标的产品,并对合同的内容及实际遵循情况进行必要的对比和分析;另一方面,对支付的广告费,除了实施常规审计程序外,审计人员还应该以应有的职业怀疑态度提出这样的疑问,即既然有合同明确规定商标的宣传和维护属于张裕集团的责任,那么,张裕公司再支付对商标维护的广告费就有不合理之嫌,由此作进一步审计后则很容易查明存在的问题。

但必须说明的是,上述以商标使用费为由作为转移利润的媒介仅是企业转移利润常见的一种情形,所以,审计人员应该围绕影响被审计单位利润高低的各种主要因素,对被审计单位与其自身以往年度、与同类企业同期在成本、费用及利润等方面分别进行对比分析,尽可能从其中的高低异常及变化异常中寻找出自相矛盾、有悖情理、不合逻辑的情形,并以此为突破口实施进一步的审计,往往就容易挖掘出隐匿或转移利润的问题。但笔者还必须说明的是,企业在关联交易中直接转移资产进行舞弊的情形也屡见不鲜,如在上述案例中张裕公司将本由自己创造的商标所有权先转移给张裕集团,再反过来由张裕集团特许给自己使用并支付商标使用费,针对该情况,审计人员完全应该以应有的职业敏感,对作为非生产实体的张裕集团创造这些商标的可能性持必要的合理怀疑态度,同时以商标许可使用时点为关键时点,检查在该时点前张裕公司是否早已在生产过程中开发和销售了这些商标的产品,是否早就发生了创立这些商标的前期费用,并在进行必要的综合分析后就可以较为顺利地查明情况。

实际上,从中国证监会山东监管局的整改决定可以看出,张裕公司采取了多种形式来转移利润或资产,严重侵害众多中小股东的利益,但笔者认为,不管采取何种方式、出现何种问题,其本质问题是,作为上市公司的张裕公司未能严格遵循国家对上市公司在公司治理方面的规定,存在公司治理结构混乱的严重问题,这其中主要涉及到公司规章制度遵循及独立性两大方面,特别是在独立性方面,张裕公司与其大股东之间存在内部机构职责混淆、人员混用、业务财务混批、资产管理和使用混乱等许多问题,如张裕集团副总经理分管上市公司业务、集团与上市公司人员混用、集团部分财务凭证由上市公司财务人员作为复核人等。实际上,作为老牌的上市公司,张裕公司应该深知在公司内部治理方面有着严格的规定,之所以出现公司治理结构混乱的问题,其主要目的很可能就是为了把水搞混,以便将上市公司的利益转为少数大股东的利益,达到浑水摸鱼的目的。所以,凡是审计中发现存在公司治理结构混乱问题的企业,审计人员一定要以应有的合理怀疑态度去分析被审计单位造成混乱的深层目的和意图,并对因混乱而可能受到影响的,或可能存在问题的领域作为重要风险点进行追踪审计,尽可能分析并挖掘出被审计单位存在的违法违规问题。

上一篇:坏死型胰腺炎下一篇:细节决定课堂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