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农户”模式

2024-07-20

“公司+农户”模式(精选十篇)

“公司+农户”模式 篇1

1“公司+农户”农业技术推广模式存在的问题

1.1 公司与农户目标不一致影响农业技术推广

公司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 对于农业技术推广的动力有些“先天不足”, 适用性、经济效益性是公司向农户推广最新先进农业技术的关键因素;农户学习和使用公司推广的农业技术, 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能够增加自身收入, 农户只是简单地学习农业技术的使用方法, 对于技术的原理, 完全没有基础或者动力去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公司+农户”模式中, 公司与农户二者之间目标的不一致, 导致农业技术推广的效果大打折扣。

1.2 农户自身的基本素质影响农业技术推广

由于我国地域辽阔, 东西部经济水平发展不同步, 农民的整体素质较低, 使得先进农业生产技术难以在农户中推广。“公司+农户”模式中, 跨省、跨地区农户之间自身素质的不同, 导致农户接受和掌握农业生产技术的情况也不同, 很多时候基本需要依赖于公司技术人员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农户想要完全熟练掌握先进技术, 所需要的时间相当长, 这直接影响着农业技术的推广进度。

1.3 技术、资金壁垒影响农业技术推广

我国不同地区的农业发展不平衡, 使得农业技术必须要多样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对农产品的质量要求也是越来越高, 绿色农产品、有机农产品生产要求的农业技术水平更高, 农业技术推广过程更为复杂。向农户推广科技含量更高、操作更加复杂的农业生产技术遇见了较大的壁垒。同样, 技术含量越高越复杂, 农业生产所需要的设备资金投入就越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公司+农户”农业技术推广模式需要公司必须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 这也是制约该模式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

1.4 农产品投机交易行为对农业技术推广的影响

“公司+农户”农业技术推广模式的顺畅运行与市场经济规律有着密切的联系, 该模式的双方均是以经济利益最大化为主要目的。对于公司特别是小公司而言, 假设遇见粮食大丰收, 市场上农产品供大于求, 农产品价格降低, 公司在回购农户农产品时, 往往采取压价的方式变相不履行合同, 通过投机交易行为来弥补公司损失;同样如遇见自然灾害, 农产品减产, 供小于求, 农产品价格上涨, 农户也会通过投机交易行为来提高自身收益。这种投机交易行为的出现, 不仅有损公司与农户之间的信任度, 而且对“公司+农户”农业技术推广模式运行有着很大的不良影响。

2“公司+农户”农业技术推广模式改善措施

2.1 强化政府的服务功能, 及时发布风险预警信息

早在1993年, 我国就颁布并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 (下简称“推广法”) , 以此来规范我国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要提高服务水平, 在《推广法》的指导下, 对农业技术的推广工作提供政策咨询及相关服务, 以方便科研机构向公司转移农业技术、公司向农户推广农业技术。严格执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减免“公司+农户”模式企业所得税的政策, 给予公司和农户更多的资金支持, 以进一步的降低“公司+农户”模式运行成本。依法规范市场秩序, 提高风险预警机制, 最大限度的保证公司与农户的利益。

2.2 密切三方联系, 强化农业技术转化链

在科研机构、公司、农户三者之间用合同的方式, 构建可靠利益联接关系, 充分调动模式三方参与农业技术转化工作的积极性。“公司+农户”农业技术推广模式的核心是公司, 选择什么样的农业技术, 如何推广均是由公司主导的, 同时也与公司的经济利益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公司作为中间人, 一定要熟悉科研机构的研究方向, 了解农户对于农业技术的接受能力, 根据企业发展战略, 选择最为合适的农业技术, 以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科研机构要加强与公司之间的合作与联系, 及时推广研究出来的农业技术成果, 深入农产品生产一线, 了解实际生产情况, 解决棘手的农业生产技术难题。

2.3 加强农村科技培训工作, 提高农户科技素质

农业科技的发展迫使农户必须具备一定的科技素质, 这直接关系着农业技术推广的效果。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公司以及相关科研机构、科研院校要通力合作, 加强农村科技培训工作, 从思想上提高对农户科技素质的认识, 根据实际情况分类分层次解决不同地区农户科技素质提高问题。充分利用当前的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 让尽可能多的农户可以拥有被培训的机会。鼓励农业技术人员参与到实际农产品生产过程中, 在田间地头开设培训课堂, 现场解决农户生产过程遇到的技术难题, 从实践中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

2.4 强化合同法律约束机制, 降低投机交易行为发生的可能性

“公司+农户”农业技术推广模式要注重对公司、农户双方的法制教育, 特别是针对于资金不是很充足的中小型公司, 政府一定要加强公司与农户的签约指导, 避免公司利用自身优势, 与农户签订不平等的合同, 以获得额外的利益。强化合同管理办法, 全程监督合同履行过程, 加大对违约方的处罚力度, 维护合同的法律权威。当农产品价格降低时, 政府要建立农产品质量等级评定标准, 给农户提供更为权威的鉴定服务, 避免公司通过压价的方式变相违约。公司要全面分析市场的供求情况, 对未来趋势进行预判, 以免与预期相差过大时可能出现的违约行为。

摘要:“公司+农户”农业技术推广模式是当前我国农产品生产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它对于我国农业的发展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本文对该模式在我国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总结, 并相应的提出了几点改善意见。

关键词:农业技术推广,公司,农户

参考文献

[1]陈诗军, 余睿, 陈晓军.论“公司+农户”模式的改进[J].贵州农业科学, 2007 (4) :169-171.

[2]高启杰.农业推广组织创新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9:134-140.

简介“公司+基地+农户”模式 篇2

“公司 基地 农户” 基地+农户

一、公司+基地 农户”的概念及基本运作方式

概念: 概念:以公司或集团企业为主导,以农产品加工、运销为龙头,重点围绕经一种或几种 产品的生产、销售、与生产基地和农户实行有机的联合,进行一体化的经营,形成“风险共 担,利益共享”的经济共同体。基本运作方式: 基本运作方式:龙头企业和分散的农户签订合同,公司为农户提供生产原料,技术服务 和成品回购。种植——收购商——农副产品精加工——销售公司——超市、农副市场 ——收购商——农副产品精加工——销售公司——超市 市场、种植——收购商——农副产品精加工——销售公司——超市、农副市场、个人

“公司 基地 农户” 基地+农户

二、公司+基地 农户”模式中基地存在的必要性 农户”

1、公司 农户”概念、两者之间关系及优缺点、公司+农户 概念、两者之间关系及优缺点 “

概念: 组织安排生产的一种农业产 概念 是指农户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按照与公司签订的合同,销模式。两者之间的关系: 两者之间的关系:(1)公司)职能: 职能:给农户提供培训、编制种植计划、提供生产资金、技术力量及基础设施建设、负责收购以及其他服务。要求: 要求:资金雄厚、技术先进、规模大、高效率的管理、信息渠道广、形成规模、带动 作用强。(2)农户)职能: 职能:生产,投资 要求: 要求:接受培训,生产出符合公司要求的产品。优缺点: 优缺点: 优点: 有利于实现小生产与大市场的对接;(1)(2)有

利于生产要素的流动和组合;(3)优点: 有利于农业的规模经营和技术进步;(4)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和商品化程度;(5)有利于提高农业的比较收益和保护农民利益。更重要的是,这种生产经营模式节约了农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交易费用。(成本降低)缺点:

(1)存在信息和履约方面的制度缺陷,从而使合约失败或者发生违约。

(2)缺 缺点: 乏与农民利益更紧密的结合。具体表现为 3 个方面:第一,一旦农业经营的利润不再丰厚,公司就会转向其他领域。第二,利润分配不能使农户充分受益,真正的利润返还额在公司利 润中只占一小部分。第三,公司往往对风险进行传递而不是加以负担。第三,第三 公司往往对风险进行传递而不是加以负担。

2、基地应运而生、概念: 农业生产基地就是在全国或者地区农产品经济中占有较重地位并能长期稳定地向 概念: 区内外提供大量农产品的集中生产地区。如粮食、油料、糖料、蔬菜、牧业、渔业等各种生 产基地。职能: 职能:基地是公司的代理方,对分散农户的机会主义行为进行监督和约束,从而弥补了 “公司+农户”的组织缺陷,同时,基地是农户利益的代表,对于公司的违约行为有很强的 制约作用,分摊诉讼成本也比较低。基地组织是联结农户与企业、市场的有效中介组织,它不仅是农业产业化链条中的一个

重要环节,同时也为农业产业化经营提供必要的组织保障。要求: 要求:

1、强调生产的专业化和种植区域化,使基地尽可能成方成片,形成规模。

2、在基地管理上 在基地管理上,重点强调生产技术规程的组织实施,推行农资供应、病虫害防治等 农资供应、在基地管理上 农资供应 统一服务。统一服务

三、基地的类型、优缺点 基地的类型、1、自有基地、企业直接买断土地使用权(承包权),基地农民成为企业工人,实行工厂化管理和种植。优点: 优点:最终的好处是通过对整个产业链的经营,企业的优势会异常稳固。解决了履约率 低的问题。缺点: 缺点:投资大,组织难度大,不能解决三农问题。

2、入股型基地、企业与农户达成协议,建立股份制生产基地,是企业与农户在产权层面上的联结。优点: 优点:农户更好地分享到了产品加工和流通领域的利润,利益联结更紧密,解决了利益 联结不紧密的问题,农户有积极性,稳定了契约。缺点: 承担一定风险。缺点:农户承担一定风险 承担一定风险

3、合同型基地、企业与农户共同建立生产基地,生产和经营风险按合同规定分担,是企业与农户在经营 层面上的联结。优点: 只要产品合格,优点:农户利益有保障,只要产品合格,农户的风险很少 只要产品合格 农户的风险很少。公司货源有保障,降低成本。缺点: 农户积极性不高,需要基地农户组织化水平高才能发挥基地的 缺点:利益联结不紧密,农户积极性不高 农户积极性不高 中介作用。

4、收购型基地、企业和农户直接发生关系,实行口头协议,双方在互相信任的基础上,各自履行其责任、企业和农户 权利和义务。目前,80%以上的企业采取了收购型的办法。优点: 优点:进入成本低,组织简单。缺点: 缺点:安全无保障,原料不稳定,由于门槛低,容易招来大批竞争者。

四、基地运作应注意的问题

“公司+农户”模式 篇3

200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引导农户发展资金互助组织”,中国银监会随之放宽了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准入政策,全国建立了各种形式的农村资金互助社。解决三农融资难的三种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包括:发展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和贷款公司等新型金融机构。当前,我国农村资金互助社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从微观层面,认为农村资金互助社有利于解决借贷双方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农村融资难主要源于农户与金融机构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张正平等( 2009) 研究发现,正规金融机构往往缺乏农户生活、经营以及道德方面的私人信息,从而无法精确监督农户如何使用贷款。二是从宏观层面,认为农村资金互助社有利于改善农村金融供给不足问题。农村资金互助社的建立缓解了农村金融供给不足问题( 韩国明 等,2009; 耿仁波,2010) ,它以成员入股集合资金,为生产、生活中需要资金的社员提供支持,在满足农户需求方面显示出了特有的信息优势、担保优势和交易成本优势( 王苇航,2008) ,而具备农业产业基础的资金互助有利于克服当年农村合作基金会的弊端( 王曙光,2010) 。但是,在农村地区金融资源供给不足的情况下,单单以提高农户对资金需求的满足度作为唯一要求,往往会牺牲金融机构自身的信贷资源。因此,在保持农村金融机构业务量和覆盖面的同时,还要做到经营绩效与社会绩效协调发展,惟有如此,才能真正解决农民的贷款难题。农村资金互助社与其他金融机构相比,具有其独特的制度特征:一是以互助为目的!资金互助社坚持平等自愿、互助合作,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为入社社员服务的区域性金融组织。二是农民的利益共同体。资金互助社是农民为了解决融资难问题而自愿联合起来的组织,成员之间彼此了解,具有信用优势,同时,农民的收益是通过资金互助社的发展壮大而获得。三是合作金融模式。资金互助社的运作是基于合作金融而非商业性金融模式!融资范围严格限定在组织成员内部,主要是利用社员的闲散资金,为社员提供低利率的资金支持。

2008年12月1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在深入视察调研该县时作出批示,要以田东县为试点,破解农村金融服务难题。2009年12月29日,广西第二家农村资金互助社——“竹海农村资金互助社”在田东县思林镇诞生,建立在该镇竹子产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基础上,该合作社有4000多名会员,其中有19名会员和田东县金荣纸业有限公司共同出资设立竹海资金互助社,注册资本金280万元。金荣纸业出资注册资本金的10%,即28万元,其余资本金由19名会员出资,人均入股13万余元。

二、“竹海”资金互助社的绩效评价指标分析

1、“竹海”资金互助社的经济绩效评价指标分析

经济绩效反映了资金互助社对当地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竹海”资金互助社的成立,不仅活跃了广西田东县思林镇经济市场,促进了当地经济环境的改善,对生产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并且充分发挥了优化资金配置的功能。因此经济绩效将从优化资金配置、产业化经营模式和促进生产、活跃经济等三个方面来衡量。

(1)、优化资金配置

广大农民拥有的资金多是零星、少量的,无法进行大规模的生产和种植。而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资金由于种种原因无法到达农民手中,使得使得当地经济发展的竹子种植无法形成规模。“竹海”不仅可以通过吸收社员股金与存款,还可以通过同业拆借等方式将其他金融机构的资金引导过来,集中投入到竹子的种植中去,起到规范引导民间资本流动、调剂资金余缺、优化资金配置的作用。竹海农村资金互助社2009年成立时注册资本280万元,其中金荣纸业出资28万元,占了10%;其余资本由19名会员人均出资13万元组成。截止2010年10月底,资金互助社的股金总额已达到307.5万元,是成立时的1.098倍。

(2)、形成一体化产业经营模式

田东县借助特色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契机,形成“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资金互助社”的经营模式,优化整合了各类支农金融资源,形成稳固的利益共同体。金荣纸业不仅最为竹海农村资金互助社的最大股东,而且金荣纸业为竹农免费供应苗木和肥料,并进行技术的指导;竹农不仅有资金而且还保障了销路的稳定。作为当地的龙头企业,金荣纸业也保证了稳定的原材料来源。思林镇“竹子种植+制浆+造纸+碱回收”集种植、加工的一体化产业循环经济达到了良好的效应。

(3)、促进生产,活跃经济

近年来田东县特色农业发展不断壮大,其中尤其以竹子种植的发展最为突出。“山上竹海”工程充分调动竹农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建成了总面积180亩,年产250万苗以上的基地,繁育以细叶龙竹营养袋苗、杂交竹苗和吊丝竹苗为主的竹浆纸原料。预计到2016年,种植面积将发展到42万亩,每年竹子种植面积增加5万亩,年总产值达到10亿元。自从2008年作为试点进行农村金融改革以来,当地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多次获得“广西科学发展十佳县”和“中国西部百强县”称号,其中“竹海”功不可没。“竹海”成立后,解决了农村贷款风险高、服务力量薄弱等缺陷,拓宽了原有的融资渠道。竹海资金互助社从银行拿到资金后进行“零售”,实现银行、资金互助社、农民三方共赢的效果。此外,田东地方政府出资1000万元成立助农担保公司,倾力为“三农”提供担保,使涉农金融机构敢于贷款给“三农”。同时,政府争取商业银行的税收优惠,增强其支农的资金实力;使该县资金得到充分调动,经济充满生机与活力。

2、“竹海”资金互助社的社会绩效评价指标分析

社会绩效反映了资金互助社的互助性质,农村资金互助社的建立主要是为了解决农户融资难的问题。因此“竹海”的社会绩效评价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

(1)、贷款便利程度

随着当地龙头造纸企业——金荣纸业的加入,“竹海”开创了出“公司+基地+农户+互助社”等多层次融资模式,这种多层次的贷款模式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当地竹农无财产抵押的“贷款难”问题。有金荣纸业的资金作保证,社员可以按照入股资金放大10倍进行贷款,最高额度能够达到25万元,并且基本可以做到小额贷款实行信用额度管理,当日即可办理并获取资金,做到随叫随到;大额贷款由农村信用社的十几道程序精简为5道程序:借款人申请——担保人签字——审批委员会审批——签订合同——发放贷款,整个过程一般不超过两个工作日,基本可以实现方便、快捷。

金荣纸业用企业的自有资金为竹农进行贷款担保,其前提条件是金荣纸业人员在山上实地考察确认竹子生长后才向竹农发放贷款。2010年下半年,田东县北部湾村镇银行通过资金互助社和金荣纸业向竹农授信达到6000万元,发放贷款275万元。多层次的贷款模式确保了竹子将来的收益,同时解决了竹农无财产抵押的贷款难题。龙头企业、资金互助社和竹农稳固的利益共同体不但有效方便的解决了竹农贷款的问题,巩固各方的合作关系,并且扩大了市场的影响力度。2010年该县银行业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46.25亿元,其中涉农贷款余额30.38亿元。

(2)、农民满意程度

农村基层虽然有农行、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银行等银行类金融机构,但仍存在农民贷款难的问题,农村金融供需矛盾依旧突出,广大农户有效贷款需求满足率仍然较低。“竹海”全新模式的创建之后,竹农不仅能从“竹海”获得资金,金荣纸业还用企业资产为6000多户农户进行贷款担保,有了“竹海”和金荣纸业作推荐,竹农能够更加顺利的从其他涉农金荣机构取得贷款,这保证了竹农拥有充足的资金来源,带给农户较高的满意程度。

(3)、奖励政策

2010年,该县竹子种植达5.2万亩,是历史上竹子种植规模最大、造林面积合格率最高、质量最好的时期。2011年,田东县还出台竹子种植奖励新政策,针对不同造林规模,分别给予不同的奖励。同时,为鼓励金融机构增加涉农贷款,2012年田东县在国家财政给予农村商业银行、邮储银行和村镇银行757万元奖励的基础上,再增加奖励106万元;助农融资担保公司也根据其业务量获得国家有关担保贷款奖励12万元。县财政还安排专门资金780万元,建立了小额信贷风险补偿基金和农村产权抵押融资风险补偿基金。

3、“竹海”资金互助社的生态绩效评价指标分析

一个项目的评估,不仅要注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是其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生态绩效是指“竹海”的成立对其周边环境的改善程度。

(1)、环境改善

田东部分地区是大石山区,土地贫瘠,常年干旱,石漠化严重,当地农民生活很困难。大石山区难以种植其他作物,而竹子生长能力强,一次种植多次砍伐,收获期可长达数十年。同时,竹子种植对改善区域小气候,保持水土有积极作用。

(2)、资源综合利用

随着竹子种植面积的进一步扩大,竹子利用率也在逐步提高,“竹海”同政府一道鼓励当地摒弃了过去粗放型的竹子利用模式,建立以竹产品深加工为重点,运用现代工艺加工,实施生化利用,将竹资源从初级利用转变为竹副产品的资源综合利用模式,积极发展竹木制品、竹工机械、精深加工,开发研制竹浆造纸、竹家具、竹建材、竹工艺、竹食品加工等系列产品,有效利用竹鞭、竹竿、竹枝、竹梢、竹叶、竹屑等竹子各个部分,将竹子“吃干榨尽”,整棵竹子的利用率达90%,提高竹子产业综合利用率,形成“竹子种植-制浆-造纸-碱回收”一体化产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思路

(3)、生态系统良性循环

随着竹子种植面积在不断扩大,在以竹子为主体的绿色丛林里,形成了一个良性的生态循环系统。以调研中的某竹农为例,在助农担保公司的担保下,他顺利地从银行贷款48万元,在竹林的旁边修建了三栋鸡舍,投放了11000只鸡苗,放养在竹林中,鸡以竹林里的虫子为食物,粪便可以为竹子的生长提供养分,竹子自身的枯枝枯叶同样可以成为自身的养分来源,这个良性的生态循环系统,为竹农创收的同时进一步优化了生态环境。

三、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根据前文提出的“竹海”模式绩效评价标准,可以进一步建立“竹海”模式的综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框架,如图1所示:

图1“竹海”模式综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框架

四、“竹海”模式绩效评价指标的权重赋值

当前对于绩效指标的权重确定方法,主要有主观赋权法和客观赋权法这两种。客观赋权法是以实际统计数据为依据所进行的一系列的计算和评价,最终得出指标的权重。这种方法能有效地规避主观因素所带来的权重偏差,但最终的指标权重值未必与实际指标的重要程度相符合。在综合考虑的基础上,本文采用主观赋权法对指标权重进行赋值。主观赋权法是指通过向专家咨询评分,让专家根据他们的经验对指标的重要程度进行打分以最终确定指标的权重。这种方法具有很强的主观性,有可能会夸大或减低指标的重要性,使指标不能真实地反映经济主体间的实际关系。比较常用的主观赋权法有德尔菲法(Delphi)、层次分析法(AHP)等。由于德尔菲法操作起来困难较大,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对指标权重进行赋值。层次分析法(AHP)是一种多目标评价决策法,最早由美国运筹学家萨蒂提出,该方法的本质是把复杂的系统划分成若干层次和因素,通过对不同层次的重要程度进行比较以及同层次内的各因素的重要因素进行比较和计算,以获得不同因素和备选方案的权重。

依据对所要评价的主体分析和了解,将主体所包含的因素按属性的不同划分成不同的组别,划分成阶梯层次结构,最终形成由最高层、若干中间层和最低层组合而成的全排列层次分析结构模型。本文将综合绩效设为最高层,其有经济绩效、社会绩效、生态绩效这3个中间层构成,每个中间层下都包含了具有相同属性的因素。层次分析法(AHP)指标权重确定的基本步骤可分为:第一步,建立两两判断矩阵,一般将建立的判断矩阵记为A,为了使判定的结果能进行量化,根据萨蒂等建议使用的是1-9的比较标度。第二步,计算指标的重要程度。通常情况下,对同一层次的要素之间的相对重要程度可以通过计算判断矩阵A的特征值获得,但计算的过程极其复杂,并且时能粗略的获得对判断矩阵A的估计,很难精确的计算出其特征值。为此,本文采用求根法来计算近似的特征值。第三步,对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根据AHP的计算原理,运用随机一致性原理C.R.来检验一致性,采用公式C.R.=(C.I)/(R.I.),当C.R.<0.1时,说明矩阵的一致性判断通过。

为确定“竹海”模式综合绩效评价指标的权重,本文选取了9名专家组成评价小组(3名高校教授,3名竹海高层管理人员,3名审计人员),通过向这些专家发放调查问卷,以收集这些专家对指标的相对重要性评价,并构造判断矩阵,对各层次进行单排序与一致性检验,最终得出“竹海”模式绩效评价指标的综合权重。最终权重整理如表1所示:

五、结论

本文从“竹海”模式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基于“竹海”模式综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为相关农村资金互助社投资项目的实施与运行的评价提供了可借鉴的依据和方法。本文的研究局限在于:(1)仅仅构建了“竹海”模式的综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框架,没有拓展到其他农村互助社项目;(2)本文以AHP作为构建了“竹海”模式的综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框架的一种范式,这种方法是否合理,仍然需要结合具体项目的实施结果才能得出,科学性和可行性有待进一步的实践证明。因此,进一步的研究方向是以本指标体系为框架对“竹海”模式所具体投资的项目进行评价,最终严重本指标体系框架的可行性与通用性。(作者单位:广西大学商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STANLEY ALAN FARMER.A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Framework For Internal Audit.2004: 121 - 130.

“公司+农户”模式 篇4

1“公司+农户”合作养殖已成为耒阳养殖生产的主体

耒阳市在培育壮大畜牧业龙头企业的基础上, 通过采取“龙头企业+家庭农场”等合作养殖模式, 促进家庭农场与龙头企业合作, 龙头企业与合作家庭农场形成互利共赢、和谐共生的利益联结体。耒阳的“公司+农户”合作养殖主要依托耒阳温氏禽畜有限公司和新五丰公司耒阳生态畜牧园进行推广和实施。

耒阳温氏禽畜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耒阳温氏公司) 是广东温氏食品集团属下的一个分公司, 于2005年5月被耒阳市引进并落户在该市蔡子池街道办事处上岭村, 公司建有年产3 500万羽鸡苗的种鸡场、年孵化能力达3 000万羽的孵化厂、年生产饲料5万吨的饲料厂。公司通过“公司+农户”合作养殖发展模式, 带动大批农民通过养鸡走上致富路, 公司先后荣获耒阳市农业产业化优秀龙头企业、耒阳市科技进步先进单位、衡阳市农业产业化优秀龙头企业、农业部标准化示范场等荣誉称号。耒阳温氏公司发展的合作养殖户1531户。同时广东温氏食品集团属下的温氏公司安仁公司也在耒阳发展了合作养猪户70户。

新五丰公司耒阳生态畜牧公司 (以下简称新五丰耒阳公司) 是湖南新五丰股份有限公司于2005年在耒阳市投资1.5亿元兴建的大型规模化生态猪场, 公司按照全进全出、分胎次多点式等国际领先养猪模式设计, 总占地面积43公顷, 其中建筑面积为4公顷, 绿色生态用地20公顷, 现存栏基础母猪1.28万头。2009年开始, 新五丰公司推行“公司+农户”合作养殖模式, 带动农民养猪致富。目前, 耒阳市与新五丰耒阳公司建立合作养猪关系的养殖户有936户, 其中专门养殖种猪 (仔猪繁育场) 的4户, 养殖头胎母猪的1户, 专业养殖保育与生长肥育猪的932户。

耒阳温氏公司和新五丰耒阳公司主导的“公司+农户”合作养殖, 其共同特点是龙头企业负责全程管理, 养殖户只负责具体饲养环节, 龙头企业与养户的合作既是互利互惠的自愿组合, 也是畜禽养殖产业链上的机制分工。这些合作养殖户一般是以家庭为核心, 实现了本土创业和居家致富, 老人小孩也得到了照管, 稳定了当地畜禽养殖基础。目前, 全市有存栏生猪500头以上、存笼家禽5 000羽以上的家庭养殖户1 796户, 其中与龙头企业结成紧密合作关系的有1 600户, 占89.07%, “公司+农户”的合作养殖已成为耒阳市畜禽养殖的发展主体。

2“公司+农户”合作养殖推动了养殖生产方式变革

耒阳温氏公司和新五丰耒阳公司主导的“公司+农户”合作养殖模式在耒阳市发展了10年左右的时间, 具备了较好的发展基础和完备的运行模式, 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有力推动了当地养殖生产方式变革。

2.1 壮大了养殖生产经营的新型主体

耒阳市有140多万人口, 每年外出务工的要超过60万人, 受国家经济结构战略调整的影响, 全市很多外出打工的农民工纷纷返乡。作为传统养殖行业, 当地农民发展养殖生产, 有着丰富的养殖资源优势和深厚的情感基础。实行“公司+农户”的合作养殖, 实现挂大靠强, 提升了养殖技术, 开拓了产品市场, 稳定了养殖效益。据调查, 新五丰耒阳公司合作的合作养殖户户均年收益8万元以上, 温氏耒阳公司的合作养殖户户均年收益接近10万元。这些合作养殖户是以夫妻为主要饲养员的家庭养殖, 较好实现了养殖生产与照顾家庭两不误, 逐步壮大和稳定了现代养殖生产的新型经营主体。同时, 带动了当地运输、建筑、农贸等养殖相关行业从业人员近2万名农民工及下岗工人就业, 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

2.2 创新了技术推广服务的新型主体

受乡镇农技推广机构改革影响, 近年来乡镇畜牧技术推广站很少增加新鲜血液, 原有的技术推广员普遍由于年龄偏大、知识老化, 难以适应现代养殖技术推广要求。新五丰耒阳公司和温氏耒阳公司对合作养殖户, 负责全程养殖技术服务, 既负责提供能满足生猪、家禽养殖的饲料、疫苗、兽药等生产资料, 还负责合作养殖户的饲养管理、疾病诊治等技术服务;养殖户就养殖生产过程出现的技术困难, 公司随叫随到、现场解答。这种“保姆式”的全程技术服务, 创新了新形势下养殖生产经营模式变化的技术推广服务。新五丰耒阳公司自成立以来, 共吸收80名大中专毕业生就业, 其中中专毕业生20名、大专毕业生40名、本科毕业生20名;温氏耒阳公司自成立以来, 共吸收100名大中专毕业生就业, 其中中专毕业生30名、大专毕业生40名、本科毕业生30名。这些高学历、高素质的大中专毕业进入新五丰、温氏后, 大部分成为公司服务合作养殖户的技术员, 成为新形势下的养殖技术推广服务主体。

2.3 探索了绿色健康发展的可行路径

资源环境约束趋紧, 养殖业迫切需要推进绿色健康发展。新五丰耒阳公司、温氏耒阳公司坚持健康持续发展主体, 探索生态循环养殖模式。通过公司科学规划和引导, 每个合作养殖户的场址选择、栏舍建造以及排污设施均达到国家规定标准, 避免了养殖户自行发展造成的选址随意、栏舍不达标以及粪污处理设施不配套等问题, 确保了养殖生产朝着绿色、健康方向发展。目前, 新五丰耒阳公司全面推广“猪—沼—鱼”“猪—沼—果”发展模式, 计划3年内将耒阳80%以上的合作农户过渡到种养结合的“公司+家庭农场”模式, 走出一条持续健康的绿色畜牧业发展新路子。

3 推进“公司+农户”合作养殖需要行业主管部门优化服务

充分发挥畜牧部门服务、监管、调控职能是确保现代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耒阳市畜牧水产局通过加强疫病防控和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统筹协调好龙头企业和合作养殖户之间的利益以及龙头企业之间的利益均衡, 促进了全市“公司+农户”合作养殖模式不断健全和完善。

3.1 注重完善技术服务体系

2013年, 市畜牧水产局支持新五丰耒阳公司引进民间资金投资150万元兴建了大型种公猪站———爱群种公猪站, 并在全市设立了30个生猪人工授精技术服务网点, 形成了覆盖全市的猪人工授精技术服务网络。整合全市畜牧部门的技术专家, 根据龙头企业和合作养户的需求, 为各个基地派驻技术专家, 做好全程跟踪技术服务, 在选址建栏、生猪生产、技术指导、疫情与保健等方面为养殖户提供优质服务。构建了“专家+技术人员+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户”的技术服务模式, 大力推广先进科学养殖和动物疫病防控新技术。

3.2 注重强化质量安全监管

耒阳市始终以动物产品安全作为重要基础性工作来抓, 基本实现了质量安全的全方位监管, 不断健全农产品安全监管体制, 落实了从栏舍到餐桌的全程监管责任, 积极完善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强化龙头企业和合作养户的生产监管, 对饲料、饲料添加剂和兽药使用记录, 休药期记录, 消毒记录, 免疫记录, 申报检疫记录, 监测记录进行如实登记, 确保合作养殖户所饲养的畜禽质量安全万无一失, 确保在畜禽养殖过程中不添加违禁药物。

3.3 注重搞好综合协调服务

公司+农户养殖合同 篇5

委托方(硒味园):_________合同编号:_______

签订地点:_______

养殖方(养户):_________签订时间:_______

委托方(贵州硒味园食品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和养殖方(以下简称“养户”)在自愿、平等、互信和互利的基础上,经充分协商,就畜(禽)委托养殖事宜订立本合同。

一、委托养殖的约定

1、双方坚持以优势互补、共享成果、共担风险的原则进行委托养殖。

2、公司负责技术指导,鸡(猪)苗、饲料等物料供应及销售环节的建立和管理。

3、公司为养户提供的鸡(猪)苗、饲料、药物、疫苗等物料,养户在饲养过程所管理的由公司供应的畜禽,均属于公司财产,养户不能擅自处理。

4、养户负责养殖的场地、设施和劳动力,以及到公司指定地点领取物料、交付产品等所需要的费用。

5、养户对公司提供的各种物料和畜禽有管理权,并负有管理责任。养户应按合同规定将委托养殖的畜禽交付公司回收。

6、如果出现重大疫情,政府对疫区进行封锁或重大自然灾害、战争、国家政策改变等不可抗力因素引起市场严重萎缩,销售无法进行,本合同可协商终止,互不追究对方的经济责任和损失。

二、委托养殖的畜禽名称、数量和保证金

1、畜禽名称及品种:,以订苗单确认的品种为准。

2、数量:公司根据养户的栏舍面积、运动场及配套设施等情况,确定每批的饲养数量为_____只(头),具体以领苗单为准。

3、养户向公司按每只鸡4元(每头猪200元)的标准足额交付保证金,(按实际领苗数量为标准计算)。如因特殊情况无法足额交付保证金的,或所交付的保证金超出标准部分的,各公司应按已公示的养户利息支付办法向养户收取或支付利息。

三、种苗、饲料、药物、疫苗等供应规定

1、公司向养户提供鸡(猪)苗_____只(头),数量及价格以公司与养户在领苗单确认的为结算依据。

2、公司向养户提供不同饲养阶段所需的合格饲料,数量及价格以养户到公司领料时确定的为结算依据。

3、公司向养户提供各种合格的药物、疫苗,数量及价格以养户到公司领取时确定的为结算依据。

4、公司向养户提供的其他物资:__________________。

以上物资应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规定。

四、产品回收价格及结算方式

1、产品回收标准及价格:

正品标准回收价为_____元/斤;

次品标准回收价为_____元/斤;

级外品部分由双方另议回收方式和价格。

2、公司提供给养户的各种物料及畜禽回收价格,均为流程定价,与市场价格不具有可比性。公司根据行业及市场变化情况,在结算时可对养户进行浮动补贴,或对已领取物资及畜禽产品回收价格调整(调高或调低对销)后,确保该畜禽产品的回收价上下浮动不超过10%,以确保养户利益的平稳。

3、结算方式 :双方同意采取以下第几种结算方式:

①现金结算的,公司应在结算后7个工作日内付给养户。

②采用银行转帐方式结算的,所有结算款应在产品交付后5个工作日内转帐完毕。

五、交货时间、地点、运输方式和费用

1、公司应提前1天将回收上市清单通知养户;回收时间不得迟于委托养殖(即养户领苗时)开始后的____天,提前或超过回收期限5天,公司按本合同第八条第1款承担违约责任。

2、交货时间和地点:养户按上市通知单规定的时间将回收产品运送到公司指定地点。

3、运输方式及费用:由养户自行安排装运及承担相关费用;

六、公司的权利和义务

1、有权了解、指导和规范养户的各项饲养管理工作。

2、按时、按量回收委托饲养的符合上市标准的畜禽,并及时支付结算款项。

3、按时提供本合同第三条约定的物资及提供免费的养殖技术指导。

4、经常征询和听取各方的意见,保证各项管理制度符合标准化管理要求以及利益分配的合理。

5、公司应承担技术事故风险或因市场波动所带来的经营风险。

6、公司有应为养户饲养的鸡(猪)购买农业保险,对养户因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造成的损失可根据保险理赔酌情给予适当的补贴。

七、养户的权利和义务

1、按合同规定及时获得公司提供的各种物资、技术指导和养殖结算款。

2、有权对公司提供的物资的规格和质量进行审核,如有异议,可在公司交付物资时提出,并督促公司改进。

3、养户应承担因自身管理失误、自然灾害、意外事故造成的损失。

4、对公司制定的利益调整方案可提出建议及意见。

5、对公司的服务态度和服务质量有监督的权利。

6、提供符合公司规范化饲养管理要求的场地、设施和劳动力。有权为其鸡(猪)舍购买农业保险,公司需配合养户办理相关手续。

7、按照公司的免疫程序进行免疫,未经公司同意,不得使用其他饲料、疫苗及药物;严禁使用国家禁止使用的药品,对国家限制使用的药品要按规定使用,不得使用激素对产品进行催肥。

8、根据实际情况认真做好畜禽饲养日记表,接受公司技术管理员的定期检查。

9、不能将公司以外的畜禽掺入公司委托的畜禽中混合饲养。

10、交付畜禽时不得掺杂非公司畜禽,不得以次充好,不得喂得过饱,不得灌喂泥、沙等杂物。

八、违约责任

1、公司违反合同,提前或迟延回收畜禽的,在公司回收产品后,按每天不少于0.03元/只鸡、1元/头猪补偿给养户;迟延支付结算款的,按迟延付款总额的万分之三/天赔偿养户滞纳金。

2、公司违反合同,拒收养户交付符合标准的畜禽,每拒收一只,赔偿养户____元。

3、因公司提供的物资质量问题而导致养户发生损失,由公司负责赔偿(具体物资质量问题及损失额大小以公司与养户另行约定的标准为依据)。

4、养户未按照公司约定时间及质量提供畜禽的,公司有权拒收。养户除应支付未交付畜禽的总价值(以畜禽的正品回收价计)外,另行支付%的违约金给公司。

5、养户违反本合同第七条第7款、第10款的,公司有权减扣斤称或拒收;对不按照第七条第7款规定使用药物,给公司造成损失的,由养户负责赔偿。

6、养户私自变卖公司委托养殖的畜禽、私卖公司提供的物资的,公司有权要求养户进行赔偿,私自变卖畜禽的,按畜禽正品回收价的%赔偿公司,私自变卖饲料的,除应支付全部饲料领用款外,每40公斤另行赔偿20元。

九、争议解决方式

本合同在履行过程中发生的争议由双方协商解决,如协商不成,可依法向公司所在地的人民法院起诉。

十、合同期限

本合同有效期限为:自_____年_____月_____日至_____年_____月_____日止。

十一、本合同自双方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本合同未尽事宜,按照《合同法》等国家有关规定,经合同双方协商,作出补充规定附后。

本合同一式两份,合同双方各执一份。

委托方:(签章)养户:(签章)委托代理人:____委托代理人:____ 住所:__________住所:__________ 身份证:_________身份证:________ 电话:__________电话:__________ 开户行:________开户行:________ 户名:__________户名:__________ 帐号:__________帐号:__________

雅培公司和爱尔兰奶农户 篇6

雅培公司(Abbott)是世界500强企业,也是美国100强,产品涉及药品、营养品、诊断产品、医疗器械等四个方面。营养品中,婴幼儿配方奶粉享誉全球,销量世界前3,全美老大。

雅培在爱尔兰的奶制品工厂位于卡文县的库特山镇,是雅培在全球最大的奶制品工厂,也是一家从液态奶加工开始直至产出各种奶制品的全过程工厂。

据说,世界上大的奶制品公司都会在爱尔兰设厂。原因固然是爱尔兰有得天独厚的环境和农牧业资源;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爱尔兰有高度发达的农业技术,高技术保障下的公民普遍的质量意识,政府和行会的周到服务以及严密科学的监督管理。

在雅培工厂负责人尼科尔和莫那肯奶农合作社总经理文森特、合作社农户协调员埃德姆的陪同下,我们访问了莫那肯的奶农户麦克尔家。

麦克尔今年70岁,与老伴儿玛丽和最小的儿子三人共同打理农场。麦克尔家有90多头奶牛,200亩草场,这样的规模在合作社里属中上等。

与国内如内蒙古大草原一望无际自然生长的草原不同,爱尔兰的草原属于精耕细作型。草场分割到户,几十亩上百亩一块,四周由翁郁的树木包围着。大约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爱尔兰全国的草场都进行了草质优化,普遍种植黑麦草为主、三叶草为辅的优质草种,既抗病又有利奶牛营养。草场的草每年要打理,每20年还要更新一次。

说起奶牛饲养,麦克尔可是如数家珍:冬天喂什么、夏天喂什么,鲜草干草如何搭配,怎样才能使奶牛的蛋白质平衡……草场的一角是一片玉米地,麦克尔解释说,玉米是喂牛的,趁嫩的时候连杆带叶带果全部粉碎作为牛饲料添加。麦克尔还解释了这样做的目的。我没听太明白,只是在想,麦克尔能评上“农技师”了。

麦克尔住的两层小楼的旁边,是一个大几百平米的牛舍。牛舍宽敞干净,一格一格的“单牛间”、洗澡的设备、排泻的地沟,一切安排得井井有条。据说到了冬天为了使牛们温暖干爽,每格单间还要铺上木地版。麦克尔说,不能虐待牛,虐待牛,政府的有关部门就会找你算账,还要罚款呢。

麦克尔住宅的另一边是挤奶房,房后矗立着十来米高的牛奶贮存罐。挤奶是机械化的:12头牛一拨儿站成一排,挤奶器连接牛“奶”,挤出的奶通过管道进入贮奶罐,整个过程密封无菌;同时,奶罐中的鲜奶始终保持着4度的恒温。麦克尔说,他40年前就开始使用这种设备了。

合作社的工作是每天用奶罐车收集各家的鲜奶,脱脂,再将脱脂的鲜奶送到雅培工厂。当然它还有一项重要的工作是质量检测。牛奶质量决定着农户能否成功交货。

合作社总经理文森特介绍说,很难碰到农户的牛奶有质量问题,农户们长期为雅培供奶,对它的质量要求包括对欧盟的质量标准都很清楚,对质量的把握也是轻车熟路。

爱尔兰即便在欧洲也只是个小国;然而,爱尔兰却是个出口大国。其奶制品90%用于出口,全世界50%的奶粉原料来自爱尔兰,25%的婴幼儿配方奶粉出自爱尔兰。(除了传统的奶制品及食品出口之外,近些年爱尔兰的电脑及软件业异军突起,电脑销售占欧洲市场的40%,软件出口更是占到世界第二。与此同时,爱尔兰的人均国民收入从1973年不及欧盟平均水平的6成,一跃成为目前的欧洲第一。)行销世界的优质产品使爱尔兰人尝到了甜头,出口依赖型的经济使爱尔兰人人都有质量意识。每个农户都明白,只有符合国际标准,产品才能顺利出口。用文森特的话说,“质量意识已成了每个人的习惯”。

的确如此。在雅培工厂参观,我们也感受到无处不在的质量意识。雅培工厂有世界上最先进的质量检测实验室,质量的系统监控贯穿生产的全过程:从液态奶的测评,到加入葵花油、维生素、矿物质等每次添加后的再检验,再到高温杀菌、喷雾干燥、储存粉末直至包装,每个生产工序都要进行生物测试。连我们进入车间参观也是杀菌、吹风、从头到脚全副武装,颇费了一番折腾;不过,参观过后,同行的一个女孩儿就感慨说,以后我有了孩子,就喂他雅培的奶粉。

爱尔兰的奶业生产仍然沿袭着一家一户的传统模式,全国120万头奶牛分散于2、2万个奶农户家中。不可思议的是,在这种小农经济状态下,政府却建立了严密高效的服务和监管体系。

管理奶业的政府机构有两家:爱尔兰食品委员会和农业部食品局。政府之外,还有爱尔兰奶业协会,协会下面是像莫那肯那样的农户自发组织的合作社,全国有奶农合作社33家,绝大多数农户都加入合作社。

食品委员会的主要功能是向全球宣传推广爱尔兰食品,当然主推的是乳制品。食品委员会市场部主任墨菲介绍说,他们有100位员工分布在全球9个办公室,如在伦敦、芝加哥、莫斯科、上海等,主要任务就是协助他们的厂商打开当地的市场。他们已注意到中国在鼓励乳品消费,中国的进口量肯定会翻番。他举例说,雅培的婴幼儿配方奶粉在中国的销量就连年增长,仅雅培爱尔兰工厂去年出口到中国的产品就占其总产量的12%。

农业部食品局是“主内”的,负责制定奶业政策,对工厂、奶农和奶业市场进行全方位的监管和服务。爱尔兰不但建立了完善的奶业法规体系、质量控制体系、技术推广培训及动物疾病防治体系,而且所有的体系都能落实到位。食品局安全监管处官员约翰· 都迪谦虚说:“我们爱尔兰小,从南到北开车5小时,从东到西3小时。”食品局在全国设立 75个办公室,人员包括政府工作人员和兽医;同时,全国分4个巡视区,巡视官员分区巡视。监管的内容从欧盟标准、国家标准的执行到动物药品和饲料的使用,直到动物福利和健康。正如食品局官员卡罗尔所说,“对奶牛的监控比对人还仔细。”

其实,发挥政府管理职能的还有欧盟。比如,对牛奶产量实行配额制,每个国家直至每家农户都定下配额,多生产要处罚;以此稳定市场价格,保持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相应地,如果遇到国际市场奶价大跌或者灾年欠收,欧盟就会给奶农补贴。“资本主义也有计划”由此可见一斑。毕竟,农业是相对弱势产业,更需要政府的精心呵护。

“公司+农户”模式 篇7

1 问题的提出

在解决“三农”问题对策方面,农业产业化是一条很有效的途径。其基本流程为:农产品生产→农产品加工→农产品销售→农产品消费。其基本组织形式为:农户+中间组织+市场。中间组织是农户与市场的桥梁,包括龙头企业、合作社、批发市场、农产品经纪人组织等多种形式。

国内学者将这种通过互惠合同(即所谓的“商品契约”)实现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连接的模式定义为“公司+农户”模式。研究认为,“公司+农户”模式可以一定程度上缓解“小农户”与“大市场”间的矛盾,在维持农户作为农业生产基本组织单元的同时,发挥龙头企业的优势进行农副产品的加工、销售,并连接农户进入市场。既保证单元利益和生产特点,又维持各自的独立性与自主性,适应市场网络和农副产品加工销售的规模性,给双方带来了利益。近年来随着浙江省供销社的发展,各市、县级供销社以公司为载体越来越多地承担起农产品流通的职能。

然而,在农业产业化初期,这种商品契约却极不稳定,公司与农户之间的互相违约行为严重阻碍了“公司+农户”模式的发展壮大。结合浙江省实际有必要引入以合作社为中介的模式如:“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建立公司与农户之间有效的合作机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2 浙江省“公司+农户”农产品流通模式存在的问题

“公司+农户”模式很好地解决了小农户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然而由于政府的重视和扶持力度不够、农产品流通主体发育程度较低等因素,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司+农户”模式的有效运行。

2.1 政府对农产品流通的重视和扶持不够

政府及有关部门比较重视农产品的生产,而对农产品流通关注得不够,对农产品流通缺乏具体指导,扶持政策非常有限。一个明显的倾向是,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对生产什么和生产多少的问题比较重视,任务有安排,落实有措施,考核有办法;而对产品是否销得出、销到哪里及卖到什么价钱的问题往往是一般号召,缺乏具体保障措施,这是造成农产品流通发展滞后的思想根源和观念障碍,也制约“公司+农户”模式有效运行的重要原因之一。

就“公司+农户”模式而言,其主要是订单农业,但市场风险变化和不确定性,往往造成订单履约率较低,当市场走俏价格升高时,一些农户就把已签约的农产品直接拿到市场上去卖;市场滞销价格下跌时,又要求公司多收购这些农产品。同时,一些农业企业也有类似的投机取巧行为。这就要求政府相应的职能部门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保障企业及农户的利益,加强农户的法律意识,同时引导企业的社会责任感。

2.2 农产品流通主体发育程度较低

“公司+农户”农产品流通模式的主体包括龙头企业、合作社、批发市场和农产品经纪人组织等多种形式,流通主体的发育程度直接影响“公司+农户”流通模式的运行。

2.2.1 农业龙头企业辐射带动能力不强

浙江省农业龙头企业整体数量还比较少,规模偏小,实力普遍还不强,市场开拓能力较弱,辐射带动能力有限,与农民的利益连接机制不够紧密。在全省十大主导农业产业中,能起带动作用的加工和流通型的龙头企业屈指可数。正是由于缺少了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影响了“公司+农户”流通模式的健康快速发展。

2.2.2 农产品批发市场数量仍然比较少

大型专业批发市场为数不多。多数市场仍处于初级市场阶段,交易方式比较落后,服务功能单一。

2.2.3 农产品营销人才极度缺乏

目前农产品流通存在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农民和市场信息的不对等,而起到很好传递信息作用的农产品经纪人队伍发展才刚刚起步,尽管浙江省已加大了农产品经纪人的培养力度,然而其数量少,且经营素质还不高,同时农产品经纪人队伍的发展还处于自发性阶段,外部对其发展引导扶持的力度有限。有数据显示,目前农户在农产品交易过程中,约42%的农户是依靠自销,45%的农户是通过个体商贩和纪纪人销售农产品,仅2.7%的农户是通过订单销售。

3 对策建议

通过对浙江省农产品流通现状的调研,结合全省供销社发展实际,提出应大力发展农产品连锁经营。依托农业主导产业,结合供销社优势,培育产业龙头,构建产、加、销一体化的农产品流通网络。依托浙江十大农业主导产业,从供销社现有基础和条件出发,重点培育茶叶、蚕茧、食用菌、柑橘和蔬菜等领域的生产、销售龙头企业,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实现产、加、销系列服务功能。在实行“订单农业”,建立基地的基础上,农民负责生产,专业合作社等负责收购,龙头企业等负责销售,结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减少环节,为农产品提供稳定的销售渠道。

3.1 农超对接

对接模式如:“超市+合作社+农户”“超市+龙头企业+农户”等。农超对接,指的是农户和商家签订意向性协议书,由农户向超市、菜市场和便民店直供农产品的新型流通方式,主要是为优质农产品进入超市搭建平台。

推进“农超对接”,加快农产品进超市的进程。一方面支持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等直接向城市超市配送农产品,另一方面要支持综合超市和食品超市等国内外大型连锁企业直接从产地采购,发展商品基地,大幅度提高农产品进入超市的比例。为此建议:一是选择部分超市和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率先进行“农超对接”试点;二是省、市、县有关部门要加强对此项活动的组织,积极组织开展“农超对接”活动,为“农超对接”牵线搭桥。

过去,浙江黄岩主要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把农产品卖到上海和杭州等地的一些大型农贸批发市场,其特点是数量大、品种少、价格低和保障性差,现在,通过政府成立营销管理中心及专业合作社的协调,当地农产品与超市专卖店等建立了供求联盟,虽然数量少、品种多、外观讲究,工作量及成本有所增加,但是,由于价格高、销售稳定,农民得到的实惠最终也更多。

在调研中还看到嘉兴市秀洲区王店三园鸡专业合作社的“王店”三园鸡于2007年3月由合作社与家润商业有限公司(大润发)签订协议,开始进入超市销售;桐庐县钟山蜜梨专业合作社的蜜梨2006年与好又多进行合作;浙江绍兴绿油油蔬菜专业合作社经营黄秋葵、豆荚类及各种菇类2007年开始为好又多、世纪联华等大型超市进行配送销售等。

专业合作社作为“农超对接”的主体之一,既是“农超对接”的质量保证,也承载着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任,对于优质农产品及鲜活农产品的流通具有重要意义。

3.2 建立名优特农产品直营店

运行模式如:“直营店+基地(合作社)+农户”和“直营店+龙头企业+农户”等。建立农产品直营店,实现了农产品从产地到专卖店的直接对接,不仅减少了很多中间环节,降低了产品的价格,更建立了从农场直接到专卖店的产品质量追溯体系,从而有利于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的推广和发展。

运行模式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以“直营店+龙头企业+农户”为例,需要政府聚力培育龙头企业。凡是有大宗农产品的产区,都应集中力量培育龙头企业。全省要集中力量加快培育一批省级或国家级的龙头企业。在此基础上,通过联合重组和对外扩张,培育一批大型涉农商业企业集团。市、县要集中力量加快培育市级和县级龙头企业。要鼓励龙头企业对内对外开展跨所有制、跨部门、跨地域的专业联合、合作、收购兼并,构筑自身的经营网络,进一步做强做大,增强经营实力,扩大辐射范围,提高带动能力。

农产品直营店的建立势必会与“农超对接”模式产生竞争,这就要求农产品直营店要有自有农场或种植基地的支撑,采取成为彻底的直营方式——自产自销就会容易突围。此外,农产品直营店还可以尝试向高端礼品市场发展。可以将绿色无公害的优质农产品搭配组合,将成为未来礼品市场上的新宠。

在调研中发现浙江绍兴绿油油蔬菜专业合作社为发展农产品基地直销,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系数,开拓中高端市场,自2007年起,合作社与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合作建设33.33 hm2核心基地“绿岛生态农业科技园”,共同开发绿色蔬菜及有机蔬菜,产品直销绍兴市区及杭宁地区。为规范订单农户的发展,合作社专门建立了农户数据库,对订单农户进行“ID-card”式(身份证)编码管理,对订单农户的生产销售进行档案记录,实行可追溯管理,做到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可控可追溯。合作社经营黄秋葵、豆荚类及各种菇类等。在产品的销售方式上有3种:在城市建立较为完整的农产品直销网络和区域性营销网络;在本地区拥有东街、大江、大云等7家蔬菜直销点的销售网络;为好又多、世纪联华等大型超市进行配送销售。合作社产品物美价廉,口碑极好,对稳定绍兴市区菜价效果显著,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和推崇。2007年通过配送、直销的各类无公害、绿色农产品多达1 210万kg,销售额达2 500多万元。

3.3 发挥专业合作社功能,加大培养农产品经纪人的力度

运行模式如:“市场+农产品经纪人+农户”和“市场+合作社+农户”等。在调研中发现阻碍农产品流通或者说阻碍“公司+农户”流通模式有效运行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农民和市场的信息不对称,而解决这个矛盾,除了各级政府及其所属部门要加大政策制定力度外,农产品经纪人将扮演很重要的角色。

由于信息不对称、组织分散、资金技术劣势和政府干预偏向等原因,农户在与公司的谈判中处于弱势地位,其利益受到严重损害。这直接导致了“公司+农户”契约关系的不稳定性。因此,建议一方面应不断促进市场的发育和完善,形成龙头公司之间的良性竞争机制,改变“龙头”垄断的局面;另一方面应积极建立各类农业经济合作组织,加强农产品经纪人现代经营管理知识技能的培训,提高其经营素质,发展壮大农民经纪人队伍,组织农民经纪人开展联购联销,联手开拓农产品市场。不仅可以引导组织农民经纪人同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合作联合,共同开拓农产品市场。重要的是可以将市场信息有效地传递给农户。改变农户“一家一户”面对公司的状况,真正提高农户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

从调研数据可知,2009年浙江省嘉善县1 159名农产品经纪人销售的农产品总产值达到6亿多人民币。2010年仅一位叫王明德的农产品经纪人一人就与50位农户签订了蔬菜订单合同,每天收购近5 000 kg蔬菜,全年收购量约为150万kg。有了农产品经纪人,农民只负责种植,销售则交由农产品经纪人。而经纪人所掌握的市场信息也同时指导着农民的种植方向和数量。

截止2010年底,浙江省农产品经纪人从业人员达到3.7万余人,已成为农产品流通中的骨干力量。调研中也发现,浙江省农产品的销售,主要还是依靠一大批土生土长经纪人。经纪人已成为连接农民与市场的重要桥梁和纽带,是解决农产品销售难的一支重要力量,但从实际营销水平来看还需进一步提升。

4 结论

农产品流通是“三农”问题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重点。在这个过程中,龙头企业、农村专业合作社、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和农产品经纪人等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也严重影响了“公司+农户”农产品流通模式的运行效果。

完善“公司+农户”的农产品流通模式势必需要统一规划、集中扶持,鼓励龙头企业分期建设一批高起点和高标准的特色优势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推广“市场+基地+农户”和“市场+龙头企业+农户”模式;发展和规范订单农业、合同农业,引导企业通过建立风险基金、保护价收购、入股分红和盈余返还等多种利益联结形式;鼓励和支持广大农业企业、合作组织及贩销大户采取订单和契约等形式,开展农产品购销,形成“市场+合作社+农户”和“市场+经纪人+农户”模式,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共同体,形成分散种植、集中销售的农产品销售机制;重点扶持发展与农民建立稳定产销协作关系的农产品生产流通企业、农产品批发市场以及农民专业合作社。

摘要:为有效解决农产品销售问题,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浙江省“公司+农户”农产品流通模式和现实条件进行分析,并试图完善“公司+农户”流通模式,以期符合浙江省农产品流通的实际需要。

关键词:农产品流通,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公司+农户”

参考文献

[1]蒋文龙,胡立刚,张道生.农产品营销的浙江道路[J].观察与思考,2009(23):30-31.

[2]张西华,包中海.农产品流通网络体系的构建与研究———基于浙江的实践与探索[J].经济研究导刊,2010(24):171-174.

[3]贾伟强.“公司+农户”组织模式的合作机制研究[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7.

[4]安玉发,骆骢.重视专业合作社在农产品流通中的作用[J].农村经营管理,2009(6):18-19.

“公司+农户”模式 篇8

目前, “公司+农户”的模式是我国农村地区采用率最高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之一。根据农业部对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的统计调查显示, “公司+农户”所占比例位居第一, 高达45%。很多人对这种制度模式抱以非常乐观的态度, 认为通过制度创新公司和农户从“制度非均衡状态”进入了“制度均衡状态”, 合作双方都实现了自身的利益, 促进了我国农业的规模化经营。

1.1 农户与市场之间交易成本的节约

在“公司+农户”这种制度模式中, 公司将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 成为企业的一个个生产加工车间, 形成一个强大的团队。从此, 单个的农户不必再面对市场, 只需像企业员工一样按照企业要求进行生产, 就能获得稳定的收入, 大大节约了农户的交易成本。而作为农户代表的企业, 天生就是市场经济活动的细胞, 在信息获取、市场销售、经营管理等方面要比单个农户拥有更多的优势, 它用集体行动取代个体行动, 以“集体—集体”的关系取代“个体—集体”的关系, 从而降低了整体的交易费用。

1.2 减少因市场不确定带来的农业经营风险

在小农经济条件下, 农户的经营是独立分散的, 生产什么、为谁生产、怎样生产的问题都必须由农户自己做出判断。在“公司+农户”的制度模式中, 单个的农户成了企业的员工, 他们不再是面对市场一线的市场主体, 而是专业分工下的劳动者。而对于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经营规模大、资金保障强的公司来说, 抗风险能力远大于单个的农户。

1.3 利益最大的激励, 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和农民的技能

“公司+农户”的制度模式在农户和市场之间架起了一道桥梁, 降低了农户的交易费用和风险。但与此同时, 公司也充当了“收费站”的角色, 对农户生产的最终产品具有评判权, 如果不符合公司的规定, 农户就要承担损失。为了获得可观的收入, 农户都竞相学习先进的技术、辛勤劳动, 促进了农业技术的创新、推广和运用, 提高了农村的生产力水平及农民的生活水平。

2“公司+农户”模式的缺陷

2.1 农户与公司的交易成本增加

2.1.1 信息不对称增加的交易成本

企业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法人单位, 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住脚, 总是千方百计地去搜寻和掌握市场信息, 以期适应市场的变化。同时, 为了实现收益的最大化, 企业并不一定会把所有收集到的信息传递给农户, 这就增加了农户由于信息不对称而支付的交易费用。

2.1.2 市场地位不平等增加的谈判成本

虽然国家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企业与农户平等的市场地位。但是, 在实际的交易活动中, 企业往往因其在信息获取、谈判技巧与能力、对第三方的影响力等方面的优势而占据了谈判的主导权和控制权。

2.2 资产专用性带来的机会主义行为

从企业的角度看。农业生产资料同许多工业生产资料一样是典型的专用性资产。农户一旦投入了专用性资产, 就必然面临合作企业采取机会主义的危险。由于农户投入的农业生产资料属于专用性资产, 不能更改其用途, 所以他们只有被迫接受来自企业的种种限制, 从而导致其现期收入的减少。

从农户角度看。小农经济一直是中国农业经济的主要形态, 也自始至终在影响和制约着中国农民的生产和生活。在“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中, 虽然公司和农户之间有相关的契约作为制约手段, 但是有着小农意识的农户本着“法不制众”的侥幸心理, 有意识地改变或减少生产对象、方式、规模、价格和合作对象等。企业投入的机器和设备等也属于专用性资产, 投入过后很难转为他用, 因此, 农户的这种短期行为和违约行为对合作企业也会造成收益的减少。

3 进一步完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

3.1 从公司的角度来看

3.1.1 优化利益分配制度, 增强农户生产的积极性

利益分配是“公司+农户”合作模式成败的一个关键环节。很多公司与农户之间合作关系的破裂, 都要归结于利益分配问题没有协调好。如何做好公司和企业之间的利益分配呢?关键是要把公司和农户形成一个利益共同体, 这可以通过公司和农户联合入股建立股份合作制企业的方式完成。除此之外, 农户还享有农产品销售所得收益。这就大大提升了农户生产的积极性, 并有效减少了机会主义行为对双方的损害。还可以考虑在这种股份合作制企业中引入股份有限公司的独立董事制度。

3.1.2 加强公司与农户关系链的建设, 减少机会主义行为的干扰

减少机会主义行为对“公司+农户”合作模式的破坏, 主要就是要加强公司和农户之间的关系, 增加二者之间的信任力度。

3.1.3 扩大农户对信息的获取程度, 降低信息不对称带来的收益损失

以第三产业促区域经济和谐发展 (1)

——以唐山为例

唐山师范学院经济管理系郑红玲冯清利

摘要:第三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后续动力。在对我市进行产业结构布局与优化的过程中, 要有针对性的发展第三产业, 尤其现代高端服务业。

关键词:第三产业区域经济和谐发展

中图分类号:F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800 (2010) 02 (b) -203-02

唐山在构筑区域发展的新格局过程中, 必将面临产业结构优化的选择。三次产业要做到“协调联动、整体腾飞”, 第三产业的兴起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而调整和优化第三产业结构, 培育发展新兴第三产业, 充分发挥第三产业在优化经济结构、促进产业升级中的作用, 是促进我市沿海经济协调发展、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重要措施;第三产业的加快发展, 可以有力地推进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发展, 推进我市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进程;可以扩大就业领域和就业人数;可以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增加高层次的劳务消费, 如文化教育、游览观光、消遣娱乐、医疗保健等, 改善生活质量, 因此优化发展第三产业, 促进三次产业的和谐发展, 对于我市经济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1我市第三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1) 第三产业增长速度较快, 规模不断扩大, 但总体发展水平相对滞后, 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作用还不强, 对唐山经济的渗透力较低。2008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561.19亿元, 比上年增

(1) 基金项目:唐山师范学院发展基金项目 (07C0207C09) 。

信息不对称一直是公司和农户之间的重要障碍, 也是农户长期处于弱势地位的重要原因。因此, 为了促进“公司+农户”合作模式的健康发展, 必须提高农户对信息的获取程度。公司管理人员应当不定期的走访农户, 及时快速地处理农户需要了解的信息和需要帮助解决的问题。

3.2 从政府的角度来看

3.2.1 加强法制建设, 规范市场运行机制

市场经济作为一个法制经济, 要求市场交易主体、市场交易行为等都必须在一定的法制范围内进行。之所以会出现利用资产专用性采取机会主义行为坑害合作方的行为, 核心的原因还是在正式制度。

3.2.2 增强服务意识, 主动化解相关矛盾

在我国大部分的农村地区, 农民的生产资料落后, 生产资金欠缺, 生产技术落后, 法律意识淡薄, 这些都严重阻碍了当地农户和涉农企业之间的合作, 二者之间经常出现这样那样的矛盾。建设“服务型”政府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建设的重要内容。

3.2.3 扶持中介组织的发展, 提高农户的市场地位

农业中介组织是针对“公司+农户”合作模式缺陷性而产生的介于农户和公司之间的中间组织。相对于单个分散的农户而言, 中介组织的谈判地位和谈判能力明显提高, 获取信息的力度也明显增长13.1%。分产业看, 第一产业增加值340.01亿元, 第二产业增加值2113.29亿元, 第三产业增加值1107.89亿元, 三次产业增加值构成为9.5:59.4:31.1, 第二产业所占比重巨大。单从第三产业增长速度来看, 第三产业增加值比去年增长15.3%, 高于地区生产总值的增速13.1%, 并且也高于第一产业的增速7.0%和第二产业的增速12.9%。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6.3%, 对经济的拉动率达到4.8%。

从总量来看, 我市经济增长的强劲动力来自于第二产业, 所占比重接近60%, 第三产业增加值对地方经济发展贡献比重较小, 2008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31.1%, 比上年32.3%相比有回落趋势, 2008年第三产业完成投资389.23亿元, 下降2.2%, 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还相对有限, 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作用还不强, 对唐山经济的渗透力较低。

(2) 受传统产业结构惯性制约, 传统行业主导地位稳固, 传统服务业较为发达, 现代服务业明显落后。从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看, 生活型服务业长期占主导, 生产型服务业发展滞后, 金融保险、科技开发、信息咨询服务业严重落后。在服务业内部结构中, 传统服务业占主体地位, 现代和新兴服务业比重较低, 从服务业拉动第三产业增长情况来看, 传统服务业拉动第三产业增长百分点和贡献率远

强。同时, 在中介组织内部建立起来的一系列规章制度, 也能有效地遏制小农意识带来的农户机会主义倾向。可以说, 建立农业中介组织对于农户和涉农公司来说是一个双赢的策略, 政府理应是建立农业中介组织的助推器。

3.2.4 提高农民素质, 促进合作效益的最大化

小农经济之所以能长期存在, 并影响农户的生产经营行为, 危害“公司+农户”合作模式的生存和发展, 最主要的原因还在于农民素质的低下。当然, 农民素质的低下不单是农户自身的原因, 还有农村市场化程度低、信息闭塞、文化教育落后等客观原因。因此, 作为公共产品提供方的政府, 需要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 增加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力度。如, 加强农村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农民技能培训、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

摘要:在“公司+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中, 存在片面地强调其优点, 而忽略其缺点的现象。本文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角度, 就这些缺点问题, 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以期促进我国农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公司+农户”,农业产业化,新制度经济学

参考文献

[1]道格拉斯·诺思.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 (中译本) [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1994.

[2]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1996.

[3]孙耀吾, 刘朝.“公司+农户”组织运行困境的经济学分析[J].财经理论与实践, 2004, 7.

“公司+农户”模式 篇9

本文介绍了江苏农险“联办共保”模式的选择背景, 并结合其主要特点, 探讨了该模式下政府、保险公司和农户三方存在的主要问题, 基于此, 为完善该模式提供相应的政策建议。

1 江苏农险“联办共保”模式的选择背景

农业保险的发展具有极强的公共性与外部性, 世界上其他国家经过多年的探索形成了诸多农险经营模式, 如美国的双轨制农业保险保障体系, 日本的民间非盈利团体经营、政府补贴和再保险扶持模式, 德、法、俄等欧盟国家的民办公助模式等。江苏省的经济现状与农业发展水平与国外存在较大差异, 因此, 不能照搬上述模式。同样, 江苏省农业发展情况与外省有着显著不同, 生套外省经验也不可行。为此, 试点之初, 各参与方积极探索研究适合省情的农业保险经营模式。从江苏农险的发展史看来, 农业保险可选模式主要包括商业自办、专业经营、互助会、委托代办和联办共保等。

江苏农险多年的实践表明, 单独依靠政府或保险公司, 都不能促进农业保险的可持续发展。农业保险既离不开政府的有力支持, 又不能完全依赖政府;既离不开保险公司的参与, 又不能由保险公司独立经营;既不能单独让农户承担保费 (受保险意识与交费能力限制) , 又不能让农户不承担任何保费 (否则其抗风险主动性会减弱) , 因此必须在政府主导、商业运作、农户受益中寻求共同点。表1可见, 相比较于其他四种模式, “联办共保”模式能够较好地把政府、保险公司与农户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是符合省情实际和高效率的运行模式。

2 江苏农险“联办共保”模式的主要特征

2.1 政府为农户提供保费补贴

由于农业保险是准公共物品, 因此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 政府必须给予一定的保费补贴。2008年起, 江苏省对于主要种植业参保品种, 各级财政保费补贴原则上不低于70%, 其中, 中央财政补贴35%, 省级财政补贴25%, 中央、省级财政补贴与70%的差额部分由市、县级财政给予补贴。对于主要养殖业参保品种, 省级财政补贴根据参保品种确定:其中, 能繁母猪保险各级财政保费补贴比例原则上不低于80%, 饲养者负担保费的20%;奶牛保险各级财政保费补贴比例原则上不低于60%, 饲养者负担保费的40%。省级财政对保费的补贴分地区执行:苏南20%;苏中30%;苏北50%;省级财政补贴与应补贴的差额部分由市、县财政部门给予补贴。对于其他种植、养殖参保品种, 省级财政保费补贴比照以上主要参保品种标准执行, 对于农机具和渔船、渔民保险试点, 财政保费补贴标准由省财政厅与有关部门另行商定, 其余部分由农户自负。以投保一头能繁母猪为例, 各级政府及农户各自需要承担的保费如下表所示 (费率为6%) 。

由表2可见, 农户仅承担12元的保费便可投保一头能繁母猪, 其余48元由各级财政进行补贴, 大大减轻了农民的保费负担。据统计, 2008年江苏农险保费中, 各级财政保费补贴达8.16亿元, 其中, 中央财政补贴2.93亿元, 省及以下各级财政补贴5.23亿元。公共财政的支持有力推动了全省农业保险的开展, 提高了农民参保的积极性。

2.2 政府与保险公司分持保费、共担责任

江苏农险“联办共保”模式是指政府与保险公司按照6:4的比例收取保费, 同时承担相应的风险责任, 组成责任共同体。政府发挥主导作用, 负责组织推动、收缴保费和沟通协调, 保险公司则发挥其精算、管理、网络、人才和服务等优势, 按照商业保险的基本原理和运作规则, 为农民和农业生产者提供优质的保险服务。该模式较好地把政府和保险公司有机结合起来, 优势互补, 风险共担。

农险保费收取后, 首先提取管理费用, 剩余部分在政府与保险公司之间分配。依据相关规定, 江苏农险试点管理费用控制在总保费的15%以内, 专项用于农业保险的承保、勘察定损、理赔等相关工作费用支出, 剩余保费按6:4分配给各县 (市场区) 政府及保险公司。以一头能繁母猪保险为例, 60元保费按以下方式进行分配:管理费用为9元 (60*15%, 管理费用在政府与保险公司之间分配, 分配比例协商决定) ;政府保费收入为30.6 (60*85%*60%) 元;保险公司保费收入为20.4 (60*85%*40%) 元。相应地, 保险责任也在政府与保险公司之间按6:4分摊。

2.3 巨灾风险防范机制的建立

在“联办共保”模式下, 政府与保险公司均积极寻求应对巨灾风险的有效措施。具体而言, 政府通过建立巨灾风险准备金以应对农业巨灾风险, 目前, 江苏省已在省辖市建立巨灾风险准备金, 包括三部分:一是各县 (市、区) 按实际投保保费总额上缴10%;二是省辖市按县 (市、区) 上缴额外负担的50%进行配套;三是在市县资金筹集到位的前提下, 省级财政按省辖配套部分进行等额补贴。保险公司则寻求再保险方式转移风险, 但从实际运作来看, 由于农业保险再保险费率较高, 易导致保险公司选择将风险自留, 而非再保险, 即使参加再保险, 其经营效益也不高, 从而影响保险公司经营农业保险的积极性。理赔时, 保险赔款由下列资金依次赔付:当年保费收入、农业保险基金历年积累、当地政府巨灾准备金、省辖市巨灾准备金, 依然不足部分, 由政府与保险公司按6:4赔付。

3 江苏农险“联办共保”模式面临的困境

在“联办共保”模式下, 农险运作主要牵涉政府、保险公司和农户, 三方的利益有一致的方面, 但又不完全一致。农业保险是一个分散农业风险、社会效益高, 但自身经济效益低, 甚至为负效益的风险管理工具。政府的利益在于运用农业保险工具, 实现支持和保护农业的社会目标, 寻求社会效益最大化;保险公司的利益在于营利;农户的利益在于如何花费最少的钱来分散其农业生产风险, 获得个人利益最大化。从上述分析可见, 江苏采用“联办共保”模式运作农业保险, 为协调三方利益做出了积极努力, 农险运行平稳有序, 但仍存在一些矛盾与问题。

3.1 政府财政负担偏重, 缺乏完善的巨灾风险应对措施, 且行政色彩较浓

众所周知, 政府的主要职能是公共事业管理而非经营, 政府参与经营既无必要性也缺乏专业性。但由于农业保险的特殊性, 在农险经营过程中, 政府不仅要完善基础设施、优化市场环境、提供政策支持、给予投保农民保费补贴及保险公司管理费补贴以及对资金的运用进行监督, 还要承担相应的保险责任。目前来看, 政府主要存在以下三点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财政负担偏重。帮助农户提高其专业化和规模化水平上是政府发展农业保险的途径之一, 但农户专业化和规模化水平的提高除了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完善之外, 还涉及农村产业政策、农村土地制度、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及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等一系列的问题, 是一个大的系统工程。那么, 在当前农户小规模经营的情况下, 政府对农户给予保费补贴也许是唯一选择。这种补贴要确保农户“买得起”还要“划得来”, 显然, 要在较短时间内达到这一水平, 就我国目前的经济实力来说, 尤其是在当前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 政府的财政是难以做到的, 即便能做到, 这种财政投入结构的安全性和经济性也是令人担忧的。而长期进行高比例的保费补贴, 也不利于培养农户的风险意识, 最终影响农业保险的可持续发展。

二是缺乏完善的农业巨灾风险应对措施。“联办共保”模式将政府纳入到保险经营过程中, 承担部分保险责任, 如果出现非正常年份, 很有可能导致政府“收不抵支”。目前, 江苏省已着手建立多层次的巨灾风险准备金, 但仅一年时间, 余额只有一亿多, 在发生大面积赔付的情况下, 如1991年、2003年那样的大灾, 损失最终要靠政府财政进行弥补。这不仅难以为农民提供充分的保障, 也会增加政府财政负担。如何在微利的条件下迅速建立有效的巨灾风险防范机制, 化解政府面临的巨灾风险, 这是一个紧迫的问题。

三是基层政府在执行过程中行政色彩较浓。省政府对农业保险覆盖率并无明确要求, 且确定了农民投保自愿原则, 但基层政府在上传下达过程中, 会增加硬性规定, 很可能导致强行收取保费、垫付保费、虚报保费等现象的发生。此外, 对覆盖率的过分强调也会增加基层工作的强度, 并易造成农户的逆反心理。

3.2 保险公司经营动力不强、经营机制不完善且经营能力偏低

一是经营动力不强。农业风险的复杂性和农业保险的高赔付率使得商业保险公司不愿意独立经营农业保险业务, 只有在政府提供的优惠政策确保农业保险利润率至少与其他财险的利润率持平的情况下, 保险公司才有经营动力。但目前农业保险财税政策支持面还比较窄。从江苏实践来看, 由于中央财政仅限于对保费给予补贴, 其他环节无补贴政策, 如死亡能繁母猪的无公害处理, 对试点工作的积极性和分保工作带来一定的阻碍, 这也导致保险公司经营动力不强。而这种有限的支持如果掌握不当, 还将带来农户与保险机构之间以及保险机构与政府之间双重的道德风险。

二是经营机制不完善。笔者在江苏徐州的调研中发现, 当前保险公司农险经营机制不完善, 主要表现为:一方面, 理赔时效性较差, 从标的发生损失到报案, 再到定损和理赔长达半年之久。另一方面业务管理不规范、资金划拨不到位、查勘定损不科学的现象依然存在。部分地区的承保面积不达标、测量面积方式落后;出险后报灾面积和实际受损面积不符、出现虚报损失;能繁母猪保险中死亡原因的鉴定不够准确、无害化处理的措施上不完善等都是出现的实际性操作问题。为此, 江苏省农业保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于2009年6月印发了《江苏省政策性农业保险实务规程 (试行) 》, 就宣传、承保、核保、勘损、理赔提出了时间要求, 但各地由于重视程度不一, 执行普遍不理想。此外, 由于江苏多年风调雨顺, 保险公司经营种植业险种有所盈利, 但部分养殖业存在亏损, 保险公司经营农险大多“以盈补亏”, 总体而言并无亏损, 但这一局面不符合保险经营的规律, 一旦种植业发生巨灾, 不足以弥补部分养殖业的亏损, 将会严重影响保险公司的农险运营。

三是农险经营能力偏低。江苏农险主要经办公司在政策性农险业务开办之前, 由于重视程度不够, 并未储备充足的人力与物力, 无法满足现实的人力与物力要求, 目前, 经办公司已在努力改善这一现状, 但这需要一定的时间。

3.3 农户积极性不高且满意度较低

一是农户投保积极性不高。这与江苏农业风调雨顺年数多风险不大的地情、农业收入占农民年收入比例不高的省情以及政策性农险保险条款责任窄、费率高、赔款少的实情有关。调研发现, 农户通常将投保农业保险视为一项义务, 并没有充分认识到农业保险的积极作用。

二是农户对农业保险的满意度较低。由于农户对条款中相关规定的变动无法及时掌握对条款通常并不完全理解, 甚至产生误解, , 这直接导致理赔时, 农户对理赔速度及实际赔款的不满。类似案例屡见不鲜, 如江苏徐州地区一农户的水稻遭受病虫害 (条纹矮缩病) 侵袭, 减产达50%, 未达70%的赔付标准但超过30% (原规定中减产70%以上全部赔付, 70%以下不赔;现已将条款改为减产在70%以上全赔, 在30%~70%之间按生长期损失赔付, 给付保险金额的40%) , 保险公司按照保险金额的40%进行了赔偿而农民则认为应当赔偿全部损失部分, 双方产生争执, 投保人对农业保险产生不满甚至抵触情绪。

4 结论与政策建议

4.1 加大政府支持力度

(1) 政府在进行保费补贴的同时, 应结合经办公司及相关职能部门, 加大宣传力度, 不断加强农户风险意识及主动参保积极意识, 营造协调发展的良好环境, 从而杜绝农户对政府财政补贴的依赖, 减轻财政负担; (2) 进一步发挥政策支持与监督功能, 对试点保险公司提高经营费用补贴、对农业再保险公司给予保分保费用补贴、对试点公司的农业保险业务免征所得税等, 从而提高保险公司经营动力; (3) 为做到“政策性农险正常年景有盈利, 小灾之年不亏损, 大灾之年能承受”, 进一步完善农业巨灾风险准备金制度, 建议建立中央及省两级大灾风险基金, 分级授权, 合理调拨使用, 增强农业抵御大灾风险的能力, 从而减少政府的巨灾风险, 确保农业保险的可持续发展; (4) 基层政府坚持农户自主投保原则, 避免行政干预; (5) 进一步整合支农资源, 将农业保险政策与农业补贴、农村信贷、农业救济有机结合, 整合支农惠农政策资金的使用交通, 发挥政策合力, 最大限度地支持农业生产。

4.2 提升保险公司专业水平

(1) 保险公司应储备足够的人力物力, 确保农业保险这一政策的长久运行; (2) 积极配合政府做好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 加强防灾减损工作, 与农林、畜牧兽医、气象等部门建立长期合作机制, 协助做好天气变化预警、防病疫苗注射等工作, 提高农业的防灾防疫能力和灾后恢复能力; (3) 逐步完善优化工作流程, 提高保险公司的服务能力和经营水平, 增强农户的满意度, 由此带动商业保险市场的开拓; (4) 努力开拓创新, 充分挖掘农业保险的潜在需求, 设计贴近农户需求的保险产品; (5) 充分发挥与国内外再保险公司的合作关系, 积极创造条件, 向国内外保险市场购买再保险, 分散经营风险。

4.3 增强农户防范意识

农民应增强忧患意识, 居安思危, 改变“灾年靠政府”的心理, 积极通过保险这一分散风险的有效手段, 提高自身抵御各种农业生产风险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姜俊臣、乔立娟、杜英娜, 农业保险主体行为的博弈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 2007, 35 (9) .

[2]刘荣茂、刘妍, 中国农业保险发展的模式选择[J].农村经济, 2005, (1) .

[3]毛文博、管星, 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中的主体定位探析[J].保险研究, 2008, (8) .

[4]庹国柱、李军, 农业保险[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

[5]王新军、朱水连, 对政策性农业保险行为主体分析与政府作用研究[J].保险研究, 2008, (12) .

[6]王军、宋岭、王树声, 政策性农业保险中农民与保险公司行为的博弈分析[J].农业经济, 2008, (3) .

[7]许亚平, 透视政策性农业保险的“江苏模式”[N].农民日报, 2009, 5 (31) .

[8]叶蜀君、杨若冰, 建立我国农业保险政策支持的经济学分析[J].宏观管理, 2008, (2) .

“公司+农户”模式 篇10

三农问题事关发展稳定的大局, 农民问题是三农的重中之重, 解决农民问题的关键是增收。农村养殖业历史悠久, 市场空间较大, 对广大农民而言发挥传统优势, 在农村养殖业上下功夫是解决增收问题的现实途径。大力发展养殖业不可避免要解决原料供应、资金来源、技术指导、销售市场这些问题。对单个农户而言, 其作为市场经济中的独立个体处于弱势地位, 面对的是不完全竞争的市场, 处于垄断地位的中间商, 高价买原料低价卖产品, 只能赚取有限的利润。同时, 还要承担自然风险、技术风险。随着市场经济逐步深入发展, 单个农户单打独斗闯市场越来越不适应形势发展需要。与此同时, 以大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核心建设农业产业链, 围绕农业产业链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以集体力量闯市场则成为新形势下解决三农问题的一种新探索。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产业链条中的农户提供原料支持、技术指导、产品回收等服务, 同时与金融机构开展合作, 为农户申请小额贷款提供担保, 形成“龙头企业+金融机构+农户”的农业产业链农户小额贷款运行模式, 这种模式能够有效降低风险, 最大限度返利于农户, 切实帮助农户增加收入, 逐步发展成为市场经济中的合格主体。本文以新希望集团有限公司农户小额贷款为例, 采用规范和实证的研究方法, 分析农业产业链农户小额贷款成功运行的机制, 对进一步改进、完善、推广这种模式提出相关建议。

二、新希望集团有限公司农户小额贷款模式

农户小额贷款业务具有周期短、金额小、频率高、手续简单等特点, 国家开发银行根据农村小额贷款的特殊性质, 与新希望集团合作开展了具有鲜明的开发性金融特征, 切合养殖户需求, 风险可控的“农业产业链养殖户小额贷款”模式。该模式的主要操作流程是国家开发银行为新希望集团有限公司上游农户提供贷款支持, 新希望集团的担保公司为贷款提供担保, 新希望集团农业产业链中的各个主体加强对农户的管理。具体来看, 该模式包括四个层面内容:一是建立与新希望集团管理层面的合作机制。新希望集团在整个业务合作中发挥核心管控作用, 与国家开发银行签署《农业产业链养殖户小额贷款合作协议》, 明确了集团公司在整个模式运行过程中的管理和控制职能。集团公司在人、财、物等方面加强对担保公司的统筹指导, 规范担保公司在项目评审、融资担保、贷后管理等方面的业务流程。二是建立与新希望集团下属担保公司业务层面的合作机制。担保公司是农业产业链农户小额贷款模式业务的具体执行和实施机构, 国家开发银行与新希望集团共同制订担保公司操作流程, 签订《支持农业产业链养殖户贷款合作协议》, 担保公司加大对申贷农户调查和管理力度。三是激励约束机制。新希望集团与国家开发银行双方视贷款运作情况与效果进行动态调整, 增量控制。当贷款不良率达到5%时, 银行方停止受理和发放贷款, 新希望方应及时采取措施, 处置不良贷款。当不良率降低后, 双方可协商恢复贷款。四是宏观现金流建设和控制机制建设。该模式下的贷款由担保公司提供100%的连带责任保证, 并按照贷款余额的10%~20%向银行存入保证金;建立养殖风险基金进行风险分担补偿和有关奖励。申贷农户必须由当地的村委会出具相关证明, 以形成对养殖户的监督和制约。相较传统农户小额贷款, 农业产业链中的农户小额贷款具有较大优势:一是新希望集团利用其农业龙头企业的高效组织和养殖产业链闭合的优势, 减少养殖户和金融机构的风险。二是发挥整个产业链的优势, 加强对单个养殖户的帮扶和指导, 提高养殖户在产业链中的地位和作用。三是公司实行商业化运作和现代企业制度管理, 直接为养殖户担保融资, 相应的国家财政补贴更能直接惠农利农。

三、农业产业链中的农户小额贷款运行模式分析

1.产业链条小额贷款能够有效降低风险

农业产业链是指与农业初级产品生产密切相关的产业群所构成的网络体系结构, 是在传统农业生产基础上向产前和产后的有机延伸, 实现产前、产中、产后一体化。以新希望集团为核心的农业产业链条是一个完整的闭合产业链, 在这个产业链中囊括了产前的饲料供应、兽药提供、幼苗抚育, 产中的技术指导, 产后的加工销售。将传统农户在养殖过程中分别与数个市场主体打交道改为只需与一个市场主体打交道。[1]将市场行为中的高买低卖的利益外流改变为保障收益, 新希望集团要实现业务长期稳定发展必须为农户提供有效激励。新希望集团是农业领域大型龙头企业, 为保障产品品质, 农户养殖所需的饲料、幼苗等均由新希望集团下属企业提供, 能够有效保障品质。在原材料采购方面, 农户可以获得比市场价更优惠的价格。在产品出售方面, 新希望集团要按照高于市场价的协议价全部收购, 保障农户收益。农户产业链下的农户小额贷款实现市场行为中的交易成本内部化, 按照西方经济学理论, 此种模式将多次市场交易行为降低为有限的几次, 交易成本部分转化成农户收益, 由此可以有效降低市场风险, 新希望集团公司的介入将农户的技术风险和自然风险也大大降低。

2.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的优化结合

青木昌彦 (2004) 等新制度经济学家认为, 制度包括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 它们共同组成制度体系, 保障社会运行。正式制度以法律、政策等形式规范全社会的行为, 具有一定强制力。非正式制度则以习俗、道德等形式约束社会主体的言行。[2]农业产业链中农户小额贷款模式的成功部分得于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的较好结合。新希望集团是市场经济中诞生的市场主体, 其行为符合市场经济规范, 其与农户的买卖是基于成本收益基础上的市场行为, 要以合同形式明确双方的责权利。银行与农户的信贷行为也是符合风险收益要求的, 要对农户借款要求进行详细的贷前调查, 谨慎评估其现金流和还款能力, 这些均属于正式制度规范要求。与此同时, 该模式引进了非正式制度, 重视其约束作用。申请贷款的农户必须向所在村委会报告, 贷款成功后要进行公示。我国是一个乡土文化比较浓厚的国家, 费孝通 (2001) 在《江村经济》中已经明确指出, 在小范围的熟人社会中, 农户生存发展主要取决于其所在的乡村集体, 其必须注重自己的言行, 不能失信于群体。该模式下的农户小额贷款公示实际上就是将农户的信贷行为向所在群体公告, 对借款农户形成外在压力, 促使其做到守信而不失信。这种社会公示监督机制在小范围的乡村社会能够有效发挥作用。

3.实现从一次博弈到重复博弈的改进

冯·诺依曼和摩根斯坦 (1944) 等在《博弈论与经济行为》中将博弈论应用于经济领域。新希望集团农业产业链农户小额贷款模式成功地将传统的农户与银行一次博弈发展为龙头企业参与下的农户与银行重复博弈, 可以有效锁定信贷风险。在传统的农户与银行信贷行为中, 农户是否偿还银行贷款是一次博弈。银行面对的农户贷款额度小, 数量大, 分布范围广, 监督成本较高, 由此造成的结果是部分农户小额贷款失信率较高, 既有的信贷约束机制难以有效发挥作用。[3]农业产业链中的农户小额贷款模式进行了创新, 农户在养殖过程中涉及的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均发生在新希望集团内部, 农户借款和还款账户接受新希望集团担保公司监管, 整个信贷资金流动都发生在新希望集团内部。在此情况下, 农户与银行的借贷行为表面上是一次博弈, 实质上是有限次重复博弈。新希望集团在整个生产过程中与农户打交道的环节非常之多, 甚至视同为无限次, 由于在银行与农户借贷行为中, 新希望集团要承担担保以及监管责任, 其完全可以从养殖的全过程对农户进行约束, 大大降低违约行为发生。从一次博弈到重复博弈的改进是农业产业链农户小额贷款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4.小额信贷制度的创新实践

小额信贷是一项全球性实践, 尤以穆罕默德·尤努斯在孟加拉国进行的实践探索最为成功, 其倡导并实践的格莱珉模式核心内容是专门向贫困人口提供小额贷款, 支持其开展小型创业项目, 借以实现脱贫。[4]该模式在诸多国家得以复制, 在菲律宾有Dungganon项目、印度有ASA项目等。我国诸多机构和个人也进行了小额信贷的尝试, 比较著名的有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扶贫经济合作社”项目、姜柏林推动的吉林四平梨树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项目等。在这些实践中, 主要操作环节是需要有一个核心, 最重要的是资金提供者。最主要的特点是额度小, 单个农户借款主要为几万元。借款农户群主要发生在传统的乡村社会一级, 即熟人社会, 主要借助乡风民俗等传统道德理念约束借款行为, 从实际情况来看执行效果较好, 违约行为主要是项目不理想等客观原因造成, 并且借款人会想办法尽快将贷款偿还。新希望集团农业产业链中的农户小额贷款模式是对小额信贷的进一步创新实践, 它将传统小额信贷项目面临的技术、市场风险转嫁给了新希望集团, 作为农业领域的龙头企业拥有强大的研发能力, 抵御风险能力较强, 因此农户小额信贷项目成功率更高。这种模式突破了地域限制, 带动性和引导作用更加明显。新希望集团在全国各地拥有很多工厂, 单一工厂规模都不小, 需要众多农户参与才能完成整个生产过程, 小规模的乡村范围是不可能完成这个任务的。因此, 以新希望集团为核心, 可以将小额信贷模式进行较大范围推广, 辐射带动更多农户。

5.有效降低信息不对称现象

在市场经济活动中, 各个参与主体对信息的掌握是有差异的, 掌握信息较多的人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相反对信息掌握较少的人在竞争中将处于劣势地位。由于现实市场一般均不是完全竞争市场, 在市场上具有一定垄断地位的主体相比其他主体更有可能拥有较多信息, 进一步增强其竞争优势。市场中卖方比买方也更了解有关商品的各种信息。[5]正是由于信息不对称现象大量存在, 造成市场交易成本较高。在传统农户市场经济行为中, 由于单个农户均是独立市场主体, 无论是作为原材料的买方还是农产品卖方均面对垄断竞争市场, 对信息的收集、判断、解读能力较弱, 只能被动接受市场信息, 由此出现谷贱伤农。近年出现的猪肉价格“过山车”是最明显的例证。新希望集团农业产业链农户小额贷款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降低信息不对称现象发生。新希望集团在农产品市场上处于垄断竞争地位, 具有较好的品牌和口碑, 其对市场的分析判断能力相比农户极大增强。新希望集团定期对市场进行分析判断, 测算农产品市场需求量。据此, 新希望集团倒算每期养殖的数量, 再根据养殖户的养殖能力 (主要是养殖大棚的实际面积) 确定单个养殖户的养殖数量。农户申请贷款的金额根据养殖数量的成本来确定, 不是自身盲目确定。在此模式中, 新希望集团发挥了信息收集器、信息处理器功能, 农户只需根据新希望集团公司安排进行生产即可, 信息不对称现象大大降低。

四、政策建议

农业产业链农户小额贷款在降低市场、技术风险, 增加农户收入进而使其发家致富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可以更好地促进并扩大农户与银行之间的合作, 让更多的农户享受普惠金融的好处。为进一步完善该种模式, 带领更多的农户以单个的市场主体身份参与市场竞争转变成以农业产业链形式参与市场, 更多分享农产品加工增值带来的收益, 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几点建议。

1.坚持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开展合作

我国农户数量庞大, 分散性较强, 抗风险能力较弱, 银行与单个农户开展信贷业务存在诸多现实困难, 难以大面积推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与千家万户的农户开展业务往来, 相互之间较为了解, 信息不对称现象较银行与农户往来而言较少。银行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开展合作, 一方面可以借助龙头企业的实力有效降低技术和市场风险;另一方面, 银行与龙头企业合作, 可以以产业链的形式带动不同区域的大量农户参与, 实现银行批量化支持农户发展, 达到人人享有普惠金融的目的。

2.进一步发展壮大闭合型农业产业链

目前, 我国以农业龙头企业为主大力发展农业产业链, 是农业发展的一个趋势。要开展农业产业链农户小额贷款必须以闭合型农业产业链为主才能取得较好效果。一般的产业链中, 农户与处于核心地位的农业龙头企业只是以合同形式明确农产品收购数量和价格, 对于农户多种植 (养殖) 的农产品基本不管或难以管理, 农户除与龙头企业开展业务往来外还与其他市场主体发生买卖行为。农户与银行的信贷往来相比单个农户与银行关系而言有一定进步, 但龙头企业对农户的监控能力有限且一般不提供担保。闭合型农业产业链将农户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类风险大大降低, 通过担保行为将农户与银行之间的借贷行为产生的风险进行锁定并大幅降低。发展壮大闭合型农业产业链是推动农户小额贷款大面积推广的重要渠道和有效形式。

3.积极与政府部门开展合作

农业在我国属于基础产业, 同时也是弱质产业, 需要政府给予政策、资金、税收等多方面的支持。近年来, 农业面临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越来越大, 加之我国市场经济还不完善, 农产品价格“过山车”现象比较突出。农户小额信贷的核心是农产品数量和价格稳定, 农户有稳定现金流, 本息偿还才有保障。为此, 政府应鼓励并支持农户购买农业保险, 将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的风险降低。政府财政出资与农业龙头企业合作设立农产品风险基金, 对遭受各种风险受损农户进行补贴, 增强其抗风险能力。

摘要:本文以新希望集团有限公司农业产业链农户小额贷款模式为例, 探索小额贷款模式成功运行的机制原理, 闭合型农业产业链农户小额贷款实现了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的优化结合, 减少信息不对称, 有效降低风险。基于此, 提出政府部门、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开展合作, 建设闭合型农业产业链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农业产业链,小额贷款

参考文献

[1]宋雅楠, 赵文, 于茂民.农业产业链成长与供应链金融服务创新:机理和案例[J].农村金融研究, 2012, (03) .

[2]吴超.声誉制度、非正式约束:信用共同体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基于天津农村合作银行信用共同体模式的案例研究[J].上海金融, 2010, (02) .

[3]杨云鹏.农户“1+N”小额融资创新模式可行性的博弈分析——基于山东省高青县赵店信用社的融资创新案例[J].农村经济, 2012, (03) .

[4]虞斌, 刘泽政.小额信贷技术创新的国际经验及启示[J].农业发展与金融, 2012, (02) .

上一篇:生物探索性实验教学下一篇:一体化教学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