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超声造影

2024-07-01

胃超声造影(精选七篇)

胃超声造影 篇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内科门诊收治的100例患者, 分别采取空腹胃常规检查与口服胃超声学造影剂胃常规检查, 其中有40例女, 60例男, 年龄为18~77岁, 平均为 (51.23±2.34) 岁。临床主要表现为胃区发生隐痛与不适, 甚至有泛酸、嗳气等症状出现, 一些患者并没有自觉症状。

1.2 方法

1.2.1 仪器

采用彩色超声诊断仪, 探头频率设置为3.5~5.0MHz。在观察患者血流过程中, 取样框的偏转要保持同血流方向一致;被检测血管内径2/3为取样容积。取样角度需要<60°;最小取样门宽为0.5~1.0 mm;获取2个以上稳定清晰频谱。

1.2.2 治疗方法

胃充盈超声造影检查方法:患者需要服用造影剂 (国食药监械 (进) 字2004第3310890号) 。依次取患者的坐卧位、平卧位、右侧卧位与左侧卧位, 分别对患者采取纵切面、横切面以及斜切面扫查。观察患者有无占位、光整程度、贲门壁厚薄以及胃贲门开放, 同时严密观察患者胃周、胃腔、胃体以及胃底等情况。此外, 观察胃窦造影剂的胃壁蠕动快慢与实际充盈情况;胃窦与胃周有无出现占位淋巴结增大、血流等征象;幽门瓣造影剂有无通畅;幽门瓣和窦部有无造影剂逆流征象。

空腹胃常规检查方法:患者在采取胃常规检查前1 d, 患者所食用的食物以清淡为主, 不能食用难以消化以及容易产生气体食物。在行胃常规检查以前, 患者需要禁食8~10 h。如果患者存在肠梗阻、活动性出血、急性胃扩张与胃肠穿孔等, 不能采取该检查。患者处于空腹状态下, 对剑突实施多切面常规检查。保存造影前后的有关图像资料, 分析对比两种检查方法[3,4]。

1.3 观察指标

对两种检查方法图像质量进行分析, 对比两种检查方法评价结果。观察患者胃窦部与幽门瓣有无造影剂逆流征象出现:1min内, 造影剂无明显的逆流征象, 即为正常;1 min内, 造影剂有2个以上逆流征象出现, 即为阳性征象。对比胃窦部造影剂充盈状况:取患者的右侧卧位, 立即充盈, 即为正常;1 min后, 才慢慢充盈, 即为充盈减慢;1 min内, 蠕动波>2个, 呈对称与节律, 并从胃体部逐渐向胃窦部移动, 即为正常;1 min内, 未出现或者是有1个蠕动波, 即为减慢。检查标准为胃镜检查结果, 对比分析两种检查方法诊断符合率。将病理结果作为本组研究金标准, 对比两种检查方法诊断符合率。

1.3 统计方法

数据统计分析应用SPSS 13.0软件, 计数资料采取χ2检验, 以外百分数表示, 计量资料采取t检验, 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2 结果

2.1 胃充盈超声造影检查结果

胃充盈超声:胃底静脉曲张1例, 占1.00%;胃壁囊肿1例, 占1.00%;胃间质瘤1例, 占1.00%;胃黏膜脱垂1例, 占1.00%;胃溃疡4例, 占4.00%;胃下垂情况3例, 占3.00%;胃周围淋巴结肿大情况2例, 占2.00%;贲门部占位情况1例, 占1.00%;现胃体部占位1例, 占1.00%;胃窦部占位征象3例, 占3.00%;幽门瓣造影剂逆流征象4例, 占4.00%;胃窦部发生造影剂逆流征象27例, 占27.00%;胃窦部充盈减慢13例, 占13.00%;有胃窦部蠕动减慢征象出现68例, 占68.00%;有胃窦壁黏膜层回声减低、增厚以及肿胀征象出现88例, 占88.00%。空腹超声:27例胃病变 (27.00%) , 不能清晰显示病变边界, 无法提示诊断。

2.2 两种检查方法图像质量对比

空腹超声检查无法将胃壁清晰显示出来, 存在少量胃内容物气体回声与混合回声;口服造影剂后, 清晰显示出胃壁结构, 胃壁柔软, 由胃底至幽门蠕动, 3~4次/min, 壁厚<5 mm。胃充盈超声造影检查图像质量明显优于空腹常规超声检查,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3 将胃镜结果作为诊断标准

经胃充盈超声造影检查诊断88例, 占88.00%;经空腹常规超声检查诊断3例, 占3.00%, 对比两种检查方法诊断符合率, 胃充盈超声造影检查诊断符合率优于空腹常规超声检查, χ2=14.515, 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诊断符合率对比见表1。

2.4 将病理检查作为诊断金标准

20例患者将病理检查作为诊断金标准, 对其进行随访, 20例行胃充盈超声造影检查结果符合病理检查, 占100.00%;3例经空腹常规超声检查结果符合病理检查, 占15.00%, 胃充盈超声造影检查诊断病理符合率明显优于空腹常规超声检查, χ2=8.604, 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临床中, 胃部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 尤其是胃肿瘤病变, 在消化道中占据首位, 与其他系统超声检查方法相比, 胃部超声检查发展滞后, 这主要是因为空腹下胃部处于收缩状态, 由于气体干扰与胃内容物, 对声波穿透产生影响, 使得超声检查处于盲区。长期以来, 检查消化道病变主要是将胃肠镜与X线钡餐作为检查常规方法, 能良好地显示胃肠黏膜的结构, 但是均为胃肠管局限性检查, 检出胃腔外与胃黏膜的生性病变概率并不理想, 不能作为肿瘤内部结构状况的参考, 并且无法同步判断病变周边以及其他脏器是否存在异常变化。孙英[5]等人研究发现, 使用胃肠助显剂能清晰的显示出解剖轮廓的结构, 这不仅能为超声检查提供良好的环境, 同时由于造影剂物理特性同实质性脏器较为相似, 其所产生强回声界面同组织间、毗邻脏器以及胃壁结构的对比效应较为明显。本组结果显示, 空腹超声检查无法将胃壁清晰显示出来, 存在少量胃内容物气体回声与混合回声;口服造影剂后, 清晰显示出胃壁结构, 胃壁柔软, 由胃底至幽门蠕动, 符合研究结果。

通常情况下, 患者由于受到气体以及胃内容物等因素的干扰, 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声波穿刺, 在常规超声检查中容易出现误诊与漏诊等状况, 从检查结果方面看, 仅可以通过贲门部与胃窦部的较大占位进行诊断。该组中胃充盈超声检查, 贲门部占位情况1例, 胃窦部占位征象3例, 胃窦部发生造影剂逆流征象27例, 胃窦部充盈减慢13例, 有胃窦部蠕动减慢征象出现68例, 有胃窦壁黏膜层回声减低、增厚以及肿胀征象出现88例。这说明对患者采取胃充盈超声造影能使胃超声成像的胃内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消除患者胃内环境中干扰因素, 减少对检查的干扰, 顺利通过声束, 进而清晰地显示出患者的病变发生部位以及胃壁层次结构。

汪贤臣[6]等人指出对胃部疾病患者采取胃充盈超声造影检查, 可以行多切面与多体位检查, 能提高超声对胃周病变以及胃壁肿块的诊断与显示, 避免发生漏诊与误诊情况。但在调制造影剂时需要注意, 造影剂调制不能太过粘稠[7,8]。该研究中, 20例行胃充盈超声造影检查结果符合病理检查 (100.00%) , 3例经空腹常规超声检查结果符合病理检查 (15.00%) , 胃充盈超声造影检查诊断病理符合率明显优于空腹常规超声检查 (P<0.05) , 与前人的研究结果相同。这说明与空腹常规超声检查相比, 胃充盈超声造影检查诊断符合率高, 能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依据。胃充盈超声造影检查不仅能满足不愿或者是不宜行钡餐与胃镜检查患者的需要, 同时也适用于健康体检、高龄体弱以及年幼等人群。年老体弱或是年幼者通常腹壁较薄, 能减少气体对检查所产生的干扰, 一般能清晰地显示图像。综上所述, 在口服胃超声造影剂后, 患者胃部处于充盈状态, 行超声造影, 诊断符合率高, 具有安全、连续、无放射性、可重复性、操作方便、无创等优点, 为临床胃常规检查提供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李亚玉, 柳鹏翔.胃肠超声造影在胃十二指肠疾病诊断中的研究价值[J].中外医学研究, 2013, 11 (24) :73-74.

[2]翟真真.胃肠超声造影检查在胃十二指肠疾病中的诊断价值研究[J].北方药学, 2012, 9 (1) :70-71.

[3]杨海云, 曾广绥, 高传江, 等.口服胃窗声学造影剂超声检查对胃部病变的诊断价值[J].中华全科医学, 2010, 8 (11) :1453-1454.

[4]张荣刚, 李佳平, 朱婷, 等.胃肠超声造影检查的临床应用进展[J].医学综述, 2011, 17 (8) :1229-1232.

[5]孙英, 王传英, 李秀清.超声造影诊断食管胃底静脉曲张[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10 (4) :712-714.

[6]汪贤臣, 郭心璋, 施红, 等.超声造影诊断胃及十二指肠疾病临床研究[J].人民军医, 2010 (7) :518.

[7]史月秋, 卢长庆, 黄发基, 等.胃充盈超声造影的临床应用价值探讨[J].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2, 6 (8) :1212-1213.

胃充盈超声造影的临床应用价值探讨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9月~2012年1月, 内科门诊患者126例, 其中男66例, 女60例。年龄11~90 (平均58) 岁。临床表现胃区不适、隐痛, 部分患者泛酸、嗳气。

1.2 仪器

采用韩国MEDISON 8000Live、迈瑞DC ̄7彩超诊断仪, 探头频率3.5~5MHz。选用腹部检查条件, 观察二维图像。观察血流时取样框偏转与血流方向一致, 取样容积为被检测血管内径的2/3, 取样门宽最小0.5~1mm, 取样角度<60°, 获得清晰稳定频谱3个以上。

1.3 方法

1.3.1 胃充盈造影检查

前1d晚餐进清淡饮食, 不宜吃易产气、不宜消化的食物, 检查前一般禁食8~10h。疑急性胃扩张、胃肠穿孔及活动性出血、肠梗阻等患者不宜作此项检查。1.3.2先对空腹胃进行剑突下多切面常规扫查, 后口服造影剂, 依次选择左侧卧位、平卧位、右侧卧位等, 进行纵、横、斜切面扫查, 依次观察胃贲门开放、贲门壁厚薄、光整程度、有无占位;观察胃底、胃体、胃腔及周围情况;胃窦部造影剂充盈、胃壁蠕动快慢, 窦部与幽门瓣有无造影剂逆流征象, 幽门瓣造影剂通过顺畅程度, 胃窦及周围有无占位征象、增大淋巴结以及血流情况。及时保存造影前后的图像资料。对两种方法进行对比。

1.3.3 超声造影剂“胃窗声学造影剂”为河南郑州生产[豫食药监械 (准) 字2009第2230027号]。

1.3.4 观察指标

(1) 对两种方法图像质量评价结果进行比较; (2) 胃窦部造影剂充盈快慢进行比较:右侧卧位即刻充盈为正常。1min后缓慢充盈为充盈减慢; (3) 胃壁蠕动波快慢进行比较:1min内2个或以上蠕动波, 对称、节律、由胃体部向胃窦部移动为正常。1min内见1个蠕动波或蠕动缺失为减慢[1]; (4) 窦部与幽门瓣有无造影剂逆流征象进行比较:1min内未见明显造影剂逆流为正常。1min内见2个以上造影剂逆流征象为阳性征象; (5) 以胃镜结果为标准, 比较两种方法的诊断符合率; (6) 以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 比较两种方法的诊断符合率。

2 结果

2.1 126例胃充盈造影检查中, 胃窦壁粘膜层增厚、肿胀、回

声减低112例 (88.89%) ;胃窦壁蠕动减慢86例 (68.25%) ;胃窦部充盈减慢17例 (13.49%) ;胃窦部造影剂逆流35例 (27.77%) ;幽门瓣造影剂逆流6例 (4.76%) ;胃窦部实性占位4例 (3.17%) ;胃周围淋巴结肿大3例 (2.38%) ;胃下垂2例 (1.59%) ;皮革胃、胃黏膜脱垂、食道裂孔疝、胃间质瘤、胃壁囊肿、胃底静脉曲张各1例 (分别0.79%) 。

2.2 126例病例中, 常规超声与胃充盈超声造影后图像质量评价, 后者明显优于前者。

2.3 126例确诊病例中, 以胃镜结果为标准, 常规超声显示病

变33例 (26.19%) , 胃充盈超声造影显示病变112例 (88.89%) 。病变显示率比较, 后者明显高于前者。

2.4 10例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的随访病例中, 常规超声与

病理结果相符2例;胃充盈造影与病理结果相符例10例, 后者明显高于前者。

3 讨论

胃充盈超声造影作为一种影像学检查方法, 具有操作方便, 无痛苦, 诊断准确性高及病灶检出率高的优点[2]。由于常规状态下胃内容物和气体的干扰, 影响了声波的穿透, 使常规超声检查受到一定的限制, 因此常规超声对胃部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有限。胃充盈超声造影, 改善了胃超声成像的内环境, 消除胃内气体干扰等对声波传播的干扰, 让声束顺利穿透, 从而清晰显示胃壁层次结构及其病变, 并能清晰显示胃周围毗邻脏器和组织。辅以彩色多普勒可了解肿瘤血供、胃底静脉曲张等血流情况等。胃充盈超声造影, 对胃进行多体位、多切面的检查, 明显提高了超声对胃壁内肿块及胃周病变的显示率和诊断的准确性, 可减少漏误诊。如果需要增加检查时间, 可适量追加造影剂剂量。胃充盈超声造影, 选择右侧卧位, 重点观察胃窦部造影剂充盈快慢、胃窦壁蠕动快慢、窦部与幽门瓣造影剂有无逆流征象、幽门瓣造影剂通过通畅程度。遇腹壁较厚时, 辅以被检查者乏氏动作配合, 以利胃窦区域下移前移, 图像显示更清晰。

胃充盈超声造影, 满足了部分不宜或不愿进行胃镜、钡餐检查者的需求。尤其年幼、年老体弱、健康体检者较适宜。年幼或年老体弱者多系腹壁较薄, 气体干扰相对减少, 图像一般显示较清晰。胃充盈超声造影, 图像直观, 是一种无创、无痛苦、操作简便、可重复、无放射性、实时、连续、安全的检查方法。与常规超声检查相比, 图像质量优势明显。胃充盈超声造影能为临床提供客观的依据。

参考文献

[1]张武.现代超声诊断学手册[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 1996.206-208.

胃超声造影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7例老年胃癌患者, 全部经胃镜活检证实。男46例, 女21例;年龄51~79岁, 平均年龄56.7±9.5岁;病变部位:贲门部11例, 胃底部5例, 胃体部12例, 胃窦部22例, 窦体部分累及17例。临床症状:消瘦、恶心15例, 食欲下降、上腹隐痛及胞胀21例, 腹部包块6例, 贫血、黑便9例, 体检偶然发现16例。术前均进行胃超声造影检查并分期, 术后均进行病理证实并分期。

1.2 仪器及方法

GE公司生产的E9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仪, 探头频率范围为3.5~12 MHZ, 胃肠超声助显剂 (浙江湖州东亚医药用品有限公司, 批准文号:国食药监械 (准) 字2010第3230223号) 。患者禁饮4 h以上, 禁食8 h以上, 胃肠超声助显剂50 g加入500 m L开水并迅速搅拌使之成均匀湖状液体, 冷却至适宜温度后直接口服, 叮嘱患者口服助显剂2~5 min后检查。取不同卧位及坐位, 分别扫查贲门、胃底、胃体大小弯、胃窦、幽门、十二指肠、周围淋巴结及脏器病变与转移情况。

1.3 判断标准

(1) 胃癌胃超声造影诊断标准[4]:正常胃壁的黏膜层、黏膜肌层、黏膜下层、肌层和浆膜层的回声强弱分别呈现为强弱强弱强的规律。胃癌时, 胃壁增厚、团块形成、层次紊乱并呈现连续中断现象。 (2) 胃癌TNM分期 (UICC第5版) 标准:T1:黏膜层、黏膜肌层及黏膜下层结构消失;T2:固有肌层结构异常;T3:浆膜层被穿透而未到达相邻器官;T4:浆膜层被穿透而并到达相邻器官。N0:未呈现淋巴结转移;N1:呈现1~6个淋巴结转移;N2:呈现7~15个淋巴结转移;N3:呈现16个及更多淋巴结转移。M0:未呈现远处转移;M1:呈现远处转移。

2 结果

2.1 胃超声造影T分期与病理T分期的比较

T分期总准确率为73.1% (49/67) , 详见表1。

2.2 胃超声造影N分期与病理N分期的比较

N分期总准确率为80.6% (54/67) , 详见表2。

2.3 胃超声造影M分期与病理M分期的比较

M分期总准确率为91.0% (61/67) , 详见表3。

3 讨论

目前, 胃癌的治疗手段主要包括开腹手术治疗、腹腔内镜下治疗以及新辅助化疗。早期胃癌通常采取腹腔内镱下治疗, 如黏膜下剥离术、黏膜切除术;进展期胃癌通常采取开腹手术治疗;晚期胃癌通常采取新辅助化疗治疗。因此, 胃癌术前TNM分期对于治疗手段的选择显得尤为重要。胃超声造影检查是利用胃肠超声助显剂充盈胃腔消除造影过程中腔内气体对声波造成的干扰, 改善超声环境, 营造良好气窗, 能使胃的正常与病变结构较为清晰地显示出来的常见胃癌术前TNM分期方法。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超声仪器性能的空前提高以及新型造影剂不断开发与应用, 胃超声造影对胃癌术前TNM分期准确率较高。

本文研究结果表明:T分期:T4期准确率较高, T1、T2、T3期准确率较低, 这主要是因为浸润程度浅、病灶小、结构与形态变化不明显;N分期:N0期准确率较高, N1、N2、N3期准确率较低, 这主要是因为较小淋巴结易转移而不易检出, 大淋巴结不易转移而可能会误诊为炎症;M分期:M0、M1期准确率都较高, 这主要是因为胃超声造影对腹腔实质性脏器分辨率较高。总之, 胃超声造影对老年人胃癌术前TNM分期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邢会军, 牛钊.多层螺旋CT在胃癌术前T分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 2013, (1) :126-127.

[2]姜学忠, 韩帆, 庞慧燕, 等.胃超声造影对老年人胃疾病临床诊断的价值[J].实用老年医学, 2013, 27 (9) :738-741.

[3]毛建强, 吴金荣.胃超声造影术前评估胃癌TNM分期47例[J].肿瘤学杂志, 2008, 14 (11) :916-917.

胃超声造影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2年1月至2014年9月在我院经口服胃窗声学造影剂进行胃肠超声检查并同时进行胃镜检查的患者243例, 其中男性126例, 女性117例;年龄19~71岁, 平均年龄42.1岁。

1.2 方法

1.2.1 检查设备:

超声诊断仪为韩国GE LOGIQ 5EXPERT型彩色超声诊断仪, 使用3.5 CS与10 L变频探头, 频率范围为 (2.0~5.5) MHz与 (6.0~12.0) MHz。超声造影剂为杭州胡庆余堂医药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心璋牌胃窗声学造影剂。

1.2.2 检查方法:

检查前1 d晚餐进软食和素食, 检查前6~8 h禁食禁水, 排除禁忌证, 如急性胃扩张、急性肠梗阻、急性胰腺炎、上消化道穿孔、上消化道活动性出血等。先用温开水调配好造影剂约500~600 ml, 患者查前5~15 min口服造影剂400~450ml。检查时先取坐位, 将剩余造影剂连续服完, 同时扫查患者贲门及食管下段断面, 观察造影剂通过情况, 而后探头置于左肋缘下, 声束从左后上方连续纵切、横切扫查;对胃壁厚度和结构、病变的位置、大小、形态、内部回声进行仔细观察;检查胃底时患者取左侧卧位, 探头置于剑突下, 向后方连续纵切、横切扫查;检查胃窦部及十二指肠时患者取右侧卧位, 探头置于右肋缘下, 连续纵切、横切扫查。所有患者均于造影后1~3 d内行胃镜检查, 对疑似恶性病变的患者同时取材做病理检查, 以病理结果参考作为胃镜最后诊断结论。

1.3 胃肠超声诊断标准

正常胃肠:贲门形态规则, 造影剂通过顺利, 胃腔充盈良好, 胃壁五层结构清晰, 胃蠕动正常, 幽门孔开放正常, 十二指肠充盈良好, 壁光滑。

急性胃炎:胃壁弥散对称性水肿增厚, 回声明显减低, 厚度>8 mm, 以胃窦部明显, 黏膜皱襞明显粗大, 胃蠕动减弱, 但增厚胃壁层次清晰, 黏膜层次结构无中断、紊乱, 糜烂性黏膜表面见浅小凹陷并附稍强回声光斑。

慢性浅表性胃炎:局部胃壁 (胃角及胃窦部多见) 轻度增厚, 呈低回声, 表面可有浅小凹陷及强回声光斑附着, 皱襞可粗大。

慢性萎缩性胃炎:胃壁薄, 蠕动弱, 皱襞小, 张力低。

胃、十二指肠溃疡:局部胃壁或十二指肠球壁水肿, 低回声增厚, 黏膜表面出现深浅不一的凹陷病变, 凹陷表面附着强回声光斑, 该光斑不随造影剂移动。周围增厚胃壁层次较清晰, 需同溃疡型胃癌鉴别。

胃癌:胃壁层次破坏、紊乱, 黏膜下层中断, 胃壁异常增厚、隆起, 形成肿块及溃疡, 周围黏膜表面高低不平, 不对称, 蠕动僵硬, 胃腔狭窄, 超声对进展期胃癌尤其是黏膜下胃癌优于胃镜及X线钡透。超声可以清晰显示胃癌病变累及胃壁层次及有无淋巴及远处转移情况。

胃间质瘤:胃壁内局限性肿物回声, 起始于黏膜下的固有肌层, 呈圆形、单发;少数可有分叶和不规则外形;内部回声均匀, 境界清晰, 黏膜面可见完整的黏膜线回声。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17.0统计学处理, 进行χ2检验, 以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胃肠超声造影检查对胃炎的诊断结果:

本组243例患者中经超声造影检查慢性浅表性胃炎55例, 与胃镜诊断符合率为65% (55/77) , 慢性萎缩性胃炎8例, 与胃镜诊断符合率为100% (8/8) , 急性胃炎5例, 与胃镜诊断符合率为71% (5/7) , 除慢性萎缩性胃炎外, 胃肠超声造影检查对胃炎总的诊断率相对较低, 与胃镜诊断符合率为65% (55/84) , 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胃肠超声造影检查对胃溃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及复合溃疡的诊断结果:

本组243例患者中经超声造影检查胃溃疡50例, 与胃镜诊断符合率为93% (55/59) , 十二指肠溃疡28例, 与胃镜诊断符合率为93% (28/30) , 复合溃疡2例, 与胃镜诊断符合率为100% (2/2) , 胃肠超声造影检查对胃溃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及复合溃疡的诊断率较高, 与胃镜诊断符合率为93% (85/91) , 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2.3 胃肠超声造影检查对胃肿瘤的诊断结果:

本组243例患者中经超声造影检查胃癌27例, 与胃镜诊断符合率为93% (27/29) , 胃间质瘤1例, 与胃镜诊断符合率为100% (1/1) , 胃息肉6例, 与胃镜诊断符合率为86% (6/7) , 胃肠超声造影检查对胃肿瘤总诊断率较高, 与胃镜诊断符合率为92% (34/37) , 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胃十二指肠疾病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病, 由于消化道的特殊原因, 受内容物及气体的干扰, 一直以来均无法使用超声对其进行常规检查, 使上消化道成为超声检查的相对盲区[1]。随着医疗科技的发展、影像技术的提高, 超声造影剂使用超声成像效果大为改善。通常胃和十二指肠超声检查是通过饮用水或者其他液体来降低甚至消除这种干扰[2]。消除了胃和十二指肠气体的干扰, 一方面可以更清晰全面地观察腹部实质器官, 另一方面应用于胃和十二指肠壁的观察[3]。而富含纤维素的混悬液被认为能增加观察效果, 因为它能产生均匀一致的低回声图像, 而且比水容易潴留, 并且有较大的表面张力, 比水更能消除管腔及管壁附着的气体[4]。胃肠超声造影检查在很多常见的胃和十二指肠疾病中的价值已经被认可, 尤其是消化性溃疡[5]、胃癌、淋巴瘤[6]、胃息肉样病变和黏膜下病变[7]及十二指肠的息肉样病变等[8]。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 胃肠超声造影对胃炎总的诊断率相对较低, 而对胃溃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复合溃疡及胃肿瘤的诊断率较高。一项研究显示, 超声内镜诊断的胃黏膜下病变有69%可以通过经腹超声造影作出诊断[7], 也有资料显示为82.5%[9]。最近研究显示, 经腹超声造影对于直径20 mm以上的黏膜下肿物显示率为95%, 30 mm以上的显示率为97%[9]。经腹超声造影可以较准确地发现胃黏膜下肿瘤和十二指肠溃疡, 并且对肿瘤进行分期, 但它不能作出胃癌的最终诊断。而内镜、超声内镜及CT是更准确的诊断方法。由于各种原因, 以上方法不能执行时, 或者对慢性黏膜下病变的超声内镜评估前, 经腹超声造影可以被认为是一种廉价、非侵入性, 并且方便的可供选择的方法。而且, 经腹超声造影可以作为超声内镜的有效替代选择来诊断胃壁外压性病变, 也用来诊断和跟踪黏膜下肿物[10]。

综上所述, 胃肠超声造影检查在胃十二指肠疾病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具有操作简便、无创伤痛苦、安全、可重复、价格实惠, 患者容易接受, 依从性好, 口服用造影剂后马上用B超诊断检查, 特别是对胃十二指肠球部肿瘤或溃疡等疾病的超声诊断;适合大量体检, 大规模的胃肠疾病普查。因此, 胃肠超声造影检查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仁富, 陈松华.胃超声检查胃部疾病120例结果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7, 25 (7) :6084-6085.

[2]Abdel-Bagi ME, Al Karawi MA, Sammak B, et al.Water enhanced“non-paralytic”transcutaneous ultrasound of the normal gastric wall layers (WETCUS) [J].Hepatogastroenterology, 1998, 45 (24) :2051-2054.

[3]Harisinghani MG, Saini S, Schiina W, et al.Simethicone coated cellulose as an oral contrast agent for ultrasound of the upper abdomen[J].Clin Radiol, 1997, 52 (3) :224-226.

[4]Lev-Toaf AS, Langer JE, Rubin DL, et al.Safety and eficacy of a new oral contrast agent for sonography:a phaseⅡtrial[J].AJR, 1999, 173 (2) :431-436.

[5]Johmjy IA, Mustafa MA, Zaidi AJ.Fluid-aided sonography of the stomach and duodenum in the diagnosis of peptic ulcer disease in adult patients[J].J Ultrasound Med, 1990, 9 (2) :77-84.

[6]Ishigami S, Yoshinaka H, Sakamoto F, et al.Preoperative assessment of the depth of early gastric cencer invasion by transabdominal ultrasound sonography (TUS) :a comparison with endoscopic ultrasound sonography (EUS) [J].Hepatogastroenterology, 2004, 51 (58) :1202-1205.

[7]Polkowski M, Palucki J, Butruk E.Transabdominal ultrasound for visualizing gastric submucosal tumors diagnosed by endosonography:can surveillance be simplified?[J].Endowcopy, 2002, 34 (12) :979-983.

[8]Tiao MM, Ko SF, Hsieh CS, et al.Antral web associated with distal antral hypertrophy and prepylofic stenosis mimicking hypertrophic pyloric stenosis[J].World J Gastroenterol, 2005, 11 (4) :609-611.

[9]Futagami K, Hata J, Haruma K, et al.Extraeorporeal uhrasound is an effective diagnostic altern ative to endoscopic ultrasound for gastric submucosal tumors[J].Scand J Gastraenterol, 2001, 36 (11) :1222-1226.

胃双重造影中胃窦炎的X线诊断 篇5

1 临床症状

多为中上腹或右上腹周期性发作的隐痛、胀痛, 伴有恶心、呕吐、食欲不振, 局部压缩偶有上消化道出血, 有无症状者, 多见于成年人, 与精神因素关系密切。

2 检查方法

全部病历我们采用胃气钡双重造影的方法, 进行检查。使用青岛产硫酸钡与混悬剂Ⅱ型及产气粉。该钡剂流动, 扩散性好, 附着力强, 加之产气粉使胃充分扩张, 能造成很好的双重对比效果, 对胃粘膜皱襞及轮廓的清晰显示和细微病变的早期发现均有重要的意义。

操作程序: (1) 用200g单位硫酸钡一袋, 加净水56ml配置成浓度为200%W/V混悬液 (后) 。 (2) 患者用少量钡剂1-2口, 约10ml, 冲服产气粉3g。 (3) 迅速将检查床放置水平, 患者取卧位, 令患者从左向右方向转360°, 转三圈。有节奏的翻滚使钡剂薄薄的, 均匀地涂抹于胃壁上。 (4) 摄片:俯卧位相显示胃前壁粘膜:仰卧及右前斜位相显示胃窦和胃体下部后壁。 (5) 将检查床呈立位, 令患者口服钡剂100ml使胃充盈。摄胃充盈相, 显示胃体, 胃窦及十二指肠球部外形轮廓, 观察胃腔扩张, 蠕动及粘膜情况 (6) 局部推压, 适时点片, 明确诊断。

3 X线表现

由于胃窦炎病理变化有所不同, X线表现也有所差异我们认为可以分为功能性和器质性两种改变。

3.1功能性改变 (1) 胃分泌功能亢进, 空腹胃内滞留液增多。 (2) 胃张力增强, 蠕动波加深, 胃窦幽门前区有激惹征。 (3) 胃窦部处于半收缩状态, 粘膜下层水肿造成胃排空时间延长。

3.2器质性改变是胃窦炎主要X线表现的根据。 (1) 粘膜皱襞增多, 增厚, 形如"砌街石"状或"脑回"状。 (2) 粘膜纹紊乱, 丧失正常排列走行纵横交错, 按压不及正常柔软, 呈横行, 但无中断缺损现象。 (3) 胃窦部向心性狭窄、变形, 有呈漏斗形, 管状型和不规则型。 (4) 胃窦小弯或大弯侧呈细小锯齿状向外突出改变。 (5) 胃窦部蠕动不规则, 舒张不自然, 有痉挛激惹现象 (6) 胃内潴留液增多, 排空迟缓。 (7) 胃粘膜脱入十二指肠球部。

4 讨论

4.1胃窦炎需与一些窦部病变相鉴别。如胃窦癌、胃窦部溃疡、痉挛、先天性幽门肌肥厚、胃窦良性肿瘤、胃内异物及酸碱烧伤, 胃窦周围粘连和腔外肿瘤侵及。主要须与胃窦癌鉴别, 归纳为: (1) 粘膜中断、变形、僵硬。 (2) 蠕动消失, 形态固定。 (3) 胃窦部呈偏心性狭窄, 轮廓呈不规则的缺损。 (4) 上腹部可扪及肿块。 (5) 不伴有胃粘膜脱重症现象。4.2胃双重造影X线检查对观察胃窦炎粘膜的表现较胃镜检查, 有独特之处。当炎症发展到粘膜下层或肌层时, 造影可见粘膜形态改变, 从而进一步显示局部粘膜纹, 细微形态, 有利于恶性病变征象的早期发现。对胃功能性改变有较明确的了解。

4.3误诊因素 (1) 吞服钡剂量过多, 粘膜皱襞不能清晰显示。 (2) 患者体位转动, 钡剂涂抹差:吞服产气粉时间短, 造成小气泡伪影。 (3) 观察胃轮廓不够, 忽视功能性征象, 痉挛误诊为胃窦癌。 (4) 忽视病变侵犯粘膜下层征象。对胃窦溃疡型癌变认识不足。

胃超声造影 篇6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5月—2014.5月间收治的胃癌患者100例,其中男性患者57例,女性患者43例,患者年龄为22—75岁,平均年龄为55.56±1.32岁。所有患者经过相关标准以及病理确诊为胃癌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21例,年龄为22—73岁,平均年龄为55.06±1.36岁。观察组患者中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22例,患者年龄为25—75岁,平均年龄为55.98±1.46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诊断方法

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的X线钡餐检查。观察组患者需要在常规X线钡餐检查的基础上对患者使用X线胃精细钡餐造影的方式对患者进行诊断。在实际的诊断过程中,患者首先需要禁食12h以及禁水6h,并需要停止服用任何不透X线以及对患者胃肠功能有影响的相关药物,并需要将钡剂调制成一种具有不宜沉淀和具有极强粘附性的高浓度钡剂,在对患者进行诊断前需要对患者注射盐酸山茛菪碱,并在注射后15min让患者服用产气量为350ml左右的发泡剂并需要饮水10ml,扩张患者的食管,并需要让患者服用150ml的钡剂,并需要对患者进行X线的检查。在本次研究中我们使用的X线检查设备为岛津500mA胃肠造影剂对患者进行相应的X线的检查,并需要按照相关的顺序让气钡剂在患者的胃中不断地进行分布。同时需要对患者的胃底、胃窦以及胃体进行相应的检查。

1.3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PSS17.0软件中分析,率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并以率(%)表示,(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经过检查后的检出率以及诊断错误率如表1所示:

3 讨论

胃癌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同时也是影响我国人民身体健康的疾病,同时胃癌的发病情况有着极为明显的地域性差别,我国的东部沿海地区的胃癌发病几率明显高于南方地区,并且胃癌的发病情况主要是在50岁以上人群中属于多发,但目前也有年轻化的趋势[2]。在胃癌的发病原因方面,目前的发病原因较多,但常见的病因主要有地域环境以及饮食生活的相关因素、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因素、患者会出现癌前病变以及遗传以及基因的相关因素。胃癌患者的临床表现往往会有直接浸润、血行转移、腹膜种植转移以及淋巴转移等,由于胃癌的特点,会对患者的正常工作生活以及身体健康造成极为严重的危害,因此对于胃癌患者而言,一种及时有效的诊断治疗方法就显得极为重要[3]。

在本次研究中,两组患者均经过相关的病理诊断以及检查证明为胃癌患者。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需要使用常规的X线钡餐造影的方法对患者进行相应的诊断。观察组患者需要在此基础上使用X线胃精细钡餐造影的方式对患者进行诊断。两组患者在经过诊断完成后我们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检出率以及诊断错误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由此可见,在临床对胃癌患者进行诊断的过程中,通过使用X线胃精细钡餐造影的方式对患者进行诊断效果更佳,诊断错误率更低,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志军,许祖闪,丛英珍等.高场强MRI与X线钡餐造影、胃镜诊断胃癌术后复发的对比分析[J].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2012,36(1):46-52.

[2]孙华峰.X线低张双对比钡餐造影实施28例早期胃癌的临床诊断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3,15(9):248.

肝脏超声造影的细节护理 篇7

超声造影是在常规超声检查的基础上,通过静脉注射超声造影剂增强人体血流信号,实时动态地观察组织的微血管灌注信息,以提高病变的检出率并对病变的性质(良、恶性)进行鉴别[1]。其诊断过程离不开医护人员之间以及医护人员与患者之间的密切配合。本科对2009年12月~2011年5月18例肝脏超声造影的患者实施了细节护理,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8例患者中,男11例,女7例,年龄32~75岁,平均54.5岁,体重46~73 kg,无超声造影相关禁忌证。

1.2 仪器与药物

仪器为飞利浦IU22彩色多普照勒超声诊断仪,具有超声造影功能及分析软件,药品是Bracco公司生产的超声造影剂声诺维SonoVee(注射用六氟化硫微泡)。

1.3 造影方法

首先常规二维超声检查脏器,记录病灶的位置、大小、数目及回声特征,作出造影前初步诊断,然后启动造影技术。在注射造影剂同时,启动超声仪内置计时器,实时观察重点区域、病灶邻近区域的灌注及回声强度变化,并作完整的各时相记录。延迟期快速扫查全脏器,以观察造影剂是否已退出低增强的新病灶。肝脏病灶的造影检查,一次注射声诺维常规用量为2.4 ml,可根据患者性别、体重、病变部位等微剂量调整,必要时可重复使用。

2 结果

通过超声造影获得明确诊断,原发性肝癌6例,肝转移癌4例,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3例,肝血管瘤2例,肝囊肿3例。

3 护理

3.1 检查前患者的细节护理

3.1.1 登记造册

经医生确定需作超声造影而且自己也有强烈需求的患者,填写登记表,登记表内容分三部分:(1)患者的一般资料,如科室、病室、床号、住院号(或门诊号)姓名、性别、年龄、籍贯、工作单位、住址、电话、过敏史,生命体征、体重以及常规超声诊断结果等。(2)超声造影禁忌证及造影检查中可能出现的一些不良反应。(3)随访。

3.1.2 签署知情同意书

对患者进行宣教谈话,要注意谈话技巧,谈话时态度要和蔼真诚,目光要稳定,既要让患者明白超声造影检查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又要避免增加患者的心理压力;使其了解造影的基本流程和造影的优越性和配合临床诊断的重要性,以便取得患者的密切配合[1]。签署知情同意书后,讲解检查中患者应注意配合的细节,如保持体位及输液肢体的稳定,指导呼吸深浅以及屏气等动作的配合,交待检查中不要说话、咳嗽、打喷嚏,并告知患者超声造影全过程将有护理人员在身旁守候,会随时询问有无不适感觉,所有抢救用物都呈备用状态,若出现不良反应医务人员将及时处理。评估患者静脉穿刺部位的皮肤及血管情况。

3.1.3 预约检查时间

超声造影检查时间宜安排在超声检查室其它患者较少的时间段。若在预约的时间可能仍有很多其他的患者,需电话提前通知行超声造影检查的患者有可能会延迟或加班检查,并解释超声造影比常规超声检查复杂一些,过于忙碌的环境不利于该检查,以取得患者的谅解。

3.2 检查中的细节护理

3.2.1 物品准备

全套输液器具,生理盐水100 ml一瓶,5 ml注射器一支,药物盒(含有声诺维59 mg一支,迷你配液穿刺器,5 ml注射器一支,20G套管针)及常用急救药品器械。检查急救物品无过期,急救器械在备用状态。检查床宜宽大。

3.2.2 体位准备

核对患者的姓名、性别、常规超声检查报告单。测量生命体征。根据病灶的位置,选择合适的体位,需侧卧位的患者后背可垫一软枕,护理人员在旁协助翻身,防止坠床。

3.2.3 建立静脉通道

医生对患者行常规检查定位的同时,护士应为患者建立静脉输液通道,需选择粗大、宜固定的静脉,以左上肢主静脉最为常用,穿刺针为20 G套管针,因其便于操作。

3.2.4 严格按声诺维说明书的配液操作流程配药

(1)打开配液穿刺器盖子,顺时针旋转将预先吸入5 ml的生理盐水的注射器连接在配液穿刺器上。(2)取下药品上的塑料弹盖,将药瓶滑进配液穿刺器的透明套筒并用力压,使瓶子锁定在特定位置。(3)推动活塞杆,将注射器内的5 ml的生理盐水推入瓶中。(4)振荡20 s直至瓶内溶液混合均匀,呈乳白色液体。(5)医生确认可以准备开始注药时,将整个配药系统倒置,将声诺维抽入注射器。(6)将注射器从配液穿刺器中旋出[2]。

3.2.5 注入造影剂

确认静脉通路畅通无渗漏后,把装有造影剂的注射器连在与套管针管同一条直线的端口,另一端口处连接已抽好5 ml生理盐水的注射器,在医生发出“开始”的口令后按下计时器按钮,护士在口数“1、2、3”的同时,快速将已准备好的药液在3 s内注入患者的体内,随后将5 ml的生理盐水快速推入。注射结束后分离注射器,连接并维持静脉输液通路,嘱患者勿随便移动体位,勿讲话、咳嗽,常规造影时间5~8 min。

3.2.6 护理观察

造影检查时,护士要密切观察患者的面色、心律、呼吸的变化,询问有无不适,有无头疼、恶心、颜面潮红、呼吸困难,观察注射部位有无青肿、感觉异样等,并在登记表的不良反应项上如实填写。18例患者在超声造影中及造影后随访,均未出现超声造影不良反应。

3.3 造影检查后的细节护理

医生确定超声造影结束。停止输液,协助患者按压穿刺部位至无出血。将超声造影检查结果填写在登记表上。安排患者在休息室平卧30 min。再次测量血压,脉搏及呼吸后,询问无不适方可离开。住院患者须与科室护士交待该患者检查中的情况。门诊患者需给予超声检查室电话,嘱若有不适,及时来院就诊。在检查后的一星期,电话随访并填写登记表,了解超声造影后有无不良反应,是否另外以其它方式确诊以及结果,询问目前治疗情况,并给予安慰。同时征求对本科室超声造影检查的意见、建议,并让其对服务给予评价,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18例患者均选择满意。

4 讨论

超声造影检查的全过程需要医护人员之间以及医护人员与患者之间的密切配合,每一个环节都会直接影响超声诊断的准确性。每一个环节细节护理都至关重要。(1)患者检查前的准备和检查后随访的必要性。良好的检查前的准备和恰当的心理护理,能使患者以最佳的心态与检查密切配合。检查后为患者提供周到细致,体贴和用心的服务,体现出对患者生命的重视和关爱。(2)医护配合的重要性。在超声造影过程中,护士应了解超声造影的操作程序,熟练掌握留置针的操作方法,认真阅读造影剂说明书,掌握其使用方法、禁忌证及不良反应。认真进行查对,进行正确的配药及注射操作,注射时严格掌握药物剂量及注射时间。(3)血管选择的重要性。血管选择以弹性好充盈度高、粗而有利于固定的静脉为宜,既能使造影剂最大限度的发挥作用又能防止渗漏。本组患者无一例渗漏。(4)药物使用的时间性。声诺维性状为白色粉末,只有在加入生理盐水振荡后方可形成微泡混悬液,摇匀后如不及时使用,由于浮力作用气泡会上升至表面,而影响造影剂显影效果。因此,必须保持注入的造影剂是混匀状态,振摇力度适中,不可用力过猛,轻微上下摇动小瓶即可。抽药后如不及时注射,应轻轻旋转抽药后的注射器,使其保持混匀状态。严格避免混入空气,抽好的造影剂应在最短时间内注入体内,以减少混匀药液的沉淀时间,配制的混悬液应在6 h内使用。本组18例均为现配现用的药液。(5)操作物品的特定性。必须使用药物盒内专配的迷你配液穿刺器及套管针,规格为20G。如一次穿刺未成功,更换套管针必须也是20G,否则会破坏形成的造影剂微泡,影响造影效果。(6)造影中护理观察的重要性。声诺维的不良反应是轻微的、短暂的、且可以自行恢复并无遗留效应[2],但有少数患者由于特异体质有可能出现过敏反应等情况,而在检查过程中,医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超声仪屏幕上,护士必须密切观察患者的面色表情及生命体征等,随时询问有无不适。且应娴熟的掌握急救技术,患者若有不良反应出现,护士需及时报告医生,配合处理。

笔者通过对18例肝脏肿瘤患者超声造影的细节护理,认为超声造影对肝脏肿瘤的性质(良、恶性)鉴别,具有重要意义,而护理配合贯彻在超声造影的全过程,每一个护理细节,对超声造影的效果都有一定的影响。因此,贯穿在超声造影的每一个细节护理在超声造影检查中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谈晓萍.50例肝脏造影的配合.内蒙古中医药杂志,2010,17:121.

上一篇:EV71型病毒下一篇:验证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