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信息化建设

2024-06-16

校园信息化建设(精选十篇)

校园信息化建设 篇1

1 校园档案工作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在信息化革命的潮流中, 校园档案工作必然受到冲击, 面临更多的机遇与挑战。首先, 社会信息需求的不断发展和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 对校园档案工作的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 校园档案工作怎样充分利用新的技术手段, 怎样适应新的社会环境, 成为校园档案工作者面临的重大挑战。其次, 校园档案信息作为“信息资源之源”, 在信息社会中将会受到更多的重视, 校园档案事业的社会地位也将日益提高;作为发展校园档案工作、振兴校园档案事业的必由之路, 校园档案的信息化必须顺应时势的变化和时代的要求, 积极寻求科学正确的应变之策。而最基本的策略就是大力推行校园档案信息化建设, 实现网络化的校园档案信息管理。

2 校园档案信息化建设现状

2.1 对校园档案信息化建设存在抵触、畏难情绪

在当前的校园档案信息化建设中, 由于传统思想作怪, 有些人不接受新事物;由于对新技术存在敬畏心理, 有些人不敢面对新事物;由于对信息化负面因素的人为放大, 有些人不相信新事物。由于以上的种种原因, 导致当前校园档案信息化建设固步不前, 禁锢了校园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发展。

2.2 简单地将信息化与数字化等同

从理论上讲, 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一种目标、趋势和发展方向。而档案的数字化只是为档案信息化建设服务的一种技术手段。但有些人认为将档案信息数字化及将档案信息传上网就是档案的信息化, 也有人将电子文档及办公自动化就认为是档案的信息化建设。这些将档案信息化和数字化简单等同的做法也是不利于档案信息化建设的。

2.3 对档案信息化涉及的安全问题缺乏足够认识和有力的防范措施

不少档案管理人员, 在观念上缺乏风险防范意识, 虽然能够意识到档案信息化会带来安全问题, 但是对可能产生的风险认识不足, 片面认为只要建立了安全防护体系就可以一劳永逸, 再加上技术防范手段滞后, 不能随时更新安全防范措施, 这就为档案信息化建设埋下了隐患。

3 校园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定位选择

校园档案信息化建设并非易事, 是一个复杂、系统的工程, 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 鉴于系统建设是一项劳动密集、技术密集、资金密集的工作, 需完成以下定位选择。

3.1 完善政策法规体系

校园档案的信息化建设必将改变传统的校园档案工作管理模式, 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也将产生新的管理问题, 遇到新的矛盾。为确保信息化建设的健康发展, 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组织管理者应当做好充分的准备, 从实际出发, 在对现有的政策加以研究的基础上, 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增补, 逐步构建并进一步完善校园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政策法规体系。

3.2 建立有力的组织机构

要在领导体制上解决校园文档不同步的问题, 首先必须建立全校性的档案、文书工作组织。其主要职责是负责对学校各部门档案进行检查、监督, 指导协调校园档案的同步管理。其次, 要进一步明确档案室作为专职管理部门的职责:将工作的主要职责放在建立业务平台, 制定业务规范和培训业务人员上, 而不是将大量的时间花在对档案的整理、分类、归档上。再次, 要深化各部门的档案管理职能。要加强校园档案的信息化建设, 将档案管理职责渗透到各部门是一个重要环节。将各部门主要领导定为档案工作的第一责任人, 使其成为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力量。

3.3 争取充足的经费保障

信息化建设作为一个系统工程, 需要巨大的经费支持。很多部分的建设离开经费支持可以说是难以实现的。因而, 校园档案信息化建设必须争取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 从而加大对校园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投入, 从人力、物力、财力上争取必要的支持;同时采取各种措施, 通过多途径筹措建设资金, 为校园档案信息化建设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

3.4 进行严格的岗位培训

要使大家充分认识到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增强推行信息化建设的自觉性, 掌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必须进行严格的岗位培训。与此同时更要注重抓好领导者的培训, 从很大程度来说, 领导的重视程度是能否真正全面推行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关键。

4 校园档案信息化建设对档案管理人员的要求

4.1 较高的政治素养

由于档案工作的政治性和机密性都很强, 要求档案管理人员必须加强政治理论学习,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较强的政治敏锐性, 在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 档案实体安全与信息安全同等重要。因而作为档案管理人员还得具备高度的责任心、事业心和保密意识, 贯彻落实档案保密制度, 严格依照《保密法》开展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 确保校园档案信息化建设中档案和信息的安全。

4.2 崇高的职业道德

由于档案工作的基础性和服务性, 要求档案人员必须爱岗敬业, 不仅要拥有对档案工作的高度热情, 还要拥有为档案事业的发展献计献策、努力工作的决心。档案管理人员要牢固树立以档案事业为重的思想, 淡泊名利, 勤学苦钻, 甘于奉献, 把对档案事业的热爱付诸到档案实际工作中, 为校园档案信息化建设做贡献。

4.3 扎实的专业功底

由于档案工作具有自己特定的工作对象, 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档案形成规律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在理论原则和管理方法上都不同于其他管理性工作。这就要求档案管理人员必须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和过硬的专业技能。只有熟练掌握档案工作的理论原则和技术, 才能更好的进行校园档案信息化建设。

校园信息化建设制度 篇2

1、主控室由校长直接领导,由各处、室的微机管理员组成。负有建设、管理和维护校园网的责任。

2、校园网由主控室统一管理和维护。各处、室的网络设备由本单位的微机员认真管理和维护。

3、校园网主要用于教学和管理,各处室系要根据校领导的要求建立数据信息、管理信息、试题库和文件档案库,充分利用校园网的功能提高我校的管理和教学水平。

4、不得利用校园网从事危害国家、泄漏国家秘密的犯罪活动。不得查阅、复制和传播危害国家安全、防碍社会治安和淫秽黄色信息。不得通过网上泄漏我校的机密。

5、遵守国际互联网的国际惯例,不得向他人发送恶意的,挑衅性的文件和商业广告。、为了保证校园网的正常运行,不准玩游戏,不准随意安装任何软件,不准非本校人员使用校园网设备。对资源共享部分,不准使用密码。如有需求,微机员可向教导处提出申请。

7、在各网络设备中,由主控室设定的各项设置,任何人不得私自修改,不得私自拆卸各种硬件。

8、各处、室上互联网的时间由校长批准,统一安排。

9、微机员必须按时参加主控室举行的各项活动和会议,并且要认真执行会议决定。微机员有责任教育、监督本单位使用者严格遵守以上条款。对不称职的向机员立即更换。

10、在使用校园网时应遵守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和行政规章制度,遵守校园网管理制度。违反校园网管理制度而损坏设备、触犯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者应负全部责任。

靖宇七中

高校校园信息化建设的思考 篇3

关键词:信息化建設;高校;系统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2) 06-0173-01

21世纪,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都要依靠科技和教育,为此我国确立了科教兴国战略。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传统的高等教育已不适应时代的需求,高等教育已经慢慢从传统低效的教育方式渐渐过渡到了网络化、信息化的教育方式。而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远程教育体系的建立、高等教育的大众化、终生学习观念的产生与发展,使得大学校园面临新的挑战,建立信息化校园势在必行。

一、高校信息化现状

所谓信息化校园,就是一个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有机结合的新型的教育、学习和研究的校园平台。我国高校信息化建设近年来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体现在所有高校都接入了互联网,且都建立了自己的校园网。教育主管部门及高校本身都很注重信息化建设,人、财、物方面都有投入很大,各方面都显见成效,但同时也伴随着不少的问题。

(一)各部门之间相互独立,缺少统一的标准与接口

整个校园各部门的信息化建设没有统一的规划和标准。教务、办公、财务、后勤、人事等部门都各自建立自己的信息管理系统,由于采用的软件,数据标准的不一致,形成了大量的数据孤岛。不仅导致了数据,硬件的重复建设,资源资金浪费,还给教学,科研等带来了很大的麻烦。

(二)重设备的购置,轻软件的投入

这种现象在各高校中表现比较普遍,硬件的投入大,软件的投入小,导致许多资源没有及时整合。

(三)信息化建设方向不明确

虽然很多高校均成立了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但当把校园网建立起来后,如何充分利用校园网实现虚拟大学,无纸化办公等方面缺少成熟的方案。致使信息化校园建设到一定程度后,停滞不前。

二、校园信息化基本结构

高校校园综合信息平台,就是利用先进的手段和设备,实现从教学资源、教学活动到最后管理的数字化实现。提升校园的效率,扩展校园的功能,最终实现校园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

(一)校园网的网络架构

校园网是高校实现校园信息化的基础底层设施,由校园的计算机,路由器,交换机,通信线路,防火墙,专用服务器等接入互联网。没有这些基础设施的支持,信息就不能流通,就不能提供信息交换。

(二)数据资源的共享

整个信息化校园平台的数据,由学生信息库,教师信息库,文件档案库,教学资源库,管理资源库等组合而成。这些不同的库之间有着很强的关联性,引用好的软件技术,能够充分利用数据资源共享,有着很大的扩展空间。

(三)基础信息服务

基础的信息服务是信息流动的软件基础保障,包括校园FTP,BBS,Internet邮箱服务,WWW,校园一卡通系统等。

(四)数据库化虚拟校园

校园信息化建立后,大学功能的自然拓展,使校园延伸至网络覆盖的无围墙式的电子化校园。

三、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建议

(一)重视信息化系统建设

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创新性的工程。它的整体性与协调性十分重要。必须坚持自上而下,统筹规划。信息化建设牵涉到方方面面,没有领导的重视与参与就无法落实。信息化建设需要有一个全面的系统规划,并建立信息发展的顺序。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各部门需要根据自己部门的情况,提出合理的建议与计划,然后与信息中心管理人员进行协调沟通,共同进行信息化建设。

(二)重视信息资源建设

硬件是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建设则是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及长期任务。在信息资源的建设应避免重硬件轻软件,一个好的硬件没有强大的软件来支持,也不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信息资源建设要联合多方面力量共同建设。一是链接,将学校服务器与因特网上大量的免费教学资源进行链接,直接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二是镜像,与因特网上一些高水平、高质量的教学资源库建立全部或部分镜像,以获取更新、更专业的信息资源。三是自主制作和二次开发,由自己的教师共同完成。

(三)加强信息化人才队伍的建设

高等学校信息化建设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加大信息化人才队伍的建设力度。首先加强高校教师的信息化技能培训。教师是实践教育技术和推动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力量,教师信息水平的应用能力直接影响着信息化的进程,因此必须重视教师的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的培训。其次是加大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力度,帮助他们迅速掌握现代化信息技术,建立一支责任心强、技术过硬、适应信息化建设需要的精干的信息技术维护人员队伍,确保信息系统的合理设计与科学运作,及时排解处理问题。第三,进行全员培训,包括领导和管理人员,帮助他们掌握信息系统开发步骤、过程,树立信息化的思想,增强信息化意识。

四、结束语

高校信息化建设是推进高校教学与科研,是实现高校向高水平、国际化方向发展的重要手段;是一项长期性和经常性的工作,是学校建设和人才培训的重要部分,其建设水平是学校整体办学水平、学校地位和形象的一个重要标志。

参考文献:

[1]周远清.21世纪的中国高等教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14-15

[2]万新恒.信息化校园:大学的革命,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3]张永利.浅谈高校信息化建设.中国科技信息,2008(11):99-100

[4]宫立波.高校信息化建设与管理问题探讨.教育信息化,2004,8

高校校园信息化建设的研究 篇4

随着我国计算机和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建立校园信息系统必不可少,作为我国信息化建设中的重要环节,教育信息化已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的主流趋势,如何有效提升高校信息化建设水平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近年来,我国校园信息系统主要涉及到校际、国际的互联,资源的分享、发布以及远程教学等内容,其发展对现代教育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同时不断丰富的教育信息使得学校、家庭和教育部门对教育信息计算机和服务越来越重视,而学生对信息的收集和处理能力高低也直接关系着其职业的定位和发展方向,因此,学校应当重点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

2我国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基本内容

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网络应用支持系统开发、网络信息服务系统、基本网络服务系统建设等是校园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网络基础设施是指与校园网络相关的服务器系统;网络应用支持系统开发作为校园信息化的核心成分,主要包括校园数字化图书馆、办公自动化系统等;网络信息服务系统与用户相关,通过向用户提供一个统一的界面来进行服务;基本网络服务系统包括两种服务,一是实现上层网络应用所依赖的服务,二是Internet服务。这几种组成部分相互协调、缺一不可。

3我国高校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从我国国情的角度来分析,高校校园信息化建设一直深受政府和学校的高度重视。目前,我国的清华、北大等著名高校已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以清华大学为例,办公自动化、教务、人事、财务系统等相继建成,并建立了统一的身份认证系统,逐步打开了个性化信息服务的新格局。此外,有些高校也基本上实现了全网络化管理,包括报名、缴费、上课、考试等,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我国教育信息化水平。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高校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依然不容乐观。

3.1重硬轻软,校园信息化缺乏有序的建设环境

首先,重硬轻软是大部分高校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都存在的问题,许多高校将大量的资金投入到硬件基础设施之中,包括扩容升级建设校园网络和购置大型服务器,而对信息化软件系统的建设投入很少,同时建设针对性不强,应用系统匮乏,造成有硬件没软件的尴尬局面,进而使得硬件设备没能发挥真正的作用。此外校园网建设之后成为了大部分学生的网吧,与最初建设校园网的目的有所背离。其次,学校和学生虽然一直都很重视校园网的建设,但是建设完成之后的维护和更新一直少有人问津,其深度加工也存在不足,尽管初期宣传人尽皆知,但是对系统后期的维护和信息更新的关注度不够,也会使得大量的资金投入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最后校园信息化建设的规章制度不够完善,信息交换的标准和法规没有得到一个系统而全面的解释。

3.2重物轻人,信息化建设缺乏专业的人才队伍

我国校园信息化建设对“物”的投入较多,对人的投入较少,缺乏高水平的专业技术人才,尤其是管理维护人员的技能水平和专业知识都无法适应信息化建设的需求,从校园信息化的本质来讲,信息化建设注重的是以人为本,它不是单纯地购置设备和开发软件系统,而是一个以人为本的事业,是与全校有关的,不只是哪个部门或哪个人的事情,所以学校应当尽可能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来筹划这项事业,当然更重要的是,学校的高层领导要从思想上认识到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引进专业的信息技术人才,加大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升学校的信息化水平。

3.3缺乏整体性考虑和统一规划,资源不能共享

根据各个职能部门工作的特点,不同的职能部门工作对计算机管理的要求不尽相同,在同一个学校,各部门的信息化发展水平容易出现失衡,如果没有统一的规划,各职能部门只会是“各家自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使得一个个独立的应用系统被开发,最终导致学校整体的应用系统发展失衡。同时不同部门开发的应用系统由于没有公共接口而转化成一个个独立的应用系统,相互之间也无法实现有效的交互联动。

4提升我国高校信息化建设水平的措施

4.1整体规划校园信息化建设

随着我国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发展,过去的不可能于今天也会变成可能,思想先于行动,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因此,首先要对校园信息化的建设有一个整体的规划,对信息化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网络应用管理服务系统以及技术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一个完整的、全面的规划,从最新信息技术发展趋势出发,作出具有实际意义的决定。目前,教育部已经提出各部院校要以高水平大学为建设目标,其中,校园信息化建设必须作为重中之重。

4.2建立专业的信息化建设和管理队伍

在校园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高专业水平和高技术力量的人才队伍是最为缺乏的,目前,我国信息化建设的前期工作已经具备一定的基础,校园网的管理、维护和开发还存在着一定的缺陷。所以专业队伍的建设十分重要,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甚至增加特殊的福利来确保这支队伍的强大和稳定,与此同时,我国高校也可以以国外高校或国内企业为参照对象,在我国高校设立首席信息官席位,既要沿用其中的优点,也要对其进行创新。在对首席信息官的选拔中,确保公平公开公正,既要赋予一定的权利,也要承担相应的义务,从而确保校园网能够顺利稳定的运行。

4.3完善校园信息化建设的评价指标体系

评价指标对校园信息化建设至关重要,一个好的评价指标体系直接关系着校园信息化工作的顺利进行,对校园网本身也起到一个监督的作用,建立校园网的评价指标体系应当包括假设、调研、思考、分析、设计、编码等内容,同时评价工作应当分成各个阶段按顺序进行,便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强化引导,确保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有所回报。

5结语

总而言之,我国大部分高校对信息化建设依然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无论是前期工作投入的偏颇,还是后期管理和维护的不足,都需要学校领导加以重视,依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我相信只有这样才能建设数字化校园,从而提升校园的信息化水平。

参考文献

[1]王培雷.业务流程重组与高校校园信息化建设研究[D].黑龙江科技大学,2013.

[2]周艳丽.河南高校校园信息化建设研究[J].网友世界·云教育,2013(22):11-11,13.

校园信息化建设典型案例 篇5

一、实施背景

曲阜中医药学校建校20多年,传承中医药教育事业,为社会培养大量实用性技能型人才。但是多年来学校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根据第二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内容,为加快学校信息化,提升教学现代化、信息化,我校将校园信息化作为示范校特色项目建设,其主要思路来源以下两方面:

(一)政策推动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的战略部署,切实推进职业教育广泛、深入和有效应用信息技术,不断提升职业教育电子政务能力、数字校园水平和人才信息素养,全面加强信息技术支撑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能力,以先进教育技术改造传统教育教学,以信息化促进职业教育现代化。

(二)现实需要

社会在发展,在信息化高度发展的今天,如何保持学校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单纯的课堂教授已不能满足社会各类人员对中医药知识的需求,终身教育的发展趋势,网络的方便高效快捷,都让我们深切感受到信息化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经之路,信息技术进入校园是提升学校综合实力的必要条件,因此学校非常重视校园信息化的建设。

二、主要目标

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通讯技术对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和生活服务等所有信息资源进行全面的数字化,并科学规范地对这些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和集成,构建一个集管理、教学、沟通为一体的数字化教育环境,最终实现教育信息资源合理配置,教育管理、教学过程的全面信息化,构建数字时代新的学校教育。预期成果

(一)加强基础设施和管理平台建设,构建信息网络。

1、不断完善基础建设:一方面建设和完善学校校园网,加强学校基础设施建设,购置服务器、核心交换机等硬件设施,建设好学校的网络硬件环境;

2、加强软件平台建设:建设和完善学校的门户网站,及时发布学校的各类信息,服务校内师生和社会公众;建设办公OA、教学管理、网络教学平台,建设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实现网上办公和提供多种信息服务;

3、整合资源打造特色:将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学校课程以及其他教育教学内容整合到数字化校园平台的建设中,逐步深化和渗透网络环境下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

(二)通过数字化的应用,提高教育、教学、教研的效益,造就一批创新型的教师。

1、提高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水平,提升教师信息素养,提升教师信息化水平的运用能力。

2、推进校内办公和应用服务,促进网络教研。

3、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培养研究型教师,丰富教师的学习体验,改变教师的思维模式,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通过开辟论坛、博客等落实反思型,研究型教师的培养。

(三)通过数字化的校园的应用,培养一群富有信息素养和新型学习方式的学生。

1、利用数字信息化教育,加强学生道德文化建设力度:利用网络对学生进行相关的道德文化教育,文明上网,合理利用网络,鼓励学生远离网络游戏;

2、加强学生的信息化素养,提高学生的信息化应用能力:指导学生通过博客,校园网站等平台,利用信息课程的教育契机,培养学生在信息技术应用层面上的能力;

3、探索现代化教育形式下,学生的发展:在现代化教育技术的指导下,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通过信息技术教育的帮助,从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出发,建立起适应学生发展的创新型的学习模式。创新点

三、工作过程

(一)思路

校园信息化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通过对校园网基础设施、教学资源和教育活动进行数字化整合而构建的信息化环境。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工作思路是:以“数字化校园软件管理平台”建设为抓手,进一步提高学校信息化基础平台的水平和信息化综合服务能力,积极参与教学资源库的开发建设,不断加强学校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提高资源利用效果,强化信息服务人才队伍建设,为学校的事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信息化支撑条件与服务保障。

(二)方法

根据学校专业特色和发展规划,着重基础数据建立、信息标准制定、核心应用及系统集成等方面。通过“三个一”来实现即:“一张网(校园网)、一个平台(数字校园平台)、一个库(教学资源库)”。我校目前已经全部完成任务。

(三)程序

根据学校校园信息化建设任务书,学校主要从基础设施建设、管理应用平台、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和运维与管理四个方面进行建设。学校成立示范校校园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具体负责信息化建设的工作。

一是基础设施方面。学校首先对现有网络进行摸底,弄清楚现有网络的布局。对照任务书,学校对网络中心机房进行维修改造,铺设防静电地板,安装空调。硬件方面,学校定位实用性、扩展性。先后和几家硬件公司座谈,听取关于对校园信息化硬件名称、参数、价位的介绍。通过和财政局、招投标办联系确立招投标的方式。通过询价的方式确定供应商。经过紧张的施工,校园信息化硬件部分主要包括服务器、防火墙、核心交换机、光纤、上网管理行为等安装到位,校园内监控设施同时安装。

二、校园信息化应用管理平台。主要是利用现代网络,架设管理应用平台。根据任务书,主要建设校园网、教务管理平台、网络教学平台等。学校先后和成都依能、江苏金智、深圳过泰安、北京神码、济南国子等软件开发公司座谈,听取关于校园信息化建设情况的相关介绍。经过学校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三、教学资源库。信息化领导小组和四个重点建设专业密切配合,借助校园管理平台,通过购置三分屏视频录播软件,让老师制作视频课件。同时积极联系购买一些成品课件。

四、运维与管理。为进一步提高学校信息化领导小组成员的

四、条件保障

为保证建设质量,学校成立了示范校校园信息化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分管领导孔蕊,组长蒋强,副组长颜勇 谢卫洪,成员包括电教中心所有专业教师和校园合作公司。所有建设项目都按照方案的要求组织实施;软硬件系统建成后要通过测试;各技术文档和验收材料完备,符合方案要求及附件规定的其他验收条件。

五、实际成果、成效及推广情况

目前我校信息化已经实现师生基于教室、实训室、实习基地和网络开展混合式教学;实现主要办公自动化、管理流程、公共服务和校园文化生活的数字化,能够对社会提供网络化的教学与培训,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特别能够是第三年校外顶岗实习所建的网络师生联系、校企联系、家教联系。教育教学方面,学校每年组织教师基本功大赛,举办课件制作、说课比赛、信息化教学比赛,使全体专业教师掌握必备的多媒体知识,提高信息化教学水平。

六、体会与思考

探寻校园信息化建设的自主创新之路 篇6

摘 要:目前我国的校园信息化建设,主要靠国家推进,个人和集体的主动性、创造性欠缺,使国家投资的硬件设备大量地处于闲置状态,资源利用率极低。因此,广大教育工作者应发挥创新精神,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良策,积极探寻校园信息化建设的自主创新之路。本文从筹集教育经费、提升教育技术能力和开发课程资源这三个方面,对校园信息化建设的自主创新之路进行了初步的探究。

关键词:校园信息化建设;自主创新;教育经费;教育技术能力;课程资源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454(2009)24-0074-03

引言

从 2001 年国家教育部倡导实施“校校通”工程至今,国内基础教育信息化经历了一个较长时期的硬件、网络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之后,似乎陷入了成长停滞期。硬件设备大量处于闲置状态,资源利用率极低。首先,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是制约各种软硬件技术运用的关键因素,但教师在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中,却因缺乏主人翁意识,使培训十分被动,效果不尽如人意。其次由于区域间的贫富差异、公用教育经费不足等原因,仍旧有很多地区出现信息化建设资金短缺的问题。

笔者认为走出目前这种尴尬的境地,最有效的途径就是避免校园信息化建设过度依赖国家推进,发挥个人和集体在校园信息化建设中的主人翁意识和创新精神,使他们积极地、主动地、自觉地参与到校园信息化建设中来。在校园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困难是无法避免的,问题可能会层出不穷,因此,广大教育工作者应发挥创新精神,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良策,积极探寻校园信息化建设的自主创新之路。

一、主动出击,创造性地筹集教育经费

教育经费是发展教育事业和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物质保证。正如美国教育行政专家罗林庭格所指出的“学校经费如同教育活动的脊椎”。没有一定的教育经费作保障,教育的发展就成为无水之源、无本之木。然而,从总体上看,目前我国的公用教育经费普遍不足,供需矛盾依然十分突出,资金的短缺导致学校现代化教学设施配置不齐,信息化教学无法顺利开展。

在资金短缺的情况下,学校应主动寻求更多资金来源渠道,用多种途径筹集教育经费,发挥主动性、能动性、创造性进行融资,充分利用个人、集体、社会的力量,借助金融机构,利用金融、信贷等手段,融通教育基金。如美国犹他州, Tintic学区技术主管托马斯在信息技术预算被迫取消的情况下,主动寻找替代资金,开展创新融资,他先后成功地向州政府申请专项教育基金50,000美元,E-rate网际连接基金25,000美元的资助,并且注册到了eMINTS项目,最后还找到了附加经费——在线考试州专用基金,使学区科技计划圆满完成。[1] 除了融通基金外,还可以借助社会商业机构的力量。如美国南卡罗来纳州,克肖县学区负责人哈尔波特·贝格与惠普公司签署四个电脑租用合同,用于升级过时的计算机硬件。[1] 通过这种租赁的方式,大大地节省了直接购买、更新设备的资金。其次,还可通过媒体力量,广泛宣传,吸引社会各界捐资,大力发展校办产业等。

总之,个人和集体都应该发挥主人翁意识,主动出击,创造性地筹集资金,而不是被动等待政府拨款和社会捐赠,以保证有足够的资金,建设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

二、积极学习,提升教育技术能力

1.自主学习,加强自身教育技术能力建设

教育技术应用能力是现代教师最重要的专业能力之一,是教师专业素质的必要组成部分之一。教师应把教育技术能力的提升,作为促进自身发展的有效手段和方式。借助网络资源、教科书或人力资源等学习资源,自主学习教育技术理论和实践知识。积极培养应用教育技术的意识与态度,包括信息需求意识,信息应用与创新意识,对信息的敏感性、洞察力,兴趣与态度等;学习教育技术的知识与技能,包括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基本操作技能、信息的检索加工与表达、信息安全与评价等;加强教育技术的应用与创新,包括教学设计、教学实践、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等;培养应用教育技术的社会责任,包括和信息利用及传播有关的道德、法律、人文关怀等。其中,“意识与态度”是教师应用教育技术的前提;“知识与技能”是教师应用教育技术的基础;“应用与创新”是教师应用教育技术的内容;“社会责任”是教师应用教育技术应遵守的基本原则。[2]

2.发挥主人翁意识,主动寻求培训机构培养自身的教育技术能力

教师在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过程中,应该是积极主动的,而不是被动接受。目前有关单位组织的培训方式、内容、使用教材过于单一,培训时间统一,既不能满足教师的多样化需求,也不能很好地和各个学校的具体情况相结合。由于不能满足部分教师的需求,他们参与培训只是遵从学校安排,并没有实质性的收获。其次,由于学校的硬性安排,部分教师的抵制心理很强,这些因素造成教师参与培训比较被动,培训效果不理想。

培训机构、社会团体可以充分发挥其技术的先进性、理念的前沿性、培训的灵活性等优势,给教师创造更多的培训机会。培训机构可以根据教师实际需求,展开不同层次的培训,能较好地弥补目前培训中的不足,有效地减轻国家有关培训部门的负担,提高培训质量。其次社会团体还可以和学校展开长期合作,指导实践工作,帮助教师更新教育理论和技术。因此,学校或者教师个人应根据实际情况,主动寻求培训机构,提升教育技术应用能力。

3.校长扮演推手角色,学校形成积极使用技术的氛围

校长扮演推手的角色是推进校园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因素之一,学校形成积极使用技术的氛围与校长的领导息息相关。如台北市兴雅国小,该校拥有全校班级同时进行信息化教学的纪录,而不是仅仅几个实验班级或科目的展现。其成功的关键在于,校长全力支持学校教师运用信息科技促进教学变革。首先由20%较积极的教师先行尝试,再不断地尝试、修改、试验后,然后再将成功的经验供学校成员参考,并有计划、有策略地在一定的时间内,要求全体成员以团队的方式完成指定的任务(比如班级网页建置、发展数字教材等)。[3]

校长的推手角色,使他为学校创造了一个支持冒险和实验的环境,促使学校形成了积极使用技术的氛围。支持冒险和实验的环境氛围包括:硬件和软件环境的支持;技术的支持和帮助(尤其是在教师开始使用技术的阶段);教师可以决定课程和教学的组织形式;教师之间,在精神上、技术上和教学上互相支持;学校体制上的支持(如对教师和学生的评价体制,教师和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都应作为重要的评价指标)。总之,在形成技术氛围的过程中,应积极发挥校长“领头羊”的作用,教师的主人翁意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能动性、创造性,鼓励他们大胆使用技术,总结经验并在全校推广。

4.不断提升,创造性地使用技术

除了使用技术进行信息化常规教学外,还应该创造性地发挥技术的独特优势,丰富教学活动。如美国内布拉斯加州奥哈马公立学校,教师莎拉指导学生用软件技术制作有翻页效果的电子书。每位六年级的学生把一本普通的图画书转变成有声的数码图画书,用到的工具和软件包括:GarageBand、 iTunes、扫描仪以及iMove。首先,学生们把自己最喜爱的童年图画书带到学校,然后莎拉上了一节关于表现形式的课,体现出阅读者的语气、音量和音调的变化是如何让一个故事变得更生动。当学生们能熟练地运用个性化的表达方式完成阅读后,莎拉向他们展示如何使用GarageBand录下自己的声音,如何听录音编辑错误,如何添加过门音乐和翻页效果。最后他们把这些个人的播客作品上传到学校的一个iTunes频道,那里是二年级学生的收听中心。

这个创造性的实践活动既能帮助年幼的学生训练流畅的听力,也能让年长的学生练习阅读的表现形式和学习如何使用软件创作。[1] 更重要的是,师生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愉悦轻松,能强烈地体会到技术带来的好处。

三、当家作主,自主开发课程资源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的六大具体目标之一就是:“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学校必须依据国家和地方制订的课程计划,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制订本校的课程实施方案,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落实。在这种制度安排下,学校成了事实层面上的课程的最重要、最关键的管理者。学校根据地方社会、经济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实际、学生的兴趣和需要,进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校本化开发和实施,是推进课程改革的最有力的行动保障。

学校可以开发网上精品课程,制作教育视频节目,开发公共课、选修课网上学习平台等。充分发挥人才培养过程中现代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的作用,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提倡和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如陕西师范大学制定了《陕西师范大学课程建设工作实施办法》。在实施中,把公共基础课、部分学科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校级重点课程作为重点建设对象,逐步完成100门左右的校级精品课程;25门左右的省级精品课程,若干门国家级精品课程;同时建设网络课程教学的多媒体操作平台,拓宽网络课程资源,建成20门左右的精品网络课程。其中有国家级精品网络课程《现代教育技术》,《现代教育技术》是高等师范院校师范专业的公共必修课程,通过网络课程平台,学生可依据自己的学习风格和认知特点,在各知识点之间自由跳转,灵活学习。鉴于网络学习的灵活性、师生的相对分离性等固有特点与优势,对课程的学习进行智能化监控,并制订了严格的考核评价标准,以确保课程的高效性。

学生网上学习这本课程,一方面节省了师资,另一方面,学生的闲散时间得以充分利用,学生的学习更富有弹性、灵活性。既能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观念,又能通过交流指导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结束语

校园信息化建设,除了硬件资源外,更重要的是软件资源、学习资源的开发与应用。国家投入大量的资金,为校园信息化打下了良好的根基——配置了先进的硬件设备,但是如果教师没有使用的意识、不会使用、不愿意使用,那么这些花巨资打造的信息化设施,将只是形同摆设,毫无价值。若只在简单的层面上使用,如开设《信息技术教育》课程,制作PPT等,则使信息化软硬件资源陷入“大投入小产出”的局面,目前这种低效的状况普遍存在。解决这种困境的有效方法是发挥校园信息化建设中的自主创新意识,使广大师生明确他们才是信息化建设中真正的主人,是使用者和受益人,引导他们在校园信息化建设中逐步从被动走向主动,承担起建设校园信息化的责任。只有这样,校园信息化建设才会顺利高效地进行,教育信息化实际效益才能充分体现。

参考文献:

[1]张渝江.美国教育技术十佳应用典范[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09,(1).

[2]万小强.应对挑战:提高教育技术能力,走向专业发展之路——解读“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EB/OL].

http://blog.wjedu.net/UploadFiles/2007-4/415852367.doc.

[3]林信榕,魏延斌,邓晓婷,李柏毅,陈雅雯,郭彦婷,掌薇.资讯科技融入教学变革演化问题探究——跨国个案比较[C].

第十二届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GCCCE 2008).

浅谈怎样推进校园信息化建设 篇7

1 推进校园信息化建设

1.1 加强领导、健全机构、充实队伍

为了对信息化进行更好管理, 学校有必要成立校园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 建立相关领导负责制, 各相关部门、系部参加, 多方参与, 统一指导协调校园信息化建设工作;并成立相应部门作为日常工作机构, 加强人员队伍建设, 指定专门信息化工作人员具体负责校园信息化日常工作的具体实施组织落实工作, 选用专业的网络管理维护人才;加强信息员队伍建设, 每个部门、系部指定人员负责信息化工作, 坚持开展信息工作培训, 不断提升素质。形成多方参与的校园信息化工作机制, 为校园信息化工作提供组织保障。

1.2 加强信息化硬件设施建设

1.2.1 加强计算机及网络设备等硬件设施建设

硬件建设是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基础。大多数学校在信息化建设中硬件方面投资不够, 要积极争取资金, 加大信息化硬件建设资金投入。在保持现有设备基础上, 不断更新设备, 提高信息化工作效率;加强多媒体建设, 要继续发挥移动式多媒体设备的作用, 鼓励教师积极制作多媒体课件, 充分利用多媒体设施授课, 提高讲授效果。随着教育教学需要的不断扩大, 学校现有网络设施已不能满足教学需要, 根据学校需求更新或增置相应的网络设备或服务器来满足教学需要。不断对网络进行改造及优化, 以确保现有设备达到最佳性能来提高网络运行速度和满足教学效果。

1.2.2 信息结构合理化改造及网络资源优化

经过一段时间调研, 发现有大部分学校存在网络结构布局不合理造成整个网络运行速度缓慢、使用效率不高等问题。网络结构布局的合理化是整个数字化校园网的重中之重, 因此应不定期的对学校教学楼、办公楼网络布线的不合理性, 服务器规划不合理性等问题进行规范化整合、对网络设备、服务器等进行日常维护及优化。

1.2.3 实现服务器及网络设备的冗余, 确保信息化安全

服务器里存储着整个与各自业务相关的数据, 如果服务器一旦出现故障会造成业务无法进行, 甚至在严重情况下会造成数据丢失, 会给学校带来无法估计的损失。因此建议学校投入资金对存储重要数据的服务器做负载均衡、磁盘阵列以保证服务器的正常运行及数据的安全。

1.2.4 建立校企合作, 推进学校信息化平台建设

由于学校普遍存在资金缺乏情况, 因此学校有必要建立与企业合作机制, 让企业投资为学校建立信息化平台。实现学校的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和多媒体化。从而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 管理效率, 学校知名度, 同时有效地节约教学成本。

1.3 加强校园信息化软件建设

学校要以校园网络为基础, 不断建立和完善教育电子政务、教务管理、学工管理、图书管理等平台建设, 要不断完善内容, 并保持正常高效运转, 部分平台建设介绍如下。

1.3.1 教育电子政务平台

在教育信息化的带动下, 教育电子政务得到初步发展。建立政务信息服务平台, 使一批应用系统和专业信息服务系统投入使用;开通学校远程评估信息系统, 建立国家级远程教育试点学校;陆续开展网络视频会议、网上招生录取、网上就业服务、网上认证服务等重大应用;实现了教育部与省、自治区、 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和部属学校的政务信息联网交换。

1.3.2 精品课程网络信息化平台

此平台主要是对学校获得国家级、省级及校级精品课程的课程以及授课教师进行展示, 并附有本门课程特色、教学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以及教学录像等;使学生可以利用网上资源学到更多的知识, 也激励更多的老师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 使更多的课程成为精品课程, 促进学校的教学水平更上一个台阶。以网络基础设施为平台, 加强信息资源的建设与共享, 以现代技术的运用与实施为手段促进精品课程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提升精品课程建设的质量。

1.3.3 网站信息平台

每个学校都建立了自己的门户网站, 网站除对学校进行宣传的作用外, 还更多利用网站发布学校工作通知安排, 建设鉴于教学资源师生共享, 共用, 鼓励师生积极参加学校网站建设使网站真正为学校校园信息化的推进提供服务。实现网上招生宣传﹑在线咨询和信息发布等。

1.3.4 教务、学工管理信息平台

该平台是学校进行日常教学管理的办公平台。它涵盖了教务、学工管理的各个环节, 包括学籍管理、排课管理、选课管理、成绩管理、教学质量评价、学生管理等功能模块, 为广大教务、学工管理老师繁杂的日常管理工作提供了很多便利。利用这个平台, 我们可以进行学生的各种学籍处理, 教学计划的安排以及课表的编排, 学生选课的安排, 学生成绩的录入、查询及管理, 毕业生资格审查以及成绩单的管理等等。这个平台实现了学校教务处、学生处与其他部门信息的沟通。

1.4 加强校园信息化培训, 提升师生充分利用信息的能力

校园信息化建设能否最终发挥效用, 教师的利用是关键。学校应加强教师信息化相关知识培训工作, 提高教师对信息化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鼓励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充分运用学校现有信息库资源, 积极参与学校信息化建设工作;教师量化考核要坚持把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做为一项重要内容, 激励教师运用信息化成果的积极性, 提高校园信息化资源的使用效率;同时要加大对学生的信息化宣传教育工作, 引导学生关注学校信息化建设工作。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革, 使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得到灵活有效地应用, 促进教育信息现代化。

2 加强对校园信息化的认识

现在有大部分师生对校园信息化存在片面认识, 认为校园信息化成效就是说学校建了多少网络系统和网络带宽有多高, 而没有对信息化有个全面认识。我们应从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的成效看信息化, 信息化的成效不是说你建了多少系统和网络带宽有多高, 网上的流量有多大, 靠这些数据去支撑的成效并不能说它不是我们真正的成效, 它只是一个建设的简单的量化。实际上真正信息化的成效, 要落实在我们信息化究竟对学校的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是否发挥了作用, 这些的成效应该是我们要特别关注的, 要去认真研究和分析的事情。

3 信息化建设下一步发展思路

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 综合学校领导方面的意见, 由专门负责部门确定本学校信息化建设目标、总体规划 。为了避免数字化校园建设中的风险, 在建设中应采用“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方式, 因为这种方式能够解决学校信息化中的实际问题, 并避免一次性投入过多资金。在数字化校园的规划时我们不但要着眼整体以保证各个系统之间的无缝连接, 而且要考虑到整个学校发展的长远目标, 与时俱进地提出更高层次、涵盖面更广的总体规划以指导以后的数字化校园建设, 保证自己的规划是适合于自己学校建设目标的富有新意的整体规划。

参考文献

[1]吕林涛.网络信息安全技术概论[M]. (第2版) .科学出版社, 2010.

[2]张剑平.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与应用[M]. (第2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中学校园信息化建设的问题研究 篇8

校园的信息化建设是为了推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目前, 多媒体教学技术在很多中学的教学中都得到了很广泛的应用, 多媒体教学的出现就是校园信息化建设的结果。随着新课改的实施, 对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校园信息化建设从技术上进行分析, 就是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媒介的, 不管是教师的教学还是办公, 用相关软件进行备课, 形成校园信息系统, 学生家长可以通过这个系统了解自己孩子在学校的表现, 教师之间可以通过这个系统观看其他教师的教学视频等, 学校可以在上面发布相关消息, 教师之间实现资源共享, 提升教学与办公质量。总的来说, 校园信息化的建设, 主要利用的是计算机网络技术, 然后以多媒体技术为辅, 让校园管理可以更加信息化、规律化、科学化, 同时提升教学质量。

二、校园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 投资缺少规划;虽然多媒体技术目前在中学教学中应用的非常广泛, 但是就校园信息化建设程度来说, 我国很多校园才刚刚起步, 缺乏信息化建设的基础。要进行校园信息化建设, 就需要投入资金, 但是很多学校的建设过于表面, 投资缺少规划, 没有综合自身的实际需求来添置相关设备, 只是为了信息化而信息化, 对教学质量的提升并没有很大的帮助。第二, 建设缺少规划;在进行信息化建设的时候, 每个班级的方式都不同, 虽然班级之间存在竞争, 但是这种竞争并不影响班级之间的资源共享, 很多学校都缺少统一的规划, 各个部门之间、班级之间在信息化建设中过于重视自身的建设工作, 忽视了共同建设与进步, 从而使得学校之间的信息系统难以实现资源共享。第三, 观念与管理差异;要进行信息化建设, 首先学校需要做到的就是正确认识信息化建设的含义, 但是实际上, 有的中学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与定位并不全面, 信息化建设除了硬件设施外, 还有软件设施, 只有软硬兼施, 信息化程度才能得到提高。然而很多学校过于重视硬件的质量, 觉得只要提升了硬件装置的质量, 就可以加强信息化建设, 所以忽视软件设施的建设。另外, 在信息化的管理上, 有的学校缺乏先进的技术, 导致管理质量低下, 从而降低学校的信息化程度。

三、加强校园信息化建设的措施

第一, 贯彻信息化建设观念。其实中学校园信息化建设之所以存在问题, 在一定程度上是受观念影响的, 因此, 中学校园在信息化建设中, 首先一定要贯彻信息化建设观念, 然后再进行行为上的改革。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 都要清楚的知道信息化建设的概念, 明确信息化建设的重点, 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在课堂上要充分利用好多媒体设备, 不能简单的将多媒体教学设备当做黑板使用。在教师办公的过程中, 要合理的利用信息化系统, 实现教师之间的资源共享。

第二, 做好信息化建设的前期准备。学校要进行信息化建设, 首先要明确自身的需求, 信息化建设的前期准备包括很多方面, 例如:信息化需求、资金的准备等, 只有明确了自身的需求, 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 才能有据可循, 减少困难的出现。学校可以对当前教学状况进行分析, 分析学生的学习特点, 分析教学的管理模式, 结合中学教育的需求进行信息化建设, 由于每个学校的教学方式都不同, 所以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不能一味的进行模仿, 要综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考虑, 选择最合适学校的信息化系统, 然后进行资金的预算, 分析需要购买的硬件设备的种类与数量。只有做好了信息化建设的前期准备, 信息化建设的质量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第三, 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信息化建设对教师也有一定的要求,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 很多技术得到了革新, 在中学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 教师扮演者非常重要的角色, 虽然新课改的实施要求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 但是教师在课堂上依然需要有效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所以教师需要掌握最新的信息技术。例如:多媒体教学中, 教师除了需要掌握最基本的计算机使用技术外, 还需要掌握制作ppt、音频文件等技巧, 这些都是多媒体教学中最为常见的教学方式, 如果教师不懂这些技能, 那么多媒体教学就没有落实到实处。因此, 学校要经常组织教师参加信息技术的培训, 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 增强学校信息化程度。

第四, 实现资源共享。学校是一个整体, 某个班级或者某个学生的进步并不能代表学校整体的进步, 所以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 要加强信息文化的统一, 让每个教师、每个学生都可以享受到信息化建设带来的便利, 教师在管理的过程中要实现资源共享。另外, 如果学校各个部分之间的工作要衔接好, 那么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 就需要建立一个统一的信息化系统, 以促进教职员工之间的资源共享, 并且让校园信息化建设得到贯彻。

结语

当前社会是个信息化社会, 信息化技术在中学校园中的应用可以有效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与管理质量, 在中学校园信息化建设中, 学校要明确信息化建设的概念, 结合自身发展的实际状况, 根据自身的需求进行信息化建设, 针对建设过程中存在的某些问题, 要分析其来源, 然后提出有针对性的策略, 加强校园信息化建设, 以提升校园信息化程度, 进而促进中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摘要: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 当前已经进入到一个信息化的时代,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主要场所, 中学阶段是学生学习、成长的重要时期, 为了提升教学的总体质量, 需要加强中学校园信息化建设, 本文首先分析了校园信息化建设的概念与存在的问题, 然后提出了一些加强校园信息化建设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中学校园,信息化建设,问题研究

参考文献

[1]陈逸鸣.当前校园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探析[J].成功 (教育) , 2012 (05) .

[2]陈奕.校园信息化建设的问题及对策[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 (02) .

教育信息化发展与数字校园建设 篇9

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 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 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当前社会发展的亮点和重点。一则简单的故事, 让我们看到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性。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性首先体现在教育装备上, 要在教育装备配置过程中体现出信息化时代的特色。本次展会人涌如潮, 而南方一座城市的教育装备展会的大幕也在徐徐拉开, 事实证明现在是教育装备行业发展的高潮期, 我们要充分利用信息化大发展的时机整体提升教育装备的水平。

教育信息化发展

从管理角度看, 中国教育信息化当前发展的态势是:第一,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 (2011-2020年) 》已经颁布;第二, 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已经召开;第三《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当前几项重点工作的通知》已经下达;第四, 2013年教育信息化重点工作已经开始实施。在国家顶层设计完成, 工程启动后, 最需要的是各项工作的跟进。信息化装备环境无疑是先决条件, 工作要先动起来。

2004年,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后, 绘制了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发展阶段图, 将教育信息化发展分为兴起、应用、融合、革新4个阶段。目前中国处于这4个阶段中的应用阶段, 而美国等发达国家处于融合阶段。正因为中国处于应用阶段, 所以教育装备行业才会大热。2013~2015年, 中国的中小学信息化教育装备要进行大规模的革新。根据这张国际信息化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发展阶段图, 我们自己也绘制了一份中国的教育信息化发展阶段图, 图中包含3个阶段, 即现阶段、应用整合阶段以及融合创新阶段。教育部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中提出, 到2020年要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 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 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中国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就是教育信息化, 因此我们要从现在开始, 在7年时间里从发展阶段达到应用整合阶段, 继而达到融合创新阶段, 我们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

面对这样的发展任务, 国家确定了教育信息化建设总体战略, 即以优质教育资源、信息化学习环境建设为基础, 学习、教育方式创新为核心, 以体制机制和队伍建设为保障, 坚持教育理念创新为先导的教育信息化建设。这些要点都源于国家颁布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 (2011-2020年) 》。

教育信息化建设制定了32字工作方针, 即“面向未来, 育人为本;统筹规划, 分类推进;应用驱动, 共建共享;深度融合, 引领创新”。其总体发展目标可归纳为“二基本, 一接近”。展开来说, 一要基本建成人人可享有优质教育资源的信息化学习环境;二要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的信息化支撑服务体系;三要使教育信息化整体上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充分显现对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支撑与引领作用。

现阶段我国的教育信息化发展任务主要是:缩小基础教育数字鸿沟、加快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推动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深度融合、构建继续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提高教育管理现代化水平。与之相应的是, 建设信息化公共支撑环境, 加强信息化队伍建设和形成完备的教育信息化运行体制机制。“中国数字教育2020”行动计划包括以下5项, 即学校信息化建设与提升行动、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能力推进行动、教育信息化基础能力建设行动、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行动以及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建设与共享行动。以上这些都是教育部正在做的工作, 国家教育信息化部门正在集中力量, 建立信息化公共支撑环境, 抓紧队伍建设和体制机制建设。本次展会也是为这方面做出努力的体现, 特别是解决基础教育包括幼教等有关方面公共支撑环境问题。

信息化公共支撑环境要求我们在两方面做出努力, 一是建设教育信息网络基础设施, 包括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中国教育卫星宽带传输网;二是建设教育云平台, 包括教育云资源平台、教育云管理平台以及教育云基础平台。这里提到了云平台相关问题, 云平台也是教育部所谓“三通”平台建设的基础。对于“三通两平台”的简要阐述是, 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教育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 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国家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宽带网络校校通问题更多的是需要国家、社会来解决的。本次展会展示的很多设备都是服务于教育资源班班通建设的。而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是我们下一阶段工作中要解决的要点。“人人通”问题如何从物理装备、网络体系上解决, 是电教、教育装备工作者需进行研究的问题。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是由中央电教馆从国家层面上进行建设, 这个平台已于2012年12月28日启动, 正在加紧建设中。国家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则由教育部信息管理中心负责, 为“三通”提供支持。

2013年国家教育信息化核心目标可归纳为5大项。第一, 完成“教学点数字资源全覆盖”项目规划的6.7万个教学点。第二, 实现全国50%以上的义务教育学校、80%以上的职业院校接入宽带网络, 建成网络条件下的基本教学环境。第三, 优质数字教育资源覆盖50%以上的义教学校。开设网络学习空间600万个, 20%以上的中小学、20%以上的职校利用空间开展教学活动。第四, 国家数字教育资源中心和公共服务平台初步完成一期建设。国家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实现100%的机构、学生及部分教师的数据入库。第五, 对100万中小学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接入宽带的30%中小学教师具备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的能力。其中值得一提的是, 教育部提出开设网络学习空间600万个, 这就要求我们条装、电教部门的同志认真研究, 不仅仅关注网络空间建设的数量, 还要思考以下几个问题:学习空间的开设要解决什么问题?学习空间架构应该是什么样的?职业教育和基础教育的学习空间建设如何分别开展?在这样的思考下就需要我们将人人学习空间建设从装备、网络、内部配置等多角度进行精细设计, 使更多的学习空间能够有效开通。“校校通”“班班通”“人人通”工作需开展, 这3项工作的完成将标志着中国教育信息化基本格局的形成。

班班通建设

中央电教馆提出了“班班通”建设的基本构架图, 其中包括硬件环境、教学资源、教学活动3个方面。在“班班通”建设中, 要求条装、电教部门的同志协同合作, 分别从环境建设和教育教学各方面完成中国教育信息化从物质装备到实现学习的过程。

首先, 从硬件环境方面分析, 将其通过终端属性分为4个类别, 即移动网络教室、网络教室、多媒体教室以及简易多媒体教室。各学校根据自己不同的需求和特点装备不同的设备构建其硬件环境。以汶川等重建校区为例, 多采用电子白板和短焦投影仪设备。“班班通”建设综合解决方案还设计了6种不同类型的专业教室。这4种类型的硬件环境和6种不同的专业教室就构成了对“班班通”建设在条件装备层面上的基本架构。

其次, 从教学资源方面分析, 中央电教馆等推广应用机构有责任汇聚优质教学资源, 鼓励产生校本资源, 设计资源配置和应用的案例。

再次, 从教学活动方面分析, 通过前两者的配合最终为实现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创造条件。当今教育发展重视应用结果, 而应用就是由装备和资源的结合得到的。我们针对新的教学方式的应用, 提出了若干建议。不同的硬件环境配合教育资源可以产生不同的教学方式, 比如移动式学习、班级学习、小组学习、个人学习等。

数字校园建设

2012年年底, 中央电教馆制定了《数字校园示范校建设指南 (试行) 》, 阐述了关于数字校园建设的标准。数字校园建设是我们的工作重点, 其中包括8项需要解决的问题, 分别是建设目标、应用服务、建设原则、数字资源、建设内容、基础设施、师生发展以及保障机制。

数字校园的基本目标是实现校园环境数字化改造;实现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实现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创新以及形成具有示范意义的特色。

数字校园建设原则包括3点:一是突出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二是坚持以教育信息化应用创新为核心;三是强调教育云服务模式的应用与推进。这其中提到了云服务模式的推进, 我们建议学校在数字校园建设中采用云模式, 不再鼓励小而全地安装自己的数据中心, 而是依托上级资源云的覆盖与支持及资源提供厂商的服务。

数字校园建设内容是以师生发展为核心, 应用服务为窗口, 数字资源为重点, 基础设施为基础和外显形式进行建设。

师生发展是数字校园发展的原动力, 其中学生发展包括学习态度与思想意识、学习方式与技能以及社会责任3方面内容;教师发展包括工作态度与思想意识, 教学理念、方法与技能, 社会责任3方面内容。

数字校园建设应用服务方面包括5部分内容, 分别是统一认证与门户服务、教学应用服务、管理应用服务、教研应用服务以及生活应用服务。

数字校园建设的数字资源方面包括4种建设趋势、3种资源类别、4种资源来源以及10条建设要求。

数字校园基本设施包括校园网、数据中心、终端、多媒体教室及计算机教室、教师备课室、录播教室及其他数字化环境。

搞好校园网建设 创建信息化学校 篇10

校园网建设的目的是将各种不同应用的信息资源通过高性能的网络设备相互连接起来, 形成校园内部的Intranet系统, 并对外通过路由设备接入Internet系统。具体地说就是:建设一个以办公自动化、计算机辅助教学、国际互联网应用为核心, 以现代网络技术为依托, 覆盖全校主要楼宇的校园主干网络, 将学校的各种PC机、终端设备和局域网连接起来, 并与Internet相连;在因特网上进行宣传和获取教育资源, 建立能满足教育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需要的环境;为学校各类人员提供充分的网络信息服务、信息交流和协同工作。

基于这个目的和现实情况, 我们在建设校园网时, 首先必须考虑这样几个原则性问题。

1. 整体规划, 逐步实施。

校园网络的建设要适应学校的远景发展规划, 要依据学校实际情况采取统一规划, 分阶段实施, 逐步到位的建网原则。这是因为学校用于网络建设方面的资金毕竟有限, 只能根据学校经费情况, 逐年投入。但校园网建设的总体一定要事先规划好, 绝不能边建设边规划。在总体规划设计上一定要具备战略眼光, 立足长远。我们从校园网要实现的功能, 到网络的带宽、速度, 再到设备的选择如品牌、型号、扩展性、兼容性及售后服务, 最后到设备在校园中的分布、施工等各个方面都进行了综合考虑, 和承建公司反复讨论研究, 优化各个环节, 制定详细施工方案, 奠定良好的基础。

2. 根据实际需要建设。

建设校园网络要从实际需要出发, 以满足教育教学需要为前提。立信职校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实际情况, 选择了以太网, 实现了“千兆到楼, 百兆到桌面”。通过百兆光纤和无锡教育城域网连通, 通过教育城域网出口接入Internet网, 可满足300~400台计算机同时上网的需求。

立信职校目前已建成的有校园网络办公系统、图书馆网络系统、电子阅览室、多媒体电教室、计算机网络教室、多媒体语音室, 校园网络信息管理中心等。开通了W eb服务、F T P服务、电子邮件系统、B B S等应用。并根据专业需要, 建设了W eb方式的电子商务全功能模拟实验室、网络版会计核算系统。即将开始建设教务管理网络系统、图书馆藏书分类检索系统、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系统、学生学籍管理系统、考试和题库系统。

3. 在校园网建设的投入上一定要软、硬件并重。

长期以来, 大多数人的观念就是硬件是实实在在的一大堆机器设备, 值钱;而软件, 也就是一些光盘、软盘, 值不了几个钱。在这种思想指导下, 软、硬件投资比例上肯定失衡, 甚至在软件方面根本不考虑投资。实际上在软件不够丰富的情况下, 盲目购进大量机器设备这种重建设、轻应用的做法, 只能造成高起点、低效益的局面。我们认为, 校园网软、硬件投入方面应该保持一定的比例, 因为花大价钱建成的网络要发挥效益主要就在于应用, 而应用的关键是软件。可以通过自制、购买等多种途径, 保障校园网的成功使用。

4. 网络管理人员和教师的培训和建网要同步进行。

要实现学校教师、技术人员与管理人员的全员培训, 形成一支能使校园网正常持续运行的软、硬件管理建设的骨干队伍。再好的教育资源如果不能充分利用, 造成闲置, 那就是极大的浪费。对网络管理人员的培训, 学校可以采用“两步走”的策略。第一步选拔2~3名优秀计算机教师参加专业网络管理和资源集成的培训;第二步, 以这几名技术骨干为核心, 带出第二批网络管理的技术人员, 只要能胜任日常的维护工作就行。同时, 依托专业网络公司、高等学校或聘请专家顾问, 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 以获得长期技术支持。在对教师的培训初期, 我们一方面要对教师进行观念转变及心理疏导, 从组织教师外出参观学习示范课、欣赏优质课件入手, 让他们感觉到网络与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的巨大促进作用。另一方面对全体教师进行计算机操作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全员培训, 借助教师继续教育工程, 让广大教师和管理干部都参加普及性的计算机操作基本技能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

在校园网络建设中, 我们也积累了不少具有实际应用意义的经验。

在校园网络结构方面, 我们采用了目前性能价格比很高、易于维护扩展、集先进性与实用性于一身的星型千兆快速以太网为主干, 百兆交换到桌面。通过网络类型选择, 虚拟网段的划分, 按照拓扑原理集中分布的原则, 采用星型结构构建整个校园网络框架。采用星型结构是为了充分利用交换机的高速背板总线, 便于实现Client/Server模式。星型结构使网络组织更具有层次性, 各个楼层工作组之间在设备上相对独立, 一个点出问题不会影响其他部分, 网络中心留有冗余端口, 易于扩展。

立信职校校园网网络管理中心位于实验楼, 实验楼与办公楼、教学楼间架设光纤, 主交换机分别相连两个带千兆光纤模块的二级交换机构成千兆主干, 二级交换机通过屏蔽双绞线与设在办公楼、实验楼、教学楼的各个交换机相连, 然后百兆接入分布在各办公室、实验室, 从而将遍布全校的650多个节点连接起来构成一个技术先进、功能实用、覆盖全校的星型计算机网络。

校园网内的所有计算机统一分配IP地址, 每台机器都有唯一的用户名与口令, 按照职能的不同有各自不同的权限和可以访问分类信息。这样做的目的在于能精确控制网络用户和在出现异常情况时能准确及时地找到相应节点。

对于校园网络的建设, 完成了网络硬件的架设, 只能够算是完成了整个工作的一半。相对于网络的硬件架设, 网络应用系统的建设工作更为复杂, 隐形的工作量大, 建设周期长, 见效慢。学校一方面可以在网络建设中注重对应用需求方面的投入, 另一方面也可以采用把网络建设工程的软、硬件工程分别承包给具有不同专长的计算机公司来建设, 但要注意软、硬件双方的相互协调, 在网络需求分析和网络方案设计阶段要求双方公司都能参加讨论和设计。

上一篇:振荡波电压下一篇:重庆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