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信息失真治理分析

2024-07-30

会计信息失真治理分析(精选十篇)

会计信息失真治理分析 篇1

关键词:会计信息,失真,治理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会计信息真实性的要求愈来愈高, 会计在提供信息中的作用日显关键。由于种种原因, 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也一直伴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存在。会计信息失真在私立医院大都表现为虚减利润以偷逃应交税金, 而在公立医院大都表现为虚增利润, 以体现业绩, 使管理者获得经济利益与政治荣誉。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性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本文就医院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及治理对策做出了分析。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性

会计信息失真是指会计提供的所有财务报告及相关的业绩指标不真实、不准确, 不能如实反映企业或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财务成果或经营状况。会计信息失真, 对医院内部来说会丧失会计在计划、预算、反映、控制和监督中的作用和职能, 单位会因各种数据的不真实而无法据以作出合理的经济预测, 无法通过相关信息对今后的发展作出可行性分析, 甚而会发生财务危机或其他重大损失。会计信息的失真, 也会影响分配的不公, 挫伤职工的积极性, 减缓业务收入的增长速度。同时, 会给一些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 进行贪污、贿赂、挥霍公款等, 发生经济犯罪。最大的问题是虚假会计信息危害市场经济秩序, 导致医院之间严重的不公平竞争, 损害国家及社会公众利益, 加剧信用危机。会计信息的失真也有损会计队伍自身形象。少数会计人员不能够坚持准则, 甚至伙同作弊, 为违法违纪活动出谋划策, 直接参与伪造、变造虚假会计资料;有的追求利益, 享乐主义膨胀, 丧失了最起码的法律观念, 会计职业道德伦丧, 以身试法, 走上犯罪道路。会计从业人员不讲诚信, 其最终结果, 轻者调离会计岗位, 重者将按法律规定受到法律的制裁, 极大地破坏了会计队伍良好形象。

二、医院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

(一) 会计信息失真的客观原因

1、会计制度和会计法规不完善。

理想的会计制度应能充分兼顾各方利益, 成为博奕双方自愿执行的有约束力的社会契约。我国会计制度无论从空间上还是从时间都缺乏一个充分博奕的过程。制度的缺陷主要体现在对一些经济业务和事项的核算不科学、对一些经济业务的核算不明确及对一些新的经济业务未作规定等, 由于在运用会计科目不合理, 会计科目使用的串项等会计核算不规范造成医院医疗成本不实, 收支结余虚假, 会计信息失真。我国现行《会计法》规定的法律责任, 除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外, 并没有涉及民事责任。民事赔偿责任对造假者而言, 将承担巨大的成本风险, 其作用绝不是行政处罚所能替代。同时, 坚持按《会计法》操作而违背单位或个人利益, 会计人员的保护、奖励法规不明确, 国家不能从法律上保护会计人员, 这是会计信息失真的另一重要原因。

2、会计行业管理体制的缺陷。

会计工作具有特殊性和独立性, 但会计行业管理体制的缺陷使得医院会计人员缺乏独立性。会计人员是医院的职工, 他们的利益与医院的利益紧密相连, 会计人员、财务负责人的聘任取决与单位领导, 收入、福利来源于单位, 会计人员不具备应有的独立地位, 只有惟命是从, 否则会遭受排挤、打击报复。会计人员与医院的关系可说是唇齿相依, 当医院利益与国家利益发生冲突时, 会计工作受到医院利益的牵制, 必然会使其丧失独立性和真实性。

3、管理者“利益驱动”的影响。

政府部门对医院管理者主要的监督和管理方式是签订“目标责任书”。因此, 良好的经营业绩, 完成任务及创造业绩的优劣直接影响着管理者的仕途。有些单位领导仅从个人利益出发, 指使甚至强令财务人员弄虚作假, 虚报浮夸, 做假账, 编制假报表;有的则不顾会计人员反对, 强行办理违法违纪的财务收支。尤其是那些即将离任的“一把手”, 他们更希望采用盈利最大化策略来突出个人政绩, 为继任者筑起屏障, 博得员工的满意。为此, 一些管理者授意财务人员借助会计技术处理来调节盈利水平。

4、会计人员素质的影响。

会计人员的素质包括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有些财会人员业务素质不高, 在处理会计实务过程中, 把主要精力放在记帐、算帐、报帐上, 对新的理论知识和财会法规理解不透彻, 极容易出现会计处理方法选用不当或对会计事项判断欠准确等问题, 导致技术性失真。有些会计人员不讲职业道德, 法制观念淡薄, 在利益驱动下容易迷失方向, 顾“小家”而忘“大家”, 没有严格执行财务制度和有关规定, 不敢依法对医院经营活动进行核算、监督, 唯领导意图行事, 乱摊成本、乱计费用, 是造成医院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原因。

5、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

目前一些医院对建立内部控制制度不够重视, 有的并未建立内部控制制度, 有的虽然建立内部控制制度但不健全, 有的虽然建立了较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 但没有真正地贯彻执行或束之高阁, 使得内部控制制度形同虚设, 致使会计资料在传递过程中相互脱节而发生错误, 或因两个不相容职务缺乏相互制约而发生舞弊。由于自我防范、自我约束机制不完善, 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让位于业务的发展, 以致内部控制失控。实际工作中, 通常是待违规违纪行为发生后才设法堵塞或惩处, 使内部控制失去效力, 无法有效防止舞弊行为的发生, 从而影响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二) 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观原因

1、虚报收入, 少列支出, 达到增加盈利体现个人政绩的目的。

2、转移支出项目, 将应列支出数据转记其他项目, 转移有关费用的计提基数。

3、巧立名目, 编造经济事项, 超范围及标准开支;

设立小金库, 账外设账, 达到逃避检查、监督的目的。

三、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

(一) 树立正确的绩效评价观

上级主管部门对医院管理者应建立一套全面、完善的考核指标体系, 从目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等方面综合考核, 不能单以盈利的多少、收入增长幅度大小评定管理能力强弱, 评价管理水平高低。另外, 政府部门应深入单位调查研究, 加大审计力度, 倡导勤政廉洁的工作作风, 打击损害国家利益的腐败分子, 净化社会环境。

(二) 加强法制建设和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

首先, 要严肃法纪, 完善法规, 一切经济活动必须在法制的轨道上运行, 既要立法以规范会计人员的职业操守, 又要加大力度立法保护会计人员, 保护会计人员在会计工作中的独立性。对在实际工作中的考核指标具体化, 明确会计工作全过程每个环节的参考依据和考核标准, 减少实际会计工作中标准的模糊性或可选择性以及主观人为的不确定性。其次, 要提高财会人员的思想道德素质, 要求具有高尚的情操和优良的品质, 钻研业务, 不断运用掌握的会计信息和技术方法, 为改善医院的内部管理, 提高效益服务。再次, 要加强《会计法》及相关会计法规的普法教育, 特别是当新旧专业会计制度过度时期要抓实培训工作, 让所有会计从业人员懂法、守法,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职业道德观、诚信观。

(三) 强化法人代表的会计责任

法律已赋予医院负责人不可推卸的责任, 其必须履行《会计法》所赋予的责任, 首先应模范遵守财经法规, 督促会计人员依法提供真实、完整的会计信息, 避免会计人员违纪、违法行为的发生。遏制虚假会计信息, 治理的重点要从单位负责人和财务负责人抓起, 要对他们经常进行法制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 使其牢牢树立起对单位会计工作负责的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 建立起依法理财的思想观念。

(四) 加强会计人员专业技能培训及后续教育, 提高会计队伍整体素质

医院会计虽然是在医院中进行, 但又与社会大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会计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业务水平, 才能把好会计信息的第一关。因此加大对会计从业人员后续教育和专业技能培训力度, 使会计人员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操作技能, 熟练掌握并正确运用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处理业务, 提供真实、完整的会计信息。会计人员是国家财经纪律、会计制度的执行者, 对各项财务收支都要做到秉公处理, 依法维护各方面的合法权益, 真正成为国家财经纪律的维护者, 当好决策参谋。后续教育可以弥补会计专业教育及会计职称考试的不足, 能够帮助会计人员解决现实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满足会计人员更新知识、提高业务水平的需要。当会计制度实施改革时, 会计人员应及时快速地掌握新知识、新要求, 及时将新的规定贯彻到工作中去。同时, 医院还应按照会计岗位定期对会计人员应掌握的专业知识进行考核, 实行竞争上岗, 择优录用。

(五) 推行会计委派制, 定期进行交流

会计委派制对会计人员及财务工作的集中、统一管理, 对财会队伍的建设, 财务政策、法规的贯彻执行, 财务信息质量的提高等方面, 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 实行会计委派制, 对促进单位自身的财务管理科学化、制度化有着重要的作用。实行会计委派制, 有利于认真贯彻执行财务政策、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有利于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客观、公正;有利于将各单位财务年度审查、阶段抽查和随机监控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从制度上消除腐败现象, 促进廉政建设。

实行会计委派制后, 会计人员统一归财政部门管理, 有关政策及核算办法的宣传、执行可以统一协调部署, 保证了政令的畅通。同时会计人员的工作岗位, 也由财政部门根据会计人员的业务能力、工作质量等因素统一调配, 这就促使会计人员必须努力学习业务知识, 掌握财经政策、法规, 以便胜任该岗位的工作。同时实现会计委派制, 要求会计工作岗位实行统一的调配, 使会计工作岗位的定期轮换制度化和经常化。会计人员不再隶属于各使用单位, 而是由财政部门统一管理, 会计人员也由对使用部门的负责人负责, 转变为对单位整体负责、对单位法人负责。

(六) 切实执行内部控制制度, 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能为提供真实的会计信息奠定良好的基础。医院应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及不相容职务相分离原则, 建立与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规范会计核算行为, 严格会计核算程序, 合理设置会计工作职位, 明确职责权限, 真正做到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完善监督机制, 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完整。

(七) 加强外部监督检查

外部监督主要包括国家监督和社会监督。国家监督是指财政、审计、税务机关的监督, 社会监督是指会计事务所、审计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外部监督部门对医院一旦出现有违反职业道德或失职行为, 作为管理部门, 决不姑息迁就, 要从重、从严处罚。

(八) 实现会计电算化

会计电算化采用国家统一规定的财务软件, 使会计信息的收集、加工和处理、生成有了统一规范, 能有效克服因手工操作所出现的失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情况。加快会计电算化和会计网络建设, 不仅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而且还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的使用价值, 大大提高会计信息的传递速度, 为使用者及时了解会计信息提供方便。

(九) 加大对违反会计法规的处罚力度

对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 还应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加大对违反会计法规的处罚力度。会计人员的职权有限, 提供虚假财务报告的重大决策是由领导者做出的, 会计人员只是执行者。因此, 除了对有关的会计人员处罚外, 特别要对指使造假的有关领导进行严厉的处罚, 提高民事赔偿额度, 增加会计信息失真的经济成本, 明确民事责任人, 让承担法律责任者确实得到惩罚, 使后来者不敢重蹈覆辙。只有单位领导者才是会计信息失真责任的承担主体, 应该将会计信息失真归入领导者的约束机制中, 而不应让会计人员充当不应该充当的角色, 否则会适得其反、本末倒置, 无助于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

总而言之, 会计信息失真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 治理会计信息失真是一项深层次、全方位的系统工作, 既要立足于法制管理, 又要改革现行的运行体制, 使会计工作在法制的轨道上运行, 才能从根本上治理会计信息失真, 从而为医院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决策依据。

参考文献

[1]、王力勤, 韩伟光.关于公立医院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思考[J].中国卫生经济, 2005 (8) .

会计信息失真治理分析 篇2

摘要:企业的成功经营需要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作为支撑。但是我国较多数企业存在着会计信息失实的情况,虚假的会计信息不仅影响着企业的决策,而且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本文旨在通过分析会计信息失实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会计信息;对策;失实

一、引言

随着企业间竞争的加剧,提升企业的竞争力,改善企业经营状况是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从企业的经营权与财产所有权被分割开来后,会计信息由于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其失真情况不断恶化。目前企业会计工作的不规范性导致企业中出现了虚假、歪曲的会计信息,使得企业对经济活动的监督失效以及最终导致投资者的利益受损。据统计,企业会计信息在整个经济信息总量的比例超过了70%,会计信息的失真使得企业的经营面临了巨大的风险,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会计法》的颁布使得企业的信息质量有了一定幅度的提高,但由于技术的发展、企业内部经营缺乏系统性等原因,会计信息不实现象在企业仍屡见不鲜。因此对企业而言,加强企业会计信息监管,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已迫在眉睫。

二、企业会计信息失实的原因分析

(一)企业受到相关利益的驱使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出现了多种类型的企业。企业的经营者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各职能部门、各岗位人员开展工作时,其自身的利益与所带来的经济效益直接挂钩。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思路也即是将企业的`业绩与经营者的所得联系在一起。我国煤炭企业受经济、政策影响比较严重,因此当企业由于受到以上而使得经营业绩低于预期时,为了达到预定绩效,管理者会让会计人员修饰会计报表,制造虚假会计信息,借助会计技术处理来调节盈利水平,进而达到预定的经营目标。

(二)技术的应用可能带来会计信息失实的风险

随着社会信息化、网络化的快速发展,企业的经营逐渐与技术进行挂钩。技术的采用使得企业的发展模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企业经营开始向规模化、集约化、虚拟化转变。但是由于技术的双刃性,网络信息开放的环境会加剧企业会计信息的失真。由于会计人员缺乏专业的计算机水平,财务软件在安全、可靠性方面仍存在着很大漏洞,这些缺陷也会影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三)企业会计信息缺乏完善的监督机制

企业进行财务活动并未获得相关部门的有效监督。对我国很多煤炭企业而言,由于其内部缺乏系统的、完善的内部会计管控制度,使得会计核算出现混乱,导致会计信息杂而无章。由于监督人员的薪酬是由企业的经营者支付,内部监督部门失去了其独立性,监督工作失效。同样,企业的外部监督部门由于缺乏专业性、合作性,起的作用非常有限,难以综合运用各方资源对会计信息进行有效的审计监督。

三、治理企业会计信息失实的对策分析

(一)建立新的考核机制

为了预防企业受到相关利益的驱使而使得会计信息失真,我国对企业的经营应首先从考核机制做起,摒弃原有的仅仅将盈利多少、收入增长幅度大小与企业利益挂钩的考核方法,建立起一套完善的考核体系。以“三个均衡”即企业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相均衡、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均衡、投入与产出相均衡来对企业的经营业绩进行综合评价。再者,政府应当规范职业经理人人才市场,引入良性的竞争机制,通过股权激励等手段避免企业经营者的捏造会计信息的活动,使经营者目标与所有者目标趋于一致,从而减少利益冲突。

(二)加强网络环境下保证信息真实有效的控制

随着科技的发展,企业的经营不可避免地进入到数据时代。但是由于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因此企业要加强网络、信息环境下的风险防范、控制。首先,企业要健全内部网络系统,建立覆盖企业经营各环节的信息平台,通过对比各类票据以及信息,确保企业数据的真实有效完整。对输入的会计信息要进行核实,力争从信息源头遏制虚假的会计信息。再次,由于信息被授权予各个部门,但是由于企业各部门之间的利益背反原理,部门私下可能会对财务信息予以捏造。因此企业应该通过网络在信息共享的同时,提高系统的权限,对信息的产生、储存、传输、应用等每一个环节都应加强其安全控制。第三,应加强对会计工作人员在道德素质、技能方面的教育。工作人员在会计信息的真实有效中起着主导作用。企业在会计人员中应当建立有效的激励以及相互监督机制,防止会计信息操作人员受到他人影响篡改或由于不当操作使得会计信息失真。

(三)完善内外监督机制

健全的会计活动监督机制是能够保证会计信息真实有效的前提。企业应当加强内部管控,按照不相容职务相分离原则,明确企业各部门的职责权限,使得部门之间相互制约与监督。为了使企业经营获得真实有效的会计信息,企业的内部监督部门应当保持其相对独立性,企业管理者也要对其进行合理授权。企业的会计信息仅有内部监督是远远不够的,国家相关的监督部门应当加强合作,引进高水平的注册会计师并保持其独立性,合力对企业的会计信息进行监督。

四、结论

会计信息的真实对企业的经营以及市场经济的良性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导致企业会计信息失实的原因很多,因此对企业而言,治理会计信息失真,必须从企业经营涉及到的各方面做到统筹兼顾,从根本上根除会计信息失实。

参考文献:

[1]张双丽。会计信息失真及治理途径[J]。现代商业,2011(08)。

会计信息失真治理分析 篇3

关键词:会计信息失真 成因 现状 对策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资本市场和大众资产性投资也随之发展起来。在此背景下,企业越来越重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以逐步提升其会计工作质量,提高其决策的科学性。对企业而言,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是确保会计信息质量的前提和基础。但在实际经营过程中,一些企业因为信息失真问题影响了其正常的经济活动,造成了重大损失。因此,当前深入分析和研究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对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

1 我国会计信息质量现状分析

所谓会计信息,就是指会计单位通过财务报告、财务报表或附注等形式呈现给投资者、债权人或者其他信息使用者的反映会计单位财务和经营情况的信息。

而会计信息失真则主要指会计单位的原始凭证与财务报告不符,即会计信息的输入与输出不一致,造成信息虚假。会计信息失真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经营发展,甚至还会威胁到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因此,企业必须加强会计信息管理与控制,制定科学有效的预防对策,以防止会计信息失真的出现。

近几年来,在资本市场中发生了不少会计造假案例,如银广厦、深圳原野、红光实业、亿安科技、黎明股份、东方锅炉等上市公司都是利用虚假会计信息,为个人或小集团谋取私利,严重损害了广大投资者的利益,在社会上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造假成本与造假收益的不对称,助长了会计造假。证券市场和上市公司存在着对虚假会计信息的旺盛需求,只要造假预期成本小于造假预期收益,上市公司就有“博弈”的理由和冲动。“银广夏”1999和2000年虚构利润7.45亿元,但其停牌时的流通市值比1998年末增加了至少70亿元,“变脸”现象从另一角度证明了会计造假的收益效益。也就是说会计造假的收益明显大于成本,“刚通报了张家界,又冒出了麦科特;刚处罚了ST黎明,又惊爆银广夏”。前赴后继的“英雄壮举”仍将继续,可能蔓延成“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因此,加强会计信息管理,建立健全企业会计监督体系,是提升企业会计信息质量,保障资本市场高效稳定运行的重大举措。

2 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分析

2.1 粉饰经营业绩,维护企业领导者的利益。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在巨大的经济利益驱使下,一些企业经营管理者通过粉饰经营业绩、操纵利润、转移固定资产以及偷税漏税等非法手段维护自身利益,以实现利益(经济的或非经济)的最大化。

在实际经营活动中,企业领导者主要通过财务会计信息来控制经营者。在经营业绩的压力下,一些经营者明知其生产经营活动无法获利或经营目标者无法实现,仍指使会计人员弄虚作假,篡改会计数据,严重损害了社会利益。具体而言,会计信息造假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①所得税费用的计算与交纳。所得税费用是以应税所得(会计利润+调整项目)为计税依据来计算的,为了减少所得税费用,众多企业采取了隐瞒收入、虚列费用、该调整的项目不调整等手段降低应税所得,从而达到少交所得税的目的。②企业所有者的责任动机。在委托代理关系下,所有者与经营者容易出现利益冲突,加之企业受托人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企业便利用会计操纵,扭曲会计信息以维护和扩大自己的利益,造成会计信息质量下降。

2.2 会计法规制度不健全,社会审计监督缺乏独立性。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化发展,会计规范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尽管我国已经制定了一系列以《会计法》为中心的相关法律法规,但在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实行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会计准则定义模糊、会计制度的适用性有待加强以及会计处理方法专业性不强等。另外,在社会审计监督方面,民间审计作为外部审计的重要力量,以有偿审计为主,其独立性不强,监督效果和范围有限。

2.3 会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职业道德水平低下。以操守为重,坚持和遵守从业原则是会计人员做好会计工作的重要前提。但在实际工作中,一些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低下,在利益的驱使下,利用职务之便,任意挪用公款、更改财务数据、弄虚作假,严重破坏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此外,企业的管理水平也是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很多企业因缺乏完整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导致其财务分工不明,内部审计监管不力,从而影响了其会计信息质量,造成会计信息失真。

3 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措施

3.1 对经营者实行激励机制及约束机制,加强中介机构的管理。①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强化领导责任意识。首先,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合理分置企业股权,明确产权主体,防止出现“一股独大”的情况,影响其决策质量;其次从法律角度规范和约束企业管理者的经济行为,从根源上杜绝会计失真;最后,建立健全绩效评价体系和奖励机制,要求企业管理者在其任期内强化责任意识和管理意识,激发其主动性和积极性,适当减少其经营压力,以有效减少信息失真情况的出现。②建立和完善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对企业而言,要想提升其会计信息质量,除加强会计信息管理,提升会计人员质量外,还应建立起完善的内部监督和控制体系,以有效保证企业资产安全。在建立和完善单位内部控制体系时,企业应坚持效率与质量并重原则,实现全面监督与控制,确保其控制措施的科学性和可行性。此外,企业管理者还要充分调动会计人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加强内部人员联系与交流,推动内外控制的有机统一。

3.2 建立和完善会计法律法规制度,加大会计违规打击力度。①加强会计法律法规建设,制定完善的法制体系。首先,从法治建设角度来看,国家应进一步明确会计工作原则,制定相应的法律标准,同时还要逐步细化会计信息失真的责任范围,以规范企业的会计行为。在法律的制定上,国家应确立切实可行的技术规范,同时还要强化国家监督、社会监督和企业内部监督的作用,提升监督效果。②建立完善监管体系,加大执法力度。在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过程中,应充分发挥政府有关部门的监督作用。首先,应当明确监管部门、理顺现有的监督体系,达到统一协调;其次,明确区分不同部门的监督权限和职责,实现各司其职;再次应制定详细可行的监督检查办法和操作,切实加大执法力度。最后,政府要加强对独立审计机构、资产评估机构的资质审查,业务检查和行业自律方面的管理,督促审计机构提高素质和能力。

要想充分发挥会计法规的作用,就必须进一步加大对会计信息造假的惩处力度,使企业管理者和会计从业人员自觉规范其行为,杜绝会计信息造假,以提升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3.3 加强对会计人员的管理和培训力度,提升企业整体会计水平。提升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关键在于培养高质量的会计人员。因此,企业应进一步加强对会计人员的管理和培训力度,定期组织各项培训活动,以提升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最终实现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提高其会计信息质量。具体来说,企业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一是强化会计人员的法律意识,要求其认真学习并掌握各项相关法律法规,提高企业会计工作的规范性。同时,企业还要逐步建立健全其会计培训机制,完善其基礎配套设施建设,丰富会计人员的学习途径和方式,以提升其实际业务水平,最终提高企业会计信息质量。二是引导企业会计人员树立科学的工作观,强化其责任意识,不断提高其职业道德水平。在实际工作中,会计人员应以《会计法》为依据,自觉规范其行为,以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准确性。三是企业要保证会计人员工作的独立性,支持和鼓励其依法履行其职责。同时,企业还可以建立一整套较为系统地会计工作保障体系,以提升会计人员的工作质量,防止出现会计人员因依法履行职责而遭受报复的情况出现。

4 小结

综上所述,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是一项复杂而长期的系统过程,同时又是一个法律制度、会计制度和企业制度不断完善的过程。因此,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对遏制会计信息失真,维护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的合理运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杨方徐.浅谈企业会计信息失真及解决对策[J].江苏建材,2007(02).

[2]王静.企业会计信息失真及解决对策分析[J].中国外资,2014(01).

[3]蒋贵莹.对防止企业统计信息失真策略的研究[J].时代金融,2013(02).

会计信息失真的分析与治理对策 篇4

一、会计信息失真概述

会计信息是经济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会计信息占整个经济信息总量的四分之三左右。会计信息是综合运用会计理论和方法通过实践获得的会计状况的经济活动中所产生的信息。会计信息对国家经济的宏观以及微观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会计信息是对会计主体在经济活动以及经济活动结果的反映,人们常常通过获得会计信息来了解和认识到主体行为,因此会计信息是各种信息使用者做决策并且采取行动的重要依据。

会计信息的失真,是指会计信息没有客观、真实地反映出客观的经济活动情况,那么给信息使用者提供不真信息,从而给决策者制定相关决策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影响的一种现象。在会计领域中,会计信息是要反映经济的资源和债务,并且反映出使这些资源和债务发生变化的业务和事项,但是当会计信息没有实现这个目的是,那么我们就认为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存在。也就是说,当会计信息失去了可靠性和相关性,那么我们就可以得出会计信息失真。

事实上,会计信息失真可以分为非故意失真和故意失真。非故意失真主要是因为会计人员技术熟练程度不够造成,这种失真情况可以很容易解决。故意失真常常是受到企业管理者的授意下,有偏向性和诱导性的提供不真信息。事实上,在会计信息形成过程中,一定程度上存在偏差是不能难免的,因为会计信息所得到都会经过人,那么由于人们的主观因素肯定会受到相关的影响。但是,企业提供会计信息时只要遵守相关的规则,偏差限于规则所规定的范围内,那么就不会认为是会计信息失真。

会计信息占整个经济信息总量的3/4 左右,如果会计信息失真,那么对中国宏观经济以及微观经济都会产生严重的危害。首先,会计信息是我们国家采取宏观调控措施方面重要依据。假设,会计信息让有关资料发生扭曲,特别是用数字来做依据的核算资料的不实,那么制定的政策会失误,从而使政策效果产生不良后果,不能有效配置资源,进而严重影响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其次,对企业而言,会计信息是企业做经营决策的根据,假如,信息失真,从而企业决策会失误。企业的主要目的是给投资者和债权人带来利益分享,假如提供虚假信息,从而企业的诚信失真,那么会导致投资者和债权人不会再相信企业,从而使得企业失去市场,经济资源不能得到有效利用。再次,对于整个会计工作领域而言,从长远来说,不利于会计工作秩序的正常运行和会计职能的有效发挥。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分析

(一)会计记账中实际成本费用、收入不实现象严重

对于某些生产和制造方面的企业,在生产以及加工过程中通常产生的残次品,企业在核算成本时常常列入产品成本,而实际中,残次品本不应列入产品成本,变卖残次品产生的收入应该列入账本中,从而出现大量资金直接进入账外。某些国有企业,在施工时,将工程使用的办公用品等交通工具一次计入工程的成本,待工程完工时,大量使用状况良好的工具就直接变卖而不计入账本中,这样直接致使国有资产流失。现实中,企业通常不按照正常合规的会计核算方法进行会计信息的记录,例如,对于原材料方面采取加权平均方法和采取先进先出方面记录所产生的原材料成本就明显不一样的。在会计实际工作中,我们通常还发现存在待摊缓摊费用情况,少计提或者不计提折旧等手段来降低成本。总之,无论采取什么样计算方法,成本费用的不真终将导致会计信息的失真。

(二)假账簿现象明显

账簿作假,主要表现为原始凭证作假,记账凭证不合规制作,没有按照国家规定设置账户,甚至有些根本不设置账簿。另外,有些企业为了在不同单位得到一个较好的名声和地位,分别建立账簿来应对主管单位、税务局、银行、审计等重要部门。这些建立的账簿都是根据以上单位的要求进行假记账。

(三)财务报表作假现象明显

财务报表主要是利用报表编制技巧和会计制度原则,对外提供财务报告。而财务报表作假通常是利用报表编制技巧和会计制度的缺陷,来对外界提供不真实的信息的财务报告。这种会计信息作假的方式,对社会危害性是极大的。因为信息使用者通常是通过财务报表的解读来获得会计信息的。

(四)凭证造假现象明显

会计凭证是所有会计信息的源头,它是账务处理中,填制和审核凭证的基础,那么凭证造假从而导致一系列错误信息。并且会计凭证作假常常是难以被人们发现的,因为除了会计信息主体外的信息使用者一般不会去核对凭证。那么这也就为凭证造假者提供了机会。从而造假者可以不如实填写凭证,有的伪造或者篡改原始凭证,有的以收据替代发票、打白条,甚至不按发票规定使用发票等等现象出现。

现在的市场经济环境中,会计信息的失真,对国家和公众的利益都造成严重的损害,同时对中国经济秩序造成严重的影响。接下来本文将对上述问题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

三、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对策

(一)会计准则以及会计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会计工作需要会计人员根据特定环境,利用专业知识,分析、估计和判断的规范性并且职业化的工作。那么会计信息的提供与实际情况发生可能没有十分准确的描述。那么我们可以对会计制度以及会计准备方面进行完善,从而规范会计工作,可以避免出现严重的错误。具体实施环节可以从以下进行展开:通过学术界、政府以及实业界等各方面给予的意见,让会计准则实现公平、真实要求,从而更好地为我们的经济发展服务。随着经济的发展,旧的会计制度和准则已经存在漏洞,那么我们需要以更快的速度出台新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

(二)对于现在的会计人员管理制度进行改革

初步的思路是,改变会计人员隶属于企业的现状,也就是说将会计人员推向市场化,让会计人员为社会所有。在改革过程中,可以尝试推行会计委派制度。会计委派制度是国家通过所有者的身份拥有管理职能从而对企业、事业单位的会计师、会计部门负责任和主观会计的人员进行委派的一种制度设计。现行的情况下,会计人员,要真正做到会计信息的公正和真实,还受到诸多方面的干扰和制约,从而面临许多阻碍。那么通过会计委派制度,那么将会计人员的地位以及身份进行改变和调整,从而会计人员就真正成为制约企业的执法官。进而,保证了会计机构以及会计人员免受干扰,提供真实的会计信息,最终有利于国家政策、法规和制度的有效贯彻和执行。

(三)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加强监督和法律惩罚力度

企业监督工作,包括企业内部监督以及外部监督两方面。企业内部监督包括对会计人员实施内部审核监督和会计监督。他们受到人事管理以及企业的管理,那么在工作上面的独立性和公正性没法得到保证。对于外部监督,指的是一些其他部门,审计、财政、税务部门的监督等其他社会监督。与内部监督比较而言,外部监督更具有独立性。所以,我们更应该重视外部监督的意义所在。在内部控制方面,我们应该加强执行国家会计法律、法规、制度等重要原则。从而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公正地反映企业经济活动中的经济管理活动。另外,要通过法律的执行,加强对会计信息失真等违法行为的惩治。具体实践中,应该做到以下几点:任何企业或者事业单位甚至个人假如违反了财务会计法律法规,都应该追究其经济和法律的责任,从而保护各个经济主体的利益,因为,应该加强对财务会计法律法规在司法方面的权威性;假设企业管理者,指示或者强迫会计人员编制或者篡改有关会计数据,那么必须追究他们的法律责任,加大执法制度,绝不姑息迁就;对于一些恶意造假者,必须从立法、执法对造假者进行经济惩罚或者刑事处罚,让他们为此作假付出代价,因此,加大惩罚力度。

(四)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素质

会计人员是信息的接收者,同时也是企业的管理者,那么对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素质的方面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那么具体措施包括:严格按照会计人员从业资格制度进行规范会计人员,只有满足相应的条件才有资格从事会计或者财务方面的工作。在这个环节中,需要完善会计专业资格的确认制度。对于所有企业应该建立一套完善的、统一的,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会计人员要做到依法办事、客观公正、敬业爱岗、熟悉法规,不做假账为道德基准,同时以统一的会计法为行为规范,做到自律、自重,依法理财。在后续的工作中,还需要加强会计人员的再教育方面的制度,做到终身学习,努力提高职业道德素质,积累经验和知识的更新。

四、总结

会计信息失真治理分析 篇5

摘要:随着 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入发展,为我国企事业单位的创新和改革带来了重大的机遇,为了进一步促使企事业单位在市场经济下的良性发展,并净化市场环境,就要进一步加大力度去处理会计信息失真的情况,从而实现反腐倡廉,并为经济社会的蓬勃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鉴于此,本文着重分析了在外部监管视角下,出现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并对此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几点解决策略,旨在为进一步提升会计信息质量献力。

关键词:外部监管视角;会计信息失真;治理对策

当前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态势下,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和影响逐渐暴露出来,甚至成为了当前较为热门的进行的讨论话题,会计信

息质量下降,在金额以及会计主体等方面进行造假等问题更是愈演愈烈,若是不进行及时的治理更是会影响与企业的投资者和债权人等主体的利益,那么,基于外部监管视角下来处理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势在必行。

一、外部监管视角下会计信息失真出现的原因分析

(一)外部监督环境的缺失

外部监督环境的缺失是当前外部监管视角下会计信息失真出现的重要问题,由于当前我国的确有着代表国家利益的财政审计税务等相关的国家监督部门,以及履行社会监督职能的中介机构,但是,这些机构在对企业内部会计信息进行监督过程中却不能充分的发挥出自身最大的作用和价值。除此之外,一些财政、审计、税务等部门更是处于各自为政的状态,对于企业会计信息的监督也会处于重复监督或是忽视监督,而且执法的力度不够统一,更是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国

家整体的监督力度。除此之外,当前我国一些注册会计师的从业能力良莠不齐,自身素质也是高低不一,在这一背景下进行的执业方式更是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整体的执业水平,也不利于监管部门进一步发挥出自身最大的价值。

(二)相关会计法律制定的不完善

相关会计法规制定不完善是当前外部监管视角下会计信息失真出现的又一重要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当前我国所制定的会计理论不够完善,现有的会计理论,仍有很多方面不能更好地满足当前业务方面的需要,特别是在货币计量的基础上更是不能有效的反映客观情况,即使在预计过程中也会出现少预计甚至是不预计等情况的发生,从而影响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其次,当前《会计法》作为我国会计工作的根本大法,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仍会面临一定的不足之处,特别是在违法处罚规定条款制定过程中更是会出现制度漏洞,从而给一些会计的工作中造成了可乘之机,影响了会计信息治理的整体水平。

(三)会计人员的工作能力缺失

会计人员的工作能力缺失是当前外部监管视角下会计信息失真出现的又一重要问题,当前会计信息失真等相关违背法律的事情成本较低,这一现象更是助长了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的泛滥,而且还有很多会计处理职业判断为信息失真提出更多的可能,也会造成实际的会计核算结果产生一定的不确定性,以及折扣减值准备等等,这些都会不同程度加剧了会计的造假。除此之外,当前考取会计资格证的人员逐渐增多,但是会计人员的实际业务能力和个人素质却是良莠不齐,很多会计人员的专业能力不足,对待工作的积极态度缺失,在工作的过程中经常会因为由于自身的能力不足或者是工作的疏忽而造成失误,若是严重则会为公司的发展造成巨大的损失。除此之外,还有些会计自身的个人思想素养有待提升,甚至会因为一己私利而做出挪用公款等事情,在会计账目上作假,甚至是挪用公款等案件当前在我国更是频繁发生,若是不及时进行治理,更是会愈演愈烈,从而影响市场经济的良性发展。

二、会计信息失真治理对策的有效途径

(一)加强外部监督检查力度

加强外部监督的检查力度是提升会计信息失真治理水平的重要举措,在这一过程中需要进一步提高行业的审计收费,以及规范行业工作质量等方式来进一步减少会计事务所在行业竞争中出现恶意压价,恶性竞争等问题,避免会计事务所以及相关注册会计师基于收费的压力来减少审计成本,还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会计事务所内部控制,通过建立完善的全过程审计质量控制机制来不断的完善审计工作程序,工作方法以及质量控制机制,以此来进一步强化执业的规范化和标准化。除此之外,还需要进一步推行同行业的互相监督制度,以此来扩大整体的检查单位,也能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检查制度,特别是可以在同行业互查的情况下对双方质量控制系统以及实际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估监督,从而有效规避注册会计师外部监控难等情况的发生。最后,要充分的发挥出政府监督的最大作用,政府监督主要指的是利用财政,审计,税务等机构来代表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对企事业

单位的会计行为展开监督检查,那么,政府的相关职能机关需要做到依法行政,特别是内部相关的监督部门需要根据会计法对企事业单位内部财务收支情况进行严格的审计和检查,还要在此基础上建立健全完善的政府监管行为责任约束机制,要充分发挥出政府监管部门的职责,特别是要建立完善的政府监管行为的社会评价和责任约束机制,以此来实现政府的监管科学化,并进一步提升监管效率,有效地治理企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

(二)建立健全完善的会计相关法律的建设

建立健全相关法律建设是当前有效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又一重要举措,当前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之所以愈演愈烈主要体现在一些企业为了达成阶段性的发展目标从而促使会计对账目进行调整,从而给投资者提供不真实的企业内部财务信息,主要原因便是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规建设,造成一些企事业单位的会计经常会钻法律的漏洞,那么就要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的建设,有关部门需要尽快建立健全完善的符合当前我国国情的法律法规体系,还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重申法律法规的严肃性和权威性,特别是要明确规定触犯法律的行为要进一

步加大处罚力度,以此来有效地消除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除此之外,还要制定民事赔偿机制,并加强对违规会计事务所以及注册会计师的处罚力度,不仅要吊销营业执照,还要对注册会计师进行公示,并追究其民事赔偿的责任,从而提升会计事务所以及注册会计师的风险意识,也能有效的规避会计信息失真的情况再度发生。

(三)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能力

规范会计人员的工作内容是当前有效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又一重要举措,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制定高质量的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来有效约束企事业单位会计的工作行为,企业的会计报告都要按照国家所颁布的会计准则为基础进行编制,还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企事业单位的管理者需要对会计人员进行专业能力方面的培训,以此来提高其业务能力,也能在工作中减少不必要的失误产生,在进行阶段性的培训后,要对其展开考核,将考核的成果与员工的绩效相挂钩,以此来提高会计人员的培训积极性和培训效率,除此之外,在工作中若是发现为了一己私利挪用公款,账目作假的会计要予以辞退,还要追究其法律责任。除此之外,还要加强完善公司治

理结构,保证企业内部董事会、监事会以及总经理三权鼎立,通过权力分配、权力制衡机制,从而提升决策的精确程度。

三、结论

总而言之,加强会计信息失真治理水平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会计信息失真是一直困扰着政府的监管部门以及外部使用人的重要难题,若是不对其进行及时的处理,不仅会为社会带来巨大的损失,更是不利于外部监管体系充分发挥其自身最大的作用。因此,加强外部监督检查力度、建立健全完善的会计相关法律的建设、规范会计人员的工作内容是有效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举措,更是必经之路。

参考文献:

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及治理 篇6

[关键词] 会计 信息失真 危害 原因 对策

会计信息失真,是指会计信息的程序不符合会计制度,会计准则,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等法定规范标准,在所有重大方面都不能公允地反映会计主体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情况的会计信息。在实际工作中往往由于各种原因会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经济越发展,会计工作越重要。随着我国加入WTO,更加深入的融入全球市场经济对会计信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而,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对于维护社会经济秩序,保证经济持续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所以很有必要对会计信息失真所造成的危害及对策进行一些探讨。

一、信息失真会造成诸多方面的危害

会计信息失真将给信息使用者带来巨大损失:

1.破坏投资环境,影响经济资源的合理分配,会计信息失真影响会计信息使用者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损害了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利益,打击了他们的投资信念,影响资本市场正常发展,破坏了社会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有序流动。

2.导致税收和其他国有资产的国家合法的应有收入大量流失,影响和破坏了国家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宏观调控措施的执行。

3.破坏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和生产经营程序,单位或企业的生产者离不开及时、准确的各种会计信息,如果会计资料不实,企业管理层很难做出正确的经营决策,导致资金短缺,效益低下和亏损,直至积重难返,严重影响了我国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阻碍了我国市场经济稳步、快速地发展。

4.严重破坏了企业形象,损害投资者的利益,影响了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也动摇了社会公众对政府的信心。

5.助长了管理者的私欲膨胀,市场经济发展的一个基本目标就是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企业管理层在利益驱动下,大多数通过做假账,将一些不合法规的支出合法化。并且管理层次越高,短期内就越难于识别

治理会计信息失真这一因扰政府、社会、企业的严重问题,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应对措施,加强审计监督,以杜绝会计信息失真。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对策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步伐的加快和入世后与国际的全面接轨,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也相应地提高。因此,治理会计信息失真已成为当务之急,我们必须把它作为一项长远的任务,坚持不懈地抓下去。笔者认为,解决当前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应当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我们应当看到我国会计实务界声誉是很差的,一提起会计,人们就和造假联系起来。缺乏职业道德是造成这种现状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我们应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

2.加强财会队伍建设,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目前,我国企业财务会计人员业务素质较低,法律意识不强,执行国家各项财经法规的能力普遍偏低,导致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因此,我们要完善会计人员从业资格制度,健全专业资格确认制度,在坚持目前专业资格 “考评”结合制度的上,相应提高资格考试的入门条件。

3.建立合理管理系统,进行有效控制。一个有效的单位或企业内部组织机构体系,可以通过加强内部控制,而后渐渐渗透到单位或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进行正确的记录与反映。建立健全内部会计互控制度,定期对账、稽核制度,保证会计记录的完整、准确。同时引入财务总监对单位或企业的内部进行监督,发现问题及时反馈、解决。通过财务总监的协调作用,使国家资财得以保护;同时使管理者的违规行为受到限制,而整个内部控制体系也可以在比较正常的状态下进行运作。

4.加强管理,明确责任。治理会计信息失真,必须从建账、记账等日常会计活动一开始就要明确将来的法律责任和权利,提高会计人员和其他参与会计工作人员的法律意识。新的《会计法》中明确了会计责任,“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规定承担法律责任的主体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同时明确要求单位负责人掌握一些基本的会计知识,从根本上杜绝以“不懂会计为由推卸责任”。关于会计人员任职资格的要求,则有利于促进会计人员不断提高专业素质,在越来越复杂的经济交往中改善专业判断的质量,从专业技术的角度 降低会计信息失真的程度。

5.加大执法力度和监督力度。要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监督的职能,建立和完善社会监督体系。我国近年来借鉴外国成熟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先后制定并发布了一系列会计法规,尽管会计法规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但只要严格执行,基本能够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对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必须加大对造假者的处罚力度,使其造假的预期成本远远大于其造假的收益,让造假者无利可图,从根本上遏制操纵会计信息行为的发生。

总之,我们应对我国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引起足够的重视,加大对会计行业的整顿和建设,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同时,相关利益群体也应采取措施提高自身识别虚假会计信息的能力。只有这样,我国的会计工作才能走向正轨,我国的经济建设的秩序才会规范有序,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才能健康、快速地向前发展。

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分析及治理对策 篇7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

会计信息失真大体分为两个方面, 一是会计法规、准则、制度本身的缺陷所造成的会计信息失真, 即所谓的“规则性失真”;二是会计人员在具体的会计业务中, 由于主、客观原因违反会计规则, 人为地编造会计事实、编造会计数据所形成的信息失真, 也就是通常意义上的会计信息的“人为性失真”。会计信息的“规则性失真”, 集中表现为会计法律、法规的不健全, 会计信息的监管体系、执法体系不完善所造成。“人为性的失真”, 则是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表现。它在以下的三个环节中都有所体现:一是会计确认方面, 它表现为会计原始凭证失真;二是会计计量失真, 它表现为会计账簿的失真;三是会计报告的失真, 体现为会计报表的失真。会计信息的失真集中体现为会计信息的“人为性失真”, 它是企业中的投资者、经营者为牟取不当的经济利益或者政治利益, 向社会提供的虚假会计信息, 它对于我国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具有极大的危害性。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分析

(一) 会计法律、法规因素的会计失真

1. 我国于1985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会计法》, 并于1993年、1999年进行了两次修订。

修订后的《会计法》将规范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质量作为立法宗旨, 同时强调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会计法》虽对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但由于缺乏必要的监督手段和执法措施, 加上对于违反《会计法》的惩罚力度不够, 对提供虚假会计信息者不具备多大的震慑作用, 这也是会计信息失真屡禁不止的一个重要原因。

2.《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等一系列会计法规

的出台, 都对企业的经济业务的具体会计处理作出了规定, 毫无例外的将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作为会计信息的主要目标。但会计领域尚缺乏严密的会计规范体系, 更缺乏相应的实施细则, 实际的会计工作可操作性差。会计监管措施不完善, 会计执法力度不够, 有法不依, 违法不究的现象普遍存在, 这也是会计信息失真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 人为因素的会计信息失真

“人为性失真”是会计信息失真的一个最主要的因素。无论它是出现在会计确认、会计计量还是会计报告的哪个环节, 都会涉及到会计人员本身的素质和企业领导干部的干预。

1. 会计人员的素质一方面表现为他们的业务理论知识不

能满足现代社会发展对会计工作的需要, 不能正确地处理会计业务;另一方面则表现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低下、法制观念的淡薄, 不敢与违法行为作斗争, 甚至主动为违法、违规行为提供方便。

2. 会计信息“人为性失真”的一个重要因素是领导干部的干预。

目前, 我国对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的评价机制尚未完全制度化, “数字出官”、“官出数字”的现象未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为捞取政治资本部分领导干部指使、威逼会计人员人为地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作为私有化企业的经营者, 为谋取个人或者小集团的经济利益, 授意、强制会计人员调整会计科目, 虚列收支和往来款项, 会计信息的不真实性是显而易见的。

三、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对策

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是多方面的, 我们必须有针对性地开展治理工作, 以维护国民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

(一) 加强会计法规建设

对现行《会计法》进行适当的修正, 对会计准则的定义和释义作精确的分析和解释, 避免造成使用者对会计规则误解。在相应的会计规则条款中, 应尽量不使用“也可”、“或者”等模糊性语言, 使会计法规更加明晰化。在修订的《会计法》中, 要制定一系列相应的措施, 对与会计信息有一定利益关系的人的行为加以限制。对于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责任人要加大处罚力度, 并制定详细的处罚标准, 使《会计法》具有更好的可操作性, 提高利用会计信息进行违法活动的成本。建立一套以《会计法》为中心的会计法规体系, 对《企业会计制度》以及《企业会计准则》作进一步的修订完善。在加强会计法规建设的同时, 必须加大执法队伍建设, 建立一支作风正派清正廉洁的会计执法队伍。加大会计执法力度, 做到有法必依, 执法必严, 违法必究, 对于违反有关法律、法规的单位、个人应当依法处理。

(二) 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提高会计人员素质的根本是要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判断能力, 要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的提高, 要在加强会计专业知识的培训, 提高专业技能的同时, 完善其后续的专业技能教育;在掌握会计的专业技能的条件下, 会计人员要不断地进行会计工作实践, 对会计业务进行分析判断, 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 一方面要加强会计人员的诚信教育, 将诚信作为企业的价值观, 使诚信成为会计人员的自觉行为;另一方面是建立相应的会计诚信档案, 将会计人员诚信作为会计人员职业资格考评的重要指标之一, 完善对诚信会计工作人员的奖励措施。

(三) 完善会计监督机制

《会计法》确立了单位内部监督、社会监督、政府监督三位一体的会计监督体系。它要求会计在其经济核算过程中, 要对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督。会计的内部监督, 要从建立会计监督法律约束机制入手, 修订会计法规中不完善的地方, 使会计法规更明确, 内容具体, 操作性强;要明确会计主体责任, 要企业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 要为会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提供保障。充分利用国家财政、审计、税务机构的社会监督职能, 建立多角度、多渠道的社会监管体系。允许跨地区、跨行业、跨部门审计, 提高审计质量。要改变政府以经营业绩、单一的利润目标作为考察任用干部的考核依据, 杜绝“数字出官”的怪现象发生。

(四) 推行会计人员委派制

企业会计人员的聘用、管理、考核、调整、任免, 都应由上级主管部门或者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会计人员的人事关系不隶属于受聘企业, 同时工资待遇也由相关职能机构发放, 会计人员不受企业的制约。会计委派制, 可以根据不同情况, 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在高层可以实行稽查特派员制度, 验证财务报告的真实性, 监督会计核算的合法性, 评价企业经营者的业绩;在中层可以实行财务总监制度, 财务总监受主管部门派遣, 人事、工资由派遣单位负责, 以独立的身份行使对企业财务的监督控制权力;在基层实行会计人员委派制度, 由委派单位统一管理, 改变会计人员对企业的依附, 不再受领导的左右而被动弄虚作假。

(五) 大力发展注册会计师事业

注册会计师被誉为“经济警察”, 但目前我国注册会计师并没有完全摆脱企业经济利益的约束, 难以保证会计审计报告的真实性, 甚至为企业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要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一方面是要加强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教育, 提高从业人员的法制观念;另一方面严格注册会计师的执业标准, 增强注册会计师从业的独立性, 提高其社会地位, 避免注册会计师在获取经济利益与承担风险的夹缝中生存。

会计信息的失真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是对会计工作的基本要求。要防止会计信息失真, 须逐步建立完善的会计法规体系和社会监督体系, 形成多角度、多渠道的社会监督体系;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业务素养, 增强从业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加强注册会计师队伍建设, 提高注册会计师的社会地位, 从而保障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完整性, 促进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摘要:会计信息失真是当前会计领域中的一大痼疾, 也一直是会计界关注的热点。会计信息失真表现为多种形式, 对它的治理须从会计法规体系、社会监督体系以及会计从业人员等方面入手。切实做好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工作, 将会促进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会计信息,失真成因,治理对策

参考文献

[1]李艳光.关于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研究[J].当代经济, 2009, (2) .

[2]范秀坤.浅谈我国会计信息失真问题[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06, (1) .

[3]张静.浅析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对策[J].天津市职工现代企业管理学院学报, 2005, (3) .

会计信息失真治理分析 篇8

一、会计信息失真原因的经济学分析

(一) 会计信息失真的需求和供给分析

会计是经济管理的组成部分。从经济学的角度看, 会计信息失真是造假需求和供给双方的互动行为, 它的存在是因为它给供求双方带来利益, 使会计信息失真行为成为广泛现象的条件。因此, 造成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是在制度上存在着对会计造假的强烈需求和供给源。

根据经济学原理:只有边际成本小于边际收益时, 企业才会主动进行会计信息披露。因此, 会计信息披露成本常成为制约会计信息披露的主要因素。

如果企业采取降低信息披露成本的做法, 会直接影响到其所提供会计信息的质量。另外, 会计信息披露越是充分详细, 就越有可能导致竞争劣势成本的增加, 从而增加企业经营风险。

(二) 会计信息失真的制度分析

1、委托-代理关系是会计信息失真的内在动因。

资产的所有权和经营权的相分离产生了委托代理关系, 建立在所有权与经营权相互分离基础上的上市公司, 股东 (委托人) 并不亲自参与公司的生产经营, 而将其交给专门的经理人员 (代理人) 经营。然而两者的利益并不一致。为此, 代理人会利用信息优势以牺牲委托人的利益为代价使自己利益最大化。这时, 会计行为的价值取向常常为代理人的利益偏好所控制, 使得会计信息实际上沦为反映代理人意图的工具。

2、信息不对称是会计信息失真的直接动因。

由于“委托-代理关系”的存在, 企业的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因而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情况, 这种不对称既有时间上的, 也有内容上的。信息不对称会引起“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逆向选择对会计信息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劳动供给市场的逆向选择会降低企业聘用经理人员的会计人员的素质, 而经理人员和会计的低素质是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原因。

道德风险对会计信息的影响表现在企业经理人具有信息优势, 就有可能利用信息的优势来扭曲会计信息追求自身利益;另一方面, 会计人员也有可能利用自身的信息优势挪用公款、贪污, 从而造成会计信息失真。

二、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治理对策

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防范是一个系统工程, 降低会计信息失真的预期收益和提高预期成本, 是抑制会计信息失真的根本对策。

(一) 降低会计造假的预期收益

1、完善公司治理机制, 建立企业内部有效制衡及约束机制。

我国公司治理结构的不完善, 导致企业内部存在较为严重的内部人控制现象, 使得原本审计中存在的委托人、被审计人、审计机构三者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 实质上已简化为二者关系, 会计师事务所聘任与解聘实际上由公司内部经营管理层来决定, 使审计机构难以保持其公正执业最根本的条件——独立性。因此, 对虚假会计信息的治理首先应从源头抓起, 完善公司治理机制。首先, 要规范独立董事的选聘机制。此外, 要注重规范内部控制制度。

2、加强监管力度, 降低会计信息失真行为供求双方的预期收益和机会。

首先, 经济监督的主要方式应当是国家审计监督。其次, 提高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和职业风险, 加强事务所内部质量控制建设, 坚决制止“购买审计报告”的现象。最后, 经济监督的客观基础应是内部审计。

(二) 提高造假的预期成本

1、改革国有产权制度, 建立多元化的

产权制度体系, 提高需求方造假的预期成本。产权的明晰界定是培育合格的交易主体的基础, 是会计规范运行和会计信息有效生成的基础。治理会计信息失真必须进行产权制度的改革, 塑造公有产权主体代表, 使其真正负起监督的职责。同时适当引进部分私有产权, 形成多元化的产权结构, 以提高需求方造假的预期成本。

2、加大惩罚力度, 有利于提高造假供求双方的预期成本。

面对目前如此严重的会计信息失真, 必须加强对其的法律制裁, 使其更为明确、更为严厉。有针对性地加大法律的惩罚力度, 提高会计信息失真供求双方的预期成本。

(1) 必须明确会计信息失真的法律责任承担主体。

目前我国立法对会计信息失真法律责任的分担缺乏必要的规定。因此确定失真行为的法律责任首先就必须明确谁是这一信息披露行为的义务人, 不同的义务人各自具有怎样的信息披露义务, 显然只有明确区分有关当事人的信息披露义务才谈得上对会计信息失真法律责任的追究。

(2) 要加强法律惩罚的严厉程度。

就提高法律责任的严厉程度而言, 加强行政处罚、刑事处罚以及充分利用民事赔偿制度在所难免。首先, 加强实施机制, 提高法律的威慑效果。其次, 健全民事赔偿机制, 发挥制裁机制威慑效应。最后, 加大行政处罚力度。除法律惩处、民事赔偿外, 加大行政处罚力度也是提高会计信息失真行为供求双方预期成本的重要途径。经济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的本质决定了市场机制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基础手段, 而资源的优化配置是通过市场主体的理性行为来实现的。因此, 对于如何预防和有效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已是刻不容缓的事情。这也是一个长期的、不断完善的过程。

参考文献

[1]、秦晖。会计信息失真原因的经济学分析及对策。理论观察, 2007 (2) 。

[2]、向鸿梅, 李树森, 胡景文。会计信息失真的经济学思考及对策建议。北方经贸, 2007 (4) 。

试析治理会计信息失真问题 篇9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系统结构如何呢?笔者认为,会计系统结构是指以会计信息商品为核心的,既反映各方利益关系,又体现会计观念及客观环境影响力的系统,会计系统结构由基础保障环境、生产环境和市场环境三部分构成。很显然,这里的会计系统结构要广于会计信息生产系统,会计信息生产系统只是会计系统结构的一部分。

1.1

会计信息的基拙保障环境会计信息的基础保障环境是整个市场体系的基础, 由两部分组成, 一部分为法制, 另一部分为道德, 它们是会计信息市场正常运行以及各个利益主体保持良好关系所应具备的基本保障。主要表现为执法人员的严格执法;会计人员"生产"真实、公开的会计信息产品;注册会计师作为"质量检验员"按照行业标准严格履行职责。

1.2 会计信惠的生产环境

(1)核心层。该层由会计信息产品的生产者-会计人员构成。会计信息产品从实质上讲是各方利益关系的反映,会计人员是该产品的直接生产者,这就决定了会计人员处于各方利益的核心。一般认为,如果整个会计人员群体都能够坚持原则,遵守职业道德,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那么会大大减少造假行为的发生。

(2)技术制度层。该层由影响会计信息产品质量的技术经济制度构成,包括法律制度、会计制度、公司内部治理结构以及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等。它主要是会计信息产品的生产条件及生产环境,其质量状况直接影响会计信息产品的生产及质量状况。

2 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

2.1 切实保护会计信息的基础保障环境在会计系统结构中。

当前,执法不严、惩罚不力、忽视甚至践踏信用的现象较为普遍。一方面,在我国,行政部门往往介人司法部门的处理过程。同时,又由于中国的特殊国情-"熟人社会"使得执法者很难站在公正的立场上严格执法。另一方面,市场中的种种失信行为已导致了严重的信用危机,其范围之广、程度之深令人优虑。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建立会计信息基础保障体系,为会计信息产品提供一个良好的生产交易环境。

2.2 培育良好的会计信息生产环境

会计信息的生产环境主要是由生产者和生产环境构成。在此,我们必须培养合格的生产者以及完善技术制度层,以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

2.2.1 培养合格的会计信息产品的"生产者"。

目前,我国企业财务会计人员业务素质还不是很高,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同时,会计人员的政治素质较低、法律意识不强、执行国家各项财经法规的能力较差。所以,一方面,要强化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观念,加强会计人员的管理,将职业道德考核作为会计证年检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并将职业道德划分等级,根据考核结果对会计人员予以奖惩。同时,还要搞好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培训工作,不断提高其业务素质。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培训工作可由当地财政部门委托地方高校或聘请兼职教师进行培训,并对培训结果进行考核,对未能通过考核的会计人员,年检不予通过。另一方面,要对依法办事的会计人员予以保护,对违法乱纪的有关领导给予处罚。

2.2.2 完善技术制度层。

会计制度 (准则) 是会计信息生产的"模板"。目前这块"模板"还不能令人满意,存在着诸如参与制定的成员缺乏广泛的代表性,在定义的精确性、内容的严密性等方面存在着欠缺以及滞后于经济的发展等问题。要及时修订《企业会计准则》,提高会计准则制定的代表性;同时要注惫在制定具体会计准则时,对可选的不同会计处理方法应规定使用范围,以减少经营者随意选择有利于自己的会计处理方法。另外,要研究发达国家的准则制度,并考虑其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影响,做到准则的制定与经济的发展同步。

2.3 净化会计信用的市场环境

在会计信息市场环境中,信息提供者处于中心地位,如果能够遵守法规、制度,那么造假数量和程度将会大大减少。生产者只是造假的执行者;公证者迫于生存的压力,充当了造假的帮凶;消费者不关心或者无法关心自己的权益以及监管者监管不力纵容了造假。可见,提供者是"万恶之源",市场中其他主体客观上也助长了造假行为的发生。针对以上分析,建议采取以下对策:严惩处。我们先分析企业和经营管理层的行为:

2.3.1 企业。

由于上市公司本身是一种非常稀缺的资源,地方企业往往将上市公司视为地方形象和政绩的一种表现,这就使得企业"削尖脑袋往里钻",进去后,又不得不抓住造假这根最后的"救命稻草"。当然企业中还有非上市中的国有企业以及非国有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他们出于藏匿利润、减少纳税等目的,也通过各种手段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

2.3.2 经营管理层。

对于经营管理者而言,经营业绩决定了他们的升迁和其他的相关待遇,出于个人政治利益和物质利益的考虑,他们或通同、或逼迫会计人员造假。可见,会计信息造假者同其他造假者一样,导致造假的直接原因是经济利益的驱动,并且其造假风险与造假收益不成比例。他们在比较了风险、成本与收益之后,认为造假是非常"划算"的事。因此,只有提高造假的风险和成本,使造假不划算,才能有效地控制造假行为。所以,我们认为,要采取如下措施:第一,要明确法律责任,实行刑罚无期和罚款无限额制度。第二,要开放新闻、出版、电台、电视等媒体业,谁造假就把谁在媒体上曝光,并建立"案底"始终跟踪其人。

2.3.3 建立和规范经理人市场。

经理人造假完全是其短期化行为所致。因此,我们要引人市场机制,建立职业经理人市场,迫使经理人员放眼于企业的长远发展。有了经理人市场,经理人才可以自由流通,"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使在职的经理产生一定的危机感,从而增强经理人员的市场竞争压力和会计造假的职业风险意识。经理人市场的目标就是建立一整套职业经理的培养、选拔和淘汰的体系,并为每一个职业经理建立信用档案,加强对经理阶层的管理。

2.3.4 有一个良好的监控体系。

提供者处于中心地位,监管者、公证者、消费者的共同作用,构成一个完整的监控体系。对于消费者而言,他们无法关心或不关心自己的权益;对于公证者而言,其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单位,企业在接受其审计服务时,须自行支付费用,形成了被审计者与审计者之间的雇佣关系。对于公证者来说,同样也会由于各方利益的博弈,监控缺乏力度。正是由于三者自身或体制的原因使得监控不力,造假才得以盛行。

因此,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对策:

(1) 唤醒投资者,通过健全相关的法律,维护他们的权益;通过大力宜传打击造假的事例,鼓舞他们的信心。

(2) 规范公证者,首先,要改革注册会计师行业的收费制度。我们考虑把审计费交到证券监督部门,禁止审计单位直接向被审计单位收费。审计单位提供审计服务时,只能向证券监督部门获得报酬,这样可以斩断审计单位与被审计单位之间的利益依存关系,堵住审计单位受被审计单位的利益驱动而舞弊的可能。其次,完善注册会计师行业监督机制。笔者考虑赋予注册会计师协会行政职能,总理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事务,强制推行"多所共审制"以及注册会计师的"轮审制度"。

(3) 强化监督,主要是加强监管力度,对造假者追查到底,严惩不怠。

参考文献

[1]张愈强.会计信息失真的经济学分析.东北林业大学, 2005-04-01博士.

论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 篇10

1 会计信息失真的具体表现形式

笔者认为, 目前会计信息失真的具体表现形式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会计凭证信息失真。不同单位会计凭证存在的问题的侧重点不同, 但以下几种失真的形式则都普遍存在:①无真实经济业务的发生的会计凭证。有些单位或个人运用虚收虚付、编制假凭证、伪造账证记录、涂改账证或报表等从中牟取利益。这种凭证完全是凭空杜撰出来的, 是凭证失真中性质最恶劣的一种。②张冠李戴。由于会计人员对会计工作不够熟悉或为了达到分散检查者注意力的目的而故意换改科目, 如故意遗漏某种分录、会计科目, 会计凭证填写的总分类科目和明细科目不符合规定要求, 有错填、少填或擅自改变科目名称的情况等。③以小开大。也就是说有些人在真实业务的基础上故意夸大支出金额或成本从中获取私利, 如任意调整成本, 夸大费用等。除以上三个主要方面外还存在着其它的表现形式如凭证内容及其张数不符、手续不齐全、有缺项有遗漏、书写不清楚、凭证上的文字和数字模糊、对凭证进行或涂抹或刮擦或挖补等现象。

(2) 会计账簿信息失真。原始凭证失真必然导致会计核算失真。①相关人员故意造假而造成失真。如有的单位的出纳员收取现金时, 不开发票、不入现金账, 将所收现金据为已有;将本可以收回的应收账款故意列为呆账, 予以转销, 日后收回时据为已有;涂改单据、虚报冒领, 多列现金支出;少报进货回扣或回扣不入账将现金回扣据为已有;有的会计人员在单位领导的直接授意指使下, 或在利益的诱导下, 有意识地编造、篡改, 做假账, 人为捏造会计事实等。②技术失真。由于会计人员自身知识水平低, 业务能力差, 不熟悉单位财经法规, 在会计信息收集、整理、加工、反馈的过程中出现技术性差错。

(3) 会计报表信息失真。①在会计凭证或会计账簿或两者兼而有之的情况下, 依据其所生成的会计报表也改期失真。②会计凭证和会计核算正确, 但为了取悦上级单位或掩饰本单位问题, 有些会计报表有人工“雕琢”的痕迹:有些单位从自身的利益出发, “凑”数据, “编”报表, 或隐瞒家底收入, 夸大公务性费用支出, 或缩小已开支的不合理经费数据。③会计报表失真的第三个表现是手续上的失真。有些报表汇总单位对会计报表不够重视, 常常以“人少事多”、“赶时间”为由, 随意将报表做平了事。④有些单位的会计人员业务素质较低, 对编制报表不够熟悉等原因而致使报表失真。

2 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措施

(1) 加强会计人员的道德伦理修养。

首先, 要积极汲取传统儒家伦理道德养分。儒家思想是在规范共识的基础上建立的关于社会秩序的学说, 它的基本精神是以人为中心的, 以道德教化为导向, 以正己正人为途径, 具有很强的渗透力和相当的合理性, 曾经是我国两千多年历史中最正宗的显学和重要的精神支柱。近年来, 随着人们对于现代文明利弊的深入反思, 儒学更加引起世人的普遍关注。所以作为儒学故乡的中国, 特别是从事会计的人员, 更应从儒家伦理思想宝库中汲取营养, 以其倡导的“诚”与“信”作为会计工作的伦理指针。其次, 要充分发挥舆论评论的作用。舆论是强有力的, 广泛的宣传鼓动作用, 能使会计人员受到强大的精神压力, 甚至改变其行为;同样, 消极的负面的舆论也会对个体行为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所以, 各单位党委应该加强舆论宣传, 大力宣扬“真实公允”的道德价值观, 批判和抑制个人主义的道德价值观。

(2) 加强会计记录控制。

一方面要对原始凭证进行严格审查, 做到不合格的原始凭证坚决予以退回, 对记账凭证的格式、编号、编制、装订与保管和传递程序要规范且有序地进行, 做到不合格的记账凭证不能进行账务处理;另一方面要对账簿进行设置的合规性、账簿启用的正确性、账簿登记的合法性、结账的及时性进行控制;还要对会计报表的编制方法和时间, 会计报表必须由单位负责人, 会计主管人员审阅并签名并盖章, 会计报表报送各有关部门的装订成册并加盖公章等事项进行规范。

(3) 完善会计内部牵制控制, 从会计传递程序上控制会计信息失真。

内部牵制是指在对具体业务进行分工时, 不能由一个部门或一个人完成一项业务的全过程, 而必须有其他部门或人员的参与, 并且与之衔接的部门或个能对前面所完成的工作的正确性进行检查。要利用单位内部因分工而产生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关系形成的一系列具有控制职能的方法、措施和程序, 凡是涉及款项、财务和收付、结算及登记的任何一项工作, 至少要经过两名以上人员相互核对、相互制约以防止错误和弊端的发生, 从而加强会计人员之间的相互制约活动, 提高会计核算工作质量, 防止账务处理过程中发生差错及营私等舞弊行为。

摘要:真实的会计信息对于单位财务的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会计信息失真的具体表现形式进行分析, 提出了几点治理的措施。

关键词:会计信息,失真,治理

参考文献

上一篇:腹腔镜胆囊手术下一篇:非接触电能传输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