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故事阅读

2024-08-22

课外故事阅读(精选十篇)

课外故事阅读 篇1

然而, 我们发现, 在具体的教学中, 无论是从质的方面还是量的方面, 学生的阅读都没有达到预期的水平。 通过调查, 发现如下的一些问题:课文内容篇幅容量较小, 单纯读课本内容, 学生阅读量和兴趣都受到极大的限制; 学生感兴趣的内容, 课本里没有;学生因为做题目而且阅读, 遇到生词就产生畏难情绪;教师只能通过阅读后完成的题目是否正确, 评价学生的阅读质量, 评价手段太过于单一, 等等。

我认为, 在小学英语阅读中应加入课外故事阅读, 以期调动学生参与阅读的积极性。 教师首先要选取贴近教材主题、学生生活的阅读素材, 甚至可以鼓励学生自己选取感兴趣的素材, 然后教会学生阅读方法和策略, 引导学生在课外积极阅读。 这样才能做到从学生出发, 让学生真正学有所得。 以下介绍一些我在教学中促成学生积极参与阅读的具体策略和方法。

一、教师引导, 带领学生一起阅读

1.教师推荐和课文类似的阅读素材, 学生自己读。

在刚教学了故事时间后, 我会推荐学生阅读一些相类似的故事。如在六下第一单元教授了“The lion and the mouse”, 我挑选了类似的“the ant and the dove”的故事, 让学生阅读, 因为学生已经理解了前面的故事, 所以对这样情节类似的故事比较容易理解。 这样就拓展了课文的篇幅容量, 让学生感觉到阅读素材的丰富, 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教师引导学生阅读精彩的片段, 体会故事的含义。

学生在读英语故事时很多是为了做题目而读的, 长此以往, 学生会感觉枯燥, 产生厌烦和畏难的情绪, 我们老师总是强调联系上下文猜测生词的意思, 可是已经没有兴趣, 还会猜测吗? 其实英语中有很多的冷幽默, 需要好好去体会, 只有体会了其中幽默的所在, 才会更有兴趣阅读。 这些需要老师好好引导, 学生才会慢慢体会到。 例如在学生了“a healthy diet”后, 我带领学生读了一篇关于三兄弟去餐馆吃饭的故事, 三个人没有带钱, 让最小的Eric去拿, 但是说好了不准偷吃他的汉堡。学生看到这句:The little boy set off for home and got some money.一般都以为Eric已经回家了, 以至于到后面说他兄弟刚想偷吃他汉堡的时候, Eric的叫声立刻从门口传了过来时, 许多学生还感慨Eric来得很及时, 等我引导他们读了最后一句:If you touch my hamburger, I won’t go and get the money.才发现原来他根本就没有回去。 学生感受到了英语故事的幽默之处, 阅读的热情更高涨了, 不再停留于字面上的意思, 而是体会文章深层的意思。

二、学生阅读, 教师提供辅助措施

1.通过图片辅助、 中文注释等方式帮助学生解决阅读障碍。

在阅读的过程中, 可以引导学生画一些思维导图等, 让学生借助图画来理解阅读的内容。 如在阅读关于问路的文章时, 可以让学生画出路线路, 从而理清文章内容。 对于一些地名、专有名词等, 可以标注中文, 帮助学生理解, 不至于让学生产生畏难情绪, 不去阅读。

2.设计一些问题, 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 关注故事的不同方面。

在阅读前, 设计一些相关的问题, 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 让阅读更有目的性,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避免一些囫囵吞枣的阅读, 或者学生仅仅为了完成题目而粗略地阅读。

3.深化课内阅读, 自主选择课外阅读。

学生课内的阅读素材肯定是有限的, 老师提供的也可能不是学生喜欢的。 所以老师在教授了一个单元的内容, 细致分析了课文故事后, 可以让学生自己找相关的内容, 拓展课外阅读面。

三、个性阅读, 网络平台互动评价

对于学生的阅读评价, 仅仅靠是否完成题目来衡量, 未免太单一, 应该让学生在课外能自主阅读, 有更长的阅读时间和数量, 让学生形成“在课上自己读书, 在课下学生读自己的书”的模式。 基于这个思路, 我设想建立一种线上平台作为互动的媒介, 由教师在平台上发布筛选出来的故事和相应的互动任务, 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自主选读并完成任务, 之后教师可以通过平台对学生的任务完成度进行评价。 这样, 既能满足学生个性化阅读的需求, 又能够达到互相学习、交流、评价及共同提高的目的。

学生在阅读后, 可以上传阅读的“产品”, 如音频、视频等, 与同学分享。 还可以推荐优秀的故事, 进一步丰富平台的阅读资源, 可以互相评价, 形成生生互动。

希望通过以上的这些策略, 不断激发学生的英语阅读兴趣, 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意识, 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阅读策略。

摘要:在小学英语的阅读中应加入课外故事的阅读, 以期调动学生参与阅读的积极性。教师首先要选取贴近教材主题、学生生活的阅读素材, 甚至可以鼓励学生自己选取感兴趣的素材, 然后教会学生阅读方法和策略, 引导学生在课外积极阅读。

关键词:小学英语,课外故事阅读,阅读策略

参考文献

[1]英语新课程标准, 2011.

童话故事课外阅读指导 篇2

阅读芳草园 曹彩勤

案例背景:

本学期,我们在阅读芳草园组织了关于童话故事课堂教学的精品课程研究,为了使这个研究继续的延伸下去,我还在班上组织同学们展开童话故事的课外阅读、进行阅读指导,让孩子们在童话阅读中提高阅读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做一个充满童真、快乐而又儒雅的小学生。

案例片段描述与反思

师:同学们,这学期我们学习了《云雀的心愿》这篇课文后,很多同学对童话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知道大家也在课外读了不少童话书,谁来说说,你都读了什么书,你有什么收获?

生:我读了《鲁宾逊漂流记》这本童话书,我知道了《一千零一夜》用他的勇敢和智慧去冒险的经历,我要像他学习。

师:真好!钜华同学能够从童话故事的主人翁中学会勇敢和睿智。还有谁来说?

生:老师,我也读了这本书,我觉得不仅要学习鲁宾逊的勇敢和聪明,更要学习他不轻言放弃的精神,如果不是这样,他怎么能度过重重难关呢?

师:有自己独特的想法,真了不起!

生:老师,我读了《一千零一夜》这本童话故事书,里面有阿拉丁和神、渔夫和魔鬼、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三个苹果的故事„„我在这些故事中学会了做什么事情都要开动脑筋,要做一个会思考的好孩子。

师:文静说得多棒呀!她不仅给我们列举了《一千零一夜》里的各种故事,还让我们知道,要做一个善于动脑筋的好学生。还有吗?

生:我读的是《安徒生童话》,这本故事书里有很多经典的故事,比如:《海的女儿》、《拇指姑娘》、《皇帝的新衣》、《卖火柴的小女孩》等,这些故事都很好看,而且充满想象,我从中学会了好人有好报,要做一个善良的人的道理。

师:真是会读书的好孩子。我们不但要阅读,而且要进行思考,这样,我们的阅读就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分析与反思:

课外故事阅读 篇3

一、指导目标

1.通过学生互相推荐童话故事,从活动中认识更多的童话课外书;

2.调动学生阅读童话的兴趣,并进一步形成童话的阅读习惯;

3.通过指导,提高学生的童话阅读能力。

二、指导重点 调动学生阅读童话兴趣,并形成童话阅读习惯。

三、指导难点 通过指导,提高学生的童话阅读能力。

四、课前准备

1.童话故事课件。

2.学生各自准备最喜欢的童话故事,并准备向别人推荐,记熟。

3.课外阅读小册子

五、指导课时

一课时

六、指导过程

(一)导入激趣,激起学习欲望

同学们,今天我们再次上课外阅读课,主要是交流我们所阅读过的童话,开展一次童话故事交流会。(师板书课题:童话故事交流会

(二)复习学习过的童话故事,如《卖火柴的小女孩》

1.提问:什么是童话呢?

2.过渡:其实,我们的世界还拥有很多的童话故事,相信你一定看过不少。

(三)班内互相推荐童话故事交流活动

课前,同学们都已经把你最喜欢的童话故事收录到《课外阅读小册子》中,今天我们就拿出来与大家分享交流吧。

1.提出小组交流要求。(CAI示要求)

小组交流要求:

A.小推荐,讲一讲:把你想说的童话故事,用自己的话说出来,并自己说出故事中的道理,或者考考同组同学你的故事说明的道理;

B.演一演,评一评:同组同学可以帮帮忙,演一演故事,提一提意见,为全班汇报表演做好准备。

2.小组交流。教师巡视,给予指导,让孩子更完整地发言。

(指导方向:推荐的时候还要具体说明书的来源、作者等资料,而评论的时候应该有针对性一点。)

提出班内交流要求,激发求知欲望。

老师刚才在你们中间巡视了一周,听了部分同学的推介发言。发现同学们口才越来越棒了,课外书帮了你不少的忙;而且大家都作了很充分的准备,所以都把故事讲得十分生动。接下来,我们全班交流分享吧。先看看我们的分享目标吧:

全班分享目标:

A.小推荐:每组派一名同学当代表讲故事,注意要把童话故事说清楚,有准备的小组,同组同学还可以帮忙演一演;

B.小评论:代表讲完之后,其他同学来评一评;

C.小评选:其他同学要当评委,评出你心目中的最佳推荐员,谁的推荐令你心动,想立刻阅读那本书。

班内交流:

4个小组各派一名代表在台上讲,边讲边把自己的小册子展示,同组同学帮忙在黑板上板书上推荐的童话故事书目、篇目。

每一个代表说完,学生互动环节:可以是讲故事的同学提问其他同学,也可以是其他同学评论讲故事的同学。

小结:老师发现同学们越来越会阅读了,他们刚才介绍得多好啊。如果你还能与别人分享你的故事你的书更好。但也要注意,记得爱护别人的书籍啊!

评价:现在请大家说说听完推荐后,你现在最想看的是哪本书,理由是什么?(指名3~4人说,然后全班投票。)

颁奖:最佳推荐员。

布置最佳推荐员任务:课后,请最佳推荐员把自己看过的优秀童话故事的书名、作者、出版社等等资料填写到班级推荐书目表中。

(四)推介童话故事,延展课文知识

推荐外国童话故事:其实除了同学们所推荐的书,还有很多著名的童话故事书呢!现在老师向大家推荐其中的几本吧。(示课件)

方法教给:好书浩如烟海,有什么好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阅读理解童话故事呢?(先让学生说,再出示课件)

课前,老师也准备了一些好方法小锦囊要送给同学们,快来瞧瞧看。

童话故事阅读方法小锦囊:

A.应该边读边思考,边读边画出关键词句,帮助自己理解;

B.大部分童话都分为故事和教训两部分,教训就是童话故事的寓意;

C.童话的寓意,多半藏在角色的对话中,或者作者在篇末有所说明;

D.能够举一反三,联系生活实际,深入体会它的深刻道理。

E.推荐一则童话过渡:学了好方法,我们还要懂得运用。现在就让我们带上这些好方法,来完成以下的这则童话故事的读书笔记吧。

F.播放《猫和老鼠合伙》,完成读书笔记。

故事部分内容如下:

有一只猫认识了一只老鼠,便对它大谈特谈自己是多么喜欢老鼠,愿意和它交朋友,弄得老鼠终于同意和猫住在一起,共同生活。“我们得准备过冬的东西了,不然我们到冬天会挨饿的,”猫说,“至于你嘛,我的小老鼠,哪里也不要去,我真怕你会被什么老鼠夾子夹住。”老鼠接受了猫的好建议,于是它们买来了一罐猪油,然而两个人都不知道该把猪油放在什么地方。

它们左思考右思考,最后猫说:“我觉得这猪油放在教堂里是再合适不过的了,因为谁也不敢偷教堂里的东西。我们把猪油藏在祭坛下,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决不动它。”

猪油罐就这样被放到了安全的地方。可是没过多久,猫开始想吃猪油了,便对老鼠说:“小老鼠,我想跟你说点事。我的表姐刚刚生了一个小宝宝,还请我当小宝贝的教母。那小宝贝全身雪白,带着一些褐色的斑点。我要抱着它去接受洗礼,所以今天要出去一下,你一个人在家看家,好吗?”

“好的,好的,”老鼠说,“你尽管去吧。要是有什么好吃的东西,千万要记着我。我很想尝一点洗礼时用的红葡萄酒。”这一切当然都不是真的,因为猫并没有表姐,也没有被请去当教母。它直接去了教堂,偷偷爬到猪油罐那里,开始舔呀舔,把顶上一层猪油舔得精光。然后,它在城里的屋顶上散了散步,想碰碰别的运气;接着便躺下来晒太阳。每当想起那罐猪油,它都情不自禁地舔舔自己的嘴唇。

……

它们动身去教堂,可它们到达那里后,看到猪油罐倒是还在那里,里面却是空的。“天哪!”老鼠说,“我现在终于明白是怎么回事了!你可真是个好朋友!你在去当什么教母的时候,把这猪油全吃光了!先是吃了顶上一层,然后吃了一半,最后……”

“你给我住嘴!”猫嚷道,“你要是再罗嗦,我连你也吃了!”

“……吃得精光,”可怜的老鼠脱口而出。它刚把话说完,猫就扑到了它的身上,抓住它,把它吞进了肚子。这世界就是这样!

学生交流读书心得──用了什么方法帮助自己阅读理解了这则童话故事。

(五)总结

课外故事阅读 篇4

一、课程设计的模式

主题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学得兴趣盎然、收获颇丰, 就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需要, 善于挖掘主题内涵, 结合相关语文知识灵活地创意、规划、实施, 强调整体和综合, 强调综合性语文学习。根据主题的不同, 我们把阅读教学模式分成两类。一类是一本书是一个完整的故事, 这类的阅读采用直线型主题阅读教学模式如《草房子》;一类是一本书由许多故事组成, 由于故事多, 内容相对分散。这类阅读采用泛点式主题阅读教学模式。

直线型主题阅读教学模式流程图:归纳主题→构筑板块→提供资源→剖析鉴赏→心得交流→测验评价

泛点式主题阅读教学模式:导读定向→读书实践→文本积累→积累拓展→交际练笔→拓展延伸

二、具体案例

第一部分———课程设计。

《淘气包马小跳》课程设计如下:第一部分———导语:我不乖巧我左跳右跳, 点子多多%耐心少少%四处玩闹。我不想争吵%我偏爱思考, 朋友多多%生气少少%快乐逍遥, 世界上问题太多%答案太少, 我什么都想知道我知道自己是小小淘气包。———这就是马小跳。《淘气包马小跳》诙谐幽默、好玩有趣, 通过描写一群调皮孩子的快乐生活以及他们和家长、老师、同学的好玩的故事, 映射当代儿童的生活现实与心理现实, 塑造了马小跳等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 深情呼唤张扬孩子的天性, 舒展童心、童趣, 探析成人世界与儿童世界之间的隔膜、误区, 倡导理解、沟通, 让孩子拥有健康、和谐、完美的童年。作品举重若轻, 童心洋溢, 为近年来儿童系列小说创作的新突破。让我们一起走进马小跳系列。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会独立思考, 学会怎样读书。通过阅读故事, 掌握故事的主要内容, 学习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 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提高听、说、读、写能力。

第三部分———学习准备。

1.【投票】小调查:

你是否读过《淘气包马小跳》

2.【心得报告】作业:

提交我的学习计划 (成绩:10分, 教师评分) 。本次阅读交流, 你有什么样的打算呢?你希望在这里和同学交流什么?希望有什么样的收获?请写下你的计划。不用太长, 表达清楚即可。

活动一:交流, 我眼中的杨红樱:同学们, 通过阅读上面的杨红樱的介绍, 你对作者杨红樱有了怎样的印象呢?请用1-2句话简要地说说。

活动二:故事大串烧, 我们怎样读故事: (1) 读故事弄清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情节及人物, 把故事的原因、经过、结果搞明白。 (2) 精彩点位, 从读中感悟其义, 感受语言之精妙, 领悟语境之灿烂, 从而陶冶美的情操。

1.杨红樱作品简介:

《淘气包马小跳系列》包括:《贪玩老爸》、《轰隆隆老师》、《笨女孩安琪儿》、《四个调皮蛋》、《同桌冤家》、《暑假奇遇》、《天真妈妈》、《漂亮女孩夏林果》、《丁克舅舅》等。

讨论【讨论区1】马小跳的最爱是谁?———是“宝贝儿妈妈”!谁要是说马小跳妈妈的坏话, 马小跳一定会和他拼命的!母亲节就要到了, 马小跳会安排什么样的精彩活动来为妈妈庆祝节日?爸爸出差期间妈妈受伤了, 马小跳又会怎样照顾好妈妈呢? (10分) 【讨论区2】《淘气包马小跳系列———笨女孩安琪儿》, 安琪儿是马小跳门对门的邻居, 也是马小跳的同班女同学。安琪儿以前崇拜表哥林子聪, 可后来却开始崇拜马小跳, 这是怎么回事呢? (可答大意) (10分) 【讨论区3】《超级市长》, 马小跳要去竞选“超级市长”, 大家都认为是不可能的。但出乎所有人的预料, 马小跳不仅初战告捷, 而且过关斩将, 最后成为了“超级市长”, 并代表全市的孩子在电视上向真正的市长提了三个愿望。马小跳的成功秘诀是什么呢? (10分)

活动三:马小跳人物大点兵:【资源】《淘气包马小跳系列》中的主要人物介绍。【Wiki】《淘气包马小跳系列》人物大搜索, 让我们一起把收集的资源粘贴到这里, 阅读和了解更多的书中人物

讨论【讨论区】我最喜欢的故事人物 (成绩:30分, 教师评分) 。读了《淘气包马小跳系列》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谁?你能来评一评他吗?请用一个或几个词来说说你印象中的他是怎样的一个人, 再举出一件具体的事来说明。

活动四:满怀信心挑战自己。 (1) 智慧小锦囊, 句子是由词语组成的。理解了词语的意思, 可以帮助句子的理解。理解词语的一般方法是:由字义入手, 抓住词语中一、两个关键而又难理解的字, 通过查字典弄清楚这些字的意思, 再联系整个词来理解词的意思, 这种方法称“拆词解词”。在查字典时, 有事还会出现一个字在字典里有多种解释的情况, 为了准确地理解词的意思, 必须联系上下文的内容, 看看这个词所在句子是说什么的, 通过反复比较, 从中选择比较合适的注释, 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字不离词, 词不离句”的字词理解好方法。 (2) 交流:《淘气包马小跳系列》有许多精彩的词语, 你收集了多少?把你收集的好词跟同学交流交流吧。 (3) 读书体会大家谈, 阅读《淘气包马小跳》, 我们常常会哈哈大笑, 笑过之后又会若有所思, 你在书中会看到自己和同学的影子, 让我们不得不停下来思考、回忆、感受、甚至默默地掉泪, 因为我们也有相同的爱和幸福, 也有相似的童年。马小跳教给我们许多许多, 杨红樱教给我们许多许多, 让我们一起来交流交流, 谈谈你读书的体会。 (4) 我也来抒写我的童年, 每个人都有童年, 你的童年里发生了哪些有趣的故事, 请大家把它写下来。

摘要: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会独立思考, 学会怎样读书。通过阅读故事, 掌握故事的主要内容, 学习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 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提高听、说、读、写能力。

关键词:阅读主题,课程设计,时效性,趣味性

参考文献

[1].张伟春.MOODLE应用综述.http://www.thjy.org/zwc2005/article/183/633743719070781250.aspx, 2009, (4) .

[2].黎加厚.信息化课程设计.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11) .

课外阅读的动物寓言故事 篇5

鼠爸爸说:“宝贝!你这个毛病可不好,我们都是一家人,要团结一致才行。”

鼠妈妈说:“是呀!宝贝!你这样乱发脾气会伤害家人的感情的。” 鼠哥哥鼠姐姐都来说它,教育它。

小老鼠被说的头疼欲裂,它嘴上没说什么,心里却恨透了大家,认为它们合起伙来欺负它,这它可不能答应。

于是它找到了猫,对猫说:“你能替我吓唬一下我的家人吗?让它们知道得罪我的下场。”

猫嘿嘿笑着说:“小老鼠你放心,我保证替你把它们都吓跑,让它们再也不敢说你。”

小老鼠很高兴,认为猫真好,于是就把猫带到了自己的家里。不用说,猫很快地完成了它任务。不但吓到了老鼠一家,还把它们都吃掉了。

小老鼠见自己的家人都被猫咬死了,它很又惊又怒的大声说:“我只是让你吓唬吓唬它们,你为什么把它们都吃掉了?”

猫哈哈大笑,一闪身冲到了小老鼠身边,把它也一口吃掉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人不可以那么自私的,不可以只为自己着想而不考虑身边人的感受,尤其对待家人为什么要事事计较得那么清楚呢?家人是你这辈子最最亲近的人,无论发生什么事情都绝对不能伤害自己的家人。

指导课外阅读 教给阅读方法 篇6

教学片段

学生边看图边听老师讲故事。教师讲完后,对绘图本进行回放,抓住几个关键的细节,让学生细细品味。

师:一个温暖的春天的早晨,大家依依不舍地送别阿福、阿禄和阿寿。你猜想村民会怎么说呢?

生:我猜想村民会感谢和尚。

生:谢谢三个和尚煮了石头汤,邻居之间有了友谊,敞开心扉,勇敢和别人交流。

生:我觉得村民会说,和尚来了,让他们明白了分享的快乐。

师:听了村民这么说,和尚会说什么呢?

师:你们所说的就是村民要说的,也是和尚要说的。(出示原文)

师:我们再来看看一些细节。这个小女孩出现几次?前后有什么不一样的?把第一、第二、第三幅图放在一起,你看出什么?

生:从这几幅图中,可以看出小女孩心胸很宽广,不是那种心胸狭窄的人。

生:我觉得小女孩是故事中除了和尚之外的重要人物,她每次出现都离和尚最近。

生:比较前后两幅图,前面小女孩把手放在大腿上,后面打开手,代表默默奉献,借锅给和尚。

师:在琼·穆特的心目中,小女孩很重要,引起我们的重视。他安排很多细节,告诉我们怎样去阅读。注意看,分别时出现中国几个元素,第一个是桥,第二个是杨柳。中国古代,人们经常折柳在桥上送别,“柳”与“留”谐音,蕴含着丰富的诗意。

师:把图倒过来,三块石头像什么?

生:像葫芦。

生:像佛。

师:琼·穆特把中国元素和佛教元素体现在这本书里,这多么有意思呀!

评析

李老师的课给我们送来一阵清新的风气,引导学生有效地阅读课外书,“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这个片段中,李老师做到了以下几点:

1猜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要使学生大量阅读,老师就必须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这个片段,李老师让学生猜想分别时,村民会怎么说?和尚义会说什么呢?然后,老师再引出原文。学生猜对了就会非常兴奋,读书就会更投入。通过猜读,学生自主理解这个故事的内涵,利用已知信息,推测未知信息。可以体验自主发现的乐趣。

2对比——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

绘图本采用生动的图画和简明的文字相结合的方式,描述美丽有趣的故事,为学生们提供课外阅读的文本。李老师抓住绘图本这一特点,引导学生观察图中的人物及神情,阅读文字描述的故事,抓住几个关键的细节细细品味。例如,对比小女孩前后的动作,老师引导学生观察小女孩前后动作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其神情如何。学生们发现小女孩每一次出现都离和尚最近,除和尚之外,她是贯穿于整个故事的重要人物,是村里心灵最纯真的人,也是和尚们打开村民心扉的钥匙。她把大锅借给了和尚,使故事发展下去。学生们观察图画,前后对比,发现联系,掌握了阅读方法。

3点拨——有机渗透传统文化

作者在描述故事中融入禅宗文化,弘扬乐善好施的精神。李老师注意引导学生发现这些文化因素,如三块石头叠起来像一尊佛,柳树的出现意味着分别等,利用这些教育资源,引导学生理解传统文化。

课外故事阅读 篇7

一、读书方法的指导

叶圣陶在《大学国文》的序中说:“所谓能力不是一会儿就能够从无到有的, 看着小孩子养成走路跟说话的能力多麻烦。阅读跟写作不会比走路跟说话容易, 一要得其道, 二要经常的历练……”正如叶老所言, 教师只有加强读书方法的指导, 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和较好的阅读能力, 使学生在阅读实践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 三步阅读法

先指导学生尝试用三步阅读法读作品。下面以《童年》为例来说一说:第一步, 先读前言、后记和目录, 对写作背景、作者情况、写作目的和大致内容有个粗略的了解。因为《童年》是苏联作家高尔基的自传体小说, 所以让学生着重了解一下时代背景和高尔基的生平, 以帮助其理解作品。第二步, 初读标记。读第一遍时, 以读为主, 一边查查工具书和有关参考材料, 一边用符号圈点勾画, 整体感知作品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情感等。学生读完整部书后, 纷纷表示印象最深的是小主人公历经磨难的成长经历。第三步, 细读感悟。读第二遍时, 静心细读, 体会立意构思, 揣摩布局谋篇, 欣赏妙词佳句等, 经过细嚼慢咽, 把书中的精华逐渐变为自己的知识营养。这时, 许多学生感悟到应该如何面对人生的苦难, 做一个坚强、勇敢、正直和充满爱心的人。

2. 制作读书卡片

“不动笔墨不读书。”阅读具体作品时, 指导学生制作摘抄型读书卡片来积累资料, 即摘抄作品的精粹之处──好段落、好词句, 并且注明书名、题目、出处、日期、页码和作者等。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需要, 积累了不少资料, 如精彩的人物描写、生动的景物描写、富有哲理的语言, 等等。

3. 写评析性文章

学生写了一段时间的读书卡片后, 理解能力、欣赏能力和评价能力渐渐有所提高。在此基础上, 就可以指导学生写评析性文章。

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在阅读时和阅读后对所读作品多作些思考, 欣赏作品的优美所在, 分析作品的成功之处。如读了《西游记》后, 有个学生说孙悟空是吴承恩塑造得最成功的形象, 他其实就是自由的化身, 表现了反对压迫、追求自由的勇气和力量。他很好地抓住了这部名著的最精彩之处, 于是教师因势利导请同学们说说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同学们结合作品分析解释时, 学会了写评析性文章要叙议结合, 引述作品内容作深入分析。

4. 不同类型的书, 指导不同的方法

要特别指出的是, 仅仅指导学生掌握一般的读书方法是不够的。因为课外阅读的作品有诗歌散文、长篇小说、寓言故事、名人传记、科普著作、书信札记等,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阅读不同类型的书, 方法也应有所不同。

二、读书活动的开展

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提高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了解学生阅读的情况, 检测学生的阅读效果, 需要经常指导学生开展一些读书活动。在实践中, 笔者主要围绕“讲”、“展”、“赛”来开展读书活动。

1. 以“讲”为主, 开展各种形式的读书交流会

学生读完一遍作品后会有许多的想法, 这时可以开展讨论会及时交流, 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拓展思维空间。开展时, 由语文课代表主持, 以读书小组为单位, 组织学生说说自己初读时的收获、想法甚至困惑。萧伯纳曾说:“你有一种思想, 我有一种思想, 交流之后, 我们就各有了两种思想。”在这些口头的交流中, 同学们尽情评说, 碰撞思维的火花, 共同讨论, 相互借鉴、吸收。这些交流极大地推动学生阅读的热情, 促使课外阅读成为一种习惯坚持下去。

2. 设立读书展示台, 展示读书的物化成果

请学生选择一些写得好的书评、读后感、读书卡片、读书报告, 拿出来展示交流。例如:在学期初, 笔者要求每个读书小组在学期末交出一份详尽完整的读书报告来展示。于是, 一场合作探究的读书活动热热闹闹地展开了。组员们先选择一部作品作研究性阅读, 不仅认真阅读原著, 还收集、整理与原著相关的资料, 大家分工合作, 分成不同栏目完成读书报告, 如作家介绍、作品背景、作品内容、名家点评、精彩语段摘评、笔者所见、总结报告, 等等。

3. 开展一些读书竞赛

笔者还组织开展了一些读书竞赛, 如读书演讲比赛、诗歌朗诵赛、读书知识竞赛、表演赛, 等等。例如:指导开展了“繁星·春水诗歌朗诵比赛”。追求成功的渴望, 促使学生积极地进行竞赛准备, 在诵读中加深理解, 体味意蕴。竞赛的形式既能有效地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 巩固阅读成果, 又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推动课外阅读步步深入, 真可称得上是课外阅读的“马达”。

中学是人生重要的阶段, 学生大量而有效的阅读, 将为人生之路奠定坚实的基础。语文教师要高度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阅读实践中, 爱读书、

读好书、会读书、多读书。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课外故事阅读 篇8

一、抓住课堂主阵地, 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

课堂教学仍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其关键在于教者如何采用有效的方式教给学生阅读方法。我认为在教学中应注重讲练结合, 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教师在讲读课文时, 要注意给学生的自读 (或课外阅读) 做示范, 教给方法, 使学生学会举一反三。在讲练内容上, 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 着力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而这方面能力的培养, 在课堂教学中主要是通过课堂提问来实现的。有效的提问能引导学生去探索达到目标的途径, 获得知识和智慧, 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和能力。当然, 教师的提问也应适度, 要根据教材特点、学生特点以及教师自身特点来设计问题, 做到突出教学重点, 能启发学生思考, 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

二、激发学生兴趣, 让学生爱上阅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首先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1. 课内带动课外阅读

对于语文学习来说, 一堂语文课的结束并不是语文学习的结束, 而是语文学习的开始。在课堂上, 老师可以随时发现学生知识的盲点, 用课堂内容促使学生在课外进一步积极探求, 学生的求知欲望被激发, 远胜于老师无数次重复“要多读书”。小小的语文课堂成了学生课外阅读的指挥棒, 围绕课内向课外延伸, 既巩固了课内知识, 又扩展了知识面, 增加了阅读量。

2. 师生共读, 激发兴趣

一个喜欢阅读的老师更容易带出一批喜欢阅读的孩子。老师率先投入阅读, 产生“阅读磁场”, 让学生能够感受到读书“磁场”的吸引力, 情不自禁地加入到读书队伍中去。

三、因势利导,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是一个人掌握知识、理解文章、陶冶情操、形成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我认为,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注重课堂教学, 用好课本。

课堂是获取阅读知识方法的主阵地。学生要在课堂上学习分析文章的方法, 并通过阅读课文学会基本的阅读方法。

2. 明确阅读目标, 学会选择。

虽说是“开卷有益”, 但就初中学生的特点而言, 并非所有书籍都适合学生阅读。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的课外阅读做适当指导, 为学生确定一个阶段性的阅读目标, 选择有益的书籍供学生阅读, 使学生养成有目的、有选择阅读的习惯。

3. 学会思考, 勤于积累。

“学贵质疑”。读书的目的在于增长见识、发展思维。阅读中必须学会思考, 通过思考提出问题, 提出个人见解, 从而使自己的理解、分析能力大大提高。阅读中还要勤于积累, 一个人的语言表达能力、感受能力要有所提高, 最有效的途径就是积累, 因而阅读时, 要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 摘抄优美的词句、语段, 做知识卡片等。这样在阅读中不断地积累知识, 运用时才能信手拈来。

四、传授阅读方法, 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效率

我认为教会学生阅读, 主要可从精读和泛读入手。

精读就是仔仔细细地研读, 反反复复地揣摩、品味。它是学生学习从文章中提取信息的规则和方法的活动。教师指导学生精读可从几方面着手:1.咬文嚼字, 对文中碰到的一些字词仔细研究、推敲、辨析。2.品味重点语句, 如主旨句、含蓄句、呼应句、象征句、过渡句、修辞句等, 体会句子的语意, 从而培养敏锐语感。3.研究体裁、结构。4. 讨论文法、作法。5.做读书笔记。6.熟读成诵。

泛读的特点是广泛涉猎, 博览群书。泛读的目的是通过大量的阅读学习语言, 提高思想认识, 陶冶情操, 启发智慧, 发展思维, 获取知识信息。泛读的方法主要有:1.扫视法。用眼睛和思想瞬间把握住文字, 然后离开文字, 记住文字并进行思考体会。2.跳读法。即不按文字顺序阅读, 只捕捉自己需要的和有兴趣的内容。

课外故事阅读 篇9

下面, 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 谈谈为了让学生“得法于课内, 得益于课外”, 我是如何布置语文课外阅读作业的。

一、着眼学法, 顺势迁移

学法是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途径和手段, 要让学生“学会”, 更要让学生“会学”。在阅读教学中, 无论是理解词语、品味句子, 还是感受段落, 都应该重视学法的迁移, 由扶到放, 从而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同样, 在作业布置环节, 如果教师能引领学生总结本课相关学法, 顺势迁移, 指导学生完成课外的阅读任务, 那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 根据探究话题, 一脉相承

为了巩固课堂教学效果, 教师既要在教学过程中脚踏实地、训练到位, 还要在本课教学的基础上登高望远。这时, 根据课堂探究话题, 选择与文本中心一脉相承的文章、书籍推荐给学生, 让学生课内外联系, 读出感受, 体会思想, 加强情感的熏陶。

教学《黄河的主人》时, 我依据作者叙述的顺序, 先让学生感受黄河的惊涛骇浪、羊皮筏子的又轻又小、“我”的胆战心惊、乘客的谈笑风生, 再感受艄公的勇敢、智慧、镇静、机敏, 明白课文运用了侧面衬托和正面描写的手法表现艄公的主人精神。在此基础上, 布置学生:阅读一篇文章《大自然的主人》和一本书《鲁滨逊漂流记》。看看书中的主人公是什么的主人, 他们是如何成为主人的, 作者是如何表现他们的主人精神的。

2. 据学习步骤, 举一反三

我在教学唐代诗人柳宗元的《江雪》时, 采用了互动对话的教学方式, 在学生读通读顺古诗的基础上, 一边引领学生品词析句, 一边启发学生梳理学习方法。一课终了, 学生看着板书, 自己总结归纳出学习古诗的方法:读出诗中画、读出诗中境、读出诗中情。然后我布置作业, 让学生迁移阅读柳宗元的另一首写景诗《渔翁》, 阅读更多的写景诗。

美国心理学家比格指出:“学习的效率大半依学生所学材料可能迁移的数量和质量而定。因而, 学习迁移是教育最后必须寄托的柱石。”以上作业布置, 根据学习步骤, 举一反三, 让学生的课外阅读有法可依, 有章可循, 着眼点不仅是阅读数量的增加, 更是阅读质量的提升, 真正让学生掌握学法, 自主学习。

二、关注写法, 拓展延伸

作业的布置, 是课内外联系的桥梁, 要让这桥梁架构起语文学习的宽度与厚度来, 就必须像崔峦先生指出的那样:“语文阅读教学要走个‘来回趟’。”这“来”便是要弄清文本写了什么, “回”呢, 则是要知道作者是如何写的, 为何要这样写, 也就是要揣摩、感悟作者的写作方法。在布置课外阅读作业时, 我引导学生言意兼得, 不仅要理解文本内容, 体会思想感情, 还要引导学生在语言表达、写作方法上有所领悟、不断积累, 储备一定的写作知识、能力。

1. 根据作者写法, 乘胜追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滴水穿石的启示》是一篇说明事理的课文, 教学时我紧扣文体特点, 展开课堂教学三部曲:读成语, 说原因, 明观点;读例子, 说联系, 明对比;读启示, 说事理, 明写法。我还编写了一篇议论文《打开学问的另一扇天窗》, 布置学生课外阅读。这篇文章和《滴水穿石的启示》有异曲同工之妙, 同样突出了语言凝练、选材典型等特点, 同样运用了举例说明、正反对比等手法, 不同的是《滴水穿石的启示》从一种自然现象谈起, 得出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取得成功的道理, 而《打开学问的另一扇天窗》是从国人学英语会说不会用的社会现象谈起, 引出要把学习与实践结合起来的事理。

2. 根据读写方法, 顺水推舟

《诺贝尔》是一篇写人的文章, 这篇课文的最后有一道作业题:利用本课提供的材料, 为诺贝尔写一篇一百多字的小传。教学时, 我利用这个问题来做切入口, 并且贯穿全文的教学。学生经过当堂读写, 已经掌握了诺贝尔小传的写法, 然后我出示诺贝尔的自传内容, 让学生评价, 大家都认为写得不好, 没有写出课文中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和人格魅力。这时, 我才告诉大家这是诺贝尔自己写的, 看到大家为诺贝尔的谦虚惊叹不已, 我随即布置作业:“站在不同的角度, 会认识到不同的诺贝尔。诺贝尔的伟大精神和人格魅力, 不是我们今天一篇一百多字的小传能完全涵盖的。老师推荐大家阅读《诺贝尔传》, 相信通过阅读, 你还能为诺贝尔写出不同角度的、同样精彩的小传来!”

课外故事阅读 篇10

那么什么是语文素养呢?《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素养包括“学生字词句篇的积累, 语感, 思维品质, 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 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的能力, 文化品位, 审美情趣, 知识视野, 情感态度, 思想观念等内容”。即学生通过九年的语文学习, 要在这些方面得到全面提高。通常语文教师也把这些内容具体纳入自己的教学目标, 并想通过课堂教学努力实现这一目标, 但实际效果不尽人意, 大多数学生只积累了字词句的知识, 也能进行简单地阅读与写作, 但这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要求相差甚远。

是什么原因制约着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呢?其原因在于教师和学生对课外阅读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笔者认为课外阅读不仅是学生语文知识获得的途径, 也是学生性格形成影响因素。众所周知, 语文知识的来源有两个方面:一是实践活动, 二是课本和课外书籍。对学生来说, 课外实践的机会少之又少, 课本内容篇目也受局限, 这样, 课外阅读成了学生获得语文知识的主要途径。学生通过广泛的阅读课外书籍, 不但可以开阔眼界, 积累丰富的语言知识, 获得语感, 而且更重要的是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对事物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审美情趣, 情感态度和思想意识, 从而达到了全面提高语文素养的目的, 更为日后形成自己的性格奠定了基础。正如英国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培根所说“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 读书学习就好比修剪移栽”, “知识能够塑造人的性格”。

《新课标》虽然规定了学生阅读的具体内容, 有些老师也布置了课外阅读, 但由于学生对课外阅读重视不够, 致使这项作业名存实亡。所以教师要在教学中不断的启发引导学生, 让学生真正认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那么, 如何帮助学生认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呢?

1 利用语文课名家名篇介绍的机会调动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选入中学课本中的很多文章都是名家名篇, 因此教师介绍文章作者时有意识的突出作者的地位、成就、人格魅力、写作背景等内容, 引导学生明确他们成功背后的原因, 那就是他们知识都很渊博, 而这渊博的知识来源于他们读了比常人多数十倍甚至上千倍的书, 以此鼓励学生要向名家学习, 多看书、看好书、重积累。

2 利用作文评讲课体现课外阅读的功效

据调查, 在日常教学中同学特别喜欢上作文评讲课, 所以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时机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教育。比如:我发现一个同学在作文中擅长运用成语, 因此在一次作文评讲课上, 我问这个同学, 你脑中哪来那么多的成语?这个同学回答说这些成语跟我已经是老朋友了, 因为在课外书中我不止一次的跟它们打过交道。于是我就语重心长地对同学们说你们要想学好语文, 非读课外书不可。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阅读观, 走出课外阅读的误区

课外阅读很重要, 但要真正从中获取知识, 提高语文素养, 就需要引导学生走出课外阅读的误区,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课外阅。

3.1 别把课外阅读不当作业

课外阅读是学生语文学习的主要途径。但有些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恰恰对此缺乏正确的认识, 把学习语文理解为学习课文, 把语文作业认为是老师布置的作文及练习, 没有把课外阅读当成作业。据调查, 学生把字词作文当成作业的人数远远超过把课外阅读当成作业的人数, 即便是经常进行课外阅读的学生也认为课外阅读是个人的兴趣爱好, 是不在语文作业范畴之内的。因此, 对于课外阅读, 首先要摆正其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课外阅读不仅是一项必要的作业, 而且是学习语文最为重要的途径。

3.2 别带着浮躁心理进行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历程, 调动学生情感和思维能力才能完成, 这就要求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时静下心来。然而, 浮躁情绪像病毒一样蔓延。比如, 学校对教师的业绩考核, 使不少教师的教学行为变为功利行为, 很多语文教师为了教学成绩, 也只好让学生把大量的时间精力花费在与课文有关的练习, 搞题海战术上, 学生平日里忙于写作业, 没有时间读书, 即使有时间读书, 其心情也是浮躁的厉害, 语文素养的提高要靠长期语言的积累、感悟, 是长期过程, 在短期内, 是无法看到效果的, 这与想快速提高成绩的学生来说, 好像是远水解不了近渴。所以常常看到学生难以心静如水的进行阅读、品研。因此, 教师要求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时要克服矛盾, 摆正心态, 否则欲速则不达也。

3.3 别把观看影视剧当成课外阅读

随着电视电脑的普及, 影视类作品对学生的影响也不可低估。现如今, 很多中外名著都进入了视频, 吸引了不少学生的眼球。对于这一现象有些人认为这恰好满足了学生课外阅读的需求, 读书还不如看电视。那么学生是不是真的可以不读原著, 把影视作品当成是课外阅读的替代品呢?不尽然。

首先, 影视类作品它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 它不可能尽善尽美的表现原著的许多特点。比如:原著古典小说《三国演义》中的四字句被堪称为一绝, 学生在阅读《三国演义》时, 最大的收获就在于感受语言美, 如成语似的四字句, 若被学生活用到作文中, 将成为学生作文的一大亮点。但影视中这一特点较为逊色。

其次, 影视类作品它不同于原著。原著就是通过语言这一工具完成与读者交流的。学生阅读原著的过程就是品味原著语言的过程。而这个过程也是学生进行语言积累、感悟, 提高思维品质, 形成思想观念等提高语文素养的过程。而影视作品只注重情节的曲折以及画面的美术效果, 学生在看影视剧时, 把精力集中到欣赏画面上, 结果看电视剧, 就是看热闹, 娱乐而已。热闹一过, 娱乐一完, 没留下什么印象。难怪有人说看过电视剧的同学不一定读得懂原著, 能读点原著的同学一定能看懂电视剧。

总之, 课外阅读是全面提高学生语言素养的基础, 也是获取语文知识的关键。作为一名语文教师, 不仅要自身上高度重视课外阅读, 还要不断的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教给学生正确的课外阅读方法, 让学生养成正确的课外阅读习惯, 并持之以恒。唯此, 课外阅读才会彰显英雄本色, 语文素养才会快速提升, 语文教学的教育理念才会贯彻落实, 中国的优良传统文化才会被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中学语文新课标.

[2]中学语文教材.

[3]中学生语文课外阅读.

[4]三国演义.

上一篇:班级环境创建下一篇:信用卡消费信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