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治疗萎缩性鼻炎

2024-07-26

怎样治疗萎缩性鼻炎(精选三篇)

怎样治疗萎缩性鼻炎 篇1

1 诊断要点

(1) 病猪和带菌猪为主要的传染源。带菌母猪排出病原, 经空气、飞沫由呼吸道感染给后代。非猪源性的病原菌同样可引发本病。本病在猪群中传播缓慢, 呈散发性, 即使新发病的猪群, 要达到一定的发病率或大部分感染, 至少也需2~3年时间。

(2) 各种日龄的猪都可发生, 但不同日龄的猪发病率和病变的差异很大。 (1) 1周龄以内的乳猪感染后, 可引起原发性肺炎, 表现为剧烈咳嗽、嗤鼻、呼吸困难, 病猪极度消瘦, 可使全窝仔猪发病死亡, 而哺乳母猪则安然无恙。 (2) 保育期间的仔猪发病率较高, 萎缩性鼻炎的症状也较典型。早期表现打喷嚏和吸气困难, 从鼻孔中流出少量清鼻液或黏性、脓性分泌物, 鼻出血。病猪常因鼻炎刺激鼻黏膜而不断摇头拱地, 搔抓或摩擦鼻部, 成年猪感染后呈结膜炎, 有明显的泪斑。 (3) 鼻炎之后3~4周出现鼻甲骨萎缩, 造成颜面部变形。若两侧鼻甲骨病损相等时, 外观鼻距缩短并向上翘起, 脸似哈巴狗。若一侧鼻甲骨严重萎缩时, 则使鼻弯向另一侧, 两眼间宽度变小, 头部轮廓变形。体温正常, 病猪生长发育不良, 成为僵猪。

(3) 饲养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本病的发生和流行, 如猪舍通风不良, 猪群拥挤, 饲料中缺乏蛋白质或维生素、微量元素, 可导致发病率上升。不同品种的猪易感性有差异, 国外引进的长白猪等品种特别易感, 国内地方品种猪较少发病。常常发现多杀性巴氏杆菌、绿脓杆菌、放线菌、猪鼻支原体等病菌参与致病, 使病势加重, 病情复杂化。

(4) 病理变化。乳猪主要呈现肺炎的病变, 在肺脏的尖叶、心叶和膈叶背侧有炎症斑, 气肿和水肿, 小叶间水肿更为明显。病程稍长的保育猪, 主要病变局限于鼻腔, 鼻软骨和鼻甲骨软化、萎缩, 特别是下鼻甲骨的下卷曲最为常见。病情严重的, 甚至鼻甲骨消失, 只留下小块黏膜皱褶附在鼻腔的外侧壁上。观察鼻甲骨的病变, 可沿两侧第一、第二对前臼齿连线上将鼻腔横断锯开, 观察鼻甲骨形态和变化。正常时鼻甲骨明显地分为上、下两个卷曲, 像钝的鱼钩状, 鼻中隔正直。当鼻甲骨萎缩时, 卷曲变小而钝直, 甚至消失。

2 预防和治疗

2.1 隔离喂养

仔猪生后尽早与母猪隔离, 定时让母猪喂奶。吃奶时不要让仔猪接触母猪头部, 或在吃初乳后立即隔离, 进行人工喂养。

2.2 加强检疫

引进种猪时要注意检疫, 一旦发现本病, 不能留作种用, 被污染的场地应及时进行消毒。

2.3 免疫接种

目前有2种疫苗, 一是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 (Ⅰ相) 灭活油剂苗;二是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和巴氏杆菌二联灭活苗。妊娠母猪于分娩前2个月及1个月各接种1次, 以提高母源抗体效价, 让仔猪通过吮吸乳汁获得被动免疫。也可直接对1~3周龄仔猪接种, 以二联苗的效果较好。

2.4 药物预防

在本病流行的猪场, 为控制母、仔猪间的传染, 可在母猪妊娠最后1个月内给予预防性药物, 混于饲料内喂服。强力霉素粉200 mg/kg, 泰乐菌素100 g/t, 连用1周, 停药1周后重复使用。乳猪出生后的3周内, 也要用抗菌药物进行预防。给药方法可用滴口、滴鼻和注射等。

2.5 药物治疗

怎样治疗萎缩性鼻炎 篇2

【關键词】萎缩性鼻炎伴鼻窦炎;鼻内镜;鼻粘膜

【中图分类号】R7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1-0056-01

鼻窦炎是耳鼻咽喉疾病中最常见的病变,萎缩性鼻炎伴鼻窦炎是鼻炎进行性发展的结果,一般来说,萎缩性鼻炎与鼻窦因为在解剖生理上的关系密切,所以在疾病发生时可以相互影响,鼻腔黏膜萎缩后可能引起鼻窦炎,很多原发性萎缩性鼻炎患者会有鼻窦炎伴发[1]。作为一种表现为鼻粘膜甚至鼻骨质萎缩的疾病,萎缩性鼻炎常常有鼻腔结痂块且有臭味的症状,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而伴发鼻窦炎就是进行性的结果之一。为了更好的治疗该疾病,一直以来医务工作人员从未停止寻找更好的治疗手段,因为一旦伴发鼻窦炎很可能引起患者头晕、头痛、记忆力减退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过去常用的保守药物治疗已经越来越难以控制病情,而传统的手术治疗不但疗效不佳、容易复发还有手术创面大,治疗周期长的缺点,所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鼻内镜手术成为新的治疗手段出现在我们面前,为了研究其在治疗萎缩性鼻炎伴鼻窦炎中的作用,我院自2005年8月到2008年12月采用鼻内镜手术方法治疗此类患者88例,现将研究结果总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2005年8月至2008年2月在我院经鼻内镜治疗萎缩性鼻炎伴鼻窦炎患者88例。此样本排除了经过鼻腔鼻窦手术后继发萎缩性鼻炎的患者以及研究前一周有上呼吸道感染史的患者,消除可能的影响因素。所有患者年龄在15~60岁,其中男32例,女56例。临床表现类同多为鼻及咽喉部的干燥灼痛感、鼻腔有脓臭的分泌物且伴有鼻塞、鼻出血、头昏头痛、嗅觉下降和记忆力减退等。实验室检查可见鼻甲的缩小、鼻腔内的痂块,从前鼻镜检查也能看到鼻后孔,经检查诊断后分型其中轻度萎缩性鼻炎患者47例,重度萎缩性鼻炎患者41例[2],所有患者在经鼻窦冠状位的CT扫描后均证实伴发有鼻窦炎。

1.2 试验方法:所有患者都进行术前检查,施以传统抗生素常规治疗。手术时患者采用仰卧位在鼻腔局部麻醉下进行鼻内镜手术简称FESS,运用德国CARL STORZ鼻窦内镜及显像系统做手术的全程支持。施行手术时采用Messerklinger术式,根据病情决定是否保留钩突,如果在用鼻内镜观察钩突时发现钩突没有息肉样变,则绕过钩突,经上颌后将鼻卤切开,术中尽量将切口周围的黏膜保留可逆性病变黏膜也最好保留。术后用膨胀海绵或纱布填塞鼻腔止血,48小时候方可取出。术后再继续用抗生素常规静脉滴注一周左右,且在术后72小时后用鼻腔冲洗液或0.9%的生理盐水清洗鼻腔2~3次/d,大约冲洗一周左右,直到不再有脓臭。术后每一个月复查一次坚持随访半年左右,观察预后及复发情况。

1.3 实验结果:按照中华医学会耳鼻喉科学分会在1997年在海口制定的慢性鼻窦炎临床分型及内镜鼻窦手术疗效评价标准[3]来看:治愈的样本中20例均为轻度萎缩性鼻炎伴发鼻窦炎,经治疗后患者的鼻炎症状均消失,无鼻塞、流涕、头昏头痛症状,鼻腔内脓臭物消失,鼻窦手术切口预后良好,鼻窦腔黏膜上皮化,不再产生脓性分泌物或者结痂,占总样本数的22.73%。有效的34例以轻重萎缩性鼻炎伴发Ⅰ型1、2期鼻窦炎为主。此类患者大多预后良好,鼻塞流涕消失、鼻腔偶尔还有少许脓臭分泌物,鼻内镜检查时可见鼻窦腔黏膜有轻微水肿,其他症状如头晕头痛都大大缓解,占总样本数的38.64%。另有34例无效,他们主要是重度萎缩性鼻炎伴发Ⅰ、Ⅱ型3期鼻窦炎,这类患者经鼻内镜手术治疗后鼻腔干燥灼热痛感无明显改善,鼻腔仍有大量脓性分泌物,鼻塞流涕症状明显,鼻内镜检查显示窦口开放狭窄或闭锁,窦腔黏膜有息肉样变,提示无效占总样本数的38.63%。本实验总有效率为61.36%。有效率较低,并不适合广泛推广。

1.4统计分析:总有效率与常规未接受治疗的患者比较虽有差别意义,说明治疗有效,但其在医疗成本、治疗周期等因素上并无可比性[4],所以,并不能作为推广依据,其治疗效果组间对比显示对轻度萎缩性鼻炎伴鼻窦炎患者疗效较好,预后较好。总体来说,不具有可推广的意义。

2 讨论

萎缩性鼻炎在临床上本来就具有难治愈易复发的特点,在加上经常伴发鼻窦炎,使其在治疗上更加迁延难愈。两者间相互影响:萎缩性鼻炎主要的病理变化是粘膜及鼻骨部上分布的闭塞性动脉内膜炎和海绵状静脉丛炎发生,此外血管壁上组织增生、肥厚,血管腔狭小或闭塞,从而导致供血不良使黏膜、腺体、骨膜甚至骨质各部位发生萎缩、纤维化和鳞状上皮化等[5]。鼻腔大量分泌黏液又使鼻纤毛组织的传输功能降低,清除污物脓臭物的作用减退。而且因为鼻腔和鼻窦在解剖生理上的位置很近,关系密切,所以一旦发生病变很可能相互影响,所以在鼻腔黏膜发生病变引起萎缩性鼻炎后,很容易累及鼻窦口黏膜从而引起鼻窦的黏膜病变。通常来说人们的鼻窦腔十分狭小,在2~6MM之间,正常情况下的通气引流就相对不畅,一旦发生病变就更不易通气,再加上鼻窦口分布着厚厚的粘膜层,含有丰富的血管和粘液腺,这些组织在鼻窦口占据了将近5mm的空间,所以,一旦鼻腔黏膜病变延及鼻窦黏膜,鼻窦窦口黏膜便首当其冲造成鼻窦窦口肿胀、阻塞、从而大大影响鼻窦的通气引流,造成鼻塞,引起鼻窦炎[6]。因此在治疗萎缩性鼻炎伴鼻窦炎时也应该注意两者之间的关系,鼻内镜手术的主要目的是通过鼻内镜的观察优势可以清楚的显示出鼻腔各部位的结构和解剖位置以及鼻窦和鼻腔是否通畅,如果不通那么阻塞程度如何等,包括病变部位都可以清楚地显示,这样就有效地为手术提供了重要的准备条件,避免了手术的盲目性和创口过大,有效地减少手术出血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维持了鼻腔的功能和形态。具体来说,其手术主要是通过对鼻窦病变的小范围手术来改善鼻窦的通气引流状况和粘液纤毛功能。从而使鼻窦的正常功能得到恢复。恢复了鼻窦的功能就等于手术成功了一大半,关于萎缩性鼻炎的治疗则体现在,保护其正常粘膜的功能上面,因为萎缩性鼻炎的患者本身就有粘膜萎缩、纤毛腺体减少的问题,所以保护其传输功能和黏膜防护功能就是帮助改善萎缩性鼻炎伴鼻窦炎。

本次试验统计资料显示鼻内镜治疗萎缩性鼻炎伴鼻窦炎的有效率仅为61.36%远低于其它文献报道的鼻内镜治疗慢性鼻窦炎一次手术高达94%的有效率[7]。这是因为萎缩性鼻炎的关系,因此还需要加强研究,找到在治疗萎缩性鼻炎上的可靠办法,这样才能真正提高治疗萎缩性鼻炎伴鼻窦炎的有效率,该患者带去福音。

参考文献

[1]杨德生.鼻内镜下治疗79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2006,6:18.

[2]陈爽,黄岳,李燕玲,等.鼻内镜下手术治疗鼻息肉与慢性鼻窦炎临床观察[J].华夏医学,2008,3:211~212.

[3]刘丽岱,许燕,内镜鼻窦手术620例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内镜杂志,2005,11(11):1185.

[4]Jones NS. Acute and chronic sinusitis in children[J].Curr Opin Pulm Med,200,6(3):221

[5]田勇泉.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M].第七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26.

[6]徐一凡,鼻内窥镜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45例临床分析[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09,4:52

怎样治疗萎缩性鼻炎 篇3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56例中,男14例,女44例,年龄15~56岁,平均年龄32.5岁;病程2月~25年,平均10.2年。其中工人27例,农民15例,无业10例,学生4例。其中有鼻腔手术史、激光微波治疗史或私人诊所上药者7例。粉尘接触者6人,嘱其离开工作环境。

1.2 诊断标准

a)自觉鼻与鼻咽部干燥,鼻分泌物粘稠,不易排除,鼻内常有痂皮,有时带血或鼻出血。b)鼻塞。c)头痛以额、颞及枕部痛为主,兼有头昏。d)嗅觉丧失,呼吸恶臭,患者常无感觉,但接触者极易察觉,妇女月经期臭味更严重。e)累及咽喉、气管及咽鼓管,出现咽喉干燥感、痒痛及干咳、声音嘶哑及耳鸣、听力下降。f)少数患者鼻部呈现特殊的外形,如鼻尖较低、前鼻孔扁平、鼻翼外翻,童年患者可出现鞍鼻。g)鼻腔宽大,鼻甲缩小(下鼻甲明显);鼻腔内积有大量黄绿色或灰绿色浓稠分泌物,并有大量痂皮附着于黏膜上,痂皮有特殊的恶臭。h)取出鼻腔干痂后,见痂下黏膜干燥发红,触之易出血。i)咽后壁黏膜干燥,失去正常润泽,其上附有脓痂,咽部可有同样变化[2]。

影像学检查:CT可见鼻甲缩小,鼻腔增宽。鼻窦炎患者窦内黏膜增厚、浑浊,有时有液平面。有些患者可见鼻腔外侧壁增厚,鼻窦发育不良,鼻中隔软骨骨化现象。MRI鼻甲黏膜变薄,有些鼻腔有T1、T2加权上呈中低混杂信号软组织影。

1.3 治疗方法

56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用温生理盐水500 m L冲洗鼻腔,2次/d。使用善邦鼻腔冲洗器,从鼻塞较重的一侧开始冲洗,冲洗时头稍向前倾,将鼻腔冲洗器喷液管前端锥形头放在鼻孔处,吸液管放人盐水中,手握冲洗器的气囊反复挤压,嘱患者自然张口,使冲洗液缓慢进入鼻腔及鼻咽部,经口或另一侧鼻腔流出,同样方法冲洗另一侧,两侧鼻腔交替冲洗,冲洗出积脓和脓痂。水柱式的手动洗鼻器洗鼻的时候,力量要好好掌握,如果有鼻塞,水不通畅,就会有头疼鼻腔粘膜损伤出血等现象了,还要注意不要让水进入耳朵。每天冲洗干净鼻腔后,表皮生长因子(4μg/m L)喷鼻腔3次/d。喷鼻时注意将喷头插入鼻腔,向上、向后喷。口服维生素E100 mg,3次/d。维生素A 3次/d,1粒/次。1个月为一疗程。可连用2~3疗程。

对照组用单纯用复方薄荷油滴鼻3次/d,同样口服维生素E100 mg,3次/d,维生素A 3次/d,1粒/次。

所有合并感染者均加服抗生素克拉霉素0.25,2次/d。1.4疗效标准痊愈:自觉症状消失。检查鼻腔黏膜红润,痂皮消失,嗅觉恢复、下鼻甲增大,鼻腔最窄处比治疗前缩小2~5 mm。好转:自觉症状改善。鼻腔黏膜红润,痂皮减少、嗅觉减退减轻,鼻腔干痛好转。无效:自觉症状无改善。鼻腔仍有干痂及臭味。

2 结果

治疗结束观察3~6月。治疗组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有效率为69.6%,两组治愈率、有效率采用统计法x2检验,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见表1。

3 讨论

萎缩性鼻炎叉称“臭鼻症”,占耳鼻喉科疾病0.7%~3.99%[3],其病因不明。因鼻黏膜、骨膜、甚至鼻甲骨质萎缩伴鼻腔变宽大,有黄绿色脓性分泌物积存并可形成筒状或片状结痂,有特殊臭味[3]。患者并不感到臭味存在,而他人极易察觉,以致患者感到社交不便[4]。病理改变有黏膜上皮鳞状化生,纤毛脱落;黏膜下层弥漫性纤维硬化表现(臭鼻症患者还有骨膜及鼻甲骨质纤维化生,骨质吸收、鼻甲萎缩);腺体减少;血管改变(呈现为闭塞性动脉内膜炎和动脉周围炎)等[3]。

对于萎缩性鼻炎如何去除脓痂,促进黏膜修复是重点。鼻腔冲洗清洁鼻腔除去痂皮及臭味,使萎缩的粘膜获得刺激而活跃[1]。同时,利于药物直接到达作用黏膜表面。以前无专用鼻腔冲洗器,用手掌舀水,头朝下,一次一个鼻孔将冲洗液吸入鼻中,从嘴巴吐出后,再将鼻涕轻轻擤出。但很多病人无法掌握正确的方法,水流小,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善邦鼻腔冲洗器为水柱式的手动洗鼻器易于操作,压力自控,水流持续,易于冲洗鼻腔内痂皮和脓痂。表皮生长因子(EGF)是一种促进上皮细胞生长的活性肽,Cohen首次以小鼠颌下腺分离出表皮生长因子(h EGF),随后他从人的体液中分离出人表皮生长因子h EGF[6]。表皮生长因子生物制剂,是一种具有广泛性的生物学效应的单链多肽,能与靶细胞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结合而产生生物效应,从而刺激细胞分化增殖,达到加速促进细胞增殖。它能极有效地促进上皮细胞及内皮细胞增值,使鼻粘膜修复、血管内皮细胞的生长、血管的生成、改善鼻腔微循环,利于组织结构正常状态的再生修复。有报道使用表皮生长因子治疗萎缩性鼻炎取得很好疗效[7]。

本临床研究表明,鼻腔冲洗配合表皮生长因子应用于萎缩性鼻炎的治疗有较好的疗效,治疗组的有效率远高于对照组,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愈率看,治疗组痊愈占67.8%,远高于对照组的25%,表明了鼻腔冲洗配合表皮生长因子对萎缩性鼻炎的治疗明显优于传统的治疗方法。通过我院几年的临床应用,使用鼻腔冲洗器冲洗鼻腔,除有部分患者出现冲洗后涕中带血,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对于仍有症状的患者可重复长期使用。鼻腔冲洗配合表皮生长因子治疗萎缩性鼻炎治疗方法简便,易被病人接受,是治疗萎缩性鼻炎的较好方法的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当然,患者黏膜纤毛功能恢复,影像学骨质改变还要长期观察。

参考文献

[1]黄选兆,汪吉宝等,实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第二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13-114.

[2]贝政平,舒怀,周梁,眼、耳鼻咽喉疾病诊断标准(第二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295.

[3]卜国铉,耳鼻咽喉科全书-鼻科学(第二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282-284.

[4]谭惠凤,石义生,耳鼻咽喉诊断学.重庆:科学技术出版社重庆分社,1980,247.

[5]易星.表皮生长因子促进鼓膜愈合的临床研究.临床耳鼻喉科杂志,1995,10(4):211.

[6]祝仁贵,尤景敏.表皮生长因子治疗萎缩性鼻炎的临床研究.中华临床医学杂志,2006,7(2):87.

上一篇:癌痛管理下一篇:大师与短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