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与繁荣

2024-06-26

自由与繁荣(精选五篇)

自由与繁荣 篇1

通用破产。恐怕是此间经济界最大的遗憾。6月1日,继美国第三大汽车厂商之一克莱斯勒宣布申请破产保护一个月后,美国最大的汽车厂商通用也宣布进入破产程序。美国骄傲、百年老店经受不住这次来势凶猛的经济危机出现历史拐点。

危机暴露出平时看不到的缺陷与陷阱,通用的崛起与陨落,为有着全球化抱负的企业们上了重要一课。企业永远不要以为过去的成功在现在和未来依然奏效。

“国脸”罗京辞世。6月5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主持人罗京因罹患淋巴癌于48岁西去。他庄重沉稳的播音风格,赢得了中国观众的喜爱,95%的受调者愿意把罗京当作中国的声音或面孔。

人们在送别罗京的同时也发现,《新闻联播》适逢最大规模的新政,从形式到内容都在变革,播报风格将向轻松活泼转化,领导人新闻比例压缩,将更尊重公众的需求,更尊重新闻价值和传播规律。

在危机中成熟,在逆境中崛起。

今日通用的破产终结也许是重新崛起的起点。通用的破产也许只是一次短暂的谢幕。通过破产保护,通用将剥离不良资产,或许再次奇迹般从破产中走出来,重新成为全球汽车业的有力竞争者。

在遗憾中怀念,在失去中涅木般。

罗京的去世也许带走了一个庄重严肃播音风格的时代。逝去的罗京不可能再完全复制,但一代新的年轻的罗京者们会提升《新闻联播》的品质,以微笑拉近与受众的距离,以使人性化的内容体现与世界接轨的转变。

看当前的金融危机,不应只看到负面作用,应该说是“危”也是“机”,危机带来了出乎意料的黑暗,同时,也为科技创新提供了新的难得的机遇。甚至可以说,黑暗就是一场新科技革命的前夜。当今世界正处在科技创新突破和新科技革命的前夜。

自由与繁荣的国度读书笔记 篇2

自由主义一贯从全人类的福利出发,探讨人类历史上的社会发展脉络,并思考最合适的政治体制和社会制度。因而,其得出的结论具有无可比拟的普适性,并且为多数历史实践所证明。过去,许多政治领导人总围绕着一个核心——“目的的正确性决定了手段的正确性”,从而要求民众为了国家的发展不断地作出牺牲。然而,自由主义认为,在生产资料私有制下的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应该是使得一国的公民生活水平普遍得到提高,因而要求人们做出牺牲以维持社会发展的论断是荒谬和值得怀疑的。试想,人民为了发展做出了巨大牺牲,而无论发展最初的目的如何于百姓来说又有什么意义呢?我想,这要么是统治者为使社会发展服务于其集团利益而编造的愚民口号,要么是统治者的统治本身陷入了某种灾难而无力的表现。

反自由主义宣传家们常将自由主义思想体系与资本主义社会的某些不道德的行为联系在一起。谈到资本主义,就使人联想到一个心狠手毒、唯利是图的资本家,他剥削同类,无恶不作。事实上,自由主义所主张的资本主义社会秩序是:

资本家若要发财致富,唯一的途径是像满足他们自身需求一样来改善同胞的物质供应条件。而反自由主义的人们则要把反自由主义政策(例如关税保护、哄抬物价)造成的所有恶劣的后果统统归咎于自由主义和资本主义本身。这是导致目前为止,仍有许多普通人对自由主义产生误读的重要原因之一。

繁荣与自由背后的契约自由难题 篇3

制度化风险与技术性治理的不对称

由于契约自由基础上的随机性和不确定性会引发和滋生不可控因素,现代社会的复杂性与风险性已远远超过传统社会的治理要求,对于政府而言,追求繁荣与自由实则是对这一目标背后无尽的风险进行永无宁日的处置。鉴于繁荣与自由已成为社会不可逆转的发展方向,政府不得不承担起这一重任。如何处理繁荣与自由背后的风险又不妨碍繁荣与自由的发展,是契约自由社会对政府的基本要求。但风险对政府不只是考验,一个有志向的政府往往不满足这一基本要求,它会试图通过抑制和化解风险的手段进一步促进繁荣与自由发展。这或许是现代政府的魅力所在。

当繁荣与自由成为整个社会的发展导向,无论政府还是社会对它的认知便不再是一种技术上的追求,所有能够造就繁荣与自由的手段都将被制度化,以持续推进经济利益与公民权益的双重最大化。通过制度化锁定繁荣与自由,繁荣与自由本身所蕴含的风险也就因制度化而被锁定。也就是说,在一个以繁荣与自由为目标的制度化社会中风险不可避免。那么如何分散、推迟或降低风险就成为考验政府治理的技术难题:风险和危机成为制度化后的技术处理对象。这就是说对繁荣与自由的确保是从制度层面展开,而对风险与危机的处置则着眼于技术层面的治理措施。现代资本主义国家正是做出了这样的制度与技术两个层面的分离,将政府对风险和危机的治理限定技术层面,并试图从技术层面来弥补和完善制度层面的不足。在技术层面有应急性的政策措施,如通过财政的扩张紧缩、利率的高低以及货币供应量的大小等技术层面的权衡判断,来化解风险助推经济重新走向繁荣,也有一些是常态性的治理手段,如保险和金融对风险的防范已逐渐演化成处理社会经济风险的常态机制。保险业试图把客观存在的未来风险进行转移,并派生资金融通和社会管理等功能,试图发挥“经济助推器”和“社会稳定器”作用。金融业在市场经济的发展中主要起到动员资金、配置资金和风险分散三大功能,前两者主要促进经济繁荣,后者主要化解市场风险,尤其是盛行的金融衍生品一方面推进经济繁荣,另一方面又可以用来对任何风险进行对冲。可见,以繁荣与自由为目标的风险治理手段都集 “化解风险”与“助推繁荣”两种功能于一体。由于风险本身源自对繁荣与自由的追求,风险治理手段又反向成为助推经济繁荣的措施,这使其成为一个矛盾体:首先,诸如保险和金融这类技术性治理手段都确立在经济发展基础上,它对风险和危机的治理不能违背这一前提;其次,这些手段必须依赖于对未来经济繁荣与自由的预期,因为技术层面的风险化解往往只是风险转移,尤其是向未来经济良好时转移;其三,作为风险治理手段必须针对繁荣与自由带来的风险和危机进行处理,却不能触及造就繁荣与自由的制度基础。对经济活动和经济预期的严重依赖使这些技术性的政策和措施很容易在经济波动中陷入不确定、不规则的泥潭。

曾经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正确预言非理性繁荣的美国学者罗伯特·希勒,在其《金融新秩序》中认为过去金融过分强调证券市场、股票市场的作用,提出可以把金融扩展一些,应用到生活更多的方面来进行相应的风险管理,如生计保险、房屋价值保险、职业收入保险,还有国家的经济增长的保险。但他没有意识到金融业与保险业的扩张在试图熨平风险的同时也会进一步扩大繁荣与自由带来的风险。市场经济是现代金融与保险业的基础,金融与保险的产生与发展首先是相信市场经济制度和市场经济发展前景,同时也相信自身能够分摊市场繁荣与自由带来的风险,促进市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当对经济发展与经济繁荣的预期变成信心,金融与保险的功能开始不断扩充,并相信保险的种类越多,链条越长,越能降低社会风险,金融衍生品越多,链条越长,越能拉平市场。这种信心会影响实体经济发展,带动普通大众的消费心理,又助推保险与金融产品的繁荣,可谓一举多得。但货币、股票、证券以及保险和金融产品说到底只是一种心理指数,它可以导致极度的信心也可以导致极度的信心缺乏。当一个社会将自身的预期发展与这种心理指数高度关联,可以导致持久性发展与繁荣,也可以导致非理性繁荣的瞬间破灭。

经济与权益双重最大化的政策难题

布罗代尔曾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由三个层面构成:即物质生活,自由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在这三个层面之间,自由市场经济的扩充和发展建立在物质生活充盈的基础上,而资本主义的发展则建立在市场经济扩充的基础上。当然也有人会提出不同意见:自由市场经济的竞争才是创造社会财富的动力。但无论如何,这三个层面是一个共存亡的生态关系。然而契约自由原则的一个致命弱点就在于它允许契约各方可能为了自己的经济和权益最大化而违背这一大的生态原则,将自身利益凌驾于公共利益之上。资本家则会为了自身利益坚持将市场经济和契约自由作为自身的获利工具,普通民众也会为了自身利益而坚持不恰当的契约。当整个社会遵循契约自由原则,追求繁荣与自由目标,政府就可能放松对社会持续发展的责任要求,纵容一切可能致使经济繁荣的市场和组织行为,包括过渡消费和助推自由市场扩充的保险和金融衍生品。

契约自由原则表现在社会领域它是一种平等、自由的协商机制,公民可以根据自身的能力和要求提出自己的权益要求。这种机制助推公民在社会经济交往中最大限度考虑与追求属于自己的权益。表现在经济领域它又是一种自由竞争机制,激励每一个行为主体追求自身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对于公民而言经济利益与社会权益是不可分割的,公民可以以自身的社会权益来追求更大的经济利益,也可以依托自身的经济财富提高自己的社会权益要求。但公民对社会权益与经济利益的双重最大化追求可能导致政府职能或责任的分离和冲突:许诺公民权益最大化,政府就必须进行高成本的社会投入,并不断强化社会监管力量,许诺经济最大化政府就必须放松经济管制,促进经济效率。越是强调公民社会权益的发展,越要通过提升经济效率促进就业、提升福利,越是提升经济效率,就越要放松经济监管,从而推进一种可能出现的短期性或透支性经济繁荣。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OECD国家无论是监管机构、监管手段还是监管政策都有一个基本的趋向——防止监管政策阻碍经济发展。从监管政策的角度而言,OECD国家普遍采用绩效评估或者成本—收益分析的方法,依靠市场激励,使用绩效标准,在有效满足个人偏好和企业利润的同时,使社会公共利益最大化。该监管方式的一个基本原则是监管获得的收益与支付成本是否合适,由于监管的预期收益很难量化,而监管遇到的阻力和所需的成本却实实在在,造成在评估成本收益、实施监管的过程中不自觉地会弱化社会公共利益,放松对企业的管制。以美国为例,《一九九五年无资产金保障施令改革法》(Unfunded Mandates Reform Act of 1995)明确规定监管政策的出台必须分析管制对生产力、经济增长、就业、物价和工资的影响,要求实施管制的收益要大于成本。《一九九六年小企业实施管制法》(Small Business Regulatory Enforcement Fairness Act of 1996)要求对中小企业的监管要采取弹性和激励性的管制办法,限制给中小企业造成过多的成本和负担。以经济增长、就业、物价和工资等为考量指标的监管方式明显会倾向于经济效率最大化而非社会公共利益最大化,政府会为了不危及经济发展而放松监管,也会因为监管阻力过大、监管成本过高而放弃监管。在这一意义上我们可以理解,美联储为什么会冒着风险放宽对华尔街的监管:一方面会面临华尔街巨大阻力和监管成本;另一方面会遭遇次贷款抵押贷款者和金融衍生品投资者的抵制;同时又担心监管会削弱金融及其衍生品促进经济繁荣的作用。这些都说明,随着契约自由的发展,公民对经济和权益双重最大化的要求已致使政府的监管机制和监管政策陷入尴尬。

市场、组织与政府的非均衡发展

在契约自由基础上形成了自由竞争的市场机制,这一机制可以通过自由定价体系优化资源配置来实现经济快速增长和经济效益的提高。契约自由作为一种典型的消极权利,使契约对缔约各方的效力几乎是绝对的,即使国家意志也不能任意将其更改,从而划定政府与市场的界限,并产生政府对市场所履行的职责。政府与市场关系也因此成为人们理解和认识现代社会的基本框架。直到今天人们对风险和危机发生机理的认识仍集中在对自由市场经济的批评与辩护上,认识的出发点依然聚焦于政府与市场关系上。但在成熟市场经济体中,政府与市场并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经济运行机制,因为市场经济和公民社会都确立在契约自由基础之上,契约自由指导下的组织化自治和分散化治理的社会特征是政府和市场都无法完全把握的。契约自由确立了自由平等的社会理念,促进了现代社会自由结社的发展,从而成为现代社会组织化的关键动因。组织在一定程度和范围内能够整合价值、权力、资源等社会化的基本要素,并能够对关键性要素进行秩序化安排。因此组织与市场一样不是一个简单的场所,而是每个公民为实现自身经济利益而形成的社会协调机制。所以契约自由原则基础上的经济运行机制应当包含三个方面:市场竞争、组织自治与政府监管,这三者的相互制约与相互促进才能构成一个良性的经济运行秩序。

市场通过竞争,迫使组织有效率地提供市场需求的东西,从而防止把自身的资源作为权力基础(赫伯特·西蒙);组织则通过关键性社会要素的安排不断降低权力和政治在社会治理和社会整合中的重要性,使权力和财富在组织之间得到合法有效利用。市场的扩充和组织的发展削弱了政府权力在社会治理中的重要性,但同时又强化了政府履行公共职能的责任,政府对市场和组织的监管力量不断增强。由于市场竞争、组织自治与政府监管都以契约自由原则为基础,三者构成一个地位上相互平等、功能上相互促进、手段上相互制约的组合体,为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社会权力的合理分配、社会产品的有效供给及社会公正的取得提供了一个结构性的秩序框架,繁荣、自由与秩序均可在这一框架下实现。

尽管市场竞争、组织自治与政府监管都确立在契约自由的基础上,但三者之间的差异仍是显而易见的。市场是在广阔范围内展开自由竞争,它要防范组织的垄断与政府的干涉;组织是在一定范围内对权力和资源进行安排,努力在市场竞争中获取最高社会经济效益;而政府则要防范市场过度竞争和组织过度垄断引发社会经济秩序问题。三者以“鼎立”之势促使社会秩序良性运作。但在繁荣与自由这一社会目标规约下,三者作为一个整体运行的难度很大,谁能够最大程度推进繁荣与自由,谁就可能在整个社会发展中占据合法性的主导地位。这也造就了世界各国不同的发展模式,有市场主导的,有政府主导的,也有混合发展的。人们可以争论,可以辩解,但没有人能够说清楚哪一种模式更为合理,原因在于每一种模式都基于繁荣与自由这一目标,都具有合法性和合理性,同时每一种模式也都存在由追求繁荣与自由所带来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

当市场、组织和政府三者中一种力量处于上风,并能够摆脱其他两者对其制约的情况下,“三足鼎立”的格局被打破,三者相互制约与相互促进的结构性功能便丧失。政府可以过度干涉市场和组织、市场也可牵着组织和政府的鼻子走,组织也可以凌驾市场制约政府功能,每一种情况都可以催生暂时的社会经济繁荣,但它的代价也很昂贵——社会经济秩序失衡,最终引发社会经济危机。市场与组织是直接的契约自由实践者,会根据契约自由的要求较政府做出更迅速的机制调整,政府尽管也是契约自由的参与方,但作为一种监管机制具有被动性,在机制调整上往往滞后于市场机制与组织机制。政府监管的每一次调整都可能面临矫枉过正或矫枉不足的风险,矫枉过正就会造成政府凌驾于市场与组织机制之上,不足就可能造成被市场或组织机制牵着鼻子走。对于市场与组织而言,在政府监管不到位的情况下,它们之间可能呈现协调一致的局面,也可能呈现一方凌驾于另一方的格局。繁荣与自由目标之下的市场、组织与政府的非均衡发展,是导致社会经济失序并引发危机的根本原因,因为结构是秩序的基础和前提。

文化选择与先进文化的繁荣 篇4

注:“选”指选择题, “非选”指非选择题。

【备考建议】

1.复习本专题, 一要关注文化市场中的“三俗”作品、恶搞现象、名人故里争夺战等出现的原因和应对措施;二要关注中外文化交流、继承传统文化、党和国家发展先进文化的措施。

2.从命题形式看, 在近三年的高考中, 本专题在高考中的主要考查形式是选择题。因此, 备考时, 应该有效应对选择题。

【考点指津】

1.文化生活“喜”与“忧”

(1) 喜:①原因: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 给我们的文化生活带来了许多可喜的变化。②表现:它能满足人们日趋多样化的文化需求, 充实人们的精神生活;它可以通过灵活而有吸引力的表现方式, 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它便于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 使人们潜移默化地接受正确的价值观念, 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它易于引导人们的消费观念, 推动生产发展等。

(2) 忧:①原因: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 也引发了令人忧虑的现象。②表现:有些部门和单位生产、销售品位低下的文化产品;有些文化产品以荒诞、庸俗的内容迎合低俗趣味;有些媒体单纯追求轰动效应等。

(3) 要求:文化市场越活跃, 越需要加强管理、正确引导;发展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

考点拓展:

应全面地认识大众传媒对文化生活的影响。

一方面, 大众传媒使内容丰富、格调高雅的文化作品得到更快捷、更广泛的传播, 从而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 满足人们的需求;另一方面, 大众传媒也使一些落后、腐朽的文化得以扩散。因此, 不能笼统地认为大众传媒对文化生活的影响都是积极的。

2.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 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是指人民大众真正需要的、先进的、健康有益的文化。在形式上, 它包括经典的和流行的, 传统的和时尚的, 高雅的和通俗的, 严肃的和娱乐的, 等等。只有面向广大人民, 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 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 才是我们所倡导的大众文化。

3.落后文化与腐朽文化

4.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1) 是什么?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社会主义荣辱观, 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2) 为什么?①重要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 是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②必要性:在意识形态领域, 多种文化并存是客观事实。当前, 我国社会主义文化更加繁荣, 同时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 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面对文化发展的这一阶段性特征,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 不仅有利于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 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而且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3) 怎么样?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 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 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 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 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

5.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1) 根本任务: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 是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这也是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目标。

(2) 具体要求:

大力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建设和谐文化, 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完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 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互爱互助、见义勇为的社会风尚。

考点拓展: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①原因:第一, (必要性) 当今时代, 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迫切愿望。第二, (必然性)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社会主义社会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第三, (重要性)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能够促进社会主义社会的全面发展、全面进步;有助于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 对每个人的人生有积极影响。

②措施:第一, 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根本要求和根本保证。第二, 必须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第三, 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 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 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 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第四, 在文化建设中,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最根本的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第五, 大力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第六, 建设和谐文化, 培育文明风尚。第七, 人民应积极参与精神文明的创建活动。

【高考回眸】

1. (2011·安徽文综卷·7) 为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 全国各地纷纷开展了一系列活动, 如举办“双百”人物中的共产党员先进事迹图片展、学党史、唱红歌等, 宣传和学习优秀共产党员坚持理想、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开展这些纪念活动有助于

①维护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 ②发挥文化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主导性作用 ③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 ④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前进方向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开展这些纪念活动有助于引导人们树立共同理想,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从而提高个人的思想道德素质, 有助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前进方向, ③④正确;开展这些纪念活动能丰富人民的文化生活, 但不能维护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 ①错误;②夸大了文化的作用, 错误。故选D。

2. (2011·广东文综卷·37) 近年来, 在发展文化产业的过程中, 一些地方出现了“名人故里”之争, 甚至有炒作负面历史人物、制造假文物等现象。针对这些假文化之名, 争经济利益之实的行为, 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发文叫停。

结合材料, 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 分析行政主管部门发文“叫停”的原因。

解析:本题要求分析“叫停”的原因, 其实就是要求考生分析材料中的现象带来的各方面的不利影响。结合材料进行分析, 然后依据书本知识便可组织出相关答案。

答案:不恰当的开发、利用会损害传统文化内在的功能和价值;有违“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的正确态度, 不利于传统文化的保护、继承和发展;扭曲传统文化的内涵, 不利于文化创新;不利于传统文化内蕴的中华文化精神和感召力的发扬;有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不利于发展先进文化。

【创新设计】

1.互联网上的QQ软件具有丰富的网络交流功能, 特别是网络聊天功能, 因而受到广大网民特别是青少年网民的喜爱。然而, “QQ”在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丰富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 也使得青少年网络安全问题日益凸显。青少年网络安全问题令人忧虑的主要原因是

A.人们的思想观念保守

B.国家对文化市场的干预过多

C.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

D.文化载体和传播工具的多样性

2.2011年6月11日至14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在宁夏调研。在宁夏演艺集团话剧艺术发展有限公司, 李长春认真观看新剧排演, 与演员亲切交谈, 鼓励他们坚持“三贴近”, 在服务城乡群众的过程中开拓市场, 推出更多优秀作品。这启示我们

A.文艺创作要追求经济效益

B.要坚持文化选择的多元化

C.要弘扬一切社会主义文化

D.要发展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

3.当前我国“红色经典”正在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商业化改编。由于原作者的革命精神和理想主义的价值观被颠覆, 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作为一种当下流行的价值参照系渗透进来, 从而使“红色经典”改编出现了许多问题。这启示我们

A.“红色经典”原作者的价值观面临被颠覆的危险

B.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主流价值取向

C.发展先进文化应该坚持内容和形式的多样化

D.发展先进文化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4.通俗化、平民化、娱乐化是近年来电视节目的发展趋势。令人担忧的是, 国内一些电视娱乐节目的通俗已经逐步变味, 有的甚至走向庸俗、低俗和恶俗。可见, 发展电视产业要

A.鼓励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B.勇于吸收外来文化

C.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D.限制通俗文化的发展

5.有人说:“各种思想相互激荡, 各种文化相互交融, 各种观念相互碰撞, 是当今时代的特征。用一种思想观念来统一人们的思想, 没有必要, 也不现实。”这一观点

A.否认了社会主义文化的多元化

B.主张对文化发展方向采取放任的态度

C.忽视了人们思想文化的差异性与选择性

D.认为不同思想观念对人具有不同的影响

6.2011年5月30日, 文化部党组书记、部长蔡武在专家颁证会上发表讲话指出,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文化建设, 必须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基础和灵魂, 贯穿和融入到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 融汇于文艺创作、文艺生产、文化活动的全部实践中。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就要

①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②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凝聚力量 ③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武装全党 ④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2011年7月20日, 《江西日报》在《建设好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一文中指出, 注重和谐文化建设, 是建设好精神家园的关键环节。回答7~8题。

7.之所以要注重和谐文化建设, 是因为

A.和谐文化就是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和睦相处

B.和谐社会是和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C.和谐文化是全体人民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撑

D.建设和谐文化, 是社会主义发展的根本目标

8.建设和谐文化, 就要

①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伟大实践 ②完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 ③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④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近年来, 网络这一大众传媒的迅速发展给人民的文化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但网络淫秽色情及低俗信息传播活动也十分猖獗。一些网站片面追求点击率, 以多种形式发布、传播淫秽色情及低俗信息;一些不法分子开设手机网站传播淫秽色情信息大肆敛财;一些网络运营商只顾追求经济利益, 客观上为淫秽色情和低俗网站提供了便利。互联网和手机媒体上大量传播的淫秽色情和低俗信息, 已经成为网上一大顽疾和“毒瘤”。

(1) 结合材料, 说明手机淫秽色情文化滋生的主要原因。

(2) 面对互联网和手机媒体上淫秽色情和低俗信息泛滥这一问题, 政府、企业、青少年各应如何正确对待?

10.阅读材料, 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公共文化建设项目体现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天津高度重视公共文化建设。筹建国家海洋博物馆、改造河北梆子剧院、平津战役纪念馆基础设施维修等一批重点项目的建设, 将为群众文化活动提供更多场所。文化惠民工程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大, 投资6.83亿元, 建设社区文化活动室、公共电子阅览室、农家书屋、党报新闻视屏网等项目, 进一步改善群众文化生活条件。

材料二 2011年7月8日, 天津市召开打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攻坚战指挥部会议, 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推出了打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攻坚战第二批60个重点项目。其中文化体制改革项目6个, 公共文化建设项目12个, 文化产业项目42个, 总投资约520亿元。

(1) 简要说明材料一中天津高度重视公共文化建设的文化生活依据。

(2) 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 说明如何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参考答案

1.C 提示:受经济利益的驱动及市场调节自身的弱点和缺陷的影响, 网络文化有消极的一面, C正确。A、B两项表述错误, 排除;文化载体和传播工具的多样性, 也有积极影响, D排除。

2.D 提示:由“鼓励他们坚持‘三贴近’, 在服务城乡群众的过程中开拓市场, 推出更多优秀作品”可知, D正确。A、B不符合题意;C说法过于绝对, 错误。

3.D 提示:由“由于原作者的革命精神和理想主义的价值观被颠覆”可知, D正确;由“启示”可以排除A;集体主义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主流价值取向, 可见, B错误;C与题意无关。

4.C 提示: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根本要求和根本保证, 材料中出现的令人担忧的问题, 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可见, C正确。A不符合题意, B、D两项表述错误。

5.B 提示:由“用一种思想观念来统一人们的思想, 没有必要, 也不现实”可知, B正确;A、C错误;D与题意无关。

6.B 提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就要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 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 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 可见, ①④正确、②③错误, 故选B。

7.C 提示:A是对和谐文化的解析, 不是原因, 排除;和谐文化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B错误;社会主义发展的根本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 D错误。采用排除法, 故选C。

8.A 提示: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与建设和谐文化没有必然联系, ④排除。故选A。

9. (1) 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大众传媒的商业性使有些部门和单位、个人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 不顾社会效益, 肆意制造、传播淫秽色情文化。

(2) 政府:奏响主旋律, 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导向和示范作用;大力发展先进文化, 支持健康有益文化, 努力改造落后文化, 坚决抵制腐朽文化;加强对网络文化市场的监督、管理和引导。企业:各网站和手机运营商应提高职业道德素质, 加强自律;运用技术手段, 屏蔽不良信息。青少年:应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 努力提高辨别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眼力, 增强抵御落后、腐朽文化的能力, 积极吸收健康有益文化, 坚决抵制腐朽文化的侵蚀。

10. (1) ①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 人们对文化的需求日益呈现出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特点。②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 应发展面向广大人民, 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 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③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 是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④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有利于繁荣文化市场。

(2) ①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根本要求和根本保证。②必须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③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④在文化建设中,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最根本的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⑤大力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

繁荣与崩溃的一念间 篇5

政府的“利好政策”和“专家”谏言不遗余力地怂恿无知的散户投资者入市,然而寥寥数天他们都被套牢。当贪婪在社会价值取向中处于上风,就会导致悲剧不断上演。

A股的泡沫是负和博弈。它扭曲了资源配置,因此结果是净损失。此外,对于残值的再分配也不是“随机”而行。政府当然总是赢家,它将印花税和国企IPO的收益皆揽入怀中。而且,这些上市的国企很少分红。

我不确信这场始于半年前的泡沫已经成为过眼云烟。当前的卖出行为是对央行紧缩货币政策的反应。七月信贷大幅萎缩,基于此,“黄世仁”们再次雄起,这意味着银行系统事实上在紧缩流动性。像以前一样,政府官员会出面安慰市场情绪。他们会指示国资背景的机构买入。“专家们”也会提供专业的意见专门忽悠大众。他们的行动或许能让市场在下个月暂时向好,但是这次的反弹将不会打破8月4日的记录。

等到第四季度经济再次显现衰退迹象时,这个泡沫才会真正终结。地价将会开始下挫,这会比股市的崩溃有更为深远的影响,因为地方政府财政实际上严重依赖土地交易。当前始于二月份的“复苏”是因为库存累积和资产市场复苏的意外作用,这两个因素的影响力止于第三季度。当市场第二次探底时,恐慌将会更强烈更彻底。

美国将会在明年第一季度二次探底,它在今年下半年度的经济复苏是因为库存累积和财政刺激政策的效果。

不过美国消费者业已没有借钱消费的心情。当目前增长失去动力之时,美国家庭需求也无法重拾升势。明年第二季度中期时,世界大多数国家都将会再次触底。但是,那时金融市场将会崩溃。

中国的A股在此次全球股市周期中独领风骚。尽管全球范围内央行都将利率降到非常低的水平,金融危机使绝大多数银行惜贷,只有中国掀起信贷狂潮。流动性先是在大陆股市泛滥,接着进入大宗商品市场,最后流入房市。现在世界各地的股市都跟随A股下跌。

明年春季,一个数额更为庞大的经济刺激计划将会浮出水面。“专家们”又会来传达自己的权威观点。而后一两个月,人们又会入市。这样一个市场运动实为熊市反弹。每一次的峰值都会小于前一个。导致熊市反弹重复出现的原因是美联储的低利率政策。

在美联储将利率提升到5%甚至更高时,市场将会最终崩溃。大多数人认为当联储大幅提高利率时,世界经济已经走强,因而,出口会好转,资产市场也可以得到支撑。不幸的是,这些事情都不会发生。刚过去的20年里世界经济增长模型——美国借贷,消费;中国放贷,出口——已经完全倒塌。政策制定者们忙于经济刺激而不是结构性改革,试图将增长再拉回来。世界范围内货币供给的大量增加将会通过大宗商品投机和通胀预期下的工资决定这两个渠道引发通胀。我们不是在另一个繁荣周期之中,而是在格林斯潘泡沫的最后阶段,它将会以滞涨收场。

由于港币采取钉住美元的政策,香港资产市场对联储政策极为敏感。但是在每一个周期中,都会有大量这样的故事:神秘的大陆人携资无数到达本港。当今香港房市中介以搜寻大陆买家而著称,那些夹着小皮包的员工带领大陆客到西九龙看房。在过去这样的故事里支付愚蠢高昂价格购房的大陆买家来自东北。在当前的故事中,湖南人成为了宠儿。我认为这个原因是,湖南人听起来更为神秘。不过,除去刚才这些,香港房市的决定性力量是美联储的利率政策。

香港市场的投机者认为资金成本是短期利率,它目前接近于零。当资金成本是零时,理论上讲资产市场价格是正无穷大。至少就目前市场来说,资产价格就说明了这个问题。这就是为什么尽管香港经济实质性萎缩的同时房价上涨。当然,短期利率不是资金成本;长期利率才是。对于该问题认识的偏差使得香港成为了毫无意义的投机市场,它的资产价格涨则超涨,跌则超跌。

当美联储升息时,很可能在明年,香港房市就会崩溃。当联储利率升至5%时,有可能在2011年,香港房价将比当前低50%。(摘自:谢国忠搜狐博客2009年8月25日编译:何乐)

点评:尽管中国的实体经济仍在遭受着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但今年上半年以来,随着沪深股市的不断攀升,上证综指已累计上涨超过60%,创出1992年下半年以来最大半年涨幅。股民们已开始相信“解套时刻即将到来”,纷纷再度投身股海。谢国忠是个擅长泼冷水的人,也许他泼的冷水能使狂热情绪稍作冷却。

上一篇:高考应试作文技巧下一篇:群众文化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