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字经典古文

2024-07-25

百字经典古文(精选四篇)

百字经典古文 篇1

一、以趣激学

以趣激学是迈好中学文言文学习第一步。初中第一篇文言文是《童趣》, 学生与作者有相同的经历, 大家都是“玩家里手”, 虽有文字障碍, 但借助注释, 马上就能明白大概。一读“张目对日”, 就有学生情不自禁地说“他好厉害呀”。学生们被作者笔下的“夏蚊成雷”、“鹤唳云端”所吸引, 更为他“鞭”打癞蛤蟆而叫好。看到学生们有了这样真切地阅读感受, 笔者再由课内迁移到课外, 将课外文言文《兔起鹘落》推介给学生。“昔有人将猎而不识鹘, 买一凫而去。原上兔起, 掷之使击。凫不能飞, 投於地, 又再掷, 又投於地。至三四, 凫忽蹒跚而人语曰:‘我鸭也, 杀而食之, 乃其分。奈何加我以提掷之苦乎?’其人日:‘我谓尔为鹤, 可以猎兔耳。乃鸭耶?’凫举掌而示, 笑以言日:‘看我这脚手, 可以搦得他兔否?’”文章简洁、生动、传神, 有的学生情不自禁就伸出手模仿起鸭子来。这样, 学生们在初学时不仅感觉到文言文言简意赅、内涵丰富、意境深远特点, 而且被文言文吸引了。

二、以理激学

除了物质生活比我们贫瘠外, 我们古人也面临一些我们现在时常遇到的困惑和难题。他们在一些经典文章提出的解决这些困惑与难题的方法, 对今天的我们仍然有较大的指导作用。

孔子在《论语》中告诫我们, 人的一生主要是解决两方面的问题:学习和做人。学习在方法上要学“习”、温“习”, 要“思”考, 还要敢“问”;在学习态度方面, 要“师”, 要反“省”, 更要“思贤”。在做人方面, 有朋友来要“乐”、“悦”, 与人交往要“忠”、“信”, 对别人要讲“恕”, 要“成人之美”。面对富贵, 要以“其道得之”。又如, 孟子在《鱼我所欲也》用“鱼与熊掌”设喻, 教导世人要“舍生取义”, 接受“万钟”, 要合乎礼义;在《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中用历史上历经艰难最后有所作为的六个名人事例, 来证明“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的道理。这样的古训对我们今天依然是适用的。

今天的世界与每个人都密切相关的是地球的保护问题。我们生存的自然环境遭到破坏, 自然向往从前美好的生活环境。那我们的古人面对自然山水, 又有什么样的感触呢?郦道元看到三峡山高水险、秋天的凄凉景象, 热爱之情却依然不减;柳宗元在贬谪湖南永州之时发现了独特的小石潭触景生情, 寂寞、抑郁、悲凉之情油然而生;吴均面对富春江的奇山 (山高树密妙音缭绕) 异水 (清澈湍急) , 情不自禁就希望鄙弃功名, 归隐山林;陶渊明则描绘出“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的世外桃源, 表达了我们古人在战乱时期对安宁和平幸福生活的向往之情。

今天是物质生活高度发达的时代, 与古人的生活已相距甚远, 但我们与古人面对的问题却是惊人的相似。因此, 向古人学习、向书本学习的过程, 也是我们学习古人处理问题经验的过程。所以, 在古文经典教学中, 不仅要重视文言知识的传授, 更要注意挖掘文章的思想性, 学会同作者、作品对话,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以智导学

我们所接触的文言文, 《论语》平实质朴, 富含哲理;《孟子》文笔刚健, 铿锵有力;《老子》清远深邃;《墨子》沉稳庄重;《庄子》恣肆雄奇。如何把握他们不同的文风, 并体会其中蕴涵的各流派的精深博大的思想, 我想这就需要我们充分调动学生的智慧, 做到以智导学。

比如, 学习庄子的作品, 如何让学生走近庄子, 感受他的机敏、幽默与诙谐?笔者首先让学生们欣赏《庄子》散文中的一个片断: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庄子说:“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然自得, 这是鱼的快乐啊。”惠施说:“你不是鱼, 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庄子说:“你不是我, 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惠施说:“我不是你, 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 你不知道鱼的快乐, 是可以肯定的!”庄子认为鱼“乐”, 其实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

教学进行至此, 学生对于这些竟然没有一点感觉, 他们始终不明白鱼的快乐与庄子快乐的关系。这时, 我用了文学史上一个著名的典故, 给他们讲述了一个大文豪苏东坡与高僧佛印的故事。苏轼非常喜欢谈佛论道, 和佛印禅师关系很好。有一天他登门拜访佛印, 问道:“你看我是什么?”佛印说:“我看你是一尊佛。”苏轼闻之飘飘然, 佛印又问苏轼:“你看我是什么?”苏轼想难为一下佛印, 就说道:“我看你是一坨屎。”佛印听后默然不语。于是苏轼很得意地跑回家见到苏小妹, 向她吹嘘自己今天如何一句话噎住了佛印禅师。苏小妹听了直摇头, 说道:“哥哥你的境界太低, 佛印心中有佛, 看万物都是佛。你心中有屎, 所以看别人也就都是一坨牛屎。”听完这个故事, 学生似乎有所感悟, 他们开始体会苏小妹的智慧与庄子的智慧中的联系, 并调动自己的智慧进行积极的思考。终于, 他们明白庄子与惠施观鱼, 其实也是在观人。庄子与惠子的对话中包含了他们对主观感情与外物的相辅相成的关系的独特体会。学生通过自己的智慧明白了庄子的观鱼之“乐”, 也走近了庄子, 感受到了他的机敏、幽默与诙谐。

由此看来, 学生完全没有古文经典中所说的那些生活体验, 也就无法透彻地明白文中所传达出的思想与情感。所以, 我们要精心创设情境, 去引导激发他们的智慧, 用智慧引导智慧, 让思维迸发出灿烂的火花。

四、以情入学

其实, 兴趣和智慧都只是教学中使用的手段, 古文经典作品的灵魂正在于它们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所以, 将情感灌注到古文经典的教学过程中, 让情感要素进入学生的学习过程, 渗透进他们的生命里, 对他们人格的形成与塑造产生长远而深刻的影响, 才是我们进行古文经典教学的最终目的。

一是由情知人。由情知人首先就要求我们在课堂上要舍得花时间将与文本有关的作者生平、经历尽可能详尽地传达给学生, 因为只有有了这些积淀, 学生才可能充分地去理解文章的情感。以《岳阳楼记》为例, 假如学生只停留在范仲淹与滕子京是好朋友, 所以为他作这样一篇记的认识上, 那就不可能很好地体会文中包含的那种以天下为己任、感慨知音同道寥寥无几的既豪情万丈又落寞低沉的复杂情感。只有当我们将他少年穷苦, 立志报国;主持新政, 失败被贬的人生际遇完整地展现给学生时, 学生才能回到那样一个环境中去, 去走近范仲淹, 走进那个时代, 走进那个时代中这样一个特殊人物特殊的情感世界中, 用一种全新的、思考的眼光去看待这样一篇文章。

二是感物论世。中国古代文人的生命并不是一个个单一存在的个体, 而是紧密地与周围的世界联系在一起的, 他们对那个世界的思考, 与那个世界的对话, 正是他们情感中最为闪光的地方, 也是我们在古文经典教学中最应该教授给学生们的东西。不妨以《论语·侍座》为例, 为什么夫子不喜欢胸有大志的学生, 反而对一个沉溺于游山玩水的理想却大加赞赏呢?其实, 这段文字正体现着中国传统文学中源远流长的感物论事的精神。打开古典文学, 字里行间都跳动着民族文化的命脉, 流淌着民族文化的血液, 诉说着民族的生活、经验、思想和情感, 显现着中华民族的文化个性和民族精魂。面对这样一份沉甸甸的祖先的赐予, 我们应该教会学生从文字中感悟这个世界, 感悟它的至真、至善与至美。正如朱永新所说:“一个人的阅读史, 就是他的精神发育史, 阅读是语文之根, 学习之源, 根深才能叶茂, 源远才能流长。”

当然, 就目前看来, 让古文经典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还有一定的难度。笔者反思认为:经典, 尤其是古文经典是“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 人人都喜欢经典, 但要我们的学生接受不容易。一是经典离我们的学生生活太远, 在情感上较难引起学生的共鸣;二是经典的文章一般文字艰涩。因此,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花费更多的心思, 将艰涩难懂的经典通俗化、形象化。但笔者更相信, 当我们怀抱着这样一个明晰的理念, 并将它身体力行地投入到我们的日常教学中去, 那么这样一个值得我们万分欣喜的日子就离我们越来越近了。

参考文献

古文经典语句 篇2

2、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史记淮阴侯列传》

3、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4、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湛奥》

5、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史记·项羽本记》

6、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7、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团将愁苦而终穷。——屈原《涉江》

8、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陶渊明《饮酒》

9、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论语》

10、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11、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提,与之俱黑。——《苟子·劝学》

12、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五十八章》

13、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谁北则为枳。——《晏子春秋》

14、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范晔

15、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暂而免诸国。——《左传·僖公三十二年至三十三年》

16、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17、不人虎穴,焉得虎子。——范晔《后汉书·班超传》

18、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史记·项羽本记》

19、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20、是可忍,孰不可忍。——《论语·八佾》

21、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22、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论语·述而》

23、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苟子·劝学》

24、其曲弥高,其和弥寡。——宋玉

25、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楚辞·卜居》

26、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上》

27、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易经》

28、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孙子兵法·谋攻》

29、亡羊补牢,犹未迟也。——《战国策·楚策》

30、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礼记·杂记》

31、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范晔

32、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33、辅车相依,唇亡齿寒。——《左传·僖公五年》

34、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35、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史记》

36、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

37、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管子·权修》

38、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论语·微子》

39、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养生主》

40、一张一弛,文武之道。——《礼记·杂记下》

4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42、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陶渊明《杂诗》

43、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44、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45、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公孙丑》

46、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陶渊明《移居》

47、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诗经·大序》

48、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左传·僖公十年》

49、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50、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韩非子·喻老》

51、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小已。——曹操《龟虽寿》

52、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六十四章》

53、尽信书,不如无书。——《孟子·尽心下》

54、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55、疾风知劲草,岁寒见后凋。——范晔《后汉书》

56、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赵策》

57、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两》

58、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淮南子·人间训》

59、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北齐书》

60、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大雅·荡》

61、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礼记·中庸》

62、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

63、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老子·七十三章》

64、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65、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66、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67、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

68、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陈寿《三国志》

69、士别三日,即当刮目相待。——陈寿

70、行百里者,半于九十。

7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下》

72、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孟子·尽心上》

73、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74、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枚乘《上书谏吴王》

75、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

76、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史记·太史公自序》

77、志小则易足,易足则无由进。

78、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7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80、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

81、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杂诗》

82、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李将军列传》

83、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吕氏春秋·尽数》

84、十载春啼变莺舌,三嫌老丑换蛾眉。

85、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86、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史记·滑稽列传》

87、盛名之下,其实难副。——范晔

88、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89、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90、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

91、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后出师表》

92、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史记·项羽本记》

93、生于优患,死于安乐。——《孟子·告于下》

94、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95、君子坦荡荡,小人常嘁嘁。

96、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家则无徒。——班固《汉书·东方朔传》

97、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

98、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99、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班固《汉书》

中学古文经典作品的教学 篇3

一、中学古文经典作品教什么

这里所说的古文经典作品,是指入选中学语文教材的古代典范作品。这些作品积淀了几千年来汉语言文化的精华,是标准规范的汉语书面语的典范之作。

对于选入中学语文课本的古文经典作品,我们应该教给学生什么呢?

首先,从语言形式入手,学习掌握字词句篇等语言知识,明确现代汉语的某些语言元素与古文经典作品存在着必然的流与源的关系。

例如:《诗经》里的文章含有大量的四字短语,如“载笑载言”“信誓旦旦”“窈窕淑女”“辗转反侧”“在水一方”等。司马迁在《史记》中则运用了大量极富表现力的词句,如“破釜沉舟”“四面楚歌”“约法三章”“重于泰山,轻如鸿毛”等。《论语》《孟子》等经典作品里的格言警句比比皆是。这些语汇已经成为固定词句或成语被广泛运用于现代汉语书面语当中。教学这些古文经典作品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广泛积累并熟练掌握这些语言词汇和相关句式,运用到日常的语言表达中,运用到写作当中,这样不仅能使我们的语言表达更为细腻准确,富有表现力,而且可增添语言表达的文化内涵。

在中国古典诗词里,作者的情与意往往含而不露,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古典诗词是成就中国文人儒雅性格的重要因素。汉民族所具有的温柔敦厚、含蓄内敛的性格特征,与中国诗词的情意表达方式大抵吻合。而先秦诸子的散文,具有严密的逻辑性,也可以成为我们教学的范例。

除了古文经典作品中的语言词汇和含蓄风格,古典诗文还创造性地运用了丰富的文学创作手法,为后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而宝贵的经验。例如,《诗经》大量运用了比兴的手法,托物起兴,增添了诗歌的诗意美,其中的《诗经·蒹葭》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开篇,为“在水一方”的伊人的出场渲染了情感氛围;《诗经·氓》里的“桑之未落,其叶沃若”,用桑叶的生长茂盛比喻男女主人公新婚的美好情愫,用“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比喻随着时光的流逝,女主人公的容颜渐趋憔悴,她与夫君的爱情也将随之淡薄。

此外,古文经典作品中还包含着许多的文学文化常识。例如,古人的名、字、号,诗词格律,文章格式,等等,这些都是教学中不可忽略的细节,教师在教学时应提示学生学习并掌握它们。

其次,深入理解古文经典作品,吸纳古文经典作品的内涵及其所包含的文化价值观念,继承优秀的文化传统。

教学古文经典作品,引导学生学习古文经典作品的语言词汇和表达方式,积累和丰富自身的语言,是语文学习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然而,除了作为现代语言的源头活水,古文经典作品的真正魅力还在于,它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优秀的文化价值观念,理解这些文化内涵,对传承人类优秀的文化价值观念有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诗经·氓》里的女主人公的一篇爱情告白给了我们这样的启示:今天的年轻人应该如何理性地对待自己的感情。冯梦龙笔下的杜十娘,她的善良和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坚贞不屈的性格,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屈原为了保持纯洁忠诚的思想,任凭路漫漫其修远,甘心上下求索,虽九死而未悔。阅读古文经典作品,感悟历史人物的情怀,体会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继承人类优秀的文化传统,这对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也是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目标之一。

二、中学古文经典作品应该怎样教

对中学生来说,阅读的目的大致有三种:为娱乐消遣而读;为学习而读;为获得精神愉悦而读。学生阅读古文经典作品,则多半是为语文学习而读,为获得精神养分而读。

学生读好古文经典需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尽可能地直接阅读,在教师的引导下,借助工具书,读原汁原味的古文经典作品,切忌任意发挥,随意演绎;二是对古文经典作品要心怀敬畏,“敬”指严肃、认真的态度,“畏”即畏惧,引申为谨慎、不懈怠。对古文经典作品持有敬重的态度,严肃认真地阅读,才能读出其内涵,吸纳前人优秀的思想文化成果,丰富自己的智慧。

那么,教师应该怎样教学这些古文经典呢?下面以《诗经·氓》为例,谈谈我的做法:

(一)明确古文经典作品的价值。教师通过提问或讲解,向学生教学《诗经》的相关常识。如《诗经》作为“四书五经”中的“五经”之首,其价值非同一般,教学时可结合学过的《关雎》和《蒹葭》等篇目,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诗经》中爱情诗的主题及创作手法。

(二)积累文言文基础知识。教学时注意积累字词、短语和固定句式,因为语言和词汇是贯通古今思想的媒介,文中出现的通假字,如说(脱)、泮(畔),以及“蚩”“贰”“爽”“渐”“靡”等词在古今语境里的不同意义要给学生讲清楚。

(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和文中的重点字句,教学时通过问答或互动交流的方式进行解读。如《诗经·氓》叙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请简要复述诗歌的主要内容。教学时要让学生明白《诗经·氓》叙述的是一个古老的、至今仍在重复上演的生活故事:一个痴情女子负心郎的爱情婚姻悲剧。诗歌从男女主人公恋爱与新婚时的快乐写到婚后的悲剧结局,這个故事由乐到悲的转折点在哪里?从文中找出这些诗句。有的学生找出“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有的学生找出“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有的学生找出“女也不爽,士贰其行”。这时师生可展开讨论:这个转折是从女子对这段爱情婚姻状况的清醒认识开始,这个清醒的认识具体体现在诗中的什么地方?学生找到如下两句诗: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nlc202309031010

请学生朗读这两句诗,揣摩女子此时的心情。

在这两句诗中,上句用比兴手法,以斑鸠食桑葚过多易醉来比喻人沉迷于情网无法自拔。下句表达了女子经历婚姻失败后的痛苦呐喊,她从自身失败的婚姻中总结出深刻的教训,对造成悲剧的当事人表达了最强烈的控诉。用现代汉语翻译这两个句子,要注意感叹句的表达效果,教学时请学生翻译。

学生:斑鸠啊,不要吃太多的桑葚!女子啊,不要沉迷于男子编织的情网!

教师:这位同学翻译的大意是对的,但没有把感叹句的表达效果表现出来。如果翻译成“斑鸠啊,千万不要吃太多的桑葚,否则会醉倒的!世上的女孩子呀,千万不要沉迷于男子编织的情网,否则会无法自拔!”两种翻译不同在哪里?

学生:在“不要”前面多了一个状语“千万”。

老师:对,这个“千万”或者“一定”,起到了加强语气的作用,这就是感叹句具有的表达效果,翻译时可不能忽略。

(四)分析人物形象及造成主人公婚姻悲剧的原因。分析人物形象不能脱离文本,结合文本分析氓与“我”的形象,探讨造成主人公婚姻悲剧的主客观原因,让学生从中获得启示,那就是理性地对待和处理个人感情,追求属于自己的幸福。

(五)回顾总结。《诗经·氓》是一篇经典之作,通过学习文本,学生需要在以下三个方面有所收获:①掌握重要的文言字词,并学会运用。②《诗经》是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的作品,我们学习古文经典作品,要做到古为今用,吸取前人的经验智慧。③寻求爱情是为了追求幸福,有尊严地活着,让自己和家人过上美好的生活。

中学古文经典作品的教学,在中学生的语文学习与精神成长中具有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教學时,究竟教什么、怎样教,这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在这方面,英美母语课程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例如,英国语文课程规定“人人必读莎士比亚”,莎士比亚被奉为“英国文化的一面旗帜”。多年来,英国的语文课程对莎士比亚戏剧的教学与评价已经建立起一套教学模式与评价规范,从小学开始,直至高中毕业及大学预科考试都与莎士比亚作品密切相关。又如,美国语文教育也十分重视传承民族文化,培养年轻一代的传统文学和文化情感。美国高中11、12年级都开设有《美国文学》课程,教材按照时间顺序编排为7个单元,单元主题依次为起源和境遇、从殖民地到主权国家、个人主义精神、冲突与扩张、美国的变化、现代化时代、国外战争和国内冲突。借助文学教育,使得美国精神与文化传统深入学生的内心,从而在他们的精神世界里烙上深刻的民族印记。

(作者简介:王爱娣,南京大学文学硕士,任教于广东省深圳市宝安中学。2000年以来,在中文核心期刊、大学学报等发表研究论文30余篇,撰写出版的《美国语文教育》,被中国教育报等媒体评为“2009年影响教师的100本图书”,并获得中国教育学会第五届优秀教育科研成果二等奖,美国语文教育系列研究论文获得广东省深圳市首届教育教学科研成果一等奖。)

(责编 欧孔群)

经典古文句子 篇4

2.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一剪梅》

3.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

4.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乌衣卷》

5.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赠别•其二》

6.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鹊桥仙》

7. 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新添声杨柳》

8.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青玉案》

9. 怕相思,已相思,轮到相思没处辞。《长相思》

10.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折桂令》

11. 凄凉别后两应同,最是不胜清怨月明中。《虞美人》

12.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金陵酒肆留》

13. 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山中送别》

14.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酬乐天扬州》

15. 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长恨歌》

16.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登飞来峰》

17.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警世贤文》

18. 白玉一杯酒,绿杨三月时。《赠钱征君少阳》

19.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惠崇春江》

20.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无题》

21. 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凤求凰•琴歌》

22.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清平调词》

23.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蝶恋花•柳永》

24.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赋得古原草送别》

25.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登鹳雀楼》

26. 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西江月》

27.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相思》

28.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离思》

29. 知我意,感君怜,此情须问天。《更漏子》

30.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李将军传)

31.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32. 凤凰台上凤凰游,负约而去,一夜苦等,从此江南江北,万里哀哭。

33.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秋风词》

34. 相思一夜情多少,地角天涯未是长。《吟咏唱和》

35. 晓看天色暮看云,行也思君,坐也思君。《一剪梅》

36. 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千秋岁》

37.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无题》

38.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江城子》

39. 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鹧鸪天》

上一篇:当代大学生的压力分析下一篇:乡村建设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