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万大山自然保护区

2024-08-09

十万大山自然保护区(精选四篇)

十万大山自然保护区 篇1

大山包保护区位于昭通市昭阳区西部的大山包乡, 总面积19200hm2。现在的大山包黑颈鹤省级自然保护区有5个行政村, 人口14663人, 主要有汉、苗、彝等民族, 人口自然增长率高。全乡有超过4300人的绝对贫困人口 (即人均收入低于500元, 人均占有粮食少于300kg) , 贫困面高达30%。大山包气候条件恶劣, 土质差且薄, 耕地面积少, 产业以种植业和畜牧业为主, 农作物产量低, 粮食作物有马铃薯、荞、燕麦等[1]。当前, 大山包旅游还处于萌发阶段, 前来旅游观光的主要是当地居民和少数自发前来的自助游客;此外还有省外组织的为数不多的大型观鸟、摄影活动及相关的科考成员[1]。大山包自然保护区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优势, 为发展自然生态旅游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为了全面掌握大山包自然保护区的旅游现状, 科学合理规划布局旅游线路, 特开展此调查, 以期为保护区的保护与利用提供理论基础。

2 调查方法

通过实地调查和保护区管理部门的统计数据为依据, 调查并统计了2010、2011全年和2012年1~3月份的大山包保护区游客、车辆数量及游客的旅游行为。

3 结果与分析

3.1 游客数量分析

大山包2010~2012年度游客统计情况如表1。2010年, 4、5和9月游客人数较少, 每月平均为539人;7、8月游客人数大幅上升, 每月平均为1950人;1、2、3、10、11和12月游客人数最多, 每月平均为2166人。2011年每月的游客变化情况与2010年相似, 4、5和9月游客人数较少;7、8月游客人数大幅上升;1、2、3、10、11和12月游客人数最多, 但与2010年同期相比, 2011年游客人数均有大幅增加。4~5月游客人数最少, 是因为这个时期大山包气温还比较低, 黑颈鹤已经迁出, 仅有部分摄影爱好者和科考人员前来;7~8月游客人数上升, 是因为这个时期大山包的野生花卉大量盛开, 气候宜人, 优美恬静的自然景观吸引了大量游客;1~3月、10~12月游客人数最多, 是因为这个时间正好是观赏黑颈鹤和摄影的最佳时间, 吸引了大量游客。

随着游客数的增加, 进入大山包保护区的车辆数也随之增加, 2010年游客为19720人次, 车辆为3743辆;2011年游客为31400人次, 车辆5302辆, 比2010年分别增加了59.23%、41.65% (表1) 。随着游客数和车辆数的不断上升, 对大山包旅游环境的影响和湿地的破坏程度也会不断上升, 这需要相关部门协作, 科学规划、布局和管理, 使保护与开发利用协调发展。

注:本数据来自大山包黑颈鹤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3.2 游客行为分析

到大山包保护区旅游的游客行为情况见表2。2010年游客总数19720人次, 其中景观欣赏的游客最多, 为13027人次, 占66.06%;露营的游客最少, 为1200人, 占6.09%。2011年游客总数为31400人次, 景观欣赏的游客最多, 为22738人次, 占72.41%, 露营游客最少, 为1560人次, 占4.97%。

根据表2中数据可以看出, 2011年较2010年游客人数大幅增加, 随着游客的增加, 露营人数、偏离道路的游客数和践踏湿地的游客数也有所增加, 但所占比例有所下降, 表明大山包加强了对露营的区划、管理和宣传, 一定程度上控制了不规范的游客行为人数, 缓解了对保护区的破坏影响。

注:本数据来自大山包黑颈鹤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4 结语

随着大山包保护区生态旅游的开发, 游客和车辆的数量均呈逐年增加的趋势, 给当地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 也给保护区的生态环境带来了压力, 特别是部分游客的不文明旅游行为。保护与开发利用并重, 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 是保护区实现持续发展的最好出路。

大山包保护区是集保护、旅游、科研、教学为一体的, 随着大山包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建立, 逐步实现了保护区的科学规划布局, 使得保护与开发利用工作逐步实现了正规化、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律化[2]。今后应加大宣传力度, 加强管理, 倡导保护环境, 文明旅游, 实现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协调统一。

摘要:指出了大山包生态旅游的发展是昭通市旅游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对大山包游客及车辆现状进行了调查, 结合现有的旅游现状, 分析了游客对大山包旅游的影响, 为昭通市的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关键词:大山包,游客,车辆,生态旅游

参考文献

[1]叶文, 胡晓.生态旅游本土化[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6, 179~190.

十万大山自然保护区 篇2

天空电闪雷鸣,像在开一场疯狂的音乐会。小树随着狂风和音乐节拍疯狂摇动。有的小树被音乐吓弯了腰,就连那结实的小树也经不起狂风折断了腰,就连小燕子听了音乐吓得直站在电线杆上,傻傻的欣赏着劲爆的音乐。突然天空一闪,“轰隆隆!”天下起了倾盆大雨,如天空的水龙头被打开了一般,“哗啦啦哗啦啦!”这歌声真好听。

几秒钟之后,外面立刻雾蒙蒙的,看什么都是模糊的,道路形成了一条条河流,路上偶尔有汽车飞驰而过,雨珠子落在屋顶上“嘀嗒嘀嗒”如此美妙的乐曲,打在玻璃上“噼啪噼啪,”仿佛在放鞭炮一样,正在游遍全国,游山玩水。

树林里狂风吹着树叶“沙沙沙”作响,狂风怒吼着,如一只猛烈的狮子在咆哮着。水滴落在石头上“嘀嗒嘀嗒”仿佛它们正在开音乐会,柔软纤细的手指不停的在钢琴上演奏着优美动听的乐曲,呼叫的狂风,又像正在开着劲爆的狂欢会。

雨终于停了,汽车在马路上穿梭不停,空气十分清新,雷电躲了起来,山云雾缭绕,仿佛在云朵之上又仿佛在仙境一般,让人头晕目眩,树上的叶子还有滚动的露珠“嘀嗒嘀嗒”树叶依旧在开音乐会。

十万大山自然保护区 篇3

森林生态旅游是在林区内依托森林风景资源发生的基础上进行多种形式的野游活动, 主要以旅游为主, 是一种认识自然、保护自然的高品质的旅游活动, 其以保护生态环境作为基础, 把环境教育和环境知识普及为主要内容, 目的是为让旅游者在不破坏生态环境和当地文化的前提下, 探索、学习、欣赏和享受自然景色及文化地域, 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是一种将观赏森林生态环境、领略自然风光的、普及生态知识以及维护生态平衡于一体的新型旅游形式。

可持续生态旅游是以生态旅游活动不破坏生态资源环境为核心目标, 关心的是生态旅游活动的长期生存与发展, 其实质是:要求生态旅游与自然、文化和人类生存环境成为一个整体;自然、文化和人类生存生态环境之间的平衡关系使许多旅游目的地各具特色。生态旅游业发展中产生的经济、环境、社会问题日益突出, 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不可忽视, 其实质是:要求生态旅游发展动生态环境发展, 实现生态环境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的三者最大化。

二、十万大山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优势

(一) 原始生态性

十万大山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界于东经107°48'40"~107°56'15", 北纬21°50'5"~21°35'30"之间, 地处上思县和防城区交界处, 横跨钦州、防城区、上思、宁明四市县区, 大致呈东西走向, 因群山连绵不断而得名。相对独立的奇特的地理位置让十万大山拥有特别突出的原始生态性自然旅游资源。十万大山原始山脉地势险峻, 峰峦连绵, 全长100km, 宽约20~30km, 中间横贯有捕龙山、白石牙顶、马射尿顶、久宝山、米强后山、薯莨岭 (鸡笼山) 、板浅山、岸连山、焕鸡岭等海拔1000m以上的山峰82座, 以及种类众多的野生动植物, 由于地理位置僻远、交通不便, 这些旅游资源受人的影响极小, 其拥有高质量的生态旅游景观优势, 具有原始生态性特别突出的旅游资源、较好的景观地域组合和规模优势以及独特的旅游资源优势。

(二) 生物多样性

十万大山动植物种类繁多, 目前已知的野生动物有1185种, 分属225科, 其中森林昆虫169科789种;鸟类40科217种;两栖类7科29种;爬行类12科69种;兽类23科81种。野生和栽培植物2132种, 分属于250科958属。其有“动植物王国”之称, 是我国南方沿海地区自然植被保存较好的自然保护区和重要的生物基因库。在广西北部湾地区, 十万大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面积最大、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自然保护区, 成为吸引旅游者的一个重要部分。

(三) 环境优质性

十万大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及周边大面积的森林, 峰峦竞秀, 森林茂盛, 风景秀丽, 远离城市喧嚣, 人口密度低, 无工业生产设施, 环境污染少, 森林覆盖率高, 水源涵养丰富, 水质优良, 环境静溢, 空气清新, 空气洁净度高, 是一个难得的旅游度假胜地。2011年10月30日, 十万大山被中国生态学学会旅游生态专业委员会授予“中国氧都”称号, 十万大山国家森林公园是北部湾地区空气负氧离子含量最高的地方。经相关部门测定, 空气负氧离子含量最多处达8.9万个/立方米, 是人们疗养、保健、沐浴、度假等现代休闲旅游的绝佳之镜。

三、广西十万大山生态旅游开发中与可持续发展的矛盾

(一) 短期行为严重, 没有真正理解生态旅游及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深刻内涵

1. 旅游资源的粗放开发和盲目利用。

开发中重开发、轻保护, 造成许多不可再生的旅游资源的损害与浪费, 严重破坏了景观的自然性。建设使用的时候会破坏原有景观和地貌、惊扰到野生动物、践踏景区植被, 有些部门管理不善, 执法不力, 甚至有些宾馆可能以野生动植物为佳肴美食招揽旅游者。同时, 景区开发建设会造成汽车尾气的污染, 也使局部区域环境空气中悬浮颗粒物增加, 宾馆、饭店的运营会产生燃煤型污染, 对环境空气造成影响。饭店、宾馆以及娱乐场所等产生的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未经处理就排入海水或地表水体, 会污染十万大山的水环境。

2. 旅游者和当地居民对环境的破坏。

有些旅游者环保意识不强, 随地乱扔垃圾, 如塑料袋、易拉罐、饮料瓶等, 如不及时处理会污染环境。另外, 景区内外接待旅游者而堆集的生活垃圾, 形成旅游区的垃圾公害, 而旅游垃圾及大部分生活垃圾都是难降解的物质或有毒重金属, 如任其放置于十万大山, 会导致旅游区的环境污染严重。

(二) 缺乏整体的规范和策划, 管理不规范

1. 缺乏专业知识人才, 从业人员素质低。

据了解, 经过专业培训和进修的十万大山旅游从业人员不多, 而在从业人员中, 大多是当地村民, 文化程度不高, 绝大多数导游员没有导游资格证, 经营管理、景点设计、旅游规划、外语翻译等专业人才严重缺乏, 对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机制、考核机制以及管理机构尚未健全和完善。一方面, 由于当地经济落后造成的生活水平低、现代化差距大、难以吸引外面的旅游人才。另一方面, 鉴于种种原因, 本就非常缺乏的人才又大量外流, 这些地区难以留住人才, 使人才匮乏更加雪上加霜。这是十万大山地理位置偏僻、社会相对闭塞造成经济落后而导致旅游人力资源严重缺乏的结果。

2. 产品开发缺乏准确的市场定位。

十万大山生态旅游缺乏整体的形象设计, 产品缺乏市场定位。旅游项目没有具体的目标顾客群体, 因而难以满足不同游客的旅游需求, 不仅造成了景区景点的低水平重复性建设, 而且也浪费了大量的社会资金, 致使旅游业发展的整体经济效益低下。传统的旅游规划思路, 缺乏市场的导向作用, 完全从资源的角度出发, 没有考虑到游客的旅游需求。规划出的景区景点多是观光型项目, 没有生气, 缺乏游客的参与性。

(三) 十万大山目前的旅游交通基础设施和配套旅游接待服务设施较差, 极大影响了上思县旅游资源开发

1. 交通条件落后。

地处偏远、交通成为制约后发展地区旅游业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 进入旅游景点的公路等级低, 崎岖曲折, 有的旅游资源点甚至是没有公路到达, 只能步行进去。路况差, 弯多、坡坑、路面不平、耗时过长, 且容易发生安全事故, 使得景区的通达性差, 可进入性低, 严重影响了游客的舒适性, 极大地影响了上思县旅游资源的开发。

2. 配套设施建设落后。

与其他经济落后的贫困地区一样, 上思县财政困难, 基础设施欠账较多, 特别是一些投资量大、回收期长、满足旅游需要的旅游基础设施严重不足。目前上思县能投入到十万大山的旅游开发项目及相关配套设施的资金不足, 造成配套设施建设跟不上, 需要景区景点内的各项配套设施尚未健全, 不能适应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还有待完善。旅游接待能力也不足, 县境内宾馆饭店、餐饮娱乐等服务设施久缺, 难以留住客人, 接待能力有限。

四、广西十万大山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一) 加大宣传生态旅游的力度, 提高环保意识

建立十万大山生态旅游培训、教育管理体系, 对当地居民、管理者、服务人员和旅游者进行环境法规、生态道德的培养和教育, 增强旅游者生态保护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提高其保护环境意识, 自觉保护生态环境。

1. 加强对当地居民的教育

把十万大山生态旅游环境保护的观念融入到当地文化、风俗中, 让环境保护与当地保护融为一体, 让环境保护意识深入人心, 更快捷、有效地宣传环境保护;对坚守十万大山并积极从事旅游接待服务的居民宣传相关的环境保护政策法规, 使其具有较强的十万大山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利用新闻媒介及其他大众媒介传播工具, 既表扬和奖励贡献者, 又揭露和处罚破坏者, 充分发挥道德舆论监察和督促的作用。

2. 加强对旅游者的宣传教育管理

在旅游过程中, 导游通过联系眼前景物方法对旅游者进行活泼生动有趣的十万大山环境教育, 让旅游者主动地获取生态科学和环境科学的知识, 才能增强生态意识和责任感;加强参与到环境教育中, 效果则更好。如在十万大山森林游玩时顺便开展净化森林活动, 环境保护将事半功倍。此外, 营造“保护环境, 从我做起”的良好氛围, 让旅游者受到感染和教育。例如, 在保护区和森林公园内设陈列展示环保中心, 旅游景区设置宣传栏牌, 在门票打印上警示语言、精心设计环保路牌, 在游览交通图上做环保宣传, 发放环保宣传品等, 目的是向旅游者传播生态知识, 增强旅游者可持续发展意识和生态保护意识, 自觉保护生态环境。

(二) 对旅游资源科学、合理的保护与开发

旅游者和宾馆的污水、废弃物的排放会造成环境污染, 废弃物要进行集中处理;禁止在观光游憩时乱扔垃圾、乱搭乱建, 垃圾集中收集, 不断完善景区内环境卫生系统, 合理布局厕所和垃圾筒, 完善固体废弃物清理系统;为了培育十万大山生态休闲度产品名牌产品, 必须对十万大山的生态环境实行严格的保护措施, 杜绝乱砍滥伐。根据实际需要该退耕还林的必须进行退耕还林, 不得随意扩大毁林种蔗和改变林种。为了避免对动植物造成干扰和破坏, 对保护区和森林公园内的建设要进行严格控制。对在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内的建设项目要严格审批, 对已有的建设项目污染设施应限期治理, 以保持其环境生态风貌。

目前, 十万大山生态旅游开发产品比较薄弱, 主要以观光旅游为主, 旅游竞争力不强, 市场收益小。根据十万大山旅游资源的实际状况, 十万大山旅游产品的开发, 旅游资源开发应该大胆采用新奇的开发创意, 深度挖掘其丰富的内涵, 逐步开发休闲、度假、娱乐、探险、文化、养生体验等多种类型产品, 丰富旅游产品结构, 提高十万大山生态旅游开发产品的竞争力。需要进行深度挖掘开发的有:十万大山的森林探险之旅, 山地森林休闲度假产品、温泉养生度假产品、湖滨休闲度假产品等。

(三) 加强高素质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

首先, 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和环境, 大力引进人才。逐步建立培训、考核、管理相结合的人才培训考核机制;积极引进高级旅游人才。应出台旅游高级人才引进政策, 让相关部门积极从国内外引进十万大山建设和旅游行政管理的高级人才, 提高旅游管理机构和相关部门的管理水平。选派有发展前途的年轻骨干到旅游院校进修, 为旅游院校学生提供实习机会, 招聘高素质的旅游院校毕业生到十万大山的管理部门工作。

其次, 加强员工的管理, 持证上岗。加大旅游管理员工的培养力度。通过邀请教授、专家开讲座, 或组织员工参观、学习、交流等活动来进行生态旅游培训, 建立起一支适应需求、既有管理理论又有实践、而且有开拓创新精神的旅游管理人才队伍。导游队伍要专业化, 要达到导游标准, 持证上岗, 对大万大山的森林、岩土地质、动植物要有深入的了解, 导游在讲解专业知识既好又富有趣味性。同时, 可以通过评选“十大旅游导游”等活动来激励导游, 建立旅游杰出人才奖励制度, 营造行业自豪感, 使导游更好地为游客服务。 (下转第80页) (上接第83页)

(四) 加强基础设施, 保证硬件建设

尽管十万大山资源丰富、品质很高, 但因为投入不足, 基础设施薄弱, 致使潜在的资源价值未能变成现实的经济利益。因此, 十万大山应重视基础设施建设, 争取自治区、防城港市以及上思市的大力支持, 加大投入, 进一步加强旅游发展的硬件条件。

首先, 加大交通设施的建设力度。一方面促成百色机场的早日通航和南百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车, 缩短十万大山与国际国内以及自治区内中心城市的距离。另一方面, 加快县城通往各景区景点的公路建设, 缩短旅途时间, 增加游览时间。其次, 景区景点的配套设施要尽快完善, 达到国家标准。电力通讯齐备到位, 观光工具符合环保及安全要求, 宾馆饭店饮食娱乐结构合理, 质量优良, 富有特色, 其他旅游服务设施配套齐全, 让游客玩得高兴, 住得舒服, 吃得开心。十万大山的宾馆业不要盲目建设高级或星级宾馆, 要针对不同的游客合理地发展少量高档宾馆、适量中档宾馆和大量中低档旅馆, 以满足探险家、专家学者、普通游客的不同需要, 做到有效的接待服务。

摘要:文章通过实地考察十万大山, 在简述生态旅游和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含义, 介绍十万大山概况和分析其生态旅游的发展优势以及存在的矛盾基础上, 提出十万大山生态旅游发展的措施, 为十万大山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可行性参考。

关键词: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十万大山

参考文献

[1]黄建清, 胡衡生, 韦倩虹.广西花山旅游文化开发研究[J].茂名学院学报, 2007, 17 (4) .

[2]荣蓉, 汪克夷.滨海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管理对策研究[J].中国发展进程中的管理科学与工程 (卷Ⅱ) , 2008, 10 (2) .

[3]傅中平, 黄巧.十万大山旅游环境现状及资源开发建议[J].广西地质, 2002, 15 (1) .

[4]文军, 李星群.十万大山国家森林公园旅游商品开发研究[J].广西林业科学, 2005, 34 (2) .

[5]傅中平, 徐昌华.广西十万大山旅游资源特色及开发策略探讨[J].南方国土资源, 2003, (11) .

[6]彭建, 陈忠晓, 刘忠伟, 等.防城港市十万大山森林旅游区开发[J].热带地理, 2000, 20 (4) .

[7]王国安, 梁成业, 李新华, 等.十万大山北坡气候及开发利用初探[J].气象研究与应用, 2010, 32 (2) .

十万大山自然保护区 篇4

黑颈鹤是世界珍稀鹤类,是全球15种鹤类中唯一在高原繁殖越冬的鹤,它不仅被最后发现,而且为我国所特有。九十年代中期,世界自然保护同盟、濒危动植物国际公约、《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都把黑颈鹤列入其中。由于黑颈鹤特别珍贵,所以又被称为“鸟类熊猫”。

昭通大山包处在金沙江和牛栏江交汇处,金江、牛栏峡谷雾起云落,对流强烈,3400米海拔的大山包,开阔的地形,山头浑圆,坡度平缓,草甸、湿地星罗棋布,人烟稀少,有灵性的黑颈鹤从天空一眼就选中这里,作为恋爱越冬、飞行训练的浪漫之地。

数据显示,1990年,黑颈鹤种群数量300余只,2008年增长到1200多只。大山包也从县级自然保护区,逐步成为省级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大山包还是黑颈鹤等水禽越冬迁徙的停歇地,贵州草海、云南会泽等地越冬或者迁回繁殖地的黑颈鹤,每年春、秋两季,高峰时达1500余只,大山包成了黑颈鹤迁徙路线的交通驿站、成了集合、约会、休整之地,成了黑颈鹤等水禽的星级酒店,在这里黑颈鹤、灰鹤、黑鹳、苍鹭、绿翅鸭、绿头鸭、赤麻鸭、秋沙鸭、斑头燕、斑嘴鸭等野生动物构成立体的多种群的野生动物和谐生态景观。

2004年12月,大山包经国际湿地公约秘书局批准,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成为目前全国36块国际重要湿地之一。

大山包广袤的高原湿地是金沙江支流横江的源头,是库容3.6亿立方米的大型渔洞水库的主要汇水区域。

大山包的湿地湖泊,为周边的二半山区坝区等乡镇的生产、生活提供丰富的水资源,是名副其实的天然“水塔”。

金沙江溪洛渡、向家坝等梯级电站就在保护区下游,大山包湿地的生态,与金沙江梯级电站开发和生态环境建设,息息相关。

大山包湿地的主要植被类型是亚高山沼泽化草甸,它保留了滇东北乌蒙山区面积最大的原生性植被类型,具有典型的自然性,具有极高的科研、保护价值。

但是由于大山包保护区群众贫困面大,生态系统脆弱、保护工作困难重重。由于人口的过快增长,村民为了解决基本生存需要,在保护区核心区外围和保护区以外的周边其它地带,还不同程度存在对湿地进行挖沟排水,将湿地变成耕地或将草根、泥炭作为生活燃料的行为,湿地资源受到毁灭性的破坏,黑颈鹤的越冬生活环境面临严重威胁,这种保护与生存需求的矛盾,仍是保护区的主要问题。

由于地理和气候条件的制约,大山包农作物只有土豆、荞子、燕麦、兰花籽等,广种薄收,村民的经济来源只能依靠畜牧业。据测算,大山包草场的牲畜已超载13000多个羊单位。形成了过度放牧,对湿地草场等自然资源构成了较大的威胁,一些优质牧草随放牧强度的增加而减少,退化。

近几年大山包旅游、考察、摄影的人数逐年增多。目前,保护区旅游开发没有法律规范,给保护区管理带来了很大困难。大山包湿地是黑颈鹤的主要越冬栖息地,也是黑颈鹤动物性蛋白食物的重要来源,生态系统十分脆弱,一旦破坏难以恢复,随着游客的不断增多,生活垃圾污染,践踏等对湿地产生难以再生的人为破坏。

有数十条通信光缆、移动基站、供电电线、电缆等设施通过保护区,空间环境的改变,威胁到了黑颈鹤的飞行安全。今年,受冰雪、大雾天气影响,黑颈鹤撞到电线、电缆的情况发生,导致了4只黑颈鹤死亡。

目前,大山包的保护主要是依靠行政手段,现有的法规缺乏针对性、权威性,执法主体

上一篇:内镜下治疗下一篇:高中地理教学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