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创一流

2024-09-05

创新、创业、创一流(精选十篇)

创新、创业、创一流 篇1

一、以市场为导向, 准确把握人才培养定位与特征

作为一所独立院校, 学院坚持人才培养与市场要求紧密接轨。学院的办学从人才培养、学院类型、学院层次、学科专业、服务面向等方面进行了科学定位, 其中人才培养定位为具有熟练的交往工具、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良好的人文知识、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本科层次的应用型、实用性高级专门人才。这个定位具备3个特征:一是理论的高层次性, 以较宽、较深厚的专业理论知识区别于专科和高职;二是应用的技能性, 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和相关技能, 区别于研究生;三是能力的多样性, 具有较强的职业生涯持续发展能力。这种定位凸现了“应用型”的价值。

二、以育人为根本, 制定“311”人才培养规格和“2+2”人才培养教育模式

教学改革与建设的基本点是创新。教学工作要直接服务于学院使命的实现, 落实学院的育人理念和育人目标, 始终将育人作为学院的首要功能, 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为学院的首要追求。据此, 学院制定出人才培养规格和人才培养的教育模式:

1.“311”人才培养规格

(1) 熟练掌握三个工具:强化对学生英语、计算机和中文应用写作的培养和训练, 使学生熟练掌握英语、计算机、中文应用写作的基本理念、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突出应用能力的实训, 强化3门课程的教学改革和重点建设, 建立符合学院实际并具有特色的“三个工具”的评价体系。

(2) 熟练掌握一个专业知识和技能:通过精心实施各专业培养方案, 培养学生熟练掌握本学科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掌握并能运用本专业所具有的各种技能, 使学生的这些理论、知识和技能在走向社会时能够用得着、带得走、接得上, 从而更好地上岗、上阶梯。

(3) 有一个健康人格:通过搭建和优化思政课教学、形势政策教育、公共体育课教学、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教学、学生工作及各类组织系统、校内外专业实践、校园环境与校园文化、艺术人文教育等九大平台, 营造各种有利于学生“愉快学习, 自主成长”的机制、环境和氛围, 把学生培养成一个能够继承优秀传统道德, 拥有良好现代礼仪、高雅人文素养和积极人生态度的合格人才。

2.“2+2”教学模式

以学院的人才培养定位为宗旨, 学生在一、二年级时, 进行公共基础课和学科专业基础课的学习, 属于通识教育;在三、四年级时, 进行专业课和专业技能课的学习, 属于专业教育。同时, 学生在4年的学习期间, 进行人文通识教育和健康人格的培育以及能力、技能、综合素质的训练。培养适应全国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宽基础、重能力、求创新, 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及健康人格, 并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实用性的高级专门人才。

三、深化课程改革, 把社会和市场需求的教学内容作为人才培养的基本点

在课程改革和建设的整个过程中, 要始终贯穿先进的教学理念。立足经济社会和市场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站在国际国内视野的高度, 以适应21世纪科技、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对各类高级专业人才的需求。结合本地区经济结构发展趋势和各自专业的特点, 完善课程模块, 构建优化的课程体系结构, 创新课程内容, 体现人才培养的适应性。

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建设始终坚持以下7个原则: (1) 突出理论与实践并重, 强调知识结构的“科学性”和实践环节的“实用性”; (2) 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要符合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的要求, 反映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色; (3) 突出学院的文化内涵和特色, 符合学生的成长规律和学习特点, 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课程带有一定文化倾向; (4) 根据就业岗位需要构建课程体系, 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中心, 进行教学内容设计, 坚持职业岗位需要什么, 我们就教授什么; (5) 实现课程内容的现代化, 课程设置紧跟和适应社会变化及其需要, 每年都要淘汰部分教学内容, 删除不符合社会现实和未来发展需要以及科学技术发展趋势的陈旧的内容, 尽量把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的新发展、新理论、新信息反映到课程内容中去; (6) 实现课程内容的国际化, 增设国际化课程, 推进双语教学, 开展国际交流; (7) 在课程内容中体现出地方经济发展和文化特色, 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学院共开设各类课程627门, 根据人才培养的定位、规格和标准, 各专业课程分为公共基础课、学科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专业选修课、公共综合素质选修课和实践教学六大模块。进行分类指导、全面建设和改革, 确立了9门 (首批) 院级重点建设课程, 对全院开设的所有课程进行规范化建设和重点专业建设以及特色专业建设, 对思政课、大学英语、体育课、计算机应用基础、中文应用写作等课程进行了重点改革, 取得了一定成效。思政课的改革在《光明日报》上作了介绍, 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通过率达到50%左右。

四、强化实践教学, 更好地搭建应用型人才培养平台

树立实践教学是与理论教学同等重要的培养应用型人才主渠道的观念。在“2+2”人才培养教育模式改革中, 坚持以专业教育、实践能力教育为基础, 以通识教育、人文素质教育为背景的教学原则, 强化基础、强调应用、尊重个性、注重实践与创新, 改变实践教学环节的从属地位, 构建学生知识结构的完整性和能力培养型的专业培养体系。

(1) 规范和细化实验、实习实训、设计、社会实践4个实践教学环节。在实验环节上, 提高综合性和设计研究性实验项目的比重, 构建起专业基础实验、专业实验、创新与创业模拟构成的实验体系;在实习实训环节上, 以专业能力为核心, 以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为平台, 以培养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为目的, 加大实习实训力度, 做到大学四年不间断, 不断增加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在课程设计环节上, 将基础课程设计、专业课程设计、综合性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设计环节, 按照“由浅入深, 由单项到综合, 循序渐近”的要求设计教学内容;在社会实践环节上, 细化社会实践的内容和评价标准, 使社会实践真正成为学生拓展素质、锻炼能力的课堂。

(2) 加强实践教学, 实行秋春夏学期制模式。实行3个学期制度, 尤其是夏季学期的实践教学的计划, 做到科学、规范、可行, 把各项计划和方案落到实处, 使实践教学环节占到总学时和学分的30%左右。

(3) 优化资源, 打造高水平的实践教学平台。目前学院共有52个各类实验室, 开设实验课程60余门, 校外实习基地43个;学院的旅游实验教学中心、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中心和电子实验教学中心4个中心, 被评为省级实践教学示范中心。

(4) 推进1+N证书制度。学院要求各专业学生在学期间都要考取与自己专业和层次相对应的各种职业技能证书, 实现毕业时有一个毕业证、学位证, 再加N个职业技能证书的目标。如人力资源师、营销师、注册会计师等资格证书的培训和考试。同时举办导游资格证考试、保险行业从业资格证考试、行业医药代表考试等直接对外的服务项目。

(5) 鼓励、引导学生参加全国、全省的各级各类科技创新竞赛和职业技能竞赛活动。如学院学生积极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ITAI职业技能大赛等, 并取得了较好成绩。

五、以学科专业建设为龙头, 凝聚创新人才和创新团队

当今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是学科间不断交叉、彼此渗透, 这促使一些新的学科、新的领域不断产生, 同时出现了许多交叉学科、边缘学科和横向学科。这些新的学科领域正是创新的前沿阵地, 往往需要多学科、跨学科合作, 需要凝聚创新人才和创新团队。

2008年12月召开的海南大学三亚学院第一届教学工作会议, 明确提出了“教学团队建设的最终目的是提高教学质量, 并使其发挥示范作用”。根据学院学科专业、课程设置和师资队伍的状况, 重点抓如何凝聚创新人才和创新团队。具体的思路和做法是, 在3年内分批重点建设4种类型共20个左右的优秀教学团队: (1) 单课程型教学团队, 即以公共基础课、学科专业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为主要对象组建教学团队; (2) 复合型课程教学团队, 即以专业为基础, 以相近的系列课程为对象组建教学团队; (3) 综合型教学团队, 即以学科门类和相关专业为基础, 在专业方向和课程上进行交叉渗透和融合, 组建跨分院、跨专业的教学团队; (4) 虚拟型教学团队, 即随着现代通信与信息技术的发展, 在远距离现代通信与信息技术的基础上, 将地理上、组织上分散的教师联系起来, 从而完成某项教学任务的组织形式, 这种教学团队不一定面对面地一起工作, 主要是借助远距离通信技术与信息技术进行跨空间的教学。

教学团队, 是一种教学组织形式的创新, 是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重要尝试。三亚学院设置的7大学科门类, 41个专业 (含方向) , 627门课程, 分布在9个分院。按照教学团队建设的标准和要求, 规划了各分院要初步建成“有一个合理的团队内部结构、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和愿景、有一个明确的团队任务、有一个共享的沟通与合作机制、有一个和谐进取的团队文化”的教学团队。

六、加强教学管理, 提高教学质量和优化人才培养手段

教学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列工程, 需要建立一整套紧密而有效的管理体系, 即教学管理的组织体系、制度体系、教学运行体系、监控与评估体系、信息管理体系、文化管理体系等六个方面。这六个方面的体系建设和整体设计都要与学院的办学使命、目标和定位紧密联系在一起, 在管理对象、管理制度、管理理念、管理运行、管理信息及监控上, 都要以最高的境界不断去完善和优化, 起到加速教学质量的提高和优化人才培养模式的作用。

教学管理不是单纯的行政管理, 而是行政管理和学术管理的结合。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 管理工作要上档次上台阶, 要走职业化的道路。就好像人走路, 两条腿都要平稳、矫健地一起往前走。学院组织多次教学检查、教学评估、教学督导和跟踪调查, 并一以贯之地坚持实行。

七、发挥育人功能, 建立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跟踪体系

创新、创业、创一流 篇2

关于在全市教育系统开展“思进思变思发展、创业创新创一流”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的实施意见

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是贯彻全国、全省和全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全面实施国家和省市教育规划纲要的第一年,也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为进一步解放思想,把握机遇;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改革创新,提升发展;转变作风,狠抓落实,努力开创宁波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新局面,充分发挥教育在经济转型提升中的人才支撑、智力支持和科技贡献作用,根据中共宁波市委、宁波市人民政府的统一部署,决定在全市教育系统开展“思进思变思发展、创业创新创一流”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现结合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围绕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着眼宁波教育率先实现现代化,以“思进思变思发展、创业创新创一流”(简称“三思三创”)为主题,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转变作风为抓手,以狠抓落实为重点,以争创一流为目标,着力在破解发展难题上求突破,着力在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上求突破,着力在创新体制机制上求突破,全面推进教育科学发展,在服务经济社会的转型提升的同时,实现教育自身转型提升(简称“两个转型提升”),为宁波推进“六个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作出积极的贡献。

二、主要任务

开展“三思三创”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要紧紧围绕市委“六个加快”的战略部署,把握“破难促调、创新开局”的主基调,围绕我市“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目标,把握“两个转型提升”的基本要求,促进教育优先发展、科学发展、服务发展。重点抓好以下四项活动。

(一)开展“找标杆,求创新,谋发展”解放思想大讨论(牵头处室:组织宣传处)

着眼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目标,把握“思进思变思发展、创业创新创一流”主题,在全市教育系统开展“找标杆,求创新,谋发展”解放思想大讨论,以思想解放来拓宽视野、凝心聚力、推动发展,以思想解放来明确目标、振奋精神、增强信心。各地各校要通过多种形式,认真组织广大干部教师参与讨论活动。要针对当前一些干部教师对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目标信心不强,对在新的起点上创业创新热情不够,对服务对象和基层群众感情不深,对工作业绩争创一流激情不足、对解决一些教育热点难点问题办法不多等问题,重点强化“四种意识”、大兴“四种风气”:进一步强化使命意识,大兴负重加压、敢于担当之风,防止和克服信心不够、决心不大的问题;进一步强化创新意识,大兴开拓务实、创新进取之风,防止和克服墨守成规、不愿不会创新的问题;进一步强化群众意识,大兴深入基层、服务群众之风,防止和克服沉不下去、抓不起来的问题;进一步强化标杆意识,大兴创先争优、敢争第一之风,防止和克服标准不高、绩效不明的问题。

(二)开展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基层“三服务”活动(牵头处室:组织宣传处,机关处室和直属单位配合)

按照市委“六个加快”的战略部署,大力开展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基层“三服务”活动。积极引进高端培训机构或培训项目,深化服务型教育体系重点专业建设;建设具有行业性、区域性、示范性的职业教育集团或职业教育联盟,促进校企、校地合作;完善“学—赛—训”技能教育互促体系,搭建中职学生成长“立交桥”;推进数字图书馆进社区、进企业活动;针对大产业,建设大平台,开展智慧产业人才基地建设;建立服务型教育体系建设考核评价指标体系,促进教育服务能力的提升。以“促进公平、提高质量、实现协调、增强活力、强化服务”为重点,深化实施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全市校舍安全工程、标准化幼儿园建设工程、特殊教育学校建设(改造)工程、平安校园建设工程、百千万师训工程等教育惠民工程,完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保障机制,强化教育公共服务平台。积极倾听群众呼声,回应群众诉求,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以送知识、送技能、送服务、解难题为主要内容,组织全系统开展干部教师“进百家企业、千个村庄(社区)和万户家庭”活动,提高社会对教育的满意度和美誉度。

(三)开展“重效能、强指导、优服务”服务型机关建设(牵头处室:机关党委,机关处室和直属单位配合)以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能为核心,全面推进服务型机关建设。按照上级部署,积极稳妥地优化机关内设机构,进一步增强工作效能。各级教育行政机关要加强对本系统的宏观指导,强化指导服务,弱化行政干预,进一步扩大基层和学校治教办学的自主权。加大教育信息公开力度,完善信息发布制度,提高教育行政工作的透明度。抓好民主评议机关意见建议的整改落实,深化开展文明机关创建和机关文明处(科)室创建工作,进一步提升机关的形象。坚持教育行政机关开门办公、挂牌上岗,全面优化对基层和群众的接访服务。

(四)开展加强政风、行风、学风“三风”建设专项行动(牵头处室:监察审计室,机关处室和直属单位配合)

贯彻中纪委和省、市纪委的部署,落实“提速、正风、治奢”专项行动,严格执行“四条禁令”,实施“阳光监督”,整治“文山会海”,治理奢侈浪费。坚持以转政风带行风促学风,以服务型机关建设为重点促政风转变。围绕“三重一大”保廉,突出师德师风提升、招生收费规范等,加强对教育的行风督导,强化行风建设。加强学习型组织建设,建立健全机关干部“学分银行”,促进机关干部提升素质,提高能力。

以上四个活动的具体实施方案,由各牵头处室另行制定。

三、实施步骤

这次“三思三创”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从2011年2月份开始到年底结束,大致分三个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动员部署。召开动员大会,全面部署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各地各校制订实施方案,及时动员布置。在全面发动的基础上,全市教育系统广泛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找准问题,统一思想,振奋精神,明确方向。

第二阶段:全面推进。集中开展“三服务”活动、服务型机关建设和“三风”建设专项行动,切实破解影响教育改革发展的突出问题和事关教育公平、教育质量的热点、难点和重点问题,把思想的解放、作风的转变落实到实际的工作中去。要加强对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的全程监督,有关事项以适当方式向社会公开。

第三阶段:总结提高。对“三思三创”活动开展情况进行考评和总结,激励先进,鞭策后进。要把解决问题与建章立制结合起来,健全和落实一批规章制度,努力形成长效机制。

以上三个阶段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要统筹安排,全面推进。要把解放思想贯穿始终,把实践活动贯穿始终,坚持立说立行,通过扎扎实实的教育和实践活动,解决问题,推动工作。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成立全市教育系统“三思三创”活动领导小组(名单见附件),下设办公室,负责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的日常工作。各地各校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的领导。

(二)强化督查。组建“三思三创”活动督查组,采取检查指导、督查督办等形式,对每个阶段活动开展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定期通报活动情况。加强行政监察监督,强化社会群众投诉监督,充分发挥舆论监督作用。改进督查方式,加大督查力度,不断提高抓督促落实的水平。

(三)注重实效。“三思三创”活动是今年我市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要载体,对动员激励全市教育系统抢抓发展机遇,以一流的标准争创科学发展新优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围绕中央和省、市的重大决策和重要工作部署,紧扣发展主题和教育中心工作来开展。当前,尤其要与贯彻全国、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实施全国、全省教育规划纲要结合起来,与扎实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结合起来,与加强学习型党组织起来,与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活动结合起来,创新方法载体,确保取得实效。

创新、创业、创一流 篇3

按照“共建、共投、共享、共担、共荣”的发展理念,福州新区将充分发挥地域和政策优势,加强对台双创合作机制创新,着力在两岸双创人才交流培养、金融服务、知识产权、孵化平台等方面开展合作,构建两岸双创合作前沿平台,打造高参与度的两岸青年创业社群、两岸创业资本联盟、两岸技术合作先行区和两岸创业创新合作网络的中心节点,将两岸双创合作作为推动闽台交流合作向纵深拓展的有力抓手。“两岸创业创新圈”将汇聚海峡两岸的人才、资本、技术和多种利益主体,并成为两岸共同家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典型特征

(一)出台相关优惠政策

福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台湾青年服务工作,目前福州市已出台了《关于鼓励和支持台湾青年来榕创业就业的实施办法》、《台湾青年创业示范基地和推荐示范团队认定及奖励办法》、《台湾青年创业基地场所租金和首次装修改造补贴申报暂行办法》等一系列优惠政策,为台湾青年到福州新区创业就业提供支持。

(二)完善“海峡青年节”交流平台

2013年开始,福州市已连续四年成功举办了“海峡青年节”,共有上万人次的两岸青年参加,其中有5100多人次台湾青年、近百所台湾院校、百个台湾高校社团、60多个台湾青年团体参与。“海峡青年节”活动不仅是两岸青年交流的平台,更是一个台湾青年学生来大陆创业就业的平台。

为了进一步完善“海峡青年节”这一交流平台,打造推进两岸青年交流交往、创业创新的重要平台载体,目前福州新区已正式启动“海峡青年节”永久性基地——海峡青年交流营地项目的建设,预计将于2017年第五届“海峡青年节”活动期间投入使用。

(三)授牌设立“台湾青年创业基地”

目前,福州市已授牌设立11家“台湾青年创业基地”,其中福州海峡创意产业园和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孵化中心还被国台办授为“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基地”。

除此之外,福州新区内的海峡两岸(船政)文化创意产业园、两岸众创·优空间、台商创业园等两岸合作平台也已于近期先后投入运营,吸引台湾青年入驻创业。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强组织领导,统筹协调工作

福州市政府领导高度重视福州新区双创示范基地的建设工作,收到《实施意见》之后,多次召开市政府专题会议进行研究,分析福州新区现有的基础条件,并迅速对示范基地的建设任务进行分工,明确了各有关单位的职责。

为全力推动双创示范基地的建设工作,福州市成立了由市政府领导为组长,福州新区管委会、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经信委、市教育局、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国资委、市科协等单位有关负责人为成员的福州市双创示范基地建设协调领导小组,统筹协调福州新区双创示范基地建设工作,及时研究解决创建中的有关重大事项。

(二)布局重点领域,建设创新平台

福州新区重点发展新材料、新能源与生态环保等新兴产业,围绕产业共性关键核心技术需求,组织实施一批科技重大专项和重大工程,建设一批重大科技研发平台及产业化基地,研发推广一批重大战略产品,培育形成一批创新型骨干企业和产业集群。集中省市力量,推动真正做强1—2个产业。支持在福州新区部署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研究,突破包括芯片研发设计、VR和AR技术、3D打印材料研发、农业转基因、海洋药物等核心技术,加快大数据和物联网技术应用。

支持科技型龙头企业引进设立重大研发机构,对福州新区内企业建设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重点实验室等科技创新平台予以倾斜支持。目前已安排150万元支持福建新大陆支付技术有限公司开展“福建电子支付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安排150万元支持福建省锦江科技有限公司建设“福建省功能性聚酰胺新材料重点实验室”。后续将进一步支持福州京东方等大项目建设重点实验室或产业技术创新研究院。

(三)结合实际情况,探索创新举措

通过深入分析福州新区现有的基础条件,我们发现双创示范基地建设的主要短板,不是政策少和政府服务弱,而是优秀人才少、平台载体不强,导致政策落地难,政府服务能力没有充分发挥。因此,在政策举措方面,我们在《方案》中围绕省、市已出台的相关政策措施,分人才要素、创新能力、平台载体、资金扶持、新兴产业五个方面进行梳理,明确贯彻落实的具体措施,重点解决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问题,使得政策具体化、可操作、能落地。例如在载体扶持方面,对符合条件的市级众创空间,先期给予建设资金补助10万元;对符合条件的国家级、省级和市级孵化器,分别给予一次性100万元、50万元、10万元奖励。

(四)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双创氛围

福州市于6月17日至21日举行了“创响中国”巡回接力福州站活动。新区有关领导参加了此次活动并进行政策宣讲,介绍了新区的基本情况、规划布局和相关政策。

8月13日至15日,第四届海峡青年节在福州举行。活动期间,福州市领导对福州新区双创示范基地进行了宣传,鼓励两岸青年来新区就业创业。

下一步福州新区将通过举办两岸青创论坛、福建创业创新大赛、海峡两岸(福州)大学生创业创新大赛等大型创业活动,进一步提升双创示范基地的整体知名度和影响力,推动新区双创成果展示宣传常态化。同时,福州新区还将积极探索构建创业创新文化建设长效机制,充分发挥文化的持久教育作用,弘扬双创精神、树立双创榜样,努力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社会氛围,为建设国家双创示范基地提供厚实的文化支撑。

(五)落实目标责任,保障建设工作

为顺利实现《方案》中制定的目标,我们明确了时间表和路线图,按照2016年底、2017年底、2018年底三个时间点,福州新区双创示范基地的建设将分三个阶段进行推进,分别为环境优化阶段、平台提升阶段和要素推动阶段。

同时,建立健全双创示范基地工作责任制。福州市各级各部门按照《方案》要求,落实双创示范基地创建主要任务和重点工程的责任分工,明确各项任务及重点工程的责任部门及责任人,各负其责,协同合作,分阶段、分目标推进福州新区双创示范基地建设。将双创工作纳入纳入绩效考核内容,细化目标任务、政策落实、创业服务、资金投入、服务满意度等指标,明确责任分工及完成时限,实行双创工作月报制,开展专项督查,确保目标实现。

三、实践成效

(一)构建特色众创空间

一是积极推进重点突出、资源集聚、服务专业、特色鲜明的众创空间建设。截至2016年8月底,福州新区已有众创空间备案15家,其中省级众创空间2家,市级众创空间5家,省级互联网孵化器1家,并已成功引入了微软、3W、启迪之星等国内外优秀创业服务团队。二是福州海西创业基地获批省级示范创业创新中心,高新区创业基地认定为福州市创业创新示范中心。三是海峡两岸(船政)文化创意产业园、台商创业园等一批老厂房、旧仓库、存量商务楼宇以及传统文化街区通过改造成为新型众创空间。

(二)降低创业创新门槛

一是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全面推行“三证合一”、电子营业执照和全程电子化登记管理,允许企业“一址多照”“一照多址”,按工位注册企业。允许科技人员、大学生等创业群体借助地址托管等方式申办营业执照。二是发挥税收职能作用,持续深入落实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打通政策执行的“最后一公里”。三是简政放权、取消行政审批,享受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实行申报即备案;优化系统,优化服务,实现自动识别身份、自动计算优惠金额。

(三)推进创新平台建设

福州新区坚持把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作为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完善相关产业配套、改善投资环境、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福州新区共有38家企业列入了2016年福建省工业和信息化产业龙头促进计划“三个一批”项目。截止目前,福州新区已建成6家省企业重点实验室、37家省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四)吸引台湾青年创业

出台优惠政策,支持台湾青年来新区创业就业。依托福州市台湾青年创业就业服务中心,为来新区创业就业的台湾青年提供政策申报、项目对接、培训辅导、工商网络、后勤保障等公益性服务。目前福州新区在吸引台湾青年创业方面目前取得显著成效,截至2016年8月底,福州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孵化中心等10多个台湾青年实习就业创业平台累计入驻台湾青年创业企业196个、台湾青年创业团队数量21个、台湾青年个体工商户15个,创业、就业、实习的台湾青年累计557人。

创新、创业、创一流 篇4

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傅振邦, 教育部、人社部、团中央有关司局和北京邮电大学负责同志以及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联盟全体理事共同出席峰会。同时, 通过前期面向全国报名产生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者代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20 余所高校师生代表参加了峰会。

峰会上, 团中央学校部负责同志代表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励基金发布支持青年学生创新的相关安排。联盟与慕华教育投资有限公司就共同开发创业MOOC签订了协议。中国电信集团在峰会现场发布了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支持计划。

据悉, 本次峰会在优酷、乐视TV、新浪微博等网络平台进行在线直播。

创新、创业、创一流 篇5

肖家村镇人民政府

关于全面开展思进思变思稳定、创业创新创一流、服务群众服务基层服务发展活动的意见

(2012年2月12日)

根据《中共湖南省委关于建立健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若干制度的意见》(湘发„2011‟13号)、《中共永州市委关于全面开展“四深入两结对一测评”活动切实改进干部作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意见》(永发„2011‟18号)和《中共祁阳县委 祁阳县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开展“思进思变思稳定、创业创新创一流、服务群众服务基层服务发展”活动的意见》(祁发„2011‟1号)精神,结合我镇实际,现就开展“思进思变思稳定、创业创新创一流、服务群众服务基层服务发展”活动(以下简称“三思三创三服务”活动)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挺进前五强,突出茶文化、围绕惠民生、促进大和谐”的工作要求,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转变作风为主线,以全面建设绿色特色文明卫生乡镇为目标,努力在转变思想观念、破解发展难题、提振干事激情、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切实推动经济发展大跨越,开创全面建设绿色特色文明卫生乡镇新局面。

二、主要内容

紧紧围绕镇党委、政府全面建设绿色特色文明卫生乡镇的战略构想和“扩投入、强产业、惠民生、优环境、保稳定、强党建”的工作部署,重点抓好四项活动。

(一)深入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

按照镇党委政府全面建设绿色特色文明卫生乡镇的工作定位,以“四找七问”为主要内容,引导广大干部深入思考推进科学发展的肖家之路,积极思量在全县乃至全市发展坐标中的肖家之位,认真思索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肖家之策,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树牢赶超理念、增强忧患意识、引深开放思维、提振创业精神,为全面建设绿色特色文明卫生乡镇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一是加强宣传教育。集中开展以省、市、县党代会和县委全会、县委经济工作会议等重要会议精神为主题的形势政策宣传教育,讲清楚我县、我镇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宝贵经验,讲清楚我县“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讲清楚2012年县、镇经济社会发展的工作目标和主要任务,讲清楚开展“三思三创三服务”活动的重要意义、总体要求和主要内容,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方向,鼓舞斗志、增强信心。二是开展学习讨论。紧紧围绕“四找七问”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四找“就是在解放思想中找误区、找问题、找差距、找原因。”七问“就是问有没有奋发做事的激情,着力解决精神不振的问题;问有没有大局至上的意识,着力解决全局观念不强的问题;问有没有勇于担责的气魄,着力解决在职不尽现的问题;问有没有直面矛盾的勇气,着力解决畏难不敢创新突破的问题;问有没有高效服务的作风,着力解决慢作为不作为乱作为的问题;问有没有亲民为民的情怀,着力解决不密切联系群众的问题;问有没有艰苦奋斗的品格,着力解决奢侈享乐的问题。三是加快比学赶超。认真组织先进事迹报告会,开设专版专栏专题,走出去、请进来,引导党员干部比理念、比干劲、比作为、比服务、比绩效,坚定赶 超的信心,明确赶超的目标,理清赶超的思路,制定赶超的举措,提升赶超的能力,争创“全面建设绿色特色文明卫生乡镇”新优势。

(二)全面开展重点项目大攻坚活动。

以“项目建设年”、“工业企事业服务年”活动为载体,以项目建设为主攻点,以强化服务为着力点,切实解决项目引进和建设过程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一是大力争取和引进项目。以超常规力度向上争取项目资金,谋划、包装、推进一批有效益、有前景的大项目、好项目。抢抓机遇,争取上级交通部门立项,硬化肖家至大江(肖家段)、太平至大忠桥(肖家段)两条公路;实施城镇的下水道建设;开展肖家完小的合格学校建设等。二是大力优化项目建设环境。由政法部门牵头,组织专门班子,严厉打击破坏重大项目建设的违法行为。由国土部门牵头,集中力量抓土地开发整理和土地报批,确保重大项目建设用地。三是大力服务工业企业发展。全面开展结对服务,对重点行业和工业企业实行“一行一企一组”,每个工作组由一名镇领导牵头、一个职能部门负责,职能部门一把手挂帅,在兑现政策、引项争资、代办审批、排忧解难、清费减负、招工用工等方面开展服务。

(三)扎实开展“四深入两结对一测评”大服务活动。紧扣“服务群众、服务基层、服务发展”主题,常年开展“深入群众、深入村(社)、深入项目、深入企业,机关与村、企业结对子,机关干部与贫困户、困难职工结对子,群众对机关的满意度测评”的“四深入两结对一测评”活动。一是深入群众,体察民情。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参照“文建明工作法“下访下村,各级党组织每年开展2次以上集体调研,镇领导班子成员每年撰写1-2篇民情调研报告,镇领导 干部每年到基层调研时间不少于120天。所有干部都要记民情日记,联系村(社)的镇干部每人都要向群众发放“民情联系卡”,各级各部门都要建立民情台账。二是深入村(社),增进感情。继续完善驻村制度,每个村(社)都有干部驻点联系、入户走访。组织机关干部每年至少2次以上到村(社)参加劳动。创新群众工作方法,镇已建立群众服务站,各村要成立群众服务室,大力推行”三有两评“工作法。三是深入项目和企业,促进发展。镇四套班子成员和镇直有关部门负责人,每人联系1个以上的重点建设项目和1户工业企业,一个月至少深入到项目现场1次,走访企业1-2次,帮助协调解决困难和问题。联系项目工作作为领导干部述职的重要内容,作为领导干部政绩评定的重要考核指标。四是结对帮扶,排忧解难。每个机关事业单位结对帮扶一个村(社)和一个企业,有帮扶能力的机关干部每人结对一名困难群众,按照“一天资助1元、一月走访1次、一年办好1件实事、春节慰问1次”的标准进行帮扶。五是群众测评机关工作绩效。坚持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建立健全群众评议考核制度。每年对镇党委政府、镇直部门和各村的作风建设、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和机关效能建设等方面的工作进行两测评,每次测评都要进行综合排名。在两轮综合测评中,排名靠前的给予表彰,排名均在倒数3名内的,责令单位写出情况说明,取消单位所有班子成员评先评优资格;排名均为倒数第一名的,单位党政主要负责人(任职半年以上)责令辞职或免职,其他班子成员考核确定为不称职。

(四)积极开展社会管理大创新活动。

着力做好群众工作,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解决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确保全镇社会大局稳定。一是 坚持大处访制度。建立健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坚持定期接访、主动约访、带案下访,镇班子成员每年至少包案处理2个以上重点信访案件,随时接待群众来访,每周星期二为镇直部门主要领导接访日。各级领导对信访案件或积案按照“一个问题、一名领导、一个专班、一套方案、一包到底”的“五个一”要求,落实好包案领导包掌握情况、包思想转化、包解决化解、包息诉息访的“四包”责任制,不得“转包”、“代包”和“挂名包案”。二是构建大调解格局。加大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调联动”力度,进村入户巡回排查,随时化解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发动“五老”人员,建立村级矛盾调解班子,以群众力量化解社会矛盾。三是创建大防控机制。坚持打防并重,健全监控网络,加强街面巡逻,发动群防群治,构建治安网格化管理格局。整治社会治安,加强农村治安联防,坚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民调工作责任包干体系。创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模式,完善和创新对特殊人群的服务工作体系,加强对有危害社会倾向和行为的高危人群管控力度,健全网上舆情引导处理机制。

三、保障措施

(一)深化思想认识。在全镇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党员干部队伍中开展“三思三创三服务”活动,是县委、县政府贯彻落实省委、市委决策部署的重大举措,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促进全县大局和谐稳定的必然要求。全镇各级各部门要从讲政治、讲大局、讲党性的高度,深化思想认识,端正工作态度,认真组织活动开展,确保不走过场、不搞花架子、不流于形式。

(二)加强组织领导。镇里成立全镇“三思三创三服务” 活动领导小组,由镇党委书记刘诚任组长;镇党委副书记、镇长王可君,镇人大主席、纪委书记赵明席,组宣统委员政协工委主任易东林任副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全面负责指导活动的开展,由易东林兼任办公室主任,工会主席李承兼任办公室副主任。办公室与创先争优办合署办公。镇直部门和各村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和工作班子,保证工作力量,落实工作经费,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三)全面营造氛围。采取多种形式,通过开辟专栏、专题报道、人物专访、编发简报等形式,广泛宣传政策,推广经验,树立典型,为活动开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各级各部门要对活动情况及时进行总结,并及时将活动信息、先进典型上报镇“三思三创三服务”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四)务求活动实效。“三思三创三服务”活动作为全年重点工作纳入绩效考核范围,对活动取得重大成效的单位给予表彰。各村和镇直部门要围绕活动实施意见和四大主体活动方案,结合各自实际,制定具体的活动实施方案。在活动开展过程中,镇党政办、组织部与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将组成督查组,不定期开展督查,加快活动有效开展。

众创空间,创新创业的新选择 篇6

作为正在建设中的全国科技创新中心, 北京有责任、有条件乘势而上、积极作为, 高标准、高水平建设众创空间, 全力推进大众创新创业, 在全国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顺势而为推动大众创业, 培育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

当前, 中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时代已经开启。一方面, 新一轮科技创新和产业变革推动了创新创业组织方式和发展模式的深刻变革, 开源软硬件、3D打印等技术的出现, 以及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 都使得创新、创业不再是少部分人的权利和选择, 创新已经走出了高校院所的围墙, 成为大众的生活新方式、价值新取向。另一方面, 随着国家大力推进行政体制改革、简政放权、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和科技体制改革, 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门槛和成本进一步降低, 极大地激发了各类市场主体创新创业的热情。

当前, 一大批热衷于创意、创新、创业的年轻人, 正紧跟数字技术改造传统制造的潮流, 用自己的“桌面工厂”生产出一大批令人目不暇接、接地气、有市场的新型产品, 颠覆着传统的制造方式、消费模式和投融资方式。创新创业已经成为这些年轻人选择的生活方式, 如同旅途中的背包客, 不惧路途曲折, 克服重重困难, 一路前行, 过程一定是享受的。这段创新创业经历, 也会成为他们宝贵的财富。

面对创新创业大潮, 作为政府科技部门, 我们应顺势而为, 为方兴未艾的“草根创新”添薪加火, 让千千万万个市场细胞活跃起来, 使大众创新创业成为稳增长的新动力、结构调整的新途径、创新驱动的新活力, 打造新常态下的经济发展新引擎。

提升“三种能力”, 让众创空间成为大众创业的摇篮

众创空间是适应互联网时代创新创业特点的新型创业服务机构, 是创客与众筹、众包的结合空间, 是创意、创业、创造与投资的结合空间。推进众创空间建设, 对于进一步完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 激发大众创新创业活力, 特别是培育以大学生为代表的各类青年创新人才和创新团队, 帮助创业者实现从“0”到“1”的飞跃, 具有重要意义。

众创空间既要积极打造创业场地、设施等方面的“硬实力”, 也要着力增强组织、协调、服务等方面的“软实力”, 不断提升服务创新创业活动的综合能力。

一是创业承载能力。创业承载能力是指在场地、设施、设备等方面为团队、个人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提供基本硬件支撑的能力, 是众创空间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场地可以简陋, 但必须有适合年轻人意愿的小环境, 有空间、有网络, 可以低成本实现“拎包入住”。

二是支撑服务能力。支撑服务能力既包括物业、商务等方面的基础服务能力, 也包括代办工商税务注册登记、财务记账、招聘人才、纳税申报、知识产权申请等方面的辅助服务能力, 是众创空间应积极拓展的能力。创新创业团队、个人的需求具有个性化、多样性、差异化的特点, 众创空间具备好的支撑服务能力, 就能够帮助创新创业团队、个人在“创业摇篮”中起步。

三是社会协作能力。创新创业是一个艰苦的过程, 也是一段孤独求索的经历, 更需要公众理解、群体支持、资源支撑。众创空间具有一定的社会协作能力, 就能够将一群年龄相仿、目标相近、志向相同的创新创业者凝聚在一起, 营造起相互切磋、相互启发、相互鼓励的“社区式”创新创业氛围。在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的今天, 科研资源、信息资源、社会投资等资源已突破地域限制, 呈现出鲜明的流动性特征。众创空间能够在更大范围组织调配资源, 就可以为创新创业个人和团队“加油助力”。

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全力推进众创空间建设

打造创新创业首选地是北京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要担当的责任之一。北京具有雄厚的人才基础、创新成果众多, 一直以来都是创新创业的热土, 诞生了一批又一批创新型企业, 形成了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在国家大力推进众创空间建设, 促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战略布局中, 北京有基础、有能力也有责任担当起示范引领作用。

发展众创空间, 既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 政府层面也应积极作为, 通过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 营造适宜众创空间发展的政策环境, 推进众创空间的国际化、市场化、专业化、集成化、网络化。

一是把众创空间作为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众创空间是盘活全社会创新创业服务资源, 加强创新创业生态环境建设, 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途径, 是激发亿万群众创造活力, 培育创新型企业和新兴优势产业, 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的重要选择。应将众创空间作为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与区域科技创新工作同步部署、协同推进, 充分发挥政府在战略规划、政策法规、标准规范和监督指导等方面的作用, 为众创空间的发展保驾护航。应准确把握新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 积极培育极客、创客等创新文化, 在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和文化创新方面先人一步、快人一拍, 让众创空间成为新兴企业、技术、产品、产业、模式、文化的发源地和辐射源。

二是加强对众创空间的分类引导。大力推动以社会力量为主构建市场化的众创空间。对传统的孵化器、大学科技园等创新创业服务机构, 引导其运用互联网思维, 优化和完善运营机制和业务模式, 适应创新创业新需求。对培训辅导、创业投资等专业化机构, 行业领军企业、社会组织以及天使投资人、成功企业家等, 支持其盘活现有闲置厂房、设备等资源, 或与传统的创新创业服务机构合作, 参与众创空间建设。

创新、创业、创一流 篇7

关键词:众创空间,创新创业,七大模式,发展措施

我国在2015年1月确定了众创空间的相关政策措施, 并在3月的工作报告当中就这一问题进行了公开阐述, 以打造大众创业和增加公共产品服务的双项政策, 推动国内创新行业的发展, 不仅要增加“量”, 更要增加“质”, 实现我国经济技术的根本性提升。

一、众创空间的概念

根据我国国务院提出的相关《意见》中支出, 众创空间主要指的是根据现代国内互联网和计算机技术发展的规律, 为创新和创业提供的条件, 以及市场机制转化、专业化服务的转型以及资本投资途径的转变等为基础, 构建一个适合我国创新人才创业的土壤, 实现低成本、便利化、全方面、公开式的创新创业服务平台。众创空间本身具有四大特点, 包括市场化、专业化、集成化以及网络化, 同时众创空间还能够实现创新技术和创业发展的结合、网络线上和线下的结合、创业融资和投资的结合, 将工作、网络以及社交空间融合到一起, 实现行业内部创新资源共享, 为更多的创新型人才的创业梦提供平台。

我国科学委员会副主任认为“众创空间”与以往的孵化器或高校创新园区等有着极大的差异, 这一模式是结合了现代互联网共享思维和覆盖度, 为创新型人才提供更加全面的创业服务, 对目前国内现有的创业体系进行完善和提高。当创新产业本身的特征发生了转变后, 其就会从传统的政府主导转变为市场主导, 从小群体创业变为大众创业, 将企业内部创新转变为大众协同创新模式, 彻底打破我国核心创新能力低的情况。同时, 众创空间也打破了传统企业孵化器或创意小组等创新载体, 进而演化出了具有现代意义的“创新工场”、“创业咖啡”、“创客空间”等新型的创新模式, 为创业者提供了更好的发展空间。

二、众创空间的主要模式类型

根据我国投中研究院的研究显示, 目前基于我国特色的众创空间模式和形来看, 其发展出的创新模式共有7种。其一是活动聚会型, 这种创新模式主要是以群体聚会作为活动主要载体, 定期举办针对于某一项目的聚会、展演等活动, 例如上海市的“新车间”、北京市的“创客空间”等。其二是培训辅导形式, 这种形式的众创模式主要集中在国内的各大高校当中, 是利用高校现有的教育资源、实验资源、文献资源以及创新资源等, 以培训作为基础方式, 让大学生们能够聚集在一起协同创新, 例如北京大学的“孵化营”、清华大学的“x-lab”等。其三是媒体驱动模式, 这一模式主要是创业的企业利用现代媒体宣传方式, 将企业的发展和创新工作在网络上和传统媒体上进行铺展, 为社会当中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提供共同创业的机会, 而媒体在这一模式中则是为企业提供信息宣传、投资导向、信息共享等多种创业服务。其四是投资驱动模式, 主要是针对于部分创新型人才创业阶段资金短缺的情况进行帮扶, 以资金作为纽带, 将创新型人才聚集在一起, 并利用创新平台吸引更多的创新型, 例如“车库咖啡”、“创新工场”等, 能够有效提高国民的创业成功率。其五是地产思维模式, 主要是由房地产商之间形成的联合创新空间, 针对于某一类行业的创新和发展进行研究, 并实现创业的模式。其六是产业服务模式, 主要针对于创新创业产业链当中服务工作的短板提供帮扶, 包括商业链上游和下游连接和交流、产品打磨、创新基金建立等, 进一步为创新型人才的创业提供良好的土壤。其七是综合生态体系, 是将前六种模式进行有机的结合, 打造投资、培训、指导、招聘、政府帮扶、运营、法律支持等系列服务的模式, 这种模式对于初入经济市场的大学毕业生最为有利, 能够快速提高其市场融入度, 提高其对市场需求的认知, 进而使自己的创新项目更加符合国内经济市场的发展规律。

三、提高众创空间发展效果的措施

1. 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主导

众创空间是一种为创新人才提供创业机会的重要政策, 其能够保证创新型人才获得更好的工作、网络、社交空间, 并且能够得到资源共享的便利条件。在发展这一政策时应充分考虑和尊重现代创业者的需求, 应坚持以政府力量引导行业内领导企业, 以市场为主导方向, 将企业和社会上的投资机构和组织进行整合, 从而释放更多的创新能量。同时, 政府还应该充分利用目前国内现有的创新示范区、科技开发区、高校科技园区等基础资源, 鼓励该类创新园区能够做到设备和资源共享, 在创新技术早期研发阶段能够大大减低研发成本, 为创业者提供更加便利的服务。政府还应该发挥监督作用, 使行业内部形成“互助互信、金融帮扶”的良好创业条件。

2. 降低创业的门槛

政府部门除了要开展相应的政府扶持以外, 还应该对现有的商业制度进行改革, 在创业初期阶段应简化各类证件或商标的办理步骤, 加大网络申报制度的建设, 运用“多证联办”的方式提高证件办理的效率。同时要降低创业过程中的门槛, 鼓励更多样化的创业形式, 不要将创新创业种类过早地归类于现有的行业分类当中, 应对新型产业进行深入研究, 将典型的创新技术独立发展。在经济发展较为发达的地区, 应加大政府补贴对创业人员的帮助, 并为其提供更多的公共软件和服务。同时鼓励各大高校开设创新技术相关课程, 并深入高校内开展创业引导工作, 建立创业基金, 带动创业热情。

3. 完善创业公共服务体系

政府应进一步制定有利于创新创业的优惠政策, 重点对创业环境和公共服务体系进行改善, 进一步降低创业者的早期成本, 例如“兜底社保”等。同时应强化国内知识产权的保护工作, 加快专利项目的审核速度, 对于部分典型创新型技术应加开绿色通道, 使其专利申报能更加便利, 而对小型企业的核心专业也要采取优先审查的保护制度。在申报专利后相关部门还应该对其知识产权进行全面的保护, 并开展创新项目大赛, 进一步加强创新创业企业的宣传力度, 使其能够更好地融入到市场当中。

4. 强化资金引导和投资

在市场当中正确引导“众筹”资金的流向, 将其用于创新创业活动当中, 同时政府也应该建立创投基金, 利用参股方式对子基金进行合理操作, 但政府在参股后对创业企业并不进行直接的操控, 也不以盈利为目的, 应将其看做一种“贷款”行为, 为早期创新型人才创业提供更多的融资空间和方式。发挥资本市场的多层次特点, 为小型企业提供更多的金融行业服务, 包括知识产权抵押、科技融资担保等。同时需要注意的是, 创新型人才在创业过程中其资金流动性较大, 因此政府应积极为其开展贴息优惠政策, 避免企业资金链断裂导致创新项目流产。

四、结语

众创空间的发展必须得到政府和市场的大力支持, 深化各类优惠政策, 并对市场结构进行调节, 为创新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好的环境和空间。

参考文献

[1]徐晓兰.大力发展众创空间, 积极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新常态[J].中国科技产业, 2015 (06) :65-66.

[2]张永飞.“众创时代”:开启经济新引擎[J].中国政协, 2015 (06) :45-46.

[3]杨光.推进大众创新, 线上线下齐发展[J].计算机与网络, 2015 (05) :5-6.

[4]顾欣.众创空间发展与国家高新区创新生态体系建构[J].改革与战略, 2015 (04) :66-69.

后发赶超创一流 篇8

1 忠实履责, 敢于碰硬

2011年秋天, 白马桥供电所新任所领导班子走马上任, 他们面临的却是农网改造投入资金不足、网改面不宽、“长藤结瓜”和迂回线现象大量存在、电压低、供电可靠性差的困难。

白马桥地处城乡结合部, 人口结构复杂, 部分住户私拉乱接线路, 无表用电且不交电费;供电所员工人心涣散, 工作积极性不高, 一些任务指标难以完成, 造成该所在长沙电业局供电所中的排名一直靠后。

面对现实, 在农电战线摸爬滚打了20多年, 在所长岗位连续任职17年、一贯勇挑重担的新任所长张国锋在所领导班子和骨干会上斩钉截铁地说:“组织上安排我们到白马桥供电所工作, 我们就有责任把这里的电管好, 否则就是失职。”接着他又说:“现在各个所都在奋勇争先创一流, 形势逼人, 我们只能为成功找出路, 不能为落后找理由, 要有等不起的紧迫感, 慢不得的危机感, 坐不住的责任感, 迎头赶上, 争创一流。”

当时正值大规模农网升级改造, 白马桥供电所领导班子决心抓住这一机遇, 对未进行网改的村全部统一进行网改。他们组织力量抓紧时间施工, 起早贪黑, 抢晴天, 战雨天, 放弃双休日和节假日, 忘我工作, 人都瘦了一圈。经过几个月的连续奋战, 新建和改造农村高低压线路300多千米, 新增变压器100多台, 改造户表1.2万户, 电压质量和供电可靠性提高了, 客户满意了。

紧接着, 他们乘势而上, 以壮士断腕、背水一战的决心, 出重拳对用电秩序进行整顿。第一步是在供电范围内的3乡3镇、52个行政村和4个居委会广泛发动宣传, 张贴横幅标语, 大造舆论声势。供电所在群众中明确宣布, 过去无表用电暂不追究, 从现在起一律要安装电表。第二步是供电所员工的亲属带头安装电表, 起到示范作用。第三步是打歼灭战, 拆除私拉乱接线路, 凡是未安装电表的一律安装电表。对客户提出的合理要求尽量满足, 把“你用电, 我用心”的理念落到实处, 以优质服务树形象、赢民心。同时, 请公安部门紧密配合, 对于无理取闹、胡搅蛮缠的人采取强制手段。第四步是开展大规模的反窃查违活动, 查处窃电96起, 追补了违约金和电费, 起到了震慑的作用。这4招一出, 效果立竿见影, 良好的用电秩序得以建立, 低压线损一下子由原先的18%降到了8.98%。

2 供电所管理注入新元素

2.1 强化基础管理

对6条10千伏线路重新摸底、核对台区信息表、更新图纸、建立实地相片资料、20个低压台区统一安装配电台区智能管理终端。一年多来, 通过全所员工群策群力, 先后建设了标准化示范配电台区7座、标准化示范高压线路5千米、标准化示范低压线路20千米。

2.2 实现智能管理

该所对以往的规章制度进行了全面清理, 凡是应该具备的制度增补到位, 凡是不完善的制度补充修改完善, 做到用制度管人管事, 并加强检查督促, 确保各项制度落到实处。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 白马桥供电所管理得到加强, 但由于仍沿袭传统的粗放型管理方式, 以致管理还存在不足:接地故障判断查寻和变压器过温过载情况只能靠员工到现场测试;配电线路故障、漏电保护器跳闸只能靠客户打电话才能知晓;安全工器具用完后没有及时归还, 超过使用限期的安全工器具仍在使用;线损只能通过勤查发现问题, 通过抓整改才能得到控制;手工抄表数据不精确、效率低、成本高;绩效考核仍存在制度不公平、标准不科学, 以及人为因素左右考核结果的现象。

为改变管理落后的现状, 他们决心依靠科技手段, 增加智能元素, 支撑管理发展。一方面, 借鉴兄弟单位的先进经验, 制订了智能化供电所建设的总体方案, 经宁乡电力局审查批准后实施;另一方面, 与软件开发公司一道着手研发供电所智能化管理平台。现在白马桥供电所顺利建成了农电智能管理系统:

(1) 安全生产智能化管理体系, 其中包括远程实时监控系统、安全工器具管理系统、生产标准化作业系统。

(2) 营销智能化管理体系, 其中包括营销系统、集中抄表系统、实时电费系统, 具备实时抄表、收费、监控线损等功能。

(3) 综合绩效智能化管理体系, 其中包括工作任务目标的设定、查询、绩效工资的汇总。

(4) 优质服务智能化管理体系, 为提升优质服务水平创造了条件。

(5) 车载控制系统, 避免了公车私用。

几个系统之间实现无缝连接, 取得了明显的改善效果, 仅安全生产一项, 该所的生产现场就多次被县局评为“无违章现场”。

2.3 坚持绩效考核

该所将任务层层分解, 工作件件落实, 做到胸中有全局, 手中有任务, 各司其职, 朝着一个目标有序地开展工作。每月进行绩效考核, 坚持奖罚兑现。现在, 生产班组的员工对跳闸次数多的线路造成的原因主动进行分析, 自觉加强砍青扫障和夜间巡视, 对台区低压侧电流多次进行摇测, 保障三相负荷平衡。

3 政治和技能培训两手齐抓

走进白马桥供电所营业厅和办公室, 处处窗明几净, 公示栏里张贴着电价表和办理用电手续的流程图, 仓库里的工具和材料摆放得整整齐齐。据员工介绍, 供电所环境卫生责任落实到班组, 每天开展以整理、清洁等为内容的6S活动, 每周进行检查, 让员工在舒适的环境里工作, 提振精气神。为加强员工组织纪律性, 增强执行力, 该所还实行了准军事化管理。

白马桥供电所有75人, 如果思想不统一, 就会各吹各的号, 各唱各的调。考虑这一点, 该所加强了思想政治工作和技能培训, 从5个方面认真开展管理提质工作。

(1) 坚持从每个员工的思想、工作、学习、生活、家庭等细小方面着手, 时时关爱、处处关心、事事关怀, 让每个人时时、处处、事事体会到组织的温暖, 一门心思投入到工作中, 尽职尽责, 尽心尽力。

(2) 坚持发扬团队精神, 为了共同的目标, 心往一处想, 劲往一处使, 汗往一处流, 努力共创一流。

(3) 坚持能人导向, 使有不同专业特长、不同成长经历、不同能力水平的人各展所长。让想干事的人有机会, 能干事的人有平台, 干成事的人有奔头。

(4) 坚持发现工作做得好的就表扬, 看到积极因素就鼓励, 用先进人物的感召力影响和激励周围的人。

(5) 坚持每月召开全所员工大会, 总结上月工作, 坚持同业对标分析存在问题, 并布置下月工作。凡是高损台区及倒数第一的电工必须在分析会上说清楚原因所在, 接下来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并由正、副所长和骨干对每个人的工作进行总结讲评。在下个月的例会上, 检查上个月高损台区及倒数第一的电工改进工作收到的成效, 实现整个过程闭环。

在白马桥供电所的院子围墙旁, 架设了标准的高低压线路。该所员工告诉笔者, 这是他们标准化的作业模拟训练场, 场内T接杆、耐张杆、直线杆、终端杆、配电台区等一应俱全, 都是用来培训的, 员工只要有空余时间就在此练习, 不断提高技能。有几个刚进来的青工一爬电杆就紧张, 脚发软, 经过老师傅耐心的传、帮、带, 加之自己刻苦练习, 现在上下杆行动自如。

据了解, 该所树立“员工培训是第一工程”的理念, 围绕生产经营的实际需要制订培训方案, 坚持“干什么学什么, 缺什么补什么”原则, 分阶段、有计划的开展培训。培训以能者为师, 互教互学, 全力提高员工实际操作能力。

创新、创业、创一流 篇9

7月9日下午,第二届“创青春”中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启动仪式在北京举行。第二届“创青春”中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由共青团中央、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农业部、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全国学联、天津市人民政府、江苏省人民政府、浙江省人民政府、江西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该赛事面向不超过35周岁的创业青年和平均年龄35周岁以下的创业团队,特别鼓励符合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的项目报名参赛,旨在搭建青年创新创业日常展示交流、资源对接、项目孵化等平台,引导青年开展创新性强、前瞻性好的创业项目,扶持培育科技含量高、商业模式新的创业团队,在广大青年中传播“创新引领未来、创业改变生活、奋斗成就梦想”的创业理念。

启动仪式上,与会领导共同浇灌“青年创业树”启动大赛,寓意在党政群团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帮助和支持广大创业青年投身“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实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同时,还发布了“青年创业超级装备”。为增强赛事的创业孵化和创业服务功能,本届赛事除了提供奖金、发布创业慕课和政策解读之外,还联合中信国安集团和优家青年创业社区提供免费的孵化空间和居住空间,并联合36氪、法海网、有序网、猎上网提供投融资、法律顾问、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免费服务。

创新、创业、创一流 篇10

据介绍, “首届中国农机创客大赛”共分小麦机创客、烘干机创富两大赛事, 每个赛事允许个人创客、团体创客参赛, 大赛将在河北、山西、河南、山东、安徽、湖北、江苏、四川、陕西等9个小麦主产区以及江西、湖南、浙江等烘干机需求大省决出全省各项名次, 最终决出每个赛事的全国年度创客冠军等诸多奖项, 创客冠军将获得最高20000元创客基金奖励。同时, 中联重科整合中国农机职业教育联盟、农机技能培训、农业机械化示范基地、农机金融服务等资源支持平台, 为参赛选手提供技能培训、金融产品、服务优先响应等尊享服务。

2014年以来,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多次强调“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 提出:要借改革创新的“东风”, 推动中国经济科学发展, 在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新浪潮, 形成“万众创新”、“人人创新”的新态势。“农机创客”将充分展示在农机人当中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活力, 这种活力和创造, 将会成为中国农机行业乃至中国经济未来增长的不熄引擎。

“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的目的是推动经济良性良好发展。李克强总理说:“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增加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双引擎’, 推动发展调速不减势、量增质更优, 实现中国经济提质增效升级。”一方面, 只有通过万众创新, 才能创造出更多的新技术、新产品和新市场;另一方面, 只有通过大众创业, 才能增加更多的市场主体, 才能增加市场的动力、活力和竞争力。

“大众创业”与“万众创新”是相互支撑和相互促动的关系。一方面, 只有“大众”勇敢的创业才能激发、带动“万众”关注创新和实践创新, 也只有“大众”创业的市场主体才能创造更多的创新平台、创新投入和创新探索;另一方面, 只有在“万众”创新的基础上才可能有“大众”愿意创业、能够创业并创业成功。

“首届中国农机创客大赛”正是在这一宏大时代背景下顺势而为。通过众多农机用户的广泛参与, 从农业机械技术水平、农机作业水平、农业生产安全等多个维度评选出年度创客冠军, 一方面通过农机创客的意见和建议促进中国农机产品持续创新升级, 使“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 另一方面, 企业搭台, 让“职业农民”站台, 通过企业的创新投入让“普通农机手”走向“职业农机手”, 让“职业农机手”走向“农机创客”, 从农机手比赛走向创富大赛。中联重科贯彻国家鼓励创业、创新, 推动经济增长的战略方针, 全力推动“首届中国农机创客大赛”, 力争把本次大赛打造成中国农机最富活力的创业、创新平台, 实现农机创客创富梦想, 引领农机企业走创造创新之路。

上一篇:电子商务消费心理下一篇:热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