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育专业

2024-07-26

化学教育专业(精选十篇)

化学教育专业 篇1

笔者通过课堂教学及在课余与学生广泛接触的谈话中, 体察到了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对任课老师的看法。为了进一步深入了解, 我们进行了一次题为“你眼中的化学教育专业教师”的调查, 旨在考察目前师范生对自己老师职业素养的要求, 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优化自身形象设计, 努力做到为人师表、以身作则, 合理组织教学活动提供一些参考建议。

二、调查内容及结果统计

我们采用问卷、座谈和观察的方法, 就学生眼中的化学教育专业教师的学历、知识与科研能力, 对工作和学生的态度及体态要求, 师德, 教学情况, 在山西师范学院、晋中学院、长治学院、忻州师院、运城学院和吕梁高专化学教育专业本科和专科的学生中进行了调查。调查时, 以班为单位, 现场发卷, 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思考, 并要求认真答卷、现场收卷。共发出问卷800份, 收回有效问卷720份。被调查者中, 专科生占40.4%, 本科生占59.6%。调查统计结果如下。

1. 学历、知识、教学与科研能力统计

2. 对教学工作和学生的态度及体态要求

3. 师德要求

4. 教学情况

(1) 你喜欢的化学教育专业教师

(1) 课堂气氛轻松、开放, 注意引导学生自己学懂知识约65.4%;

(2) 语言准确有启发性, 教法得当约60.1%;

(3) 指导学法, 讲课时不必面面俱到约58.6%;

(4) 讲课条理清楚、重点突出、板书合理约51.2%;

(5) 重视实验或试验, 依赖证据, 不盲从、不迷信、有创新约46.7%;

(6) 联系中学和社会生活实际, 体现化学研究新成果约35.1%;

(7) 使用现代教学手段约17.2%;

(8) 只要尽力了就是好老师约7.8%。

此外, 学生还喜欢能为学生排忧解难, 帮助学生明确发展方向, 教学中能适当讲述现代先进化学技术、学科前沿知识与发展趋势, 注意学法指导, 拓宽学生知识面、多给学生参加教学和科研实践的机会, 突出教学的启发性和研究性、真正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师。

(2) 你不喜欢的化学教育专业教师

(1) 对学生有偏爱, 处事不公平合理约78.6%;

(2) 讲课不分主次, 无重点, 教法不当, “满堂灌”约76.3%;

(3) 教材不熟悉, 照本宣科约74.1%;

(4) 对学生态度不亲切, 讨厌差生约68.5%;

(5) 迟到早退、工作不负责、态度不端正, 自私世故约64.3%;

(6) 为了得到学生的好处, 拿考试卡学生约63.1%;

(7) 上课拖堂, 上完就走约60.2%;

(8) 在学生面前贬低同事, 炫耀自己、拆同行的台约58.6%;

(9) 废话连篇、板书不规范约56.8%;

(10) 为了讨好学生能给自己打高教学质量分, 不严谨治学约45.5%。

除此外, 学生还不喜欢社会兼职多、教学精力投入少, 把教学工作当“副业”, 上课不到、太严肃、亲和力不强, 上课无边无际闲说、只占上课时间、不讲课堂效率, 从不看作业, 师德差、不能为人师表, 惟书本是从, 把知识当绝对真理强加给学生, 办事无主见, 唠唠叨叨, 高傲、爱炫耀, 古板、无生气的教师。

三、结果分析及思考

从表1可以看出, 师范生对教师学位非常看重, 要求应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约达76.6%, 要求学科专业知识精深与宽广的约占66.2%, 要求教育科学知识精通的约占58.1%, 要求相关学科知识至少精通一门的约占40.6%, 精通越多越好的约占62.4%。反映出学生对教师学历学位及知识结构的要求与国家对大学教师专业素质要求是一致的。学生要求教师的教学能力与科研能力都要强的占到60.2%。可见, 教师作为一种专业化的职业, 仅有学历学位是不够的, 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教育理论知识、良好的教学技能和较强的科研能力。[1]所以, 我们说, 作为大学教师应不断学习, 使自己的知识像一条常流常新的小河, 经常进行教学反思和教学研究, 实践教学改革, 努力提升自己的学术水平与教学技能。在教学上, 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通过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 引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觉性, 以启发式、研究性教学为核心, 着重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与实践能力, 保证自己的教学有多数学生满意。若是只顾搞科研, 课上不好, 就不是好教师;反之, 若不重视科研或不会搞科研, 没有科研成果的教师, 其教学能力不会太强, 也不会受到学生的喜欢。师范生的教师在这些方面应给学生做出表率。学生要求教师口语表达能力强的约占到70.1%, 要求一般的约占到22.2%。教育实践证明, 课堂上教师的教学语言决定学生脑力劳动的效率。所以, 作为师范生的教师应努力锻炼口语表达、认真设计教学语言, 这不仅是教好学的需要, 也是为了给学生做出示范, 只有这样, 我们才能要求、指导和训练学生具有较好的口语表达能力。

从表2看出, 学生要求教师对他们理解宽容富有人情味的约占到54.4%, 并且要求教师耐心细致、严格要求, 一视同仁。反映出大学教师应与学生情感交融, 大学教学也应渗透情意因素。在工作上, 绝大多数学生要求教师不要把教育当职业, 而要把教育当事业来做, 更不要当“副业”来待, 反映出大多数学生是热爱教育事业的。需要注意的是, 对教师应严于律己、做出表率, 热爱学生、诲人不倦、严谨治学、钻研业务的要求比例较低。我们应注意引导, 身体力行, 用自己的师德、人格来影响学生。要求教师应有愉快表情的约占63.1%, 有整洁仪表的约占54.2%, 有文雅风度的约占44.3%, 还有不少学生喜欢教师健康的体格和端庄的容貌。可见, 学生对教师的衣着、表情和体态等外在美也非常看重。所以, 我们教师上课要做到自然亲切、精神饱满, 举止谦恭、有礼、端庄、大方, 给学生做出榜样。过分严肃, 不修边幅, 服装过于超前都会给学生带来负面影响。

从表3看出, 有约9 8.8%的学生要求教师为人正直, 品行端正, 要求能与其他老师合作的约占78.2%, 反映出绝大多数学生思想品德是好的, 这是教育的希望所在。但对教师应遵纪守法、关心国家大事、有积极向上的进取心的要求比例较低。这不仅需要加强对学生法律意识、关心国家大事、积极要求上进、与时俱进的教育, 作为教师在这些方面理应是学生的榜样。

四、结语

从调查分析的总体情况来看, 学生喜欢的老师是具有现代教育理念与创新意识, 具有高学术水平、强教学能力、强科研能力, 有事业心、责任感, 教学有方, 课堂开放、气氛活跃、启发、诱导学生通过研究探索自己建构知识的老师;喜欢教学能“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依据学生需要、现有知识水平、能力及个性特点组织教学、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 能针对具体教学内容, 联系中学教学和社会生活实际、体现化学研究新成果和与时俱进的老师。学生不喜欢不思进取, 自私世故, 师德差, 教学无方、尽力而为的老师, 更不喜欢使用现代教学手段“满堂灌”的老师。所以, 我们教师要不断地钻研业务, 工作认真、负责, 不断地进行教育教学研究和反思, 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手段要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教育教学理论要求, 遵纪守法, 严谨治学, 廉洁从教。避免“文人相轻”、在学生面前贬低同事, 炫耀自己、拆同行的台。我们认为, 学生对教师的职业素养要求大多是正确的、合理的。重要的是, 作为培养学校, 应建立保证提高教学质量的长效机制, 对教师业绩的考核, 应重点突出教学效果的评价。作为师范生的教师, 不仅要言传, 更重要的是身教, 言行一致, 注意自己形象的设计, 不仅要努力做学生喜欢的好老师, 还要帮助、指导学生建构适合新课程环境要求的中学教师的知识与素质结构。

参考文献

[1]肖川, 胡乐乐.论校本教研与教师专业成长[J].教师教育研究, 2007, 1

化学专业教育实习总结 篇2

一、教学工作方面

1、听课

根据队伍规定,第一周为见习周,要求队员主动听课,累积经验。在来到武高后的第二天,便听了指导老师的一节课(物质的量浓度),除了听指导老师的课,还听了其他老师的化学课,以求博采众长。实习阶段,除了现场观摩指导老师李洪孚老师的课外,我还积极跨年级、跨学科听课,每次听完课后,我都会和同组实习老师讨论这节课的优缺点,这让我学到很多。此外,我还积极听队友的课,以求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2、备课与上课

①备教材

在来到武高之前,由于不清楚学校的教学进度,以为应该上到第二章了,所以没有怎么准备第一章的内容,来到武高才发现教学进度远比自己想象中的慢,才上到第一章物质的量浓度。所以,只能在第一周还没开始上课前不断看教材和教参,尽快熟悉第一章知识。我深感授课过程中若仅有靠一本教师用书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结合其他参考资料,知识素材的收集整理也是不可缺少的工作,还好李老师给了我们小组一本《自主能力测试》,一本《教材解析》,实习组还给我们复印了相关的资料,比如《化学周报》等,在熟悉教材后,还要结合大量参考书进行整合,再配合自己的思路想法,将整个教学思路理清。②写教案。研究完教材,研究完教参,跟着的就是编写教案了——写教案、写PPT,这是我认为在教学工作中最难的一步。要考虑很多方面的因素,本着设计合理、思路清晰、突出重点、符合新课标理论、学生易于接受的原则。我改了又写,写了又改,写好后将一节课要讲的内容背到烂熟于心为止,做足上讲台的知识准备和心理准备。③备学生

在实习阶段,我们小组主动向班主任张剑锋老师和指导老师了解了407班学生的基本情况。通过老师给的分析,我对我班学生的的化学水平、学习习惯、课堂参与程度有了大致的了解,总结出了407班学生特点:407班是普通班,学生基础薄弱,理解能力还有课堂听课效率不高,课前不爱做预习,课后不爱做练习。掌握了学生的基本特点后,加上李老师的指导建议,我对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更有针对性。

④试讲

试讲讲是正式上课之前的练习和预演。在写好教案和PPT后,我就在科学楼504教室进行了多次试讲。这样不仅使我更加熟悉上课内容,还使得我把语言表达有不得体的,都能及时加以改正。有时,还能发现备课及教案的不足,及时补救。⑤上课。

这是整个教学实习的核心环节。在教态仪表上,我力求衣着整洁,自然大方,亲切和蔼。上第一节课——胶体及其分类时,由于对授课内容已经很熟悉,我还是很放得开,但有些拘谨,讲课声音有点小,跟学生的交流也比较少。由于要讲的知识点多,有些地方我以为很简单讲得比较快,没想到有些学生并不理解。在接下来的习题课,我努力做到讲话速度恰当,避免学生跟不上我的步,声音也洪亮很多,也注意跟学生的互动。课后我积极进行反思总结,主动征求指导教师意见,虚心听取队友的建议和学生的反馈,从而不断改进教学。在实习过程中,我一共上了一节正课与段考试卷评讲课,还有一次主题班会课。虽然上课的机会不多,但在本次实习中,我的教学实践能力和表达能力都有了明显的提高。我深知自己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改进,以后我定会加倍努力。

二、班主任工作方面

在班主任日常管理工作中,我主要从早晨的早操、早读到课间纪律,课间操,课堂纪律,眼保健操,午休管理,晚读,自习课,晚修管理等方面着手,每样事物都负责到底,细致监督。当然,在监督他们的同时不忘结合他们的个性特点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以培养他们正确的学习目标,积极向上的乐观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担任实习班主任期间,我还做了一下几点工作:

1、参与班级活动

在我班,凡是学校组织的活动,班主任和我都给予高度的重视,篮球赛、校运会的报名等我都亲身参与当中,在月考和段考过后,我还利用课余时间找到学习成绩没那么好的学生出来谈话,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在活动中进行教育,同学们易于接受也能很快转化为行动。

2、主题班会

在实习期间,我开了一次主题班会。这次班会的主题是“如何处理宿舍关系”。上班会前,我上网搜索了相关资料并写好了PPT。在班会上,同学们积极发言,提出了很多当前宿舍中遇到的棘手的问题,再由其他同学找出合理的解决方法,最后给他们列举了处理宿舍关系时的注意点,虽然没有每一个学生在班会上都发言,但是我坚信每一个学生都有了自己的新想法、新的打算。

在实习期间我还参与了月考试卷、段考试卷的改评,使得我能进一步体验了教师工作,相信这对我以后的工作有很大的帮助。

3、师生间的关系

高中的学生还不失去童真,善于思考问题,但是在道德、情感方面还有待发展。也许我们的年龄与之相近,他们既把我们当作老师,还当作朋友,许多心里的问题都愿意与我们交流。所以,我就利用课余时间找他们谈心,鼓励和对他们进行积极的引导,希望能给他们带来一定的帮助。

4、自修、自习课辅导

每周星期二或者星期三晚修、晚自习,我都会安排部分同学到教师休息室对他们进行个别辅导,帮他们解决他们不理解的内容。希望自己能在有限的实习时间里带给他们更多的帮助。

三、实习小组活动

实习期间,我们的生活是多姿多彩的,比如傍晚和其他实习老师打球、和指导老师们打排球、踢足球等,这些活动都促进了实习老师和指导老师间的交流和感情。最让我难忘的是实习组和化学组的包饺子活动,我们秉着传承民大的优良传统,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也达到了促进实习老师与指导老师关系的目的。

化学教育专业 篇3

【关键词】高中化学 高师化学教育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3-0026-02

随着社会对教育改革的需求,高中化学面对新课程在教学上的复杂化,致使老师在教学能力与综合素质方面受到限制。在我国很多的高师院校,已经采取有效的教学措施来适应新课程改革。化学在未来教育发展中,必将成为培养高中老师的高师化学教育专业,在新课程教学的改革形势下,已经成为炙手可热的关键问题。

一、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剖析

1.新课程标准的特点

在高中的化学课改的背景下,新课程标准详细概括了课程的内容与性质,对化学课程提出了新理念和知识框架,展现了新课程标准的设计特点。在课程的教学目标、学习内容的主题和具体标准上都有详细的界定标准,对学生在学习上的活动和探究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与要求。使化学课程教学目标更具有特色性,从多个方面构建和确定新课程的教学方向。新课程标准下的化学教学目标与方向,更具有实际的操作性,有利于全面培养学生的发展需求。通过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明确学习内容的主题,深化学生对科学探究的观念。利用学习化学的活动与探究,突出新课改下对教学方式的改革,对活动与探究的实际结果赋予新的特色与评价。

2.实施新课程标准的思考

经过对课改的调查,为了更好的实施新课程标准工作,老师应树立新的教育理念以学生为主,满足学生对个性化发展的需求。培养学生具有发展的潜力和个性,老师从对书本的教学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使其适应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为满足新课标体系在教学上的需求,必须要强化老师的专业性、以及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达到老师和学生共同发展和进步的目的。不断的突出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特色,也为验证科学知识的真实性而增加化学实验教学,利用实践去验证科学理论。新课程标准的实质是对高中的化学教学进行突破性的转变和改革,利用增加的化学实验教学帮助学生理解化学的科学知识与理论。化学实验教学,能够培养和锻炼学生对化学的科学分析能力,有利于开发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创新意识。

二、高师化学教育专业教学改革探讨

1.高师化学教育专业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

在我国的高师化学教育专业教学中,完全采取了统一固化的模式进行教学,在教学的内容上过于呆板不灵活,没有充分的体现出化学的发展方向,这样的教学模式极其不利于发展化学课程的特色。伴随着社会对化学科学教育的发展需求,要求我国高师化学教育专业必须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专业实用性人才。然而,目前的高师化学教育专业的教学在社会需求方面存在很大的实际距离,为此教育部门特别重视对此方面人才的培养。为了满足和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需要高师在化学教育专业方面改变教学理念,以及加强对学生素质教育的培养,使其成为教学考核的内容之一。此外,引入一些课外的课程,可以增添教学的色彩与特色。

2.高师化学教育专业教育目标的定位和教学计划的改革思路

在以往的高师院校里,曾经试图过向综合大学方向发展的教学改革,但这种改革并不利于学生在社会上的发展需求。因此,需要作出适合社会发展的教学改革才是有意义的创新。在高师化学教育专业方面对教育目标的定位,必须培养出具有高技能和高专业的创新人才。为此对教学计划进行整体的改革,其思路为:对知识和能力培养的结合,专业与实用人才培养的结合,以及素质教育与科学素养的结合,必修教育与选修教育的结合,从多方面实现对教学的改革。对化学课的基础教育进行选择性的取舍,加强对专业技能的培养和训练,不断的优化高师化学教育。

3.高师院校构建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高师院校在构建新型人才培养内模式上,主要采用五种培养模式,其中包括:主修和选修模式,即根据教学的需要达到多方面发展的目的;基础和方向模式,学生在学基础课程的基础上,可在选修课中自由的选择方向课程;综合的化学模式,减少了对基础课的学习压力,而在其它的必修课程中增加了化学知识量,体现了化学的综合性;科学教育模式,是对综合化学模式进一步的深化;1+2+1模式,即第一年进行基础综合学习,第二年根据具体情况分方向以及不分专业,经过对化学两年的学习,在年末选取择业方向和获取学位,最后一年继续深造。

4.高师院校化学实验课教学的改革

根据高师院校对学生培养的教育宗旨和理念,构建新的化学实验课教学体系,不同的高师院校进行了具有差异性的化学实验课教学改革。大多数的高师院校从教学内容的层次上,对学生培养方面提出多种要求,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能够独立的设计和完成化学实验,培养对化学科学的研究和分析能力。高师院校可利用多媒体实验方式,培养学生成为复合型的人才。目前最受欢迎的是微型化学实验,从环境方面考虑它符合绿色教学的教育理念。

三、结束语

为了满足社会对特色型人才的需求,在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的改革下,高师化学专业面临着教学的挑战,需要对教育的目标进行重新的定位,培养具有专业和实用型的特色人才。改变教学计划和培养模式,通过对化学实验课的教学改革,减少学生对学科的压力实现绿色教学的理念,构建和培养出社会需要的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胡跃华,胡乔生,易伯伯,陈建文.中学化学课改调查与高师化学教育专业教学改革[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5,6(3):102-105.

[2]陈迪妹,程亚倩,楼灏.高师化学“教师职前教育”新课程体系的构建[J].中国大学教学,2008,7(5):46-48.

实习制度与化学专业研究生教育 篇4

与文史类以及其他理工类专业相比,化学专业是一门应用性强、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要求相互协作和多领域交叉的学科[6]。在化学专业研究生教育中,培养和提高研究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不仅包括培养和提高研究生的科学素养和实验技能,同时还应该包括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表达沟通能力等。然而,长期以来各化学专业研究生培养单位和大部分研究生导师对研究生的培养,只局限于提高研究生的科学能力。社会和现行教育制度对研究生的评价体系和标准非常单一,往往以发表论文的数量和等级作为唯一评判标准[7]。

笔者在法国进行博士后访学期间,接触到法国的研究生教育和评价体系,感受到法国化学专业研究生培养单位在课程设置、培养模式和评价体系等诸方面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8,9,10]。特别是研究生在学习期间的实习制度,值得我国化学专业研究生培养单位的借鉴和学习。

1 法国化学专业研究生实习制度简介

在法国的教育体系中,实习制度从中小学就开始普遍推介,直至研究生阶段教育。在低层次教育阶段往往以见习为主,即中小学生利用假期或专门的实习期进入社会的各个行业领域,观察和了解某一职业的工作内容。此阶段对实习生的要求较低,仅仅是使学生了解和接触社会。在研究生教育阶段,则要求学生进入专业相关领域进行深入的了解,开展一段时间的工作。此阶段的实习是研究生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提高研究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研究生开始职业生涯的一个重要契机。

法国的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期一般是两年。其中第一年,通常要求研究生进行两次相对较短的实习,时间一般是数周到三个月。第二年,研究生则需要进行六个月或更长时间的实习。相较而言,我国对于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更多地是倾向于理论教育和实验室研究训练。

笔者访学期间的工作单位是一家国际化学企业的研发中心。此研发中心固定工作人员约有200人,常年保持50人左右的实习生。基本上在每个实验室,都会有1~2名实习生在工作。实习生同研发中心的正式员工一起开展研究或从事相关工作。参加实习的研究生通过实习活动,不仅提高自身的实验技能也训练了沟通和协作能力。

2 化工企业研发中心实习制度见闻

2.1 申请与招录

由于实习环节是法国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阶段的必修科目,各个大学或专科学校与许多公司和企业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研究生可以经过学校推介和个人申请的方式进入相关公司和企业的研发、生产和销售部门进行实习。各企业根据自身条件和要求,确定接纳实习生的名额和具体职位。对申请或推介的研究生进行面试和背景考核,最终决定录用的人选。

2.2 培训和待遇

在法国,参加实习的研究生从实习单位获得相应的实习工资。根据实习单位和岗位不同,工资水平略有差异,但都会达到或者超过政府公布的最低工资水平。笔者所在的研发中心,付给实习生的工资一般在每月800~1000欧(2010年)。如果实习生表现优秀,研发中心会与实习生签订更长时间的实习合同,同时也会提高实习工资水平,但一般不会达到正式员工的薪资水平。

实习生进入实习单位实习时,首先参加安全培训和健康检查。培训和检查合格的研究生才可以真正进入岗位,接受各种职业技能培训,与正式员工一起工作。在实习期间,实习单位会安排专门的人员协助和指导实习生处理在实习单位的各种事务。

2.3 实 习

在研发中心,实习生的岗位职责一般是配合技术员完成工程师布置的实验或者检测任务。为了保证实习生的安全,实习单位对于实习生可以进行的操作和可以接触的各类化学品做了明确的划分和严格的界定。部分有危险的化学品,要求实习生一定要在正式员工的监管下才可以进行操作。对于危险性更大的化学品,通常不允许实习生接触。作为商业公司,研发中心的技术机密一般不会透露给实习生。但是,实习生通常可以参加非核心机密的各种技术讨论会,做研究进展报告和进行各种学术和技术交流。

实习单位为实习生提供各种技术培训和良好的工作待遇。一方面是为了吸引更多优秀的研究生申请到本单位进行实习,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在研究生中树立良好的口碑和印象以吸引和招募有价值的员工。实习生通过在研发中心的工作,学习了各种实验技能,了解了真正研究工作的概貌,体验了研发中心的工作氛围,学会了同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和工程师的交流和合作。相较于在学校实验室中的研究工作,在公司和企业内的实习可以给研究生更多职业培训,有利于提高研究生的综合素质。

2.4 考 核

实习生在研发中心的实习活动并没有完全脱离学校的监管。研究生的导师或者学校安排的教师会经常到实习单位了解实习生的工作进展。研究生的实习内容,通常也是学校导师和实习单位负责该岗位的工程师共同制定的。学校导师会根据实习单位反馈的情况对研究生的实习情况进行评价,计入研究生的综合成绩考核。一般而言,实习单位不会对研究生的实习成果有明确的要求。但是对于实习过程中表现突出或者实习成果优异的研究生,实习单位往往会与该实习生签订更长时间的实习合同或者招聘为正式员工。

对于不准备进一步攻读博士学位的研究生,利用实习的机会获得一个正式工作的岗位是非常重要的契机。实习单位正面、积极的评价,也可以为实习生在应聘工作中获得更多的机会。因此,研究生往往非常重视实习经历,在学习各种技能的同时,积极工作期望获得实习单位的好评。

2.5 企业与研究生互赢的实习制度

根据笔者在化工企业研发中心的见闻,实习制度对于企业和研究生都大有裨益。对于企业而言,研究生在企业的实习活动,实际上是让企业以低廉的工资获得较高素质的劳动力。同时,企业向参加实习的研究生展现了自身的研发能力和企业文化,在研究生中进行了免费的招聘宣传,有助于抢先招募高素质的人才。对于实习生而言,利用在企业中的实习,学习和巩固各种实验技能,了解研究工作的合作和分工,积累工作经验,避免了毕业后进入职场经历的转型期。

3 国内化学专业研究生实习的现状和必要性

笔者在国内高校任教期间,曾经多次组织和带领学生深入工厂和企业进行短期或长期的实习。与在法国企业中的实习相比,在国内企业中的实习往往只是见习。实习生几乎不会参与企业实际的生产和研发过程。一方面,学校安排的实习时间短,一般不会超过一个月;另一方面,企业出于安全和技术保密,不愿意让实习生接触实际操作。对于国内化学专业研究生而言,由于毕业要求必须发表一定数量和质量的研究性论文,导师和研究生培养单位通常要求学生必须在学校实验室内工作较长的时间,使得学生没有时间去进行深入的实习活动。在中国,能够且愿意为研究生提供实习岗位的企业,仅仅是屈指可数的几家大型国企和部分外资企业。这些企业和公司能够提供的实习岗位非常有限,因此竞争非常激烈。在我国目前的环境和研究生评价体系下,大部分化学专业研究生难以获得实习的机会。没有实习经历,缺乏必要的工作经验和实际的研究经历,使国内化学专业研究生在就业和提升自身研究能力方面受到明显的局限。这也是我国目前化学专业研究生培养和教育能力落后于发达国家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国内化学领域内,企业和研究机构都普遍存在资源和人才分配不均。在国内研究生培养单位中,研究、教育资源和导师水平分布不均,少数著名高校和重点研究机构垄断大部分研究资源和高水平研究生导师。其余大部分研究生培养单位的科研和教学能力普遍低于国际一流水平。在化工企业中,少部分大型国企,跨国公司拥有中小型化工企业不可比拟的技术和人才优势,它们长期垄断化工原料、制品和消费市场。过于集中的资源和人才,不利于形成市场竞争,从而影响了化学学科的发展和化学工业的进步。如果能够将普通研究生培养机构与中小型化工企业联合起来,形成资源共享,合作培养和利用人才的态势,必将对研究生的培养和中小化工企业的发展起到非常有利的促进作用。推广研究生到中小型化工企业实习的制度,是实现研究生培养机构与化工企业合作的重要手段。

4 研究生实习制度促进高校与企业联合健康发展

借鉴和学习发达国家的研究生实习制度,笔者认为,可以在以下几方面讨论和研究在中小企业中推广研究生实习的可行性。

4.1 联合培养研究生

目前,国内各研究生培养单位招收的联合培养研究生主要是与其他研究机构之间合作招生,为其他研究机构培训学生。这种性质的联合培养研究生,并没有改变传统上研究生的培养方式。研究生也同样难以获得在真正工作岗位上的实习机会。如果化工中小型企业能够与研究生培养单位联合培养研究生,将研究生的学习分为理论学习、校内研究训练和企业实习三个阶段,制定详细的教学培养计划,则可以实现企业和培养单位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局面。

4.2 合作研究

研究生培养单位与中小型化工企业的合作较为普遍,但通常都是以委托研发项目的形式,在导师的指导下研究生在培养单位的实验室完成研究工作。如果导师将实验室设置在企业的研发中心内,或者由研究生导师与企业工程师组成合作研发团队,则可以实现更紧密的合作研究。研究生在企业研发部门的实习将成为常态。企业在获得技术支持的同时,也培养了自己的研发团队,储备了后备研发力量。

4.3 企业委托培养

由企业推选技术人员进行不完全脱产的研究深造,是将企业与研究生培养单位结合起来的一种有效方法。以这种方式培养的研究生,已经将实习融入日常的工作中,有助于提高化工企业现有技术力量水平。

4.4 实行灵活的考核机制和研究生学时

长期以来,研究生培养单位以学术论文作为评价和考核研究生的唯一指标。即使是针对某些应用性非常强的化工专业,发表一定档次的学术论文仍然是授予研究生学位的必须条件之一。对于企业来说,实现技术保密是企业占领市场的重要保障。因此,企业往往不愿意实习生公开发表学术论文。其次,研究生学时固定为两年半至三年,研究生延迟毕业时间过长,将会被取消授予学位的资格。企业为了维持生产和研发周期,一般需要参与研发的实习生投入较长的时间。严格限制研究生的培养时间,对研究生选择和获得实习机会有重要的负面影响。

对于不同的专业和不同研究方向,以更加公平和灵活的考核机制评价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既可以打消企业接受实习生的顾虑,也可以促使研究生更加积极地寻找实习机会。设置宽松的研究生培养时间,使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实习的时间,从而保障学生都能够获得实习的机会。

4.5 建立诚信机制,促进实习制度健康发展

对于企业而言,实习生难免会接触到部分技术机密。如何使企业与实习生建立互信,使企业愿意接纳和培训实习生,实习生愿意在实习期间尽力工作并保守企业技术秘密,是维持实习制度健康发展的核心问题。这不仅需要从道德和教育方面强化实习生的诚信,同时更需要制定法律维护企业的利益。笔者在法国访学期间获悉,在某汽车制造企业,一名实习生被指控拷贝大量公司机密信息到个人电脑。政府司法部门在企业报案后立即介入调查,将被拷贝的文件及时控制,避免大规模的外泄。建立诚信档案,健全法制,保护企业和实习生的各自利益,才能够促进实习制度健康发展。

5 结 语

研究生教育是科学教育、素质教育和社会教育的结合。研究生不仅需要学习基础理论、提高研究能力,更应该注重培养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和合作意识。在提倡创新发展的时代,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青年科技人才尤为重要。化学专业研究生通过实习活动可以获得丰富的实践经验,有效弥补学校教育中脱离实际、远离社会的弊端。走出“象牙塔”面向社会,培养服务社会的能力,应该当今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方向。

摘要:我国研究生教育体系中缺乏规范的实习制度,是造成现阶段研究生教育落后于发达国家的重要因素。通过观察法国化学专业研究生的实习制度,探讨了实习对于提高化学专业研究生综合素质的作用。从企业发展和研究生成长两方面,分析了在我国实行和推广研究生培养单位与中小型企业合作,从实习活动中相互获益的可行性。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实习,企业合作,能力培养

参考文献

[1]吴镇柔,陆叔云,汪太辅.中华人民共和国研究生教育和学位制度史[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1-596.

[2]张文修,王琳.对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思考[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2(1):2-3.

[3]张淑林,裴旭,陈伟.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现状与问题研究[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5(6):9-14.

[4]赵伟,袁本涛,王孙禺.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的支撑条件与环境分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3):81-87.

[5]高桂娟.对我国研究生教育结构优化的分析与思考[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8(1):54-57.

[6]欧阳宇.浅谈化学专业研究生科研实践能力的培养[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2011,31(3):112-114.

[7]王运峰,张蕾,张亮.研究生教育质量发展性评价体系的构建[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6(2):69-70.

[8]洪冠新.法国大学的研究生教育模式[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7,20(S1):76-80.

[9]王柯燚.浅议法国的研究生教育及启示[J].今日南国,2010(12):70-71.

化学教育专业自荐信 篇5

您好!请恕打扰。我是一名宁德师范学院20xx届毕业生,所学专业化学教育,很荣幸有机会向您呈上我的个人资料。在投身社会之际,为了找到一份自己感兴趣的工作,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才能,为学校培养优秀学生,同时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谨向各位领导作一自我推荐。

作为一名化学教育专业的大学生,我热爱我的专业并为其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在三年的学习生活中,我所学习的内容包括化学知识和教育知识等方面。通过对这些专业知识的学习,我对这一领域的相关知识有了一定程度的理解和掌握。

同时,我也不拘泥于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在其他方面也有意识的进行拓展和锻炼。在大学三年中我加入系里文娱部和青年志愿者协会活动,锻炼和提高了我的交际能力,强化了团结互助的团队精神。

此外,我还利用课余时间,在不影响学习的前提下,有计划的找了几份兼职,包括可口可乐,金立手机等促销营销活动,做短期的兼职酒店服务员等。在未出校门前先体验社会工作,参与商业活动,表现优异,得到商家称赞肯定。通过家教兼职的工作,我教学实践中切身体会了教与学之间的奥秘,锻炼了一些教学的技巧,对自己更好更有针对性的进行专业的学习也有启发和帮助。

在学好本专业的基础上,我还考取了全国高级办公软件操作证书。选修photoshop软件,化学数据处理软件mathtype等课程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计算机操作水平。

我正处于人生中精力充沛,富于创造性和善于学习的黄金时期,我渴望在更广阔的天地里展露自己的才能,我不满足与现有的知识水平,期望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提高,因此我希望能够加入你们的学校。

如能有幸进入贵校,我会踏踏实实的做好属于自己的一份工作,竭尽全力主动尽快适应岗位要求,在工作中取得好的成绩。我相信经过自己的勤奋和努力,一定会对你们学校做出应有的贡献。希望各位领导能够对我予以考虑,我热切期盼你们的回音。谢谢!

愿贵单位事业蒸蒸日上,屡创佳绩,祝您的事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此致

敬礼!

自荐人:xxx

化学教育专业 篇6

[摘 要]物理化学实验作为理论课教学的辅助手段,综合了化学领域中各分支所需要的基础研究工具和方法,是化学实验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分析东北大学应用化学专业物理化学实验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对物理化学实验课程设置进行了改革,采取增加新的实验项目、改革实验方案、重组实验内容以及开设大型、综合性实验等措施。教学实践证明,重新设置后的物理化学实验课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研素质,能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对培养科研拔尖创新人才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应用化学专业;物理化学实验;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O64;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02-0145-03

物理化学是东北大学应用化学专业的学生在完成了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的学习之后,继续修学的又一门化学基础课程。[1]物理化学实验作为理论课教学的辅助手段,综合了化学领域中各分支所需要的基础研究工具和方法,是化学实验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2]学生能通过实验验证所学的理论,巩固和加深对物理化学原理的理解[3],提高对物理化学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这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4],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科学合理地设置物理化学实验课程内容,对构建完整的化学基础课程体系、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至关重要。[5]

一、应用化学专业物理化学实验课程存在的问题

应用化学专业的特点决定了其对物理化学实验内容深度、广度和综合度的要求不同于材料、冶金、成型、环境、生物工程等其他专业。东北大学化学实验中心为辽宁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使学生能系统学习并掌握各种物理化学基础实验研究方法,便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实时掌控实验进度和学习效果,实验中心为应用化学专业单独开设了两个学期的物理化学实验课程,而且取得了丰硕的教学成果。

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社会对应用化学专门化人才素质要求的提高,过去曾经被师生们乐道的一些优秀的实验项目已经无法适应当前的需求。表1中分别列出了过去和现在为东北大学应用化学专业开设的物理化学实验项目。通过调查研究,我们发现过去制定的培养计划主要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其一,由表1可以看出,大部分的物理化学实验为验证性实验,研究性、综合性实验较少。这显然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二,过去物理化学课程体系中理论课与实验课的课时比例为2∶1,即理论课课时是实验课的2倍。教学研究表明,虽然通过理论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较多的理论知识,但由于实验课时较少,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差,对实验室的各种基础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不能完全掌握,因此学生很难将所学到的各种实验知识融会贯通,这对其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是十分不利的。而且由于实验项目较少、内容不新颖等问题,学生对物化实验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普遍存在重视理论课学习而轻视实验操作训练的现象,缺乏主动学习实验技能、掌握实验技术的积极性。因此,亟须对物理化学实验课程的设置进行改革。

二、应用化学专业物理化学实验课程设置改革

(一)增加新的实验项目

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在东北大学教务处的大力支持下,根据培养科研拔尖创新人才的需要,我们重新修订了应用化学专业的培养计划和物理化学实验教学大纲。大幅提高了实验课时在物理化学课程体系中的比例,将理论课和实验课的课时比由原来的2:1调整为1:1;实验项目也由原来的12个增加到了现在的22个,并允许学生选做其中的20个实验。原教学大纲中设置的实验项目中属于热力学模块的实验较多,而属于电化学和化学反应动力学知识模块的实验较少。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由于学生对后两个模块中的实验项目接触较少,缺少理论联系实际的机会,所以对相关知识掌握得不好。因此,在修订物理化学实验教学大纲时,除保留原有实验外,还增加了10个实验。其中包括热力学模块实验项目1个,电化学模块实验项目3个,化学反应动力学模块实验项目5个,界面与胶体化学模块实验项目1个。增加了新的实验项目后,物理化学实验教学内容在各个知识模块间的分布变得更加合理。通过物理化学实验课程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还能开拓视野,提升综合运用理论与实验知识的能力。

(二)改革实验方案

除了增加新的实验项目以外,我们还对原来的一些实验项目进行了重新设计,以使实验方案更加合理。例如“表面张力和接触角的测定”实验,原来的实验方案是通过测定毛细管的半径和水压计的压差值,再利用气泡最大压力法中表面张力的基本公式计算出水的表面张力。这种实验内容比较单一,学生做实验的兴趣不高。通过反复的测试和调整,我们将实验方案修改为测定一系列浓度不超过0.1mol·L-1的正丁醇水溶液的界面张力,再根据吉布斯吸附公式计算溶液表面的吸附量以及正丁醇的横截面积。实验内容调整后,学生普遍反映对界面张力的性质、表面自由能的意义以及界面张力和吸附的关系了解得更透彻了。再例如“冰点下降测分子量”实验,原来的实验方案是分别测定水和浓度为0.3%的尿素水溶液的凝固点,再计算出尿素的分子量。由于尿素溶液浓度比较小,虽然选择的溶液满足稀溶液的条件,但测出的水与尿素溶液的凝固点之差不明显。为了加深学生对溶液凝固点降低这一概念的理解,提高学生对这个物理化学现象对人们生产生活所产生影响的认识,经过多次对比实验,我们最终确定将实验中所用的尿素溶液浓度提高到1%,从而使测得的凝固点降低值达到0.3℃左右,实验现象明显,获得比较好的实验效果,达到了预期实验目的。

(三)重组实验内容

针对物理化学学科的特点和应用化学专业学生培养的需要,我们对一些物理化学实验内容进行了调整。保留并整合了一些基础性实验以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能力。同时也拓展了一些经典实验内容,将不同的知识点联系在一起,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能灵活运用所学的物理化学知识。例如在新增加的实验项目“临界胶束浓度的测定”中,除了用电导法测定不同浓度的十二烷基磺酸钠的电导率以确定其临界胶束浓度外,还增加了临界胶束浓度的另一种测定方法——界面张力法——的内容。在实验过程中,学生们采用两种不同的实验方法确定相同表面活性剂体系的临界胶束浓度,加深了对表面活性剂溶液性质的理解,同时还对两种不同的实验方法进行了实际操作和比较。再例如在“原电池电动势的测定”实验中,我们采用电位差综合测试仪取代了原来使用的电位差计和检流计,显著缩短了实验过程中仪器调试占用的时间,并增加了新的内容以充分利用这些节余下来的宝贵时间。经过对实验内容的重新设计和组合,学生在测定了以铜/硫酸铜为半电池构造成的原电池电动势后,还可以继续测定不同温度和不同浓度的硫酸铜水溶液对溶液电导率的影响,进而分析对原电池电动势产生的影响。因此,重组后的“原电池电动势的测定”实验已经成为一个综合性较强的实验,而不再是一个简单的验证性实验。通过对这个实验的训练,学生可以对理论课中学到的电化学热力学基础知识有比较全面且深入的理解。

(四)开设物理化学大型综合性实验

为培养应用化学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科研能力,从2003年开始,我们又将物理化学基础实验与教师科研成果相结合,面向应用化学专业本科学生开设了一套大型综合性实验——聚苯胺的制备、表征及性能测试。这个大型综合性实验总共包括6个子实验项目:聚苯胺的化学法制备、聚苯胺掺杂-反掺杂性能研究、聚苯胺的电化学法制备及电化学性能测试、聚苯胺电化学催化性能研究、聚苯胺气敏性研究、聚苯胺在不同pH值的酸溶液中的电化学响应。学生完成这个大型综合性实验需要24学时。在实验前,我们要求学生独立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并设计出完整的实验方案,经与指导教师讨论确认后,才能通过网上预约确定实验时间并进入实验室做实验。学生在独立完成全部子实验项目后,应按照通用的学术研究报告标准写出综述报告,并对实验过程中发现的现象及出现的问题开展分组讨论。数年的实践结果表明,这项综合实验的设置,不仅使学生熟悉了多种电化学实验仪器和设备(例如,四探针电导率测试仪、电化学工作站以及CHI软件)的使用方法,还对导电有机高分子材料有了一定的了解,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为学生将来从事科研工作打下了基础。

三、课程设置改革后的成效

近几年来,通过对物理化学实验课程不断研究和改革,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提高了学生做实验的主动和积极性性,而且培养了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实践证明,重新设置后的物理化学实验课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对培养科研拔尖创新人才有重要意义。

[ 参 考 文 献 ]

[1] 王军. 对大学物理化学课程教学的思考[J] . 教育进展, 2013(3):13-16.

[2] 王岩,李三鸣. 新课程体系下物理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J]. 实验室科学,2012(1):55-57.

[3] 杨冬梅,王军. 物理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总体设计及实践[J]. 高等理科教育,2008(6):103-105.

[4] 张国林,韩莹,薛怀国,等. 大学化学实验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实践[J]. 大学化学,2010(1):23-25.

[5] 王军,杨冬梅,霍玉秋. 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物理化学教学研究与改革[J]. 大学教育,2015(5):99-101.

化学教育专业 篇7

关键词:高分子化学,化学教育本科专业,思考

高分子化学是研究聚合物的结构、合成原理及其化学反应的一门科学, 是以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物理学、生物化学、材料学为基础的一门课程,既是一门理论学科,又是一门应用学科,是继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之后的第五大化学课程。近年来随着学科的交叉发展,很多学科涉及高分子化学的研究工作,高分子化学已深入到材料和化学领域的许多分支,与其它学科互相渗透,并促进了其它学科和高分子化学学科自身的发展。《高分子化学》是工科院校高分子材料与工程、高分子化工及相关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也被列为理科、师范院校化系本科专业学生的必须课或选修课[1,2,3]。

贵州师范学院化学教育本科专业《高分子化学》课程被安排在大四的第二学期,对于此时的学生具有面临考研、考公务员及就业等压力的特点,由于不是专业基础课,学生重视程度不够。同时,该课程的学时数为36学时,而要想把高分子化学讲解的比较完整透彻一般需要72学时。在这样的条件下,如何利用有限的教学时间和教学资源,使化学教育本科学生既能掌握《高分子化学》课程的知识点,又能进入高分子学科的前沿,了解新型功能高分子材料的发展现状,是教学中值得思考的问题。

1 课堂内容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激发学生对《高分子化学》课程的兴趣

兴趣作为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在教学活动中有着重要的意义,主要表现在学生一旦产生兴趣,就会对所学学科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明显地表现出对所学内容必须理解、必须掌握的心理需求,从而能积极主动地学习。我校化生学院基础化学的师资力量比较强,同学们经过三年多时间的学习对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和物理化学基础学科的知识比较熟悉,而高分子科学的教学内容相对较少,要使那些对于高分子化学比较陌生的同学学好高分子化学,必须注意培养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在日益迅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高分子化学在工业、农业、军事、航天、医药及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几乎渗透到生活中的每一个领域。对于教材上没有的新知识,学生总是抱有新鲜感、神秘感。在理论课讲授时,适当联系实际生活,有利于强化学生对高分子化学的学习兴趣。比如列举人们穿的、吃的、住的、行的,无一不含有高分子材料。

衣——各种合成纤维的制品琳琅满目。尼龙、腈纶、涤纶、维尼纶、丙纶,其形状像蚕丝,却是人工合成。

食——人造肉、人造粮食、人造蛋白、合成糖以及实用黄油。

住——从室外装饰到室内摆设,高分子材料随处可见。

行——飞机的气垫板、汽车的全塑壳体、船舰的内部设施。

这些知识的介绍,都极大地激发和强化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2 加强基本原理、基本概念介绍的同时,略去详细的数学推导工作

《高分子化学》由于内容多、概念多、头绪多、关系多、数学推导多,学生普遍反映课程较难[4]。对于化学教育本科专业,《高分子化学》是一门选修课,课时有限,在理论教学过程中要坚持理论“够用”就行的原则,不需要学生掌握动力学推导的过程和公式,避免过多的纯理论灌输,让学生掌握高分子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聚合机理。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做到重点突出、主次分明。将高分子化学中的基本概念、自由基聚合、自由基共聚和逐步聚合等经典的高分子化学理论作为讲解的重点,考虑到自由基聚合机理更为成熟和易懂,绪论后先讲自由基聚合、自由基共聚合和聚合方法,然后讲缩聚和逐步聚合,而对于离子聚合、配位聚合和活性聚合,其部分理论还不成熟和完善,还在发展中,只把章节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等基础知识介绍给学生。至于聚合方法,其内容简单,只做叙述性介绍。而对于聚合物的反应这一章,由于功能高分子的迅速发展,内容丰富,课堂上只对各部分内容作知识性介绍,不作深入论述,只是引导学生查阅相关书籍和资料以了解最新研究进展。此外,在高分子的分子量控制、动力学方程的建立的章节中的一些反复进行的数学推导以参考文献的方式介绍给学生,让有兴趣的、数理基础好的学生进行自修,不仅满足大多数学生对丰富的高分子化学内容的要求,也能够满足少数数学有余力的学生的需求。同时,这对鼓励自学、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也是有益的。

3 教学与科研相结合、传授高分子学科的前沿知识

教学是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环节,反过来,科学研究应该服务于教学,从而提升教学内容层面,发挥科学研究在教学中的促进作用[5]。在讲解高分子化学的课程中,应时刻注意教学与科研相结合,不断地把高分子领域前沿的科学技术和研究方法以及最新研究成果介绍给学生。如:高分子合成化学领域中,前沿领域的点击化学、可控聚合反应,包括立构控制,相对分子质量的控制,构筑控制、序列分布控制等。高分子科学与生命交叉研究的前沿问题:(1)在DNA、基因、蛋白、多糖、高分子药物及诊断试剂等研究方面存在着分子水平层面的交叉点;(2)高分子科学在小尺寸药物传输系统、单层、双层和多层高分子膜和生物传感的研究方面存在着细胞层面上的交叉;(3)高分子科学在组织或骨架工程在人体组织和生命层面上有着很好的交叉点。光电磁活性功能高分子、超分子组装与高级有序机构构筑以及环境刺激响应型智能高分子材料等[6]。通过这些前沿科学知识的介绍,可以增加教学信息量,使学生能够较好地将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相结合,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掌握高分子化学发展的重要方向和趋势,使课堂教学时刻与社会和科技发展的步伐一致,缩短所学知识与科研前沿间距离,培养学生对高分子化学的学习热情和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高分子化学》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课程,较为枯燥,对师范院校的化学教育本科专业学生讲授这门课程,针对同学们对新兴事物好奇和勇于探索的特点,教学过程中引入了高分子学科最新的前沿知识有利于学生更深入地了解高分子化学这门课程,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4 结 语

提高《高分子化学》的教学质量水平,使化学教育本科专业的同学在有限的时间内既能掌握《高分子化学》课程的知识点,又能进入高分子学科的前沿,了解新型功能高分子材料的发展现状,是教学中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从激发学生兴趣、加强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介绍的同时,略去详细的数学推导工作和教学与科研相结合三个方面来提高高分子化学的教学效果,使高分子化学的教学方法不断适应化学教育本科专业的学生。

参考文献

[1]潘祖仁.高分子化学(第四版)[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13-14.

[2]吉琳,张钟宪,訾凤兰,等.非高分子专业《高分子化学》教学改革初探[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8(S1):32-34.

[3]孟志芬.提高非高分子专业高分子化学教学效果的探讨[J].高分子通报,2012,(5):111-114.

[4]陈传祥.金属材料工程专业高分子化学教学改革探索[J].化工高等教育,2007,(2):37-39.

[5]方林霞.师范专业的《高分子化学》教学方法探讨,广东化工,2011,38(9):216-217.

化学教育专业 篇8

袁贵仁认为: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职业具有自己独特的职业要求和职业条件, 有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其基本含义是:第一, 教师专业既包括学科专业性, 也包括教育专业性;第二, 国家有教师教育的专门机构、专门教育内容和措施;第三, 国家有对教师资格和教师教育机构的认定制度和管理制度;第四, 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 教师专业化也是一个发展的概念, 既是一种状态, 又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1]从教师专业化角度看, 教师职业具有教育和学科专业性双重特性, 教师既应成为学科教学专家, 又应成为教育专家。因此, 化学教育也具有教育和学科专业性双重特性———既是化学学科专业教育, 又是教育学科专业教育。纵观世界各国教师教育, 尽管各国的文化传统、社会背景各不相同, 但教师教育课程主要包括通识教育课程、学科专业课程、教育学科课程。

目前化学 (教育) 专业课程存在的问题

当前化学 (教育) 专业课程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学科及专业基础课程内容过于“学术化”。长期以来, 受“重学术、轻专业”传统思想的影响, 化学 (教育) 专业课教学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评价方式都是以高等化学专业知识传授和训练为中心, 而与中学化学教学的需要和特点联系专业课程的开设却很少, 从而影响了从教者职前技能、从教能力和教研能力的培养和提高。2.化学专业教育课程占比重过低。目前化学 (教育) 专业课程设置中, 教育专修课程在教学计划中所占比重只有7%, 这一比重大大低于当今西方国家教师教育专业教育课程占课程20%-30%的水平。[2]同时, 作为提高学生教育教学能力的重要实践环节———教育实习也从过去的12周缩减为现在的8周。这与教师专业化理论对职前教育的要求差距很大, 这样很难培养出合格教师应具备的教育理论知识和实践工作能力。3.通识教育课程综合性不强。目前对化学教育专业所开设的通识教育课程整体来看综合性不够, 缺乏学科之间的综合, 即自然科学、人文科学之间的综合, 学生学到的知识都是单科化的, 他们很难掌握不同领域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无法综合处理不同学科的信息和概念, 背离了开设通识教育的真谛。4.面向基础教育的课程设置不够完善。目前化学 (教育) 专业的课程体系中研究基础教育的教育理论、课程内容、实践课的课程所占比例较少, 不适应基础教育改革的要求, 所设置的课程跟不上基础教育的变化。

化学 (教育) 专业课程改革构想

教师的素质结构体现了教师专业化程度, 教师教育的课程结构是决定教师素质的主要因素。而化学 (教育) 专业课程的设置又是化学教师专业化的落脚点和决定化学教师专业水平高低的核心因素, 根据教师专业化理论, 化学 (教育) 专业课程设置应作如下改革创新。

1.设置综合性的通识课程

通识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塑造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人文精神、健全人格与教师气质, 以及认识事物、观察解决问题的能力, 增强学生处理社会关系和与人交流、协作的能力。因此, 我们建议对化学 (教育) 专业开设政治理论 (包括哲学) 、外语、高等数学、普通物理、体育、计算机理论及应用等通识课程的基础上, 再增加一些人文科学基础课程, 如人类学、伦理学、人口生态学、大学语文、艺术教育等课程, 同时开设与化学相关学科的综合课程。提高通识课程在总课程中占的比例, 优化课程内容, 突出课程内容的综合性, 使学生从宏观整体上把握人文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

2.设置适合教师教育特色的化学专业课程体系

化学专业课程既是为培养化学专门人才而设置, 又是化学教师教育的核心内容, 体现学科的“学术性”。然而, 我国教师教育特色化学学科专业课程设置过于重视学术性, 而削弱了专业性。目前化学 (教育) 专业学生欠缺的并不是化学专业基础知识, 而是化学与社会、能源、材料、生活等方面的相关知识, 及化学专业与中学化学教育密切联系的相关知识。因此, 从教师教育化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出发, 应在大一和大二开设专业基础课, 大三开设环境化学、材料化学、生命化学、化学与能源、化学与社会等课程, 并加强学科内、学科间的相互渗透。选修课应增设学科前沿性知识、与基础教育课程相关的知识, 使学生认识到学科在当前基础教育新课改中的变化及要求, 并有效将化学学科教学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几个方面进行;实验课程的设置上应建立一套全新的实验教学体系, 以提高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 使学生形成并发展综合的、现代的实验研究与实验设计能力;在实验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上应突出综合性、开放性及学生自主性, 并加强讨论式和探究式教学模式。这样对提高化学 (教育) 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适应21世纪基础教育改革的需要提供必要的保障。

3.丰富化学教育系列课程

化学教育的课程设置是为学生未来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和方法指导。因此, 化学教育系列课程应该在心理学、教育学的基础理论及相关学科课程基础上, 开设化学教学论、中学化学教材分析与教学设计、化学史、化学教学艺术、化学教育测量与评价、化学与社会、计算机辅助化学教学等课程。同时, 化学教育课程应注意联系中学化学教育教学实际, 使学生在未来的工作中能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去。

4.化学教育实践课程多样化

教育实践课程是教师教育专业最突出的体现, 是提高学生教学技能的重要途径和核心环节, 是教师教育专业教学计划中不可缺少的教学过程。“教育实践不只是传统意义的一个教学环节, 而是一个教学过程, 而且, 与其他理论课的一门一门结业不同, 它是教师教育专业学生在校期间 (包括寒暑假) 都要不间断地进行的最为完善的教学过程, 是包括教学技能训练、教育见习、教材教法研究、模拟教学和教学实践等内容在内, 并由此形成的大教育实习观指导下建立起来的全程教育实习模式, 其最大特征就是全程。”[3]因此, 在设置新的课程体系时, 除了增加教育实践课程比例外, 还应积极探索和丰富教育实践课程的内容和形式, 使实践贯穿整个课程的不同阶段。首先, 将教育实践与课程相结合, 如开设与其他课程相结合的随课程教育的实践课程, 比如缩减《化学教学论》中的理论课程, 开设与之配套的教育实践课程。设置一些与基础教育密切联系的教育实践课程, 如班级管理案例研讨、中学生学习特点调查、班级管理现状与问题调查分析。通过这些教育实践活动, 有利于学生对问题的深入探讨研究, 不仅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且有利于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 为其今后从事基础教育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 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实践活动, 组织各类竞赛如教案比赛、说课比赛、化学教学课件比赛、演讲比赛等, 并将化学教学技能训练与微格教学相结合, 做到边学边练;让学生利用假期进行社会调查, 学习撰写调查报告, 以提高其教育科研能力。最后, 学校应加强与实习基地的沟通与联系, 创造机会以提高实习学生授课次数, 增强学生从教的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 使其能较快地融入“角色”, 胜任现代化的基础教育的化学教学, 让实习中学感到接受实习生不再成为他们的负担, 相反还对他们化学教学改革、教研工作起到了促进作用。这样既缓解目前实习基地建设难的问题, 又促进了化学教育实习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袁贵仁.加强和改革教师教育, 大力提高我国教师专业化水平[J].人民教育, 2001, (9) :12-21.

[2]李国庆, 张正峰.论高等师范院校的师范性.教育研究[J].2002, (3) :66-69.

印刷工程专业教学中的绿色化学教育 篇9

关键词:绿色化学,印刷工业,绿色环保,教育

一、引言

绿色化学又称环境无害化学或环境友好化学, 是指用化学的技术、原理和方法来降低或消除对人体健康、安全和生态环境有毒有害的化学品的使用和生产[1]。绿色化学是以开发原子经济反应为核心理念, 在获取新物质的化学反应中充分利用参与反应的每个原料原子, 在反应过程中和化工生产中, 尽量减少或彻底消除有害物质的生成, 实现了从根源上就采用实现污染预防的科学手段, 实现每个环节均为零排放和零污染。绿色化学文件倡导主动地根本上切断化学污染, 而不是被动地治理环境污染, 它合理利用资源和能源、降低生产成本, 符合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符合世界的环保要求。随着绿色化学的发展, 人们逐渐认识到绿色化学的科研成果对解决环境问题所具有的重大意义, 同时也认识到对社会大众, 尤其是在校学生进行绿色化学教育, 教学中溶入绿色化学理念, 对绿色化学的发展至关重要。

二、印刷工程专业进行绿色化学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当今社会, 工业生产高度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 它制约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危害了人类的长远利益。印刷行业也毫无例外地面临着环境、资源等问题。印刷与人类的生活密不可分, 同时印刷行业也是我国的支柱产业, 印刷业日新月异地不断发展, 绚丽多彩的印刷品在给人类带来文明的同时, 也造成了环境污染, 印刷行业的污染来源众多, 从印前、印刷到印后加工, 每个环节都存在污染源, 如图1所示。长期以来, 印刷业为了在微利中求取高利润, 忽视了环保绿色的因素, 传统印刷过程对自然资源和能耗的过度消耗, 印刷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噪音、粉尘、固体废弃物等, 对环境产生了严重污染, 对人类健康产生了极大的危害, 致使长期以来印刷行业都顶着“高污染”的帽子, 已严重阻碍行业的持续发展。随着全球对绿色环保的重视, 人类的环保意识也在不断提高, 各行各业都在积极采取绿色环保行动。印刷行业为了适应可持续性发展的需要, 就必须积极利用绿色化学的知识和技术把印刷工业的“先污染, 后治理”改变为“从源头上节约能源、根除污染”, 如更新原材料, 进行绿色印前设计, 改进工艺标准和新的管理理念, 引进高新设备, 淘汰落后工艺、技术和产能, 减少生产环节对环境的污染等, 使印刷变为绿色环保印刷, 已成为印刷业面临的历史责任, 也是全世界印刷业发展的趋势, 是消费者未来的必然需求, 这也将成为今后一代甚至几代印刷人的历史使命。化学家提出的绿色化学正是从化学角度对环境治理提出的新概念, 其根本就是从节约资源和防治污染的角度重新审视和改革传统化学, 从而使人类对环境的治理由治标转向治本[2]。印刷专业的学生是未来印刷科技革命的主力军, 印刷科学技术的掌握者、创造者、应用者及传播者, 对印刷专业学生的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理念, 进行绿色化学教育, 使其树立绿色化学观, 增强环境责任感, 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三、印刷工程专业实施绿色化学教育的措施

1.在印刷化学课程教学中引入绿色化学。绿色化学教育早在1997年已经开始引起高校的注意, 目前, 已有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绿色化学教育, 但是也有一些高校并没有意识到将此重要的新信息、新知识传授给学生的重要性, 这一迟缓行动必将阻滞教育的快速发展。在高等院校与化学相关的专业和课程中, 进行绿色化学教育, 存在着紧迫性和必要性。印刷工程专业虽然与化学关系密切, 但由于教学总课时紧张, 不可能对绿色化学课程独立设课, 可以采取在学生的基础化学课———《印刷化学》的教学中进行绿色化学教育的渗透。教师在教学中, 不仅要传授学生学习印刷所必要掌握的基本化学知识和技能, 且要在平时的教学中深入研究教材, 及时挖掘、适时渗透绿色化学思想。比如, 在无机化学的卤化银内容的教学中, 除了介绍卤化银制备生成、特点及常规应用, 还可以特别讲解卤化银在印刷胶片 (菲林) 中的应用, 卤化银颗粒作为菲林的感光材料, 胶片经曝光会产生潜影———一种看不见的影像。当菲林显影的同时, 卤化银晶体 (结构已发生变化) 便转化为黑色金属银颗粒的聚结, 不可避免地大量的银离子和一些化学物质被留在了废显影液和定影液中。这些物质若不经处理直接排入环境中, 重金属银离子能污染水资源和土壤而造成对环境的危害。让学生明白在印刷工艺流程中, 出菲林环节的去除, 不仅节省人力、财力和时间, 更是从源头上减轻了环境污染治理的负担。在有机化学中, 可以专门介绍作为溶剂型油墨分散介质的溶剂, 说明为避免环境污染和按照绿色化学的要求应加以回收利用。油墨中的有机挥发物, 可以形成比二氧化碳更严重的温室效应, 而且在阳光的照射下会形成氧化物和光化学烟雾, 严重污染大气环境[3]。对于酒精润湿, 润版溶液中所含有的异丙醇, 遇高温挥发后的蒸汽具有难闻的气味, 且有毒, 遇明火会引起火灾, 被光线照射易生成臭氧, 刺激眼睛及上呼吸道, 危害人体健康, 不利于环境保护, 影响植物生长。因此, 减少或替换异丙醇在胶印润版液中的用量是一种必然的趋势。再如讲解油墨中的溶剂、有机颜料、染料在包装上的迁移对食品、药品的污染, 印刷纸张中过度添加的荧光增白剂对人体的伤害。配合触目惊心的图片、惊心动魄的数据、纪实的新闻报道等对学生进行绿色教育。在教授高分子酶时, 可以介绍高分子酶在生物油墨制备及废纸脱墨中的应用, 如酶法脱墨不仅脱墨效果显著, 且能降低化学药品用量, 减轻废水处理负荷。

通过这些教学, 不仅可以使教学过程更加生动有趣, 更能使学生视野开阔, 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绿色化学教育, 增强绿色化学观念和意识, 加深对印刷专业的了解, 提起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启发他们自己去思考人类生活中的绿色化学的重要性。

2.印刷专业理论课教学中绿色化学的渗透。在印刷专业理论课教学中绿色化学的渗透, 具体地说, 就是针对印刷工业的发展前沿和学生未来的职业需要, 整合印刷工程专业知识结构, 每节课花费几分钟的教学时间, 将涉及有关绿色化学方面的知识及时地、适当地穿插在教学中, 这样在课堂教学中占时不多, 而学生又能收获颇多。印刷工程专业课程涉及了印前设计、印刷工艺、印后加工等印刷各个环节及印刷材料、印刷设备的内容, 在这些课程教学中, 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绿色化学相关知识, 结合具体的教学大纲及任务, 将绿色化学知识“适时、适度、适量”地渗透于课堂教学中。

在印前设计环节, 教授学生合理拼版技巧, 满足印刷机的最大印刷面积和合理纸开的同时, 还能提高工效, 减少时间、机械损耗以及纸张开切损耗的浪费。合理选择印刷用纸、油墨等印刷耗材, 如选用环保、印刷质量好、可反复清洗、经久耐用的可清洗纸质, 常用的有合成纸和石头纸。也可使用本色纸, 本色纸以秸秆为原料抄造而成, 不消耗林木资源, 更可避免由于秸秆焚烧、堆放造成的环境污染, 不经漂白, 安全健康, 且所印刷刊物长时间阅读不易造成视觉疲劳[4]。

在印刷环节, 教学中渗透能源节约、环境保护的思想, 如讲授计算机直接制版系统 (CTP) 、数字化工作流程软件、中央集中供墨系统、油墨预置技术等对节能的贡献以及采取单张纸印刷机的喷粉收集装置、印刷设备废气收集装置对环保的影响[5]。普及正确的印刷设备操作及维修方法, 把环保理念细化到每一个印刷操作细节上。

印后加工环节, 教学生分析不同的材料特性, 正确选择后加工材料, 如胶装、覆合使用的胶水需不含有苯、酮、醛等对人体有害物质, 在使用过程中不产生氧化、分解沉淀物及挥发性烟雾, 且能在短时间内快速熔解具备胶粘特性, 节省电能。新型材料水性上光油和UV上光油不含溶剂, 不会危害人体, 目前已在标签、食品、药品包装袋等产品的包装上得到广泛应用。另外, 合理选择低碳、节能、减排的印后加工方式, 如印后上光和覆膜一样, 也可以保护印刷品表面, 提高印品表面光泽度, 但是选择上光, 从工艺上来讲比覆膜要简单, 从成本上来讲也更合算。

3.用绿色化学思想设计、改进印刷实践教学。印刷工程专业作为我校的国家级特色专业, 加强课堂基础理论教学的同时, 非常重视实践教学环节, 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训练, 开设的课程中《印刷化学》、《印刷材料与适性》、《印刷信息记录材料》及《印刷原理与工艺》等都有涉及到了实验课的教学。实验教学和绿色化学的联系最紧密、最直接, 可以直观地体现节约资源和防止污染这一绿色化学的根本目的, 是培养学生绿色化学观的一条非常重要的途径。为了更好地对学生进行绿色化学教育, 有必要对相关实践课程教学进行创新性的改革。

首先, 在保证教学效果的前提下, 教师要强化绿色化学教育意识, 大力推广微型实验。微型化学实验是以尽可能少的试剂来获取所需化学信息的实验原理和技术, 使用无毒或毒性小的试剂替代毒性大的试剂, 节约水、能源、纸张、油墨及其他实验耗材。微型实验既可节约原料的消耗又可减少实验时间, 减少污染, 是推广绿色化学的重要实践, 且体现了绿色化学的理念[7]。如在油墨的适性和油墨配色等实验中, 采用幅面小的微型印刷适性仪, 实验纸张、油墨、洗版溶剂的取用量都可以减小, 同时又可减少实验废水的产生, 减少对实验环境的污染。

其次, 要结合印刷专业特点, 增设与专业内容及环境保护密切相关的实验内容, 在实验原理、实验过程设计中渗入绿色化学的基本观念, 达到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引导学生树立绿色化学思想观念、增强学生对环保的感性认识, 如在印刷材料与适性实验中产生的油墨废液和废纸等可以积攒下来, 用于带领学生做一些课题实验研究, 如“印刷油墨废水的处理”、“印刷废纸脱墨”以及“再生纸的制备”等。在本科毕业设计中, 带领学生做一些课题, 如“环保大豆油墨的制备及适性研究”、“天然色素可食性油墨的制备”等。

再次, 可通过采用多媒体技术仿真实验, 对印刷实验原理、印刷设备结构、故障产生及解决进行仿真。印刷工程专业大多是上机操作实验, 随着印刷机的飞速运转, 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大量纸张、油墨、润版液、印版等实验材料的消耗, 废液、废气的排放, 噪声的污染及人身安全问题, 不仅给师生身体健康带来极大的危害, 且对环境造成较大的破坏。同时难闻的气味、轰鸣的噪音可能会导致学生反感, 失去实验兴趣, 不能达到有效的实验教学目的。利用印刷模拟系统进行印刷实验课教学将是一个不错的多媒体仿真实验的选择, 它是一种印刷故障学习系统, 它不仅呈现在学习者面前一台虚拟的印刷机, 印刷机的细部及操作面板与印刷机几乎一致, 学习者可以了解印刷机的各部位结构。同时印刷故障的影响因素繁多, 也造就了印刷故障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的特点, 学生难以在短时间内掌握对众多印刷故障的识别、诊断和解决能力, 而印刷模拟系统能够模拟不同机型和印刷材料 (包括薄膜、箔、纸张、印版以及水性或溶剂油墨) 存在的数百种多样而复杂的印刷问题, 印刷模拟系统的应用使得学生在脱离真实印刷机的情况下, 可以根据虚拟印刷品学习快速判断印刷故障的类型、产生的原因和有效的解决方法。在模拟系统操作过程中, 学生可以身临其境, 犹如操作真正的印刷机, 且不存在印刷材料的损耗、废气废液的产生及噪声的污染[8]。模拟实验虽然在操作上不能代替实际的上机操作而存在缺点, 但其成功率高, 无污染、安全可靠, 趣味性强, 不失为常规上机实验的有益的补充, 不仅能够弥补理论教学中的疏漏, 还可以增强学生对非常见问题的认识, 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增进学习兴趣, 同时又使那些耗材昂贵、污染环境、危害人身安全的实验变成了绿色化实验, 从而实现了“零污染”和“零排放”。

4.开展形式多样的绿色化学课外活动。全面实施绿色化学教育, 树立学生的环保观念, 可以在学生中开展形式多样的绿色化学课外教育活动。如组织学生学习环境保护法规、参加绿色化学及环境保护治理方面的讲座。组织学生制作环保网站、环保微电影、环保海报等, 通过社会调查写调查报告或环保论文, 并进行比赛评优。还可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参观一些造纸、油墨、印刷厂等印刷相关企业, 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 在潜移默化中增强环保的意识和责任感, 形成低碳生活的理念, 提高自身的基本素质。

四、结语

为了实现印刷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教师要在印刷专业的课堂教学、实践教学、课外活动等多方面, 向学生渗透绿色化学的思想, 传授绿色化学知识, 让印刷专业的学生了解绿色化学, 接受绿色化学, 利用绿色化学知识为印刷生产服务, 这样, 不但能向社会输送更多高素质、高能力人才, 也可为印刷行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邰玲, 弓巧娟, 黄健, 等.绿色化学的应用研究[J].运城学院学报, 2011, 29 (2) .

[2]汪朝阳.《有机合成》课中“绿色化学”的教学[J].首都师范大学报, 2000, 21 (3) .

[3]王莉, 龚文才.包装印刷对环境的污染及治理措施[J].包装工程, 2007, 28 (11) .

[4]周晓蓉.浅谈婴幼儿读物的设计与印刷[J].科技信息, 2013, (19) .

[5]吴鹏, 汤礼军.绿色印刷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 2013, 21 (1) .

[6]谷春秀, 王子君, 李颖, 等.微型实验与绿色化学教育—在化学类实验教学中实施环境教育的途径和方法[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4, (3) .

[7]贾欣欣.基础化学实验课微型化改革的探讨[J].广州化工, 2010, 38 (10) .

化学教育专业 篇10

通过多年来从事教育实习的工作经历以及对实习生、实习学校领导和老师的调查、访谈发现, 在教育实习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这些问题给教学、实习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教育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一、教育实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 对教育实习的重视程度不够

(1) 当前一些高校对教育实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教育实习工作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同时, 师范专业教育教学类课程建设及改革相对滞后。

(2) 学生对教育实习思想上认识不到位。学生毕业后就业形势比较严峻, 一部分学生选择考研或从事非教师职业, 因而导致部分学生不重视或应付教育实习。

(3) 缺乏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初高中学校的大力支持, 造成实习基地难以建设, 而实习生人数过多, 教育实习较难安排, 一定程度上使得教育实习难以落实等。

2. 实习准备工作及反馈不足

(1) 学生的实习准备工作不充分, 如专业知识功底不扎实、教材分析能力不足、语言表达能力欠佳、实验操作技能不规范等。

(2) 部分实习指导教师自身未经过严格培训, 缺少实习方法的系统指导, 课前缺少指导, 课后没能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3. 教育实习时间过短 (六周) , 实习质量较难保证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教学过程比较复杂, 教学准备工作、实验准备工作、教学活动后知识的总结工作所花费的时间都较多。实习学生普遍反映, 才刚进入角色, 实习中应涉及的内容得不到全面实践, 发现的问题没时间补救, 来不及提高、总结, 实习就结束了。

4. 缺少自由发挥和锻炼的平台与空间

这表现为实习学校一般不敢放手让实习生进行教学, 大多实习学校害怕实习生上课影响学生成绩, 因此实习过程中指导教师对实习生从备课到写教案、上课、实验准备等包办过多, 实习生几乎没有自由发挥的空间。另外, 由于实习学校各班班主任都有自己的工作计划, 所以实习班主任工作基本没有进行。

因此, 我们必须重新审视教育实习中存在的问题, 分析其来源, 研究其策略。要想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教育行业中立足, 学生除了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以外还必须具备过硬的教育教学基本功, 而教育实习是检验和提高师范生教学基本功的重要途径之一。从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认识教育实习的重要性, 探索教育实习的改革和实践之道, 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 为开展切实可行和对学生发展能够产生长远影响力的教育实习工作提供理论和实践的指导。

二、教育实习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构建科学的本科生教育实习体系、管理体系及实施方案, 合理安排本科教育实习, 提高实习质量, 加强化学专业师范生实践环节培养, 提升化学专业师范生的教育教学技能及综合素质, 培养适应社会和市场需求的理论基础扎实、创新能力强的综合型高素质人才, 我们可采取的具体措施如下:

1.构建新的课程体系

调整化学专业 (师范) 课程设置, 将相关化学教育教学类课程提到低年级授课, 逐步增设若干教师教育类选修课程, 如《化学教学设计》《化学教学技能》等, 通过对课程体系的变革, 提高学生的教育教学技能和教学素养, 做好实习前的准备工作。

2.采用“分阶段实习”的创新教育实习模式

增设大二大三短期观摩见习, 使学生及早了解教师职业与应具备的教学技能, 使短期见习与大四集中实习相结合, 使实习贯穿于师范教育的整个过程,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教学技能。

3.以教学技能类竞赛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将教育实习和一些教育教学竞赛相结合, 为学生创建平台, 使其展示自我, 例如每年进行院系讲课大赛、说课大赛、三笔字大赛等。这些平台对于提高学生的教育教学技能、创造良好的师范教育环境无形中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4.创新思路, 建立稳定的教育实习基地

从某种意义上讲, 实习基地建设对于教育实习的成效起着重要作用, 建设实习基地要从“双赢”出发, 形成优势互补及教育资源共享, 达到互利互惠。

上一篇:农村土地地籍测量下一篇:财政专项资金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