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初中文明礼仪教育

2024-07-31

普通初中文明礼仪教育(精选五篇)

普通初中文明礼仪教育 篇1

关键词:农村初中生,礼仪教育,教育策略

礼仪是一个人文化修养和道德修养的外在表现, 是做人的基本要求。文明礼仪教育是关怀一生的教育,良好的礼仪习惯的养成,可以转化为一个人内在的性格、情操,将影响青少年一生的发展。加强礼仪教育,培养学生学会关心他人,学会与他人共处,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仅能有效地加强学校管理工作,促进学校德育工作的升华,而且能继承和发扬祖国的优良传统文化。

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重视“礼”的教育和建设是中国人的优良传统。一部中国的文明史就是一部“礼”的教化史,没有礼教,谈何文明? “礼”是一种动态的、变化的、发展的道德规范,几千年的文明历史不断融入新的礼仪内涵,需要我们有与时俱进、锲而不舍的毅力进行研究,不断丰富其内涵,再现“礼仪之邦”的道德风范。

然而,我国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学校教育偏重课堂教育,侧重“双基”目标的实现,重视学生学习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忽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忽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高,因而缺失了学生“礼仪”教育这一重要的育人内容。大多数学校教育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仅仅满足教育教学的基本要求,对于德育,则说得多,做得少,忙则不做,对于做人方面的礼仪教育更是严重缺失。

一、我市农村中学文明礼仪教育现状

我校是一所位于南安市西南部的农村初中学校,9个行政村分布分散,远离学校。因为地处山区,办学条件较为简陋,90%以上的学生来自山区农村 ,85%的学生在校住宿 , 是一所典型的寄宿制学校。他们生活条件较为艰苦,75%以上的学生家庭从事农业生产,家庭收入不高,80%以上家庭父母在本市或外出打工,因此留守儿童在学校学生中占到75%以上。学生受生活环境和一些地方陋习影响,行为习惯较差。许多家庭父母长期外出打工,孩子由爷爷奶奶照应,有的甚至无人看管,属于留守儿童。隔代教育中有时对孩子过分迁就,容易使孩子养成不好的行为习惯, 有些孩子连生活中起码的文明礼仪常识都不具备。前几年,随着大量小学毕业的品学兼优的择校学生流失和一些随父母外出打工、经商的学生流失, 一些所谓“问题学生”全部升入我校 ,打架、斗殴、不讲卫生、骂人 、讲粗话等不文明行为经常发生,许多不良陋习进入校园,使学校德育工作面临巨大压力,急需进行文明礼仪教育。调查了全市多数农村中学,发现这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

对农村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是现代教育目标的要求,是农村学生将来融入城镇走向社会的必然要求, 在农村中学尤显重要。因此,学校应该把文明礼仪教育作为德育的重要内容,以学生的美好未来养成良好习惯作为重要抓手,形成抓文明礼仪教育长效机制体制的共识。

二、在教育策略上,要注重七个结合

1.坚持文明礼仪教育与学校德育工作结合

学校德育工作是社会主义道德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及组成部分。因此,落实文明礼仪教育,首要一条就是:更新观念,达成共识,将文明礼仪教育与学校德育相结合。围绕“先成人,后成才”的办学理念,体现全方位的文明礼仪教育育人模式,努力让每个学生都能成为合格的、高素质的人才。其次更新德育观念,不断丰富学校文明礼仪教育内容。在教育思想上树立全员教育观,成立德育领导机构,从校长室、党支部—教导处—年级组—班主任,环环有人抓,层层有人管,落实文明礼仪教育的管理。以德育处为枢纽形成辐射,构成从德育处—各教研组—年级备课组—任课老师的校园德育网络体系,使文明礼仪教育做到循序渐进,逐级推开,避免工作走过场和踏空。在教育内容上,紧扣时代脉搏,将文明礼仪教育与国情教育相结合。

2.坚持文明礼仪教育与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相结合

学校认真抓好学生及教师文明礼仪活动,用《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小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生一日常规”引导师生言行 ,注重在学习、实践中提高文明意识,形成文明行为,做到人人学礼仪、懂礼仪、崇礼仪、用礼仪、传礼仪,营造讲礼仪的文明氛围;组织师生认真学习,深入把握文明礼仪教育的精神实质, 并将其渗透到日常生活的一举手、一投足中;注重对学生日常交往、衣着、言行的督查、指导和教育, 将文明礼仪教育活动落实到课堂学习活动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结合学校实际开展值周班活动,引导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注重文明礼仪,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坚持文明礼仪教育与学科教学相结合

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环节, 学校实施文明礼仪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课堂教学的学科渗透,即通过各学科教学,把文明礼仪教育内容渗透给学生。因此,围绕文明礼仪教育教学实际,各学科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初中《思想品德》等课程中涉及文明礼仪的内容要重点讲述。语文、历史、艺术、体育等其他课程要根据本学科特点,适时进行文明礼仪教育。组织观看有关礼仪教育视频,进行礼仪培训。

4.坚持文明礼仪教育与家庭教育 、社会教育相结合

文明礼仪教育要遵循礼仪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的原则,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取得一致,形成合力,做到教育原则一致,内容互补。组织广大教职员工认真学习各种礼仪规范,普及生活礼仪、社会礼仪、教学礼仪、学习礼仪等基础知识,使他们了解掌握日常礼仪常识,以“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为准则,时时、事事、处处做学生的榜样;通过告家长书、开家长会等形式,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与联系,让他们认识到学校开展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的重要性, 争取得到他们的支持与配合。学校关工委和学校要主动联系相关部门、社区、家长,协同配合,确保文明礼仪教育的一致性,形成文明礼仪教育的合力,加强对家长礼仪意识的教育,充分发挥家长“身教胜于言教”的作用;要努力取得全社会的认可、理解和支持,让文明礼仪教育活动真正走进社区、家庭;要充分利用公益活动、寒暑假等时机,倡导学生走出家庭,走进乡村,宣传礼仪知识,实践礼仪行为,做文明礼仪的宣传者、实践者与示范者。

5.坚持目标推动与学生自我教育相结合

将文明礼仪教育纳入校园文化建设的总体规划, 认真学习和借鉴先进学校文明礼仪教育的成功经验,结合本校实际,明确关于学生、教职工、家长的文明礼仪教育目标。通过文明礼仪教育,引导广大教师、学生乃至家长,规范与人交往、合作、交流、共处等外在行为,进而内化为优秀品质。学校结合实际和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点, 制定相应的文明礼仪教育分层目标,并将其贯彻到教育教学实践中。以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为目标,遵循“小一点”、“近一点”、“实一点”的原则,开展读、讲、赛、评等一系列活动。读,即读书活动,组织学生阅读有关礼仪常识及古今中外的名人讲文明懂礼貌的故事书;讲,即讲学习文明礼仪后的心得体会;赛,即组织学校性的文明礼仪知识竞赛;评,即对学生的仪容穿戴、文明礼仪、卫生习惯、遵纪守法等行为规范进行长期评比,制定学生个人文明量化评定制度。

6.坚持文明礼仪教育与实践活动相结合

不断开辟和拓展文明礼仪教育活动空间, 开展形式多样的以文明礼仪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学校应以各种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为载体,利用9月20日全国“公民道德宣传日”和9月全国“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升旗仪式、主题班会及“教师节”、“国庆节”、“中秋节”等节假日和重大纪念日,进行文明礼仪教育;利用学科教学,组织学生开展朗诵、演讲、绘画、写作、慰问、参观、访问等文明礼仪体验教育活动。要组织开展“六个一”活动,即看一部文明礼仪专题教育片、写一篇文明礼仪教育体会文章、出一期专题手抄报、讲一个感人的文明礼仪故事、做一件讲文明礼貌的事、教师撰写一篇礼仪教育论文。

7.坚持制度督导与完善评相结合

整体规划学校文明礼仪教育, 将其纳入年度工作计划,形成学校文明礼仪教育的长效机制,开展文明礼仪教育示范学校创建活动。把学校开展文明礼仪教育的情况作为(处室、班主任、科任老师)工作考核的内容,并对开展文明礼仪教育作出突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进行表彰。把文明礼仪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指标体系(与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评选结合)。

普通初中文明礼仪教育 篇2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群体文化水平的提高相对滞后,道德水准也不尽人意,负面的社会环境严重影响了学生文明礼仪修养的提高,譬如一些家庭只重学习成绩轻文明礼仪教育,文明礼仪养成更是无所谓,再加上现在独生子女居多,很多孩子自私、任性,自我为中心的意识过于强烈,不懂得尊重、关爱他人与严于律己;学校教育还带有应试教育的深刻烙印,对学生文明礼仪行为养成教育也显得不够重视,这些都是重要的现实背景。

我国素以礼仪之邦、文明古国著称于世,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留下了巨大的精神财富,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加强初中学生文明礼仪行为养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文明有礼的文化人,是教育者义不容辞的职责,以上是我国悠悠流长的历史文化背景。

文明礼仪是社会道德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高尚道德品质和理想情操的起点。初中阶段是中学生长身体、长知识、长智慧的时期,也是其道德品质与世界观逐步形成的时期,面临着生理与心理上的急剧变化,加强文明礼仪行为养成教育尤为重要,只有系统地接受良好礼仪规范的熏陶教育,才能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为其将来成为社会有用之才奠定良好的人生基础,这是教育实践、教育规律的背景。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认为,通过多种途径,采取多种形式在学生中开展文明礼仪行为养成教育,教学生学会做人,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迫的任务,它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社会的需要。所以,我们对初中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进行了实践探索。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一)理论意义:促进教育工作者有针对性地开展文明礼仪

行为养成教育。

(二)实践意义:促进初中学生文明礼仪行为规范的养成,培养中学生的人文素养,加强人文主义教育,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纲要》的培养目标。

三、国内外研究概况:

(一)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1.“文明”,广义地讲是人类改造世界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一个国家民族的生产、文化、思想和社会风尚发展的反映。物质文明是基础,精神文明是动力,政治文明是制度保障,是一个高层次的要求。“文明”,狭义地讲就是你的行为不会伤害妨碍他人和社会,不会引别人不快的心理感觉。

2.“礼仪”,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应该以一定约定俗成的程序和方法来表现的律已、敬人的语言以及行为规范。礼仪起源于祭祀鬼神,本意为敬神,今引申为表示敬意的通称,尊敬之心,礼也。礼仪的本质在于谦恭、尊重,它能有效地展现一个人的素养、学识、风度和魅力。

“文明”与 “礼仪”两者之间存在着这样一种关系:礼仪是文明的象征、道德的范畴。

3.文明礼仪行为养成,是充分利用校园文化、教室文化、走廊文化、学科课程文化、活动课程文化、环境课程文化、社区文化、家庭文化、影视文化中的礼仪教育资源,并以它们为载体,发挥其文化引发、认同、固化、传承的作用,使礼仪文化走进初中学生的心灵,走进初中学生的精神,走进初中学生的生命。

本课题的研究重在文明礼仪行为的养成教育上,让学生学习一些基本的礼仪规范,掌握一些基本的礼仪技能,从而提高学生的文明素养。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概述

国内外很多学校或单位开展文明礼仪教育,作为一种礼仪行为的养成教育,也取得一些成效。

据史书记载,我国自夏朝开始,人们就逐渐总结出了一些礼仪方式,这是我国礼仪的雏型。到了商代,礼仪已经被人们广泛接受,上至统治者,下至贫民百姓无不讲究礼仪。周朝时期,礼仪已经发展成为一种制度,达到相当完备的程度。在《周礼》和(仪礼》中都有许多记载。古代的礼仪,不论是奴隶制社会还是封建制社会都是纵向的,是等级制的礼仪制度,君臣、父子、长幼、男女的次序是绝对不能动摇的。此外,古代社会的礼仪还具有神秘性和迷信化的倾向,有些地方礼仪的宗教色彩也很浓厚。这些都是与当时的社会环境和提倡礼仪的动机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此,对古代社会礼仪的继承必须分清良莠,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不可盲目崇拜,全盘吸收,照搬照抄。

处在当代国际环境条件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社会主义制度,现在正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所以,处在这种新形势和新环境里的礼仪行为是全方位的礼仪行为,既有纵向的,也有横向的,而且是以横向为主的礼仪行为。所谓纵向的,是指上下级服从关系中的礼仪,民主集中制中的少数服从多数的礼仪。所谓横向,是指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人人平等,只有分工的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别。因此,我们现在所讲的礼仪行为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平等基础上的相互尊敬,这是现代社会里礼仪行为的主体,也是我们所要学习的礼仪知识的主要内容。

在韩国,人们见面、说话、告辞都有固定的礼仪,同时还有同事之礼、师生之礼、馈赠之礼,看似琐细的礼节里透露出一个民族尊老、互敬、好客的风气。

在汲取国内外多所学校研究和实施文明礼仪行为养成教育的经验和教训的前提下,结合我校“以礼立人”课题研究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初中学生文明礼仪行为养成教育的实践探索”的课题。这个课题具有积极意义与创新价值。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良好的礼仪行为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素以礼仪之邦、文明古国著称于世,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留下了极其丰富的精神财富,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无疑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进一步改革开放,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国际交往不断增多,文明的礼仪还能够体现出一个人的人格和国格,展现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初中学生是未来的公民,今天的文明礼仪规范的养成,将为明天成长为文明社会的公民打下坚实的基础。

1.《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要重视对学生进行中国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对中、小学生还要注意进行伦理道德以及文明行为的养成教育。党中央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也明确指出:“开展必要的礼仪、礼节、礼貌活动,对规范人们的言行举止,有着重要的作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教育部关于整体规划大中小学德育体系的意见》、《和谐德育论》中有关加强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的论述。

2.“礼”作为儒家学说的重要概念之一,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作为广义的“礼”,泛指一切典章制度和社会规范;作为狭义的“礼”,则指礼节,礼仪。守礼,即行为符合道德规范,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3.养成教育理论。“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养成教育既包括正确行为的指导也包括良好习惯的训练,及包括语言习惯、思维习惯的培养。养成教育的内容十分广泛的,养成教育,是培养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教育。习惯是养成教育的产物,它往往起源于看似不经意的小事,却蕴含了足以改变人类命运的巨大能量。

4.儒家认为:必须通过教育,把人变成仁义礼智兼备的“君子”。《礼记》说:“经礼三百,曲礼三千”。

五、课题研究的目标:

(一)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和实践,探索一套适合我校实际情况的“文明礼仪行为养成教育”的教育对策,以指导本校的工作。

2.通过研究和实践,让学生形成正确的文明礼仪判断标准,在实践中培养审美能力,最后形成并表现为良好的行为习惯。

3.通过研究和实践,提升教师文明礼仪教育实践水平,进一步推动学校德育工作。

(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初中学生文明礼仪行为基本要求如何实践; 2.初中学生文明礼仪行为现状分析;

3.影响初中学生文明礼仪行为养成的因素分析; 4.初中学生文明礼仪行为养成教育的对策研究。

(三)本课题研究拟采用的方法

研究方法:调查法,含问卷调查、座谈调查、跟踪调查;体验法;案例研究法;讨论法。

研究的原则:

1.科学性原则:文明礼仪行为养成教育是道德情感教育。应根据教育学与心理学原理作为实践的理论依据。在要求上要符合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与心理特点。

2.示范性原则:文明礼仪行为是有极强仿效性,因此特别要求老师与家长要起示范作用,并树立学生榜样进行示范。

3.渗透性原则: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不是孤立的,它要通过各学科、多角度、多渠道地进行渗透教育。

4.实践性原则:文明礼仪教育要让学生在具体行为实践中提高学生认识水平,而不是只凭空洞的说教。

5.可操作性原则:课题中选择的内容、要求、方式、方法、手段途径都力求做到操作简便、行之有效。

六、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养成教育与学科、教师、学校关系研究; 2.养成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关系研究。

七、课题研究的条件和可能存在的问题:

(一)支撑条件 1.能力保障和科研经历

参研教师中有中学语文高级教师、中学语文一级教师以及那些充满朝气与活力的新教师们,我们一直合作已经研究结题了一个县级课题,结论为良好。

2.学校物力、财力支持、人力支持

本课题实验得到学校领导的支持,学校初一年级班主任及其任课教师一致表示:只要我进行课题研究,所有参研老师都会尽全力支持协作。

3.可能存在的问题

对文明礼仪行为养成教育的解读不透彻,重形式而轻实际水平情况,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文明礼仪养成的能力。另外,如果学生缺乏自我教育能力,没有形成向真、向善、向美的内动力,那么,外在的教育必将大打折扣。

八、课题研究的措施与方法:

本课题的研究方法采取 “实践—反思”式行动研究法。研究过程中,边实践、边反思,不断修正研究方案,改进研究方法,提高研究实效。

九、课题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2011.4—2011.5),主要工作是:论证课题、拟定研究方案;建立课题组织机构,确定课题实验单位;召开开题会议,培训主研人员和实验教师。

2.研究实验阶段(2011.5—2012.12),主要工作有:探索了新时期初中学生文明礼仪行为具体要求,编制了初中学生文明礼仪行为测查量表和问卷,开展了初中学生文明礼仪行为现状调查及统计分析;探索了新时期初中学文明礼仪行为养成教育对策(包

括基本特征、基本规律、基本程序、主要方法等);征集了新时期初中学生文明礼仪行为养成教育案例和文明礼仪行为习惯养成训练活动方案。运用上述理论开展初中学生文明礼仪行为养成教育实验。

3.总结阶段(2013.3—2013.6),主要工作是:汇总了研究实验成果;整理出版了研究实验成果专著;完成了课题研究报告和工作报告;完结课题结题手续。

十、课题实施人 组长:

周博 教师 成员:

刘海 教师 彭学文 教师 彭密 教师 李琴 教师 张东 教师 周媛媛 教师

十一、课题研究成果的表现形式:

1.阶段性成果。阶段性成果主要包括个案研究报告和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以及优质课课件、案例分析和教学反思。

2.最终成果。最终成果包括研究总报告、初中学生文明礼仪行为养成教育的实施方案。

【参考文献】

[1]蒋萍.我国礼仪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5,(5).

[2]林岩.礼仪教育——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J].河北省社会主义学报,2002,(10).

[3]牟艳杰. 中西方学校德育的比较及启示[J]. 黑龙江高

教研究,2004,(3).

如何在初中生中开展文明礼仪教育 篇3

分析初中生的教育教学过程和开展文明礼仪教育的现状, 发现初中生文明礼仪教育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结合教育现状, 对其产生问题的原因进行了研究和总结, 主要有以下方面的影响因素。

(一) 家庭文明礼仪教育的缺失。

当前我国社会发展正处于转型时期, 教育制度显示出一些阻碍发展的缺点, 虽然我国教育发展提出了素质教育的改革目标, 但这一目标的实现还需要时间和过程, 在这种情况下, 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 父母最关心的是学生的学业成绩, 对文明礼仪的教育重视程度不够, 导致初中生的文明礼仪教育有缺失, 对初中生的家庭文明教育不够重视。学生缺乏家庭教育, 家庭氛围不佳, 导致在人际交往和沟通方面的能力有所欠缺。为了促进初中生在成长过程中形成良好的沟通能力和行为习惯, 必须实现良好的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紧密结合, 做到两种教育相辅相成。

(二) 学习文明教育方法不科学。

学校在对初中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过程中所使用的方法不够科学合理, 没有结合文明礼仪教育的具体现状和实际, 所采取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仅仅停留在表面, 缺乏总体考虑和规划。同时对于初中生的文明礼仪教育内容安排不够合理, 学校仍然存在崇尚分数至上的现象, 对于文明礼仪教育缺乏必要的关注和重视。与此同时, 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文明礼仪教学缺乏教育责任感, 甚至对学生缺乏爱心和耐心, 不能有效地从学生的角度考虑文明礼仪教育的重要性, 导致在初中生的文明礼仪教学过程中缺乏耐心的沟通与心理疏导, 在很大程度影响了文明礼仪教育的正常发展。

(三) 对初中生文明礼仪教育重视不够。

学校对于初中生文明礼仪教育活动的重视明显不足, 并且存在很大的问题。目前, 一些学校没有开设相应的文明礼仪教育课程, 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重视和关注不足, 一些家长和学校仍然过于强调学生的学习成绩, 对于学生的文明礼仪等方面的教育缺乏重视, 甚至有些学校只注重学生的成绩, 关注学生所掌握的专业知识, 对于学生的日常文明礼仪教育缺乏足够重视。在家庭教育过程中, 一些父母过于溺爱孩子, 很容易导致孩子形成傲慢、盛气凌人和唯我独尊的性格, 不能善待他人和尊重他人, 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文明礼仪的发展。

二、在初中生中开展文明礼仪教育的具体方法

中学阶段是人生的重要阶段, 也是在初中生中开展文明礼仪文化教育的关键时期。结合初中生开展文明礼仪教育的现状, 为了促进初中生文明礼仪教育实现良性发展, 对于初中生文明礼仪教育而言, 建议采取以下措施推进文明礼仪教育的开展。

(一) 创新文明礼仪教育教学方法。

学校方面应提供相应的文明礼仪课程, 营造良好的文明礼仪教学氛围, 优良的文明教学氛围可以促进初中生不断进步和发展。学校应该结合文明礼仪教学主题, 积极营造和谐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 引导初中生加强对文明礼仪的学习。学习文明礼仪是继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 有助于提高道德教育质量, 强化教育效果, 更好地发挥其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教师是学生礼仪教育管理示范者, 对于学生文明礼仪的教育管理, 首先需要从自身做起。与此同时, 丰富文明礼仪教育的课堂活动, 充分利用学校的宣传教育手段, 创造丰富的文明礼仪教育氛围, 利用主题班会、小组活动等形式, 组织学生主动学习、宣传、参加文明礼仪教育主题活动, 增强学生学习礼仪知识的热情。大力推广学校文明礼仪教育的成功经验, 树立文明礼仪教学的先进典型, 宣传文明礼仪教育实践的发展, 让学生接受礼仪教育, 做文明礼仪的倡导者、实践者和示范者。此外, 坚持文明礼仪教育与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相结合, 认真教授学生礼仪活动和知识, 推广《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小学生守则》, 指导教师和学生的行为, 增强文明意识, 形成文明行为, 学习礼仪, 懂礼仪, 崇尚礼仪, 营造礼仪文明的氛围, 注重对学生日常行为的监督、指导和教育, 促进文明礼仪教育进课堂, 并将学习活动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结合。

(二) 提高初中教师的文明礼仪素养。

从教师角度来说, 要提高教师的自我修养, 提高教师自身的文明礼仪素养。教师应强化文明礼仪意识, 重视一言一行, 成为学生的榜样。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 经常与学生沟通, 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纠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错误行为, 营造文明礼仪教育的良好氛围, 强化文明礼仪意识。教师是灵魂的工程师, 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力量, 教师要以身作则, 为人师表。开展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 培养学生礼仪素养, 推动文明礼仪知识普及活动, 让学生具有良好的文明行为, 从文明礼仪知识的普及开始。开展文明礼仪教育必须有具体的行为指导与训练, 使学生在愉快的情况下接受教育, 并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另外, 积极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与合作, 形成良好的文明礼仪教育社会舆论, 创造文明的社会氛围。开展文明礼仪教育应主动联系社区, 加强与社区的支持和合作, 同时社区也与教师合作指导, 督促学生的礼仪行为, 创造文明的社会环境。此外, 将文明礼仪教育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总体规划, 以文明礼仪教育先进成功经验, 结合本校实际, 促进与学生自我教育的结合。通过文明礼仪教育, 引导广大教师、学生和家长, 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和心理, 制定文明礼仪教育的层次, 并开展教育教学实践, 健全学生人格, 建立学生个体文明的定量评估体系。坚持文明礼仪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 校园环境是文明礼仪教育的基本途径, 开展各种主题教育活动, 比如举行升旗仪式, 主题班会和国家节日和重要纪念日等, 组织学生参加朗诵、演讲、参观、访问等文明礼仪教育活动。培养健康的文明道德情感, 强化初中生的道德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 促进初中生全面发展完善独立人格, 形成良好的个性。

(三) 加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有机融合。

初中生文明礼仪教育, 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文明礼仪文化不仅是学校和教师的事情, 而且需要得到父母的积极支持。注重文明礼仪的家庭教育力量, 加深对初中生文明礼仪教育的深刻认识, 通过分析初中生的文明礼仪教育现状, 加强文明礼仪教育应该实现他律与自律的有机结合, 系统地开展文明礼仪教育, 充分渗透到学生的个人习惯、性格和气质中, 以满足初中生的需求为切入点, 以学生的健康发展为目标, 注重学生文明礼仪教育, 在文明校园的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加大文明礼仪教育的力度, 促进学校和家庭的联系和影响, 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在初中生礼仪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与学校教育加强合作和支持, 让家长了解学校文明礼仪教育的要求和内容, 使家长关注孩子的文化和生活的经验, 给孩子树立好榜样, 创造文明礼仪很强的家庭气氛。坚持文明礼仪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 文明礼仪教育应遵循礼仪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实现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融合, 推进教育原则内容的补充, 形成教育合力。组织学生认真学习各种礼仪, 学习礼仪的基本知识, 了解日常礼仪, 以多种形式加强礼仪意识教育, 并且获得整个社会活动的支持, 让文明礼仪教育真正进入社区和家庭, 充分利用公益活动, 寒暑假及其他时间, 鼓励学生走出家庭, 实践礼仪行为, 做文明礼仪的倡导者和实践者。

三、结语

文明礼仪是一个人的外在表现形式, 初中生是中华传统美德的传承者和发扬者, 是新时期社会道德的思考践行者。中学阶段是一个人道德素质观与世界观逐渐形成的关键时期, 也是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最佳时间。开展文明礼仪教育, 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 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良好的文明礼仪基础。加强初中生文明礼仪教育, 需要教会初中生基本的礼仪知识, 养成与人交流沟通的习惯, 加深对人性的理解。文明礼仪教育对初中生形成健全的人格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个人的道德素质教育的基础, 而且是提高全民族道德素质的基础, 对于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起到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普通初中文明礼仪教育 篇4

为贯彻落实区教育局关于在全区各中小学开展文明礼仪宣传教育实践主题活动的指示精神,遵照校委会主要领导的指示。我校于2011年3月,由校团委和学校政教处联合开展了历时一个月的校园文明礼仪主题活动。

这次主题教育内容丰富,目标明确,通过围绕主线的“四项主题”活动去实现。这四项主题活动是:以“建设优美校园环境”为主题的校园公德教育;以“增加诚信意识”为主题的教师职业道德教育;以“构建和谐校园”为主题的家庭美德教育;以“提升文明素养”为主题的个人品德教育。这四项主题活动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师生群体,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此次主题活动以“阳春三月,文明礼仪与我同行”宣讲大会为先导,通过“小手牵大手”,促进形成以“学生带动家庭,家庭带动社会”的良好风气。在活动的启动仪式上,校团委率先向全校师生发出了“文明礼仪倡议”,并印发《柏林初中学生文明礼仪手册》到各教学班。号召全校师生积极行动起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争做文明礼仪知识的学习者,传播者,实践者。”学校政教处组织开展了“给家长的一封公开信”、“评选校园文明礼仪小标兵”等活动,确保了本次主题教育的实效性。通过这些以点带面,分类指导的教育活动,大力宣传普及了文明礼仪知识,增强了全校师生的责任意识,为在全校乃至全乡形成“讲文明,懂礼仪,爱公物,守秩序”的良好社会氛围起到了重要作用。

时至四月,本次主题活动结束了,但学习文明礼仪,宣传文明礼仪,践行文明礼仪的脚步仍将继续。为克服活动开展过程中暴露出的诸如宣传声势大,但落实效果不佳;活动数量多,但教育重点不突出;活动期间效果明显,但事后不能长期坚持等问题。我校会及时做出调整,长抓不懈,并结合学校常规德育教育,使此次主题教育发挥其更加深远的教育意义。

柏林初中团委

普通初中文明礼仪教育 篇5

一、文明礼仪教育目标、内容的确立以及实施教育的途径

1.将文明礼仪教育内容纳入每日晨会活动课中。我们成功编写了以文明礼仪教育为核心内容的晨会校本教材《每日晨会》上下两册, 其中一至三年级每学年22节, 计66节;四至六年级每学年10节, 计30节, 共96节, 形成了文明礼仪目标与内容体系, 达到让学生系统地以循序渐进、螺旋上升方式学习文明礼仪的目标。

2.与传统文化相结合。中华民族有着5000年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 而构成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古代圣贤所创造的启蒙经典。这些启蒙经典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具有永恒的价值。自古以来我们的读经教育就是从儿童时代开始的, 在孩子的心灵还是一片净土的时候, 用代表中华民族的经典之说来滋养孩子, 为他们未来修身立世打下深厚的基础。

二、教师、家长学习践行文明礼仪, 作学生的导师和楷模

1.在“加强和改进学生文明素养教育”专题大讨论中, 全校教师和家长达成共识: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说的就是学习应先学做人, 学做文明人, 做文明的学生。“加强和改进学生文明素养教育, 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现代文明人”是学校的责任, 是全体教师的一项光荣使命, 是学生健康成长的自身需要, 是众多家长的愿望, 也是建设一个文明、富强的国家所需要的。

2.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就强调教师以身作则的必要性, 他说, “其身正, 不令而行;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不能正其身, 如正人何?”我们要求全体教师都承担起文明礼仪教育的责任, 所有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教学内容渗透文明礼仪教育。

三、探索建立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的评价与激励机制的有效途径

恰当的评价能够给孩子正确的引导, 使学生认识到文明素养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通过实践研究, 我们成功将文明礼仪教育与“美德少年”“雷锋式学生”的评选、“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实践活动结合起来, 并制订了《文明礼仪教育的评价与激励机制》。

学校措施:各班按5-6人成立互促小组, 学校将把学生在校的文明礼仪教育要求印发至每个小组, 每周各小组由组长组织组员进行互评两次, 并将互评结果交班主任公示。

家庭措施:学校将把学生在家的文明礼仪养教育要求印发至每个学生, 请每位学生的家长对学生的表现情况作出评价, 每周评价一次。

学生文明素养评价活动分阶段开展, 每个阶段的评价标准不同, 以下是第二阶段的评价内容:

(一) 校园生活评价内容

1.桌面收拾整洁, 暂时不用的放左上角。

2.抽屉里的所有物品整理好并放整齐。

3.不把书包和其它学习用品放在椅子上、地板上。

4.不乱扔纸屑杂物, 保持自己座位下及周边地板清洁。

5.不在校园周边小店小摊购买零食、玩具。

6.按要求做好眼保健操和课间操, 节奏合拍, 动作到位。

7.不说粗话、脏话, 不骂人, 不打架。不大声喊叫、喧哗,

8.做好值日生, 清洁教室、公共卫生区, 不乱倒、漏撒垃圾, 整理好卫生工具。

9.保持个人卫生, 穿戴整洁得体, 按要求佩戴红领巾、校徽等标志。

10.集会和升旗仪式上, 态度严肃认真, 敬礼标准, 高声合唱国歌。

(二) 家庭生活评价内容

1.早上按时起床, 晚上按时睡觉, 做事不拖拉。

2.勤洗头洗澡, 洗完澡后将要换洗的衣物放到洗衣槽, 不随处乱放。

3.心里有烦恼主动说给父母听。

4.用餐时不挑食, 不因为三餐吃饭的问题惹父母生气。

5.完成当天功课后收拾好学习用品, 并准备好第二天上学要用的学习用品。

6.积极进行体育锻炼 (每周不少于3次)

7.饭后帮助收拾餐桌、洗碗筷。

8.和父母一起进行家庭卫生大扫除。

9.培养独立意识, 如单独一人在家, 单独睡一个房间, 独立学习……

10.热情、有礼貌对待来客。

上一篇:太极拳内功探真下一篇:肌酐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