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与管理创新

2024-09-07

校园文化与管理创新(精选十篇)

校园文化与管理创新 篇1

1 创新与文化的关系

为什么现在要发展文化产业?作为产业,我想首先在经济上到了这样一个发展阶段,这里边具体的内容我就不想具体说了。总之,中国现在的经济发展,人均收入的水平使人们对于文化产品的需求越来越高,包括现在人们对产品的要求不再过多地去计较价格,而是讲究品牌,讲究质量。

1)我们现在的发展,遇到国际上的严重的质疑和压抑。也就是说中国究竟是和平崛起呢?还是像过去历来的哪些大国的崛起一样?所以中国现在要展示并且发展自己的文化的软实力非常重要。

2)对于我们国家内部我们社会发展来说,现在这样一个发展阶段正处于经济发展不高不低,中产阶层现在还没有真正发展起来,社会的收入差距甚至在不断扩大,这个时候,社会上的各种摩擦各种冲突是高发期。所以我们现在抓文化也出于这方面的考虑,使文化成为我们社会发展和和谐发展的一个重要作用。讲到创新与文化,我现在举出一个企业名称,不知道大家关注过没有,我们看到很多欧美国家,包括日本学欧美的,它的企业名称,大家熟知的这些品牌实际上都是人的名字。但是看到中国,我在这里举出了中国20年代早期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时候,他们的企业的名称几乎没有一个用人名的,到现在为止也是一样。这实际上是一个文化的差异,当然这种文化差异我们很难说好与不好,可能各有千秋。

2011年,欧洲和美国同时开了两个会,都涉及创新生态系统,而创新生态系统里面一个重要的内容是创新文化问题,包括大学和产业合作的问题。那么讲到合作问题,我认为这里面涉及到一个重要的发展的要素就是信用,国外商业发展主要是讲商业信用,我们国家长期以来,早期是讲家族信用,到很长一段时间内江浙一带,包括福建、广东、信用都是家族信用,所以家族企业很发达,包括中国在国外的华人企业也有这种特征。再有一种就是我们的国企和现在很多企业依靠政府要什么呢?要的是政府的信用。所以我们商业信用很长时间没有发展起来。而正由于这样一个缺陷,使我们商业文明是存在问题的。大家合作从来没有很好地合作,我们产学研叫了很多年,我认为这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包括现在产生了大量的创新联盟。不知道大家考虑过没有,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创新联盟?它的功能在国外的市场经济国家是由行业协会来完成,但是中国的行业协会没有承担这样一个功能,所以不得已产生了大量的创新联盟。总之从创新与文化的角度来看,技术创新要通过各个方面和文化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2 文化的竞争,文化的融合实际上是创新的最高境界

到目前为止,发达国家长期以来奉行的是丛林法则,你死我活在经济上的竞争,而我们现在强调的是共赢,这实际上是一个竞争文化的问题。前些年,美国有 一个科学家亨廷顿,大家很多同志可能都听说过,他提出关于文明的冲突问题,应该说文明的冲突是存在的,但是我们认为如何去化解这种冲突,如何去实现这种文明,不同文明之间的融合这可能是一个更重要的课题。也就是说我们现在不能仅仅去看不管是技术专利和标准,作为竞争的制高点,制高点什么意思?是你死我活的问题,是丛林法则的结果,而我们同时还要更多看到如何和谐发展?如何能够大家来共同占据制高点?就像现在我们面临的很多全球问题,不是那一个人,那一个国家占据制高点就能解决的问题。我们看一下对于创新的评价,硅谷指数里面,它的创新评价很多涉及到的因素都是人文的因素,这和我们过多的强调投入产出,仍然显示出一种创新文化的区别,这里边我就不具体讲,它更多的是讲一种创新环境。所以我们归纳现在苹果的成功,由于乔布斯的去世引起了强烈的关注,大家甚至在考虑我们如何成批的创造和培育乔布斯的问题,但是我们稍微再来考虑一下,苹果的成功实际上是一种创新文化,它不仅要适应需求而且还在创造需求。他的产品充满了艺术的设计,而且它是宽容失败。所以我们现在创新的功能不仅仅是创造产品,不仅仅是赢得经济上的制高点和竞争的胜利,而且更多的是考虑人们的发展,考虑人与自然的和谐,考虑人与社会的和谐。这是我们所说的包容性发展,对于这样一种创新所应该提出新的理念。

3 文化产业创新本身的问题

这里面我想借鉴一下战略新兴产业,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提出的几个特点,可能有一部分对于文化产业的创新可以借鉴。那么关于这个特点呢,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点我们提出八个特点可以考虑,第一个是战略性就不用说了。第二个是技术具有突破性,这个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前提。第三是技术路线的不确定性。第四个它具有很大的规模性。第五是风险性,还有它市场进入的示范性。大多数战略性新兴产业需要示范点的原因,一是前面讲的风险,二是它具有公益性,所以需要政府来组织进行这种示范。第六它具有全球性,最后很多产品的消费是具有公益性的,特别是文化产品我们应该严格区别哪些文化产品是个人消费,哪些是集体消费,哪些是社会消费,所以由此来确定政府在这里的不同的功能。当然现在战略新兴产业发展也存在很多问题。可能这些问题对于文化产业的发展也多少会存在。这里关注一下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些特点,刚才特别强调了它的多样性和融合性的问题,我想在这里还要强调大众性和小众化的问题,很多文化产品我们过多的去关注它的大众文化,这是对的。但是现在要看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的消费越来越强调个性消费,就像女同志穿衣服不希望装身,每件是定制。另外在文化产业有一个问题,就是如果说我们其他工业产品的创新或者进出口更多的考虑是国家安全和社会安全的问题,一般来说不涉及到道德问题,但是文化产品的消费涉及到道德,怎么来判断,这可能仍然是一个比较大的问题。

校园文化积淀与创新 篇2

——XXX校长在2012年新学期教职工大会上讲话时说。

以企业定

向班为实验班,逐步探索企业文化与班级文化相结合的特色班级文化建设的新模式,形成具有学校特有的班风、学风、教风的校园文化。

——XXX校长在2012年新学期教职工大会上讲话时说。

倡议全校师生人人参与、主动关注、积极工作、责无旁贷,全力以赴支持和参与招生宣传工作,学生教育工作,形成一种联动机制和全方位育人的良好氛围,真正体现主人翁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XXX校长在2012年新学期教职工大会上讲话时说。

教师的爱,尤其是班主任的爱,是开启学生心扉的钥匙,是激励学生奋进的催化剂,是师生之间达到心理相融的接触点,也是班主任的教育机智、教育才能的“血”和“肉”。

——XXX校长在2012年班主任经验交流会上说。

带班一任,平安三年。

——党委书记XXX在强调校园安全的重要性时说。

先就业,后择业,重创业,成事业。

——党委书记XXX在给学生做就业指导时说。

处处是课堂、事事是教材、时时能育人。

——XXX副校长在谈学生教育工作时说。

规范教育紧跟,这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首要条件。

——XXX副校长在指导班主任工作时说。

在管理中要做到:智慧管理、文化管理、细节管理、用心管理,实现由管向教转变,把以“教学为中心”转变为“以教育为中心”。

——XX副校长在谈学管工作的思路时说。

大智者治事,小智者治人,中智者治法,睿智者治文化。

——XX副校长在谈校园文化建设对学生教育和管理中的重要意义时说。

搞好学校招生工作,必须搞好就业工作,搞好就业工作,必须搞好就业指导工作。

——XX副校长在谈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性时说。

以校园文化建设来引领班级文化建设,以班级文化建设来推动校园文化建设。

——XX副校长在指导校园文化建设时说。

力争使各个班级有书声、有歌声、有笑声。以此来改变学生的生活习惯、生活态度,引导学生学会生存、学会生活,学会管理自己,学会克制自己,学会与人交往,学会适应环境。

——XX副校长就如何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时提出“三声”教育。

坚持“四育人”、“三个一切”、“三贴近”的原则,为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而努力。

——2012年学生管理的目标。

积极行动起来,为创建安全、文明、和谐的绿色校园而努力。

——2012年学生管理的目标和校园文化建设口号。

严格管理、科学管理、规范管理、细节管理。

——2012年学生管理的总体目标要求。

文化引领、层级管理、由管向教、双主模式、团队意识。

——2011年学生管理的总体目标要求。

文化引领要拓展提升;层级管理要注重实效;由管向教要因材施教;双主模式要研究学生;团队合作要提高认识。重点工作有突破,教育引导有创新,整体素养有提升,本职工作出亮点。

——2010年学生管理的总体目标要求。

文化引领凸显特色;层级管理规范科学;由管向教德育为先;双主模式关注细节;团队合作提升队伍。

——2012年学生管理的总体目标要求。

文化引领,拓宽思路,搭建平台,砺炼品格,综合发展。

——学校团委确立的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路。

阳光自信、勤奋感恩。

——某班级确立的班训。

提高自身修养,成就职业梦想,坚持砺炼自我,走向辉煌人生。

——在团学工作之窗栏中的标语。

我用最响亮的口号迎接朝阳,我用最积极的心态走进课堂。

——倡导学生养成阳光心态,快乐成长。

有理想、勤学习、善思考、强技能、能敬业,讲诚信、明是非、知礼仪、懂感恩、守孝道。

——2012年学生科工作要点中提出引导学生深刻认识职校生的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教育好一个学生,成就一个梦想,幸福一个家庭。

——学生科倡

导全体班主任树立神圣职责意识。

把心理疏导、批评教育、行为引领、参与比照、比前想后、涉及未来、联系家长、家教结合等多种方式和手段综合应用到学管工作中去,提高管理和教育的效率。

——学生科在引导班主任工作方式方法时强调。

从您满怀信心和希望把孩子送入我校的那一刻起,我们就开始共同分享、分担孩子们成长路上的成功、喜悦、挫折、忧伤。

——2011年学生科在致家长的一封公开信中说。

养德、开智、砺技、健心、怡美。

——2011年团学工作之窗主题。

学习,做人,服务,提高。

——校团委提出如何做一名优秀团学干部的八字方针。

拓宽思路、依托专业、锻炼素质、铺设平台。

文化自觉与文化传承创新 篇3

从历史来看,中国的统一与辽阔的疆域,是中国各民族共同缔造开发的,绵延不断的文化是56个民族及其祖先在几千年发展过程中共同创造的。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百家之学”的争鸣,这是中国优秀文化中的原创性文化。秦朝的统一对中国产生了深远影响,为中华民族认同和文化认同作出了重大贡献。汉承秦制,儒家与其他学派的发展,以及丝绸之路的开辟,为汉代国力强盛与文化软实力奠定了坚实基础。隋唐时期的民族融合、人口迁徙与民族间的文化交流促进着文明的全面进步,提升着民族的文化创造力。宋明时期儒学有了新的更大的发展,力求构建融通天、地、人的理论,使中华民族的理论思维达到一个新的境界。这些都体现了中国古代历史上民族融合和文化会通的精神。

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理论学术论坛上关于文化自觉的呼声,反映了人民对文化建设的迫切需要。文化自觉没有终极,它是一个历史发展的过程。前人在文化自觉方面的研究成果,可供今日借鉴,但它不能代替今人在文化自觉方面的新创造。国家和民族的进步发展促进了人们文化自觉的提高;从这个意义上说,文化自觉才是文化强国的巨大动力。

企业文化与管理创新 篇4

如果说企业文化是一种信仰, 那么企业管理则是具体实践。先进的企业文化源于管理实践, 离不开持续的管理创新。

管理创新, 要发挥企业领导的推动作用企业领导的管理理念与实践, 带有示范性和导向性。人们耳熟能详的联想、海尔、华为等企业的管理, 都深深烙印着其企业领导的风格和信念。企业领导是企业文化的布道者, 其思维和行动关系着团队的方向, 影响着员工的行为与习惯, 是形成企业管理制度和管理模式的前提, 是形成独具个性特征企业文化的基础。

管理创新, 要尊重人的全面发展和价值实现企业员工是文化建设的主体, 只有让员工认同企业所倡导的价值观, 并全身心地践行, 文化才能为企业发展创造价值, 才能发挥管理效应。因此, 在管理创新过程中, 激发和调动员工的主观能动性至关重要。实施管理创新要坚持以人为本, 使员工具有强烈的主人翁责任感, 进而把个人自我价值的实现融入到企业的发展当中, 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 为企业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激励员工的方法和措施多种多样, 但最根本的是激励员工着眼企业的目标愿景, 引导员工转变工作态度, 增强事业心, 提升职业素质。还要满足员工不同需求层次, 在工作生活细节上下功夫, 使员工心情舒畅地为企业创造价值。当然, 约束也是管理实践的必然。只有将道德约束将与制度约束有机结合起来, 才能使员工行为更加合乎管理的需求, 推进企业的不断发展。

管理创新, 要重视制度保障和价值引导企业作为经济实体, 离不开制度的保障。惟有将企业文化的精神实质融入制度之中, 才能使文化产生聚集、催化效应。任何企业都要积极构筑与企业文化内涵相一致的制度体系, 并上升为自我管理模式, 才能实现企业成长目标和发展战略。文化建设只有着眼于企业市场定位和发展战略, 进而形成价值导向, 方可对企业发展产生积极影响。一方面文化倡导什么, 以怎样的价值观引领企业长远进步, 决定了企业的自身价值。这往往与企业性质、社会需求、市场定位有着不可割裂的内在关系;另一方面要使文化落地生根, 凝结团队力量, 生发企业创造机能, 还需关注企业员工的价值判断。管理者要善于运用人格魅力、处事方式等非权力性因素影响员工, 培养员工的团队意识、创新意识。

中国平安保险的文化管理与管理文化 篇5

平安企业文化的形成是一个渐进过程,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感性阶段以传统文化为基础,根据自身价值观念,以及市场竞争环境,将竞争和创新意识根植企业管理之中,奠定了最初企业文化的发展定势。

第二阶段:理性阶段引入中华传统文化精华和西方管理思想,形成个性鲜明的平安文化。以“仁、义、礼、智、信、廉”要求人和规范人,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这一阶段以《平安理念》和《平安新语》出版为标志。

第三阶段:升华阶段年月日推出了《平安新价值管理文化》。主要内容为“现代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企业文化的竞争,优秀的企业文化是强大的生产力;平安企业文化的内涵是:以优秀的传统文化为基础,以追求卓越为过程,以价值最大化为导向;我们共同的追求:做一个品德高尚和有价值的人,把平安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综合金融服务集团;公司价值是实现个人价值的基础,价值最大化是我们经营管理中行动的纲领,指路的明灯,检验一切工作的唯一标准;人无我有,人有我专,人专我新,人新我恒,追求卓越是平安企业文化的核心……

平安文化通过每日晨会、司歌,以及平安礼仪、日常用语改变员工外在状态和内在精神,让平安人沿袭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宽容、仁爱、谦和、诚信,从而赢得客户的尊重与信赖。同时平安又遵循保险行业的竞争法则,努力进取,并为之建立起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管理规则。“仁、义、礼、智、信、廉”背后的人文精神,是平安企业文化的精神,现代商业企业的工作模式和经营理念,是平安企业文化的物化准则,孔子和牛顿分别代表的中西方文化精神在平安融汇贯通,化为独特的平安文化,进而化入平安日常管理,形成庞大而有效的管理机器。

国际保险公司的发展,一般要经过三个十年的历程:第一个十年是创业期,是打基础、争空间的建设阶段;第二个十年是成长期,是企业在力开发市场、提升技能的发展时期;第三个十年是成熟期,是全力发展各项业务、树立企业品牌的稳定发展时期。其中第二个是企业真正快速发展的阶段,也是开始建立市场竞争优势地位最关键的时期。目前平安正处在第二个十年前端,其它同行企业也几乎处于同样阶段,正处于创业期向高速发展过渡的关键时刻。建立新型保险管理模式,改善中华民族保险业经营环境,形成了个健康有序的保险业竞争市场,建立中国保险业可持续发展战略。迎接国际化的挑战,已经摆到了包括平安在内的国内保险企业面前。

平安管理模式

经过几年的发展,中国平安保险公司,业已形成了一套揉国内外保险业先进管理方法与技术为一体,具有平安特色的行之有效的管理体制、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这就是:以目标管理为中心,划分为业务管理系列、行政管理系列和营销系列,通过考核制度、评分制度和内部激励机制发实保证各项工作均有序高效运转。简单地概括为“一个中心,三个系列。三个保证”,如右图所示。

在业务管理方面,我们竭力学习和借鉴国内外保险业先进的经验和技术,大胆创新,独具一格:

――三大目标管理。公司的目标分为短期目标,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同时又具体地体现经营目标、管理目标和发展目标。目标一经确定,即层层分解,落实责任,公司的一切工作都必须围绕目标分阶段、有序地进行。

――系统控制与管理是以一套较为科学和完整的电脑程序,通过电脑联网系统,将所有业务从承保、分保的规划与核算、风险管理、防灾防损和减少事故、查勘理赔、财务处理以及服务措施一环扣一环,按规范标准予以控制,并以此为手段使保分支机构形成统一的经济补偿网,充分发挥平安系统集团化的优势。

――理赔,坚持“双人查勘,交叉复核,分级定损,终审归案”的原则,确保公正合理。一投资,坚持“双人调查,审贷分离,三给审核,专人负责”的原则,保证资金投向的管理及规模的适度控制。本网版权所有,fwsir.com!

――在实施现行业务管理制度的同时,总公司还建立了与之相应的保险审定委员会、投资审查委员会、财务工作委员会、电脑工作委员会四大委员会。重大业务决策、保险新险种的开发,都必须经过保险审定委员会。投资审查委员会是为保障投资项目的安全、效益而设立的决策机构。财务工作委员会负责整个公司有关财务工作的业务部署、重大问题处理,有效保证公司稳健发展。电脑工作委员会负责公司电脑系统建设的组织领导和对重大问题进行决策。这四个机构组织的设立,是管理上的一种上下和左右的制约机制,将有效地发挥避免决策过程中可能造成的失误的作用。

在行政管理方面,平安建立了一套完整严格的规章制度,保证了各项工作都能按照预定的工作流程进行高效运转:

――建立了一套“干部聘任制、员工淘汰制、强化员工培训、坚持干部轮换”的用人制度和“奖勤罚懒、奖优罚劣”的考核制度,从根本上突破了传统的用人制度和“大锅饭”体制。对干部实行聘任制,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对每一个新进员工都实行试用制度,提供平等竞争和发展的机会。所以,在平安,每个员工都保持高涨的工作热情和“平安发展我发展,我为平安求发展,平安有益我有益,我为平安创效益”的荣誉感。

―实行干部离任审计制度。对干部调动、离退休领导干部、调离平安的领导干部及财务主管以上人员实行离任审计,作出综合评价,以示对员工本人负责,对公司负责。

――实行员工岗位说明制度,对公司内部的每个岗位职责范围、聘任标准、上下级关系以《员工工作岗位说明书》的形式确定下来。使各级员工明确工作,明确职责,加强目标管理。

―实行例会制。即总公司司务会和分支机构经理例会。定期研究业务发展中的问题,并作出重大决策;讨论各项规章制度,通过研究业务情况;沟通联系,协调一致,增强经营管理的民主意识。

――晨会制度。每天早晨,公司各单位集中全体员工于大厅,每个员工轮流主持晨会,诵读公司训导,使“平安精神”时刻铭记在每个员工心中,通过晨会强化员工人社会责任感和工作责任心,起到团结、沟通、振作士气、增强凝聚力的作用。

――在严格各项制度过程中,公司一方面增加制度决策的透明度,强调员工的自我调节、自我控制、自我完善以适应公司的管理和发展;另一方面,设立合理化建议奖、新险种开发奖、总经理基金奖等,以增强员工的参与意识。

――公司设立“平安勋章”为公司的最高荣誉。凡为平安的建设发展作出重大贡献和始终如一、勤奋工作的员工可以享受这一殊荣,公司将为获得“平安勋章”的员工授予勋章和证书,并给予奖励。

――《合理化建议》,是员工参与公司经营管理的一条重要渠道。公司要求新进员工结束试用期之前提交一份合理化建议;普通员工每年至少提交一份合理化建议;部门负责人每年至少提交三份合理化建议。

公司积极为员工营造一个整洁舒适且人际关系轻松和谐的内部工作环境,使员工对公司有强烈归属感和自豪感。同时注意使员工与各界建立和保持良好的交往,以寻求必要的关心,支持和帮助。

行政制度与业务配套,规范员工的行为,使公司的经营管理正常运作,保证公司的发展,沿着预定的轨道井然有序地进行。

附二:

年激励方案

为了全面贯彻执行总公司及分公司年的经营方针,在追求公司价值最大化的基础这上实现个人的价值,充分调动团队及其内部每一位成员的积极性,层层落实责任,确保支公司完成分公司丰达的各项经营指标,特制定本方案。

一、实收保费进度优胜奖

为促进业务的均衡发展,支公司将对各销售团队的实收保费进度按月度和半年进行考核。在完成自报保费收入计划的前提下,分月度和半年对销售团队给予奖励。

⒈月度奖:考核的办法是按百分制计算,以各团队的当月及累计实收保费分别与本团队自报保费收入计划的月度及累计进度和月均计划保费和平均累计进度进行计算得分。具体方法是:

一月度自报计划得分当月实收保费当月自报计划

二累计自报计划得分累计实收保费累计自报计划保费

三月度平均计划得分当月实收保费月均计划保费

四累计平均计划得分当月实收保费月均计划保费。上述四项得分合计最高的团队为当月的第一名,荣获流动红旗,支公司奖励该团队费用元。

⒉半年奖“以各团队上、下两个半年的累计实收保费分别与本团队同期的自报计划及同期平均累计进度进行计算是分。上半年计划不得低于全年计划的具体方法是:

一半年自报计划得分半年实收保费半年自报计划

二累计自报计划得分累计实收保费累计自报计划

三半年平均计划得分半年实收保费半年平均计划,累计平均计划得分累计实收保费累计平均计划按得分的高低排序,奖励第一名:元;第二名:元;第三名:元。

二、员工个人旅游奖励

⒈业务员:实收保费的――名万元以上标准元;――名万元以上标准元;――名万元以上标准元。如果各名次员工的实收保费与规定的保费标准有出入,则按对应标准享受。

⒉团队主管:完成全年实收保费计划,享受业务员的第一档标准。

⒊内勤人员:年度综合考核的前两名标准元。

三、处罚

⒈未完成支公司下达的全年保费收入计划的团队,取消全年评优资格。

⒉业务员全年实收保费低于万者退为试用。半年考核未成进度者,按有关规定经予处理。

重庆分公司渝中区支公司年月日附三:

工作内务管理制度

一、九个必须

⒈公司实行晨会制度。每日早晨,公司系统各单位必须在各处办公楼内举行晨会,由公司员工轮流主持。

⒉请假必须根据请假制度履行手续。凡迟到早退超过分钟的按旷工半天论处,旷工一天以上者,视情节轻重分别给予扣罚工资和行政处分等处理。

⒊工作时间必须高度集中注意力,行走坐立要讲究风度仪态,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⒋员工在对外交流中,必须严格保守公司的秘密。

⒌接待来访必须主动、热情、大方,使用文明礼貌语言。遇有询问,应诚恳、详尽解释,如自己不清楚,应主动将其引导给其他了解情况的人员。

⒍接听电话时,必须主动报公司名称,对自己不熟悉的业务事项,应尽快找熟悉的人接听,要找的人不在时,须做好记录并及时转告,接电话让对方等待超过一分钟要主动致廉。通话要简明扼要,尽量放低声音,以免影响他人工作。

⒎因公挂拨长途电话必须做好记录。私事挂拨长途电话费用自理。

⒏因公外出必须告知本部门负责人,部门负责人外出须告知公司分管领导。

⒐必须重视公司安全保卫工作,注意防火防盗。下班前必须清理文件,锁入文件柜,保持桌面整洁,关闭电灯、空调、门窗及其它仪器设备电源。星期六和星期日实行干部轮换值班制。

二、十个不准

⒈接待来访须在接待室进行,不准随意将外来人员带进办公室。

⒉在接待访客或工作洽谈中,避免使用消极词汇和太多炫耀意味的形容词,避免厚此薄彼。无论何时,不准与客户和外来人员争吵。

⒊洽谈业务或回答有关咨询时,应根据公司已有的原则和规定予以答复,不准对外做与自身职务不相适应的承诺。

⒋不准使用粗俗、污秽语言;禁止诽谤、侮辱以致损害他人,禁止酗酒、赌博、吵架。

⒌工作时间衣着合时得体,协调大方,不准穿破、脏衣服,男士必须穿衬衫打领带,女士不准穿短于膝上三寸的裙子;男士头发长不盖耳,衣领、胡须保持干净,女士化妆清淡相宜,不浓妆艳抹。鞋子保持干净,皮鞋常上油。星期一至星期五不准穿休闲装。

⒎不论有无报酬,未征得公司同意,不准在外兼任第二职业。

⒏公司所有报刊、杂志和书籍,仅限于职工在工余时间借阅,阅后放归原处,勿污损、丢失。上班时间不准看报纸、杂志和书籍。

⒐保持工作环境整洁,不准随地吐痰,乱丢纸屑或其他杂物。

涂鸦文化特征与校园涂鸦管理 篇6

说起校园涂鸦,不得不提到厦门大学的涂鸦墙——芙蓉隧道。这是一条连接厦门大学学生食堂与学生公寓的隧道,隧道全长1455米,净宽8米。自2007年竣工后,便有厦大学子陆续在隧道两侧的内壁上涂鸦创作,时至今日,隧道内壁已留有数百幅学生自主创作的涂鸦作品。这些作品色彩斑斓、形式各异,无论是抽象的构思,还是形象的表达,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浓厚的生活气息,形态各异的人物,鲜艳夺目的色块,生动活泼的线条,无一不引人注目、惹人深思、让人惊叹甚至叫人震撼。这条被游客和网友称为“中国最文艺隧道”的涂鸦隧道,为风景秀丽的厦大校园增添了一处靓丽的景致,也成为厦大校园里著名的旅游景点,游客纷纷前来驻足观赏、拍照留念,甚至不惜留下自己粗陋的涂鸦作品。尽管在如何对待游客涂鸦的问题上出现了一些争议,但这条涂鸦隧道能一直保存下来,足可证明涂鸦文化具有极强的艺术生命力。

大学生群体有其独特的审美素养和艺术天赋,有理性表达理想和追求的艺术手法和自控能力,大学生的校园涂鸦与中小学生的校园涂鸦有很大区别,但透过厦大涂鸦隧道的兴起过程与争议之声,无疑可以帮助我们很好地把握涂鸦文化的特征,这或许能为正确引导和管理中小学校园涂鸦提供清晰的思路。

一、涂鸦是一种自由的文化

涂鸦原本是指人们不分场合、出于不同目的、随意取材、信手涂抹的行为状态,后来发展成为一种以绘画和书法为主体的边缘艺术样式。涂鸦源自美国,最终发展成为别具特色的街头涂鸦文化。涂鸦文化的典型特点是自由性和开放性,不管是谁,不管有没有接受过专业训练,即使是技法很拙劣,只要有表达和宣泄的欲望,都可以随心所欲地表达,可以畅所欲言地宣泄。古典的、现代的、历史的、现实的、狂野的、卖萌的,天马行空的内容,无拘无束的画风,多种多样的色彩,涂鸦者完全可以随意挥洒、任意表达。厦门大学芙蓉隧道内的自由空间,很好满足了大学生随手涂抹、随意表达的强烈愿望,成为大学生宣泄情感的重要场所。

从牙牙学语开始,孩子往往表现出随意涂画的冲动,这是他们认识世界、表现客观事物和精神想象的基本方式。进入学校后,这种欲望越发强烈,由此导致校园厕所里、宿舍里常常被任意涂画,严重影响校园的整洁和美观,甚至导致污言秽语私下里悄悄流行。学校管理者往往对此伤透了脑筋,最终却防不胜防。同青少年的所有教育问题一样,在墙壁涂鸦方面,一味地“堵”并不能有效解决问题,确定“导”的思路,开辟专用空间,设立专门的涂鸦墙,让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梦想、追求,既能满足他们倾诉、宣泄的心理需求,也能培养自由思想和独立精神,有利于形成发散思维和想象能力,进一步形成丰富多彩的创意和梦想。校园涂鸦完全可以通过合理的区域设置,引入到公开的空间中去,让学生都有机会参与涂抹和书写。

涂鸦虽然是一种自由的文化,但并不是人们意念中的所有内容都可以公开上墙涂鸦,有些内容也需要通过筛选和过滤,进行合理的取舍,起码那些粗俗不堪的语言和低级下流的图像,都不能公开涂抹出来。对于思想还很不成熟、自我约束能力还比较差的中小学生来说,给他们涂鸦自由的同时,还需要进行合理的引导和适当的帮助。以美术教师为主体,形成校园涂鸦管理组织,可能是学生比较乐意接受的管理方式。学生在涂鸦前先向教师申请,然后在指定的区域进行涂鸦。美术教师在监管涂鸦内容的同时,也可以对学生的涂鸦结果进行点评和指导,如果学生觉得有必要,教师还可以参与学生的涂鸦过程,教学生学会正确勾画线条、涂抹色彩和书写文字,学会统筹结构和合理布局,逐步形成良好的审美能力。概而言之,我们可以借鉴厦门大学的管理经验,将涂鸦墙的使用权交给学生,但管理权却应归属学校。

二、涂鸦是一种互动的文化

涂鸦文化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互动性。一件涂鸦作品产生了,展现在公众面前,任由人们评头论足,或褒或贬,见仁见智,全凭观众的审美情趣。这个时候,这幅涂鸦之作就不单单是作者个人的作品了,它已成为具有开放性和互动性的公众产品。观众在观赏、品味的过程中,如果产生了思想共鸣,或者形成了不同的观点,完全可以用自己的表达方式和表现形式,参与到涂鸦作品的后期涂抹之中去。观众可以补白,可以修正,可以涂改,也可以延伸创作,追逐时尚或独树一炽都不受限制。“著作权”的多重性和不确定性,作者与观众之间角色的随意互换,满足了人们不同的心理需求,这也是涂鸦文化能够逐渐兴起的主要原因之一。厦门大学的芙蓉隧道内,有很多具有很高艺术水准的涂鸦,但没有哪一个学生因此去要求“著作权”,去要求产权保护,也没有哪一个学生对后来的互动结果愤愤不已。自由的表达,良性的互动,让涂鸦成为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文化形式。

对于学业和将来,对于校园和世界,对于青春和梦想,对于师长和同学,每一个中小学生都充满着无限的想象和美好的梦想。这些想象和梦想并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时间的流逝和学业的长进,那些臆想中的图像会不断重叠、消失、再生、幻化,形成千姿百态、妩媚动人的梦想、愿望和追求。这些或美好或失落的意象,都可以在大脑中再现后,成为宣泄情感、表达诉求、怀想未来的创作素材,进入到他们的涂鸦之作中。跟成人相对稳定的涂鸦之作不同,中小学生的墙壁涂鸦具有更强的互动性,一副涂鸦之作更容易被别人拿来进行再创作。因此,我们必须告诉那些涂鸦的中小学生,涂鸦墙是公共开放的空间,涂鸦是任人涂抹的艺术,跟在其他载体上形成的作品性质不一样,涂鸦作品不具有独立的知识产权,不能看到自己的涂鸦被别人涂抹后产生不满情绪,更不能因作品被污染而产生报复心理;所有的涂鸦者,都应该抱着轻松的心态参与涂抹创作,抱着欣赏的心态看待观众的互动,抱着学习的心态评价他人的作品。

三、涂鸦是一种动态的文化

涂鸦文化平易近人、通俗易懂、不拘一格、活泼多样,与观众有着极好的亲密度;又加上涂鸦文化处于开放的空间,有着自由表达和良性互动的基本特性,这就决定了所有涂鸦都不是一成不变的作品,而是一种动态的产品形式。涂鸦往往是不断更新的,可以清除,也可以覆盖,长久保留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也不值得提倡。有人总结说,涂鸦更新越频繁,涂鸦文化的生命力就越强。单一涂鸦作品的生命周期可能很短,但整个涂鸦文化却因为不断更新变化、不断生长创造而显出旺盛的生命力。这也是涂鸦流行国外并悄悄进入国内校园的主要原因之一。

厦门大学对芙蓉隧道动态文化的管理方式,虽然引起了一些争议,甚至导致了一些非议,但他们定期组织涂鸦比赛、利用照片形式保存涂鸦作品的管理思路,很值得中小学校管理者学习。对于中小学校来说,定期组织涂鸦比赛很有必要。这样,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学会正确表达、合理宣泄,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改掉随手乱涂乱画的不良习惯,不至于让涂鸦墙显得混乱无序;另一方面,还可以让学生发展绘画技能、提高书写水平,进一步提升艺术素养。此外,还可以让学生学会合作、懂得欣赏、知道包容,在正常的文化氛围中陶冶情操,形成良好的人格。学校更要重视介入到更新涂鸦的过程管理中,注意将优秀的涂鸦作品拍成照片,建立专门的电子博物馆或照片陈列室保存起来,一方面,不至于因优秀作品被清除或被涂盖而留下遗憾,另一方面,也是尊重创作者个人情感的好方式,同时也会照顾到涂鸦的更新换代和其他学生的表达需求。当然,如果将优秀涂鸦作品照片装入学生“成长档案袋”,对学生的激励作用将是意想不到的,这可以帮助我们及早发现学生的天赋,为实施个性化教学和培养创造性人才奠定基础。

涂鸦文化不是阳春白雪,而是“下里巴人”。校园涂鸦是学生表达天性、宣泄情感、反映现实、描绘梦想的重要形式,有着其他教育途径不可替代的作用。只要搞好引导和管理,“下里巴人”一定会广受欢迎,就像厦门大学的涂鸦隧道一样成为学校的靓丽景观,甚至可以发展成为学校教育的特色。

校园文化与管理创新 篇7

关键词:教育,文化功能,大学校园,文化创新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它拥有着强大的社会功能,不仅反映了经济、政治、生态等方面的要求,还与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这种联系便产生了它的文化功能。(1)面对当前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全新领域,我们应积极运用教育的文化功能对校园进行文化创新,使大学的校园文化拥有鲜活的灵魂和强大的生命力。

1 教育的文化功能

1.1 教育的文化传递功能

教育传递着文化,它能使人类迅捷、高效地占有前人所创造的精神文化财富的精髓,快速成长为具有摄取、鉴赏、创造文化能力的“文化人”。正是教育活动将人类的文化一代代的传承下去。(2)然而,人类有着数以千年的文明历史,积累的文化知识不计其数,而学生受教育的时间则是有限的,即使是“终身教育”,也不可能把前人所积累的文化知识都传递给后人。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文化传递的途径呈现多元化,人们通过各种渠道获取知识,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化地接收和掌握新知识。

1.2 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

所有的文化,既有精华又有糟粕,既有促进社会发展所需的知识,又有陈旧腐化的东西。因而,教育为了有效地传递文化,还必须发挥对文化的选择功能。

一般来说,不同层次的教育对文化的选择不同。大学教育属于高等教育,包含的学科门类众多,遍及文化的各个方面,且需要学生更加宽广的视野。因而,高等教育对文化的选择更具权威性和影响力,而其培养目标本质上来说是对文化的深层次选择。(3)它把文化继承与发扬光大,并将文化贯穿于年轻一代的大学生,使学生成为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载体,承载着一个国家、民族的理想和希望。

1.3 教育的文化创新功能

文化的生命力要想愈发顽强,不仅在于对它的传递与选择,更在于对它的更新与创造。我们需通过教育把人类已有的精神财富转化为学生个体的精神财富,培养他们对文化的兴趣,使他们适应和参与现实社会文化活动,并能根据现实社会的需要去创新。与其它层次的教育相比,高等教育在文化创新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所在。(4)它是优秀人才汇集的地方,集中了大量的专家、学者,科研实力雄厚,有利于基础理论的开展以及边缘、交叉学科的探究与应用。可以说,大学是国家科研项目再次创新的主力军。(5)

2 大学校园的文化创新

2.1 大学校园的物质文化创新

校园的物质文化为校园的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搭建了平台,并体现了学校外在的价值观与德育功能。例如,一尊尊伟人的雕塑或某个别具风格的建筑物就会为学校增添了文化氛围。校园内,道路两旁建花坛、种草种树,广阔的草坪成为学生学习、休息的室外场所。这般良好的环境,不仅令人心旷神怡,还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2.2 大学校园的制度文化创新

校园的制度文化是高校校园文化的行动指南,主要指高校管理制度、行为规范等。大学的校园文化既要建设,又要经营与管理。(6)管理者要有较高的思想文化素质和管理意识,要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增强公平性及参与性。学校通过民主参与调动学生及教师在制度文化建设上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弱化人与制度的对立来增强广大师生的归属感和凝聚力。

2.3 大学校园的精神文化创新

校园的精神文化是高校校园文化的灵魂与核心部分,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与分类多种多样,而校风更是“学校物质和精神文化建设的综合体现,是学校素质教育力量的表现形态”。因而,要把校风建设放在重要的位置,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观能动性,营造具有学习、创新氛围的优良校风。

总之,校园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创新三者间不是孤立的,而是密切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是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7)因此,良好校园文化的营造要以创新为特征,这样才能使大学校园文化拥有鲜活的灵魂和顽强的生命力。

3 运用教育的文化功能加强大学校园的文化创新

教育的文化功能与大学校园文化创新之间存在着密切地联系。教育实现其文化的传递、选择、创新等功能的过程,就是大学校园进行文化传承、筛选、创造的过程,也是大学校园文化进行物质、制度、精神文化创新的过程。

3.1 教育的文化传递功能为大学校园文化创新搭建桥梁

大学校园的文化创新,要充分地运用到课堂上来,为各领域专门的学科知识搭建桥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养成较高的人文修养和强烈的民族文化精神。作为高校的教育工作者,还需要对文化传承的内容进行深层次、多阶段的探索,遵照循序渐进的原则,把握时机,因人施教。

3.2 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作为大学校园文化创新的过滤器

(1)运用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进行课程设置和内容筛选。大学教育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来实现的,因此课程设置、教材选编、教学内容组织需要依靠文化选择功能。大学的课时相对于初、高中阶段而言,少了许多。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将学生应掌握的文化知识完整地讲授给学生,这是教师授课的关键。(2)运用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增添校园文化气息。校园文化是是师生共同创造的产物,是师生智慧的结晶。教师通过使用教育的文化功能培养大学生高水准的学术自由能力,使学生拥有创新精神,能够在重重困难中找到新的突破口,将人文精神与学术自由紧密地结合起来,为校园增添文化气息。

3.3 教育的文化创新功能是大学校园新生之沃土

在大学阶段,教育的文化创新则充分体现在科学研究与文化整合上。教师可以在向青年传授科学知识的同时,开展学术研究活动以及进行科学实验,探索新理论、新方法、新科学。此外,教育的文化创新功能也在某种程度上提高了大学生的明辨是非能力,学会运用唯物主义的观点较为客观地看待问题,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并且培养他们勇于追求真理和敢于大胆创新的科学精神,使学生真正成为大学校园文化创新的传承者与开创者。

教育的文化功能是大学校园文化创新的基本内容与表现形式。教育在对文化进行传递、筛选和创新的同时,也创造出了层次和品位较高的大学校园文化,从而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培育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①王道俊,郭文安.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57.

②陈雯.论教育的文化功能[J].福建建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4):103.

③李旦伟.从教育规律看高等教育的文化功能[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6):96.

④黄梅英.高等教育的文化功能与大学校园文化创新[J].传承·文化传统,2009(8):154.

⑤王培英,张世全,王汉萍.大学的文化功能研究[J].现代教育论丛,2007(12):77.

⑥王晓英.新世纪如何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2(5):77.

校园文化与管理创新 篇8

近些年来,网络作为一种文化载体,在中国迅速发展壮大,随之网络事件层出不穷,网络文化安全问题日益得到高度关注。许多专家和学者对维护我国的网络文化安全提出了各自的对策和建议。徐龙福等对当前我国网络文化面临的安全威胁进行了分析;王燕等对中国网络文化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研究;姚伟钧等提出网络文化安全需要三大保障:即物质技术、法律制度、网民素质;陈伊哲等对完善我国网络文化安全制度管理的对策进行了研究;杨义先等对如何利用先进的信息安全技术来促进网络文化的健康发展和保护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进行了研究。当前对我国网络文化安全研究主要集中在网络文化安全的概念、保障、防范、网络文化包含的内容和技术层面,没有将网络文化本身的建设、提高网络文化主体素养和信息安全意识,以及网络文化安全管理相融合,建立一体化解决方案。

一、网络文化安全

1. 网络文化安全概念

网络文化是指网络上的具有网络社会特征的文化活动及文化产品,是以网络物质的创造发展为基础的网络精神创造。由于互联网于全世界流通,各地的自身文化在被“提上”网络予人认识之外,也同时在网上被同化、融合、产生,甚至衍生成现实世界的文化,有些网上文化又会因已经存在的同类演变出来,故此变化和传播的速度很快。网络文化一词总括了一切在网络上发展的行为、风格、方法等集合,网络文化是新兴技术与文化内容的综合体,单纯强调任何一个方面都是不妥当的。文化安全问题是中国学者提出来的一个如何克服和消除由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对中国文化主权、生存、发展等方面的威胁的概念和命题,是许多人因为担心“文化全球化”的“同化”或“西方化”危险而提出的新问题,具有典型的中国特色。而网络文化安全是指网络文化系统正常运转并免受不良内容侵害,能够为国家的文化价值体系的持续发展提供持续动力、为国家文化利益提供正向作用的状态。

2. 网络文化安全构成

网络文化安全构成分为三部分:网络物质文化安全、网络制度文化安全和网络精神文化安全。网络物质文化安全是网络安全文化的外显部分,也是最基本、最常见的构成部分,它主要指包括像防火墙、入侵检测之类的各种网络安全硬件设备和软件产品;网络制度文化安全是更深一层次的文化,包括各种维护网络安全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网络精神文化安全是网络文化安全的核心,包括人们对网络安全的意识、心理、理论等。三者之间的关系用图1表示。

二、网络文化的负面影响

由于网络媒体的开放性、匿名性、交互性及信息海量性的特点,使网络把关人不可能对所有信息进行传统媒体式的审读与控制,导致精英文化、前卫文化、现实文化、大众文化、宗教文化、消极文化、色情文化、暴力文化、邪教文化等等多元文化共存共融。我们在享受空前的自由与民主的同时,网络虚假新闻及信息、网络暴力、网络色情、网上低俗恶搞等现象屡禁不止,网络文化负面影响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这些都极大地阻碍了网络文化的健康发展。

1.网络文化中的不良信息

由于清理和整治网络海量信息存在的困难,网上不良信息泛滥,西方的价值观念、社会落后意识和文化垃圾,正成为主宰网络文化的重要因素,造成社会文化环境受到严重污染。所谓不良信息是指危害国家安全、人民切身利益及人的身心健康等方面的信息。不良信息主要包括政治性不良信息、民族宗教类不良信息、虚假欺骗性不良信息、健康性不良信息、法律性不良信息、隐私性不良信息、知识产权性不良信息和病毒及软件类不良信息。不良信息的具体内容见下表所示。

2.网络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网络文化的全球传播使得全球不同国家与地区间的文化在近距离传播与交融,发达国家利用网络科技优势进行文化渗透和政治渗透的可能性和破环性日益增大,并形成一种网络文化的侵略与控制现象。由于网络文化背景之后,渗透着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利益的影响,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利用其经济、军事和网络大国的地位,借助网络上强大的语言文化优势、信息技术和资源优势、网络传播优势,通过所谓的全球文化经验,将西方的文化价值强加于别国,以文化上的一致性压制文化上的差异性,削弱了单个民族国家的文化凝聚力,造成了全球文化趋同现象,这种文化趋同带有浓厚的泯灭文化多样性的文化殖民主义色彩,同样,也对我国的传统文化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3. 网络文化对政治思想意识形态方面的影响

网络文化传播中,从政府到主管机构到网络服务提供商再到各个具体的参与机构和个人,他们自始至终按照各自的标准筛选和推出符合其价值观的内容,以及表述、传播方式。网络时代过度强调自由与个性,弱化了权威观念和主流政治思想意识,使互联网大大突破了党和政府的控制范围,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我国主流政治思想意识形态的影响力和生命力。

4. 网络文化对道德观、价值观和人际关系的影响

由于缺乏有效的网络道德监督管理,网络道德规范缺失,网民们自由地放任自我,各种在现实生活中被压抑的不良欲望开始显现,大量网络失范行为产生。网络文化极赋商业性和娱乐性,迎合的是文化公民“最低的大众素养”,这种网络文化极强的娱乐性消解了传统价值观。网络的虚拟性使得网络信息交换更具吸引力,使得网民下意识地疏离了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变得越来越冷漠。

三、网络文化建设与安全管理一体化主动安全防范体系

1. 网络文化建设

(1)中国特色网络文化建设网络平台

随着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网络已经成为重要的文化创造生产平台、文化产品传播平台和文化消费平台,在网络时代的新形势下,我们除了加强教育外,更要积极主动去引导广大网民,利用网络优势,创新中国特色文化宣传形式,建设中国特色网络文化建设网络平台。在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及现有的一些相关网络平台的基础上,确定了中国特色网络文化建设网络平台的功能模块,此平台可包括红色文化、地方文化、民族文化、生活文化、娱乐文化、网络公共文化馆、心理辅导、文化建设论坛等模块。红色文化主要包括红歌、红书、红色诗词、红色影视、红色旅游、红色精神等;地方文化包括民风民俗、民歌、地方戏剧、地域文化等;民族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生活文化包括名人古迹、饮食文化、地方特产等;娱乐文化包括城市文化、地方社会公益文化、影视歌曲等;网络公共文化馆主要包括动漫、电子游戏、免费电子版图书、文化讲座视频、各种培训视频等。网络文化的发展重在建设,通过该网络平台,加强了对网民的引导,传播健康先进文化、塑造中华民族精神,努力建设符合网络规律、体现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的网络文化。

(2)构建网络政治文化交流平台

网络文化发展要将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互联网技术的使用及社会应用结合起来。网络政治文化交流平台是在网络时代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方式与方法的创新。一方面,网民可以借助网络方式参与政治表达、政治决策、政治监督,促进和提高政府的透明度和开放度;另一方面,政府机构可通过网络了解、理解和改善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再一方面,政府机构可通过网络交流平台就社会公共问题进行沟通和协调,政府相关机构开办各种网络文化宣传听证会,利用网络资源将报名、资料发放及代表的遴选放到网上,提高听证会的效率和质量。

2. 网络文化安全管理

(1)构建网络文化安全预警与应急处置平台

网络文化安全预警与应急处置平台是指利用搜索引擎技术、Web数据挖掘技术、信息过滤技术、语言翻译及理解等技术,在对网络文化广泛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对全球化背景下涉及文化安全的各种“文化陷阱”、不良信息、文化入侵、文化渗透等现象做出及时而准确的预告性和警示性反应的系统。通过对网络文化内容进行内容识别和过滤,在网络文化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依据等级划分标准进行预警和控制,必要时进行网络文化安全应急处置。政府部门可根据需要依托公安部门建立专门的网络文件安全监管机构,对网络文化有关问题进行监管,对网络空间内全天候的进行监控分析与应急处置。

(2)构建网络文化安全教育平台

对网民进行安全教育,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和信息安全意识。信息素养是一种综合素质,其主要内容包括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三个方面。而信息安全意识教育主要包括加强信息安全道德伦理和法律法规教育,以及识别信息安全威胁,规避信息安全风险的能力。可通过网络视频等多方面的教育手段普及伦理道德、社会主义价值观、信息安全意识等内容,在对网民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将常见网络安全问题和必备的网络文化素养发布到网上,形成行业自律标准,成为网民的行为准则。

(3)网络文化安全网上举报中心

利用网络媒体的开放性、匿名性、交互性、实时性等特点,开办网络文化安全网上举报中心,实施全民社会监督。网上举报中心的建立有利于网民自律,引导他们自觉参与到互联网的监督管理中来。政府相关部门应利用网络的优势,建立行业协会,制定行业规范,开展多种形式的法律法规和基本常识等多方面的教育普及活动,比如开展群众性的讨论、网络文化安全知识竞赛等活动。建立网络文化安全意见领袖,对一些不良的网络文化现象及网络文化安全事件进行积极的评论、分析,引领网络舆论,对大众网民实施导向。

(4)建立健全各种法律法规体系

一方面要根据形势的发展需要,不断制定和健全互联网法律法规,对网上的行为进行规范和引导;另一方面执法机关依法对网上行为进行监控,对违法违规行为给予及时有力的打击和规范。在立法方面,要重点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对网络言论和行为进行界定,明确什么是保护的,什么是禁止的;二是明确政府、网络运营商、网络内容提供商、网民等在网络各个环节中的各自权利义务。

3. 网络文化建设与安全管理一体化主动安全防范体系

网络文化建设与安全管理一体化主动安全防范体系是将网络文化自身建设、提高网络文化主体信息素养和信息安全意识、创新监管方式、完善网络文化法规和网络文化建设等方面相互融合,构建适合我国国情,体现特色的网络文化建设和安全管理一体机解决方案。网络文化建设主要包括建设中国特色网络文化建设网络平台、网络政治文化交流平台;网络文化安全管理主要包括建设网络文化安全教育平台、网络文化安全网上举报中心,建立健全网络文化安全法律法规,构建网络文化安全预警与应急处置平台。该一体化解决方案如图2所示。

四、结论

本文在对网络文化安全的概念、网络文化安全的构成进行厘定的基础上,对网络文化的负面影响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构建网络文化建设与安全管理一体化主动安全防范体系。该体系主要包括中国特色网络文化建设网络平台、网络政治文化交流平台、网络文化安全教育平台、网络文化安全网上举报中心、网络文化安全预警与应急处置平台。该防范体系将技术、法律、网络文化自身的建设、网络文化环境的管理、提高网络文化主体的信息安全意识和信息素养等多个方面相互融合,进行网络文化建设和网络文化安全管理,为网络文化建设和网络文化安全管理部门提供了一个一体化的实际应用方案,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网络文化提供了可靠的安全保障和持续发展动力。

参考文献

[1]徐龙福,邓永发.社会信息化发展的网络文化安全[J].江汉论坛,2010(11):18-21.

[2]王燕,杨文阳,张屹.中国网络文化安全推荐信息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情报杂志,2008(5):64-66.

[3]姚伟钧,彭桂芳.构建网络文化安全的理论思考[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3):71-76.

[4]陈伊哲.网络文化安全制度管理[J].管理观察,2009(9):183-184.

[5]杨义先.网络文化安全综论[DB/OL],http://www.cnhubei.com/200503/ca765740.htm.

[6]百度百科.网络文化[DB/OL],http://baike.baidu.com/view/41061.htm.

[7]丁烈云,赵刚.网络文化安全及其监管关键技术研究[J].理论探讨,2007(10):28-30.

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创新 篇9

一、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企业发展一年靠机遇、十年靠制度、百年靠文化。企业文化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国际著名的兰德公司经过长期研究发现, 企业的竞争力可分为三个层面:第一是产品层, 包括企业产品生产及质量控制能力、企业的服务、成本控制、营销、研发能力;第二是制度层, 包括各经营管理要素组成的结构平台、企业内外环境、资源关系、企业运行机制、企业规模、品牌、企业产权制度;第三是核心层, 包括以企业理念、企业价值观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内外一致的企业形象、企业创新能力、差异化个性化的企业特色、稳健的财务、拥有卓越的远见和长远的全球化发展目标。

第一层面是表层的竞争力;第二层面是支持平台的竞争力;第三层面是最核心的竞争力。从这一结论中我们可以看出, 企业文化对增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作用。主要体现为五大功能:凝聚功能、导向功能、激励功能、约束功能、辐射功能。充分发挥企业文化的多项功能, 可以形成一种上下和谐、内外一致的合力, 企业文化推动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推动器, 对加强企业管理起着根本的作用。

二、管理创新的概念及其方向

管理创新指创造一种新的更为有效的资源整合范式, 这种范式既可以是新的有效整合资源以达到组织目标和责任的全过程管理, 也可以是新的具体资源整合及目标制定等方面的细节管理。

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在于创新, 持续不断的创新是其生存与发展的根本保障, 特别是在当今经济全球化, 信息网络化的今天, 创新能力的强弱是衡量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的最重要的标志, 也是决定企业市场地位和成长潜力的基本因素。加入WTO后, 我国企业按照市场经济模式和国际惯例规范运作, 经过多年的改革发展, 在管理创新上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进步, 但随着时代的发展, 仍然要不断扩充新内容:

1.企业战略创新。当今企业已进入战略竞争的年代, 企业之间的竞争在相当程度上表现为企业战略思维、战略定位的竞争。企业战略是企业对未来发展的一种整体谋划, 决定着企业的发展方向。它涉及企业与环境的关系、企业使命的确定、企业目标的建立、基本发展方针和竞争战略的制定等。面对经济全球化的严峻挑战, 对于任何一个企业而言, 不管是否要做出书面的战略规划, 企业战略不再是可有可无的, 并且还需要进行充分论证和在企业内部取得统一认识。因此我国企业尤其是大型企业要认识到战略思维是管理创新的灵魂和核心。

2.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当今国际管理的最新趋势之一是以人为本。其含义是满足人在生存、相互关心、成长方面的需求出发, 调动个人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企业发展兼顾员工发展, 通过制定员工职业生涯发展计划等方式实现企业发展与员工发展“双赢”的格局。这是管理的最高境界。对于企业来讲, 目前最需要的是拿出具体实施办法和可行措施, 实现“人才强企”, 关键在于抓好优秀的经营管理、科技人才和技术个人队伍。

3.协调发展, 当今管理创新方向之一。企业积极推进协调发展, 积极承担社会责任, 进一步拓宽了管理创新的领域, 改变生产方式, 整合资源, 减少对土地等资源占用和浪费;加强环境保护, 发展循环经济;协调企业内外部利益相关者的关系, 树立企业公信力, 使之成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4.国际化经营管理。经济全球化与区域一体化的趋势不可逆转。在国际化经营中实现管理创新已是企业在全球范围内生存竞争的、现实的重要课题。企业必须学习运用贸易规则规范自己, 有效保护自己。只有本国企业或行业组织起诉, 政府才能进行反倾销调查, 因此反倾销是企业行为, 应诉主体是企业。企业要主动运用“两反一体”的措施来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在“走出去”过程中防范风险。

5.制度创新。制度的先进性要靠管理来维系和体现, 对管理变革的巨大需求在迅速增长。要建立责、权、利相结合、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相结合的企业管理制度。在知识经济的时代背景下, 必须从企业目标、技术、制度、机构和结构、管理环境等多方面考虑, 进行管理创新, 推进企业健康发展。

三、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创新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 企业文化正在成为企业管理研究的重要课题。从上述企业管理创新的表述来看, 主要体现在制度建设、人文管理等方面, 这反映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创新有效的手段和工具。

1.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意识形态, 企业精神是它的核心部分。企业文化能使企业产生强大的向心力、凝聚力和执行力。在企业内部, 约束力和凝聚力都是搞好人事管理、调动职工积极性的重要因素, 执行力是有效地组织生产经营不可缺少的条件, 而企业文化正是要求企业成员在企业及与企业有关的活动中, 总是按照企业的各项标准来规范自己。这种难以摆脱的建立在自觉自愿基础上的约束倾向, 正是实现企业凝聚力、约束力和执行力的基本条件。

2.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摸索积累下来的宝贵经验。它是企业中每位员工在从事集体的、有组织的劳动过程中, 为了进行有效劳动所必须服从、遵守的一种行为准则。但是企业仅仅依靠制度来约束员工行为是远远不够的, 因为约束力最终是为企业的经营生产、生存发展服务的, 要靠企业中最活跃最富有潜力的人来执行、实施。如何使职工把客观的约束变为自觉的行动, 尽职尽责, 这就需要运用有效的途径、手段去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智慧和创造力, 对企业来说, 在调整战略方向、精简组织结构、畅通管理体系, 适应经济发展要求, 通过企业文化实现管理创新, 使制度的禁锢变为员工的动力、企业的活力。

3.企业文化也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建立企业利益共同体的过程中, 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的作用是相同的, 因为思想政治工作的目的就是注重人的因素, 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 努力开发企业员工的潜能和智能, 激励和调动员工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从而实现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企业文化也同样是要创造一种充满热情、互相信任、和谐融合和催人奋进的良好心理环境, 增强企业的吸引力和向心力。

4.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长期以来形成的一种稳定的文化传统。它以共同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道德规范和生活观念将企业内部各种力量统一于共同的指导思想和经营哲学之下, 汇聚到一个共同的方向, 这种价值取向的一致性, 集中体现在企业精神之中, 构成了企业的灵魂, 成了企业赖以生存的精神支柱。通过企业文化创新企业的激励考核管理制度, 使员工个人奋斗目标统一到企业的发展目标上来。在宝洁公司, 企业会帮助每一位员工规划未来的职业生涯, 这种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对人才的吸引力可想而知, 宝洁公司因此而吸引了大量的优秀人才。这样企业文化使员工产生了强烈的归属感, 使员工有一种自我实现的感觉。

5.企业文化的综合反映和外部表现就是企业形象。企业形象的形成和建立使企业的服务质量、人员素质、专业技术、公共关系在社会和客户心目中形成总的印象;企业形象不仅是社会公众所关心的事, 而且与企业本身的生存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内在联系;企业形象不是一天两天, 一月半月就能形成的, 而是要经过长期的时间培养, 对企业的管理模式也有着长远的影响。

没有好的企业文化的企业也可以发展, 但没有好的企业文化的企业却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企业文化就像是企业的灵魂, 通过企业管理的手段和方式表现出来, 使企业不断向前发展。企业能否成长为世界级企业, 成为百年企业, 与企业文化有着密切关系。企业文化关系到企业的管理水平的高低, 企业管理创新能力也反映出企业文化建设的成就。

校园文化与管理创新 篇10

“6S管理”就是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安全(SECURITY)、清洁(SETKETSU)、素养(SHITSUKE)六个项目,由日本企业的5S扩展而来,是现代工厂行之有效的现场管理理念和方法,许多企业已将其中的精髓引入到各自的企业文化中,丰富和充实了企业文化。其作用是:提高效率,保证质量,使工作环境整洁有序,预防为主,保证安全。通过规范现场、现物,营造一目了然的工作环境,强调安全操作,培养员工良好的工作习惯,其最终目的是提升人的品质,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

对职校来说,校企合作一直是职业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的人才培养模式,《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也3处提到“校企合作”,可见职校和企业是密不可分的,职校校园文化应该和也必须与企业文化紧密接轨,在这样的文化中成长的职校学生才能更好地适应企业。我们职业类学校培养的主要是现代企业的技术工人,为其打好一定的技能基础,所以对于职校学生来说如何尽快地接受企业理念,是尤为重要的,而作为校方来说,营造一个与企业文化氛围相近的校园文化环境,促使学生能更好、更早地接受企业文化的见习和熏陶应是一个必须开展的课题。

1 6S管理引入校园文化建设的背景

进入千禧年后,大量80后出生的独生子女已成为职业类学校的主要生源,由于传统教育观念和实际教育制度的客观原因,这类入校学生大多成绩一般,经历了中、高考的失落,对学习缺乏明确的目的和良好的习惯,甚至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还沾染了一些不良的习气,自律性较差,生活上由于家庭无微不至的“照顾”和缺乏集体生活的经历,缺乏锻炼,自理能力较差,不能很好地安排学习和生活,据不完全统计,六成以上学生在家不参与洗衣、做饭等家务,八成以上学生对家庭的状况不够了解,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习没有目的,对自己的生活不会安排。这些因素无疑会影响今后的工作,成为拖累学生个体发展的绊脚石。

不同于普高学生,职校内的中职类学生毕业后面临直接的社会就业,年龄一般为十八、九岁,不少人的心理年龄更是不够成熟,需要较长时间适应社会,但现实不会给他们几个月甚至一年的适应期,谁能在越短的时间内适应,谁就在职业生涯的起跑线上领先,企业对职校学生的要求不能算高,但也总有不少学生无法适应,遭到企业弃用。而高职乃至相当一部分普专的学生处境也很尴尬,主观上存在的眼高手低现象、传统的就业观念与现代企业客观的择人标准有着相当大的差异。事实上不少企业都会对新员工进行培训,其中很重要的部分就是宣扬企业文化。为了能使我们的学生在最短时间里能更好的融入企业,在校期间对企业文化的感知、感受是非常有必要的,而6S管理作为现代企业文化中的重要构成尤其显得重要。

2 6S管理引入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

表面来看,6S管理似乎是一种企业管理理念和方法,如何与校园文化联系起来了?其实我们分析6S管理的内容、原则、目的后不难发现:其正是符合了实践归纳理论,理论指导实践的真理。6S管理注重培养员工的素养,强调工序的严谨,倡导团队的合作等等,这些理念和做法一旦形成,无异就是一种文化,故而6S的本质是一种执行力的企业文化,强调纪律性的文化,不怕困难,想到做到,做到做好,作为基础性的6S工作落实,能为其他管理活动提供优质的管理平台。如同其他所有的文化一样,必须是一定规则基础上形成的特色才会沉淀为文化。前面我们提到校园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6S管理可以说是一种制度,又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制度,它是一种来源于物质,形成于制度,升华为精神的文化理念。在我们校园中有各种具体的文化活动,也有详细的各类制度,引入6S管理的目的是要将其升华,形成真正的文化。例如:我们的一些主题活动,不能仅仅停留在活动本身,而就事论事,应该尝试将其形成具有延续性、长远性的常规活动项目,并且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感知更深一层的意义,分享参与和融入的喜悦。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如今我们的孩子欠缺沟通的技能,习惯于独享,不善于合作,与过去相比就如同公寓楼和农家场院的区别一样,对周围的事件显得冷漠和“坦然”。这就需要我们的校园文化建设中,关注培养团队合作的精神,因为在6S管理中,团队合作正是其精髓所在。综上所述,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引入6S管理,对于构建与企业文化接轨的校园文化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

3 6S管理引入校园文化建设的尝试

一种文化,必然会经历萌芽、发展、积累、沉淀、萃取、升华……才能真正得以确立和成型。

3.1 用6S管理的方法来加强校园物质文化建设

物质文化是一种直观性的文化,它直接表现出师生所处的文化氛围,有较强的直观性,如校园布局、建筑装饰、教学设施、环境卫生等。作为职业类学校,相比普通院校,要更多的营造企业氛围,模拟企业文化。我校在加强各类常规检查的同时,突出对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企业文化的熏陶,例如:在校园内各个场所悬挂宣传横幅,定期更换,通过多种渠道宣传6S管理的内容、目的、意义,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感受文化。又如:我们每一个教室、工场、试验室的门口、室内都挂了相关企业的图片、介绍,让每个学生去感知企业文化,其实类似的还有很多,总的来说就是从物质条件上让每一个学生了解6S管理,感受与以往学校不尽相同的带有企业色彩的校园文化,最终融入其中。

3.2 用6S管理的方式来健全校园制度文化建设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度是为了达到无意境界而采取的一种有意识手段,是为了保障学校教育的有章、有序和有效。目的是先用制度来强化,而后用情境来内化。对于6S管理来说,制度的存在是保障,也是一种标准,没有制度的保障,文化必然是脆弱和单薄的。例如,我校对入学的新生必须通过仪容仪表检查后方可报到,这其实就是让学生一进入校门就感受了校园制度文化的存在;学生在校如同企业员工一样佩戴胸卡更是企业文化的体现。当然学校毕竟不同于企业,必须是以教育为主,培养学生的能力,故而在我校常规管理的主力军就是学生会的学生,我们鼓励学生参与常规管理、参与一些制度的修订,这就更有利于学生去理解这样一种制度文化,也能使相关的制度更切合学生实际。

3.3 用6S管理的理念来升华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我们的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近几年由于大量农村劳动力的外流,家庭教育的缺失,农村孩子原有的勤奋谦虚、刻苦耐劳等纯朴品格已经非常“珍稀”,这就更显得学校对学生素质教育的迫切。在6S管理中强调素养,包括个人素养和职业素养等各种素养,说得通俗点,其实就是人的素质。人的素质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后天的学习、生活中不断形成的。对于我们职校学生来说,也许文化素养比不上重点中学、名牌大学的学生,但面对注重团队协作的现代企业来说,某种程度上劳动素养、职业道德等基本职业素养也许更为根本,所以结合实际,培养学生良好的个人素养和职业素养是当务之急,在我们校园文化体系中,这样的精神文化氛围是保证学生能尽快融入企业的真谛。我校定期开展的校园招聘会,也就是基于让企业了解学生、让学生走近企业的一种思考。学校架设一座桥梁、搭建一个舞台,让学生真实的感受身边的企业,与企业的人事干部面对面的接触和了解,要比课堂上教师的宣教更直接、更真实也更客观。我们不求活动能解决多少就业实习,而更关注在校学生能否抓住此次机会,来真实的感知企业的文化和需求,调整就业心态,为今后更快的适应社会和企业增加磨练。

3.4 用6S管理的精髓来锤炼校园特色文化建设

在一定的基础上,完全有可能也有必要形成自己学校的文化特色。例如,我校的普专和五年制高年级的学生,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个体活动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主要表现在组织参与各类活动的能力和视野有了提高和拓展。我们完全可以加以引导,放手让学生利用自己的智慧来组织各类健康有益的活动,教师的工作不再是全部负责,而只是在关键部位加以引导和督促。这一类活动往往是因为来自学生自己的思考,更容易被全体学生接受,学生的参与热情非常之高。在这样的一些活动中,无论是组织者还是参与者,都会很好的体会整理、整顿、清扫、安全、清洁、素养这6S的真实和重要。例如:我校学生自己创意、策划的校园文化节,各部门各司其责,协调沟通已经让我们很好地感受了不同于以往校方布置、教师负责、学生参与的传统活动形式。而6S的精髓也正是让参与者由被动参加发展到主动参与,随着经验的积累,在此基础上锤炼出来的特色校园文化一定是适合企业的文化,经历锻炼的学生也一定是企业需要的人才。

也许我们的教育、我们的学校、我们的老师、我们的学生、我们的家长要真正理解6S的内涵还需要很长的路要走,也会有失败和教训,但教育作为就业的上游“产业”,必定要尊重企业这位“顾客”的需求。了解6S,适应6S,我们的职业学校应构建6S这艘成功通向企业的方舟;理解6S,参与6S,我们的职校生应驾驭6S这艘成功通向企业的方舟。

摘要:本文从潜在背景、实际意义和具体尝试三个方面,对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引入6S管理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并着重从“加强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健全校园制度文化建设”、“升华校园精神文化建设”、“锤炼校园文化建设”四个方面具体阐述了我校对“引入‘6S’管理,构建与企业文化接轨的校园文化”所进行的尝试及取得的成效。

关键词:6S管理,企业文化,校园文化

参考文献

[1]文化: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1427页

[1]陆君伟.制造业6S管理实务.

[2]姜日领.加强6S管理塑造优秀企业.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2008(21).

[3]李少京“.6S”管理的基本概念[N].航天长征报,2005-03-07(2).

[4]杜寿兴.6S管理的切入点.施工企业管理.

上一篇:军事科技信息文化下一篇:大底盘地下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