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石化企业

2024-08-21

石油石化企业(精选十篇)

石油石化企业 篇1

1 认真实施《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第一条明确了制定《条例》的目的性:为了加强特种设备的安全监察, 防止和减少事故, 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 促进经济发展, 制定本条例。《条例》使用“国务院令”形式发布, 充分体现了国务院对制定《条例》的重视程度、关注程度, 要求相关单位必须高度重视。

国质检锅[2003]249号, 《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管理规定》第二十七条规定:检验检测机构应当建立健全现场检验检测安全制度, 落实安全责任, 加强检验检测人员的安全教育, 督促检验检测人员尊章守纪, 严格安照操作规程实施检验检测, 保证检验检测人员自身安全与健康。十分明确地指明和提出了对如何抓好检验、检测安全工作应从哪些方面入手, 为我们指明了正确途径和方向。

2 科学制定“安全生产禁令”, 确保检验安全

在“中石化安全生产禁令”和“江苏油田安全生产禁令”的推动, 江苏油田技术监督处, 针对油田特检所工作实际、结合江苏油田位于苏北里下河地区的地理条件, 起草发布了“江苏石油勘探局部室文件[2011]技监24号”文, 发布以下8条禁令。

(1) 严禁无证单独上岗。

(2) 严禁酒后上岗、禁烟区吸烟。

(3) 严禁高处作业不系安全带、水上作业不穿旧生衣、现场作业不按规定穿戴劳动防护用品 (具) 。

(4) 严禁违章指挥、无人监护作业。

(5) 严禁不办理票证进行临时用电、进入受限空间、高处作业。

(6) 严禁不设置警戒标识进行射线作业。

(7) 严禁高处作业抛掷工具及杂物。

(8) 严禁在雷击、6级及以上大风等恶劣天气进行现场作业。

上述“八项禁令”要求强制执行。对确保检验工作常年安全, 持久安全起到一定的保证作用。

3 设专职安全员

技术监督处特种设备检验所, 选任专职安全员。

(1) 负责召开定期安全生产会和检验前的安全工作相关要求。

(2) 负责寻查检验过程中的检验环境是否隐藏不安全因素。

(3) 负责检查检验人员在检验过程中安全服、安全帽、安全带、安全鞋的穿、戴, 等情况是是否符合要求。

(4) 负责检查设备装车、保证精密仪器、仪表是否, 防震、防撞击, 切实保证检验设备不受损害。

(5) 检查检验过程中, 防止仪器设备被偶然遭受撞击, 误伤设备, 误伤他人。

(6) 有可行可靠的后勤安全保障, 对意外发生的事故有应急措施准备, 对突发事件应准备有急救箱、防毒面具等。

4 加强检验单位和受检单位的密切配合

配合的目的是确保检验过程的全面安全。特种设备定期检验工作在检验过程中, 检验单位和受检单位紧密配合显得十分重要。无论检验工作量的大与小, 如果缺少双方的密切配合, 结果将是完全不一的, 特别是检验现场的安全, 安全是效率的保证, 对受检单位 (用户) 而严, 这里谈以下几点意见。

(1) 使用单位要建立健全特种设备安全、节能责任制度, 单位主要负责人应当对本单位的特种设备安全和节能全面负责。

(2) 提供检验过程中必须有的安全设施保障, 确保现场无大、小安全事故隐患。

(3) 保证检验现场用电的安全, 对用电安全负全责。

(4) 凡用于有毒有害气、液体的特种设备必须提前按要求做好清除工作。

(5) 保证各类特种设备都能够按时、定期得到检验。

赴山东东营石油石化企业调研学习 篇2

-----赴山东东营石油石化企业调研学习暑假期间,“飞扬”实践队奔赴垦利石化和海胜石油机械厂进行调研学习。

这次实践以“调研企业、了解社会,锻炼自己”为主题,经过严格的入厂安全培训,同学们先后参观了常减压蒸馏、催化裂化、制氢等加工流程。在工人师傅的讲解下,深入车间学习,收获颇丰。同时调查了企业的用人要求,为企业进行了节能宣传、企业文化宣传等活动。

此次实践,增加了同学们对企业的深层了解,为今后发展打下良好基础。也深深地被工人们的奉献精神感染,坚定了同学们刻苦学习、奉献祖国的决心。

队员感言:

谢鹏:眼界决定事业的高度,心界决定人生的深度。

王冲:社会实践让我懂得,踏实、认真、勤肯、创新才能使一个人、一个企业乃至一个国家进步!

陈金玲:知识是无穷无尽的,我们要走的路依然很长。书海泛舟,方知学识浅薄,社会实践,才悟任重道远。

李阳阳:通过暑假的这次社会实践我明白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张舒展:在炎热的充满异味的车间里从事着充满危险性的工作,石油工人不容易。

相玉慧:“实践出真知”,通过此次实践活动,提高对专业的认识,为今后步入社会打下基础。

马龙:经过这次实践,我发现自己头脑中的知识还远远不够,想要把工作做好需要大量的实践知识,在以后的学习中要注重实践知识的积累,注重实践的锻炼。

许亚军:社会实践,是一次难得的经历,通过这次实践我感受到了我们目前知识面的不足,我将继续努力学习,为今后石油装备技术的提升贡献自己的力量。

卢浩:七天的实践让我接触到了很多新的知识,从工厂员工跟我们的对话中自己能感受到他们对我们大学生未来的祝福,今后我要更加努力以不辜负他们对我们的期望。

张伟:这次时间走访了与我们专业有关的企业,看到了一些从未见过的设备仪器,体验了以后的工作环境,了解了以后的发展需要的知识与技能,收获颇丰。

贾宏武;:暑期实践给了我一双飞向社会的翅膀。

徐露平:几天的暑期实践让我感受颇多,回到学校后我会更加珍惜在校学习的时光,努力掌握更多的知识,并不断深入到实践中,检验自己。

石油石化企业 篇3

【摘要】本文研究了石油与天然气开采企业资产结构和企业绩效的互动性关系,根据三大石油公司发展情况提出资产结构比重不平衡,成本影响经营效益的问题。分析其原因并提出优化资产结构,提升企业绩效的建议,以期为企业优化资产结构、提高绩效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石油石化企业 资产结构 企业绩效 互动关系

中图分类号:F27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资产结构与企业绩效的互动关系

(一)资产结构影响企业绩效

合理的资产结构是企业实现快速发展的必要条件,不合理的资产结构将直接威胁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资产支持企业经营的任务决定了资产结构必须与企业经营的特点和需求相适应,企业必须根据市场需求状况确定企业经营目标与任务,通过企业绩效落实,企业必须合理配置与其绩效相适应的资产,使之保持理想的结构。

(二)企业绩效影响资产结构

企业绩效的提高能够提升企业对财务杠杆的利用程度,市场绩效提高,股价上升,会使企业更加偏好股权投资,从而降低资产负债率,改变原来的资产结构;而如果企业绩效随着市场变动而降低的话,资产结构也要进行调整,不同的企业绩效情况针对着不同的资产结构。

二、资产结构与企业绩效中存在的问题

(一)资产结构的分配不合理

通过对三大石油公司的2015年度资产情况进行分析,从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的分类出发,三个石油产业中流动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分别为18.4%、26.9%、27.2%。而国际石油化工类企业的流动资产率要保持在30%-35%的比重,过少的流动资产率可以体现出该企业流动性较差。三个石油企业的固定资产的投入量占整个资产结构的比重很大,在企业运营过程中造成的固定资产闲置资产就掺杂在其中,不仅没有起到促进企业绩效发展,反而在大量的投入下影响企业的经济收入。

(二)成本过高影响经营效益

我国原油的生产成本很高,石油生产成本在10美元/桶左右,在大庆石油的生产成本也有17-19美元/桶。而中东地区和非洲的生产成本只有3.73美元/桶。不同的采油方法,其成本有着很大的差别。当前,西方各石油公司广泛依靠技术开发来降低成本,科技的技术含量直接影响着企业的资产,也制约着企业的绩效。当前油田企业迫于稳产和增产压力,必然加大增油措施力度,这些措施既影响稳产,又增加了成本,使油田开发所需要的实际成本增长远远高于核定的成本指标。

三、资产结构与企业绩效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业务的类型差异

三大石油公司发展关于石油的各类方向,所以在资产的分配上存在着不同。尤其是我国石油巨头发展历史较短、产业链条尚不完善,企业加大实体领域大型项目投资的积极性相对较高。表明我国石油巨头仍然处于扩张阶段,成熟增长时期尚未到来。

(二)资本支出增加

资本性支出也是制约着石油经济的一个因素,石油行业的发展与开采是企业循环经济的第一步骤,三大企业在2015年的资本性支出作为必不可少的投资项目,在流动资金中占了很大的比例。中石油主要用于国内长庆、大庆、西南、塔里木、辽河等油气田的大型油气勘探项目;中石化主要用于华北鄂南致密油、胜利西部浅层稠油等油气产能建设;而中海油主要为新增加的南海七号、南海八号、南海九号等装备提供驱动力。

四、完善资产结构提升企业绩效的相关建议

(一)合理调整资产比重

三大公司应该平衡资产的比重,可以使资金的流动和分配更加合理,在优势的前提下继续发挥强大实力,相比较弱势的要保持稳定增长。结合三大公司的实际情况,提高流动资产的业务量,加强石油企业流动资金的走向;降低非流动资产的比重,避免固定资产大量闲置,以保证其安全完整和充分发挥效能,对于报废在建工程的损失,也要根据不同情况按规定进行处理。

(二)提高固定资产利用率

企业重组改制造成的没有充分利用的固定资产,可以通过寻找租赁市场,进行再利用。资产租赁不仅可以解决重组后的存续企业所面临的资金短缺问题,而且可以提高集团公司整体的经济效益,加快企业的发展。对于油田内部不需用的、但整体完好的、无损失的闲置资产,可以采取对外投资,积极寻找合作伙伴,尽量把闲置资产利用起来。

(三)优化配置来降低成本

资源的开采难度与领域问题直接关系到企业的采油成本,在全球范围内对资源的优化配置有利于降低石油成本;另外,要使得老区逐渐向资源丰富度比较高的新区拓展。要进行优化产量的配置,如果产量配置高,结果产量不仅没有完成,甚至会发生成本严重超支;而如果单位产量配置偏低,完成计划且有成本结余,不仅没有实现总体配置效益的最佳,也使企业的积极性得到限制。

(四)提高科技的利用程度

科技是发展经济的重要推动力,降低石油采油成本,在引进关键技术的基础上大力吸收、消化从国外引进的先进技术并有机地结合起来。科技进步也是主要的因素,我国应借鉴国外成熟的技术和经验降低成本的潜力是很大的。通过检测最先进的地震技术,提高探井的成功率等方法,虽然前期的支出较大,但是在可持续发展考虑下,可以使采油的成本逐渐减少。

【参考文献】

[1]俞晨越,饶栋平,许纪校.新三板企业资本结构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J].财会通讯,2015(29):35-37.

[2]方炜俊,钱玮文.资产结构对获利能力影响的实证研究[J].现代商业,2013(23):41-46.

[3]戴钰.我国传媒上市企业资本结构与公司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 2013(01):30-33.

[4]李国昊,陈敬贤.供应链风险管理与企业绩效的结构关系检验[J].工业工程与管理, 2013(04):25-29.

石油石化企业产融结合发展研究 篇4

关键词:石油石化企业,产融结合,动因,风险

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大型石油石化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经过多年来持续发展及重组整合、专业化运作, 石油石化企业的经营机制、经营规模、经营效益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逐步转变成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国际能源公司。基于企业内在需要和金融市场发展的外部环境, 大型石油石化企业纷纷走上了产融结合发展的道路。在此背景下, 科学评价石油石化企业产融结合发展的现状、动因及风险, 规划未来发展方向, 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石油石化企业产融结合发展现状

广义上的产融结合是指产业资本 (主要是工商企业、服务业等) 与金融资本 (银行、保险、证券、信托、基金等) 以业务为纽带而形成的合作关系, 如银行向企业发放贷款、企业通过金融机构发行债券、股票等, 也包括双方以产权、人事为纽带的投资和控制关系。狭义上的产融结合概念是指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通过股权参与、人事结合等方式实现相互交叉、相互融合的一种制度安排。本文主要研究狭义上的产融结合。我国企业产融结合发展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末, 经历了起步、整顿、繁荣三个阶段。产业资本参与金融资本的形式主要包括建立及参控股财务公司、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金融租赁公司、信托公司、期货公司等。截至2010年底, 我国主要大型石油石化企业产融结合发展现状如下表1所示。

石油石化企业产融结合发展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是走综合金融之路。国外企业产融结合一般都走专业金融的路子, 即结合企业主业特点及优势, 有选择的开展金融业务。而我国石油石化企业产融结合大都走了综合金融之路, 即全面涉入各金融业务领域;二是石油石化企业向金融企业单向融合。国外发达国家基本都是双向产融结合, 即产业资本可以涉足金融资本, 金融资本也可以涉足产业资本。我国由于受《商业银行法》、《保险法》、《证券法》等法规限制, 不允许金融企业参控股实业企业, 造成石油石化企业向金融企业单向融合的局面;三是产融结合效益较高。以中油财务公司为例, 2010年资产规模达到4 600亿元, 结算金额17.3万亿, 实现利润40亿元, 成为中国最大的财务公司[1]。中石油旗下昆仑信托公司2010年实现收入7.4亿元, 利润6.1亿元, 净利润4.5亿元, 年末信托资产规模达到535亿元。

二、石油石化企业产融结合的动因及风险

产融结合发展在国外已有较长时间的历史, 通用电气 (GE) 、三菱、西门子、三星等跨国公司是其中成功的案例。对我国石油石化企业而言, 产融结合的动因带有更多的本土背景。

(一) 动因分析

1. 获取稳定资金支持

随着对外开放的深入和国内企业“走出去”战略的实施, 石油石化企业面临更激烈的竞争压力, 跨国能源公司利用其雄厚的技术、资金实力, 成熟的管理经验和商业模式, 占据竞争优势。作为国民经济支柱的石油石化企业要提升国际竞争力, 必须超常规发展。石油石化企业纷纷制定快速做大做强的企业战略, 比如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提出建设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的目标, 到2015年营业总收入要达到2万亿元左右, 销售利润率和投资资本回报率保持在12%以上[2]。企业快速发展最大的瓶颈就是资金, 单纯依靠自身的资本积累难以在短期内迅速实现规模扩张, 而通过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融合可以使企业突破自身资本积累的成长极限。从经济学角度分析, 企业集团实施产融结合实际上是企业集团以金融活动内部化替代传统社会分工框架下的外部金融活动, 这可以有效地降低市场交易成本, 使企业获得综合的金融服务, 提高企业的财务能力。

2. 实现财务和经营协同

石油石化企业产融结合发展的财务协同效应重点体现在盘活资金存量方面。石油石化企业产业集中度比较高, 资产规模庞大。其存量资金来自三个方面:一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现金存量很大, 存在比较强的短期或中期资金运作需求;二是集团内部成员企业众多, 资金分散, 集中后资金总额较大;三是石油企业一般资本有机构成比较高, 在固定资产更新之前大量资金以折旧形式沉淀于营运资金之中。集团企业盘活资金存量首选自设财务公司的方式, 因为按现行法律法规, 母公司、子公司都是独立法人, 我国《贷款通则》不允许非金融机构间发生没有贸易、投资背景的资金往来, 即不允许母子公司架构下的企业间融通和拆借资金。财务公司作为非银行金融机构则可以经营集团内部借贷和结算业务, 统一调配集团资金头寸, 降低贷款规模, 节省财务费用并实现理财收益。经营协同效应是指由于发展金融业务而为集团生产经营活动带来的效率提高及实现效益。石油石化企业可通过向消费者提供消费信贷等金融服务, 提高主业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金融业也可利用石油石化企业在产业上的优势, 如客户网络、用户资源等, 扩大自身的业务范围, 增强金融服务对客户和各地区的渗透能力。

3. 金融业务利益驱动

产融结合作为石油石化企业的一项战略行为, 从本质上看也是企业通过这一行为来实现利润最大化, 并最终达到资本增值。国外企业金融业务利润贡献较大, 以GE为例, 2000年其金融服务业收入占到了整个集团的45.8%, 超过了制造业33.2%的比重[3]。我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 金融市场不够发达, 利率、汇率等资金价格未完全市场化, 国家的金融管制使金融行业的牌照成为稀缺资源, 造成金融业拥有天然的、超乎实业运作的高额利润。石油石化企业面临着两个重要问题, 一是先前的积累如何进一步保值增值, 二是如何应对所处行业生命周期所带来的风险。解决方案落在增加多样化的利润增长点之上, 金融行业的报酬高于平均利润成为刺激石油石化企业实行产融结合的动力。根据我国以往体制改革的经验, 当某一行业市场开放后, 大量资本的涌入会为先进入者带来超额的利润, 产生资本增值的效果。我国政府为了适应加入WTO的要求, 正在加快放开金融行业过多的管制, 逐步启动了许多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市场, 国内金融行业存在着大量的发展机会, 金融市场既然可以对国外投资者开放, 当让更应该首先对内开放, 可以说, 加入WTO是中国石油石化企业巨头纷纷涉足金融圈的催化剂。

4. 品牌、信用及管理优势

品牌和信用是现代金融业的生命线, 大型石油石化企业在开展产融结合方面具备天然的品牌及信用优势。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作为世界500强企业, 资产众多、规模庞大、收入稳定, 注重维护企业声誉, 具有长期良好的信用记录, 在国内外具有较高的声誉。基于整体利益和社会责任的考虑, 集团公司实际承担着参控股金融企业“最后贷款人”的担保责任, 当金融企业陷入经营危机时, 集团公司可提供多种形式的援助, 这增加了公众和机构投资者的信心。金融企业可充分利用集团公司的品牌优势, 尽快提升自身的知名度。可在集团公司范围内共享客户资源, 加大客户开发力度。石油石化集团公司拥有大批优秀的技术骨干和管理人才, 产融结合发展可以充分发挥这些管理人员的能力, 并给优秀管理人员施展才能的更大舞台。

5. 提高资本运作能力

石油石化企业走产融结合的道路是实施资本经营活动的深化和发展。跨国公司之间的竞争从来就是一个重量级的较量, 最重要的手段就是收购和兼并。从世界范围看, 世界500强公司的发展史就是大鱼吃小鱼的金融并购史。这样会带来成本的降低、技术的整合、控制资源和左右市场能力的增强。与国际跨国能源公司相比, 我国石油石化企业在资本经营方面较为薄弱, 产融结合的深度和广度都存在较大的差距。石油石化企业除了在主业本身需要苦练内功外, 还需要强大的资本实力和金融运作技术。通过实施产融结合, 为企业建立强大的金融资本, 提高资本经营水平, 并以此形成与实业经营竞争力遥相呼应的资本经营核心竞争力。

(二) 风险分析

一是金融风险的引发和放大。石油石化企业在追求规模扩张的过程中导致金融链条需求高度放大, 这不仅可能造成资金低效耗散, 还会加剧主业长期循环下跌趋势, 通过集团内的关联交易, 产业资本更容易获得资金, 这成倍的放大了金融链条。二是酿成主业“空洞化”。产融结合后产业资本会在金融资本逐利性的影响下逐渐金融化, 而产业资本金融化又会导致产业虚拟化。三是品牌及营销的负效应。当“主企业”发生信用等问题时, 其品牌及营销的正效应将会转化为负效应, 对金融企业的经营产生不利影响。四是金融业务与企业发展战略的融合互动可能较差, 一些石油石化企业过于强调将金融业其作为支持主业发展的融资工具。

三、对石油石化企业产融结合的建议

(一) 抓住产融结合发展的重要机遇期

首先从我国经济发展阶段出发, 我国目前并在较长的一段时期内仍属于工业化发展阶段, 从国外工业化进程看, 产融结合与工业化进程是同步发展的, 工业发展需要大量投资, 工业产品的标准化以及企业兼并的实施产生了集中资本的金融需求, 使工业首先成为产融结合的主体, 有效的产融结合是加速实现工业化、实现产业结构升级、提高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条件;其次, 从我国金融市场发展状况看, 各类金融机构和金融服务明显不足, 国内现有的金融条件不能满足企业和居民的金融服务需求。集团企业产融结合是当前快速发展壮大金融体系的重要形式, 有利于尽快完善我国金融市场服务体系;再次, 产融结合对提升企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企业除了在产品、技术上需要加强外, 资本运作等金融手段与跨国公司相比明显不足, 需要借助产融结合的形式尽快提升企业综合实力。综合以上情况, 石油石化企业走产融结合发展的道路是工业化阶段的必然选择, 这种行为有利于国内金融市场体系的完善, 对企业财务竞争力也具有重要意义。石油石化企业应抓住战略机遇期, 尽快做大做强金融业务。

(二) 严格遵守产融结合的“三条红线”

2006年7月国资委出台了《中央企业投资监督管理办法》, 规定央企在境内的产权收购及投资均要上报国资, 并对央企重组划定了三条红线:不符合主业投资方向的坚决不准搞、超出自身投资能力的坚决不许搞、投资回报率太低的坚决不准搞;并严禁企业违规使用银行信贷投资金融、证券、房地产和保险等项目。从第一条红线来看, 意味着产融结合并不适合于每一个企业集团或其任何发展阶段。是否进行产融结合、如何进行产融结合、金融领域的业务涉及什么范围等, 均应服务于企业的核心战略目标。石油石化企业产融结合必须有一条清晰的主线, 那就是要立足主业, 服务主业。实体经济不要大规模地介入到金融领域里面去, 利用金融工具和资本市场为主业服务, 这是走产融结合道路的首要目的;从第二条红线来看, 实际是谨慎、试点和控制规模的观点。超出自身控制能力的坚决不能搞。对于试水金融业务的石油石化企业来讲, 要从小做起, 掌握好节奏, 忌贪大求全, 要让所有的金融业务均在控制范围内;从第三条红线来看, 是经济效益的观点。金融业给人以一种赢利迅速而丰厚的感觉, 这让很多企业跃跃欲试。这种闻风而动、盲目上马容易留下隐患。这要求石油石化企业必须在经济回报的原则之上开展产融结合发展。

(三) 做到产融结合规范、良性发展

摆在石油石化企业产融结合面前的既有GE金融集团的风光, 又有德隆金融帝国的惨淡。石油石化企业产融结合要重点把握以下原则: (1) 结合自身优势做专业金融。许多企业产融结合以GE为目标, GE金融集团所做的业务实际只是金融领域一个非常狭窄的领域, 2000年GE金融集团主要业务比重为:消费服务占43%、中间市场融资占15%、专业融资占15%、设备管理占13%、专业保险占14%[3]。石油石化企业兴办的金融企业与四大国有银行、国有大型保险公司、信托公司、证券公司等相比, 在营业网点、业务能力等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 最佳的方法还是走差异化的道路, 结合企业自身的优势, 选择价值链中的一个环节, 先在专业领域做大做强。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下属财险公司开展的石油专项设备保险等, 也具有较强的专业性。集团企业做专业金融既有利于弥补金融市场的不足, 也有利于引进相应的竞争机制。 (2) 着眼于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一是要掌控好金融业务占整个集团业务的比重, 石油石化企业不能将主要资源转移到金融领域;二是既要实现金融业务独立的盈利能力, 也要充分发挥金融业务对主业的支持能力, 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形成合力, 增强企业整体竞争能力。 (3) 掌握好进入与退出的时机。任何产业都有一定的生命周期性和阶段性, 随着金融企业的增加, 竞争将会更加激烈, 石油石化企业必须提前做好适时进入与退出的准备。再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 石油石化企业可能要面临产融结合再定位的问题, 需要根据企业总体战略和金融业务竞争力, 决定继续扩大或终止部分金融业务。

参考文献

[1]王国樑.中油财务有限责任公司召开2011年工作会议[EB/OL].北京:中油财务公司http://eip.cnpc/cmsroot/控股公司/中油财务有限责任公司/公司动态/中油财务有限责任公司召开2011年工作会议.htm.

[2]蒋洁敏.努力建设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N].中国石油报, 2008-01-16.

[3]杰克.韦尔奇.经理法则全书[M].北京:九州出版社, 2002:345.

石油石化企业 篇5

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为了保证自身利益的稳定发展,不断努力将社会条款纳入经济贸易体系之中。这些社会条款主要包括劳工标准、环境标准、产业与产品技术标准等,其中最为突出的是核心劳工标准。

1.1 政治、社会问题与经济、贸易挂钩

早在冷战时期,西方就把经济、贸易作为战略武器来使用。在制定WTO多边贸易规则的过程中,美国等西方国家一再提出劳工标准、环境保护等社会条款,发展中国家也总是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在关贸总协定(GATT)乌拉圭回合谈判中,发达国家就一再提出在国际贸易规则中应加上国家经济贸易政策、环境保护和劳工标准等新议题。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WTO)成立,而1996年的新加坡部长级会议结束的宣言表明:WTO并不是不关心劳动标准问题,而是承认遵守核心劳动标准是一项国际的义务。

1.2 发达国家认为,劳工标准与贸易利益密切相关

发达国家认为,由于各国工人工资水平、工作时间、工作安全条件、劳动环境等条件的差异,使得劳工标准低的国家在国际贸易中有相对的“不平等的”优势,劳工标准差异较大的国家之间进行贸易,势必造成对劳工标准高的国家的“社会倾销”,这实际上是一种不平等竞争。他们认为,在国家贸易自由化之前或同时,应在贸易协议中制定统一的国际劳工标准,并对低劳工标准国家的贸易进行适当的限制。

发达国家另一个重要武器就是“人权”。这种观点认为,在现代社会,人的尊严和权利高于一切,任何经济、社会活动必须首先服从保障基本人权这一目标,在国际经济一体化的今天更要崇尚这一原则。所以,发达国家认为,他们有义务在与发展中国家进行经济贸易合作时,首先要注重当事国家的人权状况,尤其是涉及产品出口贸易企业的劳工状况。

1.3 在WTO规则中加入劳工标准是大势所趋

从长期看,发展中国家将不得不顺应将劳工标准纳入WTO规则这一趋势。一个明显的标志,就是“核心劳动标准”作为新议题被明确地列入新加坡WTO首届部长会议宣言的23个内容之中。作为石油石化企业,不得不紧跟这种趋势的发展,积极地搞好安全生产,保护劳动者在工作中的安全与健康,努力减少事

故的发生,特别是杜绝能给企业带来恶劣影响、授人以柄的重特大事故发生。这既符合WTO提高生活水平的宗旨,也是现代文明的体现。、OHSMS正在世界范围内推行

2.1 OHSMS的由来

OHSMS是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Occupational Health and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的英文简称,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发起、得到国际劳工组织(ILO)和世界卫生组织(WHO)支持的现代安全生产管理模式,安与ISO9000、ISO14000等标准化管理体系一样,被称为后工业时代的管理方法。

2.2 OHSMS的功能

OHSMS是以系统安全的思想为基础,把企业中人、物、环境、信息的组合作为一个系统,以整个系统中导致事故的根源——危险源作为管理核心,通过危险辨识、风险评价、风险控制等手段来达到控制事故发生,保障劳动者安全与健康的目的。OHSMS对系统实施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全面安全管理,并在管理过程中,通过定期审核,持续不断地完善安全管理工作程序,使企业(系统)能够达到最佳安全状态。

2.3 OHSMS的发展趋势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期,在国际职业安全卫生标准一体化影响下,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一直努力使OHSMS发展成为与ISO9000、ISO14000类似的规模。从1999年下半年开始,国际标准化组织已经开始制定国际化的OHSMS文件,国际劳工组织也已专门颁布了一个ILO的OHSMS指南,使OHSMS形成了一个国际性的行动。ILO系列标准虽然是非强制性标准,但WTO于1995年1月明确要求各成员国应履行ILO国际标准,因而,ILO标准事实上已经成为衡量国际间技术交流和国际贸易的准则,OHSMS也就必将面临在WTO成员国强制推行的趋势。、国际石油石化组织全面推行HSE管理体系

3.1 HSE管理体系的形成HSE管理体系是安全、环境与健康(Health Safety and Environment)管理体系的英文简称。它的形成和发展是石油勘探开发多年工作经验积累的结果,是石油石化工业发展到一定时期的必然产物。

在人类石油工业发展初期,由于生产技术落后,人们只考虑对自然资源的盲目索取和破坏性开采,没有人深层次特别是从历史后果考虑这种生产方式对人类所造成的影响。全球海上石油作业近二、三十年的实践,大大推动了各石油石化公司加强安全管理的进程,促进了安全、环境与健康和为一个整体的管理体系模式的形成。

3.2 HSE管理体系的功能

HSE管理体系是一种事前进行风险分析,确定其自身活动可能发生的危害及后果,从而采取有效防范手段和控制措施防止事故发生,以减少可能引起的人员伤害、财产损失和环境污染的有效管理方法。它将安全、环境与健康纳入到一个系统当中进行管理,拓宽了安全管理的空间,具有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特点。

3.3 HSE管理体系的发展趋势

今后HSE管理的发展趋势主要为以下几个方面:世界各国石油石化公司对HSE管理的重视程度普遍提高,建立和持续改进HSE管理体系已经成为国际石油石化公司HSE管理的大趋势;HSE管理体系与质量管理体系的一体化;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HSE体系的审核向标准化迈进;世界各国的环境立法更加系统,环境标准更加严格;随着OHSMS的广泛推行,HSE管理体系正越来越多地吸纳OHSMS的相关内容,HSE在内容上更丰富,标准更高,在体现行业性特点时,通用性更好。

不难看出,维护人类与大自然的和谐、促进人类文明进程、保障自我生存发展的三大需求,决定了石油石化企业建立实施HSE管理体系,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安全成为现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4.1 何谓企业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是国际企业界通用的概念,主要包括4个方面的因素:

(1)在满足消费者需求的过程中,实现价值增加的能力,通称客户价值。谁能让消费者得到真正超过对手的不可取代的品质与价值能力、谁能提供优质的服务、谁能让消费者获取最佳的物质和精神双重享受,谁就具有基本的核心竞争力。

(2)企业在某些方面做得比竞争对手更为出色的能力。核心竞争力是企业个性化的产物,是企业提供给顾客、使顾客满意而他人无法提供的特殊价值的能力。

(3)企业具备的开发新产品的领导新技术的扩张能力。它不仅为企业当前提供特定的产品或服务,而且为企业提供了进入市场的多条潜在途径。

(4)随着形势的变化,核心竞争力及其要素也在不断更新,独特性和市场认可性是其最基本的要素。

4.2 安全成为核心竞争力是市场经济和全球一体化的必然产物

以往,谈起企业核心竞争力,人们耳熟能详的常常是企业的现代管理制度,品牌的知名度,产品的性能等等,极少有人提起安全也是核心竞争力。

然而,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人权事业的进步,以西方发达国家为代表对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使企业不得不把人们的这种需求纳入到一切经济活动中。在当前形势下,安全会通过满足职工、社会对物质、精神生活的双重需求,大大提高企业的市场亲和力,使得事故对企业形象的破坏和市场亲和力的降低,比造成的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更为严重。因此,诸多跨国公司不惜重金建立HSE管理体系,发挥安全独特的功能,在世界范围内获取了巨大的竞争优势,这已成为广被推崇的样板。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形成,使得大型跨国公司以更高水准的安全管理优势在世界范围内展开竞争,安全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得到前所未有的提高,成为现代企业的一大核心竞争力。

4.3 安全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丰富内涵

安全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多样化的表现形式:

(1)安全具有保障企业生产经营物质基础的作用,是企业正常生产的经营的重要前提。

任何一起事故,都可能造成人的伤害、物的破坏,轻者致人受伤、物受损,重者致人死亡、物报废,直接威胁到企业赖以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因此,不能有效地将事故特别是特大恶性事故从生产经营环节中消除掉,企业就不会具备生存发展的良好的物质基础。

(2)安全能在保障企业生产经营顺利进行的过程中,为企业创造难以估量的直接经济效益和间接经济效益。

(3)安全能通过满足人们的安全需求,提高企业的外部形象和市场亲和力。

企业的安全管理、产品的安全性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会大大满足人们的安全需求,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从而产生巨大的亲和力,迅速被广大的消费者认可。

(4)安全具有吸引人才、激发员工创造力的激励功能。

石油石化企业 篇6

[关键词]石油石化企业 员工培训 难题 对策

随着“入世”过渡期的结束,经济全球化、完全市场化的到来和深入,中国石油石化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和挑战更加严峻,对员工的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通过持续高效培训和实践锻炼,加快培养造就一支能够适应国际化经营和市场经济要求的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培养一支具有较高知识水平和创新能力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培养一支有丰富实践经验和一技之长的技能操作队伍,是中国石化赢得竞争优势、尽快实现建成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跨国公司战略目标的迫切需要。为此,本文从分析中国石油石化企业员工培训工作面临难题入手,并结合其发展战略,提出加强员工培训工作的具体措施和建议。

一、石油石化企业员工培训面临难题及分析

1.员工培训的地位作用仍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培训经费投入不足,办学条件较差。培训是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搞好企业员工培训不仅需要具体从事企业员工培训工作人员的努力,而且更需要企业管理人员的重视。事实证明,一个企业培训工作的好坏,关键在管理。整体来看,石油石化各企业培训工作进展和效果不平衡,地位作用还不够明显,仍然存在着“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人们对“员工开发需要投入”也似乎认识不足,员工培训经费投入不足,投入量与需求量缺口很大,致使一些企业培训学校或培训机构的办学条件落后,有些仍然停留在一块黑板、几支粉笔、教师干巴巴讲、学生干巴巴听的阶段。经费的缺乏就迫使一些企业培训办学实体不得不通过其他渠道创收来弥补经费的不足,如与有关高校联合举办学历教育、面向社会举办各类短期培训班等等。这样就使得培训办学实体的领导、教师主要精力是忙于挣钱,什么挣钱就干什么,培训的质量在一定程度受到影响,这样就偏离了企业办培训宗旨。同样培训办学实体的基本建设也因为经费问题受到了限制,教学设备更新、现代化教学手段应用更无从谈起,这自然也就影响到了教育质量以及员工队伍素质的提高。

2.员工素质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市场意识、竞争意识、服务意识和创新意识淡薄。中国石油石化企业长期以来拥有的优势除了过去国家资本积累以外,更重要的是占了区位优势和政策优势。但这种优势将在入世过渡期结束后随之消失,这就意味着市场准入特别是成品油价格形成将由市场来决定,而不是由政府定价,国内石油石化企业将面临更大市场冲击压力。然而,目前石油石化员工的思想观念还没有完全转移到市场经济的轨道上来,尤其是市场意识、竞争意识、服务意识和创新意识的淡薄,以及小富即安、小成即满的思想,严重影响到石油石化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石油石化企业与国外石油大公司相比存在许多差距,表现为产业结构不合理,核心业务不突出;资本结构问题大,资产利润率低;技术进步力度不够,质量品种成本差距大,市场占有率低;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成本费用高,人工成本不堪重负;核心人才、尖子人才、高技能人才和复合型人才匮乏,总体素质不高的问题。所以,如何尽快教育员工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树立起新的思想观念,提高员工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参与市场竞争力,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是中国石油石化员工培训工作的当务之急,也是员工培训工作的一大难题。

3.培训缺乏规范,培训内容、方法、手段滞后,施教能力和管理水平有待于提高。据我们了解,目前石油石化各企业员工培训工作管理粗放,没有实施规范的精细化管理。各企业举办的各类培训,缺乏培训的系统管理,在需求分析和效果评估方面做的工作比较少,办班求数量、学用脱节的现象还比较严重。审视职工培训工作,各企业觉得做了不少工作,但从全局、长远、深层次来看,就不难发现存在的问题。如在培训目标设定上,没有真正从企业需求、工作需求和职工个人需求出发,往往是基于短期考虑的多,对长期预测的少,基于目前工作的多,考虑企业发展的少,基于组织需求的多,考虑个人发展的少。在培训计划的落实上,往往是计划得多,落实得不够,或是有计划而无落实,缺少跟踪监督机制。在培训效果上,没有科学的评估体系,培训完了就算完了,培训效果如何很难说清楚。只培训少数成员。这种现象在不少企业都存在,这里有两个误区:其一是有的领导认为培训管理人员应该重点培训那些经过挑选,有发展潜力的人员。每次不管培训什么内容都让他们参加,从而忽视了所有管理人员的培训。其二是认为单位的现时工作最主要。因此,只让那些没什么事的工作人员参加培训,于是培训就集中在某些人身上。造成了“闲人培训,忙人没时间培训,急需人员不培训”的结果。这样的培训没有任何效果。因此,新形势下,如何建立健全员工培训培训机构,采用适合石油石化员工特点的培训内容、方法、手段,提高员工的素质,也是我们石油石化企业员工培训面临的又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加强员工培训工作的措施和建议

培训工作是一项事关全局、着眼长远的系统工程。能否将员工培训工作落到实处,取得扎实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企业的管理,员工工作体制是否顺畅,工作基础是否扎实。现将如何解决石油石化企业员工培训面临的难题呢提出以下措施和建议。

1.加强管理,完善员工培训工作管理体制。石油石化企业要把培训工作作为一项战略性、基础性工作摆上重要日程,切实加强管理,建立培训工作领导责任制和目标责任制,搞好统筹规划。党政主要领导要重视抓,分管领导要靠上抓,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建立和完善“统一部署、分级管理”和“培训主管部门牵头、业务部门参与、培训单位实施”的培训管理体制。培训主管部门,要根据上级有关要求,切实履行好对培训工作牵头抓总的职责。各业务主管部门参与确定培训项目、选拔培训对象和培训考核评估工作,并在专业培训方面发挥主导作用。要成立由企业领导和各业务部门负责人组成的员工培训工作领导协调小组,定期召开例会,听取培训工作汇报,审定员工培训规划和年度计划,并检查执行情况,统筹协调员工培训管理部门与其他业务部门的工作,解决遇到的问题,以保证培训计划编制、项目实施、考评奖惩等各環节顺利运行。为增强培训的针对性,确保培训质量,还应成立员工培训专家指导委员会,请专家对培训工作进行论证、咨询和指导。

2.创新培训内容、方法、提高培训的效率。员工培训培训的内容、方法,也应该与时俱进。首先,要适应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需要,满足石油石化企业可持续发展对培训的要求,不断补充新知识、采用新方法,彻底克服员工培训培训内容方法陈旧落后的弊端。还要通过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了解员工学习培训的需求、针对员工的实际需要和世纪初石油石化行业发展对员工素质的要求确定培训内容和方法,撰写适合员工特点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切忌照抄照搬普通教育的老一套。员工培训培训重在培养提高员工的适应能力和工作能力,培训方法要理论联系实际,使员工真正感受到学习培训的乐趣,要采取脱产培训、在岗培训、网络培训等多种多样的方式方法,真正有的放矢地搞好员工培训培训,全面提高员工队伍的素质,为石油石化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员工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实施教能力。按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相对稳定和以专职教师为骨干,兼职教师为主体的原则,建立专兼结合的员工培训教师队伍。要引入竞争机制,推行教师资格聘任制和持证上岗制度。要精简管理机构,分流富余的管理人员和教师,建议各单位培训实体的人员按单位员工总数千分之三的比例配备。专职教师要具有企业管理和生产实践经验,掌握员工培训心理学及现代培训理念和方法,熟悉成人教育特点和规律,要做到既能讲课,又能进行培训项目开发。选聘一流的经营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技能操作人员,担任员工培训的兼职教师,组建一支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要重视兼职教师教学技能的培训,不断提高施教水平。

4.开发具有石油石化特色培训课程和教材体系。员工培训课程体系是有效开展各类人才培训的基本支撑和保证。应分类建立经营管理、专业技术和技能人才培训课程和教材体系。根据人才类别,按管理层次和岗位、石化核心技术、职业(工种)资格等级标准,开发相应的培训课程。按照自主开发与外部选用相结合的原则,开发模块教材、案例教材和活页教材,以及资料包、多媒体课件等培训教材,做到形式多样、深入浅出、便于自学。要建立优秀教材评审和奖励制度。

5.分类分层,有效开展各类人员培训。实施分类分层培训是为了加强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要针对不同类别、不同层次人才培养目标和培训群体,确定不同的培训内容和培训方法,按照紧缺人才加紧培养、重要人才重点培养、优秀人才优先培养的原则,有效地开展各类人员的培训。经营管理人员按岗位级别分为高层经营管理人员、中层经营管理人员和一般经营管理人员三个层次开展培训;专业技术人员培训重点围绕集团公司油田勘探开发、炼油、化工、油品销售和相应科研六大核心业务领域,按专业分类进行培训;操作技能人员按工种进行培训参照职业技术等级标准进行,工序工(熟练工)的培训按照岗位规范要求进行。技术工种的人员培训一般按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五个技术等级要求开展。

石油石化企业 篇7

关键词:石油石化,人才流失,原因,应对策略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加剧,而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还是人才的竞争,人才也成为当前企业最宝贵的财产之一。近些年来,我国石油石化企业出现了大量人才流失的现象,这给我国石化行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影响,如何留住人才已经成为当前石油企业必须面对的问题,只有搞好人才战略,才能不断提高企业生产效益,实现石油石化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1 石油石化企业人才流失的原因分析

1.1 人才个人发展方面的原因

当前,社会人才在进行岗位选择时,往往重视事业成就感与个人成长问题。在当前信息化的时代,人们可以通过网络以及各种各样的招聘广告来了解企业的发展信息,并对自己的未来发展做出基本的评估,而这种比较的结果就可能产生对现实的不满加剧,因为石油石化企业工作比较固定,人才个人发展速度比较缓慢,这最终会导致人才离开所服务的企业。

1.2 人才收入与福利方面的原因

在当今社会中,如果要生活水平得到提升,就应该不断提高自身收入,因此薪酬高低成为人才去留的重要影响因素。企业员工的收入决定其经济状况与社会地位,进而影响个人生活质量。目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才在各企业、各地区的待遇差异越来越大,这对国有企业分配制度提出了迫切需求。在人员收入方面,国有石化企业收入与市场行业之间相比不具备竞争力,企业内部往往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激励制度,分配上“平均主义”的思想仍未完全打破,一些人才为了追求更高的收入,必然会选择跳槽;另外,人才期望的福利待遇经常得不到落实,比如住房、医疗以及保险福利等,这也是人才流失的重要因素。

1.3 企业战略发展与企业文化的原因

若企业没有制定明确的战略发展目标,就会导致企业发展方向不坚定,企业文化不统一,致使企业员工缺乏安全感与认同感,企业员工看不到企业的未来发展,使自身的成长方向不明确。另外,由于缺乏固定的企业文化,往往会导致员工的工作氛围不和谐,而人们往往更向往和谐、团结友爱、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这样必然会导致企业人才的流失。

1.4 企业管理方面的原因

石油石化企业管理中,行政指令较多,在管理上不能与当前市场经济企业接轨;并且在职称评审与人才提拔任用上,现代石化企业依旧存在论资谈辈的现象;还有的管理人员由于本身能力不足,不能给予员工相应的指导。这些都会引起人才的反感,当压力过大,并将工作看成一种负担时,就会考虑离开企业,寻求新的发展。

2 防止人才流失的应对方法

2.1 在企业内部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

国有石油石化企业要想留住人才,就必须实行人才强企战略,在保证原有人才管理的基础上,有针对性进行人才引进与人才培养规划,依据企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培养优秀的技术带头人,建立健全企业人才互补计划,明确人才发展与企业战略发展的关系,人才的培养不但要考虑当前企业的发展需求,还应考虑企业长远的发展需求,通过企业主要人才的“导师带徒”,使人才都有展示才华的空间。

2.2 构建一套科学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努力做到“栓心留人”

从根本上解决人才流失的问题,还是要建立科学有效的用人机制,依赖机制将人才留住。建立富有活力、科学灵活的用人机制,能够为人才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另外,石油石化企业还应建立市场经济下的绩效激励体系,以优厚的待遇吸引与留住人才,大力改革国有企业分配制度,为企业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员发放奖励,拉大收入差距,使所有人员有危机意识。在企业日常管理中,还应充分尊重人才的地位,关心人才的工作、学习与生活,及时解决人才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为人才的价值发挥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加深企业员工对企业的依恋感,以此达到留住人才、吸引人才的目的。

2.3 建立健全企业文化,增强人才的主人翁意识

明确企业的发展目标,树立以人为本的企业优秀文化,是吸引与留住人才的关键。企业文化作为一种凝聚人心的手段,能够使员工为同一个目标共同努力,互帮互助,实现个人能力的共同发展。另外,还要建立有利于人才全面发展的育人机制,根据企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分期分批进行人才的培养,使企业人才素质不断提高,逐步形成人才辈出的良好局面。

2.4 改革企业管理模式,为人才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

针对国有石化企业人才管理比较落后的情况,为了达到留住人才的目的,国有石化企业必须不断改革现有的管理模式。在管理模式具体建立上,应借鉴当前市场企业的管理模式,在职称评定与人员晋升上,不以员工的辈分作为主要的考察依据,而是评价员工对企业做出的贡献。为使员工的个人能力得到提升,企业还应鼓励老员工积极向新员工传授经验,使新进人才能够快速适应石化生产,确保人才的价值得以发挥。

3 结语

21世纪,人才是企业的第一财富,石油石化企业领导应将如何留住人才与吸引人才上升到企业战略发展的角度,从实际出发,不断创新与完善企业用人机制,真正做到“栓心留人”,从而推动国有石化企业快速、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韬,李军.石油企业人才流失原因分析及对策探讨[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3(10):34-35.

[2]安金平,贺俊峰,万海峰,罗香群,赵四才.国有企业人才流失的原因与对策研究[J].价值工程,2013(28):166-168.

石油石化企业 篇8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一场全球性金融危机。这场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发展有何影响, 国内石油石化企业应如何应对, 已成为业内十分关注的问题。

部分业内专家和研究机构分析认为, 由于我国处在市场化和全球化发展的初级阶段, 此次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发展影响有限, 但对加工企业来说, 面临很大的潜在风险, 对部分出口企业来说, 已经构成了很大的冲击。就石油石化企业而言, 要清醒认识金融危机的影响, 发挥集团一体化优势, 统筹优化业务链条, 实现整体效益最大化。

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发展影响程度相对较小

华尔街金融震荡, 给西方发达国家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已成为不争的事实。金融危机也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但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所受影响面和程度都相对小很多。“中国正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 工业化、城镇化持续发展, 消费和投资需求潜力巨大。中国将着力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 着重改善民生, 同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推进企业改造提升。经过多年发展, 我国物质基础日益雄厚, 要素组合具有优势, 体制机制逐步完善, 有条件也有能力克服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 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日前表示。

“由于中国雄厚的经济实力以及国内石油石化企业的特点, 金融危机对我国石油石化企业的影响应该说是喜忧参半。”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产业经济部蔡恩明表示, 首先应该欣慰的是国际油价持续下跌。由于金融危机的爆发, 全球投机基金参与能源期货市场的炒作力度大大减弱, 过去一个时期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的高油价问题得以解决, 炼油企业的亏损得到缓解, 这无疑有益于国内石油石化企业的发展。

但金融危机对进出口贸易、投资以及需求等影响也给石化企业带来了不利影响, 这些需要政府、企业等多方努力加以解决。

需求不足、价格下降导致石化产品销售陷入困境

金融危机导致市场需求不足, 产品价格下跌, 也十分明显地影响到石油石化产品销售上。

美国次贷危机发生后, 美国等国家消费能力下降, 我国出口贸易受到很大影响, 许多中小制造业经营形势严峻, 面临关停或减产。统计显示, 我国上半年倒闭企业6.7万家, 产值同比下降15%。在此背景下, 石油石化下游制品行业开工率大幅降低, 由85%下降到55%左右。

需求不足直接造成国内石油石化产品价格下降。以中国石化为例, 今年上半年石化产品出口完成6.6亿美元, 平均每月1.1亿美元。到三季度, 出口市场形势发生逆转, 石化产品国际市场需求减少, 价格急剧下滑, 出口自营产品库存环比增长近一倍, 出口额下降至每月0.97亿美元。进入四季度以来, 市场形势仍继续恶化。

从分类产品销售看, 今年前三季度, 中国石化石蜡产品实现出口10万吨, 金额1.4亿美元, 出口数量同比增长13%, 销售额增长81.4%。进入三季度后, 石蜡产品成交大幅减少, 8月份成交量较7月份下降了92%, 9月份成交量为零。与二季度末相比, 国际市场价格下滑30%以上, 库存明显上升。

石油焦产品前三季度出口42.5万吨, 销售额1.25亿美元, 出口数量同比增加108%, 销售额同比增长373%。9月份过后, 外商全年石油焦采购计划基本完成, 加之国内市场价格加速下滑, 外商普遍持观望心理。与二季度末相比, 当前石油焦市场价格下滑26%。近期全球铝价下调, 部分铝厂停工导致对石油焦需求减少。

2009年至2010年, 国内五套新建乙烯将新增聚烯烃产能560万吨, 增长幅度38%, 在发生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 供大于求的局面已不可能改变。

统筹优化业务链条实现整体效益最佳

国内石油石化企业具有集团化、一体化的经营优势, 在目前产品需求不足、价格下降情况下, 更要加强各板块之间的衔接。国内石油石化企业应该从炼化的原料成本、装置生产和产品销售业务链统筹考虑, 优化排产, 调整产品结构, 实现整体效益最佳化。同时加强产销衔接, 向生产企业传递市场变化趋势和经济环境等信息, 努力以市场为导向, 为总部决策和优化生产提供依据。

二要优化生产, 调整结构。在目前企业库存较高的情况下, 应该以整体效益最大化为目标, 继续保持部分效益好的企业高负荷生产, 适当调减效益相对较差企业的加工量。对加工负荷的调整, 更多地要考虑企业所在区域的市场需求、销售价格以及资源运输, 尤其是边际效益和利润等情况。

原油价格下跌的同时, 产品需求、价格也在大幅度变化, 但对不同的产品要有不同的产销策略。要贴近市场, 充分发挥结构调整的作用, 对不同产品要采取不同的生产组织策略。以重油加工为例, 是进焦化加工好, 还是进催化、溶剂脱沥青、渣油加氢加工效益好, 要进行详细测算才能得出结论。催化裂化是多产液化气好, 还是多产成品油好, 也要灵活调整。

三要合理平衡好化工轻油互供。要按照以销定产的原则, 根据企业的合理需求安排化工轻油生产, 在调整加工量时, 相应调减化工轻油产量。在调整过程中, 既要避免因化工轻油与成品油比价关系发生变化, 导致化工轻油不平衡的矛盾持续加剧, 防止供过于求, 也要保证化工企业的原料供应。

浅谈石油石化企业的招投标管理方法 篇9

一、加强市场准入管理, 严把资质审查关

石油、石化企业生产建设的特点, 决定了其工程项目的投资数额大、技术密集、建设周期长, 而且大部分涉及专有技术和专利权保护, 对工程质量要求高, 对公共安全、环境保护影响大, 如果资质审查不严, 不仅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还会引起无穷后患, 因此, 在资质审查上既要慎之又慎, 又要拓宽审查范围。一要看其资质等级与拟招标工程的要求是否相符, 是否有能力承包工程, 企业历年工作业绩如何, 资信情况, 项目经理和项目技术负责人的有关证书。二要看其专业技术结构、工程技术资历、技术人员数量能否满足工程规模的要求, 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转情况, 技术人员对安全和质量事故的控制能力, 对新工艺、新技术的掌握和应用程度。三要看其主要机械装备的数量、装备的先进性和综合配套能力等指标是否符合需要。

资质审查实行“两审”制管理, 由建设单位初审, 工程建设主管部门复审。投标单位要按照发包方的招标通告提供符合资质条件的一切详细资料, 通过系统地分析审查, 合格者方可正式参加投标。

二、规范过程运作, 严把招标投标关

择优选定工程承包人的有效手段, 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关键环节, 在具体运作过程中要处理好四个环节。

一是标底测算要注意准确性与保密性相统为一保证标底的准确性, 标底一般应由符合资质的建设单位或委托有编制标的资格和能力的单位代理编制, 然后由企业定额管理部门审定。

二是投标方报价必须合理。既不可漫天报价, 又要防止报价过低、一般应在标底的一一之间浮动。报价过高导致投资的飘升, 报价过低则往往潜藏着偷工减料、人为缩短工期等隐患。

三是评标方法上宜采用专家评审。要选择一批在工程建设领域有一定影响的思想觉悟高、能秉公办事、作风正派、廉洁自律、敢干坚持真理、抑制不正之风的在职或离退休的管理和工程技术人员, 形成不同专业的评标专家网络, 每个评标成员都编号输人微机, 建立评标专家信息库。

四是正确确定中标单位。招投标的结果是确定中标单位, 定标由招标领导小组依据评标委员会提供的评标报告, 在其推荐的中标候选人名单中选择企业信誉好、工程质量优、管理水平高的企业确定为中标单位。

三、加强跟踪管理, 严把工程建设关

要加强施工现场的跟踪管理。目前, 各石油企业绝大多数都设立了监理机构, 要注意充分发挥这些监理机构的作用, 积极推行工程建设监理制, 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监理单位按照合同派出监理组进驻现场, 开展全过程的跟踪监督、检查。要检查施工的现场管理人员, 包括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施工员及主要部位的操作人员是否符合要求, 项目经理是否持证上岗、岗证相符, 技术负责人、施工员的职称是否满足施工要求。检查是否安全文明施工、用材是否合格。尤其是对隐蔽工程即那些在施工完毕后无法进行检查的工程部位绝不能麻痹, 对工程的外表部位要注意整体布局和美观。关键部位的用材, 一

四、加强工程的竣工验收, 严把结算关

竣工验收是一项复杂而繁琐的工作, 涉及面广, 要求严。为保证项目竣工验收工作的顺利进行, 要成立专门的验收领导小组, 吸收建设生产、设计、施工、计划、概预算、财务、安全环保、消防、劳资及其它有关部门参加。竣工验收前, 甲方单位的项目经理要组织施工、设计单位的项目负责人, 充分做好验收的各项准备工作, 主要是制定竣工验收进度计划、完成收尾工程并做好自查预验、搞好项目中间验收和隐蔽工程验收、竣工验收资料的整理编制、工程交工、完成生产准备等几个方面。

五、建立有形建设市场, 严把公平交易关

有形建设市场是基本建设战线及政府主管部门在深化建设体制改革和加强建设市场管理的实践当中创立出来的、比较先进科学的管理方式。石油石化企业在重组改制过程中, 要注意吸收借鉴这些行之有效的成功经验, 建立工程建设有形交易中心, 通过交易中心发布信息、宣传政策、集中从项目报建到签发施工许可证等的“一条龙”的办事程序, 提高办事效率。建立有形建设市场要注意把握好三个方面一是贯彻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 特别是公开, 有了公开这一点, 公正、公平才有基础。法律、法规、规章和招投标的程序要公开透明, 有关招投标的信息更要公开透明。二是对招投标的主要环节要进行公证, 便于司法部门的监督和社会监督。三是建立健全完善的招投标工作规章制度, 用以指导和规范招投标活动, 这是建立有形建设市场必要的前提和条件, 也是使工程交易行为走向规范有序的重要手段。

六、结语

规范石油石化工程招投标管理是一项长期、复杂而艰巨的任务, 需要石油石化企业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只有认真而细致地把好资质审查、招标投标、工程建设、竣工结算以及公平交易关, 才能进一步规范石油石化企业工程项目招投标的运作, 加快与国际惯例的接轨步伐, 促进石油石化工业持续稳定地向前发展。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石油石化企业在工程招投标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研究, 逐步形成了一套招投标管理办法, 为工程按期竣工投产、保证工程质量、控制工程造价、提高投资效益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

石油石化企业 篇10

1 我国石油石化企业常见灾害的特点分析

石油石化企业作为一个比较特殊的企业, 其工作具有一定的危险性, 安全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其工作的重点。而当前时期随着我国石油开采和生产工作的不断深入, 石油石化企业遭遇到的灾害也日益增多, 比如常发的事故灾害、自然灾害、社会安全事件、公共卫生事件等。这些灾害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了极大的损失, 已经成为国家以及整个石油石化企业关注的焦点。我国石油石化企业为降低其灾害的发生频率及灾害带来的损失, 近来逐渐加强了对于本企业常见灾害问题的研究力度。本文接下来分析一下我国石油石化企业常见灾害的一些特点:

首先, 石油石化企业具有高危性, 这为企业各种灾害的频发提供了条件。石油石化企业在生产的过程中, 需要不断地采用新的先进的科学技术以及工艺设备等, 其生产过程涉及到诸多的行业, 生产工作对于自动化、连续性、工艺设备及温度压强等都有极高的要求。石油石化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极其容易因为工人操作不慎或者是突然停电、气等, 造成井喷或爆炸、火灾等各种生产事故, 以及工作人员的窒息中毒、机械伤害等灾害事故。所以说, 石油石化企业的灾害具有较强的频发性。

再者, 石油石化企业中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的物质多, 这些物质还常具有极强的腐蚀性, 灾害一旦发生就会造成极大的破坏力。石油石化企业的主要生产原料是石油以及天然气, 这两种原料都具有非常大的可燃性, 而且天然气的闪点较低且爆炸的上下极限宽, 在进行生产及运输的过程中极容易由于工作人员不遵守操作的规程及安全制度而造成爆炸、火灾等。石油石化种类繁多的产品中绝大多数都具有毒性以及腐蚀性, 很容易对运输管道或设备造成损害, 从而污染环境, 并造成工作人员及周围居民的中毒。

此外, 石油石化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还会排出非常多的工业废气、废水、废渣等物质, 这些物质一旦超标就会使环境受到极大的污染, 严重者还可能引起周围人员的急、慢性中毒, 或者是对人体造成潜在的畸形、癌变危害等。而且, 石油石化企业工作人员多在野外进行流动作业, 很容易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 而产生一系列的灾害, 比如冻伤、中暑、雷暴、山洪、泥石流、传染病、毒虫蛇的灾害。而且, 由于在偏远地区, 工作人员在野外受伤后, 很难及时地得到诊治, 从而造成病情的延误, 而加深灾害对人体的破坏程度。

2 石油石化企业常见灾害的安全救援策略

石油石化企业的火灾、爆炸、化学物质泄漏、井喷、环境污染事故及其他的风暴等自然灾害, 都是企业常见的一些重大事故, 这些事故通常都会对企业及工作人员造成极大的破坏, 因此, 石油石化企业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对其加以解决。本文接下来谈论一下对石油石化企业常见事故实施安全救援的相关策略:

2.1 健全企业灾害预警及处理预案

石油石化企业的灾害一旦发生就会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 企业要将这些常见事故灾害的危害降低到最小, 就应该建立健全企业灾害的应急预警及灾害处理预案, 使灾害的发生得到及时地发现及应对。首先, 企业应该组织建立一个有效的事故预警网络及事故检测机构, 将所有的生产环节涵盖在预警检测的范围之内, 在事故出现苗头时尽快做出补救措施, 或将周围的人员疏散开以减轻伤亡。再者, 企业还应当应对灾害发生记录, 建立完善医学救援机构, 使各项事故的发生都能时刻得到救治预案的保证。这个救援机构应当包括企业所在地的政府人员、企业的主管人员以及医疗人员等, 实现救助人员、车辆及药品、装备的高效调配。同时, 企业还应当安排专门的人员对企业常见事故进行研究, 探寻避免事故发生的措施, 或者是减轻灾害损失的对策;还要在企业生产的不同地点适当地建立一些应急救援中心, 使企业受伤的工作人员得到及时地救治。

2.2 加强对于已发灾害的医学救援

石油石化企业造成的危害最大的就是对于人员的伤亡, 在对常见事故进行安全救援时, 必须加强医学救援的实施力度, 实现对于工作人员人身利益的维护。石油石化企业的已发灾害实施医学救援, 首先在事故现场应该实现统一指挥以及组织协作, 提高救援工作的工作效率。石油石化企业灾害发生时, 往往会有较多的救援人员加入, 在这时就必须实现对不同救援人员的高效协作组织, 使救援人员可以实现统一有效的分工工作。再者, 还要对事故进行紧急快速的处置, 使救援工作按照救援的预案来顺利开展。石油石化企业灾害具有突发性和高危性, 要实现及时地事故应对, 企业可以应对一些常见的重大事故, 建立救援领导小组、救援组织机构、救援的预防措施以及灾害的应急处置和事后处理等工作, 使事故的发生得到及时有效的应对。此外, 还应该充分发挥救援医护人员的骨干力量, 并尽量维持现场的紧急送救。

3 结语

石油石化企业的常见事故具有极大的破坏性, 而且还往往难以及时预料, 所以, 企业必须加强对于常见事故的研究力度, 实现对工作中各个环节的应急预案设置, 对事故实施安全救援, 尽量减轻事故发生的频率以及事故造成的伤亡。

摘要:石油石化企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支柱, 其生产问题中的每一个环节都牵动着广大人民的心, 而近年来我国石油石化企业的安全问题频发, 灾害给国家及人民带来了极大的损失。加强对于石油石化企业所常遭遇灾害的研究, 降低灾害的发生频率以及其造成的损失, 是目前我国石油石化企业的一个工作重点。本文则从石油石化企业的常见灾害的角度出发, 谈论了我国当前石油石化企业的常见灾害的特点以及对其实施安全救援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石油石化企业,常见灾害,特点,安全救援,策略

参考文献

[1]张树国.地质勘探行业现代安全管理模型及方法体系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 (北京) , 2007[1]张树国.地质勘探行业现代安全管理模型及方法体系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 (北京) , 2007

[2]李倩, 杨震, 赵艳梅现代化学恐怖发展趋势及其应急救援策略, 2010 (05) [2]李倩, 杨震, 赵艳梅现代化学恐怖发展趋势及其应急救援策略, 2010 (05)

上一篇:事业单位网络管理下一篇:备份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