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中的情景创设

2024-07-16

历史教学中的情景创设(精选十篇)

历史教学中的情景创设 篇1

甲说:这不可能。活字印刷术在19世纪还没有传入西方呢。

乙说:这太夸张了, 不可能在这么短时间内印好报纸。

丙说:这是可能的, 工业革命使机器生产的效率明显优于传统手工方式。

丁说:我也认为是真实的, 因为我听说这则材料来自于一位学者的著作。

哪一位同学的意见最为合理?

A.甲B.乙C.丙D.丁

该题反映了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与发展, 通过创设情景, 以考查学生准确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因此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创设情景就成为一大亮点。那么我们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如何创设情景呢?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运用问题探究, 创设问题情景

孔子曰:“疑思之始, 学之端”。心理学告诉我们, 疑是学生兴趣的思维源泉。在历史教学中, 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教学环境提出与教材有关的一些问题, 以引起学生的好奇与思考,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

如教学罗马人的法律时, 笔者收集了很多古罗马的资料、图片, 充分利用相关的资料给学生以丰富的感性认识, 然后出示德国著名法学家耶林格的一段结论:“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 第一次是以武力, 第二次是以宗教, 第三次则是以法律。而第三次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平和, 最为持久的征服。”让学生结合资料理解这段话的含义。这样, 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景, 让学生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培养对历史的兴趣, 发展了创新能力。

二、引导学生表演, 创设模拟情景

现代教学观要求教师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学生, 着眼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 教师要为学生创设模拟角色情景, 增强学生的主体性、参与积极性。通过学生模拟过去历史的片段, 渲染课堂气氛,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例如:教学中美关系的正常化时, 笔者让学生表演历史短剧, 一人饰尼克松, 另一人饰周恩来。

旁白:当“空军一号”降落在首都机场后, 尼克松总统第一个出现在机舱口, 当他下到一半时, 周恩来才鼓掌欢迎。尼克松走下飞机旋梯, 快步走向等候的周恩来, 伸出了双手, 周恩来站在原地与他握手。

周恩来:“总统先生, 你把手伸过了世界最辽阔的海洋来与我握手, 22年没交往了啊”。

尼克松:“I am very happy!”

旁白:在后来的《尼克松回忆录》中, 尼克松写道:我知道, 1954年日内瓦会议时, 杜勒斯拒绝同周恩来握手, 使他深受侮辱。我走完阶梯时决心伸出我的手, 一边向他走去, 当我们手相握时, 一个时代结束了, 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通过这个历史短剧, 锻炼了学生的表演能力, 也培养了学生运用史实分析问题的能力, 既活跃了课堂气氛, 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三、运用媒体演示, 创设影视情景

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 多媒体教学已越来越多地走进课堂教学, 既推动了教学手段的更新, 又促进了教学方法改革。在情景的氛围中, 感知历史, 陶冶性情, 激发情趣, 活跃思维, 从而加深了学生对所学历史知识的印象, 提高了学生记忆历史知识的质量。如在讲到《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时, 播放电影《林则徐》、《甲午风云》片段, 让学生穿越时空, 进入鸦片战争、黄海海战的战场, 去认识三元里人民、林则徐、邓世昌等为维护国家主权而进行的英勇斗争。在讲授《“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时, 播放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录像, 学生情绪激动, 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得到极大增强。这样的历史课已告别了那种仅仅靠一支粉笔、一本书, 从头讲到尾的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模式, 老师教得开心, 学生学得有趣。

历史教学中的情景创设 篇2

甲说:这不可能。活字印刷术在19世纪还没有传入西方呢。

乙说:这太夸张了,不可能在这么短时间内印好报纸。

丙说:这是可能的,工业革命使机器生产的效率明显优于传统手工方式。

丁说:我也认为是真实的,因为我听说这则材料来自于一位学者的著作。

哪一位同学的意见最为合理?

A.甲 B.乙 C.丙 D.丁

该题反映了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与发展,通过创设情景,以考查学生准确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创设情景就成为一大亮点。那么我们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如何创设情景呢?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运用问题探究,创设问题情景

孔子曰:“疑思之始,学之端”。心理学告诉我们,疑是学生兴趣的思维源泉。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教学环境提出与教材有关的一些问题,以引起学生的好奇与思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

如教学罗马人的法律时,笔者收集了很多古罗马的资料、图片,充分利用相关的资料给学生以丰富的感性认识,然后出示德国著名法学家耶林格的一段结论:“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以武力,第二次是以宗教,第三次则是以法律。而第三次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平和,最为持久的征服。”让学生结合资料理解这段话的含义。这样,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对历史的兴趣,发展了创新能力。

二、引导学生表演,创设模拟情景

现代教学观要求教师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学生,着眼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模拟角色情景,增强学生的主体性、参与积极性。通过学生模拟过去历史的片段,渲染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例如:教学中美关系的正常化时,笔者让学生表演历史短剧,一人饰尼克松,另一人饰周恩来。

旁白:当“空军一号”降落在首都机场后,尼克松总统第一个出现在机舱口,当他下到一半时,周恩来才鼓掌欢迎。尼克松走下飞机旋梯,快步走向等候的周恩来,伸出了双手,周恩来站在原地与他握手。

周恩来:“总统先生,你把手伸过了世界最辽阔的海洋来与我握手,22年没交往了啊”。

尼克松:“I am very happy!”

旁白:在后来的《尼克松回忆录》中,尼克松写道:我知道,1954年日内瓦会议时,杜勒斯拒绝同周恩来握手,使他深受侮辱。我走完阶梯时决心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当我们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通过这个历史短剧,锻炼了学生的表演能力,也培养了学生运用史实分析问题的能力,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三、运用媒体演示,创设影视情景

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多媒体教学已越来越多地走进课堂教学,既推动了教学手段的更新,又促进了教学方法改革。在情景的氛围中,感知历史,陶冶性情,激发情趣,活跃思维,从而加深了学生对所学历史知识的印象,提高了学生记忆历史知识的质量。如在讲到《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时,播放电影《林则徐》、《甲午风云》片段,让学生穿越时空,进入鸦片战争、黄海海战的战场,去认识三元里人民、林则徐、邓世昌等为维护国家主权而进行的英勇斗争。在讲授《“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时,播放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录像,学生情绪激动,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得到极大增强。这样的历史课已告别了那种仅仅靠一支粉笔、一本书,从头讲到尾的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模式,老师教得开心,学生学得有趣。

在新课程背景下,以教师为中心的“一言堂”教学模式、以课堂为中心的封闭式教学环境已不适应时代要求,因此,我们历史教师在教学中要创设情景,将学生兴趣内化为动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活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从而实现历史教学的最终目标。

生物教学中的情景创设 篇3

一、注重情感体验的情景创设

心理学研究表明:精彩而艺术的语言往往给学生带来新异亲切的感受, 不仅能使学生的大脑皮层的神经细胞迅速由抑制转为兴奋, 而且还会让学生把学习当作一种自我需要, 自然地进入学习新知识的情境。

例如, 在讲《植物的生长发育》这一课时, 关于种子的教学, 上课一开始, 我就对学生讲:“种子虽然小, 作用真奇妙。小小的种子, 有的能长成参天大树, 有的能长成嫩绿的草坪。正是有了这小小的种子, 才有了‘风吹稻花香两岸’的丰收景色;正是有了这小小的种子, 人类才有了丰富的食物来源, 才得以生存和繁衍。那么种子里到底有哪些营养成分呢?”这样一段富有抒情色彩的开场白, 激起了学生学习本节课内容的兴趣和激情。

二、问题启发式的情景创设

以问题提问的方式创设教学情景, 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振作学生精神, 让学生带着强烈的探究欲望进入下一个环节的学习。

在“排泄”这节课中, 我设计了以下一连串问题:“生命在于运动, 而运动是需要能量的, 人走路、骑车、工作、学习等运动所需要的能量从哪儿来呢?”引导学生回答:能量是通过吃饭等途径从食物中获得了糖类、脂肪、蛋白质等有机物, 这些有机物在人体内分解提供人所需要的能量的同时, 也产生了二氧化碳、尿素、多余的水等代谢废物。然后再向学生提问:“这些废物能长期积聚在体内吗?如果不能, 它们是通过何种途径排出体外的呢?”通过以上一系列问题的提出, 引出课题, 设置悬念, 在上课一开始就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

再如, “尿的形成”这一部分知识对于初中生来说比较抽象, 特别是“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学生难以理解, 是这节课的难点之一。我通过“原尿是怎样形成的?”“人在一昼夜中形成的原尿大约有150升, 而排出的尿液只有1.5升, 还有148.5升原尿到哪里去了呢?”等一系列由浅入深的问题的提出, 启发学生思考, 让学生在思考中寻求答案。这样, 通过教师提问、启发, 学生思考、回答, 使学生对难以理解的知识有了比较好的认识和掌握, 从而产生一种获得知识后的愉悦。

三、以直观实物创设情景

根据生物的学科特点, 可适当选用一些直观实物, 通过对学生感官刺激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讲到“生物的适应性”时, 我先展示一幅枯叶蝶的挂图, 然后让学生回答这是什么?不少学生回答:“这是一张枯叶。”这时我告诉学生:“错了, 这是一只枯叶蝶。”在学生的惊叹之余, 引出课题:自然界中, 这样的现象有很多, 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以图像开头的授课方法可以很快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提高教学效果。

四、以幽默的比喻创设情景

课堂语言要求准确、精炼、形象、生动、有趣, 要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和形象生动的比喻帮助学生理解重点、难点。例如, 在《生物的遗传》一节中, 染色体、DNA、基因之间的关系是教学难点。上课时我首先介绍了基因和性状的概念、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等内容, 然后将染色体类比成一条电线, DNA类比成里面的铜丝 (铁丝) , 蛋白质类比成塑料皮, 电线可以是线状或缠绕成短棒状, 使得学生对它们之间的关系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并加深了理解, 而不是死记硬背。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由于外在因素或个体的原因, 在学习中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思维障碍, 影响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形象、生动的教学语言可以克服这一点。在“植物体的组成”的教学中,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利用学生已有的感性认识, 用与生物学相关的文学形象地进行比喻:分生组织——雨后春笋;机械组织——不屈不挠;输导组织——藕断丝连;保护组织——出污泥而不染。事实证明, 通过教师形象贴切的比喻, 并运用具有感情色彩的语言, 把生物学知识形象地表达出来, 语言富有感染力, 学生听课津津有味, 余味无穷, 且记忆牢固。

五、以历史或故事创设情景

在讲《植物的光合作用》一节时, 以光合作用研究史中海尔蒙特、普利斯特里和英恩豪斯的三个研究实验设计问题, 学生犹如坐在时光穿梭机里跟着科学家的脚步重温研究历程, 增强切身感受, 激发了学习热情。在《生物的遗传》时, 以“道尔顿给妈妈买袜子因而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色盲症的发现者和被发现者”的故事开头, 激起学生了解色盲症病因的愿望。

谈数学教学中的情景创设 篇4

一、情景创设的策略

1. 引入疑问进行情景创设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在数学教学中创设疑问情景,符合新课标倡导的“问题——情景”教学模式。它有两层含义:首先是要有“问题”,即当学生利用已有的认知还不能或者不能正确解答的数学问题。当然,问题的障碍不足以影响接受和产生兴趣,否则至少不能称为好问题;其次是“情景”即数学知识产生或应用的具体环境,这种环境可以具有高度的真实性,也可以是抽象的数学环境等等。为创设这样的情景,必须对教材内容进行二次开发,精心创设问题情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案例1:

如在进行定积分的概念教学的时候,可以设计如下的问题:从2009年11月起,西南五省大旱,国家水利部门计划在云南修建一水利工程,其中大坝建设的溢流坝横断面形状是根据流体力学的原理设计。如图所示,上端AB一段是抛物线,中间BC部分是直线,下面CD部分是圆弧。建造这样的大坝自然要根据它的体积备料,计算它的体积就需要尽可能准确的计算它的横断面积。该断面最上面抛物线AB所围的那一块面积该怎么计算呢?

案例2:

为激发学生对二项式定理应用的浓厚兴趣,可以提出下问,今天以后的第 天是星期几?然后在学生认知冲突中导入新课。这样可以使学生产生“欲知之而后快”的期待情绪,此情景的创设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事实上,新课标下教材在每一章的引言均有疑问情景的创设,为数学教师提供了宽广的知识平台,也为新课引入的情景创设提供了广阔的素材空间。

2.利用现实问题进行情景创设

新课标指出:“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有作用于生活,新教材的绝大部分内容是从生活实例中引入新课,创设情景的。我们需要做的是让创设的情景更贴近生活实例和更符合学生的学情实际。

案例3:

在进行函数概念的教学时,可利用手机话费收取未素材设如下问题:在手机话费通话中,话费金额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现实世界中的许多运动变化现象都表现出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你能举出身边能够反映这种依赖关系的实例吗?

利用现实问题创设情景,能增强学生对于数学的认识,使数学教学充满张力和亲和力,进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3.利用数学的文化价值进行情景创设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课程应适当反应数学历史、应用和发展趋势。在数学课堂上,教师以数学史、数学故事或其他有趣的知识创设的教学情景可以很好的反映知识的形成过程,反映知识点的本质。用这样一类背景知识创设的情景,能改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刻板观念,能使学生对问题进行积极探索和深层次思考,同时也给课堂注入了更多的人文情怀。

案例4:

在进行算法案例的教学时,如秦九韶算法中,可穿插介绍一下我国古代辉煌的数学成就,在帮助学生了解数学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作用的同时,还可以大大增强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信心,并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数学观。

数学教学中文化情景的创设,至少有以下三点好处:第一,扩大学生的知识面。第二,加强了对学生数学思想的渗透和数学文化的浸润。第三,通过一些数学家事例的介绍可以很好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上三点均符合新课标所倡导的“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的精神,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可以多创设此类情景。

二、 数学教学中情景创设的注意点

数学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教材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思维碰撞”的场所。因而在情景创设时应满足激励性原则、有效性原则和主体性原则,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思维参与的积极性。为创设最适宜的情景,应注意一下几点:

1.在创设情景时要处理好理论与实际的关系

精心创设问题情景,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着眼点。情景应有知识性、科学性、实践性和可探索性。离开了知识性和科学性即理论性,这样的东西便失去了情景创设的现实意义;离开了实践性,该情景便没有了生命力和对学生的吸引力;离开了可探索性,问题就难以提出,情景创设就只能是简单的拼凑和机械的组合,这样的教学就只能是一个失败的教学。

2.处理好教材内容与学生所提问题之间的关系

情景创设目的是由教师引导学生针对情景自己寻找问题并加以解决。问题与情景之间是否有必然联系?问题能否紧密联系教学内容?提的是否科学?问题之间有无内在的联系?直接关系到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3.问题情景的创设要处理好统一要求与个别差异的关系

在教学中问题情景的创设要以新课标为指导、以教材为依据。情景和针对情景所提出的问题,是否具体、是否具有启发性和可探索性,提出的质量如何?对不同的学生是否有激励作用?能否培养不同层次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探求知识的能力?这些都必须考虑到。当然在教学中还要对不同学生作出不同的要求,争取使不同学生的潜力都得到充分的发挥。

当然,数学教学中情景创设的形式多种多样,但其共性都是通过教师创设学习诱因,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所以一定要做到实事求是,不能为情景而创设情景,牵强附会,不分主次,哗众取宠。

情景创设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篇5

一、以自然现象为素材来创设教学情景

化学是一门从分子、原子层面揭示自然界物质之间变化奥秘的自然科学, 自然界物质是化学研究的对象, 化学问题情景往往从自然现象中来, 如在碳酸钙知识内容教学中, 教师可给学生展示我国桂林地区溶洞的照片, 或带领学生实地考察, 提问溶洞中千奇百怪的钟乳石主要成分是什么?如何形成的?让学生在感受大自然的神奇美妙的同时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 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二、利用生活实际创设化学教学情景

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生活中无处无化学.涉及衣食住行等方面内容, 燃烧与灭火、防火措施、居室污染、食品与营养、人体中的必需元素、生活中的材料等都是丰富的情景素材.

案例:“盐类的水解”教学情景设计

教师:大家知道蒸馒头时要发面, 还要加适量面碱, 这样馒头才会松软可口.炸油条时, 在面粉中加一定量的水, 明矾和小苏打等, 油条同样松软可口.

提出问题:

1. 蒸馒头为什么要发面和加面碱呢?

2. 炸油条时加入食盐、明矾、小苏打的作用是什么呢?

学生活动:学生回忆初中学过的知识, 发面时会产生乳酸, 而面碱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钠, 它们接触会发生酸碱中和反应, 产生CO2气体, 所以馒头才会松软.

提出问题:那么油条是怎么回事呢?

学生实验:将适量小苏打和明矾溶于水, 发现也有气体冒出.

提出问题:它们到底发生什么反应了呢?

案例分析:先用生活中化学实验事实创设问题情境, 引发学生探究, 学生通过自己实验, 获得直接实验事实, 发现了新的问题, 进入了新的问题情境.学生被问题引导, 激发了动脑、动手的积极性, 最终解决问题.

三、利用生产实际创设化学教学情景

化学作为一门应用科学, 对推进社会生产力、人类文明起着重大的作用, 生产实际中有着丰富的情景素材.如, 化学肥料、农药对农业生产带来的利弊, 对环境污染带来的重大影响;生石灰和熟石灰的利用;金属的冶炼和钢铁的防腐;资源的保护和利用等.

案例:“金属的腐蚀与防护”教学情景设计

学习情景:金属是一种重要的材料, 如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金项链、铁制品、铝窗等人类的生活离不开金属, 但全世界由于锈蚀而报废的金属约占世界金属年产量的20%~40%, 给人类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和损失.问题设计:是什么原因引起金属锈蚀呢?我们该如何防止金属腐蚀呢?

实验设计:引导学生设计实验, 利用家中常见铁制品进行探究找出金属腐蚀原因, 并在实际金属防腐中应用.

案例分析:可见这样的的教学情景设计, 发展了学生对问题的解决能力, 体验了化学与社会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

四、利用社会问题创设化学教学情景

现代社会离不开化学, 化学与社会紧密相连.利用化学与社会紧密相关的问题, 如环境问题, 能源问题, 食品、药品安全问题等, 来设计相应的教学情景.只有当学习内容与其形成、运用的社会和自然情景结合时, 有意义的学习才能发生, 所学的知识才容易迁移到其他情景中去再应用.

案例:“酸雨”教学情景设计

创设情景:在我国能源结构中, 煤炭约占能源消耗的70%.燃煤排除的二氧化硫进入大气后, 形成硫酸型酸雨.20世纪末我国酸雨区的面积高达200多万平方公里, 很多地方的树木和文物等都受到酸雨的危害.问题设计:什么是酸雨?酸雨是怎样形成的?发生了什么化学反应?酸雨有哪些危害呢?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来探究酸雨.

五、利用科技发展创设化学学习情景

科学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反映当代科学成果”, 化学是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化学教学中应结合科技新成果, 体现时代特征.如, 纳米材料和超导材料、生态农业的发展、生命科学等方面的新科技发展.

案例:“新型有机高分子材料”教学情景设计

教师讲述:学生知道塑料是不导电的, 果真如此吗?

实验展示: (教师取出一片导电塑料) 现在我把这片塑料接到电路中, 合上开关, 结果小灯泡亮了!

历史教学中的情景创设 篇6

一出好戏, 首先要演好序幕。“鸦片战争”是八年级历史的开篇之作;而就事件本身而言, 它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故本课导入就显得尤为重要。为了别具匠心、引人入胜, 我准备了一个小小的道具——“烂苹果”。“同学们, 我手里拿的是什么?”我问道。学生大声回答:“苹果。”“这个苹果是今天的课堂奖品, 谁课上表现最好就奖给谁。”我诱惑道。“老师, 这是烂苹果, 能吃吗?”“老师, 你也太小气了吧”……学生七嘴八舌地叫嚷着。我笑了笑, 说道:“大家都知道烂苹果吃了会生病, 19世纪中期的中国就像这个腐烂了的苹果。同学们回忆一下所学知识, 想想它衰败的原因有哪些, 又将会给即将爆发的鸦片战争带来怎样的结果。”我由此引出鸦片战争爆发前的中英形势, 利用PPT课件向同学们展示了课前收集的两国战前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图片:

中:落后的手摇纺纱机

英:先进的大机器工厂

中:农业生产中的牛耕场景

英:用先进的蒸汽机进行农业耕种

中:中国的帆船“水师”部队

英:英国的坚船利炮

中:鸟铳长矛

英:前膛燧发火枪

通过一个烂苹果和一张张历史图片的回放, 学生可以直观感知战前中国跟英国的差距, 自然就在脑海里形成战前双方局面的初步印象:中国落后、英国先进, 进而可以更加深入思考中国在鸦片战争中为何会战败。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趣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 就急于传授知识, 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 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 学习就会成为学生沉重的负担。一个烂苹果、几张历史图片、寥寥数语, 一下子就把学生拉回到“贫穷落后的旧中国”, 调整了学生的思维、情感, 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这为进入多姿多彩的历史天地, 为完成课堂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真可谓“未成曲调先有情”。

二、小小辩论, 以“景”动“情”

“中国禁烟运动与鸦片战争爆发的内在联系”是本课的难点。为了加深学生对鸦片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的理解, 为了将过去的历史生动地展现在当代学生面前, 我引入话题:如果林则徐没有虎门销烟, 英国还是否会发动战争?之后, 我让学生通过辩论找出真相:

反方:唉, 要不是林则徐逞一时之勇, 在虎门把英国人的鸦片销毁了, 也不会引来英国军舰。

正方:一派胡言, 英国人早就想打我们中国了, 虎门销烟只是他们找的一个借口。

反方:我可没胡说, 虎门销烟后, 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在议会演说时声称中国禁烟使英商蒙受损失, 并影响英王尊严, 所以她才提出要对中国动用武力。

正方:可怜的反方啊, 你被骗了。我来给你看段材料, 你就明白了。

正方出示材料:

《义律致巴麦尊私人机密件》——鄙见以为中国方面这次可耻的挑衅行为, 乃是陛下政府对于过去所受一切损害取得补偿的最好理由, 这是把我们将来和这个帝国的商务安放在稳固而广阔的基础之上的最有希望的机会。

正方:英国人自己招供是为了“商务”, 实际上就是要打开中国大门。所以, 当时英国发动战争的理由也冠冕堂皇, 就是要求中国恢复自由贸易和给英国平等待遇, 对毒品输入一事却只字不提。请反方醒醒吧!

辩论会上, 学生准备充分, 都提供了相关材料, 以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虽然时间不长, 几分钟就结束, 但辩论课堂无疑是学生学习机会最多的课堂。通过辩论, 在一起学生将文学性、历史性和思维性紧密结合, 历史思维的广度、深度和敏感度加强。学生通过多角度思考问题, 以“辩”这一“景”而动“情”, 不仅突破了本课的重点, 加深了对历史的感知和理解, 更重要的是培养了探究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正如叶老所言:“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须教……使学生逐步增益其知能, 展卷而自能通解, 执笔而自能合度。”

三、开发史料, 应“景”生“情”

新课程标准关于“鸦片战争”一课的学习要求“列举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对于《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教材文本叙述详尽, 教师可以通过阅读、提问、归纳等方式达成列举要求。而对于“影响”, 教科书就用一句话描述。学生“知道”不难, 但要“认识”就存在一定的难度。通过分析学情和教情, 我认为, 对于教科书中没有过多涉及但课程标准要求的, 或者对教学目标达成起到重要作用的内容, 可以根据需要组织素材, 适度延伸, 创设史料情景。为此, 我从条约内容切入, 搜集相关材料, 引导学生逐条解读、具体分析, 使学生从感性和理性上对事件影响做全方位的认识和体验。例如, 协定关税是条约内容之一, 为了让学生全面认识它的危害、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我在课堂上呈现了以下材料: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规定的税率, (中国) 进口货为其价值的4%-13%, 一般普通进口物品为5%, 较之开关前的税率降低了58%-79%。

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 初二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有待提升, 因此我们在开发史料、创设情景时既要考虑针对性, 也要考虑有效性。这段史料通过数字的变化, 清晰直观地告诉学生“协定关税”导致中国开始丧失海关自主权, 方便了英国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 也印证了辩论时正方的观点。

四、回归生活, 引“景”升“情”

通过以上环节的教学, 学生知道了鸦片战争的起因、过程、结果、影响, 明白了中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落后的封建制度, 三维目标似乎也都达成了, 我初次备课设计的教学环节也到此结束了。二次备课时, 我总觉得缺点什么, 漫步校园, 抬头看见墙上贴着的“生活即教育”几字才醒悟:知识源于生活, 我们在创设教学情景时要与时俱进, 体现生活性、时代性, 即要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 触及当今时代的脉搏, 彰显历史学科以史为鉴的功能。

鸦片战争已经发生一百七十多年了, 如何才能合理、巧妙把鸦片战争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呢?我一开始设计了“青少年远离毒品”“香港的回归”等情景话题。但细细想来, 这些话题虽搭上关系, 但立意不新, 也没高度。思来想去, 我最终设计了如下话题:鸦片战争打碎了清政府“天朝上国”的美梦, 此后先进的中国人从梦幻中清醒过来, 开始探索救国救民之路。如今,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中国梦”的伟大构想, 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请联系实际, 结合鸦片战争, 谈谈在实现“中国梦”的征途上, 我们青少年承担着怎样的责任。

虽然学生在讨论、发表意见的过程中有些混乱, 但总体效果还是很好的。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学生主动参与到讨论中, 集思广益、各抒己见, 多角度表达了对“中国梦”的思考与感悟;二是抽象历史知识与现实生活情景的结合, 使学生感受到了历史的活力与魅力;三是“中国梦”弘扬正气, 传递正能量, 使学生“初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认同感, 增强历史责任感”。这样, 立意就有了高度。最后, 本课以激情洋溢的“少年中国说”结束, 在MTV的情景熏染下, 学生的情绪彻底点燃, 大声齐念“少年智则国智, 少年富则国富, 少年强则国强”!情感升华自然, 水到渠成。

浅谈英语教学中的情景创设 篇7

一、创设良好的导入情境,奠定英语课堂积极的基调

学生对外语的喜爱往往是由兴趣开始的,由兴趣产生动机,由动机到钻研,由钻研到成功,并在成功的快感中提高兴趣,推动学习不断成功。作为英语教师,一定要重视英语课堂的前五至十分钟的教学,根据不同的教学特点创设不同的情境,采用不同的教学形式,使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强烈的兴趣,迅速进入英语学习的状态,因此课堂导入就显得十分重要。

1. 图片导入。

图片导入很直观,可以留给学生较为深刻的印象。英语教师可以在开始上课时向学生展示一些与课题有关的图片,让学生看图说话。例如,在教学《Go for it》七年级上册Unite2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夹克衫、尺子、钥匙、地图、被子等图片,让学生看图用英语说出这些东西,并通过问答的形式,让学生把生活与学习联系在一起,从而使学生对知识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和学习动机。

2. 歌曲导入。

教师播放一些与课题相关的英文歌曲,让学生通过对英文歌曲的欣赏和了解提引对本课学习的兴趣,从而逐渐提高对英语的学习兴趣。这在语言教学中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例如,在教学《Go for it》七年级上册Unite8的内容时,教师可以选择某一同学的生日播放生日歌,让全班同学为他唱生日祝福歌《Happy birthday!》,从而使学生热情高涨,教学效果明显增强!

3. 名言警句导入。

名言警句能教人道理,启迪智慧,通过对名言警句的学习,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对英语文化的了解和认识,从而使学生对英语学习更有兴趣。

二、创设语言交际情境,组织课堂对话操练,切实加强学生的语言实践

学习外语的目的就是交际,而交际是靠“说”来进行的,所以,教师要利用现实存在的情境(周围发生的情况和存在的状态)或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要求创设情境,使学生能尽量融入情境之中,从而能主动准确的进行语言交际。

1. 课前对话。

在上课前几分钟可以安排自由对话,让学生用英语做值日报告,叙述天气日期星期班级情况等,也可以是讲故事,出谜语,只要用英语表达即可。

2. 看图说话。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等手段向学生展示一些与课题相关的图片,让学生自己描述画面等。例如,在教学与圣诞节有关的内容时,英语教师可展示一些圣诞老人的图片,让学生描述圣诞老人的样子,或者以简单的故事讲述圣诞老人给小朋友送礼物的情境。教师也可以展示一些过圣诞节的图片,让学生了解圣诞节,了解英语文化,从而提高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3. 小组对话。

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用英语进行对话,深入了解所学的词汇、语法、时态等知识,同时练习用英语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思想,还能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精神。

4. 师生共同参与对话。

在教师的指引下,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现场表演,使学生身临其境,这样既让学生熟练掌握了所学的内容,又让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和理解,使课堂成为艺术实践的舞台。学生既是导演,又是演员,老师是顾问,是总监。这样的课堂氛围,师生共感轻松,而且可以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和自信心,使学生的英语能力得到切实的提高。

语言交际对话情境的创设,打破了“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自觉地以自己的情感和认识去体验,推理和想象生活的真实情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游泳中学会游泳”,真正体现教师是知识学习的合作者,组织者和引导者,而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

三、创设直观的教学情境,活化英语教学

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借助实物,图画等方式创设直观的教学情境,利用直观教学,教师无需借助母语就可以使课堂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使抽象的语言学习变得具体形象,课堂氛围生动活跃,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加准确地理解和应用英语,切实增强学生接受知识的效果。

最常用的直观教具就是实物和画图,借助实物可以使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所学内容。例如,为了体会和区分介词in,on,under,behind的意思和具体用法,教师可以把一些实物分别摆放在不同的位置,直接地让学生体会这些词的区分。对于不便带入课堂的实物,教师可以用图画进行表示,通过对客观事物做简洁的描绘,清楚而直接地揭示语言和实物之间的本质联系,大大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例如,在讲到与体育运动有关的用语时,教师可以画出人们跑、跳、打篮球、游泳等的简笔画,并就此进行提问,这样学生就很容易地记住这些用语,并在生活学习中准确而有效地应用所学知识。

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如电脑网络,投影仪等,可以很有效地提供情景化的直观教学,特别是多媒体组合,声像俱全,视听结合,生动形象地为学生创设了英语学习情境,可以让学生更多的参加语言实践。作为英语教师,应该具备较强的电脑操作能力,课前利用PowerPoint,flash等软件制作课件,以增大课堂教学内容,扩充知识量,而又不乏趣味性,还能为学生准确应用语言打好扎实的基础。

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课堂情景创设 篇8

我认为课堂教学中的情景创设应该体现出趣味性、娱乐性和参与性。

一、整理知识结构

1. 回忆知识点。

课一开始, 教师揭示课题, 请同学们回忆本单元学习了哪些知识。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用课件将知识点散乱排列出来。问道:这些知识点之间有联系吗?同学们在课前是不是已经找到了联系, 并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了整理, 请拿出你们的整理图。

2. 组织小组讨论。

教师组织学生分小组交流讨论整理图。对每份整理图提出自己的看法, 不完整的补充完善。

3. 组织全班交流。

每组选出最满意的作品全班交流, 组织学生评价各组整理图是否清楚、完整、有特色。得出全班都比较赞同的统计图。

4. 小结整理方法。

师:同学们整理的知识结构都不错, 虽然形式各不相同, 但大多使用小标题进行整理。我们给这种整理方法取个名, 叫做“小标题整理法”。以后咱们还可以用这种方法去整理其它知识。

学生评议结构图:先以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的方式, 发挥集体的智慧, 共同完善知识结构, 在交流中加深对单元知识的认识。教师再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到整理过程中, 深入揭示知识点间的联系。充分尊重学生, 学生易于接受。如此层层深入, 逐步建立起系统的知识结构。

二、游戏、儿歌活跃课堂气氛, 增强学生记忆力

英语不同于其它学科, 它没有相应的语言环境, 所以只有通过课堂上反复大量的操练, 学生才能养成较好的英语语言习惯。而把游戏融入课堂, 寓英语教学于游戏之中, 就能使英语教学成为师生的双边活动。所以每节课都设计不同层次, 不同类型的游戏, 能提高教学效率。如:复习课内容比较枯燥, 这时, 可使用“接力棒游戏”, 即指定某个学生读课文, 只要那个学生读错了, 就马上让后面的学生接着读, 如此轮流接力下去, 最后看谁读得最多, 看哪组读得最好, 读得有效。通过这种“接力棒游戏”, 学生在快速连锁的反应中去朗读课文、复习课文, 结果学生的竞争意识得以加强, 学习兴趣得以提高, 学习的积极性也随之被调动起来, 于是枯燥的语言现象变成学生乐于接受的语言现象。

英语学习重在多读、多开口, 仅仅依靠40分钟的课堂讲练难以达到英语教学的目标。所以, 如何让小学生们在课后也积极地朗读课文和单词就成了英语老师最头疼的问题。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 我发现“目标性的自主录音练习”可以给小学生以充分的参与空间。所谓的“目标性的自主录音练习”是指在老师有针对性的指导下, 根据学生的兴趣特点和爱好, 结合课文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 让学生在课后做目标性的自主录音练习, 然后老师分组抽查或集中检查, 发现问题并做相关的纠音或正音的辅导, 有的放矢地对有语音障碍的学生进行强化训练。这种目标性的自主录音练习既可以防止学生的偷懒和敷衍, 又可以帮助老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种双向互动的参与形式, 可以带来良性循环的课堂情景和教学气氛。

三、反思

1. 学生尝试整理过程。

本课放手让学生独立整理, 经历整理的过程, 尝试整理的方法。可能有的学生还不太会整理, 但至少有一个思考的过程。对于学生自身来说是一次有益的尝试, 有助于提高自己收集、整理、归纳知识的意识和能力。由于学生认识有限, 不能发现深层次的联系。教师在充分肯定学生成果的基础上, 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到整理过程中, 提炼学生的知识结构, 促进学生深入理解, 知识更系统化。

2. 学生自主复习。

复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 由学生自备题单交流复习, 教师只是宏观调控。题单是由学生课前在自己整理归纳单元知识要点记录的相关问题和疑问。为了备好这份题单, 他们需要认真复习、积极思考、学会提问题。对于学生的思维来说是一次很好的训练。拓展了复习空间, 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复习中来。

复习课堂上, 由于是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 是学生自己的需要, 很容易引起思维的共鸣。学生兴趣更浓, 求知欲更强, 思维始终处于对问题解决的期待中。

论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情景创设 篇9

语言学习听、说、读、写四环节中,在传统教学思想指导下的英语课堂,以教师讲课,学生被动听课为主,教师是表演者,学生是观众。由于缺乏真实的生活情境,学生与知识和信息之间没有建立起相关的联系,最终的结果是学生学习英语时被动接受,学习英语的兴趣日益减少。同时,虽然学生掌握了大量的语法知识,储蓄了大量的词汇,却缺乏正确恰当地运用和使用已掌握知识的能力。

由上述当前英语教学中存在的弊端,我们可以看出合理恰当的情景创设,在英语教学中是何其重要。创设情境不仅可以有效地扭转当前英语教学的现状,更为关键地是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英语学习能力和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积极性的有效途径。在实现上述目标的同时,学生运用英语获取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增强,培养了学生的英语思维,实现了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教学目标。

二、中外教学家对情景创设的定义

从古到今,众多的教育家都认识到了情景创设在教学当中的重要性,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进行了阐释。

在古希腊罗马文化时期,苏格拉底的“产婆术”被誉为是情景教学的最初启蒙。产婆术强调教育应是“由内而外地将儿童心灵中的智慧不断引出、发展的过程,而不是由外而内的,不断注入、训练、铸造的过程”。他在教学中首先提出问题,这个问题的提出便是最早情景的雏形。

卢梭在他的教育名著《爱弥儿》中说道:“使你的学生去观察自然的种种现象,不久以后便可使他变得非常好奇。你提出一些他能理解的问题,让他目己去解答。要做到:他所知道的东西,不是由于你的告诉而是由于他自己的理解。不要教他这样那样的学问,而要由他自己发现那些学问。”由学生自己去观察去发现去理解,就是要在最鲜活的生活情境中,让他们学到知识。

美国教育家杜威将教学中运用和创设情境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他说:“我们主张必须有一个实际的经验情境,作为思维的开始阶段。”实际的经验情景,便是本文中所提到的有效合理的情景创设。

我国情景教学的创始人、著名教育家李吉林认为,“情境是在教学和教育过程中所创设的有情之境,是一种人为化的适于儿童需要的典型环境,情境不同于一般的情景,它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情境的作用在于通过在儿童眼前创造出真实生动的形象,形成直接印象,从而激起儿童的情绪。

田慧生从教学的角度对“情境”这一概念作了更明确的界定:情境实际上就是一种以情感调节为手段,以学生的语言生活实际为基础,以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整体发展为目的的优化了的语言学习和语言生活环境。

三、情景教学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要实现以上教学目标,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以教材为依托, 结合学生的心理情感和成长特点与需要,通过设置与实际生活相接近的真实情景,有机地将课本学习内容同学生的情感活动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能够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究,促进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提升和发展,提升教学效果。

1.创造轻松的心理情景,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高中英语教学中,一个宽松愉悦的情景,可以让学生从心理上消除对英语学习的抵触情绪,让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以人教版必修Ⅰ第一单元为例,单元主题是Friendship, 在收课开始之前,笔者给学生播放了一首描写友情的歌曲Cry on my Shoulder, 在欣赏歌曲MV之后会提问“What kind of words could you use to describe your friends?”之后由此引出单元中用以描述人物性格的形容词或名词。这样的情景创设,从听英文歌到说英语单词,再到组英语句子,不仅可以让学生放松心情,而且还会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同时带着疑问与好奇心的学习,会让课堂分外生动有趣。

2.创设情境对话,身临其境地感受语言应用环境

授课当中,每个单元都会有一个主题话题,笔者根据课文话题内容,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设定一定的情节,要求学生在设定好的学习小组内进行交流或上台演讲,这样既能增强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又能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学习小组的口语交流活动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上,在课下也鼓励学生尽可能地用英语表达交流,例如探讨周末活动、最喜欢的运动员等等。经过一段时间的引导,无论是课堂上还是生活中,学生都会自主自发地创设情境,逐渐地养成说英语的习惯。

3.设置地道的语言情景,利用文化背景,掌握语言的深层含义

英语并非我们的母语,有很多单词在不同的语境下,会有不同的含义,需要学生有一个甄别的过程。所以,面对一词多义的情况,准确判断是学生必备的语言学习素质。针对此种情况,设置地道的语言情景尤为重要。例如,笔者在讲授contribute 时,针对其一词多义的情况,对每种词意分别举一个例子,创设特定的语言情景,要求学生在区别中掌握词意。

Everyone should contribute clothes to the poor.

He contributed generously to the Red Cross.

Drink contributed to his ruin.

The Song Dynasty contributed three inventions to the world civilization.

He has contributed some poems to the magazine.

再如,讲解fancy这个词的过程中,应用一段绕口令,以一种轻松的方式让学生掌握词意。因为绕口令本身就是一个较为有趣的故事,学生在读的时候,不仅学习了词汇,同时也可以提高口语表述能力。

Fancy Nancy did not fancy doing fancy work. But fancy Nancy's fancy auntie did fancy Nancy doing fancy work.

4.设定角色,融入情境,理解文章

英语教学追求三维目标的实现,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其中,情感不仅指学习兴趣、学习责任,更重要的是乐观的生活态度、求是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在学习人教版必修I 第一单元的Annies Diary 这篇文章的时候,在学生了解文章背景的前提下,设置情景,假设学生自己就是面对窗外的安妮,对着月光抒发自己渴望自然、渴望自由的心绪,同时配以舒缓的轻音乐,让学生朗读文章,从中体味安妮复杂的心情。在这样的一个学习活动中,学生除了品味语言的美丽,更多地是对文章主人公安妮悲惨生活的同情与惋惜,从而激发对现在美好生活的感恩之心。

5.借助实物或多媒体技术,直观形象地学习语言

乔纳森认为:“情境是利用一个熟悉的参照物,帮助学生将一个要探究的概念与熟悉的经验联系起来,引导他们利用这些情境来解释说明, 形成自己的科学知识。”运用实物或多媒体电教手段把“死”的知识变成“活”的知识,让学生充分感受英语语言,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既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又能增加授课的深度、广度和密度,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语言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英语词汇学习中,学生常常遇到的情况就是汉语意思相同的两个词语,其英语的读音、写法完全不同。针对此种情况,笔者应用直观实物或是多媒体电教手段,把抽象的语言信息生动形象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比如在区分separate 和divide两个单词的时候,笔者采用动画图片,一个被分割的蛋糕和一堆被分开几份的花生,用鲜活的动画形象,使学生迅速掌握单词的区别。

在课文学习中,以人教版选修VI第五单元The Power of Nature 为例,在warming up 环节中,笔者以图片和视频的形式展示自然的力量,引出话题,激发讨论,How do you think the power of nature? Is it good for human or is it bad for human? What are your personal opinions? 精选的图片和鲜活的视频,让学生置身于真实的情景当中,不仅引出了课文的话题,同时也引发了话题讨论,培养了学生辩证思维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6.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提高英语写作能力

英语学习的终极目的还是为了提高学生语言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和日常交际能力,而写作能力的培养无疑是最佳途径。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如何熟练地应用即学的语言知识,并与单元主题相结合,是现在教师们所面对的难题。 笔者在授课过程中,经历了多次推敲摸索、和教师们进行讨论,以及多番实践后,发现创设实际的写作情景,对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效果颇佳。

例如,在讲授人教版必修II第一单元时,恰逢感恩节,笔者便将几个重点词汇编写了一段短文让学生翻译。

感恩节(Thanksgiving Day)那天,我去寻找了一份礼物。我要用这份礼物作为Tom对我帮助的回报。最后我买到了一块手表,它的设计很吸引人而且风格奇特(定语从句)。店主(the shop owner)告诉我,这块表“幸免于”一场大火,所以十分珍贵。当我把表给Tom的时候,他高兴的说:“从今天起,它属于我啦!”

这样的一段文字中,以感恩节为实际生活情境,不仅涉及到重点单词和短语,句型要求涵盖了定语从句,而且在学习词汇的过程中,让学生也体会到英美文化习俗。较好地完成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互相联系,使其融为一体。从词到句,从句到篇,进一步地提升了学生对语言知识的运用能力。由此可见,恰当合理的情景创设,可以将理论知识以鲜活生动的具体形象表现出来。并且,教学中的特定情境,提供了调动人的原有认知结构的线索,经过思维的内部整合作用,人就会顿悟或产生新的认知。可见,情境起到一种唤醒或启迪智慧的作用。

四、结语

作为“学思结合,师生互动”教学课堂改革的第一环节,情境创设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课堂有效性。就高中英语教学而言,创设合理的教学情景,可以激活学生的创造思维,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学习中接触到多方面的知识信息,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大大增强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参与度,提高了学生运用语言的实际操作能力,最终达到提升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编者略)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情景创设研究 篇10

一、利用图片, 创设图片情景

小学阶段的学生注意集中能力差、时间短, 若是教师在教学课堂中一味照本宣科地讲, 学生的专注力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地减少, 这样必定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但是如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引入色彩鲜艳的花朵或动物等图片, 首先会从感官上刺激学生, 吸引学生参与课堂活动. 其次, 由于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反应能力和思维能力都属于发展初期, 所以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 创设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能力程度的情景教学, 创设图片教学是将虚拟的内容实际化, 让学生找到数学活动的依据, 有利于他们理解、掌握和运用数学知识. 另外, 创设图片情景教学也能很好地唤起学生的记忆掌握, 比如, 在考试中, 遇到类似的考试点时, 学生都会特别清楚地回忆起当初老师是以某某动物的图片作为教学工具展开的教学活动, 这样可以明显地加深学生的记忆;还比如, 在讲图形定义和概念的时候, 也可以引入图片情景, 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讨论, 发现图形的显著特征, 通过教师的归纳总结, 就完成了教学内容的基本框架. 创设图片情境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对于数学概念、定理和公式的导入学习显得更加容易接受和理解.

二、联系实际, 创设问题情境

教师在实际生活中, 可以利用学生身边的实际问题, 创设问题情境, 以家庭作业的形式布置给学生, 并让学生仔细回家观察, 待下一节课开始的时候, 让学生踊跃发言表述自己的观察结果, 并对学生的观察结果进行提问、分析和讨论.问题情境是学生联系生活实际, 引导学生积极地发现问题、探讨问题和解决问题, 因为学生只有在任务和问题的驱使下, 才能更加积极主动地完成任务和解决问题. 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 必须要以实际生活为依据, 让学生能在父母的协同下, 联系生活常识, 找到问题的答案, 进而进行反思这些问题与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 教师布置这种问题任务的目的, 让学生学会联系生活实际, 学会举一反三的能力, 将数学问题迁移到实际生活中, 通过真实的物体呈现来加深理解记忆.因此, 在问题情景教学中, 教师要善于设疑、正确引导和科学规划, 对于不同阶段、不同学习程度和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要准确创设问题情景, 既不能让学生觉得问题太简单没有解答的必要, 也不能太难而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总之, 在创设问题情景教学时, 教师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对于问题与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把控、问题的难易程度把控都非常重要, 这决定了学生的参与热情. 另外, 教师也应该注重对于问题情境创设之后的结果分析, 充分落实问题情境创设的根本目的.

三、拓展空间, 创设学生思维和实践情景

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 其数学能力决定了教学质量.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 教师都是采取满堂灌的讲学方式, 没有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课堂知识内容的消化和理解, 甚至连学生进行思维的时间都没有, 这严重违背了新课改中所强调的学生的主体地位与思维能力的培养. 因此, 在现如今的小学数学教学中, 教师应该充分拿捏好“讲”“练”和“思”的度, 不能以“讲”代替学生的“练”和“思”, 而应该把自己置身于引导者的身份, 引导学生积极实践、积极思维和积极创新. 实践是检验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途径, 只有将理论的东西实践化, 才能不断内化成为自己的东西. 同样, 教师对于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所犯的错误要及时指出, 认真讲解, 防止下次再犯类似错误. 学生的“思”是教学的重点, 教师创设情境教学的目的是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 使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思维逻辑不受考试题目的限制, 不断发展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 思维能力决定学生数学学习深度, 学生的思维能力包括逻辑分析能力、举一反三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创新求异的能力. 另外, 数学没有固定的解题方式或者唯一答案, 需要教师站在发展的高度看待学生的解题方式和答案, 并进行理性分析, 及时引导学生毫无根据的思维习惯并鼓励学生大胆创新.

总之, 情景教学的目的是给学生创设更加贴近生活实际, 与所学知识紧密相连的数学环境, 并强化学生将纯理论的数学知识运用于实践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运用能力在情景训练中得到不断提高, 彰显数学知识的运用宽度和思维深度.

参考文献

[1]杨术斌, 李泽贤.关于小学数学情景教学的思考[J].宁夏教育科研, 2013 (1) .

[2]钟志德.小学数学情景创设的有效途径[J].新课程研究, 2010 (9) .

上一篇:“播-购”模式下一篇:酒店品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