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医治疗脂肪肝研究

2024-05-29

蒙医治疗脂肪肝研究(精选五篇)

蒙医治疗脂肪肝研究 篇1

1 创伤性脑水肿的蒙医学病因病机

蒙医学认为,创伤性脑损伤可能属于“伤热”的范畴,伤热是由于起居失调而受震击致伤所引起的热病之一[1]。由于人体头部突然遭受意外创伤,致使人体三根和七素平衡失调,可使正精受损,血机紊乱,诱发希拉热邪于血内,进而扩散,上行侵犯于脑,即成该病。总治疗原则为清血、希拉热邪、益补正精。若伤热病早期,不及时给予适当的治疗,病情迅速演变,重者可形成西医的“创伤性脑水肿”。蒙医学认为,在伤热病传于脑部命脉,若不及时给予治疗,胃腑之消化希拉和调火赫依功能紊乱,导致胃火衰败,赫依血运行受阻,精华与糟粕分解失常,致使食物不能完全分解成精华,窜进精华之通道,逐使恶性血和黄水增积变浑浊,积留于脑,使之脑部赫依血运功能受阻,且脑之分热能衰败,进而形成脑水肿。《中国医学百科全书-蒙医学》[2]中记载:“伤热传至脑部命脉,表现为瞠目直视,舒气,神志不清,剧烈刺痛,取百会与足底脉放血。”其总治疗原则为调理胃火,抑制赫依,疏通脉道,利水燥湿。早在蒙医经典著作《蓝琉璃》[3]中就有记载:“……精华浑浊,恶性血和黄水增积者可泻下疗法。”由此可见,蒙医早有认识创伤性脑水肿的存在,具有独特的治疗措施。有学者还认为,从病情的突发症状、演变、预后等情况来看,创伤性脑损伤后形成的脑水肿属于蒙医“萨病”的范畴,“瘀于脑府,瘀则成水,先瘀阻脑络而后迅速由瘀生水”。但该观点迄今尚没有达成一致,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蒙医学理论体系在实践中得到完善和更新,必然会阐明未知病。

2 创伤性脑水肿的西医病因病机

西医学认为,创伤性脑损伤是指颅脑遭受到外力打击后脑组织造成原发性脑损伤,主要包括脑震荡、脑挫裂伤、脑干损伤、丘脑下部损伤;因脑部创伤后,机体各种复杂因素互相作用下,形成脑水肿而继发脑损伤。创伤性脑水肿指在原发性脑损伤基础上,机体内环境紊乱造成过多的水聚集在脑细胞内外间隙,使脑体积增大,致使颅内压增高,脑组织移位,严重者形成脑疝而危及生命。目前,脑水肿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迄今未能阐明,根据脑水肿的发生部位、水肿液性质及发生的机理,可分类为血管源性脑水肿、细胞毒性脑水肿、渗透压性脑水肿和间质性脑水肿等[4]。简述以上四种脑水肿的发病机制,具体如下。

(1)血管源性脑水肿,是指由于脑血管机械性伤后,血脑屏障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导致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渗至细胞外间隙引起细胞外脑水肿。血脑屏障(BBB)结构和功能损害是血管源性脑水肿的病理基础,也是创伤性脑水肿最早、最重要的因素之一[5]。因此,改变血脑屏障通透性相关的因素如水通道蛋白(AQPs)、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紧密连接蛋白(TJ)、缝隙连接蛋白43(Cx43)、核转录因子(NF-κB),在氧自由基的共同作用下均能加重血管源性脑水肿。

(2)细胞毒性脑水肿,是由于脑组织细胞缺血缺氧,细胞代谢障碍,细胞离子泵损害,导致水分被动进入细胞内所致。目前,脑缺血缺氧后细胞能量代谢障碍、氧自由基损害、兴奋氨基酸毒性、钙离子超载、水通道蛋白(AQPs)、内皮素等均与细胞毒性脑水肿发生发展有关。

(3)渗透压性脑水肿,指脑损伤后下丘脑遭到直接或间接的破坏,导致垂体前叶分泌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和垂体后叶释放的抗利尿激素(ADH)之间的平衡破坏,垂体后叶大量释放ADH而致水钠潴留,血浆渗透压降低,既而水脑组织内移动,出现细胞内水肿。但渗透压性脑水肿常发生在脑白质灰质神经细胞内,血脑屏障大致正常。

(4)间质性脑水肿,指脑损伤后各种炎症因子,破坏蛛网膜,使得蛛网膜颗粒对脑脊液吸收障碍,脑室内压升高引起脑室扩大,脑室壁室管膜破裂,脑脊液溢出至脑室周围白质内形成的脑水肿。常发生在严重脑损伤后的3~6周内,血脑屏障无变化。

3 实验研究

海荣等[6]报道通过制作大鼠自由落体创伤性脑水肿模型后,给予蒙药阿格希日嘎-7治疗,同时分别于6、24、48、72、92h时测量脑组织水含量与伊文氏蓝(EB)含量;结果发现,给药组与模型组比较,脑组织水含量与EB含量各时间点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阿格希日嘎-7具有降低脑水肿的作用。陈江生等[7]报道将大鼠构建创伤性脑损伤模型分为损伤组(A)、假手术组(B)、葛根素治疗损伤组(C)和葛根素治疗假手术组(D);通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NSS)和脑组织干湿重比评估创伤性脑损伤情况,检测氧化应激产物MDA含量。研究结果表明:与A组比较,B组、C组均出现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增高和脑组织干湿重含量增加,脑组织中氧化应激产物MDA含量增加。葛根素对创伤性脑损伤保护作用。

4 结语

当前,西医对创伤性脑水肿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不仅是病因病机方面,在治疗和实验研究方面也取得了较大成果。因此,西医对创伤性脑水肿认识已有质的飞跃。蒙医学对创伤性脑水肿认识仅为理论推断,在治疗创伤性脑水肿方面未能取得进展,且仍缺乏基础研究。随着现代科学技术飞速进步,不管是传统医学还是西医,必将对创伤性脑水肿彻底认识,可达到防治创伤性脑水肿的目的。

摘要: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为神经科最常见的急症之一,无论在平时或战时均有较高发病率、致残率、致死率等特点,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创伤性脑损伤后在各种复杂的因素及机制作用下,往往导致继发脑水肿形成,使病情更加复杂化。因此,积极有效的防治和减轻脑水肿方法对患者症状恢复及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蒙医学对创伤性脑水肿病因病机具有独特的认识,且有相应的治疗措施。对蒙医西医关于创伤性脑水肿病因病机、实验研究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蒙医临床治疗创伤性脑水肿提供参考。

关键词:脑损伤,创伤性脑水肿,蒙医,综述

参考文献

[1]史蒋栓.蒙医温病学[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6:7.

[2]顾学箕,陆培廉,俞顺章.中国医学百科全书-蒙医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12.

[3]乌云.蓝琉璃[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9:6.

[4]许川.创伤性脑水肿的发病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J].创伤外科杂志,2004,6(5):381-384.

[5]王成光,荆国杰,姚晓腾,等.创伤性脑水肿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杂志,2012,2(4):216-217.

[6]海荣,周铁宝.阿格希日嘎-7对SD大鼠急性创伤性脑水肿的影响[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5,9(9):66-67.

论新时期蒙医药学的研究方法 篇2

蒙医药学认为,人的生命节律与宇宙变化节律息息相关。人体是小宇宙,生命体恒动不息,但有始有终。内外协调则康,失调则病,紊乱则危,不相依则亡。蒙医药学说特点是指与西医学及其它医学体系相对而言,任何一种医学均以人体及疾病为其研究对象,这是所有医学具有的共性。然而,他们对人体的观察和研究方法则不相同,如在研究人体、病理、疾病的诊断和临床治疗上,有着各自的特点。

一、蒙医药学基本特点

蒙医药学最基本特点,可概括为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两大特点。一是整体观念。蒙医药学的理论体系是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在朴素的唯物主义和古代哲学思想的指导下逐步形成的,它来源于实践,反过来指导临床各学科。它的基本特点是整体观念,认为人体是一个整体。二是辩证施治。人体是一个矛盾着的统一体,各部分之闯在生理上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在发病以后局部病变必然会影响到其它部分和整体,而整体变化又必然会对局部发生影响。

二、蒙医药学科发展特点

蒙医药符合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自然气候、地理环境特点及少数民族生产、生活习惯和体质特点,在北方少数民族防病治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长期以来,蒙医药学科在总体上还相当落后,到解放初仍处于父传子、师传徒、寺庙办教育的状态。我国创办蒙医学专业五十多年来,蒙医药学教育在培养层次上经历了由本科教育提升到研究生教育水平;在师资队伍结构上经历了由老一辈专家创业,中年学者接替,青年科学带头人培养等一系列学科梯队调整;专业方向上经历了由传统文献整理到现代实验研究,辨证论治规律探讨到其机理揭示,病集病例分析到临床试验研究等不同层次上的定位与领域扩展。蒙医药学科有着自身的特色和优势,同时也不断与现代医学、药学、中医学等相关学科互相影响,相互交叉渗透,共同发展。

1、民族文化特点。蒙医药学是蒙古学的重要研究领域,是蒙古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理论及临床客观上均存在着深刻的蒙古族传统文化烙印,人们又常称之为传统的医药学、文化的医药学、哲学医药学、北方医药学等。蒙医药学指导思想中包含着大量的蒙古族传统文化特点,诸如天地相应、寒热、阴阳、五元、五行、三根、七素三秽、六因学说及辨证论治理念等,均是当代自然科学不能完全解释,但却是蒙古族传统文化对人与自然乃至人类自身社会关系综合把握的理论与方法,体现出深刻的蒙古族传统文化的特征。蒙医药学既是医药学,又是蒙古文化的一个子系统。因此,蒙医药学既有自然科学的特点,也具有蒙古民族文化学的人文社会科学的特点。

2、师带徒传承特点。蒙医药学起初是祖传形式或带学徒办法来传授。蒙医药教育逐步实现了以师带徒教育为主向现代科学教育为主的模式转变。但师带徒教育的基本思想,在现代蒙医药学科发展中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传承名老蒙医经验继承工作也得到了国家和自治区的重视。

3、现代发展特点。蒙医药学是蒙古族人民生活的一部分,曾经陪伴着蒙古族人民走过几千年岁月,至今仍然是蒙古族人民医疗保健的主要手段之一。蒙医药更是一种技能,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为人类增进健康,防治疾病服务。19世纪初西医学成为主流医学之后,包括蒙医药学在内的各种传统医药学客观上都成为一种补充或代替医学。

4、基础与临床不可分割特点。蒙医药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并在实践的基础上,通过抽象概括升华到理论,然后又运用理论进一步指导医疗实践活动。蒙医药学的理论体系是围绕临床现象建立时,一切理论都是为了说明生命活动现象与自然、社会活动的内在联系,调整人在自然和社会某种特定环境下的临床失衡状态。

5、蒙医与蒙药不可分割特点。蒙药是在蒙医药理论知道下的独特的用药方式,根据疾病的不同症候。按照组方的方法和原则,选择适宜的数种药物,以适当的比例配合在一起,并制成一定剂型后使用。蒙医与蒙药不分家,要认真研究蒙药的药性理论与蒙医药理论的关系以及临床应用的规律。蒙医学科发展也应以维护和提倡蒙医与蒙药不可分割的学术特点进行知识创新为原创,鼓励广泛引进新的相关研究方法,以多形式、多学科开展蒙药研究工作。

三、蒙医药学开发研究思路

蒙医药学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蒙医药学以独特的理论体系,独到的临床疗效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现代医学的冲击,蒙医药学现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蒙医药学怎样才能在新世纪的科技浪潮中逐步成长,如何面对现代化,面对未来呢?这是我们蒙医界迫切的、限巨的一项任务。下面就蒙医学如何现进行开发研究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1、引入现代化的科技手段。学科的方法论对该学科发展起主导作用,而该学科的模式必须体现其所用的方法论。蒙医药和西医不同的方法论正是两者不同发展过程的根本原因。

2、改进蒙医方剂及疗术器械。蒙药和疗术器械是蒙医治病的主要工具,是实现医疗目的的最重要手段,亦是蒙医与患者联系的桥梁。因此,蒙药和疗术器械的革新和发展是关系蒙医临床发展的根本问题,甚至可以说是关系蒙医生死存亡的问题。目前蒙药和疗术器械的质和量的标准难以控制,使用相对不方便,疗效相对缓慢等。为了取得更好疗效,为了扩大蒙医药的竞争优势,必须对蒙药方剂及疗术器械进行改进。

3、融入现代人文科学的成就。蒙医药学在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除受当时自然科学的影响外,人文科学更是起主导作用。蒙医药学基本理论无不留有当时人文科学的痕迹,阴阳、五元、五行、三根、七素三秽、脏腑理论等都受当时哲学、伦理学、军事、艺术等人文科学的重大影响。因此,蒙医药学既是医学,又是蒙古文化的一个子系统。蒙医药学的这一特征使它在医治具有社会属性的人的过程中有很大优势。但是,蒙医药学发展到今天,却未及时吸收当代人文科学的最新成就,正逐渐丧失这一优势。

蒙医治疗对冠心病心绞痛相关研究 篇3

冠心病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导致血管腔狭窄、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性或短暂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是威胁人类健康主要疾病之一,尤其是在老年人中,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冠心病在日常生活中发病率高,因其突发性被人们广泛重视。冠心病在临床上分为,隐匿型、心绞痛型、心肌梗死型、心力衰竭型、猝死型等.

蒙医治疗冠心病有悠久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本文着重就蒙医学对冠心病的病因病机认识及治疗进展进行简要综述。蒙医学把冠心病归类为“心刺痛”范畴。心刺痛蒙医病名“朱日很·哈特勒嘎”。[1]

1 致病原因

冠心病的主要病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但动脉粥样硬化的原因尚不完全清楚,可能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学者认为,年龄和性别、家族史、血脂异常、高血压、尿糖病、吸烟、超重、肥胖、痛风、不运动等因素。

传统蒙医认为,心刺痛病因主要与赫依、齐素偏盛、偏衰有关。由长时间强力负重、过分悲伤、平素饮食膏粱厚味、锐性食物导致恶血增盛位于心脏与普行赫依( 主司支撑身体,心脏之张缩,推进血液循环, 四肢之举止, 孔窍之启闭开合及输送精华全身各部等)相搏;或因思虑过度、年老身虚、久病体衰等赫依偏盛堵塞之心脏血管;或因过食烟酒及辛辣食品、劳累过度、恼怒愤恨,则希拉偏胜而客于心包;或肥胖少动之人遇气候突变受风、受凉、受寒导致巴达干偏盛凝固心脏之血液,故赫依血运行失畅是本病发病因素。所以心脏之赫依、血运行衰减,普行赫依之功能紊乱,影响普行赫依功能,继而累及白脉,累及肺胃等导致较严重的心刺痛。

2 传统蒙医范畴上的致病机制[1]

蒙医学理论体系的特点是以阴阳五元学说为指导的整体观和对六基证的辨证施治。六基证理论为“赫依、希拉、巴达干、齐素、黄水、黏虫”。蒙医理论明确指出,发病本身的内在条件是指三根七素,即内因;致病因素指外界因素,即外因。在正常情况下,三根七素各有特点,各具其能,密切联系,共同担负着人体正常生理功能活动,保持对立统一的相对平衡状态,这是保证人体健康的基本因素。在各种致病因素的影响下,三根出现偏盛、偏衰等反常状态而失去平衡时,就产生疾病,这是病理活动的基本原因。本病系由三根失调相搏而赫依、齐素偏盛、偏衰引起的以意识模糊,心悸怔忡为特征的一种病。心为具有主意识,司血行功能的脏器,居于巴达根之位置,血液流动根源处,五行中属火。它既是居于赫依之位, 又是病变赫依主要窜行之道, 故临床上心病赫依性多见。如:《四部医典》中云:“医治心,主脉,大肠之病,应以抑赫依为主”。但又因心脏血液流动根源处,故亦易患血,希拉性疾病。本病主要由于赫依偏盛后窜行心脏,与巴达根相搏导致心脏功能紊乱,遂成此病[2]。

3 现代研究状况

3.1临床研究方面[3]

3.1.1奇太宝等治疗冠心病心绞痛50例研究表明,总有效率96%。其中有21例连续6个月无心绞痛发作。

3.1.2瑞图雅等按照蒙医理论对冠心病一劳力型心绞痛进行辨证论治,治疗劳力型心绞痛68例做临床观察,总有效率91.2%。

3.1.3孙志坚等川为观察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国家三类新蒙药一冠心舒通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结果表明,总有效率为87.7%。

3.1.4特格喜白乙尔等对132例冠心病心绞痛病患者研究,结果总有效率92.4%。

3.1.5齐双山等采用蒙药阿嘎日一35、吉日很-阿嘎日一8、阿敏额日敦辨证施治冠心病患者30例,经治疗后,总有效率达93%。

3.1.6达格巴雅尔等圈用蒙药热贡如格巴浓缩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型)患者50例,结果总治愈率为82%。

3.1.7娜仁满都拉等使用蒙药广枣七味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30例, 总有效率95%。

3.1.8李华等运用蒙药赞丹一3散剂和口服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总有效率分别达到85%和95%。

3.1.9孟和巴特尔等给63例冠心病患者口服阿敏·额尔敦(水丸),每次49,每日3次,6周后总有效率为92.9%。

3.2 现代新药研究方面

3.2.1奥·乌力吉等应用蒙医验方研制的倬力冠心康胶囊( 名活心神)治疗 32 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临床观察结果表明:临床症状改善率为 95.83%,与用药前相比有显著意义( P<0.01)。

3.2.2奥·乌力吉等应用蒙医验方研制的心血舒通胶囊治疗 21 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结果表明,临床症状改善率为 100% ,心肌缺血改善率为 58.2% ,与用药前相比具有显著意义( P<0.01),血液黏度高切、低切分别平均降低 0.33 mmol/L和 1.40 mmol/L,与用药前相比具有显著意义( P<0.05)。

3.2.3其贺力嘎等用复方广枣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总有效率 93.35% ,其中显效率为 37.04% , 统计学分析处理用药前后有非常显著差异。

3.2.4包长山等应用蒙医验方研制的新 -Ⅱ号治疗 27 例冠心病患者, 观察临床疗的结果表明:临床症状改善率 100% ,有效率40.7% ,心电图改善心肌缺血率 92.5% 。

4 小结与展望

总之,近年来蒙医药治疗对冠心病的研究,不论在病因病机、临床症状治疗及蒙医分型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研究进展,也存在一些问题,从临床角度缺乏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试验,蒙医证型缺乏客观性指标,特效、速效药物较少。在今后的研究中,应规范冠心病辨证,建立标准的或基本的证型体系,使各种临床与实验研究结果之间可进行有效比较,取得科学结果,深入开展基础研究,阐述其病理生理机制,寻找有特异性和敏感性的辨证依据。并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发速效、高效的新型蒙医药。

参考文献

[1]策·苏荣扎布,罗布桑,巴·吉格米德,等.蒙医内科学[M ].北京:民族出版社.1989,266

[2]白清云,苏荣扎布,嘎拉僧,等.中国医学百科全书·蒙医学分卷[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12:73

蒙医治疗脂肪肝研究 篇4

1 蒙医尼如哈疗法作用机制

1.1 大肠生理功能

蒙医认为调火赫依和下行赫依并列运行于大肠, 大肠主要功能是借下行赫依之作用, 将小肠下注的饮食物之糟粕, 经吸收其中剩余的水液, 使之变为成形的粪便, 在下行赫依的作用下排出体外[3]。所以, 注入大肠内的药液可通过大肠的吸收而发挥作用。

1.2 脏腑内在联系

蒙医认为五脏六腑之间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 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大肠与肺、肝、胆以白脉相连。大肠吸收的药物通过经脉上输于肺, 再经气血之运行分布于全身, 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1.3 五元学说

蒙医五元学说中心、肝、脾、肺、肾分别属火、木、土、金、水。其间存在母子、敌友关系, 相互作用、相互制约。所以, 大肠局部用药, 不仅作用于大肠本身, 还会对其他脏腑产生一定作用。此为通过肠道给药可治疗其他脏腑疾病的又一理论根据。

2 蒙医尼如哈疗法治疗结肠炎进展

王俊丽等[4]采用蒙西医结合治疗41例溃疡性结肠突患者。蒙医尼如哈组病情轻型者首选“十味诃子汤散”1.6g, 每日1次灌肠治疗, 疗程15~49天, 重型者首选“四味止血木汤散”3g, 每日1次灌肠, 疗程35~60天。西药组口服柳氮磺胺吡啶片, 蒙西医结合组给予西药柳氮磺胺吡啶片同时结合尼如哈疗法。结果: (1) 蒙药灌肠治疗9例, 缓解5例 (55.6%) , 部分缓解3例 (33.3%) , 无效1例 (11.1%) ; (2) 西药柳氮磺胺毗淀治疗11例, 治愈2例 (18.18%) , 缓解5例 (45.46%) , 部分缓解3例 (27.27%) , 无效1例 (9.09%) ; (3) 蒙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21例, 痊愈8例, 其中轻度5例, 重度3例, 治愈率为38%, 好转12例 (57%) , 无效1例 (5%) , 总有效率为95.24%, 痊愈病例随访6个月无1例复发。认为西医结合蒙医尼如哈疗法对溃疡性结肠炎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小红等[5]对3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分组对比治疗。对照组用药方法为早:敖勒盖-13味散, 3g/次;中午:巴特日-7味丸, 15粒/次;晚:哈顿海拉木勒-9味丸, 15粒/次, 以上药物均用因达拉-4味汤3g做药引子送服。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用哈塔格其-7, 隔日1次进行尼如哈疗法。14天为1个疗程, 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经治疗后, 单纯蒙药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3.33%, 蒙药加尼如哈疗法组为90.00%, 观察组优于对照组 (P<0.05) 。认为蒙医尼如哈疗法对溃疡性结肠炎有良好的治疗效果。龙梅等[6]对160例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分热证和寒症两个类型, 采用蒙药内服与蒙西药混合灌肠治疗 (蒙药七味溃疡散2g, 庆大霉素8万, 2%利多卡因5mL, 654-Ⅱ10mg, 强的松龙60mg, 甲硝哇60~80mL混合灌肠, 每晚1次, 保留1夜。结果:治愈128例, 临床症状消失, 肠镜检查黏膜病变恢复正常;好转26例, 临床症状基本消失, 肠镜下见病变程度减轻;无效6例, 临床症状、肠镜检查均未减轻, 总有效率为96.3%。认为蒙药内服与蒙西药混合灌肠治疗慢性结肠炎疗效好。布图雅等[7]选用98只小鼠随机分为8组, 除正常组外, 其余各组行溃疡性结肠癌变模型。从第5周开始, 干预治疗组给予高剂量尼如哈优化剂干预15周;从第9周开始, 模型组予以等剂量生理盐水灌肠, 治疗组分别给予不同剂量尼如哈优化剂灌肠11周。第20周末将全部小鼠脱椎处死, 截取全部结肠, 检测小鼠组织环氧合酶-2、核转录因子的含量。结果:尼如哈优化剂各剂量组核转录因子 (NF-κB) 、环氧合酶2 (COX-2) 含量低于模型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 。各剂量组之问核转录因子 (NF-κB) 、环氧合酶2 (COX-2) 含量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认为尼如哈优化剂具有防治溃疡性结肠炎相关癌变的生物学效应。

3 讨论

结肠炎属于蒙医“结肠型宝如病”范畴, 是胃中未被转化的食物之精华, 成为恶血与巴达干结合后, 进入小肠与希拉结合, 最后到达大肠再与赫依结合后引起的聚合性疾病[8]。蒙医在治疗结肠炎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及探索, 大部分采用了蒙医尼如哈治疗该病。现代研究表明, 直肠给药 (灌肠) 具有以下优点: (1) 避免胃酸和酶对药物的影响, 同时也避免了药物对胃肠黏膜的刺激; (2) 约50%~70%的药物可避免肝脏首过作用, 由此减少了药物对肝脏的副作用, 并提高了局部药物浓度; (3) 其吸收速度、显效速度均比丸、片、栓、汤剂快; (4) 达峰浓度高、达峰时间短、适应证广等[9]。所以蒙医尼如哈疗法治疗结肠炎不仅在直肠给药方面有独特的药效, 而且因不同病人, 不同时期采用不同方剂而发挥其独特的作用, 达到了辨证施治。“十味诃子汤散”和“四味止血木汤散”具有清热, 调节下清赫依, 祛寒、益肠等作用。蒙药七味溃疡散具有消炎止痛、生肌收敛、消肿退热、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组织修复、加速伤口愈合和抗过敏等作用, 治疗结肠炎有良好的疗效。尼如哈优化剂具有抗炎、抗病毒、抗菌、免疫调节作用, 实验证明还具有有效预防癌变的生物学效应。合理运用蒙医尼如哈疗法, 能够提高蒙医药的疗效, 蒙医尼如哈治疗结肠炎确有疗效, 应该积极开发研究。

4 结语

蒙医尼如哈疗法多有研究, 被记载治疗疾病范围广泛[10]。由于西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多采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及抗炎的方法, 作用靶点明确, 但西药的毒性作用明显。因此, 着眼于开发传统蒙医药不失为上策。发挥尼如哈疗法的特色, 使用蒙医药复方多方位、多特点及优势, 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有很好的发展潜力。

摘要:蒙医尼如哈疗法是蒙医泻下疗法中颇具特色的疗法之一, 是将具有特定作用的药液注入直肠内进行灌肠, 通过肠道排毒起到治疗疾病的一种外治疗法。对尼如哈疗法的作用机制及其治疗结肠炎的临床应用进行阐述, 并对尼如哈疗法的发展进行展望。

关键词:蒙医,尼如哈疗法,结肠炎

参考文献

[1]葛均波, 徐永健.内科学[M].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385.

[2]王碧辉.溃疡性结肠炎中西医治疗进展[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1999, 7 (2) :177-179.

[3]蒙医学编辑委员会.中国医学百科全书蒙医学 (汉) [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2:43.

[4]王俊丽.蒙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疗效[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3, 22 (11) :7.

[5]小红, 海·孟根其其格.蒙医加尼如哈疗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30例体会[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4 (15) :9.

[6]龙梅, 马额尔敦.蒙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160例体会[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04 (1) :22.

[7]布图雅等.蒙医尼如哈优化剂对结肠炎相关癌变小鼠组织环氧合酶-2、核转录因子NF-κB表达影响观察[J].亚太传统医药, 2014, 10 (7) :7.

[8]策·苏荣扎作, 琪格其图.蒙医内科学[M].北京:民族出版社, 1987:153.

[9]凌霞, 于杰.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规范化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 2007, 25 (8) :1632.

脂肪肝如何治疗 篇5

【配料】芝麻糊20克,绿茶6克。

【制法】将绿茶装入绵纸袋中封口挂线,将芝麻糊装入杯中。取绿茶放入装有芝麻糊的杯中,用沸水冲泡,加盖闷10分钟即可饮用。

【用法】冲泡饮用,逐日2次。

【功效】解毒化瘀,活血消脂。适宜于各种类型的脂肪肝。

三七菊花茶:

【配料】三七花5克,菊花5克,绿茶1克。

【制法】将三七花、菊花、绿茶放入杯中,冲入开水浸泡10分钟即可。

【用法】饮服,冲泡3-5次。可长期饮用。

【功效】适宜于脂肪肝。

绿豆菊花茶:

【材料】菊花10克、绿豆沙30克、柠檬10克、蜂蜜少许。

【做法】将菊花放入水中煮沸,将榨汁的柠檬和绿豆沙的汁注入菊花水中搅拌,放入少量蜂蜜即可饮用。

【用法】饮服,每天2次。

上一篇:ASME B31标准下一篇:“产学用”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