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式教学

2024-08-17

项目式教学(精选十篇)

项目式教学 篇1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当中,一般来说,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都可归属到项目教学的范畴。那么,现如今在职业教育改革中大力提倡的以实践为导向的项目教学呢?它们两者之间到底有什么不一样呢?针对教学改革而进行的全方位调研中,教学项目到底应该如何确立,项目课程又应该如何搭建,项目教学需要以何种方式来开展,项目教学的一系列相关设计又该如何深入地展开,这些问题都是我想要探讨和分析的。只有把这些都分析头侧了,才可以说是真正符合到了目前高职教育的课改要求,真正贯彻了目前高职教育的课程理念?

1 如何选择合适的教学实践项目

有一种教学活动,整个活动的主体都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践某一个全面的“项目”工作而共同开展的,那么我们就把这种教学活动称之为项目教学。在这样一种职业情境中,学生可以逐渐培养出今后实际工作中所需要的职业技术和专业技能。因此,整个教学过程是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来进行选择和组织项目内容的,同时以完成教学项目作为最终的目标和主要学习方式。这一特性也决定了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具教学项目的多样性和灵活性。教师既可以选择一项具体的生产过程,也可以选择制作一件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具体产品。

由上可见,项目教学既可以是教师用来传授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也可以作为教师制定教学计划的一种课程模式。因此,对于选择教学项目到底应该如何,我们需要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选择的教学项目首先要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是否在此,对于这个项目课程的求知欲到底有多少? 本人认为在项目课程的选择上面,虽然对于学生的个人爱好和兴趣需要予以尊重,但这仅仅只是针对一定程度而言,并非一定要以学生的自身洗好作为参考依据。原因很简单,既然其专业对口的行业标准以及将来对应的工作环境,职业需求等系列因素都制约影响到对应选择的教学项目,那么这些同样的因素也必定会制约选择了该职业的学生。

2)作为一个以实践为导向的教学项目,选择制作一个完整的产品,到底是否有这样一个必要性? 本人认为,学院建立这样一系列的项目课程,为的是什么?难道不就是为了更好地培养训练学生,提高他们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吗?只要有利于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有利于教学,无论任何项目都可以借鉴过来作为教学项目。

3)从企业中挖掘教学项目是否有必要?本人认为从实际企业的工作中分析而来的教学项目,虽然能够放大项目教学的实际作用,但在现实生活的应用当中,我们往往无法仅仅从这些企业中,就能够要分析获得资源充足的、立项合适的教学项目。基于从实际出发的角度,我们在选择教学项目的时候,考虑的范畴不一定都要是从企业中提取出来的,也可以编写模拟项目来替代。

2 两种项目教学模式的区别

在大家的思维当中,总是固定地认为依照传统项目教学模式设计项目教学就可以了。但是这样的课程模式重知识,轻技能,重理论,轻实践,重结果,轻过程,最直接的影响就是致使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很差。传统课程模式中,学生常常把许多时间都花费在往往与实践脱节,或者是和不符合实际职业情境的理论学习上,最终学生却缺乏职业技术知识,无法获得有效的职业素养的培养。

与之相反,以实践为导向的项目教学模式是一种“建构式课程模式”,整个模式中全部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师在其中既是引导者也是组织者,既是咨询者又是促进者,既是评价者还是辅导者。主要述求是让学生在这种项目教学模式的实践过程中,体验到实际工作的过程,熏陶自身的职业素养,从根本意义上掌握将来面向企业就业所必备的一系列专业技术知识和完整职业能力。

由此可以看出,以实践为导向的项目教学的展开和项目课程的开发成为当今高职教育课程改革的主流方向。

3 项目教学的课程设计

项目教学的课程设计首先是构建项目课程。工作任务是项目课程的核心要素,在创建之初就必须首要注意的一点就是,工作任务的描述要尽可能的详细具体,不能过于简单化而使得学生产生混淆误解。企业的实际任务书就是一个非常不错的范本,教师完全可以借鉴其中的写法,用差不多的结构体系来一一描述,项目课程中的工作任务具体细致化。

每个项目课程的内容不要设置地过于庞大,对应的知识点也不宜过多,这都可以有效的避免教师在教学建设上的困难。理论知识的布局可以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每个项目课程没必要过长,本人认为2至4个学时比较合适,这样学生在学习时也比较容易获得成就感。而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整合,必须以工作任务为逻辑核心,设计实践性问题,具体表述可参照以下内容:1) 工作任务的具体描述;2) 教学目的的具体指定;3) 说明工作过程,介绍具体操作步骤和相关技术知识;4) 任务具体要求、学生工作页及实践总结;5) 教学评价。

4 项目教学的教学程序和教学方法

在整个项目课程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必须完全按照以学生为中心这一指导思想来指导教学。在过去,教师的身份仅仅是一名讲授者,如果需要进一步转变为引导者。整个项目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学生都是自主地进行研究、积极实践和热烈讨论,分析等多样活动,从中获得足够的职业技能和专业知识。另一方面,教师更多要做的仅仅是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让他们想去学,为他们创设生动丰富的教学情境让他们愿意继续往下学,指导他们养成好的学习习惯能够学以致用,为他们实践的需要随时提供帮助。需要强调的是,整个讲授过程中教师务必严格控制好时间,不拖不拉,不省不减,运用各种衔接性语言把各种工作任务串联起来,确保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地完成任务,而不是思维混乱,杂乱无序。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项目课程的教学程序可以把以下作为参考:1)确定任务;2)制定计划;3)传达决定;4)计划实践;5)规格检查;6)评价意见。

5 针对项目教学设计的评价

项目式教学心得体会 篇2

我们主要有三点感受:

一是要着重培养教师专业素养,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增强课堂教学激情,把握课堂教学规律。针对本次培训项目,我们要着重弄明白什么是TPR教学法、为什么要将TPR教学法运用到教学中、TPR教学法如何有效地服务于课堂教学这三个个问题。

TPR是Total Physical Response的简称,也被叫做直接式沟通教学法、完全生理反应理论等,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斯·阿士尔(Dr. James J. Asher)提出。这种教学法力图通过身体语言来进行语言教学,是一种建立在言语和行动和谐一致基础之上的语言快速教学法,以“听——做动作”为主要教学组织形式。TPR教学法能够一下子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学生参加活动,让学生在身临其境的实际体验中学习。TPR教学法可以通过肢体语言、情景剧表演、卡片、儿歌、图画、游戏、比赛等形式来呈现,体现了教学中方式多元化的特点。

二是要着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的身心特点是:好奇,好玩,好胜,爱模仿,接受能力强,但遗忘也快,可塑性极强。因此,在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时候,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年龄特点、接受能力、个性特征,找准切入点,营造学习氛围,让全体学生都能积极参与,主动尝试,大胆互动,形成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从而学有所获。我们可通过歌曲、猜谜、合作、比赛等形式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化解学习难点,让学生感到自己就是学习中的主角。并能体会到学习是如此的快乐。这是都是课堂教学中TPR教学法很好的呈现方式。教需有法,教无定法,大法必依,小法必活。在教书育人中更应如此,灵活的教学方法是适应学生全面发展的必要。

三是要体现创新精神和教育活力,力争每天、每月、每学期都有变化、有进步。要做到“创新性”,我们觉得要注意四点:

1.改变,跟以前要有变化。不要今天这样,明天还是这样;更不要今年这样,明年还是这样。必须要有所改变。每天有一点改变,日积月累,大家可以想象会有多大的变化。一年下来,两年下来,我们的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应该就完全是属于我们自己的品牌了。

2.有用,要能促进课堂教学。通过实践,我们要找到适合本班级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并运用到具体的课堂中去,不断探索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新思路,让学生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从而达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发生显著变化的目的。

3.融合,要把TPR教学法和传统的教学法有机的结合起来,互相取长补短,因材施教。不同学科阶段,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原则,创造不同形式的教学方法,加以灵活运用,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参与的项目式教学初探 篇3

关键词:翻转课堂 项目式教学 教学模式 教师参与

中国传统教育方式强调教师的中心地位,强调以知识为本位,当前各技校的教学仍然多是由任课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讲授完所有理论知识之后再进入实习阶段,这种教学模式容易使学生在课堂授课阶段缺乏对研究对象的感性认识,感觉所学的理论知识抽象难以理解,失去学习兴趣。各技校一年级退学、转学、转专业现象比较常见,也印证了这一点。待到实习阶段,学生有机会对研究对象进行感性认识时,又忘记很多理论知识。这种学做分离的教学模式很难让学生在正确的理论指导下形成系统的综合技能,很难在学习过程中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性和协作性,进而影响了学生专业技能的提高。

项目式教学法尝试通过实施一系列完整的教学项目,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从而避免了传统教学模式下出现的教学问题。它以任务为导向进行教学活动,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为教学首要任务。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项目式教学法在教育理念、教学目标、教学环境、教学过程和教学手段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项目式教学通常需要更多的教学时间,翻转课堂的教学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笔者在翻转课堂项目式教学方法的基础上,提出特殊的教师参与方式,并通过这种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一、翻转课堂

2007年春,美国科罗拉多州林地公园高中教师乔纳森·伯尔曼和亚伦·萨姆斯将传统课堂录制下来,并将视频上传到网络,目的是为耽误上课的学生补课。但他们很快发现可以将一些知识的学习放在课外,用视频等方式让学生在家学习,课堂可以用于答疑和消化知识。这种方式增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提高了学习效率。这种传递知识的方式翻转了传统的课堂上教学、课堂下做作业的方式,所以被称为“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它不再以教师为中心,而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自主学习。

二是知识传递过程放在课外。翻转课堂为实现对课堂时间的高效利用,将知识传递过程放在课外。在多媒体、计算机、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支持下,信息的传递变得越来越便捷和容易,完全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了解需要学习的内容。这就决定了翻转课堂教学需要更多的资源投入,尤其是视频的制作和信息流通的开放平台建设。

三是课堂上的时间用于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内化,教师在课堂上主要发挥咨询和协调人的作用。教师的课堂更多倾向于以小组讨论、回答解释等方式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教师的角色转变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指导者,而不是简单的知识讲授。

因此,翻转课堂是很适合项目式教学的一种教学方式。

二、项目式教学的模型设计

翻转课堂通过将传统课堂中的知识传授和知识消化过程颠倒过来增强教学效果,可以将这种课堂的模型总结如下(表1)。

在这个模型中,强调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提出目标,并且提供部分重要的学习资源;学生在整个过程中,自主完成整个项目;教师对于知识消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解答,通过课堂上的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在这个模型中,硬件方面的投入,如学习资源的提供、学习环境的创建、教学硬件资源尤其是信息资源的投入都有较高的要求。而在软件方面,对于教师的综合素养、知识面、综合技能的要求也较高,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学能力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对技校教育来说,硬件的投入固然缺乏,教师的素质有待提高,但最大的短板却是学生。技校学生缺乏足够的学习自信,学习积极性相对较差,自学能力比较欠缺。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将是项目式教学能否开展好的关键。

在这个模型的基础上,笔者认为需要将教师更多地融入到教学中、融入到学生中,将模型进行优化(表2)。

新的模型中强调了教师的参与,并且在中心环节是以与学生平等的方式参与进去,可以取得学生更多的认同感,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教学应用案例

笔者结合模具维修与保养课程中的子任务,来展示新的教学模型。该子任务是“单分型面注塑模的拆解”。本课程任务针对学生群体为初中毕业就读技工学校一年级模具制造专业中级班的学生共25人,主要培养学生具有单分型面注塑模拆解的专业技能以及逐步养成良好的模具行业职业素养,引导学生专业入门,为学生逐步成长模具专业技能人才打基础。

1.课前准备

教师应首先明确任务的教学目标,根据目标,选定教学任务。本任务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本课程任务的学习,学生应当能够:描述模具结构和部件作用;制定单分型面注塑模具拆解的正确方案;安全实施正确拆解操作;正确处理模具拆解过程的异常情况;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认知并遵守6S管理制度;懂得团队协作,有效沟通的方式。

根据这些教学目标,可以选择三方面的教学资源。第一部分是教材和参考书,教材是《模具维护与保养》,另外提供了《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这本书作为参考书。在两本书的基础上,收集了一些模具相关的专业资料放在网盘。第二部分是直接用来讲解的课程PPT。此部分内容直接上传到网上,可以在网上直接观看,也能够下载本地观看。第三部分是视频和动画,教师通过实际的操作视频和动画,让学生在学习之前能有直观的了解。

在教学环境的设计方面,创设真实的“模具装调工作站”,将课室划分成两个大的区域,即学习讨论区和工模部。在学习讨论区设置资料检索区和会议室,并提供多媒体设备和移动白板,方便讨论交流。工模部按照企业环境,设置模具存放区、工量具区和工作台,工作台按每小组一张来配置。

学生在课前通过网上的学习,了解项目任务和项目的要求,并研究评分的细则。规则中需要规定教师参与的限度。根据自测结果,采用双向选择的方式,每名学生选择两名教师中的一位作为导师,每名教师将自己的成员分成2-3个组,组内进行人员的分工,组长需要竞争上岗。在组内的常规任务中,学生需要制定模具拆装的操作流程。每名教师各自的队伍还需进行组间竞赛,营造学习气氛,让学生掌握更多的项目相关知识,以此提供更多的知识储备,为后续课程中的大组竞赛做预演。

2.课堂学习

在课堂学习的阶段,学生主要依靠之前制定的模具拆解流程,完成模具的拆解。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参与其中,在关键时候帮助学生更快完成,但要制定规则限制教师参与的时间和次数。学生各组进行拆解完成效果的竞赛,指标包括完成的时间、6s管理、提问环节的加分。在模具拆解的执行阶段,教师可以对学生的操作提出质疑,也可以帮助学生,但是要注意参与的限度。在拆解过程和结束后,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6s管理,让学生感受教师的参与。在提问环节,可以限制教师参与的次数,但是得分仍然会算在结果中。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教师属于同一个团队,通过提问的设置、操作的强化、疑难的答疑,让学生能够较深刻地消化知识。

3.总结反馈

这个阶段仍然在课堂中。在这个阶段,教师脱离了团队,独立出来作为裁判。各小组采用论坛、辩论或问答的形式,继续取得得分,竞争排名。最后学生互评、小组互评,教师根据总的得分进行评价。

4.课后改进

在这个阶段,教师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总结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亮点和不足,并在后续的课程中,完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习效果。

在利用项目式教学完成单分型面注塑模的拆解后,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了调查,并与其他同样在学习此课程的其他班学生进行比较。调查结果表明,教师的积极参与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积极,并且没有出现较大错误。但是在课堂中,由于教师对学生少了束缚,个别学生比较散漫,没有融入团队。这一点需要在实际教学中改进,以避免此种情况的发生。

四、小结

项目式教学能使学生在课堂上体验到知识和技能的运用过程,学会探究并实现知识的建构和迁移。融入翻转课堂的项目教学又使原本项目教学要求课时较多的问题得到解决。教师的积极参与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多种教学手段的综合运用,使教学的效果得到了较大的提升。但是众多教学手段的运用,也增大了教学的难度,考验着教师的能力。在实际开展过程中,需要教师团队集体协作,互相借鉴,资源共享,这样才能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同时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社会、政府、学校需要提供更加强大的支撑,这样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由于这些人力与物质的投入需求,翻转课堂融入项目式教学的改革还需要全社会的努力与探索。

参考文献:

[1]张跃国,张渝江.透视“翻转课堂”[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2(3).

[2]杨兆华.浅谈信息技术教学中的项目式教学法[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23).

[3]宋朝霞,俞启定.基于翻转课堂的项目式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4(1).

单片机项目式教学实践 篇4

现在的单片机教材结构其中一部分也开展了项目式教学, 例如四川省中职高考单片机统一教材就是由姜治臻编写、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单片机技术及应用》。该书以14个项目的形式介绍了单片机的原理及应用。许多学校选用已经好几年, 但由于各方面原因, 未能进行项目式教学, 还是沿袭普通中学常用的以教师讲授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 强调理论知识体系的完整性、严密性。而理论知识的学习正是中职学生的弱项, 他们不善于逻辑思维, 不善于从理论推导得出结论, 结果就是教师讲解学生不能理解。从项目一涉及的硬件, 到111条指令的记忆, 学生已经开始打退堂鼓了, 单片机真是太难了。书本上的程序多数是长而难于理解的, 脱离了学生实际, 教师讲不懂, 学生听不明白。可这一切项目式教学目前都还仅仅停留在书本上, 而学生未见过现实中C51芯片、石英晶体振荡器等, 直观感受依靠的仅仅是书本中有限的图片资料。这样教学的结果, 大家都心知肚明, 又回到了原来的教学怪圈, 教师天天埋怨现在的学生不好教、笨。学生埋怨教师讲不懂, 读职中无用。

所以说项目式教学不应该仅仅是教材的选择, 而应该重在落实, 重在做中学, 实现教学做一体化。对于单片机这门课程, 我们不能因为学生不好理解就不开设。那么怎么样让文化课基础比较薄弱的中职学生较好地掌握单片机技术呢?在以往的教学中学校走了不少弯路, 采用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 效果很不理想, 未能达到相应的目的, 不能适应学生学习的需要。所以必须转变教学模式, 把项目式教学落到实处, 从2009年下学期起, 仁寿二职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教研组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 无论从场地、器材、经费, 还是师资上都大力配合, 对单片机教学进行了改革实践。

一、以教学计划为先导, 确定项目式教学做一体化的方向

教学必须要有目的性, 学习一门课程学生达到什么样的水平, 掌握多少技能, 教师必须心中有数。而教学计划是教师打造高效课堂的必要条件。因此, 制定一个好的教学计划是整个教学的关键环节。首先, 全组有单片机教学任务的教师一起先分析学生, 从学生实际出发, 制定出的教学计划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水平、基础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学习习惯。其次结合教学大纲的要求, 将尽可能多的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 体现出做中还要学, 努力提高学生技能, 做到理论够用。最终结合教材确定教学目标、内容, 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实际能力, 对选用教材进行适当删减和调整。

二、以项目教学为载体, 重新设计适合学校实际的项目

项目教学法的教学设计是根据项目教学的教法思路和教学进行设计。项目设计原则包括学生学有所获原则, 学习与生活相结合原则, 由浅入深原则, 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原则, 实践对理论学习促进原则, 实践项目不浪费原则。根据以上原则, 教师们首先分析本课程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 将整个课程划分为4个具有递进性和连贯性的“项目”, 同时还充分考虑教学时间、学校现有设备配置、校投入及社会现实生活、企业现实生产的需要以及学生实际, 确定了由一个万能版做4个实验电路, 并逐次推进。每个项目都是一个具体的产品开发, 都含有一些编程和加工的新知识和新技能, 以项目带动教学, 由浅入深地把知识和技能渗透到项目的实施过程中。

在2010年初设计出四个项目式教学方案:

(一) 单片机控制一只二极管闪烁

开始教师利用现实生活中手机充电器灯光闪烁的例子吸引学生注意力, 引导他们学习的兴趣, 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进而提高教学效果。接下来进行简单电路的安装调试, 增进他们对C51单片机的直观印象, 在安装过程中, 指导教师适时讲解单片机芯片、外围电路, 建立单片机工作最小系统概念。硬件组装完毕, 学生大体了解了单片机的基本构成和工作条件。随后在单个发光二极管闪烁这个项目中, 我们就需要把软件与硬件结合了, 教师只需要讲解MOV指令或者CLR、SETB指令, 就可以教会学生怎样控制发光二极管。通过教授延时的编写方法和程序的无限循环等指令, 就会形成一个完整的闪烁程序。通过指令的学习, 学生便可自己动手操作, 基本上能把自己的想法以程序形式表达出来, 控制LED灯进行不同的闪烁, 激发他们进一步学习的欲望。通过项目一的实践, 学生的学习兴趣已经建立, 他们已不满足于这个简单的表现形式, 此时教师拿出自己所做的8只LED流水灯进行展示, 通过程序的不同修改, 达到不同的显示效果, 甚至超过了万能充电器的灯光闪烁效果, 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提高, 这就为我们的项目二的开展提供了动力。

(二) 单片机控制8只LED灯光闪烁

学生做了项目一, 通过兴趣的培养, 为课堂的理论学习建立基础。教师在项目一的内容上巩固、扩展单片机的知识, 如C51芯片的管脚功能、最小系统、内部ROM、RAM及单片机时序等, 尽管不是很好理解, 但也不再很抽象。在学生学习动力有所减弱时, 及时推出8只LED灯光闪烁项目。

项目二的展开是建立在项目一的基础上, 教师只是补发7只发光二极管, 7只限流二极管, 一个排阻 (上拉电阻) 。通过不到一节课的时间, 学生便能安装到位。接下来教师写出简单程序, 学生仿照编写。在具体实践中不仅能检验所编程序是否能正常运行, 控制发光二极管亮灭, 还可以通过单片机最小系统的输入输出端口与逻辑电平显示的连接, 加深学生对P0-P3端口的理解;与此同时, 学生通过MOV?P0, #11111110B指令完成对最后一位发光二极管点亮控制后, 还可以引导学生了解、掌握其他位的控制, 加深对P0-P3字节控制, 以及每个端口有8位的理解。通过改变延时参数, 控制闪烁的快慢, 使学生加深对DJNZ指令的理解。一步一步地由简单到复杂, 灯光闪烁也越来越理想。在做程序过程中, 及时讲解单片机的复位, P0-P3口的用途和特点。这时我们的学生已不满足于对硬件地了解, 教师的引导就侧重于单片机指令的学习与运用了。通过对程序的反复修改, 做到理解片内RAM的数据传送指令、程序调用指令、条件转移指令、位操作指令等。所以实践不仅可以促进学生技能水平的提高, 还可以检验理论、深化理论。在项目制定中, 实践教学部分充分考虑理论知识的延伸, 真正体现做中学的理念, 实现实践促进理论学习。

(三) 6只数码管显示

做了两个项目, 学生硬件水平已上了一个台阶, 理论学习也构建了一个体系。项目三开展数码管显示将把学生带入程序的殿堂。

由于数码管在生活中、实训设备中随处可见, 我们开设这个项目也很受学生欢迎。此项目将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 数据传送指令MOV、查表指令MOVC静态显示一位数字; (2) 动态法显示两位及以上数字 (含简单的数据传送方法、较为复杂的查表法) ; (3) 时钟00-59秒显示 (采用定时器查询法和中断法完成) ; (4) 24小时制显示时、分、秒, 显示格式为“00:00:00” (针对个别基础好学生引导编写程序, 多数学生能运用程序且进行修改) 。

进行项目三时, 也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首先做静态显示一位数字, 我们可以先介绍硬件:数码管的段排列顺序, 种类。接下来就是0-9和A、B、C、D、E、F、P、-、全灭的编码, 用项目二的指令MOV进行一个数字显示, 并用延时的办法进行多个数字的显示。教师在这时引出讲解查表指令MOVC, 片外RAM与A的数据传送指令MOVX以及制表伪指令DB、DW, 堆栈指令PUSH、POP, 交换指令XCH、XCHD、SWAP等。通过片内MOV、MOVC、MOVX三种指令的比较运用, 达到区分的目的。

当能够正确使用查表指令后, 教师布置编写显示0-9秒循环, 目前学生只能运用原来的延时方法, 教师提问:为什么所编写的程序时间达不到要求?实际生活中时间显示是按0-59秒, 而不是仅仅一位数字, 要做真正的秒表, 我们怎么办?

这不是通过几个程序就能理解的, 而应该鼓励学生自觉地学习, 回到书本, 弥补理论的欠缺, 因为现在已进入单片机核心知识:定时器、中断。这一部分对绝大多数中职学生来说学习起来是很困难的, 教师应当起好引领作用, 学生先仿照教师的程序改写, 达到不同的效果。再讲硬件:定时器T0、T1、中断有关的寄存器。由于很多概念理解较为困难, 可结合实例进行讲解。例如讲到中断时, 就以上课打比方:教师上课好比主程序, 教室外有人找就是中断源, 敲门声就是中断标志, 敲门声通过耳朵传到教师大脑, 耳朵就是中断开关 (允许) , 教师在黑板上给学生说先讲到此, 就是断点保护, 进行中断响应, 教师走出教室交谈就是中断服务, 交谈完毕回到教室就是中断返回, 回到讲课的地方就是恢复断点。当学生建立了中断的初步印象后, 教师再以框图形式把中断相关寄存器罗列出来, 以打比方形式进行对应巩固, 为什么定时器、中断初始化程序要这样写。

有了定时器中断硬件知识, 学生可以用查表方法编写0-9秒显示了, 但要显示两位、四位、六位教师就要补充大量的理论及指令了, 例如单片机的算数运算指令, 逻辑运算指令。在本项目中, 简单的程序要求学生会写, 复杂的程序会读、会改。通过程序由简单到复杂, 反复运行, 到达提高综合能力的目的。

(四) 16×16LED点阵显示

在项目中采用8155扩展16行, 采用74L245做驱动。采用4片74LS164将串行信号转换成16并行信号, 做为16×16LED点阵的列。由于要在万能板上连接8块集成块, 4块8×8LED点阵, 所以本项目是对硬件的一个检验, 教师应及时辅巡查导, 检查, 纠正, 确保不因硬件组装影响下一步的程序设计。

硬件做好之后, 教师就需要把写好程序的芯片插入学生组装的电路板看是否能进行显示, 若不能就及时改正。当学生设计的电路板没问题后, 我们的重点就是程序开发了, 在此项目中涉及到串行理论知识, C51单片机片外扩展, 8155的地址编码、命令字等, 属于单片机知识的难点, 应先做简单程序, 再复杂程序。从256只LED全亮、全灭, 到显示一个汉字、显示多个汉字, 在做程序过程中及时补充相应的知识, 充分体现做中学, 体现实践对理论的促进作用, 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三、项目实施

项目实施是整个项目教学过程的主要环节, 也是最重要的环节, 关系着整个项目教学的成败。理论讲解和示范演练环节是教师的常规教学环节, 学生在此过程中主要是认真听课, 积极思考, 仔细观察, 在教师的讲授中学习知识, 提高水平, 实现教中学;在布置任务和巡回指导环节, 主要是学生动手操作, (下转第57页) (上接第50页) 主动学习, 自主探索, 从中进一步理解理论知识, 深化理论知识, 实现学中做;最后的小结环节是教师对教学过程的总结和反馈, 通过与学生的集体反思, 促进他们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为进一步实现教学做一体化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和教训。

教师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给学生提供一定程度的帮助与指导, 但不能主导学生的项目实施, 让学生在整个实施过程充分体现做中学、学中做。因为既要对硬件进行组装, 又要及时补充相关的理论知识, 所以单片机课程我们采用了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教学时间也在教务处统一安排下进行, 半天操作, 半天理论。在第五学期完成单片机4个项目, 也就是完成单片机的教学任务。前半期完成前两个项目及相关理论知识, 后半期完成项目三、四。这些项目基本包含中职单片机教材的大部分知识点, 同时细化成一个个小项目, 实现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在实践中提高的目的。

通过近两年的教学实践, 单片机教学达到了我们的目的。学生学习兴趣显著提高, 实现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统一。实现了教中学、学中做和做中学。学生不仅仅学到了单片机的相关知识, 同时也学到了电路组装、调试、维修的技能, 提高了实践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能力、应变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为今后的就业打下了积极的基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指导学生实践, 又要讲理论, 最后还要求从实践结果再深化理论, 因此, 教师除了学习新的教学理念之外, 还特别要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参考文献

[1]姜治臻.单片机技术及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2009.

[2]匡忠辉.单片机原理及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 2007.

项目式教学机床夹具设计任务书 篇5

本项目基于《机械制造技术》课程中夹具设计的内容。《机械制造技术》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课,其任务是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掌握主要机械制造装备的工作原理及其正确使用和选用方法、原则,并具备一定的机械制造装备的总体设计、传动设计、结构设计等基本知识和主要工艺装备的设计能力。

一、设计目的

通过设计实践,学生可以综合地运用装备设计课程和其他先修课程的理论与实际知识,进一步培养与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机械设计能力。其目的在于: 1.使学生能综合运用夹具设计课程及其他相关专业课程的知识,学会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指导设计实践,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

2.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掌握机床夹具的一般设计方法和步骤,提高其走上工作岗位所需的专业技能。

3.使学生学习运用标准、规范、手册、图册和查阅有关技术资料等。

二、设计过程和内容

1.熟悉零件图,了解零件的用途、性能、技术条件及毛坯情况,编制零件的加工工艺规程。

2.根据所要设计夹具的工序的加工内容、技术条件和采用的机床、刀具和有关辅助工具;确定本工序工件的定位基准、定位和夹紧方案,最后绘出工序草图。在工序草图上标出被加工面、定位基准面、夹紧力方向与作用位置、本工序尺寸和公差、加工面的表面光洁度和有关技术条件。

3.绘制夹具总图的结构草图,进行方案的讨论、审查和修改。

4.绘制夹具装配图。在图上标注出夹具的外形轮廓尺寸、工件与定位元件的配合尺寸、夹具与刀具的联系尺寸、夹具与机床的联系尺寸和其它装配尺寸;规定相应的尺寸公差和有关技术条件;编制零件明细表。

5.绘制夹具体零件图,另外再选择1~2个夹具的主要零件,绘制其零件图。6.编写夹具设计说明书。其内容及顺序如下:

1)封面

2)目录(标题及页次)3)设计内容

(1)夹具结构方案确定

a.定位方案确定,选取定位基准和定位元件; b.刀具导向或对刀装置确定;

c.夹紧机构方案确定,计算切削力及夹紧力; d.其它装置和夹具体确定;

(2)定位误差分析计算;

(3)夹具结构及操作介绍;

4)设计总结 5)参考文献

三、设计要求

1.完成夹具装配图一张;

2.完成夹具主要零件图二张;

3.完成夹具设计说明书一份。

四、设计的时间安排

总共设计时间约为2周。具体分配如下:

1.布置设计任务,绘制工序草图、夹具结构草图: 2天 2.绘制夹具总图和主要零件图: 5天 3.编写设计说明书: 2天 4.设计答辩: 1天

五、题目及分组

1.钻摇臂锁紧孔固定式钻模

2.托架斜孔分度式钻模 3.连杆两端面铣槽夹具 4.拨叉铣槽夹具

5.钻铰摇臂零件小头孔夹具

按学号分组:将学号除以5,余数为几者则为第几组。

六、参考资料

[1] 王先逵.机械制造工艺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2] 赵雪松,任小中,赵晓芬.机械制造技术基础[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

社,2000.[3] 李庆寿.机床夹具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3.[4] 林文焕,陈本通.机床夹具设计[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87.[5] 肖继德,陈宁平.机床夹具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6] 孟宪栋,刘彤安.机床夹具图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7] 冯辛安.机械制造装备设计[M].第2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8] 赵雪松,任小中,于华.机械制造装备设计[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

例析高中生物项目驱动式教学 篇6

一、项目驱动式教学与传统教学的比较

与传统相比,项目驱动式教学具有以下几个明显的特点。

1.它是以项目或任务为主线来重新组织教材内容

一般来说,传统教学的内容组织是以教材的内容和安排为依据,按照已规定的章节顺序进行教学。而项目驱动式教学则需要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以项目或任务为主线来重新组织安排教学内容,把学习内容按项目的拓展和递进分成若干个教学任务,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突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的讲授占很大比例,而在项目驱动式教学中,教师的作用首先是提出学习项目和任务,然后由学生自己运用已经具备的知识去分析学习项目和任务中的问题,思考解决所遇到问题的方法,探寻解决问题的步骤,并通过同伴间的交流与合作,最终完成学习项目和任务。

3.重视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与传统教学相比,项目驱动式教学更加重视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在项目驱动式教学中,学生进行学习的组织形式主要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学习项目和任务的最终完成大多需要依靠学生团队的努力,这样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二、实施项目驱动式教学的要求

1.学习项目和任务的意义性

项目驱动式教学以项目和任务为主线,因此,学习任务的设定和其内在的教育教学价值是最为重要的。相应的教学内容有没有必要设计成学习项目和任务?设计成怎样的学习项目和任务?通过学习任务实现怎样的教育教学目的……这些都是教师在根据教学内容选择项目驱动式教学时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2.学习项目和任务的明确性

一般来说,项目驱动式教学的一节课由2-3项学习任务组成,而每项学习任务又可分解为若干个小任务,学生围绕学习任务展开各种学习活动。因此,项目驱动式教学取得成功的重要前提是事先设计出方向明确、难易适中、实际操作性的学习任务。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中的相关内容、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以及可以利用的相关学习资源,将课堂教学内容设计为具体而明确的学习任务,让学生明确要完成什么学习任务、怎样才算完成了相应的学习任务。

3.学习项目和任务的主体性

项目驱动式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提出相应的学习任务后,由学生自主完成学习任务的分析、对任务中所涉及问题的思考及相关资源的运用,并通过与同伴进行交流与合作,最终能够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方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为学生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提供及时的指导与帮助。可以说,学生参与完成学习任务过程的程度是项目驱动式教学成败的关键,否则学生也不可能在学习过程中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建构。

三、项目驱动式教学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以下是笔者在《细胞中的化合物——核酸》一课的复习教学中引入项目驱动式教学的案例。

1.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说出核酸的元素组成,说明核酸的基本结构和种类;认同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简述检测核酸的实验原理,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2.学习项目与任务设计

学习任务(1):回顾蛋白质的元素组成,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结构通式,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的原因,肽键的结构式等。

学习任务(2):核酸的组成与分类。

学习任务(3):DNA、RNA、蛋白质的水解和代谢。

学习任务(4):如何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3.教学实施

(1)将学生进行分组,每两个小组分配同样的任务。

(2)学生在组内根据本组所分配到的任务进行合作学习,并完成教师事先下发的学案上的相关内容。

(3)各小组选择代表对学案上的问题进行汇报,其他同学可以质疑与补充,教师给予点评并总结。

4.分析与思考

本节课,教师通过对教学内容的整合,把教学内容设计成多个具体的学习任务,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培养了学生探究与合作学习的能力。

电类专业项目式教学的思考 篇7

学生素质方面:由于国民价值观的影响和高等教育的普及, 决定了职业学校学生的整体素质不尽如人意。初中毕业生中优秀的学生进入了普通高中, 而剩下的被认为是“厌学、缺乏上进心, 甚至是不安定因素”的学生进入职业学校。

教材理论方面:水准定位偏高, 不适合目前职业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有很多教材是大学教材的微缩版, 而编者为了突出知识点, 对内容进行了删减, 但在删减的过程中, 打乱了完整的知识体系。

教材内容上:教材内容不适合职业学校学生的层次。虽然现行专业教材版本更新很快, 但内容比较陈旧。多数版本是抄袭其他版本的内容, 学生缺乏学习的动力。

教学过程中:重知识的系统性, 轻专业需要和知识应用。由于各地方经济条件的不同和职业学校的现状, 大部分学校热衷于在新型的大型设备上增加资产投入而对专业基础课程的设备投入较少, 且缺乏体系性。

因此, 要从学生实际现状出发, 对教材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进行课程改革, 更好地服务于职业学校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二、电类专业项目式教学的思考

以《电子线路》这一课程为例。首先, 该课程是中职学校大部分工科专业的基础课程。其中有许多内容不适合理论教学, 比如半导体元件的工作特性、参数、电路工作原理等。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 这些内容仅靠教师的讲解, 收效甚微。而一旦把这些内容纳入具体电路的分析, 运用项目式教学, 通过实际操作, 则会取得很好的效果。例如, 二极管整流、滤波、稳压电路、三极管放大电路、多级放大电路等, 这些课题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素材。正如木工做的“凳子”, 那些“相关元件的特性、参数的认识”就是“木料”和“骨架”, 具备了基础才能完整地构架出一张“凳子”。

由此看出, 其实这里原先是有些“凳子”的。只是原来的这些“凳子”不是太高就是太抽象, 没法“坐”。那么《电子线路》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 一开始就是找出一些合适的“凳子”模型, 即课题的合理性。

但目前职业学校采用全国统编的《电子线路》教材没有摆脱大学教材的框架, 理论水准偏高, 要求学生大量地计算和记忆, 学生难以理解。因此, 对传统的教学内容和分析方法要有取舍, 像三极管内部载流子的运动过程分析、放大电路的图解分析法、放大器的频率特性分析等许多内容都可舍去不讲, 而对诸如放大电路的输入、输出电阻、放大倍数等需要计算的, 尽量简单化。

其次, 根据专业需要、工作需要和岗位职业能力培养需要确定课程教学内容。重新编写的教材, 一方面要兼顾学科的系统性、完整性, 另一方面又有很强的针对性。虽然各专业对《电子线路》课程内容及深浅程度要求不同, 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脱离专业需要, 但有大部分内容是公共的。所以, 在《电子线路》教学中, 可以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 实施能力教学, 以学生学习专业课和毕业后直接从事岗位的需求为准讲授课程内容。

第三, 加强实践教学、应用项目式教学手段。《电子线路》是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基础课, 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突出职业学校的办学特点具有显著作用, 因此必须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但要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还要从实验内容和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 用“做”来取代“教”和“学”。学校要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建立多个项目式教学课堂、实验室, 让学生在“做”中“学”, 教师在“做”中“教”, 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实践操作, 激励学生自主学习, 让他们在操作中提高兴趣。

上一学期, 我带过一个班的《电子线路》课程。由于课时的安排和实验要求, 就将“晶体三极管”和“单级放大电路”内容连贯起来采用项目式教学方式和实验手段进行。在学习到三极管共射电路连接和静态工作点测试的内容时, “不小心”给学生准备了两种外表相同三极管9013和9012, 以及色环相似的电阻。在电路搭建和测试过程中, 一部分细心的学生在三极管类型和极脚判别中发现了问题, 而有一部分在静态工作点测试时才发现电路出了问题, 无论如何调不出理论要求的静态工作点电压 (VCE=6V) 。这时我就启发学生去查看一下电路, 看能不能找到故障原因, 如电源电压是否是要求的12V, 电路中所用的元件型号、参数是否正确, 元件是否完好, 电源、电路连接是否正常等。学生对此很感兴趣, 动手、动脑的人也比较多, 甚至还有的小组用静态工作点计算公式来计算。我发现学生对有故障的电路的感兴趣程度远高于对一个完美电路的认识、研究。而在这个步骤后续———“放大电路的研究”中, 通过静态工作点的调节观察放大输出波形的“失真”效果, 很直观地与静态工作联系了起来。学生对这一系列的知识掌握比较牢固, 教学效果非常好。在项目式教学中, 教师可以故意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去发现, 激发学生的探索心理, 去探究、思考问题的症结何在, 从而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

在中职学校培养学生的过程中, 只有不断对现有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 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才能真正实现职业学校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潘世墨.发挥学科优势深化教学改革[J].高等教育研究, 2001, 22 (05) :78-81.

项目式教学 篇8

“校徽设计”项目式教学设计

1.课题背景

我校目前正处于向女子中学转型的建设阶段,我设计了以女校的“校徽设计”为主题的项目体验,对学生来说一是具有真实意义,二是让所有学生参与到学校的建设中,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增进学生对学校的感情。

2.知识背景

目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简单的图片合成、艺术字设计、形状标志制作等Photoshop基本的设计方法,已经具备了校徽设计项目的技能。

3.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项目开发的主要环节,理解项目规划在项目开发中的重要地位,能够根据实际项目完成规划书;能够综合运用图像合成的基本技能,掌握校徽设计的主要步骤和基本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为女校设计校徽的项目体验中,提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项目开发的过程中综合运用已有知识和技能,促进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增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增强对图像处理的兴趣以及艺术修养与审美能力,提升自主学习、团队协作、交流沟通的素质。

4.课程安排

项目体验与简单地完成任务不同,涉及的环节众多,因此本次课需要两节课连堂,这不仅在时间上给予了保证,还保持了项目开发的连贯性和完整性。第1课时主要任务是领取项目、分析项目、组建团队并完成项目规划书,第2课时则要按照规划书的内容按时完成项目作品,并完成项目评价。

5.学习形式

以团队合作的形式开展项目体验学习,这也是与“任务驱动”学习模式的不同之处,“任务驱动”旨在强化学生的操作技能,而项目体验更强调合作精神,在共同的目标下发挥各自所长,相互配合、相互协作、共同完成项目开发任务。

6.教师要求

这次项目体验课不同于常规课堂的特殊之处还在于设计了两位教师同堂授课,以前我们在课堂里只强调学生的合作,而此项目体验中也能体现出教师的合作。为了凸显项目的真实性,并且为学生营造与客户交流沟通的平台,我们需要一位教师扮演客户的角色,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让学生学会在沟通中获取有用的信息。另一位教师则是担任顾问的角色,指导学生顺利有效地进行项目开发的每一个环节。

“校徽设计”项目式教学过程

根据项目流程,本堂课分为“确定项目、项目分析、组建团队、项目规划、项目开发和项目展示与评价”六个环节。

1.确定项目

首先让学生亲临一场项目招标会,由客户身份的教师抛出项目:各位同学,大家都知道我们学校正在建设全市第一所女子中学,目前校舍建设已基本完工,接下来要进行的是校园文化的建设。今天我们拿出校徽设计的项目进行招标,希望能有团队设计出出色的方案。然后教师简单地给学生介绍学校相关的历史文化、办学理念、校风校训和远景规划等项目背景,也对项目需求作一些简要说明。最后还要给学生留有提问交流的时间,这也是学生首次以设计师的身份与客户进行沟通的机会,这是项目开展的第一步,通过沟通来了解客户的需求,在沟通中获取有用的信息。在该环节中可以看出有的学生沟通能力很强,很会找重点。例如,有的学生问道:新女校学生的校服是什么颜色、什么风格?女校课程体系中有哪些不同于普通高中的特色课程?新时代的女校要培养出什么样的女性人才?……

2.项目分析

项目分析环节需要作为顾问的教师指导学生分析项目开发的要点,让学生了解校徽的设计应该从哪几个层面入手,需要哪些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这也有利于接下来的团队分工。教师对学校现有校徽的设计方案进行分析,一则可以通过现有的方案解析了解校徽的设计要考虑到外观形状、主体图案、色彩含义等方面,还要考虑到校风校训、办学理念、学校特色等;二则也可以从上一版校徽的设计里进一步了解学校的文化特色,从而降低学生设计上的难度。

3.组建团队

根据项目的特点要求学生进行分组、组建团队。要求4人一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自由组合,并选出团队的项目负责人。分组的目的在于让学生理解团队的含义,做项目并不等同于简单地完成课堂任务,项目通常规模较大、涉及的方面多,运用的技术、知识也广,所以通常需要一个团队来合作完成。项目团队的组建是项目成功的组织保障,其使命就是完成项目的既定目标,满足客户的需求。项目团队是因项目而产生的临时组织,也将随着项目的完成而解散,项目负责人则是项目团队的核心领导,要求具备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

4.项目规划

项目规划书是项目开展的前提和保证,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项目规划书的重要性,并指导学生完成项目规划。正规的规划书是很详细严谨的,本节课的目的重在体验,所以我们尽量降低难度,给学生一份精简的项目规划书模板,让学生了解项目规划书的主要构成及作用。项目规划书是在第1课时各团队要拿出的主要成果,除了要完成项目名称、项目需求、成员分工、开发步骤及时间安排等内容,还要拿出初步的设计方案及手绘草图。所以我们为学生提供的规划书模板是纸质的,一是为了节省学生的输入时间,二是为了学生能将思路及时记录成手绘草图。此时,作为客户的教师要对各团队的规划方案及时进行点评,让学生能及时修正自己的设计方向,并进一步理解项目规划书在项目开发中的意义。

这里我使用i Pad移动设备在学生设计的过程中拍照、收集各团队的构思方案及手绘草图,然后通过i Pad的无线投影功能及时将各团队的方案展现出来,逐一点评。而且跟学生强调,方案不是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定,而是要符合客户的需求,所以一定要想办法把握准客户的需求。对于各团队设计的方案中不符合客户需求的地方都直接指出,希望他们能及时修正。

5.项目开发

项目开发是第2课时的重点,也是整个项目的核心环节,其他环节都是为此服务的。在开发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技术难题,教师则需要预先设计好各种帮助渠道。

1技术顾问的指导。在开发过程中作为顾问的教师需要在各小组之间巡回指导,帮助学生排忧解难,及时发现学生的共性问题并在全班进行强化,如环绕文字的方向问题等。

2客户的进一步沟通。作为客户的教师需要在各团队之间巡回查看,与各团队进行面对面沟通,帮助学生解决设计上的难题。让学生再次体会到沟通在项目开发中的重要性。

3慕课平台的技术帮助。在项目开发中运用到的技术知识点很多,不同团队的设计风格不同,需要的技术也不同,而顾问教师的课堂解答时间是有限的,所以我考虑把与本项目开发有关的技术解析都做成微课,并放在慕课平台上让学生自主学习,从而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

6.项目展示与评价

作品展示与评价环节是本课的高潮,设计恰当的评价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交作业的热情。根据本节课的作品特点,我设计的评价方式有如下特点:

1利用慕课平台提交作品。本节课所要交的作品包含一张方案效果图片和简短的文字说明,并通过慕课平台上传提交,类似于BBS讨论贴回复的形式,每件作品占一层“楼”,这样便于全班集中查看评价,一目了然。

2以“点赞”的方式进行全班互评。“点赞”源于微博、微信中的一种评论方式,是“微”时代的一种时尚生活方式,受到年轻人的喜爱。因此,当我把这种方式引入到课堂的评价中时,立即被学生接受,并且大大激发了学生提交作业的积极性,不仅作品能及时上传,而且学生们还互相拉票求赞,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3各小组汇报。如果时间允许可以给每个团队上台解析方案的机会,如果时间有限可以安排“赞”数排名前5组或前10组的团队进行汇报,这也是为下一轮评价做准备。之前介绍过,各团队的作品以讨论贴回复的形式发布,每个团队占一层“楼”不仅便于查看内容也便于“赞”数的统计,慕课的统计功能可以将各团队的作品按“赞”数进行排序,这样很容易看出各队的排名情况。接下来给每队3分钟的汇报时间,每队派一位代表来解析各自方案的设计理念、图案象征、色彩含义等内容,也为下一轮评选拉票攒人气。有的团队作品乍看上去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经过小设计师们一番解说又赋予了更深层的意义。

4第二轮全班投票,评选本节课的中标方案和最佳设计师。评价环节再次被推向高潮,进行汇报的团队作品中再次利用“点赞”的方式进行投票,以选出本次招标会的中标方案和最佳设计师。为了增加项目的真实性和体现学生们的作品价值,向学生说明,本节课经投票评选出的中标方案将被上报到学校,并有机会同其他班级以及公司团队胜出的方案进行最终PK,说不定本节课的中标方案将来就能被采纳为新女校的校徽。而且本节课的中标团队的所有成员都将当选本节课的“最佳设计师”,并发给证书以兹鼓励。这个展示评价环节让学生体验了成果展示的过程,一个优秀的团队如果光有好的技术而没有展示表达的才能也是不行的,如果不能把自己的设计理念正确表达出来打动客户也是没用的,所以本节课的评价目的并不在于评价谁的作品优秀,重要的是让学生体会如何在竞争中胜出。

机械三维软件企业项目式教学研究 篇9

1 高校三维软件的教学现状与弊端

1.1 高校三维软件的教学现状

三维软件作为一种形象直观的制图工具, 受到众多机械企业的青睐, 高校机械相关专业也顺势开设了相关的机械三维软件课程, 三维建模设计和传统教学方式有很大不同, 它的应用性和社会实践性非常强, 但目前的课堂教学比较注重理论知识, 实验上机不够, 并且缺乏系统的实践流程, 在应用性、职业性以及技能性很难达到应有的职业要求。

1.2 三维软件教学的弊端

1.2.1 教学方式单一, 针对性练习不够。

学生在课堂上很难对讲授的知识进行实时演练, 造成学习的断层, 遇到困难容易降低学习积极性。不及时的动手实践很容易造成知识的遗忘, 很难熟练掌握基础操作知识。

1.2.2 理论渲染过多, 实践设计能力欠缺。

软件学习作为实战性很强的学科, 强调实践动手能力和理论基础的结合, 目前大部分软件教学课程都过重于理论课程的学习, 没有真正把握软件操作的内涵, 基本操作熟练程度不够, 理论和实践没有真正结合。

1.2.3 实训项目的盲目性。

目前大量教材以及课程安排的实训演习都集中在单纯的模型构建, 有些侧重于复杂的曲面模型等, 没有考虑到机械行业的专业性, 缺乏对设计理念和设计思维的培养, 没有目的性和系统性, 和行业设计相背离。

2 三维软件教学的企业项目模式

2.1 企业项目式的概念和基本思路

软件教学的企业项目式教学即把企业工程项目设计引入课堂教学, 在培训好基础知识层次上, 利用特定的项目来强化软件运用的综合能力。教师一方面应该做好学生对软件基本操作的针对性培训, 另一方面老师要建立一个系统规范的项目工作任务库, 搭建一个完善系统化的项目实践教学流程, 包括学生项目小组的的成立、任务的分配、任务的进度以及项目的评审工作等, 老师起引导作用, 对项目方案和关键技术点加以指导, 实现工作与学习的一体化。整个教学过程侧重于职业能力的培养, 以熟练软件操作为基本目的, 培养学生的三维设计理念以及和实践相关联的设计意识, 以工程项目为桥梁, 把企业产品设计的职业活动很好地贯穿在课堂教学中。

2.2 企业项目式的流程和实行方式

2.2.1 企业项目式教学模式流程方案

结合学校的特点和企业人才培养及项目设计步骤, 我们把企业项目式课堂教学可以流程化, 具体的流程模式如图1所示:

2.2.2 针对性培训

针对性培训包括软件操作讲解的针对性和练习巩固的针对性。从机械专业的特点分析, 机械设备造型一般比较规则, 一台设备的模型基本上是拉伸、旋转、孔等基本操作, 软件教学工作应侧重基础。同一特征的实现有很多种方法, 教科书一般每种方法都详尽介绍, 缺乏针对性和目的性。课后的针对性训练非常关键, 否则容易造成学习的断层导致知识容易遗忘, 教师根据课堂讲授的内容制定针对性的练习供学生巩固, 帮助学生把一些模糊的操作具体化, 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熟练。

2.2.3 建立项目库

建立一个以企业工程实践为基础的项目设计库, 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工程项目的特征, 遴选20-30个与软件建模相关的工程项目, 项目应以软件建模学习等为基础, 融合工程图、零件图以及装配图等知识点, 项目的选择要让学生形成一种职业设计思维。同时项目任务的建立要分难易等级, 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 既要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 又要有一定的拓展性, 培养学生的创新和能动性。

2.2.4 教学实践流程化

建立一个系统化的项目实践教学流程, 包括学生项目小组的成立、项目任务的分配、项目任务的评审以及项目的改进等。老师在设计过程中起到引导作用, 对项目进行督促和指导, 对项目方案和关键技术点进行指导, 让学生在工作任务中学习, 实现工作和学的一体化。

(1) 项目组成立

教学过程中以团队的形式组建项目组, 学生可以自由组队, 与企业项目工作方式相匹配。通过团队合作, 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相互合作相互协调的能力, 也能发挥在自身独立设计的能力。

(2) 项目分配制度

项目组可自主从项目库里面选择项目任务, 譬如设计库选择该项目, 厂房里需搭建一个钢结构桥, 给定厂房布置二维图以及具体要求, 设计模型如图2所示。项目组选择任务后, 根据项目本身的情况以及成员的层次来分配任务, 共同完成建模、装配以及工程图。成员可以分别负责栏杆、支撑、桥身、楼梯等任务分工, 共同完成最后的装配图建立, 写出设计说明书。这种项目难易程度适中, 知识综合性较强, 包括整体方案布局、装配、工程图等, 通过明确的分工合作大家可以负责独立的设计, 同时最终结果又需要大家共同协调完成, 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对软件基础知识的熟练程度和实践设计能力, 还可以锻炼团队的共同协作能力。

(3) 项目评审和改进

阶段性的设计成果要进行及时的评审, 对方案和设计思路进行讨论, 这是项目制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指导要注重两个方面, 一是建模的规范性, 从提高设计效率以及便于后期的修改出发, 让学生树立比较正确的设计思路;二是要注重设计过程中的专业素养, 对结构设计中的力学计算、结构布置、材料选择等要有适当涉及, 贯穿一定的职业素养。学生根据评审意见课后进行修改, 在反复的修改过程中发现并改进存在的问题, 融合评审中的设计思路过程, 熟练掌握软件操作技能和必要的设计能力。

2.2.5 成绩考核制度

很多学校在三维软件考核方面采取比较传统的理论考试或者通过上机考核完成某个模型的建立, 这对学生的技能及思维理念没有太多强化。企业项目式教学模式考核分成两部分, 一是平时项目设计过程考核, 重点考察学生设计思维以及建模能力;二是对最终产品的考核, 综合模型的准确度和规范度, 以及设计的合理性。这样的考核制度不仅给学生学习提供动力, 而且有一个参与实际产品设计的环境, 加深学生对机械三维软件设计的理解和熟练程度。

3 结束语

本文针对高校软件教学存在的一些弊端, 立足于机械专业的三维建模课堂教学, 提出一种综合课堂教学和企业项目设计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把职业化过程穿梭于课堂教学中, 使得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能够切身体验企业的项目设计模式。从专业针对性的培训式教学, 到项目化实践设计和项目过程评审制度, 理论和实践有效结合, 不仅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 而且使他们能够获得一定的职业素养和设计经验。

参考文献

[1]李德宝, 孟超.三维机械制图探索[J].现代机械, 2005 (06) .

[2]张宪立.基于Inventor三维设计在教学中的应用[J].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2013, 26 (3) :174-175.

[3]米丽萍.三维Proe在机械课程设计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 2013 (19) :191-192.

工程测量项目式教学改革研究 篇10

(一) 教材内容过于陈旧, 授课量加大与课时不足之间的矛盾

当前进行工程测量教学所采用的教材大多是全国统编的教材, 理论知识多而实际案例少, 内容多而深, 无法很好地体现专业技能训练, 教材中所介绍的主要是一些老式仪器, 而对于我们现阶段所使用的一些新设备和新技术, 则只进行了简单的介绍, 无法满足当前教学和时代的要求。随着各种新标准、新技术和新理论的不断融入, 工程测绘技术逐渐向着智能化、数字化和自动化的方向发展, 导致工程测量教学内容大大增加, 但工程测量课程的课程并未改变, 甚至有所减少, 教师不仅要在较少的时间内完成其教学任务, 还必须保证教学质量。

(二) 当前所使用的教学仪器较为落后, 不能满足当前的教学要求

当前, 全站仪数字化机助成图、GPS以及精密水准仪等先进的仪器以及被广泛地应用于工程建设中, 但是, 这些先进设备并未在设有工程测量专业的高职院校中普及, 且CASS、Mapgis等进行工程测量所需要的相关软件当前还处于普遍缺乏状态。一部分学校有一些较为先进的仪器和设备, 但数量有限, 无法满足当前的教学要求, 许多学校虽然设有相关课程, 但未能进行相关实训。

(三) 当前工程测量教学的考核制度不完善

工程测量这一学科具有很强的操作性, 因此, 只有进行实训, 才能提高工程测量教学的效率, 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相关技术。但是, 当前许多院校工程测量这一课程的考核方式仍然是只考理论知识的形式, 导致学生不重视实训教学, 抱着只要把数据测出来即可的心态来学习工程测量这一课程, 导致学生的实践能力较低, 教师的教学质量低下的问题。

二、工程测量项目式教学改革方式的探讨

(一) 工程测量项目式教学改革措施

第一, 教师应当注意适当地增加工程测量课程的教学课时, 选择适当的教材, 既要注重理论的完整性和系统性, 还要注重其实用性, 以项目教学作为教学活动的出发点。此外, 学校应当注意鼓励教师依据项目教学的现状和职业岗位的要求自编教材, 这样做不仅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提高教学效果, 还有利于帮助任课教师进一步深化相关知识。在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应当注意重点讲解基本仪器的使用, 并对一些技能操作进行现场演示, 以加深学生的了解。此外, 教师还应当注意对一些新出现的仪器和技术进行讲解, 帮助学生了解工程测量发展的最新动态。

第二, 学校应当注意加大对项目式教学所用仪器和设备的资金投入, 完善开展项目式教学所使用的硬件和软件设备, 解决学校实验仪器和设备数量不足和落后的问题, 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一个好的工作和学习环境。此外, 学校还应当注意加强与当地企业之间的合作,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鼓励学生去相关企业进行实践和锻炼。

第三, 学校应当注意完善其考核制度,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工程测量教学中所采用的实训教学一般包括集中实训和课间实训两种形式, 且学生的实训表现不会被计入考核, 学生容易出现参与积极性不高、学习散漫等问题。许多高校甚至在测量员证书的考取中仍然只进行理论考试而忽视了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检测, 导致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很低的问题。因此, 学校应当注意完善其考核制度, 将实训考核与技能考核相结合, 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此外, 学校还可以通过举办测量竞赛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意识以及竞争意识, 使学生能够在参与比赛的过程中得到锻炼, 提高学生的实训技能和就业竞争力。

(二) 工程测量项目式教学改革的意义

第一, 工程测量项目式教学改革有利于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工程测量项目式教学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它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和较高的项目意识, 且应当具备项目规划以及项目评价的知识与能力。在工程测量教学过程中, 教师所担当的角色由传统教学活动的中心人物转变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帮助者和指导者, 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的主要职责在于依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出适合学生的学习内容任务和学习目标, 在帮助全体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之下, 让学生能够自由讨论和发挥。

第二, 工程测量项目式教学改革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工程测量项目式教学改革促使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向自主学习、积极探索的方式转变, 学生学习工程测量的兴趣被激发, 他们能够自主将所学的知识与技能进行融会和贯通, 且充满期待地去学习新知识。

第三, 工程测量项目式教学改革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进行工程测量教学的过程中, 一些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对教师有很强的依赖性, 工程测量项目式教学改革要求每个学生都制定一个合适的项目计划, 让每个人都有事可做。它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应变能力, 使得学生的职业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和锻炼, 使他们更加适应社会的要求。

三、结语

工程测量教学在当前面临着教材内容过于陈旧, 授课量加大与课时不足之间的矛盾、当前所使用的教学仪器较为落后, 不能满足当前的教学要求以及工程测量教学的考核制度不完善等问题, 进行工程测量项目式教学改革, 完善项目教学相关的硬件和软件设备, 改革考核方式, 有利于提高工程测量的教学质量, 促进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与发展。

参考文献

[1]戴永生.论工程测量中Auto CAD技术的应用分析[J].建材与装饰 (下旬刊) , 2008, 03.

[2]朱绩超, 刘晓蕾.CDIO理念应用于“工程测量”教学改革初探[J].中国电力教育, 2009, 24.

[3]魏丽丽.高职《工程测量》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2, 15.

[4]李向民.建筑工程测量课程应用项目教学法的探讨[J].高教论坛, 2008, 01.

[5]赵强, 殷瑾.工程测量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与改革[J].科技信息, 2011, 16.

上一篇:PE排水管材下一篇:大模板混凝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