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球规则

2024-08-10

排球规则(精选八篇)

排球规则 篇1

关键词:排球,规则,技战术,影响

新的排球比赛规则的实施, 其主要目的是加强排球比赛的公正性, 使排球比赛更具有观赏性和竞技性。从排球比赛的历史中可以看出, 排球比赛的规则也进行了数次的修改, 在不断的变化中也能看出排球比赛的发展趋势和发展方向, 这也是排球运动发展的必然规律, 主要作用在于更好的推动排球运动的发展, 以适应排球运动的不断变化。笔者根据多年的经验总结, 详细的对排球规则的修订对排球技战术产生的影响进行总结和分析, 再通过实际的情况对排球技运动的发展对排球技战术的影响来进行研究。

1 排球规则概述

1.1 排球规则的概念

排球的规则主要是针对排球比赛而制定出的相关规则, 对象是排球比赛中的双方队员、教练以及排球比赛裁判等, 在比赛过程中, 所有相关人员必须要对制定出的规则进行严格遵守, 其中含有比赛规则、使用队服的要求和比赛场地的要求等内容。

1.2 排球技战术的概念

排球技战术是在排球比赛中, 比赛双方队员与教练制定出适合比赛规则的相关比赛方式方法。比赛的技战术主要是对队员在比赛中的动作、结构和方法等进行规范与修改, 按照相关的技术要求来加以实现。使队员在比赛中发挥应有的技术水平, 已达到赢得比赛的目的。

以往, 排球比赛的规则有过多次的修改, 修改的目的主要是对进攻加以限制, 从而更好的保证防守方能平衡, 减少攻防的矛盾。而实际情况中, 攻击和防守的平衡是相对的, 没有任何绝对的攻防平衡。那么修改的目的也就是要加强双方的进攻, 加强对进攻方的要求, 从而使比赛更加好看, 这也就刺激了进攻与防守技术的不断发展。那么在这当中, 技战术的创新又能够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攻防的相对平衡是技战术发挥作用的重要平台, 其主要不平衡点在于技战术使用的不同, 因此, 排球规则的修改是必要的, 然而技战术的使用也是比赛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二者之间有着互相制约、互相依存和互相促进的重要关系。对于排球比赛来说, 二者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2 排球规则的演变

随着排球运动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竞赛规则也必将随着排球运动的发展不断地补充、修改和完善。而进攻与防守之间“不平衡-平衡-不平衡”的转化是排球运动发展的基本规律。根据运动训练学项群分类理论, 排球运动属于技能主导类隔网对抗项群, 比赛中对抗性强是排球运动的一个突出特点, 尤其是网上争夺日趋激烈。比赛中的每一个回合都是在攻守转换、攻守对抗中进行的。在整个转化过程中, 进攻是重要因素, 它起着主导作用, 是赢得比赛的决定性因素, 而攻守不平衡则是发展的基本动力。从排球竞赛规则的演变中, 也可以清楚地看到攻守“不平衡-平衡-不平衡”这一基本规律的作用轨迹。排球规则的演变与排球技战术发展之间存在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现代排球规则的演变是排球运动攻守“平衡-不平衡-平衡”规律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结果。国际排联在成立后的近60年里, 对排球竞赛规则进行了多次重大改革。排球规则演进的历史趋势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 以促进攻守平衡、增强观赏性为导向, 向着更加完善的方向发展。

2.1 排球规则的演变的基本动力

随着经济的持续增长, 人们的生活水平已有明显提高, 并逐步形成对体育消费的需求。如今, 在排球运动社市场化、职业化进程中, 如何吸引广大群众的关注与参与已成为发展排球运动的必要的影响因素, 因而美学等外部因素开始介入排球范畴, 并对规则的修改与完善起着指向作用。例如排球为了适应电视和网络的转播要求, 在比赛时间的可控性、转播的视觉美学效果 (服装、鞋子的统一, 场地的规划) 、攻守合理转换的衔接、比赛的精彩性等方面, 不断对规则进行合理的、有效的修改、调节, 以便增强观赏性, 以满足人们对于排球的审美需求。

2.2 历史上排球规则修改的不同时期和阶段

阶段的划分是一种主观思想借助一定客观事实规律来确认, 本文研究主要以六人制排球运动作为研究对象, 因此在认定阶段划分的时候, 六人制排球的产生普及, 发展便成为其划分的主要参考依据, 依据这样的客观事实, 为了更好, 更透彻分析规则演变对技战术发展的影响, 把排球规则的演变划分为四个阶段的影响:

原始诞生阶段 (1895-1947) , 规则从无到有, 从娱乐游戏到第一次国际比赛;

改革发展阶段 (1947-1964) , 从第一次统一国际竞赛规则到进入奥运会以前;

成熟阶段 (1964-1984) ) , 以进入奥运会为标准;

职业化、半职化阶段 (1984-至今) , 比赛有了明显的市场化运作形成, 对技术的掌握要求更高。

3 结论与建议

技战术的发展创新客观存在, 而竞赛则又反作用于运动的实践。纵观排球运动的发展史, 可以说是一部不断创造竞赛规则又不断超越规则, 改革规则。补充规则和发展规则的历史, 排球规则演变对未来技战术发展的影响表现为:

3.1 对技战术要求更全面、更稳定

排球比赛对参赛选手的要求较高, 不仅要求在体能上要突出, 同时技战术的使用也是关键点, 在比赛的过程中, 体能的优势是比赛取胜的重要内容, 而技术的运用与发挥更是重点中的重点。比赛的胜负往往都是由比赛队员在赛场上技术的发挥决定的, 这里主要有团队的配合、个人的表现与赛前的准备工作等内容。因此, 技战术的要求就更加全面, 同时需要稳定性也更高。

3.2 进一步强调特色技术战术的发展

技战术的发展也和排球运动的发展有着共同的历史, 排球的技战术需要有自己独特的战术特色, 在比赛中, 球队的特色是战胜对手的关键因素, 从运动经济的角度来看, 每一项竞技运动的双方都会有着自身独特的竞技优势, 排球运动亦是如此。特色技术是决定技术风格的重要因素之一, 参赛队员不仅要掌握运动的专项技术, 同时也要树立起自己独特的技术风格, 从而能够在比赛中取得一定的优势, 不仅如此, 参赛的队伍也是一样, 不仅要掌握相关的竞技知识和战术配合等内容, 对于团队的战术特色也要发挥出应有的水平, 从而在比赛中才能够更好的发挥自身优势, 从而达到赢得比赛的效果。

3.3 进一步强调技战术创新

教练员, 运动员应在充分认识技战术创新重要性基础上, 开拓思想、大胆创新, 从而提高排球运动技战术水平, 促进该项运动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国排球协会审定.排球竞赛规则 (2005-2008) [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6.

[2]唐奎.排球竞赛裁判手册[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1.

[3]李安格.现代排球[J].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5.

排球裁判规则 篇2

(一)一、排球比赛的场地与设备

(一)比赛场地

排球比赛场地包括比赛场区和无障碍区。比赛场区为长18米,宽9米的长方形,其四周至少有3米宽呈长方形对称的无障碍区,从地面量起至少有7米的无障碍空间。国际比赛的场区边线外的障碍区至少5米,端线后至少9米,上空的无障碍空间至少12.5米。

(二)比赛场地的区域 1.比赛场区

由中线的中心线分为长9米,宽9米的两个相等的场区。

2.前场区

每个场区各划一条距离中线中心线3米的进攻线(其宽度包括在内)。中线与进攻线之间为前场区。3.换人区

两条进攻线的延长线之间,记录台一侧边线外的范围为换人区。

4.发球区

在两边的端线外,两条边线的延长线上,各划两条长15厘米,垂直并距离端线20厘米的短线,两条短线之间为发球区。发球区的深度延至无障碍区的终端。5.准备活动区

在两个无障碍区外的替补席远端,划3×3米见方的区域为准备活动区。

(三)比赛场地的要求

1.地面

场地的地面必须是平坦、水平、划一的,不得有任何可能伤害队员的隐患,不得用任何坚硬的物体作为场地的界线,不得在粗糙、湿滑的场地上进行比赛。世界性比赛的场地地面只能是木质或合成物的。2.界线

场地所有的界线宽均为5厘米,其宽度包括在各个场区内。

(四)比赛的器材与设备

排球比赛的器材除在规则中规定的网柱、球网、标志带、标志杆和比赛球外,还需准备下列设备: 1.球队用的长椅

长椅的长度至少能坐9人。2.记录台

记录台一般坐两个人,一名正式记录员,一名辅助记录员。国内比赛一般只有一名记录员和一名广播员在记录台就座。3.裁判台

裁判台要能升降,下部要用防护套包好,以防队员救球时受伤。4.量网尺

量网尺长度要在2.50米以上,并在男子网高2.43米和女子网高2.24米处画上标记,同时在这两个高度上方2厘米处画上另一标记。因为规则规定,球网两处的高度不得超过规定网高的2厘米。5.气压表

规则规定比赛球的气压为0.40~0.45公斤/平方厘米,所有比赛用球的气压必须一致。6.比赛用球和球架

国际比赛时要求将5只比赛球放在球架上,比赛采用三球制。

(一)队员的服装

队员的服装包括上衣、短裤和运动鞋。上衣、短裤和袜子必须统一、整洁和颜色一致。国际比赛中,全队队员鞋子的颜色必须一致,但商标可以不同。上衣的号码必须是1~18号,号码的颜色必须与上衣明显不同。身前号码至少为10厘米高,身后号码至少为15厘米高,号码笔画宽度至少为2厘米。

(二)禁止着戴的物品

队员禁止佩带可能造成伤害及有利于人为加力的物品。可以戴眼镜进行比赛,但所引起的一切后果自行负责。

(三)参加者的基本权力 1.队长

队长在比赛开始前要在记分表上签字,并代表本队进行抽签。抽签获胜者可以选择发球或接发球,或场区。队长在场上时将担任场上队长。只有场上队长可以在死球时同裁判员讲话。场上队长可以请求对规则和规则的执行进行解释,可请求正常的比赛间断(暂停和换人),可以请求允许更换衣服或器材,核对双方队员的场上位置,检查地板、球网和球等。比赛结束时,他要在记分表上签字承认比赛结果。2.教练员

教练员在比赛前要在记分表上检查队员的姓名和号码,并签字。每局开始前,要填写位置表,签字后交记录员或第二裁判员。比赛中,他应坐在靠近记录员一端的球队席上,他可对场上队员进行指导,但必须是坐在球队席上或在准备活动区内,并不得干扰或延误比赛。3.队员的替换

每一局每队最多可替换六人次,一名队员离开比赛场地,而由另一名队员上场据占他的位置为一人次替换。在一次换人中可以同时替换一人或多人。替补队员每局只能上场比赛一次,如某一队员受伤不能继续比赛时,必须进行合法的替换。如果不可能进行合法替换时,可采取特殊的替换。如某队员被判罚出场或取消比赛资格时,必须进行合法的替换。如果不可能进行合法替换时,则判该队阵容不完整,阵容不完整的队保留其所得分数和局数。4.比赛间断

正常的比赛间断为暂停和换人。在比赛成死球时,裁判员鸣哨发球前,教练员或场上队长用相应的手势请求间断。一次或两次暂停可以与双方的各一次换人相连续,中间无须经过比赛过程。同一队未经过比赛过程不得连续提出换人的请求,但在同一次换人请求中可以替换两名或更多的队员。一次暂停的时间为30秒,但在世界比赛中,采用技术暂停的方法,即比赛中,当比分至5分和10分时,便为技术暂停,时间为1分钟,在每局中,球队还有一次暂停的机会,时间为30秒。暂停时,比赛队员必须离开比赛场区到球队席附近的无障碍区。5.延误比赛

延误比赛的行为是:换人延误时间;在裁判员鸣哨恢复比赛后,拖延暂停的时间;请求不合法的替换,在同一局中再次提出不符合规定的请求;场上队员拖延比赛的继续进行。延误比赛为全队的行为犯规,同一局中第一次延误,应判延误警告,再次出现则判延误判罚。6.不良行为

球队成员对裁判员、对方队员、观众或同队队员的不良行为,根据其冒犯程度分为四类。(1)非道德行为:比赛的参加者对裁判员的判断结果进行争辩,恫吓对方队员等行为。(2)粗鲁行为:比赛参加者的行为违背了道德原则和采取不文明的举止,并对裁判员、对方队员和观众有侮辱性的表示。

(3)冒犯行为:采用侮辱性的语言和姿态对裁判员、对方队员或观众进行诽谤。(4)侵犯行为:对裁判员、对方队员或观众有企图侵犯的目的或人身侵犯的行为。

三、技术性规定

(一)发球

发球队员必须在第一裁判员鸣哨5秒钟内,将球抛起或持球手撤离,在球落地前,用一只手或手臂的任何部分将球击出。如球未触及发球队员而落地,则被认为是一次发球试图。在发球试图后,第一裁判员应及时鸣哨允许再次发球,发球队员必须在再次鸣哨后的3秒钟内将球发出。发球队员在击球时或击球起跳时,不得踏及场区(包括端线)或发球区以外的地面。击球后,可以踏及或落在场区内或发球区以外。在每一次发球时都允许有一次发球试图。

(二)队员的场上位置

在发球队员击球时,双方队员必须在本场区内各站两排,每排三名队员。发球队员不受场上位置的限制。队员的位置是根据其脚的着地部位来判定的,每一名前排队员至少有一只脚的一部分,比同列后排队员的双脚距中线更近;每一名右边(左边)队员至少有一只脚的一部分,比同排中间队员的双脚距场地的右(左)边线更近。在发球队员击球的一刹那,场上队员脚的着地部位必须符合其位置要求。在发球后,队员可以在本场区和无障碍区的任何位置上。

(三)网下穿越

在不妨碍对方比赛的情况下,允许队员在网下穿越进入对方空间。允许队员的一只脚或双脚越过中线触及对方场区的同时,脚的一部分还接触中线或置于中线上空。除脚以外,不允许队员身体的任何其他部分接触对方的场区。在比赛中断后,队员可以进入对方场地。

(四)触网

新规则规定触网为犯规,但队员在无试图击球的情况下偶尔触网不算犯规。所谓无试图击球,意指已经完成了击球动作和击球试图。如完成扣球动作或掩护扣球动作之后,偶尔触网则不算犯规。

(五)进攻性击球

进攻性击球指除发球和拦网外的其他所有直接向对方的击球。当球的整体通过球网的垂直面或触及到对方队员,则完成了进攻性击球。前排队员可以对任何高度的球完成进攻性击球,但触球时必须在本场地空间。后排队员则允许在后场区对任何高度的球完成进攻性击球,但起跳时脚不得踏及或越过进攻线,击球后可以落在前场区。如果后排队员在前场区完成进攻性击球,在触球时,球的一部分必须低于球网上沿。

(六)拦网

拦网是指队员靠近球网,将手伸向高于球网处阻挡对方来球的行动。

触及到球的拦网行动则完成了拦网。只有前排队员允许完成拦网,后排队员不得完成拦网。如后排队员将球拦回,则为犯规。如拦球到本方场区,则为本队的第一次击球。前排队员的拦网触球不算作本队的一次击球,因此本队拦网后还可以再击球三次。拦网时,队员可以将手或手臂伸过球网,但不得影响对方击球,过网拦网触球应在对方队员完成进攻性击球之后。在一个拦网动作中,允许球迅速而连续地触及一名或更多的拦网队员。

(七)比赛中的击球

规则规定队员的身体任何部位都允许触球。但球必须被击出,不得接住或抛出,球可以向任何方向反弹,如果队员违反了上述规定,则判为持球。规则规定球必须同时触及身体的不同部位,如果球先后触及队员身体的不同部位,则为连击犯规。但是在拦网动作中,允许同一队员或同一拦网中的不同队员,在一个单一的动作中连续触球。在球队的第一次击球时,允许队员身体的不同部位在同一击球动作中连续触球。第一次击球指接发球、接进攻性击球、接本方拦起的球和接对方拦回的球。而在本队第二次和第三次击球时,则不允许球连续触及身体的不同部位。

规则虽然由以上三个部分组合而成,但它们是一个整体。我们在掌握每部分内容的同时,更要将三部分的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更好地了解规则,理解规则,以至更好地去执行规则。自由球员

“自由球员”或“自由人”(LIBERO)是国际排联于1996年世界女排大奖赛中试行的一项新规则,称为自由球员(Libero Defensive Player)。自由防守球员的功能在于加强防守达到平衡攻守的效果。自由球员的规则如下: 1.球队可以没有自由球员,但最多只登记两人。2.一队在比赛时只能有一位自由球员在场上。

3.自由球员必须身着与其他同队球员明显不同颜色的球衣。4.自由球员的替补不计入普通球员的替换次数(不纪录)。

5.自由球员的替补必须于一球落地之后至第一裁判发球哨音响起前完成(教练无须请求自由球员的替补或使用号码牌);并只限于替换同一人,且同一自由球员的替换至少须以一球的往返为间隔(即一次死球)。

6.记录表须注明自由球员。

7.自由球员不得列于轮转表上,但可于比赛前替换上场。

排球规则 篇3

关键词:排球规则 世界排联 中国排联

中图分类号:G8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643(2013)06-0072-02

1前言

竞技比赛能够使潜能激发。它可以展示出人的最好能力、精神面貌和创造力。规则就是要构建一个竞技的舞台,以确保这些素质的弘扬。中国根据自己的国情制定出适合自身的规则以和世界接轨,经济发展不同和国情的不同就有和世界排联规则有部分差距,认清自身的差距防止世界性比赛中因为规则的不同而失分,同时防止中国观众在收看世界性的比赛时拿中国自身的规则来评论赛事的好坏或裁判员的好坏,本文列出世界性比赛和中国排球规则的不同,以供参考。

2规则中的不同点

2.1场地

(1)面积

比赛的场区为18m×9m的长方形。比赛场地四周有不少于3m宽的无障碍区。比赛场区上空的无障碍区从地面量高度不少于7米,中间不得有任何障碍物。

国际排联世界性比赛场地边线外无障碍区不少于宽5m,端线外不少于宽8米,比赛场地上空间无障碍空间不少于高12.5m。

(2)比赛场地的地面

比赛场地面一定要平坦、水平、划一。场地的地面不得有任何有可能使队员伤害的隐患,不得在湿、滑或者粗糙的地面上比赛。

国际排练世界性比赛场地的地面必须是木制的或者是合成的。任何地面的验证必须是通过国际排联。

比赛场区的地面必须是浅色。国际排联世界性比赛场地界线为白色。无障碍区和比赛场区分别为白色以外的不同颜色。

(3)场地上的划线

进攻线。每一个场区画一条距离中线的中心线3米进攻线,标识出前场区。

国际排练世界性比赛时,进攻线有延长的,在每条进攻线两端无障碍区画5段长15cm、宽5cm、间断20cm的虚线,虚线的总长度为1.75m。“教练员限制线”由一列长15cm、间断20cm的虚线组成,虚线从进攻线的延长线到底线延长线,距离边线长度为1.75m并且平行于边线。限制线是制约教练员的活动范围。

(4)准备活动区域

国际排联世界性比赛无障碍区以外的球队席远端角落,画有3米×3米的供队员准备活动的区域。

(5)温度

最低的温度不低于10%(50°F)。

国际排联世界性比赛室内的温度,最高不能超出25%(77°F),最低温度不低于16%(61°F)。

(6)照明

国际排联世界性比赛室内的照明度从比赛场地高度为l米的地方进行测量,应为1000-1500勒克斯。

2.2网柱

两根排球网柱架设在两条边线外0.5-1米处,高度为2.55米,网柱的高度最好可以调节。

国际排联世界性比赛中网柱应该架设在两条边线外1米处。

2.3比赛队

一个排球队最多有12名队员、1名训练员、1名助理教练员、1名教练和1名医生。国际排联世界性比赛中,医生必须要得到国际排联的认可。成年人国际排联世界大赛,一个队最多可以有14名队员(但非后排自由防守队员不得多于12名)。

2.4服装

(1)运动鞋一定要柔软轻便,鞋底不能在地板上划出痕迹、没有后跟的胶底或合成革。国际排联世界性比赛中,是不允许穿主要色为黑色的鞋。

(2)队员所穿的上衣必须有号码,号码应为1-18号。国际排联世界性比赛,队员穿的服装的号码必须是1-20号。

(3)身前服装号码至少高15cm,身后号码至少高20cm,号码笔画宽度不得少于2cm。国际排联世界性比赛,队员穿的短裤右腿处应该有高4-6cm的号码,笔画至少宽1cm,符合FIVB标准的短裤和上衣。

2.5教练员

比赛中教练员和其他队员一样,可以对场上队员进行指导。在比赛中进行指导的教练员,可以在球队席前从进攻线的延长线到准备活动区域中间的无障碍区站立或行走,但不能干扰或耽误比赛。国际排联世界性比赛,教练员履行职责应在教练员限制线后。

2.6请求正常比赛间断

只能有教练员或教练员不在时场上队长可以请求正常比赛暂停,请求暂停或者换人,必须在比赛成死球后、裁判员鸣哨允许发球前,并做出相对的手势。国际排联世界性比赛中,一定要先使用蜂鸣器然后使用相应手势求暂停。

2.7技术暂停与换人

被请求的所有暂停的时间都为30秒。国际排联世界性比賽中前4局中,每局还有多出两次的60秒的技术暂停,当领先队达到8分和16分时自动执行。第五局(决胜局)少了技术暂停,只剩下每队可以请求的、时间各为30秒的两次正常暂停。裁判员或记录员应以哨声或蜂鸣器认可换人的请求。在国际排联世界性比赛中,使用换人牌来进行换人。

2.8后排自由防守队员的确定

(1)每个球队可以在12名队员中挑出两名队员为“后排自由防守队员”。国际排联世界性成人比赛中,队员能够超过12名,但多出的名额必须是“后排自由防守队员”,不多于两名。

(2)比赛前所有非前排自由防守队员都必须登记在专栏的记分表的中。国际排联世界性比赛中,所有有后排自由防守队员都一定要登记并只能登记在专栏的记分表的中。

(3)后排自由防守队员的服装一定要一致,他们的上衣(或新后排自由防守队员的专用背心)颜色一定要对比其他同队队员有明显区别,可以样式不同,但是要有与全队一样的号码。国际排联世界性比赛中,新指定的后排自由防守队员上衣的颜色和样式,一定要与原后排自由防守队员一致,必须保持个人的号码。

2.9裁判员的组成

由一下人员组成一场比赛的裁判员:第一裁判员、第二裁判员、记录员、2名(4名)司线员。国际排联世界性比赛中另外再设1名助理记录员。

2.10司线员位置

如果为2名司线员,其位置应该在两名裁判员右手的场区角端,距场角1-2m。两人各自负责他一侧的端线和边线。

国际排联在世界性比赛一定要设4名司线员。他们站在无障碍区距场角1-3m的位置上,4人各负责一条界线。

3结论与建议

排球运动是当今世界上兼具竞技性和娱乐性,最流行、最成功的体育运动项目之一。它快速、刺激,并且极具有爆发力。它所特含的运动要素相互叠加,在比赛的往返中交相映辉。

排球规则 篇4

1 排球竞赛规则修改对运动员的影响

1.1 对运动员比赛行为的判罚尺度放宽

1.1.1 双方队员网上同时触球并造成持球

对排球运动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 排球运动的网上对抗非常激烈, 以往因为双持持球的判罚对比赛的连贯性造成一定的影响, 同时对运动员发挥网上技术也有所限制, 从而降低了比赛的观赏性。因此, 对该项规则的修改, 可以使运动员更好的发挥自己的网前技术, 增加比赛连贯性的同时, 从一定程度上使比赛的观赏性有所提高。

1.1.2 球员网下穿越

以往的的排球竞赛中, 运动员的手和脚有相同的尺度判断, 而且对运动员的身体其他部位也有所限制。新规则中对脚是否越过中线并未进行更改, 但是对于身体的其他部位的限制却有了放宽, 允许运动员在不妨碍对手的情况下, 可以越过中线。在实际比赛当中可以经常看到运动员为了救球而倒地, 在网前频繁使用高难度的技术动作, 但是倒地之后往往因为惯性使身体越过中线, 如果因此而对其进行判罚, 那么, 对于与动员全身心投入比赛的心里是一种挫伤, 影响运动员发挥的同时, 大大减低了竞赛本身的激烈程度和观赏性。从而, 会使观众观看排球竞赛的积极性和热情逐步消失。所以新规定关于网下穿越的部分修改, 使比赛自身与与动员都能实现提升, 更好的保证比赛亮点。

1.1.3 触网

一直以来, 比赛中触网都收到运动员普遍的关注, 在网前进行防守或进攻的时候难免会触网, 这项规则对许多运动员造成了极大的困扰, 对此运动员很是无奈。然而, 可以想象, 随着比赛激烈程度的增加, 如果将运动员触网规则看成硬性的判断标准, 必然会对排球运动的发展造成一定影响。因此, 在新规定中对运动员触网的判罚分为了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 从是否出于故意为之进行判断。通过该规则在实际比赛中的实施情况来看, 大大放宽了运动员受到的限制, 有效地保证了比赛的连贯性和观赏性, 在新规则当中, 只对运动员在网袋以上触网, 并给对方造成阻碍, 才会被判断为犯规。当然这种修改的目的是本着体育运动的宗旨和其发展考虑的, 通过激发运动员的能力, 来带动观众的观看乐趣和积极性, 对于促进排球运动的发展非常关键。

1.2 球队人数增加促进了运动员的竞争性

相比于以往规定中关于球队人数的限制, 新修改的规定中将球队人数提高到了14人, 虽然只是增加了两名运动员, 但是却能为排球运动及竞赛带来更有利的发展。本文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讨论。

(1) 增加排球球队人数无疑是为更多的人机会参加排球竞赛, 虽然只是增加了两名运动员, 然而从某种程度上, 会对该球队运动员之间的良性竞争起到推动的作用, 同时, 有利于运动员加强练习, 提高技术水平。

(2) 体育运动中, 经常会因为各种因素导致活动者出现受伤的情况, 更何况是在竞赛当中, 随着排球竞赛激烈程度的不断增强, 运动员会因为各种原因出现受伤或疲劳的情况, 增加这两个人数, 对于保障球队人员替换非常有利, 能为比赛的正常进行提供比较可靠的保证;同时, 比赛越发激烈, 运动员如果没有更多的轮换, 就会在比赛后半段出现疲劳的情况, 难免对竞赛本身的观赏性和连贯性造成影响, 尤其是目前运动员都有许多类型的比赛要应付, 因此为了保证比赛的质量不受较大影响, 适当增加球队人数是比较重要的一方面。

(3) 双自由人规则。在排球比赛中, 自由人主要承担的是接发球的任务, 接发球对于排球竞赛的胜负起着关键的作用。而且, 从目前的各种比赛中可以明显看到, 好的防守才是组织进攻的的重要基础, 因而, 在排球竞赛当中设置双自由人能够使排球竞赛双方的技战术水平有较大的提高, 促进排球运动员组织的规范性。同时, 双自由人的规定能够为更过因为身高不能参加比赛的运动员提供有利的条件, 增大排球运动的普及面。

2 新规则的修改对裁判执裁难度的影响

2.1 比赛时间和现场观众、比赛地点和球队教练员的因素

包括比赛时间和现场观众、比赛地点和球队教练员等许多因素都会对裁判的判断造成影响。而本文主要通过新规则对裁判判断时心理的影响。对于新规则中这些放宽的内容, 对于帮助运动员更好的发挥, 提高比赛本身的吸引力都比较关键。然而, 对于执裁裁判来说, 从一定程度上对其执裁的难度有了提高。就那触网规则来看, 以前执裁裁判可以根据规定对触网行为进行坚决的判罚, 但是新规定对于运动员触网的行为, 需要执裁裁判对运动员不阻碍对方球员的触网行为进行主观的判断, 在激烈的排球比赛中, 对执裁裁判的反应和准确判罚的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

2.2 新规则的修改提高了裁判员的工作质量

新规定对第2裁判员的的权限进行了放宽, 第2裁判员可以对场内的犯规行为鸣哨并作出相应的犯规手势相比于之前的规定, 修稿第2裁判员的执裁权限对于帮助执裁主裁判的的判罚也非常重要, 在保证比赛连贯性的基础上, 通过放宽裁判的权限, 可以有效的保证竞赛的精彩程度和公平性。

3 新规则的修改对比赛观赏性的影响

从新规则的在实际比赛中取得的效果来看, 有效的保证了比赛的连贯性, 而且促进了比赛的精彩程度, 从而提高了比赛的观赏性和魅力。

3.1 新规则的修改使比赛更连贯

通常, 裁判的吹罚次数对比赛的连贯性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如果裁判在比赛中频繁的鸣哨吹罚, 将会对观众的观看热情造成直接的打击。排球竞赛因其自身的特点, 对比赛的连贯性非常倚重, 因此修改规则对排球竞赛的发展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 修改使的规定中, 一定程度上使裁判减少了吹罚的次数, 提高了比赛的连贯性。

3.2 比赛水平的提高使比赛更具观赏性

通过新规则的修改, 很好的解除了规则对运动员技术发挥的限制, 能够保证运动员在比赛中全身心的投入竞技中去, 从而, 使比赛的精彩程度有所增加。这些明显的效果可以通过实际的比赛清楚的看到, 竞赛双方运动员都能在比赛连贯性的前提下, 充分发挥自己, 实现教练员的技战术安排, 使比赛的更为激烈、比赛攻防转换的节奏更加紧凑, 从而使比赛更具观赏性, 极大的提高观众的观赏热情和积极性, 为排球运动的发展和推广提供有利的基础。

4 排球竞赛规则修改展望

排球新规则的推行为排球运动赋予了新的发展动力和新的生命力。在对运动员技术的限制、裁判的吹罚尺度等方面都做出了比较大的改进, 这些修改对于保证运动员发挥教练员技战术安排和自我发挥方面非常关键, 同时, 执裁裁判的能力也提出了更为高的要求, 不仅要保证竞赛的规范, 而且要保证比赛的连贯。这些方面的改进从整体上促进了排球运动的发展, 然而通过这些方面的改进, 使人联想, 是否能通过修改比赛的方式达到更好的推广该运动的目的, 因此, 本文在最后提出一个修改比赛方式的思路, 以供参考。

众所周知, 排球比赛是通过5局3胜制决定比赛的胜负关系, 比赛双方谁先得到25分就获得该局的胜利, 与羽毛球类似, 也是隔网类的球类体育项目。这种决定比赛胜负关系的方式往往使比赛进行的时间比较长, 而且, 对电视台的在转播时间安排上造成一定困扰, 同时容易使观众产生疲劳, 对于排球运动的发展不利。因而本文通过借鉴其他球类项目, 对排球运动比赛方式进行了构想。可以通过像足球或篮球比赛方式的借鉴, 将比赛改为4节15min制, 具体得分的形式是:通过后排进攻、前排扣球和吊球或发球分别得3分、2分和1分, 如果对方出现犯规的情况, 那么直接给对手加一分。其他方面的内容大致不变。通过这种形式的改变, 能够使比赛的更为激烈, 而且比赛的节奏更加紧凑。但是这个构想仍需实践的验证, 仅仅作为参考。

5 结语

排球运动近几年通过新规则的改进和合理商业推广, 已经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 尤其是我国女排在奥运会上面的精彩表现至今仍被人称道。规则的制定是要服务于该运动发展的, 所以, 排球运动规则的修改应当以排球运动的发展为宗旨。通过新规则的修改, 应经能从实际的比赛中明显看到排球运动的魅力在逐步提高, 然而是否可以通过更多方面的修改促进排球运动的发展, 这个问题仍需要通过实际比赛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参考文献

[1]刘建华, 夏成生.新规则与排球比赛的观赏性探析[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2010, 16 (3) .

[2]章晓武.新规则的实施对排球运动的影响[J].体育世界 (学术版) , 2007 (5) .

[3]张欣.世界排球运动发展趋势——兼析亚洲排球落后的原因[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2009, 17 (1) .

[4]刘署亮.新规则透视——析“自由人”在排球比赛中的作用[J].体育与科学, 2009, 23 (4) .

气排球规则 篇5

过中线和触网

(一)比赛进行中,队员身体任何部位触及球网时,应判触网犯规。

(二)因对方击球入网而使网触及本方队员时,不算触网犯规。

(三)队员在前场区对高于球网上沿的球不准扣球,只允许将球传入对方区域并必须具有一 定向上的弧度过网。

(四)进攻时一方队员越过中线进入对方场区则视为犯规。队员的一脚或双脚踏过中线不算

犯规,但触及对方或影响对方的则判犯对方进攻时前排三名队员可以进行单人或集体的拦网。球可迅速而连续触及一名或多

名的拦网队员,拦网后的队员仍可击球。

规。

(三)拦网队员不得将手或手臂伸过球网进行拦网。

(四)拦网不算一次击球,还可再击三次

(五)后排两名队员不准到网前进行拦网,如参加拦网并起到拦网作用时应判犯。

(六)不得拦对方的发球,和前场区过网的球。

在进攻线前将高于球网的球击入对方球区,没有明显的向上弧度; 打点,打线。、只有前排的队员可以拦网。队员可在球越过网之前进行拦截,但是不得触网或干扰对手(不能过网击球)。在一个拦网动作中,允许球迅速而连续地触及一名或更多的拦网队员。拦网触球应在对方队员完成进攻性击球之后,同时不能有击球动作。

10、双方队员同时触球并且有明显的停留现象时判为争球,由原发球方重新发球。

11、拦网:拦网可以过往下压,要求球整体未过网。可以无条件过网空中拦击对方第三次击球,或有条件拦击一次和二次进攻击球,条件是对方无人传球和进攻,否则会判过网击球。后排队员不得参与拦网,否则即使未触球也算违例。

12、下压,初步法外,还有手臂你用了吗

13、拦网应该是.别人击球的时候,你进行阻拦,是被动击球的.如果你的手跟着球动了.那就不能算拦网,而应该归为击球

拦网的时候手可以伸过网,并且形成一个向下的角度,使球打在你手上以后弹向地面.但是过网拦是有条件的.不能拦对方二传的传球.只可以拦已完成的进攻性击球(貌似是这么说的.)

简单的说,对方的扣球,你可以把手伸过网并且向下压.你说的手腕动作....我就不清楚了,至少我们这里拦网是不动手腕的

14、气排球扣球的训练方法一般有:徒手挥臂法、击球法。

一、徒手挥臂练习

(1)原地起跳动作;

(2)助跑跳起空中挥臂徒手动作。

二、击球法练习

(1)一人举球另一人原地扣球;

(2)个人对墙扣球;

(3)原地扣固定球;

(4)一人抛球另一人原地扣球;

(5)自抛跳起扣球或一人抛(垫)球另一人助跑跳起扣球过网;

(6)教学比赛组织扣球等练习。

15、掌握不了节奏,就原地小步跳且整条手臂与地面呈75°角为宜。

16、后双脚并拢,重心下沉,双手后摆。然后蹬地起跳,双手向上扬。基本就可以达到扣球需要的高度和滞空时间了。。不过需要的准备时间比较长。还要继续练习啊。

17、前排队员只能将球平推或垫球过网。

18、直接用力扣过去的话基本都出界 你在扣的时候试试把球往下滑一下

19、球过网时继续明显上升高度,而不是球一过网或未过网的垂直面便下降高度 20、二传是手腕不是手指传球,柔和

浅析排球竞赛规则修改产生的影响 篇6

“没有规矩, 不成方圆。”不论是哪一种运动项目都要有符合自身特点的规则来制约比赛双方的行动。在排球运动诞生及发展的过程中, 比赛规则也在随之发展, 隔一段时间便会进行部分的修改。最近几年, 人们把排球规则的修改集中在促进比赛攻防平衡上, 其目的是均衡攻防矛盾、增强比赛的竞争性, 使排球运动更具魅力。因此, 我们要尽快熟悉新规则, 研究和探索新规则的修改对排球项目各方面的影响。

二、对运动员的影响

(一) 放宽了运动员犯规的判罚尺度

1. 双方队员网上同时触球并造成持球。

新规则中放宽了双方队员网上持球的判罚尺度, 这样就不会出现因双方持球而中断比赛连贯性的现象, 也减少了对队员发挥网上技术动作的限制。比赛的激烈程度和观赏性也不会随之降低。队员们可以充分发挥水平, 以自身的实力争取球权。

2. 球员网下穿越。

新规则没有改变关于脚越过中线触及对方场区是犯规的规定, 而将其他部位 (包括手) 过线的规则更改为在不影响对方的前提下是允许的。在排球比赛越来越激烈的今天, 球员高难度倒地救球的现象也频频发生, 难免导致身体从网下穿越。如果因此被判犯规, 则大大地影响了比赛的连贯性和精彩性, 也势必会影响球员的积极性和观众的热情。规则修改之后就会避免此类现象的发生。

3. 触网。

新规则大大放宽了触网的界限。只有在网袋以上的部位触网, 且阻碍了对方球员动作才算犯规。以前出现的女队员发梢碰到球网也算触网犯规的现象将不再出现。因此新规则关于触网的修改受到了女队员的拥护, 同时也极大地减少了比赛中断的次数, 增加了比赛的连贯性, 让观众可以尽情观赏激烈的比赛。

(二) 球队人数的增加促进了运动员的竞争性

新规则将球员人数从之前的13人增加到了14人, 这样可以为热爱排球的运动员们提供更多的比赛机会, 促使队员们不断提升自身水平, 也增强了队员们参与比赛的积极性。另外, 队员在比赛中受伤极其普遍。长时间、高强度的比赛会使队员体力极速下降。增加队员人数也可以缓解这方面的问题, 从而保证比赛的质量。

(三) 双自由人规则提高矮个子运动员参赛的积极性

排球运动员多数是个头高、身材高大的。因此矮个子运动员就失去相当多的参赛机会。自由人的位置可以安排相对矮一点的队员。新规则中的双自由人规则就给这些队员提供了更多参与比赛的机会。在过去的比赛中, 只有一名自由人, 因此自由人受伤了也要坚持打完比赛。这样不但会降低球队整体的防守水平, 对自由人的身体也是不利的。双自由人规则也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三、对裁判员执裁难度的影响

1.增加了裁判员的执裁难度。新规则对于网下穿越及触网等方面的尺度有所放宽, 加大了裁判员的制裁难度, 要求裁判员需要在比赛瞬间做出准确的判断, 对裁判员的观察力、反应力及判断力都有很高的要求。由于已经形成了老规则的判罚习惯, 裁判员应尽快改变原习惯并逐渐适应新规则的要求, 从而尽量避免出现判罚失误的情况。

2.提高了裁判员的工作质量。新规则中裁判员职责新增一个条款:比赛中第二裁判员有权对后排队员或者自由人进攻犯规做出判断, 并鸣哨给出相应手势。这一修改在一定程度上给予了第二裁判员更多的权限和空间, 减轻了第一裁判员的一些压力, 整体上提高了裁判工作质量, 使比赛也更加公平、公正。

四、对比赛的主要影响

(一) 网上争夺更加激烈

1. 拦网概念更加明确。

原规则规定:“拦网是队员靠近球网, 将手仲向高于球网处阻挡对方来球的行为, 只有前排队员可以完成拦网”;而新规则规定:“拦网是队员靠近球网在高于球网处阻挡对方来球的行为, 与触球点是否高于球网无关;但触球时必须有身体的一部分高于球网上沿;只有前排队员可以完成拦网”。明确了拦网的概念, 可以有效地消除误解。

2. 触网判定更加具体。

新规则列举了一些应判触网犯规的情况, 例如球被接起靠近球网时, 队员身体躺靠在球网上利用球网 (的支持) 进行击球;例如队员有意拉动球网降低球网高度, 或球入网时摇晃球网进行击球, 造成本方的击球 (有利) , 或对方的击球 (不利) , 或 (妨碍) 对方的合法击球等, 这就使拦网犯规的判定更加具体。

3. 拦网技术更加精简。

网上的进攻与拦网的对抗一直是排球比赛的焦点。由于规则的修改, 队员们的技术训练也要随之改变, 应更加注重队员空中拦截动作的训练。这样可以有效地减少因触网而犯规的次数, 同时提高拦起球或拦回球的成攻率以及拦网技术, 使比赛更加激烈。

(二) 比赛过程更加精彩

1. 攻防更加平衡。

新规则规定在世界性比赛中可以有两名自由人, 这样就有效地提高了防守的成功率, 同时其他队员就可以更好地进行进攻, 从而促进攻防得到平衡, 给比赛注入新的活力, 使比赛过程更加精彩。

2. 比赛更加流畅。

比赛进行时间和中断时间的比例是衡量排球比赛是否精彩的重要标准。如果中断时间过长则会影响运动员的水平及观众观赏比赛的情绪。新规则通过设教练员限制区、设置教练缺席时队长可请求暂停或换人等规定, 减少了因人为原因所造成的中断, 从而使比赛更加流畅, 提高比赛的观赏性。

(三) 公平竞赛更加规范

1. 规则概念更加严谨。

新规则对原规则中一些比较模糊的概念及判罚程序等进行了进一步的修正, 使规则概念更加准确、完整、严谨, 减少因概念不清而造成的误会, 从而保证竞赛氛围更加和谐。

2. 裁判执法更加公正。

新规则在触网和越过中线犯规方面的修改以及对侵犯行为的规定, 有效地减少了裁判员尺度不同、判罚不公等现象, 遵循了公平和公正的竞赛原则。

3. 团队协作更加突出。

裁判员团队是排球比赛公平、公正、有序进行的保证。排球立体进攻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对裁判员判断职责的分工也随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规则加强了第一和第二裁判员的分工合作, 不但可以减少比赛中裁判员的漏判, 还可以充分发挥团队协作精神, 使裁判团队在比赛中能够更加高效地工作。

五、结语

总而言之, 新规则的实行无论对运动员、裁判员还是比赛本身来说, 都有一定的影响, 但是总体而言是积极的。新规不但使比赛攻防更加平衡, 同时也减少了人为的判定因素使规则更为规范化。广大教练员、运动员、裁判员要认真学习并尽快熟悉新规则, 不断提高自身水平、提升自身能力, 共同促进排球运动的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1]宣启明.2009年排球新规则的修改对排球竞赛的影响[J].四川体育科学, 2010, (12) .

[2]柯强, 何穗鸣.对排球竞赛新规则变化的解读[J].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 2010, (4) .

竞赛规则演变对排球运动发展的影响 篇7

排球运动产生于1895年, 1947年国际排联正式成立, 将欧美排球规则合并, 从而制定了世界六人制排球的规则, 使世界性的排球比赛在统一的规则限制下进行, 并在1964年成为奥运会项目。经过百年的发展, 排球运动已经由最初的基督教会娱乐活动发展成为现在重大的国际体育赛事, 并成为人民喜爱的体育活动和攻防争夺激烈的一项竞技项目。在排球的普及和发展过程中, 竞赛规则的演变发挥着重要的影响作用。排球竞赛规则是利用规则的约束作用, 保证排球比赛的公平与平衡, 增强排球比赛的连续性、对抗性、观赏性和社会发展适应性, 吸引更多的人关注、喜欢和参与, 从而推广和普及排球运动。排球竞赛规则的演变发展, 适应了排球发展的要求, 促成了相应一段时间内排球比赛技战术的发展创新。在排球运动发展和竞赛规则的演变历程中, 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促进。规则根据排球技战术发展和适应社会需求进行修订, 排球技战术也因为规则而创新发展, 保证排球事业的发展向着公平、竞技、合理和市场化的方向发展。“排球运动发展史, 可以说是一部不断创造排球规则又不断超越规则、改变规则、发展规则的历史”[1]。

2.鼓励和促进防守, 于攻守间寻求相对平衡

从排球运动的特点和发展来看, 网上争夺日趋激烈, 进攻打法的高、快、狠、多变特点, 使得进攻居于领先地位, 并成为排球比赛的显著特征, 这样容易破坏排球比赛的相对平衡, 从而影响运动本身的对抗性和观赏价值。规则的修定不能单纯对进攻加以诸多限制, 由此引发排球规则的修改向有利于加强防守的方向倾斜, 达到攻守相对平衡, 以回合间的激烈对抗呈现排球运动的特点。这一点在排球规则的变化中表现尤为突出, 例如对排球击球部位的限制逐渐放宽到取消:胸部以上身体各部位都可以击球 (1941) , 得允许膝关节以上任何部位触球 (1992) , 身体任何部位都可以触球 (1994) 。又如对拦网规则的限制:允许双人拦网 (1938) ;允许过网拦网 (1964) ;拦网触球不作为三次击球中的一次 (1976) 。此外, 对持球和连击的判罚尺度逐渐放宽, 减小排球气压来降低球速, 自由人的设立及无障碍区的扩延, 这些条款无不是基于加强防守、缩小攻守之间的差距而进行的修改。

3.限制和削弱进攻

排球运动的特征是隔网对抗, 在几次击球过程中迅速完成攻与防的转换, 扣球具有很强的主动攻击性, 防守则处于被动的弱势地位。一旦在比赛中攻守失去平衡, 形成“一锤定输赢”的单调局面, 就会使比赛缺少回合间的激烈对抗性, 缺少排球比赛独有的惊险性、刺激性和观赏性。因此排球规则在演变过程中, 一方面向加强防守倾斜, 另一方面在合理范围内对进攻进行限制和削弱。首先是场地的尺寸变化:从最初1922年的18.29M×9.14M到1950年18M×9M, 并沿用至今;其次是限制了进攻的网上宽度:1968年设立标志杆对进攻的网上宽度加以限制, 1977年将标志杆内移20厘米紧贴标志带外沿。场地的缩小对防守更为有利, 减小拦网的移动距离同时限制了进攻的空间区域, 对进攻的技术要求进一步提高, 促使扣球的准确性、方位性提高。2004年, 排球规则对四名司线员的位置进行改变, 要求两名司线员站在第一裁判员一侧的进攻线延长线上, 专门裁定进攻队员是否犯规, 这说明排球运动在未来的发展中, 一方面注重进攻技战术的相互配合和提高, 另一方面体现出排球规则削弱和限制进攻, 趋向于增加回合间的激烈攻防对抗体现排球独有的魅力。

4.排球规则演变与技战术发展渐进式相互促进

排球运动固然有进攻的酣畅淋漓, 滴水不漏的防守的同样出彩, 比赛的精彩性、刺激性和悬念性也在这一攻一守中得以体现。排球规则围绕攻防这一矛盾体而进行演变发展, 同时对排球技术和战术的推陈出新起着推动作用, 使规则和技战术间呈现相互促进、相互制约、共同发展的局面。“排球规则的变更对排球运动及其技战术也有一定的引导作用, 使排球运动呈现出‘让排球飞起来’的发展趋势”。 [2]

1947年, 东欧国家开始出现正面上手发球、双手传球、倒 地双手传球、屈体扣球等技术和“中一二”战术、重扣技术, 这是排球技术革新的一个里程碑。1948年, 规则允许前排进攻人员由2名增加到3名, 从而促使进攻手段呈现多样化, 于是出现了双人拦网“心跟进”的防守战术。随后中国创新上手飘球技术和鱼跃救球技术, 并创造了梯次、交叉战术, 出现了边跟进防守战术。60年代“拦网队员可以过网拦网”的规则推动中国男排创造了“盖帽”式拦网防守技术;针对拦网队员触球后可以做第二次击球的规定, 我国男排发明出“平拉开”进攻战术, 70年代标志杆的内移、拦网后可击球3次的规则改变 , 缩小了网上球的空间, 对进攻扣球要求更高, 进攻区域再次缩小。日本男排首创“短平快”扣球、时间差、位置差和自我掩护等多种进攻打法, 波兰男排也创造发展了后排纵深进攻打法和跳起发球技术。90年代的每球得分制的实施, 对每项技术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提出了更高要求, 同期自由人的设立加大了防守的力度, 进一步促使技战术向攻守平衡的方向发展, 队员技术的专门化日益明显, 更加明确运动员的技术分工。因此从排球规则变化和相应时期的技战术发展的关系来看, 二者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共生关系。进入21世纪, 排球技战术已经成熟和完善, 4名司线员的位置改变, 对进攻队员的犯规裁定凸显出对后排进攻技术的要求愈来愈高, 要求队员在场上有很强的支配比赛能力, 同时反映出现代排球攻防技术转换更快, 全面的立体进攻体系形成。

5.适应社会发展, 加速市场化

竞技体育的发展离不开经济基础, 也离不开市场, 没有市场, 就没有竞技体育的社会生存环境, 没有市场, 就没有竞技运动推广、发展、创新的动力。只有当比赛具有高度的竞技性与观赏价值时, 才可能拥有市场优势, 才可能在体育商品化的社会环境之中充满无限生机。因此马启伟先生认为:“排球规则的修改制定如何促进技战术出现新的发展, 使比赛更精彩, 更吸引观众, 成为广大群众最喜爱的运动项目之一, 是规则研究的主要方向。”[3]因此可以说, 排球运动规则的演变是努力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是大力推进排球市场化进程的催化剂。

发球犯规中“球触网”的规则取消和每球得分制的实施, 使发球的攻击性得以体现, 比赛一开始就置于猛烈进攻中, 充满火药味, 增强了比赛的紧张感和精彩性。同样每球得分制取代发球权得分制, 改变了排球比赛拖沓繁冗的局面, 之前的排球比赛时间很难控制, 一场球的最短时间25分钟, 而最长的则达3小时23分钟[4], 最高连续换发球的记录是28次。比赛时间的不确定性给排球运动的发展带来许多不利因素, 因此控制和缩短比赛时间成为规则修改的突破点。1989年—2000年, 国际排联对规则多次修改, 比如局间休息三分钟, 使用“技术暂停”, 执行“延误比赛”的判罚和自由人的替换规则改变, 等等, 从时间上来讲, 加快了比赛的节奏, 提高了比赛的紧张感和刺激性, 降低了人为因素而中断比赛的几率, 使得比赛更紧凑、更合理、更人性化。而局间休息和“技术暂停”则给电视直播中插播商业广告提供了时间保障, 这些规则明确而细微的改变, 对排球运动的经济发展基础和市场推广起到重要的改善作用, 更有利于排球运动向市场化、商业化和大众化的道路迈进。

6.结语

排球运动规则以统一性、权威性、严肃性保障了排球比赛的公平性, 它的演变和发展促进了排球技战术水平的提高, 对排球运动的推广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它保证了比赛中的攻守平衡, 促进了排球技战术的迅猛发展, 同时加快了排球运动的市场化、商业化和大众化的进程, 而且规则的演变和技战术的发展呈现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渐进式共生关系。

参考文献

[1]万桂春.排球竞赛规则60年 (1947-2007) 发展变化研究[D].江苏:苏州大学, 2009, (5) .

[2]吴明智.排球竞赛规则的演变与发展对排球运动的影响[J].运动, 2012, (8) :18-19.

[3]马启伟.排球规则研究与修改[J].中国排球, 1993, (1) :16-17.

排球规则 篇8

关键词:排球,竞赛规则,技术,战术

“共生”原是用来形容“生命自然界两种生物共同构成某种联盟且盟友之间互利互惠现象”[1]的概念。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研究的深入开展,人们对共生的认识也逐步深化,“共生关系”应运而出。“共生关系”是指事物间较深的层面上有着共同的生长机制,这种生长机制虽然在表面上形式各有不同,但却执著地反映着它们的联系,确定的影响着它们的生存和发展。[2]在实践中,“共生关系”具体表现为两事物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互作用、互动发展。其理念已被广泛引入和应用在社会的诸多领域中,并在实践中闪烁着它的光辉。

作为世界“三大球”之一的排球运动经历了其百年的洗礼和发展,由最初的一项娱乐活动发展到今天拥有世界锦标赛、世界杯赛、奥运会排球赛等国际重大体育赛事,成为一项深受各国人民喜爱的体育活动和攻防争夺激烈的竞技项目。它能以强劲的生命力和活力发展到今天,更多地要归功于其竞赛规则的演变和技战术的发展。

综观排球运动竞赛规则和技战术的发展演变历程,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互作用、互动发展的现象在它们两者的发展历程中随处可见,它们之间的“共生关系”在其发展过程中也逐渐地呈现了出来。

1 排球竞赛规则演变与技战术发展中共生关系的体现

1.1 利益共生关系

排球竞赛规则修改是发展完善排球这一运动项目的重要措施,其直接目的是为了保证排球比赛的攻守平衡。规则修改促使了排球比赛具备更强的精彩性和观赏性,吸引更多的人关注、喜欢和参与排球运动,促进了排球运动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普及,体现了国际排联“在世界所有地区发展排球运动”[3]的宗旨。

排球竞赛规则的修改,促成相应时间内排球比赛技战术的发展创新。新的技战术的出现,在无形中为排球竞技比赛提供更加精彩刺激的比赛场景和画面,从而赢得观众的青睐和支持,为排球运动的广泛普及助推加力。二者无形中达成了一个共同的目的和利益——为推进排球运动的普及而共同发展。

1.2 效益共生关系

在以市场经济为主要形式的世界经济体系中,没有市场就没有竞技体育的社会生存环境下[4],可以说“推向社会、占领市场、走职业化道路”是排球运动之所以迅猛发展的主要原因[5]。面对传媒、商家赞助、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涌入,排球运动竞赛规则不得不去适应市场化的需求,通过修改完善规则来适应市场,提升比赛的精彩度和观赏性,拓展排球运动市场。

排球规则的修改在保证排球比赛赢得最大商业运作效益的同时,也促进了排球比赛中战术的组合应用更加的多样化,为比赛中战术组合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更多的计划和筹备时间,确保了技战术实施的最大效益。获胜球队在为所在俱乐部带来商业和社会效益的同时,也反过来推动了排球运动发展整体商业效益、社会效益的取得。

1.3 竞争共生关系

全世界的运动项目种类繁杂、数量颇多,除奥林匹克项目外,还有许多地区性、民族性的运动项目。如何在这些运动项目中脱颖而出,保持强劲的影响力、吸引力和生命力,是影响排球运动发展的关键问题。国际排联在丰富排球运动活动形式的同时,也在不遗余力的推进排球竞赛规则的改革,利用竞赛规则的控制约束作用来增强排球比赛的连续性、精彩度、观赏性和社会发展适应性[6],以此来提升排球运动在世界范围内的竞争力。

排球运动中进攻技战术始终处于强势位置的特殊性,决定了规则鼓励防守、保证攻守平衡的演变原则。而竞技队伍为在比赛中取得胜利,必然会不断地发展创新出新的规则许可范围内的技战术方法来打破攻防平衡,提升排球运动的技战术水平,排球比赛的精彩度和观赏性也随之增强。排球运动各竞技队队伍在提升各自竞争实力的同时,也增强了排球运动同其他运动项目抗衡时的竞争力。

2 “共生关系”演绎排球竞赛规则演变、技战术发展的规律

排球竞赛规则演变与技战术发展所体现出的共生关系,追根溯源都是建立在发展完善排球运动,并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普及排球运动的同一目的之上。它们虽然在表现形式上各有不同,但其在较深层面上却有着共同的生长机制、共同的目的,执著地反映着它们的联系,影响着它们的演变和发展,体现着它们演变和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2.1 规则的演变以鼓励防守为主线,以保证攻守平衡为目的

由于排球运动自身的性质决定,进攻与防守的技战术发展,前者始终处于强势位置,导致了本应是通过比赛双方的巧妙进攻配合与精湛防守表现出来的精彩比赛攻守失衡、单调乏味,影响了比赛的可观度。在二者“共生关系”的作用下,围绕这一方面,规则的修改是必然的结果,且“以鼓励防守为主线,以保证攻守平衡为目的”。

认真研究规则在各方面做出的修改,不难发现其“以鼓励防守为主线,以保证攻守平衡为目的”的特点。①击球身体部位的限制逐渐由放宽到取消:1941年胸部以上身体各部位都可以击球[7],1992年允许膝关节以上任何部位触球,1994年身体任何部位都可以触球;②对拦网的限制逐步放宽:1938年的允许双人拦网,1965年允许过网拦网;③逐渐限制进攻的网上宽度:1968年设立标志杆对进攻的网上宽度实施限制,1976年标志杆内移,减少了拦网的移动距离限制了进攻的范围;④在击球次数方面:1976年允许拦网后可再击球3次,1984年放宽了对第一次击球时的连击判罚;⑤比赛用球内气压方面:1994年减小了球内气压以适当降低球速,以利于防守技战术发展[8];⑥在上场比赛队员的设置方面:1999年规则增加了“自由防守人的设立”,大大增强了防守力量,防守位置出现专门化[9];2005年又试行了双自由人规则[10]。这些规则的修订无不说明,在规则发展的各个方面,规则的修改都是围绕防守和保证攻守平衡而进行的,可以说鼓励防守是规则演变的主线,而保证攻守平衡是规则演变的目的,使比赛争夺来回球的次数增加,防反的技战术变化更加绚丽多彩,使排球运动的魅力日益突出。

2.2 规则的演变与技战术发展互为推动的循序渐进式发展

随着排球运动的不断发展,在“共生关系”的作用下,规则的演变与技战术发展形成了“新规则制定—技战术创新—新规则制定”互为推动、循序渐进的发展模式。在这一发展模式的带动下,攻守技战术不断向着新的高度发展,排球运动水平得以大大提高。

技战术发展是推动规则演变的原动力,规则是技战术向新高峰攀登的力量。在共同的生长机制下,规则由最初服务于娱乐需求的简单规定发展成为今天体系完整、结构严谨、判罚具体,用以控制、规范比赛的法质性文本;技战术也由最初的单一攻防形式发展到了今天的全攻全守复合型攻防体系。[11]

3 树立“共生”观念对把握排球竞赛规则演变和技战术发展规律的作用

排球运动自身内在的发展规律决定了排球竞赛规则演变与技战术发展的“共生关系”。排球竞赛规则的增订和修改,其目的是保证排球运动的总体发展水平处于均衡状态,以保证排球运动的良性发展。而排球技战术则是因受到各竞技队伍为打破规则所创造的均衡状态,取得竞技比赛的胜利而进行的活动的影响得到发展。归根结底,两者的相互作用却终因彼此的“共生关系”——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互作用、互动发展,共同推动着排球运动的良性发展。

因此把握排球竞赛规则演变与技战术发展的“共生关系”,及时了解规则修改的精神和条款、技战术应用的形式和特点,对研究规则修改与技战术发展变化的特点和它们内在的联系,揭示规则演变与技战术发展的规律,准确预判规则演变与技战术发展应用趋向、制定排球战略战术指导思想、创新技术和战术打法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李念华,苏山.珊瑚的厄运[J].大自然探索,2004,(2):42-49.

[2]晓白.试论我国公务员制度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关系[J].兵团党校学报,1995,(11):11-16.

[3]国家排球联合会[EB/OL].http://www.zgqmbbs.com/archiver/?tid-184765.html&jdfwkey=56935.

[4]吴平.对我国排球职业化改革的思考[J].体育科研,2002,23(4):9-10.

[5]张欣.世界排球运动发展趋势——兼析亚洲排球落后的原因[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2,17(1):71-72.

[6]张五平.排球规则修改思路探讨[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99,25(1):47-50.

[7]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排球运动[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22.

[8]欧阳林.从排球规则的演变看排球运动的发展趋势[J].中国体育科技,1995,31(11):61-62.

[9]刘署亮.新规则透视——析“自由人”在排球比赛中的作用[J].体育与科学,2002,23(4):54-56.

[10]排球比赛也有双发球?国际排联尝试多项新规则[EB/OL].ht-tp://sports.sina.com.cn/s/2005-10-01/1007673200s.shtml.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排球规则】相关文章:

排球规则07-01

排球竞赛规则06-07

气排球比赛规则05-13

最新排球比赛规则05-14

气排球竞赛规则06-29

论排球运动员的排球意识及其培养途径04-14

排球比赛04-16

排球策划07-29

排球发展05-03

竞技排球05-14

上一篇:公众视野下一篇:网上招投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