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传达中的民间美术

2024-06-03

视觉传达中的民间美术(精选十篇)

视觉传达中的民间美术 篇1

一、基本概念

将民间美术元素与视觉传达设计结合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在此之前, 我们首先应当对视觉传达和民间美术的基本概念做一个基本阐述。

(一) 视觉传达

“视觉传达设计是指利用视觉符号来传递各种信息的设计。设计师是信息的发送者, 传达对象是信息的接受者…视觉传达设计经历了商业美术、工艺美术、印刷美术设计、装潢设计、平面设计等几大阶段的演变, 最终成为以视觉媒介为载体, 利用视觉符号表现并传达信息的设计。”从近年来的视觉传达设计来看, 越来越多设计师倾向于发掘中国传统文化元素, 以此作为设计的基本理念和文化内涵。而民间美术作为极具特色的传统文化代表, 由此越来越多的与视觉传达设计联系起来。

(二) 民间美术

民间美术是中国美术的一个特殊范畴, 其对象主要指在历史进程中处于社会下层的普通民众, 以自身的生活为创作来源, 由此而传承发展下来的美术形式。并且从中国美术史的发展历程来看, 民间美术是后来的主流美术流派诸如宫廷美术、宗教美术等的源头。而从民间美术中所提取的民间美术元素, 就是设计师们进行视觉传达设计的灵感源头。“民间美术元素是指构成民间美术整体形态的各种因素, 概括而言可以从造型元素、色彩元素、文化内涵等方面来理解。这些民间美术元素所反映出的是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民进美术元素是在自然的空间里用简单的方法制造出适用的东西。民间美术作品形式千变万化、风格迥异, 民间艺术家们思维方式和造型意识独特, 民间美术朱勇艺术与生活自然重叠, 打破了艺术与生活的界限, 呈现出艺术的生活化与民俗化。”

二、视觉传达中的民间美术

(一) 二者之间的共性

目前中国社会主流文化倡导的是多元文化, 在这种背景下西方设计理念和素材的传入, 令我国设计行业曾出现盲目追求西方设计风格的现象。近年来随着复兴传统文化的运动在社会上不断深入, 越来越多设计师发现传统民间美术中的精华部分, 从中提取出相关素材, 将其融合到视觉传达之中, 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视觉传达设计风格。

从艺术形式上来看, 民间美术与视觉传达是两种艺术形式。民间美术代表着传统文化, 而视觉传达设计则是现代潮流文化的体现。深层次挖掘二者内涵, 民间美术与视觉传达之间有很大的共性。民间美术是后来很多艺术形式的源泉, 并且在近年来复古浪潮的影响下, 我们发现现代设计理念中的很多精华, 在几千年前古人们的作品中也可以发现一些痕迹。尤其是民间美术的创作源泉基本来源于底层人民的日常生活, 在创作风格上极具自我意识, 表现手法也十分多样化, 与现代的视觉传达设计可以形成有机互补。

(二) 民间美术对视觉传达的借鉴

中国传统民间美术造型手法对于现代视觉传达设计来说有良好的借鉴效果。中国美术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注重画面精神的表现, 即注重神似而不重视形似。并且在传统民间美术中我们可以看到大量的使用几何图形对已有的物质形体进行再塑造, 而这种夸张的设计手法与现代的设计理念往往可以达到共鸣。并且从中国传统文化来说, 中国文化中十分注重象征意义的体现。传统的民间美术作品中, 不同的花鸟鱼虫可能都会有不同的寓意。如“鱼”的造型在年画中代表着“年年有余”, 寓意着每年都有一个好兆头。而“梅兰竹菊”等花草的形象, 则代表一种坚贞、桀骜的君子形象。而“仙鹤”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寓意着吉祥长寿, 因此美术作品中的鹤往往代表了长寿的祝福。除此之外, 传统民间美术中对于色彩的选用往往也别有用意, 不同的颜色有着不同的寓意。

因此在现代视觉传达中, 色彩与基本图形是设计的基础, 而这两点都可以从中国民间美术中借鉴, 巧妙的运用色彩和一些图形的搭配, 可以使设计风格独具一帜, 从而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设计风格。

(三) 实际操作

民间美术的精髓在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已经广泛应用, 相对于现代的设计元素, 民间美术显得更加贴近大众的生活, 适应大众的生活方式。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 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取其形”, 从民间美术的基本造型手法中寻找到基本的图形方案, 为自己的设计所用。在这一过程中, 除考虑到基本的图形象征意义外, 还需注意的就是不能滥用传统民族传统图, 要结合实际, 根据设计对象的特性来进行选择。其次是“合理用色”, 根据色彩搭配方案以及民间美术中色彩的含义, 融合考虑最终的配色手法, 灵活运用。还有就是“选好材”, 材料的选择对于设计的最终成果来说是极其重要的。在现代可以的发展之下, 很多设计师热衷于选择现代化的材料。而从民间美术的创作手法来看, 选择的材料往往是日常生活中的土、石头、棉麻、竹、树叶等等, 但正是这种贴近自然的选材方式才使得民间美术在繁杂的现代社会中独树一帜。因此现代视觉传达设计在选材时, 根据设计对象的基本属性, 很多时候完全可以选择这些生活化、自然化的材料, 不仅可以时设计成品独具特色, 同时也符合现在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念, 一举两得。

三、结语

传统文化的复兴已经成为必然的趋势, 将传统民间美术中的精华提取出来融合到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之中, 将二者有机的结合。这不仅是视觉传达设计发展的新趋势, 对于弘扬和保护继承传统文化也是极有益处的。

摘要:视觉传达是设计领域的核心理念之一, 相对于其他的传播方式, 视觉传达可以消除地域、种族、语言的隔阂, 让人们单一的通过视觉语言来交流情感、文化。在现代科技的冲击下, 视觉文化逐步吸收大量现代化的元素, 设计领域一样如此。而近年来, 随着“复兴传统文化”的兴起, 人们逐步加大对传统文化的关注。民间美术作为传统文化的精髓, 已有数千年历史。因此在设计行业, 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倾向于从传统民间美术中发掘出可以使用的元素, 融入到视觉传达之中, 为我国设计行业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关键词:视觉传达,设计,传统文化,民间美术

参考文献

[1]虢海燕.中国民间美术元素应用于视觉传达设计及专业教学的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 2009.

民间美术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篇2

摘 要:民间美术是我国艺术绘画中较为重要的部分,其文化底蕴较为深厚,对人文关怀等思想理念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初中美术教学对于学生的审美培养有着很大的意义,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也有促进作用。本文重点对民间美术的应用价值进行了分析,相应的提出了一些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旨在为美术教学提供指导。

关键词:民间美术;初中美术;教学应用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初中美术教学也引起了人们很大的关注,社会对美术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民间美术经历了长时间的发展,蕴含着浓厚的风俗文化,也深藏着独特的民族精神。将民间美术作为初中美术教学的素材,能对学生素质与能力的提高发挥很大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学生的思维方式。因此,加强对民间艺术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应用的研究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一、民间美术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美术教学旨在从艺术视角感受文化魅力,传承艺术文化与精神。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学并不仅仅局限于艺术绘画,美术中蕴含的文化底蕴,在带给学生艺术感染的同时,也可以给予学生精神教育。民间美术是一种传统文化的呈现,学习民间美术实质上是传承文化。学生在审美体验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文化传承的实质内容。在当前的社会发展中,人们的民间美术教育意识淡薄,民间美术面临着消亡。民间美术对于初中美术教学具有很大的价值,以民间美术为素材进行文化传承对于社会各方面的发展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要认识到民间美术的实质内涵,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民间美术的兴趣,将民间美术进行传承与发展。

二、民间美术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一)创新民间美术的融入形式

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学理念与模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民间美术应用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时,需要对民间美术进行改革,既保留传统美术的风格特点,也结合当代美术教学的思想理念。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个地区的文化、生活习惯有着较大的差异,艺术体现也就存在较大的不同。民间美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民间文化,其形式并不仅仅局限于单一的绘画,剪纸、皮影等也是民间美术艺术中较为重要的部分。民间美术来源于生活、体现生活、最终高于生活。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对于民间美术教学内容的选择,需要以教学要求为标准,根据实际的教学需求,对民间美术艺术进行取舍。民间美术教学内容的选取,也需要考虑初中生的学习接受程度与审美需求,提高学生对民间美术的认识。其次,民间美术需要进行创新融合,教师可以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民间美术中有剪纸艺术,教师在剪纸讲解的过程中,可以先给学生进行演示,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既可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学生也可以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二)运用民间美术强化学生的认知

美术是初中教学中的一部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与素质的培养都发挥着很大的作用。民间美术是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蕴含着浓厚的传统艺术色彩,有着很大的艺术魅力。在当前的美术教?W中,教学往往停留在表面形式,对于实质性的内容没有深入的研究。民间美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时期,是民间群众智慧的结晶,也是劳动人民追求艺术精神的体现。因此,民间美术在美术教学中的引入,需要认识到美术的实质内涵,感受美术所带给人的震撼。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引导,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感受民间艺术的魅力,进而通过实践行动运用民间艺术,促进民间艺术的传承与创新,将民间艺术带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例如,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为学生设定设计主题:班服设计,让学生围绕所学的民间艺术内容进行设计。通过这种方式,有助于学生对民间艺术的深入研究,进而提高学生的素质修养与能力。

(三)运用民间美术拓展学生的视野

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学生对于教材内容的学习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学生全方面的发展也受到很大的限制。美术教学是一个宽阔的教学领域,其教学的灵活性较强,学生可以通过一定的艺术积累而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因此,美术教学也需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为基础。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引入民间艺术教学内容,可以让学生了解更多的艺术文化,进行艺术熏陶。民间艺术内容较为丰富,艺术风格也较为多变,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艺术认知,进而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促进学生全方面的发展。

三、总结

艺术教学质量的提高与发展离不开民间美术的熏陶。在初中美术教学中,要提高对美术教学的重视,将民间美术引入教学中,进行多元化的发展。在实际的教学任务分配中,学校要提高对美术教学的支持,完善美术基础教学设施,保证美术教学更好的进行。通过民间美术指导美术教学,指导教学更好的进行,对艺术文化进行更好的传承与创新。

参考文献:

论区域民间美术的视觉符号象征 篇3

【关键词】区域民间美术 视觉符号 象征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间的文化交流活动的日渐增加,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中国民间美术的重要性,因为只有属于民族的艺术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才能让中国的艺术在世界舞台上绽放出自己的美丽。而区域民间美术以其“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纯粹性审美特征,成为中国民间美术发展史中的“一枝独秀”。因此展开对区域民间美术的视觉符号象征研究,对于推动整个中国民间美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区域民间美术的形成因素

1、自然环境方面

由于我国的幅员辽阔,地势自西而东呈现出由高到低的三级阶梯形式,各地区的地势地貌呈现出极大的差异性,东部地区的地势平稳,地貌以平原山地为主,西部地区的地势较高,地貌多为高原峡谷。同时由于我国东部临海、西部靠陆,自西向东不同地区的气候特征也显示出很大的不同,东部属于典型的温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降水充足,西部则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和高原山地气候,降水相对较少,气候寒冷干燥。从中不难看出,东部地区的自然环境整体上要优于西部地区。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的民间美术也出现了东西部地区分化发展的趋势。东部的民间美术中更多的表现出对社会发展的关注,而西部的民间美术则较多的表现出对自然万物的崇拜。

2、经济发展方面

在自然环境东西分化的基础上,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也呈现出不平衡的特征,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远高于中西部地区。受东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我国东部民间美术的发展也朝着工业化和产业化的方向发展,让民族美术在保有其民族文化特征的同时,实现了民间美术艺术经济价值的转变。而西部民间美术的发展,由于受经济因素的冲击较小,较为完整的保留了我国传统民族美术原始自然、古朴醇厚的区域性特征。因此接下来,笔者将以更具民族性的西部地区民间美术作为研究实例,来进行区域民间美术视觉符号象征的探讨。

二、区域民间美术的视觉符号象征——以西部地区民间美术为例

在西部地区的民间美术中,由于西部各地区的聚居民族各有不同,同时各个地区间的美术代表样式也存在差异,因此在对西部地区民间美术的视觉符号象征进行系统的分析之前,还需要在西部民间美术内部进行一个类别的细分。按照西部民族美术代表样式呈现出的地域性差异特征,可以把西部地区的民间美术划分为黄土高原地区民间美术、四川盆地地区民间美术和云贵高原地区民间美术这三个大类。

1、黄土高原地区民间美术

山西的年画和陕西的剪纸,是黄土高原地区民间美术的独特视觉符号象征。山西年画,以红色为基调,用黑色、绿色、黄色等为辅佐颜色,来进行画面图形的描绘工作,年画的构图追求一种简洁的抽象美,同时多采用大面积的色块,来提升年画的艺术感染力。年画大多数人们对日常生活中各种美好愿望的描述,它象征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所以其题材大多和吉祥祝语相联系。比如“年年有鱼”的年画,就是通过对鱼的形象进行描绘,表达出人们对“年年有余”理想生活的追求。山西剪纸,是利用剪刀和紙张、树叶、布料等材质进行的艺术创作。它的题材广泛,既有自然万物、也有生活百态,有时还会以神话传说和历史事件为创作蓝本,象征着人们对自然、生活的认识,对历史、时代的思考。

2、四川盆地地区民间美术

变脸,是四川盆地地区民间美术的独特视觉符号象征。变脸是常用于川剧艺术人物塑造的一种特技,不同的面具揭示着居中人物不同的内心世界。在遥远的狩猎时代,人们佩戴描绘恐惧图形的面具,来降低自己与猛兽争斗时内心的恐惧,同时利用面具来吓退野兽的攻击,当时的人们相信佩戴恐怖图形的面具就会拥有更加强大的力量,从而在人与自然的斗争中,获取优胜。现在川剧把变脸艺术搬上舞台,让神秘的巴蜀文化与现代美术相结合,让变脸面具的图形和内涵更加的丰富与多元。

3、云贵高原地区民间美术

蜡染和扎染,是云贵高原地区民间美术的独特视觉符号象征。蜡染和扎染是两种传统的印染方式,它们的制作原理相似,但是制作工艺略有区别。蜡染是利用熔蜡绘画于布后,再以蓝靛浸染,然后进行布面去蜡,最后形成的蓝底白花。或者白底蓝花的艺术图形。扎染是在进行布面染色前,把布面局部进行针线的结扎处理,使之着色不全,形成图案花纹。蜡染和扎染的图形对比强烈,具有一种 奇妙的冲突美感。

结语

我国独特的地理人文环境,造就了民间美术区域性倾向的形成,不同区域的民间美术显示出不同的视觉符号象征。在东部地区民间美术受到市场经济波动影响而产生形态变化的同时,西部地区的民间美术还保留着我国民间文化的传统性特征。充分挖掘西部地区民间美术的视觉符号象征,归纳梳理西部地区民间美术的地域民俗内涵,有利于加强我国地域民间美术的传承,促进我国地域民间美术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杨.民间美术艺术造型和色彩在现代美术设计中应用[J].明日风尚.2016(06)

[2]黄姗姗.中国民间美术在数字插画中的运用[J].美与时代(中).2015(09)

视觉传达中的民间美术 篇4

一、民间美术概述

中国民间美术是美术分类的一种特殊范畴,尤其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是一种主要由身处社会底层的普通劳动人民从实际生活中创造出来,从祖辈传承和日积月累循序渐进发展起来的美术形式。民间美术是民俗文化的视觉形象载体,民俗本身是一种长时间传承的文化现象,它的产生来源于生活,有物质使用和精神使用。既然是来源于人们的生活,是大家共同智慧的产物,所以说民风民俗是民间美术生存与发展不可缺少和无法替代的东西,它是民俗文化和社会习俗的视觉形象载体,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民间美术与物质民俗(体现在日常生活、穿衣吃饭等上)、民间美术与社会民俗(包括节日风俗等)、民间美术与精神民俗(宗教、信仰、巫术等)。

二、民间美术的色彩在视觉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民间美术中任何一种色彩都代表着一种涵义,并且对中国人民的价值观念和思维习惯也有着极大的影响。如我们都知道春节的春联,制作春联所用的纸是红色的,而红色蕴意着吉祥和喜庆。民间美术中对于色彩的应用非常偏爱暖色调,在中国人民历史传承和生活中通过漫长的积累,对色彩统一产生了一致共鸣,成为大家普遍的赞同。人类识别色彩最开始是从单色开始,而在单色之中首先是黑色与白色。单色给大家以强烈的情绪暗示。民间美术从单色崇拜到五色彰施的过程,同古人把阴阳五行说与颜色相结合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我国传统意义上的五种颜色指的是黑、白、黄、赤、青,这五种色彩与我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五行学说有着一一对应的关系。例如,服装设计中的复古系列服饰,在现代艺术设计的基础上混搭了民间色彩,从而打造出更有中国文化色彩的服装作品,对于现代艺术文化的传播和推广有着更深远的意义。而广告设计内融入更多民间美术色彩,也会让广告设计具有更加鲜明的传统特色,而搭配某民族崇拜的色彩则能够彰显地域性民族文化特色。

三、民间美术的艺术造型在视觉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民间美术造型分为实用性造型、完美性造型、象征性造型、概括性造型、随意性造型、抽象性造型、程式性造型。其概述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国民间美术师的造型意识深受中华民族文化背景、历代哲学思想、中华传统审美标准、经济发展水平等影响。其造型来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并反映了人们的美好愿望,直接取材于日常生活。例如,代表坚贞友谊的竹、菊和梅,寓意早生贵子的枣、桂圆和莲子。民间美术师对造型意识感悟最深的就是反映事物的真实性,如人物、动物、山川、平原、河流、花草、树木。而这一点与现代艺术设计中“以人为本、回归自然”的宗旨不谋而合,也正是民间美术应用到现代设计艺术中的完美结合点,从而更加推动现代视觉艺术设计的长远发展。民间美术的造型意蕴主要也来自于它的抽象性,民间美术设计家利用抽象的点、线、面成功的不加虚饰的塑造,表现出了自然的本来面貌。例如,透过动物的肚皮可以看到腹内之子,这种造型在民间美术作品中数不胜数。民间美术中的造型意识是不拘于生活的,为了表达和谐与统一的美学境界,在造型意识上有时可以异想天开,不以再现客观现实为目的,完全注重于主观想象,使得民间美术的造型既朴实无华又鲜活生动。

在民间美术的画面思维上,穿越时间和空间的现象也是很多的,民间美术造型中的屋内屋外、水中山中、天上地下的景象在同一画面中出现,不但不显得尴尬,而且显得合情合理、和谐统一。不仅如此,还结合了西方的透视与构图理念。中国民间美术极其富有想象力,其造型的审美价值对现代视觉设计、现实生活以及其他艺术都产生着深远的影响,补充它们的想象力,为它们的创作提供素材,进一步弘扬中国传统民间文化。在现实社会中,中国提出的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政策也为民间美术的发展提供了深厚的保障,为其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条件,为展示民间美术审美价值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四、结语

视觉传达中的民间美术 篇5

摘要: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世界文化史上留下了浓妆重彩的一笔,极大地丰富了世界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民族民间美术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和艺术价值,因此直到今天,民族民间美术在文化艺术领域仍然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并且,由于我国是一个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多民族国家,因此除了丰富多彩的汉文化之外,其他少数民族的文化也各有特色,具有非常大的存在价值,这就使得我国的民族民间美术教学有了更多的资源。本文主要从民族民间美术教学的意义、以及民族民间美术教学的措施等两方面来浅谈一下高校美术教育中的民族民间美术教学。

关键词:民族民间美术;教学意义;教学措施

在新的时代和社会背景下,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教育逐渐开始了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变,力求培养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在高校美术教育中,民族民间美术教学占据着很大的一部分,其教学质量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我国美术教育的水平,因此必须要把民族民间美术教学摆在一个重要的位置,并结合民族民间美术的群众性、地域性、以及历史文化性等特点,不断创新、勇于探索,积极需求出一条更加适合民族民间美术教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促进我国高校美术教育的健康快速发展。

一、民族民间美术教学的意义。

1、有利于弘扬我国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

民族民间文化是促使我国文化向前发展的`不竭动力和源泉,是满足人们情感需要和心理需要的重要精神寄托,。而民族民间美术作为民族民间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中华民族民间文化中的美学观、宇宙观、以及民族精神等,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活力。因此,进行民族民间美术教育,能够有效弘扬我国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促进中华民族的健康长远发展。

2、有利于我国民族民间美术的传承和发展。

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随着全球化趋势的不断深化,外来文化对我国的传统文化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在中国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严重威胁着中华文化的传承和传播。一些人受外来文化的影响,潜意识里认为中国的传统民族民间文化是老土文化,已经不再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要求,这就使得中华民族民间文化面临巨大的危机。特别是民族民间美术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渐渐被大多数人所遗忘,为此进行民族民家美术教学就显得十分必要。

3、有利于民族民间美术实用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实现。

文化需要依靠人来进行传承和发展,因此在高校美术教育中的民族民间美术教学就变得非常必要,只有进行教育教学,才能促进民族民间美术实用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实现。这是因为民族民间美术保持着创造文化的原始形态,它最初出现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实际需要,但是随着时间的逐步推进,民族民间美术在实用基础上逐渐展开,开始致力于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艺术价值开始显现。

4、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丰富精神世界。

民族民间美术教学作为艺术教学的一种,能够通过现实中的美好事物和艺术形象中蕴含的思想情感来陶冶学生的情操,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影响他们的思想、情感、意志、甚至是性格,从而丰富他们对生活的感悟,以更加积极饱满地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

二、民族民间美术教学的措施。

1、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

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在民族民间美术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具体来说就是对民族民间美术中民俗文化的理解、审美情趣的把握、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及现代技术与传统工艺的结合等存在一定的差距,成为阻碍我国民族民间教学发展的重要因素。为此,必须要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打破单一的教学模式,积极创新、勇于探索,丰富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学生对学习民族民间美术的兴趣和积极性,促进我国民族民间美术事业的更好发展。

2、创造适合民族民间美术教育教学的大环境。

近年来,随着民间艺术保护观念的不断强化,我国民间艺术有了一定的发展,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但是对于民间艺术传承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在高校美术教育中,为了促进民族民间美术的发展,必须要创造适合其教育教学的大环境。这就需要由国家和政府出面,成立一些专门性的民族民间文化机构,促进民族民间文化的兴起。同时,民族民间文化的研究者们要从不同的角度来把握其发展脉络,促进民族民间文化的全方位、多元化发展。

3、增加民族民间美术教学的内容。

民族民间美术品种极其丰富,既有供观赏的造型艺术,也有以实用为主的工艺品,与宗教、民俗、以及其他民间文艺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具体来说主要有绘画、雕塑、刺绣、服饰、器皿、剪纸、编织、皮影等等。这些民间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极富中国特色,但是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发展,渐渐失去了活力,传承和发展面临较大的困难和挑战。教育教学作为文化传承的一项有效手段,必须要积极发挥其作用和价值,因此在高校美术教育中,要尽可能多地增加民族民间美术教学的内容,使更多的人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

4、打造实践教学平台,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在教育行业,实践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教学手段,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在民族民间美术教学中也要引入实践教学模式,积极打造实践教学平台。这就需要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动手的机会,例如带领学生参观民俗博物馆、手工作坊、以及工艺美术企业等,并通过开画展、办讲座、以及与民间艺人交流等形式,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培养他们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三、总结:

民族民间美术是劳动人民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通过不断实践和创新逐渐发展起来的,充分体现了中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是中国传统艺术的奇葩。但是当前受外来文化和外来思潮的影响,民族民间美术的传承和发展举步维艰,为此在高校美术教育中,必须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创新民族民间美术教学策略,促进我国民族民间美术的发展和传播,使之走向世界,走向未来。

参考文献:

视觉传达中的民间美术 篇6

“腰间双绮带,梦为同心结”、“绣带合欢结,锦衣连理”、“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通过古人留下的关于结或借助结抒发情感的诗句我们不难看出,中国结是形与意的结合,既有美丽变化的造型美,同时具有内涵丰富的意蕴美。,中国结在发展的过程中通过智慧的创造,发明了不同的编织手法,从生活中取材,形成了形态各异的中国结形状,多愁善感的中国人民也为国家赋予了情感,中国结被赋予了爱情、友情、亲情、吉祥、喜庆等不同的内涵寓意,同时根据传统文化的使用习惯,以谐音为基本特征,中国结被赋予了蝴蝶结、孔雀结、如意结、长寿结等吉祥美丽的名字,更加为乐观的国人所喜爱。

本文通过对中国结历史溯源、意涵、符号能指与所指、风格特征的分析,在更深层次上反应中国结与现代设计的融合以及对现代图案设计的启发,希望能够对寻求更好的保留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结的途径有所帮助,同时推进中国结在现代设计中更为广泛的应用。

梁武帝《有所思》中“腰间双绮带,梦为同心结”,用结来寄托感情,可见自古以来,结绳就已经不仅仅是记录的功能,还寄托了情感的倾诉。古代《诗经》中“亲结其缡,九十其仪”用来描述古代母亲在女儿的婚嫁时一边编织结绳,一边讲述婚礼规则,可见自古结绳就被运用于爱情中,这里的结就有结亲、结合、结发的意思。以同心结为例,同心结在我国由来已久,是“牵巾”的工具之一,同心结外形对称,既有形状为两颗心的同心结,也有菱形状相连的同心结,后一种又被称之为“同心方胜”,北宋《东京梦华录》中对于同心结有此记载,新郎迎娶新娘回家,双方各出一根彩绸,绾成同心结,男女各执一端,新郎牵引新娘拜谒祖先,然后夫妻对拜,方算礼成。同心结不仅仅用于结婚的礼堂之上,同时新房之中也会用到,《东京梦华录》中“用两盏以彩结连之,互饮一盏,谓之交杯酒。饮讫,掷盏并花冠于床下,盏一仰一合,欲云大吉。”,就是指将同心结系与两个酒杯之间,男女在喝过交杯酒之后,将酒杯扔到花床上,如果一个仰一个俯,将视为大吉,可见中国结一直被广泛应用于我国民俗婚嫁之中。

吉祥象征

由于古代人民生产技术水平低,自然灾害对生活影响巨大,因此古人偏爱使用一些谐音字来表达对未来的美好寄托,如在吃年夜饭时,桌子上总是会放有一道丰盛的鱼,寓意“年年有鱼”,女子婚嫁之时父母在其婚床上撒上红枣、花生、莲子,寓意“早生贵子”,古人恋爱时男女双方将手帕作为定情信物,就是因为横也是“丝(思)”竖也是“丝(思)”,同样,中国结的命名也是因为在长时间的使用中其被赋予了吉祥如意的含义,所以以“结”字谐音“吉”,取名中国结。中国结在结合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实践后,内涵便的更加丰富饱满。蝴蝶结可以归类为同心结的一种,因“蝴”与“福”谐音,因此内含着福至眼前的意思,其外形神似蝴蝶,美观大方,与普通中国结样式相比,更加活泼灵动,因此在男女互赠礼品中,常被寓意爱情美好使用。太阳结,外形似太阳,寓意阳光、光明,因模仿太阳形状编制,因此常作为绕边使用,配合以瓶子,寓意平平安安,在家宅、车辆中常有佩挂。蝙蝠结形状似蝙蝠,“蝠”与“福”谐音,常配以福字共同使用,寓意五福临门(福禄寿喜财)。

信仰的意蕴

以神灵为信仰是我国古代生产技术落后背景下产生的生活的寄托,自古结绳就与民众信仰的神灵精密相连。“女娲引绳在泥中,举以为人”,因此绳子从一开始就被化为一种图腾所崇拜,又因为绳像盘曲的龙,通过绳结的变化体现龙神的形态,被称之为“龙结”,寓意富贵吉祥。唐朝时期兴盛璎珞结,《妙法莲华经》中记载,将金、银、琉璃、砗磲、玛瑙、珍珠、玫瑰七宝合成为璎珞,可见璎珞有集世间众宝所成的意思,而唐代兴盛的璎珞结也是从其兴盛的佛像颈饰中演化而来。中国结的设计上体现了两种民俗符号意思,一个是万字,一个是盘长。

第一,万字符号。万字符号是世界上古老神秘的符号之一,不仅是亚洲,欧洲、美洲、非洲都可以找到万字符号的踪迹,“万字符来源于梵文的美好与永存,在佛教中寓意如意,还是吠陀印度教和希腊教中的众神象征”。我国最早可考证的万字符号出现在新时期时代晚期马家窑遗址的彩陶上,万字符在佛教中洪被用于佛身装饰上,我们在佛教陶瓷中可看到大佛胸口往往会有万字符装饰,代表着轮回、生生不息,随后万字佛带着吉祥的寓意跳出了佛学的圈子,在装饰、服饰等方面发挥作用,如清朝统治者的衣袖领口会绣有万字符的祥云图样,表达祈福消灾、吉祥如意的意味,同时也是统治者权力的象征。在容纳了生生不息、阴阳相合的内涵后,万字符被我国民间艺术接受,并不断传承下来,运用于中国结的编织过程中。

第二,盘长符号。佛教有八宝吉祥物,分别为轮、螺、伞、盖、花、罐、鱼、长八种器物,其中长是指盘长,又被称为无穷盘或者幸运结,因为其无休无止、不尽延绵的图形象征着佛法所拥有的强大的生命力。中国结的编织来源于佛教盘长结,佛语讲盘长“回环贯彻、一切通明”,而“长”又谐音“肠”,象征着天地万物相互联结,无始无终永恒不变的境界。盘长结用一根绳子通过绵延连续的构结手法,形成一种类似于无头无尾、无休无止的几何图案,巧妙的将佛法无休止与人们对于生命绵长的无线期望融合在了一起,人们常用起表示子孙延绵、家业兴旺、财源不断等,联通公司的标识以盘长结为基础,也是取义其形与神,与其“让一切自由联通”的口号相吻合,

智慧的意蕴

在我国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城固刺绣、洋县皮影、佤族木鼓舞等等都蕴含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中国记忆》节目组在上千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挑选了30个,并对其进行了跟踪拍摄于记录,我们发现,一个民族的财富,文化财富,因为不被重视而正在缓慢的消逝。中国结同样是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历史的长河中,它并没有被时间淘汰,而是经过洗涤后,绽放了更加璀璨的光芒。究其原因,不外乎两点:第一,中国结拥有广大的群众基础,在历史的传承过程中,中国结所富含的乐观积极的文化意蕴已被广大群众所接受,第二,人们的智慧是无穷的,中国结的发展历史也正是智慧创新的历史。中国结以单绳为基础进行编制,发展至今拥有十全结、双线结、平结、吉祥结、寿字结、双喜结、同心结、云雀结、龟背结等数十种编织手法,各种手法可以单独成型,也可以相互配合,不同编织手法产生的中国结也在不同的场合中使用,如十全结、寿字结适合长辈祝寿以求福如东海、寿比南山之意,同心结、双喜结适合婚嫁喜庆事宜,寓意白首同心、恩爱百年,如意结、盘长结等适合重大喜庆节日使用,象征富贵幸福、家业兴旺。同时,在当代中国结的使用中,虽然保留了原有的大红色喜庆基调,但是也开始尝试使用黄色、蓝色等不同颜色进行搭配,以求更加突出中国结的形态。

第一,与道家思想的结合。老子人为:“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是一种万物归一的传统思想,中国结正是此中体现之一。中国结即便是如何形态各异、生动活泼,其根源都是由一根绳子变化而来,这种由一生变的变现形式正是古老的哲学思想的体现。

第二,与佛家思想的结合。中国结的来源之一便是佛法中的盘长结,是佛法对追求真、善、美自然真谛的一个缩影。佛法讲求圆通无碍,运转不息,能够摧破众生的烦恼,而盘长以线条为原型,一条线条重头通到尾,通过不同的弯曲与编织形成最终造型,盘长象征着象征缠绵不断,与佛法所说的“回环贯彻,一切通明之谓也”意义相通。

第三,与对称哲学的结合。早在古希腊,哲学家就将对称定义为一种美,亚里士多德指出“美存在于秩序、对称、明确”,对称是一种美,视觉上具有均匀之美,构图上具有稳定之美,心理上具有和谐之美。中国结的构造是对称美最好的诠释,以蝴蝶结、双钱结、万字结、十字结、为代表的典型中国结,都是以左右对称为造型,不仅体现了中国人民自古对端庄大气的崇敬,同时也反应了通过稳定的构图祈求平安康健的心理。

中国结的应用从原有的记事领域不断扩展到了文字、绑系、装饰等各个范畴,上古时代人们受当时生产工具的限制,使用结绳作为文字来记述生活中发生的事情,封建社会时期之后,随着文字出现,生产技术的进步,结绳摆脱了实用功能,开始在不同的领域发挥作用。

总结

中国结是我国劳动人民共同创造、共享和传承的一种文化财富,既包含了以儒家伦理道德为核心的中华传统文化体系,也包括了具有创造性的民族能动精神,它被赋予了另一种生命,以吉祥、爱情、智慧、信仰等多种形式绵延下来,这些都是中国传统思想中的重要内容,也是构成中国结符号文化意蕴的基本组成。中国结属于结绳艺术的一种形式,是民族手工艺技术的重要表现,中国结将编制艺术与主题文化很好的融合起来,产生了一种独特的文化感染力,传承千年后依然被喜闻乐见。在时代的变化中,在群众智慧的创造下,不断加入新时代元素,很好地做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美术学院)

论民间美术的精神本质与视觉创新 篇7

关键词:民间美术,精神本质,视觉创新

现代社会的发展不仅为民间美术带来了挑战, 同时也带来了发展创新的机遇。民间美术来源与生活, 将民间美术融入现代生活将是一件意义非凡的事情。因此探索民间美术的精神本质, 深究民间美术的视觉创新, 找准民间美术在现代生活中的定位, 是整个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民间美术的精神本质

由于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 经济全球化使得各项事业也在不断的交流与融合, 同样, 在民间美术方面也不例外。现代设计也朝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民间美术设计五彩缤纷, 精彩无限, 这就为现代的艺术家和设计师们带来了精彩纷呈的设计灵感, 将现代设计与民间美术传统相结合, 体现内在中华民族精神的本质, 这也是实现发展保护非物质文化的一项重要使命。

近几年来, 民间美术对于现代社会设计风格的发展影响无处不在, 不仅在设计界挂起“中国风”浪潮, 在很多优秀的设计师将传统民间美术与现代各国艺术相结合, 形成具有现代感的又不失文化底蕴的优秀作品。

首先, 具有代表性的是获得2007年德国红点奖的Deton设计的作品:德国的红点奖被称为设计界的奥斯卡, 由此可见该作品设计到了一定的高度。顾名思义, 阴阳椅的实际灵感很容易能让人想到中国古代的阴阳哲学, 而这次即为中国古代艺术与现代设计进行了一次完美的结合。除此之外, 在1949年由丹麦的家具设计大师汉斯-维格纳所设计的得到了“多一分嫌重, 少一分嫌轻”的高度评价的“中国椅”更是将经典艺术与现代设计充分结合, 该作品的设计灵感来源于中国明式圈椅, 该作品还得到了史上最漂亮座椅的好评。由此可见, 中国古代的美学思想为现代设计提供丰富的设计灵感, 同时现代设计也为古代民间美术提供充足的发展以及完善的空间。

然后以抒情扫象化而闻名法国艺术界最好荣誉的朱德群, 也是将具有传统底蕴及文化内涵的东方艺术与浓烈的西方艺术进行良好的结合, 创造出美轮美奂的艺术作品。朱德群将中国传统的诗, 书, 画结于一身, 借鉴中国书法的节律变化与气势, 将其与绘画进行融合, 在其作品《绿色环抱》中可以充分的看出其将书法与绘画相结合, 使其达到了出神入化, 字中有画的效果。朱德群书法神韵不仅仅来源于古代民间美术的神韵, 现代社会的艺术气息也在影响其成为现代书法大师。

除了上述两位大师, 德-库宁、波洛克、赵无极等几位中外绘画大师, 都为古代以及现代民间美术做出了及其重要的贡献。那么古代民间美术与现代相结合已经有了一定的成就, 那么如何推动民间美术更进一步, 更加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潮流与需要, 就要结合现代视角, 将民间美术进行视觉创新。

二、民间美术的视觉创新

民间美术在现代社会中有了较为严重的挑战, 发源于农耕时期的民间美术已经不能完全适应于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 那么将传统的民间美术进行保护和发展, 最有效也是最直接的途径即保留其原有的文化底蕴, 结合现代艺术的发展要求, 对其进行创新, 使其不断向前发展。

首先, 要用现代的设计为民间美术创造新的活力。这里的创新不仅仅指表面上我们所能看到的创新, 而是指更深层面的创新, 即思维观念上的创新。这种创新是在过去的基础上形成具有一定内涵的民间美术艺术。但是, 在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就会产生矛盾, 其中最为重要的抉择为民间美术到底是保留原汁原味些好还是产品化一些、现代化一些更能发展。那么就现代而言, 将民间美术“民艺产品化”和“产品民艺化”将是民间美术与现代发展相结合的一个良好的途径。

其次, 运用现代设计来开发民间美术新的功能。创新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尤其对于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来说, 因此运用现代设计将民间美术进行创新和改造, 使其更适应现代社会人民的需要, 更加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竞争, 将民间美术升华为现代文明必通途径。在这里我们所论述的创新和保护并不是一对矛盾的对象, 民间美术对于现代社会来说还是具有很强的生活功能, 而要对其进行创新就必须遵循现代社会生活的规则。在现代社会生活中, 总是能发现民间美术所带来的符号, 如福字、双喜字、十二生肖、剪纸、民间玩具等都体现着现代设计给民间美术带来的新的功能。

最后, 新材料、新技术还可以对民间美术进行改造和创新。现代科技与民间美术相结合, 不仅发展了民间美术, 还为民间美术注入了新的元素。如具加入有现代材料与技术的陶瓷、染织和漆艺等都是传统工艺在现代社会的发展的体现。运用新材料, 新技术对民间美术改造就需要有专门的人员进行设计, 充分利用现代材料与技术的特点, 将实用价值、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充分的融为一体。如中国的“年文化”也随着时间的流动发生了变化, 如门神、对联、十二生肖等也在随着不断的创新而推出新的形式, 如卡纸、新型塑料、防绒布面料都为其传统美术注入新的特性。

三、结语

综上所述, 民间美术以其深刻的文化底蕴影响着现代社会文化艺术的发展, 而现代社会的发展同样也在给传统民间美术带来挑战。民间美术在与现代社会结合的过程中, 不仅得到了良好的保护, 并也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就目前而言, 还有很多民间传统艺术正在流失, 现有的保护和发展力度还远远不够。因此了解民间美术的精神本质, 将民间美术进行视觉创新还需要人们不断的努力。

参考文献

[1]钟福民.新民间语境中的民间美术[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01期.

[2]黄丽丽.陕西民间美术中的花鸟图式研究及其对当代花鸟画创作的启示[D].西南大学;2010年.

[3]孟繁卉.植根于民族文化土壤中的农民画——关于农民画创作辅导的体会[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论民间美术在美术教育中的价值 篇8

摘要:民间美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人的全面发展有着宝贵的价值。丰富的民间美术样式不仅具备审美教育的功能, 而且有开发智力、启发思维的作用, 在传统文化教育、思想道德教化, 以及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力方面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民间美术,美术教育,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李诤.林风眠画论.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1999:64.

[2]胡勃.学习民间美术的实践.美术研究, 1986, (3) :62-66.

视觉文化中的美术教育 篇9

1 视觉文化的来临

1913年匈牙利著名的电影理论家巴拉兹第一次提出视觉文化的概念。而从现实情况来看, 各种视觉表演视觉信息、视觉景观以及包围了我们的生活。美国学者米歇尔曾概括说:视觉文化不但标志着一种文化形态的转变和形成, 而且意味着人类思维范式的一种转换。归纳来讲, 视觉文化的具有大众性、视觉文化的可感性和视觉文化的虚拟性特征。

关于视觉文化与美术教育的研究是近年比较热门的课题, 尤其从2003第四届海峡两岸美术教育交流会将“视觉文化与艺术教育”作为会议主题以来, 关于视觉文化与美术教育的研究更是成为美术教育家们关注的核心话题之一。

2 视觉文化带来的诸多转变

视觉生活因当今视觉文化的到来确实出现前所未有的扩大, 生活中充满了无处不在的图像信息。所以由于视觉文化的来临, 给学生的日常生活、阅读生活乃至艺术生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转变, 也使人们的审美体系发生了转变, 进而使传统意义上的美术教育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美术教育从根本上讲是一门涉及到视觉和美感的教育, 随着学生生活和审美价值的转向, 视觉文化深刻影响到美术教育的诸多方面。

3 美术教育在视觉文化中的发展

视觉文化带给美术教育的不仅仅是对传统审美方式的转变, 同样也是一个多维的促进。所以当前的美术教育应该结合当前视觉文化的发展, 以及后现代多元文化并重的潮流。

(1) 文化教育与美术素养并重。

作为美术教育, 它对文化的学习是不能忽视的,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视觉文化充当了美术的窗口。当今世界是一个多元文化融合的时代, 在这种文化教育的情境中, 美术教育是传达文化价值的最佳角色。

在视觉文化背景下, 世界被图像化了, 只有具备良好的美术素养, 才能对视觉信息做出的理解和处理。而且由于视觉文化的大众性特征, 使得美术教育的教育目标更重视美术学习与学生终身生活的关联。

(2) 大众流行艺术与经典艺术并举。

传统经典艺术是人类文明的积淀, 我们一定要传承和发扬, 但是当代视觉文化造就的多元化大众流行艺术, 我们也不能熟视无睹, 只有把传统和当下联系起来, 我们才能给学生展现较为完整的艺术观点。

视觉文化包罗的范围非常广博, 艺术教育家当卡姆曾强调, 各种范畴中的视觉形式, 唯有在其能建构并传达人类之态度、信念、以及价值观时, 才具备纳入视觉文化艺术教育的条件。因此对视觉文化中的流行艺术、大众艺术等艺术要从艺术性和人本性作为选择的标准。

4 变革中的美术教师

随着视觉文化下美术的发展, 向美术教师提出新的挑战。作为一个处于时代发展变革中的美术教师, 应该具备多元化的能力, 而且在教学中体现时代性, 借助一切的有效途径和有力资源, 来更好的适应当前视觉文化下的美术教育。

(1) 多元化的能力。

多元文化观在美术教育中的渗透, 对美术教师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美术教师不能只知道美术知识和技能, 还应该形成正确的包容的文化观。美术教育是要协助学生在日常的文化生活中与视觉影像互动。所以教师还要具有对作品超强的视觉分析和选择能力及教学引导力。

新的时代要求新型的教师, 教师的观念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 认识到视觉文化的多元是不容回避的, 美术课程的设置最终将迈向多元化, 那么美术教师也应该具备多元化的能力。

(2) 教学体现时代性。

视觉文化是以视觉信息为主要表现形态的文化, 这里的视觉信息主要指以图形、动画、视频等形象媒体所展现的信息。正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当今视觉文化的传播创造了无限宽广的平台, 在美术教育中也应注重信息技术的运用。

比如多媒体教学直观、形象, 解决了美术教学中抽象说教的难题, 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视觉、听觉氛围中加深了课程的理解。而且运用计算机软件绘制、设计美术作品, 更容易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和创作激情。另外网络的开放和迅捷也为教学提供了取之不尽的视觉资源, 它的交互性、跨时空性为教学创建了交流的平台。

视觉文化已经成为当下生活一个不可忽视的现象, 使得美术教育的内容大大拓展、美术创作的方法进一步多样化。所以在视觉文化背景下, 美术教育应该顺应时代的潮流, 充分选择利用视觉文化带来的新生活方式和艺术形式。

摘要:当今视觉文化的兴起, 给生活和审美带来转变。美术教育也应该将文化教育与美术素养并重, 众流行艺术与经典艺术并举, 并注重美术教师多元化能力的培养, 及教学的时代性发展。

关键词:视觉文化,美术教育,转变,多元化

参考文献

[1]周宪.读图、身体、意识形态[J].文化研究, 2002 (3) .

[2]周宪.反思视觉文化[M].江苏: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1, 5.

[3]王大根.论视觉文化时代的美术教育[M].清华大学出版社 (清华美术-卷3) , 2006:122.

美术教育中的视觉文化 篇10

一、视觉文化的来临

1913年匈牙利著名的电影理论家巴拉兹第一次提出视觉文化的概念。而从现实情况来看, 各种视觉表演视觉信息、视觉景观以及包围了我们的生活。美国学者米歇尔曾概括说:视觉文化不但标志着一种文化形态的转变和形成, 而且意味着人类思维范式的一种转换。归纳来讲, 视觉文化的具有大众性、视觉文化的可感性和视觉文化的虚拟性特征。

关于视觉文化与美术教育的研究是近年比较热门的课题, 尤其从2003第四届海峡两岸美术教育交流会将“视觉文化与艺术教育”作为会议主题以来, 关于视觉文化与美术教育的研究更是成为美术教育家们关注的核心话题之一。

二、视觉文化带来的诸多转变

当今视觉文化的到来使视觉生活出现前所未有的扩大, 图像信息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所以由于视觉文化的来临, 给学生的日常生活、阅读生活乃至艺术生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转变, 也使人们的审美体系发生了转变, 进而使传统意义上的美术教育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美术教育从根本上讲是一门涉及到视觉和美感的教育, 随着学生生活和审美价值的转向, 视觉文化深刻影响到美术教育的诸多方面。

三、视觉文化在美术教育中的发展

视觉文化带给美术教育的不仅是一个多维的促进也是对传统审美方式的转变。所以当前视觉文化的发展应该结合当前的美术教育, 以及后现代多元文化并重的潮流。

1、文化教育与美术素养并重

美术教育中的文化学习是不能被忽视的,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美术的窗口就是视觉文化了。在当今这样一个多元文化融合的时代, 在这种文化教育的情境中, 美术教育是传达文化价值的最佳角色。

在视觉文化背景下, 世界被图像化了, 只有具备良好的美术素养, 才能对视觉信息做出的理解和处理。而且由于视觉文化的大众性特征, 使得美术教育的教育目标更重视美术学习与学生终身生活的关联。

2、经典艺术与大众流行艺术并举

传统经典艺术是人类文明的积淀, 我们一定要传承和发扬, 但是当代视觉文化造就的多元化大众流行艺术, 我们也不能熟视无睹, 只有把传统和当下联系起来, 我们才能给学生展现较为完整的艺术观点。

视觉文化包罗的范围非常广博, 艺术教育家当卡姆曾强调, 各种范畴中的视觉形式, 唯有在其能建构并传达人类之态度、信念、以及价值观时, 才具备纳入视觉文化艺术教育的条件。因此对视觉文化中的流行艺术、大众艺术等艺术要从艺术性和人本性来作为选择的标准。

四、发展变革中的美术教师

随着视觉文化下美术的发展, 向美术教师提出新的挑战。作为一个处于时代发展变革中的美术教师, 应该具备多元化的能力, 而且在教学中体现时代性, 借助一切的有效途径和有力资源, 来更好的适应当前视觉文化下的美术教育。

1、多元化的能力

美术教育中的多元文化观的渗透, 也对美术教师提出了相应的要求。美术教师不应该只掌握美术知识和技能, 还应该形成正确的文化观。美术教育是要协助学生在日常的文化生活中与视觉影像互动。所以教师还要具有选择能力及教学引导力和对作品超强的视觉分析。

新的时代要求新型的教师, 教师的观念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 认识到视觉文化的多元是不容回避的, 美术课程的设置最终将迈向多元化, 那么美术教师也应该具备多元化的能力。

2、教学应体现时代性

视觉文化是以视觉信息为主要表现形态的文化, 这里的视觉信息主要指以图形、动画、视频等形象媒体所展现的信息。正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当今视觉文化的传播创造了无限宽广的平台, 在美术教育中也应注重信息技术的运用。

比如多媒体教学直观、形象, 解决了美术教学中抽象说教的难题, 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视觉、听觉氛围中加深了课程的理解。而且运用计算机软件绘制、设计美术作品, 更容易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和创作激情。另外网络的开放和迅捷也为教学提供了取之不尽的视觉资源, 它的交互性、跨时空性为教学创建了交流的平台。

视觉文化已经成为当下生活一个不可忽视的现象, 使得美术教育的内容大大拓展、美术创作的方法进一步多样化。所以在视觉文化背景下, 美术教育应该顺应时代的潮流, 充分选择利用视觉文化带来的新生活方式和艺术形式。

摘要:随着视觉文化的兴起, 它给审美和生活带来巨大转变。美术教育也应该将美术素养与文化教育并重, 经典艺术与众流行艺术并举, 并注重美术教师多元化能力的培养, 及教学的时代性发展。

关键词:视觉文化,美术教育,转变,多元化

参考文献

[1].读图、身体、意识形态/周宪著——《文化研究》2002年第3辑

[2].反思视觉文化/周宪著——江苏: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1.5

上一篇:教育法律素养下一篇:经营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