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沼气建设与发展

2024-07-25

农村沼气建设与发展(精选十篇)

农村沼气建设与发展 篇1

关键词:农村沼气,体系建设,现状,发展对策,吉安

1吉安市农村沼气服务体系建设现状

从2007年始, 吉安市农村沼气建设步入了跨越式发展的快车道。截至2014年底, 吉安市已累计建设沼气池32.8万座, 全市有千池乡44个, 百池村396个, 沼气池在全市乡镇覆盖率达100%, 沼气池入户率达33.7%;建有养殖小区与联户沼气工程626处, 供气1.1258万户。年产沼气1.33亿m3, 折合成标煤可达21.2万t, 相当于年减排二氧化碳154.4万t;每年可节约薪柴105.67万t, 相当于保护林地面积达16万hm2, 年增收节支可达15.47亿元。吉安市农村沼气建设在优化农村生态环境、改善农村用能结构、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有大量沼气用户的基础上, 吉安市结合项目申报, 严格按照“十有”的要求, 高标准建设了县级沼气服务站10处, 同时按照“一处服务场所、一个原料发酵贮存池、一套进出料设备、一套检测设备、一套维修工具、一批沼气配件”等六个一要求, 在沼气用户比较集中地区建设了乡村服务网点592处, 覆盖农户21.5万户。然而, 目前吉安市农村沼气的快速发展与服务体系建设相对滞后的矛盾逐渐凸显, 农户对沼气池建设施工和日常管理技术的欠缺、沼气池后续服务不到位等问题制约了吉安市农村沼气的进一步发展。2003~2014年吉安市中央预算内投资农村沼气建设情况与农村沼气服务体系建设情况如图1所示。

2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服务组织机构不健全

服务组织类型较为单一, 目前吉安市农村沼气建设中市、县、乡三级行政管理部门作为沼气推广主体仍占据绝对比重;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投资企业在农村沼气推广服务中未成气候;而各类农业专业技术协会发展缓慢, 数量较少, 且大多具有行政性质, 与生产和市场结合不紧密, 协会成员间缺乏利益联系, 学术性强, 效益性差, 发展过程中不能维持正常运作, 组织时合时散, 甚至夭折。这种单一的服务组织机构已不能满足吉安市农村沼气快速发展的需要。

2.2 现行服务模式不健全

目前, 虽然吉安市构建了几种具有地方特色的典型的农村沼气服务模式, 如以万安县“协会领办”沼气服务模式、以吉安县锦源为代表的“物业化”模式、以峡江县的“个人领办”沼气服务模式等多种形式的沼气服务模式, 但均存在一定的弊端, 如“协会领办”实行民主管理和会员会费管理制度, 虽然具有公益性和非盈利性等特点, 能自主灵活地为农户提供多种服务, 但其在运行过程中常因管理相对松散、会费交纳全凭自愿, 致使经费短缺, 维持相对困难;“个人领办”模式实行沼气服务网点承办人利用自身的沼气技术和空余时间对沼气用户提供有尝服务, 以建池为主维修为辅, 这种模式服务方式灵活, 简便易行, 有很强的适应性和针对性。但由于沼气服务人员自身力量薄弱。其发展受到诸多因素制约, 因而难以做大做强;“物业化”服务模式采取设立网络服务点, 依靠收取会员会费进行运转的方式, 虽然相对来说不受政府能源职能部门的干预, 能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但在经营过程中往往会因市场覆盖范围过窄而出现业务量少、资金缺乏等问题[1]。

2.3 专业化服务人员和高技能人才缺乏

一是吉安市现已培训沼气生产技术人员11148人次, 但取得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沼气生产工》职业资格证书的仅有1323名, 而整个技术人员队伍中高技能人员不到20人, 未达到国家沼气服务体系建设标准的要求。二是随着规模化养殖场大中型沼气工程的增多, 对于沼气专业管护技术要求更高, 但目前吉安市沼气技术人员技术水平还停留在户用沼气池的简单维修管理层次, 难以承担更专业的管理维护责任。三是专业化服务人员和高技能人才的严重缺乏, 由于市场劳务工资不断上升, 沼气技术生产工流失较大。这些都已成为制约吉安市沼气建设发展和阻碍沼气产业升级的主要因素, 并对吉安市沼气长期建设目标的实现产生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

2.4 沼气用户管理不善, 操作技术较差

一是缺乏对沼气池的日常管理能力。由于农村大量的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 留守家中的多数为老人和小孩, 导致沼气池无法正常、持续、稳定地利用, 同时也缺乏对灶具、净化器等沼气配套设备的自查、保养和维修能力, 致使沼气池闲置。二是缺乏对“三沼”综合利用的认识[2]。不少农民对沼气池建设的认识还停留在解决家庭生活用能等单一用途上, 而沼液、沼渣一般只当作普通肥料用于粮田菜地施肥, 沼液、沼渣综合利用率低。三是缺乏沼气池安全管理。大部分沼气用户安全意识差, 对安全防护知识了解较少, 且管理措施落后, 缺乏有效的安全生产常识。

2.5 乡村级农村沼气服务网点技术人员收入低

一是乡村级农村沼气服务网点, 主要收入来源于开展有偿服务获得, 由于沼气用户分散不集中和数量等原因, 沼气技术服务人员收到的服务费少或是收不到服务费, 致使不愿意上门服务, 导致网点运行艰难, 影响了农村沼气池的正常使用和网点的有效运作。二是目前吉安市建设沼气池的工资是700元 / 座, 按6天1座来计算, 1个月可建5座沼气池, 1个月工资为3500元。而目前劳资市场普通泥工建房工资水平250元 / 日, 1个月工资为7500元, 两者之间的工资差4000元。因为沼气技工工资过低, 导致经过培训的熟练技工不愿意建池, 大量流失[3]。

3对策与建议

3.1 健全沼气服务组织机构

3.1.1培育各级沼气服务中介组织。大力培育沼气协会、沼气合作社等非营利性组织和沼气服务队等营利性企业, 避免单一的政府能源服务组织。因此, 加强农村沼气服务体系建设, 让建池农户享有“及时、优质、规范、高效、安全”的后续管理维修服务就显得非常必要。

切实加强农村沼气服务体系建设, 形成上下贯通、左右相连、功能齐全、及时有效运转的行业管理体系, 按照“民建、民管、民受益”的原则, 本着“服务人员创效益、沼气用户得实惠”的宗旨。 县级服务站竭力为沼气用户提供技术咨询、技术指导和宣传教育等服务。乡村级服务网点为农户提供模具生产、沼气池建设、沼料供应、日常管理、安装调试、安全使用、配件供应、综合利用等专业化服务。

3.1.2制定服务技术规范, 进行专业化服务。一是确有服务技术内容。理顺县、乡、村3级关系应贯彻“县乡服务站为支撑、乡村服务网点为基础、农民服务人员为骨干的沼气服务体系。”完善充实县 (乡) 级服务站、培训发展村级服务站的思路, 建立功能齐全、运转自如、服务高效的新型沼气技术推广服务网络。 (1) 县级沼气服务站负责开展全县农村沼气生产工、网点负责人、沼气物管员的技术讲座与培训, 并定期组织服务人员在岗轮训;面向全县开展沼气技术巡回指导、服务质量检查;对县域内出现的沼气意外泄漏、人畜沼气中毒等恶性事件应急预案处理;解决村级服务网点无法解决的问题;处理对村级服务网点的投诉;集中采购供应配件;为户用沼气池大修、沼气工程大出料提供服务;研究开发适合当地的农村沼气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 并试验应用;指导开展沼渣、沼液综合利用;管理乡村服务网点。 (2) 乡镇沼气服务站:落实建池农户, 安排网点技工建池, 把关建池质量;销售沼气配件;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示范推广;乡镇圩镇附近服务区域内沼气维修、配件更换、进出料服务;培训本乡镇沼气用户;代为管理本乡镇村级服务网点, 监督各村服务网点服务质量, 为年终考核村级服务网点提供依据;代收沼气会员用户入会费。 (3) 村级服务网点:建池施工;进出料服务;服务区域内沼气维修及配件更换;服务区域内沼气日常管护上门巡查及宣传培训;开展综合利用服务。

3.1.3加大乡村级沼气服务网点建设。吉安市现有沼气池32.8万户, 建成县级沼气服务站10个, 乡村级服务网点只有592处, 远远不够满足现有沼气用户的后续服务管理。 (1) 建议加大以项目县为支撑建设“十个有”:即有注册登记、有固定办公地点、有培训服务场所、有连锁经营门店、有配件储备仓库、有专门服务热线、有专业服务队伍、有完善服务制度、有专业服务设施、有农户服务合同。组建1个县级农村沼气协会, 统领建设1个县级服务站, 配备了专业服务设备:1台皮卡巡回服务车、1台大功率进出料车、1套培训和教学设施设备 (包括笔记本电脑、投影仪、数码摄像机、数码照相机、音响设备等) , 5套检测仪器 (包括沼气分析仪、笔式探测仪、气泵等) , 5套维修工具。建设了“一站式”服务场所, 一间办公室, 配备了电话、电脑、桌椅等;一间经营店面, 配备了柜台、货架、维修工具等;一间培训教室、一间仓库;配置了进出料车、挖掘机等大型服务设备。 (2) 建设依托乡镇农业综合服务站设立重点乡镇沼气服务站, 由乡镇沼气员和1名沼气技工负责, 主要开展建池农户落实、建池技工安排、建池质量把关、沼气配件销售、疑难问题协调处理、乡镇圩镇附近区域沼气管护、村点服务质量跟踪监督等服务。按照“八个一”的要求, 建设重点乡镇服务站, 即有一处经营服务场所 (销售配件、接待来访沼气农户) 、一辆应急处理专用摩托车、一部服务热线电话、一个原料发酵贮存池、一辆三轮进出料服务车、一套检测设备、一套维修工具、一批沼气配件。 (3) 建设村级沼气服务网点以沼气项目村为基础, 原则上由本村获得了职业资格证的沼气技工负责领办, 主要开展建池施工、沼气池进出料、沼气维修及配件更换、上门巡查、宣传指导、日常培训、沼气综合利用等服务。村级沼气服务网点建设达到“六个一”的要求:即有一处服务场所、一个原料发酵贮存池、一套进出料设备、一套检测设备、一套维修工具、一批沼气配件。

3.2 建议进一步加大补贴比例, 稳定沼气服务站点运营

中央对于一个乡村乡服务网点补助3.5~4.5万元 (中部地区3.5万元, 西部地区4.5万元) , 其他包含“六个一”的配置, 即一套维修工具、一量出渣车、一部检测仪、制作柜台和价目表等, 沼气网点承办人主要收入来源于灶具维修和进出料服务等服务, 网点服务人员收入低。政府除考虑对设备、物资补助外, 体系的运行, 还应适当考虑服务人员的运作费用。建议:政府每年安排一定资金, 按照服务用户数达到300户以上的网点, 按实际服务沼气用户, 给予25元 / 户·年的标准资金补贴, 确保他们有稳定收入, 使其安心工作、潜心服务。

3.3建立高素质的沼气服务队伍,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随着规模化养殖场大中型沼气工程的增加, 对农村沼气服务人员的技术水平有所要求, 但农村沼气服务人员基础较低, 需进一步加强农村沼气服务人员的技能培训, 既要提高在职服务人员的服务水平, 更要培训一支年轻的沼气专业服务队伍补充到农村沼气服务行业中来[4]。

3.4 增设沼气服务设备

特别是大型进出料专用服务设备, 制定沼气服务网点专用服务设备配备标准, 以更适用于大、中、小型沼气工程及户用沼气服务。

3.5 深入宣传发动

坚持以点带面引导农民、以示范带动农民、以效益吸引农民, 提高农民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可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宣传引导, 充分调动农户积极性, 提高农户规范使用沼气技能。一是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传媒宣传沼气综合利用在保护生态环境、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农村小康建设等方面的意义和作用, 增强农户发展沼气的积极性和能动性, 使之逐步成为农民的自觉行为。二是通过传单、设置咨询台、开辟专线咨询电话、开展“沼气科技下乡”活动等形式, 使农户掌握正确使用沼气的规范流程, 掌握沼气池运行管理的基本知识和对灶具等沼气配套设备简单的自查、保养、维修等日常知识。另外, 还要通过各种途径广泛宣传沼气池安全使用知识, 使农户做到沼气池的安全生产和使用。

参考文献

[1]赵云祥.农村沼气服务体系建设探索[J].农业与技术, 2014, 4 (34) , 4

[2]苏美霞.农村沼气后续服务管理的探索与对策[J].甘肃农业, 2013, 09

[3]刘艳琴, 黄振侠, 张文生, 罗志坚.吉安县农村沼气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 2009, 8

发展农村沼气推进新农村建设 篇2

发展农村沼气推进新农村建设

农村沼气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发展农村沼气一定要根据当地实际,选择合适的模式,并采取制定规划、加强宣传、制定优惠政策等措施,推进沼气建设.

作 者:马太攀 Ma taipan 作者单位:山西省孝义市农牧局,032300刊 名:农业技术与装备英文刊名:AGRICULTURAL TECHNOLOGY & EQUIPMENT年,卷(期):“”(2)分类号:S216.4关键词:农村沼气 新农村 建设

发展农村沼气 建设和谐新农村 篇3

关键词:农村;沼气;建设

中图分类号:S216.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2)-10-0030-1

农村户用沼气的建设工作,被列入了德惠市2012年十大民生工作计划。从2003年开始至今,全市累计建设农村户用沼气池达1万户以上,其中,2012年新建2100户。在2012年的新农村建设中,德惠市将沼气建设与其他工程建设有机结合,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新农村里,通过沼气池的厌氧发酵,把人畜粪便、废弃秸秆、生活垃圾这“三废”,转化为生活燃料、动物饲料、生产肥料这“三宝”,改变了村容村貌,发展了循环农业,增加了农民收入。从而使有了沼氣的新农村建设工作,更加受到乡镇政府及广大农民的欢迎。农民朋友形象地称沼气池是,能源池、生态池、致富池、连心池。目前广大农民建池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主动通过乡镇政府争取沼气建设项目。德惠市已迎来了农村沼气建设工作的新高潮。

1 沼气引领绿色文明

发展沼气,给农民生活、农业生产、农村社会,带来了巨大变化。一是农民的炊事方式得以改变。有了沼气池的农户,炊事活动不再受烟熏火燎之苦,可以享受到和城市家庭一样舒适的炊事环境。实现了不见炊烟起、只闻饭菜香;二是农村的卫生条件得到改善。建了沼气池的村屯,畜粪乱堆、蚊蝇乱飞的脏、乱、差状况不复存在;三是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得到提高。沼液、沼渣中,含有丰富的有机质、腐植酸、微量元素、生长素。应用沼液、沼渣生产出的农产品,是质量安全水平较高的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四是农民的经济收入有所增加。修建沼气池后,每户每年节省燃料费可达300元以上。沼液、沼渣在种菜、养猪上的应用,每户每年节支增收可达1700元以上;五是新农村的建设标准切实提高。在新农村建设工作中,沼气池的能源效应、环境效应、生态效应和社会效应,在发展生产、整洁村容、宽裕生活、文明乡风各个方面,都切实发挥了主打作用,提高了新农村的建设标准。

2 安全管理共筑和谐

为保证安全,在沼气池的使用管理中,必须做到以下几点:一要做到安全发酵。电石、各种农药、刚喷洒了农药的作物茎叶、刚消过毒的畜禽粪便、肥皂水、洗衣粉水、油枯、骨粉、磷矿粉、糖厂的废料塘泥,严禁入池;二要做到安全使用。沼气池的进出料口要加盖板。沼气池装料后,农户绝对不许自行下池。管路上要安装限压放气阀。一次性进出料超过0.5立方米时,要打开放气开关。沼气池周围10米范围内,严禁吸烟、使用明火、燃放烟花、爆竹等;三要做到安全用气。严禁用明火检查各个开关、接头的漏气情况。使用沼气时,要先点燃引火物,再扭开关,先开小一点,待点燃后,才能全部扭开。沼气灶、沼气灯、输气管路,不能靠近柴草等易燃物品。而一旦发生火灾,应立即关闭开关,切断气源。严禁在沼气池导气管口点火试气。沼气池新投料或者大换料后,重复放气几次之后,再用引燃物进行点燃,经过大约10~20天之后,待风门调节到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也能正常燃烧而不脱火时,才可使用电子点火。在室内闻到有臭鸡蛋气味时,应立即打开门窗,同时关掉总开关。经过检查没有漏气现象,臭鸡蛋味完全消失后,才可使用明火。正常燃烧的沼气,火焰呈蓝色,稳定、透明、清晰。空气不足时,火焰发黄发长,空气过量时,火焰短而跳跃,并出现离焰现象。发现燃烧不正常时,要立即调节风门进行控制。用气过程中,火焰被风吹灭,或者被汤水淋熄,要立即关闭气阀,打开门窗通风换气,此时严禁使用一切火种及电源开关;四要做到安全越冬。在10月20日之前,对沼气池进行一次换料,以换料一半为宜。在10月25日之前,在沼气池上覆盖玉米叶、稻草等。覆盖直径是6米以上,覆盖厚度是1.5米以上。

3 立足当前着眼未来

农村户用沼气池的建设已大大超出以前的概念,它是围绕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综合发展的系统工程、长期工程,技术内容更广、质量要求更高、更加需要精心策划和管理。要通过农户全覆盖的方式,抓好沼气社、沼气屯、沼气村、沼气乡的建设管理工作,以此来推动德惠市沼气事业的大发展。要借鉴城市物业管理的经验,探索对农村户用沼气池实行全托管式服务。即引导农民加入沼气合作社。农民加入沼气合作社后,只花很少的钱,就能享受到沼气池日常管护的全方位服务。

加快发展农村沼气建设的策略研究 篇4

一、农村沼气发展现状

1. 农村沼气建设呈规模化发展趋势。

自2001年实施农村沼气项目以来, 2012年底渭南市已建成户用沼气池14.7万口, 养殖小区232个, 大中型沼气工程11处。而且建池技术工艺、管理应用技术日臻成熟, 沼气建设已进入规模化普及推广阶段。从实践看, 沼气事业的发展对改变农村用能结构, 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增加农民收入, 具有明显地引导和带动作用。

2. 沼气综合利用技术不断丰富。

形成了“一池三改”标准化技术体系, 总结完善了“猪-沼-果 (菜、粮) ”, “果-畜-沼-窖-草”五配套等技术模式, 使沼气与种、养业结合。沼气综合利用已广泛应用在农业生产的各个领域, 延伸了技术利用和产业链条, 提高了沼气建设的综合效益。

3. 技术服务体系逐步形成, 技术管理服务队伍不断壮大。

2012年底, 技术管理人员达97人, 持证技工672人, 沼气服务网点、“辰明模式”等社会化沼气产业后续服务体系建设也得到了全面加强, 已建成沼气村级服务网点321个, 为农村沼气的推广应用和后续服务提供了坚强的保障。

二、沼气建设存在问题及原因

渭南市农村沼气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 但形势不容乐观, 要加快发展仍面临很多问题。

1. 受客观因素制约, 工作难度增大。

近年来, 农村养殖业快速向集约化养殖转移, 加之疫情、价格等因素影响, 以家庭为单位的分散养殖户减少, 造成原料短缺。而且, 农村劳动力转移, 导致沼气建设缺乏必要的劳动力和家务“主事人”, 造成沼气疏于管理, 沼气利用率偏低。

2. 对农村沼气的认识不到位。

建池农户存在“等、靠、要”思想, 国家扶持就建, 不给就不建, 给少了也不愿意建, 没有认识到沼气对自己生活生产方式改变的重要性, 技术管理部门普遍存在重视前期建设, 对后期利用和效益有所忽视, 而且有的缺乏前期调研, 将种养业相对薄弱, 常年外出务工的农户列入发展计划, 导致发展失衡。

3. 农村沼气建设补贴偏低与需求有一定差距。

由于原材料、工费的不断上涨, 建成“一池三改”沼气池约需费用4000余元, 国家对建池农户每户补助2000元, 其中一部分为炉具、管道等产品, 建池费用大部分由农户自筹, 大多数农户还是承担不起, 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沼气的快速发展。

4. 服务体系不健全。

目前, 农村沼气的数量不断增加而服务人员有限, 导致沼气池出现不产气、漏水、漏气等现象后, 不能及时维修, 而且维修成本也较高, 致使沼气池无法正常运行。

三、加快发展农村沼气的对策和建议

1. 进一步提高对发展农村沼气重要性的认识。

加快农村沼气发展, 关键在转变发展观念。没有广大农民群众参与的自觉性, 发展成为空谈。因此, 应加大宣传, 改变对沼气建设和利用的陈旧认识, 将沼气作为促进农业增效, 农民增收的一项重要举措, 将沼气作为发展现代农业, 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有效途径来抓, 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2. 调整沼气建设发展思路, 转变发展方式。

沼气建设必须跟进畜牧产业发展, 适应村域种养发展的需要, 工作重心应放在养殖小区、养殖专业村、专业户比较集中的地方。拓宽发展思路, 只要有条件、有需求都可以发展, 同时要认真做好前期调研, 使沼气工程与种植业、养殖业同步规划、实施, 坚持“养、沼、种”循环发展, 实现相互促进, 协调发展。

3. 坚持效益优先, 积极搞好沼气综合利用。

加强沼气综合利用技术的培训和指导, 以优质高效农产品基地为突破口, 积极引导农民科学、合理地利用沼液、沼渣, 提高沼液浸种、防虫、施肥、种植食用菌、花卉等技术水平。加快农产品基地改良和肥料更新步伐, 只有提高农村沼气综合利用率, 使其在经济、生态、社会产生显著效益, 才能提高建设沼气的积极性, 促使沼气事业健康发展。

4. 建立健全后续服务保障体系。

大力发展沼气,推进新农村建设 篇5

一、发展沼气的重要意义

沼气不同于柴和煤,是一种可再生、绿色、优质清洁能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其主要成份是甲烷,比空气轻,不溶于水,与空气混合燃烧,火焰为蓝色,燃烧值高,是有机质在厌氧条件下,经沼气细菌分解而产生的。发展沼气在生产、生活中用途广泛。一是可改变农村燃料结构。建一个沼气池,每天可产气1.5m3,能满足一个五口之家的农户生活需用。同时沼气还可以应用于贮粮灭虫、瓜果保鲜等。二是可提高肥效。粪尿经发酵后,产生的沼液是一种优质高效的有机肥料,肥效明显提高,可以用于进行叶面追肥,特别适合用于生产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不仅能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还能防治虫害,同时还可用于喂猪、喂鱼。沼渣可用于种磨菇、养鱼。三是可改善环境卫生,提高生活质量。从卫生效益来讲,建沼气池后,人、畜粪尿自流入池,减少了蚊蝇滋生场所,粪尿发酵后,得到了无害化处理,绝大部分虫卵、病菌死亡,蚊蝇减少,同时农村兴建沼气池,可作为纽带,把改水、改厕、改栏、改浴结合起来,能使农民告别烟熏火燎的传统炊事,促使环境卫生大为改观,有益于农民的身心健康。从能源效益来讲,可以缓解农村能源供需矛盾。从经济效益来讲,可以增加农民收入,据测算,建沼气池当年投资,次年可收回成本,建一个沼气池,可以使用20年以上。从生态效益来讲,可以保护生态平衡,提高农产品品质。从社会效益来讲,可以改善农村卫生,减轻劳动强度,带动养殖业,促进种植业。

二、我市沼气建设发展的现状和目标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我市农村沼气建设发展迅速,分别在蔡子池、水东江、灶市街、仁义、余庆、坛下、大和圩、永济等乡镇办事处20余个村新建了沼气池,受到老百姓的欢迎,农民群众把沼气工程称为“德政工程”、“民心工程”,要求建沼气池的农户越来越多。我市现有经过国家培训,获得国家颁证的沼气施工技术员57名,建沼气池的成功率、合格率都可达到100。当前,我市发展沼气正面临着一个难得的机遇,党中央、国务院非常重视农村能源沼气建设工作,自2004年起,省委、省政府就将沼气建设列为民办“八件实事”之一,各级财政都加大了对沼气建设的力度。2004,我市争取了省小型公益项目资金,今年正在积极争取国家项目资金。市委、市政府决定,14个省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沼气入户率不少于30。在“十一五”期间,全市要新建沼气池1.3万个,其中2006年要新建1500个。

三、加大力度,推进农村沼气发展

农村沼气建设与发展 篇6

1.中国农村沼气的发展现状

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中国农村沼气已经成为现代循环农业的核心和纽带,形成了北方“四位一体”、南方“猪——沼——果” 和西北“五配套”等经典循环农业模式。发展农村沼气对于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改善生态环境、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受到了各级政府和广大农民的普遍欢迎,已成为新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重要内容和新的亮点。

当前农村沼气发展进入了建管并重、多元发展的新阶段。农村沼气建设数量不断扩大,投资结构不断优化,服务体系逐步健全,沼气功能进一步拓展,沼气产业迅速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2008年底,全国农村户用沼气已经发展到3050万户,小型沼气工程2.4万户,农村能源管理服务机构1.2万个,专业技术人员3.8万人,沼气技工22.7万人,农村沼气呈现稳步、健康、持续发展的态势。

2005年以来,国家发改委和农业部联合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农村沼气发展的指导性文件,投资力度逐年加大。2008年底以来,农村沼气已列入国家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扩大内需、振兴经济的一揽子计划。国家对农村沼气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越来越大。随着国家新能源发展战略的实施和应对气候变化措施的强化,今后农村沼气发展空间将更加广阔。

2.中国农村沼气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系統缺乏精确设计和科学配套 户用沼气虽然小,但“麻雀虽小,五脏齐全”,也是需要“精确设计、精准建设、精细管理”的系统工程。建设一个“圈舍——厕所——沼气池三连通”系统需投资4000元左右,但由于农户自筹资金困难,大部分地区只能保证沼气池本身建设,不能按照“系统工程”整体协调、科学配套的原则,进行“圈、厕、沼三连通”系统配套建设,实现“一池三改”的建设目标。 养殖小区中小型沼气工程同样因为投资问题,部分地区采取对户用沼气池简单放大的办法来完成建设任务,对沼气工程系统缺乏整体精确设计,没有配套原料清杂调质、系统保温增温、发酵传质搅拌、沼气净化贮存、沼肥贮存利用等沼气工程必不可少的设施和装置。

2.2建设质量缺乏监管和竣工检验农村沼气建设量大面广,遍布千家万户,建设周期长、环节多、要求高,需要完成规划放线、施工准备、土方施工、结构施工、密封施工、管网施工、设备安装、质量检验等工序,每个工序都需要有专业技术人员的监督和管理,建成的沼气工程要满足整体结构强度合格和整体气密性合格的基本要求。 由于建设任务数量过大,监管力量有限,部分地区不能按照沼气工程建设规律进行严密的技术监督和管理,缺乏精准的施工工序质量标准和检验措施,导致部分技工随意施工,质量无法保证,建成后无人验收,投料后不能使用。

2.3沼气启动缺乏合理配料和指导 沼气发酵是专业性很强的生物工程,是复杂的微生物应用过程。只有有了大量的沼气微生物,并为各种类群的微生物创造最佳的生长条件,各种有机物原料才会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转化为沼气。沼气工程的正常、快速、高效启动制约和影响着沼气系统的正常运行。只有高度重视科学启动关,严格按照沼气发酵原理、工艺条件及操作规范进行科学配料和启动,才能保证沼气系统的正常运行。由于农村沼气建设数量大、时间紧、区域广、人力少,已建成的户用沼气池普遍存在缺乏科学的原料配比和正确的启动指导等问题,导致沼气池不产气或产气少,出现启动故障。用户缺乏沼气发酵专业知识,无法处理这些故障,因此直接影响沼气系统的正常运行和使用。

2.4日常管理缺乏长效的服务机制 “三分建设,七分管理”是沼气工程科学管理重要性的真实写照。只有构建科学规范、切实可行、操作性强的管理机制,配备综合素质高、责任心强、有一定文化层次的专业管理人员,严格按照沼气系统管理规程科学管理,才能保证沼气系统永续、高效、均衡运行。农村沼气长效运行不能依赖于政府的长期补助,而需要建立符合农村特点的市场机制。通过研究和制定优惠政策,采取产品后补助的方法,扶植沼气专业合作社和沼气专业公司发展壮大,使其成为农村沼气长效运行的主力军。

2.5技术和管理人员缺乏专业培训 农村沼气是多学科交叉和综合应用的系统工程,工作的性质决定了需要对从业的技术和管理人员进行系统、全面、长效的专业培训。目前,通过各级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培训鉴定,获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沼气生产工已达22.7万人,但是多为农民技工,尚缺乏对各级、不同层次的农村沼气工程建设和管理人员进行继续教育和专业培训考核机制,以提高其专业技术水平和综合管理素质,适应农村沼气又快又好发展的需要。

3.中国农村沼气未来发展的技术对策

3.1精确设计,科学配套 中小型沼气工程是涉及多学科、多技术、多设施、多装备的系统工程。科学规划、精确设计对于发挥农村沼气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尤为重要。中小型沼气工程规划设计应因地制宜,精确设计,配套原料清杂调质、系统保温增温、发酵传质搅拌、沼气净化贮存、沼肥贮存利用等沼气工程必不可少的设施和装置,为工程长效运行奠定坚实的基础。

3.2精准建设,确保质量 农村沼气工程建设阶段,应通过招投标,寻求有相应建设资质和施工资历的建设单位,在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在专业监理人员的监督下,按照专业规划设计单位设计的施工图纸进行科学施工;工程验收阶段,应按照国家标准,做好沼气工程和配套设施的质量检验工作,使其达到整体结构强度合格、整体气密性合格、整体协调美观、装备操作方便的基本要求,为沼气工程的永续、高效、均衡运行奠定基础。

3.3吐故纳新,增强动力 为保证沼气发酵微生物进行正常的新陈代谢,使沼气工程产气正常持久,应按照沼气微生物生长繁殖规律,定时定量、科学合理地补充新鲜原料和营养元素,及时排出发酵剩余物用作肥料。沼气工程日常管理要避免只进不出、大进大出,应连续均衡进出,选择适宜发酵负荷。

3.4整体保温,提高效率 温度是制约沼气池产气量的关键因素之一,要做到全年持续产气用气,必须对沼气池进行保温和增温。目前,农村沼气池通常采用“三结合”、“四结合”的方式,用太阳能畜禽舍、四位一体太阳能畜禽舍和简易温棚进行保温增温。

3.5动态发酵,精细管理 静态发酵存在原料分层结壳、有效容积减小、菌料传质能力低、出料困难等技术问题。解决静态发酵的方法有手动式回流搅拌技术、自动回流搅拌与沼液冲厕(圈)技术。后者利用由潜污泵、微电脑时控开关和回流搅拌管网构成的自动搅拌系统,将沼气池调压间的沼液定时打到发酵池内,进行回流搅拌,消除结壳和分层现象,提高菌料传质能力和产气效率。通过转换阀门,还可以实现沼液冲厕(圈)和机动出料。 除此之外,农村沼气精细管理还需要做好原料营养科学调配,发酵负荷合理调控,发酵原料pH值科学调控等日常管理工作。

3.6综合利用,长效发展 农村沼气的生命力在于综合利用,要把综合利用作为服务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通过大力开展沼气循环农业,延长沼气产业链条,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研究制定和公布沼肥施用技术规范,为开展沼气的综合利用奠定基础。充分发挥在发展有机农业、生态农业方面的重要作用,发展绿色、无公害农产品,提升农业发展水平;研究制定鼓励开展沼渣、沼液利用的政策措施,推出一批适合农业、农村特点的“傻瓜式”沼肥产品、配肥施用装备和应用技术,进一步加快综合利用步伐。

舟曲县农村沼气建设现状及发展对策 篇7

关键词:农村沼气,现状,对策

舟曲县地处甘肃南部, 属甘南藏族自治州, 县内自然条件严酷、生态环境脆弱, 旱、涝、泥石流、滑坡等自然灾害频繁, 严重制约着全县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发展。长期以来, 农牧民生产生活方式落后, 农村生活燃料严重短缺, 是导致森林植被过度采伐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 舟曲县加大了以农村沼气建设为主的农村能源建设工作力度, 有效缓解了农村生活用能短缺的现状, 推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但在农村沼气建设中仍存在一些制约因素, 需要进行认真研究加以解决。

一、舟曲县农村沼气建设现状

㈠舟曲县农村沼气发展历史由于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需要, 舟曲县根据国家有关法规启动了天然林保护工程, 为解决农民“不愁锅中无米, 只愁锅底无柴”的问题, 从1991年至1995年试点建设了一批沼气池, 因建池技术和建池材料质量差, 仓促上马、急于求成, 缺乏坚实成熟的技术基础和支持, 以及管理不善等原因, 造成大量的沼气池“废弃”, 严重挫伤农民的建池积极性, 建设数量急剧下降。但从2001年开始, 在国家有关部门的大力扶持下, 注重沼气技术系统的科研, 改进建池技术, 如户用高效沼气池技术、沼气与生态建设等有机结合, 示范推广了“一池三改”和沼气综合利用配套技术, 沼气建设综合效益日益明显, 农村沼气建设得到稳步发展, 沼气建设进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㈡农村沼气建设的现状自2002年以来, 舟曲县农村沼气建设在农业部小型公益设施 (农村能源) 建设项目、农村沼气建设国债项目的带动下, 逐步进入快速普及阶段。截至目前, 全县已经建成“一池三改”户用沼气8810口。全县大部分乡镇开展了农村沼气建设, 部分项目村积极开展了以户用沼气建设为主的生态家园富民建设, 如:丰迭乡杜坝村按照以建设“四位一体”能源生态农业模式为切入点, 引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生态农业的发展思路, 在该村共建成“四位一体”日光温室106座, 配套推广高效节能架空灶连炕40户。项目建成后, 基本改变了该村生产、生活方式, 逐步实现了家居清洁温暖化、庭院经济高效化、农业生产无害化的生态家园建设目标。一是通过日光温室的建设加快了该村种植业结构的调整步伐, 逐步改变了过去单一种植小麦的生产方式, 日光温室蔬菜生产已成为该村的主导产业, 有效的促进了农民收入的快速增加。二是通过农村沼气、生产节煤灶炕等农村能源技术的组合配套建设, 为农户提供了80%的生活用能, 逐步改变了以“薪柴为主、烟熏火燎”的炊事方式, 有效的改善了农民生活质量。三是通过农村能源技术与先进种养业技术的进村入户, 逐步培育了农户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 有效的推进了该村精神文明建设。

二、舟曲县农村沼气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㈠认识不足, 发展滞后一是认识不到位, 部分干部, 群众思想有顾虑, 对农村沼气建设重要性的认识也存在着差异, 怕遭到挫折, 不能抹去以前失败的阴影, 对发展沼气缺乏信心, 造成各地发展不平衡, 少数乡镇还有部分沼气空白村存在;导致我县农村沼气建设发展与先进县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二是农村沼气建设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 需要改造建设的内容多, 工程量大, 涉及到千家万户, 我县农村沼气建设虽然在近几年得到了发展, 但是与总体发展目标还相差甚远。

㈡机构不健全, 后续服务差一是机构不健全, 技术力量薄弱。全县19个乡 (镇) 都没有设置能源推广机构, 更没有专职工作人员, 管理推广体系不健全;县能源推广机构人员少, 经费短缺, 办公条件差, 交通工具少, 工作开展困难, 对新型沼气技术的推广普及差;二是后续服务差, 利用率低。90年代修建的大量沼气池因缺乏起码的使用和管护常识, 因管理使用不当而“废弃”。

㈢投入不足, 发展受限建一座8立方米~10立方米户用沼气池需资金1500元左右, 加上改厨, 改厕, 改圈, 总投资5400元左右。我县属国列贫困县, 农民较为贫困, 自筹投入能力弱, 部分农户在投资上确有实际困难。近年来, 农村沼气国债项目对我县投入较少, 而地方财力不足, 没有安排资金对非项目区广大农村建池农户进行补贴, 影响了建设速度和质量, 有些农户想发展沼气而无力发展, 农村沼气的发展受到限制。

㈣建池技术落后, 综合利用不足一是技术工人流动性大, 建筑质量差。我县现有持证沼气生产工81人, 但因近年来我县沼气项目建设任务多, 沼气池建设的待遇低, 导致大量的熟练沼气生产工进城务工和外出打工, 农民建池多由当地未经培训的建筑工进行施工, 沼气池的建池质量差, 存在漏水、漏气和建池成本高等问题, 进出料困难, 使用管理不方便, 平均使用寿命短;在农村还有“远、大、深”旧式沼气池, 农民也有求“大”求“深”的落后观念。二是综合利用不足, 经济效益较低。我县沼气建设起步较晚, 用途比较单一, 主要用于生活燃料及照明, 由于技术、生活习惯、认识等原因, 沼气的综合利用率比较低, 综合效益未能完全体现。

三、舟曲县农村沼气建设的发展对策和建议

当前, 农业的发展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农民的温饱问题解决以后, 调整结构、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改善生态环境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已成为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发展农村沼气要与发展高效农业及农村两个文明建设相结合, 要与农村改水改厕、环境卫生建设相结合, 要与现代新农村建设结合, 要与各地主导产业结合起来, 切实提高农村沼气的综合效益。

㈠提高认识, 形成合力正把沼气建设作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为农民办实事的重要举措来抓, 采取有效措施, 健全管理机构, 强化组织保障, 动员全社会力量, 积极参与农村沼气建设, 推进农村沼气规模化发展, 促进农民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

㈡健全机构, 完善服务应建立相关组织领导机构, 乡镇、村委会必须组建专门沼气建设指导协调队伍, 做到有人管事, 能办成事的目的。同时要进一步强化技术培训, 尽快建立一支适应任务需要、达到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要求的持证沼气生产工的专业施工队伍, 按照“市场运作、合理收费、自我发展”的原则, 鼓励已获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技术人员, 组建施工队伍, 充分利用社会力量搞好工程建设。严格按照国债项目管理办法执行“三公开、一公布”, 对农村沼气示范户要按照村务公开的有关规定, 在村务公开栏中公开有关政策、计划任务、补助标准和建设条件, 公开自愿建设户名单, 公开物资的采购价格、分配等情况, 做到既方便群众, 又公开透明。

㈢统筹规划, 综合推进各级政府有关部门要把农村沼气建设与当前新农村建设、生态村、小康村建设等结合起来, 统筹规划, 综合推进。抓紧制定切实可行的、适合本地区农村沼气建设的发展规划, 因地制宜、合理选择技术模式, 实施分类指导。建议现阶段的工作重点:一是以农村户用沼气池建设为主, 着力提高沼气及其综合利用水平;二是结合改圈、改厕、改厨和推广高效生态农业技术, 全面防治畜禽养殖粪污、农村生活污水等农业面源污染;三是适时推动大中型沼气工程建设。凡规模化养殖场必须建设大中型沼气工程, 并因地制宜开展沼气、沼渣、沼液综合利用, 实现粪便、污水、废水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对新建、扩建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 要把沼气池建设作为治污配套工程, 与养殖场同步规划设计、施工;四是发展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农业。坚持因地制宜、有序推进的原则, 开展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农业试点。进一步提高生态农业建设技术水平和科技含量, 促进我县农业结构合理化, 技术生态化, 过程清洁化, 产品无害化, 实现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的统一。

㈣政策扶持, 加大投入各级政府要制定出台一些有利于促进农村沼气建设发展的惠农政策, 鼓励农民发展沼气。积极争取有关部门的支持和协作配合, 整合部门资源, 形成合力, 将农村沼气建设与新农村建设、农村改厕、卫生村建设、农村新村建设、农村康居工程建设、村庄整治、农村扶贫和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资金有机结合起来, 共同打造示范村, 充分发挥资金的投资效益。同时, 农村信用社要把发展农村沼气作为重要扶持项目, 推广小额信贷, 搞好资金监管, 保障沼气建设快速发展。

㈤抓好典型示范, 加大推广力度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 对农村沼气建设在改善生态环境、改善农村卫生状况和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地位、作用、技术、模式及成功典型进行全面、深入、广泛的宣传, 做到家喻户晓, 深入人心, 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抓好示范村培育, 选择文化素质高、科技意识强、有强烈愿望的农户先行建设, 充分利用农村沼气国债项目资金和地方财政投入的扶持, 抓好示范村建设项目, 通过典型示范, 以点带面, 推动全县农村沼气建设向纵深发展。

㈥坚持技术标准, 确保建设质量沼气施工应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进行, 施工人员必须取得社会和劳动保障部门颁发的《职业技能资格证书》, 持证上岗。沼气建设必须实行统一的技术标准和质量标准, 采用统一的新型高效沼气池池型, 按照统一组织施工, 统一操作规程, 统一收费标准, 统一验收标准, 确保农村沼气工程质量。要加强工程建设的监督管理, 坚持建一个, 验收一个, 点火一个, 确保能100%正常交付使用。通过看得见、摸得着的实实在在的效益调动广大农民的投入积极性, 加快农村沼气建设的步伐。

农村沼气建设与发展 篇8

1.1 生活所需导致生态破坏严重

文县人口数量超过24万, 农业人口占据了全县人口的85%以上, 一直属于国家的贫困县, 全县下属农村305个, 而贫困村就有2/3以上, 人均收入不过千元, 社会大趋势下, 电、煤早已被农村普遍的使用, 但是文县农村的农户大多却还在依靠木材、树根等解决生活所需。相关调查显示大多的文县农业人口居住于林缘处, 而为满足生活所需砍伐的林木量相当于2hm2以上的的林木量, 数额之巨大让人乍舌;还有大多数居民因为住在靠近河川的地界, 一年将近100天没有柴火烧, 在获取燃料上浪费的劳动力占据了1/3以上, 又因为燃料的稀缺, 农户只能上山开采, 伐树木、剥树皮等现象屡见不鲜, 从而造成了生态的严重破坏, 以至于水土流失等现象较为严重, 跟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相违背, 还需要提到的是县里大多农村仍然采用旧式炉灶生活做饭, 不能良好的利用资源, 相应的也使得农村生活用能浪费的加剧。

1.2 沼气建设对于文县农村生活刻不容缓

现今, 虽然文县农村能源品类繁多, 但是人口始终在增多, 进而使得生活用能总量的增加, 供需的矛盾仍然是摆在文县的主要问题。还需提到的是因为林木的过度砍伐使得后续能源跟不上, 这也是加剧供需矛盾的主要层面。笔者将文县农村能源的问题归结为以下方面:首先是人口数量增多及生活水平的提高造成了生活用能量的增大, 然后旧式的生活方式, 林木的大量砍伐使得能源急剧减少, 最后以上两方面的结合, 促使生态环境的严重失衡, 所以说沼气的建设对于文县大部分农村已势在必行。

2 文县农村沼气建设现状

文县曾经几度建立沼气, 文县原有的沼气池有超过5000个, 但是大多数的沼气池建设的格式很不合理, 质量也不过关, 一直沿用至今的沼气池不超过10%。

2003年以后县里采用高质量的旋流布料式沼气池型建设技术, 首先建了200多座此样式的沼气池, 使用率100%, 大多数用户表示对此认可, 沼气可以多方面运用, 可以用来饲养肥猪, 也可以对农作物等施肥。此项目没有进入村以前村里常常出现污水随处看见, 苍蝇蚊虫到处乱飞等场面, 但是村里采用了旋流布料式沼气池以后村里的容貌焕然一新。做饭时只需要把开关打开, 再也没有烟气呛人等局面, 人畜粪便可以直接的通入池中, 再通过厌氧发酵进而使得寄生虫卵及肠道致病菌被杀死, 使得蚊蝇的数量大为减少, 使得土壤和水源干净清澈, 传染病发病率也大为改善, 使得农民生活质量得到了优化。

3 文县沼气建设所存在的阻碍

3.1 居民缺乏对沼气知识的全面了解

文县党和政府以及沼气建设人员对沼气在文县的建设做了大量的实际工作, 可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 使得文县居民始终停留在很多年前沼气建设失败的阴影中, 还是不能懂得沼气建设的重要作用, 还是保持着一种怀疑态度, 大多数居民不了解沼气的用途, 即使知道也是一知半解, 更不用说了解沼气的全面利用功能, 沼气知识的普及还需有待增强。

3.2 沼气实施应用中相关人员缺乏必备技术

文县在建设沼池时需要的技工必须具有国家职业资格证书, 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些技工并不是完全凭借自己的技术赢得了这个证书, 在工作中没有尽职尽责的完成自己的工作从而导致沼气池不产气, 或者沼气运用过程中出现漏气等情况, 这些都会成为沼气运用过程中的安全隐患。

3.3 建后服务不到位

沼池修建后的服务不到位可以归结为2个方面分别是:沼气池出现故障时往往得不到及时的管理, 建设沼池的农户没有清楚的认识到沼池可能出现问题, 也没有相应的处理能力, 很有可能因为自己的使用不当造成沼池的损坏;还有就是相应的沼池配套物资供一直缺乏, 村里没有必备的沼气服务平台, 小到一个弯头也要到县城去买, 配套环节存在不合理性。

4 针对文县农村沼气建设难提出相应措施

4.1 完善领导机制, 转化思想

沼气的建设是农村生态建设的中枢, 不单单是一种能源, 还是生态建设的有力保障, 沼气可以用来烧火做饭, 补充能源的使用, 同样的沼气能够优化环境, 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因此相关部门和广大群众必须改变传统的思想以新的观念来看待沼气的建设, 党和政府应全面扶持沼池在农村的落建工作, 要把沼气的建设当做有效联系群众、为群众办好事来抓, 优化管理体制和服务系统, 安排有技术有素质的相应人员以完成沼池工作的有效实施。

4.2 积极培养沼气专业人才

人才是发展的根本, 沼气建设的全面可行需要政府的领导, 需要先进的技术, 但是最关键的还是需要人才。所以要求有效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对相关人员进行专业的、系统的培训, 以扩展其沼气知识面更新知识, 提高素质, 进而满足沼气事业发展的需求。文县虽然在沼气建设上稍收成效, 但明显的技术人员力量薄弱, 大多数沼气及工作人员业务不熟练, 技术不成熟, 文县农村沼气建设想要得到根本的发展, 必须加大力度进行技工的培训, 另外政府要加大宣传力度, 多进行实践锻炼, 尽可能多的为沼气建设事业培养技术骨干, 壮大技术队伍。

4.3 建立有效的建后服务机制

文县的沼气建后服务机制始终不健全, 普遍的存在建设后的管理不重视现象, 要使沼气建设长期发挥效益, 需建立健全服务体系, 走物业化管理之路, 乡、村要成立沼气服务站, 全面服务于沼气农户, 实行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服务, 产前搞好沼气池设计、建设、安装、投料、调试、确保规划合理和沼气池的质量;产中搞好沼气池、沼气配件维修、供应和安全使用工作;产后搞好沼气、沼液、沼渣的综合利用及技术服务推广工作。

5 总结

文县农村长期以来一直未满足生活所需大量砍伐树木, 造成生态的失衡, 沼气建设已势在必行, 文章分析了文县农村在沼气建设上所存在的阻碍, 对针对这些方面归纳出以下措施:完善领导机制, 转化农村居民对于沼气建设的思想, 积极培养沼气专业人才, 促进沼气建设事业快速发展, 建立有效的建后服务机制以保证沼池使用的长效性。

参考文献

[1]吕宝仓, 姚建军.新乡市农村沼气服务体系建设现状及其发展对策[J].中国沼气, 2007, (5) :52.

临清市农村沼气建设现状及发展对策 篇9

关键词:农村,沼气建设,现状,对策,山东临清

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农村能源问题日益突出。发展农村沼气是加大生态省建设力度、完善文明生态村建设的重要途径。临清市现辖12个镇、4个街道办事处, 600个行政村, 属半湿润大陆性气候, 春旱多风, 夏热多雨, 晚秋易旱, 冬季干寒。全年平均降水量为550 mm左右, 干旱时可由黄河水灌溉弥补, 年平均气温12.9℃, 这种气候特点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因此, 种植业历史悠久, 成为华北主要作物棉花、小麦、玉米、林果、蔬菜的集中种植区。独特的地理、气候环境, 为推广沼气的使用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1 农村沼气建设现状

1.1 农村能源现状

厕所和猪圈是农村卫生脏、乱、差和疫病流行的传染源, 目前大力推行的建沼气池、改厕、改圈, 极大地改善了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活质量。作为一种优质农肥, 沼液、沼渣是土壤的改良剂, 长期施用可以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氮素含量, 增加土壤团粒结构。同时, 用沼液浸种, 可以使苗壮秆粗、叶厚色深、病虫害减少。直接将沼肥用于叶面喷撒, 既可以达到防治病虫害的目的, 又可以降低农药残留[1,2,3]。

1.2 沼气池建设现状

目前, 临清市共建户用沼气池10 120户, 占适宜农户的10%。其中, 中央投资建设3 000户, 各级政府投资建设2 600户, 农民自建4 520户。一个产气量8~10 m3的沼气池, 可满足做饭、照明用能, 每户每年可节省用于柴火、煤、液化气、天然气等的支出600元以上。沼液、沼渣是一种完全腐熟的高效无害的有机肥, 可以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 减轻农产品的污染, 增强其市场竞争力, 促进农民增收[1,2,3]。

2 沼气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农民认识不足, 宣传力度不够。由于沼气是新能源, 农民普遍对新能源认识不足, 在使用过程中没有按照规范进行操作, 导致沼气池不能正常使用, 从而影响农民建池积极性。二是技工数量太少, 无法满足沼气工程建设的需要。沼气池的建设技术要求高, 没有专业技术人员的亲自操作就难以保证质量, 如部分乡镇, 技工少, 一个技工所包工程较多, 有的甚至包十几个、几十个甚至上百个, 而且实践经验不足, 所指导建设的户用沼气池不规范, 管路安装也出现各种问题, 存在不同程度的漏气现象, 一次建成的成功率不高。三是农户管理不当, 造成沼气池停用。某些乡镇耕地较少, 一些农民外出务工, 致使家中沼气池无人管理, 沼气池基本停用。四是农户补贴少。由于政府扶持资金少, 群众投入多, 部分生活困难的农户没有能力建池[4]。

3 农村沼气建设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3.1 广泛宣传, 提高广大农民对新能源的认识

针对农民对沼气认识不足的问题, 临清市能源办公室印制宣传手册1万余册发到农民手中, 使广大农民初步掌握沼气池建设的理论知识, 通过技术人员进村入户回访, 及时解决农户在沼气池建设和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保障了沼气池建设的稳定性, 提高了广大农民建池的积极性。

3.2 加强项目的后续管理

随着沼气建设的深入发展, 一部分潜在的困难和问题逐步显现出来, 突出表现为:部分群众对沼气池操作技术未完全掌握, 安全意识淡薄, 违规操作的现象比较普遍;一些村重建设轻管理, 甚至无法处理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因此, 需要建立农村能源后续管理工作的长效机制, 健全服务管理体系, 设立镇村级管护员, 定期对管辖区域农户检查和维修, 排除安全隐患和运行故障, 确保项目的安全运行。

3.3 逐步完善扶持政策, 加大扶持力度

沼气池建设成本较高, 但政府补贴较少, 绝大部分需要农户自行投入。不少有建设意愿的农户, 由于争取不到补贴指标而放弃。一些困难户和特别困难户, 即便争取到补贴指标, 仍然由于资金不足难以建池。因此, 要根据不同地区的收入情况, 制订相应的补贴标准, 逐步加大对沼气池建设补贴力度, 对于困难户和特别困难户, 要尽快提高补贴标准[1,2,3]。

3.4 将沼气池建设纳入新农村建设规划

重点考虑建池场地的配置和建设资金的安排, 以及“一池两改”的落实。调查中, 一些农户反映建房时未考虑到建设沼气池, 等到想建沼气池时场地难以落实, 导致建池场地远离住所, 增加了投入, 使用也不方便, 没有完成“一池两改”的落实。沼气池建设对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实现农村人畜粪便的资源利用有着重要的作用, 是临清市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 将沼气池建设纳入新农村建设规划, 成为沼气池长期稳定发展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黄红梅.秦安市农村沼气建设情况探讨[J].农业科技与信息, 2010 (13) :56-57.

[2]刘国胜.加快定西市农村沼气建设的思考[J].中国沼气, 2007, 25 (1) :47-48.

[3]朱秉利, 刘国胜, 单会忠.大力发展农村沼气加快农村能源建设[J].甘肃农业, 2004 (10) :85-86.

浅谈卓尼县农村沼气建设的发展对策 篇10

一、农村沼气建设现状

卓尼县自2007年实行农村沼气建设项目, 对农村沼气进行了大规模的推广, 采取了农民自愿、部门支持、政策引导、民办公助、规模成片、示范带动的实施办法, 当年建设“一池三改”1000户, 项目总投资350万元。2008年依托农村沼气国债项目建1730户, 总投资761.2万元;2008年新增农村沼气国债项目建1600户, 总投资704万元;2009年新增农村沼气国债项目建500户, 总投资270万元。2008年农村沼气项目正在建设之中, 截止目前项目完成沼气2760座, 两年共完成“一池三改”3760座。每座沼气池每年按节约标准煤500公斤计算, 3760座沼气共节约标准煤1880吨, 既提高了农村经济效益, 改善了农村生活环境, 又可以提高土壤肥力。

二、农村沼气建设存在的问题

㈠认识不足, 发展滞后一是认识不到位, 部分干部、群众思想有顾虑, 对农村沼气建设重要性的认识也存在着差异, 怕遭到挫折, 不能抹去以前失败的阴影, 对发展沼气缺乏信心, 造成各地发展不平衡, 很多乡镇还有部分沼气空白村存在, 导致我县农村沼气建设发展与先进县存在一定的差距;二是农村沼气建设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 需要改造建设的内容多, 工程量大, 涉及到千家万户, 我县农村沼气建设虽然在近两年得到了发展, 但是与总体发展目标还相差甚远。沼气普及率很低, 农村沼气发展相对滞后。

㈡机构不健全, 后续服务差一是机构不健全, 技术力量薄弱。全县15个乡镇都没有设置能源推广机构, 更没有专职工作人员, 管理推广体系不健全;县能源推广机构人员少, 经费短缺, 办公条件差, 工作开展困难, 新型沼气技术的推广普及差。

㈢投入不足, 发展受限建一座8立方米~10立方米户用沼气池需资金3000元左右, 加上改厨、改厕、改圈, 总投资6500元左右。卓尼县属国家级贫困县, 农民生活较为贫困, 自筹投入能力弱, 部分农户在投资上确有实际困难;同时农村沼气国债项目对我县投入较少, 而地方财力不足, 影响了建设速度和质量, 有些农户想发展沼气而无力发展, 农村沼气的发展受到限制。

㈣建池技术落后, 综合利用不足一是技术工人少, 建筑质量差。卓尼县沼气项目建设任务大, 技工严重不足, 农民建池多由当地未经培训的建筑工和自己进行施工, 沼气池的建池质量差, 存在漏水、漏气、池型落后、建池材料浪费、建池成本高等问题, 进出料困难, 使用管理不方便, 平均使用寿命短;在农村还有“远、大、深”旧式沼气池, 农民也有求“大”求“深”的落后观念。二是综合利用不足, 经济效益较低。我县沼气建设起步较晚, 用途比较单一, 主要用于生活燃料, 由于技术、生活习惯、认识等原因, 沼气的综合利用率比较低, 综合效益未能完全体现。

三、加快农村沼气建设发展的对策

当前农业的发展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农民的温饱问题解决以后, 调整结构、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改善生态环境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已成为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发展农村沼气, 要多层次开发利用资源, 依靠科技进步, 发展生态农业, 实现“四个结合”:一是与发展高效农业及农村两个文明建设相结合;二是与农村改水改厕、环境卫生建设相结合, 通过发展沼气, 使人、畜粪便等生产生活废弃物实现无害处理, 改变农村卫生面貌;三是与现代新农村建设结合, 以沼气为纽带发展生态家园富民工程, 发展庭院生态农业, 增加收入, 改善生活条件, 提高生活质量;四是围绕发展生态农业建设的中心工作, 把发展沼气与当地主导产业结合起来, 将沼气建设与开展综合利用和现代农业开发、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产业开发结合起来, 互相促进, 共同发展。

㈠提高认识, 形成合力要提高认识, 真正把沼气建设作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为农民办实事的重要举措来抓, 采取有效措施, 健全管理机构, 强化组织保障, 动员全社会力量, 形成合力, 积极参与农村沼气建设, 推进农村沼气规模化发展, 促进农民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

㈡健全机构, 完善服务县上应建立相关组织领导机构, 乡镇、街道办事处必须组建专门沼气建设指导协调队伍, 切实做到有人管事, 能办成事。同时要进一步强化技术培训, 尽快建立一支适应需要、达到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要求的持证沼气生产工的专业施工队伍, 按照“市场运作、合理收费、自我发展”的原则, 鼓励已获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技术人员组建施工队伍, 充分利用社会力量搞好工程建设。对农村沼气示范户要按照村务公开的有关规定, 在村务公开栏中公开有关政策、计划任务、补助标准和建设条件, 公开自愿建设户名单, 公开物资的采购价格、分配等情况, 做到既方便群众, 又公开透明。

㈢统筹规划, 综合推进各级政府有关部门要把农村沼气建设与当前新农村建设、“千百工程”、生态村建设、小康村建设等结合起来, 统筹规划, 综合推进。抓紧制定切实可行的、适合本地区农村沼气建设的发展规划, 因地制宜, 合理选择技术模式, 实施分类指导。现阶段的工作重点包括以下五个方面。一是以农村户用沼气池建设为主, 着力提高沼气及其综合利用水平。二是结合改圈、改厕、改厨、改院、改水、改路和推广高效生态农业技术, 全面防治畜禽养殖粪污、农村生活污水等农业面源污染。三是适时推动大中型沼气工程建设。凡规模化养殖场和达到一定加工废水排放量的农副产品加工厂, 必须建设大中型沼气工程, 实行达标排放, 并因地制宜开展沼气、沼渣、沼液综合利用, 实现粪便、污水、废水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对新建、扩建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 要把沼气池建设作为治污配套工程, 与养殖场同步规划设计、施工。四是积极推进乡村清洁工程建设。在一些住宅密集区、山区和农户小规模分散养殖而无力建沼气池的地方, 可由乡镇或村级组织协调, 将养殖户的污水以管道布置接入, 集中建沼气户, 以减少猪牛粪便污染, 创建优美农村环境。五是发展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农业。坚持因地制宜、有序推进的原则, 开展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农业试点。进一步提高生态农业建设技术水平和科技含量, 促进我县农业结构合理化、技术生态化、过程清洁化、产品无害化, 实现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的统一。

㈣政策扶持, 加大投入一是各级政府应制定出台一些有利于促进农村沼气建设发展的惠农政策, 鼓励农民发展沼气。每年安排适当专项资金对农村沼气建设予以扶持, 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对农村沼气建设示范户进行补贴;各乡镇、办事处也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扶持。二是积极争取部门的支持和协作配合, 整合部门资源, 形成合力, 将农村沼气建设与新农村建设、农村改水改厕、卫生村建设、农民新村建设、农村康居工程建设、移民建村、村庄整治、农村扶贫和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资金有机结合起来, 共同打造示范村, 充分发挥资金的投资效益。三是加大信贷投入。农村信用社要把发展农村沼气作为重要扶持项目, 推广小额信贷, 搞好资金监管, 保障沼气建设快速发展。四是积极争取国家项目支持。

㈤抓好典型示范, 加大推广力度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 对农村沼气建设在改善生态环境、改善农村卫生状况和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地位、作用、技术、模式及成功典型进行全面、深入、广泛的宣传, 做到家喻户晓, 深入人心, 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抓好示范村培育, 选择文化素质高、科技意识强、有强烈愿望的农户先行建设, 充分利用农村沼气国债项目资金和地方财政投入的扶持, 抓好示范村建设, 通过典型示范, 以点带面, 推动全县农村沼气建设向纵深发展。

㈥坚持技术标准, 确保建设质量沼气施工应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进行, 施工人员必须取得社会和劳动保障部门颁发的《职业技能资格证书》, 持证上岗。沼气建设必须实行统一的技术标准和质量标准, 采用统一的新型高效沼气池池型, 实施统一组织施工、统一操作规程、统一收费标准、统一验收标准, 确保农村沼气工程质量。要加强工程建设的监督管理, 坚持建一个, 验收一个, 点火一个, 确保能100﹪正常交付使用。通过看得见、摸得着的实实在在的效益, 调动广大农民的投入积极性, 加快农村沼气建设的步伐。

㈦强化技术培训, 搞好技术服务新一轮沼气建设必须克服以往重建轻管、缺乏后续服务的弊端。一是要加大沼气技术的培训力度, 有组织、有计划地举办各种类型的技术培训班, 积极聘请有关专家和技术人员讲授沼气基础知识、沼气综合利用技术、沼气发酵和管理技术、生态农业技术。通过各种形式的技术培训工作, 壮大我县沼气技术队伍, 使更多的农民会建、会用、会修沼气池。应建立高效的管理机制, 实行全程计算机信息系统管理, 每个示范户建立档案卡, 做好使用过程的跟踪维护服务工作。二是配套完善村级沼气后续服务网络, 组建一支相对稳定的沼气管护队伍, 为农民随时提供技术服务, 以解决沼气使用户的技术难题。强化建后管理, 提高使用寿命和使用效果。

上一篇:现代牧业下一篇:钙离子阻滞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