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

2024-07-05

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精选十篇)

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 篇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6年6月至2008年6月本科对35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进行了手术治疗,35例患者中男性21例,女性14例,年龄21~75岁,平均年龄43岁。患者均经X线光片、CT或MRI检查确诊。病史8个月至20年。发病原因:外伤15例,激素治疗史11例,大量饮酒史3例,原因不明6例。按Ficat标准分期:Ⅰ期20例,Ⅱ期8例,Ⅲ期4例,Ⅳ期3例。

1.2 治疗方法

采用不同治疗方法:对FicatI、Ⅱ期患者采用滑膜切除、髓心减压手术、髋关节镜手术治疗,其中:髓心减压术操作简单,并不妨碍日后进行髋骨置换术,共21例;7例采用杨豪等[1](2005)的股骨头血供的介入治疗。采用一侧插管介入治疗法。对5例Ⅲ期、Ⅳ期病例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或全髋关节置换术。具体方法采用田晓滨等[2]的全髋置换术。2例采用截骨术。髋关节镜手术方法:采用硬膜外或全身麻醉,患者仰卧于牵引床上,放置会服柱,用牵引床配备鞋套固定双足,或用海绵垫保护后绷带固定双足,掌握好下肢外展角度及内外旋状态,牵引下肢,牵引重量为20kg左右。用记号笔标记髋前上棘、股骨朋粗隆尖端、股动脉及股神经走行、关节镜手术入路。先取髋关节外侧入路,用18号25cm长穿刺针在透视下行髋关节穿刺,注入生理盐水扩张关节腔,液体反流说明穿刺针已在关节腔内。通过18号穿刺针引入导丝,紧贴导丝切开皮肤约4mm,沿导丝导入空心导向棒,最后将穿刺锥和关节镜套管沿导向棒穿入关节腔内,连接关节镜和进水管。在关节镜直视下建立前侧入路和关节后外侧入路关节镜工作套管。关节镜下用刨削刀或射频汽化头清理增生肥厚、充血水肿的滑膜组织、剥脱浮起的软骨碎片或碎屑,修整股骨头和髋臼的软骨创面。

1.3 疗效评价标准

根据股骨头坏死疗效评价标准。优>90分;良:75~89分;可:60~74分;差<60分。

2 结果

35例ANFH得到不同时间的随访,手术治疗后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症状减轻,髋关节运动功能改善,疼痛减轻或消失。按照ANFH疗效评价标准评价治疗后随访到的35例患者,结果为:优15例(15/35),良11例(11/35),可5例(5/35),差4例(4/35),总有效率88%(31/35)。

3 讨论

3.1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由于不同病因破坏了股骨头的血液供应造成的最终结果,临床多见。其病因有股骨颈骨折、创伤性髋关节脱位、过度饮酒等。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早期可无临床症状,髋关节活动可无明显受限。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强调早期诊断以及时防止股骨头塌陷造成病残。主要通过X-RAY、CT、MRI、血液动力学检查、动脉造影、放射性同位素扫描等方法诊断。

3.2 髋关节镜最常用的手术入路是前外侧入路,先经此通道置入关节镜行关节腔检查,判断病变部位后再选用前侧或后外侧入路进行处理。

3.3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显微外科手术的疗效和股骨头病损的程度直接相关。早期关节软骨受损较轻,股骨头基本上保持正常外形,骨赘形成较少,髋关节周围软组织挛缩不严重,治疗效果较好。

摘要:目的探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早期治疗的基本方法,总结35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早期治疗的体会,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早期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髋关节镜手术方法、滑膜切除、髓心减压手术等。结果按照ANFH疗效评价标准评价治疗后对35例ANFH随访,结果优15例,良11例,可5例,差4例,总有效率88%。结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早期治疗宜根据分期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髋关节镜,髓心减压术

参考文献

[1]杨豪,程少丹,郑福增,等.一侧插管介入治疗双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J].中医正骨,2005,17(4):215.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治疗方法 篇2

第一个原因: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由于疾病治疗需要而大量或长期使用激素,导致了代谢改变,尤其是脂肪代谢障碍,出现脂肪的异常分布而发病。近期认为股骨头坏死的发生与激素使用的种类、剂型、给药途径有直接关系,与激素的总量及时间并不成正比。但长期大量使用激素或日量过大,剂量增减突变也是发生股骨头坏死的原因之一。

第二个原因:过度饮酒导致酒精性股骨头坏死。长期大量的饮酒而造成酒精在体内的蓄积,导致血脂增高和肝功能的损害。血脂的升高,造成了血液粘稠度的增高,血流速度减缓,使血液凝固性改变,因而可使血管堵塞,出血或脂肪栓塞,造成骨坏死。临床表现为酒后加重、行走鸭子步、心衰、乏力、腹痛、恶心呕吐等。

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 篇3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非创伤性;早期;逐蝕汤;体外冲击波;疗效

doi:10.3969/j.issn.2095-4174.2016.02.007

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

ONFH)是由多种原因导致股骨头骨活性成分坏死,导致股骨头结构改变,以髋关节疼痛、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疾病[1]。其中非创伤性ONFH主要诱因是长期应用激素和酗酒[2],所占比例达73.08%[3]。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已能在早期作出准确诊断,但治疗的方法多样,效果不尽相同。中医保守治疗主要通过辨证应用中药,以减轻骨髓水肿,调节脂质代谢,改善股骨头内的血循环[4],加强成骨细胞活性,诱导坏死区的骨质修复[5],达到治疗ONFH的目的。体外冲击波治疗术(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therapy,ESWT)作为一种新兴技术治疗ONFH,具有非侵入性、操作简单、安全等特点。笔者自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观察采用自拟逐蚀汤结合ESWT治疗早期非创伤性ONFH,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44例(62髋),男31例,女13例;年龄25~63岁,平均(42±5.4)岁;病程2.4~13.8个月,

平均(6.3±1.8)个月;激素引发21例,酒精引发16例,病因不明7例;单侧26例,双侧18例。44例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中ONFH的诊断标

准[6],且均属于ARCO分期[7]中Ⅰ~Ⅲa期。其中ARCOⅠ期18髋,ARCO Ⅱ期33髋,ARCO Ⅲa期11髋。

2 方 法

2.1 治疗方法 ①口服逐蚀汤,药物组成:炒白芥子10 g、皂角刺10 g、陈皮15 g、泽泻30 g、茯苓20 g、大腹皮30 g、绞股蓝15 g、熟地黄30 g、白芍20 g、川芎20 g、全蝎10 g、桑寄生30 g、川牛膝30 g、淫羊藿30 g、骨碎补30 g、锁阳30 g。

取上药,每日1剂,2次水煎滤汁后共约400 mL,分早、晚2次空腹温服。30 d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取上药10剂,共研为细末,水泛为丸,每次9 g,每日3次,早、晚饭后温开水送服,服用3个月。②ESWT:根据体表解剖标志结合疼痛点选取3~4个冲击点,以患者耐受为准,一般频率为2 Hz,能量密度为1 mJ·mm-2的冲击波治疗,冲击次数为2600次。每4日1次,5次为1个疗程。每个疗程间间隔10 d,治疗3个疗程。限制负重半年,指导患者拄拐下活动,并无负重行髋、膝、踝关节的功能锻炼(如:仰卧抬腿法,外展内收法,内外旋法等),防治下肢萎缩及关节粘连。

2.2 观察指标 患肢症状、体征及髋关节活动度采用Harris评分,总分为100分。优,90~100分;良,80~89分;可,70~79分;差,< 70分。髋关节正位、蛙位DR片对ONFH程度及范围进行影像学分期(ARCO分期)。

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 果

本组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8~

24个月,平均(21.6±3.5)个月,以治疗前和治疗后3,6,12,18个月为观察点;把股骨头塌陷或其他治疗方法参与作为治疗失败的终点。其中生存质量参照Harris评分进行评定, Harris评分治疗前为(52.4±11.3)分,治疗后3个月为(87.6±

18.4)分,6个月为(86.6±18.1)分,12个月为(85.7±17.9)分,18个月为(85.3±17.4)分;本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前与末次随访时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末次随访结果中优31髋,良20髋,可6髋,差3髋,2髋行全髋置换术,总优良率为82.25%。对末次影像学评价,1髋由ARCO Ⅰ期进展为ARCOⅡ期,2髋由ARCO Ⅱ期进展为ARCO Ⅲ期;2髋由ARCO Ⅲa期进展为Ⅳ级,髋关节功能障碍明显,根据患者要求行全髋关节置换术。

4 讨 论

现代医学认为,非创伤性ONFH的机制可能与脂质代谢紊乱、血液高黏滞状态及骨质疏松等相关[8]。早期治疗目的在于改善缺血区的血供,加强对股骨头软骨下骨的支撑,促进股骨头内缺血坏死区的骨修复重建,防止塌陷,达到保头效果[9];保头手术有髓芯减压术、骨移植术、截骨术等,多为有创性治疗,且治疗效果不确定。晚期可行关节置换术,但对年轻患者的远期疗效并不理想。

ONFH属中医学“骨蚀”“髋骨痹”等范畴。《灵枢·刺节真邪篇》云:“虚邪之入于身也深,寒与热相搏,久留而内著,寒胜其热,则骨疼肉枯,热胜其寒,则烂肉腐肌为脓,内伤骨为骨蚀。”笔者认为,其标在“痰湿”困,其本因“肾源”虚,而“瘀”为标本共因造成的病理产物。“痰、湿、瘀”共治,改善血液高黏滞状态,促进微循环再通[10],并增补益肝肾,强筋壮骨之药,促进骨质生长。应用逐蚀汤治疗早期非创伤性ONFH,其中炒白芥子利气散结,通络止痛,可除“皮里膜外”之痰;皂角刺祛顽痰,散结消肿排脓;陈皮理气燥湿化痰;三药相须,祛痰之效显著。痰之本,水也;痰之动,湿也。水行湿利,则痰自除。故应用大剂量泽泻、茯苓、大腹皮、绞股蓝,行气利水,渗湿健脾,水湿祛则痰自消。现代药理学研究,此类祛痰利湿之药共用,可降低血脂,改善血液的高黏滞性。此外,熟地黄,补血养阴,益精填髓,《本草纲目》曰:“填骨髓,长肌肉,生精血,补五脏内伤之不足,通血脉。”白芍养血敛阴,益营止痛;川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全蝎攻毒散结,通络止痛。活血通络药的应用,可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骨内血流动力学指标,促进微循环。桑寄生、川牛膝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淫羊藿、骨碎补、锁阳补肾壮阳,祛风除湿。补肾类药物可以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外增殖[11]。上药共用,以补肾益精为主,活血以通瘀滞,行水利湿以祛痰,达标本同治。

nlc202309042115

ESWT于1995年開始用于治疗ONFH,通过机械波的形式将能量汇聚于靶组织,对细胞产生应力,刺激血管内皮细胞增殖,促进血管新生,疏通闭塞微细血管,松解关节软组织的粘连[12-13];同时诱导松质骨和皮质骨的生物合成效应,增强骨的力学性能[14];另外,可抑制神经末梢细胞、改变伤害感受器对疼痛的接受频率,抑制疼痛信息的传导[15]。最后,医患结合,在治疗的同时指导患者科学地功能锻炼,以“动静结合,筋骨并重”为原则,减少后期关节粘连及肌肉萎缩。

自拟逐蚀汤结合ESWT治疗早期ONFH,对防治进一步恶化及塌陷有重要临床意义,不失为一种安全、有效、无创的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5 参考文献

[1]李子荣,张鹤山.股骨头坏死诊断和治疗的专家建

议[J].中华骨科杂志,2007,27(2):146-148.

[2]Mont MA,Zywiel MG,Marker DR,et al.The natural history of untreated asymptomatic 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a systematic literature review[J].J

(下转第35页)

(上接第29页)

Bone Joint Surg Am,2010,92(12):2165-2170.

[3]王凤仪,马在山,马素英,等.山东中部地区人群股骨头坏死流行病学调查研究[J].中国骨伤,2001,14(6):345-346.

[4]杨艳萍,沈霖,周丕琪,等.补肾活血方对酒精性股骨头坏死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2,10(1):28-30.

[5]周涛.补肾活血中药对实验性血瘀证大鼠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7,25(9):1920-1922.

[6]赵德伟,胡永成.成人股骨头坏死诊疗标准专家共识(2012年版)[J].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2012,6(3):479-484.

[7]Gardeniers JWM.ARCO committee on Terminology and Staging[J].ARCO News Letter,1993,5:79-82.

[8]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坎,等.实用骨科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4:1857-1865.

[9]徐小良,王坤正,陈君长.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保髋手术治疗现状[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0,7(11):1114-1116.

[10]陈镇秋,何伟,魏秋实.“痰瘀同治”对酒精性股骨头坏死患者血液流变学及血脂水平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2,27(1):246-248.

[11]Zeng Yirong,Fan Yueguang,Liu Hong,et al.Effect of serum containing kidney-tonifying and blood-activating chinese herbs on the in vitro proliferation of rat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J].Journal of Clinical Rehabilitative Tissue Engineering Research,2008,12(8):1581-1585.

[12]Zhang D,Kearney CJ,Cheriyan T,et al.Extracorporeal shockwave-induced expression of lubricin in tendons and septa[J].Cell Tissue Res,2011,346(2):255-262.

[13]王帅,张宏军,张延召,等.细针多孔道钻孔减压术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疗效观察[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5,4(1):41-43.

[14]Van der Jagt OP,Piscaer TM,Schaden W,et al.Unfocused 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s induce anabolic effects in rat bone[J].J Bone Joint Surg Am,2011,93(1):38-48.

[15]Sansone V,D'Agostino MC,Bonora C,et al.Early angiogenetic response to shock waves in a three-dimensional model of human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 culture(HMEC-1)[J].J Biol Regul Homeost Agents,2012,26(1):29-37.

收稿日期:2015-11-18;修回日期:2015-12-28

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早期影像诊断 篇4

关键词: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早期,影像诊断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一种致残性骨病, 临床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 早期诊断对患者的治疗及关节功能的维持具有重要价值。就宁陵县人民医院近几年收治确诊的, 按ARCO分期属Ⅰ~Ⅱ期的患者共18例作回顾性分析, 旨在探讨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早期各种影像检查的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18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 男12例, 女6例, 年龄18~55岁, 平均45岁, 病程3~12个月, 有用激素药物史患者10例, 长期饮酒者5例, 外伤史2例, 不明原因1例。主要症状:髋关节疼痛, 下肢酸痛, 呈间歇性。

1.2 检查方法

分别选用CR、CT、MRI 3种检查方法进行对比检查。

2 结果

2.1 影像学特征

Ⅰ期CR表现:股骨头内出现斑片状密度增高区, 局部骨小梁结构可变模糊。CT示股骨头内簇状、条带状和斑片状高密度硬化影, 边缘较模糊。MRI示:T1WI呈线样低信号。Ⅱ期CR示在Ⅰ期所见的相对性密度增高区域周边出现弯曲走行的真正高密度硬化边。CT示:股骨头前上部高密度硬化周围和边缘部出现条带状或类圆形低密度区, 内为软组织密度。MRI示:T1WI尚未低信号, T2WI亦为低信号或内高外低两条并行信号带, 与CT上的硬化带或并行的透光及硬化带相对应, 此即为双线征。

2.2 结果分析

CRⅠ期2例, Ⅱ期7例, 阳性率50%。CTⅠ期4例, Ⅱ期10例, 阳性率77.8%。MRI:Ⅰ期7例, Ⅱ期10例, 阳性率94%。

3 讨论

3.1 发病原因

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股骨头血供障碍所致, 其发生原因主要与髋关节外伤后, 过量长期应用激素, 酒精中毒, 高脂蛋白血症, 潜水病, 高雪病, 放疗, 动脉硬化等有关, 少数无明显原因[1]。

3.2 病理改变

Ⅰ期为缺血所致的骨内细胞坏死崩解, 骨细胞所在的骨陷窝空虚。Ⅱ期:周围正常骨内肉芽组织增生, 并沿骨小梁间隙向死骨浸润。一方面可与坏死骨小梁表面形成新骨, 另一方面又可将坏死骨组织部分吸收[2]。

3.3 分期标准

按国际骨循环协会推荐的ARCO分期方法, 共分5期:0、Ⅰ、Ⅱ、Ⅲ、Ⅳ.期。本组主要研究Ⅰ、Ⅱ期病例。

3.4 影像表现Ⅰ期

CR示:股骨头内出现斑片状密度增高区, 局部骨小梁结构可变模糊。CT示股骨头内簇状、条带状和斑片状高密度硬化影, 边缘较模糊。MRI示:T1WI呈线样低信号。Ⅱ期CR示在Ⅰ期所见的相对性密度增高区域周边出现弯曲走行的真正高密度硬化边。CT示:股骨头前上部高密度硬化周围和边缘部出现条带状或类圆形低密度区, 内为软组织密度。MRI示:T1WI尚未低信号, T2WI亦为低信号或内高外低两条并行信号带, 与CT上的硬化带或并行的透光及硬化带相对应, 此即为双线征[3]。

总之, CR、CT、MRI三者敏感性比较, 结果呈显着性差异。Ⅰ、Ⅱ期的差异性明显, 所以CR早期诊断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有一定限度, 虽然CR对早期缺血性坏死敏感性较低, 但其操作简便, 费用低, 在显示股骨头全貌, 骨关节面, 关节间隙方面优于CT和MRI。CR可作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首选检查和随访手段。CT是横断连续观察, 图像无重叠, 可清晰显示病变的形态、大小、位置, 能显示CR不能检出的小病灶, 可弥补CR检查的某些不足, 对股骨头坏死骨的改变敏感性高。虽对病变的早期较难做出准确诊断, 但仍是常用的检查方法。MRI能灵敏反应组织的细胞含水量变化, 因而可早期显示股骨头骨髓腔内骨髓水肿、坏死及肉芽组织浸润, 但对骨质的细微结构改变有时不如CT, 对CR、CT检查未发现异常而临床高度怀疑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病例最后依靠MRI进行确诊。通过本组的回顾性分析研究, 笔者认为MRI是早期诊断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最敏感, 最准确的检查方法。

参考文献

[1]姚健.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影像学评价[J].临床放射学分册, 2000, 23 (4) :206-208.

[2]单宗滨, 赵建修, 周文达.成人股骨头无菌坏死的CT诊断[J].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04, 3 (2) :73.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诊治现状及进展 篇5

记者:刘教授,请问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常见病因有哪些?

刘瑶教授: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确切病因不详,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最常见的是创伤,其次为激素、酒精、脂肪代谢紊乱与结缔组织疾病等,其他较少见的有慢性肝病、减压病、镰状细胞贫血、各种血红蛋白病及凝血疾患、胰腺炎、痛风、烧伤、放射病、动脉硬化和其他血管堵塞性疾患、髋关节整复等。

记者:是不是上述病因导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病理变化都相类似?

刘瑶教授:是的。上述各种病因都是破坏了股骨头的血液循环,造成了股骨头缺血、坏死,所以病理改变也相类似。

股骨头坏死的早期病理改变不明显。红骨髓的改变是缺血的最早且最敏感的指征,损伤后4天细胞死亡,细胞核消失,呈嗜酸性。在血液循环被破坏2周后,可出现骨小梁坏死。

而在发展期,可观察到髋关节滑膜肥厚、水肿、充血,关节内常有不等量关节液。股骨头软骨常较完整,但随着病变程度的加重,可出现软骨表面有压痕,关节软骨下沉,触之有乒乓球样浮动感,甚至有软骨破裂、撕脱,使骨质外露,表明股骨头已塌陷;更严重者,股骨头变形。沿冠状面将股骨头切开,观察其断面,可见到股骨头坏死部分分界清楚,各层呈不同颜色,软骨呈白色,其深面常附有一层骨质。这层骨质的深面常有一裂隙。再深面为折色坚实的骨质,周围有一层粉红色的组织将其包绕,股骨颈骨质呈黄色。

记者: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表现有哪些,能不能早期发现?

刘瑶教授: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早期可以没有临床症状,仅在拍摄X线片时可被发现,而最先出现的症状为髋关节或膝关节疼痛。在髋部又以骨收肌痛出现较早。疼痛可呈持续性或间歇性,如果双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可呈交替性疼痛。疼痛性质在早期多不严重,但逐渐加剧,也可在受到轻微外伤后骤然疼痛。经过保守治疗,症状可以暂时缓解,但过一段时间疼痛会再度发作。早期髋关节活动可无明显受限,随疾病发展,髋关节活动受限,其中以内旋及外展活动受限最为明显,出现跛行、行走困难,甚至扶拐行走。

由于原发疾患距临床出现症状的时间相隔较长,故患者在出现髋关节或膝关节疼痛时,应予以重视,及时到医院就诊。

记者: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需要哪些辅助检查来协助诊断?

刘瑶教授:一般来说,对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诊断仍以普通的X线片作为主要的手段,有时甚至不需要其他的影像学手段即可做出明确的诊断。X线的早期征象有:髋关节间隙轻度增宽,股骨头轻度外移,关节囊软组织轻度肿大。

计算机断层扫描(CT)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诊断方面的应用可达到两个目的,即早期发现微小的病灶和鉴别是否有骨塌陷存在及其延伸的范围,从而为手术或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信息。

近年来,应用磁共振(MRI)诊断早期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已经受到了人们的重视。实践证明,MRI是一种有效的非创伤性的早期诊断方法。MRI最早可以出现有确定性意义的骨坏死的信号是在脂肪细胞死亡之后(12~48小时)。信号强度的改变是骨坏死的早期并且敏感的征象,在一些病例中,当核素扫描结果尚未发现异常时,磁共振已出现阳性结果。

对于X线片表现正常或仅有轻度骨质疏松,临床无症状或有轻度疼痛、髋关节活动受限者,骨血液动力学检查可以帮助确诊有无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其准确率达99%。

动脉造影也是早期诊断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方法之一。股骨上端的动脉走行位置及分布均较规则,行径较直,可有曲度自然的弧形弯曲,连续性好。动脉造影中所发现的动脉异常改变,可为早期诊断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提供依据。

放射性核素扫描是一种安全、简便、灵敏度高、无痛苦、无创伤的检查方法,病人易于接受,對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早期诊断具有很大价值。特别是对X线检查尚无异常所见,而临床又高度怀疑有骨坏死可能者作用更大。与X线摄片相比,常可提前3~6个月预报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其准确率可达91%~95%。

记者: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该怎么治疗?是不是都需要手术治疗呢?

刘瑶教授: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治疗方法很多,但是目前面临的困难是对该病如何正确分期和选择合适的治疗措施。首先应明确诊断、分期、病因等因素,同时也要考虑病人的年龄、身体状况、单髋

(1)非手术治疗。适用于青少年患者,因其有较好的潜在的自身修复能力,随着青少年的生长发育,股骨头常可得到改建,获得满意结果。对成年人ⅠⅡ期病变人,范围较小者也可采用非手术疗法。一般病变越小,越易修复。

对于单侧病变,患侧应严格避免持重,患者可扶拐、带坐骨支架、用助行器行走;如双髋同时受累,应卧床或坐轮椅;如髋部疼痛严重,可卧床同时行下肢牵引,常可缓解症状。治疗中应定期拍摄X线片检查,至病变完全愈合后才能持重。

(2)手术治疗。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手术治疗有如下几种:①股骨头钻孔及植骨术。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早期,股骨头的外形完整,且无“半月征”时可做股骨头钻孔及植骨术,如果手术适应证选择合适,可以帮助股骨头重建血运。②多条血管束及骨松质植入术。通过这一手术措施可达到3个目的:重建或增加股骨头血供;降低骨内压;改善静脉回流,从而实现其疗效。③经粗隆旋转截骨术。这一手术对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可以起到减轻疼痛、增加关节间隙、防止进一步塌陷及脱位等作用,但其只适用于不太严重的病例。④髋关节融合术。选用髋关节融合术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应非常慎重。对于双侧髋关节病变者,至少要保留一侧髋关节的活动。如融合手术成功,则可解除髋关节疼痛,髋关节较稳定,适于长时间站立或经常走动的工作。 ⑤人工关节置换术。一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适用于病期较短股骨头已有塌陷,但髋臼尚未发生继发性骨关节炎者。术后效果满意者多,但真正届“优”者少。二是全髋关节置换术。多数Ⅲ、Ⅳ期患者由于髋关节疼痛严重,活动明显受限,股骨头严重塌陷、脱位,继发髋关节骨关节炎,不适宜做截骨术者,可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由于全髋关节置换后髋关节疼痛立即消失,髋关节可获得90左右屈曲30°左右外展,因而近期疗效满意。同时也适于治疗双髋关节均有病变者。然而,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有许多重要合并症,长期疗效尚待进一步观察。三是髋关节表面置换术。近年来,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治疗新技术为髋关节表面置换术,这为中青年患者带来福音。由于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有许多长期并发症,对于年轻患者,作为一种保护性过渡治疗,国外有一些知名专家开展了髋关节表符合髋关节生理状态等优点。国内,南通大学附属医院骨科已运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了一批中青年患者,取得了良好疗效,是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尤其是中青年患者的最佳选择。

专家门诊时间:星期五上午。

专科名称:股骨头坏死及髋、膝关节炎。

咨询电话:(0513)58ZZ027

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收集我院2008年5月~2009年11月期间, 73例经常规X线检查未能作出明确诊断而临床高度怀疑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 行MRI检查。其中男50例, 女23例;年龄19~75岁, 平均45岁。主要临床表现为髋关节疼痛, 间歇性跛行并进行性加重, 下肢酸痛不适, 行走与活动过多时疼痛加重, 髋关节活动受限。大部分患者有致病因素, 其中大量服用激素32例, 外伤史16例, 长期酗酒12例, 其余13例病因不明。

1.2 方法

采用德国西门子 (SIEMENS) 公司生产的SYM-PHONY 1.5T超导型磁共振成像系统。成像序列为自旋回波 (SE) 序列T1加权像 (TR 600ms, TE 17ms) 、快速自旋回波 (TSE) 序列T2加权像 (TR 3 300ms, TE 96ms) 及翻转恢复序列 (STIR) 脂肪抑制像, 层厚4mm, 间隔0.2, 矩阵256×256, 两髋关节区横轴位及冠状位连续扫描。

2 结果

上述73例患者经常规X线检查均未能明确作出股骨头缺血坏死的诊断。其中11例经MRI检查为单侧或双侧髋关节大量积液。其余62例患者股骨头均出现承重关节面下以长T1长T2为主的片状异常信号影, STIR以片状高信号为主, 信号不均, 边界模糊, 诊断为股骨头缺血坏死0~Ⅰ期。单侧27例, 双侧35例, 其中49例出现股骨头前上缘的局限性线状或片状异常信号影, T1WI呈等或略低信号, T2WI呈高或略高信号, 且与外侧低信号带并行形成“双线征”, 为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较为特征性表现。上述62例股骨头信号异常患者中59例经病理或随访检查证实为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 其余3例考虑为骨髓水肿, 诊断符合率为95.2%。

3 讨论

3.1 股骨头缺血坏死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股骨头缺血坏死男性发病多于女性, 以30~60岁为高发年龄组, 易致骨头变形及髋关节致残。导致股骨头缺血的因素, 可分为创伤性和非创伤性2类[2]。各种创伤因素致股骨头血供障碍可致缺血坏死, 多为单关节病变;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坏死, 一般认为与长期服用激素、酗酒、放疗和某些血液病有关, 且多为双侧病变。一般认为, 不管什么原因引起股骨头缺血坏死, 其病理改变都是相似的:早期表现为细胞坏死, 中、晚期表现为细胞坏死与修复反应共存[3]。其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 但其共同特征都是血液循环障碍导致股骨头缺血、坏死, 以及随之出现的修复反应, 进而发生股骨头塌陷及髋关节退行性关节炎, 缺血、坏死、塌陷是股骨头坏死的不同病理阶段, 缺血是可逆的, 而后两者均不可逆。3.2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分期对于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分期, 目前尚未完全统一, 其中颇具代表性的五期是根据Ficat和Arlet的临床分期修订而来的[4], 它包括了未出现临床表现和X线表现阴性的情况。

3.2.1 0期

患者无自觉症状或症状轻微, X线异常表现, 而MRI检查有阳性表现, 典型的表现为MRI T2加权像上“双线征”, 即负重区出现外围低信号环绕内圈高信号, 提示坏死区的脂肪仍存在, 间质反应区肉芽组织充血水肿成为内圈高信号, 外围反应性硬化缘为增生的骨小梁, 表现为低信号[5]。

3.2.2 Ⅰ期

X线平片阴性或仅显示有轻度骨质疏松表现。MRI在T2加权像上表现为局限性信号升高或“双线征”。此种表现符合股骨头缺血坏死的病理基础, 即血管闭塞, 静脉灌注量减低, 骨内压增高和髓腔内灌注减少, 造成水肿。

3.2.3 Ⅱ期

股骨头不变形, 关节间隙正常。在X线单片上, 股骨头内可见高密度的硬化区。MRI在T1加权像上, 股骨头区有硬化缘围绕较低、新月形不均匀信号强度的坏死区。

3.2.4 Ⅲ期

股骨头开始变形、塌陷, 新月体形成, 但关节间隙正常, 软骨的完整性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新月体代表无法修复的坏死骨发生应力性骨折。在X线平片上, 由于矿物质的沉积而出现高密度。T1加权像上为带状低信号区, 有时会不明显;在T2加权像上, 由于细胞内渗出或关节液充填骨折线呈高信号。

3.2.5 Ⅳ期

关节软骨被彻底破坏, 关节间隙狭窄, 合并退行性改变。

3.3 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MRI

股骨头缺血坏死早期临床表现较轻, 一般无或仅有轻微症状, 最常见就是髋部疼痛。在早期死骨基本保持大体结构, 与活骨的密度和结构相同, 此时X光片无阳性发现, 只有当缺血坏死的修复反应开始后, X光片才出现特征性表现。本组59例确诊病例均系股骨头缺血坏死0~Ⅰ期, 故X线检查无明确阳性发现。MRI是诊断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更为敏感的方法, 可以清晰地显示病变的范围、早期的骨质缺血性改变、关节软骨及骨的血供情况, 而且MRI还具有多方位成像、较高软组织和空间分辨率等优点, 在显示解剖结构变化的同时, 还能提供有关的病理及生化方面的信息。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在T1加权像上呈低信号, 在T2加权像上呈高信号或低信号, 非常敏感。在T2加权像上, “双线征”是肉芽组织内充血与炎症的反映, 是早期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特征性表现。“双线征”的改变多见于0期~Ⅰ期, 出现率为78.4%, 病理上此征象出现于坏死骨与存活骨交界处[6]。外侧的低信号为存活骨周边的硬化缘, 内侧为一充血及炎症细胞修复带, 内含液体成分, 因而在T2WI上出现高信号, 在压脂序列上可出现坏死区周围髓腔内较弥漫的高信号水肿区, 并有关节积液。

总之, MRI在诊断股骨头缺血坏死方面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是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诊断的金标准[7]。当临床有症状, X检查无明确发现时, 应首选MRI检查, 可以对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做出较为明确的诊断, 有助于指导临床早期治疗, 减少致残率。

摘要:目的 探讨核磁共振 (MRI) 在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73例经常规X线检查未能作出明确诊断而临床高度怀疑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 行MRI检查。结果 其中62例MRI检查股骨头信号异常患者中59例经病理或随访检查证实为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 诊断符合率为95.2%。结论 MRI在诊断股骨头缺血坏死方面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是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诊断的金标准。

关键词:MRI,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

参考文献

[1]江浩。骨与关节MRI[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9。219-227。

[2]WoodML, Mc DowellCM, Kelley SS.Cementation for femoral head os-teonecrosis:a preliminary clinic study[J].Clin Orthop RelatRes, 2003, 412 (1) :94-95.

[3]杨述华, 主编。骨坏死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2。25。

[4]赵培荣, 庄奇新。股骨头缺血坏死骨髓水肿的MRI研究[J]。实用放射学杂志, 2006, 22 (7) :835-837。

[5]Duda SH, Micheal Lanado, Fritz Schick.The Double Line Sign of Os-tenonecrosis:Evaluation on Chemical Shift MR Images.European Journal of Radiology, 2001, 162:233-238.

[6]郗金锁。MRI在诊断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临床价值探讨[J]。实用医技杂志, 2007, 14 (30) :4194-4195。

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吉林市结核病医院中医骨伤科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并确诊57例早期INFH患者, 男35例, 女22例, 年龄23~68岁, 平均年龄 (45.6±10.1) 岁。所有病例均符合参照1993年国际骨循环研究协会 (ARCO) 制定的INFH诊断标准, 临床分期为Ficat and Arlet分期Ⅰ期与Ⅱ期, 其中, 33例Ⅰ期, 24例Ⅱ期。就诊时有酗酒史者8例, 激素用药史者28例, 髋部外伤史者21例。所有患者均排除类风湿性关节炎继发的股骨头坏死、强直性脊柱炎、骨代谢疾病、骨癌, 无严重心血管疾病, 无血液系统疾病, 无肝、肾等脏器疾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采用盘龙七片进行治疗, 对照组27例采用西药进行治疗。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比、临床分期、坏死范围、病史等一般资料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因而两组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采用盘龙七片 (0.3g/片) 口服, 每日3次, 每日4片。对照组采用双氯芬酸钠片口服, 每次25mg, 每日1次。两组均治疗3个月。治疗期间均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

1.3 疗效评判方法

治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 关节功能完全正常, X线光摄片表明骨小梁再现, 骨密度均匀, 关节间隙恢复正常, 坏死区囊性变消失。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 关节功能基本恢复正常, X线光摄片表明骨小梁复现, 骨密度较均匀, 关节间隙恢复正常, 坏死区囊性变缩小。好转:疼痛症状减轻, 关节功能有所改善, X线光摄片表明坏死区囊性变未加重或受控制。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或恶化, 关节功能无好转或恶化, X线光摄片表明坏死区囊性变未得到控制或加重。总有效=治愈+显效+好转。

1.4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用表示,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处理和分析数据, 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的比较

两组早期INFH患者经治疗后评定治疗效果 (表1) 。两组治疗效果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5) 。

2.2 两组不良反应的比较

两组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消化系统、肝功能不良反应 (表2) 。两组不良反应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5) 。

3 讨论

INFH的治疗是困扰国内外医学界的棘手问题。我国传统医学理论认为INFH属“骨蚀”之范畴, 其病机为邪瘀阻痹, 肝肾亏虚。肾主骨, 肝主筋, 而强壮的筋骨则依赖于肾精之滋养。肝肾亏损, 气血不足, 会导致筋骨失去肾精的滋养, 继而筋伤骨萎。外伤或劳作过度导致淫邪之气入侵机体, 聚于患者髋部, 继而气滞血瘀, 致使股骨头丧失气血精、津之滋养温煦, 最终引发INFH[5]。针对上述INFH病机, 其治则应为祛风通络, 益气养血, 消炎止痛[6]。盘龙七片为复方中成药, 主要包含盘龙七、羊角七、竹根七、老鼠七、青蛙七、川乌、白毛七、当归、草乌、秦艽、杜仲、红花、铁棒锤、牛膝、五加皮、丹参、过山龙等组分, 具有祛风湿、通络、活血、消炎等药理作用, 与西药中非甾体抗炎药物有疗效显著、消化系统不良反应低等优点。因此, 盘龙七片用于治疗早期INFH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价值。

摘要:目的 了解盘龙七片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INFH) 的临床疗效, 寻找有效的治疗早期INFH中药疗法。方法 对吉林市结核病医院中医骨伤科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57例早期INFH患者运用中成药盘龙七片进行治疗, 并用西药治疗进行对照, 对比分析其疗效。结果 盘龙七片用于治疗早期INFH总有效率85.2%;两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P均<0.05) 。结论 盘龙七片具有疗效显著、消化系统不良反应低等优点, 用于治疗早期INFH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盘龙七片,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INFH) ,治疗

参考文献

[1]吴文泽, 向燕萍, 谭国卫, 等.综合介入法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J].实用放射学杂志, 2009, 25 (10) :1499-1505.

[2]颜景涛, 赵德伟, 王本杰, 等.股骨头骨折后并发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治疗[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2008, 31 (5) :344-346.

[3]曹海利, 白彬.成人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治疗新进展[J].实用放射学杂志, 2008, 24 (2) :270-272.

[4]张启周, 林焕兴, 许云龙, 等.中西医结合介入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分析[J].实用放射学杂志, 2007, 23 (11) :1515-1517.

[5]李振平, 闫银生, 李廷俊, 等.中医药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226例疗效观察[J].中华中医药杂志, 2007, 22 (7) :495-496.

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09年2月至2011年6月期间收治的通过临床症状与随访证实为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共72例, 其中男性患者共42例, 女性患者共30例, 年龄为20~70岁不等, 平均年龄为 (40.0±2.0) 岁。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为股骨头部位疼痛、髋部功能受限制、步行跛足等。

1.2 诊断方法

1.2.1 CT检查方法

对72例患者进行CT检查, 具体检查方法如下:采用Siemens公司Plus4 CT检查仪对患者进行检查, 检测层厚设定为3-5mm, 检测层距为3mm, 窗位为280~310Hu不等, 扫描切面为横断面, 矩阵设定为520×520[2]。

1.2.2 MRI检查方法

对72例患者进行MRI检查, 具体检查方法如下:采用Hitachi公司AIR II核磁共振仪对患者进行检查, 检测场强为0.3T, SE检测序列T1参数设定为TR600ms, TE24ms, 对横断面以及冠状面进行扫描成像;TSE检测序列T2参数设定为TR3690ms, TE120ms, 对冠状面进行扫描成像, 矩阵设定为256×256, 层厚为3mm[3]。

1.3 评价标准

参照相关分期法, 对高危患者根据以下标准进行评价:股骨头形态完整或微陷、髋关节间隙未发现狭窄, 即可视作早期病变。对比CT检查与MRI检查的准确性[4]。

1.4 统计学方法

对本文所有数据使用卡方1.61软件进行分析与计算, 数据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并以P<0.05作为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

2 结果

所有患者通过病理证实为1期股骨头坏死共35例, 2期股骨头坏死共37例, 采用CT检查共诊出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60例, 总准确率为83.3%, 其中1期共25例, 诊断准确率为71.4%, 2期共35例, 诊断准确率χ2为94.6%。患者CT主要表现为股骨头形态完整, 髋关节间隙未出现狭窄, 骨小梁芒状结构变形或消失, 小囊样透光影, 有轻微骨裂纹存在。采用MRI检查共诊出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72例, 其中1期共35例, 诊断准确率为100.0%, 2期共37例, 诊断准确率为100.0%, 总准确率为100.0%, 患者MRI主要表现为股骨头T1与T2长, 压脂混杂信号, 双线征或新月征出现。所有患者通过病理检查与随访均确认为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 通过卡方软件对比两种诊断方法的准确率可得, 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CT与MRI诊断出1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准确率具有显著性差异, P<0.05, 而诊断出2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准确率无显著性差异, P>0.05。

3 讨论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查明, 但主要以酗酒、创伤以及激素使用有关[5]。对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进行科学的、积极的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症状, 延缓疾病发展, 为患者的生活带来希望。

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由于骨小梁无塌陷或塌陷不明显, 且矿物质组成未发生改变, 因此采取CT检查难以确认其阳性征象, 但在此过程中, 其局部炎症反应能够在MRI检测中反映出, 即为线样征[6]。因此MRI检查中, 线样征是判断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重要依据, 而CT检查中则以骨质疏松与星芒状结构消失作为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特征表现。根据本文研究结果显示, 采取CT检查的准确率为83.3%, 而采取MRI检查的准确率为100.0%, 说明采用MRI检查能够更加准确与科学地检测出CT检测无法判断的病例, 有助于医师治疗方法的选择, 为患者日后的治疗与康复提供有力根据。且由本文研究结果显示, CT检查对于1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诊断准确率较MRI更低, 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因1期为超微结构变异期, CT检查精密度不及MRI, 因此对于股骨头较为细微的变化难以查明。除仪器原因外, 技师的经验与水平也会对诊断造成影响。

综上所述, CT检查与MRI检查对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诊断具有差异性, 随着科技的发展, CT虽然在股骨头外观、骨关节情况与关节间隙的显示上有较为清晰的结果, 但与MRI相比仍然具有局限性。因此MRI诊断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准确性更高, 对该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具有非常高的参考价值, 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陈君蓉, 郭焰.成人股骨头坏死早期的影像学诊断进展[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0, 2 (2) :88-89.

[2]党国际, 高在蓉.CT、MRI及SPECT对诊断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对比研究[J].实用放射学杂志, 2010, 22 (1) :728-729.

[3]郭玉玉, 卫小雪.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MRI诊断价值[J].实用骨科杂志, 2009, 2 (6) :345-346.

[4]Climeher MJ, Kenzora JE.The biology of osteonerosis of the humanfemoral head and its clinical, II Pathological change in the femoralhead as an organ and in the hip joint[J].Clin Orthop, 2009, 133 (1) :2819-2820.

[5]郭宾仑, 李桂英, 孔繁智.成人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影像学诊断特点与价值[J].实用放射学杂志, 2010, 14 (2) :299-300.

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研究共收集148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 纳入标准: (1) 符合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诊断标准[2]; (2) X线摄片分期为Ⅰ期或Ⅱ期; (3) 有完整的随访资料。排除标准: (1) 合并有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受损的患者; (2) 对本药物已知成分过敏的患者。包括男性95例, 女性53例;年龄18~60岁, 平均 (35.2±7.4) 岁;左侧81例, 右侧67例;Ⅰ期45例, Ⅱ期103例。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2组, 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治疗方法

观察组接受髓芯减压术联合中药制剂治疗, 对照组仅接受髓芯减压术治疗。髓芯减压术的步骤如下: (1) 给予患者硬膜外麻醉, 置其于仰卧位, 术区常规消毒、铺巾; (2) 在患者大转子处作一长5 cm左右的切口, 逐层分离, 深度至大转子下方的骨皮质处; (3) 在患者大转子下2~3 cm处顺股骨颈方向钻入一枚导针, 导针的深度应达到股骨头前区及上区, 此时再用带环锯头的活检器沿导针钻入, 深度达到股骨头软骨下坏死区即可, 取出髓芯活检的骨柱。 (4) 如果患者的手术切口无活动性出血, 即可分层缝合股外侧肌、阔筋膜张肌及其皮下组织及皮肤, 放置负压引流管。术毕。中药制剂:将股骨头坏死分为肝肾亏虚型、气滞血瘀型、气血两虚型辩证施治。 (1) 肝肾亏虚型:黄芪40 g、炙申姜30 g、仙灵脾25 g、龟甲20 g、鳖甲20 g、地龙20 g、枸杞20 g、山萸肉20 g、白术15 g、阿胶15 g、血竭5 g。 (2) 气滞血瘀型:元胡50 g、中膝30 g、红花30 g、土鳖25 g、鸡血藤25 g、川芎25 g、炙细辛20 g、桃仁20 g、赤芍20 g、乳香15 g、穿山甲15 g、没药15 g、郁金15g。 (3) 气血两虚型:黄芪50 g、党参40 g、补骨脂30 g、续断30 g、枸杞25 g、当归25 g、防己20 g、丹皮20 g、杜仲20 g。将上述诸药粉碎, 炼蜜为丸, 1丸/次, 3次/d。

1.3 评价标准

疼痛评分采用VAS疼痛评分标准[3]。疗效评价标准采用1995年全国首届骨坏死学术交流会ANFH疗效评价标准。

1.4 随访

所有患者在治疗结束后均接受长达15个月的随访, 随访方式主要为门诊就诊, 观察患者的疗效。

1.5 统计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x±s) 表示, 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计量资料均值之间的比较采用成组设计的t检验, 组间治疗效果的比较采用结果变量为有序变量的单向有序R×C列联表资料的秩和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疼痛评分降低幅度的比较

观察组疼痛评分的降低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 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比较

观察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 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3 讨论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简称为股骨头坏死, 是目前骨科领域常见但又难治的疾病之一。近年来,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大量应用, 由于饮酒、激素等原因所致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逐年增多, 因此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有可能取代髋关节结核, 成为髋关节疾病的首位[4]。

在该研究中, 给予观察组髓芯减压术联合中药制剂治疗, 仅给予对照组髓芯减压术治疗。髓芯减压术可以使患者的髓内压下降, 骨内血流增加, 促进血管新生, 因此术后患者的疼痛感明显减弱[5]。但值得临床上应该重视的是, 髓芯减压术可使患者的股骨头坍陷, 远期疗效不甚理想, 这也是西医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共性问题。中药制剂则是根据患者的辩证分型而施治, 由方剂成分可知, 肝肾亏虚型的主要目的为补髓生骨, 滋肾益肝;气滞血瘀型为活血祛淤、宣痹止痛;气血两虚型为补益气血、壮骨培元。该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疼痛评分的降低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 (P<0.05) , 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 。这说明髓芯减压术联合中药制剂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疗效要显著优于单一的髓芯减压术。综上所述, 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疗效确切, 该联合方案可用于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首选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1]Toth K, Barna I, Nagy G, et al.Synovial fluidβ-endorphin level in avascu-lar necrosis, rheumatoid arthritis, and osteoarthritis of the femoral head and knee.A controlled pilot study[J].Clin Rheumatol, 2011, 30 (4) :537-540.

[2]Govaers K, Meermans G, Bortier H, et al.Endoscopically assisted core de-compression in avascular 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J].Acta Orthop Belg, 2009, 75 (5) :631-636.

[3]Pritchard M.Measuring anxiety in surgical patients using a visual ana-logue scale[J].Nurs Stand, 2010, 25 (11) :40-44.

[4]徐刚, 徐成福.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研究进展[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10, 31 (3) :89-90.

早期股骨头坏死:“保头”有新招 篇10

三十出头的王先生一个月前出现了走远路和上下楼梯时髋关节疼痛的症状,有时会伴有膝关节疼痛。王先生很担心,立即去医院就诊,经检查确诊为早期股骨头坏死。考虑到李先生的股骨头形态尚正常,我们为他实施了微创手术,术后五天便好转出院了。35岁的李先生与王先生的症状相似,但一直没有及时去医院治疗,而是强忍疼痛,直到出现明显跛行,才去医院就诊。由于李先生的股骨头已经塌陷变形,髋关节活动度也不好,我们只能建议他接受关节置换手术。

医生的话:股骨头坏死是导致髋关节病残的常见疾患之一,是各种原因造成股骨头血供中断或受损、骨细胞死亡,导致股骨头结构改变、塌陷,乃至关节功能障碍的一种疾病。股骨头坏死的病理过程复杂,早期病程隐匿,患者可无任何症状。随着病变进展,大多数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关节疼痛,开始仅在关节负重时出现,后期休息时也出现疼痛。如果不进行治疗,80%的患者将在很短的时间内出现股骨头塌陷和骨性关节炎。如果骨坏死逐步进展至关节面塌陷,疼痛将明显加剧,同时伴有髋关节活动受限,患者会出现步态异常,甚至下肢短缩畸形,严重影响髋关节功能,甚至致残。

股骨头坏死:药物无效,关节置换“有期限”

股骨头坏死多见于30~50岁中青年人群,严重外伤、酗酒、长期使用激素等都是可能的致病因素。目前,尚无有效药物能阻断股骨头坏死的自然病程。尽管终末期股骨头坏死患者可行全髋关节人工置换,但由于手术创伤大、费用高、假体存在使用寿命等问题,临床医生总是尽可能地推迟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时间。尤其是年轻患者,更应尽量延迟实施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时间。

早期干预新方法:大大提升“保头率”

股骨头坏死应早诊断,早治疗。股骨头坏死早期,患者刚出现关节活动后疼痛时,股骨头病变一般尚不严重,坏死区域较为局限,股骨头外形正常。此时若进行干预,可显著提高股骨头坏死的治愈率。我科运用成骨支架和诱导因子治疗股骨头坏死,疗效显著,探索出了一条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新路。该方法集骨移植、生物工程、微创等新兴技术于一体,对坏死股骨进行综合治疗。简单手术步骤包括以下几点:

1. 减压 病变早期,股骨头内压力升高,故手术的第一步是打出骨通道,降低周围血管阻力,增加股骨头内血流量,改善股骨头微循环,减轻疼痛。同时,减压时的创伤也是一种刺激,有利于血管新生。

2. 清除 手术第二步是清除阻碍股骨头血管再生的坏死骨和硬化骨,创造了一个有利于血管再生、新骨生长的环境。

3. 充填 为阻止软骨塌陷,我科根据人体骨骼生理特点,专门设计了一种以人体肱骨为原材料的支撑架,置于股骨头内,犹如房间的顶梁柱,为软骨提供支撑。为促进骨骼吸收和新骨生成,支撑架被特意设计成中空结构,其中塞满自体松质骨颗粒。这是目前临床上广为应用的生物材料,有良好的骨诱导及骨传导功能,可谓加速愈合过程的生长因子。

由于使用专有器械经皮操作,不破坏局部血供,手术创伤小、时间短、术后恢复快。该手术能显著改善股骨头供血,促使新生骨形成,植入的骨性支撑棒不仅可提供对股骨头的力学支撑,防止股骨头塌陷,其骨质特性更使之能够与自身骨质融合,促进骨修复,逆转股骨头坏死,从而延缓,甚至彻底避免远期关节置换。长期随访显示,该手术疗效优良率达85%左右,大部分患者术后半年内髋部疼痛完全缓解,尤其适合年轻股骨头坏死患者,对缓解症状、推迟全髋关节置换术有重要意义。

特别提醒

上一篇:指导管理下一篇: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