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好高中化学课

2024-08-29

如何上好高中化学课(精选十篇)

如何上好高中化学课 篇1

1.习题课中注重三维目标的渗透

1.1“知识与技能”目标的渗透。“知识与技能”是学生获得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是为学生终身学习和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打好基础所必需的, 是其他目标得以顺利、有效实现的重要载体。在习题课中, 我们要注重知识的横向归纳与纵向衍生, 提高学生的“知识与技能”。

1.2“过程与方法”目标的渗透。“过程与方法”就是强调学生探索新知识的经历, 强调在亲自“做科学”的过程中不断掌握并学会运用科学的方法。习题课上, 有的时候学生容易犯困, 因为感觉比较单调无趣, 如果注意灵活渗透“过程与方法”目标, 就可以让习题课更生动有趣, 让学生不但掌握知识, 学到方法, 而且提高学习兴趣, 为终身学习打好基础。

1.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渗透。 新课程标准中, 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要求是:

1.3.1提高化学学习兴趣, 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 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 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1.3.2有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 有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 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判断。

1.3.3赞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 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 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1.3.4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形成务实求真、勇于创新、积极实践的科学态度, 崇尚科学, 反对迷信。

1.3.5热爱家乡 , 热爱祖国 , 树立为中华民族复兴 、为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而努力学习化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引导学生整理和分析习题

习题处理, 是学生得到信息反馈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且要在上课之前和课堂教学中加强师生互动。

2.1了 解 学 生 哪 些 知识 掌握 得 较 好 , 哪 些 知识 掌握 得 不好。 对学生普遍出现的疑难问题或典型错误要重点指导纠正, 要舍得花时间和学生一起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 对掌握较好的知识, 课堂上不讲或略讲。这样不会使学生产生心理疲劳, 处理重点的、普遍性错误时, 使学生集中注意力。

2.2了解学生思维的着眼点。适当点拨, 设置思维梯度, 使问题不断得到分解或转化, 做到有的放矢, 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积极回答问题,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要以学生为主体, 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3让一些具 有独特解 法的学生向全班 同学介绍自己 的解题思路和方法。由于学生经常能找到具有新颖性和创造性的好方法, 因此这样不仅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能力, 而且有利于让全体学生充分体会到只要肯动脑筋、大胆创新, 就会有所收获、取得成功。

2.4把习题归类, 同类型的题目一起处理。学生通过习题实践, 学会运用归纳、演绎等方法学习知识和运用知识, 学会交流与合作等, 从而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

3.注重习题的创新性, 关注社会热点问题

新课标和新教材与原教材和教学大纲相比较, 淡化了概念, 降低了难度, 但相应强化了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社会、化学与环境等方面的内容。分析近年高考试题不难发现, 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化学现象, 化学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化学与健康, 生产安全与食品安全等成了考试热点。高考试题的导向性是明确的, 老师在选择习题时要符合这种变化趋势, 平时多收集一些这方面的素材, 设计一些新颖的习题, 有意识地加强练习。

4.精选习题, 提高化学习题教学的有效性

传统教学思想有一个重大的特点就是题海战术。教师、家长普遍认为通过大量习题对学生所学知识进行反复刺激、强化, 就能巩固知识, 提高学习成绩。我们不否认通过大量练习能强化记忆, 提高解题速度, 但是, 这种对知识点的简单记忆、重复考察, 教学效果其实不佳。因此, 我们经常听到一些化学教师无奈地说:“这道题目我们已经在课堂上讲了很多次了, 可怎么学生还是做错了。”

建构主义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和建构性, 认为知识不是一成不变的, 知识是需要学习者不断重组构建和完善的, 需要在具体情境中迁移运用。习题的选择应该注重知识的整体性、问题情境的真实性和设问表征的科学性, 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能力。选择少而精的练习, 节约教和学的时间, 提高教和学的效率, 事半功倍, 何乐而不为呢?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后, 朝着与客观主义对立的方向发展的一种学习理论, 它区别了人的高级学习和动物的低级学习, 有别于行为主义的强化理论的观点。因此, 在习题教学中要注意习题的选择, 精简习题数量, 提高习题质量。

5.集思广益, 激发学生积极的参与意识

选择习题不应由教师独断, 可以考虑从学生中来, 到学生中去, 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例如, 每周我让学生将自己认为有针对性的、容易发生错误的、有趣的习题“投稿”给我, 每次单元练习和单元测试试题, 我都从学生的“投稿”中选择约70%的题量。这样既减轻老师的工作负担, 又使学生得到很好的锻炼, 既拓宽出题视野, 又提高习题质量。实践表明这种形式深受学生喜爱, 效果特别好。

学生的实际情况存在很大差异, 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是多种多样的, 教无定法, 必须有法, 多从学生角度出发, 努力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一定会达到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

6.有效讲解习题

如何上好化学试卷讲评课 篇2

讲评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然而,相对于新授课,复习课,习题课等课型来说,讲评课程序多,工作量大,往往是薄弱的一环。

如何上好讲评课,本人肤浅认识如下:

一、讲评课前的备课

教师讲评试卷时需要有针对性地讲解,否则从头到尾逐题讲解,既浪费时间,又功效甚微。而要针对性地讲解,就必须广泛收集信息,仔细分析试卷。因此,讲评课的备课要完成以下三项工作:

1.准确统计

在认真批改试卷和搜集学生反馈意见的基础上做好统计工作。一是统计每题得分率(对得分率较低的试题应认真分析错误原因)。二是统计每题出现的典型错误。(若是无解题过程的选择题,填空题,还要找学生了解错误的结果是怎么做出来的)

2.归类分析

事实表明,造成学生考试错误的主要原因有:心理因素,审题因素,运算因素,对概念,规律的属性理解不清等因素。因此,根据试卷的内容,特点和考试结果,对试卷进行归类分析是必要的。可以按知识点归类,即把试卷中考察同一知识点的题目归到一起进行分析;可按解题方法归类,即把试卷中用某一解题方法求解的题目归到一起进行分析;可按典型错误归类:如“关键词理解错误”,“化学模型建立错误”“隐含条件寻找困难或运用不当”等。这样既可以提高课堂效率,又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对错题留下深刻印象,今后注意。

3.制定教案

在前两点的基础上制订教学方案:首先明确考纲要求,讲清近年出题趋势,确定讲评要达到的目的;还要确定哪些题略讲,哪些题重点评讲;用什么方法讲,讲到什么程度;确定学生出错关键及思维障碍所在,怎样才能在今后不出或少出错,措施如何。

二、讲评课上“三要”

讲评课是在测试后,利用试卷所提供的信息反馈,从成功与失败中总结经验规律,从而调节师生双方的教与学,其作用不言而喻。因此,在讲评课上:

1.要重视激励

当学生接到试卷后(尤其是大型的模拟考试后)心情十分复杂,多数学生都有后悔,懊恼的表现。如果,此时只是一味地责怪学生“这些内容老师平时再三强调过,为什么还错?”就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对讲评感到厌倦,进而对物理课望而生畏,甚至产生对立情绪。

一堂好的讲评课,首先应该是发现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充分肯定成绩,鼓励和表扬学生的进步(落实到具体的学生,具体的题)。要注意因人而异。从解题思路,运算过程,运算结果和书写格式上,细心寻找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试卷上的“闪光点”,使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增强信心,产生经过努力能取得更好成绩的愿望。

2.要借题发挥

为拓宽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讲评时对重要题目要进行变化延伸即对原题的条件、过程、设问等延伸拓展后再求解。这样学生对所研究的问题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也提高了试卷的功效。在讲解时,可以展现对某题的各种解法,着重分析各种解法的思路,让学生分析比较各种解法的优缺点,从中寻找出最佳的方法和一般的规律。

3.要追根寻源

“错在哪儿了?”讲评课中要引导学生搞清自己出错的原因,是概念不清还是审题不清?是用错公式还是运算粗心?是解题表述不规范还是隐含条件的意义不清?是思想不重视还是心理紧张过度?要找准病根以对症下药,以求收到实效。

三、讲评课后的工作

讲评课结束后,还应做好三项工作:

1.布置学生写好考试小结。教师批阅后挑选有代表性的小结在课堂上交流。小结内容包括本次考试的准备情况,答题情况,得分情况,出错的主要原因等等。针对学生的小结教师可以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同学制订改进计划,确定可行的目标。

2.要求学生认真订正试卷,并要求写出对题意的理解,解答过程等。教师要及时批阅,同时作好个别辅导和答疑工作。

3.选择有针对性适量的作业,让学生有巩固和练习的机会,同时检验一下“这回”是否真的明白了,若又错了仍需继续找原因。学生的正确概念是在不断地同错误概念进行斗争,不断地从失败到成功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这样上讲评课教师工作量大,费时费力,但反馈给学生的信息多,针对性强,有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如何在高三化学复习中上好试卷讲评课

摘要:讲评课是高三化学复习中的重要课型,探索讲评课教学规律,采用有实效、有特色的四步教学法对于提升学生的学科思维能力、提高复习效率大有裨益。

关键词:化学;讲评课;四步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08)04-0023-02

高三复习中,周练、月考、模拟考试不下几十次,因此,每次测试后的讲评课在复习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成功的讲评课能让学生发现问题、内化知识、提高学科素质。根据实践,我认为最优化的讲评课以四步教学法为好,即统计数据,归纳错因——错例分析,学生纠错——变式训练,拓展提高——师生反思整理。现分述如下:

一、统计数据,归纳错因

化学试卷分卷Ⅰ和卷Ⅱ两部分,卷Ⅰ是选择题,卷Ⅱ是非选择题。我们一般对卷Ⅰ采取机读方式进行评阅,这样对卷Ⅰ各题的正答率和每一选项的错答率计算机都能快捷地生成数据。卷Ⅱ采取手工阅卷方式,在时间不充裕又需及时讲评的情况下,我们没有精力对卷Ⅱ设计若干采分点进行统计,实践中常常是由各题阅卷老师给出重要失分点、错误类型即可,这样任课教师就可以对全卷有准确的了解。课上,任课教师首先要对班级成绩进行分析评价。对卷Ⅰ中正答率低于80%的试题和卷Ⅱ的重要失分点结合本班具体情况进行错因归纳。以2007年张家口市高中毕业班化学教学质量检测卷的分析为例,从答卷和数据统计中不难看出主要有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基础知识记忆不牢、理解不透;二是思维缺失、分析问题的能力薄弱,重要解题方法掌握不到位;三是审题不清,对题给信息不能正确捕捉;四是表达能力欠缺,化学用语的使用缺乏规范意识。针对这四个方面的问题,教师要在黑板或PPT幻灯片上明确出示,同时要针对不同错因,利用黑板或PPT幻灯片指出整改措施。

二、错例分析,学生纠错

如果说统计数据和归纳错因属于找出问题,那么,典型错例分析和学生纠错当属解决问题。这一环节是加深理解、形成方法和解题技巧的关键。在错例分析时,一定要结合好题给信息,以学生小组讨论为主,帮助学生从表象中分析出设问的指向,找出解题方法,比较出最佳解法,规范作答,仔细纠错。2007年张家口市高中毕业班化学教学质量检测卷卷Ⅰ第15题的正答率只有15.5%,卷Ⅱ21题得分率35.3%,因此针对这两道题教师必须挖掘错误成因,找出学生在知识点理解上的缺漏。现以这两道题为例具体说明。

卷Ⅰ第15题:用惰性电极电解一定浓度的硫酸铜溶液,通电一段时间后,向所得溶液中加入0.1molCu(OH)2后恢复到电解前的浓度和pH值。则电解过程中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A.0.1molB.0.2molC.0.3molD.0.4mol

本题的正确选项应为D,错答B率高达67.5%。分析错因不难得出,多数学生理解了电解硫酸铜溶液这一反应,即

2CuSO4+2H2O=2Cu+2H2SO4+O2↑,这一过程相当于0.1molCuSO4消耗0.1molH2O生成0.lmolCu和0.lmolH2SO4。我们常做的练习是若加入0.lmolCuO或CuCO3即恢复原状态,也就是又生成了0.lmolCuSO4和0.lmolH2O,当然溶液恢复到电解前的浓度和pH值。但本题加入的却是0.1mol

Cu(OH)2。Cu(OH)2与H2SO4反应后,在补充0.1molCuSO4的同时,却补充了0.2molH2O,比加入0.1molCuO或CuCO3反应后多出0.1molH2O,对于这一差别,学生没有认识到,更没有意识到多出的0.1molH2O是源于溶液中电解消耗掉的溶剂。因此,错选B是必然的。这一错误的产生完全是受思维定势影响,忽略了题给信息造成的,所以,在第二步分析错因、学生纠错和第三步变式训练及拓展提高中就要针对这两种情况,通过比较让学生主动纠错,内化提高。再如卷Ⅱ第21题:

已知某溶液中只存在OH-、H+、NH4+、Cl-四种离子,某同学推测其离子浓度大小顺序有如下关系:

① c(Cl-)>c(NH4+)>c(H+)>c(OH-)

② c(Cl-)>c(NH4+)>c(OH-)>c(H+)

③ c(NH4+)>c(Cl-)>c(OH-)>c(H+)

④ c(Cl-)>c(H+)>c(NH4+)>c(OH-)

填写下列空白(已知氨水的电离大于铵根离子的水解)

(1)若溶液中只溶解一种溶质,则该溶质是 _____,上述四种离子浓度大小顺序为__________(填序号)。

(2)若该溶液是由体积相等的稀盐酸和氨水混合而成,且恰好呈中性,则混合前c(HCl)___________c(NH3·H2O)(填“大于”、“小于”“等于”)

(3)若上述关系中③是正确的,则该溶液中的溶质为__________________;

(4)若上述关系中④是正确的,则该溶液中的溶质为__________________。

此题错答率高的是(3)(4)两问,主要原因是学生不能深刻理解电解质溶液中的基本理论,从而造成分析问题能力上的欠缺。因此,在第二步中就要有的放矢,进行电解质溶液理论上的分析、规律上的总结。比如:本题溶液中四种离子浓度的比较,涉及了强电解质的电离大于弱电解质的电离、多步电离或水解大于一步电离或水解、显性(酸性或碱性)大于隐性(碱性或酸性)三个规律,同时,还要以分析CH3COONa和Na2CO3溶液为铺垫,结合物料守恒、电荷守恒、质子守恒,全面给出设问的多种可能,让学生思考作答。分析讲解过程中要注意学生听课讨论的反应,可点拨完成的就不要越俎代庖,不要让学生直面答案,一定要把学生的探究学习放在首位,让学生在探究的气氛中主动构建完整的思维模式,形成解题方法和技巧,从而主动纠错的目的。学生纠错的同时,教师必须巡回检查,掌握不同程度学生纠错的完成情况,帮助他们减轻认知负荷,使他们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和持久的学习兴趣,提高纠错效率。

三、变式训练,拓展提高

分析错例进而纠错并不是终极目的,训练和提升学生的学科思维能力,达到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才是讲评课的教学目标。因此,在讲解规律方法的基础上,教师一定要挖掘错答率偏高题目的构成要素,认真分析当这些要素发生变化时,试题的指向性、开放程度、难易程度将发生怎样的变化,引导学生加深或扩展对问题的认识,不断提升对学生的能力要求。以卷Ⅱ第21题为例,我们可以改变试题情境,通过物质的量的变化,依托实验进行变式训练:

向0.1mol/L的盐酸溶液中逐滴加入0.1mol/L的氨水,直至氨水过量,请分析上述实验过程中(1)所发生的反应(2)溶液的成分(3)溶液中离子浓度从大到小的顺序及pH值的变化。

学生通过思考及小组讨论后,做出以下答案:

通过以上九种情况的设问,多层次地对考查内容进行了扩展。从课堂反馈来看,学生往往忽略了2、3、5、8这四种情况下溶质组成和离子浓度的变化,教师点拨后,既加深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也便于构建解答电解质溶液可能的各种试题的思维模式,这样就达到了训练和提升学生的学科思维能力的教学目的。

四、师生反思整理

这一步的作用不可小觑,一定要给学生留时间,让他们在错题本上对错题进行记录整理,更重要的是对变式训练中涉及到的相关练习及解题方法进行个性化的总结,这样做既起到了警示作用,又进一步加深了理解,内化了知识和方法。在教学中,我们也可以通过师生讨论、辨析、总结,进而反思整理。另外,在反思整理这一环节中,教师一定指出学生因审题能力和表达能力不强造成失分这一人为因素,它是走出考场后最为遗憾的事情。就是说题目看着都懂,似乎都会,但最终的回答要么不正确要么不清楚或者是干脆看错题了,这往往是令人追悔莫及的事情。有的学生认为这是小事,会就行了,粗心大意以后留心就是了,表述不完整以后注意就是了,表述不规范以后改正就行了。教师必须扭转这些错误认识。必须让学生在反思中清楚高考的要求并不是看你头脑会不会,而是评阅卷面上答的对不对;必须要以认真的态度,科学的方法培养训练学生这两方面的能力。以上是对如何上好试卷讲评课的一点见解,需要补充说明的是讲评课的板书一定要有别于习题课板书,要体现抓住错因,以生为本的特点。创新性的板书设计是一堂讲评课的点睛之笔,同时也为课的圆满结束画上了句号。

【责任编辑张桂英】 对高三化学习题讲评课的探讨

金信高1, 黄剑南2(张家港市沙洲中学 江苏 张家港 215626)

化学习题讲评课,是高三化学必不可少的一种教学形式。通过习题讲评,能达到巩固基础、把握规律、弥补知识缺漏、弄清模糊概念、纠正错误观点、丰富解题方法、提高应试能力与技巧等教学目的。一堂高质量的习题讲评课,甚至比多做几份试卷或练习的效果要好。但也有不少教师由于受自身知识、解题思路及教学观念、教学态度、教学功底的影响,常常在讲评上存在一些不足或陷入某些误区,使教学目标的落实大打折扣。因此,如何才能上好高三化学习题讲评课,是每位高中化学教师都必须潜心研究和探讨的课题。下面本人就此仅作几点粗浅的探讨,以期抛砖引玉。

1.课前认真完成准备工作

课前认真完成一些准备工作,这是上好习题讲评课的前提。否则,很容易导致错、乱及挂黑板的现象。

1.1 认真批改和统计。教师只有经过认真地批改和统计,才能明确自已在课上究竟要讲评哪些内容,才能抓住重点,有的放矢。能否认真批改和统计,很能反映出一名教师的工作态度如何。目前大多数化学教师在这方面做得较好,但难免还有少数教师批是批了,却不够认真;或者只作批改不作统计;或是由于备课任务繁重导致作业课前来不及批改,等到讲后再批。

1.2 认真分析错题。根据习题批改的反馈结果,认真分析错题。教师首先应对错题、错因作认真分析,要分析出哪些是共同性错误,哪些是个别性错误;哪些属于典型性错误,哪些属于一般性错误;哪些归为知识型错误,哪些归为能力型错误。其次还要认真地进行学情分析,弄清学生不懂、疑惑及思维阻碍处,明确学生该需要怎样的帮助等。

1.3 认真编写教案。教师应在充分分析的基础上,认真编写好教案。编写教案时应充分考虑好这样几点:

1.3.1 哪些要详讲,哪些应略讲;哪些可以不讲,哪些需补充讲?

1.3.2 分别需要采取何种讲评方式?

1.3.3 该采取怎样的教学顺序?

1.3.4 如何营造课堂气氛?

1.3.5 师生应如何互动?

1.3.6 需要哪些教学资源?

1.3.7 课后如何补练以消化、巩固?

2.课上合理运用讲评策略

课上合理运用一些讲评策略,这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

2.1 抓住重点,分清详略。笔误型错误,学生自已订正;概念原理型错误,师生共同分析比较;能力型错误,教师重在点拨。另外,一般性题目讲清知识点;难题及重点题目讲清思路,讲深讲透;典型题目借题发挥,广开思路,使之举一反三。忌不分主次,面面俱到。

2.2 错题归类,有序讲评。先按知识点或题型将错因归类,然后再按一定次序讲评。这样不但节约了课堂时间,也有利于学生突破问题症结、掌握其实质或规律。忌不加整理,逐题讲评。

2.3 多解多挂,拓展延伸。习题讲评不可就题论题,方法单一,而应一题多解,一题多挂。把相关知识点和相关问题向纵深拓展延伸,启发学生发散思维。这样的讲评方式,不但能够达到解一题知多法,连一片会一类的学习效果,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联系、对比、评价的学习能力。

2.4 巧改题目,变式练习。讲评一道题目,不仅仅限于讲清本题的解法和答案,还要善于将题目加以变通,促进变式练习。通过改变题目的某一条件、数据或问题角度,促使学生多角度考虑问题。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灵活性,还增强了学生的审题能力。

2.5 整合资源,优化教学。讲评习题,决不能手懒、怕麻烦,不能只凭一张嘴巴和一支粉笔,而应整合各种教学资源,合理地选择利用,以优化教学。如一些比较抽象的空间构型问题,可结合挂图、模型讲解;一些与实验相关的问题,可配合演示实验讲解;一些不适合演示的实验(如毒性较大,现象不明显等),可借用多媒体解决问题。这样的教学,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使学生易于接受理解,且印象深刻。

2.6 剖析过程,暴露错误。教师的讲解重点,不是放在正确的结论上,而是放在如何得到正确结论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回答:题目直接告诉了哪些已知条件?还能挖掘出哪些隐含条件?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本题涉及哪些化学反应或原理?要怎样解题?为何这样解?为何想到这样解?当学生的方法和思路与教师的既定方法和思路不一致或相悖时,教师不应作“刹车”处理,改由其他学生作答;恰恰相反,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大胆地阐述自己的观点。这样,便于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和问题症结所在,利于把问题讲到学生的心坎上,同时又能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读题、审题、析题、解题的方法、能力及习惯。

2.7 强调细节,规范答题。每次考试下来,都有不少学生在一些细节及答题规范性方面失分较多。如审题时,不看准是“少量”还是“过量”,不看清“=”还是“”,不辨明是“离子方程式”还是“化学方程式”,不弄懂是“结构简式”还是“电子式”或者“空间构型”等;答题时,不重视答题格式,不注意有效数字或小数点位数的要求,写酯化方程式常漏掉“水分子”等。殊不知,“细节决定成败”,“不怕难题不得分,就怕道道都失分”,所以讲评时,应指出易丢分的细节、纠正不规范的答题形式,促使学生平时就养成认真审题、规范答题的良好习惯。

2.8 集体参与,师生互动。在实际教学中,常常存在着这样一种情况:教师在台上讲得激情四射,吐沫飞溅;而学生在台下却表现得似一盘散沙,各做各的事情。究其原因,就在于教师把课堂当成自己一个人的舞台,没有学生的参与、师生的互动。因此习题讲评,教师决不能一讲到底,唱独角戏;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级性,使之集体参与;要使台上台下融成一体,人人都能找到自己的角色,并在各种形式的互动中产生师生心理上的共鸣。

2.9 讲评结合,激励为先。平时有不少教师认为:一堂课就45分钟,课上如果让学生活动得较多,教学内容就来不及完成。在这种思想观念的影响下,势必造成:重讲解轻评价,重知识方法的传授轻情感价值观的培养。这样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对上课提不起兴趣,其效果只能是事与愿违。所以教师应讲、评结合,激励为先。而且应把更多的讲、评机会留给学生,教师不能包办、代替;同时应注意对学生激其情、励其志,使其始终保持着较高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3.课后切实落实补救措施

课后落实好一些补救措施,这是消化、巩固课堂教学内容,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有力保障。

3.1 落实对错题的订正和好题的整理。一些学生往往易犯“眼高手低”的毛病,题目“听是听得懂,做却做不出”。对此可以让学生准备两种笔记本,一本“错题集”,一本“好题集”。勿必要让学生订正好错题、整理出好题,并认真写明错因;对订正本教师应及时批改,必要时需要个别面批。这样,可以促进全体学生对相关知识和问题的消化、巩固。

3.2 落实对薄弱环节的滚动练习。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即出错率较高的知识点和问题,教师应变换角度,再选、改、编一些类似题目,并有计划地把这些题目投入到滚动练习中。当然,对一些典型题目,也可以以原题再现的形式出现。通过不断地滚动练习,使学生能够突破这些薄弱环节,并进一步达到熟练掌握的程度。

3.3 落实对个别学生的课外辅导。由于学生自身素质存在差异性,课堂上不可能每个学生的所有问题都能得到解决,所以,一方面教师有必要做好课外辅导工作,以帮助他们及时彻底地弄懂课上遗留的问题。辅导要关注中下生,减少掉队生,拔高尖子生;另一方面平时还应当鼓励更多的学生担当课外辅导员,以促进全体同学互助互学,共同提高。因为往往在帮助了别人的同时,也提高了自己。

高三化学习题讲评课的教学策略

作者:程玲课 教育科研来源:(西机中学陕西岐山722405)

摘要:化学习题讲评课在高三化学总复习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习题讲评课采用紧扣课本、突出重点、讲思路、讲审题、讲规律、讲技巧、讲多解、讲书写规范及讲《考纲》要求等教学策略,以启发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素质。关键词:习题 讲评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化学习题讲评在高三化学总复习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上好讲评课是提高化学复习效果的重要环节,是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质的有效途径。结合自己多年来的高三教学实践,谈谈习题讲评课的教学策略。

一、讲重点,突出针对性

教师通过对试卷的批改和对学生答卷的透彻分析,找准学生在知识上的薄弱环节或缺陷。归纳出学生存在的共性的问题,认真设计评讲课的教学重点和教学方法,这样才可以加强讲评的针对性,减少盲目性,否则讲评便失去了意义。

二、讲双基,着眼课本

高考大纲明确指出,高考试题高于课本、但源于课本。试题考双基,考能力,对题目中涉及的基础知识,要告诉学生在课本中的位置。要把知识点相连成线,然后由线到面,带动一片,使学生最终把握整体网络知识的内在规律。对学生概念性的错误,在讲评时需将与此概念有关的知识都要引出来,使学生吃透知识要领,融会贯通,而不能就题论题。

三、讲审题,把握隐含条件

审题是解答题的关键和前提。学生在做题中出现的错误,很多都是由于审题不清造成的,对题目中起限制作用的条件和一些隐含的条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例:某无色溶液能与铝反应放出氢气,该溶液中肯定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A.Cl-, Mg2+ , NO3-,K+ B.NH4+ , Cl-, Na+ ,Ba2+ C.SO42-, Cl-, CO32-, Na+ D.HCO3-, K+ ,NO3-, SO42-该无色溶液能与铝反应产生氢气,说明该溶液可能是酸性溶液,也可能是碱性溶液,不少同学选了D,忽略了在酸性条件下,NO3-,H+ 和铝反应不能产生氢气.教师在讲评试卷时,要求学生在答题之前,必须将题目中给出的已知条件、求解要求等全面内容逐字看清楚方可作答,对于有些“似曾相识”的题目更不可掉以轻心,要特别注意挖掘题目中所包含的知识内涵。

四、讲思路,理清思维过程

有很多学生感到难的题目都是因为突破口不明显,学生不知该从何处下手,这就要求教师在讲评过程中,一定要把思路讲清楚,不要一味追求题目的答案。要讲清教师是怎样想的,为什么这样想,弄清学生是怎样想的,要舍得在思维过程上花时间,同时要引导学生在做题的基础上,善于总结思路和突破口。

例: amolCu与含bmolHNO3的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则被还原的HNO3的物质的量一定是()A.(b-2a)mol

B.0.25bmol

C.2a/3 mol

D.2amol 因为是恰好完全反应,所以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是Cu(NO3)2,以此为突破口,得出硝酸根离子的物质的量是铜离子的2倍,不管氮元素被还原到什么程度,被还原的硝酸的物质的量都等于(b-2a)mol

答案:

A

五、讲规律,教会总结归纳方法

教师应该教给学生如何将类似的习题或有关联的知识总结归纳,得出规律。例如烃燃烧的规律,盐类的水解规律,盐溶液电解的规律。pH不同的两种溶液等体积混合溶液, 混合溶液pH计算的规律等。掌握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会给解题带来很多方便。例:用惰性电极分别电解下列各物质的水溶液一段时间后,向剩余电解质溶液中加入适量水,能使溶液完全恢复到电解质前浓度的是()

A.AgNO3

B.Na2SO4

C.CuCl2

D.NaCl 电解该物质的溶液相当于电解水时才符合题意,根据电解规律,电解活泼金属对应的含氧酸盐,含氧酸时,往往实质上是电解水。答案: B

六、讲技巧,提高解题效率

大多数化学试题的解答都有技巧可循,常用的方法如守恒法、差量法、平均值法、讨论法、特殊值法等。教师应结合所讲评的试题做重点介绍,以提高解题效率,节省时间。一些特殊技巧题应重点讲解,另外还应该鼓励学生用更新更快的方法解题。

例: 38.4mg铜跟适量的浓硝酸反应,铜全部作用后,共收集到22.4ml(标准状况)气体,反应消耗的HNO3的物质的量可能是

()A.1.0x10-3 mol

B.1.6x10-6 mol

C.2.2x10-3 mol

D.2.4x10-3 mol 初看题目,应考虑铜先与浓硝酸反应,浓硝酸变稀后,又与稀硝酸反应两个过程。此题可以通过极端求值,比较分析得出结果,但过程较复杂。如果纵观全局,整体分析,把握解题技巧,此题便会迎刃而解。

n(HNO3)= n(作酸用HNO3)+ n(作氧化剂用HNO3)

= 2n[Cu(NO3)2] + n(NO2)+ n(NO)

= 2n(Cu)+ n(气体)

= 2 x 38.4 x 10-3g/64g/mol + 22.4 x 10-3L/22.4L/mol

= 2.2x10-3mol 答案: C 七.讲一题多解和多题一解,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一题多解是指运用不同的方法来解析同一道题,旨在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例: NO2、NH3、NO的混合气体26.88L,通过稀硫酸后质量增加45.75g,气体体积缩小为2.24L,将带火星的木条插入其中,木条不复燃,原混合气体的相对平均分子质量为(体积数据均为标准状况数据)

()A.5.8

B.11.6

C.40.6

D.46.5 解法一: 设NO2和NH3分别为x mol和y mol,根据化学方程式: 2NH3 + H2SO4 =(NH4)2SO4 3NO2 +H2O =2HNO3 + NO 17g/mol y mol + 36g/mol x mol=45.75g

(1)x/3 mol 22.4L/mol

+ 26.88L-(x mol + y mol)22.4L/mol=2.24L

(2)建立(1)(2)两个方程,求得 x 和y的值。由此,可得出混合气体中三种成分的物质的量,再由混合气体的相对平均分子质量的计算公式求出结果。答案:

C 这一解法是判断、推理过程中的常规思维方法,从已知条件开始,按部就班推理和计算,最后得出结果再选择答案。

解法二:因为木条不复燃,所以2.24L气体全为NO,再由气体质量守恒可知,其混合气体的相对平均分子质量为:

(47.75g+0.1 mol 30g/mol)/ 26.88L 22.4L mol=40.6g/mol

答案:

C

这一解法与第一种解法的不同点,在于机智地应用了质量守恒定律,简化了求相对平均分子质量的方法,提高了解题速度,显示出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解法三:因为三种气体中,相对分子质量最大者为46(NO2),最小者为17(NH3),所以 混合气体的相对平均分子质量为:17<M平<46,答案: C 这种解题方法灵活机智,别具一格,而不是沿用惯例,硬搬定律,死套公式。多题一解是指对同一类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概括出同类问题的解决方法,达到触类旁通的目的。

例:写出SO2通入到氯水、溴水、碘水中的离子方程式。

SO2具有还原性,氯水、溴水、碘水具有氧化性,在溶液中,SO2被氧化成SO42-,氯、溴、碘被还原成负一价的阴离子(X-)。以上三个反应可用一个通式表示: SO2 + X2 + 2H2O = 4H+ + SO42-+ 2X-通过一题多解和多题一解可以训练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变通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八、讲规范,教师处处做出示范

有些学生化学基础不差,考试时往往得不到高分,究其原因就是解题不规范造成的。教师应通过习题讲评要求学生做到:思维方法要规范,语言表达、方程式的书写、单位的使用要规范,解题格式要规范,解题步骤要完整。教师要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时时处处做出示范。

九、讲《考纲》,减少复习盲目性

教师对于讲评的试题中所涉及的知识点,要向学生讲清《考纲》是怎样要求的,与相关知识的联系,这个知识点从另外的角度出题还有什么题型,过去做的那些题是考这个知识点等。这样可以使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减少复习的盲目性,少走弯路,少做无用功。

总之,习题讲评要从培养学生能力上着眼,在知识的整体性上把握。通过习题讲评应使化学知识系统、条理,进而形成网络。这样才能以一当十,以不变应万变。

高中新课程实施教学中,如何上好化学习题讲评课

做题是巩固知识,运用知识解决具体问题,掌握解题技巧和提高能力的一种重要手段,学生做题以后的习题讲评,是学生得到信息反馈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上好化学习题讲评课,不但有助于学生正确地掌握化学概念,熟练地掌握化学有关规律,完整地掌握化学知识结构,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而且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在高中化学新课程实施教学中,如何上好习题讲评课,下面就笔者的一孔之见,提出来与各位同仁共同探讨。

一、及时讲评,增强讲评的时效性

在高中新课程实施教学中,我们明显感觉到课堂比以前活了,学生的思维和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是由于课时偏紧,学生在课堂上练习和训练的时间就明显不够了,即便如此,我们也要尽可能挤出课时和时间给学生进行练习和训练。学生做题后,都迫切希望知道哪些做对了,哪些做错了。此时,学生的思维和心理都处于一个非常兴奋的状态,及时讲评,从最大限度上满足了学生的这种心理需求,就能取得最佳讲评效果。反之,如果不及时讲评,学生的迫切心情淡化了,兴奋状态就会渐渐被抑制,这种心理需求得不到满足,学习积极性就会受到挫伤,从而影响到今后学习效率的提高,再加上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头脑中的解题思路日趋模糊,讲评效果也就会大大降低。讲评的目的是使学生能够及时的得到信息反馈,讲评不及时,就失去了讲评的意义。

二、精心准备,增强讲评的针对性

通过一个多学期的山东版高一化学新教材的教学,大家普遍认为,这套教材给学生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它的精美的印刷排版和丰富多彩的栏目设计等,的确让人们一致称道。但我们教师也有些担心和困惑,教材在某些内容的编排上知识重点不够明确,导致内容过于简单,学生学得固然开心;但是知识点淡化和知识难度明显降低的同时,对学生能力的要求却更高了,使得新教材与学生能力之间的落差更大了,学生做题感到很“痛苦”,做题的质量显然大大降低了。所以,在习题课讲评前,教师首先要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一是每道习题都要亲自动手做一遍;二是在批改作业的过程中要做好统计,对各题的错误要做到心中有数;三是要分析学生出错的原因,特别是较多数的学生普遍性出错的原因,找到“症结”所在,能使学生通过讲评后,找到解决问题的切实办法,今后不再重蹈覆辙;四是要注意帮助学生一起归纳解题方法。这些工作做到位了,讲评的针对性就增强了。

三、重点突出,增强讲评的实效性

化学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由于课时偏紧,习题课课时更是有限,在习题讲评中,我们同样希望能重视学生的亲身体验,调动学生积极探究,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所以,习题讲评如果从头讲到尾,面面俱到,平均用力,每一道习题都详细讲解,分析解题思路,这样既是不科学的,也是不可能做得到的,这样不但会浪费大量时间,而且会使学生会产生心理疲劳,讲到重点的、普遍性的错误时,也不能使学生集中注意力,以致于有的习题学生一做再做,一讲再讲,一考再考,到最后学生还是出现同样的错误。

谈如何上好高中化学课 篇3

关键词:高中化学  教学  兴趣  激发  质量  提升

一、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高中化学相较于初中化学而言,知识更多、更深,更为系统化、理论化,对学生的理解与推演能力要求较高。这就需要学生既要具备“背多分”的初中学习能力,更要开始学习如何独立思考和推演知识。学生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抓住高中化学学习的特点,才能顺利进入高中化学学习模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处理和加工的能力以及自学能力。例如,学生对有机化学知识比较陌生,教师可从苯酚的用途入手,来突破学生对有机物的陌生感,利用“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应结构”的化学思想,引导学生“分析结构→预测性质→实验验证”,在培养学生优秀的思维品质和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上不断做出尝试,使抽象知识形象化、生动化,充分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课堂教学效果非常好。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充分运用已有的知识,在师生、生生对话中萌发创新思维,树立“问题意识”,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激发研究科学的兴趣和学习动力。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体会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引导学生开放思维,激发学生创新的火花,形成交流、合作、评价的学习环境氛围。

二、带领学生做好预习工作

高中化学内容多、难度大,提前预习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来说至关重要。如高中化学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中第一节就是介绍化学实验基本方法,这一节强调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有些学生对化学实验很感兴趣,那教师完全可以引导学生在淘宝上买中学化学实验箱,自己在家做一些实验。要注意做实验的过程中不光要在意表面现象,还要探究原因,不但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第二节是很多学生纠结的物质的量的概念问题。这部分知识抽象,不容易理解清楚。在预习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牢牢抓住物质的量,就是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和对应粒子的个数,教育学生多理解、体会概念,千万不要死记硬背,蒙混过关。第二章《物质的分类》中第一节集中了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以及离子反应,对于这一部分,教师要带领学生弄清酸、碱、盐的通性,熟记溶解性表,理清离子反应书写原则,假以时日,学生就可以对这部分知识较好地掌握。第二节是在初中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基础上学习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这部分有两条线索,氧化剂发生化合价降低得电子还原反应,还原剂发生化合价升高失电子氧化反应,学生只有抓住概念深入理解反应实质,才会达到好的学习效果。

三、通过设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化学课中的实验对于学生来讲,是很新奇的事物。在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而实验的过程和原理又将会成为学生讨论探究的热点。例如我这样设计高中化学第一课:上课伊始,我没有急于让学生打开课本,而是对学生说:“同学们,你们喜欢魔术表演吗?现在,我就给大家表演一个小魔术,请同学们看好了。”我拿出四个小烧杯(事先沾有无色的不同液体)放在桌子上,然后把一瓶无色的液体分别倒入四个烧杯中,这时奇迹就出现了,四个无色的杯子出现了红、黄、蓝、白四种不同的颜色,所有的学生既惊讶又好奇。此时,我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说:“想知道其中的缘由吗?我们的化学课将给我们一个满意的答案。”这样就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他们学好化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分组学习,运用合作探究教学法,提高课堂效率

新课改理念强调“把课堂还给学生,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真正‘动起来”的教育教学理念。“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教学模式的应用,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活力,对于加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语言交际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加强学生的团队精神、合作意识,提升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相互学习,有利于学生的共同提高,对于课堂效率的提升也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五、运用多媒体,辅助化学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在化学教学中有着很重要的地位,但是在化学实验中,有很多实验是无法完成的,如CO气体的毒性实验、硫化氢的实验等。还有的实验可能因为操作不当,而产生危险。这时,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采用动画演示等方式,展示实验过程,可以取得不错的教学效果。在化学实验中,还有一些化学反应的过程是很快的,借助多媒体手段,模式实验过程,对实验过程进行“慢放”,可以加深学生对实验过程的了解,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

六、避免学生陷入题海战术

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一定要鼓励学生多看书,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不能幻想通过教师的再次复習或上补习班来获得知识的学习,而应该通过思考内化成自己的学习能力;也不要过多地“刷题”,搞题海战术。化学练习题不重在数量而重在质量,盲目地将自己置身于题海之中,只会自寻烦恼。许多高中生都认为高中化学知识点多且分散,要记的东西太多,容易混淆,这就要求学生要跳出盲目做题的误区,注意定期进行知识的总结和归纳。

参考文献:

[1]竺丽英.以实验为基础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D].浙江师范大学,2005.

[2]何健.浅谈初中与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J].教学与管理,2003(09).

[3]陈静.高中化学教学的教学方法浅析[J].成功:教育,2013(07).

[4]吕海平.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化学教学方式及其转变途径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0.

新课标下如何上好化学课 篇4

我们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 目标是我们进行教学活动的方向标、导航仪, 它在整个教学设计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导向作用, 我们只有制订出明确、具体、合理、科学的教学目标后, 才能克服教学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才能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优化课堂结构, 更好地调控教学。

二、创设课堂情境, 引发求知欲望

浓厚的求知欲望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所在, 是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源泉, 只有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引起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才能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落实, 便于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所以, 我们就应该注重学习情境的创设, 使学生不再认为化学学习是机械的、枯燥的“第二外语”而是充满了新鲜和好奇。通过情境设计使学生兴趣盎然, 眼前一亮、精神一振, 例如在第一节化学课上, 序言部分的讲解, 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2008奥运会开幕式上五彩缤纷的焰火, 播放四大发明的图片及讲解, 播放工业炼铁的影片片段, 这样的情境设置已经在极大程度上引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又例如, 在讲到稀释浓硫酸的操作时, 播放了错误操作所引起后果的动画, 加深了学生对该实验正确操作的认识。这些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 使学生通过感悟和亲身体验, 逐步转化为内心深处的求知欲, 会逐渐激发出学习兴趣, 会从情境中发现问题, 进而针对性地开展讨论, 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经过这样良性循环, 学生主动参与探究活动的能力会大大加强。

三、巧妙地运用实验教学, 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首先, 实验可以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理化都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其中化学课中的实验教学尤为重要, 生动、直观、有趣的实验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热情, 例如“空杯生牛奶”“烧不焦手帕”“玻璃棒点灯”等实验都能够紧扣学生心弦, 比单纯的讲解知识、平铺直叙更能使学生耳目一新,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 实验教学能更有效地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在化学课中, 许多知识的获得都是要通过实验来说明并进行分析的, 而且, 通过实验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因此, 我们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 一定要重视实验课的进行。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应尽可能地鼓励学生勇于质疑, 敢于对人们“司空见惯”或“权威人士”的事物提出怀疑;勇于向旧的传统和权威挑战。做到学生自己提出疑问, 学生自己设计实验, 学生亲手做实验, 学生自行解决疑惑, 自己评估实验, 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 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使他们在动手过程中体会知识的获取过程, 提高自身素质。例如, 在学习铁生锈时, 先让学生自己总结影响铁生锈的因素, (1) 可能与氧有关; (2) 可能与水有关; (3) 可能与氧和水都有关。然后引导学生分析, 若与氧有关, 则铁在干燥的空气中能生锈, 若与水有关, 则铁在水中更能生锈, 若与氧和水都有关, 则应该与水还有氧都接触才会生锈, 于是进一步引导学生设计了三个实验: (1) 置铁钉于干燥空气中; (2) 置于沸水中; (3) 铁钉一半在水中, 一半露在空气中, 一周后再观察汇报。在这整个知识的获取过程中, 学生很自然地通过真实的实验现象接受并牢记了铁生锈的条件, 而且培养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总之, 我们要尽可能地通过一切可想的手段不断引导、激励、启发学生, 以兴趣为先导, 以实验为基石, 以新课标为向导, 扎扎实实地立足于本职工作, 那么, 我们的汗水就一定不会白流, 我们的化学课堂一定会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殿堂。

摘要: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和基础阶段。作为初中化学教师, 如何立足本学科, 卓有成效地实施素质教育,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世纪人才。而这些都必须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入手, 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做起, 指导他们逐步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为它们养成可持续发展的化学学习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如何上好高中英语的复习课 篇5

江西省永丰二中曾广平

在英语教学中,日常上课固然重要,它能使知识紧密衔接、环环相扣,也能增加不少的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重视基础,开拓创新

1.以复习词汇为基础。从词的同义、反义、近义及用法特征多种角度对词汇进行整理、比较、归纳、总结,使学生易懂、好记、难忘。

2.以复习句型为根本,如能把英语复杂多变的词语灵活、准确地运用到句子中去,便达到了词汇复习的目的。在学会用词的同时,把初、高中课本中出现的句型也加以归纳、整理。

3.以复习语法为拐杖。学习语法是帮助中国学生学好英语的可靠拐杖,高中复习阶段必须把初、高中各种语法项目加以归纳、概括,系统整理,使原来独立零散的语法知识变成一个纵横联系,互相制约的统一体。

4.以练习巩固知识为必要途径。适时适量地配以练习,有利于开发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要讲练结合,精讲多练。当然,精讲不是少讲,而是指要讲得恰如其分,适时而止。多练也不是盲目地练,想练什么就练什么,而是指要抓重点,苦练不放。

二、质量至上,注重四“新”

1.内容新:如果复习课所复习的内容都是已经讲过的,学生肯定不愿再听,那么复习效果肯定也不好。为了激发学生在复习课上的学习兴趣,老师应将旧内容翻新、引伸,把有关知识点串起来,让学生觉得有新颖之处,从而认真听课。

2.题型新:新授课的专题练习较多,学什么,要练什么,复习课既要有专项操练,又要有综合操练,特别是拓展题目,要以旧带新、旧中含新、由简到繁、由易到难。

3.方法新:如何提高复习课的效果,主要看上课,而复习得怎样主要看复习方法。英语复习课常用的复习方法应是听说法、作业法、提问法、讨论法以及传统教学法相结合的方法,各种方法应交替使用,使学生不厌倦某一种方法。

4.感觉新:在复习过程中,要让学生一直感到新鲜,那么在课件的制作上就要下功夫,所制课件在课上都要变静为动,活生生、变小为大看得清、变繁为简条理明、变虚为实印象深。要在短短的40分钟内,既完成复习任务,又使学生感到趣味性、科学性。

三、形式多样,讲求效率

1.单词抢答或单词接龙游戏。即老师先说出一个单词,同学们要以这个单词的最后一个字母开头说出另一个单词,以此类推。这样做,既能促使学生去记忆单词,又能让学生乐于参与,增加趣味性,同时可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

2.词组或短语提问,采用抢答的形式,让学生问学生答,或者教师问学生答等多种形式,并且要求学生进行造句训练。采取瞬间记忆方法,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比赛记短语的数量和质量。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之中。

3.重点句型操练。即让学生就所学过的句型在小组里进行归纳总结,并在课堂上进行交流,要求学生在小组里通过讨论自编一些巩固句型的练习,给其他小组出题,让别的小组参与进来。

4.语法学习,让学生归纳总结,小组结合,比赛看哪一个组总结的最全面。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主动思考,总结归纳,提高他们自学的能力。同时,小组能一帮一,互助合作,不懂的学生在大家讨论的过程中有所收获。教师只是一个监督员。

5.及时进行反馈,在大屏幕上打出十道题,考查本节课掌握情况,分小组汇总,比较看哪个小组正确率最高,提出表扬,以此激励其他小组努力。

如何上好高中信息课 篇6

【关键词】问题;自主学习;分组;任务驱动;教学评价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高中开学伊始,信息课老师一片怨声载道,原因是课程无法按课程进度计划进行,学生基础差异明显,零起点学生占班级比例不少,究其原因是初中义务教育阶段的信息课程存在以下问题

(1)课程地位不清晰,导致信息技术课程在多数学校未被重视,甚至漠视到取消。

(2)教材内容不系统,教材编写,课堂教学均显现出较大的随意性。

(3)评价体系不健全甚至缺失。

二、针对以上问题,高中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该建立怎样有效的教学方法,是每个在职的高中信息教师一直探究努力的方向。我就本人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断摸索总结出的方法如下

1.分组学习法

起点高,基础好的学生犹如热水,起点低甚至是零起点的学生犹如凉水,如何让一杯凉水和一杯热水很好的融合,变成温度刚好甚至更热的一杯水呢?根据对多年教学过程的经验总结和该年龄段的性格特征分析,分组学习是一种很好的打破常规又值得尝试的学习模式。

我所描述的分组模式主要是小组形式,就是将学生在高一开学开始按班级分成若干个组:由基础扎实,操作能力强的优等生;在初中阶段接触过信息课的中等生;零起点的差生根据一定的比例进行分组。

就我校而言,在班級中各个水平阶段所占的学生比例大致为:优:1/5;中等:3/5;差:1/5。根据这个比例,将班级学生按总人数分为若干个5~6人小组,由1个优等生担任组长,3~4个中等生及1个差生为组员。组长的职责就是带领组员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并担当一定的职责。在平时的评价机制上采用的还是小组之间评比。这样一来,由优等生担任“小小老师”的模式下,学生之间在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相互督促的学习氛围中,充分刺激了学习的主动性。这种分组式的互动学习模式使得差生敢问,敢学,敢动手,在课堂上给了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培养了学生团体合作和竞争的意识,很好的抑制了因差异带来的厌学情绪。

2.任务驱动法

结合分组教学法,任务驱动法可以发挥最大作用。所谓任务驱动法是指:根据信息技术课程具有操作性较强的特点, 将教学内容巧妙任务化,在营造的情境中提出任务,驱动学生开展学习、探索活动,通过完成任务从而掌握知识或形成技能。

这种教学方法还是主要倡导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可以按照课程的教学目标,设置多层次任务,任务设定由简到难,逐层递进,通过分层的任务设置与同学间的分组合作学习机制相结合,教师扮演的是学生的启蒙者的角色。如在某个操作前或操作后提出问题进行指引,对出现的问题,应如何解决,步步深入,让学生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在课堂上根据学生情况将学习任务设置为3个层次任务:基本任务、提高任务和扩展任务。每节课只要学生完成基本任务就算完成了教学要求,这样肯定了绝大多数同学的成绩,使他们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有助于提高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同时给部分学生留下了更大的创作空间,完成所要达到的提高任务和扩展任务,并且进行互相激励。

3.自主学习法

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强调对实践操作做思辩性考察,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再用“填鸭”式的满堂灌,而是引入新型的授课方式。在这种授课方式下,教师成为问题的点拨者和研究的指导者,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彻底颠覆传统教育形式下教师为主题的教育模式,由学生自己思考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所谓自主学习法,就是在某些没有作为教师教学内容的知识,而某些学生又想获得。老师既没有时间和条件仔细讲解,又不能无视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这种情况下,引导学生充分使用现代发达的信息网络,获取最有效的学习资源,自己解决所提出的问题,这就是自主学习。

4.有效的教学评价模式

评价是新课程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之一。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作品展示是教师进行评价的最佳平台。在学生展示作品时,可以让学生自己评价作品的优缺点,再让其他学生根据该生所发表的评论,谈谈自己的感受,发表不同的看法。遵循多元化、公平性、激励性原则,尽可能地把学生的成果客观、公正地评价出来。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有的教师关心学习操作的结果,而忽视了对教学过程的关注与引导;有的教师拼命追求学科技术与技巧的传授,而忽略了该学科教学的内在规律,忽视了学生的身心发展及认知规律,造成学生机械学习与无趣学习,从而降低了教学效率。这些问题仍需我们信息技术教师进一步探索与研究。 但不论如何改变现有信息技术课程地位是解决一切存在问题的根源,是社会、家庭、学校关注信息技术课程的原动力。

参考文献:

[1]Carol.Marrra Pellectier.成功教学的策略:有效的教学实习指南[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

如何上好高中篮球课 篇7

(一) 以人为本, 以学生为主体, 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制订教学计划。

以往的教学出于体育达标和大纲的教学要求, 教师基本上都是按部就班地执行教学计划, 很少为了个别学生作出调整或改变进度。但在新课标要求下, 我们首先要主动地摆脱习惯性思维方式的束缚, 多为不同的学生着想, 合理安排教学计划, 必要时要适当地调整进度。这种调整, 不是对学生无原则地迁就和退让, 而是为化解诸多不利于课堂教学的主客观因素所采取的有目的、有效果的行为。我们在制订教学计划前, 都要先去做个调查, 要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和技能基础, 要聆听他们对自主学习内容的要求与想法, 最后设置符合学生实际的课题和可以达到的目标。结合高中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 教学内容的安排要有所侧重, 如在弹跳练习中, 对男生的要求要高于女生, 而在柔韧度强化练习中, 对男生则可适当放宽要求。

(二) “授之以渔”, 培养学生从“学会”向“会学”转变。

我们倡导的“自主学习”, 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本领, 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 使学生从“学会”变成“会学”。老师“教是为了不教”, 学生“自练通行, 自学得之”。“授之以渔”要做到两个方面:一是教会学生自主学习、自主锻炼的方法。理论教材是学生进行实践活动的重要依据, 在教学中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 才能使学生深刻地掌握知识与技巧。课堂上老师不要急于讲授新知识, 而是让学生自由反馈, 形式不限。这种强化课前预习的尝试, 对提高课堂效率有很大帮助, 也是一种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有效方式。二是教会学生科学有效的练习方法。篮球是大众化的运动, 学会容易, 学好、学精难。体育老师不是专业教练, 当然不能苛求学生, 但不同的内容练习方式应不同, 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独立练习, 启发学生进行自由组合的互助练习, 互促互进, 相辅相长。

(三) “1+1>2”, 组建团队更有助于自主学习的开展。

篮球运动人数很灵活, 两个人就能够组成一个小组, 这也算是一个最小单位的“团队”了。在学校里, 学生对“团队”的概念并不陌生, 从小老师就经常教导他们要团结友爱、互帮互助, 要有团队精神。在日常篮球教学中, 老师可以通过语言激励, 使学生们产生强烈的“自我效能感”, 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篮球的基本技术和简单的攻防战术的练习。学生在团队中学习, 不但能增加趣味性, 同时能培养学生团结协作、敢于拼搏的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使他们不断提升学习要求和改进技术水平, 体会到体育运动的魅力。教师可以在小组练习中穿插介绍篮球规则和运动保健知识, 同时可以见缝插针地安排一些素质练习或者体能练习, 全面地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 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

(四) 坚持“健康第一”, 适度安排运动负荷更有益于教学。

新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贯彻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事实上, 篮球是一个以跑、跳、投为主的综合性运动, 一堂课下来是有一定的运动强度的, 但上课时学生总会觉得:怎么时间过得那么快?那是因为在教师的精心设计下, 调动起了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 教学是连贯的、合理的、有效的, 前面的每一分钟都能为后面做铺垫, 给人的感觉是灵活的、一气呵成的, 所以, 才会感觉时间过得飞快。合理安排教学时间, 能够保持学生的热情, 让每一个学生的身心都动起来, 无论游戏还是比赛, 大家都是快乐的。当兴致起来的时候, 哪怕再多跑几个回合也不会觉得累了。

(五) 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和时间开展自主学习。

第一, 给学生空间, 让他们自己往前走。在教授新技巧时可以先让学生自己摸索要领, 在讲解难点和重点时, 可以让学生自己思考解决办法, 培养和活跃其创造性思维。例如, 教师提出在半场3打3的分组后, 让学生把老师讲过的配合战术如掩护配合、传切配合等等, 进行实战运用。老师只注意观察不同水平的学生对所学技术的消化程度, 邀请配合成功的队伍为大家做示范, 从中继续灌输、深化技术的重点和难点, 这样更易于学生掌握知识要领。

第二, 给学生时间, 让他们自己去安排。在教学中, 除了要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外, 还要给学生一定的自由支配时间, 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手段。老师要相信学生有能力支配自己的时间, 让他们自己去安排, 要彻底改变“齐步走”的状态。上课后, 教师可以利用3—5分钟时间,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准备活动。可做游戏或进行运球练习、篮板球接力练习、小组间花式篮球练习等等。下课前, 预留3—5分钟来做个课堂小结, 主要是让学生回味学习过程, 总结学习方法, 检验学习效果。可以让学生自己来分享学习心得。这样, 能在一定程度上锻炼学生的胆量和语言表达能力。最后才是由老师进行小结评价, 肯定学生的学习效果。

如何上好初中化学课 篇8

传授新知识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这一环节要求学生理解和掌握一定的化学概念、化学性质、化学定律等知识,教师如果不注意讲授艺术,只是照本宣科或只是进行简单粗糙、千篇一律的分析、推理、归纳、总结,进行一般化的讲解,学生往往会感到枯燥无味,提不起学习劲头.如果我们能够在传授新知识时适当地讲一些故事,通过生动形象的奇闻趣事渗透一些所要传授新知识,教学过程就会生动活泼、趣味盎然,学生就会把学习当成乐事,全身心地投入到这种富有情趣、难以舍弃的教学活动中,保持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例如,在学习缓慢氧化这部分内容时,可以引用英国战舰“欧罗巴”号失火事件,采取边讲故事边传授的方法进行趣味教学:1854年5月30日,英国战舰“欧罗巴”号按照作战命令开始了远涉重洋的航行,它的船舱里结结实实地装满了供战马吃的草料.两个多月后,船舱突然冒出熊熊大火,大火迅速吞没了整艘战舰,战舰片刻之间便葬身海底,全舰官兵、战马无一生还.化学家们根据英国军事保安部门提供的材料,准确地找到了“纵火犯”——草料.草料怎么成了“纵火犯”呢?化学家们这样解释:草料会和空气中的氧气发生氧化反应,这种氧化反应进行得很缓慢,不像燃烧那样剧烈地发光发热,叫缓慢氧化.物质在缓慢氧化的过程里也产生热,不过放热速度很慢,平时觉察不到.由于“欧罗巴”号船舱里堆放的草料太多太实,空气不流通,缓慢氧化产生的热量不易散发,越积越多,温度逐渐升高,达到了草料燃烧的最低温度即着火点,而可燃物燃烧,只需具备两个条件,一是与氧气接触,二是温度达到着火点,因为这两个条件都具备,所以草料不经点燃,便自行燃烧起来,发生了自燃现象,成了“欧罗巴”号的“纵火犯”.

二、精心导入,水到渠成

新课的引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精心设计的引入犹如乐曲中的前奏,起着提示主题、激起兴趣、进入情境的作用,设计趣味性实验,引入新课,不但可以让学生将上课前分散的注意力集中起来,更重要的是能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诱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把学生迅速带到学习化学的环境中去.例如,酚酞遇氨水变红色;淀粉遇碘变蓝紫色等.取一张白纸,用酚酞试剂写一封信,晾干后放在盛有浓氨水的试剂瓶口熏,立即显示出红字迹.放在通风处,稍等一会又变成无色.可以反复若干次.用稀淀粉溶液在白纸上写字,干后无字迹,用碘水涂抹,显出蓝色字迹,放在火焰上方烘,蓝色又褪去,也可以反复若干次.

三、联系实际,感悟生活

化学与生产生活有着广泛而密切的联系,现代物质文明的提高都离不开化学科学做出的贡献,我十分注意把教学内容与生产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使学生体会到所学知识的价值和用途,从而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如,在讲授“碳酸钙、氧化钙和氢氧化钙三者之间的转化”时,我巧妙地引用了明代诗人于谦的古诗: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我先让学生分析以上四句话分别体现的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再想想化学变化涉及到了哪些反应,能否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出来.这时,教室里的气氛一下子变得非常活跃,学生经过积极思考,热烈讨论,得出了以下化学方程式:

于是进一步讲解:自然界中的石灰石经高温煅烧得到了生石灰,我们熟知的熟石灰是怎么来的?是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的.熟石灰吸收了空气中的CO2,生成了碳酸钙和水.同时也指出墙上白色坚硬的固体物质主要成分就是碳酸钙.

四、教学评价,重在反思

教学活动实施后,要针对教学过程及效果进行评价与反思活动,这对于教师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对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也是非常必要的.教学效果的评价,最关键的是要看每一位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是否都有提高和进步.同时,教师要在教学设计方案中将教学实施的详细情况进行记录整理,特别是学生的各种活动和各种观点,并且对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进行反思:教学目标的设计是否合理,是否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教学内容和教学情景的设计是否真正做到了基于学生的经验,具有基础性、现实性、现代性;学习任何和学习活动的设计是否具有驱动性,吸引学生参与,是否探查了学生已有的相关知识,了解了学生想要探究的问题;学习活动组织和管理形式的设计是否有效;教与学的材料的设计是否充分、适合等.

参考文献

如何上好高中美术鉴赏课 篇9

一、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

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 教师应该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关系,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 使他们在无拘无束、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学习。

1. 要做到师生平等, 做学生的“朋友”。

学生虽然在各方面有所不同, 但在教师眼里应是平等的。不要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 做到美术课上无“差生”。许多老师喜欢给爱提怪问题、调皮捣蛋的孩子冠以“差生”之名, 用有色的眼光看待他们。其实,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想法, 应让学生变得更加好问, 让课堂不再“安静”, 而是充满活力和生机。“美术”本身就是在不断创新中成长的, 我们不能扼杀所谓“差生”的创造欲望, 而应以不断的鼓励来增强他们的自信, 让课堂成为他们创造新事物的摇篮。在美术课堂上, 教师要走下讲台, 与学生共同观察、讨论、感受和体验学习的过程, 让美术课变成动态的、发展的教学过程, 为学生提供表达自己的机会, 不把教师的观点强加给学生。课堂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要及时交流, 建立起民主平等和谐互动的师生关系。

2. 营造和谐氛围, 使学生乐学、会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位优秀的教师除了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外, 在驾驭课堂的过程中还应随时观察学生的情绪反应, 让学生在轻松、愉悦、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学习,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并转化为内在的学习动力。因此, 我常以开放的教学观念开展美术教学。周末, 我会组织学生到附近的山上去感受和体验自然之美, 让学生把所见画下来, 让他们张扬个性。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学生丰富知识, 创造性地发挥, 正所谓:“你给学生一个机会, 他会给你一个惊喜。”

二、更新教学手段, 丰富教学形式

改进教学方式是深化新课程改革的根本出路。我们必须改变多年养成的教学惯性, 使教学方式呈现多样化的局面, 为美术课堂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美术课上, 教师要把学习的时间还给学生, 要充分发挥引导者、合作者、鼓励者的作用, 把时间、自主思维的空间、学习方式的选择权都还给学生。美术是一门注重体验和实践的学科, 在普通高中美术教学过程中, 要将鉴赏与体验、鉴赏与动手实践结合起来, 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同时要增大教学容量, 开阔学生的视野, 激活学生的思维, 使美术课堂更精彩、更生动、更能为学生所接受。在今后的美术教学中, 教师要引领先进的教学手段, 并对网上资源进行开发、利用, 重视网络对教学的影响。在传统的鉴赏课教学中, 教师以读课本和板演为教学手段, 过多地关注作品的客观内容, 如作品名称、时间、内容等, 忽略学生的情感反应和心灵感悟。而现代教学媒体从多角度、多层次、立体化的平台扩大知识面, 使学生从中体会情感。

三、提高美术鉴赏课的教学质量, 提升美术教师的地位

为了真正将高中美术课的实施落到实处, 从根本上提高鉴赏课质量, 首先要营造有利于美术教师教研的氛围和宽松环境, 促使教师不断反思, 帮助教师将先进的教育理念变为教师行为, 进一步改善教学, 促使学生发展。其次, 学校要完善教学设施, 这是美术鉴赏课质量提高的基础。最后, 教师是知识建构的帮助者, 教学过程的组织者, 美术教师的素质是决定高中美术鉴赏课质量的基本保证。学校应加强对高中美术教师的培训, 为美术教师提供各种学习的机会, 真正关注高中美术教师, 关注高中美术鉴赏课, 进而促进并逐步提高高中美术鉴赏课的教学质量。

四、联系生活, 丰富教学内容

美术教学应与学生实际生活紧密相结合, 美术是一门与生活联系十分密切的学科, 生活处处有美术, 美术教学要贴近学生的生活, 开放学生美术学习活动的空间, 引导学生从生活中认识美术, 让美术丰富学生的生活, 这样学生才能感受到美的意义, 才能真正热爱美术, 并学会从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首先, 美术课堂的学习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新课程标准指出, 美术教育主要是引导学生参与各种美术活动, 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 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方法, 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 体验美术活动乐趣。因此在美术课教学时, 不应一味拘泥于教材规定的题材, 在题材、形式的选择表现上要留给学生自由空间。例如让学生找一找自己最喜欢的生活用品, 然后把不满意的地方改变一下, 重新设计并画下来;为自己的亲友同学制作新年贺卡, 并鼓励多种技法并用。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命题自由创作, 充分发挥学生创造的积极性。此外, 美术课还可以将当地民间美术搬进课堂, 以丰富学习内容, 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其次, 让美术教育走进学生的生活, 变生活为美术学习的大课堂。生活是教育的源泉, 脱离了生活, 美术教学就失去了创造的活力。教师要开放课堂活动的空间, 引导学生走向自然、走向社会, 把公园、田野、村庄作为学习美术的大课堂, 在大自然中学美术、感受生活的自然美。如可以带学生去野外、水库等风景地, 描绘自然界的花草虫鱼。

五、提高美术教师的自身素质

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美术教师, 必须加强高中美术新课程的学习和研究。我们在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同时, 也要改变教师自身的学习方式, 把新课程提倡的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运用到教学中来。美术教师还应主动学习新课程内容, 在集体备课时一起研究, 共同解决, 提高美术教师合作研究的能力, 提高美术教师的专业素质修养, 共同解决新课程实施中出现的问题, 使美术教师与新课程一起成长。

如何上好初中化学习题课 篇10

1.习题要精选

为了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使学生从题海中解放出来,必须控制习题数量,为学生精选习题。所选习题应该既要全面,以利于知识技能的巩固,又要具有代表性、典型性,能体现科学方法和观念的渗透及化学与生产生活的联系。习题类型力求多样化, 应该包括一定数量的开放性习题与探究性习题。这样可以训练思维的敏捷性,增强知识的概括性,防止思维的僵化或知识的固定化,进而增强解题方法的适应性,扩大迁移范围。同时,习题的选择应充分考虑学习的不同阶段及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不追求习题的偏、难、怪,而要使之符合学生的现有知识基础和潜在发展水平, 保证不同学生都能获得成功体验。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活跃学生思维,开拓学生思路,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为了使习题教学具有针对性,必须对习题进行二次选择即从学生做过的习题中精选教学内容。来自学生的信息反馈是选择内容的重要依据。教师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获取有价值的信息。批阅学生做过的习题是一种重要方法,从中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问题所在:哪些习题不会做,哪些习题出现了错误,错在何处,等等。有时学生头脑中的错误观念和想法是导致学生出错更为主要的原因。在上课之前针对出现的问题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解题思路,或许能够找到学生解题出错的真正原因,为下一步有针对性地展开习题教学奠定基础。另外,有些习题即使是少数学生出错,但如果具有挖掘拓展价值,对其他学生有启发,则也要作为习题教学的主要内容。

2.有效地讲解习题

精心选择了好的习题,还只是成功的一半。如何利用习题进行恰到好处的点拨,更是需要教师用心思考的问题。高明的教师常常利用习题教学巩固和检查学生所学知识, 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出发,教育学生会学习、会思考、会评价、会质疑、会反思。

讲解习题之前首先要非常熟悉试题的重、难点所在,了解学生的答题情况,搞清知识点,扩大知识面,形成知识链。做到心中有数,讲解时才能使学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重点不要放在知识点的简单记忆和重现上, 不要孤立地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简单训练, 而应放在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背景中和知识的整体联系上,放在总结归纳解题规律、寻找解题突破口上。

无论用什么方法,讲解习题一定要让学生有思辨、质疑的时间,某些实验题应该让学生动手探究,从而让学生有更多机会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学会科学的方法。对学生习题中普遍出现的错误,教师要重点讲解,帮助学生分析原因,矫正学生在审题、理解、推理等方面的失误,培养他们规范作答的好习惯,而那些绝大多数学生都会的题目, 完全可以不讲, 留待课后个别答疑。从而节约大量学习时间,既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又提高学习效率,达到良好效果。

3.注重习题的导向性 ,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训练

教师给学生的习题一定要重视基础,要以巩固基础知识,培养学习兴趣,养成良好习惯,学会分析简单化学现象,了解生活中的化学常识为出发点,而不是以为难学生为目的、以会出难题为光荣。习题要面向全体,不出偏题、难题、怪题,不出模棱两可、争论较大的边缘题。

4.科 学评价 ,激发内部动机 ,提高化学习题教学的有效性

“评价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 这是新课程评价的核心理念。传统的评价观重结果轻过程,评价的目的是甄别和选拔,习题的正确率高低成了判断学生优劣的量尺,这种评价要么扼杀了学生兴趣,要么只能激发学习的外部动力。建构主义倡导目标自由的评价模式, 这样就避免由某一特定目的产生的偏见。在对学生习题完成情况评价时,要注意对建构知识和思维方法的评价,即多采用形成性评价,少终结性评价,注重评价的诊断和发展功能, 使评价起到激发内部学习动机的作用。

5.当堂练习 ,及时讲评

学生在课堂上练习和训练的时间不够, 要尽可能挤出课堂时间给学生进行练习和训练。学生做题后,思维和心理都处于非常兴奋的状态,倘能及时讲评,就能取得最佳效果。讲评的目的是使学生能够及时得到信息反馈,讲评不及时,就失去了讲评的意义。所以,课堂上要给学生时间做题。

6.让 学生质疑

讲解习题一定要让学生有思辨、质疑的时间,某些实验题应该让学生动手探究, 从而让学生有更多机会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学会科学的方法。对学生习题中普遍出现的错误,教师要重点讲解,帮助学生分析原因,矫正学生在审题、理解、推理等方面的失误,培养他们规范作答的好习惯,而那些绝人多数学生都会的题目,完全可以不讲,留待课后个别答疑。从而节约大量学习时间,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提高学习效率,达到良好效果。

7.习 题课的设想

要给学生出示每个题目的正确答案; 给学生讲解清楚每个习题命题意图;知识的再现;知识的纵横联系;错误率较高题的错因分析和应对策略;此类习题的解题方法和规律;提示强调常见“陷阱”;如何挖掘隐含条件;题中渗透的学科思想和方法;规范的解答步骤和书写格式;习题课上教师要注意帮学生“究错”。

8.习题要注重对思维过程的考查

这类习题的特点是,通过分析、比较、归纳、层递式的设问等方式,考查了学生思维的开放性、灵活性和创新性。学生答题的过程就好像是其思维轨迹进行探究的过程。

例:多数食品容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变潮湿,并吸收空气中的氧气而腐败。生产上多在食品中放入一小包Ca O粉末,可使食品保持干燥;现已研究成功在食品中放入一小包铁粉(包裹在多孔泡沫塑料中),铁粉吸收水分和氧气,变为铁锈。用铁粉代替氧化钙粉末的优点是__

上一篇:固体激光器下一篇:智能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