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置帮教

2024-08-26

安置帮教(精选四篇)

安置帮教 篇1

一、何为安置帮教

所谓安置帮教工作, 就是指国家和社会为了帮助出狱人 (在我国, 还应该包括被解除劳动教养的人) 成功的回归社会, 避免重新犯罪而对出狱人进行生活上的关心、就业上的安置、思想上的帮教、行为上的管理。

我国政府历来都比较重视安置帮教工作, 近年来,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 各地初步建立起由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委员会指导协调, 以司法行政部门为主, 相关成员单位如监狱、公安机关、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等密切配合、齐抓共管, 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安置帮教工作格局, 并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效。

事实上, 安置帮教作为对弱势群体的保护制度, 是保护人权的要求, 是社会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 安置帮教工作也是创新社会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安置帮教工作的成效如何, 直接关系和影响着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着再犯罪率的高低。另外, 随着刑法修正案 (八) 和刑事诉讼法修正案的实施, 今后的长刑犯将逐年增加, 对于今后的罪犯改造工作和安置帮教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监狱在安置帮教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 思想改造效果较差, 社会帮教未引起足够重视, 监狱改造质量有待提高。

现行的监狱行刑制度, 是通过将服刑人员隔离于正常社会的方式, 去追求再社会化的目标, 这就导致了行刑方式和目标之间存在深刻的矛盾, 监狱与社会信息不能畅通, 资源不能共享, 工作不能互动, 对接不够紧密, 严重制约了教育改造质量的提高。通过监狱改造, 矫正罪犯的犯罪心理、重塑健康的思想观念、提高其文化素养、培养其劳动技能等, 能够降低重新犯罪率。实践中, 监狱的罪犯改造质量虽呈现出不断发展的良好态势, 总体状况仍存在较大差距, 成为影响安置帮教工作成效的一项重要因素。

(二) 衔接管理不到位, 导致刑释人员出现脱教、漏管现象。

刑释人员脱教漏管现象普遍存在, 这与监狱与安置帮教部门的衔接管理有一定的关系。当然, 还有其他因素诸如户籍管理、拆迁、刑释人员逃避帮教等原因, 导致出现了刑释人员脱教漏管现象的发生。此类问题在全国都存在, 有相当数量的服刑人员刚释放即漏管失控。

(三) 尚未建立合理的服刑人员工资报酬制度和社会保险制度, 导致刑释人员刑满释放后缺乏物质基础, 增加了刑释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难度, 并在某种程度上导致了重新犯罪率的增加。生存问题是刑释人员重新犯罪的最直接原因。而目前的体制内, 服刑人员在服刑期间, 不享受工资和社会保险待遇, 导致很多服刑人员在出狱后因为缺乏生活保障, 更容易走上重新犯罪的道路。

三、创新监狱工作模式、增强安置帮教工作有效性

(一) 建立出监监狱, 创新出监教育形式, 为安置帮教工作打好基础

2011年司法部明确要求有条件的省 (区、市) 要至少建立一所专门的出监监狱, 将剩余刑期较短、需强化职业技能培训的服刑人员, 调到出监监狱集中培训。

出监监狱是主要关押余刑较短、即将刑满释放的服刑人员, 以社会适应性训练、职业技能培训为主要内容, 以就业指导与职业推荐为实现方式, 以增强与社会的对接, 有效降低重新犯罪率为最终目的, 具有过渡性、较低戒备性的监狱。建立专门的出监监狱, 强化对出监犯的培训、政策教育及就业、创业指导是最佳的出监教育模式。然而在目前出监监狱尚未建成的情况下, 各监狱必须充分切实做好以上所述的出监教育工作。

(二) 实现技能培训、学历教育

1. 要进一步加强服刑人员的学历教育。

监狱应鼓励和帮助服刑人员和劳教人员在改造期间从事各种文化知识学习, 开发服刑人员的智力, 具体来说, 可以采取自学、函授、监狱课堂教育等形式, 对考试合格的, 颁发学历证书。

2. 进一步强化职业技能培训, 增强刑释人员走上社会后的生存能力, 为今后的安置帮教工作打好基础。

监狱改造中要注重对服刑人员的劳动技能培训, 鼓励改造对象考取各种专业技能资格和等级证书, 如烹饪、缝纫、美容美发、电子加工、花木养护等, 使刑释人员有一技之长, 增强刑释人员走上社会后的生存能力。

(三) 监狱应积极建立服刑人员工资和社会保险制度, 为服刑人员重新融入社会提供物质基础

监狱要改革现行的处遇制度, 提高服刑人员的劳动报酬, 根据服刑人员的刑期长短、犯罪性质和犯罪记录、在狱内的表现、工作岗位、等来确定建立服刑人员的工资制度。另外, 对于之前未参加社会保险的服刑人员, 由监狱统一从罪犯的劳动报酬中拿出部分为其办理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 而对于之前已经办理社会保险的人员, 则在服刑期间由监狱从罪犯的劳动报酬中提取一定比例, 继续统一为罪犯缴纳。在保险的金额比例上应当与社会保险无任何区别, 并且由监狱和服刑人员户籍所在地或者居住地劳动保障部门建立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的接续手续, 以便在其走上社会之后, 能够为服刑人员将来重新走上社会提供一定的生活保障。

(四) 监狱应进一步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工作衔接, 实现教育改造和安置帮教工作的一体化

监狱应当加强与社会相关部门的衔接工作, 具体来说, 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 加强监狱与社会的信息沟通, 通过社会帮教来提升罪犯改造质量。

2. 监狱还应当通过认真开展出监罪犯的质量评估工作, 提出安置帮教工作建议, 为罪犯刑释后接茬帮教提供依据。

3. 监狱还应当与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等部门的沟通与配合, 联合开展就业、创业指导与推介, 帮扶刑释人员的工作和生活等, 尽可能的为刑释人员走上社会提供帮助, 防止其重新犯罪。

总之, 监狱应当继续致力于教育改造与安置帮教一体化, 积极与当地政府有关部门无缝对接, 协助社会有关部门做好安置帮教工作, 尽最大可能防止脱教、漏管现象的发生。

另外, 还应加强监狱与司法行政机关之间的信息反馈管理系统。刑释人员的改造质量如何, 只有根据出监后的表现才能综合评定。因此, 监狱应该加强同地方司法行政机关的信息沟通工作, 定期了解刑释人员的行为表现, 以便各监狱及时总结改造工作中的“得”与“失”, 为下一步的监狱改造工作提供经验和教训, 促进监狱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 反过来促进改造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宋行主编.安置帮教工作理论与实务教程[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9.8.

[2]黄京平, 席小华主编.帮教安置工作理论与实务[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8.8.

[3]<安置帮教工作手册>编写组.安置帮教工作手册[M].北京:研究出版社, 2008.8.

[4]李志鹏.我国出狱人保护制度研究[D].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1.

[5]四川省锦江监狱课题组.出监监狱建设探索[J].犯罪研究, 2011 (4) .

[6]殷本明, 李愈.关于做好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衔接工作的调研与思考[Z].2010 (5) .

[7]王鹏.新时期我国安置帮教工作的法治化研究[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11 (2) .

安置帮教帮教协议书 篇2

为贯彻落实党和政府对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政策,积极帮助刑释解教人员回归社会后的劳动就业、接受教育等方面问题的解决,为他们重走新生之路提供条件和机会,巩固监狱、劳教所改造教养成果,保障社会治安持续稳定和经济健康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经过基层司法所、社区干部、帮教对象亲属、帮教对象“四方”共同协商,在自愿互信的原则下,特签订此帮教协议书。具体条款如下 :

一、基层所应做到:

1、坚持文明、耐心教育,促进帮教对象遵纪守法,做一个合格公民。

2、坚持每季度上门帮教,并做好记录。

3、经常了解帮教对象的情况,及时协同村(居)等有关部门制定具体的帮教措施做好工作。

二、村(居)帮教人员应做到:

1、坚持定期或不定期上门帮教,用政策、法律、情理进行教育引导。

2、主动了解和掌握帮教对象的家庭情况,尽力协调、帮助解决实际生活困难。

3、及时了解和掌握帮教对象的思想变化和行为动态,帮其稳定情绪,安心生活。

三、帮教对象的亲属应做到:

1、坚持从精神上鼓励其奋发进取,增强其自尊、自爱、自信。

2、坚持从生活上热情关心和照顾,尽力帮助克服困难。

3、当发现其产生邪念,应及时规劝,全力制止其违法行为的产生和发展,并及时报告社区。

四、帮教对象应做到:

1、自强自立、认真工作、依法经营、勤劳致富。

2、认真学习党的政策、法律和法规,依法保护自己的权利,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3、虚心接受帮教小组成员的教育,可以主动向帮教人员反映自己的真实想法。

4、不参与有害社会的各种帮派、团伙,积极举报他人的不法行为。

五、本协议一式五份,基层司法所、村(居)委会、帮教对象亲属和帮教对象各一份,报乡镇安置帮教工作站一份。

司法所所长(签字):

帮教对象亲属(签字):

村(居)委会(签字):

安置帮教 篇3

蓝天教育基地综合评估, 顺利回归社会

滨海蓝天教育基地是一个特殊的地方。它是对即将刑满释放的新区籍服刑人员进行回归社会前改造的场所。在出狱前的三个月, 他们将在这里完善职业技能, 接受心理辅导, 过渡性地回归社会。

滨海蓝天教育基地由天津市滨海新区司法局与港北监狱联办, 2011年2月底, 揭牌投入使用。基地是对即将刑满释放的新区籍服刑人员进行回归社会前改造的场所。通过职业技能培训, 使他们掌握谋生本领;通过心理疏导和心理咨询, 使他们出狱后能够尽快适应和融入社会。新区籍服刑人员刑满释放前三个月接受系统测试, 对其认罪悔罪程度、心理健康状况、政治文化素养、遵守监规监纪及掌握劳动技能等情况做出判断。

为让服刑人员顺利走向社会, 基地首先完善了监狱教育改造与社区矫治工作的“无缝衔接”。通过组织服刑人员书写“新生历程”、召开回归立志座谈会、评比优秀学员、收集“新生寄语”、举办英雄模范讲座以及实施“一帮一”短信帮教等措施, 用温情、亲情感化他们, 增强服刑人员重新走向社会的信心。

其次, 通过对服刑人员平日的认知, 以及对其刑满释放后可能面临的生活问题、家庭问题和社会问题等进行综合评估之后, 针对其个体特征进行强化教育, 重点是思想道德和职业技术课程。在技术教育方面, 基地开设了服装、电脑、汽修、电气焊等多项课程, 由服刑人员根据兴趣自行挑选, 学习相关课程, 掌握一技之长。聘请法制、心理咨询和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老师, 讲授法律法规、人文伦理道德以及滨海新区发展形势, 同时开展心理辅导。

此外, 滨海蓝天教育基地还为安置帮教工作提供有效的对接资料, 实施无缝衔接、分类管控、教育疏导和困难帮扶。为安置帮教工作的科学发展, 维护和促进滨海新区社会和谐稳定, 在对即将刑满释放的新区籍服刑人员衔接帮教工作中, 重点突出回归教育, 细化衔接帮教等环节, 使他们能够适应出狱后的生活。

阳光培训中心学习技能, 为新区建设出力

“隆隆隆……”伴随着轰鸣的车床声, 一张张精致的铁制罐用材料被整齐地碾压而成, 在一旁操作机床的, 是假释人员小王。“过往的犯罪经历让我非常后悔, 在这里, 我能够重新学习生存技能, 鼓足融入社会的勇气, 从而得到内心的平静。”小王是滨海阳光培训中心的学员之一, 他现在每个月凭自己的劳动可以获得1000元的收入, 居住、饮食、医疗等都有了保障。

滨海阳光培训中心的服务对象是已经刑满释放或解除劳动教养的人群。该中心拓宽了刑释解教人员和重点帮教对象安置就业渠道, 搭建了开放式管理劳教人员试工和劳教、戒毒人员技能培训的平台。中心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技能培训;以座谈会、报告会、演讲会和文艺联欢会等形式开展联合帮教活动;协调有关部门, 帮助服刑人员解决家庭生产生活和子女就业、就医、就学中出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促使服刑人员安心改造。滨海阳光培训中心依托板桥劳教所下属企业———津港印铁制罐厂建立, 在厂区内建起的阳光培训中心是一家集食宿、教育、培训于一体的特殊企业, 主要承担起刑释解教“三无”人员过渡性安置、改造、帮助和教育等工作。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 刑释解教人员回归社会之后, 生存和发展能力受到了一定的制约, 就业谋生、基本生活保障面临较大困难和压力。开展过渡性安置, 使刑释解教的“三无”人员的就业和生活得到妥善安置, 可以有效防止其因生活压力重新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他们可以在阳光培训中心过渡性安置三至六个月, 安排他们从事安全系数高、劳动强度低的手工项目, 并给予一定的劳动报酬。阳光培训中心遵循“人格上尊重、精神上鼓励、工作上帮助、生活上照顾”的原则, 协助刑释解教人员平稳过渡、回归社会。

走进培训中心, 一楼是四人一间的宿舍, 淡黄色的床单和蓝色的被子显得干净整洁。隔壁是法律援助室, 定期有法律援助团体来到中心, 为安置在此的刑释解教人员提供咨询服务。文体活动室摆有乒乓球台、台球桌;而在不远处的阅读室里, 摆满了技术知识、人生哲学、历史名著等书籍, 甚至有武侠小说可供阅读。

在这里接受培训的不只是刑释解教人员, 还有社区服刑人员。对社区服刑人员, 阳光培训中心以教育改造为主, 包括心理矫正、心理辅导、宣讲政策法规、劳教人员现身说法、干警授课、法律咨询以及观看教育片等。今年, 滨海阳光培训中心将为滨海新区全部794名社区服刑人员进行轮流培训。目前, 已有第一批30名学员成功走向社会, 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随着滨海新区推进创新社会管理工作, 阳光培训中心还与蓝天教育基地联手, 将开发果树种植、蔬菜大棚、鱼塘等项目, 聘请农业技术人员进行指导, 采取服务外包方式增加安置岗位, 提高社区矫正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使这些“特殊人员”顺利地融入社会, 参加新区经济建设。

心语热线用心沟通, 大墙内的倾诉空间

为帮助即将回归社会的服刑人员释放压力, 缓解紧张情绪, 滨海蓝天教育基地和滨海阳光培训中心特设了专业细致的心理疏导与咨询服务。

持有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的女狱警卢靖, 是滨海蓝天教育基地“心语热线”的负责人, 她为服刑人员提供心理咨询, 还参与服刑入监时的改造取向评估。“特别是即将刑满释放的服刑人员, 回归社会后有很多不适应, 通过心理辅导可以让他们重拾信心, 对未来的生活充满希望”。卢靖说, 心语热线共有3名咨询师, 并且都是女性, 服刑人员习惯称她们为姐姐。她们也确实像服刑人员的姐妹一样耐心倾听他们的心声, 疏导化解他们的苦恼, 引导他们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

当服刑人员有倾诉的想法, 会找到主管队长, 预约心语热线, 由咨询师通过网络系统与服刑人员视频聊天。“恋爱矛盾、感情裂痕、急于重回社会、惦念父母和孩子……服刑人员聊起的话题多集中在这些方面, 这时候, 我们更多的是倾听。让他们道出心中的苦闷, 再适时地宽慰他们, 亲人般的关心、轻柔的话语会令他们烦躁的情绪安静下来, 心情豁然开朗。”做了多年的心理咨询工作, 卢靖清楚服刑人员的诉求多是需要社会的认同、亲人的关怀, 大墙内的他们比任何人都更渴望得到关爱。

除了电话和网络, 传统的书信也成为服刑人员与咨询师联系的纽带, 通过“服刑指导信箱”写给卢靖等咨询师的信源源不断, 不少倾诉者从视频改为写信, 将家长里短、人生感悟、人生计划写给咨询师。通信往来过程中, 服刑人员又会收到一封封充满鼓励、洒满阳光的励志信。令卢靖感动的是, 不少人走向社会之后仍寄信来汇报自己的近况, 获得自由的他们并没有忘记向大墙内的心理咨询师问一声好。

安置帮教工作要点 篇4

2011年安置帮教工作要点

1、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综治委关于做好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的指示精神及全省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协调小组会议上的讲话精神,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做好安置帮教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2、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对做好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的认识,消除社会各界对刑释解教人员的歧视现象,使刑释解教人员在政治生活、就业等方面享受与其他公民同等待遇,增强接受帮教的自觉性和迈向新生活的信心。

3、进一步完善安置帮教制度。一是把好“接收关”。把好“接收关”是刑释解教人员走向新生活的第一步,其关键是防止脱管、失控。首先,积极开展大墙内外帮教活动,促使服刑与劳教人员认罪服法,积极改造。同时,通过与监所的不断联系与沟通,明

1确各自的任务,履行的职责,互通信息,互相配合,共同做好服刑和劳教人员改造工作,为他们顺利“回归”打好基础。其次认真做好接收工作。刑释解教人员回归后,及时督促其驻地派出所落户口,到居委会登记,不放任自流。二是把好“帮教关”,严格实行“三定一包”的帮教制度,2011年安置率达到98%,帮教率达到100%。三是跟踪做好外出打工人员的帮教工作,会同外出人员现住地的公安机关采取双列管、两头包的办法,落实安置帮教措施,不留空白点。

4、要运用多种手段,切实做好刑释解教人员的帮教工作,要加强劳教人员的职业技能教育培训,加强协调沟通,把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政策用好、用足,教育疏导刑释解教人员转变观念,鼓励他们依靠自身努力实现就业。

5、积极争取领导支持,将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机构的必需业务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

。。。。释解教安置帮教工作

领导小组办公室

上一篇:失灵问题的创业投资下一篇:保护地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