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语教材

2024-07-17

双语教材(精选十篇)

双语教材 篇1

关键词:《交通工程总论 (双语) 》,交通工程专业词汇中英文对照表,国内外规范对比

我校双语教学课程《交通工程 (总论) 》于2010年入选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 2011年获评北京市精品教材, 本文对于《交通工程 (总论) 》在其双语建材的建设中, 对双语教材的编写进行探讨。

一、《交通工程总论 (双语) 》教材建设的背景

《交通工程》是交通工程专业本科学生的骨干课程。北京工业大学一直结合专业的发展, 对该教材进行多次补充与修编。《交通工程总论 (双语) 》课程组多年来坚持教育教学研究, 注重教学改革, 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贯穿课程建设的全过程。确立了“以加强基础理论为导向, 实现课程与国际接轨为手段、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目标、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为目的”的课程建设理念。于2010年出版了《交通工程总论 (双语) 》双语教材, 《交通工程总论 (双语) 》这门课程的建设于2010年获得国家精品课程的称号。《交通工程总论 (双语) 》课程凝聚了北京工业大学交通工程系三十年的教学经验的积累。该课程最初的教学学时为64学时, 在教学计划面对知识面扩大的调整中已经改为48学时, 双语教学的方式对课堂教学的时间紧凑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如何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双语教学的课程建设, 是双语教材建设中所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

二、《交通工程总论》双语教材的建设过程

《交通工程总论》双语教材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的的建设:第一阶段, 美国原版与中文教材并用;第二阶段, 编写双语教材讲议材料;第三阶段, 出版双语教材。

1. 教学中美国原版与中文教材并行。

《交通工程总论》双语课程建设的初期, 采用国外的原版教材。优秀教材是保障教学质量的基础, 尽管原版教材的价格让人望而止步, 但为了确保双语教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校教务处与校图书馆以满足一个教学班的需求为目标, 于2004年开始, 为交通工程双语课程提供师生平均每人一册原版教材的借阅服务。由于每个教学班学生的英语水平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 《交通工程学》课程教学中专门进行了供课堂辅助与课下教学指导的教学辅导材料的编写工作。

2. 双语教材讲议材料的编写与试用。

双语教材讲议材料的最初编写是凝炼各章节中的关键内容。考虑到本课程所采用的这两本中、英文推荐教材的章节顺序与关键内容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 本课程双语讲议材料的编写过程中, 《交通工程总论》双语课程编写的双语教学讲议材料, 此讲议材料针对本课程的教学进度进行了顺序与教学深度设计, 关注增加专业词汇的理解与应用能力的培养, 增加了关键知识点的中、英文双语对比与注释。从2003年本课程的双语教学开始之初, 连续五年都免费提供给全班学生, 并且每个教学班的教学过程中, 都会分三次进行双语教学讲议材料的意见反馈, 通过5年教学环节的应用、补充与完善, 为《交通工程导论 (双语) 》教材的正式出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 双语教材的建设。

在教学与讲议材料应用过程中, 作为任课老师, 根据本专业课程的知识点、关键内容的要求, 积极思索双语教材的必要性, 结合学生对双语教材的需求分析, 结合8年课堂教学的实践中收集的学生反馈意见, 在全面、深入进行所采集的24次的双语教学反馈调查问卷分析的基础上, 总结交通工程专业的教学特点, 总结该讲议材料的5年试用中的经验与教训, 任课教师杨孝宽与贺玉龙开展了《交通工程导论 (双语) 》教材的写作与出版工作。

三、《交通工程总论 (双语) 》双语教材的编写

1. 双语教材的编写思路。

编著者首先考虑的教材的语言选择, 通过对本专业相关双语教材的调研发现, 不少双语教材是在各种原版教材的基础上, 挑选相关章节组合, 提供中文翻译的双语教材。但是对于交通工程总论来说, 其中文教材是我国“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北京市精品教材, 但是学时安排不适用于双语教学;对美国原版教材翻译的方法也不适用于此双语教材, 笔者考虑:双语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英语专业知识, 提供翻译版的教材只能让其继续依赖于中文而非有利于其专业英语知识的拓展。基于上述因素, 笔者确定了《交通工程导论 (双语) 》的编著思路, 以英文作为本教材的主要语言, 兼顾双语教学与便于学生理解, 对于其中的关键词汇与用语进行了双语对应。

2. 注重国际国内的规范与标准的对比。

《交通工程总论 (双语) 》双语课程的建设的目标之一是增加学生的国际视野与专业知识交流能力。在此目标指导下, 《交通工程总论 (双语) 》教材中加强了国内外行业标准与规划的对比分析。例如, 美国的道路分级标准与中国道路分级标准的对比分析。同时, 在道路服务水平中, 也增加了对比分析, 美国将道路服务水平划分为6级服务水平, 而我国目前是将道路服务水平划分为4级, 为便于学生的理解与掌握, 在教材编写中提供这两者划分标准与等级的对比。

3. 补充行业发展中的重点知识。

《交通工程总论 (双语) 》双语课程的建设的目标之一是跟踪行业发展的最新趋势与热点问题。在此目标指导下, 《交通工程总论 (双语) 》教材中增加了目前国内专业教材中少有的“犹豫区”的概念及其计量方法的内容。该概念对交叉口交通信号黄灯配时与路口交通安全起着重要的影响。目前, 我国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开始探讨闯黄灯的执法可行性与有效性的讨论。而“犹豫区”正是闯黄灯行为出现的关键因素。本教材所补充的相关重点知识, 旨在实现此教材在行业的最新发展态势下具有前瞻性与时新性。

4. 设立中英文专业词汇表。

《交通工程总论 (双语) 》双语课程教材建设的目的是为学生提供方便地感触英语教学环境, 考虑到交通工程专业英语词汇与生活英语词汇有交叉, 存在着一词有不同专业技术方面的含义, 为加深学生对交通工程的专业词汇的理解, 在编写《交通工程总论 (双语) 》的双语教材的时, 特增加了一份专业词汇附表, 将交通工程专业中的部分关键专业技术词汇进行了与中文解释, 并根据英文词汇的字序表进行排列, 以方便学生查找。提供方便的学习环境, 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自觉学习的能力。

5. 双语教材的特色体现。

《交通工程总论 (双语) 》教材建设思路, 已经确定了英语为主, 中文作为补充的主体思路。在《交通工程总论 (双语) 》的教材中, 增加了丰富的国内、外交通工程专业技术相关的图例与实例, 以启发和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为了保障教材的生动性, 笔者坚持本教材的彩色印刷, 以保障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生动性与阅读趣味性。

6.“理论与应用”的双语实践环节建设。

在本课程的双语教学中, 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两方面的教学内容。受理论教学课时的限制, 同时不让学生的实践技能训练受到限制, 在交通工程双语课程之外, 特为本专业学生开设《交通工程实践》作为《交通工程总论 (双语) 》理论课程的实践延伸。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教师会利用课上或课后业余时间组织学生到学校附近的交叉路口进行现场交通量、地点车速、交通延误等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数据分析的训练, 加深课堂理论教学与现场实践能力的综合培养, 以提高学生知识应用与创新能力。

笔者在连续八年双语教学的研究、探讨和教学实践经验的总结下, 编写的《交通工程总论 (双语) 》双语教材的特点总结如下:1.任课教材编著的双语教材, 兼顾双语课程教学与专业教学计划的要求, 集英文原版、中文优秀教材的特点于一身;2.双语教材的英文主体定位, 为专业重点词汇提供中、英文对照, 为学生提供方便的英语学习环境, 使学生能够真正掌握所授内容;3.双语教材的国内外对比, 从行业的标准与规划的对比入手, 强化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国际视野, 对比性的编著方式, 有效地加深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4.双语教材的生动性, 不仅体现在教材编写与印刷方面的生动性与趣味性, 同时, 教材内容与时代发展特点相结合, 丰富了学生专业知识。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财政部关于批准2010年度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建设项目的通知[EB/OL].http://www.gov.cn/zwgk/2010-07/27/c on-tent_1664810.htm, 2010-7-27.

[2]杨孝宽, 贺玉龙.交通工程总论 (双语) [M].人民交通出版社, 2010.

第一章+双语教材教法教案 篇2

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双语教学以及双语教学在国外以及国内的发展现状,掌握双语教学双语教学的内容、要素及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相关术语,双语教学的现实性和意义。教学方法:讲授法和讨论法 第一节

双语教学

一、概况

1、双语教育(bilingual education)界定。《郎文语言教学及应用语言学辞典》(Longman Dictionary of language)认为,双语教育指在学校里运用第二语言或外语教学知识性科目。

《国际教育百科全书》(The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Education)认为双语教育定义的最低必要标准,应该是一种在教学的某些过程中至少使用两种教学用语的教学法。

《教育词典》(A Dictionary of Education):双语教育是培养学生能同等熟练地使用两门语言的教育,每门语言的课业应该各占一半。

《双语制度与双语教育百科全书》(Encyclopedia of Bilingualism and Bilingual Education):双语教育指学校中使用两种语言的情景,即学校中使用两种语言讲授科学、数学、社会学科、或人文学科的内容。国内的通常定义:广义的双语教育是指学校中使用两种语言的教育。狭义的双语教育指的是,学校中使用第二语言或外语教授数学、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等学科内容的教育。

二、双语教学的界定

1、界定:我国的双语教学主要是指,学校中全部或部分地采用外语(英语)传授数学、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等非语言学科的教学

(1)双语教学一定是两种语言作为教学语言的吗?如果这种语言是学生的非母语或第二语言,算不算双语教学呢?我们认为双语教学的关键不在强调在课堂上要用多少种语言,而是要创造更多接触和使用外语的机会,在潜移默化中学习第二语言。用两种语言作为媒介语时,这两种语言中,往往有一种是学生感到比较生疏的语言。

(2)双语教学能在语言学科中进行吗?如何看待语文等语言学科中的双语教育?对这个问题的思考要依据不同国家的实际情况。与欧美等国家的双语教学相比较,我国的双语教学还处于试验阶段,不宜用双语进行各学科的教学,建议只在部分学科,特别是非语言学科中全部或部分采用双语教学。原因有三:第一,人文学科、社会学科等具有较强的区域性,涉及较多的本都文化、民族文化、民间传说、甚至宗教文化,用外语教授比较困难。第二,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等学科具有较强的国际共通性,其表述、词义、专业术语等相对比较固定,各种语言在理解、诠释方面比较一致;第三,选择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等学科实施双语教学,便于学生日后进入全球科技领域或参与国际交流。

2、相关概念: 第一语言 ——即本族语,指一个人的 母语或 最先习得的语言。通常,第一语

言与母语同义。

第二语言——指在掌握母语后,通过学习而掌握的第二种语言。母语——即本族语,指在家里学会的第一语言。

外语——不属于一个 国家本族语的语言,指其他国家的 语言或 外国的语言。多数民族语言——指一个国家中多数民族、主流群体、或大多数人的 语言。少数民族语言——指一个国家中少数民族、非主流群体或少数人的 语言。

四、双语教育基础理论

我国学者关于双语教学理论基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语言学基础、心理学基础以及国外双语教育理论三个方面。

1、有学者认为,双语教学不同与一般的语言或学科教学,它涉及许多社会语言学问题,比如它带有很强的国情特征,对在实施过程中第一语言与第二语言关系的认识与态度十分重要。同时双语教学还涉及心理语言学问题,比如第一语言与第二元的正负迁移问题以及双语教学的年龄特征等。这些都是实施双语教学不容忽视的问题。

2、掌握语言是人脑特定的机制,有着自身心理与生理的规律,双语教学的理论和实践都与心理学有着密切的关系。我国有学者从心理学角度具体地、系统地阐释了双语的概念和分类、双语现象的测量方法、双语人的发展、双语和认知发展、双语的社会和心理基础、双语的神经心理基础、双语人的信息处理、双语教育以及第二语言学习等问题,比较全面地展示了双语教学的心理学基础。

3、国外双语教育研究起步早,这方面的研究相对成熟。我国学者在研究过程中主要介绍了国外九种比较成熟的理论、被学术界共同认可的双语教育理论;平衡理论、思想库模式、阈限理论、依存理论、兰伯特的态度-动机模式、加德纳的社会教育模式、斯波尔斯基的双语教育评价模式、输入-输出-情景-过程双语教育模式、卡明斯的双语教育理论框架。

五、我国双语教学与国外双语教育的比较

1、双语属性的比较

国外双语教育的属性大体可以分为添加性双语教育和缩减性双语教育两种类型。

添加性双语教育: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不是采用学生的母语或第一语言作为教学语言,而是采用第二语言 或 外语作为教学语言,其目的不是 准备替代学生 的 母语或第一语言,而是培养 学生掌握两门语言,成为双语人才。

缩减性双语教育: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不是 采用学生的母语或第一语言作为 教学语言,而是采用第二语言或外语作为教学语言,其目的是准备替代学生 的 母语或第一语言。

2、目的比较

国外实施双语教育的目的:主要是源于种族同化、文化认同、社会稳定等社会和政治的需要,甚至基于和谐共处、避免国家分裂的考虑。

(1)加拿大——主要是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和谐相处,避免国家分裂。(2)美国——帮助移民学生过渡和融入美国主流语言、主流文化和主流社会。

主要是进行种族同化。(3)英国

(4)中国 ——最主要提高英语水平,满足国家、地方和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

3、师资比较

双语教师承担双重任务。但是,其教学的重点首先是学科内容,其次才是外语。作为双语教师,他们不仅必须精通学科内容,同时必学是一个双语者。世界各国都要求双语教师必须由掌握双语的学科教师担任。我国的双语教学还处在试验阶段。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师范院校从未设立过双语师资专业。我国现有的双语教师基本上都没有接受过专门的、系统的双语培训,他们从事双语教学大多出自于自愿。

1、国外双语师资状况——知识丰富,学科知识扎实,双语能力强。

2、中国——a学历层次低b知识结构比较单一c缺乏专门的双语培训。我国 3我国现阶段应该如何解决双语师资问题。A高校培养b人才市场调节c聘请外籍教师和留学生担任双语教师d聘请留学生和外籍专家的家眷担任双语教师。E培训转岗教师

4、教材的比较

通常,国内外的现行双语教材可以分为国外引进教材、国内出版教材、自编教材、和翻译教材四种类型。这四种教材瑕瑜互见,各有利弊。

1、国外引进教材

2、国内出版教材

3、自编教材

4、翻译教材

5、方法的比较

(1)实施符合国情的的双语教育。国外双语教育包括沉浸式、淹没式、过渡式等多种类型。它们产生于不同的国家,植根于不同的社会环境、教育环境、和语言环境。

(2)究竟应该选择哪些学科实施双语教学?目前世界各国的普遍趋势是,首选首选数学、理科、等学科实施双语教学。

(3)如何处理双语教学与英语学科的关系?国外的通常做法是:双语教学与英语教学并存。

(4)实施双语教学必须坚持自愿的,家长有权选择和决定子女是否接受双语教育。双语教育和义务教育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1、首选数学、理科、等学科实施双语教学

2、双语教学与英语教学应该并存。

3、坚持自愿的原则。

6、政策的比较

在加拿大、美国、新加坡等国家,双语教育的初始阶段都是民间的地区的学校的自发行为。随着双语教育规模的扩大和教学效果的显现,双语教育采逐渐得到政府的认同,甚至上升为基本国策。我国的双语教学试验已经开始,但是相关的法规还未配套。立法滞后制约着双语教学试验的进一步发展。(1)加拿大:

1969年加拿大政府颁布了《官方语言法》,公开宣布英语和法语同为官方语言,熟练运用英语和法语的双语人才享有进入联邦政府部门工作的优先权。(2)美国:1968年颁布了《1968双语教育法》

(3)中国:没有颁布或建立相关的法律,目前还是一种地方行为、学校行为或民间行为。2001年1月1日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用语言文字法》第十条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一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为基本的教育教学用语用字。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第十九条规定“一普通话作为工作语言的播音员、节目主持人和影视话剧、教师、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普通话水平,应当分别达到国家规定的等级标准。”

六、双语教学中的三对关系

1、语言学习与学科学习的关系。在双语学习与学科学习存在相互排斥和相互促进的两种可能关系。学科知识的习得需要依赖一定程度的语言技能,需要把作为辅助意识的语言技能融合进指向主要目的的集中意识中,才能是学习顺利进行。在语言技能达到一定程度的条件下,语言知识与学科知识是相互促进的关系,但在语言技能没有达到一定程度的条件下,语言知识与学科知识是相互排斥的关系。

2、外语教学与双语教学。一方面,双语教学对外语学习有积极作用;另一方面,外语学习双语教学创造条件。不能因为有了双语教学,就好像有了金钥匙,自认为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也就不重视外语教学。外语教学可以为学生打下一定的语言基础,为双语教学创造条件。良好的外语教学可以和双语教学形成良好的良性循环,促使学习者更好地学习学科知识。

3、母语教育与语言教学。任何时代、任何国家都及其重视母语教育,可以说丢弃了母语等于亡国。因此,有学者认为我国倡导的双语教学其基本前提是不能伤害母语教育,不能以牺牲母语教育为代价。不少专家也认为,双语是有特定概念的,英语只是外语,不应与本国语言并立,否则会削弱对母语的学习,特别在小学阶段,必学大好母语的基础。国内外研究表明,只要正确处理好母语与双语教学的关系,他们之间就会形成相互促进的良性关系。

七、双语教学的三要素

1、双语教师。有学者认为:“所谓双语教师,通常是指那些能熟练运用两种语言进行教学的教师,特指能用一门外语教授一门非语言课程的教师。”由此可见,双语教师不仅要精通本学科的内容,而且必须具有充分的语言水准,保证在任何时候都可用目的语授课。此外,教师最好能够懂得学生的母语,这样可以比较容易地理解学生可能出现的困难。

师资问题是阻碍我国双语教学实践的一个关键问题。美国的双语教师必学具备四项基本条件:

1)双语教师要成为双语、双文化者。

2)双语教师要持有政府教育部门颁发的任职资格证书。3)双语教师要具有较高的学历。4)双语教师要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我国学者提出,双语教师的素质主要包括:

1)崇高的职业理想是双语教师献身双语教育事业的根本动力。2)合理的知识结构是双语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基础。

3)科学的教学理念是双语教师开展双语教育活动的行动指南。4)复合的能力素养是双语教师进行双语教育活动的基本条件。

2、学习者。学习者必须具备一定的语言基础,只有学习者的语言水平达到足够熟练的程度,才能把主要注意力放在学科知识的学习上,也才能道道双

双语教材 篇3

【关键词】医学英语教材;医学双语教学

有资料显示,我国每年在国际权威医学杂志Science、Na-ture和Cell上发表文章的数量远远少于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大约80%,其根本原因是受语言的限制而没办法将科研成果具体地表达出来。就目前来看,“医学教育全球化”旨在培养国际化人才,是我国医学院校所面临的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因此,为增强我国的国际影响力,我国必须得抓住这个机遇,培养更多的拥有竞争力的国际化人才,这其中,加强医学双语教学是必不可少的。在医学上双语教学要求教授课程的老师以及学员都要有很高的外语水准。但是在大多数学校中,虽然学员有良好的公共英语底子,医学专业英语却是短板,很多人的单词量不足,对口专业无论是书本上表达的能力还是听说技能都不高,当前进行的双语课程效果并不理想。为了改善这种情形,提高双语教学的质量,进一步改革医学英语教材是至为重要的一个环节。

一、医学双语教学与医学英语之定位

双语教学一般情况下指的是:“在学校里使用第二语言或外语进行的学科内容教学。”实际上还是归属为专业课教学。当代中国,第二语言或外语基本上说的就是英语,所以双语教学就是以汉语英语两种言语教授知识或者是全英文教授知识的课程。医学双语教学就是同一时间用汉语及英语当做工具研习医科专业学问。在这种状态下,英文既是大家研习的目标,也是医学生学习专业文化的用具。学科的专业文化与外语水平的同步提高才是双语教学的最终目的。在这个过程中,还能够极大提升了医学生的革新立意才能和专业素养,为医学生日后在世界范围内的沟通和发展打下了坚定根基。所以,国家相关部门在21世纪初发布了一系列意见建议,全面鼓励高校开展双语教学。

医学英语作为医学生的专业英语。是高校教学必不可少的课程,专业的英语课程承担着促进学员实现跨越式进步的重任。专业英语教学不只是语言教学,更不是为了传授专业文化,而是为了进行实际的操作练习,让医学生具备医学领域里使用外语进行有用沟通的本领。从性质上来说,专业英语是语言课程。从用途上来说,专业英语教学能够提高医学生的语言水平,奠定双语教学的基础。因此,专业英语是学习双鱼教程的重要环节。只有全面加强专业英语的授课水准,才能保证双语教学的品质。

二、医学英语教材建设现状

教材是不说话的老师,在学习双语教学中有这不可忽视的作用,它不仅详细的展现教学纲要,又确保教学目的的保障。基本上教材的制定直接影响了教学的方式,引导着医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而最终体现在教学的质量上。现在,国内的医学英语教学并不理想,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原因即是缺少合格的教材,不能顺应全球化的潮流。国内现在的教材基本上含有这些特质。

1.有数量,没质量

最近几年,医学英语教学的发展刺激了医学英语教材的飞速发展。但是,很多教参的编写仅仅有了数量的提升,而没有质量上的进步。从整体上说,目前大部分教辅书籍都缺乏合理性,不少译文含有大量错误。另外一方面专业和英文的内容也没有很好的融合。有的专业性强,言语过于偏僻;有的本末倒置,太偏于言语文化。这是因为编辑要么是英文老师,要么是医科老师,本身文化素养有一定的限制性。

2.阅读人定位不准,没有层次性

高校的教辅书籍都有分级的根据,但是国内的医科英文教材却没能把医学生的课程分层,阅读人难以定位。并且,因为没有大纲规定,医学英语教材没有选修课程书籍。缺乏针对性,样式古板,不符合现代医科英文教学的要求。

三、医学英语教材建设的对策

优质的医科英文教材是实现双语教学的阶梯,通过众多学者专家的不断努力,得出了以下三点编写经验。

1.组建结构合理的编写团队

教材的编者直接影响教材的品质。合理的收集选取素材同时进行编写进而生成一本有魅力的教材,这要求编者既要有成熟的知识水准,又要熟悉现在医学生的情况。医学英语对教材的编者有进一步的要求:首先,编者一定要有渊博的医科文化,可以在外语原版素材里选用具有象征意义的篇章当作内容;其次,一定要有足够的外语文化知识,可以全面准确的分析材料。因此,完美的医科教程编者最好是拥有医科教育和外文教育的复合型人才。也可依据实际,对编者培训。科学的编写队伍可以扬长避短,确保教参的优质。《医学英语基础教程》的编者中既有拥有双重教育经验的复合型编者,也有医科专业专家和外语语言学方面的教授。科学的编写组造就了这本深受各界人士认可教材。

2.全面进行调研,提高书籍的实用性

编写符合要求的教材需要编者从始至终以学习的人作为中心来编撰。所以,编者在工作之前一定要明确书籍的学习对象。基于“需求分析”的原则,已经全面为教材的编撰提供了理论基础。

第三军医大研究人员在进行为本科生编撰的《医学英语基础教程》工作中前,就采取了相对周详的分析,经过调查、访问等多种形式的调查,综合各个人群的不同要求反馈,明确了该层级使用者的“需求分析”,从而使教材达到一种“量体裁衣”的效果,准确的把握了学习人员的需要。总而言之,医科英文教参的编撰一定要科学定位,要全面调研使用者的需求,掌握医学生的特殊性,一定要结合实际情况,从而符合各个群体的要求。

3.在试用中修订、完善

学习者决定了教参编写的是否合理。所以,教材编撰结束之后,需要试用一段时间,在教学中实验合格之后再进行出版印刷。倘若是实际课程里已经应用过的讲义和教师自己编撰的教学材料加工生成,就可以直接付印。例如《医学英语基础教程》编撰成功后,就在本校医科中试用。经过多方调研考究,得到了很多有益的反馈,进一步促进了教材的科学性。即使试用耽误了出版时间,但是经过这一环节,编写组又一次修改订正了教材,使教材内容更加合理。

四、结语

医学英语教学可以给医学双语教学提供可靠的言语根基,在教育学生成长为拥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能力、踊跃参加医科方面世界性的沟通和角逐的优质复合型人才的进程里有着无法替代的影响力。同时医学英语教材在医科双语教学进程里也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一方面是教育人员进行教学的重要根据,另一方面是医学生学习的基本内容和获取医学专业知识言语、能力、和学习的重要来源。所以,如果想在根本上提升医科双语教学的品质,全面提高医科英文教材质量是当前重点。

参考文献:

[1]阳雨君.试论医学双语教学[J].高教论坛,2012(1):80-81.

[2]李颖.高校双语/EMI课堂调查与分析[J].外语界,2012(2):49-57.

双语教材 篇4

全国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 中职涉外护理专业《内科护理》由马秀芬、孙建勋主编。笔者作为编者之一, 认为该教材紧扣新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 在整体设计上, 注意了与普通高等教育教材的区别和联系, 在课程设置和学时安排等方面与普通护理有所不同, 体现了培养技能型、服务型高素质劳动者的培养目标和构建和谐社会对技能型高素质劳动者的需求。本教材从社会对卫生技术人员需要的实际出发, 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遵循了由理论到实践、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 符合中职涉外护理专业学生的特点[1]。本书内容共分10章, 依次为绪论、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循环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消化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泌尿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血液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内分泌与代谢疾病病人的护理、风湿性疾病病人的护理、神经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及传染病病人的护理。书末附有专业术语的中文与英文索引, 常用护理诊断中文与英文对照, 常见传染病的预防接种、潜伏期、隔离期及观察期, 以及参考文献和教学大纲。本书从护理评估、常用护理诊断与合作性问题及护理措施三大方面系统阐述了内科学各系统疾病的概念、病因及发病机制以及治疗要点、护理诊断与措施等。采用新体裁, 赋予本书知识体系以崭新的构架, 加强理论性、注重实践性、体现逻辑性, 力求在内容上推陈出新, 文字上删繁就简, 体现出与时俱进的新理念。“基础—轻松—实用—实践”是其最大优点。注意知识更新, 更新率达30%左右。设计新颖, 图文并茂, 将英文教学内容以小短文形式编排在相应中文内容侧面, 英文标准、详尽, 以帮助学生掌握专业规范的英文表达方式, 且在应知、必会的词语旁加注英文, 为学生创造联想学习的环境。教材内容编排主要有4方面的创新: (1) 在教材编写过程中, 围绕教学目标, 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目的设计思考题; (2) 在重点医学理论和实践部分, 注意加强基本理论与护理专业知识的渗透与结合; (3) 在教材中插入大量图片, 使学生一目了然, 从而帮助学生学习; (4) 增加英语应用能力的练习, 注意基础、相关专业、专业知识内容取舍和相互渗透与衔接。《内科护理》教学内容充实, 可培养学生独立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也为教师的教学作出相应提示。本教材具有如下特色。

1 新版教材体现“以人的健康为中心”整体护理理念

整体护理是一种新的护理工作模式, 是以服务对象为中心、以解决问题为目标、以护理程序为核心进行的护理活动, 充分体现现代护理理念。各章所有疾病均以护理程序为框架编写, 旨在培养学生的专业意识和科学的思维及工作方法。与旧教材比较, 新版教材在结构和内容上均有较大调整, 适应目前我国涉外护理教育与实践的发展要求, 为临床护理课程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 也给涉外护理教师带来了新挑战。

2 最大限度降低基础及专业知识的难度, 构建一个更加简明的知识结构

本教材适应目前中职涉外护理专业学生的素质水平, 即学生学习基础差, 自律性不强。以教材编写的特有理念, 突破过去教材编写的形式, 创建一种利于学生学习的新模式, 使教育理念深入人心[2]。突出“三基”, 坚持以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为核心, 突出以涉外护理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当前临床实用护理内容为重点, 凸显其作为双语教材的特定要求, 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实用性、适用性体现教学与临床零距离的时代特色

涉外护理教材在体现科学性、思想性、启发性的基础上突出体现实用性、适用性, 突出的实用性和适用性、浓郁的趣味性必将受到学生的青睐, 使学生在英语的4项基本技能——阅读、理解、口语、写作方面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潜能。坚持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的原则, 既吸收国外先进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技术, 体现以人为本的先进护理理念, 又立足适应我国涉外护理专业的实际, 为我国护理实践服务, 力求实现我国护理教育国际化和特色化的目标。

教材的实用性和适用性使其更加贴近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贴近护理岗位的需求、贴近当前职业院校学生的现状[3], 各章内容取舍主要以我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为依据, 并兼顾国外相关国家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要求, 于每节后面都附有与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题型相同的复习题, 以利于学生通过国家执业考试, 因为只有取得了护士执业证, 护理岗位的大门才会为学生敞开。

4 体现以能力为本位、以发展技能为核心的职教思想

教材通过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课程目标体系, 注重专业实践能力训练, 在各章常见病、重点病之后均附有实践指导, 通过病历讨论及临床见习等形式,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科学意识、创新精神, 以适应学生了解科学发展的需要, 培养学生的职业、实践和创业能力, 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进一步丰富教师的专业知识, 做到教学相长。

5 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根据新课程改革要求, 结合本教材教学内容的特点, 从学生心理特点出发,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使之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趣味性, 并锻炼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结合各章的特点及学生的认知水平, 先让学生通过观察获得感性认识, 再结合教师讲授, 把握重点, 找出并化解难点, 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本教材顺理成章, 而且更符合逻辑, 使学生更易掌握。为满足学生学习要求, 每章正文前均列出学习目标, 每节后附有复习题, 且都是富有思考价值和探究意义的问题。使其发挥承上启下的作用、知识迁移应用的作用及概括、演绎、拓展思维的作用, 同时将需要重点记忆的内容加粗加黑, 便于学生学习。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开拓学生视野, 增强学习英语的自信心。确定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的临床观察、分析、推理问题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结合课堂点拨,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辨证思维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提高学生对护理知识和英语的应用能力。在护理课程日益具有开放性、生成性和创造性的基本形势下, 教材要建构崭新的课程价值观, 即以激发学生超越自身之上的智慧、灵感、激情和创造性生命活力为课程的价值追求, 矢志突破医学知识体系的“茧缚”, 培养学生洋溢着灵气和才情的个性化能力。这样, 教师才能在教学中为学生学习、审美鉴赏留足广阔的空间, 为其个性化的课程体验铺设多种路向, 从而激发学生创意学习、创意实践的内驱力, 培养学生的医学探究精神, 增强学生的责任心及对患者的同情心, 树立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

6 体现涉外护理的专业特色

教材强调培养目标与用人要求相结合, 从而在根本上不断提高教材的质量和水平。《内科护理》每章节相对独立, 并有相关全面训练学习能力的习题集, 具有鲜明的特色[4]。全书专业术语及重点内容均用中、英文双语编写, 并于每节正文后附有核心词汇表, 书末附有中、英文索引。在教学中, 许多外教只懂简单的中文, 仍然需要专业教师的配合, 而基于学生的水平, 造成部分学生只能是“雾里看花”, 所以必须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本教材虽是为护理专业双语教学编写的, 但由于它体现了国际护理教育的新理念和双语教材编写的特色, 所以也可作为专业英语能力训练教材, 适用于所有护理专业的学生、临床护理工作者和有志于从事国际护理工作的护理人员。在护理实践训练方面, 教师根据教材要求引导学生按照症状出现的时间、性质及其他相关的症状、辅助检查等循序渐进地进行评估, 特别强调护士如何根据患者病情进行评估, 以提高护理评估的真实性。教师要彻底转变教学观念, 用全新的眼光去看待问题, 用全新的方法去组织教学, 上好涉外护理课, 使学生真正受益。

总之, 涉外《内科护理》双语教材值得深入研究。我们强调教材要走在与社会实践和岗位相结合的最前沿, 以适应内科护理学的迅速发展和与国际交流日益增多的需要, 努力培养具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技能型、服务型医务工作者。特色教材结合特色教学, 打造精品专业课程, 努力为社会培养合格的白衣天使。

参考文献

[1]马秀芬.内科护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

[2]尤黎明.内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

[3]护士资格考试应试指导题集[M].北京:华夏出版社, 2005.

双语教材 篇5

《静夜》说课稿范文

来源:河南教师招聘网 时间:2016-11-11 15:23:16 编辑推荐2016年河南教师招聘考试辅导课程

欢迎来到河南教师招聘网,中公河南教师招聘网是中国教师门户网站,提供历年河南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培训、面试辅导、河南教师考试讲座等全方位河南教师考试信息,预祝河南广大考生顺利通过考试。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课是新疆版小学汉语双语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十一课课文一。这是一首节奏明快的儿童诗。极富想像的语言将各种标点符号拟人化,充分体现了儿童的趣味性。诗中描述了标点符号间的争执与对话,使儿童了解了各种标点符号的用法,同时也受到了教育:不要只强调个人在集体中的作用,应该团结起来,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2、教学目的

A、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了解多音字“主角”的“角”还读作“墙角”的“角”。

B、学习句型“没……没……”。

C、了解标点标记的用法,培养学生的语文本领。D、分脚色朗读课文,细致掌握脚色感情。

E、了解课文的重要内容,领会小我私家与团体的干系。

二、说学生

三年级学生具有好奇、爱探索、易熏染的生理特点,容易被奇怪的事物,运动的工具所吸引。这一特点在本班学生身上尤为突出。学生们已能说出一段较完备的话,并能在老师建立的情境中体验,感觉,到达情绪的共鸣。

三、说教法 随文自主识字法

识字教学是教学的重点,识字教学重在教给学生识字方法,勉励学生运用已有的生活履历,用自己喜好的方法识字,表现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在本课的识字教学中,勉励学生运用多种识字方法并联系生活现实自主识字,在课件里直观的誊写演示和设计精良的游戏,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完成识字使命。

四、说学法 朗读感悟法

阅读能培养学生感觉、明白、欣赏、评价的本领,在教学过程中多给学生念书时间,在熟读的基础上,让学生睁开想象的党羽。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聚、在读中形针言感、在读中学会念书。

五、说教学步伐

1、引发兴趣,导入新课。

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首创人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确实兴趣是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入门的领导,是学习的动力之一,是伶俐灵感的源泉。引发兴趣是开导思想,激活内因的本领。在课堂教学中“激趣导入”设计得好,不光可以引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感情飞腾进入脚色,痛快担当新知识,并且充实表现了在轻松痛快的气氛中学习的教学理念。因此,本课我就接纳了谜语激趣导入的方法,课前与学生玩一玩猜字谜游戏,让学生猜一猜“典”的字谜:有人不语言,肚里学问多。有字不了解,就去讨教它。然后,让学生跟老师一起板书“典”字,导入课题《字典公公众里的辩论》。

2、自主识字,初读感知。

汉语教学识字是重点也是难点,我在教学中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识字,同时运用多种方法巩固识字效果。字词的学习要遵循“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原则,让学生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来学习词语,老师要善于结合教材创设各种语言环境。如在教学“嘲笑”这个词语时,我创设了三种语言环境:小明上学又迟到了,老师批评了他,同学们嘲笑他说——;小明上课睡觉,老师叫他回答问题,他都没听见,同学们嘲笑他说——;足球比赛小明做守门员由于自己的失误输了比赛,同学们嘲笑他说——。我让学生们在不同的语境中练习运用“嘲笑”说话,从而加深了对词语的理解,做到学以致用。

3、再读课文,读通读顺。

朗读是学习语言的主要方法之一,尤其是对我们民语系的学生来说,课堂上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课文,在朗读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语感。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学生学生基本上扫清了生字词的障碍,因此,再读课文的时候,我要求学生不仅要读准字音,而且要把课文读通读顺。教学中我采用多种朗读方式,如,教师范读、带读、学生自由朗读、同桌互读、小老师领读、师生分角色读、分组读、男女生比赛读、分角色朗读等。在朗读中让学生体会各种标点符号的作用,并了解在集体中大家要团结起来,不要只强调个人的作用。

4、角色扮演,加深体悟

三年级的学生表现欲都非常强,活泼好动,自我控制力差,注意力不集中……特别是在课文的阅读和理解方面,学生不容易进入状态。角色扮演这种创设情境的方法非常适合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通过对诗歌3-7小结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标点符号的作用,并懂得在集体中大家要团结起来的道理,这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为了重点,在前一个环节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我设计了角色扮演的环节,流程如下:

(1)请同学们快速读诗歌第3—7小节,思考:哪些标点在争吵时发表了自己的意见?(教师板书:!?,、……。)(2)他们又是怎样争吵的呢?老师把他们争吵的过程做成了有趣的动画片,想不想看看这个动画片?【课件播放无声动画片】

(3)创设真实的情境,让学生给无声的动画片配音,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我这样对学生说:哎,真糟糕,动画片怎么没声音啊!哦,想起来了,因为这个动画片是我前几天匆匆忙忙赶出来的,竟忘了给争吵的标点符号配音。这可怎么办?现在补又来不及了。怎么办?干脆,待会儿让我们来个现场配音,好不好,那我请哪些同学来当配音好呢?别急,我可不能随便叫几个同学来配音,要请就要请好的。那今天我们就来个“配音大挑战”,谁是后的胜利者就请谁?有信心挑战配音员吗? 学生的兴趣引提倡来了,但要配好音学生需须要颠末重复训练,我是这样引导的:起首让学生在3—7末节中找一找,用横线划出给这些标点配音时所要说的话(师板书:找)。其次,引导学生用适当的语气读出这些标点的话,引导学生通过每末节的前两句话想一想该用怎样的语气读(板书:想)。然后,引导学生给这些话加上得当的心情和行动(板书:行动心情)。再次,让同学们选择想配音的标点,凭据老师引导的要领自己读一读,练一练。末了,挑选7人试配音,边播放动画,边让学生配音。运动的整个过程,学生的兴趣非常奋发。

通过配音脚色饰演,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明白,得到情绪体验,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思想本领及语言的口头表达本领。在配音饰演的过程中,我还要修业生能记着诗歌的内容,并能明白其意思,完备的演艺出文中的意思。这样不但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起其阅读的兴趣,并能会合其细致力;同时加深他们对课文的影象;并且学生在配音饰演的过程中很投入,又培养他们的互助意识和团体荣誉感。通过这种学习要领,我发明学生的想象本领和明白本领提高了,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结果非常好,教学质量也大大增强。我信赖这样下去,肯定能提高我们的汉语教学质量。

5、拓展延伸,仿写诗歌

读是语言内化的过程,写是语言外化过程。读写联系是汉语教学的紧张要领。汉语写难堪刁难于民语系的孩子来说也是一个难点,我在教学中实验运用仿写的要领来这一难点。读课文的过程中,我们每每被精美的篇章或片断冲动了,于是照着原文的样子写一写,这是仿写。它的特点是容易上手,学生循着原作者的思绪、写法完本钱身的习作,从而低落了写的难度。在本课教学的末了,我设计了仿写,请学生选择除诗歌中的六种标点标记以外的一种标点标记学着3—7末节的写法也来写一写。

6、课后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歌。

(2)在小组内讨论交流,汉语中的标点符号和母语中的标点符号有什么不同。

7、课后反思

反思1:识字教学是汉语学习的重点,我们要摆脱以往那种简单、枯燥、机械的识字模式,采用游戏识字,趣味识字等方式,提高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

反思2:汉语学习重在朗读,老师不仅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书,还要采用多种朗读方法培养学生朗读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感。

双语教材 篇6

关键词:经济学;双语教学;原版教材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2)09-0019-02

教育部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了在本科教学中开展双语教学的要求,并指出:“对于信息科学、生命科学等发展迅速、国际通用性、可比性强的学科和专业可以直接引进先进的、能反映学科发展前沿的原版教材。”[1]“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是近年来新兴的信息科学类专业,经济学作为该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也是一门比较适合于开展双语教学的课程。由于经济学发源于西方国家(常被称作“西方经济学”),国际知名的经济学教材不但注重对传统经典理论的介绍,而且还大量引入当今经济学发展的前沿理论,所以,经济学双语教学比较适合于采用英文原版教材授课。

一、外文原版教材的合理选择

对外文原版教材的合理选择是经济学双语教学取得良好成效的关键问题之一。从1776年“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出版《国富论》以来的230多年的时间里,诸多经济学家已经撰写出数量可见的经济学教材,其中不乏曾经影响过一国乃至世界经济发展及其思想进程的教材。在近年来比较常见的几种经济学原版教材中,笔者选择格里高利·曼昆(N.Gregory Mankiw)的《经济学原理》(第三版)(Principle of Economics,3rd Edition)。这部教材出版仅3个月就被300多所大学作为教材而使用,成为世界上首次出版最为成功的经济学教材。其主要特色是文字通俗易懂,且逻辑层次分别,使读者阅读起来较为轻松愉快;另一特色是教学辅助资源十分丰富,包括即问即答、内容提要、案例研究、新闻摘录、参考资料和学习工具等,与教材内容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就教材英文内容本身的难易程度而言,达到英语四级水平的学生能够读懂绝大部分内容,但是由于教材的篇幅较大、生词很多,通读教材需要付出大量精力和很多努力。综上所述,《经济学原理》作为目前国际上通用的经济学教材,是一部比较适合于我国经济学双语教学的英文原版教材。

二、外文原版教材的授课实践

以下将从原理公式、图表描述、案例分析三个方面阐述采用原版教材开展经济学双语教学的授课实践。

(一)原理公式

由于基本原理是经济学课程的重要内容,讲授基本原理时采用中英文结合的方式,并要求学生尽量掌握基本原理的英文表述。例如,在讲授“供求定理(the law of supply and demand)”时,要求学生掌握这一定理的英文表述:“It states that,the price of any good adjusts to bring the quantity supplied and quantity demanded for that good into balance.”

由于计算公式是经济学课程的重要内容,同时公式的英文表述比较容易掌握,所以讲解基本公式时采用全英文授课,并要求学生掌握基本公式的英文表述。例如,在讲授“需求价格弹性(price elasticity of demand)”的计算公式时,要求学生掌握这一公式的英文表述:“It is computed as the percentage change in the quantity demanded divided by the percentage change in price.”

(二)图表描述

由于经济学中经常用坐标图来表示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如由于价格变动(a change in market price)而引起需求(供给)曲线的移动(a shift in the demand/supply curve)在多个章节中反复出现,所以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描述变量变动的英文表述。例如,在讲解“税收归宿(tax incidence)”时(见图1),要求学生能够用英语描述价格的变动和曲线的移动,表述如下:“When a tax of $0.50 is levied on buyers, the demand curve shifts down by $0.50 from D1 to D2. The equilibrium quantity falls from 100 to 90 cones. The price that sellers receive falls from $3.00 to $2.80. The price that buyers pay(including the tax)rises from $3.00 to $3.30.”

由于经济学中常用柱形图、圆饼图、时间序列图展示变量之间的数学关系,所以要求学生掌握图形的英文描述。例如,在讲授“消费物价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CPI)”时,用圆饼图表示消费者在“主要物品与劳务(the typical basket of goods and services)”项目上的支出类别(见图2),要求学生能够用英语描述这一圆饼图各组成部分的类别,表述如下:“This figure shows how the typical consumer divides his spending among various categories of goods and services. The largest category is housing, which makes up 41 percent of the typical consumer’s budget. The next largest category,at17 percent, is transportation…”

(三)案例分析

为了将经济学基本原理与热点时事更好地结合起来,笔者从报刊、网络上精心选取大量与授课内容相关的时事资料,尽量克服由教材出版周期长所产生的案例材料的时滞性问题。案例分析以中英文结合的方式进行讲授,同时要求学生掌握一些不见于教材但很常用的重点语汇,以下试举两例。

2009年,在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召开期间,笔者向学生介绍“京都议定书(the Kyoto Protocol Treaty)”的相关内容,并与之前讲授的“共有资源(common

resources)”所产生的过度使用问题结合起来。同时,还结合之前讲授的我国学生并不熟悉的“庇古税(Pigovian taxes)”介绍国际碳交易的结算问题。

2011年,在以药品市场为例讲解“垄断利润(a

monopoly’s profit)”时,以礼来公司为例介绍制药企业面临的“专利悬崖(patent cliff)”问题,同时对专利制度进行深入讲解。上述内容表述如下:“Patent cliff refers to a sharp drop in revenue that a company experiences when a lucrative patent expires. For example,Lilly is already facing the biggest‘patent cliff’in the industry.”

三、采用原版教材授课的思考

(一)采用适宜于原版教材的双语教学模式

对大多数学生而言,通读原版教材是第一次阅读外文专业书籍,无论原来的外语水平如何,都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才能适应。其间包括将外文心译为中文、用中文理解、直接通过外文理解、用外语思维等几个阶段[2]。由于预习阅读对学生来说很困难,听懂教师用全英文讲授新课更加不现实。因此,较为理想的双语教学模式是“以采用外文原版教材,落实书面双语为原则”,即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英文原版教材,要求学生用英文完成课后作业,考试采用全英文试卷的形式。这种双语教学模式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获得比较扎实的书面双语能力,能够比较顺利地阅读外文专业书籍和文献,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过程中长期受益。

(二)利用课堂讨论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

学生对双语课程的理解障碍不仅来自对专业知识的掌握能力,也来自对语言的理解与运用能力。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原版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笔者在双语授课过程中注重课堂发言和讨论环节,针对每一概念和原理从与教材配套的题库中选取1—3个题目,以“即问即答”的形式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课堂发言,并将近期热点时事与所学内容结合起来进行课堂讨论,每次讨论时间控制在15分钟左右,在课堂发言和讨论过程中鼓励学生尽量用英文表述,以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表达专业知识的能力。通过增加课堂发言与讨论的时间,不仅可以及时应对学生在听课过程中存在的理解障碍,还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提高口语表达能力的机会。

(三)灵活运用教材中的阅读材料和案例分析

由于国外大学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所以原版教材虽然涉及知识难度较小,但教材涉及内容却十分广泛,而且运用大量的案例分析对内容进行阐述,这是原版教材的一大特色[3]。例如,《经济学原理》中的“新闻摘录”(In The News)部分多选自《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等美国主流报刊中的新闻报道,由于美国的政治制度、法律规范和社会风俗均与我国有较大差异,这部分内容不仅由于教材出版周期较长而产生时滞性,而且由于学生通常缺乏背景知识也并不容易理解。为此,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对教材中的阅读材料进行适当的取舍,并从报刊、网络上选取大量与讲授内容相关的时事资料,由于这些阅读材料与当前的社会热点话题结合紧密,学生普遍具有浓厚兴趣并乐于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总之,在经济学双语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外文原版教材进行合理选择,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取舍和重新编排,对适宜的双语教学模式进行探索与创新等方式,使学生初步掌握用英语理解和表达专业知识的能力,从而有效地实现双语教学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教育部(2001)4号.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EB/OL].http://www.edu.cn/yunnan_zhce_fagui_4825/20060221/t20060221_162770.shtml,2012-5-6.

[2]刘晓慈,张福恒.试论双语教学的核心是外文原版教材[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S2).

双语科技德语教材建设的原则与策略 篇7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对科普文章的学习,使学生提高理解课文的能力、借助课文内容对一些图表进行叙述的能力以及文章归纳能力;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帮助学生通过科技类的文章进一步了解德语国家的人民在工作岗位上的常用语言,理解交际过程中的诸多因素,掌握得体的表达方式和实用的翻译技巧;通过大量的练习和实践,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用德语在科学技术领域进行交际的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进一步了解和熟悉科技德语语法和词汇的特点,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以便能够适应以后的工作或者在德国继续深造、生活,并且更好更快的了解和把握德国和世界科技发展的新动向。

二、科技德语教材的选用原则

该课程授课材料的选择主要着眼于近几年德语毕业生的就业市场和热门行业,如汽车领域、环保领域、轨道交通行业、电子产品说明书等。教材编排原则是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由点到线,再到面,即从词汇、句子,再到篇幅文章。目前已收集、编写的句子约为三百句,文章数十篇,教材还在进一步整理和完善之中,拟计划在部分词汇中添加英语的注释,以便英德双语的学生使用。

三、科技德语课上的教师角色

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从一定程度上担任着诸如翻译方向中所提到的“任务的委托人”这一角色。传统意义上的“知识的传授者”在当今这个信息化的年代早已不能满足学生的期望值和社会的需求,因此,通过授课内容及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也是科技德语教材建设中的重点,根据近年来新兴的构建主义学习理论,教师主要是协助学生在原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特定的情景,使学生获得新知和技能,成为课堂的中心和主体,教师的主要作用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积极参与到教学互动当中,通过小组合作、案例分析、成果报告等方式体验技巧,积累经验,提高学习兴趣和能力,教师起到组织、引导、检验的作用。

四、科技德语词汇的一般特征

笔者认为,科技文本中词汇方面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三多,即:名词多、缩略语多、外来词多,其特点词义较为单一、精确、明了,大多不含有感情色彩。其中,名词主要表现为专有名词、复合词和派生词。据歌德学院的数据统计,科技文章中名词所占的比例高达约65%(而作为句子核心的动词仅占9%左右),另外,根据转换生成语法的理论所作的调查表明:动词名词化的倾向也会随着科技德语专业化程度的提高而增强,在复合句中,还多用复合名词代替动词和句子,为了清楚的表意,有的复合词中间还特意加入了横线。其次,缩略语在科技德语中也较为常见,如:BD(=Deutsche Bahn),PS(=Perdestärke),LKW(=Lastkraftwagen)等,值得一提的是,有的缩略语可以不必译出,如WTO;再次,科技词汇中也存在相当比重的外来词即国际通用词,例如:Computer,Chip,Airbus,Aluminium等,理解这些词汇对于我校学英德双语的同学来说就容易得多了。

五、科技德语常见的句法特点

由于德语科技文本的主要内容多为对客观的事或现象的描述,不必加入叙述者的个人观点,因此该文本中最为常见的句式就是被动态(Passiv)以及被动态相应的替代形式(sein+zu,sich lassen,Adj mit Endungen wie-bar,-wertusw.),时态上以现在时居多。另外,虚拟式和情态动词的广泛使用也是德语科技文体的又一特点,该句式的现在时主要用于独立句中,表示指示、说明或建议,一般汉译为“必须”或“应该”,如果该句式用于某一定理的条件时,也常表示为“假设”或“推断”。

六、科技德语运用的翻译策略

基于学生的就业领域和本课程的特殊性,教学过程当中尽管也采用了诸如任务式、讨论式、报告式等教学方式,但德汉翻译则是该课堂上的一个重要环节,那么,使用哪种翻译技巧也是值得任课教师和学生思考的问题。根据德国语言学家Bühler的观点,语言主要有三种功能,即:表达功能、信息功能和指示功能。科技文体的主要特点是作为信息的载体,属于信息类语篇,其核心是进行客观的描述,相对应的翻译标准是信息的等价。参照功能主义翻译目的论的代表人物克里斯蒂安·诺德(Christiane Nord)提出的翻译策略,这里应使用工具型翻译类型中的等功能翻译策略,即:强调译文文本读者能无障碍的接收源语文本所传达的信息,接收到的信息和源语文本信息具有同样的功能。对于一些术语或专业词汇的翻译,一般宜采用直译或对应译,如:Telekommunikation(电信);在某些情况下也会选择加字、改译、调整译语顺序、长句拆分成单句等方式,以便更加清楚的表达源语的信息。

七、结语

科技德语作为我校双语德语教学中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仍处于进一步改革完善之中,还需要我们教师从知识、观念、能力方面加以充实,适时反思和沉淀。只有将教材、教法和学生完美的结合在一起,才能真正的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基本功扎实、业务素质过硬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周敏.科技德语的语言特点及语用特征[J],江苏技术学院学报,2012,(12)

[2]杜蘅.科技德语课程的信息化教学手段[J],安徽文学(教育视野),2016,(1)

[3]路希.德语翻译教学存在的问题与改革创新[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

双语教材 篇8

1 双语教学及其意义

1.1 双语教学定义

从广义上讲, 双语教学 (Bilingual Teaching&Learning) 指使用两种语言进行教学, 实际上就是利用某种外语和母语共同作为教学语言。B·Grabe教授认为, 双语教学是“Language as a medium for learning content, and content as a resource for learning language”, 即在双语教学的情况下, 外语是学习学科知识的教学语言, 学科内容则是外语学习的教学资源。“学习外语的最好方法就是有目的地使用它, 这样外语就不只是学习的目标, 而是达到某种目的的手段 (One excellent way to learn a foreign language is to use it for a purpose, so that the language becomes a means to an end rather than an end itself.) ”

1.2 开展双语教学的意义

近年来, 借鉴国内外已有的双语教学经验, 在中职学校采用适合中职学校学生的学习方法来开展双语教学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实践中学习目的语, 以专业知识的学习促进目的语的学习;以目的语的学习促进、巩固专业课的学习, 从而提高学生应用第二语言的能力。

2 国内外双语教学概况与编写双语教学教材的必要性

2.1 国内外双语教学概况

在世界范围内, 由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 互联网的广泛使用, 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 外语的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国内外的许多学校都在进行双语教学, 尤其是母语为非英语的国家从小学, 甚至幼儿园就开始进行双语教学。许多国家双语教学的效果并不理想。双语教学效果差, 培养出的学生不能熟练掌握外语, 是各国普遍面临的问题。在这种背景下, 双语教学日渐成为人们讨论的热点问题之一。

2.2 编写双语教学教材的必要性

近几年, 国内某些大专院校与普通中学已经进行了双语教学的尝试。特别是在医学院校, 引进了部分原版医学教材或者国内出版的大学双语医学教材, 对医学专业学生进行双语教学, 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然而这类教材难度较大, 不适合中职学校学生及通过中考入学的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的学习。因此, 需要编写适合中职学校学生使用的双语教材, 在中职学校进行双语教学的尝试。

2.3 双语教学能促进英语学习

对护理专业的基础医学课程进行双语教学的尝试, 可以从理论上与实践上探索出适合中职学校的高级护理专业与英语护理专业学生的双语教学模式, 使英语护理专业与高级护理专业的学生在学习医学专业知识的实践中学习英语, 以医学基础知识的学习促进英语学习;以英语学习促进、巩固医学基础知识的学习, 从而使他们能掌握更多的医学专业英语;读懂、听懂医学专业英语, 提高应用英语的能力, 为他们将来能够走出国门打下良好的基础。

3 双语教学现状与现有教材分析及护理专业的课程改革

3.1 双语教学现状与现有教材分析

国内开展双语教学的学校不计其数, 但水平参差不齐, 成熟经验为数不多。原因有二, 一是决策者对双语教学理解和认识的层面不同, 所以在课程设置、评价体系、师资建设等方面指导不到位;二是缺乏优质的双语教师队伍。而且, 鉴于目前我国双语教学需求与发展的不平衡性, 迫切需要进行双语教学的教材建设, 加强双语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双语教学课程教材的开发在国内还不是很多, 正式出版的双语教学教材大部分是采用国外的原版教材, 即使改编以后的版本也没有适合中职学校学生学习使用的。所以需要进一步研究与探索, 编写教材, 培养师资队伍。

国内最早开展双语教学是在20世纪90年代, 各地纷纷建立了双语教学的研究指导机构, 倡导双语教学是在2000年之后。虽然已经有了5~6年的发展过程, 但相应的双语教学教材还很有限, 特别是适合中职学校学生使用的教材更是寥寥无几。

3.2 双语教学与护理专业的课程改革

目前护理专业的课程改革, 为双语教学的实践和理论探索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双语教学作为语言教学配合护理专业的课程改革, 应该注意改变忽略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培养的倾向, 强调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识水平出发, 通过开发多种渠道的课程资源, 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双语教学正是一个很好的拓展语言学习与运用的渠道, 是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有效途径。双语教学的语言, 与纯粹的外语课相比, 主要是一种学术语言 (Academic Language) , 而外语课上学习和使用的语言基本上是生活语言 (Everyday Language) 。外语学习的目的不仅在于生活交流, 更在于思想交流。

从教学实践看, 通过双语教学, 学生不但学习到了学科专业的知识、技能, 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外语语感和语言驾驭能力。现有的英语教学对医学专业学生来讲, 几乎与所学专业结合不上, 这使得英语的学习过程变成了一个“弱智化”的过程。所以, 通过双语教学, 在语言与学科内容整合的语境下, 用外语学习某些学科内容, 不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外语学习兴趣, 而且通过双语教学, 学生还可以掌握2种交际手段和思维方式, 这也意味着个体潜力的增长。通过双语教学, 可培养学生汉语和外语2种语言的跨文化认知思维能力, 促进学生学习智慧的发展, 提高学生汉语和外语的综合运用能力。

4 医学院校双语教学方法的思考与设想

4.1 双语教学方法

根据已有的双语教学经验, 在双语教学中师生互动是双语教师所面临的实际问题之一。双语教学不单纯是教师教、学生被动地听, 那不是双语课, 而是听力课。双语教学要以英语交际为实质, 师生之间形成一种平等、合作、协商的交际关系, 以英语为媒介, 进行某学科的学习。教师不仅要成为学生的引导者、指导者;还要为学生创设情景、提供舞台,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使学生在双语教学活动中运用英语, 让他们能主动积极地参与双语教学活动, 以便形成和谐、愉悦、互动的教学氛围。这种良好的教学氛围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基石。

4.2 双语教学的教材建设

从教学本身来看, 教学艺术博大精深, 常为常新。各学科有各自鲜明的学科特点, 我们的教师虽然英语水平相对于学生要高得多, 但是对专业知识尤其是医学院校的医学专业知识知之甚少, 很少有教师既精通医学知识, 英语水平又比较高。所以在职业学校进行双语教学会有较大难度。然而, 如果能有一套相对简单、适用的医学双语教学教材, 就可以在医学专业学生学习了基础医学课程后, 再开设基础医学双语课程, 使学生在语言的实际运用中学会目的语。

中职学校双语教学的教材选择和教学内容的编写是非常重要的。中职学校的双语教学应该安排在学生已经学完相应的医学理论知识后, 否则学生会因理解错误而影响对医学基础知识的掌握。医学知识的双语教学应该立足于以英语学习巩固医学知识的学习, 以医学知识的复习与巩固来强化英语的学习, 二者是相辅相成的。

4.3 双语教学的师资建设

开展双语教学, 师资力量是最为关键的问题。英语教师要想用双语讲授基础医学知识, 就必须不断地学习医学知识, 对所要讲授的内容必须弄懂弄通, 精益求精。作为双语教师, 必须随时查找相关资料, 对医学文章的理解不能有任何的差错。在备课时, 考虑更多的应该是如何使学生研究问题、发现问题, 激发其兴趣, 引导其思维, 培养其能力。因此, 双语教师必须是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英语专业毕业生, 必须具有自学医学基础知识的能力;乐于吃苦、勇于挑重担;认真学习医学基础知识, 能定期到相应的班级系统地听医学基础课教师的授课, 用心学习医学基础理论。

同时教师必须注意:双语教学课程就其本身而言不是外语课, 它是专业课的一种特殊授课形式, 学生在掌握学科知识的同时习得外语。

开展双语教学单位的领导应该全力支持双语教师学习医学基础知识, 提供听课、学习以及培训的方便条件, 使双语教师能够尽可能地提高医学理论水平。

对双语教师的业务素质要求:医学基础课的双语教师要具备2种能力, 即不仅要精通英语, 还要掌握相应的医学基础知识。

对双语教师的职业道德要求:双语教师面对一个新的学科领域, 就是面临一个巨大的挑战。双语教师必须具备很强的敬业精神和不怕吃苦、无私奉献的精神, 必须自主地参加在职培训, 不断自觉地提升个人能力, 才能在这个陌生的领域发挥和不断增长自身的才能。

4.4 双语教学的形式

在教学形式上要讲求实用性、趣味性;以形象、生动、活泼和多样性为主, 力求通过对医学知识的复习来吸引学生学习英语知识, 提高其学习英语的兴趣。教师可以根据文章内容制作多媒体课件, 通过幻灯片来进行生动的启发式教学。

4.5 双语教学的目标

双语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使学生通过目的语来学习专业知识。目标虽然很高, 但是双语教学是个长期的教学行为, 有一个积累的过程。要在双语教学这条路上取得成功, 不能急于求成, 必须脚踏实地与学生一同走稳、走好每一步。

以上是笔者对双语教学的一些想法和设想, 把它展现给同行是为了能与同行共同探讨, 以便在不远的将来能与同行一同开展对医学专业学生的双语教学。总之, 护理专业课的双语教学是当前医学课程改革的方法与途径之一。

参考文献

[1]叶建敏.做好大学英语教学向双语教学过渡的接口工作[J].外语界, 2005, 2:69.

双语教材 篇9

关键词:双语教学,教材建设,教学模式,高等学校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 教育国际化的大背景下, 自2001年以来全国各高校积极地推进双语教学, 既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 也是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必由之路。双语教学在我国主要指汉语和国际通用的英语教学, 不仅要使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提高英语水平, 更重要的是它应成为学生贯通中西方思想理念、思维方式的一座桥梁。但是, 由于受到师资力量、学生外语水平、教材建设、教学方法等诸多因素的制约, 多数高校的双语课程建设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在这其中, 双语教学开展面临的首要问题便是如何选择教材。教材是教学实施的载体, 是教师教授知识的指导方向, 是学生学习的目标。因此, 选用合适的教材就成为双语教学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指标。

一、目前高校双语教材的使用现状

目前高校使用的双语教材主要是以下几种:引进的英文原版教材、中国出版的翻译教材和自编教材。三种教材各有利弊, 对于教学都不尽理想。

国家教育部2001年4号文件明确提出, 高校必须开展双语教学, 引进原版教材。因此, 各大学纷纷出台政策, 鼓励教师引进原版教材作为教学用工具。笔者所在大学要求教师在申请双语课程教学项目中必须使用原版教材。

引进的原版教材语言纯正地道、信息量大, 对于一些先进的科学领域, 原版教材的内容也比较尖端。使用原版教材有助于高校更新专业知识, 拓宽专业视野, 并且缩短了等待国内教材的出版发行周期。所以有些专家指出, 双语教学必须使用外文原版教材, 认为这些原汁原味的出版物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英语学习的好环境, 可以学到更高精尖的知识。但是在原版教材的使用过程中, 各高校普遍发现原版教材的组织体系、内容和侧重点并不一定和各自的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相一致。由于国内外的教学体系不同, 各个专业学习的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相去甚远, 使得基础知识完全不同的学生很难适应原版教材的内容。而且国外的大学很少有统一的教材, 多数学生阅读的书籍多数是其作者对学科的认识和看法, 非常具有个人特色, 而不能完全适应我国高校的教育模式。以笔者所教授的“纺织外贸”双语课程为例, 教学对象为已具有一定专业知识的纺织工程专业本科生, 教学大纲是依照我国国情以纺织品为主要贸易对象的国际贸易实务, 以贸易理论和具体的纺织品交易实例作为主要教学内容。然而很难找到一本英文原版教材实现上述所有需求, 这样就要求任课教师和学生要使用不同的原版教材从中获得自己所需的信息, 加大了教师的备课难度和学生的负担。

在双语教学过程中, 大部分的一般本科院校发现由于学生的英文水平有限,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查阅大量的单词, 无法理解原版教材中复杂的专业知识, 双语教学往往会演变成专业英语翻译课程, 从而失去了设置双语教学的初衷, 也使得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下降。此外, 引进原版教材的版权费相当高, 动辄上百的教材对于大学生来讲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翻译教材是指把母语教材翻译成外语的教材, 或是外语教材翻译成母语的教材。外语翻译成汉语的教材主要是作为教学参考书使用, 现在还没有高校把翻译教材作为本科生双语教学的教材使用。究其原因仍然是翻译教材的质量问题。市场上许多优秀的外文教材, 经过翻译之后, 失去了原有的连贯性、逻辑性, 对于专业知识的表达不清晰明了, 甚至有时词不达意。我国目前的专业翻译人员很多都是英语专业出身, 对其他专业知识欠缺, 从而无法胜任专业英语书籍或教材的翻译工作。然而从事专业的高校教师又因英文水平的限制而不能够顺利的完成翻译工作。这样就导致了现阶段优秀翻译教材在市场中的缺失。

自编教材分为两种, 一种是出版社出版的由高校教师或学者编写的教材。这种教材无论是从专业角度、课程体系还是教学方式上都比较适合中国国情, 英文的难易程度适中。另外一种自编教材是双语课程任课教师按照教学大纲编制的教材。一般来讲, 自编教材能够按照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或各自学校的教学要求对其编制。内容更有针对性, 语言简单易懂, 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但是自编教材会受到编纂者自身专业水平和英文水平的限制, 会出现英语使用不规范, 专业名词翻译不到位, 甚至还存在翻译错误等情况。

二、双语教学教材问题需要由国家高教部门统筹解决

李艳梅 (清华大学教授) 在应邀教育部高教司主办的“高校双语教学工作研讨会”中指出, 双语教学应该用正规的外语课教学作为基础, 它不是语言课, 不能拿来顶替正规的外语教学, 更不可以降低课堂甚至整个学科的教育质量为前提来换取这一孤立的双语教学, 所以双语教材是否为英文原版不应该是关注的重点, 此外还应关注学生在学习课程中的其他要求, 比如符合事情的教材体系, 难度适宜的教学教材, 完善的课程辅导教材与课程配套实验教材结合。因此, 双语教材的编写成为双语课程成功与否的关键环节。

编写双语教材是一个系统复杂的工程。同样以英文为主要编写语言, 但它和英语教材不同的是英语教材的编订基本以英语语言的知识结构和语言能力的训练为主, 而双语教材却以传播专业学科知识为主, 英语只是作为传播知识的语言工具。这就对编纂者的英语水平提出更高要求。

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双语教材编写分为改编和自编为主。改编原版教材是把外文原版教材按照中国的教育模式和教育现状进行删减和修改, 增加中文导读或是中文释义, 这样既可以吸收国外先进的学科知识, 又可以考虑到学生的知识积累和认知程度。因此原版教材本土化是比较理想的一种双语教材的编写形式。但是由于各高校所开设的课程不经相同, 学科体系也会因学校和专业的特色而不同。故在市场中的改编教材未必适合所有的院校。自编双语教材便成为许多开设双语课程教师的首要任务。自编双语教材首先要严格按照本课程的教学大纲来编写, 既要注意知识内容的衔接性和系统性, 又要体现学科的前沿性和先进性, 要把学科研究的新的成果和理念吸收到教材中。在内容上重点突出, 切忌包罗万象, 尤其是案例的选择, 更要具有普遍性和典型性。应当善于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叙述深奥的原理和术语。在章节之后应该配有专业词汇表并有中英文对照, 以使学生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专业词汇, 克服听课和阅读障碍。

根据纺织品贸易中文课程积累的经验和对外文原版教材及中国出版双语教材的研究, 笔者对“纺织外贸”双语课程教材进行了探索性的建设。

1、在语言表达上参考优秀的外文原版教材, 既使学生能理解, 也使英文纯正地道。在英文内容下标注中文释义, 帮助英文水平欠佳的学生理解记忆。

2、纺织外贸是针对纺织品的国际贸易所开设的一门课程, 目的是为学生将来从事纺织品贸易奠定基础。所以在教材的建设中应结合具体纺织外贸的特点和实例进行编写, 突出实用性、基础性,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3、教材的内容层次分明, 重点难点突出。主要结合纺织产品的特点进行贸易条例的讲解。

在实际的双语授课和自编教材的实施过程中, 笔者发现自编教材的困难较多, 而且质量无法保证。对于一般的本科院校, 能够承担双语教学的老师非常少, 很少能够形成一个团队。这样在编纂教材时由于主讲教师对专业的理解和英文水平的限制很有可能会出现语言文字使用上的错误或是专业内容上的歧义。并且教材的建设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要经历编纂、试用、完善等阶段, 才能够形成一套科学合理的教材体系。但一般学校的双语课程建设期限都较短, 多为2-3年, 在此期间很难能够完成一部成熟教材的编纂。并且很多院校在教材建设和双语课程建设上投入的经费非常少, 大概只有5000元至10000万元左右, 这样教师在自编教材过程中无法进行语言的提高培训, 也无法邀请语言专家和专业学科的学者帮助其修改教材。

双语教学的教材问题是各大学面临的一个普遍问题, 并非单个院校可以解决的, 需要由国家高教部门、省级教育厅、各大学和国内的出版社通力配合和互相支持, 统筹解决。

1、相关高校之间形成双语教学的团队。重点大学国际化程度高, 很多教师有出国留学、做访问学者或者参加和主持国际会议的经历, 英文水平和专业水平高。普通高校的双语教师可以与重点大学的教师形成教学团队, 取己之长, 补己之短, 逐步提高双语教学和教材建设的水平。这其中, 高校之间的沟通交流至关重要, 各大学在专业设置、教学目标、教学大纲和教学方法上的信息畅通会使得双语教学团队的形成和发展顺利走上正轨。

2、由国家高教部门或是高校牵头, 与国外学者合编适合于中国学生的双语教材。此类双语教材则要根据我国多数高校的教学模式来撰写, 而书中相关的内容与所例举的实例都要符合中国国情, 语言地道但是要避免生僻词句, 书中的重要概率与关键知识点需要采用英汉对照的方式, 不然会造成学生不能理解汉语专业术语的现象。可以邀请长期生活在国外的华人学者或是懂中文的外籍学者, 这样可以避免因中国专业教师英文水平的差异而造成的不规范的中式英语, 也可以把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材编纂经验传入国内。

三、教学理论和方法的体现者是结论教材, 也是承接总体设计和课堂教学的枢纽, 还是课堂教学中的直观凭据。

双语教材 篇10

一、高校《国际政治学》现行双语教材的基本模式

(一) 英文原版教材

可以肯定地说, 国际政治原版相关教材在双语教学中的优势非常明显。一是内容具有较强的新颖性、实用性和参与性。二是理论研究具有明显的前瞻性、创新性、动态性和实践性。三是专业知识学习与英语语言训练具有自然的融合性。因此, 在国内高校教学双方具有较高英语水平的情况下, 原版国际政治教材的这些优势就会成为高校国际政治学双语教学教材的首要选择。但国际政治相关原版教材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一是原版教材缺乏针对性, 不适合课程教学大纲知识体系, 不能有效反映国内实际, 更不能与其他专业课程进行合理衔接。二是原版教材内容繁多, 在中国目前现行的双语教学方法、教学习惯、规定的课时以及学生英语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的限制下, 原版教材的使用价值就会大打折扣。三是原版教材受中西文化背景和教育体制的限制, 一些重要知识点的理解上也会产生中西偏差, 即使教师花费很长时间进行阐释, 也未必达到满意的效果。因此, 原版教材的内容并不能被充分利用。四是原版教材版权和价格过高也阻碍了其大规模普及, 尤其是原版教材较高的价格超出了贫困家庭学生的经济承受能力, 是教师在选择原版教材时不得不重点考虑的一个问题。

(二) 原版影印教材

原版影印教材是国外出版社授权并由国内出版社正式出版的影印教材。它包括无翻译的和有翻译的原版影印教材。这类教材基本是把原版教材和国内专业课程标准要求有机结合起来, 不仅保证了双语教材的语言规范、纯正, 内容简练、适度, 而且也基本反映了我国高校学生的认知能力。同时, 教材定价也比原版教材价格低几倍, 能被学生所接受。但这类教材的缺点也很明显, 主要是策划和出版周期较短, 其条理性和系统性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三) 自编英文教材

自编英语讲义是指双语教师根据教学大纲, 把原版教材与国内成熟的国际政治权威教材结合起来, 用英文编写的自编英文教材。这类教材的灵活性和实用性强, 既能体现国际政治领域的前沿动态, 又能体现国内课程的特点。但这类教材对编写者的要求较高, 一是教师要具备极高的英语水平, 二是编写者必须是国际政治领域的高水平专家, 愿意把充足的热情、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双语教材的编写之中。否则, 所编写的教材不仅语言不地道, 无法保证知识的先进性, 而且自编教材摘选原版英文教材的部分还可能产生著作侵权的问题, 这些问题会给双语教学带来事倍功半的效果。

(四) 活页教材

活页教材是教师没有选择到一本真正合适的国外原版或影印版的双语教材, 通过复印与双语教学比较接近的原版或影印版教材的部分篇章, 或根据教学需要由教师自己编写英文版教材没有的内容。这种活页教材经济实用, 针对性和灵活性较强, 能发挥教师教学的个性。但它自身固有的缺陷也使其不能成为双语教学的首选教材。这种作为“活页”性质临时发给学生的教材除了具有上述自编教材的种种弊端外, 而且“没有教材的双语课程学习, 知识掌握散乱, 既无系统性又缺乏深入性, 不但无法改善和提高外语水平, 也不便对课程内容理解。”[1]

由此可见, 国内高校目前采用的《国际政治学》双语教材并不完全符合双语教学的实际需要, 成为影响双语教学质量与效果的主要瓶颈。双语教材的选择是国内高校双语教学面临的重要课题, 因此, 探索并建设适合本国高校教学实际的《国际政治学》双语教材已成为国内国际政治学界当下最紧迫的任务之一。

二、高校《国际政治学》双语教材的特色创新模式

笔者在《国际政治学》省级双语示范课程多年教学与实践经验积累的基础上, 自主探索并编写了一本适合我国高校国际政治双语教学目标且拥有自有著作权的国际政治双语教材《国际政治基本理论分析》 (英文版) , 该教材2011年2月由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该教材的出版填补了我国高校没有国际政治理论教学正式英语出版物的空白。在某种程度上说, 这本教材的特色创新模式也为突破国内双语教材困境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具体说, 《国际政治基本理论分析》双语教材特有的创新模式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 编写目标与思路明确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把教材的作用看成是“在一个有目的的情境发展过程中所观察的、回忆的、阅读的和讨论的种种事实以及所提出的种种观念。”[2]《国际政治基本理论分析》教材在编写前就把知识目标、语言目标和思维目标确定为该书的首要编写目标。也就是说, 这本双语教材不仅要通过完整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国际政治思维能力, 而且还要通过简明和地道的英语表达来提高学生专业外语的交际能力以及运用外语思考国际问题的能力。

在编写目的的指引下, 还要进一步明确编写思路。《国际政治基本理论分析》教材内容严格按照课程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的要求进行编写。编写体例借鉴中外相关教材的优点, 每一章节都包含引言、正文、经典案例、学者学术背景介绍、课后分析理解题、进一步阅读书目和国外相关课程网址七个部分。编写内容力求覆盖课程教学大纲全部内容, 同时突出重点。

(二) 原版教材和英语网站内容合理取舍

一本规范的双语教材除了包含本学科常规的基本理论外, 还应当体现这一学科国内外的最新研究成果和主编者的科研创新与教学体会。《国际政治基本理论分析》就是对国际政治中英文权威教材内容和英语网站材料进行了合理取舍和修改, 从中获取了中英文材料的精华就是该教材的重要素材。例如, 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主要直接引用英美国际政治权威辞典、原版教材和英语专业网站中的原文论述。经典案例尽量选择原版教材的素材以及自己在科研中所积累的材料。对于原版教材或网站上的内容取舍不是简单地照搬照抄, 对于直接引用的要给予注释, 而对于其中描述不当的地方要采取慎重抉择的态度, 多参考国内外权威大家的见解并结合自己的认识加以取舍。因此, “一本好的双语教材绝不是几本原版教材的选编或摘录, 而是参考了上百种资料并加入自己认识的教学成果。”[3]教材的内容需要不断地完善与更新, 尤其《国际政治学》课程更是如此, 应体现最新的理论研究成果。为此, 笔者在教材的每一章之后都开列了方便学生进一步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和获取最新案例信息的链接网站, 从而充分发挥了静态教材和动态案例的结合。

(三) 中国国政理论不可或缺

英文原版国政教材很少包含中国方面的国际政治理论, 但作为中国学者编写的教材, 应把世界性、先进性和民族性结合起来。《国际政治基本理论分析》知识体系的一大创新之处就是增加了中国国家安全思想的内容, 这也是该教材在国际主义与爱国主义思想上融合的充分体现。中国国家安全思想具有独特的思想内涵, 其思想精髓已成为当代国际政治理论知识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安全思想体现在英文教材里, 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深刻领悟中国追求和平发展的缘由, 还能够让其感受中国正在对世界和平与发展所做的贡献, 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国际主义和爱国主义情愫。

(四) 立体化教材倾力开发

立体化教材就是以主教材为中心, 综合运用各种媒体对教学资源的整合而建立的课程整体教学方案。按照省级双语示范课程的要求, 《国际政治学》立体化教材应充分体现在课程双语网站之中。为此, 我们借鉴了国外相关课程网站的建设模式, 在课程双语网站上搭建了立体化教材建设平台。我们建成并使用的立体化教材包括电子教案、电子图书、多媒体演示文稿、课程录像、专业术语库、试题库、经典案例库、双语时事资料库以及学生论坛、教师答疑等板块。《国际政治学》课程立体化教材的建成促进了教与学的良性互动及其双方各自地位的充分发挥。

《国际政治学》双语教材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教材编写始终遵循以课程改革需要为核心, 注重语言的地道性、知识的先进性、内容的规范性和体系的创新性。希望对这门课程双语教材的大胆探索与实践, 能推动《国际政治学》双语课程的进一步发展, 也能为高校其他相似课程双语教材的编写提供可借鉴的价值。

摘要:双语教材是影响双语教学质量与效果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内高校《国际政治学》双语教学目前使用的教材包括英文原版教材、影印教材、教师自编教材或活页教材四种模式。这些教材虽然各有优势, 但也存在种种缺陷。突破这一困境的主要出路是探索并自主编写适合高校《国际政治学》双语教学实际, 又充分体现世界性、先进性和规范性的特色双语教材, 以期为我国高校双语教学的发展提供借鉴价值。

关键词:国际政治学,双语教学,教材建设

参考文献

[1]王青, 等.浅谈双语教材建设[J].高教探索, 2007, (6) :184.

[2]约翰·怀特.再论教育目的[M].李永宏, 等, 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7:27.

上一篇:情感育人下一篇:葛根素注射液